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语文教研组

初中语文教研组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7-25 20:20: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语文教研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初中语文教研组

第1篇

本学期继续以学校的工作思路和教导处计划为指南,以推进语文教学教研质量为工作中心,加强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研究探索,加强备课组工作的管理,进一步完善教研组的规范建设,努力提高组内教师业务水平。开展各种学生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语文教研组的综合实力。

二、工作目标与工作重点:

(一)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搞好校本教研及新课程教学实践研讨

在新形势下,认真搞好校本教研,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加强新课程教学反思以及经验交流,提高课程研究质量;同时,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促进语文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语文活动,力争优异成绩并在档次上有所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确保课程改革以及校本课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二)具体措施以及安排:

1、整体构建教研组,进一步加强教研组管理,提高每次教研活动的质量。强化整体意识,发挥整体作用,实现资源共享。

具体安排: 初一:xxx 初二:xxx 初三:xxx

3、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实施工作。校本课程的开发成功与否对新课程的成功实施以及“三五三”课堂教学改革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备课组应克服种种困难,不断摸索、不断实践,力争开发成功。

4、鼓励教师主动阅读,不断反思,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以及案例参加评选或投稿。

5、本学期计划以第七届“叶圣陶杯”作文大赛为契机,组织一次全校性的学生文学创作大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掘文学苗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大赛选送学生。积极开展演讲、朗诵等语文活动;认真写好日记随笔,共享校园论坛。

6、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读书的氛围。在扩大学生阅读面的基础上,以读促写,分年级备课组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7、继续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研讨。加强理论学习,开设相应的讲座;教学观摩课,并及时开展评课活动,做到一课一评,以评促教,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绽放语文课堂的活力。

8、以备课组为单位,建立自己的语文年级试题库。

9、实施智慧共享,组织教师“博客交流”。

围绕“如何提到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构建理想的课堂”、“我的收获与体会……”等主题,通过自荐或邀请使更多的教师走上校本教研“教师博客”,纵论学校发展、展示真我风采、分享成功喜悦。

10、初三备课组应全力搞好初三的中考语文教学,争取为中考的全面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针对初三教学的特点,加强中考试题的研究,研究试题走向,找寻新的对策。同时其他年级段的教师应主动为初三备课组献计献策,提供必要的帮助。

说明:

1、教研组活动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为目标。

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研究;创新实践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实践中,其成效也不断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但是并不是每一节课每一段内容都适合分组合作教学,也并不是每一次小组合作教学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分组教学的运用仍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就从这些误区着手,简要谈谈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若干想法。

一、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误区

(1)教学过于形式化。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未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简单地让同排或前后排的学生组成一组,采用表面化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教学,容易造成学生无从下手而浪费时间。还有的教师非常频繁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便疲于应付。尤其是各种公开课中这种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凡此种种,都只是形式上的热闹,却无法形成积极的教学效果。

(2)学生参与度不高。有些学校的小组合作教学虽然经过精心设计,也执行实践得不错,但是却存在合作学习的每个学生参与程度严重不均的现象。笔者曾在某重点中学听过一堂公开课,当教师要求学生就课文中的一个内容进行分组讨论时,一些学习活跃分子频频发表看法,跳跃的思维俨然小组中的权威,而其他一些学生则成了看客,缺乏思考坐享其成。这样的分组合作学习失去了最初的意义。

(3)学习放任自流化。在一些教学设计的小组合作教学中,可能每个学生都在积极参与合作,但教师却丧失了其职责,让学生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学习状态。实际上,由于学生之间知识结构的差异化等因素制约,要让初中生在毫无教师指导的情况完成自主学习是不太可能的,他们仍然需要教师在的点拨与指导下才能完成有效的学习。

二、初中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的有效措施

(1)合理设计语文课程,营造和谐创新氛围。在语文小组学习中,一方面学生要建立起积极的相互合作关系,每一个组员要在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帮助其他组员积极学习。只有小组成员形成相互交流和尊重的良好氛围,才能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新型的平等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合作学习进行开放式交流,能够为学生表达观点和想法提供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敢想、敢问、敢于追求创新。

(2)运用素材指导学习方法,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学生要学会主动学习,就必须学会创新,就需要从丰富的感性材料中获得基础,如果仅仅是从教材中去创新,学生是很难下手实践的。因此,我们在小组教学中要为学生架桥搭梯,通过一定的感性材料引导,让学生自己学会获取信息。首先是选择有价值的素材,其次要细分素材的重难点来进行讨论,再者要组织设计能展开讨论的内容,引导学生实现有效的讨论。课堂小组讨论如果执行得不好,很容易出现冷场或跑偏的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设计的讨论议题必须富有知识结构和思维内涵,同时难度尽量适中。

