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3 22:56: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国企年度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2005年度,我市涉外税收工作按照“谋发展、抓落实”的总体思路和“法、实、深、精、新”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全省涉外税收工作要点,在省局国际处的正确指导下,在市局党组领导下,在各兄弟科室的积极帮助下,全科人员共同努力,不断夯实各项涉外税收工作基础,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共完成涉外税收万元,纳税服务、涉外税务审计、纳税评估工作均有所突破,全年共调整应纳税所得额2188950.79元,调减亏损2188950.79元,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涉外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取得历史突破
2005年度共组织涉外税收收入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点。其中,增值税元,消费税元,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元。在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落实“丰源工程”的同时,注重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继续抓好涉外税收收入分析工作。按照省局国际处的部署,按时保质保量上报季度及年度收入分析。二是及时掌握外资企业所得税异常变动情况。凡当月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入库数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动20%以上的,均在规定时间内上报省局并简明分析了变化原因。三是进一步做好重点税源户的监控管理工作,将大企业重点税源管理列为外税工作的一个重点,针对管理中出现的较深层次和较为复杂的税收问题,探索实施更具针对性和更为有效的管理与服务,使涉外税收成为我市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和新的增长亮点。
二、联合年检、情报交换工作深入有效
——联合年检便捷顺畅。为使外资企业顺利、便捷地通过年检,我们本着务实、高效、便民的原则,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年检程序,会同八家职能部门于2005年3月21日至4月1日在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办公,八部门分工协调,统一审核材料,及时交换意见,对符合条件企业一次办结联检。集中期间,有31户办结,还有多户次前来咨询。今年联合年检最显著特点是全面试行网上联检,搭建了网上申报信息平台,现场指导企业申报,为电子政务普及运用奠定了基础。
——情报交换及时准确。2005年我们通过详细调查,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基础上,认真做好自动情报的收集工作,全年顺利完成情报交换工作,共计发出情报交换40份,其中贷款担保费用20份,利息所得20份。不仅保证了数量,而且质量较高,受到了省局表扬。
三、汇算清缴及外资企业行业利润信息库的建立 版权所有
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是涉外税收的一项常规例行工作,我们针对总局2004年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汇缴软件作了较大改动而产生的新问题,积极细化辅导层次,加大宣传力度。2004年度国税部门办理登记注册的外资企业58户,开业企业37户,开业的企业全部进行了汇算清缴,汇算清缴率达100%。其中,盈利企业5户,盈利面为14%,汇算清缴共调整企业4户,调减亏损59.32万元,调整项目主要包括未按规定计提交际应酬费和未按规定税前列支坏账损失等。
2005年11月,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0-2004年度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数据修订工作的通知》(国税函〔2005〕1037号)文件要求,我们克服了机构分设后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困难,全科上下高度重视、及时部署、周密安排,分工负责,认真完成了五个年度汇算清缴数据的修订工作。并总结、归纳出近年来纳税人填报申报表常见的错误问题,增强了指导和组织汇算清缴工作的科学性和主动性,保证了今后上报汇总数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汇算清缴工作结束后,我们积极与商务、统计、工商等部门沟通联系,整理汇集了纳税人申报的各类信息资料,丰富和完善了行业利润信息资料库,进一步加强了信息基础建设,夯实了税源管理的基础。
四、涉外税务审计工作及纳税评估工作严格细致
关键词:国企 绩效考核 对策研究
企业绩效考核是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障并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有效运转,实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所必须的一种管理行为。为满足市场经济对企业的需求,同时维系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行为,包括绩效考核,必须以科学、规范和有序的方式运转。在当前国企快速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认识到绩效考核在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进一步增进对国企绩效考核工作的了解,客观分析并总结国企绩效考核工作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国企经营管理工作中的当务之急。
