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4 10:06: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点点星光闪烁在迷人的夜空中,突然,一道流星划过!
_______题记
少年时期还未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青春便拖着长长的尾巴太空来家瞧了!
青春期的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多彩,我们向世界毫无羞涩地敞开我们的心灵!
我们喜欢展示着属于我们自己的风采,我们好胜,好强,所有的一切都希望能够超越别人。在那百般忙碌中,业余的嗜好便是锻炼自我的最好办法。有的时候看看自己的那个从前,那个“久经沙场”的自己,嘴角微微扬起,嫣然一笑!那份自信唯我独有,我爱自己,爱那份属于我的微笑!
青春,一份实实在在的空灵。挫折,怨恨,有一大堆的苦水等着我们去品尝。有时,面对那满满的一筐泪水,我却不懂该怎样分类,堆积在一起,总有它喷发的时间,到了那时,我无言。好在,暴风雨后就是晴天,任何风雨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青春,最美的乐章,我们唱着自己的歌,既不熟练又不陌生,用自己的嗓音,描绘自己,没有人知道,我们依然很快乐!
青春,最美的风景,欣赏了一段风景,仿佛跌入了蓬莱似的梦境,我要珍藏见证的美丽!
青春,就像硕果累累的秋天,欢喜,欢喜,珍藏青春!
如果我告诉你,
青春是快乐而美丽的少女,
你信吗?
如果我告诉你,
野花是青春穿的舞鞋,
你信吗?
向阳的山坡,
我指给你看会飞的花朵,
与学生相处久我们自然把自己放在了大人的位置,时刻要求自己要沉稳,约束自己的活泼与朝气,这一刻,我们决定释放一次,我们要回归一次大学生的生活,为自己的教师生活充满能量,添能加油!
我们计划着走一走春意盎然的校园、吃一顿丰盛的午餐,然后看一场与青春相关的电影。我们离开这样的慢节奏的学生生活已经两个月了,在紧张地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多的是追赶和忐忑,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担心学生不适应、不喜欢自己,我们小心翼翼,同时也会储存一些负能量,我们要学会放松与释放,让自己换上一身正能量,为自己加油,也是对学生负责。
我们沿着学校的小路,走一走这春夏交替中的校园。这学校很小,但是我们生活了两个月,却从未为校园一角停留过匆匆的脚步,我们慢慢走在小路上,手挽着手,看那教学楼前开得茂盛的月季花,闻着淡淡的花香,沐浴着阳光,花真美啊!我们绕过教学楼,来到学校的小花园,那郁郁葱葱的爬山虎挂满了长廊,那阴凉透着星星点点的阳光,小花园真美啊!走着走着来到学生公寓,那一栋楼承载着学校一千来名学生,那是一颗颗跳跃活动的身躯,他们就在这里休息,在这里安静,在这里进入梦乡,他们可真美啊!原来真的不缺少美,我们只是少了发现美的时间和脚步。
逛过校园,一顿丰盛的午餐必不可少。这顿饭,是我们对自己两个多月的努力的奖励;是我们一起生活两个多月的庆祝;是我们对自己的慰劳与鼓励。我们大快朵颐。
直到现在,我和我的朋友们仍然无法描绘出超女粉丝(音译自fans)们的模样。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群落在为了他们心中的偶像尖叫、奔波、付出甚至倾其财礼物力和精力的?
即便《新世纪》杂志里写到了粉丝张三和李四,这个群落还是模糊的,他们年龄大约多大,做着怎样的职业,有着什么相似或者相同的心境?看过文章才晓得,除了我们过去认为的年轻粉丝之外,还有不少中年人。整个是“无论天南地北,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我们走到一起来”的壮观景象。玉米、芝麻、凉粉、笔迷,各立山头,山下簇拥无数。
对粉丝是尊敬的。比起我们当年迷恋王杰的忧郁嗓音、小虎队的青春蓬勃、王菲的霸气飞扬,他们迷得更彻底――爱,爱春春,她就是我们家小孩。付出得也彻底。我们只是买盘偶像的带子,逢人夸耀下,等到长大将这份感觉封存。而他们,接她们的飞机,看她们的演唱会、贴她们的帖子之外,居然还有了组织。电影里的员见到组织都格外激动,想必这样的组织也让大家有极强烈的认同感吧。
对他们也是畏惧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男和女的恋都要时刻放在天平上衡量,而粉丝们,这些纠葛了太多爱恨情仇的追星故事里,只有付出没有回报。这是一种转移的宣泄?还是恒久的热爱?
