发布时间:2022-11-15 09:57: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信息素养是人们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它形成了终身学习的基础,[1]是人们成为信息化社会中独立的终身学习者的关键。信息素养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敏锐的信息意识及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收集、整理、评估、利用、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良好的信息协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信息免疫能力及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将所获得的信息用于问题解决,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开发能力。[2]
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应该也不可能脱离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了获得最佳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必须实现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即实施专业信息素养教育。专业信息素养教育是基于学科的专门信息素养,是高等教育各专业课程体系的前提和基础。[3]
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实施信息素养教育,培养物理学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非常有效的一个现实途径。对于物理学专业学生而言,信息素养是物理学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交集。[4]在物理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将信息素养的培养要素有机融入教材、认知工具、网络以及各种教学资源中,在各个教学环节渗透信息素养教育,以满足大学生对海量信息的迫切需求,进而更好地实现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5]
一、基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以物理学专业为例
作为物理学专业学生重要学习环节的毕业论文写作,是一种重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形式,是全面发展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高等学校物理学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指出:“论文内容可以是理论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综述、调研报告或应用开发。论文应具有完整性和一定的系统性,对所研究的问题应有比较充分的调研,分析具体,结论可靠。提交的论文应符合通常科技论文的规范和要求,内容基本正确。对论文的评价重点是学生的学风、对知识的综合掌握、应用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因此,结合物理学专业特点制订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科学合理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将信息素养能力纳入自身能力建设中,使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随着专业知识的增长而得到不断的强化,并最终成为保障其终身学习的一种能力。[7]
对于物理学专业学生而言,基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的总目标是在发展学生物理学专业素养的同时,促进信息素养的发展,使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具体的信息素养教育目标:一是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策略,学会运用专业数据库,具备检索物理学专业信息的良好能力;二是使学生学会批判性的运用所获得的信息,并选择有益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价值体系,会在所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学术创新;三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遵循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信息道德;四是在答辩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传递、交流信息。
二、基于毕业论文写作的信息素养教育策略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信息素养教育是基于物理学专业情境的学习过程。这种渗透式的专业信息素养教育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物理学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发展学术素养,全面提升信息素养。
1.通过论文选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
物理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可以是教师科研项目的组成部分,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由选题。例如,与教师科研项目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一维三原子链的晶格振动分析,一维线性谐振子薛定谔方程的数值计算,相互作用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数值模拟与分析,航天器变轨过程分析,光学涡旋的产生及衍射特性,数字全息显微技术研究,光学实验中的图像处理与应用,等等。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可以增加科研实践机会,拓展物理学专业知识视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时,要综合考虑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和专业能力,并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定论文题目。学生可以从科学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以及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中自主选题,也可以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选题。无论如何选题,都是以大量信息为基础的,充分利用信息,善于捕捉为己所用的信息,了解课题的学术意义、学术创新和国内外最新进展,就会大大拓宽研究思路。[8]
在论文选题过程中,课题检索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课题检索,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物理学专业数据库的检索途径、方法和技巧,如学会熟练运用中国知网、超星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维普等中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了解SCI、EI、ISTP、EBSCO、IOPP、Science Direct、SpringerLink、IEEE Xplore等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这样可以督促学生自觉主动地利用图书馆的各类馆藏文献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课题检索,掌握文献检索知识,丰富信息知识,巩固所学物理学专业知识,使学生的专业信息能力得到发展。
2.通过文献综述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在确定好论文题目之后,学生需要进一步进行文献的检索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指在全面掌握、分析与课题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该课题在一定时期内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述而形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一般要对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叙述和评论,以便预测发展、研究的趋势或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9]
在文献检索过程中,教师要指点学生注意文献资料的新颖性、价值性和真实性,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筛选、评价所获取的信息资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并将收集到的文献资源进行分类,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利用所获取的信息,完成文献综述。当然,本科生的文献综述只要能够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述评即可。文献综述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充分了解课题的全面情况,把握课题的发展规律,熟悉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从事该课题工作的主要学者的成就和水平;[10]第二,可以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信息检索工具的能力以及根据主题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第三,文献综述对参考文献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士学位论文的规范要求;第四,文献综述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抄袭现象,便于对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3.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系统的物理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利用所占有的各类信息资源,运用各种创造性思维,在综合归纳材料、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论文写作的各个细节,如要让学生掌握科技论文的结构:一是论文前置部分,包括封面、题名、中英文摘要、目录;二是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材料和方法、结果与分析、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三是附录;四是致谢。在开始论文写作前,要列出论文的写作提纲。写作提纲要提纲挈领、主次分明、组织合理。在写论文的主体部分时,要注意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通顺、衔接自然、用语符合技术规范,图表清楚,格式规范。论文中的论据应该真实可靠;论证要合情合理;论述要具有科学性、专业性、创新性;结论与全文观点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4.通过论文答辩评价学生的物理学专业信息素养能力
论文答辩是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内展示自己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由答辩委员会就论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及修改意见的过程。论文答辩是学生展示、交流毕业论文成果及学业成就,检验学生信息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论文答辩可以全方位检验学生对所写论文的认知程度,对物理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运用论文观点回答问题的应变能力,以及对文中创新点的解释能力。
三、结论
