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04 21:28: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给排水;认识实习;教学改革;设想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282-02
认识实习是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前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工科院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抓好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要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1],认识实习便是其中的第一个环节。认识实习通过现场参观的形式,使学生获得给水排水工程方面的总体印象,了解给排水专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鉴于认识实习的重要作用,不少一线教师对认识实习的教学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和实践[2-5]。目前,我校给排水专业在认识实习的教学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提高实习成效。
一、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实习基地不稳定,实习场所容量过小。目前,我校具有一批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如桂林市自来水公司下属的4个自来水水厂,桂林市排水公司下属的6个污水处理厂,但是这些实习基地仅能提供给水处理工艺和污水处理工艺方面的参观内容。建筑给排水方面的实习内容可以通过参观本校雁山校区图书馆的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消防系统来实现。由于本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施工知识,但是施工工地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合适的施工工地并不容易获得。认识实习的传统实习方式是大班实习,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集体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增加感性认识。由于实习场地的限制,能同时容纳的人数有限,实习时,队伍拖得很长,在队伍后面的同学根本就听不到讲解;而且在实习现场,生产设备的运行噪音很大,掩盖了指导老师或工程师、工人师傅的讲解声音,使得讲解的效果很差。
2.实习指导老师工程经验不足,教学准备不充分。本专业教研室的专职教师共有16人,其中所有老师学历学位均在硕士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但其中真正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寥寥无几,而真正有工程经验的老师由于行政工作的关系,也无法指导认识实习。因此,在实习讲解的时候,带队老师能在工艺、原理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但是对于构筑物实体缺乏了解,不能对照构筑物进行讲述,不能使学生产生较为深刻的印象。而实习基地的工人师傅由于没有相应的理论知识,讲解也不到位。这些都让实习效果大打折扣,不能真正达到实习目的。一周的认识实习内容不是很多,指导老师并不是很重视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一般情况下,指导老师在联系好实习单位后就等着把学生带到实习地点,交给实习单位的工程师或工人师傅进行讲解,参观结束后带回。在联系好实习单位之后,带学生去实习之前,带队的指导老师很少去详细了解实习单位、实习地点的具体情况,更没有向学生进行介绍。这就导致学生在到达实习地点前对其一无所知,没有一点准备,到了现场以后由于各种原因,听不到或听不清讲解,甚至听清楚了也不理解。可想而知,实习效果是很不理想的。
3.学生的实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我校给排水专业的认识实习一般设在第三学期,此时学生尚不具备专业知识,对于专业也仅有一些模糊认识,大多数学生是冲着修学分去的。在实习的时候,学生很盲目,随着老师走完一遍工艺流程,期间拿手机照几张照片就完事儿了,不会多问一句这是什么,这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样做,更有甚者,远远地跟在实习队伍的后面,好奇地打量实习地的环境,完全没有将实习当回事。
二、教学改革措施
1.备课制度,实习动员(安全、实习地点介绍)。课堂教学需要备课,实验教学需要备课,同样实习也需要备课。备课是实习指导教师的一项教学准备工作,实习教师要带好学生实习,必须备好课。以带队老师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备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熟悉实习地点的工艺特点、运行管理情况等。实习地点虽然不多,但是都能代表每个专业方向的现有工艺特点,由于实际的生产情况不同,其运行管理与课本上的会有所不同,对于一些特殊情况要熟记于心。②具体分析各实习地点的实习重点,工艺流程的哪部分应重点介绍,哪个构筑物应该重点讲解,哪个构筑物要详细解释,要怎么组织语言,以最简练的方式让学生弄明白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在正式实习前进行的实习动员不再局限于实习安全教育,更多的要根据企业的情况,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要实习的内容,如实习基地简介、水处理工艺流程图、给排水设备结构示意图等,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对实习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实习,这样便可达到较好的认识实习效果。
2.与《城市水工程概论》课程相结合,分阶段实习。《城市水工程概论》是本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其主要内容有:城市水工程学科与水工业、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质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工艺设备及水工艺过程检测和控制、水工程施工与经济、城市水工程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6]。该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个学期。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对本专业所学知识进行了解,对本专业产生学习兴趣。这与认识实习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本人认为将认识实习结合《城市水工程概论》课程一起教学,将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的做法是根据《城市水工程概论》上课的进程,在学习完某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后,到相应的企业参观实习,同时完成认识实习任务。这样可以将课本上所描述的知识用实物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更有利于学生对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实习时,学生会更具目的性,会带着问题去实习,让实习效果有质的飞跃。
3.加强教师工程实践经验。目前,我校给排水专业的专任教师工程经验缺乏,为弥补这一缺失,可利用寒暑假或者利用工作之余,到具有良好关系的设计院或施工单位与工程实际进行零距离接触。这不仅可以增强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也可以在教学中引进实际工程案例,使教学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教学。
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保证其有效运行。实习离不开良好的实习基地。目前,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签订了一批实习基地的协议,但是真正起到具有实习基地意义的只有一半左右。要保证实习基地能够有效进行,必须与实习基地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将实习要求与实习基地的条件相结合,制定相应的实习计划。同时,实习基地建立好以后,要尽可能轮换使用,不要长期闲置不用。
三、结束语
实践教学环节是工科高校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认识实习则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学校应努力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达到认识实习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规范[Z].
[2]邵青,程晓如,方正,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环节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8):241-242.
[3]林红岩,李芳,崔红梅,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价值工程,2012,31(15):261-261.
[4]张华,闭建红,陆燕勤,等.面向注册工程师制度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36).
[5]武福平,李娜.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网络化”实习体系的建设与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240.
