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05 00:49:4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突发公共事件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灾害方面:1月3日11时10分左右,我镇村村民因焚烧秸秆引起意外森林火警,镇政府及时组织当地村民上山扑火,在向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的同时,从附近村发动村民和民兵应急队伍共120人参与到扑救火警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扑救火势被扑灭。县森林公安介入对此次火警案件的调查处理,此次火警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二)安全事故方面:今年我镇共发生7起意外死亡事故,交通事故死亡4起,溺水死亡1起,食用野生蘑菇死亡1起,意外伤亡1起。
(三)公共卫生事件方面: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镇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镇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救援预案》等法律、法规和预案,认真做好防控传染病和疾病流行工作,全年均未发生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方面:今年总体社会平稳,没有发生公共安全事件。
二、总结评估
2014年,我镇按照县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要求,完善应急管理组织和责任体系,科学修编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减少了各类突发事件损失,确保了全镇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一)组织领导。根据上级有关要求,我们按照立足现实、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各村委会、相关各站所为成员的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统筹指挥、协调全镇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配备了乡镇应急救援队伍,各村也建立了应急救援队伍。明确了应急管理工作人员,自上而下地建立了应急管理工作网络,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部门互动,工作到位。全镇各级各部门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级各部门都能够各司其责,协调一致,密切配合,妥善处置。三是信息畅通,反应灵敏。基本做到了在第一时间内准确掌握全镇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确保了全镇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现得早,处置得及时。四是建立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失责追究制度。针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上报不及时,处置措施不力等情况,建立追究制度,确保各项责任制度的落实。
(二)预案管理。在广泛听取专家、管理部门和一线工作同志的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认真研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完善和修订《镇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镇应急物资储备制度》等一系列应急预案,不断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切实开展预案演练、评估工作。
(三)应急队伍建设及演练方面。为适应应急管理新的形势的需要,我镇在原有基础上,组建了森林防火应急队、治安巡防队、等突发事件应急队伍,并组织非煤矿山应急救援演练1次、消防演练1次,森林防火演练1次。各个应急队伍在应对灾害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四)监测预警方面。一是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切实做好信息采集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水利、卫生等部门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健全各类灾害、事故的监测预报网络,提高预测预报准确性和时效性;三是促进应急管理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源头管理,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率。2014年对全镇企业检查11次,整改隐患16条。切实加强了对乡村、企业、学校、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旅游景区等重要部位的应急管理工作,形成镇、村一体的监测网络。
(五)应急处置方面。一是各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组织指导。二是各部门应急处置及时得力。8月份,我镇村迪祥组村民夫妇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发生后,我镇主要领导亲自到场,按照应急预案,镇、村多方联动将伤者及时送往医院医治,并对其家属做好安抚工作,在了解该家庭属困难家庭后,镇政府又想方设法为其筹措医疗资金,以解决该家庭的实际困难。
(六)科普宣教方面。一是广泛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公安、教育、土地、司法等有关部门广泛开展减灾、安全生产、道路交通、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发放宣传材料6000余份。出黑板报15期。二是深入组织应急管理业务培训。对员、森林火灾应急队伍、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反信息员等进行应急管理业务培训11次。
三、工作建议
做好突发公共事件预防管理工作是面向群众、面向基层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政府行政能力、执政能力的考验。防范各种事件的发生和处置带来的损失,还是一项需要探索的工作。建议重点做好“三个规范”。
(一)规范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本着立足实际、充实加强、细化职责、重在建设的方针,充实和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应急办要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等。
(二)规范预案体系建设。根据“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确定各类专项预案编制计划,确保预案基本覆盖本地主要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做到预案先行,防范在前。
(三)规范监测预警制度建设。着力培植基层信息员队伍,针对重点区域、群体、行业、部位设立安全员、信息员,形成以基层群众为主体的安全信息网络;加强对基层信息员的培训,确保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简洁。
四、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经过:
2014年8月份,我镇村迪祥组村民夫妇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故发生后,村两委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向我镇主要领导汇报,镇主要领导亲自到场,按照应急预案,镇、村多方联动及时将夫妇送往市人民医院抢救,虽经努力抢救,但是本人因误食毒蘑菇数量较多中毒身亡,的妻子被救活后住院治疗,并对其家属做好安抚工作,在了解该家庭属困难家庭后,镇政府又想方设法为其筹措医疗资金,以解决该家庭的实际困难。
案例分析:
一是事故发生的原因:每年七月份梅雨季节以后,我镇山区野生蘑菇较多,其中有部分蘑菇是剧毒蘑菇,由于农村六十多岁以上的老人有在这个季节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再加上辨别是否有毒的方法简单,一是通过外观辨别,即通过观察野生蘑菇的外表颜色是否鲜艳来判断是否剧毒。二是在煮野蘑菇时在蘑菇汤中加入黄豆或大蒜,通过查看黄豆和大蒜的颜色来辨别是否剧毒。这都是一些老的方法和经验,现在这些方法对部分毒蘑菇已经失效,导致中毒事故的发生。
二、汲取的教训:从这次误食毒蘑菇事故导致一死一伤来看,我们作为当地政府汲取以下两点教训:(一)宣传教育还不到位。虽然我镇每年在六月份印发各类禁止食用野生蘑菇的公告、宣传单4000份张贴到村民组,发放到农户手中,但是宣传还存在死角,如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文化程度不高,不一定仔细看宣传单,有的还抱有侥幸心理。(二)管理措施不到位,主要是现在年轻人外出务工较多,在农村尤其是偏远的山区农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较多,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对这部分群体的关注和管理还薄弱。
为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县政府决定成立**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县政府应急委),负责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县政府应急委主要职责
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市应急委有关应急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在市应急委的领导下,组织指挥全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向市应急委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和处置情况;协调市驻足单位、驻足部队共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审定应急管理和处置资金、物资分配计划;部署、总结全县年度应急管理工作;决定应急管理和处置中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的奖惩;审定应急管理和处置的其他重大事项。
二、县政府应急委组成人员
三、县政府应急委下设指挥机构
县政府应急委下设4个县级应急指挥部和7个县级专项指挥机构,分别是:
(一)**县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公室。
(二)**县事故灾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安监局。
(三)**县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
(四)**县社会安全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公安局。
(五)**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水务局。
(六)**县地质灾害抢险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国土房管局。
(七)**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科委。
(八)**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
(九)**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畜牧兽医局。
(十)**县处理突出问题及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县办。
(十一)**县反恐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公安局。
1.1编制目的
为提高对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能力,保障长海水库下游地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应急预案。
1.2编制依据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长海水库下游危险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3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所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重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的社会危害,危及下游地区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划分为以下三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洪水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各类安全事故,枢纽工程设施和各机械设备事故,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3)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人为的等。
