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比赛教学法论文

比赛教学法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9-26 09:06: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比赛教学法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比赛教学法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异步教学法;球类选项课;可行性分析

1 前言

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加快改革的步伐,体现“创造为本”、“以人为本”的思想,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一些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上也进行创新与改革,如开设了体育选项课程教学模式,但是许多高校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仍存在着教学形式单调枯燥、过于严谨,教学内容陈旧,课的结构过于单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等现象,学生学练的积极性不高,教学结构并没有质的变化,阻碍了新型人才的培养。1987年7月至今,武汉师范学院的黎世法在发展异步教学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异步教育学。黎教授将人类社会教学实践发展分三个阶段:1、以个别教学方式为主的古代社会的教学实践阶段;2、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近代社会的教学实践阶段;3、以个性化教学方式为主的现代社会的教学实践阶段。而最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属于现代社会的一种个性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黎世法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认为是“同步教学”,为了区别于同步教学,并突出最优化教学方式和教学理论的特点,黎世法提出了“异步教学方式”和“异步教学理论” [1]。现在异步教育学得到了许多专家和学者们的认可,在我国已经被运用到中学、小学的其它文化课学科中,但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还没有被推广和运用。本文从异步教学法的教学特点和高校球类选项课的特征分析入手,就在高校球类选项课教学中尝试运用异步教学法的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

2 异步教学法的特点

2.1 异步教学法学。异步教育学是一种以“学情理论”为基础,以“异步教学论”为核心内容的,能有效指导现代教育实践的现代教育学,异步教学法是异步教育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2.2 异步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2.2.1 学情理论调查是基础。学情理论指通过分析研究数以万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从中发现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而建立起来的学习理论。异步教学的源头是学情理论,而最优教学方式就是以学情为条件的最优化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越符合学生的学情,教学效率就越高。因此教学前学情理论的调查为以后制定教学计划的提供依据,教学前没有了学情理论基础,也就没有了异步教学法。

2.2.2 教学过程的强调异步化。异步教学法区别班级统一授课制,强调以个性化教学方式为主,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场所。1、异步教学强调学生的六步学习(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紧密的结合,达到“举三归一、以一反三”的目的。学生通过“自学”和“启发”,解决不同的学习问题(举三),然后通过“复习”,将“自学”“启发”解决的问题和学到的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归一);然后用这一系统化概括化的知识作指导(以一),通过“作业”和“改错”去解决它所覆盖的一类问题(反三)。2、异步教学强调教师的五步指导(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了学情研讨学习强化小结),首先老师就所教学的内容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按其法进行思考,在学生明了学情之后,就学习中存在困难与学生进行研讨学习,指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老师最后进行强化总结。3、异步教学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将教师的指导形式与学生的学习有机统一起来,以学生的独学为基础,运用一切教学条件,根据学情,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自主教育能力和自主健身能力(它们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达到高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效果能及时反馈的个性化现代教学方式。

2.2.3 教学中注重区别对待。根据学生学情调查结果,将其分成不同的组别实施教学。异步教学法首先强调学生的独学,即学生一人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以及可利用的各种学习条件,遵循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注重分层教学,根据班级里学生不同的水平,将他们分成不同的组别,对不同的组别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和要求,区别对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指导者,将教师的三种指导形式(个别指导、分类指导和全体指导)与学生的五种学习形式(独学、对学、群学、请教教师和全体学)有机地统一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充分运用一切教学条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组织课内外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高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2.4 课堂上注重互动教学。异步教学注重合作学习:主要有生生互动(同学之间的研讨学习)和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学习)。生生互动包括两个学生间的“对学”、多个同学间的“群学”和 全班一起的“全体学”。师生互动是在教老师参与指导下,就学习中存在困难与学生进行研讨学习。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同时通过组与组和组内之间学生的互帮互学,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个体需要,解决了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

3 高校球类选项课的特征

3.1 普及性和趣味性。高校开设的球类选项课不论是大球篮球、足球和排球还是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都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在我国中小学体育课中都属于普及性较强的科目。大部分高校球类选项课的大学生都有一定的基础,抱着对项目很大的兴趣来到各个选项课中。而且这些球类选项课在中学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开设过,学生都比较喜欢球类项目,课堂上教师教授也比较轻松。学生有球在手,不练习基本功还可以相互打比赛,课堂上气氛较好。