信息素养教育与专业课程学习的有机整合是发展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最佳途径。物理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是基于物理学专业情境的学习过程,是专业素养教育与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机整合。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信息知识,拓展信息视野,锻炼信息能力,培养信息道德。因此,毕业论文写作既是一种重要的专业实践教学形式,也是全面发展学生物理学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信息检索、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创新、信息交流、信息伦理等内容渗透到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如文献查阅、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文献综述、论文提纲与结构、论证方法、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图表处理、论文撰写与排版、文献引用等。与此同时,指导教师自己也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探索出适合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师自身也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信息能力,发展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享各类信息,充分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
关键词:信息素养;高校学生;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02
一、关于信息素养
信息科技的发展,对人们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网络上搜索“信息素养”,就会出现“Information Literacy”的英文词条,它的意思就是与网络信息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文化内涵,给人们传送的是一种文化理念。“信息素养”涵盖了多个方面的文化范畴,像信息使用者对待网络信息所采取的态度,面对数字信息的自我约束,对待网络信息应具备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现信息使用者个人的修养和情操等。与“信息素养”容易弄混淆的,还有“信息素质”一词。“信息素质”更多强调的是对于信息的搜集、整理、创新等等方面的知识,注重的是人的品质特征,主要包括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情意。其中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情意是获取信息知识和能力的重要动力。信息知识是人们通过互联网,实现对于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传播,并且在信息交流中不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信息能力是人们在利用信息的各种活动中所具有的能力。一般而言,信息能力主要包括信息工具的使用能力、对于信息的获取、处理、表达、创新等能力、对于信息的合理利用能力、信息的免疫能力等等。信息情意主要是人们对待信息所采取的态度和意识。通过上述分析说明,可以看出,“信息素养”和“信息素质”,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所关注的核心是不一样的,“信息素养”重点关注的是文化的传承,“信息素质”侧重于人的技术和能力的提升。本文旨在向人们传递一种现代网络环境下,利用信息的一种先进的文化理念,因此,本文研究的是“信息素养”。
二、调查过程与结果分析
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对“信息素养”的认识程度,我们选取了东北大学本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包括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以及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本次调查采取问卷的形式,围绕当代大学生实际关心的问题,将信息知识、能力,信息意识、道德、伦理等等内容,设计成容易回答的选择题,随机向学生发放。近千份调查问卷,最后回收五百余份,属于有效问卷的450份。下面是针对本次调查的分析报告。
(一)调查对象
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按性别来分,男女人数比为267:183;按学生学历来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人数比为288:151:11;按学科分类,文、理、工、医人数比为60:32:283:74。从人数统计可以看出,男生、本科生、工科生这三部分学生比例较大,博士生人数最少。上述学生中,上大学前就经常使用电脑的学生有262人,接受过信息技术正规培训的学生有211人,没有接触过电脑的学生几乎没有,毫无疑问,这些学生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
(二)信息知识状况
对于检索知识,450位学生都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在校时间较长的学生,有近1/3参加过专业的信息素养课程培训,参加图书馆数据库培训的学生比例有近40%,这些参加过系统培训的学生,利用所学过的信息知识,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并增长自己的能力。虽然图书馆对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还有不少学生对于图书馆服务了解不多,对OPAC较为熟悉的学生接近八成,了解参考咨询服务的学生不到两成,很少有人接触过原文传递和馆际互借。在信息检索的选择方面,选择搜索引擎的最多,达到59.3%,有20.1%的学生选择了专业数据库,选择熟悉网站和书刊资料的人数较少。
对于分类目录,像最基本的《中图法》,只有84人有所认识,254人感觉模棱两可,其他人竟然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再如CALIS工程,知道的学生不到总人数的10%,很多硕士生、博士生都闻所未闻。不少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普遍一般,这从检索手段上可见一斑,近四成学生用的是布尔算符,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使用过字段检索,使用过短语检索的学生超过40%,其中十分之一的学生使用过截词符的方法。
在调查的学生中,对于电子资源的使用,主要运用的是中文数据库,点击率最高的是期刊网,排在第二的是万方,重庆维普最低,三者的人数比率分别为82.5%、42.8%和10.2%。外文数据库的使用相对较少,按照经常使用、偶尔使用、从不使用三种情况加以比较,人数比率分别为35.5%、46.7%和18.9%。针对外文数据库利用效率较低的问题,学生回答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即语言障碍、检索使用障碍和专业不需要,存在这三类原因的学生认识比率分别为51.3%、35.8%和14.5%。
通过上述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本校大学生整体信息技术现状并不容乐观,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训提高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积极引领作用,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相关数据库的特点,向他们介绍方便快捷的使用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信息能力情况
虽然许多学生经过学习、培训,具有了一定的检索能力,但在实际的检索过程中,信息能力不足仍然是大多数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检索信息时,面对突遇陌生信息源的问题,如何找出解决的方法,其中77.6%的学生求助于老师和同学,选择上网查询的占63.7%,还有21.3%的学生向图书馆管理员问询。对于信息获取障碍问题,追根求源,有45%的学生解释为对数据资源了解很少,37.2%的学生搜索不到必备的数据库,74.1%的学生承认是由于检索知识匮乏。对于通过检索获取的信息,如何快速、高效处理的问题,选择专题归档的学生有321人,选择日期归档的有52人,选择Mylibrary进行信息处理的只有13人。可能是许多学生对于Mylibrary认识不多,也可能是学生感觉Mylibrary相对难以理解和掌握,导致Mylibrary这种高效、快捷的信息处理技术没有在学生中推广使用。在这个问题上,图书馆应该担负起对学生培训的重任,要大力宣传Mylibrary的优点,通过讨论、讲座等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信息能力。
(四)信息伦理道德问题
信息伦理道德有利于规范学生学习信息、使用信息的行为,但是信息伦理道德问题通常会被大家所忽视。从调查结果发现,将近90%的同学对别人机器中的文件,从来没有私自进行删除或改动的行为,9%的同学由于对自己要求不是十分严格,表示有很少的改动现象,只有5个同学主动坦白自己经常改动他人文件。对病毒文件的处理方法选择通知管理员处理的占总人数的20%,将近68%的同学选择不会复制转发,只有8%的同学持无所谓的态度, 4%的同学选择会转发。
对于黑客的攻击,有将近50%的人觉得如果自己有能力,会对黑客的攻击行为进行阻止,有13%的人幻想体验黑客的感觉,有30%的人认为只要自己不受到攻击就心安理得了,自己没有必要去花费太多的精力去阻止黑客对别人的攻击行为。有关对网络中信息可信度的调查结果得知,只有10%的人对网络信任度比较高,8%的人认为网络完全不可以信,92%的人对于网络的可信度一般,认为网络信息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对于网上信息公布的有关知识产权的问题,有将近30%的同学表示对该问题从来没有考虑过,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将近60%的同学仅仅考虑过,只有7%的同学对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关注,剩余3%的同学表示与自己毫无相干。
(五)学术规范素养
在这一环节,我们主要向同学们进行了学术论文方面问题的调查。学术论文首先想到的是论文的格式,论文的格式是学生写论文所必需了解的基本内容。从调查结果中得知,只有46%的同学大概知道论文的格式,但其中有一部分同学还不能说出完整的论文格式。在对同学们进行目前社会上存在的论文一稿多投、抄袭剽窃等现象的看法时,60%左右的同学认为这样的行为非常严重,20%左右的同学认为还可以接受,18%左右的同学认为这种现象太平常了,只有2%的同学对于这样的现象持无所谓的态度。对于引用他人著作超过多少字属于剽窃这一问题时,只有30多人完全答对,其他的同学答案大相径庭。对于论文的书写,有140多人愿意进行提供有偿论文服务,有170多人则不愿意为他人,剩余的人均选择不知道。现在,替别人写论文的现象在社会上普遍盛行,大家对这一现象也大都表示接受和认可。
三、调查结果讨论
我们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信息获取能力方面,在现代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情况下,大学生专业信息的来源和途径更为广阔,和以往的大学生相比,现代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信息的检索方法,检索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但是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对信息检索知识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学习,对数据库的内容也知之甚少,所以这些学生都觉得在获取信息时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和容易,对信息的获得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体现了大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虽然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还需要更进一步努力探讨和学习。
对信息的有效利用方面,现在大学生在对信息进行获取时,能够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并且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确保获取的信息能够为己所用。同时注意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从中吸纳其精华。但是他们对信息的评价不到位,分析不透彻,缺乏敢于创新的精神,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信息价值的有效利用。
在信息伦理和安全方面,大学生虽然通过网络大致了解了知识产权有关方面的知识,但是知识产权和网络信息之间是否有一定的联系,他们还缺乏细致地了解,并且该内容还牵涉到相关的法律知识,大部分同学都略知皮毛。不过很多同学还是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他们大部分不会对使用文献进行恶意的下载,对信息有一定的保密意识和防范意识,从而时刻提高警惕,以防违规操作而违反了法律的规定。
在学术规范方面,大部分学校对学术规范知识的传播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对学术规范知识的了解途径比较狭窄,使同学们对学术规范了解甚少,或者根本就是一无所知。基于此,建议以后高校要把这方面的知识内容列入到大学生的必修课范围之内,开设开足相关的课程,使大学生在这方面的道德素养逐渐得到提升。
四、关于深化信息素养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全面普及信息素养方面的课程