(3)注重调控激活学习思维,满足学生创新需求。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成员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由传统对学生个人的表扬发展为面向小组的整体性表扬,他们更多以团队的形式出现后,才能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集体表扬和鼓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满足学生创新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适时进行宏观调控,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如果能够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这将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角色转换,适时要走下讲台,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引导者。

(4)积极评价并激励学生,培养学习创新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自己探索问题,如果小组内不能解决,再与其他小组交流,实现组间更大范围的交流。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和动口的交流,更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从而从多个角度去习得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当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落实,才有可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创造力。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提出不同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在教学评价方面,要毫不吝啬赞赏的语言,以积极的鼓励性评价为主,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中要弱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元化思维,让学生产生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思路。唯有如此,才能在坚持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早日达到创新教学的目标,完成新课标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 董会菊.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 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04)

第3篇

在新的一年里,我校语文教研工作将继续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认真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培养语文骨干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初中语文教师队伍,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奋斗目标

本学期语文教研工作的奋斗目标是:教学质量要攀升,课改研究再深入,教研创新显活力。

三、主要工作

1、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制度,提高每次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强化整体意识,发挥整体力量,实现资源共享。

2、强化备课组长的责任意识,在统筹全组工作的前提下,备课组长分工负责,备课组教研时间为单周星期三第七节

3、继续加强研究新课改下的课堂创新。一是加强对新标准、新教材的学习研究。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需要我们教师从理论上廓清概念,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实质,真正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旧的、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新颖、活泼、开放型的语文教学模式;语文课堂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开展语文教学观摩,研究初中语文精读课、略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名着导读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专题学习课的教法、学法和评课标准。三是开展专题讲座制,本学期拟定3—5次讲座,由语文老师轮流主讲,选题自定,材料人手一份。

4、密切关注毕业班的教学指导工作。召开教研组专题会议,积极探索初三语文教学工作,定期召开初三备课组会议,传达有关中考改革的动态和设想。交流教学心得体会,认真落实县教研室的“07年中考质量析会”的精神,进一步提高毕业班的教学质量。

5、继续抓好作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目前,作文教学随意化,缺少规范和序列训练。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1)要加强写字训练(书写工整),重视作文文面。(2)重视写作材料和写作技巧的积累(3)加强文体训练(文体规范、章法合理)。(4)加强思维训练(立意高远)。(5)加强语言训练(通顺—流畅—有文采)。

6、继续抓好活动课教学。语文活动课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课外阅读、课外写作、听说活动和参观访问活动等。具体的如:读书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书法比赛、办墙报、办手抄报、新闻采访、组织文学社团以及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7、扎实做好常规教学教研工作。

(1)课标要求背诵的古诗文要求学生尽可能地背诵。学生还可以自由选取一些短小的广为流传的课外古诗文进行阅读,名句名篇尽可能会背。

(2)重视语文学习环境的建设。各老师除积极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书目以外(如订阅《语文周报》、《新课程报》、《语文报》等,还要扩大语文学习的渠道,如观看适合初中学生的电视节目和浏览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网站,渗透“大语文”观念。

第4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阅读 写作 组合教学策略

一、引言

新课标提出教师应具有课程再创造能力,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语文课程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课程理念在于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中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等各项知识的能力。阅读和写作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基本课型,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阅读有利于学生加强思想内涵、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积累,写作中的体验也会促进学生的阅读热情。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将阅读和写作组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然而,从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种课型分离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并没有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联系起来,更谈不上知识迁移和教学方法组合,导致学生无法学用结合,阅读流于形式,写作没有丰富的素材。针对这一现象,我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提出了阅读―写作组合教学的一些实用策略,希望为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初中语文阅读―写作组合教学策略概述

在日常教学当中,初中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将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帮助学生学会积累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素材,并教会其在写作过程中通过这些素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写作技法,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与收获,进一步促进其阅读的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教学的组合教学策略,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

1.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材料积累。丰富的材料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写作材料收集和分类。首先,帮助学生了解写作材料收集的重要性,并制订具体的摘抄标准。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摘抄材料的分类与整理,比如可将摘抄的词汇和语句按写人类、写物类、写景类、述事类分别摘抄或者在不同类别的词汇和语句前进行不同标记,方便日后查找;也可按不同的主题将词汇和语句进行分类标记,从而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分类记忆。

2.阅读教学中的写作素材运用训练。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材料积累后,教师还应对积累的这些写作素材的运用进行讲解。首先,应告诉学生如何根据文章的写作主旨选择材料,使写作素材既具有典型性,能够说服和感染读者;又具有创新性,使行文的角度新颖而独到。其次,应教授学生材料的连接与过渡,包括时间、地点和事件的过渡,从而使文章的素材能够自然紧密地连接。最后,应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材料的详略安排,从而使文章中心突出,内容饱满。

