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4 04:34:5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药药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学科历史短,发展不成熟
中药药理学仍处在起步阶段,相应的教材和课程出现较晚,1984年第1本教材正式出版,1987年全国中医院校正式开设中药药理学课程,中药药理学教材及课程建设只有短短二十余年。学科不成熟必然反映在教材和课程建设中。同时,中药药理学还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其科研活动与课堂教学联系紧密,以至于课堂教材不断更新仍赶不上学科发展步伐[1]。因此,教师授课时不应局限于传统讲授形式,学生学习时也不应全盘接受教材内容。如果学生被动接受存在争议和分歧的教材内容,既不利于其科研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也不利于中药药理学发展。
1.2中医与西医结合,中药多效性与双向调节作用
(1)中药药理学信息量大是由学科自身特点所决定的,中药药理学涉及的基础理论多,必须坚持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主要是结合哲学、文化形成的,古人结合当时的哲学、文化研究成果,从抽象角度去阐释中药作用原理,这便是传统中药药性理论,如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中医理论多数出自临床经验积累,缺乏严密、客观的统计学处理,上升为理论必然存在诸多缺陷,对其不足要通过中药药理学实验加以修正,从而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中药药理学利用现代科学手段验证传统中医药理论,深化中药功效、修正中医药理论之不足,同时,必须坚持中药自身系统特色,不能失去中药本身的特色。在坚持中医药理论指导的前提下,中药药理学教学中涉及中医药基础理论,另外还要结合西医理论和现代科学手段阐述药物作用,因此使得中药药理学讲授和学习信息量增大,要在有限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并保证教学质量,存在一定困难。(2)与西药药理学相比,西药多为纯度较高的单一化学成分,其成分、作用、作用机理、作用部位明确,而中药成分复杂,一味中药本身就是一个小复方,同时存在多个有效成分部位,含有复杂的多种有效成分,从而形成中药作用的多效性,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但这也恰好说明中药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发挥作用的,是中医药从整体治疗疾病的基础[3]。中药药理中经常出现双向调节作用。双向调节作用是指同一中药及组成方剂,在机体不同状态下以不同方式应用,可以发挥趋向相反的作用,其形成原因复杂,影响因素较多[3]。常见的双向调节作用有阴阳、寒热、表里、补泻、升降、利涩、燥润、散收、活血止血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由于中药的多成分性,不同成分对不同作用环节起作用,最终表现出有利于机体的变化;二是机体处于不同机能状态下,对同一药物中不同成分具有不同反应所致。双向调节作用及机制恰好体现了中药调节机体平衡的内涵。
2解决方法
2.1调整教学方法
现阶段的中药药理学教材内容不完善,类似微型综述,可对教学方法做出相应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适当采用启发式、问题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将教材内容欠成熟的劣势转变为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创新思维和科研精神培养的优势,将其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突破口和提高教师综合水平的契机。例如,注意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盲目轻信某种学说、某种观点,因为中药药理学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学科,部分观点还存在争议,很多新的研究成果既可能古籍理论,也可能产生新的理论,让学生通过学习能搭建知识基础框架,但又不局限于知识框架内,做到活学活用;对教材某些前后矛盾的论述,课前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查阅相关文献,自己归纳总结出较明确的结论,上课时再讨论修正。这样既能解决学习中的疑惑,又能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此外,由于中药药理学发展迅速,教材部分内容滞后,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介绍最新研究进展。
2.2理顺、归类教学内容
2.2.1理顺教学内容,坚持中医药理论指导中药药理学教学应坚持中医药理论指导,侧重中药药理特色,以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做铺垫,中西医药理论,坚持走中西医结合、互补互用、交叉融合的道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特色,清楚中医药传统理论是可以用现代医学语言进行阐释的,其内涵是相通的。在讲授相关药理作用前,回顾现代医学基础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课时有限,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问题,安排学生课前复习,有了医学基础知识做铺垫,学生学习中药药理学就容易理解了;或在课堂讲述过程中将涉及的相关学科内容进行简单回顾,但要注意控制时间,不能影响重点内容学习,要求教师课前进行周密的课程教学设计,确保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保证教学质量。
2.2.2药理作用归类、对比介绍由于每种单味药或复方的作用都很广泛,造成各种单味药或复方相同的药理作用、研究方法在不同章节反复出现。如果完全遵循教材进行授课,势必造成内容重复,浪费教学时间,无法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可参照其他学校总结出的方法[4],先将教材中各中药涉及的药理作用进行统计归类,一个药理作用无论在书中出现多少次均重点讲授一次;每次讲授重点药理作用时,应从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实验误差控制、实验结果分析方面进行系统、完整地讲述,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另外,适当应用比较教学法。由于中药药理学是建立在西药药理学基础上,药理学理论及技术方法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所以中药药理学和西药药理学教学有很多共同之处,将西药药理与中药药理进行比较介绍,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药药理学知识。例如在介绍中药作用机理和功能主治时,选择作用机理和药效相似的西药与其进行比较,分析异同,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各中药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2.2.3双向调节作用与中医的平衡观、生物体调整系统联接将中药常出现的双向调节作用与中医的平衡观与生物体调整系统联系起来。古代医药学家对双向调节作用进行过探索,现代中药药理学又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虽尚未形成系统理论,但这些作用目前可从现代生物化学、受体递质学说的角度做出初步解释,如引导学生用生化新陈代谢的平衡、网络调控系统和药物成分的受体作用机制来解释双向调节作用,将古老的问题和现代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相结合,形成有趣命题,用中药药理学最新研究成果来解答古老问题,容易激起学生兴趣。
3结语
