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06 21:22: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幼师实习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优化 资源 经济效益
一、前言
资源消耗费用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成本构成的重要部分,也是石油化工企业极力想降低其耗费率进而提高效益的地方。国内这些企业在资源消耗方面普遍偏高,原因主要有:
(一)企业没有做好充分规划,单元装置的布局不够完善,导致企业增加了许多永久性的资源消耗。
(二)相关部门过度重视固定资产的一次性投资,并且不断压缩投资,造成可用余热资源的浪费,使再优化空间被压缩。
(三)设计单位没有足够重视工厂优化是导致装置资源消耗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企业对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在管理方面也存在缺陷。
二、 优化资源综合利用
(一)换热流程的优化
优化换热流程有利于降低石油化工工厂装置的能源消耗,也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采用“窄点”技术与“三环节”能量综合技术有利于换热流程的优化。这两种技术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应对它们加以综合利用。
Tmin,opt有利于收益和投资比实现最大化,在使用过程中与热源及热阱相互合作,降低有效能的损失。“窄点技术”被广泛使用于换热流程中,有比较强的全局性也可用于优化其他资源。
(二)对低温热综合利用的优化
换热流程的优化是进行低温热综合利用优化的基础,查清低温热源和低温热阱及它们之间的匹配利用是其进行的关键。低温热综合利用优化方案为:首先把在液塔塔顶的油气转变成蒸汽,确保蒸汽处于低压状态,把蒸汽往重沸器进行输送让蒸汽的温度降低到115℃,把所有的低压蒸汽全面取代,另外不能将第二催化成分中回收能力的馏塔改变,能够促进金额得到有效节约。其次,低温热的换热流程设计中应该把芳烃装置与液态烃分馏装置等互相结合,结合得到的装置对于油气与泵的输送能够有效的节省,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缩减管线,促进利用热能的概率得到明显提高,并且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用能结构的优化
降低装置成本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优化用能结构,但这也是最容易被业主和设计单位忽视的因素,因此造成非常大的经济损失,而装置一旦建成,业主很难下决心对其实施改造。用能结构主要的优化方案为:首先采用3.5MPa凝汽机代替1.0MPa凝汽机,两种类型的凝汽机有着相似的蒸汽做工,通常情况下,管道在输送油气时的损失均按照6%来进行计算。
(四)充分利用资源,完善装置布局
对加工流程的改善以及对热能的综合利用是大多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工厂规划布局的主要方向,对于那些耗费氢较大的工厂需要有相应措施进行氢资源的回收利用。
1、充分利用资源,转移装置生产中心
目前,产品生产装置的生产更受国内大中型石油化工企业的重视,而能量转换装置的工厂则多布局在企业的边远地区。原因主要有:①能量转换装置对企业的直接利润没有影响,因而企业没有对它引起重视,使得在能量转换装置岗位上的员工工资系数要比产品生产装置岗的低。②通常煤、石油焦是能量转换装置的使用的燃料,对工厂的形象容易造成不利的影响。③石油化工装置的生产区域都是甲类防火区域,能量转换装置锅炉为明火,所以远离产品生产区从理论上来说是科学的。
以产品生产装置为中心使有效能在输送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损失,也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投资。
2、对装置规划布局进行完善
工厂装置布局的中心是能源转换设施,同时对其它资源也进行优化,按长远规划对生产装置消耗的能源,进行从大到小的秩序依次排列,消耗能源最大的在里层,逐层递减。该模型的优点为:①优化了装置布局,使其层次更分明,布局更规范,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②蒸汽主管网的管径逐渐递减,有效能输送过程中的损失也有所降低,主管网投资费用也得到了降低;③有比较高的竞争起点,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五)优化能源工质输送
通常,设计单位会按照3.5MPa蒸汽流速V=40m/s(1.0MPa 蒸汽流速V=30m/s)来设计过热蒸汽主管网。采用额定设计负荷的方法,蒸汽的压力损失≤100Pa/m。蒸汽在输送过程中会造成部分能量的损失,如散热损失及动能损失,每千米输送能量将会有1.5%的损失。
要区别对待蒸汽管线保温,因为蒸汽管线分为驱动型和热源型。以热损失价值按90%的有效能来进行驱动型蒸汽管线保温层经济厚度的计算;热源型则按常规供热进行计算。对于管线的设计,应该遵循输送有效能损失最小的原则。
三、结束语
工厂优化也是形成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优化得当,将可以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所以在进行项目规划和项目设计时,要对它加以重视。在优化过程中,要敢于创新,探索出更多合理的布局优化方法。同时要以业主为主,设计单位为辅,互相沟通配合进行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对流程优化及资源优化要高度重视,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静.全球能源变局下的石油石化业发展动向[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2,6(06):13-14
[2]曹湘洪.我国炼油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J].中外能源,2010,7(07):25-26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tandard gap of Xi 'an and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onstructing Xi'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hoping to provid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 on constructing Xi`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关键词: 国际化大都市;空间布局;区域发展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space layout;regional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325-02
0 引言
国务院《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使得西安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在国家层面布局的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因此研究西安地区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方面的优劣势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1 国际化大都市的内涵
对于国际化大都市的称法还有“全球性城市”、“国际性大都市”等,虽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来定义国际化大都市,但是在国内外学术界对国际化大都市有一些定性的描述,综合来看,主要是指要求“城市内人口的数量达到一定的数量级,经济总量大,国际知名度高,文化产业达到一定的程度,物流量,对于外资的吸引力,国际交往密切的区域中心城市。”其表现特征为:城市功能国际化、城市经济社会运行机制国际化、城市产业结构国际化、城市法规和管理国际化以及城市居民素质国际化等方面。
2 西安市空间布局现状特点