目前,各大中院校都非常重视信息素养课的开设,新生入学必须接受信息素养课知识的学习。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借鉴过去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成功经验,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教育。据了解,世界上一些信息素养教育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视,很早都已经实行了课程整合图书馆教育。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对于信息素养课的教学方法,与其他专业课的教学方法一样,教学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采取传统教学方式和网络视频教学相结合,将信息素养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大学生涯始终,不仅渗透在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而且也应加强对课前课后对这方面知识教育的融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经验和学生受教育情况,根据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等有关要求,要注意及时对原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修订和补充,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达到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
(三)加强图书馆的自身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现在学校的图书馆除了为学生提供借阅图书的服务功能外,由于信息素养课的开设,使图书馆又增添了一项新的职能,即,它又承担起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任务。现在各学校图书馆都在不断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文献检索讲座,经典著作导读,新书评价等,让图书馆不仅能成为学生浏览知识的场所,更成为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掌握信息知识的有效途径,让图书馆参考馆员能够真正的为学生的学习做好服务,让学生们在他们的指引下更好地获得知识,让图书馆发挥它的最佳效应。
(四)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信息素质
关键词:信息素养;大数据;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195-04
自20世纪60年代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化、知识化、网络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社会对人才提出了包括信息素养在内的一系列要求。信息素养的培养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在信息化社会中的立足于发展,因而引起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1]。进入2012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的选择、获取、加工处理等直接影响到知识更新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军”,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大学生在大数据时代获取有效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创造应用信息等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信息素养概念界定及研究概述
1.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时任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的Paul Zurkowski于1947年提出的。他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的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与技能”,后来又将其解释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的技术与技能”[2]。但是信息素养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的,不同学者和群体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与研究目的定义了诸多概念。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把信息素养定义成“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拥有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3]。纵观国外信息素养的研究,不难发现研究重点逐渐由信息技能转向更为综合的信息基本素养。
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便对信息素养进行研究。1995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委员会制定了涵盖信息技能、独立学习和社会责任的学生信息素养九大标准。2004年1月全美大学及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CRL正式通过了“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标准”,提出了针对美国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的5大标准及22项性能指标。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一是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概况的研究,二是研究信息素养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关系,三是根据国家、专业、年级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素养培训。
3.国内信息素养的研究。我国很早就重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国内学者对信息素养的研究取得新进展,如2007年霸桂芳结合大学生教育的主要特点,提出高校应通过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及大学生自身特点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4];2011年吴晓伟根据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人才培养规格和特点设计出了面向应用型本科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量表[6]。但是目前国内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研究的内容与主题主要局限在大学生信息素养与高校图书馆教育之间的关系、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的简单分析等方面。另一方面,研究集中讨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策略等方面而较少结合当下时代背景。本研究从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出发,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同时考虑移动互联网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深刻影响,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探索大数据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关系,找到影响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
二、研究方法及样本说明
1.研究方法。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形式,调查南京地区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再通过SPSS19对问卷进行分析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在专业、性别、年级方面的差异,以期为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提供可行性的策略。
2.样本。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向位于南京市仙林大学城的高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发放问卷500份,实际回收问卷482份,按照剔除有缺失数据,剔除答案排练完全一致问卷的原则获得有效问卷406份。
三、量表设计
综合国内外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笔者把大学生信息素养划分为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伦理与道德四个维度进行研究。量表题项根据五级Likert回答,分别为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
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作为信息素养中的关键一环,指个人对于信息的敏感程度,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前提。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会面对众多数据,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可以帮助大学生将众多的数据转化为相关的信息。信息意识分量表的设计从其定义出发,分别从学生对信息类课程的态度、遇到专业问题时的解决方法、对于高校图书馆检索课程的意见等出发设计。
2.信息需求。信息需求能力主要测量学生能否用总结概括性语言提炼自己所需信息、知晓常见信息源的类型、内容特点、获取条件,将信息源与所需信息相匹配的能力[7]。在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信息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休闲娱乐”、“学术学习”、“生活服务”三个方面。信息需求分量表从信息需求的定义出发。分别考量大学本科生在学术学习时对常见信息源的掌握情况和其对高校开设相关信息检索课的需求状况。
3.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知识与技能是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细分为信息知识与信息技能两部分内容。信息知识是指与信息有关的理论、知识与方法,是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信息技能则是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的核心。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成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作为国家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形式的信息,既包括传统的结构化数据,又包括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半结构和非结构化数据。同时,大学本科生应该掌握一定的文献检索技能、数据分析技能,熟练掌握国内外网络数据库及网络下载工具等。
信息知识与技能分量表从检索技能、网络下载技能、数据库技能、数据分析技能等方面对于大学生信息信息知识与技能进行了考量。
4.信息伦理与道德。信息伦理与道德,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应该具备的判断和辨别信息,正确传播信息的能力。它要求个体在国家法律和公民社会道德规范允许范围内进行信息的应用与创造,不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侵害社会和他人合法权益。为了得出大学生信息伦理与道德的现状,笔者从其定义出发,结合现实生活中大学本科生遇到的实际情况,如贴吧论坛讨论、网上搜集资料、网络音乐下载、学术论文写作,进行此维度问卷设计。
5.大数据。大数据通常用来形容大量的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大学生作为一个求知群体,与信息的关系日益密切。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学本科生对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使用频率骤增,利用移动互联网订购火车票、查找旅游目的地信息等已不是新奇事。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会面临更多挑战,能否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应用创造显得格外重要。