3.阅读教学中的写作成文技法讲解。在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写作材料以后,应引导其通过适当的写作技法使文章更为传神。文章的成文技法包括文章提纲的书写、开头和结尾的处理、修辞手法的运用等。以开头和结尾的处理为例,开头的技法包括开宗明义式开头、概述式开头和描述式开头,开宗明义式开头即一开始就交代文章的主旨;概述式开头即在开头时交代事情的大致情况,使读者明白事情发生的背景;描述式开头即通过描述景物或者人物引导读者进入预设场景。结尾的技法包括总结归纳式结尾、抒情启迪式结尾、呼应开头式结尾,总结归纳式结尾即在结尾处总结全文基本内容和主旨;抒情启迪式结尾,即在文章最后用形象的语言抒发感情、发出号召;呼应开头式结尾即在文字上或者内容上呼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

三、不同文体阅读―写作组合教学应用举例

1.写景类文体。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二自然段为例,我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⑴本段描写了哪些动植物?⑵本段的景物描写顺序有哪些?⑶本段的修辞手法有哪些?⑷本文的用词有哪些特点?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很容易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文章描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包括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菜花、云雀、草、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文章涉及这么多景物却没有丝毫凌乱的感觉,反而充满了童趣,显得生机勃勃,原因在于运用了多种景物描述顺序,从整体到局部、到春天到秋天、从下而上的植物和从上而下的动物,这些有序的景物描写把多种动植物合理地进行了安排,使文章错落有致、条理清晰,充满童趣的语言使百草园变得有声有色、趣味无穷。

在此次教学当中,我让学生将文中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积累写景类的材料,并通过阅读过程中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写作时各种素材的选择与安排顺序,并让学生体会不同修辞手法对景物生动性和趣味性的塑造。

2.写人类文体。朱自清的《背影》一直是写人类文体的典范,文中通过对父亲动作的传神描写,展现了父亲深沉的爱。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让学生理解特定境下的细致描写的特点,体会朴实语言表达出来的深情。在欣赏课文的同时,我让学生学习对父亲动作的描法,并在以后的写作中学会通过动作来表现人的情感,从而顺利地由阅读教学迁移到写作教学。在学生领悟文中运用朴实的语言描写动作,进而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后,让学生尝试以同样的方法描写身边的同学,并选几位同学阅读自己的文章,看其他同学是否可以通过文章中的动作描写猜测出是班上的哪位同学,以评价学生对动作描写的掌握程度。从了解所阅读课文中人物描写的手法,到学会用这些手法进行练笔,再到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与交流,通过此种阅读―写作组合策略,学生基本上可以掌握此种人物描写法,并在以后的写作当中加以运用。

3.叙事类文体。在《最后一课》当中,作者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揭示了小弗郎士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情感。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我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小弗郎士?(2)小弗郎士是个什么样的孩子?(3)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手势结尾?(4)全文的主题是什么?通过思考以上问题,让学生理解如何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展现人物形象,用简单的场景描写来渲染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细小事件的描写来展现大的时代和历史主题,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更好地围绕主题选取合适的素材。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选择不同时代背景或特定情境,让学生描述这些背景下人们心理状态和生活细节的变化,让学生学会用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来反映深刻的主题。

阅读和写作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课型,对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两者组合教学的策略,从而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夏立宽.初中语文大量阅读研究的策略――“1+3”的课文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1,2:18-19.

[2]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7:79-81.

第5篇

关键词:“导研”;学科教研;校本教研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100

不论做什么研究,一定是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的,语文教学研究也是如此。前些时间,我们更多地将目光关注于课本与课堂。从教师个体与教学课堂教学方面来说,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的课堂从单一性向多样性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如此的教学形式与研讨方式,认真参与的教师无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全神贯注投入其中,从而导致另一些教师积极性不高,不能达到推动所有教师一起进步的目的。为了能让所有教师都能投身初中语文教学研究,为此,我们从成为流行原素的“导学案”中得到启示,推出能让教师全员参与的“导研”式初中语文学科教研,目的就是让所有的语文教师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和投身教学研究,让教师有内容可研有话可说,从而推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发展,深化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一、厘清概念:什么是“导研”式学科教研

所谓“导研”式学科教研,就是在研修进行的过程中以教师的实际需求或遇到的问题为导向而创生的研修方式。“导研”式学科教研一般包含四个要素:第一,预告研修目的、主题,让教师带着问题、任务参与研修;第二,提示教师在现场活动、交流中需要引起思考的关注点;第三,列出需要思考的问题,让教师在讨论时,对照自身的经历,反思自身的行为,提升自身的经验;第四,给教师一个任务,即“把想法变为行动”,敦促教师在自身的实践中将“学到的东西做出来”。简单地说,“导研”式学科教研就是用“导研稿”来引导教师开展教学问题研究的一个过程。“导研稿”将研究的主题、目标、形式、过程以方案的形式具体化,“导研稿”使每位参与研修的教师成为活动的知情者、做到有准备地介入,从而提高活动的有效性,使教师在问题解决中增长实践智慧,从而全面地提升教师的教研水平。