一、国企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 考核受考核者素质影响。因为除了一些能够量化的指标外,其他一些不能量化的考核指标主要还是看考核者自身素质如何,经常会因为考核者在德、智、能、才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局限性而出现与实际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难度等实际情况偏差较大的不合理不公正的考核结果。
2. 考核制度本身存在问题。考核制度往往偏重于标准规范性而忽略了个性化特点。由于要求上级、同级、下级,以及其他局外人员参与考评,往往就使得被评议者要想被评价好点,就会出现被评价者为人做事处处小心,既不能得罪人,又不能太过锋芒外露,进而被评价者的创新性被扼杀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经常是才能平平而人缘好的评价结果较好,相反有才能有业绩的往往人际关系未处理好而得到较差的结果。
3. 绩效考核定位不清楚。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引入绩效考核,往往是跟风或上级要求,而并不是因为实际工作真正需要,绩效考核到底是要解决什么问题,绩效考核目的是什么,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定位,因为定位将直接影响到考核指标设置、考核过程实施、考核结果应用等各方面,定位不同必然带来操作过程、实施方法的差异。
4. 绩效指标设计不科学。第一情况:考核指标设计太粗,所设计指标与直接被考核者所从事工作相脱节,尤其是在除业务类外的管理类、技术类、操作类、后勤类、行政类等人员的考核方面缺乏有效量化指标衡量;第二种情况:考核指标设计太细,单从指标上来看很科学、很合理,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考核数据难以收集,忽视关键指标的没有价值的考核结果;第三种情况只考核关键指标,其他职能性指标、共性类指标被忽视,尤其是对业务类人员考核比较突出,往往只考核销售量其他指标基本没有考虑。
5. 考核周期设置不合理。第一种情况:周期设置过长。经常是根据年初签订的经济责任书在年底或次年初进行一次考核,主要是用于年终奖金分配。这样就会导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和提升;第二种情况:周期设置过短。一是经常会因周期短给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带来极大的工作量,在加上精力有限,使得考核者和被考核者疲于应付;二是会因为一些考核指标统计周期和实际业务结算周期经常不一致,而导致统计口径不一。
6. 考核结果得不到很好地运用。绝大多数国企往往是为了考核而考核,往往并不是出于工作的实际需要,而是作为一项工作来应付上级检查,一检查一堆材料证明自己是干了也是这么做的,年底作为年度材料留存而已,但结果如何运用基本没有,即使有也是名不符实的,考核结果既没有对被考核者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经常是考核一套结果另一套,且没有在今后的员工成长、晋升中加以使用。
二、国企考核改进措施
1. 一要对考核者进行综合能力测评,对于通过测评通过的方可胜任,尤其要对考核者的品德进行测评;二要考核者要具有相对独立性,与被考核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2. 要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以业绩考核为主,辅以素质考核,既考核员工业绩,又着眼于员工的发展。强调管理的科学性与人性化的结合、科学管理和全员管理的结合在考核过程中实行上级、同级、下级评议等多种评议方法相结合。
3. 要建立清晰的绩效考核战略,同时根据不同岗位差别,建立起符合各岗位特征的具体的目标、职责、任务等关键考核要素。通过强化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结果使得员工的行为和目标能够与企业的战略保持一致
4. 考核指标设置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分析将绩效考核指标具体化、个性化,符合岗位职责;绩效考核指标要由粗到细,由少到多,逐步进行完善;要注意量化指标和定性指标之间的平衡,争取做到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尽量细化。一要目标具体、明确;二要可衡量;三要考核方案可行;四要考核方案便于执行;五要有明确的考核时间节点。
5. 在考核周期上要根据实际工作节点来进行,这种可以确保统计口径与实际业务节点相一致,既可以节约大量统计工作,又可以减少许多错误的发生。最主要的确定原则是员工的工作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见到效果。对于管理人员按季度考核,对于销售人员和领导干部按半年度和年终进行考核。
6. 考核结果与工资奖金分配、人员任用挂钩,强调奖罚兑现。如果考核与分配、任用不挂钩,就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就会逐渐名存实亡。并且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和适用对象,应当构建不同的考核结果应用模型。
三、结束语
客观地分析并把握当前国企在绩效考核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做出科学合理的改进措施,是提高国企管理水平的必然。同时,绩效考核本身就是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产物,将随着理论的提升和企业发展变化而变化。
参考文献:
[1] 曾稳祥,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变革研究,重庆大学,2002.