[6]李圭白,蒋展鹏,范瑾初,等.城市水工程概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研究与实践――以环境专业为例(2012JGB147);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一般课题(2010B39)――以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学团队创建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47;TU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2013604
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题目是毕业设计的源头和基础,毕业设计选题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以及能否有效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在新的形势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以下简称给排水)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等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毕业设计教学的有效开展,亟需进行改革。
一、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存在的问题
(一)x题重复
由于工程设计在设计内容和设计标准方面有明确的要求,在设计步骤、计算公式上有相对固定的套路,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主要集中在给水工程(给水处理厂)、排水工程(污水处理厂)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三个大方向。每年的毕业设计题目往往只是简单修改几个设计数据,便拿来作为新一年毕业设计题目,因此每年的设计内容极其相似。同时,由于毕业设计说明书及图纸的电子化,使得学生之间的抄袭也非常便捷容易。
(二) 设计题目、内容与工程实践脱节
部分毕业设计内容相对陈旧,与社会工程实践存在脱节现象。如毕业设计图纸绘制深度不足,达不到扩大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标准。新的污水处理
厂设计出水水质普遍要求达到一级A标准乃至地表水IV类水的标准,而部分毕业设计还一直沿用原来的一级B标准,设计标准严重滞后。大量污水处理厂需要在原来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而涉及升级改造的毕业设计题目却很少。在排水管网设计中,《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对雨水管道设计思路和设计计算方法都有重大调整,而部分毕业设计还在沿用传统的设计计算思路和方法进行设计。在给水工程中,原水水质普遍较差,而毕业设计仍按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工艺进行设计;过滤工艺中V型滤池等新型滤池已普遍应用,而学生还在按普通快滤池选型设计。
(三) 选题难度不一
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主要分为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三个方向。因为专业方向的差异,各专业方向毕业设计的难度和工作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如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涉及的处理单元和单体构筑物多,新工艺新设备多,达到初步设计深度的工作量大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可以通过天正给排水等专业辅助软件绘图,并导出计算书,
与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相比,绘图的工作量减少了许多,难度也大大降低。
(四)选题时间安排欠妥
一般在第七学期期末或第八学期期初开始毕业设计选题,而此时大部分学生在考研复习、考公务员、联系单位实习、找工作,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都不足[1],毕业设计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五)学生选题盲目性较大
学生选题需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及自己可能的就业去向或考研方向有针对性地选题,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目前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学生选题的随意性较大[2],真正考虑个人职业方向而选择毕业设计题目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少,相当一部分学生仅仅依靠个人的直观兴趣,或对指导教师的喜好进行选题;也有一部分学生是遵循要求低、易实现、易通过答辩的原则进行选题。
二、毕业设计选题的改革与实践
(一) 以最新的工程实例为参考设计选题
给排水专业工程技术发展活跃,实践性强,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层出不穷,教材和设计手册的内容和要求严重滞后。因此,在设计选题时,应以最新的工程实例作为参考,重在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跟踪学习最新的工程设计思路。如笔者指导毕业设计时,要求学生从最近出版的学术期刊中寻找工程实例,以工程实例文献为参考拟定毕业设计选题。此种选题方法:一是切切实实达到了一人一题的要求;二是学生自己的设计计算与参考实例相互校核,能够避免出现大的设计计算错误;三是教会学生怎样利用文献资料;四是学生能够跟踪学习到最新的工程设计工艺和设计思路,如多模式AAO工艺、反硝化脱氮深床滤池、连续砂滤池等。设计此类选题需要注意甄选工程参考实例,同时需要加强指导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
(二) 以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设计选题
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生产课题往往
来自科研一线或社会实践一线,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研基本能力或工程实践能力上具有非常高的价值。可以选拔一些基础理论扎实、钻研精神强的学生提前介入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不但可以避免因为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实施周期过长,与学生正常毕业产生冲突,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能够深入专业领域,为继续深造打好基础。如毕业设计结合生产课题“低温低浊度水的混凝”,对混凝剂的选择和适用条件等进行实验研究;结合学校所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改造确定选题,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设计。设计此类选题要注意选题的综合性、针对性和先进性,避免学生仅仅成为普通的技工。
(三) 以实习基地为依托,以校企合作课题形式选题
目前本科教学主要是理论教学,虽然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实习、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但学生对实际工程的感性认识还是很肤浅,不能够把所学理论架构在实际工程上。毕业设计如果能够以稳定的实习基地为依托,能够以校企合作课题的形式来组织,则毕业设计选题就能够建立在实际工程环境中,满足课题的真实需求[3]。如笔者所在学校与六安市城北污水处理厂等建立了校企合作基地,这些基地有污水排放标准从一级B提标到一级A的改造、新建污泥处理工程、厂区运行的节能减耗等来自实践的课题。这类课题,任务明确,要求具体,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对实践能力要求高,学生参与这些课题的研究可以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的和效果。同时,参与真实课题的研究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设计此类课题需要注意选题的难
易程度,避免选题过于简单或过难,以达到切合学生实际情况,锻炼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
(四) 结合顶岗实习选题
笔者所在学校为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与就业单位的沟通,在第七学期至第八学期安排有半年的顶岗实习。在该教学环节,学生主动联系实习单位,在实习单位的具体岗位上工作(实习),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顶岗实习岗位上,学生参与很多与专业相关的工程项目,可以要求学生从实习岗位的真实项目中遴选毕业设计题目[4],
既能保证选题真实可信,贴近工程实际,学生对此兴趣也高,还能够综合锻炼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此类选题的毕业设计可以从实习单位聘请工程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是:实习单位的工程人员一般实践能力较强,但可能存在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不够系统的问题,学校教师应多从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方面给予指导。
(五) 提前介入、早做准备
学生往往因准备考研、考公务员和就业实习等原因,Ρ弦瞪杓仆度胧奔浜途力不足,可以通过提前介入,早做准备来解决这个问题。
1. 对前期课程设计进行组合、深化
毕业设计是给排水专业的一个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对已讲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性训练。给排水专业在整个本科阶段有工程制图课程设计、泵与泵站课程设计、水资源利用与取水工程课程设计、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等。这些课程设计均是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而简化的工程设计案例。在课程设计阶段,其设计深度一般达到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深度,而给排水专业的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对设计深度要求更高,能力训练更加综合。对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选题,可以将整个工程项目切分为不同的设计模块,将这些设计模块有机融入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课程设计阶段进行方案或初步设计,毕业设计则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达到施工图设计深度,然后通过“装配”“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工程设计。
2. 设置导师制专题实践课程,引导有科研兴趣的学生提前进行科研训练
通过设置导师制专题实践专业选修课程,采取“导师提议、学生自愿”的双向选课办法,科研课题主持经费在一定金额以上的教师可申请承担该课程。教学内容以教师的科研课题为主,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学生可以承担采样分析、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工艺运行管理、资料收集整理等相关的科研活动。在导师制专题实践课程结束后,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以前期工作为基础,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此种选题方式的作用在于:一是对学生提前参与科研和提前介入毕业设计(论文)给予课程学分认定,以提高学生积极性;二是导师制专题实践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能够充实教师的科研队伍;三是学生尽早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促使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流程和程序;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将课堂所学知识加以验证,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认识,以更好地掌握相应的学科理论。