二、实践研究:怎样开展“导研”式学科教研

从上面的阐述可以看出,“导研”式学科教研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研方式,只是对以前传统教研活动中主题不明、参与主体性不高、研究过程缺乏程序规范、活动后续缺少行为跟进这些弊端的一种改进。为了使学校语文教研组会使用“导研”式学科教研,我们的做法是开展“导研”式语文学科教研的培训,在学科教研员的指导下,选择教研基础较好的学校尝试“导研”式学科教研,并对外公开展示,吸收区域内的初中语文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观摩学习,以点带面,积累经验,培育典型,以此来提升语文教研组长的教研策划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推进“导研”式学科教研、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

1. 因“师”制宜,分阶段开展“导研”式学科教研

开展“导研”式学科教研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设计者要明确导研的意义,它是给予参与研修的及教师预告研修的目标、主题,目的是在活动前提示教师在现场活动、交流中需要引起思考的关注点,让教师对照理论,理性思考具体的教学问题。“导研稿”的这部分设计可使教师明确任务、带着问题,做到知情参与、学思结合。针对这些特点,导研稿设计者要依据教研情况和教师个人研读的特点,设计出合理而有针对性的“导研稿”。在教师个人完成了相关研读后,活动组织者对下一步的研修活动进行关注和思考,并对问题进行梳理,从而并设计好第二阶段的“导研稿”。

第二阶段:本阶段的“导研稿”是第一阶段研修的延续与深入,在活动前,活动组织者必须安排好人员分工,明确各人的职责。这个环节要体现的是集体研修,要做到与以往有不同的效果,显然活动前教师的“备课”是关键,让每位教师都能带着事先准备好的对具体的教学问题的改进策略来提出自己的想法,其重点是观点的交流与智慧的分享。因此,“导研稿”的重点是要提醒教师在现场活动、交流时对照思考的关注点和所列出的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开展交流,反思自身的行为,与同伴互助合作,在研讨中学习增长自身的实践智慧。

这部分“导研稿”中关注点和问题的设计特别重要,这个环节最好有教研员等学科专家的专业引领,这样可使问题设置得更有针对性、更有价值。另外,活动主持人也很重要,他必须引领话题的走向,引导活动参与者搜索目标,寻找路径,并做好观点的筛选与提炼,形成有理论支撑让大家共同分享。

实践时,活动组织者必须把研讨、交流活动组织好,做到人人参与,并做好观点记录,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帮助授课者优化教学设计。接下来便是教学实践环节,将理论运用到实践,检验效果。

第三阶段:这个阶段是对前两个阶段研修成果的展示与检验,是通过授课人来检验“想法变为行动”后的效果,在实践中把“学到的东西做出来”,可以让每位参与者对照自身的经验思辨得失,在此基础上提出后续行为跟进的新建议。这时,“导研”的关键是课堂观察后的讨论,必须是用事实说话,理性分析得失,反思并提出改进策略,重新修正效果不理想的设计。

第四阶段:这个阶段也属于总结升华阶段。在这阶段,如果没有明确的任务要求,那么又会如以往的教研活动那样如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从而失去教研的深度与厚度。所以,一定需要有后续行为跟进,让参加教研的教师像学生完成作业巩固知识一样,安排具体的任务,通过每位教师各自通过设计、授课、总结提升,进一步把理念与行动结合起来,从而真正达到通过研修提升自我更提升教研水平的目的。

2. 导向创新:把握好学科教研活动的三方面工作

(1)组织与对话:确保让所有教师知情参与并负责任地交流

因为活动的对象与目标是先于活动本身而存在的,也就是说活动的参与者不一定都清楚活动的主题和活动的目标,这就有可能使部分教师不知情地参与。所以,在实际操作中,组织者必须让参与活动的教师事先知情并做好相应的准备。要做到这一点,组织者要并以书面的形式将研修活动的目的、步骤清晰地预告给教师,使教师在研修活动开始之前就清楚地知道研修的整个过程,做到任务分工明确,提醒做好相应的交流话题准备,督促他们要进行负责任地交流。

(2)材料的准备:设计一定的任务作介质,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动起来

思想上动起来才是真正的融入。材料上教师活动的参与点是调动思想的抓手,而参与点的设计是很有技术性的。比如,设置哪些与活动主题有关的学习资料,提供哪些思维方向,怎样提示教师在各个阶段研修的关注点,预留哪些空白给教师思考记录,如何让教师学习后留下痕迹,在现场交流的流程和观点的记载,用哪些教学理论作为教研的支撑点等。所以,“导研稿”应该像一份使用“说明书”,使活动参与者提前知道自己的任务,便于他们适时也适当并较有深度地介入活动;也像一面“聚光镜”,在复杂的课堂面前,聚焦主题,避免活动过程中主题的流散与中心的转移。当然,材料设计应考虑不同层次教师都有参与的可能,要考虑参与程度的递进性、参与方式的多样化,还要巧妙利用参与者生成的资源。