西安曾在1952年到1972年期间,进行了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在当时确定了西安城市性质定性为轻型的精密机械制造与纺织工业城市;在随后的1980年至2000年,西安进行了第二次总体规划编制,在这一次的规划中,提出了“西安是陕西省省会,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今后应在保持古都风貌的基础上,逐步把西安建设成为以轻工、机械工业为主,科研、文教、旅游事业发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整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在随后的十五年里,西安进行了第三次的城市总体规划,在这次规划中,西安市政府突出了西安古建筑的保护,以古城为中心,降低中心人口密度,控制城市规模,对土地的使用要高效,进行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突出了三个重点:一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展要求以及环境的承载能力,以西安自身的环境和资源为基础,结合历史和现状,综合部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不损害经济利益的前提下更好更快的发展经济。二是明确要求提高城市的建设标准,不能一味的上马大型工程项目,要提高规划水平,以保护古城为前提进行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三是要求要有超前意识和战略眼光,以保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要满足城市的扩展要求。在经历了这三次城市总体规划,西安市政府吸取了大量的失败经验,其城市规划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着眼国际化大都市,也对西安市政府的城市战略规划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10年)明确了西安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以“九宫格”的城市空间布局,将城市的性质定位为:世界历史名城,中国西部区域中心,西部新的交通枢纽城市,世界闻名的旅游之都。
在西安的四次城市总体规划中,逐渐对西安市的发展有了清晰的思路,那就是“单中心—双中心一体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由单核演化向多核演化发展,外部空间演化由星状化结构、点式演化,沿着“点一轴”发展模式向串珠放射状、网络化结构均匀伸展,逐步趋向区域一体化。
3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3.1 优势分析 西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市旅游资源中大多数是人文旅游资源,可谓我国的“天然历史博物馆”,自然景色资源也非常有特色,西安是共分为9个区4个县,土地资源占地9983平方公里,秦岭山脉与渭水平原的独特的景观地貌形成了分明的界限,人文与自然景观相互辉映,让西安市拥有了独特的魅力。
西安是我国的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有数量众多的国家级科研基地,拥有人才聚集的科研机构三千多所,科研人员数量占到了西安市职工总数的26.5%,这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和工业化转变,已经形成了以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如此优良的产业基础构成了西安市的城市竞争力。
西安位于我国中部和西部的交通枢纽要道,步入高铁时代后建设的以西安为发射点的一小时生活圈,打通了关中及其周围城市的快捷方便的大通道,关中的城市群和周围的省份将逐步显现出一连串的同城效应,再加上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速公路的流畅运营,为西安市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往来、物质互通、便捷客运能力起到了提升的作用。
在金融体系方面西安拥有由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组成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市场体系以及由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组成的金融监管体系,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带头下良好有序的商业竞争形成了便捷的投融资环境。再加上西安活跃的商品流通市场,贸易发展迅速的各大商业圈,这些都是西安市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3.2 劣势分析 西安市由于位于内陆地区,开放的程度相比沿海城市要低一些,工业生产总值占比仅处于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的倒数第二位,城市生产总值的增加缺乏三驾马车的带动,居民消费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投资比例低,储蓄动力不足,这些都使得政府财政资金紧缺,因此对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并不到位,尽管有着强大的科研实力做支撑,当时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比率不高,因此科技对西安市的贡献率较低,与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制约西安市城市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原因还有城市群环境因素,西安周围缺少经济实力强的能产生集聚效应的城市群,导致西安市发展动力不足。
4 结论与建议
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这一明确目标将有效的改善西安市的投资环境,政府部门也会努力提高办公效率来吸引投资,营造积极的投资环境还在于政府部门工作态度的转变,还有相关事项审批程序的简明化和提高政府机构的管理水准。
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应以市场为导向,利用优势产业的力量整合配套分工和基础建设,制定目标明确的建设规划,坚决有效执行既定行动方案的同时随时依据情势变迁做出调整配合,鼓励军民结合产业、中央地方结合产业,加快推动西安市工业发展进程。利用工业园区的聚集效应吸引企业向园区聚集。重点培育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鼓励领头企业做强做大,坚持有重点有区别的发展策略,完善园区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加强资源共享网络的建设,同时发展第三产业,利用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提高政府控制资本和合理利用资源的能力。
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引导西安市政府通过加大财政税收、金融、投资、土地、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支持力度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根本性作用,同时加大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设,抓住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良好时机,大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
西安具有非常悠久的对外交流的历史,所以在新的规划中西安市政府对“关天规划”的定位,也是要大力推动东西部的合作及国际投资贸易。在新的历史时期,首先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来发西安的经济,推动西安及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其次,大力发展各类型的国际活动,例如欧亚论坛、世园会等,加强国际社会对西安这座古都的认识,加强对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米瑞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人口与就业增长机制研究[J].新西部,2011.03.
[2]郭湘.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看其再国际化大都市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5.
[3]房雷涛.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J].新西部,2011.03.