3. 以培育优秀为目标,鼓励提前申报项目
优秀毕业设计培育,即以教师科研课题中的子项目、社会咨询服务项目、工程设计项目或其他有价值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为依托,以学生为项目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通过项目为载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在科研选题、调查研究、实验设计、综合分析、数据处理、文字表达、工程咨询服务、工程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优秀毕业设计培育一般从在校三年级本科生开始申报评选。笔者所在学院通过优秀毕业设计培育,一名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获得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评选的“优秀毕业设计”称号,多名学生成果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奖励。
(六)改革毕业设计成果形式,以参加竞赛等形式代替传统的毕业设计
目前各类专业竞赛开展得较为活跃,如 “‘概念厂・水未来’――我心中的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校园创意设计大赛、给排水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高等学校给排水相关专业在校生研究成果展示会、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竞赛等相关专业竞赛。同时学校也在组织学生以项目形式申报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研究性学习项目等,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和兴趣很高,竞赛对专业综合训练要求较高,因此在选题时也可以以竞赛项目代替毕业设计[5],引导学生以创新的理念、饱满的激情,以项目主人翁的态度完成竞赛项目,进而达到毕业设计综合训练的目的。对于替代性的毕业设计题目,需要注意对题目的专业性和深度训练的综合情况等进行把关。
(七)以联合毕业设计形式进行选题
联合毕业设计主要有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和多校联合毕业设计两种形式。通过联合毕业设计形式,达到多专业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督促、相互协调、共同提高的目的和效果。
1. 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
一项实际工程,涉及专业多,内容复杂,一般由多个工种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一个工程项目。以一个公共建筑为例,由建筑专业、结构专业、机电专业(给排水、暖通空调、电力等)人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设计。可以在毕业设计中模拟设计院工作流程,这样可以通过多专业学生相互分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一项工程设计。此类毕业设计选题需要注意多专业之间的进度配合问题。
2. 多校联合毕业设计
多校联合毕业设计一般是由多校一个或多个专业共同完成一项指定的工程设计任务。因为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地缘、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学习氛围、不同的专业特色,在共同完成一项工程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多校联合毕业设计可以通过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模式进行组织,如在关键节点集中汇报(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答辩等阶段),其他毕业设计过程则由各个学校分散指导。
三、结语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本科阶段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选题是开展毕业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毕业设计选题要遵循把握学科方向、深入实践、切实有效等原则,可以以最新的工程实例、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企业生产实践课题为基础,以校企合作基地、实习岗位为依托,通过提前介入、优秀培育、专业竞赛、联合毕业设计等方式,改革传统的僵化的毕业设计选题,深化毕业设计内容,加强毕业设计综合训练的科学性、实践性。
参考文献:
[1]范立南.工科类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19(4):67-70.
[2]张彦平,李静.提高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S2):159-161.
[3]舒赣平,卢瑞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 2007, 16(2):105-112.
[4]张起祥,李祖欣.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与就业一体化改革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9):163-165.
[5]且娣妫张淑敏,田夏.上海交通大学提升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7):193-195.
Abstrac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 for the excellent engineer majoring in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basic ideas to reform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the teaching measures for the excellent engineer education, explored new teaching approaches to enhance student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oposed ways to construct high quality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staff,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dopt feasible practice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measures, and construct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xcellent engineers' knowledge, ability and quality so that a platform could be provided for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water engineering talents with solid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engineering innovation ability.
P键词: 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体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Key words: excellent engineer;practice teaching system;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256-03
0 引言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而实施的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安徽建筑大学作为教育部批准的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选取“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试点专业,积极参与研究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土建技术人才的教育模式和实施细则。针对给排水科学工程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实践技能不能满足行业需求等问题,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入手,结合多年来“定制式培养”、“校企合作”的专业改革经验,先后从课程群整合优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实践。
1 “卓越计划”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整个本科教育体系中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实践教学是巩固基础理论并将理论内化为专业能力的过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育体系基本可分为课程实践与工程实践两大模块。课程实践部分主要针对专业理论课程逐步展开,它涵盖了课程设计、教学实验以及课程实习三个部分,教学目标是通过夯实理论基础为专业知识的应用打基础。工程实践部分主要涉及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设计,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强调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在以上两种实践教育模式中,工程实践教育模块更多地体现出对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卓越计划”通用标准(讨论稿)中,对本科层次工程师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包括“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并具有运行和维护能力”。与原有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比,“卓越计划”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现有的本科教学模式,这些能力培养的唯一途径在于实践性教学,其实现的基本支撑是各类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课程实习,实现的平台是与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领域相关的工程实践。
2 安徽建筑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数量在整个本科教学体系中所占的课时比例为23.2%,这与“专指委”对实践教学的相关指导意见是一致的。但是最近几年,按照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相关要求逐渐将其置于“卓越计划”中,实践教学中的某些细节逐渐暴露出与教学改革不相适应的问题。
2.1 实践性教学的结构丞待完善
现行实践教学实施过程受制于实习基地的计划安排和毕业生的就业实训。第7学期开学后进入为期四周的集中实习,与水工程施工等部分专业课程存在冲突,所以不得不安排学生“先实习后上课”。最终,虽然完成了实训课时,但实践与理论的教学进度完全不一致,客观上无法保障学习效果。
2.2 实践性教学内容单一
就现阶段来看,大多数院校都针对专业课程来编排实践教育内容,而相对于企业的能力需求来讲,高校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无法充分体现应用特点。在基础课程教学中,水分析化学实验与水质检测岗位的能力要求相差甚远,测量实习的学习内容也主要局限在基础知识层面,与水工程施工技术相互脱节。重点是电工学实验并未涉及给排水工程专业的知识内容。