(3)行为的跟进:把学到的东西做出来

教研活动的收获与成效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上的提升,二是行为上的改进,不论是哪一种行为,都是让教师们在教研中提升了自己。许多教研活动比较重视过程的整理与小结,虽然也有思考研究之后的认识上提高,但很少有行为上的跟进,在“理念转化为行动上”的脱节,光说不练不是有效的教研。所以,安排“请你来做做看”的环节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带着与同伴研修学到的成果,让每位教师都能将事先的设想、对照课堂的实际,反思自身的行为,提升自身的经验,想想今后自己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借鉴哪些成功经验,然后在自身的实践中将“学到的东西做出来”,为教师的行动研究提供支撑。

3. 研之有效:积极调动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

在使用“导研稿”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导研”在教研活动中,确实起到了人人参与、将教研向纵深方向推进的作用。

(1)“导研稿”的使用打破了“话语霸权”

在以往的语文教研活动中,发言的要么是活动组织者指定的教师,要么平常喜欢说话善于参与的教师,更多的只是漠然地做观众当看客,无法达到推动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功效。“导研稿”的使用,理所当然地打破重点人物的“话语霸权”与“观点霸权”的模式,形成了“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是思想者”的研讨形式,营造了一个“开放、民主、争鸣、碰撞”的教研氛围,让每一位教师都在研讨中生成了属于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并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感受。这样的教研活动,无疑更贴近教师,更符合教师教学发展的需要,达到切实地提升教学能力的目的。

(2)“导研稿”的使用,让教师有话可说

以往的语文教研活动,更多的教师为什么只能充当看客?有些教师,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另外许多教师,因为阅读不多所以缺乏理论基础,每到研讨时,他们肚里没货,不敢表明自己的观点,生怕研得不深,怕人笑话。有了导研稿,教师们就可以提前做准备。

(3)“导研稿”的使用促进了教研活动的深化

导研稿通过问题的设置与教学问题的探讨,有效地促进了教研活动的深化。比如,2012年,我们拟开展一次“中小学语文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衔接”教研活动,初步的想法是通过研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如何让本次活动得以深入开展?我们采用了“导研稿”的方式,事先发了教材及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本次导研稿。让与会教师讨论:针对本次活动的主题,你觉得应该从哪些角度去观察研讨?中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异同?事先发给教师,有针对性地“备课”,最后明确:以中小学两节不同的课为关注点,从目标确定、对教材的处理、学生的参与状态、学生的达成状态、对学生“学习力”提高的帮助五个方面落实了活动主题的支架――突破点、挂钩点、支撑点、生长点,这对接下来的要做的工作――落实主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实际教研过程中,参与研讨的教师,不仅非常有条理地评点了课堂,还分析这两节课存在的问题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更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研,促使了教研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教育行为的转变,促使教师向“反思――学者型”转变。

第6篇

语文教研组共有教师15人,40岁以下教师占60%,整个教师队伍正朝着年轻化、知识化迈进。随着2000年教师全员合同聘任制的实施,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职的每位教师都能感到一种压力的存在。有压力才有动力,正是在这股动力的驱动下,全组每位教师努力钻研教材教法,积极运用最先进的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力争做新时代的“科研型”教师。 现将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教研内容上下功夫,转变观念,从课堂教学入手,将教改落到实处。

教研活动每周一次,是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一个大好机会,教研组有效地运用这宝贵的一个多小时,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让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中取得哪怕是一丁点的收获。教研活动不是被简单地读读报纸、学学一两篇教学论文所替代。针对新教材、新大纲的出台,作为教育第一线的我们,要想教好书,就有必要将大纲吃透,教研组在活动中带领教师学习新大纲,了解新教材,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指路。教研组还采用播放电子幻灯的方式让教师了解我国教育的未来前景。除此之外,教研的内容也更丰富充实,让每位教师参与进来,经常地将最新的教育信息输送给教师,迅速转变了以往陈旧的观念与模式。例如,就今年区教研室申报的课题“语文评估办法的多种形式”,各教师提出意见,献计献策;再如从观念上改变以往初语课堂内重分析轻语言的模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并落实到课堂内,落实到学生身上。

二、严肃教研时间。

如果将教研活动切实地开展起来,那么每周一次的一个多小时对我们来说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因而遵守活动时间就成了开好会的关键。教研组每次的活动时间提前在黑板上公布,到点准时开会,决不让时间在无谓的等待与闲聊中流逝。

三、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出成绩。

随着教师人才的流动,教师队伍也将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我组青年教师人数正逐年增加,教研组采用多种方法让这批年轻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

1、创造良好的教研氛围。

2、鼓励青年教师多上研讨课,将自己的哪怕点点滴滴的教改思路渗透进教学中。

3、老教师做好“传帮代”的工作,自己教学多年的经验要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4、多次请区教研室的李老师、苏老师来听课、指导。