[2] 吴久峰,国企绩效考核误区分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
对企业来说,成功是带来失败的最大致因。成功使人们沉迷于过去的成就不能自拔,从而缺失创新未来的能力。况且,与全球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成功为时尚短。世界领先企业已经取得了几十,甚至上百年的成就。它们经历了一个个经济周期,度过了从工业革命到数字化革命的一次次产业革新浪潮。
正如科尔尼管理顾问公司北亚区大中华战略总裁谢祖墀所说:“中国企业的发展史很短。它们今天的成功模式能否经受时间的考验尚不得而知。10年的成功并不能确保将来也能成功。因此,明智的企业应当认真吸取世界各地企业长盛不衰的经验。”
因此,《世界经理人文摘》10周年专辑在回顾总结过去10年中国企业优秀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在本期中进一步探讨中国高级经理人在带领企业走向未来过程中需要借鉴的最佳管理实践。未来的旅程已经启航。正在见证这些最佳实践的世界级企业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同时,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结合中国企业的具体情况来探讨这些最佳实践:全球化、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精益企业、服务管理、公司治理结构、领导力和变革管理。 走向全球化
现在,一些中国顶尖企业正在打造全球知名品牌,从而奠定在国际市场的优势地位。美的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过去10年中,公司以每年40%的规模增长。美的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风扇、电饭煲和注油式电暖器供应商,仅去年的出口额就增长了66%。
它的成功秘诀?一句话,管理。更确切地说,就是出口管理。为此,美的集团获得了环球资源2001年度中国出口成就奖中的管理创新奖。美的妥善解决了困扰众多出口型企业都存在的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从而不断提高对海外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同时,集团在实施贴牌生产(OEM)这一短期生产战略的同时(它为18家全球零售集团和世界10大知名品牌做贴牌生产),兼顾了创造国际知名品牌的中长期战略。到2000年11月,其品牌价值已达12.3亿美元,一举超越了科龙和康佳等著名品牌,上升为中国第8大知名品牌。
美的的下一战略是,与领先企业合作,加强技术优势。目前,美的已与东芝、 三洋和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等全球企业展开了全面的技术合作。
一、主要任务
以“坚持科学发展、推进‘两个率先’”为主题,明确目标,落实责任,重点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国企改制、集中破产、招商引资和维护稳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思想观念、干部作风和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影响和制约公司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扎实整改,力求取得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
二、具体安排
整改落实阶段工作从6月22开始,到8月20日左右结束。
(一)紧密结合实际,制定整改方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公司领导班子报告为依据,把分析检查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思路和措施、把解决问题和完善制度的工作具体化,使整改落实工作有章可循、满意度测评工作有据可依。按照全市统一要求,整改方案要做到“五定一建一公开”,即定整改落实的事项、目标、措施、责任人和时限要求,建整改台帐,向群众公开。一要明确整改的重点。要把征求意见和分析检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梳理,一项一项列出来。特别是要把加快国企改制(破产)工作进程,强化招商引资工作的主要措施,事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稳定方面的突出问题纳入整改落实重点。二要明确整改责任。结合需要整改落实的重点问题,要从明确责任、加强协调、完善监督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方法,增强整改落实的实效性。三要确保整改落实。要建立健全整改落实督促检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公示,要列出解决问题大体的时间表,并跟踪问效,逐步予以解决;对于那些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向职工群众做好解释工作。整改方案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重要事项要作出公开承诺。
(二)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重点解决突出问题。要结合“作风建设年”活动,着力解决机关作风上的三大问题:一是政治纪律问题。要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二是劳动纪律问题。解决自由散漫、迟到早退的问题;三是组织纪律问题。重点强化机关干部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要在前段边学边改、边查边改的基础上,根据整改落实方案,集中力量解决好企业的遗留问题,特别是从关注民生出发,扎扎实实解决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努力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如协调解决集体企业退休职工的医保、水改、电改和拆迁安置等突出问题。
(三)深化城乡组织“结对共建”工作,开展创建“五型机关”活动。积极开展深化城乡组织“结对共建”活动,要按照要求,制定完善公司与段店陶胡村三年“结对共建”规划和本年度工作计划。同时,要在公司机关积极开展五型(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节约型、和谐型)创建活动。
(四)认真组织测评,做好总结工作
1、搞好情况通报。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时,公司学习实践办要将整个活动的过程,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进行通报,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2、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测评内容包括:职工群众对解决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满意度;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实际效果的满意度;对学习实践活动参加群众满意度测评。整个测评活动应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企业代表、离退干部职工代表以及直接服务对象代表参加。测评结束后,要以适当方式向群众测评结果,要根据测评结果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确保学习实践活动中尚未解决的突出问题继续得到有效解决。