此外,专业课教学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比如,当前开设的水质工程学课程虽然涉及8项实验,但实验内容主要集中在处理技术方面,实验整体设计综合性不强,实验技术缺乏适用性。比如,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中的混凝烧杯实验,学生虽然能根据指导书顺利完成整个实验过程,但是实验结果对实际生产过程有何指导意义?如何设置实验参数来迎合工艺要求?实验课程中所涉及的实验内容多半来自于教师所掌握的经验,教学内容相对单一。
2.3 工程实践能力教学方法单一
工程实践能力教学方法单一,是当前许多本科院校都存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院校都采用以案例教学为主,再辅以实习或现场参观讲解,学生真正参与的项目始终局限在基础的测量任务或工具操作的范畴,并不能深入接触工程实践的核心内容,这是造成工程实践能力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主要原因。
2.4 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大多数院校已按照实践教育要求,在校内或校外建立了实训基地。校内实践基地的配置主要涉及实验室、机械加工厂以及校内典型建筑,校外实践基地主要是水处理厂、水库等由企业操作的各类水处理场(站)。这样的实训模式从很早开始沿用至今,为实践技能方面的教学提供了强力支撑。但是现如今,社会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而高校的实训基地建设能力明显跟不上时代形势,以往“随行就市、就地取材”的实践训练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的人才需求,实践教育模式亟待改革创新。
3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案及实施办法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安徽建筑大学的传统专业,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针对上述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和院系近年来逐渐重视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为了使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达到“卓越计划”既定的人才教育目标,根据院校实际深入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开展工作。
3.1 探索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是“卓越计划”的根本宗旨。高职院校应在如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上多加探索,要根据学生特点和岗位要求精心设计实践教育体系。要完成这一目标,首先要通过申报国家和省级质量工程以及在本校设立实验教学改革项目,设立专项课题进行研究,全面保证实验教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国家级示范中心和基地的形成,力争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质量工程项目2~4 项;其次要实现实验室内基础性实验与相关企业综合实践的有机融合;第三要在培养计划中强化践教学环节, 相应制订新的实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调整和改革, 重新修订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教学大纲, 选用和编制实验课程教材和实验项目指导书。
3.2 建设高素质的工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工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卓越计划”成功实施的保障。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构建以学科带头人为主导、以高学历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优质实践教学队伍,挑选德才兼备的教授作为教学队伍的带头人,定期组织教师就实验教学改革的课题进行教学研讨,以全面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3.3 促进与企业的融合
最近几年,选择培训机构进行专业技能深化学习的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企业在招募人才时,也倾向于选择有培训经历的学生。从这方面讲,高校的专业教育对毕业生就业择业似乎没有太大的帮助,说明高校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已严重脱节。构建实践教育体系,重点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已势在必行。
高校应该立足实际,面向社会岗位和人才需求设置有弹性的人才教育体系,以“专业理论+专业基本素质+专项技能”的教育理念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素质教育重新定位。在工程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中,高校应及时转变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真正尊重学生的需求和选择,在实训环节积极地争取与企业共建实训体系,打造校企协同的新型实践人才培养机制。可以由企业提供工程实践项目作为实践教育案例,并对实践流程及操作技术全程指导,实践标准则由高校与企业共同编制。这样的实践教育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在实践方面的管理优势,基于实践指导逐步拉近高校教育与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
高校可以开设“企业课堂”,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的岗位环境,或者直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零距离接触社会岗位,现场参与产品生产流程,并从中领悟一些理论课堂上涉及不到的实践技能,为日后择业就业储蓄经验。另外,高校应该尝试与企业共建“校企联动”机制,从教师队伍到教学知识,从理论课堂到岗位实践,全面打造多级联动的实践教育机制。
3.4 改革传统实践教学与考核模式
以“实验报告+答辩”为主的传统考核模式存在弊端,在新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要采取有效的考核模式和监管措施。新考核模式应该能对实践结果做出准确的评价,同时也应该为实践过程的优化提供可靠依据。基于评价结果,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工作表现给予肯定,同时及时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优化和调整。
将按照工程要求构建的评价体系作为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库的一项关键节点,秉承符合工程化要求建立过程评价规则以及相应的工程化产品考核标准。通过教育评价来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辅以规范严谨的奖惩措施,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加知识积累,进而从被动的被考核逐渐过渡为主动参与,提升实践效果。
4 总结
安徽建筑大学以“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为治学理念,以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应用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为己任,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检验人才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与教育部“卓越计划”保持一致。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将一如既往地将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落实下去,在学科建设中不断创新研究,与国内外的知名学府和企业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利用外界优质资源改进师资结构,为社会输送具有创造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努力,为构建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3]朱泓,李志义,.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68-71.
[4]潘佳卉,魏天路,颜兵兵.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黑龙江教育,2014(5):49-50.
[5]张洪峰,岳威.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方法探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122.
[6]巩新龙,李松林,原松梅,等.实验、实习、毕业设计三位一体本科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3):119.
收稿日期:2012-11-12
基金项目:福州大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给水排水工程(项目编号:036191)
作者简介:刘德明(1963-),男,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市政工程系系主任,主要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研究,(E-mail)。
摘要: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四个方面,探讨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课内和课外时间,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学习与应用过程中不断提高知识水平。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综合教学体系;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0;TU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3-0058-04 一、教学背景
截至2012年,中国共有150余所高校设置本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原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12年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率全国排名第六,该专业70~80%的毕业生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工作。本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有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三大方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对应的国家级考试为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执业资格考试(专业考试),其中给水工程方面的内容占30%、排水工程占30%、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占40%。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具有发展变化快、知识点多、应用性强、涉及面广、规范与标准图集多的特点。福州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4年本科教学中,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堂教学48学时(3学分)、2周课程设计(2学分)、12周毕业设计(12学分,选择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作为毕业设计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主要存在教学与发展脱节、教学与需求脱节、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脱节、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等问题。
二、需要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