刚刚家曦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谈了想法,谈了要求,我完全赞同。
现代社会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合作成为一种潮流,合作出生产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之路。
我厅与中小企业局经过充分协商,共同决定,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扩大合作内容。希望通过合作,促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合作,促进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中小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通过合作,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我们达成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刚刚举行的签字仪式,翻开了两厅局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新的一页,这是两厅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体部署的重要举措。
我省高校有着丰富的人才和科技资源。全省现有普通高校77所(其中本科高校28所),具有博士、硕士授予权的单位分别为8家和16家,国家和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0多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万多人,在学研究生3.1万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77.8万人。据不完全统计,2001-2007年,我省高校获各类科技项目经费106亿元,其中作为体现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主要指标的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经费为64亿元,占总数的60%;共签订技术转让项目合同3900项,合同金额6亿元,其中专利出售合同730项,合同金额1.5亿元;获授权发明专利2100项,占全省总数的33.2%;获国家科技奖励49项,占全省总数的51.6%。在今年1月8日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我省高校获得16项科技成果奖,占我省获奖数的55%,其中5项为技术发明奖,占全国同类奖项的10%。同时,我省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也很快,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5所,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技能人才。
我省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06,省政府决定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两年来省市县三级投入资金达48亿元用于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目前,我省拥有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77所,国家级紧缺人才实训基地30个,省级公共实训基地10个,省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实训基地82个,拥有6615名具有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近年来,我省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加强了基础能力建设的同时,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推进校企合作,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强化职业技能训练,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为地方经济服务,努力提高办学水平。我省的中职学生在参加全国职业技能比赛中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全省的职业学校每年为社会输送中职毕业生27万左右,培训大批企业员工,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是中小企业的沃土,也是民营经济的强省。经济的发展为我省的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人才强国的战略,省委提出了创业创新的总战略,我省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落实。我们一定要明确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要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结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认真研究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把教育事业的发展纳入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中去。今天,我们举行签字仪式和召开表彰会,就是要大力表彰在校企合作中做出贡献的企业,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通过校企之间互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增强学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意识,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实现这些想法上,我们和中小企业局讨论,觉得可以合作做许多事。其中近期就可以做以下几件事:
一、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支撑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校毕业生将持续呈现较快增长。预计全日制高校毕业生,2008年为21.9万人,2009年为24.5万人,2010年为26.6万人,2011年为28.8万人,2012年达到最高峰,预计为31万人。一方面我们看到高校毕业生的增加给就业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大量中小企业对人才有着很强的吸纳能力,我们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中小企业实现就业,把就业压力转变为中小企业的人才支撑、人力资源。这既是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我厅将与省中小企业局共同建立中小企业人才需求课题组,专题研究我省中小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及质量要求,定期中小企业人才需求报告,引导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增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适应性,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认真加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建设,与中小企业局互通高校毕业生信息与中小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努力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与中小企业需求信息无缝对接;共同组织中小企业人才网上招聘会和现场招聘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宽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方便快捷的双向选择渠道。
二、利用企业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我厅将组织部分高校与中小企业局合作开展创新创业案例研究,总结推广创新创业的典型和经验;学校要组织创业成功人士和优秀企业家进校园宣讲,让创新创业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让学生从小接受熏陶。
鼓励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创业项目与中小企业实际相结合,通过项目遴选,由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和企业共同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激发学生创业精神,培养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以创业促进就业。积极与省中小企业局合作,组织大学生科技竞赛,提高大学生科技竞赛的社会影响力和企业的参与程度。
鼓励和支持各高校建立大学生毕业生创业基地,欢迎中小企业参与创业基地建设,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推进大学生科研成果转化,与企业共同搭建产学转化平台。
三、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为提升我省中小企业竞争力服务
发挥高校科技优势,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高校办学模式转变,推动教育、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高校开展科学研究,提供社会服务,既是高校的办学职责,也是促进高校自身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提高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厅将与中小企业局共同推动在地方建立**高校产学研联盟工作站,加强企业、高校和政府间互动合作,推进高校服务地方阵地前移,提高高校服务地方的针对性与效率,促进高校彼此间互助合作、共享资源,不断将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重点支持在块状经济或区域特色明显,中小企业科技需求强烈的地区设立**高校产学研联盟工作站,引导**高校创新要素向中小企业集聚,快速响应企业需求,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信息、设计、研发、共性技术转移、技术人才培养等服务,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向企业转化,帮助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可以建在企业,也可以建在学校,还可以联合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
我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要充分利用人才和科研优势,充分发挥广大教师作为中小企业“智囊团”、“思想库”的作用,积极承担中小企业本土化案例研究,积极开展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对那些积极参与产学研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的教师,在项目经费上予以支持,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予以优先考虑。
四、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切实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素质
要大力发展面向企业的各类成人教育和培训,利用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社区教育等各种手段,开设企业急需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组织我省高校为中小企业主和企业管理人员开展教育培训和咨询;动员各职业院校与中小企业合作,为企业员工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素质。推动成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校企之间合作开展“双元制”高等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积极开展“双证制”教育,在鼓励企业员工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五、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