3.2 层次性和专业性。由于高校开设的球类选项课首先在中学、小学的体育课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展,属于比较普及的项目,其次选项课大部分是凭着爱好选进各个项目中来的,因此许多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基础,技术水平在学生间存着较大的差别,层次感比较明显。同时大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差别也较大,故学生在项目的掌握程度上体现了明显的差别,有部分学生不需要学练就可以直接参加教学考核,有些身体素质较差、有不喜爱运动的学生需要努力学习后还不一定能达到考试标准。

公共体育课教学虽然不像专业队训练那样系统、全面,但是选项课教学内容就明显体现了项目专业的特征。由于选项课教学时间至少一学期,相对较长,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出了一定的专业特点。从项目基本的技术动作传授开始,到基本的战术讲解,最后实践比赛,这一系列安排都体现了明显的项目专业特点。从教学的教师安排上也体现了项目的专业性:各校在体育选项课的教师安排上,都是本着从事或擅长某专业的教师教授某专业的项目。

3.3 竞技性和实用性。球类选项课在教学中,经常会安排许多时间进行教学比赛。如篮球、足球课教学中,教师经常会组织学生进行半场或全场的教学比赛。即使教师不组织,学生也经常会自觉的进行分组比赛,所以球类选项课教学中竞技性很强。

实用性主要体现在球类选项课教学内容上,在我国目前高校体育球类选项课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几乎都是教授那些最基础、最实用的基本技术。比如篮球选项课主要教授投篮(原地投篮、跳投)、行进间上蓝、简单的战术配合(二过一配合、一人掩护另一人投篮等)这些都是篮球比赛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动作。所以球类选项课在教学内容上均体现了较强的实用性。

4 异步教学法在高校球类选项课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4.1 高校球类选项课教学为异步教学法提供了必要的学情理论条件。由于高校球类选项课的学生在某个项目的起点和身体素质条件上均不一样,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而异步教学法首先要求对学生进行学情调查,掌握整体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情的不同再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如果学生间不存在着差别起点都一样,那学情调查也就失去了意义。没有了学情调查,自然也不会采用异步教学法。

4.2 球类项目具有层次性满足了异步教学法分层教学。在高校球类选项课中由于存在着层次性特点,这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不能搞一刀切,用同一个标准来要求每一位学生,因此在高校球类选项课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目前最合适的教法。而异步教学法在家学中强调采用分层教学,根据学生水平的不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几个组别,分别进行教学,考核时同样采用不同的标准进行教学考核。因此在高校球类选项课中应该采用分层教学法较为合适。

4.3 球类项目的系统性给异步教学法提供了时间保证。异步教学法的实施,从开始的学情调查,到异步教学过程,最后到教学考核一整套环节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才能完成。高校球类选项课的开设在我国各高校现在最少也要一学期时间,一学期十几周的教学时间可以为异步教学法完整的实施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

4.4 异步教学法能体现 “以人为本”的教学改革思想。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该围绕着“以人为本”指导思想,怎样才能在体育教学改革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异步教学法强调学情调查和异步教学(分层教学、互动教学、异步化教学等)都是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针对学生的不同而采用灵活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些处处都体现了“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思想。

参考文献:

[1] 黎世法.《异步教育学》[M].新华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2] 黎世法.《新课程异步教学方法论》[M].学苑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

第2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职校;物流教学

引言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对于物流人才的需要也在逐年增加。职校作为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必须不断完善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而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这一点,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项目教学法的相关分析

1.1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项目来实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目的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具有实践性、发展性、自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具体来说,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与实际生活和工作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在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促使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的同时,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项目教学法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此外,项目教学法并不是简单地对一个既定的项目题目进行研究的教学方法,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设定相应的短期项目和长期项目的基础上,通过二者的结合实现教学目的并不断调整和发展着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项目教学法的发展性。而项目教学法的自主性体现在项目的确定并不仅仅是由教师一个人决定的,而是要听取学生的意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来进行项目的设定。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和学生除了可以采取多样的探究方法对设定项目进行不同角度的研究和分析外,还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对项目成果进行展示,从而体现其开放性特点。最后,项目教学法并不仅仅是对单一学科的检验,在努力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专业的学科知识,而且也十分需要观察能力、交流能力等,所以,项目教学法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1.2现阶段职校物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职校对于物流教学是十分重视的,但是现阶段职校物流教学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下面进行详细的论述。第一,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缺乏实践,造成职校教育与实际岗位需求的脱轨,致使学生在真正进入社会、走向岗位中的时候,很难快速适应。第二,学生实习的成效不明显。虽然职校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提供了一定的工作岗位给予学生实习的机会。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由于是相对固定的岗位,学生很难真正接触到整个物流行业,无法将在职校学习的知识充分、系统的融入于工作中。其次,学生在短暂的实习期内,无法熟练掌握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也无法将书本中的知识与实际工作充分结合,往往需要重新学习,学生极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失去对物流专业的热情。最后,职校提供的实习岗位以低层物流岗位为主,在实习期间学生基本是重复着简单、单调的基础性工作,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无法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而项目教学法对目前职校物流教学来说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解决现阶段我国职校物流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所以,为了提高职校物流教学的教学质量、改善职校物流教学存在的不足,必须充分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职校物流教学中。