【摘要】流感病毒属正粘科病毒,是一类对粘蛋白具有特殊亲和性的RNA病毒。根据病毒抗原所在部位不同分为内部抗原和外层抗原两类:内部抗原的核心为单链核糖核酸蛋白;外层抗原为糖蛋白,包括血凝素(Hemagglutinin,H)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dase,N)。根据其抗原性质不同,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型;又将其病毒分为若干亚型(H1~H15,N1~N9)。B型和C型流感病毒抗原性较稳定,A型是造成流行的主要病原,其病毒表面抗原HA和NA较易发生变异。目前,预防和治疗流感的西药主要有M2离子通道抑制剂、NA抑制剂和流感疫苗,前两种药物副作用相对大,且随着应用的广泛易产生耐药性,而疫苗仅对已知的流感病毒亚型有预防作用,对于由抗原性漂移或抗原性转换所产生的新型流感病毒无效。因此,抗流感病毒药物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流感在中医学中称为“时行感冒”,属疫疠类(即传染病),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感受风邪(病原)侵袭,而机体免疫力低下,不足以抗邪而致病,尤当气候突变、寒暖失常时更易发病。中药抗流感病毒的基本作用机制是扶正祛邪或祛邪扶正。虽然每味中药成分比较复杂,中药方剂作用机制更为复杂,但中草药抗流感病毒途径主要有两条:(1)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2)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而间接抗病毒。
一、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的单味中药及其主要成分
一类中药具有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其中大多数为清热解毒类中药,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黄芩,黄连等,目前已经研究比较清楚的成分主要有两类:一是多酚类物质,不仅可抑制流感病毒蛋白质和合成,同时也可抑制流感病毒的吸附作用;另一类是黄酮类物质其能抑制流感病毒唾液酸酶的活性和抑制膜融合作用。而另一类中药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发挥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如黄芪,人参等。
金银花重要的药理成分主要有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化合物、芳樟醇和双花醇等。马丙祥等进行的双花(金银花)喷雾剂体内抗病毒实验表明,其大、小剂量对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有抑制作用,而大剂量作用更为显着。
连翘,其种子挥发油乳剂鸡胚内和鸡胚外进行抗亚洲甲型流感病毒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其对京科68-1株病毒在感染同时给药显示作用,对仙台株病毒感染同时给药和感染前给药均能显示作用。研究发现苯乙醇苷类、黄酮类及木脂素类成分是连翘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
黄芩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抑制内涵体/溶酶体膜的融合,能减少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病毒复制;当黄芩黄酮类加到流感病毒感染的犬肾(MDCK)细胞时,能减少病毒的释放。
板蓝根在临床上常用于流感等疾病的防治。有学者运用鸡胚培养法分别检测了15种种质的板蓝根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血凝滴度测定结果表明,在对甲型流感病毒的直接作用、治疗作用和预防作用上板蓝根的有效率分别为100%(15/15)、60%(9/15)、67%(10/15)。
鱼腥草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作用。李氏等将鱼腥草的提取物进行体外抗病毒实验,结果显示:鱼腥草挥发油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均呈现一定的抑制效果,并且是通过破坏病毒包膜而抑制、杀伤流感病毒的。鱼腥草还能通过提高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活性而发挥抗病毒的作用。
Utstmomiya等报道,甘草皂甙对于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可提高小鼠生存率,延长小鼠生存时间,降低肺病毒滴度;但体外实验,甘草皂甙对于病毒生存和复制无影响;从甘草皂甙治疗的病毒感染小鼠体内分离脾T细胞,转输给病毒感染鼠,也可增加生存率;当甘草皂甙与抗IFN-γ单克隆抗体同用时,则不显示抗病毒作用;结果提示甘草皂甙保护小鼠病毒感染,是通过刺激T细胞产生IFN-γ。
李丽娅等研究报道,黄芪多糖溶液100g/l浓度,小白鼠滴鼻给药,对流感病毒引起的小白鼠肺炎实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00g/l、100g/l浓度组能抑制流感病毒增殖(与病毒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200g/l浓度组能延长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生存时间。并分析了黄芪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干扰素、NK细胞活性,从而杀灭部分病毒。其他还有如柴胡,大青叶,贯仲等均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二、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复方
Kobayashi等研究表明,银翘散及其组分甘草、牛蒡子的提取物,治疗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均能使生存时间延长、生存率提高,说明银翘散有抗流感病毒作用。
欧敏等,用Balb/c纯系小鼠复制呼吸道流感病毒感染模型,观察清肺饮对NK细胞活性、IL-2含量、干扰素诱生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显示IFN-γ、IL-2、NK细胞活性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清肺饮能增强NK细胞活力、提高IL-2活性、诱生IFN-γ,还能提高CD3+、CD4+、CD4+/CD8+、降低CD8+,说明清肺饮能提高小鼠细胞免疫状态,具有重要的免疫启动和免疫调节作用,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免疫功能抑制状态或低下状态起到激发作用。
Ball等报告,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治疗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可明显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降低肺指数、病毒滴度、血细胞凝集抑制反应滴度等;并能诱导IFN的产生,从而产生抗病毒作用。
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的代表方剂,小柴胡汤加减方由柴胡、黄芩、法半夏、板蓝根、甘草等组成。研究发现,小柴胡汤加减方在浓度为200mg/ml时能保护鸡胚,对流感病毒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100mg/ml时保护鸡胚的作用明显。小柴胡汤在浓度为200mg/ml时对流感病毒增殖无抑制作用,但能保护鸡胚。这表明小柴胡汤及其加减方均有抗流感病毒作用,但小柴胡汤加减方的作用比原方明显。
麻杏石甘汤及其加味方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调节T细胞亚群百分率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起到抗流感病毒作用。另外,还有如小青龙汤,蒿芩清胆汤,升降散,葛根汤等可抗流感病毒的报道。
三、中医药抗流感病毒主要机制
3.1抑制流感病毒复制及直接杀伤病毒作用病毒进入细胞后,在4~6h内复制、释放出大量感染性病毒感染邻近细胞,引起进行性感染。病毒能否在细胞内复制是决定感染与发病的重要因素,药物能否抑制机体内病毒复制过程是衡量抗病毒药物疗效的主要指标之一。实验研究表明,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的单味中药大多数为清热解毒类中药,其中多数含黄酮类或类黄酮类物质,该物质可抑制流感病毒唾液酸酶活性及膜融合作用,如连翘、金银花、野、黄连、黄芩、大青叶、鱼腥草、柴胡、牛蒡子等。同时实验证明,许多中药复方药物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及直接杀灭病毒作用。
