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3 05:15: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图书情报硕士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版权保护;可见水印;电子图书;文档图像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02.012
〔中图分类号〕G250.76;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4)02-0058-04
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并进一步带动了电子图书的迅速发展与广泛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1]。但与此同时,电子图书以数字信息的形式存在于其创作、编辑、传播等过程之中,这使得对电子图书的非法复制、篡改与非法传播变得更加容易。为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势必要加强对电子图书版权保护的深入研究[2-3]。微软的电子图书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系统使用加密技术与许可证策略来实现电子图书内容保护,允许用户进行超级分发。Adobe的电子图书DRM系统主要由Adobe Content Server服务器和Adobe eBook组成。该系统由服务器端加密Adobe PDF文件,将其与图书封面缩微图一起封装为一本电子图书,并通过设置许可使用规则来限制授权用户的文件分发。书生公司的SureDRM系统是以安全和加密为基础的一套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整体方案,可为书生公司各种产品包括文档共享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公文服务器等提供不同安全级别、不同粒度、不同形式的版权管理机制。方正的Apabi数字版权保护方案采用168位的加密技术生成加密图书包,利用许可证机制实现数字版权管理和保护,防止电子图书的非法拷贝和传播[4-5]。任虎利用USBKEY便携性和USBKEY的ID惟一性特点,将DES加密技术应用在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方面,从而实现对电子图书版权的保护[6]。以上DRM系统大多拥有一个加密的分布式媒体,而一旦密码泄漏,系统就失去了对数字媒体的控制。另外,加密媒体不能为用户提供初步媒体预览功能。电子图书版权保护研究引起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章光琼[7]介绍了电子图书出版中的相关法律手段与版权保护技术措施,对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曹洁探讨了防火墙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数字水印技术、DRM技术等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措施,指出从技术上实施电子图书版权保护的可行性与实际意义[8]。徐春在分析国内外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综合考虑电子图书版权保护与用户方便性的解决方案[9]。张军亮、朱学芳[10]提出利用数字水印技术进行数字版权保护的思路,但该方案通过嵌入不可见水印以实现版权保护与隐秘通信,不能同时实现多用户分级共享与版权保护。为较好地权衡数字图书馆应用中电子图像版权保护与用户预览之间的矛盾,提出面向电子图书的可逆可见水印方案,促进数字图书馆中电子图书的安全流通。
1 电子图书可逆可见水印方案数字图书馆中电子图书均可转换为数字图像的形式而存在,为保障电子图书安全流通,在充分考虑到数字文档图像视觉特性的基础上,提出电子图书可逆可见水印方案。该方案主要由可见水印嵌入、可见水印去除两部分构成,方案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将该方案应用于电子图书内容保护与流通系统,可完成用户预览、访问安全性、授权用户高清浏览、用户违反追踪等主要功能。用户预览:方案通过在电子图书嵌入可见水印来宣示版权,允许用户浏览含可见水印的电子图书,图5 恢复文档(正确密钥)
图6 恢复文档(错误密钥)
从而保证了普通用户对电子图书的初步预览需求。访问安全性:没有正确密钥的非授权用户不能有效去除电子图书中可见水印,从而在实现用户预览的同时有效阻止了非授权用户对原始电子图书的访问请求,确保了对电子图书访问的安全性。授权用户高清访问:拥有正确密钥的授权用户提出原始电子图书访问请求时,可使用密钥有效去除可见水印而无损恢复原始电子图书,从而使得授权用户可访问高清电子图书。用户追踪:若在现有方案基础上,利用无损数据隐藏技术在电子图书中嵌入用户数字指纹,则可经由指纹判决策略来识别用户非法传播行为,追踪授权用户违法行为。
3 结 论在充分考虑电子图书视觉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文档图像可逆可见水印方案。该方案生成的隐秘电子图书具有较好的视觉质量和较高的水印可见性。将该方案应用于数字图书馆中电子图书内容保护与安全流通,可完成用户预览、访问安全性、授权用户高清浏览、用户违反追踪等主要功能。方案较好权衡了用户浏览与电子图书版权保护之间的矛盾,可较好地应用于网络环境电子图书流通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高虹.论电子图书的现状及未来[J].文学教育,2013,(1):76-77.
[2]颉艳萍.电子图书的版权困境及解决思路[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3):36-39.
[3]陈一梅.美国公共图书馆面临的电子图书争议及其对策[J].图书馆建设,2012,(12):29-31,35.
[4]曾婷,张成星,肖燕.电子图书数字权限管理系统比较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4,23(8):55-60.
[5]李静.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相关版权保护[J].图书馆学研究,2010,(5):98-101.
[6]任虎.基于USB KEY的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技术研究与开发[D].沈阳:北方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7]章光琼.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及其版权保护探析[J].出版科学,2012,20(6):89-91.
[8]曹洁.浅谈电子图书的版权保护[J].中国编辑,2007,(4):56-58.
[9]徐春.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
[10]张军亮,朱学芳.数字水印在数字版权保护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12,32(5):62-66.