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产业、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要根据企业的需要,积极实施订单培养,合作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更新和改进教材和教学内容,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备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增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紧密性和有效性。
要遴选一批企业作为学生校外实习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省教育厅和省中小企业局对于在行业有代表性、接纳实习学生数量较多效果较好、有良好社会影响的实习基地在有关政策中给予扶持,并推荐一批成绩突出的作为省级优秀实习基地进行表彰和奖励。
六、建立校企联动师资培养新机制,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各职业院校要根据职业院校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校企互动,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实践,参与产学研活动,系统掌握相关业务技术流程,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解决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高水平“双师型”教师。
省教育厅要与中小企业局合作开展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并选派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到企业挂职锻炼,帮助他们了解企业运作情况,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就业指导水平。
为了落实各项任务,省教育厅要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办公室、计财处、高教处、高科处、职成教处、学生处、教育发展中心负责人作为成员,具体研究合作事宜,提出年度工作意见,明确工作任务,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厅各有关职能处室根据工作任务具体负责实施。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加强与当地经贸局(中小企业局)的合作与联系,建立相应的机制,每年实实在在地做几件推进校企合作的工作,组织动员大中专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各高等院校要积极响应框架协议提出的各项内容,抓住机遇,扩大与中小企业的合作,深化学校的教育改革,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优化措施;问题及对策
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业领域的发展,对于农业的投入也在逐步的增加。水利工程的基础建设投入在逐年的增加,正是因为这样,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已经处在了一个发展快车道上。但是发展过快就会有相应的问题出现,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给水利施工技术问题显现出来。例如在施工过程中技术应用不科学,现场的施工没有很到位的监控,同时对现场水利施工的工程质量监管或者检验不到位,这样都会严重地影响水利施工的最终质量;同时由于施工工期的影响,也会造成相应的施工经费增长。基于上述种种原因,水利施工技术工作人员应该在技术层面上进行相应的处理和革新,通过施工技术的优化来保障施工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技术层面上有效的保障水利施工的质量。同时我们还应该科学,有效地运用相应的监管和质量检验方法来整体提升水利施工的质量,让水利工程效益达到最大化。文章就是针对水利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阐述和分析,同时还会提出相应的处理办法,来有效地改善水利施工过程中发现的技术问题。
1在我国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相应的施工质量问题
关于我国现阶段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相应的施工质量问题的阐述和分析,文章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关于施工技术监管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有关工程选址和勘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三个方面是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关于设计方面的问题。第四个方面是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五个方面是在水利施工过程中相应结构件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1.1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关于施工技术监管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在特征上是一种公益性质的工程项目,项目本身并不存在盈利的行为。整个工程直接有政府出资建设,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整个工程建设的过程是由各个施工单位来完成施工,在整个水利施工管理都是暂时组建的项目管理部门来完成整个项目的监管工作。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个专业的监管公司进行施工的监管,同时也不存在施工监管体系。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整个水利工程施工质量下降,同时还与影响施工的工期。在没有监督的体制下,各种利益之间的权衡就很难掌握。
1.2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有关工程选址和勘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作为水利施工的第一个工作,施工地点的勘查和选择适合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对于这一环节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出现。很多的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并没有利用最先进的施工勘探技术进行施工地点的勘探,而是根据相关人员的经验来进行选址,这样就会没有科学依据,选址和勘探的过程也存在不严谨的问题。现阶段很多的先进技术都可以被用在施工现场的选址和勘探方面,例如GPS技术和遥感技术等等,忽略了这些先进的技术就会造成施工技术的一种不可弥补的缺陷。同时在选址的过程中很多的工程没有经过全盘的考量,只是针对一个方面进行考量,这样不全面的施工技术很难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有所帮助。
1.3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关于设计方面的问题
在水利施工过程中,选址和勘探工作结束之后就是施工图纸的设计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要全面的掌握现场施工的条件和要求,这样才能够为接下来的水利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现阶段很多的设计过程和审核过程并没有完全按照现场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和审核,对于现场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使用材料和现场的施工工期没有一个非常全面的掌握和了解,设计出来的图纸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往往都达不到,这样就会给现场的水利施工造成非常大的困扰,很多时候是工期的冲突和施工材料的冲突,这两种冲突一旦处理不好就会严重的影响整个水利施工的工期和进度,严重地会造成施工质量的下降。
1.4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问题最多体现在浇筑过程中的混凝土配比问题,和混凝土的浇筑振捣问题,同时混凝土的运输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1.5在水利施工过程中相应结构件制造和安装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对于水利工程中出现的一些大体积的工程构件,应按照“就近施工,减少移动”的施工原则,并且由于施工的技术难度很大,保证工程尽量减少移动,方便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2在水利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优化措施
关于在水利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优化措施的阐述和分析,文章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在水利施工过程中要强化相应的质量检查和现场的监督等工作。第二个方面是在水利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勘查和选址进行技术层面的优化处理。第三个方面是在水利施工过程中要对预应力的锚固技术进行优化和推广应用。第四个方面是在水利施工过程中要大力推广大面积碾压式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第五个方面是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工程的防渗技术,要不断的优化相关的防渗技术。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2.1在水利施工过程中要强化相应的质量检查和现场的监督等工作
要遵循《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条例》,采用先进的勘察选址技术,科学使用GPS技术、GIS技术,利用网络分析技术进行勘察选址的分析,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科学的设计,并进行严格的审核。
2.2在水利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勘查和选址进行技术层面的优化处理
一定要靠制度来约束人,加强监督,多派人手分散监管工程的施工,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管制度,保证政府和施工单位的监督能够顺利实施。
2.3在水利施工过程中要对预应力的锚固技术进行优化和推广应用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预应力锚固技术是一项十分高效和作用显著的施工技术,适应面很广;既可以对原有的工程构件进行加固、补强处理,还可以在新建的构件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2.4在水利施工过程中要大力推广大面积碾压式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大体积碾压混凝土的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旦发展十分迅速的筑坝技术,采用土石坝的大型运输,震动碾压的机械设备,来夯实碾压非常干硬的混凝土构件或是搅拌物。
2.5在水利施工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工程的防渗技术,要不断地优化相关的防渗技术
加强对设备安装的管理,水利工程都需要安装多种基础设施,在安装设备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管理,对于造成的一些孔洞,预留孔、施工缝等要进行填充,防止发生渗漏。
参考文献
[1]梁佑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与验收概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2008.