四、实证结果
1.信度和效度分析。(1)信度,本研究中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伦理与道德四个分量表的CronbachA系数分别为0.674,0.582,0.842,0.800。总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5,信度较高。(2)效度,按总均分高低排序,前27%记为组1,后27%记为组2。通过对组1和组2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每一题的sig.值都在0.05以下,可见每一题都具有较高的区分度,从而整张问卷都具有较高的区分度,所以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
2.描述性统计。如表6所示,对406个个案的平均分进行描述统计,平均分的最大值为4.923077,最小值为2.461538,平均值为3.67723001,标准差为0.458346830。依据Likert五点法,结合均值,可知当前大学生总体信息素养较高。
3.影响因素分析。
(1)专业因素,如表7所示,不同专业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差异不大。按照专业分组,利用多独立样本检验,可知不同专业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渐进显著性为0.765,远大于0.05,佐证了描述性统计的分析结果。
(2)性别因素,本研究发现男女生信息素养并无显著差异,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男生信息素养总均分为3.71,略高于女生的总均分3.65。
(3)年级因素,本研究发现不同年级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具有显著差异,年级越高,信息素养得分越高。按照年级分组,利用多独立样本检验,显示渐进显著性为0.002,小于0.05,可见不同年级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具有显著差别。再根据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大三、大四学生信息素养得分均值为3.76,大二学生得分均值为3.56,大一学生得分均值为3.68,验证了信息素养的年级差异。
4.大数据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关系。为了得到大数据与大学本科生信息素养的关系,笔者通过双变量相关分析,得到两个变量的Pearson系数为0.667,远大于0,呈正相关;且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5。可见两者的相关性较为显著,可以理解为信息素养较高的大学本科生,对于大数据的把握也较深。
5.研究结论。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整体较好,但是信息技能水平较低,不同年级学生的信息素养存在显著差异,但是没有发现专业和性别的显著影响。
五、对策及建议
1.建立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信息素养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持续关注,但是目前信息素养的内涵及教育范围等还没有一个普遍的标准。为此,应该成立一个全国性的高校信息素养研究组织,制定相关培养标准,针对目前大学生信息意识不强、信息技能较弱的现状开展专门培训,着力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以适应大学生在大数据背景下发展的需要。
2.开展高校图书馆信息技能培训工作。开展图书馆信息技能培训工作,首先应该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教师应该探索多种教育手段,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并结合一些通识课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应该定期开设文献检索课、专题讲座等,在学校形成一种信息化氛围。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一些信息化手段,如微信平台等,介绍相关知识及预告专题讲座,使其可以惠及更多的大学本科生。
3.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成几何形增长态势,知识更新迅速,大学生应该积极树立自主学习观念,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自己所需信息,提高专业知识储备,扩大自身知识面。通过访谈调查,大学本科生前往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是自习,而非阅读大量书籍。针对这一现实问题,相关职能部门应该着力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观念和终身学习观念。
4.培养方案增设相关课程。我国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一直受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响而发展缓慢,培养出来的本科生动手能力不是很强。高校应该开设相关课程,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方式,使大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常见信息检索检索方法,逐步提高信息技能。
参考文献:
[1]郭玮.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状况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3,(6):119-122.
[2]汪慧芳.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群文天地,2010,(10):74-75.
[3]陈文勇,杨晓光.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研究[J].情报科学,2000,18(7):611-613.
[4]霸桂芳.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07,(2):15-16.
文章主要介绍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内容,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充分发挥出高校信息教室、图书馆、电脑室的重要作用,通过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拓展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为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信息素养教育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信息素养;网络环境;信息素养教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各个高等院校都在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现在已经成为当前大学教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信息交流工具,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互联网技术正在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互联网技术给我们带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挑战,在信息时代,信息已经成为人类的一个重大生产要素,但是由于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播缺乏监督,因而导致信息泛滥、超载等,从而使得大学生在掌握信息的时候,很容易受到劣质信息的困扰。由于大学生刚进入大学,缺乏社会阅历,其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从而使得一部分大学生误入歧途,一部分甚至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犯罪,从而向我国的法制建设提出了挑战。
1信息素养的基本问题
1.1信息素养的概念以及分析信息素养其实最开始是从图书馆素养演变发展而来的。对于高等院校的图书馆,其素养主要指大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然后解决问题并做出决策。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使得信息技术已经成当前社会的一大生产力,而这种信息素养已经不再局限于图书馆,进而拓展到整个社会当中。实际上,在欧美日等发达地区,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其国民经济当中的重要支柱,其已经完全脱离了实体经济,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由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使得人们的信息素养在这种条件下得以进一步拓展。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信息意识,也就是大学生对于信息的自我反映,信息意识是驱动大学生生活的精神动力,同时也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备技能之一。其次是信息知识,这也是人们对自有的活动所必需的知识,传统社会当中包括传统文化、语言类知识等,在现代社会当中还包括信息技术、信息理论等。第三,信息技能。这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其包含了发现、获取、评价、处理、运用、创造等阶段,由于不同的人的智商有所不同,因此所具备的信息技能有所不同,这也是导致信息社会差异的重要原因。第四,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信息社会当中,其所有行为当中的道德,也就是在信息被发现、获取、评价等过程当中所有表现出来的规范,这里的信息道德与传统道德相辅相成,传统道德是信息道德的基础,也是人们在现代社会当中的行为规范。
1.2信息素养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21世纪以来,我国面临的竞争已经涉及到方方面面,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才储备是决定该国竞争力的核心因素。高等学府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基地,如何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因此就要在高等院校内积极推进信息素养教育,努力使我国大学生成为当今社会的栋梁之才。在信息社会当中,信息素养教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这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必备素质之一。现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决定未来我国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高等院校当中要积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首先要高瞻远瞩,不断调整信息素养教育方法、方式、思路等,努力和世界接轨,使得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学到与社会接轨的信息技术,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进而使得大学生踏入社会后就具备信息发现、获取、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从而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进取,因此高等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这也是他们踏入信息社会的重要条件。
2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概况及问题探究