3、抓好总结。公司学习实践办要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做法、效果、经验、典型以及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从实践和理论上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专题总结报告,并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具体要求
整改落实阶段,既是对前两个阶段工作效果的检验,又是研究问题与对策,巩固成果、见实效的关键性阶段。公司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工作指导,掌握整改落实阶段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认真研究解决,保证整改落实阶段工作健康开展。
(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整改落实工作进行的情况如何、成效如何,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全体干部一定要从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统一思想,继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紧密联系当前国企改制、集中破产、招商引资和企业稳定工作实际,把搞好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要把整改落实与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与推动当前工作结合起来,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努力在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保发展上有新突破,使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更好地体现在解决问题、促进发展、造福百姓上。
(二)进一步明确、细化整改措施,推动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扎实开展。一是要找准问题。对已征求的意见,要进行归纳、疏理,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特别是要找准制约科学发展、维护稳定和工作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要在查问题、剖根源上狠下功夫。二是细化整改方案。要按照**学组发[2009]15号文件精神要求,进一步明确、细化整改措施。制定方案时,既要考虑解决问题的必要性,也要考虑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三是认真进行整改。对通过征求意见归纳的问题,要逐个进行整改,深刻反思和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落实责任人。对具备整改条件的问题,要马上整改;对通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要限期整改;对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同时要向职工群众说明情况。
2012年市国资委的总体工作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和省委六届六次会议精神,以国家、省、市有关国企改革、国资监管的政策规定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所确定的全年目标任务,切实加强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规范改制,强化监管,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的战略性调整,规范有序地推进国有资产流动重组,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提高国有资本运营质量,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并制定 “六七八” 工作思路,(国资监管抓住六个重点、国企改革完成七项任务、企业党建做好八项工作)着力抓好国企改革、企业监管和企业党建三方面工作,确保7项重点任务目标的完成。
一、打牢基础,完善措施,大力强化国资监管工作 2、建立健全国有资本运营体系。要探索、谋划出一套资本经营预算指标体系,以对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进行考核。考核的对象是国有独资、控股企业,具有独立企业法人性质的政府投资公司、资本运营机构;考核的内容是国有资本权益、企业产值和利税的增减。同时,这一指标体系的建立要结合两方面因素:①在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国有产权的有序流动中,通过对剩余资产的处置、核销资产的收回等,确保国有资本不流失;②在效益好的企业中,保留部分国有股分享的利润等股东权益,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3、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经营业绩考核评价体系。抓紧研究制定《××市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办法》、《市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等,积极构建国有资产经营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对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的企业,在摸清企业底数、建立健全资本经营预算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区别不同情况,选择有代表性重点企业进行试点,开展统计评价、业绩考核工作,总结经验后,在所有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的企业全面推开。同时,抓紧研究出台《××市属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审计工作暂行规定》,从一季度开始,认真开展企业财务决算审计工作。针对国有企业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合二为一”,容易造成审计独立性不强、委托目的偏差的现状,建立所有者委托审计机制,由市国资委统一选聘委托符合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对监管企业进行年度财务审计。