上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为适应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和处置要求,长海水库发生“洪水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枢纽工程设施和各机械设备事故,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人为的等”活动引发的水库垮坝对下游地区发生死亡三人以上列为报告和应急处置的重大事项。所引发的水库垮坝对下游地区造成严重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加强情况报告并提高应急响应等级。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长海水库发生对下游地区危害的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本预案指长海水库发生“洪水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枢纽工程设施和各机械设备事故,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人为的”等活动引发的水库垮坝对下游地区危害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1.5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要把切实履行职能,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中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坚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防范与应急相结合,认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工作。
(3)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分级负责,协调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首长责任制,充分发挥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
(4)坚持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1.6预案体系
本应急预案用于长海水库发生“洪水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枢纽工程设施和各机械设备事故,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人为的”等活动引发的水库垮坝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和处置。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由县水利局统一领导。县水利局是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机构。
2.2办事机构
长海水库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是长海水库应急管理工作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县水利局,与引荞工程管理站分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负责综合协调长海水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对“监测、报灾、防控、抗灾、救灾、援助”六个环节进行指导、检查、监督。具体承担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办理和督促落实有关应急的决定事项,并组织实施。
2.3工作机构
突发公共事件的协调机构、涉及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作为应急管理的工作机构,承担相关类别的应急管理工作。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承担相应工作,指导和协助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
2.4专家机构
应急管理工作机构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可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工作机制
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应急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快速应急响应机制,实行统一指挥、分类分级处置,不断地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3.1预测与预警
应急办及相关部门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和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及时开展险情调查、分析,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报告、及早处置。
3.1.1预测预警系统
由公安、水利、气象、地震、环保、交通、安监、供电、卫生、农业、信息等部门和单位,认真做好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整合、共享监测信息资源,依托相关网络,逐步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系统。
3.1.2预警级别和
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及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性、严重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应急管理工作机构要及时、准确地报告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情况,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权限、危害性和严重程度,、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单位等。
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电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相应的公告方式。
3.2应急处置
3.2.1信息报告和通报
公共事件发生后,应急机构、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和责任单位,按照相关预案和报告制度的规定,在组织抢险救援的同时,要及时调查、了解汇总相关信息,并迅速报告。一旦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必须在接到报告后一小时内分别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口头报告,在两小时内分别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书面报告。一旦遭遇特别重大或特殊情况,必须及时报告。
应急办要与相关单位、部门加强协作,建立突发公共事件等信息通报、协调机制,如发生影响范围较大突发公共事件,要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及时通报、联系和协调。
3.2.2先期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有关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发展,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2.3应急响应
对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由县政府相关应急指挥机构或派工作组统一指挥或指导开展处置工作。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3.2.4应急结束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3.3恢复与重建
3.3.1善后处置
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和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以及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并提供心理及法律援助。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及时调拨救助资金和物资。卫生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环保部门要做好环境污染消除工作。保险公司要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3.3.2调查与评估
县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要会同事发地单位和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并向县政府提供调查评估报告。
3.3.3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对灾区受灾情况、重建能力以及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评估后,认真制定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的计划,迅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明确救助程序,规范捐赠管理,组织恢复重建。
3.4信息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后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在第一时间向社会信息,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
发生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时,县新闻单位人员要配合县有关部门做好信息的采集和工作,并做好现场媒体活动管理工作。
4应急保障
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讯等保障工作,确保应急救援工作需要、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4.1队伍保障
应急保障队伍由公安、医疗卫生、气象、防汛、水利、农业、林业、环保等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相关人员组成,并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武警中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应急处置和支援抢险救灾工作。民兵预备役部队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平战结合”的要求,积极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4.2经费保障
主要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机制日常运作和保障、信息化建设等所需经费,请求上级有关单位给予支持。
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经费,由于我县财政困难,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争取省、市政府给予支持。
县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和评估及审计。
4.3物资保障
逐步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的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和生活用品及时供应到灾区,并加强对物资储备的监督管理。应急管理机构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做好物资储备工作。
4.4基本生活保障
认真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得到及时救治。
4.5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部门负责组建医疗卫生应急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需要及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医疗设备。必要时,组织动员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