由于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来自农村,其对信息发现、获取、处理等方面的能力稍弱,同时对于糟粕信息的辨识能力较低,使得我国大学生的整体信息素养远低于发达国家。根据教育部门的有关统计,在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中,前三年有超过70%的大学生未使用过中文文献检索工具,而几乎99%的大学生没有使用过外文文献检索工具,只有在毕业季,大学生迫于撰写毕业论文的压力而去使用文献检索工具,能够很好地使用中文文献检索工具的大学生也仅仅只有45%。而能够使用外文文献检索工具的大学生只有不到5%。还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对图书馆的基本结构并不了解,大多数价值较高的图书常年无人借阅,这些现象都反映了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不容乐观。造成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较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我国长期以来重视应试教育,使得我国大学生更多地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了信息素养教育,使得高中生进入大学之后,才真正接触到信息教育。(2)我国高等院校信息素养教育对大学生的引导作用不够,使得大学生更愿意玩游戏、聊天等,而不太愿意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得大学生在信息辨识方面出现了问题。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通常局限在如何利用图书馆借阅图书、查资料,如何利用网站搜索文献等,而对于除此之外的教育几乎空白。而缺乏深度和广度的教育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片面地认为信息素养教育并没有实际价值,这也是导致我国信息素养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3)当前高等院校的硬件资源落后,学校计算机系统仍然停留在XP系统,而带宽也很窄,使得大学生宁可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或智能手机,也不愿使用学校的计算机,因此使得学校缺乏对大学生的有效监管。从而使得大学生在不甚完善的信息环境中缺乏应有的判断能力而误入歧途。从以上问题来看,每一个人的信息素养的高低,都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影响我国综合竞争力。
3高等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策略
3.1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教育当中在当前教育体系当中,要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到每一门课程当中,让大学生接受课程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掌握信息技能,同时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样就能够逐渐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由于我国每年都面临着大学生就业压力,而从就业市场反映的状况来看,大学生虽然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是由于对信息的接受、处理、掌握能力较低,而不能很好地胜任岗位工作,而信息素养又是用人单位除了专业知识之外最为看重的必要素质之一。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日常的学习当中,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的。因此在互联网条件下,学校应该主动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案。
3.2创造良好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首先高等院校要具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同时定期更新计算机、数据库等。当前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硬件设施,同时每一所高校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园网,将学校的资源放在校园网络上,这样就能够促使大学生登录校园网站,从而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海量优质的信息资源的机会。同时加强网络教育,使得校园网成为大学生接受信息素养教育的中心平台。
3.3专门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仍然停留在书本教育这个层面,而使用网络教学等方式依然较少。因此应该主动加强网络教育,将教学课堂由教室延伸到网络当中。为了进一步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有必要对当前高校教师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培训,努力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这样就能够为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3.4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首先要积极发挥家庭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当中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作为父母,其任何言行都可能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儿女的成长。从这个角度来说,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影响力更为重大。家长在对孩子进行信息素养教育过程当中,也提高了家长自身的信息素养,通过与孩子相互学习、相互监督,从而不断提高孩子的信息素养。其次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明确当前网络主流价值观,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角度出发,营造一个符合道德规范的网络环境。国家通过法律等手段,建立互联网文明行为规范。由于当前对大学生缺乏有效的管束,使得大学生长时间借助互联网聊天、玩游戏等,从而误入歧途。为了杜绝这种悲剧的产生,需要加强网吧、互联网等监督管理,通过建立防火墙等方式来避免大学生误入歧途。同时要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切实有效监管我国互联网环境,使得大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下纵横捭阖,从而提升我国大学生整体的信息素养。
4小结
总之,从全球来看,国民信息素养越强的国家,其综合国力也越强。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已经逐渐意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为了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等院校中要将信息教育作为未来教育方式的发展方向之一,同时应该汲取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在不同课程当中都融入信息素养教育,逐渐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使得我国在未来国际竞争当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王锦贵.论信息素质.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1):33-37.
新生入馆教育方式灵活多样,采用图文并茂、简单易懂多媒体课件、实地参观和视频等直观教育,结合网上在线考试练习模式,使新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图书馆有快速、直接的认识,初步形成信息意识。入馆教育不应该定位在一两周内完成的简单教育层面上,而应该是一个正规化、系列化的阶段性教育,其教育时间应延续至新生入学的半年内[3]。对全校学生开设与专业结合个性化的信息检索课,这是进一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的有效方法。其教学方法可采用理论加实践。学生的信息检索实习报告体现信息素养的一个测度,最终的学期考核评价体现信息素养教育效果。信息检索课让学生掌握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具备检索技能;熟悉检索课题的检索步骤、检索途径和检索方法[4]。要求学生能确定信息需求的特点和范围,能有效和充分地获取所需信息,制定和使用恰当的检索策略等,有效地组织和利用所获得的信息。
开展信息素养的讲座与培训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环节。讲座与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内容按模块划分主要有:电子资源的使用(如电子图书平台、各种数据库和网络工具书);各种类型搜索引擎的使用;各种信息共享平台的应用;毕业生论文专题讲座等。培训时,可以现场演示,还可以播放视频,最后让学生讨论或者提问,然后现场解答。信息讲座与培训可利用学生的空闲时间,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了信息意识。应用信息参考咨询服务可以拓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深度。图书馆信息咨询部通过在线QQ、BBS或E-mail和电话解答读者的咨询问题,对图书馆藏、电子数据库使用、光盘下载、文献传递等问题进行答疑,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信息问题,对学生信息素养起到引导作用。信息咨询部应提供网络信息服务,开辟信息素养教育专栏;通报最新馆藏资源建设情况、馆藏书目查询问题,指导学生利用电子资源,举办信息素养教育讲座信息等;及时最新检索软件的帮助信息和使用说明,满足学生网上信息检索的需求。按学科或专题为读者提供学科资源导航服务。学科馆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学科的设置与建设,包括教学目标计划的确定、研究性任务的设计、开设导读课程、相关成绩的评定等的过程。学科馆员与教师还可共同开发课程整合图书馆教育的在线教程,学科馆员配合课程的需要提供讲义[5]。
笔者把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大体分为3个阶段:信息素养教育的初级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信息素养教育初级阶段即刚入学的大一期间,信息素养成长阶段指在大二到大三期间,成熟阶段指大四阶段。在不同阶段,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方式与手段不尽相同,分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主要通过网络、电话、视频、现场与咨询台等途径实现。信息素养教育初级阶段。首先在新生入馆教育中进行信息意识基础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获取知识,意识到图书馆是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内容主要包括介绍图书馆各种馆藏、图书馆空间分布和规章制度;介绍自习室、书库、电子阅览室、期刊阅览室的使用;图书卡的使用[6]。教育形式以图书馆视频和参观为主,结合网上教学与在线考查。此阶段让学生真正地熟悉和利用图书馆的各项资源与服务,培养他们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为推动高校素质教育贡献图书馆的力量。
信息素养成长阶段针对二、三年级的学生,是专业知识学习时期。因此要提供专业相关的科技发展动态及前沿性信息,提供专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的信息,帮助学生完成专业学习;除此还应提供四、六级考试和考研等一些热门考试的信息[7]。教学内容应包括检索方法、检索策略、一般信息的收集整理等。教学形式可以是开设信息检索课、讲座、咨询服务等方式实现。此阶段旨在培育学生对各类检索工具、数据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充分使用,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信息素养教育成熟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培养,大四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此时针对大四学生学习特点进行论文写作或参加科研课题等,着重其结合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利用,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技巧与能力,能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多关注本专业的发展前沿信息;提供更多的求职、就业、考研、出国经营等方面的信息。教学内容应包括信息理论、文献分析与评价等[8],可采用讲座、现场咨询、学科导航等方式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论文摘要: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质、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方面。它是信息社会中个体成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从信息素养及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阐述了大学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实施途径。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信息资源的激增与信息用户需求的变化,使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中个体成员必备的基本素质。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只有具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资源能力,才能自由地搜集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信息社会提供的信息资源。大学图书馆既是重要的信息源,同时也承担了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职能,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使他们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