4、建立健全产权管理交易体系。一是加紧研究制定《公开选聘资产评估机构工作程序和评分标准》、《公开选聘资产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规范选聘从事审计、资产评估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资产评估事务所的行为。二是坚持在评估资产后由市审计局先行审计,以加强对市属国有资产的监管,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及保值增值,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资产价值和经济效益,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避免改制评估过程中发生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坚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必须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对各类投资者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化原则,不受地区、行业、出资和隶属关系的限制,公开信息,竟价转让。 6、加大对企业资产的处置力度。一是对企业在改制时已核销的不良资产及相关负债,不论其可能收回的残值多少,都要完善台帐,加强跟踪。二是要依法采取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对破产企业的应收款,坚持尽量减少损失获取最大收益的原则,探索采取打捆拍卖和利用中介机构对这些资产进行追讨变现的方式和方法,处置破产企业的应收款,以避免和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三是利用有关土地置换政策,在企业实施“退城进郊”时,实施土地变现,获取更多的资金,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
二、坚定信心,突破难点,继续推进国企改革工作
今年是国企改革工作的“扫尾年”,需改制的部分企业具有规模大、涉及人员多、下属单位多、资产结构复杂等特点,“事改企”单位还存在政策差异,改制工作难点多,难度大,面对国企改革工作新特点,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继续大力推进国企改革工作。对国企改革各项重点工作要制定和拿出有较强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把好产权界定、资产评估、资产处置、产权交易四个重要关口,继续坚持国有资产出让必须由产权交易中心公开竞标等程序,使交易过程更加透明、定价更加合理,避免改制过程中发生问题,依法维护国家所有者权益和其他投资者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加强对企业改制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对已改制企业进行“回头看”,认真查找解决存在问题。要将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纵横形成网络,使各项工作任务都建立起完整的责任体系,确保如期完成国企改革各项目标任务。
2012年国企改革要积极推进7项工作目标任务完成: 改制工作任务和2012年新上报的市肉鸡示范厂等10户企业的改制工作。二是确保完成2009年市级和县区属“二次改制”剩余的25户企业改制工作;国企改革的收尾工作要制定具体措施,逐户制定改制方案,明确完成时限,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在2012年12月底前要全部完成。
2、“事转企”单位的改制工作。一是年内要积极推进已确
定 “事转企”改制的市直机关印刷厂、市煤炭工业招待所等35 户“事改企”单位的改制工作。我委要加大改制工作的推进力度,要全力配合市政府督导组做好初审、联审工作,按程序严格把好关,确保工作进度。二是“事改企”单位中包含许多矿业、公用事业单位,因行业、省有关政策中在人员安置方面的某些条款有别于我市已有的安置政策,既要考虑全市改制政策的连续性,又要兼顾“事改企”单位改制的特殊性。要根据国家、省的有关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对我市的国企改革政策在调研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充分发挥其对改制工作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3、企业破产工作。积极推进企业政策性破产和依法破产工作。具备条件的企业要全部进入破产程序,在处理好相关问题的基础上,争取年内完成破产工作。
4、腈纶厂的债转股工作。国务院国资委已下发批文。争取在2005年月以前完成新公司的组建工作。
老师客观、准确地批改答卷,主要能起到两个作用,一是对答卷者学习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并且这个评价是被答卷者和其他人普遍认可的;二是告诉答卷者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好,需要继续改进和完善。类似的,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第三方评审也能起到这样的作用。第三方评审首先能提高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信息的客观性与可靠性,能提升社会责任报告的影响力。其次,社会责任报告的评审有助于企业提升其可持续发展战略。一份专业的第三方评审意见不仅仅针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做总结性描述,还会对社会责任报告所有有关优劣势的细节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机会进行概括,这有助于企业改善整体表现,促进利益相关者管理工作,真正提升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质量。
然而中国近年来的大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鲜见经过第三方的独立评审。欧洲会计专家协会可持续性审核主席拉森先生曾说过:没有经过第三方评审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广告好不了多少,不过就是自说自话罢了。一份没有经过第三方评价的社会责任报告对于企业的真正价值将大打折扣,甚至会让企业误入一种自娱自乐的状态。
尴尬的第三方审验比例
我国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审出现在2006年,是由挪威船级社( DNV) 和中国企业联合会全球契约推进办公室共同为中远集团《200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出具的评审报告——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的强制性规定,已有的第三方评审均是企业自愿选择。