4.6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部门负责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畅通;要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运输工具的征用工作,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送达。根据应急处置需要,对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4.7治安维护
公安部门负责加强对灾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保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必要时,依法采取有效管制措施,控制事态,维护社会秩序。
4.8人员防护
驻巧部队和武警中队或灾区派出所负责完善人口密度的应急避险场所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措施,明确责任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公众安全、有序的转移或疏散灾区人民群众。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严格按照程序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4.9通讯保障
电信、广电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应急通讯、应急广播电视保障工作体系,完善公用通讯网,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讯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讯畅通。
4.10公共设施
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电力、交通、物资、水源的供给,加强对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4.11科技支撑
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开展公共安全的科学研究、分析;加大公共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的投入,提高公共安全科技水平。
5监督管理
5.1宣传教育和培训
应急办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民众防范宣传教育,组织编写教育培训教材和通俗读本。宣传、教育、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图片、报刊、音像制品和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不断地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明确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上岗前和常规性培训等要求。要有计划地对应急救灾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
5.2演练
应急办应当定期组织综合性应急处置演练。各职能部门组织相应的专业应急演练,明确演练的课题、队伍、内容、范围、组织、评估和总结等。切实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深入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普及减灾知识和技能。
5.3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对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的,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4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县应急办负责解释与组织实施。县政府、有关部门和属地的乡镇政府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5.5本预案修订
县应急办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在实施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及时组织修订本预案。一般修订时间为3-5年。
关键词 贵州 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机制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教育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部分高校可以将这个机遇抓住,积极进取,对资源加以整合,扩大规模。全国各地先后将大学城建立了起来,高校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是这种繁荣景象的背后,由于社会、学校、学生等原因造成的突发事件却不断发生,比如说在学校发生了食物中毒、重大疾病、学生自杀、火灾、群殴、交通意外、犯罪侵害、事件等。各高校正常的科研、教学以及生活秩序等都会受到此类事件的严重影响。
1 突发性事件特征
1.1 自然属性
促使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原因是来自于自然界,并不是来自于社会。比如说由于地球内部区域性对应力的调试导致的地震,水循环平衡遭破坏引发的洪涝灾害,同样是为了平衡整个大气圈。像这样具有自然属性的同人为因素导致的社会经济或秩序混乱的突发公共事件区别明显。
1.2 社会属性
促使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人为因素或者社会因素,并非来自自然界。比如说2012年7月2日,贵州省师范大学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一名徐姓男子不顾保安人员劝阻,持刀强行闯入贵州师范大学校园内,值班保安对其进行盘查、制止,此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刺伤3名保安,其中2名保安因伤势过重,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1.3 突发性
突发事件是突然发生的,没有预期,突然到来的事件。比如说2009年 8月18日,贵州省贵州大学南校区生物楼一楼实验室发生了火灾,没有人预见会发生火灾,当火灾发生的时候学生们才赶紧去报警,提前没有任何预防措施。
1.4 难控制性
因为突发公共事件预先是没有预兆的,同时加上事件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在短时间内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损害。甚至还不知道事件的发生原因,在短时间范围内也不能够找到真正原因,控制事件发生后的事态,人为因素并不能够全部解决。人们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正确的认识突发事件,通常是被动情况下采取控制突发公共事件的措施。这些对策均出自实践经验总结,有些甚至是先辈用鲜血换取而来。
1.5 毁灭性破坏
突发性公共事件引起的负面影响是显著的,对于公众的健康菜场安全威胁尤为突出,部分突发性公共事件是全面性且潜在的。一般而言,突发即指意料之外突然发生的,也是最让民众以及整个社会所措手不及的,社会动荡随之产生,社会秩序混乱。所以,加强并建立突发性公共事件预防及处理机制尤为重要。
2 贵州省突发公共事件案例分析
贵州省6·28“瓮安事件”这一突发性公共事件不但是对政府的挑衅,而且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公共安全保障性不高。由贵州“瓮安事件”我们还可以看到,我国应对突发性公共事务时反应过慢,应对能力仍然较为欠缺。各级政府的应对能力可以说是逐级递减,镇政府、县政府的能力薄弱,但是却是最靠近群众的一环。正因为如此,我们不得不引起对提高较低级别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实践能力的重视。首先是要重视,然后才能使处理事件的能力不断加强,将此类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损失最小化。
贵州省6·28“瓮安事件”不但是一次突发性事件,也是一次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其涉及的群众范围更广,对于社会秩序的扰乱程度也更深。若是不能得到及时的协调,动辄引起群众的围观和静坐示威,更有甚者,会引起一系列暴力事件。这些状况导致的后续问题可能更严重,社会经济和社会秩序两者都会受到打击,政府机关遭受围攻在过去屡屡发生,执法者必须为自己敲响警钟。更为严重的是,突发性公共事件还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致使社会动荡。如果给那些对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前进不怀好意的人以口舌,他们必定会借机制造事端,扩大矛盾,破坏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
3 高校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
高校应急管理机制系统是由应急管理机构、应急预案的编制以及应急管理的运行三者共同构成的。
3.1 应急管理机构设置
(1)应急决策。当面临突发性公共事件其特点——不稳定性和突袭性,这就要求管理层的高速反应,即便如此也要像对待普通事件一样,但要以更沉着冷静的态度去指挥引导决策的制定。让信息渠道保持完整畅通,将实际情况和之前类似的事件处理方案相结合,实事求是,突破难点,掌握事件核心,更精准、细化地制定相关决策,并保持应急工作的稳定有条理地开展。有关部门不推诿扯皮,在其位,谋其事,也是相关工作开展顺利的保障之一。
(2)实时协调。有关应急协调,还是一个如何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伤害最小化的问题。针对突发性事件的特性,协调工作应该保证两点:第一,在最短时间内协调成功;第二,针对不同的协调人群实施不同的调解方案。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的时候,正是人心大乱,社会秩序不稳定的高峰,及时协调安抚人心,稳定群众情绪是相当必要的,这有赖于决策高层和群众沟通桥梁畅通的保证。同时突发性事件影响的范畴涉及较广,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家长甚至整个社会。在媒体舆论效应日趋上升的当代,高校决策层也可以通过媒体来释放缓解人心的药剂,第一时间协调将负面影响最小化。
(3)应急预案。机制的塔基要稳,必须要夯实基点,而在应急管理的机制建设当中,高校应急管理的建设必须不断完善机制的基础环节,使预案尽可能科学化、合理化,加大落实的可行性,以便应急时更好实施。古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必须防患于未然,敌不动我先动,提高危机意识和反应速度,可以高效地稳定校园环境的稳定与和谐。
3.2 应急管理运行
(1)预警机制。为了能够防患于未然,尽快的发现问题并且在萌芽阶段就将问题解决,应该建立应急预警机制。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就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将预案及时、熟练的启动,应急处置机构工作成效和资源利用率仍有待提高,要做到事无巨细,方可有备无患,胸有成竹,将突发性公共事件带来的损失最小化。预警同时,也不得不对既定风险进行识别判断,可借鉴以往做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择优选择最合理、有效的方案,从而建立起分工明细清晰的系统。
(2)应急处置机制。应急处置就是应急管理的重中之重,它有关应急处理机制能否得到有效的实施,是应急处理机制的根本保证。应急处理机制的原理就是通过应急预案对信息进行一系列的通报和发表,同时能尽快找到对策,加以对应急方案落实。第一步我们是要凭借应急管理预案和应急处置流程向有关部门以及领导进行及时报告,使应急预案得以启动。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就应该加快组织协调与发展,使人力、物力调度、资源配置得到充实的分配,全面并且有序的从发生、遏制或者处理与善后等方面处理这些突发事件,保证机构的实施。然后就应该用正式的应急管理途径对社会、广大师生通报及时应急处置信息,这样他们才能够对事情的真实性有所了解,并清晰的认识事件。这种透明公开的方式也能够使社会矛盾与误会有效减少,同时他们也能更加听从指挥,执行法案能够更加认真,从而保证大局的稳定。
(3)心理干预机制。高校应急管理是针对大学生进行的,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各高校理应以大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特点为依据,同时和事件的性质、诱导因素以及危害程度等相结合,再采取对应的解决办法。所以在制定预案以及考虑一些大学生具有的特殊性,心理干预机制就是要以此建立并得到很好的实施。关于大学生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大学生本身情绪容易激动燥热,所以要启用心理干预机制,使大学生的激动燥热的情绪得到慰藉,使得他们能够在突发事件中迅速并有效地脱离,保全自身,令突发事件的不良后果伤害最小化,这样他们才能够恢复情绪进而保持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
[2]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文).
[3] 李燕凌.突发公共事件管理机制研究[J].领导科学,2009(5).