[2]鑫钟,泽霖民,蔡跃波.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分析[M].太原:山西出版社,2010.
[3]沈林天.浅析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控制[M].内蒙古:内蒙古出版社,2007.
[4]武孟浩,付大庆.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M].辽宁:吉林出版社,2006.
【关键词】幼儿教师 游戏指导策略 优化方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35-01
玩是每一个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幼儿能够感受生活的魅力以及带给自己的乐趣。在幼儿园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务必要全程的参与,一是确保幼儿人身的安全性,二是对其游戏的行动时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幼儿在玩乐中身心健康的发育和成长。对幼儿教师游戏指导策略以及优化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是极为必要的,这是提高幼儿园游戏实效性的关键。
一、幼儿教师游戏指导策略的类型
1.隐蔽性的设计
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与规划性,教师应该对其进行科学的设计,当然一切的设计工作都是在游戏活动开展之前进行的,不留下痕迹,以此去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致。
2.自然性的投入
幼儿教师在对游戏进行指导之时应该坚持自然性的规则,使幼儿有亲切之感,例如教师发现某一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说“今天我想造一辆轿车。”教师说:“好的,这回乘坐你的轿车,好吗?那你应该制造几个座位呢?”教师对游戏实施这样的指导策略,有助于幼儿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与锻炼。
3.延展性的组织
主要是指在游戏活动结束环节,教师看到幼儿对游戏活动依然恋恋不舍之时应该抓紧机会对幼儿提出与游戏相关的问题,例如“通过本次游戏你得到了哪些收获呢?”有幼儿说:“伙伴之间要互帮互助。”这是落实幼儿游戏活动开展目标的有效策略,也是教会幼儿总结与反思的主要途径,达到了对幼儿游戏延展的目标,同时,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提升幼儿教师游戏指导策略实效性的有效对策
1.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幼儿园游戏,强化自身的理论修养
这主要是针对部分幼儿教师对游戏存在的意义认识得模棱两可这一问题,此时幼儿教师应该从思想上认识到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主体的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因此教师应该开展以下两种类型的游戏:意识由幼儿自体产生的游戏,该类游戏带有创造性的色彩,可被称之为本体性游戏;另一种游戏是教师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游戏,这类游戏通常会与某一教学活动整合在一起,可被视为游戏化教学。教师秉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作为对上述两种类型的游戏指导的法则,此时教师应该积极引进直接指导和间接这两种游戏指导策略。在对幼儿游戏获得进行指导时,必须保证而又有一定自主选择的权力以及自由活动的时间。
2.把握时机对幼儿游戏的部分环节进行有效的指导
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在幼儿发展方面存在的价值各有不同,各类游戏在指导环节上存在一定的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对游戏设计阶段的指导、对游戏过程的指导、对游戏活动结束的指导。在幼儿游戏设计的阶段,教师与幼儿共同完成游戏场地的布置工作,以及对游戏用品的制作工作,在此期间教师应该对幼儿对游戏设计的方式呈现支持与赞赏的态度,并做出相应的指导与纠正;游戏过程中进行的指导工作之时教师要细心的观察幼儿参与游戏的行为方式,在对其进行指导之时要使幼儿的独立性以及自主性得到保证;在游戏结束之时教师应该指导幼儿对游戏场地进行清理,收藏好游戏用具以达到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目标。
三、重视对游戏环境的构建工作,实施隐性为主的指导策略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以及“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等内容。教师应该有效的运用幼儿园现有的教学资源,因地取材为幼儿游戏创设环境。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对活动的影响形式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平行式、交叉式与垂直式。平行式就是教学通过将某一游戏行为方式演示给幼儿,使幼儿对其进行模仿;交叉式就是幼儿教师直接介入游戏过程中对幼儿的行为方式进行正面的指导;垂直式就是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对幼儿在游戏环节中出现的不端正行为方法进行纠正。
总之,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者与导向者,应该重视对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工作,完善正确的幼儿游戏观念,以幼儿的兴趣作为指导的原则,适时的介入游戏环节中,对幼儿的行为方式以及对有关问题认识的态度进行正向的指导,不断的积累对幼儿游戏指导的经验,使幼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也就是将幼儿游戏的实效性以及存在的价值充分的体现出来。
[关键词]石油化工;安全事故;应急处置
中图分类号:X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269-01
当前,我国石油化工生产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基于石油化工生产运行中的危机特点,很难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发生。事故发生并不可怕,通过构建有效的事故应急机制,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危害。因此,有必要对石油化工事故应急机制构建和应用进行探究。
1 石油化工事故危机特点
1.1 不可预测性
石油化工生产运行中涉及众多设施设备、人为操作和自然环境因素,如设备老化泄漏、人为操作失误、自然环境恶劣等,都可能诱发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而很多事故的发生时间、危害程度等,都不可预测的,加大了事故应急处置难度。