3.2抑制流感病毒引起的组织细胞凋亡孙氏等发现,穿琥宁可抑制流感病毒诱导狗肾传代细胞凋亡,发挥保护宿主细胞作用。中药通过抑制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凋亡,而减轻免疫损伤,保持呼吸道黏膜的完整性,发挥机体保护作用。
3.3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NK细胞的杀伤作用陈志敏等研究穿孔素缺陷对小鼠流感病毒感染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穿孔素缺陷小鼠自然杀伤(NK)细胞毒活性缺失、细胞毒T细胞(CTL)活性降低、病毒清除时间延长。研究表明,具有间接抗病毒作用的单味中药主要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而达到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如黄芪,人参等。
3.4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欧敏等观察清肺饮对36例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疗效,发现经清肺饮治疗后,血浆中NK细胞活性,IFN-γ,IL-2水平提高。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中药房管理资料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我院近两年的药品盘点数据以年度平均值为基本单位进行分析。两组管理前药品的存盘数量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医院中药房的药品报损率、患者投诉率以及药品账目符合率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照组(2013年4月~2014年4月)进行常规中药房管理,方法如下: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管理,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实验组(2014年4月~2015年4月)实施规范化管理,方法如下:①加强人员管理,提升专业技能。医院中药房在实施规范化管理时应该及时调整人员结构,加强中药专业人员。医院中药房应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以老带新,加大培训的力度,并且在日常工作中更专业、更有效地和患者沟通交流;②完善中药饮片采购,控制饮片质量。规范化管理时应该把握中药饮片的采购质量,随时招标,解决草药价格不断上升的问题。同时,中药房硬件设施应该完善,保证中药饮片能更好地保存;③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制定中药处方模板,编制中药代码,从而降低医师以及收款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准确率。同时,发药时应该配备电脑和LED显示屏呼叫系统,从而缩短患者排队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④加强煎药室管理。中药房和煎药室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规范化管理过程中还应该加强煎药室管理,使得煎药室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从而保证中药汤剂的质量。
1.3统计学方法: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6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药品报损率为2.1%,患者投诉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药品报损率为14.7%,患者投诉率为36%)(P<0.05);实验组药品账目符合率为99.2%,显著高于对照组(81.4%)(P<0.05)。
3讨论
1.1药效不明确中药因为治疗广泛,中医理论也是在整体思想的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的,非学中医者是很难理解其中道理的。特别是中药饮片,由于产地或者炮制等不同,其药效是相差甚远的,甚至完全相反;如生大黄,其主要作用为泻下;若为大黄炭,则其作用为活血化瘀。若是对相关中药进行配伍,其疗效更是广泛。故中药饮片不是没有经验或学识丰富的医者所能驾驭的,一般患者更是对其认识迷茫。所以,加强中药饮片药效的规范化是很有必要的。
1.2缺乏炮制特别是近年来,中医治疗的疗效在社会不断被肯定,其中药饮片在中药房的用量也不断增加,由于各种因素,中药房对其缺乏炮制。很多中药房直接从药材公司进货后直接出售,根本没有进行相关的炮制;即使炮制,其方法也不当或者不合理,使其饮片的药效含量不一,治疗作用相差甚远。如炒王不留行籽未至爆花,黄芩变绿色,血余炭中见头发等,严重影响药物的临床疗效。据相关研究报告,在97批不合格中药饮片中,其中饮片炮制原因64批,占65.8%,与其他原因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如溪黄草,不同提取方法,其抗菌活性是不同的。
1.3经济效益低中药饮片相对于其他药品,其成本高、利用低、经济效益相对低,并且相当多的患者认为中药饮片服用麻烦,进而加重饮片的销售,致使医院对其投入的积极性也相对下降。长此以往,会对中药饮片的发展造成严重后果。但是医院因为国家政策,可能会使中药饮片存在于医院,而忽视其重要性,可能会任其消亡,这是非常严重的后果。
1.4剂量不准(1)电子秤客观存在差异或因设备陈旧造成的不准,致使饮片使用时实际剂量不一。(2)由于药材质量问题,如干湿不均,发生一些列物理或化学变化,导致变质而影响剂量。(3)人为因素,由于读取数值的方法不对或其他原因导致实际剂量不一,等等。这些最终都会影响临床的治疗疗效。
1.5患者对其陌生虽然中药饮片历史悠久,但是百姓对其认识也是零碎的;特别是近年来西医疗效的快速和针对性强,使中药饮片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下降。更是由于饮片在治疗上的范围较广,致使患者对其疗效的认识更迷茫;而很多饮片因炮制不同,而命名或功效更是相差甚远,为患者所不知。另外,可能由于医院或社会对相关饮片宣传力度不够,使相关饮片于患者是陌生的。故加强饮片的科普宣传是很有必要的。
2对策
2.1科学调配(1)计划采购:对本院近几年来中药饮片进行分类调查,然后统计分析,计算出或预计下一年每种药物应该采购多少,最后根据相关基本药物目录进行合理的配置。同时对中药饮片市场货源情况进行调研,考虑市场供需关系及药物季节性等相关因素,制定长期的采购计划,致使饮片不积压不脱销。(2)加强保管:①坚持分类原则:首先确定各种饮片的气味、质地及现代药理研究的相关成分,然后根据不同饮片的特性进行一定处理,如通风晾晒、低温保存等;②更换设备:对老旧或不能用的设备,及时进行申请,更新;③定期检查:对于变质的饮片,要及时清除,并检查周围饮片是否也变质。如含大量蛋白质、糖类、淀粉等的饮片,容易引起霉变或虫蛀等问题;而含盐类较高的饮片,要防止潮湿,注意通风保存等等;④对药品的有效期进行长期统计管理,坚持“先进先出”与“发陈出新”的饮片储存保管原则,记录好维护的时间,以便下次维护。
2.2规范质量标准对所有进入本院的饮片进行严格把关,主要根据《三级药品标准》、《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地方炮制规范》及《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中相关规定进行采购。对不合格的中药饮片坚决不采购。而不能完全根据经验或人际关系进行武断或暗箱操作。同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中药饮片市场,甚至进行合理的市场干预,使市场趋于正常化,淘汰劣质中药饮片,从而保证其质量。
2.3培养专业人才(1)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对采购员进行专业的培养,主要包括如何选择正确的进货渠道、如何鉴别中药饮片质量、如何选择厂家、饮片品种等等;对中药房药剂人员进行饮片管理培训,主要包括如何对饮片进行调配、如何对饮片进行储存保管等等。这些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不良饮片流入医院,从而也间接的要求相关饮片生产企业不断提高饮片的质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也有利于市场的规范化。(2)对所有人员进行服务意识的培训,积极热情的面对工作和患者,使患者真心的接受,积极的配合治疗。患者就医时,情绪一般都较差,特别是三甲医院每天就诊的患者很多,排队取药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对患者的耐心具有一定的挑战;若药剂人员没有良好的态度,很容易造成不良事件发生。故而药剂人员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是必须的,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医患矛盾,同时增加患者对医院的积极评价。