怀着敬畏的心,我们隔着三万英里相望着。
西安 童瑶
长话短说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与叶京有关的青春往日总叫我好奇。那个年代的高墙大院,青春懵懂的冲动,上山下乡的日子以及血色的浪漫初恋,在我们这代人看来是绚烂的,在他们的回忆里,或许是残酷的。
没有看过《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估计与《血色浪漫》是相似的吧。《血色浪漫》里钟跃民和袁军、郑桐也是军队大院的孩子,他们三个好友在动乱年代分别有着自己的人生轨迹。最欣赏的是刘烨扮演的钟跃民,有勇气、有智谋,颇有乱世枭雄的意思。他一生所经历的变故与他所经历的三个女人纠缠在一处,精彩纷呈。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采访果静林,就像听一场单口相声,他的话时不时夹杂一些老北京的儿化音,把记者的每一个问题都回答得调侃而幽默。用果静林的话说,自己是“土著”北京人,追溯到老祖宗那他可能还有点皇室血统。果静林是满族镶黄旗,从小在皇城根儿长大。他特别怀念儿时那些充满浓重京味儿的日子。这也是果静林在拍摄了很多部电视剧后依然钟爱叶京导演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的原因。
果静林从干表演那天开始,就一直想拍一部戏,“缅怀一下自己的青春”。那年果静林34岁,“本来感觉自己已经老了,再不能演青春戏了,哪想到机会自己就来了。”
叶京要拍摄一部有关60年代北京青年的电视剧,“有些在雪地里撒点野的味道。”剧中很有时代标志性的人物就是高洋,他有点痞,有点坏,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狡黠。说起来,果静林和高洋是有些缘分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已经开拍一周多,可是剧中饰演高洋的演员不太灵光,叶京不得已临时换人。剧中饰演高洋弟弟高晋的演员叫黄勐,他是果静林最要好的朋友,非常了解他。剧中高洋这个角色有非常鲜明的时代色彩,而果静林是70年代出生,又是个老北京,正好赶上60年代北京小青年狂放不羁的尾巴。黄勐极力向叶京和制片人推荐果静林。深夜里果静林接到叶京的电话,说是找他演一段“与青春有关的日子”。电话那头很急,让他第二天就进剧组开拍。
圈内人都知道,叶京导演拍戏有一个习惯,在台词上,他绝不允许演员改一个字。当时《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有三本剧本,由于时间紧张,果静林一本剧本也没有看完,甚至连通读一遍的时间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要一个字不错地背下台词,果静林的压力非常大。开始前一个星期果静林感觉自己演得不好,一是对剧本了解不深,二是台词压力大。果静林不理解:“为什么演员连改动一句台词的权利都没有,以前拍戏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在后来的拍戏过程中,果静林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就是重拾他自己的青春,剧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如同让果静林回到自己的青葱岁月。果静林慢慢理解了导演叶京:“他设计的台词中,每个字都是要表达时代特色的,而演员很随意的口语就完全不能传达出那种味道。”
说起叶京导演,果静林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一个疯子,一个完美主义的疯子,一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的疯子。但是他更是一位有血性的男人,很有骨气,不向任何违背他完美主义的事情低头。现在的社会,有很多人在各种利益下,会向别人妥协,会让步,但是叶京决不。他永远有一种不妥协的声音,这很难得。他总是认为他的电视剧应该对那个年代的历史负责,对那个年代的人们负责任。”