总体来看,我国经过第三方评审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只占总数的很小比例。以2013年第一季度为例,411家企业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而其中只有19份报告经过了第三方独立评审,占总数的4%。有数据显示,中国近年来的大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经过第三方独立评审的不足5%。而毕马威(KPMG)的2011年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显示,采用第三方审验的企业比例为46%。从数据不难看出,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经过第三方评审的比例远远低于全球水平。这说明我国不少企业对社会责任报告的认知上还存在问题:只把出具社会责任报告看成一种任务,至于该报告的质量如何,是否符合国际规范,是否能够真正地促进企业的持久发展,管他作甚?如此心态,要想做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难度就大了。要想让中国企业中出现更多能践行社会责任的“好学生”,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据中国可持续发展资源报告中心2011年的数据,在房地产、冶炼、化工等对环境危害较大的行业里,没有一家企业对其社会责任报告进行了独立的第三方评审。从社会需求的角度来看,这些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恰恰是最需要第三方评审的。只有经过第三方评审的报告才能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而这些环境敏感型的企业往往更需要这样的认可。同时,第三评审能指出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不足,能让企业更好地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无标准、不独立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社会责任报告评审方的时候,也可以发现不少问题。
目前我国能提供企业社会责任第三方评审并出具评审声明的机构有三类:行业协会和专家、咨询机构以及注册会计师。其中行业协会和专家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咨询机构,注册会计师占的比例最小。总体而言,行业协会和专家缺少评审的独立性,他们在评审中往往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甚至没有说明所遵循的评审标准,其声明通常不对报告信息的质量等问题发表正式结论。这就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评审的整体水平。
对比欧美国家的做法,我们的差距就很大了。国际上大多数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都是由会计师事务所和专业咨询机构进行独立评审的,因为注册会计师和CSR专业的咨询人员具有专业素质高、职业道德素养好、评审经验丰富、学习能力强等优势。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专业咨询机构以及注册会计师评审社会责任报告的比例还很低。
有关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评审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统一评审标准的缺失。正是因为没有统一的评审标准,导致了不同企业间的社会责任报告缺乏可比性,不便于信息使用者的理解,也不利于第三方评审者对其评审。有人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比喻为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年度体检报告。假如一份年度体检报告上面有一堆关于血压、血脂、血尿酸、血糖的数据,却没有这些指标的正常医学范围或标准,是不是让人一头雾水?再比如,如果老师批改试卷的时候没有统一的标准,批改试卷的老师不能给与学生有关学习状况真实、合理的反馈,那么对学生来讲,分数也就会变得可有可无,分数所包含的信息也就是虚假的,他们自然也不会认真对待这样的考试了。
目前,国内正式对外的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评审标准的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于2008年制定的《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验证准则》,但这一评审标准只是某一行业标准,相对缺乏通用性,也缺乏国际可比性。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结合国情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国际现有的标准,比如G3指南、AA1000和ISAE3000。
加速第三方评审本土化
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必修课上,中国企业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眼下就需要由被动变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第三方评审中去,唯此才能真正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获得高分并不只代表荣耀,也是社会对于企业的认可。经过第三方评审之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性和影响力将大幅提升,这也更加有利于企业与其相关利益者之间进行更加有效、真诚的沟通。获得低分也并不意味着耻辱和失败,它同时也是推动进步的强大动力。通过第三方的评审,企业也可以通过旁观者的视角去审视自身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有利于企业制定更加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第三方评审的发展关键在于答卷者——企业,只有企业自身愿意实施第三方评审,增加社会公众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参与度,第三方审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从答卷的“批改者”——第三方评审机构来看,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评审的独立性以及专业性,我们应该尽快与国际接轨,让更多的企业社会责任专业咨询机构和注册会计师主导社会责任报告的第三方评审。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验在审验对象、方法、指标评价、责任界定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建议在具体社会责任报告的评审过程中应当结合相关领域内专家的意见,真正做到合理、公正的评审。