2.4明确药效(1)对各种中药饮片标明药效及相关副作用,虽然比较难以实际操作,但是尽量尝试,最大限度的让患者明确药效,解除患者对相关饮片药效的担忧。(2)主动或积极回答患者相关饮片药效,并对其进行讲解,主要通过主治医生和中药药剂技师。
2.5加强炮制临床大多数中药都是经过一定科学的炮制之后才使用的,虽然炮制的方法很多,但只要包括加辅料和不加辅料两种,关键在于操作技术和讲究火候[13]。(1)净制:对采购所有全草类的药物进行除杂和除去非药用部分,如净选、清洗等处理,保持药物的最大药效和纯净度,具有重要意义。并且有些药物不同部分,其药效也不同,也要进行相关分类,如归尾具有活血作用,归身具有补血作用,故应进行分类处理。(2)切制:对不同药物进行切片、切丝、水浸、干燥等,不同的工序,其药效是不同的,如黄芩应少泡多润,防止黄芩苷散失。(3)降低毒性等,不但能防止副作用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相当重要地位。
2.6提高经济效益(1)降低饮片的成本:主要通过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饮片炮制的效率、减少人工维护成本等着手,这些主要通过市场调研后做出科学的统计采购安排,然后进行合理的炮制等处理措施来改变。(2)提高利用率:采购时尽量采购道地药材,提高药物的有效率;尽量减少运输中造成的损失,如被雨水淋湿;减少炮制时耗损的药材,尽量减少损失,可综合利用,或回收重新处理,如归身和归尾的分开处理;妥善保管,防止减少变质饮片而损失,尽量保证饮片质量在有效期内销售出去等等。(3)加强中药房饮片建设的投入:对各种老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引进高技术人才等措施,防止因设备原因造成饮片的不必要浪费,如通风设备功能低下而影响饮片变质导致的损失。
2.7统一剂量严格对各种饮片质量进行把关,如饮片的干湿度在一定范围内;然后对各种称量仪器进行校正,严格对各饮片进行称量包装;最后可随机进行抽检,看是否合格。同时,定期要对已经包装而未销售的饮片进行检查,因为饮片变质的同时,因化学或物理作用也影响其质量或重量。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对跨国公司和国内各类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因此,深入推进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的迫切需要,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归根到底,就是应注重人的因素,把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与群众的理念融入到工作的全过程。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中所形成的一种企业经营哲学,是指导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动准则。具体的说是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理念的一种体现是企业的灵魂,为企业的发展壮大,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目标,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个企业少则几十人,多则数万之众。人各有志,各有追求。如果没有一个共同的企业目标把全体职工的思想和行为统一起来,这个企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势必在竞争中被淘汰。所以,确立企业目标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仅有企业目标,缺少一定的文化氛围,也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内各种力量汇集到一个共同目标上来,使每位职工把企业看成是自己的家,把企业目标转化为自觉行为,从而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和自豪感,成为“社会人”,而不是被金钱所驱动的“经济人”。从根本意义上来说,企业目标的实现要靠职工的共同努力,要靠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和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职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的优劣。因此,围绕企业目标展开企业文化建设,以提高职工素质和培育职工的共同价值观,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2.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转变经营观念,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企业文化理念与现代企业制度是融会贯通的。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然要求现代企业文化的产生;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需要企业文化的指导和支持,需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来提高广大员工对企业发展的认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它的科学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强调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创建公开、公平、公正的企业文化环境中,不能仅局限于制度,更不能迷信于制度的制定而忽视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其他部分的建设,只有在企业文化的系统建设的基础下强调制度的执行,调整与完善,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构建科学的、完善的、系统的、人性化的现代化企业制度。
3.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整体素质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说:“国家富强靠经济,经济繁荣靠企业,企业兴旺靠管理,管理关键靠文化。”在当前市场趋于成熟,竞争趋于激烈,不少企业经营者感到要创建一个企业并不难,难得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并不断向前发展。因此,一个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努力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要参与竞争,优势来源于雄厚的资金,精良先进的设备及优质对路的服务。这是企业自身的实力,而企业实力的关键,在于企业中掌握设备的人,及生产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者――企业职工。所以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企业职工的素质水平决定企业的生产力,竞争力。整体素质高的企业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发展前进,反之将会在经济大潮中被淘汰。因此,只有依靠企业文化的支持,着力建设一个具有本企业特征的文化体系,努力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才能形成具有企业特征的竞争优势,使其他企业不能轻易效仿从而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提高,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
4.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声誉