最后一场戏,是高洋、方言在广东的聚会。12月底是广东最冷的时候。“那天我们穿着单衬衫,顶着大风站在珠江边上。剧组的其他工作人员全部穿着军大衣。所有的演员都冻得上牙打下牙,可是根据剧情大家还要吃冰淇淋。那场戏真得难挨。叶京看着我们,其实他也知道很冷。可是因为太冷,很多演员拍戏的状态都出不来。最后叶京看着所有人,瞪大眼睛,泪水盈眶,近乎歇斯底里地喊:‘你们有没有良心,你们要对得起那代人。’我记得特别清楚,他先是喊,后来嗓子破了,所有人听完他那句话,刷一下眼泪就下来了,状态都出来了。那个场面我永远记着,就因为这点,我非常尊重叶京。”
神似袁隆平
如果你看过《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中有些流氓习气的高洋,你一定想不到主旋律影片《袁隆平》中的袁隆平也是果静林饰演的。这是两个完全没有交集的人物,一个是北京大院的浪子,一个是解决了世界半数人口吃饭问题的科学家。果静林是体验型演员,只要演上一个角色他就得全身心地投入。“正所谓干啥吆喝啥。”演完高洋,长达半年的生活中果静林都感觉自己“流里流气”的,身上的那种社会气息特别重。从高洋恢复成果静林,很伤神。再从果静林变成袁隆平更有难度,他靠的就是感同身受的体验。
拍摄《袁隆平》之前,果静林对袁隆平的印象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水稻之父……可是当果静林亲眼见了袁隆平之后,他对袁隆平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
第一天见到袁隆平,果静林尊敬地打招呼:“袁先生好!”袁隆平马上纠正:“你应该叫帅哥好!”第二天,果静林刚想说“帅哥好”,袁隆平哈哈大笑:“今天你得说‘资深’帅哥好!”果静林从来没想过,一个搞科研的学者,竟然在生活中如此幽默。袁隆平是年近80的老人家,对网络上“资深帅哥”这样的流行词汇运用得比他都熟练。
《袁隆平》是果静林第一次接触主旋律影片,而影片又带有人物传记的色彩,他最担心的是,自己在外形上不像袁隆平先生。“可是一丝不差的模仿是不高明的。演员必须有自己的创作,正所谓‘不像不是戏,太像不是艺’。”关键是要演出袁隆平的“神”和他对土地、对水稻的热爱。
关于袁隆平的故事里有这么一段,袁隆平在地里培育水稻的时候会对着水稻聊天。很多人认为这个故事一定有戏说的成分,但是果静林却相信这丝毫没有夸张。果静林说,他养过三十多年花草,“从记事儿起就开始跟着我爹养花,如今爹老了,他老人家这点嗜好我都继承了。花要怎么养?一定要投入情感,天天对话、聊天养出来的花一定和‘散养’的不一样。”果静林家里有一盆君子兰,养了4年也没有开花的动静。“我很郑重地和它谈了一次:这家里阳光最好的地方您占着,我年年换土,您一次没开。今年再不开,我也不扔掉你,这样做不人道,我就把你栽到楼下花园,再不伺候你了。说也奇怪,刚到春节,君子兰开了花。”所以袁隆平对水稻的感情,果静林深有体会。拍戏时,果静林看着地里的水稻苗,真的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似的。
《袁隆平》拍摄的两个月时间里,果静林几乎每天都挽起裤腿,打赤脚踩在田里。水田里有很多蚂蟥,当年袁隆平在水田里育秧时,吸血的蚂蟥就会钻进他的脚里。拍摄中有一个细节上的问题,蚂蟥钻进脚里该怎么处理?果静林设计了好多种演法,可是都感觉演得假,后来袁隆平本人说,当年他是用鞋底子使劲儿抽打脚掌,生生把蚂蟥打出来的。果静林听了袁隆平的建议,才演出了最真实的状态。影片拍摄过半,剧组去当年袁隆平先生工作过的一所学校采景。学校里有很多袁隆平当年的同事、学生和老朋友,他们看到果静林第一眼时都说:“这真是太像袁先生了。”果静林悬着一个月的心终于放下了。
意外的华表奖
凭借《袁隆平》,果静林摘得华表奖最佳男演员奖。其实果静林对自己要求不高,当他得知自己入围最“最佳男演员奖”提名的时候就已经很高兴了。“中国一年有好几百部电影,就有好几百位男主演,我能在提名范围内,已经很知足了,不强求第一。”
花红,柳绿,蓝天白云,
还有,清丽的歌声飘荡。
我记得那些日子,
欢笑,泪水,结对成群,
还有,奇幻的憧憬摇晃。
我记得那些日子,
在奋斗的路上许愿:
若有一天,时光老去,
我们也记得那些日子。
牵着手,搭着肩,
傻傻笑,痛快哭,
在别人的眼里疯癫。
我还记得那些日子,
你们好!