至于答卷的“标准答案”——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评审标准,应该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的相关标准。在现行的社会责任评审标准中,运用最为广泛,认可度最高的标准是由国际审计与评审准则委员会的ISAE3000和由社会和伦理责任协会的AA1000 评审标准。不过,由于我国企业在认识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实际行动起步较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显著差距,因此,完全拿西方国家现有的评判标准来评审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削足适履的问题。片面地强调某种“标准”,也许会“拔苗助长”。因此,在向发达国家借鉴的同时,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换句话说,这些所谓的“标准答案”可能只是“参考答案”。
一年来,在领导的关怀和培养下,我加强学习锻炼,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自身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将2017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本职工作总结:
作为审理二部的一名办案秘书,本年度新收案共计77件,共计结案53件,未结24件。已结案件中,裁决结案33件,调解结案17件,撤案2件;未结案件中,超审限案件0件。公告案件4件,鉴定案件2件,无法送达案件1件,其余均处于正常程序。总结本年度工作问题如下:1、案件送达难,很多被申请人电话无法联系到,邮寄也无法送达,需要本委派人前往送达,不配合情况较多;2、案件排庭难,在机关单位的仲裁员,因下社区,下南疆,很多情况下无法参加开庭,导致庭审程序延后;3、案件保全难,我委受理的多起案件,涉及证据保全的,法院无法立案,导致后续仲裁庭工作无法开展。4、本委前往被申请人住所地送达过程所遇问题主要是多数被申请人法律意识淡薄,对本委工作职能不了解,故对本委工作不配合。
个人工作经验总结:1、对于送达困难的案件,被申请人为公司的,卷中被申请人电话无法联系时,可以从网上搜索电话进行联系(例:天眼查app、企查查app、全国企业网络信息公示平台等),部分公司也可以通过其在网上的招聘信息联系其人事部,进而寻找该公司负责人进行送达;2、对于案情较明确的案件,要多做调解工作,认真看卷,了解案情,思考该案主要争议焦点,通过沟通,使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提高结案效率;案件调解过程中,对于有老赖想法的被申请人,要向其告知现今法院施行的老赖平台,让其明白失信行为的严重后果;3、因电话无法联系,邮寄无法送达,本委前往送达的案件,在找到被申请人后,要做好被申请人工作,告知其权利义务,释明本委的职能,劝导其积极配合工作,更好的解决纠纷。
二、其他工作
除本职工作外,也服从单位安排,积极参加了如下工作:1、节假日期间,增派社区,配合我委驻华清社区工作队入户走访,为社区群众安装便民设施等;2、参加志愿者活动,多次前往腾飞大厦做文明出行志愿者,引导行人文明出行;
三、个人收获
一年的工作带给了我很多改变,从一开始的茫然无知到现在的游刃有余,经过一年的工作,使我的思想和为人处事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每天都有不同的事,都会遇到不同的人,每一天都充实而饱满,每一天都在进步。通过亲身办理案件,使我更加贴近的认识到法治社会的意义,如果人人都懂法,遵纪守法,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地井然有序。一年的生活也让我跟同事的关系从陌生变得融洽,就像一家人一样,单位的哥哥姐姐对我也是很照顾,有工作生活上的帮助,也有人生经验的教导,使我在人生的路上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简单回顾近几年中国企业海外购并的情况,我们可以总结出几个基本特点:第一,中国企业海外购并的金额越来越大,从以前的几亿美元到现在的几十亿美元;第二,购并所涉及的行业分布越来越广,从原先主要是石油、电信行业到现在已经拓展到金融、电信设备、家电、电子等众多领域;第三,既有成功案例,也有不成功案例。中国企业海外购并的主要方式实际上是绿地投资,中兴通讯和华为在海外的投资项目可能是最多的,像上海技术产权交易所、威海纺织品集团等不为公众熟知的企业也已悄悄地走向国际化。
挑战与对策
中国企业海外购并面临外部和内部两方面挑战。外部挑战主要包括国内行政障碍和东道国行政、法律与公共关系障碍两方面。这几年,中国企业办理海外购并手续办完需要2―4个月,因此,相关部门在简化程序、加强服务方面还需继续努力。实际上,我们看到一些国内企业在海外成立投资公司,主要是为了降低行政成本。因此,我们的对策是企业应积极与国内的监管机构配合,以香港作为投资平台来推动海外投资的进展也是有效选择。
2004年中国五矿未能收购加拿大诺兰达矿业,2005年中海油未能成功收购美国优尼科,这些不成功的案例都与东道国市场准入等战略障碍有关。一方面是由于东道国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设置了一些普遍,如市场准入、工作签证、注册要求、资格认证等,还有一些是针对中国企业的障碍,如战略利益的考虑等。解决这些问题主要靠中国进一步加强财经外交力度;另一方面需要这些企业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如有些企业贿赂当地官员、环境污染,拖欠员工工资造成负面影响。
中国企业海外购并所面临的内部挑战包括5个方面:
► 有效利用全球生产体系的投资战略不足
对策:优化分段生产网络,包括上下游运作的一体化、一定的规模效应、垂直一体化和水平一体化、主营产品与新兴产品的配合;建立多样化的市场准入与运营方式,如购并、绿地投资、合资公司、战略联盟、联合研发、技术转让等;拓展融资渠道,有效利用国内资金、国际资本市场、特定地区和东道国的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全球公司结构,保持总部与区域性办公室、事业部与地区管理部门的协调。
► 缺乏世界性的品牌、全球范围的市场与营销网络
对策:选择合理的品牌发展模式,既可以选择自主发展的海尔模式,也可以选择购并的TCL模式,还可以选择前两者并行并有效融合的联想模式;连接研发、品牌和市场战略;如联想那样开拓多方位的市场网络;或者像海尔、华为那样拓展营销网络并深化市场渗透。
► 缺乏有效的跨文化人力资源战略与管理
对策:吸引世界范围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如华立和联想;能够管理复杂的劳动关系,如新希望、首钢和吉利;将在东道国的管理层本地化,如海尔、华为;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如中海油、中石油。
► 缺乏高速提升技术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
对策:处理好技术的全球化与本土化问题,如华为,奇瑞;利用核心技术开拓全球产品和市场;注意专利和商标保护;开发技术、品牌和人才;开展联合研发、技术转让与战略联盟。
► 对东道国投资环境与商业实践的本土知识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