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及两者的对象不同,工作重点不同,实施者不同。但两者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是企业文化的展示和表现,是企业文化在社会或市场上的认知和评价。它必须接受企业文化的指导,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灵魂,精神支柱和先决条件。因此,塑造企业形象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离开企业文化,企业形象就成了一盘散沙,没有主题,没有目标,没有核心,所以,企业形象塑造必须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展开。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发展方向,影响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人们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这其中包含了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反应。也可以说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所以说两者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但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企业形象的前提。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形象。如果没有已存在的企业文化,就不会有公众心目中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展示自己的管理风格、经营状态和精神风貌。企业文化这股内蕴的动力,影响着企业内部的组织与制度、管理与教育,并扩大对社会公益活动,消费者参与行动的规划,最后由组织的统一视觉有效地识别并传达给社会公众,对内产生凝聚力,对外产生感召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企业文化有利于加强信息交流,确保良好的工作关系
当今社会,企业和员工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决策速度日趋加快,高速自由地传递信息成为必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一种新的企业文化形态:网络文化诞生。可以说,网络文化是企业文化在互联网上延伸的一种文化,是企业文化在空间上的继承和发展。企业文化通过计算机网络设备,网络资源系统和信息技术完成对企业的战略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组织机构、员工行为等进行管理。即企业的公司网站,就是企业运用网络技术向外界展示本公司企业价值观、员工共同目标、产品、文化等魅力的平台,这正是网络文化的体现。所以说,网络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扩展道路之一。企业网络文化所引起的企业沟通体系,一方面企业成员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网络进行非现场交流,另一方面企业成员之间也因邻座的随机组合而扩大面对面交流的范围。通过这种工作方式,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员工之间、管理者之间可随时进行信息互访,讨论有关问题,确保了良好的工作关系。
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企业文化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问题颇多,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1.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传统单一的计划观念影响根深蒂固,符合时代的管理观念还没有被完全接受,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经营、管理与发展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只重视技术、市场等因素,简单地认为企业文化建设不能产生直接的效益,而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使其处于简单的自然发展状态。
2.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对企业文化的真实内涵缺乏明确的认知,粗略地认为企业文化的实质和内容就是做一些公关宣传活动、社会公益和职工的文化娱乐活动,而忽视了企业文化中最本质的部分,即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的确立与推广。另外,简单地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点放在了视觉文化上,认为统一了企业标识和着装,就是在做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陷入了形式化、肤浅化的误区。
3.只重视企业文化的设计,却轻视对员工的教化
虽然设计了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但仅仅热衷于我们设计了企业文化而已,热衷于让大家知道我们在做企业文化,而缺乏对员工进行深层次的教化,使广大员工对企业的精神文化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接受,更没有转化为员工的群体意识和整体行为,没有把企业文化真正转化为企业的财富。
4.企业文化建设的随意性强
一是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如何将企业的文化力转化为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结合起来,落实到企业的实际中去。而企业的各项工作均有周、月、年度计划,唯独企业文化的建设没有被列入到计划的范畴,缺乏全面完备的策划方案和详细可行的长远规划,随意性较强。二是缺乏制度保障。由于认识、重视不够,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看待,使之缺乏一套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5.企业文化建设中忽视人的因素
往往忽视员工的参与度,对企业文化界定不清,认为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是对企业家文化的总结和提炼。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和中间力量,员工只需被动地接受和服从。因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多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和反馈,使员工没有真正地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从而加大了企业文化推广过程中的阻力和障碍,难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影响力而达到预期的目标。二是忽视员工的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流于形式,忽视了企业中最重大的因素――企业员工。没有将文化建设的核心,即企业员工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虽然重视企业精神文化的贯彻、推广,却轻视对员工的培训,养成了员工封闭固化的平均主义思想和讲究物质享受的思想,而且形成了节奏缓慢抵御新事物的心态,抑制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员工的潜能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阻碍了企业文化的创新。
三、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对策
针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推动企业文化发展,构建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具体操作步骤与方法包括:
1.增强企业文化意识,形成企业精神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首先要求企业领导者增强现代企业文化意识,把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日程,在人格、能力作风、情感等方面成为员工的榜样,去感染、教育、鼓舞和鞭策下属职工群众,增强员工的信心和优越感,从而把企业领导者的积极倡导变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同时,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向广大职工群众提供技术业务、政治理论以及文化素养的培训,逐步树立全体员工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经营宗旨、风格风尚等精神观念。随着企业的发展,最终形成具有强大凝聚力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有形力量,就能对企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培育和再塑企业精神,有利于建设一支富有战斗力,能够完成企业既定任务的纯洁的员工队伍。
2.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为企业发展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挖掘内部潜力,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发动职工全员参与企业文化的实践,提高全员素质,做到“三个满足”,即满足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需要,满足员工渴望成才的需要,满足员工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以此适应职工实现个人价值和物质、精神需要的意向,创造一种适应企业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企业要不失时机地采用岗位练兵、技术竞赛、脱产培训和党校学习等形式,从政治、技术、业务上培训职工,进一步健全以基础教育、技术、等级教育、学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网络和考核管理办法。同时,要开展各种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思想好、纪律严、业务强、作风硬的职工队伍,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优秀的人力资源。
3.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为企业发展提供丰厚的无形资产
奥美的理念有这样一句话“企业形象的建立,就如同鸟的筑巢一样,从我们撷去的稻草杂物建立而成。别小看了这些稻草杂物般的细枝末梢,正是它们奠定了一个企业形象的坚实基础。”因此,企业形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塑造出来,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培育。
四、推动企业文化发展的途径
1.树立科学的企业理念,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灵魂
当前,企业理念已成为知名企业最深入人心的概念,已在悄悄地引起一场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的革命。在此情况下,许多企业都制定了本企业的口号、反映企业的理念,显示企业的目标、使命、经营观念和行动准则,并通过口号鼓励全体员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2.创造优美的环境形象,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外在表现
企业环境代表着企业领导和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标志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影响着企业的社会形象。企业环境是企业文化最基本的反映,建设优美的企业环境,营造富有情意的工作氛围,陶冶职工情操,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为企业增光添彩。
3.优质的产品形象,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首要任务
产品形象是企业形象的综合体现和缩影。首先,企业要提供优质产品形象,就要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其次,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创名牌、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创造出企业最佳效益。同时,要加强产品的对外宣传,富有个性的宣传是塑造企业形象,扩大企业影响的重要手段。
4.清正的领导形象,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关键
企业领导在企业中的主导作用和自身示范能力是领导形象的具体体现,也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关键。首先,企业领导的作风,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企业领导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既要成为真抓实干、精通业务与技术,善于经营,勇于创新的经营者,也要成为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具有献身精神的带头人。其次,要提高领导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程度,把握好企业文化的方向和基本原则,在借鉴优秀企业经验的基础上,拓宽视野不断创新。
5.敬业的职工形象,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的重要基础
1.1零库存管理优点
①优化资源,零库存管理可有效降低医院对药库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通常情况下,一些医院药库内库存的药品为医院药房2~3周的销售数额,通过零库存管理,至少能够缓解医院药房一半的销售压力,这不仅能够减轻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还能够激活医院资金运转,优化医院人力、物力资源,收获更佳的经济效益;
②规避风险,零库存管理模式应用于医院药库管理中,可有效防止受行业变化影响所造成的药库药品挤压风险,同时还能够规避药品挤压引发的药品变质、失效等问题,更有效地确保药品质量。
1.2零库存管理缺点
①供药缺失,受药品特殊性影响,药品的需求具有多种不确定因素,包括患者人数、疾病患病率、季节交替等,当医院药库遭遇突发状况时,往往会出现供药缺失情况;
②患者利益。由于医院所合作的医药供货公司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他们所提供的药品价值不一,难以确保患者所购买的药品为最实惠的。
2零库存管理模式在医院药库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2.1在药品库存中的应用
设定合理的备药下限是保证药品库存满足需求与最低库存成本统一的关键。零库存管理模式下可以将药品分为A-D类。A类的特征是价格高、需求量大、占用库存额打、周转速度快;B类为普通药品;C类的特征为需求量小、价格低;D类的特征为不常用,价格低,供货困难。根据四种不同类别的药品可以进行不同下限,A类药品在供应稳定的情况下可以设为5d,B类为7d;C类为10d;D类为14d。医院利用HIS系统计算出某一时间段内各类药品的实际消耗量,在经过统计学处理后进行评估,测算出能够满足需求的近似库存量;再次,根据某一时间段内的近似库存量来确定库存药品的上下限量。上限量是指药品在采购间隔期必须保证库存量,其数值可以与该时间段内的近似库存量相同。下限量是指缺药报警时的库存量,下限量的数值一般与药品交货期的长短有密切关系。如1d内可以完成交货,那么下限量可定位大于1d的近似库存量。在确定了库存药品的上下限量后当药品实际的库存量等于或小于下限量时,HIS系统便会发出缺药信号,并且根据采购量为上限量与实际库存量的差值的原则制定出药品采购计划,药剂科根据该计划及时采购便可。药库药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会受到季节、用药习惯以及突发事件的影响,因此药品的实际消耗量也会出现变化,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修改上下限量,保证采购计划的准确性,避免药库出现药品供应问题。
2.2在药品流通中的应用