认识你们是因为一首名叫《老男孩》的歌曲。“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 来不及告别……”我喜欢一个人漫步在林荫小路上,戴着耳机,听你们用沧桑的嗓音为我娓娓道来那已逝的青春和曾经的梦想。比起“筷子兄弟”这个名字我更喜欢叫你们——“老男孩”。虽然你们在岁月中易了容颜,但年轻的心却不会老去,依旧像个男孩,偶尔搞点恶作剧,依旧会在天地间逆风奔跑。
年少轻狂的你们,长大后,却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低下了那曾经高昂的头。你们和青春、和梦想渐行渐远,早已青春过尽的你们,在偌大的城市间奔忙,为了生计,满面尘霜,经营着最平淡的生活,没入奔波劳碌的人群。那些如霓虹灯般灿烂的青春,那些曾经深入骨髓的高傲,都在岁月的河流里打磨掉了突兀的棱角。也许,因为知道在那些年华似锦的岁月里,阴暗卑微的生活难以示人,只能将原本所剩无几的美好付之一炬。此时,青春只有零度,就像被你们扔进河里的那把木吉他,黯然失色,冰冷不堪……
而我就像你们一样,虽然比你们年少,虽然我正处在这如夏花般灿烂的青春花季,但我的青春却“老”了很多。没有出众的外貌,原本要像花一样绽放的我却在食物的诱惑下,完成了由纵向发展到横向发展的替换。本应充满欢声笑语的青春时光,却溢满了忧伤,为已逝去的窈窕身材做着沉痛的哀悼。这时候的我眼睁睁地看着青春过早地离去,越来越遥远,我听到骨头里悲伤的声音。
也许因为我和你们一样不舍青春却无法挽留,所以看见你们,我尤感亲切。幸而有你们,否则我将一个人躲在荒野里痛哭。看着青春,那感觉宛若远在天边。
有一天,有人在你们沉睡的心中投入了一粒微芒的火光,发烫、灼热、燃烧。终于,原本屈服于命运的你们内心的热血重新沸腾,你们找回了扔在河里的木吉他,重新跳起了迈克尔·杰克逊的舞步,那个曾深埋心中的音乐梦想被重新唤醒,即使此时的你们已经老去。站在溢满青春活力的舞台中央,你们——“老男孩”在光彩夺目的灯光下,青春和梦想的翅膀再度展开………原本零度的青春变成了十一度的青春,最为鲜活的青春。
从你们身上我知道了,在青春的日子里,我们理应张扬个性,挥洒激情。也许在这青春的主旋律中,有酸楚,有泪水,有无奈,但这些都会随着岁月的风尘渐渐黯淡,最终化为记忆里那一抹光辉。即使在青葱岁月中的我就像一只丑小鸭,但这并不妨碍我在青春路上前行,梦想还在心头发亮,一切都有着继续下去的理由。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我们永远无法预料下一刻会遇到怎样的故事。也许,“丑小鸭”的外貌是上帝送我的礼物,就像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多,那是因为上帝偏爱他的芬芳。我的青春有十一度,在胸膛微光一样发烫。
就如你们唱的那样:“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未曾绽放就要枯萎了/我有过梦想……”终有一天,我们都会走过这段美好的时光,走到青春的尽头,成为一个个“老男孩”。可是梦想呢?梦想也会在时光中老去风化吗?不,不会!因为你们,你们把自己的梦想再次拾起的同时也拾起了其他更多人心中那残留的青春片断。青春已逝,但梦想不灭,于追寻中重获新生与活力。
清脆的木吉他声响起,仿佛是为青春奏起的赞歌。林荫树下的我和着你们的歌声,仿佛看到多年以后的自己仍然拥有着那份十一度的青春,因为那颗仍在不懈追求奋斗的心,被焐热,发烫。
希望你们可以永远在天地间逆风奔跑,肆意挥洒那美好时光。
那天我穿着白色的棉衫黑色的绉丝裙,怀抱着崭新的课本,“吱呦”一声推开那等待已久的门。青青的园子里,左边绿草与青松环着的清水池,池中有灰质的假山,山下曲折的喷水管里汩汩涌着清泠的水,右边便是大大的操场与崭新的篮球场。我抬头仰望蔚蓝的天空想回以美好的微笑,然后就看见你的名字悬在红艳艳的横条幅上,由两边的松枝轻衔着幅条的两角。我轻轻咀嚼着你的名字,低下头来,只是笑,我想我露出了小酒窝儿,在漫漫红霞里醉的很深。“我们刚认识吧?”然而我们认识了好久,那些支撑着苦闷搏杀的日子里,早就熟识了。