关键词:图书馆 信息资源 数字化 应用技术类院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7C-0087-02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各地区纷纷加强了应用技术类院校的建设,其中,数字化资源建设是制约此类院校发展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据此,我区提出了“重点支持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数字化校园等建设,加快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和优质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面向学校教育,服务社会,开放型、数字型的新型职业教育网络学习体系”。在此背景下,笔者对我区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进行了全面调查,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整理对比,有针对性地对应用技术类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全区普通高校图书馆资源数字化的基本现状
根据2014年内蒙古教育厅公布的《2014高校统计名单》,我区现有普通高等本科院校15所、专科院校35所、广播电视大学1所。笔者综合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调研,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5所本科院校、10所专科院校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进行统计分析。
(一)中文数据库建设情况
序
号 数据库名称 学科类别 资源类型 图书馆
数量 所占
比例
1 中国知网 综合 期刊 14 93%
2 百链云图书馆 综合 检索工具 13 87%
3 读秀学术搜索 综合 检索工具 12 80%
4 书生之家 综合 电子图书 12 80%
5 万方服务平台 综合 期刊+会议+专利+标准+科技报告 11 73%
6 银符考试题库 综合 考试 9 60%
7 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 管理 事实 9 60%
8 职业全能培训数据库 爱迪克森 综合 视频资源 8 53%
9 E线图情 管理 ― 7 46%
10 CSCD数据库 综合 文摘 6 40%
(二)外文数据库建设情况
序
号 数据库名称 学科类别 资源类型 图书馆
数量 所占
比例
1 Springerlink 综合 期刊 11 73%
2 Science (科学出版社) 综合
3 EBSCOhost 综合 期刊+报纸 10 67%
4 国道外文库 综合 期刊 9 60%
5 CALIS外文期刊网 综合 期刊 8 54%
6 ACM(美国计算机学会)国际站计算机 电子/自动化 期刊+会议 8 54%
7 EI(工程索引) 综合 摘要 7 46%
8 Wiley(含AGU)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 综合 期刊 7 46%
9 RSC(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生命科学 化学/
环境 期刊 6 40%
10 ISI(包含SCI、SSCI、ISTP、JCR)数据库 综合 ― 6 40%
(三)自建数据库情况
院校名称 数据库名称
内蒙古大学 蒙古文信息网;中国蒙文期刊网;蒙古文学特色库;生命科学特色库;内蒙古大学文库;蒙古文文献计算机管理集成系统、特藏、古籍等。
内蒙古工业大学 博硕士学位论文提交系统;逸夫图书馆;随书光盘系统。
内蒙古农业大学 国内外草原与草地信息资源数据库;农科特色资源共享数据库;学位论文数据库等。
内蒙古医科大学 蒙医药相关文献数据库(汉文)(蒙文);2014医科大学职业全能培训库。
内蒙古科技大学 稀土专题特殊数据库;移动图书馆应用系统等。
内蒙古民族大学 民大文库本校硕士学位论文库;蒙古文数字图书馆建设;科尔沁文化研究。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论文授权提交系统;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等。
赤峰学院 网上免费资源;随书光盘库;红山文化研究等。
呼伦贝尔学院 “三少”民族文献数据库;高等教育学文献数据库。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民族教育研究学术交流平台。
二、应用技术类院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应把握的原则
(一)满足实际需求的原则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应该以满足读者实际需要为原则,合理安排馆藏资源,实现学科馆员全程化服务、实习实训过程中经验累积及时以数字形式保存以便指导生产实践。所以应该把使用者的实际需要作为建馆的重要原则,保证数字化图书馆能够发挥实质的作用。
(二)体现自身特色的原则
针对应用技术院校,可以发展特色资源,使其成为馆内有竞争力的部分。例如,在内容上,可以选取一些应用技术院类特校有的项目和题目资源,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特点,建立完整的数字化资源体系,实现熟练掌握优势,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让应用技术院校图书馆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自身的特色价值。
(三)保证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原则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首先应该考虑数字化图书馆能否提高资源利用和服务的效率。首先,应该建立完整的资源查找系统,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数字化图书馆能够为读者带来更多的方便;同时也要注意图书馆的服务,充分发挥其对于利用馆内资源的帮助作用。如嵌入式学科馆员服务、阅读推广等。
三、应用技术院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一)采取多种模式借力发展
我区职业教育信息化途径:“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运行,学校长期使用,政府(学校)购买服务。”可以采取政府模式和企业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政府模式,即政府(学校)购买服务,学校长期使用。近几年兴起的线上公开课程MOOCS(慕课),加快了信息资源数字化发展。例如: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大型信息资源数字化平台建设。江西高校课程资源共享管理中心和江西高校课程资源共享联盟日前成立,实现优质视频网络课程共享与学分认可。我区高职院校大都共享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供高校学生学习。
企业模式,即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运行。例如,超星、新东方等数据库开发商参与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移动手机图书馆等);图书馆利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参与企业的专业技能培训,实习实训。
(二)优化资源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开发,丰富信息储存方式,增加资源利用手段。通过优化馆藏资源,对流通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建立完整的检索系统,学科导航,保证数字化图书馆资源的全面性。同时及时把本学院的研究成果等录入图书馆,形成独特的参考资料库,为后续自建特色数据库作准备。还要与优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并轨,将海量信息资源存储于云计算内。
综上所述,应用技术院校建设数字化图书馆,是一条创新改革之路。我们应立足民族地区实际,以信息化手段推动高等应用技术教育发展,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优质信息服务 服务模式 服务的途径与方法
知识经济对图书馆的猛烈冲击,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用户渴望从图书馆获得多样化、高质量的服务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面对现实的压力,图书馆将如何竭尽全力最大限度地获取、挖掘、利用和传播多样化、高效、高质量的信息?将如何为读者提供获取准确、快捷的信息的友好共享平台?本文从分析本馆信息服务的现状出发,简单介绍了本馆凸出信息服务策略,提升服务能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
一、信息服务的现状
海量信息的快速发展,高素质的用户渴望从高校图书馆快速地获得深层次、个性化的专题服务以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但近年来,本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方面创新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欠丰富,信息环境较差;较大部分信息服务人员缺乏信息服务的时效观念,信息能力不强,采用单一、被动的信息服务方式;信息服务对现代化技术运用方面缺少主动创新性,网络的利用不充分;缺少有效的资源宣传手段,宣传不到位,资源的利用率不高;高校图书馆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与协作,没有有效的共建共享机制。上述信息服务的缺陷充分说明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急需改进。确立优质信息服务模式的理念和策略,已经势在必行。
二、丰富、扩大信息资源体系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学、科研和市场经济对文献信息的需要,我馆仅两年来克服重重困难,下定决心丰富、扩大自己赖以服务的物质基础,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图书馆建设。(1)购买和引进资源。根据本院学科专业设置的具体情况购买资源,不断完善馆藏资源体系;(2)自建资源。结合学校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整合馆内已有资源,建立相关的专题数据库;(3)网络资源的固化。利用各种搜索引擎在Internet上查找各类相关信息,将检索到的有用信息,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综合、归类,形成图书馆自身的馆藏资源,以网页或数据库的形式给读者;(4)和院系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数据库,将本校的特色资源整合到图书馆,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全校的信息服务中心;(5)与市图书馆或柳州市其他高校图书馆合作共建共享资源。通过以上途径来完成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的构建。2005年之前,我馆没有一台电脑查询机,后来从系部收集40多台闲置电脑,安装在各书库里,大大地方便了读者检索查询。我馆由原来的馆藏文献资源总量50多万册(件)增加到现在的175.33万册(件),自建院主要课程参考书目数据库,院专家、学者的优秀科研论文及专著和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版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及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书生电子图书、超星电子图书等多个镜像站,购买了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Springer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EBSCO学术期刊集成全文数据库和商业资源电子文献数据库、Elsevier SDOS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网络使用权。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形成统一的信息资源服务体系,为图书馆的优质信息服务提供资源保障。