零库存管理模式在医院药库管理中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最低存货成本和最佳存储结构就是医院药库药品管理的最优状态。药品零库存管理不单单只涉及到药品库存的管理,还与药品采购、配送、临床用药等环节有密切的联系。在药品采购过程中实施零库存管理模式主要是遵循准时制采购的原则。以临床用药需求为标准,进行少量多次采购。通过HIS系统对药品采购进行监督控制,包括进销存实时查看,配送公司的供货情况以及查询采购计划等。强化医院药品采购的监督控制,提高药库工作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而增强药库库存数据的准确性,进一步实现药库的零库存管理。在零库存管理模式下医院的储备药品与患者的健康息息相关,例如急救药品、品等。要保证在患者需要这类药品的时候能够及时获取。而其他药品则尽量降低储备量,从而降低储备成本,药库储备量能够满足短期临床用药即可。在药品配送环节实施零库存管理主要是要实现准时配送。医院要选择稳定可靠的供应商合作,构建高效的配送机制,节省仓储、搬运等环节产生的费用,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在临床用药环节为了切实落实零库存管理要对临床用药的需求进行快速统计,制成药品需求清单交予采购部门以便及时采购配送。在临床用药工作中有多重不可预测性,因此为了实现临床用药快速响应就要规范化采购、药房等部门的信息格式,从而达到快速处理药品信息的目的。
2.3在整合用药信息中的运用
零库存管理在医院药库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将医院整体相关的用药信息整合、归纳在一起,并建立起针对这些用药信息的有效管理程序,经电子计算机软件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寻找存在、潜伏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预防。并且可通过将医院内部程序与行业动态变化相互联系,第一时间掌握行业形态、经济动态、政策颁布等有效信息,根据时事特征,医院药库做出有效及时的调整。
3结语
《钱中文文集》(1-4卷)发行仪式于2008年6月1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党圣元主持。与会学者畅所欲言,高度评价“文集”出版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对钱中文先生长期以来为我国文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所做的贡献表示敬意和感谢。
杨义在书面发言中说,钱中文先生是中国当代卓有成就的文学理论家。特地从山东赶来与会的曾繁仁在发言中说,钱中文先生是新时期产生的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理论家,是新时期文学理论界主要学术活动、工作的重要参加者、推动者与领导者之一,他的四卷文集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和党的思想路线,其理论上的“突破、发展与建构”与新时期文艺学的发展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说,四卷文集的出版与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文学理论发展,特别是所取得成绩的一次重要的总结。吴元迈认为,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这样一个背景下探讨与学习《钱中文文集》是很有意义的,四卷文集参加并影响了改革开放30年的文学进程,是我国30年文学进程中重要的学术成果。程正民在发言中指出,钱中文四卷文集不仅反映了他个人走过的道路,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文学理论艰难的探索与取得的成果。金元浦在发言中认为,四卷文集不仅代表了钱中文先生学术的主要成就,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理论研究的宝贵财富。
钱中文先生独特的学术致思与独立的学术人格赢得了与会学人的一致赞扬。汝信认为,钱中文先生立场观点鲜明,竭力贯彻,其理论能够很好地跟现实结合,跟文学结合,具有创造性,这是他取得巨大学术成就的重要条件。杨义说,钱先生讲过学术研究有“跟着说”、“接着说”、“对着说”三种境界,他的许多学术创获都是在“对着说”的至高境界上做出的大文章、好文章,这对于提高我们自觉创新的学术境界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童庆炳在书面发言中认为,钱中文先生提出的文学“审美反映论”、“审美意识形态论”和“新理性精神文学论”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充满了他的学术个性、学术积累和独特的理论创造,为新时期的文学理论写上了鲜亮的一笔。刘@认为,钱中文的文集是以“创新”为核心价值的,作者具有刻骨铭心的忧患意识,其“新理性精神文学论”是有重大创新价值的成果。王宁认为,钱中文先生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审美反映论、文学发展论、新理性精神文学论等基本观点,被许多高校文学理论教材所采用,促进了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与进步。吴思敬指出,钱中文的不断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学术上提出“对着说”,形成了他独立的人格,实现了学术上的自由精神。毛崇杰认为,钱先生之所以能成为新时期我国文学理论的领军人,与其不断反思拨正航路关系密切。杜书瀛、徐公持、李传龙、张国民、刘宝端等学者也在会上发言认为,钱中文先生为人正直,人格高尚,做学问孜孜不倦,踏踏实实,其学品与人品都是值得学习的。
钱中文先生对我国文学理论界的学术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明德认为,钱中文先生的理论成果,对于20年来文学理论探索研究的新成果具有统合的意义,是新世纪文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鲜明的集结点,也是学院文学批评和社会文学批评的一个桥梁。叶廷芳认为,钱先生与同行一起建立了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与一些分会,广泛团结了中外文学理论的研究队伍;他主编出版了多种文学理论丛书,就文学理论的许多问题展开讨论,促进了我国文学理论水平的整体性提高。高建平在书面发言中认为,钱先生的学风和文风非常值得学习,他写文章有时代性,为年轻一代的学人树立了典范;他还给不少年轻学者的著作撰写序言和书评,这种提携后进的精神令人感动。
关键词:提问能力;初中生;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163—02
由于个体在成长过程的中的知识背景、自身经历、个人素质的不同,影响提问的干扰因素比较多。本文对初中生课堂提问的成因分析仅从学校课堂这个角度出发来探析影响初中生课堂提问的相关因素。
一、教师方面
学生课堂提问能力与教师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教师可以培养学生问题提出的能力,同时也会因为不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正确的教学态度、不恰当的教学方式阻碍学生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
(一)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知识和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主要包括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学生成绩评定的知识;实践知识,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是陶冶人文精神,丰富人的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质的知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的将其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知识和文化知识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才可能促进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发展。