通过以上举措,教研组已经有诸如杨凌云、谢竞、王倩、胡传妍等一批刚进校没多久的年轻教师担负起了学校语文教学的重任。他们的一系列对外公开课均获得了区教研室领导的好评。

四、加强说课、评课的质量。

1、说课

以往我们忽略了说课的作用,即便是说,也往往侧重于教材内容的分析,而忽略了教者在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等方面的设计,内容空泛,缺乏说服力。今年我们致力于改变旧面貌,加强说课的质量。教者也不需要全面说课,只需以重点说课和微型说课这两种方式阐明你的教学意图,例如在哪个教学环节中渗透了你的什么教改思路,你是如何贯彻的。

2、评课

教研组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评课氛围,决不光说好听话,大家都从帮教的角度上诚恳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今后我们还将把这种好的风气保持下去,同时还鼓励每位教师均能发表看法,在评课中还能体现出创新意识。

五、健全教研组档案管理办法。

教研组材料包括文件、学习资料、组与分组记录本、语文活动开展的图片以及每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总结等,可以说内容很多也很杂。我们吸取了以往的经验,平时就注重材料的积累,专人保管。教研组在办公室已设一保管柜,存放所有资料,钥匙由组长负责,组与分组记录本则交由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负责记录保管。

六、组织教师观看优秀课堂教学录相,拓宽教师视野,了解教学前沿的最新动态。

井底之蛙不跳出井外怎知世界的广大?作教师的要想不教死书,也要走出去交流才行。今年,教研组仍沿袭过去多看录相课的好传统,还鼓励教师将录相带带回家中钻研。

第7篇

一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大胆推进教学改革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努力转变教学观念,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根据学校教研计划,教研工作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如期一周的课堂教学竟赛活动,十位教师所上的十节课,可以说质量都非常高,他们都采用各自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号召其他教师参与到听课,评课活动中,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特别是语文教研组推荐了田水英老师的《乡愁》这堂课参加了全县的优质课竟赛活动,取得全县二等奖。尚晓艳老师的这堂优质课,上得活泼生动,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得到大家一致好评。这次活动中,我感受颇多,老师们乐意出谋划策,住动探究,大胆尝试,有思想,有观点,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对学术襟怀坦荡的态度,对别人存在的问题毫无保留地真城地指出,对别人提出的不同意见和建议也乐意接受,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中,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也逐步提高。

二以校本研修为基石,大胆推进课堂改革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学期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在校长的指导下,在教师们的支持下,逐步摸索出一套具有我校特色校本研修模式。学校制定出校本研修计划,校本研修方案,课题研修理论学习,教学问题库等资料。各教研组及每个教师都有各自校本研修计划,理论学习笔记,课题研修等内容。在不断提高教师自身能力。

第8篇

秦淮区地处南京市商务发达的新街口商圈和名誉全国的夫子庙风景区。伴随着2013年南京市行政区划的调整,原南京市白下区和秦淮区合并为新秦淮区。新成立的秦淮区对教育资源进行了重新整合,区域内初中语文教师总人数增加了近一倍,参与研训的教师队伍扩大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年龄差距也越来越大。学科区本研训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具体表现为“四个相对不足”:

1.研训时间相对不足,能够用于全体教师研训的时间并不富足

区域教师人数明显增多,每个年级教师的绝对人数也在增长,而市区的学科研训时间相对固定,学科研训活动的总量却维持不变,致使区域开展整体研训的时间相对不足。具体而言,以南京市每周一次(每次是半天,3个学时)学科研训活动安排为例,每学期以20周计算,市区教研部门单双周交替组织活动,用于开展区本研训的时间约为8~10次;再除去节假日及阶段性质量监测的r间外,能够开展区本学科研训的时间并不富足,由于教师绝对人数增多,客观上给学科研训的规范化组织、精细化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专业机会相对不足,个体教师得到研训锻炼的机会越发稀少

区本研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平台,以每次区本研训活动一个年级2~3位教师作为学科公开课(含各类研究课、竞赛课、展示课等)或讲座的直接参与者来计算,在总的研训活动次数不能增加的前提下,区域内的教师人数增加了,个体教师在区本研训活动中平均得到的锻炼机会就少了,这将直接影响教师的职称评聘及专业发展。

3.成长周期相对不足,骨干教师的再成长遇到了发展的瓶颈

骨干教师的成长有一定的周期,而在区本研训资源有限的实际面前,专业发展机会因“僧多粥少”而显得匮乏,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周期被迫延长,这非常不利于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