三、努力提高信息服务的能力
高校图书馆置身于高校这样的大环境中,面对的都是高素质群体,必须改进传统的服务方式与手段,提供高效、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而服务人员的素质是提高信息服务能力的唯一关键。迫使高校图书馆必须不断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加强现有专业人才的培训。如:我馆近年来引进了三位研究生和一个副研究员,充实了本馆的有限的人力资源;在馆内实行岗位聘任制,设立高级参考咨询岗,吸引有深厚的图书情报学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学科背景、或对某一学科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的高素质的人才来胜任。这样为图书馆开展以综述、评论,学术动态分析等三次文献为核心的高级咨询服务提供了人员保障;另外本馆还主动与本校的专家学者联系,聘请他们为兼职的名誉学科馆员,极大地提高了信息咨询的质量,为咨询解答提供了更好的帮助,还能对我们的采访提出建议,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贴近读者,无形中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另外对现有专业人才的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请专家来馆进行专门的业务知识培训;组织部门主任去一些重点大学的图书馆参观学习,了解外界的情况,开阔视野,增强业务能力;或组织全馆人员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其它馆进行交流,从而直接获取、借鉴信息服务的经验;安排一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上课的同行、专家博览群书,精心准备,有的指导我们系统地学习有关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如王凤翠的《中文图书分编基本知识》;有的指导我们怎样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如戚敏的《计算机检索技术及检索策略》;有的感觉到了本馆业务工作中的被忽略部分――考研读者的服务工作,尝试性地提出了解决被忽略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如罗小芬的《我院图书馆如何为学生提供考研信息服务》;有的已经深入到学科领域中,把我们引向了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如石德万的《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学科热点和核心的调查方法》;有的从工作的实际出发,分析和探究本部门工作中存在的困惑,酝酿着解决现代书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如本人的《如何构建网络环境下的书库管理与读者借阅服务的和谐平台》;有的把我们从单一的收集、传播信息的行业引向了交叉学科――心理学,昭示了心理学在图书馆工作的重要作用:如陈岚的《心理学在图书馆服务中的运用》;有的运用沟通方式与读者融合在一起,提升人性化服务工作的质量:如韦永芬的《沟通语言在读者服务中运用》。聪明的听者悄悄地用别人的智慧填充自己的大脑。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较多的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知识,感受到交叉学科――心理学已经深入到图书馆的业务工作中, 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潜心于本职工作中,才能找到工作中的存在的偏差问题,才会用心去研究、探讨良好的工作方式、方法,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水平。听完课后,馆领导简短的品评,拓宽了我们所探讨的有限的学术领域;指正了我们讲课内容中的不足和错误;使我们明白了许多不明白的问题。把业务课变成互讲互学课,大家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特色服务的理论、实践及规律。通过一年的业务学习,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拓展信息服务的模式
1.面向社会,提高服务效益
在当今信息社会环境下, 高校图书馆参与信息市场的竞争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有着丰富的馆藏资源,可满足市场对各学科信息产品的需求;二是有着扎实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情报人员,他们可迅速准确地查找用户所需的信息,并对这些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判断生产出信息量高的产品;三是有着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处理信息的手段,为信息服务提供了物质基础。图书馆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资源的职能作用,必须不断地开拓创新服务领域。在美国许多大学图书馆,为了加强图书馆与校内外的联系,完善服务功能,先后设立了“馆外主动服务图书馆员”,馆员走出图书馆, 主动积极地为读者服务。广西工学院作为山清水秀的工业柳州的惟一一所本科院校,在做好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基础上,本馆的“学科馆员”们主动面向社会,走进企业,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用自己的专长,为企业助一臂之力。如参考咨询部的馆员们主动为柳钢、柳汽 、五菱、柳工等企业的业务经理和销售经理提供一系列相关的信息服务。如:记录用户的需求信息,进行需求分析、资源组织、服务设计、服务集成、用户咨询、用户培训、为其提供信息产品或与之有关的信息产品的主动推送服务,这样既开发了本馆信息资源的潜力,也为图书馆提高了社会效益。
2.个性化服务模式
在网络化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指能够满足用户的个人信息需求的一种服务。图书馆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具有双重含义:显性含义和隐性含义。显性含义是指根据个性化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即服务的针对性;隐性含义是指图书馆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并不停留在用户所需要的直接信息上,而是同时提供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是用户可能需要但其还没有意识到的,可以说这是服务的拓展性。目前,在个性化信息服务中应用最多的是网络推送技术,主要采用频道式推送和邮件式推送形式。早在1998年,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就开发了网络个性化服务平台Mylibrary系统,提供个性化链接和个性化更新服务。我馆也结合实际开展一些个性化服务,如流通部特设参考馆员,深入到一线的科研人员中,建立专家库,了解他们正在研究的课题以及所需纸质性参考书,然后在图书馆书目查询系统中帮助查询,并同时提供一些相关参考书目,一并发送到用户的电子邮箱里供用户选用,如果用户一时忙得抽不出时间来图书馆借书,我们的参考馆员可以送书上门。参考咨询部根据需要安排专人有针对性地对各系部开展一系列的信息服务工作。如主动与科研人员直接联系,了解课题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提供全面、完整、系统的信息资料,结合本课题进行科技查新、定题服务或专题跟踪服务,提供以二、三次为主的文献,为教学与科研提供必要的资料保障,缩短科研人员的资料准备过程,提高科研人员对图书馆的利用率,加快了科技创新的进程。
3.精品化服务模式
因特网已经构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信息资源系统,信息资源多以数据库、超文本、多媒体等电子形式存在,其种类繁多,内容广泛。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个不容忽视的信息环境恶化问题:网上信息泛滥,鱼龙混杂,信息污染现象特别严重,这无形中增加了用户获取信息知识的难度,延长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时间。信息环境的深度恶化,严重地影响了用户的信息需求,更严重的挫伤了用户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兴趣,因而图书馆必须采取措施降低用户的时间成本,使用户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这就需要图书馆员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分类、去伪存真,提高浏览信息的浓度,以精品化的服务打动用户,从而产生名牌效应。本馆针对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加强对文献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排序与浓缩,从中提炼出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文献信息,为用户提供优质快捷的信息服务;广、快、精、准地传递文献信息;并开展一些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精品化服务,从而真正使用户达到满意。
4.创新教育服务模式
创新教育服务简单地说让读者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用户使用图书馆资源的技能,并逐渐地扩展和完善用户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激发用户的创新欲望、开启用户的创新意识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图书馆是集休闲、学习、科研和教育的阵地,传统的用户培训一般是指图书馆简介、电子资源的管理与利用等简单的单向式灌输培训服务,读者少有机会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数字时代为适应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为激发读者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一个新的友好平台。新型的藏书排架模式,让用户更容易找到创新服务的感觉,新型的优质服务模式,激发用户探求知识创新的乐趣,创新教育服务内容广泛,从图书馆的物理氛围,到虚拟的网络空间,应形成一个立体的服务网络,尽可能成为读者开拓思维的场所,实现引导创新服务的空间,极大地激发读者的创新热情。
五、结语
在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日新月异的时代,,高校图书馆要认清时代赋予的重任,勇敢地面对新的需求的挑战,把握机遇,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的建设,充分发挥信息资源中心和知识传播中心的能动作用,勇于开拓、创新数字时代信息服务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悦: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刍议[J].图书情报工作,2002,(8):17-21
[2]程亚男:图书馆服务新论[J].图书馆,2000,(3):5-7
[3]孙建蘅:高校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J].情报资料工作,2004,(4):52-53
[4]高娅梅:浅议计算机网络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1):6l-62
关键词:文献检索;自学能力;信息素养;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003-02