一、严格落实行政人员值班制和日情况通报制
根据学校安排的值班表,进一步明确任务,细化目标,强化责任,预防为主,努力将工作做在前头,每天值班情况在行政会和教师会时进行简要通报,并填写在校务日志上,发现问题,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将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出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要立即报告学校综合治理工作领导组,并在5——10分钟内上报区教体局。学校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要本着“先控制,后处置,救人第一,减少损失”的原则,果断处理,积极抢救,组织师生离开危险区域,维护现场秩序,保护好事故现场,积极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二、突发公共事件向区教体局报告的主要内容是:
(1)事件发生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涉及人员、破坏程度及人员伤亡情况;
(2)事件发生起因分析、性质的初步判断和影响程度的初步评估;
(3)事件发生后学校所采取的应急措施;
(4)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和结果;
(5)需要报送的其他事项。
三、突发公共事件抢险救灾组织机构
总 指 挥:xx
副总指挥:xx
成 员:xx
(1)抢险救灾队伍
组长:xx
成员:xx 年级组长 班主任
(2)通讯信息组
组长:xx
成员:xx
(3)后勤保障组
组长:xx
成员:xx
(4)卫生防疫组
组长:xx
成员:xx 班主任
三、安全事故抢险应急预备案
(1)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发生火灾事故时,立即向119消防指挥中心报警,并向学校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同时立即向区教体局报告。
2、迅速切断电源。
3、抢险救灾组等在场有关人员应用最快的速度在第一时间内疏散师生,把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4、积极配合消防人员灭火,严禁学生参与灭火。
5、在进行灭火的同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2)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1、发现师生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时,应迅速送至医院诊治。
2、迅速向学校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同时立即向区教体局、区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3、做好所食用食物取样工作,以备卫生部门检验。如果是食用校外食物所致,也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取样。
4、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师生名单,并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
5、做好家长、家属的思想工作,稳定他们的情绪。
6、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等工作。
(3)其它意外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如发生师生身体受到意外伤害,特别是交通事故时,应立即拨打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保护好事故现场,及时报告学校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及时送伤病者到医院诊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2、视情况及时向xx派出所、区教体局报告(教育科xx,办公室xx)
(区卫生局疾控中心电话xx)。
3、迅速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做好有关材料的收集等工作。
1总则
1.1目的
为了提高__省烟草公司__县公司送货部(以下简称送货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特制定《__省烟草公司__县公司卷烟送货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1.2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温州市烟草专卖局、__省烟草公司__县公司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行业相关规定编制。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送货部所属范围内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的突发公共事件。
1.4工作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区域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的原则。
2组织机构及职责
2.1组织机构
成立__省烟草公司__县公司送货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小组(以下简称送货部应急小组):
组长:王孝清
副组长:陈钦凡
成员:许战英许曹碧柯树雄庄明泽陈志平
应急小组名单和联系方式见附录3送货部应急小组通信联系一览表
2.2应急小组职责
⑴接受温州市烟草专卖局、__省烟草公司温州市分公司(以下简称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落实应急管理、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的各项指令、指示;
⑵负责编制、修订、审定卷烟送货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报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审批;
⑶根据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要求,开展应急响应;
⑷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接受所属部门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并迅速作出判断,及时上报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指挥、协调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⑸组建应急处置队伍,定期组织培训和演练;
⑹编制应急经费预算,审查应急设备、器材、物资、物品的配置方案;
⑺负责所属部门突发公共事件的调查、评估、报告和通报,协助有关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调查;
⑻负责组织应急值班,公布值班电话,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
⑼审定并签发向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有关报告。
3有关应急预案
3.1用电事故应急预案
⑴发生电器失火后,第一目击人应大声呼喊,立即切断事发地电源,利用附近的干粉灭火器等专用灭火器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先期处置,并通知事发部门负责人。事发部门负责人应立即报告送货部应急小组,并迅速组织人员参与灭火。
送货部应急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及时组织灭火。火情继续扩大的,迅速拨打119报警。如有人员受伤应首先抢救伤员,并拨打120救助。
火灾无法控制时,送货部应急小组应立即采取措施疏散人员和车辆,关闭供电系统,同时疏通消防通道,指定专人引导消防车进入现场。
⑵若发现有人触电,第一目击人应大声呼喊,同时用绝缘工具帮助触电者脱离电源,及时送货部应急小组并拨打120急救电话;触电者脱离电源后,视情况现场施救或送就近医疗机构急救;出现人员伤亡的,送货部应急小组应及时报告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
触电急救步骤和方法见附录1。
⑶应急处置结束后,送货部应急小组应组织展开事故调查,在调查结束后一日内将事故起因、造成损失、处置结果等书面报告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3.2送货部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⑴发现火情的第一目击人应大声呼喊,立即切断事发地电源,利用附近的灭火器材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先期处置,并向及时送货部应急小组报告。
⑵送货部应急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赶赴现场组织指挥应急处置,本着“先救人后救火”的原则组织抢救被困人员,并视火情采取相应灭火措施。火情继续扩大的,迅速拨打119报警,出现人员受伤的,拨打120救助。
⑶火情发展可能危及职工生命安全时,送货部应急小组应及时组织楼内人员撤离,切断办公楼总电源,关闭防火卷帘门,并严格控制无关人员进入办公楼,维护现场秩序。
⑷送货部应急小组应及时组织疏散车辆,保持消防通道畅通,指定专人到路口引导消防车进入现场。
⑸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送货部应急小组应组织善后处理及事故调查工作,并在调查结束后一日内将事故起因、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处置过程及结果等书面报告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3.3配送车辆交通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⑴发生机动车辆事故(事件),驾驶人员或随车人员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先期处置,并立即送货部应急小组及车队长,同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警,通知保险公司。送货部应急小组按照《市局(分公司)机动车辆事件(事故)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