4.研训动力相对不足,区域教师参加研训的态度有分化趋势

区域内不仅有荣获省特级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市区优秀青年教师等称号的骨干教师,也有长期供职于南京市薄弱学校的教师,校际办学水平差异明显,直接导致了专业发展机会的相对不均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长此以往,区域内薄弱学校的教师因为专业成就感、职业认同度偏低,他们参与学科研训的热情也会降低;而大量的薄弱学校的骨干教师参与区本研训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教师会陷入“差生――差教师――差生”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立体化菜单式”区本主题研训活动的内涵与特征

1.“立体化菜单式”区本主题研训活动的内涵

多年来,笔者所在区域开展的研训活动一直坚持“五有”次次有主题、过程有指导、资料有分享、考勤有落实、通讯有保障,其中“次次有主题”排在首位,目的是用主题来明确研训方向,检验研训效果;但这样确定的主题相对单一,按教师执教的年级、根据区学科研训员的想法来确定研训主题,大多数时候,教师都是被动参与的。

所谓“立体化”就是指区本研训活动的纵向与横向交叉。纵向交叉是根据南京市或区本研训的需要,按教师所执教的七级进行的研训活动。横向的是由教师自主选择的研训主题,有选择地参加研训活动。

“菜单式”主题研训就是在区本研训中,学科研训员经过调研,根据初中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先确定多个研训主题(根据需要);然后,把选出的研训主题公布给区域内的全体教师,这就如同一份学科专业“菜单”一样,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参与研训。目前确定的区本研训主题有六个方面――朗读、书法欣赏、文本研读、作文、微课及命题、秦淮文化。活动时分成六个小组组织研训。

所谓“立体化菜单式”主题研训就是教师在一学年中按执教的年级参加的研训活动与教师自选主题参加的活动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进行研训。

“立体化菜单式”区本主题研训活动的结构如下图:

2.“立体化菜单式”区本主题研训活动的特征

从“立体化菜单式”区本主题研训活动的内容设计与过程组织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主题化:学科研训的活动设计,要突出主题、聚焦核心话题。

立体化:学科研训的内容结构包含纵横两条线,形成立体化、结构化的特征。

层次化:学科的内容设计要注意年龄特点、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差异,体现层次化。

多样化:学科研训的形式多样。

三、“立体化菜单式”区本主题研训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区本主题研训活动纵向的组织实施

根据区域教师所在的年级开展的研训活动,更鲜明地凸显按年级研训的特色。如,七年级的初小语文衔接教学研究、八年级语文修订版教材培训、九年级的中考语文说明宣讲等。这类的活动,主要由区学科研训员根据年级教学的需要安排落实。

2.区本主题研训活动横向的设计推进

“菜单式”的主题研训活动,更多地考虑到教师研训的需求。如,朗读组、书法欣赏组、文本研读组、作文组、微课及命题组、秦淮文化组六个研训组的研训活动,总的策划、指导及过程监督仍然由区学科研训员承担,但各小组的具体活动,却是由区域学科中心组的12位骨干教师来担任各主题研训组的组长,每个研训小组设2名组长。研训组长的职责是和组员一起制定学期研训计划,并在开学初就形成文本;同时负责每次活动的过程组织(含考勤、布置作业)及活动后的资料整理、作业的收发等。“菜单式”主题研训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公开课、讲座,也可以是沙龙、课例观摩或实地探寻等。主讲人可以是各小组教师,也可以是邀请的区内外专家。

以第一学期为例,“立体化菜单式”主题研训计划,总体安排如下。

以朗诵组、文本研读组为例,横向的“菜单式”主题研训具体安排如下。

从朗诵组及文本研读组一学期的三次活动的安排中,我们可以看出“菜单式”主题研训的特点是:主题内容丰富,避免了单一化的问题;主题自选的,更有利于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活动具有持续性,研训内容更系统;小组内人不多,易于管理,便于指导。

四、“立体化菜单式”区本主题研训活动的成效

1.调动了教师参与区本研训的积极性

“菜单式”研训主题是教师自己选的,选择的出发点是教师想在专业上有所发展,扬长避短,这就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的参培观念,充分调动了每位教师的参训积极性。

2.提升了教师参与区本研训的热情

在商讨每次的活动内容时,每位教师都能畅所欲言,每个人都成了研训内容的开发者。而开展的每一次活动,每位教师都能发现自己在其中的价值;更有骨干教师或专家的指导,让普通教师倍感亲切。如,经过全体组员教师的研讨实践,书法欣赏组总结出了“扎实开展以问题为切入点的主题研训活动是探索书法教学的有效途径”这一观点。该组教师还结合各自的课堂教学实际,提出了可供教学研究的10个“小问题”:(1)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探索;(2)怎样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书法学习;(3)如何对学生进行书法指导;(4)书法教学如何体现“三本”(以人为本、以帖为本、关注生活);(5)如何做到“目标――教学――评价”的三位一体;(6)如何处理好预设与预设的关系;(7)如何指导学生书写;(8)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训练;(9)如何培养学生的习字意识;(10)如何科学地进行评价。这些问题的提出,为各校进行校本培训提供了依据。虽然这10个“小问题”的可操作性及关联性还有待论证,但它体现了教师参与区本研训的热情及深入度。