一、大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种获取新信息、掌握新本领的综合能力,包括熟练使用各种工具书、查找文献资料和独立阅读能力等,也包括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参观和访问等实践活动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大学生的智能培养主要是指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而自学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自学是没有教师指导,自己独立学习。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益加快,一次性教育的观念已远远不能适应时展。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和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大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因为自学能力是大学生较好完成学业的必要条件,也是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二、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是指根据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迅速、准确地获得所需信息的过程。当今社会,各种数字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网络资源给我们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加重了用户搜集信息的负担。只有掌握了文献检索的方法,才能在信息的海洋中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路径、最准确有效地获取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和学习材料,完成自己所从事的学习和工作。
大学中的各门课程,教师讲解授课的时间很短,一般只能讲解最基本的概念性的内容,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课后自学。通过文献检索可获得许多有关大学课程的参考书、工具书和其他学习资料。此外,文献检索对于毕业论文的选题具有重要意义,学好文献检索有助于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提高论文质量。
三、文献检索对培养自学能力的作用
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有较强的学习材料获取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毋庸置疑对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体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己多动手学习,启发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大学生掌握文献检索方法是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的手段之一。
文献检索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通常文献检索不是一步完成的,即不是通过一个检索式在一个检索平台上完成的,而是为了保证和提高查全、查准率,通常需要使用多个检索式、利用多种检索工具和多种检索手段,进行多次检索。有时还需要从文献的引文来查找发现相关文献。在整个过程中,检索者全靠自己的能力来完成,体现了检索者的自学能力。
四、如何利用文献检索提高自学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高校应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科技迅猛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学能力,充分提高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的人。
(一)通过文献检索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能够独立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文献检索课程的目标之一。文献检索课作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一门以培养大学生综合信息意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水平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课程。
当前,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信息时代我们必须以新的思路来进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离不开文献检索课程,文献检索课是目前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及形式,是培养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信息搜索和处理的技能,以及对有用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和应用的能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应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文献检索课程建设结合起来。
(二)通过文献检索课程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理念
自学能力是人的创新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增强创新理念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文献检索课的主要作用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寻找到所需的信息和材料。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安排一定的上机实习课时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选择检索词,通过各种检索手段查阅资料,增强学生自觉主动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学科的前沿动态,逐步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创新能力。
作为现代化人才,大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对新生事物,还应该具有敏感性,善于及时发现并利用新事物,避免成为未来不会自学的文盲。此外,随着网络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仅用一些常规方法来实现文献的检索与利用是远远不够的,而一些教材内容已经落后,许多新的工具资源没有写入教材。文献检索上课过程中应该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充分介绍新知识、新方法与技巧。通过这样一些新知识的传授,加强学生关于信息不断更新、快速更新的思想意识,也有助于增强创新理念。
(三)充分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以及文献信息中心,是高校办学的重要支柱。图书馆的使用让大学生获益匪浅。图书馆的资源十分丰富,有大量与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源供学生们使用。大学生通过文献检索的学习,深度了解图书馆的各类信息资源和各种获取文献与学习材料的途径,这对大学生的自学十分有利。
学生课外自学能力提高的幅度与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关系。目前许多文献检索平台均集期刊杂志、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海外文献资源为一体,中国知网就是这样一个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出版平台。这些平台给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阅读材料,这些资源也是大学生自学资料的重要来源,对大学生学好各门课程有很大帮助。
(四)充分利用搜索引擎等网络工具获取学习资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Internet用户早已普及。最近几年,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网络的使用也极大地便利了人们日常信息的检索。网络时代的读者阅读教育不可轻视,它是读者获取有价值知识的主要手段。文献检索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有效地利用网络中各类有用资源,提高学生检索、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成长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普遍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文献检索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快掌握电子资源的获取方法。
RSS订阅有利于用户获取网站内容的更新,让用户使用最少的时间来获得最需要的信息,而不用陷入信息的海洋里面。百度和谷歌(谷粉搜搜替代)成了生活的必需品,包括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文章搜索有时也可以用百度谷歌来完成。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检索他们需要的材料和文献,以增加学习资料,促进自学。利用“filetype:文件类型(DOC,PPT,PDF等)”限定查找网络资源的类型,是一种高效的查找学习资料的方法,此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快速地收集到足够的自学材料,应鼓励学生使用。
(五)重视使用专业文献检索数据库
网络搜索引擎所能搜索到的材料是较为大众化的,常用、常见的,对于检索专业性较强的信息而言还远远不够。此外,通过搜索引擎查到的材料不一定能直接下载,这也给学习带来不便。学校购买的数据库很多都是由知名的学术出版商提供,文献内容经过了专业人士的评审,质量优良。大学生在检索专业文献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学校购买的数据库。
大学生在使用文献数据库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偏重于期刊类数据库,忽视其他文献类型数据库的利用。高校购置的数据库种类相当丰富,除了期刊类数据库,还有电子图书、电子报纸、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标准、专利等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平台集成了期刊库、学位论文库、专利库等,应充分利用。此外,大学生在检索文献时,更喜欢使用中文数据库,而很少主动去检索英文数据库。众所周知,国内外高质量的研究、各专业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大多以英文文献发表,因此英文文献是大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宝贵资源,对于生物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讲尤其如此。
五、小结
为较好地完成学业、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应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理念,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以及专业文献数据库,获取自学材料,提高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莉,魏进民.从高校毕业设计反思文献检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55-56.
[2]花芳,程爱平,曾晓牧.以“学”为中心: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J].教育探索,2008.
[3]罗讳晟.《文献检索》实践模式的设计[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60-161.