2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职校物流教学的具体措施

2.1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学生是物流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充分发挥项目教学法的积极作用,必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职校物流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项目的设定,还是项目的完成过程中,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需要为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同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流的兴趣。第二,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日渐丰富,网络信息资源对于教学的积极意义也日渐凸显。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物流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如通过多媒体播放物流相关的图片、视频,或是制作物流教学的课件,不仅能够增加物流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能够丰富物流教学的课堂内容,进而提高物流教学的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网络信息资源虽然能够给我们的教学活动带来便利,但是利用不好也会发生不良现象,所以职校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对繁杂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筛选,在物流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项目的完成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2.2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

项目教学法的成功实施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而分组活动能够有效提高项目教学法的效率。职校物流教师可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能力和需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的人数可以根据项目内容进行划分,比如对于内容较为简单的项目可以将学生分成四到五人的小组,而内容难度较高的项目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九到十人的小组。通过教师的帮助,每个项目小组需要确定小组成员各自的责任,避免混乱的发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当辅助者、参与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在各抒己见的同时,通过互相帮助、相互探讨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科学、合理地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项目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此外,在小组共同努力完成项目的同时,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默契和关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团队的力量和团队的重要性,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投身于工作岗位、融入于公司集体中。

2.3充分发挥比赛的作用

除了分组以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物流相关的比赛、充分发挥比赛的积极作用也是提高项目教学法教学应用水平的重要方法。由于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部门对于物流教学高度重视,开展了很多不同形式的物流比赛。这些比赛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实用性,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比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其查找资料、撰写论文的水平,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不同形式的比赛对于学生而言既是锻炼,也是实践。在赛场上畅所欲言,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是一种极强的锻炼,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由于参加比赛的大多为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通过互相的交流和沟通以及听取其他团队的成果表述,可以扩大学生交友范围,帮助学生取长补短。此外,比赛的评委老师都是物流行业的领头人以及物流领域的高精尖人才,通过比赛评委老师的点评,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物流行业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2.4设定科学的考核标准

传统职校物流教学的评价和考核标准大多以理论知识的笔试成绩为主,这种考核标准对于物流这一对于实践要求较高的专业是极为不合适的,即使学生取得了很高的成绩,也仅仅代表着学生对于物流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较好而已,并不代表学生真正掌握了物流方面的能力和技术。所以,职校要根据物流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设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和考核标准。比如,可以建立笔试成绩与实践成绩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标准,即将笔试的物流理论成绩和实践的评分通过各自百分比的折合最终计算出学生的物流成绩,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践成绩的百分比。在考核标准的设定时,要注意标准的具体化、公平化、科学化和透明化,真正帮助学生通过考核成绩来正确地认识自己,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的不足。需要格外注意的是,虽然物流教学需要强调实践,但是实践是建立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所以职校要避免片面追求实践,忽视理论知识的更新和讲解的错误教学和评判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物流专业的考试形式和考试内容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变,增加其多样化和灵活性,从而达到全面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3结语

项目教学法对于职校物流教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加强项目教学法在职校物流教学中的应用,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为我国物流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振华.基于实践技能培养的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J].时代金融,2013(14):245+263.

[2]吴春一.对中职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J].物流技术,2010(7):159-160.