3.锤炼了个体教师的专业能力

由于把年级群体的大队伍分解成了几个小组,教师开设各类公开课的机会、在研讨中发言的机会、在作业中得到指导的机会都增加了,这样就让更多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发展。以朗诵组为例,一次3个小时的研训活动,每位教师都有展示朗诵作品或者现场操练的机会,都可以得到同伴或专家的指导,朗诵水平迅速提升。如,该小组的一位中年女教师,普通话水平一般,甚至有点乡音,但她选择了朗诵组,她说参加朗诵组活动就是想挑战一下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找到了自信。

4.磨炼了骨干教师的管理能力

在菜单式主题研训活动中,中心组骨干教师相当于是团队中的种子选手,在活动过程中,他们必须走在研训的前列,无论是专业水平还是管理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如,微课组赵老师,本来自己动手做个微视频不是难事,可是当他决定领着大家一起做的时候,就发现制作视频的很多步骤他都说不清楚,于是他找来相关书籍,进行了系统地学习,最后终于带着全体教师完成了微视频的制作。还有秦淮文化组的朱老师,原先面对组员,这位教师有点羞涩,不愿意进行考勤,后来她与组员教师也打成了一片,考勤做得越来越好,教师的研训作业也都能及时上交。

5.促进了区域教师间情感的交流

两区行政合并,初中语文教师队伍从整合,到磨合,再到融合,需要有具体的活动来支撑,而学科“菜单式”主题研训可以让每一位教师在每一次活动中都有“露脸”的机会,还有利用网络建立的QQ小组研讨群,拓宽了小组教师交流的空间。这样,在相互的交流切磋中,教师彼此熟悉了,走到一起了。正如一个小组总结的:一个学期,三次主题活动,四“心”相随――用“心”策划、悉“心”安排、全“心”相待、真“心”思考。

6.增强了区域学科教研的能力

“立体化菜单式”区本主题研训整体上形成了区学科研训员、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之间的学科研训的良性互动,各校教研组、每位教师都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学科研训精神面貌。在2015年南京市第八届先进教研组评审中,南京市第三中学文昌初中、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南京市钟英中学、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四所学校的语文教研组荣获南京市先进教研组荣誉称号,初中语文学科的通过比例达到了南京市的25%(共16个),占秦淮区中学组的26.7%(共15个)。至于参加秦淮区第一届先进教研组评审的数量,在区域内中学学段就更是遥遥领先了,参与率达到了75%(共12所初中)。

再如,在2015年5月举行的“秦淮区中小学教师微课制作竞赛活动”中,初中语文学科有15位教师的作品获奖,无论是参赛人数还是获奖比例都名列前茅,而其中有12位获奖者就是微课与命题组的成员。

五、“立体化菜单式”区本主题研训活动发展的再思考

1.研训菜单的主题选择可以再丰富一些

目前,提供选择的菜单主题主要是围绕教师专业成长的,如,朗读、书法欣赏、文本研读、作文、微课及命题五个主题,经过了初步实践,接下来将进一步调查教师的需求或感兴趣的主题,以更好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还有,如何处理带有地域特色的秦淮文化与初中语文学习之间的关系、怎么结合秦淮文化开发学校校本课程等问题都要深入思考。

2.研训成果的分组展示可以再及时一些

经过一年的实践,各个小组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朗诵组每位教师都提交了自己的朗诵作品;微课与命题组成员都针对教材制作了微课视频;作文组教师除了常态作文研讨,还人人都有下水文;秦淮文化组每位教师都针对秦淮地域特点设计了综合性学习课等,我们可以再多投入一些精力,把作业中的精品挑选出来,并在区域内展示,让全体教师都来分享。

3.研训主题活动的专业指导可以投入再多一些

如书法欣赏组,可以盘活书法教育的社会资源,邀请社会上的书法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开设讲座,还可以联系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基地,实现经验和资源的共享。

4.研训主题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再多踊一些

如,开设座谈会、开展小型竞赛、网上同步交流等,甚至也可以考虑建设一个网络空间,把不同会场的情景录制下来,传到网上,让更多地教师能够随时随地的参与学习。

5.研训主题活动的实践作业可以再优化一些

受过去研训习惯的影响,教师在研训活动中更喜欢做活动的参与者,一到要交作业的时候,有少部分人的热情就下降了。为了达到预期的研训效果,笔者认为适量的布置作业还是必要的,但也要优化作业设计及上交的方式。一是各小组布置什么作业,一定要与研训主题一一对接,增强作业的针对性;二是上交作业的渠道可以再丰富些,除了纸质的,还可以是电子的,以及网络上的;三是凡是提交的作业,一定要有批改或点评,让每一位教师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同伴或专家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