【关键词】毕业论文 .NET技术 JQuery技术
1 背景及来源
在高校学习生涯中,毕业论文是学生申请毕业的必备材料,它表明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怎样的理解与认识。毕业论文通常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在获取学位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毕业论文在高校中作为一种文献被长期保存,也可以看成是高校的一项重要成果与项目。通过毕业论文,可以反映出高校的教学水平以及科研水平,作为教育界评价高校的重要依据,对高校的未来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2 关键技术
2.1 .NET多层应用技术
.NET平台是微软为下一代应用程序开发所打造的一项综合性系统开发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微软旗下众多的开发技术。通过对.NET的运用,可以使得.NET用户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获取和使用提供的服务。同时该平台也简化了在分布式环境中系统开发的过程,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的可选择的方案。目标系统就是利用.NET平台中的多层应用构建技术进行开发。
2.2 JQUERY技术
JQuery技术是基于JavaScript脚本交互技术上一种优秀的WEB客户端交互技术。它在JavaScript的基础上进行简化的封装,将一些复杂功能的实现都封装起来,然后只对外提供方法调用的接口,开发人员在引用了JQuery类库之后,在JQuery规范的语言前提下可以像进行JavaScript编程一样来使用JQuery技术,在很大程序上得到使用并受到广泛的欢迎。
3 系统需求分析
3.1 业务分析
通过对高校学位论文管理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得知高校目前所实时的管理方式通常是校方指导与监督,由各学院进行具体执行。学位论文的完成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涉及到的环节有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的提交、期中检查、预审、评审、答辩、归档等,这些工作要想顺利完成,少不了用户之间的交流,包括学生与导师之间、学生与教务处之间、导师与评审专家之间等,在这些用户的交流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文档产生,包括各类交流记录与评审结果,必须确保这些文档的完整保存,在论文最终答辩结束后,这些文档还需要提交至论文管理系统。
3.2 系统主要功能分析
系统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关键性的一步工作是系统建模,合理的系统建模对于提高系统开发效率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2.1 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模块针对的用户主要是系统管理员,包含的功能模块有设定单位名称、设定系统LOGO、管理员管理、缓存管理等。
3.2.2 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可以在导师给定的选题中进行题目的选择,也可以自行选题。
3.2.3 论文开题
在论文开题阶段中,导师负责的工作是督促学生进行开题报告的写作与指导,学生则主要完成开题的写作,只有通过开题报告审核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下一阶段的论文写作,在没有通过开题以前,学生需要不断进行开题的修改,和导师进行交流,直到开题通过。
3.2.4 论文评审
论文评审通常包含两种方式,即导师评审与专家盲审,该功能模块涉及到的用户主要有指导老师、评审专家、教务管理员,包含的主要功能模块有确定论文评审方式、评审论文、填写意见和成绩。
3.2.5 归档处理
归档处理即针对高校的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资料进行归档保存,方便处理。
4 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
4.1 系统开发环境
系统的开发主要基于.NET框架之上,利用VS 2010集成开发工作来进行系统的业务逻辑和界面的实现。系统所采用的这一整套框架都是由微软公司推出,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从而为系统的升级和维护打下基础。
4.2 学生与教师模块实现
学生与教师信息管理是批次管理模块中的一项基础功能,因为在维护批次信息要选择批次对应的学生以及相应的导师信息。
4.3 批次管理模块实现
批次管理即针对每个批次的学位论文相关工作进行管理,批次管理包含的子功能有批次的建立、批次的删除、批次时间与进度的安排等。
4.4 在线选题模块实现
论文选题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论文题目。
4.5 开题管理模块实现
在论文开题阶段,只有通过开题报告审核的学生才有资格进入下一阶段的论文写作,在没有通过开题以前,学生需要不断进行开题的修改,和导师进行交流,直到开题通过。
5 结束语
本文深入各高校进行实地调研,对高校当前的毕业设计管理状态进行了解,通过对高校毕业设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详细分析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业务流程和功能需求,并提出了目标系统的建设方案。该方案旨在利用.NET Framework平台,通过UML建模以及三层架构的方式,建立一个符合高校毕业设计过程管理需要的信息化系统。
参考文献
[1]郭胜伟.加强学位论文评估 提高学位论文质量[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12(03):12-13.
[2]董燕萍.学位论文提交系统的构建[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7,15(01):21-23.
[3]王坤侠,夏铭,张媛.基于B/S结构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系统的设计[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09,9(12):15-18.
[4]司津锦.高校学位论文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0:9-11.
[5]苑洁.软件学院工程硕士论文过程管理系统的分析与测试[D].北京邮电大学,2010:7-9.
[6]蒋萍,缪红梅,陈万寅.学位论文提交与系统比较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7,20(03):22-24.
关键词:HSE 概念图;知识模型;知识组织
1 相关概念
1.1 概念图
概念图(Concept Map,简称Cmaps)是一种利用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表示和组织关于某个主题的结构化知识的图示方法。作为一种新的知识组织和知识表征的工具,概念图不但可以可视地描述领域知识、揭示知识之间的关系,还能将知识结构与其他类型的相关资源集合起来形成知识模型,从而使用户更有效地共享和利用这些资源。概念图在知识组织功能方面存在着其他组织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1.2 HSE
HSE是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简称。H(Health),是指人身体上没有疾病,在心理上保持一种完好的状态;S(Safety),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使劳动在保证劳动者健康、企业财产不受损失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E(Environment),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因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因素间形成的生态关系的组合。
HSE管理体系是由组织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这些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管理体系。
2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2.1 研究背景
HSE管理体系是石油化工行业广泛推行的先进管理方法,是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HSE知识涉及面广、内容纷繁复杂,这给知识组织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目前,国内对HSE的领域知识的组织和表征大多采用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仅仅是对HSE信息进行简单的序化和存储,无法揭示知识之间的关联关系,没有语义机制,也没有将知识可视化,更不能在知识结构中直接容纳与知识相关的其他资源。因此,用户不能利用视觉能力从整体上理解HSE领域知识,更无法通过导航直接获得所需的相关资源。
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引入概念图来解决。本文利用基于概念图的信息可视化技术描述HSE领域知识、揭示知识之间的关联关系、呈现HSE的知识体系,使用户利用视觉能力从整体上理解HSE领域知识,并通过导航直接获取所需的相关资源。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库、国内核心期刊、Google搜索引擎等方式对HSE的知识组织情况进行检索,均未得到命中文献。目前国内外的HSE研究主要是围绕HSE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进行的,而对HSE的知识组织及表征的研究还是空白,没有形成相应的理论成果,也没有构建该领域的概念图知识模型。
3 HSE概念图知识模型My_HSECKM的建设目标及体系结构
3.1 My_HSECKM的建设目标
My_HSECKM是具有个性化特色的集知识组织、可视化及知识导航功能于一体的概念图知识模型,具体建设目标如下:
(1)以用户为中心