1.2 社会影响性
在当今网络时代,移动通讯技术发展,使信息传输速度加快、渠道增多,化工企业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在短时间内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个别化工企业生产介质有毒有害的特点,极易引发周围和一定区域内恐慌,不利于社会稳定。
1.3 危害巨大性
危害性与事故不可预测性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很难做出相应准备,加之化工企业各类工作介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特性,很容易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1.4 处置紧迫性
安全事故的危害性,使事故延续时间越长,则引发的危害也就越大,因此,一旦发生就需要即使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尽量降低事故危害,将事故危害和影响降到最低。
2 石油化工事故应急机制的构建
石油化工生产运行特点和事故危机特点,使事故无处不在、无时不可能发生,因此,要强化危机意识,按照最新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风险评估与应急资源调查指南》等行业规范和标准,构建事故应急机制。
2.1 实现事故危机管理制度化
要在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企业管理机制基础上,健全完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对生产运行的计划、质量、进度、安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制度化管理,构建涵盖危险源识别、风险点确定、危险分级管控、危险预警监控和事故应急处置等全流程的事故应急机制,形成“事前防范、发生控制、事后弥补”的事故处理体系。特别是要强化应急机制的组织领导、资金保障等,确保主要领导和基层作业班组、部门相关负责人参与,从组织层面加强对事故应急机制的重视,在职工中营造重视事故应急的浓厚氛围;应急机制构建涵盖了预案编制、物资储备、演练培训等众多活动,需要应急资金支持,要从企业发展战略层面建立资金保障机制,确保应急机制构建有充足资金。
2.2 有效识别事故风险
风险精准识别是事故应急机制构建的基础,不仅能通过识别危险源实现针对性的事前控制,而且能通过风险确定,针对不同区域、设施和类别风险,采取相应措施。事故风险识别评价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在准备阶段中,要根据生产运行流程和岗位职责分工,建立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覆盖化工企业生产运行全流程和各环节的风险评估小组,通过制定风险识别工作方案,对照各环节国家行业标准、其他企业事故信息、生产运行状况等信息,按照事故发生概率、危害等,根据不同作业环节事故潜在危险源,采取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风险矩阵等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为确定具体风险等级奠定基础。在风险评估实施阶段,要根据前期工作和风险评价方法,对照GB6441-86、GB18218-2009、DB37/T 2882-2016等家、行业标准划分危险源级别。要在资料分析基础上,结合事故发生特点和趋势,由高到低划分四个不同等级,具体可由“红橙黄蓝”分别标识。在划定风险级别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采取监控预警措施,对事故进行动态把握,特别是对危险级别高的两个等级,要落实公司级管控单位和责任人等,落实责任,完善管控措施,将风险维持在可控范围内。上述工作结束后,要编制企业内部风险评估报告,为应急机制构建提供参考。
2.3 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实施
要在风险分级管控和编制风险评估报告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编制应急预案,并加强预案演练和应用,这是事故应急机制构建的主体。一是应急预案的编制。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实效、符合规范、切合实际原则,立足于行业安全规范、生产运行特点进行预案编制,通过预案明确不同岗位应急处置职责,对应急处置基本流程予以确定,并落实好应急措施实施的各项保障。具体可参照风险评估小组人员,组建预案编制小组,适当补充处置事故经验丰富的一线人员参与,在把握企业风险评估、应急储备物资储备情况等基础上编制。对风险级别最高、属于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环节或区域,可编制重大危险源专项预案,特别要突出特定工作区域、岗位的简明应急操作措施,必要时可编制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作为附件在预案中予以明确,并在岗位培训中予以宣传和落实,确保事故发生后,相关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能够及时采取正确措施。预案编制中,还要明确重要负责人和联络人的联络方式,确保应急预案可以及时落实到具体人员。二是应急预案的评审。化工企业应急预案编制之后,都要进行书面评审,对预案进行全方位论证分析,重点对预案基本内容是否完整、组织领导是否有力、措施针对性是否较强、是否切合实际、与生产运行衔接性是否较强等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形成预案文本和涉及相关风险评估及应急资源情况调查等资料的评审、论证分析审查意见,对预案予以备案。三是应急预案的实施。企业要结合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定期组织职工开展应急演练和专项培训,确保职工熟练掌握预案实施措施和流程,对实际演练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预案指挥体系是否有力、应急措施是否得当、救援队伍是否训练有效、物资储备是否足量有用等情况进行评价,对不当之处要进行适当修正,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3 结论
综上所述,化工企业事故危险因素多、危害大,要高度重视化工企业事故危害性,正视事故的不可预测性,积极构建涵盖制度建设、风险识别和分级管控、应急预案编制和实施等内容的应急机制,确保生产运行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游戏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样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也是基本的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既要重视游戏,也要积极培养游戏精神,将游戏的精神有效地融入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真正实现寓教育于游戏,不仅使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游戏化、生活化,而且更好地促进幼儿本身的和谐发展。