如何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4个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综合教学体系,充分利用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时间,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与应用过程中,不断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面的知识水平。需要解决以下4个主要教学问题。 一是,如何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形成一个统一的教学整体,相互之间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二是,如何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解决教学单元时间短与内容多的矛盾,在有效的时间内,把更多知识和信息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三是,如何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教学效果和效率,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充分应用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保证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设计过程一致,通过做设计巩固所学知识。
四是,如何把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工作延伸到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充分利用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的有利条件,让学生多参与、多动手、多合作,通过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活动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三、解决教学问题的主要方法
(一)加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综合教学体系教材建设
目前,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材除了全国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第六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之外,没有与之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近年来,我们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综合教学体系教材建设做了一定的努力:主编了高等学校学习辅导与习题精解丛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习题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9月),包括课题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习题以及答案,作为该课程唯一一本习题集,一直与推荐教材配套使用;主编《快速识读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福建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1月);参与大型工具书《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10月)的编写,该书是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必备的工具书;主编《建筑灭火器配置计算手册》(福建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3月)和《消防给水排水工程常用强制性条文汇编》都作为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必备参考书;主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11月)作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材已正式出版,是该专业方向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唯一一本教材。这一系列教材与教学辅助用书的建设使学校在开设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院校中,成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综合教学体系教材建设最为完善的学校之一,极大地促进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综合教学体系已成为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办学特色[3]。
(二)加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网络课程建设
2010年9月在公共互联网平台开设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网站。2011年11月申请学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网络课程建设项目立项(校教〔2011〕44号),在福州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开设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网站,内容涵盖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各个环节。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及时把工程信息和学科前沿引入教学,使教学环境信息化,构成比较完整的教学资源库,并在学科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方面,具有广泛的辐射性和示范性。网络课程以图、文、声、像、动画等形式表现课程教学内容,发挥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的优势,形成积极主动的新型教学模式[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创新思维,适应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需要,并逐步发展为包括课程管理、课堂教学、课外自学、师生交互、工程实践认知、信息交流等综合性的教学系统[5]。
(三)加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体系建设与实践
在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中,除了教材建设和网络课程建设外,制定了《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工作实施细则》,强调与工程实际结合,注意加强毕业设计单位基地建设,已与国内几十家民用建筑设计院有过学生毕业设计交流活动。
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保证一人一题,课题来源于生产实践,提倡开放型毕业设计方式[6],即“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就是把设计单位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工程师请进来,带着课题进学校指导,让学生走出去,到设计单位做毕业设计。学生毕业设计力求真题真做。2006—2012年7届共60位学生选择做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毕业设计,其中真题真做56位,真题习作4位;取得优秀成绩的22位(其中9位学生获得校优秀毕业设计奖、2位学生获得全国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优秀毕业设计奖)、良好的30位、中等的8位。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毕业设计教材、要求、指导方法已趋于成熟,毕业生就业良好,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领域有很高声誉[7],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和称赞。
(四)强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科研训练和创新实验与教学的有机联系
重视课外学习对学生的影响,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和创新实验。2006—2012年7年间指导学生校科研训练和创新实验7项,参与学生共31人。由福州大学建筑给水排水课题组制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科研平台构建策划书》,以学习专业知识和加强工程实践为主要目的,激发学生参加科研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掌握有关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拓展知识面,充分发挥学生在科研中的自主性,获得必要的科研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人才。为此,专门构建了科研训练和创新实验科研平台,科研平台以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创新性实验研究计划(IRP)、福州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等科研训练项目为依托,形成一个有准备的、高年级与低年级间的科研训练良性循环的机制,由高年级带动低年级,在形成一定基础之后相互探讨,相互促进。一方面为本科生科研训练和创新实验创造条件,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另外一方面研究生也可以依托此科研平台,针对自身的科研方向,在辅导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同时,完成自身的研究生科研课题。通过此科研平台,把科研训练和创新实验作为常规性教学工作[8],形成良性循环,做到早动手、早做准备、早出成果。
四、结语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综合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实践,有助于各教学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有助于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效果。主要创新与特色如下。
第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堂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训练与创新实验形成了一个有机统一整体,突出了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办学特色。
第二,完善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综合教学体系教材建设,主编出版了与教材配套的唯一一本习题集,唯一一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教材和必备参考书。
第三,建设了两个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网站,满足校内外学习和交流,促进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综合教学体系建设的效果。
第四,规范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具体体现在制定了实施细则、有专门的教材、有必备的参考书,学校学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成果居于全国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先进水平。