用户可与My_HSECKM进行实时交互,整个人机交互的过程由用户控制。要充分发挥用户在整个知识导航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充分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信息需求。
(2)基于内容的知识表示
My_HSECKM将HSE知识领域中的知识之间以及知识与资源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图形形式呈现出来,为用户提供基于内容和语义的领域知识表示,从而加强用户对领域知识的理解及吸收。
(3)简化相关媒体资源的获取
My_HSECKM将与HSE知识相关的资源全部连接到知识模型中的相应位置,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浏览和点击,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的、与HSE相关的媒体资源。
(4)通过知识组织可视化来优化用户信息需求
My_HSECKM以可视化形式显示HSE领域知识,用户通过导航界面进行浏览,根据各结点之间的关联,获取对相关领域知识的较深入的理解,更好地表达其信息需求,为用户的知识导航提供新的视角。
3.2 My_HSECKM的体系结构
My_HSECKM的体系结构如图1,用户接口层主要负责用户与知识模型的交互;概念层主要负责概念之间关系的揭示及概念连接,该层次中的概念是互相关联的,并形成领域知识框架;资源层主要负责相关媒体资源(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网页等)的链接,每个概念可以对应的资源类型及数目没有限制。用户通过对用户界面的操纵进行知识导航,并通过资源链接获取所需的概念及相关媒体资源。
4 My_HSECKM的实现
4.1 CmapTools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科研机构人机识别研究院IHMC(The Institute of Human & Machine Cognition)一直致力于概念图的应用研究和软件开发,开发了名为“CmapTools”的概念图软件。目前,教育和非商业机构可以免费获得这一软件。CmapTools的最新版本是CmapTools 5.03,可以从cmap.ihmc.us/download/网站免费获得。
4.2 My_HSECKM的开发环境
知识模型My_HSECKM的开发环境为:
操作系统:Windows XP
开发工具:CmapTools客户端软件4.10
映射对象:HSE
信息来源:搜索引擎及各种数据库
4.3 My_HSECKM的构建过程
笔者利用CmapTools工具、采用以下的步骤构建HSE领域的概念图知识模型My_HSECKM:
(1)概念的抽取和概念之间关系的确定。
由于目前没有全面系统的HSE的概念体系描述资料,所以本文利用期刊资料来抽取与HSE有关的专业词汇,并确定词汇之间的关系。每个词汇将作为一个概念节点出现在概念图中,概念间的关系也将得到清晰的揭示。
(2)构建My_HSECKM的层级结构。
首先对抽取的概念进行排序以确定My_HSECKM的纵向分层,按照含义最一般、最概括的概念在上,越特殊、越具体的概念在下,依次排列。然后找出并列的概念确定横向分支。用连接线将概念连接起来,并在连接线上标明连接语,即概念之间的关系。不同分支间的概念可以使用交叉连接。
(3)搜索与概念相关的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的类型可以多种多样,如文本、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网页等。文本类型的资源主要通过CNKI和其他期刊数据库获得,其它各种媒体类型的数据通过Google等搜索引擎获取。
(4)信息资源标引,建立概念与资源的连接。
为了实现信息资源和知识结构之间的连接,采用人工标引的方式对相关知识及资源进行标引。在需要连接资源的概念下方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增加&编辑链接到文件”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所需连接的资源,即可将资源连接到概念图的相应位置。
5 My_HSECKM的知识组织及导航功能测试
5.1 命题。选择两个相关概念,如“HSE”和“Health”,这两个概念与连接语“include”构成了命题。如图2-1。
5.2 顶级图。打开CmapTools4.10,在“我的概念图”中找到My_HSECKM概念图知识模型,或者打开其网页版本,点击进入My_HSECKM的顶级图“HSE Manage System”,如图2-2。
5.3 关系。通过浏览My_HSECKMS,既可以清晰地掌握关于HSE的整体知识结构,同时又可以了解具体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图2-2中,用户可以清晰地看到“HSE Manage System”与 “PDCA”之间关系是“satisfy”。
5.4 资源。My_HSECKM中有的概念下面带有小图标,说明还有与这一概念有关的附加信息可以对这一概念做进一步的解释或说明,不同的图标代表不同的文件类型。例如:通过点击“Cases”概念下面的图标,可以打开资源列表中的任意一个选项,如图2-3打开了图片类型的相关资源。
6 结论
本文构建HSE概念图知识模型为进一步利用概念图进行有效的知识组织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依据,促进对HSE领域知识的有效利用及共享的同时,也将对HSE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为HSE领域知识模型的深化或其他领域知识模型的构建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但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My_HSECKM知识模型仅仅是对HSE领域的一个很小的部分进行了知识组织和表征,还需要日后的继续深入。
参考文献:
[1 ]Novak J D, Gowin D B. Learning How to Learn [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p1~56.
[2] cmap.ihmc.us/
[3] 省略
[4] 张学福.基于概念图的知识模型组织及协作机制研究――以CmapTools为例[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11).
[5] 高波.HSE管理体系下信息化研究[J].金山油化纤,2005(1).59~62.
[6] 黄红宇,张梅.河南油田HSE信息管理系统[J].电气防爆,2005(4).37~40.
[7] 张美娜.基于.NET的HSE信息系统中环境管理模块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 吕俊明.基于.NET的中国石油HSE信息系统职业健康模块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关键词:有声读物;研究状况;综述
有声读物,英文称audio books,常被通俗地认为“有声音的书”。早在20世纪30年代,有声读物这一阅读形态已在美国诞生,最初是用来播放给视障人士、战争中的伤残官兵等有阅读障碍的人群听的。80年代开始在欧美图书市场流行起来,目前美国的有声读物市场已较为成熟,年度营业额已经超过25亿美元。我国的有声读物起步于90年代,近些年发展较为迅速,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ipad等新型载体的出现使听书这一行为更加便捷,同时也受到更多“懒人”一族和有车一族的青睐,用户群不再局限于视障人士、低幼儿童和老年人。解放双眼,充分利用碎片时间,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使有声读物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国外学者对有声读物的研究已不在少数,研究水平相对较高。相比之下,我国有声读物由于起步较晚,研究成果也相对有限。近十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媒介环境使大众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移动阅读的繁荣也带动了有声读物的兴起,这一现象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因此,对近十年来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和综合评述既有其必要性又有其重要性。
一、国内有声读物研究综述
通过对可检索到的近十年有关有声读物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国内学者的研究内容大致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声读物用户群的研究
随着技术的进步,有声读物载体的增多和形式的多样化,有声读物的用户群也在逐渐扩大,目前国内研究者多从已经形成的稳固用户群来分类。如郭楠在《我国有声读物市场研究》(2009)一文中把有声读物用户群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空闲时间但缺乏文本阅读的条件的人,如有车族、家庭主妇;第二类是缺乏文本阅读能力,需要有声读物辅助感知的人,如低幼儿童、视障人士;杨航在《听书产业在网络时代的发展策略》(2011)中又补充了一类人群:网游和小说爱好者。此外,傅乃芹在《移动互联时代有声读物发展潜力研究》(2015)一文中指出,易于接受新事物、对数字阅读感兴趣的中青年人也属于有声读物的受众群。
(二)有声读物产品设计的研究
从早期的磁带、CD、MP3到今天的亚马逊kindle、安卓系统的App应用程序,数字技术的进步使多平台阅读得以实现,新型的阅读平台需要新型的产品与之相匹配。如倪申在《高校图书馆有声读物点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13)中提出小型图书馆可以从软件和系统的安装等技术层面来提高服务水平,安装web服务器软件、关系数据库软件、流媒体点播服务器软件、CMS网站管理系统都是很好的选择;关强在硕士论文《基于移动终端平台的有声读物数字出版物之设计研究》(2014)中探讨了有声读物出版物的界面设计、交互设计、设计原则应用等方面,还尝试设计出两款有声读物产品并进行了可用性测试,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应用性结合。
(三)有声读物存在的问题研究