如今,游戏已成为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也理所应当地重视游戏,更要关注对游戏精神的培养,从而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既然要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就要将游戏逐渐融入幼儿园的课程中,以游戏的形式去实施课程,教授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确立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模式,正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实现“以游戏为核心的园本课程”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一、以游戏为核心的园本课程”建设的原则
在进行“以游戏为核心的园本课程”建设的同时,我们不应只是纸上谈兵,要坚定以下两个原则:(1)一切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幼儿,若要使幼儿在教育中得到收获,必须先了解幼儿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只有确定好这一点,才能够使教育的过程顺利进行,得到理想的结果;(2)把握每个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因材施教。幼儿的发育期有或早或晚的差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需要把握好每个幼儿的实践能力,不能搞“一刀切”,同时还要坚持因材施教,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从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二、“以游戏为核心的园本课程”建设的特征
1.以游戏精神为本
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必须充分关注游戏精神。不仅是在游戏的规划中,更表现在游戏的实施过程当中,包括游戏的角色确定、游戏任务的分配以及游戏结果的判定。我们要把课程的内容充分融入游戏中,把游戏的精神通过课程内容来体现,渗透进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举例来说,我们确定一个游戏主题――“神奇的动物”,在这项活动中,我们有抓蜗牛的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幼儿既学到了蜗牛是什么,长什么样子等知识,还学到了如何抓蜗牛等实践能力,将游戏精神彻底贯彻到了教学活动中,也充实了课程。
2.注重社会实践
在幼儿期的教育,不可能像小学、初中一样让幼儿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进行,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有“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教学模式,因此,注重社会实践也是我们建设“以游戏为核心的园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幼儿的一些举动不仅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幼儿当前发展水平的整体把握,从而使幼儿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例如,我们举办“我爱读书”的活动,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去参观印刷厂,观看书籍的印刷流程,在这项活动中,让学生学到什么其实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加深学生对于参观这一学习方式的印象。
三、“以游戏为核心的园本课程”建设的策略
1.充分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
在当前的教育中,人们大都关注的是集体主义思想的培养,
因此,在活动过程之中,大家关注的焦点也大都在集体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也同样如此。教师大都偏向于认为集体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锻炼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不可否认,这些优点是存在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集体游戏时间的增加,必然意味着自选、自主活动时间的减少。这里我们不是要绝对否定集体活动的价值,而是要改变当前实践活动中集体活动占据了绝对优势的现象,如果任由当前这种情况发生,游戏时间就不再意味着休息了,而是一种变相的“上课”。幼儿在这其中得不到自由自主选择游戏的时间,因此游戏也就失去了融入园本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2.提供充足、多样化的游戏材料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那么孩子喜欢游戏材料也是他们的一种禀性。幼儿大都还处于对外部事物的好奇时期,因此,游戏材料在这其中就充当了重要的工具。但是,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幼儿园能够提供给幼儿的玩具材料不仅数量有限,而且种类也相当贫乏,这就导致幼儿园在进行游戏与课程学习时遇到种种困难,对于幼儿智力和体力的开发等方面的活动也都受到了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借鉴蒙台梭利的做法。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她对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不仅设计出了一整套帮助幼儿学习的游戏材料,而且实施了通过游戏材料去完成教育内容的实践,真正实现了游戏与课程内容的结合。她所研究设计出的蒙氏学具也为幼儿园教育游戏课程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在我们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在游戏材料缺乏的课程实施中,我们可以号召幼儿一起设计游戏材料,虽然现成的游戏材料更方便将游戏与课程相融合,但是幼儿自制的材料更具有吸引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悉心指导幼儿利用各种材料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另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友谊性的比赛,让大家都活跃起来,积极参加,真正做到寓游戏于教学。