第五,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科研训练和创新实验成为制度化,成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综合教学体系必须的一部分,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高,促进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综合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查建中.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产学合作与国际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08(1):21-27.
[2] 董发勤,彭煜,晏斌.合纵连横建设开放平台 持续提升工程实践效能[J].中国高等教育,2010,438(9):39-40.
[3] 许俊鸽,刘德明.大土木背景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2,21(2):66-68.
[4] 矫桂琼,支希哲,苟文选.深化改革 注重创新 建设一流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J].中国高教研究,2004,134(10):68-70.
[5] 刘德明,庞胜华,李泽裕.《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网络课程建设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5(2):73-75.
[6 ]刘德明.开放型毕业设计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4,83(2):34-37
[7] 庞胜华,刘德明.卓越工程师计划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2,115(2):73-76.
[8] 翁曼亭,刘德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加强实践性教学的体会[J].高等教育研究,2004,83(2):46-49.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 teaching system for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sewerage engineering course
LIU Deming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P. R. China)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管线设计
提高给排水管线设计的优化程度,有利于市政工程的推进发展,保障工程质量。实际市政给排水的管线设计,确实存在诸多需要优化、改进的地方,做好管线设计的优化工作,才能满足城市建设对给排水的需要。良好的给排水工程,必须通过优化管线设计实现,稳定给排水的工程质量,提高管线运行水平。
1 分析市政给排水管线设计的现状
实际市政给排水管线设计确实缺乏一定的优化性,由于管线设计不到位,致使市政给排水施工处于消极状态,通过分析市政给排水管线设计的现状,可以发现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污水管缺乏完善性,市政污水管基本属于表面工程,严重缺乏技术保障和科技指导,导致污水管附近形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部分甚至导致污水管直接暴露于地表、生活污水顺势流到地表,再加上污水管堵塞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降低污水管的整体效益,造成一定程度的生活干扰;第二,给排水管线独立性强,不能与其他市政工程和谐相处,例如:某城市给排水位于内河附近,受内河“北南”的影响,给排水管线设计始终不能平衡城市职能,无法实现给排水、防洪、调度的综合存在,既干扰给排水的工程实现,又会对内河和城市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三,管线设计受多项外界因素影响,例如:给排水管线与城市道路的矛盾设计,道路建设是市政工程的重点,建设速度快,实质给排水需与城市道路处于相互容纳的位置,但是管线往往受编制影响,设计较慢,施工时,诸多地点被已经投入运营的道路制约,被迫面临修改,无法达到管线设计的标准;第四,雨水管缺乏规范性,部分市政给排水管线中的雨水管设计,不符合排水实际,不能满足雨季大流量的需求,造成路面积水。
2 市政给排水管线优化设计的策略
结合市政给排水管线设计的实际情况,重点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设计的具体策略,如下:
2.1 区域性规划管线设计
区域性的设计策略,属于优化管线设计的有效途径,着实提高给排水管线的规划应用。综合考量区域性内容,提出优化管线设计的策略:
2.1.1 供水与给水的平衡设计
受地区分布影响,不同地区的水质存在差异,特别是水质不均匀,严重影响到管线设计的合理性,重点进行供水、给水的平衡设计,优化管线设计,提高水资源的分配能力,所以在管线优化设计策略研究中,添加平衡因素,用于维持城市水资源持续发展的状态。首先,预测需水量,为管线设计提供参数标准;然后综合考量给排水管路的水量分配,包括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达到城市生态发展的标准;最后重点规划工业方面的给排水管线,发挥指标、产值优势,完善工业给排水的管线设计。
2.1.2 管线的防洪规划
防洪管线是市政给排水管线设计的一部分,防洪管线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原则,不同地区遭遇洪涝灾害的机率和程度大不相同,必须加强防洪规划,确保其与城市发展的相符性。在防洪规划中,充分利用“暴雨公式”,合理衔接排水、排洪,综合考虑防洪规模,例如:地面防洪规划,需要深入全抬高理念,合理利用雨水泵,但是在山区地区,必须加强内洪的管线建设,可以全部使用全抬高设计,科学实现抽水、排水。
2.2 细化给排水的管线设计
针对市政给排水的管线设计,实行细化策略,有助于实现管线设计的优化处理,主要在污水管和雨水管设计两方面进行细致优化。(1)利用新技术处理污水管,规划整体污水项目。例如:生物技术的应用可实现污水改良,发挥管线设计优势,生物技术主要是利用含活性特点的藻类,发挥生物作用,吸收污水内的污染物质。在好氧的条件下,进行一定程度的净化,吸附并沉淀污染物,降低污水的污染能力。(2)在雨水管设计内,不仅要遵循城市地区的硬性要求,还需平衡雨水量,加强雨水利用。采用载留或渗透的方式,处理雨水,避免雨水大面积进入下水道,由此可以将雨水资源,储存到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有效降低雨水负荷影响。目前,雨水管设计逐渐引进补给思想,即:贮存雨水,实行优化处理后,实现二次利用,根据地区城市的特性,构建相对应的贮存系统,合理使用管线设计。
2.3 规范管线设计的预制和安装环节
预制、安装在管线优化设计中,明确给排水系统管线设计的优化目标。为提高管线设计的优化水平,规划预制和安装的具体措施。第一,预制过程中,注重工艺设计,尤其是切割工艺,保障预制工艺的完善性,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例如:根据预制管线的实际需要,购进新型材料,评价新型材料的质量,必须要符合管线施工实际,规划设计内容,支持管线预制的进行。第二,安装属于市政给排水管线优化设计的最终环节,利用实践实现优化设计,严格遵循管线安装的条件,完善管线交接。在管线施工的放线、挖沟、密封方面,进行着重设计,其关系到管线安装的效益性,系统处理好安装工作,展示管线设计的实际价值,确保给排水管线设计实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最终实现预制、安装实现管线的优化设计,体现实质的优化策略。
3 市政给排水管线优化设计的发展
近几年,市政工程提高对给排水管线优化设计的重视度,推进管线发展,提升管线设计的优化能力。结合给排水管线优化设计的实际情况,提出科学的发展方向。如:(1)积极运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技术支持,推进管线优化设计朝向科学性的方向发展,提高管线设计的科技含量,确保稳定性,避免管线设计不到位;(2)利用试验的方式,检测管线设计是否具备优化特性,针对每一项管线设计,提前进行试验研究,约束管线设计的发展,同时引导管线设计的实践方向,通过试验发现管线设计过程中的不良现象,避免工程返工。利用优化的策略,完善管线设计,保障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实际性,提高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社会地位,提升管线优化设计的价值水平。
4 结束语
市政给排水管线设计的优化策略,必须符合工程实际,既可以体现效益、价值的作用,又可以展示管线设计的稳定结构。管线的优化设计,有利于提高给排水系统的运行质量,完善城市用水与排水,进而提升水利资源的分配水平。利用科学的设计方式,合理规划给排水管线位置,明确管线的整体思想,促使管线设计,在给排水工程中,体现独特优势。
参考文献:
[1]刘华良.浅谈如何做好给排水施工[J].技术与市场,2011(03).
[2].浅谈城市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J].价值工程,2012(04).
[3]方宏.关于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2(03).
[4]邓春霞.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与相关专业的衔接问题[J].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02).
作者简介:
关键词 建筑工程;给排水;质量及安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9-0059-02
从整个建筑工程工程量和投资的角度看,给排水工程只是其中较少的一部分。由于排水工程大都深埋于地下,质量和安全问题需要在建筑体竣工使用后才会暴漏出来,导致施工过程中轻视了对此的质量和安全检查,不仅影响着建筑主体的安全可靠性,还会诱发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纠纷。因此,施工管理者既要掌握建筑给排水工程普遍存在的质量及安全问题,又要对症下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建筑给排水工程符合国家的质量及安全要求。
1 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及安全问题
1.1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问题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工程设计和预算存在不足,预留、预埋位置不明了,设计安装尺寸不精确。如对管道的安装位置与尺寸计算偏差,预留套管位置不准,导致操作人员实际安装时对接困难,坡度、标高、位置不符合标准,有时甚至不得在楼板、剪力墙上凿洞,造成建筑主体结构的破坏。阀门数量不满足实际需要,泵房排水不畅等,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标准;2)施工人员施工前期对标准设计的了解和掌握不足,许多一线工人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些人没有施工经验,连最简单的图纸和最起码的施工工艺都不懂;3)管道安装施工程序不规范,不能使设施安装按照给排水施工内在的规律性科学、有序地展开,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如:有时颠倒了管道安装的前后顺序,使管道无法进入预定的位置;4)施工过程中工艺粗糙,水管连接口封闭不完全,存在渗漏,水嘴、阀门关闭不严,管线排列不科学、不美观。北方地区管线填埋深度不够,冬季出现冬堵;5)有些施工单位为降低工程造价,忽视工程质量,材料进场不按规定验收,有时还使用不合格管材及配件;6)监理部门没有能够对给排水工程质量像对待工程主体质量那样高度重视,有时把关不严。
1.2建筑给排水工程安全问题
安全是建筑工程(包括建筑给排水工程)的生命线,对于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安全问题,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1)一些施工单位的领导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的意识,安全只是挂在嘴边说说而已,缺少必要的检查和督促行动;2)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机构成为摆设,少有具体的工作,不能有效落实施工前安全教育以及施工中各项安全措施;3)有些施工单位缺少全局配合,不能按照施工道路布置规划的统一安排开挖管沟断路,对通讯、煤气电力等管线造成破坏的案例时有发生。夜间施工标志不明显,对车辆和行人构成了很大的威胁;4)施工中的用电安全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用电动工具时对导线的负荷、绝缘性和工具的电力性能指标疏于检查,有时导致线路漏电或因电火花诱发火灾。
2 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及安全管理措施