1.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于1974年首先提出的一个整体概念,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吸收主要的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养的内涵通常被认为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文化素质的延续和拓展;使受教育者达到独立自学终生学习的水平;对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及运用;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如对需求的了解及确认,对所需信息资源的确定,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信息组织及处理并做出决策;信息智慧和信息道德,即对信息本身理论和不良信息的态度等…。我认为,完整的信息素养包括文化素质、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方面。文化素质是信息素养的基础,信息意识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信息技能是信息素养的保障。
2.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
2.1信息意识教育
信息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信息及其信息活动的能动反映,是人们主观意识上对信息的感知程度,是开发信息资源的原动力,包括对信息的识别与获取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判断以及对信息利用和评价素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大学对自身的信息需求应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善于表达潜在的信息需求,并对特定的信息有敏感的心理反应。图书馆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透过普通的事物发掘其深刻的思想意义。在初露端倪的事情中认识它蕴含的丰富内容。有了这种能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发现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这种对有用信息的快速捕捉和对潜在问题的超前预见能力提高信息意识的认识基础。此外,信息意识的提高还与学生自身的素质有关,如个人的知识结构、知识的积累程度,分析问题观察问题能力的大小及事业心的强弱等都是影响信息意识的重要因素。
2.2信息能力教育
信息能力是人们猎取信息、处理信息、加工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它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查找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组织加工与分析能力,以及信息交流传播能力等。利用搜索引擎工具、网页制作工具、浏览器等获取网上信息资源,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重新整理加工,组成新的信息资源体系,进行信息创新,从而产生新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教育是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部分。大学生通过系统培训和自觉实践培养信息能力,可以增强使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识别信息的能力,加工处理信息以及挖掘、创造、传递新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利用网络信息的效率和效益。
2.3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道德是指在网络信息活动过程中,调节信息创造者、信息服务者、信息利用者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的内容包括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信息法律与法规等。在学生中开展信息道德教育,应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来进行,使学生掌握信息社会中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自觉抵制违法信息行为,合理使用与开发信息,以避免学生由于缺乏相应的信息道德品质,在其利用掌握的信息手段参与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开发活动中引起的一系列的诸如信息泄密、信息犯罪等社会问题。
2.4网络知识教育
网络知识主要是指以特网为主的一些与其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包括因特网的产生、发展过程、工作原理、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方法和标准等。随着数字图书馆这种新型的信息资源集散地的出现,图书馆有义务教育学生了解虚拟馆藏的发展形式及信息资源内容,如虚拟馆藏的知识组织,信息存取与利用的方法,学生掌握了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技巧,就能快速、有效、及时、准确地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为自身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便利。
3.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还普通得不够。在高校,除信息专业或相关专业外,一般专业学生只是从文献检索与利用的课程中得到部分的文献信息资源利用教育。虽然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正在逐步深入,但对什么是信息,信息有哪些类型,信息与知识情报的关系,大多数人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大致表现为:(1)信息意识不够强。据某大学凋查统计,60%多的学生对提供信息的系统(信息源)不了解,了解的只占32%左右。这说明大学生不太重视信息的来源,而实质是大学生的信息意识较淡薄。(2)信息能力较薄弱。比如,获取信息最佳渠道方面,近45%的学生选择了报刊,通过如互联网CD—ROM、数据库等渠道获取信息的不足50%。这说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数停留在印刷体文献上,这与信息时代信息获取渠道的数字化或网络化极不协调。(3)利用网络资源有限。90%上网的大学生上网是进行收发、聊天、娱乐等浅层次应用,而把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交流以解决学习、研究为主要目的的人却不多。笔者曾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结果71%的学生不知道本专业信息的检索方法,56%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在网络上检索本专业信息资源。此外,大学生对图书馆利用情况不堪理想。大学生把图书馆当作情报信息重要场所的人比较多,不少学生到图书馆找书不会检索,为了简单方便,干脆到阅览室,而且大数学生是阅览休闲刊物。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大学信息素养能力欠缺。为此,提高大学生群体的信息素养是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且刻不容缓。
4.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途径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指出,加强大学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努力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和信息技能。大学生通过有效利用图书馆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从图书馆这个信息源中获取信息、知识来形成对某一知识领域或某一课题的系统了解的过程中,逐渐地培养和提高了自学能力。同时也不断提高对各种信息的呼吸、选择和综合的独立研究能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是决定适应信息社会与否的标准。信息素养教育培养的信息能力是进行终身学习、吸收新知识的必备条件。信息能力越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越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就越高。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往往能获得更多更好的择业机会。信息素养教育是大学生踏入社会、走向成功的阶梯,使学生终身学习过中程受益匪浅。
4.1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培养其信息意识。
对大学生进行图书馆入门教育,不仅可以增强他们对图书馆的兴趣,而且也使学生对图书馆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条件也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许多大学图书馆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设备,不仅引进了光盘、数据库,开通了光盘检索系统的校园网络服务,还建立了国内外联机检索系统,通过这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大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网络信息资源,他们的信息意识也随之有所提高。
4.2搞好信息检索课程教育,提高学生信息能力。
开设信息检索课程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增强信息意识,掌握信息技能,是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途径。信息检索课主要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如何搜集、处理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途径与技巧。必须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不可千人一面。对大多数专业来说,一、二年级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为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一般比较成熟,因而低年级学生对图书馆等信息源的利用明显少于高年级学生,此时安排如何使用图书馆方面的教育比较适宜;对高年级学生,则安排与专业相关的参考工具书、索引等方面的教学更为恰当。不断改进信息检索课教学内容,重点是外文检索工具查询与使用,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理论与方法,情报分析与研究等。把开启网络信息资源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3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强化其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教育应达到授之以渔之功效,使学生能够在无需信息中介的帮助下,独立就特定问题选择信息源、检索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评估与高效利用。在网络信时代,大学生接受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善于运用知识进行新的探索、新的创造。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不仅能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其运用理论创新的能力和研究能力。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信息中心优势,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使学生对信息的分析研究与获取有用的信息有更直接的体验,同时也加深对所学专业的有关信息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对提高他们的专业研究水平有辅助作用。在开展科研活动中,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同时,侧重他们对信息的敏锐感受力和洞察力,能够从细微处发掘有价值的信息。更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开发信息思维,从而促进对信息的接受与反馈效率,提高信息的利用率,达到强化信息素养教育之功效。