我国的有声读物仍处于探索阶段,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是难免的,因此部分研究者就有声读物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如田莹在《新媒体时代有声读物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2013)中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目前有声读物发展中存在受众未养成听书习惯、版权混乱、发行渠道无体系化、内容质量不高、商业模式不成熟等问题;张贤冲在《浅阅读时代有声读物的研究》(2014)中指出有声读物在对民族文化传承、受众阅读思维、阅读实际效果、对传统出版市场四个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客观建议。
(四)有声读物和图书馆建设的研究
部分研究者从图书馆建设的角度,探讨有声读物和图书馆建设的相互促进关系。如朱文英在《图书馆“听书阅读”服务探讨》(2012)中提出,面对听书阅读潮流,图书馆需要科学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建议从采购整理听书资源、建立听书资源信息检索平台、推广听书阅读特色服务等方面来开展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媛在《浅析电子听书资源建设与图书馆网络时代的发展》(2014)一文从扩大读者范围、提升资源利用率、完善图书馆收藏等方面指出电子听书对图书馆网络时代建设的意义并提出图书馆引入电子听书的建议。
二、国外有声读物研究综述
以关键字audio book在ProQuest, EBSCO和EI等外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共检索到近十年相关文献20多篇,通过对有声读物相关文献的筛选和归纳,现有研究成果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对有声读物进行了研究:
(一)对有声读物教育功能的研究
如2008年Oliver, Patricia.在The Effects of an Audio Coaching Intervention on Parents' Interactions with Their Children with Autism一文中提到可以用音频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心理干预治疗,通过实验设计,让儿童和家长共同参与音频干预训练,实验结果显示音频技术的使用对治疗儿童孤独症有显著效果;Montgomery, Joel R.2009年在Using Audio Books to Improve Reading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一文中研究了初中课堂教学中的低年级阅读方式,提出了一种通过使用音频书籍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实验方法,这些音频书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生成新的阅读热情,作者还对公共图书馆的评估、家长如何参与提出了建议;2011年Murtaza, Ali在Effects of Audio Visual Aids in Students Learning at Secondary Levels in District Raw Alpindi中也曾指出有声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老师的课堂教育产生极大的帮助。
(二)对有声读物未来发展的探讨
Topol, Sarah A.2013年在Bringing Audio Books to The Arab World一文中首先站在创业者的立场上分析了沙特阿拉伯在宗教经文、儿童母语教育等方面对有声读物有着广阔的需求。其次,探讨了如何录制高质量音频内容,以何种适当的渠道来开拓阿拉伯市场,这是从营销层面对有声读物未来销售市场的探讨;2014年Raptis, Spyros,Aimilios等研究人员在其报告Open Web-Based Text-to-Speech Services for the Citizens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文本到语音技术的互补系统,使其广泛使用到公共服务,以满足普通公民的阅读需求,这是从技术的层面探讨了有声读物未来的革新方向;2015年Shannon Maughan在Managing the Decline of Physical Audio一文中用表格的形式对比了光盘销售的下降,但有声读物整体的销售情况是净增的,说明了新型载体的出现加速了传统介质的消亡。这是从载体方面探究了有声读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在有声读物的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国内关于有声读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内在属性,如有声读物的概念、特点、技术、受众、存在问题等方面;国外对有声读物的研究则侧重于有声读物的外部功能,如有声读物的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播功能。这主要是因为相比国外,我国的有声读物起步较晚,发展水平有限,因此国内学者多从介绍新事物的角度或将其作为数字出版一个极小的分支来研究。相反,国外有声读物市场比较成熟,市场体制、法律法规相对完善。因此国外研究者多从有声读物的社会功能、传播普及、未来发展等方面来探讨。
具体来讲,当前有声读物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研究对象多以视障人士、低幼儿童和老年人这看,些特殊群体为主,对年轻一族和懒人一族这些新进的大众群体的研究较少;研究大多比较浅显零散,不够全面深入;对有声读物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调查数据分析。因此,国内学者应与时俱进,把有声读物置于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用户的实地调查访问,得出可靠数据,以完成对有声读物的系统考察,为业界和学界提供参考。(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1]胡昌华.发现听书市场的蓝海[J].出版科学,2009,5:8-9
[2]谈苹.听书:阅读的时尚选择[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4: 77-79.
[3]史秋雨.中国有声读物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12,7: 32-35.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查新检索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1)
摘 要:阐述中医药科技查新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意义,结合查新工作实践,指出目前中医药科技查新检索存在的诸多问题,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查新工作,保证查新质量,从审题、检索策略的制定及查新标准的规范入手,并考虑不同对象对科技查新的不同认识,对中医药科技查新的重要性、发展趋势及改进措施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科研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从而加快服务于湖北省的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更好地服务于创新湖北建设。
关键词 :中医药;查新;检索;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8.007
科技查新是以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为手段,以检出文献的客观事实为依据,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先进性进行情报学审查,并出具结论性报告,以期为评价科研课题立项、成果鉴定及专利申请等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2年成立了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并先后成立了多个分中心,承担着全国的中医药科研项目的查新咨询工作,标志着我国中医药科技查新工作的全面起步与日臻完善。而早在20世纪80年代,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作为湖北省第一家综合性查新机构,在成立之时就开展了相关领域的科技查新工作,特别是近年来,作为服务于创新湖北的排头兵,承担的中医药科研项目的查新检索业务也逐渐增多。
1 中医药科技查新的概念
中医药科技查新是依据科技部颁发的《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和《科技查新规范》,对中医药科研内容做出新颖性结论的中医药科技文献查证服务。重点是评审中医药项目的创新点所在及内容,再对其定性定量指标、技术层次、整体水平等进行综合评判,从而为中医药科研工作的项目立项、成果鉴定、评估验收等新颖性提供客观文献依据。中医药科技查新对提高中医药科技管理与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减少行业内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科研项目,降低科技成果评审失准率,增强科技投资效益均具有积极意义,是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医药科技查新的意义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中医药科研课题中重复开展国外已有成果研究率为56%,而国内自身的重复率也高达66%,造成了国家科研资金及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加强科技查新咨询服务势在必行。查新结论具有客观性和鉴证性,对维护科技评价的公正性、权威性、严肃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促进科研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有效保证专项资金花在刀刃上,保障科研工作持续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