⑵情况严重的,送货部应急小组应向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出现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应按规定报告省局(分公司)应急指挥部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
3.4雷击灾害应急预案
⑴接到雷击天气预警,送货部应急小组应通过oa、电话等方式及时预警,通
知各部门切断电源和网线,并根据政府相关部门要求采取预防措施。必要时组织员工撤离到安全区域。⑵送货部大楼发生雷击灾害,送货部应急小组应立即报告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并迅速安排切断大楼电源,断开网线,组织楼内人员安全、有序撤离到安全区,积极抢救受伤人员和财产。
⑶送货部应急小组应保护灾害现场,并随时向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处置进展。灾害严重的,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按规定报告省局(公司)应急指挥部和地方政府。
⑷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送货部应急小组应组织善后处理及相关调查工作,在调查结束后一日内将灾害情况、处置过程及结果报告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灾害严重的,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应将灾害情况及处置结果报告省局(公司)应急指挥部和地方政府。
3.5台风、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1)当接到气象部门较大汛情、台风(热带风暴)警报通知后,送货部各部门启动应急预案,根据汛情、台风(热带风暴)趋势,组织、安排人员值班,并及时向送货部应急小组提供汛情、台风(热带风暴)动向和对我市烟草系统影响的有关情况。
(2)当接到市政府或气象部门重大汛情、台风(强热带风暴)预计未来24小时在我市登陆紧急警报通知后,送货部应急小组领导进岗工作,听取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汛情、台风可能登陆地点、时间、台风等级、降雨量及各项抗台防汛准备工作情况汇报,同时向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各项抗台防汛准备工作和措施。
(3)送货部应急小组听取汇报后立即组织、指挥各部门人员,对送货部大楼各重点部位实行24小时值班。同时迅速召回一线工作员工,停止一切经营、市场管理活动,确保人员、车辆及物资安全。
(4)时刻关注台风信息的,动员全体配送职工全力以赴做好抗台防汛抢险工作。保持通讯、网络信息系统畅通,及时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
(5)由送货部综合部具体负责落实有关防台防汛物资,如雨具、电筒、应急灯或蜡烛、沙包等,在每年6月底前完成。检查工作由公司安保部门、送货部应急小组在汛来临之前,专门组织人员对送货部大楼、送货部仓库一些易倒灌、易漏水、易漏电的危险部位作认真检查,采取加固、修理、防漏等有效措施。
送货部防台防汛重点部位见附录2。
(6)在台风频发的7-10月期间,为确保国家财产安全,公司送货部要做好防汛防潮防漏水的准备工作,把卷烟堆放在安全位置。因台风造成电源或线路中断,应及时关闭电源开关,启用应急灯、电筒或蜡烛照明,在使用蜡烛照明时应注意防火安全,应放在铁盒或碗内,不能直接放在木板上或与易燃物过近的地方,不准在卷烟仓库内使用蜡烛照明;因台风造成停电或信息网络中断,信息中心人员应坚守岗位,确保计算机房里的设备、设施安全,并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各部门必须在洪水来临前确定本部门电源拉闸的最低警戒线;因台风造成道路中断,支援人员无法到达指定地点,应立即向指挥中心或当地政府汇报汛情,争取得到当地政府部门支援。
(7)应急处置结束后,送货部应急小组应组织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并在调查结束后一日内将事故原因、处置过程及结果书面报告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情况严重的,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应将事故情况及处置结果报告省局(公司)应急指挥部和地方政府。
3.6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1)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食物中毒通常会引起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一般餐后少则半小时、多则48小时就可发病。患者除有上述急性胃肠炎症状外,还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怕冷、发热、乏力、瞠孔散大、视力模糊、吞咽及呼吸困难等,中毒严重者可因腹泻造成脱水性休克或因衰竭而死亡。我国对食物中毒制定了详细诊断标准,主要是以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最明显的特征有: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在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2)发现大规模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发现人员立即向综合部主任汇报,确认核实后向送货部应急小组和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及市疾病防控中心报告。
(3)食堂应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4)送货部应急小组接到报警后,立即组织、指挥相关人员奔赴事发现场救助食物中毒人员,并及时听取现场处理人员关于事故性质、发生地点、时间及各项救援工作安排情况汇报。同时向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汇报事故情况,请求支援。
(5)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在场人员报警后,要立即进行自救或互救,可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部帮助催吐,尽快排出毒物,同时制止在场所有人员就餐。
(6)救援组赶到现场后,负责组织、指挥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救援组人员应冷静分析中毒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吃下去的时间长短,及时采取如下三点应急措施:
a、催吐。如果进食的时间在1至2小时前,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果无效,可多喝几次,迅速促使呕吐。亦可用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食物,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使迅速呕吐。
b、导泻。如果病人进食受污染的食物时间己超过2至3小时,但精神仍较好,则可服用泻药,促使受污染的食物尽快排出体外。一般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老年患者可选用元明粉20克,用开水冲服,即可缓泻。体质较好的老年人,也可采用番泻叶15克,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也能达到导泻的目的。
c、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30克、生甘草10克一次煎服。若是误食了变质的防腐剂或饮料,最好的急救方法是用鲜牛奶或其他含蛋白质的饮料灌服。救援过程中要给病人以良好的护理,尽量使其安静,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休息,防止受凉,同时补充足量的淡盐开水。
(7)救护组、后勤保障组负责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请求、接待社会救援部门帮助,负责救援车辆调度,准备好急救药品等物资。拨打120急救电话,应讲清楚单位街道、门牌号等详细地址;事故性质(最好能讲清引起食物中毒原因);涉及范围;伤亡人数;目前救援情况;拨打电话人姓名、所在单位和电话号码;然后派专人在路口等候急救车的到来,指引急救车到现场的道路,以便迅速、准确到达事发现场。
(8)待事故处理完毕后,对食品、餐具及食品用工具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根据不同的中毒食品,对中毒场所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以免扩大中毒范围。
(9)应急处置结束后,送货部应急小组应组织事故调查,并在调查结束后一日内书面报告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3.7配送车辆故障应急服务预案
(1)配送员一旦发现车辆故障后,送货员或驾驶员应及时向所属部门负责报告,并及时向送货部应急小组报告。
(2)送货部应急小组接到报告后,确保送货部储备一辆以上配送车辆,及两名以上驾驶员。及时安排增援车辆、装卸人员和相应救援设备,立即赶往故障地点。
(3)调度员在送货车调用时,要确保整个配送体系的顺畅运作。待增援车到达故障现场后,应做好与故障车进行货物的车与车对接工作,货物对接时应保持高度警惕确
保安全。(4)若造成送货时间推迟的,送货部应急小组必须及时告知营销中心应急小组,并由营销中心应急小组安排客户经理向零售客户做好延迟送货的解释工作。
(5)应急处置结束后,送货部应急小组应将配送车辆故障发生的经过、处置措施、相关故障处理记录在调查结束后一日内书面报告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3.8遭遇突发自然灾害事件、交通中断应急服务预案
(1)一旦发生交通中断后,送货部应急小组应及时与气象部门联系,了解、掌握情况,估计送货时间。配合营销中心根据具体的天气、道路情况协商解决零售户的订货时间。
(2)同时,送货部应急小组通知客户经理向零售客户做好解释工作,请求谅解并告知大致送货时间。