4.4馆员自身信息素养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教学需要。
[关键词]信息素养;影响因素;独立学院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153
[中图分类号]G645.5;G2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8-0-02
1 调研背景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一种必备能力,它涉及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应用。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更好地去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变化。
自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斯基从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3个方面阐述信息素养理念以来,信息素养的内涵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在1989年的总结报告中将信息素养界定为:需要信息时具有确认信息、寻找信息、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要信息的能力。2000年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对世界28个主要国家与地区的信息能力的调研显示:中国的信息能力落后于许多国家地区。国内信息素养相关实证研究并不多,多数集中在学位论文中。国内外相关信息素养的调查研究,集中在理论性研究和整体性实证研究,对独立学院这一类特殊群体的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深入了解独立学院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通过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对策,以适应信息社会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要求。
2 模型与方法
从信息素养内涵出发,对信息意识与知识、信息需求、信息能力与行为、信息安全和信息道德等5个方面对独立学院大学生信息素养进行调查研究。
根据信息素养的5个方面提取评价指标,并设计问卷,突出量表和要素相结合,既能客观评价独立学院大学生信息素养状况,又能有针对性地分析影响其信息素养的因素。调查以珠海三所独立学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为代表,采取便利抽样方法,并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1份,有效回收率达95.3%。样本中男女比例达1.7:1,大一、大二、大三年级比例为1:1:2,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的专业分布比例是0.8%、16.2%、9.7%、0.3%、14.0%、10.5%、21.6%、1.6%、24.0%与1.3%。所在地区的分布中珠三角最多,其次是粤东和省外,粤北最少,分别占44%、19.5%、19.5%、11.8%和5.2%;在户口分布方面,城镇农村户口比例为2.4:1。
3 独立学院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
3.1 信息意识与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三所独立学院大学生信息意识与知识总体水平处于中等,评价得分为73.89分。大学生信息来源选择分析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会直接求助于互联网(占比达85.02%),其次是数据库(6.8%)、图书(5.44%),期刊杂志等方式则几乎无人问津。
3.2 信息需求
《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总结报告》提到“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能够确定信息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概括出一个具有良好信息需求的人会表现出来的行为。独立学院大学生在信息需求表达和意识方面未达及格水平,评价得分为57.89分。
调查显示,独立学院大学生信息需求的类型主要是学习资料,占比值为41.1%,其次是新闻资讯,占24.4%,信息交流的需求包括网上交流、网上娱乐和生活信息,但对信息需求的表达均显示出较差的水平。
3.3 信息能力与行为
信息能力与行为在信息素养中是非常核心的概念,信息素养高的人通常具有基本的科学理论常识,可以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判断,并且能够很快地掌握信息,挑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同时,在海量信息的互联网中也可以快速地寻找到需要的资料。独立学院大学生信息能力与行为评价未达到及格水平,评价得分57.16分。以下对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分析3个指标进行分析。
3.3.1 信息获取
信息获取方面的评价得分为51.69分。对独立学院大学生信息获取方式的调查显示,百科以36.2%的使用比例占据头名,其次是搜索引擎、文献数据库、论坛、博客等,占比分别达到29.3%、15.5%、7.8%、5.8%。从不同方式间的特点看来,百科以及搜索引擎更容易获取信息、更新频率高、所包含的信息种类多,但包含信息的专业性一般;论坛及博客则有着交互讨论以及经验分享的特点,RSS订阅等则有着专业度、集成度高的特点,由此表明,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简单易用的方式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在获取信息遇到困难时,59.1%的大学生会选择询问朋友,18.5%的大学生会尝试向网络上的朋友提问求助,显示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稍差。
在获取学习研究参考资料的途径选择中,62.1%的大学生首先选择了互联网,其次25%和22.1%的大学生分别选择了朋友和专业图书,从写论文及更深入的学习角度看,专业期刊和专业数据库才是更加明智的选择。从数据看来,笔者发现仍有21.3%的同学意识到了专业期刊和专业数据库的使用价值。
在被问到关于信息获取的障碍时,39.2%的大学生认为障碍在于缺少必备的数据库,剩下的31.3%和24.6%的大学生则认为是不够了解数据资源的内容和缺少必备的检索知识。
3.3.2 信息评价
信息评价方面的评价得分为58.85分。在对大学生如何判断数据的准确性的调查中,51.3%的大学生选择靠自身经验进行判断,21.2%的大学生会自己去做实验检验真实性。40.5%的学生会在发送信息时根据特定的接受者或者内容选择特定的媒介,这部分学生更加懂得如何合理运用不同的媒介查找不同的内容,这种敏感性体现出信息素养的水平。
3.3.3 信息分析
信息分析方面的评价得分为58.40分。27.0%的同学有定期整理、备份文件的习惯;在整理文件的方式上,68.0%的学生喜欢“按照文件内容整理”,17.0%的学生更喜欢“按照时间顺序整理”,还有8.6%的学生选择“从不整理”。
3.4 信息安全与道德
3.4.1 信息安全
独立学院大学生信息安全评价得分为55.34分,部分学生存在信息安全意识缺乏、使用网络时不注重保护个人隐私的问题。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有11.41%的学生完全没有意识到个人信息可能被泄露这个问题,还有50.93%的学生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但认为这不是很重要,37.67%的学生总是能意识到这个问题。
3.4.2 信息道德
独立学院大学生信息道德评价得分为76.30分,但在面对不良信息时,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回避,没有主动协助维护绿色网络环境,学生的信息道德与责任感还是需要加强的。
3.5 独立学院大学生信息素养总体评价
综合以上分析,独立学院大学生信息素养总体水平不高,达到及格水平,评价得分为61.70分,信息意识与知识水平达到中等,信息需求、信息能力与行为、信息安全等均为接近及格水平,信息道德水平达到中等。
4 影响因素分析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分析性别、专业、年级、户口状况、所在地区等因素对独立学院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为以下几点。
(1)不同年级、不同户口状况、不同地区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无显著差异。说明作为信息原住民对于信息的基本感知不因为年龄、地区、户口而存在差异。
(2)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存在显著差异,女性水平高于男性。而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信息意识与知识、信息需求,而在信息能力与行为、信息安全与道德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3)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存在显著差异,专业学习对信息素养的提升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5 提升居民健康信息素养的建议
5.1 针对专业开设检索课程,因材施教,分阶段教学
每个专业对信息素养的需求是不同的,在信息检索、信息评价、信息处理等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需求。因此,学校可以根据专业的需要开设难易程度不同的信息检索必修课或通选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多注重实践教学。学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知识拓展的意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
学校在组织开设检索课程的时候应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性质、难度的课程。同时,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评价性的看法和认识,提高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与传播意识,以及信息保密与安全意识。
5.2 加大搜索和媒介工具的推广力度
当前独立学院使用较多的信息获取方式虽然有着获取信息容易、种类多的特点,但所包含的信息专业性一般,当碰到比较专业的问题和领域时,只靠搜索工具无法解决人们所面临的问题。学生普遍表示缺乏必要的检索知识和途径。在检索课程上应鼓励学生学会对信息搜索时使用系统化分类,通过学术网站大全针对性选择不同的检索平台。
5.3 提升并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
图书馆资源是学校宝贵的资源,但却经常会被学生遗忘。第一,图书资源不够丰富,更新较慢。因此图书馆要扩大自己的藏书量,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第二,学生不了解图书馆布局和图书分类方法。所以图书馆应该制作出详细的图书指导手册,包括如何使用图书馆的电子系统及介绍图书馆分布和图书分类,配备专业的图书馆员,让学生的咨询得到及时的解答。第三,学生不清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书,所以图书馆还应该对本校的不同专业建立专业针对性强的导航库,为学生提供更方便的信息获取界面。
5.4 培养学生信息创造和传播能力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对提高学生的信息创造能力十分关键,能够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学生在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也将培养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传播信息能力。因此,信息的传播能力只有在一次次的表达练习中才能得到质的提高。
5.5 宣传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
网络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让人们忽视了信息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随意下载文件和资料,没有尊重作者的版权,使网络上的维权变得艰难。高校要经常性地开设专门的讲座来说明维护信息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使学生成为建设信息安全、信息道德的宣传者和行动者。此外,学校应设置一些专门的讲座以宣传学生网络安全的相关教育,加强计算机操作安全培训并让学生学会保护个人信息,避免获取信息时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
主要参考文献
[1]叶小艳,黄维跃.信息素养文献综述[J].情报探索,2010(12).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科技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素质养成教育已成为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新的重要使命。着重探讨了信息素质养成教育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关系以及实施策略。