3.为幼儿规划合理的游戏环境
通常化验室内的通风设备包括:通风柜(落地)、万向排风罩、原子吸收罩、气瓶柜、试剂柜等。通风柜作为化验室内最重要的一级防护设备,通常要求维持通风柜面风速恒定为0.5m/s,过高或者过低的面风速,均会发生污染气体泄漏的危险。对于万向排风罩、原子吸收罩、气瓶柜、试剂柜等局部排风设施,应能够持续高效地控制,安全迅速地将气体排出。变风量通风系统就是为了能够达到这些设计要求,并保证整个化验室内的空气质量,做到化验区域相对于区域之外为负压,以免对周围的办公休息区造成污染。在充分满足室内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大幅降低系统运行能耗,包括空调及排风机的能耗。与定风量系统相比,变风量系统加大了单台排风机携带的通风柜或其他通风设备的数量,为实现风量、压力控制,除配备常规设备外,还需要增加一些通风及控制设备,如变风量风阀、定风量风阀、压差变送器、风速控制器等。中心化验室变风量通风系统的控制原理如图1所示。
1.1通风柜的控制化验室内每台通风柜的排风支管上安装与压力无关的变风量风阀,通过通风柜调节门旁边的风速控制器控制风阀来调节通风柜的排风量,使通风柜在有人操作时的面风速维持在0.5m/s左右,当无人操作时能够降低到0.3m/s(用于特殊控制需要,一般化验室较少设置此功能);在通风柜关闭时,保证通风柜的最小排风量。
1.2万向排风罩等固定通风设施的控制化验室内万向排风罩、吸气罩、试剂柜等的排风汇总管上安装与压力无关的定风量风阀,保证在通风柜风量发生变化时,这些排风设施的排风量保持不变。一般万向排风罩的排风量按150m3/h计算,试剂柜的通风柜按75m3/h计算,吸气罩则根据罩口尺寸和罩口吸口风速具体计算,化验室内操作的对象大部分为有毒或有危险的有害物,罩口风速按规定不小于0.5m/s。
1.3室内换气次数的控制为保证化验室内排风效果和维持室内温湿度要求,SH/T3103-2009《石油化工中心化验室设计规范》规定,对于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分析房间换气次数不应小于7次/h。若化验室内通风柜和万向排风罩等其他通风设施最小排风量不能满足化验室的最小换气次数时,需在化验室内增加室内排风口,并在此排风口的排风支管上安装与压力无关的变风量阀门,用于保证化验室的最低换气次数要求。
1.4室内压力检测控制为避免化验室气流渗出实验室,造成交叉污染,应控制化验室内气压使其相对于走廊和办公休息区域为负压。在化验室内设计送风管,并在送风管上安装与压力无关的变风量风阀,送风管上的变风量风阀与排风管上的变风量风阀联锁控制,使得化验室内的送风量与排风量的差值保持恒定,保持化验室负压,空气从走廊流入化验室,避免有害物的散出。同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使通风柜能以最小的排风和补风风量操作,节省能源。
2送风、排风系统设计化验室通风系统如图2所示。
2.1风管系统设计现在化验室建筑面积越来越大,房间越来越多,合理的送排风系统设计就尤为重要。在定风量系统设计时,每台风机连接4台左右的通风柜或气体通风设施,这在变风量系统设计时已经不太适用,会造成资金和能源的浪费。变风量系统根据建筑物的类型一般可以按横向或竖向分区,横向分区即按每层来设计一个或几个送、排风系统,每层的排风机和新风机集中布置,排风机和新风机均设置在各自独立的风机房内;竖向分区是把一个或几个建筑跨度内的各个楼层的房间划分成一个排风系统,通过汇总立管引至屋面,所有的排风机在屋顶或顶层机房内统一布置,但是送风系统仍按横向划分。横向分区的优点是没有竖向立管,减少了风管穿越楼板和屋面的次数,但由于变风量系统风量大,计算出的风管管径也会相应较大,横向分区系统难免会出现排风管和送风管交叉现象,这样就要求建筑物的层高很高,以满足房间上部区域风管的布置需要,一般采用变风量通风设计的化验室最低建筑层高取4.8m;另一方面,有些化验室屋顶在建筑设计时设计为坡屋顶,这样就无法在屋顶设置风机,只能按照横向来分区设计。竖向分区避免了排风管和送风管在室内交叉的情况,但是现在的化验室建筑面积普遍较大,在进行防火设计时,通常会把每一层设计为一个防火分区或几个防火分区,这样在每层的排风支管上就必须要增加防火阀,以满足建筑防火规范的要求;此外排风立管还会占用化验室内的空间,在有些实验设备较多面积紧张的化验室内,可能会造成拥挤的感觉。图2所示就是竖向分区实例。在设计中,不管是横向分区还是竖向分区,都必须按照设计规范来进行划分:(1)同一类型的房间宜划分在同一系统。(2)排出气体性质相同的房间或通风设备应设计成一个系统。(3)对于有极度、高度危害物质或极难闻气体物质必须单独设计成一个系统,不应和其他通风系统合用。
2.2系统控制设计要真正实现化验室理想的气流组织,排风量、送风量以及房间的压差控制尤为关键。在定风量系统和有些传统的变风量系统的设计中,一般在通风柜连接的管道上设置蝶阀,依靠手动或自动开大或减少风阀来调节系统风量,这样不仅会造成风量的浪费,更重要的是还会导致通风柜面风速不稳定,这对化验室的安全非常不利。有些传统的变风量系统即使是已经采用风速控制系统,也只是在通风柜面风速改变之后才会进行调节,控制缓慢且频繁。所以,不管是采用定风量系统还是变风量系统,室内的压差都不稳定,气流组织难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在变风量系统设计时就需要采用合理的风量控制阀和室内压差控制系统来解决系统管网风量变化和室内压差变化这一类问题。风量控制阀包括变风量控制阀和定风量控制阀,它们的特点是:(1)压力无关性。在通风柜运行过程中对通风柜面风速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通风系统管网压力,由于其他通风柜或通风设备的开闭,或管网其他方面变化会导致通风柜管路压力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会经常发生的。风量控制阀能根据管网压力变化自动调整,这个过程是伴随管网压力变化同时发生的,实现了快速稳定的风量控制。(2)反应速度快。系统的响应时间短,达到要求的风量值所用时间一般在1s以内,在通风柜调节门到位后的1s以内即可达到指令值,同时化验室送风和总的排风控制系统也快速响应以维持正确的房间压力。(3)风量控制精度高。风量控制精度在±5%以内,在通风柜调节门变化时,通风柜的面风速可保持在(0.5±0.1)m/s。(4)风量可调节比高。最大风量和最小风量比例为20∶1,高的调节比使系统可利用的参差系数大,适用于通风柜数量多的大通风系统。当化验室房间较多,通风柜数量也相应较多时,风量控制阀的调节比高,就可以降低通风柜最低运行风量,有效降低通风柜的运行能耗。大的排风系统还可减少风机的数量,减少风管的数量,减少风管占用建筑物内的空间。控制系统其他的部件包括风速传感器、管道压力传感器、房间压差变送器、中央控制器等,加上风量控制阀,它们一同构成了整个变风量系统的控制神经。具体控制系统的安装方式为:每台通风柜排风支管上安装1台变风量控制阀,它会依据通风柜上的监视器反馈数据来调节门开启的大小和运行状态,以此来控制通风柜的排风量;风速传感器会一直检测通风柜的面风速,以使其保持在0.5m/s左右。在化验室其他通风设备(万向排风罩、原子吸气罩、气瓶柜、试剂柜等)的排风汇总管上安装1台定风量风阀,保证这些通风设备在系统运行中保持排风量始终不变。在新风送风支管上安装1台变风量风阀,并且与排风管上的变风量风阀联锁,根据室内的排风量控制化验室的送风量,以保持室内压力恒定。化验室内安装房间压差变送器,与系统联锁,检查室内压力,同样用于保证室内的压力恒定。最后所有的控制信号均传送给中央控制器,当发现风量变化时,中央控制器会给机房内的排风机或新风机发出信号,调整其排风机的排风量或新风机的送风量。
3其他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