2.1 提供中医药科研的方法思路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应积极追踪情报态势,借鉴已有的成果讯息,取其精华,关注与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专题资料和国内外研究的新进展、新动向。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医药科研呈现出与多学科紧密融合、互相渗透的趋势,以方剂学研究为例,一张复方可涉及分子结构的测定、有效成分的纯化分离等,这就需要借助有机化学、植物化学的学科知识,同理,其煎煮过程中引起的方药质量及药材化学成分的变化,又需要生物制剂学、分析化学的介入。诸如此类的交通融汇,在中医药科研实施中极为普遍,因此,科研人员必须根据课题的进展情况,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其所涉领域进行跟踪查新,了解现状与动态趋势,以助于科研课题的顺利实施。
2.2 调节中医药科研的选题方向
中医药科研的长周期性以及“接力式”的研究特点,决定了科研人员在立题时就必须弄清自己拟研究课题的价值。然而,在传媒文献量激增的今天,出版内容交叉分散,且时效性强、信息量大,研究人员根本无法全面掌握该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而单纯依靠自己所掌握的有限资料和工作经验来判断则有极大的盲目性。因此,进行科研选题前的情报查新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帮助科研人员了解该领域的空白区间、经验思路及前景水平,从而借鉴吸收,学习创新,开阔思路、调节动态定向,使科研资料不断精炼升华。
2.3 提高中医药科研鉴定的严谨性
科研人员虽具有相当水平的中医药专业水准,但其所掌握的相关技术指标、动态进展内容总有其客观局限性,因此解答该课题在国内外是否有同类或类似研究、是否具有“国际水平”、“国内先进”或“填补某项空白”就值得商榷。查新人员通过检索科技文献,进行严密而系统的分析对比后,方能对原成果进行正确而客观的评价。部分成果申请经检索发现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后会被否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
3 中医药科技查新中存在的问题
3.1 客户方面存在的问题
客户方面最容易出现的问题:①查新目的不明确,部分课题并未进行预试实验,未清晰表述其工艺设计、流程、技术等,委托内容未能突出查新的技术要点;②出于技术保密原则,对关键技术点的具体内容含糊或规避表达;③用户不够重视,委托人并未真正参与课题,对技术关键把握不准,无法与查新员进行有效沟通;④部分课题一味着意于“新”,在科研人员对国际医学研究的先进技术方法不甚理解参透的情况下,将其强行拼凑并占为己有,显得格格不入。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是中医药科研课题得以立项的前提,而“创新”又是其成立的基本依据和价值所在,客户查询委托内容不明确,以及高重复率、低创新力均会导致科研“撞车”和低水平重复的现象,造成了人力资源、物质财富和时间的极大浪费。
3.2 查新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
3.2.1 审题是否透彻
中医药科技查新广泛涉及医学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查新工作者首先要对该课题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并充分理解其主要涉及哪方面的研究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等,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法:①借助查新技术报告;②咨询申请查新人;③请教该专业的资深专家以了解前沿动态;④查阅相关工具书。
3.2.2 检索策略的制定是否恰当
因同一主题、概念可有多种表达方式,这就需要认真分析,制定出恰当的检索策略,但在具体操作时,又会面临检出文献或太多、或太少的问题,因此还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检索策略,范围或“扩”或“缩”。另外,在中医药文献检索过程中,还应注意中医药课题的特殊性:①某些中草药除正名外另有常用的别名,如厚朴又称川朴、肉桂又称官桂、延胡索又称元胡等,我们在实际检索时应将其组配使用,即:(厚朴OR川朴)、(肉桂0R官桂)、(延胡索0R元胡)等;②中医证候的不同表达方式,如某课题中提及”心肝火旺”,我们在实际检索过程中还应将其扩展为“心火上炎”、“心阳亢盛”、“心火扰神”、“心火亢盛”等,方能查全查准。
中医药科技查新人员除具备专业中医药学知识和一定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外,还应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此外,在国际范围内的查新检索中,会触及相关的外文信息,这就需要查新人员同时具有一定的中医药专业外语的阅读理解能力。
3.3 数据库的滞后性和不完整性
中医药科技查新一般需进行医药卫生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医药文献数据库、中医药报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医药保健品专利数据库、中成药产品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以及美国专利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我国的科技体制、制度及学术习惯等原因,导致相当部分尚未公开发表出版的论文、书籍、部分正在研究或刚结题的课题,以及部分硕士论文均不在被检范围之内,因此所检出数据是相对滞后和不完整的。
3.4 中医药查新的标准欠规范
各中医药科技查新机构的报告格式、数据库检索范围、结论阐述等方面均不尽相同,尚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因此,如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确保查新工作质量,已成为查新机构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查新报告的格式而言,各检索中心就有采用科技部格式、采用教育部格式,以及自行设计的区别;再具体到查新委托书所涉及查新项目的技术要点、数据资源等表达要求均不统一,由此造成了查新报告质量的参差不齐。
4 中医药科技查新发展的趋势与对策
随着中医药事业、科技体制改革的蓬勃发展和全球化竞争,以及临床疾病谱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流行性疾病的突发,对中医药查新咨询机构及查新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药科技查新咨询机构必须在运行机制、技术实力等方面加以改进和提高。
4.1 加强与客户的交流,积极宣传
让客户充分认识正确填写《查新委托书》的重要性,应清晰表达出该委托课题的技术创新点,以积极配合查新工作。同时,在中医药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中积极宣传医学查新咨询服务的作用,大力普及查新知识,使其理解国家开展查新工作的目的,提高利用信息咨询的意识,增强科研立项和成果申报中参与查新的自觉性。
4.2 提高查新人员的素质
查新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外语能力,积极参加情报学、情报学研究方法、索取信息方法、计算机应用等相关内容及交叉学科的培训,及时储备更新知识,掌握必要的查新检索技能,归纳、提炼查新要点时要全面精炼,合理制定检索策略,适度扩大、缩小范围以筛选高符合度的文献,保证其与所委托课题的对比分析具有逻辑性、支撑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情报意识和情报学研究水平。
4.3 加强资源建设,改进检索手段
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利用互联网加强各检索机构的信息交流,实现数据库的资源共享,建立中医药科学的数据共享系统和数字化查新咨询服务体系,以适应中医药科技查新咨询的快速发展。应特别注重对中医药相关学科及其产品开发的专利文献的检索分析,这对保护自主知识产权、避免专利侵权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4.4 建立中医药科技查新规范
根据中医药学的特色,加强中医药查新的标准化建设,明确查新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规范查新委托人及查新机构的权利义务、行为准则、法律责任,界定查新员、审核员和查新咨询专家应当具备的条件和职责,统一查新报告格式,提高查新质量。总之,要加快查新咨询服务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加强执行力度。在此基础上,面向社会,开拓市场,拓展查新咨询工作的功能,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5
结语
近年来,中医药科技项目申报数量的大幅度增长,是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给查新工作的发展带来了高挑战和新机遇。中医药科技查新可以减少低水平重复科研,降低成果鉴定评价失真率,促进科研课题的评审办法的改进,使其从“经验型”逐步过渡到“科学文献型”,是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配合湖北省科技厅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湖北”建设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湖北省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和学术水平,审时度势的开展好此类科技查新咨询活动,与之同时,目前中心正在开展的竞争情报服务及相对应的知识产权评议服务活动,正力求实实在在的解决中医药医疗、教学、科研和生产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宋一伦.中医药科技查新与中医药科技查新委托[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4)
2 肖沪卫.科技查新: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3 高丽.医药科技查新的目的及内容[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