知识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等已成为新世纪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信息及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成为衡量大学生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标志之一。高校图书馆作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收集、整理、存储、传播、开发与利用文献信息的教育机构,理应适应时展的需求,承担起大学生信息素质养成教育的使命,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大学生信息素质养成的主要场所,成为社会发展所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
一、信息素质养成教育及其内涵
(一)信息素质与信息素质养成教育
国内外关于信息素质的定义多种多样,对其内涵和本质的理解也不一致。信息素质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提出来的。他认为,信息素质是指:“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美国国会图书馆认为,信息素质是人们知道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找到、评价及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996年,美国教育部指出:“信息素质已成为一个人的基本技能,正如读、写、算等技能一样。”20世纪90年代,这一概念传入我国后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关注。人们在介绍和利用这一概念的同时,普遍认为信息素质表现为在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是人们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培养而获得的素质。
养成教育一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特色之一。养成教育是对学生行为与习惯的教育,是一种素养和人格的教育。信息素质养成教育是指: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和网络工具及技术教育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使学生把获取、整理、选择和加工信息作为日常生活的习惯。这是一种在“授之鱼”的同时又“授之以渔”的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根本途径。
(二)信息素质养成教育的内涵
笔者认为,信息素质养成教育的内涵包括四个层面:其一是信息意识的养成。“意识”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自觉反映,是感知、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新信息的敏锐度,以及获取新信息的自觉程度。其二是信息获取技能的养成。这是一种信息汲取能力的培养,即通过书目索引、文摘等检索工具以及计算机系统查找相关信息。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研究中不仅掌握纸质文献的检索技能,同时也要具备熟练获取电子文献的技能。其三是信息评价能力的养成。这种能力主要是指对已获得的信息与知识进行逻辑思辨和判断的能力,只有具备了对信息的逻辑、推理、识别、判断能力,才会有合理有效的信息行为,开发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文献信息资源。其四是信息道德意识与行为的养成。通过传授在信息社会中应遵循的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能够自觉运用一定的信息理论与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能偏废。信息素质的养成决不仅是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养,是包括和信息与知识有关的心理、品质、思想、知识及能力的培养,目的是培养学生在面对自然界和社会各种信息时,能够快速而自觉地作出反映和确切定位。这是研究型和创新型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高校图书馆与信息素质养成教育的关系
首先,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特点决定了它将是实施信息素质养成教育的重要场所。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也实现了信息化转型。纸质的图书、期刊已不再是文献信息的唯一载体,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网络图书馆正快速地成为研究的对象,并日益成为现实力量。新时期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使文献信息提供方式将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图书馆已成为数字化、自动化、开放式图书馆或“无围墙图书馆”。时代的变化使图书馆员工的角色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除了具备传统角色的定位之外,还要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敏锐的信息意识和高超的信息技能,通过对读者检索心理的把握和引导、对读者需求的分析和满足,直接为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教师、学生、专职科研人员提供经过加工的文献信息,在工作过程中提高读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使大学生掌握获取信息与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大学生捕捉和组合信息的能力,使其能以良好的信息素养来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所具备的综合优势是其他任何课堂教学都无法代替的,它理应成为大学生信息素质养成教育的基地。
其次,信息素质养成教育的实施将促进图书馆其他功能的全面发展,大大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大学生信息素质养成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承担大学生信息素质养成教育的重任是高校图书馆提升自身生存价值的重要手段。它表现为:(1)具有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功能。终身教育是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目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认识到培养全民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拓宽知识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图书馆在实施信息素质养成教育中,可以通过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获取途径,来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的兴趣和能力,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制定适合自己的终身学习策略打下良好的基础。(2)培养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功能。新世纪的人才智能结构包括扎实的知识功底、高水平的信息智慧以及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和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高校图书馆的素质养成教育不仅可以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和人格,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掌握信息社会中应遵循的信息规范,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为他们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3)推进高校教育改革的功能。高校图书馆通过对信息与知识的收集、整理、存储、传播和开发,提高高校师生应用信息与知识的能力,为高校的文献信息咨询、科研课题查新、论文查新和查引工作提供大量整合有序的动态信息,对高校的教育改革有着直接的巨大影响。
三、高校图书馆实施大学生信息素质养成教育的策略
大学生信息素质养成教育是新时期摆在高校图书馆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要想出色地履行使命,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从自身做起,提高信息素质养成教育的使命感
首先,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加强开展大学生信息素质养成教育的使命感。随着信息网络建设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文献信息咨询服务所面临的文献信息资源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身兼教育和信息两种服务职能,开展信息素质养成教育是本身职责所在,是时代赋予高校图书馆的神圣使命。其次,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员工要树立与高教改革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服务育人观念,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为此:(1)要努力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信息科学专业知识。这是图书馆员工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2)要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这样有利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有利于跟踪与获取国内外最新的信息资料,满足读者的更高要求。(3)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熟悉本馆各种文献载体的信息分布规律、内容特点和使用特点,通过自身广博的学科知识,及时发现并解答读者的疑点,从易逝的文献信息中发现和收集有用的信息提供给读者。
(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题研究
对各院系实行跟踪对口服务,使高校图书馆成为信息素质养成教育的教学实习基地。()要针对教学与科研的需要以及大学生全面素质养成教育的需要,及时补充各学科、各载体的文献资料,尽可能满足读者对文献信息的种种需要。(2)要结合学校的教学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针对性地揭示馆藏,让读者熟悉馆藏,并让读者学会检索馆藏书刊以及全文数据库。(3)要积极主动地向读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专题检索、信息研究等高层次服务。(4)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导读工作。图书馆是大学生课堂教学以外求知的主要场所,要有针对性地编写“导读目录”、推荐目录”和“导读小报”等宣传资料,积极调动学生利用信息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要开设“信息素质基础”课程,主要学习印刷、电子信息资源的组织、查找和评价,社会信息法规和知识产权等内容,通过听课、讲座、讨论、实习及个别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制定信息检索策略,使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和评价技能,养成良好的信息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大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评估机制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大学生信息素质养成教育具体标准与方法,分等级进行。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估体系,将学生信息素质能力的评价、学业成绩和毕业生就业情况相结合,其目的是及时了解学生信息能力的全面性和发展性;经过前后对比,检查学生是否达到素质养成的目标,哪些方面还有差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培养措施。还可以利用评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信息能力,提高信息的自我教育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积极参与本系统有关信息素质养成教育课题的研究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