2.1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问题不但关系到建筑整体的质量,也对建筑使用者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施工管理者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达到设计标准和要求。首先,对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要有完整性和前瞻性,预留洞位置、预留套管位置清晰、明了,管线排列科学、有序,管道对接精确,阀门预设充足,入水、排水顺畅;第二,项目技术人员要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熟悉设计意图、要求,掌握室内给排水管道与室外给排水管道的连接位置,对一线施工人员加强技术培训,针对管道安装的不同阶段进行控制、协调、检查,有针对性地加强预控力度;第三,严格遵守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规范。比如:管径管材、管道的平面位置、坡向标高要符合设计要求,对经过建筑物的结构伸缩缝、抗震缝及沉降缝的管道要设置补偿装置,安装U-PVC塑料排水立管时要设置伸缩节,金属管安装前要做好防腐处理。排水管、雨水管应作灌水试验和通球试验等等;第四,强化施工工艺,既要在耐用性上符合要求,也要考虑美观性。如:安装在楼板处的套管要高出装饰地面20mm,而安装在厨房或卫生间的套管则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 第五,严格审核进场材料的质检报告,对进场材料按规定比例和频率进行抽检,将不合格材料清退出场;第六,在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要进行跟踪监控,认真执行质量安全巡视检查制度,确保每项工程质量都在控制之中。
2.2建筑给排水工程安全管理措施
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安全管理措施要以规范、务实为宗旨,突出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第一,施工组织者要真正将安全问题放在施工的首位,坚持对施工安全和建筑给排水工程使用安全的全程监控;第二,切实发挥施工安全管理机构的作用,做好施工前员工的安全培训,确保制定的各种制度得到实施,使施工中各项安全措施的检查常态化、具体化;第三,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前要与相关部门密切沟通,核查与土建施工、电器等施工有无冲突,排查、摸清施工地段其他管线的分布情况,力争多项工程一次完成,减少对路面的破坏程度和对交通的影响;第五,对完成的建筑给排水系统要进行反复的外观检查、灌水试验、通水试验和水压试验,确保给排水专业工程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第六,注意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的用电安全,按照所用电动器材功率选择输电线材,定期检查通电线路。对其他机械动力设备也要注意使用安全,防止出现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加强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及安全管理,能够减少由于给排水施工质量差而造成的水资源浪费,排除建筑使用者的用水忧虑,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安全用水、节水、排水,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杨存志.建筑暖通、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5.
[2]于学明,姜声宇.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及安全之我见.赤子,2009(24).
【关键词】市政建设;给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
城市的给排水网络代表了城市环境的便利和优质性,同时也是城市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建设要奉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同时将利民、惠民作为其建设发展的目标,使市政建设的功能和便捷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主要结合实践经验探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主要内容,并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给排水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方法。
一、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分析
城市生活中的各种水类例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大气降水等都需要经过净化、输送、再利用以及排放等步骤,这一系列的操作是市政给排水工程最为重要的用途,市政给排水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实现这些用途的给排水设施的建设。
《城市排水工程规范》是目前我国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设计所依据的重要文件。在这个文件中对给排水工程的相关内容作了一定的规划。规划的内容有:划定市政排水范围、预估排水量确定相关的排水体制、污水污泥的处理程度和布局设计其出路、规划枢纽工程位置等。市政给排水工程是一种系统性工程,它所包含的各个细节共同组成工程的整体,这些细节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之间紧密联系的整体。协调好对各类水源的回收、净化处理、输送、再利用、排放等是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要确保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控制在合适的规模之内,同时确保不超过工程的预算。以下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与设计。
二、对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全局的宏观把握
⒈防洪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洪涝灾害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洪涝灾害的破坏,市政项目建设中必须严格的做好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提高防洪意识并且利用完善的排涝设施应对灾害,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经济利益。市政防洪排涝的规划与设计的重点是是否能够有效衔接排
水重现期标准,要能够对城市地域特征、建设规模、 洪涝面积等有充分的了解,同时结合实际数据对防洪排涝工程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前期的设计,规划出与城市自身特性给排水工程相协调的施工。要根据城市的地形、地貌、地质等条件确定排洪措施,从而能使施工结果达到预期给排水能力的效果。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区域,要结合情况多设置一些排水装置。
⒉污水处理的双向模式
集中式是现阶段我国普遍采用的污水排水方式。集中式主要是通过利用大型的污水处理厂来实现的,采用一体化的管理管理方式,使污水处理在高效、有序的方式下进行。宏观性、 指导性、全局性是集中式污水处理模式的特点,在我国工业化程度加深和城市建设扩大的形式下,对污水处理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污水处理已经出现了缺陷,集中式、 一体化管理的污水处理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对远程输送和持续性运输的供应,其中巨大的能耗和高额的成本,使对污水的处理出现了得不偿失的局面。这就要求现代的市政给排水规划与设计树立新的污水处理观念,要根据污水的区域性及具体需求设置相应的分散点,也就是在整体给排水工程以面布局的前提下,设置多个点和线,并且点上布局相应的污水处理与管理体系,实现局部的管理与及时的反馈,在这些的基础上,加大对污水处理管理的力度,提高污水管理的效率。所以现在应选择双向的污水处理模式,并综合运用分散式和集中式,研究出合理的污水管理方案,提高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实用性及其效益。
⒊区域性水资源平衡性的规划设计
只有将水资源的区域性供应与区域性的使用维持在平衡状态,才能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平衡性的实现需要在给排水工程规划与设计时注重估算区域性用水的需求量。通过实地的检测、考查,汇总农、 林、 牧、生产、 生活、消防用水等需求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同时在预测水资源时,还要充分了解此地区未来的发展规模,同时也应该以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的目标。不过在注重开源的同时也要注重节流,避免地下水源的过度开发,对各种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最大限度的实现高效利用水资源,从而提升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经济效益及管理服务的质量。
三、对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各环节的微观细化
⒈给排水工程预留可扩建空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程度的加快,大大增加了水资源的使用压力。特别是在用水高峰期,给排水管网需要承受巨大的水供应和排放,给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形势下,单纯的增设供水系统或者扩大供水规模,没有科学性和经济性。所以需要从根本上提升城市供水的安全性和效率性,例如可通过高位水池控制供水量的日变化系数等。站在长远的角度上来讲,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时应预留可扩建空间,这样在将来可以根据城市实际需求扩展给排水系统。例如在设计规划道路管路时,在原来的道路管路周围预留一定的空间,减少可能存在的浪费。
⒉雨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雨水是市政给排水系统中必然的排水内容,是其不可缺少的环节。雨水排水系统应该和防洪规划密切联合,并紧密结合城市的发展。例如有些城市的道路交通,存在较短的排水重现,也就是在道路交通发生洪峰的概率较高,给雨水排水管路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对雨水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时,首先需要对雨水排水管道进行多次科学合理的压力测试,细致缜密的协调竖向标高,从而根据交通路段的实际状况进行有利于雨季快速排水管路系统的设计,最大限度的避免重现期短的路段内水的满溢现象的发生,确保城市交通的安全顺畅。
当然,在整个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直至对其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做好对工程质量的控制。在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不但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规定标准进行,同时工程的监管人员要做好对施工各个环节的监理,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的制止并监督解决。总之需要有一套功能完善的统一的施工质量监理规范,在规范的知道约束下实现对工程质量的控制。
结论
给排水工程是市政建设的重要环节,与民生和城市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城市人口压力的增大以及对工业、生活用水需求的剧增对市政给排水工程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所以在控制盒管理国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时,所有工程参与者都要有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相关监理机构对工程质量做好监督,避免市政给排水工程问题频发的现象,有效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闽.浅议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质量的影响因素和项目质量控制[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11.