(3)若在中转站无法将卷烟送达零售客户时,卷烟暂存于中转站仓库,由专人保管。
(4)送货员和驾驶员随时待命,一旦交通恢复,立即送货。
(5)卷烟配送车辆在送货途中遇到不可抗力因素,如道路塌方、山体滑坡等,当天无法送达指定地点的,驾驶员向储配部负责人报告,同时储配部负责人应及时送货部应急小组报告,等候指令。
(6)送货部应急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向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经请示同意后可指令配送车辆原路返回,或指令车辆在途中过夜,等待救援。车辆在等待救援时,配送车组负责人应组织做好防盗防抢工作。
(7)应急处置结束后,送货部应急小组应将事件发生的经过、处置措施、相关中断处理记录在调查结束后一日内书面报告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3.9卷烟配送途中盗抢事故(事件)应急预案
⑴发生在送货途中的抢劫案,歹徒往往会先袭击再抢劫,此时重要的是驾驶员和送货员遇到抢劫时,做到处惊不乱,互相配合,记住犯罪分子的作案人数、体貌特征、穿戴衣服、口音习惯等线索供公安部门破案。在第一时间向公安部门和主管部门领导报警。在自己无法报警时,要不失时机地“呼喊”以求得附近群众的帮助报警,取得公安部门的迅速出警。
(2)如果被抢,驾驶员和送货员要坚守岗位,尽力保护好现场,共同看好车辆、货物,防止人多杂乱,现场被破坏和财物再受损失。
⑶条件许可时,送货部应急小组应请求就近县局(公司)支援。
⑷应急处置结束后,送货部应急小组应将事件发生经过、处置结果等在一日内书面报告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3.10携款潜逃事件应急预案
⑴发生携款潜逃事件,发现人应立即报告所在部门负责人,同时所在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向送货部应急小组报告。送货部应急小组接到报告后,及时与有关部门负责人联系,核实情况,并及时报告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⑵送货部应急小组应采取有效应急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配合相关部门调查取证,并协助做好追款和携款潜逃人家属的工作。
⑶应急处置结束后,送货部应急小组应将事件发生经过、处置结果和改进措施,在一日内书面报告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3.11仓库被盗事件应急预案
⑴发生盗窃事件时,仓库值班人员应立即拨打110报警电话,同时向仓库负责人报告,仓库负责人应立即向送货部应急小组报告,注意保护好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⑵发现正在行窃时,仓库值班人员应立即向仓库负责人报告,并拨打110报警,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盗窃行为,控制行窃人员;行窃人员脱逃的,值班人员应记住其体貌特征,及逃逸方向、交通工具的车种、车型、颜色、牌号等,协助破案。仓库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迅速向送货部应急小组报告,并视情况组织追抓行窃人员,挽回损失。
⑶发生盗窃事件后,送货部应对现场实行警戒,保护现场,配合有关部门对现场进行勘察。
⑷送货部应急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核实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并向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⑸应急处置结束后,送货部应急小组应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勘察、事件调查,并将事件经过、损失情况、处置措施在调查结束后一日内书面报告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4应急处置
发生突发公共事件,送货部应急小组应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根据相关预案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在事发10分钟内向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按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5善后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送货部应急小组应做好事故调查、核实损失、现场清理、恢复生产,并按市局(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要求制定整改措施,组织整改;按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善后处置工作。
6保障措施
6.1应急通讯
送货部应急小组应在仓库等重要部位醒目位置公布报警电话。送货部应急小组有关人员24小时开通移动电话,全体工作人员工作期间一律开通移动电话。
见附录3紧急情况应急救援通信联系一览表。
见附录4送货部应急小组通信联系一览表
6.2应急物品保障
送货部应急小组负责配备安全帽、手套、防毒面具、防身工具等必要的应急救援物品,指定专人保管和维护。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宣传教育
送货部应急小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有关法律法规及应急救援常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7.2技能培训
送货部应急小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救援技能培训,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7.3预案演习
送货部应急小组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预案演练活动,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技能。
8附则
8.1预案更新
本预案应由送货部应急小组结合实施和演练情况,及时进行修订,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8.2奖励与责任
送货部应急小组对在应急救援行动中表现突出、消除了重大险情的部门和个人提出奖励建议;对有关部门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按照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
8.3制定与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__县烟草专卖局(公司)制定并负责解释。
8.4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
本预案经__县烟草专卖局(公司)批准后实施。
附录1触电急救的步骤和方法
触电急救要贯彻“迅速、就地、正确、坚持”的
触电急救。急救的步骤和方法(一)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可用“拉、切、挑、垫”。
拉——就近切断电源开关,拨出插销或瓷插保险;
切——用带有绝缘手柄的利器切断电源线。
挑——如果导线拱落在触电者身上或压在身下,这时可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挑开导线或用干燥的绝缘绳套拉导线或触电者,使之脱离电源。
垫——如果触电者由于痉挛手指紧握导线缠绕在身上,救护人可先用干燥的板塞进触电者身下使其与地绝缘来隔断入地电流,然后再采取其它办法把电源切断。
2、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时应注意的事项:
1)救护人不得采用金属和其它潮湿的物品作为救护工具。
2)未采用绝缘措施前,救护人不得直接触及触电者的皮肤和潮湿的衣服。
3)在拉拽触电者脱离电源的过程中,救护人宜用单手操作,这样对救护人比较安全。
4)当触电者位于高位时,应采取措施预防触电者在脱离电源后附地摔伤或摔死。
5)夜间发生触电事故时,应考虑切断电源后的临时照明问题,以利救护。
(二)触电者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1、触电伤员的如神志清醒者,应使其就地平躺,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
2、触电伤员如神志不清者,应就地仰面平躺,且确保气道通畅,并用5秒时间,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部,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3、需要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正确抢救,并拨打120设法联系医疗部门接替救治,同时向部门负责人及单位主管安全的领导汇报。
4、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
5、触电伤员如意识丧失,应在10秒内,用看、听、试的方法(见图1),判定伤员呼吸心跳情况。
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图1 看、听、试
听——用耳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起伏声音。
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手指轻试一侧(左或右)喉结旁凹陷处的颈动脉有无搏动。
若看、听、试结果,既无呼吸又无颈动脉搏动,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
(三)心肺复苏法
触电伤员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正确进行就地抢救。
a、通畅气道;
图2 仰头抬颏法
b、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c、胸外接压(人工循环)。
1、通畅气道:触电伤员呼吸停止,重要的是始终确保气道通畅。如发现伤员口内有异物,可将其身体及头部同时侧转,迅速用一个手指或用两手指交叉从口角处插入,取出异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将异物推到咽喉深部。
图3 气道状况