我开始留心你的存在。在热闹欢呼的篮球场里,你跟着他们一起跳跃、奔跑、旋转、汗流浃背、大声的呼喊,那嘹亮雄浑的喊声,那涌着力气的臂膊,那湿漉漉的亚麻色头发……多么张扬,多么奔放!在安然静谧的图书馆中,你恬然坐在桌落旁,抱着泛了黄的线装书,如此倾心,时而嘴角上扬起欢心的微笑,时而摇头点首翘起纤长的指头将纸捻过一张去;在明净温暖的教室里,你眉头紧锁,左臂撑着腮,右手蓝色的水晶笔“沙沙”忙碌着,原来你认真的时候,如此好看。
我只是望望你便学会了读诗“原想这一次远游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就能剪短丝丝缕缕的情愫/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谁曾想到头来山河依旧/爱也依旧/你的身影/刚在身后又到前头。”我只是听听你的声音,便学会了唱歌,然而我只敢在无人的时候怯怯羞羞的唱给往来的风,你却是大胆的漂亮的唱给台下无数闪耀着的眼睛。我仰望你像仰望春风、朝阳,着了魔样。想打扮的漂漂亮亮,定住你的目光揪住你的脚步,像我望你一样你望着我,着了魔样。
我还是在为你忙碌的日子里忽略了你的影子,当我发觉你的气息飘远的时候,我怔怔呆了好久,接着又忙碌起来。谁知道我在忙碌什么,谁知道我会不会在下一个路口在时间的涌流里望见你的身影!我只道着修饰自己,却不知道为何还要修饰着自己。
青松还衔着有你名字的条幅,凛然还有当年的气势,然而那条幅却退了色,泛了黄,你的名字绰绰离离的浮在上面,朽了似的。我试着不再留恋,试着坦然衰老,然而路过篮球场走过图书室的时候,总有一丝羞赧赧的快意引我想念有你的日子。
的确是擦肩而过了,不然我望见橱窗里的粉红呢子裙就不会如此??然,不然我捧着甲壳虫的乐曲就不会如此平静,不然我翻开《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就不会扬起嘴角那抹凄然的弧线,不然我不会在落叶如蝶的季节嗅到你离去的味道,不然……原来我是如此的想念有你的日子,那充满活力的日子,尽管它们即将被蹉跎的光阴推到朱红洒金的背影里去。
说起《观音山》,很多人都会评价说,这片子讲的是青春,还是挺残酷的那种。但时隔一个多月,再想起这部影片的时候,首先浮现在我脑海里的不是“残酷青春”这四个字,而是一幅非常沉静的画面――一汪温柔的水,昏昏黄黄,漫过女孩的脖子,漫过男孩的眼睛。水上,浮着几缕枯草,水下,沉着一枚黑色戒指,然后我记起了,男孩丁波和女孩南风,他们在水下十指缠绕。
于是在我记忆中的《观音山》,残酷但热忱,迷蒙但沉静,表面是在说青春,实际是在说整个生命。
第五位主角
当各路媒体热火朝天地争论张艾嘉和范冰冰哪个的演技更高的时候,我们都忽略了,在南风、丁波、肥皂以及常阿姨这四个主角之间,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那是在我看来,《观音山》唯一可以被称道的地方,也是它受关注的原因。
这第五位主角,其实就是“关系”。无论青年还是中年,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每个寂寞灵魂的深处都还在费尽心力去维系的一场关系。有了这个关系的存在,并作为一个重要角色来参与,这部电影便不致落入“残酷青春”的俗套,反而低调而坚定地承担起了一个启蒙的责任。在苍凉的文艺气息浓厚的电影里,做了一次把热情迷蒙的青春和孤独脆弱的中年打通的尝试。单凭这一点,就是一部好电影,而导演则是一个不惜内心沉痛却依然坚持思考的好青年。
我前后一共看过两遍《观音山》,第一次,我在埋怨片子拍得不够好的同时涌出很多眼泪,而且全是在不该流泪的地方。又看了一遍,才终于懂得,我的眼泪都流在了人与人“之间”,也就是那层关系出现的那一刻。比如丁波的父亲,转身离开的那个失败的背影,那个时候,我眼里没有人,只有父与子;比如南风和丁波的脸,一同湮没在并不干净却温柔的水里,那个时候,我眼里没有人,只有相守和爱情。
我并不是因为“关系”这个角色的出现而感动,却是因为它的残酷而涕零,所有的画面都带有一种朦胧而滞重的感觉,即使是在火车上疯狂地享受着风。
那块寂寞的石头
为了让自己好过点,我也曾设想,不如就把这样一部电影看作是讲述青春的文艺片吧。路数老套,配乐经典,酒吧,再把所谓青春扔一边,批一通了事,岂不痛快?