爱德华兹和博曼在他们的研究中指出,影响学生提问的教师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知识的缺乏,如:有些教师并不了解布卢姆对认知的分类。也就是说,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师缺乏一定的知识,大部分老师还没有注意到学生课堂提问的重要性,有一些老师可能想让学生提出问题,却不知道如何去做。其结果是教师自身具备的知识很完备,却不能将其灵活的运用到教师实践当中。另外一种情况,如果教师自身知识缺乏,则更不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害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时回答不上来,这样就更会阻碍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
(二)教师对待提问的态度
教师对待学生提问的态度是指教师对学生提问产生的一般而稳定的心理倾向,包括积极倾向和消极倾向两个方面。积极倾向表示教师喜欢、支持、鼓励、引导学生提问,消极倾向表示教师回避、厌恶、憎恨学生提问。积极倾向有利于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而消极倾向则扼杀学生问题提出能力。
国外学者卡迪罗、卡拉彼尼克等普遍认为教师对待学生提问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卡迪罗的研究指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训练可以提出深层次的问题。卡拉彼尼克调查了大学生对他们的老师支持学生提问的情形,其中创造提问机会并提供高质量的答案是教师支持学生提问的重要维度。结果显示,感觉高水平支持的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发生率也高。笔者在访谈以及回收的问卷中发现类似的问题,在回答“为什么上课不敢提问问题?”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回答:“老师太凶了,怕他不回答。”、“因为老师会让我下课问。”、“我在语文课上比较喜欢提问,就算我说错了,语文老师也不会说我笨。”等等。斯腾伯格(Sternberg)把父母和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的反应划分为7个级别:回绝问题、重复问题、承认自己无知或简单呈现信息、鼓励发问者寻找资料、提供可能的解答、鼓励儿童对可能的答案进行评估、鼓励儿童评估答案,最后一一验证。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不同,将会直接影响学生提问能力的发展。
二、学生自身方面
初中生提出问题的质和量受其自身的认知能力、个性心理因素以及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并和他对知识的渴求、兴趣等显著相关。
(一)认知因素
认知能力是个人在重构和应用知识时所具备的能力。学生认知能力指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各种能力,是由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和策略要素优化组合的整体。陈炳伟还谈到,个体的认知结构越完善、资源储备越丰富,越带有规律性,对知识正迁移的可能性越大,个体的未知世界也将越扩大,认知结构出现不平衡状态的频率也将越高,越能引发人们举一反三、以一驭万地去理解和思考问题。另外,认知结构内部的整合水平越高,越能迅速地将捕捉到的知识信息纳入知识系统,推动知识系统的扩充和进入高水平,而且能始终保持敏感的“待用”状态,随时根据需要来激活、检索、提取信息,也就越能够提出问题。
笔者在调查的时候也发现有学生反映“没有问题可提”,这种状况的出现和初中生特定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关系。由于初中生的认知资源和知识储备不足,认知水平比较低,如果某个问题情景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就不可能构成对个体的有效刺激,无法形成问题意识。
(二)个性心理因素
第一是自卑心理。自卑是羞于落伍的自尊心和学习成绩低下的客观现实在长期的矛盾冲突中得不到解决而造成心理创伤所致,是后进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类学生由于经受挫折失败后,就丧失了进取心和探索的勇气,不敢想别人所未想,不敢于想象看似不可能的想法。甚至自己轻视自己,自我消沉,采取消极的逃避方法。不敢向老师提问。怕提的问题太简单,被老师瞧不起;怕在问问题时,被老师反问,自己答不上来;怕老师批评自己不认真听课。说错了,怕别人嘲笑。怕老师不给讲解。总之,在整理问卷的时候,给笔者的最深刻的一个字就是“怕”,给笔者的最深刻的感触就是学生的内心世界有太多的故事。造成这种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当、社会的影响不良,学校教育失误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种是自负心理。在回收的问卷中,对于不敢提问的自身原因,有同学这样回答“无聊不想问”、“因为我知道这道题怎么解。”此类学生表现为心理上的自足,浅尝辄止,不善于从多角度去思考,得自己没有不懂的问题而不屑提问,缺乏虚心请教、不耻下问的精神。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提高发展。
(三)个体差异性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影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学习风格的概念由美国的学者杜恩(R.Dunn,K.Dunn)夫妇首先提出的,并将学习风格分为五类要素,学习风格指个体投入学习的方式。对学习风格的研究的研究者更多关心的是学习者是如何进行学习的,而不是学到了什么。在学习风格五类要素中,社会性要素和心理要素是影响学生提问的重要因素。社会性要素涉及到个体是喜欢独立学习还是结伴学习;心理要素涉及到个体是偏爱沉思还是容易冲动,包括对大脑两半球的偏爱,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学生是否会主动提出问题。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喜爱独立学习和沉思的学生,与一个常常结伴学习,并容易冲动的学生相比,谁更能提出问题。当然,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是这么简单的。有些学生尽管容易冲动,但是由于结伴学习,他们往往通过一些简单的提问来进行相互交流;有些学生尽管喜爱沉思,但是由于独立完成作业,可能他产生的问题总是处于内隐的、非常简约化的状态,提出能够被他人理解的问题对他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无论何种情况,学生提问会受到个体学习风格差异的影响,这一事实是存在的。此外,如果单纯考虑到第五种学习风格,即个体的思维方式偏好的方面来看,理科学习需要的是严谨的逻辑推理和运算等能力,而语文学习需要的可能更多的是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力等。因此一些理科能力强的学生,可能语文学科能力或者说阅读理解能力并不一定很好,反之亦然。因此说,个体差异是影响学生提问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同伴方面
影响初中生课堂提问能力发展的另一重要关系是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指的是儿童青少年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到了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认识自我、寻找自我的时期,他需要多渠道的从别人那里了解自己的定位,同伴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最后形成了同伴压力。同伴压力对学生课堂提问能力的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安德鲁与南茜指出青春期个体不是受同伴实际做了什么或是说了什么的影响,而是他们自己认为同伴会对他们的做法有什么反应,对个体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笔者所做的调查中。像“我又不是班里的活跃分子,谁会听我的。”、“现在的学生思想观念不同了,觉得举手很没有面子”、“随大流,看别人提自己也提”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维果茨基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人的各种高级心理机能都是这些活动与交往形式不断内化的结果。同伴间交往的过程中,对个体创造性问题提出能力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参考文献:
[1]上官木子.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