通畅气道可采用仰头抬颌法(见图2)。用一只手放在触电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颌骨向上抬起,两手协同将头部推向后仰,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判断气道是否通畅可参见3)。严禁用枕头或其它物品垫在伤员头下,头部抬高前倾,会更加重气道阻塞,且使胸外按压时流向脑部的血流减少,甚至消失。
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见图4)
在保持伤员气道通畅的同时,救护人员用放在伤员额上的手的手指捏住伤员鼻翼,救护人员深吸气后,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在不漏气的情况下,先连续大口吹气两次,每次1~1.5秒。如两次吹气后试测颈动脉仍无搏动,可判断心跳已经停止,要立即同时进行胸外按压。
除开始时大口吹气两次外,正常口对口(鼻)呼吸的吹气量不需过大,以免引起胃膨胀。吹气和放松时要注意伤员胸部应有起伏的呼吸动作。吹气时如有较大阻力,可能是头部后仰不够,应及时纠正。
触电伤员如牙关紧闭,可口对鼻人工呼吸。口对鼻人工呼吸吹气时,要将伤员咀唇紧闭,防止漏气。
3、胸外按压
正确的按压位置是保证胸外按压效果的重要前提。
图4 口对口人工呼吸
确定正确按压位置的步骤;
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触电伤员的右侧肋弓下缘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合处的中点;两手指并齐,中指放在切迹中点(剑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
另一只手的掌根紧挨食指上缘,置于胸骨上,即为正确按压位置。
正确的按压姿势是达到胸外按压效果的基本保证。正确的按压姿势;
使触电伤员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护人员立或跪在伤员一
侧肩旁,救护人员的两肩位于伤员胸骨正上方,两臂伸直,
图5 按压姿势与用力方法
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根相叠,手指翘起,不接触伤员胸壁;
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将正常成人胸骨压陷3~6厘米(儿童和瘦弱者酌减);
压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时救护人员的掌根不得离开胸壁(见图5)。
按压必须有效,有效的标志的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颈动脉搏动。
4、操作频率:
胸外按压要以均匀速度进行,每分钟80次左右,每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
胸外按压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其节奏为:单人抢救时,每按压15次后吹气2次(15:2),反复进行;双人抢救时,每按压5次后由另一个人吹气1次(5:1),反复进行。
抢救过程中的再判定:
按压吹气1分钟后,应用看、听、试方法在5~7秒时间内完成对伤员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复的再判定。
若判定颈动脉已有搏动但无呼吸,则暂停胸外按压,而再进行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每5秒吹气一次(即每分钟12次)。如脉搏和呼吸均未恢复,则继续坚持心肺复苏法抢救。
在抢救过程中,要每隔数分钟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时间均不得超过5~7秒。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5、抢救过程中伤员的移动与转院(见图6):
图6 伤员的移动
心肺复苏应在现场就地坚持进行,不要为方便而随意移动伤员,如确有需要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秒。
移动伤员或将伤员送医院时,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其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移动或送医院过程中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心肺复苏法抢救,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救治前不能中止。
应创造条件,用塑料袋装入砸碎冰屑作成帽状包绕在伤员头部,露出眼睛,使脑部湿度降低,争取心肺脑完全复苏。
伤员好转后的处理:
关键词:NGO;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在西方发达国家,NGO已经成为政府、市场之外最重要的部门,在社会各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NGO自身不断的发展和壮大,我国NGO也开始在环保、社会救助、教育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突发公共事件中,许多NGO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应并积极行动,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对NGO在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所呈现出的特征出发,分析NGO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1 NGO在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特征
NGO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既有政府部门不具备的灵活性,也不同于以营利为活动目的的市场组织,在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NGO呈现出了其独特的特征。
1.1 联合行动迅速
虽然众多NGO的规模不一、注重的领域也不同,但是NGO之间有着相同的利益,因而会出现政府部门以及市场组织中所常见的利益博弈和竞争现象,这使得它们能迅速地投入到突发公共事件中各自活动的领域,并且主动的联系、协调。汶川地震发生的当日,多背一公斤、NGO发展交流网等约20家基于华南地区的社会组织发出紧急呼吁,呼请社会组织参与“5・12”地震援助行动,三天内有120余家社会组织响应行动。
1.2 社会参与广泛
NGO是有着共同利益追求的公民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每一个NGO都有各自活动的领域和地域,都有各自的受众群体,因而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动员社会各个行业的个人、组织加入到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中来。除了在社会组织之间,不同部门的合作也很频繁,如在汶川地震中,李连杰壹基金联合腾讯、搜狐、淘宝、天涯、空中等众多网站联合发出捐赠呼吁;国际国内红十字系统发动专项救灾行动,百度搜索、工商银行等一路为信息和捐款开放绿色通道。受灾当地的自救和互助同样明显,许多志愿者就是灾民本身。
1.3 资源动员有力
虽然NGO不如政府有强大的财政支持,但是随着NGO自身规模的壮大以及社会公信力的不断提高,NGO能在公共事件发生以后迅速地动员大量的人力和物资资源。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二日、第五日、第七日、第十四日,在民政部统计范围内的社会捐款,分别达到6500万元、31.75亿元、89.45亿元、308.76亿元,其中,红十字会体系接到的捐赠接近1/5。这组数据不仅体现了社会资源动员的能力,并且显示出社会动员力随时间快速上升的强有力态势。
2 NGO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NGO也开始广泛地参与进来,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1 快速参与、高效救援作用
NGO是民间组织,不同于政府部门开展活动必须依照严格的程序,因而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有着更强的灵活性。NGO能在灾害发生后的最快时间做出反应和评估,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以人为本的慈善精神,果断决策,灵活应变,主动迅速地参与救援工作;同时,由于社会组织的工作宗旨和组织网络有效地避免了政府传统的由上至下的工作模式,可以保证救援工作能够快速反应、快速动员、快速行动,这在突发的公共事件中具有高度建设性的作用。
在具体的救援活动中,很多NGO要直接面对灾民,有针对性地对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受到影响的人进行救援和帮助,将物资送到最急需却不容易得到物资的人群手中。在汶川地震中,各社会组织在救援过程当中,均本着各自的宗旨,富有成效地调配及使用组织自身资源,兼顾工作的灵活及弹性。而灾民同时也接受了最急需,最高质量的救援。另一方面,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如:地震、泥石流等)中政府虽具有权威资源和专业人才,但其不可能面面俱到、滴水不漏,此时社会组织因其具有的特定定位和宗旨使得它能够在各专业领域协助政府相关部门,甚至先于政府和社会首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
2.2 协助、弥补政府工作的作用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尤其是像“汶川地震”之类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应该要承担起主要的责任,但是由于政府决策的有限性等诸多因素影响,政府不可能顾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因而需要其他部门的参与和协作。以经济利益为活动目的的市场组织很容易在活动中忽视公共利益,而NGO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同时很多突发的公共事件对专业知识、专业设备以及专业组织的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单一部门和个人都无法知道,应该花多少钱、保持多大规模的储备、维持多长时间的关注才是足够的,而单纯依靠政府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一个自由发展并蕴含足够知识和资源的社会,一个由广泛的民间力量支撑起来的应急体系,才是真正有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制度安排。如果说政府的巨大作用更多地呈现为“刚性”,社会组织则像涓涓细流那样,润物无声,而且水利万物而不争,其作用更多的是一种韧性,它是中国社会充满活力和张力的重要体现。