但让我惊讶的是,《观音山》挖掘出的东西分明是在提醒:残酷的不是青春,而是青春的未来,是堵在我们前面的中年,它寂寞得像块石头。
在导演没有不怀好意地把青年与中年联系起来,并努力想把它们打通的时候,我从来都觉得世界很大,我们很小,青春很残酷。正如范冰冰常在镜头前表现出的那种比成都的天气还迷蒙的表情,正如影片中南风的同学聚会上一哥们说的那样:“这么大的城市,我们算什么?”
是啊,我们算什么?
直到,遇到常姐,我终于明白,真正残酷的不是青春没有未来,而是未来没有青春。让已经迟暮的中年人回忆一下,或是让仍在青春期的孩子们畅想一下,青春到底是怎样的?那一切因为热情而迷茫的日子,因为坚信而痛苦的日子,因为爱情而焦虑的日子,因为理想而疲惫的日子,总是让你有些不知所措吗?是的,不知所措,但你静静的再触碰一下,就那么轻轻触碰一下,你就会明白所有的不知所措都是来自生命的赤诚。你就会忽然感受到,无论未来怎样,无论明天有多少未知,你看呐,青春它都是热的。
而热的,就是美的。
别忘了那种热的东西
常姐,那个自杀后被三个孩子抢救回来的中年女人,在电影第五十分钟的时候,与扮作天使的南风第一次真诚的相遇,象征着迟暮与活力的交接。那时候,导演把画面处理得很模糊,我的眼睛,也被眼泪浸润得很模糊。
这个女人,就是一个未来,就是我说的那块石头。这一刻,很多的中年人都浮现在了我的眼前,不光是常姐和丁波的父亲,不光是我的双亲,我有生以来所见过的、没见过的所有中年人仿佛都一齐汇集了过来,他们堵在那儿,正如石头堵住了生命的去路。
这个时候,我感觉这部影片的探索走到了尽头。导演和编剧用心良苦的安排,安排出滞重的无法往下发展的关系,摆出残酷的事实,却给不了良解。对于这块沉重的石头,仿佛谁都没了办法,最后只能求助于来生,求个超脱,求个放下一切,包括生命。
我并不反对这样的安排,我知道,在真实的情况下,常姐以及她能代表的那个历经世事又脆弱孤独的群体,是会再次选择自杀的,不过是以更超脱的姿态。
但却忍不住往下思考,一个人的生命如何才能突破那阻碍呢?
想活下去的人,只有两条路。或者停下,和那石头融为一体,在每天都有火车高速行驶的铁轨边上,石头们慢慢温热,目送意气风发的少年逐渐凄凉:或者让我们为生命再努一把力,让那些热的东西,那些与爱、与美、与梦、与生命有关的一切,穿过至少二十年的岁月,一路流去,冲开那沉重而寂寞的石头,还我们的生命本来就有的一种生力和坦荡。
然后我们就会明白,无论何时,无论在生命的哪一程,始终别忘了青春,因为它有一种能冲开那块石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