[2]程启令.谈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05.18.
[3]朱穗斌.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10.
[4]李昌军.市政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J] .今日科苑,2008,20
[5]骆云鹏.浅析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与设计[J] .科技创新导报,2011,17
成本控制是给排水管理体系中的比较关键因素,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润以及企业是否能长期稳定盈利。下文主要是根据现代给排水施工企业必须要依据自身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为基础,加以科学管理,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1、给排水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主要就在于如何做好管理工作。企业施工成本控制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点。科学的施工成本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贯彻执行工程造价的指导,有效控制施工成本,为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奠定基础。同时科学的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还能够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其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给排水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
2.1 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构建成本控制体系
在我国的给排水施工企业中,许多企业的施工成本控制体系是照搬其他企业而来的管理体系,由于其不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构建的控制体系,因此,其在具体的施工实施过程中不能适应企业管理流程与管理构架,造成给排水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失控。针对这样的情况,现代给排水施工企业应认识到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性,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通过对企业管理架构、工作流程、技术力量与设备情况的科学分析与论证,构建适用于企业管理工作及实际情况的施工成本控制体系,以此为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实施奠定基础,促进成本控制工作的实施。
2.2 注重给排水施工过程成本控制要点的管理与控制,提高成本控制效果
2.2.1给排水施工材料成本控制
按照给排水工程施工特点,给排水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可以分为材料控制、人工控制、设备控制等几个方面。在进行材料成本控制中,施工企业应构建科学的材料采购管理体系,以招投标或对比多家材料供应商价格、质量、资质的方式使材料价格趋于合理,避免材料采购过程中造成的材料成本增加。
另外,施工企业还应注重进场材料的复核与检验,对进场材料质量、数量进行双人复核与检查,保障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尤其是给排水施工中的水泥、沙石等材料,其进场数量的计量工作必须严谨,以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
另外,施工企业还应从进场材料的管理着手对材料成本进行控制,根据施工进度科学的规划进场材料数量,避免沙石进场数量过多造成的管理成本增加,避免材料存放过程中受雨水冲刷造成的流失。
通过多种途径的材料管理与控制达到材料成本控制的目的,为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材料控制与管理还能够有效的保障进场材料质量,为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2.2.2给排水施工过程的人工与设备成本控制
人工成本是给排水施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计算工程量并按照工程量与施工进度进行人事安排是有效降低施工过程成本的重要工作。
现代给排水施工企业应在工程开工前即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进行科学规划,并按照进度需求进行人工的安排,以此实现人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另外,针对给排水施工过程中的设备租赁情况,企业也应根据进度需求合理安排设备租赁,有效降低设备租赁费用。对于企业自有设备的控制,企业还应从养护、管理、存放等方面着手,避免设备故障对工程进度的影响,提高成本控制效果。
2.2.3 以科学的场地规划提高成本控制效果
给排水施工现场的场地规划对施工过程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的场地规划能够将施工材料、设备等进行有效的优化与整合,减少施工现场二次运输距离,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人工费用。另外,科学的场地规划还能够减少施工现场整理、回填过程场地整理的费用,降低给排水的施工成本,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注重施工质量控制,促进施工成本控制的实施
在给排水施工过程成本控制中,许多企业也将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进行单独的管理。而事实上,质量控制工作与成本控制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两项管理工作,其需要施工企业对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进行系统的整合优化,以质量管理促进成本控制的实施。通过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以及施工现场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够有效的促进施工过程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其能够在进行技术管理中注重施工人员是否存在材料浪费、是否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以质量控制为基础对成本控制的实施进行监督。有效避免质量隐患或质量通病治理造成的成本增加。通过现场技术人员与质检人员的对成本控制职能的兼任,提高成本控制的监督力度,促进企业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
4、构建全员成本控制制度,促进成本控制的有效实施
为了更好的实施给排水施工过程成本控制工作,施工企业还应将成本控制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使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能明确自身工作中与成本控制的联系,明确工作中的成本控制内容,以此实现全员成本控制。同时,施工企业还应通过奖惩制度、绩效考核等方式促进施工人员成本控制工作积极性,促进成本控制的实施。
5、结论
总而言之,当今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主要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现代给排水施工企业应从构建以及完善自身管理体系,强化施工过程材料成本控制、人工成本控制以及设备成本控制工作,以此提高施工过程成本控制效果。另外,施工企业还要认识到质量管理、现场管理与成本控制间的重要关系,通过优化整合使企业现场管理人员职能进行相互融合,有效提高成本控制效果,促进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王志林.给排水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重点,成本控制[J].
[2]刘丽,李琳.以成本控制为中心开展给排水工程的项目管理[J].
[3]孙鹏,杨洋.给排水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