2.3 社会监督作用
无处不在的NGO成员和志愿者不仅肩负组织赋予的特殊使命,同时也着眼于对事发地区各类赈灾资源使用情况的公平性、公正性、有效性的监督,对政府的行为以及官员和企业在救灾中的行为以及各项物资的分况,形成了严密的监督。他们构成了社会监督体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部分之一,甚至有些社会组织的日常工作就是记录和监督各单位及人员的救灾工作。他们与新闻媒体合作,形成监督的合力。社会组织还积极配合政府使各种真实信息公开化、明朗化,将有效信息第一时间传达给灾民和外界,切断了谣言的传播,稳定了公众心理。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另外一个层面,不同于政府发放赈灾物资的方式,社会组织有对捐赠人负责以及实现捐赠人特定愿望的责任,其更关注的是区分对象,直接送达。这种“领域分工”模式,与政府的“地域分管”模式显然不同,这使得各社会组织在使用募集到的赈灾物资时要确保捐赠物资的流向透明,确保捐助者的愿望能够得到落实,固社会组织从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自我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对自身工作和有关部门的关系形成了制约。
2.4 精神鼓舞作用
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民众不仅遭受着物质损失、身体的伤害,同时精神也遭受着巨大的影响。这不仅不利于政府部门合理地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还有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而NGO在其活动过程中不仅对政府部门的进行协助和弥补,还通过传播公益理念、倡导公益思想,极大地整合和动员社会资源,提高社会凝聚力,振奋了社会精神,坚定了社会信心。同时大量的NGO组织都有着各自专业的重点关注领域,能对事发地区和受众群众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灾区民众恢复生活信心,给灾区和全社会笼罩在受灾阴霾下的人们以极大的精神鼓励。同时,社会组织的成员绝大部分来自民间,他们与群众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从事工作的公益性和人道主义性也决定他们必然要与灾民站在一起,给予灾区群众最直接最有力的帮助和关爱。他们为灾区提供的不仅仅是物资、设备,更是作为一个个真实的人,在灾难发生的时候与当地群众感同身受,携手共肩,战胜灾难。
3 关于促进NGO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建议
虽然NGO在我国已经开始逐渐参与到社会管理的许多领域,诸如:环保、教育、医疗等,但是,目前我国的NGO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大都存在着组织规模小、募集资金难、社会公信力不足、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机制不畅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NGO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3.1 政府要改善社会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畅通与NGO的合作机制
社会组织的兴起,是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的NGO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关于NGO的相关制度供给却出现了相对滞后的现象,很多事项都缺乏制度保障。
首先,政府应该要以立法形式确立NGO的社会地位,界定政府部门与NGO的明确关系。过去政府和NGO之间的合作都是通过行政命令的形式来实现的,为促进NGO更好地发挥作用,政府应该要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权责关系,从制度上确为政府和NGO之间建立积极配合、互动合作、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提供保障。其次,由于目前我国的NGO大多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很多NGO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资金不足等困难,政府在政策上应该要对NGO予以相应的支持,应尽快完善资金募集和管理制度、NGO税收财务制度,为NGO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物质和政策支持。最后,完善对NGO的监督和管理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众多的NGO中非常成熟的不多,因而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和完善对NGO的监督和管理制度,确保NGO的活动不违背其建立的宗旨,在活动中协助和支持政府部门,维护公共利益;促进NGO工作的透明,提高社会对公益事业的信心,提升NGO的社会公信力,并且努力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公益品牌。改善NGO发展的制度环境,使之有法可依、依法行事,对于其发展壮大、行动规范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 NGO应完善自身组织结构,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尽管NGO在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反应迅速、资源动员力强,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的社会组织还处在发展阶段。它们有敏锐的感知,但是大多在行动、组织、专业等方面,没有成熟的经验;它们有广泛的联合,但是没有制度性的合作形式或者组织上的联盟,这些构成NGO作为社会部门行动上的制约。
首先,NGO应该加强自身的组织结构建设,完善自身的运作机制。成熟的组织结构是一个组织正确开展活动的必要前提,NGO应该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活动开展管理制度,并且要明确组织内部各部门的权责关系,为NGO更好地开展活动提供组织保证。其次,NGO应该要注意提高自身的能力建设。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经常会用到很多专业知识,如:搜救知识、心里辅导知识等,所以NGO在平时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注意提高人员的能力建设,提高人员的素质,使之具备必备的专业知识,提高NGO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最后,NGO应该要加强与其他NGO之间的合作。大多数NGO都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这使得它们能更容易相互合作;同时由于每个NGO都有各自侧重的领域,而在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过程中往往要涉及很多领域的知识,所以加强NGO之间的合作和协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4 结语
尽管反应迅速、资源动员力强,不可忽视的是,中国的NGO还处在发展阶段。它们有敏锐的感知,但是大多在行动、组织、专业等方面,没有成熟的经验;它们有广泛的联合,但是没有制度性的合作形式或者组织上的联盟。这些构成社会组织作为社会部门行动的制约。不过,很多组织在经历了自身的发展困境之后,已经有了越来越理性的认知;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开始注意到NGO可以发挥的巨大作用。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NGO将在更多的领域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埃哈尔・费埃德伯格.权力与规则――组织行动的动力[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75.
一、突发公共事件基本情况
2009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安全稳定工作放在首要地位,狠抓落实,成立应急管理工作机构,完成了《**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和预警体系。预案体系和预警体系基本覆盖了劳动保障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方面,保障安全和防范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2009年未发生涉及我局工作业务的突发公共事件,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总体应对工作及分析评估
(一)组织领导体系方面。我局今年进一步加强了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组织领导体系不断健全,工作机制日益完善,为突发公共事件防范应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应急准备方面。一是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并在年内举行了地震应急、火灾逃生等安全事故处置等方面的演练活动。二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对应急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普法教育,并成立了应急指挥办公室。三是加大资金物资投入力度。配备劳动监察车一辆。总体来看,应急预案、队伍、资金、物资等准备工作的进一步加强,为防范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