第3篇

【关键词】项目学习;语言应用能力;学习主动性

1引言

项目学习(Projected-based Learning, 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个人或合作任务,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以获得知识和技能(高艳 2010)。以项目为依托的学习法也被称为项目作业、专题研习和课题式学习,是20世纪西方体验式学习、从“做中学”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部分。项目学习法在近20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越来越多,在语法教学方面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据朱枫(2010)统计表明,85.6%的项目学习法的研究都和职业技术教育相关,而且这里面项目学习法在外语学习方面的研究却不多。而根据语言学习所应遵循的“输入--内化--输出”的规律,可以在学生语言输入环节设计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在语言输入时加强语义建构,在能力内化环节促进自主性内化机制的产生,以达到流利输出语言的目的。因此,项目学习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动机和兴趣,促进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向学生提供更多真实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提高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题材广泛,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能力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对不同体裁、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文章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学生通过精心阅读和分析,得以扩大知识面,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提高分析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但是,《综合英语》课文篇幅长、生词多且难、句式复杂,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如果继续按照传统课堂,以老师授课为主,学生在如此长的文章面前将会丧失学习动力和兴趣。那么,引进项目教学法可以改变单纯的以知识呈现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语言技能真实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提高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探讨项目教学法在《高级英语》的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以改变传统《高级英语》授课的形式,期许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目的。

2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本研究的对象是英语专业大三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英语专四考试。学生在一开学就被要求自由分组,4-5人一组,并任命一位小组长。然后根据高艳(2010)分的项目学习实施过程的6步:①选定项目,②制定计划,③实施项目,④总结成果,⑤交流成果,⑥评价项目,把项目学习内容分为项目计划书、项目呈现和项目总结三部分。其中项目形式根据所学内容而有所不同,进行话剧表演、演讲比赛、辩论赛、小论文等形式。本文以《高级英语》张汉熙版第二册为例,来展示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高级英语》张汉熙版第二册共15课,包括了小说、演讲和散文。根据课文内容,在学期开始,共设计了3个主题,分别是演讲、小论文和话剧。学生根据兴趣选定自己的项目和形式,并且开始写项目计划书。计划书中要求写明项目的目的、实施过程、预期结果和成员分工(高艳 2010)。然后学期末学生上交项目结题书并且展示项目成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能够随时咨询老师获得老师的指导。并且老师也会定期抽查项目实施的进程,对项目实施进行监管。

3项目教学法的教学体会

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项目教学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全新理念。老师可以摆脱枯燥的英语单词、短语的讲解和练习并且通过项目给学生设计更加真实的任务,给学生塑造一个语言学习和应用的真实环境;学生也能从个人兴趣出发参与到项目中并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例如,选择话剧主题项目的小组,需要选择课文并且对课文进行改编,编写成剧本。很多小组都对第四课Love Is a Fallacy进行了改编。这种改编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些学生对于应试作文非常反感,但是在编写剧本上却十分积极,并且展示出编写剧本方面的才华。这使那些在传统课堂并忽视的学生也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剧本改编完以后,需要一名导演对话剧进行排练。因为要求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尽量讲英语,所以导演对演员的指挥也尽量是英语。导演和演员都能得到口语方面的提高。并且在这种真实的语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确立学习目标。所以,通过一起完成项目,学生各方面的语言应用能力是可以得到提高的。

目的实施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例如,选择以第九课The Loons为研究对象写研究论文的小组,通过分工合作收集了很多关于印第安人文化的资料甚至有小组成员通过询问在加拿大籍外教、加拿大留学的朋友来收集第一手资料或调查印第安人文化在白人强势文化中的现状。因为所选的项目都是自己感兴趣的,而且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能够与小组成员之间加强沟通,从其他成员身上学到很多课文上学不到的东西。所以每位小组成员都很投入。即使是以前在班级总是单独坐最后一排显得不合群的学生也都积极得参与了进去。特别在最后的项目成果展示环节,大家听着小组组长汇报整个项目从确立到实施然后到成果的完成,都有很深的感触。通过对学生随机抽样进行谈话,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比较喜欢这样的学习模式,因为不仅能结合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给他们的学习带来目标和动力。

参考文献:

[1]高艳.项目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外语界》,2010(6): 42-56.

[2]刘祥福,蔡云.浸泡式英语教学实验报告[J].《现代外语》,1997(3):44-51.

第4篇

机器人竞赛

机器人竞赛是一项很好的科技创新活动,形式繁多,内容丰富。设计方案的开放性,也为学生的创新奠定了基础。参赛者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同一个项目,通过比赛,激发其对机器人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探索机器人新科技,为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1999年,在RoboCup国际委员的支持和授权下,首届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在中国重庆举办,目前是中国机器人最具影响力的赛事,比赛共设立12类65项赛事。机器人竞赛种类多、规模大、水平高,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未来伙伴”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暨国际机器人灭火比赛中国赛区选拔赛),是中国人工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等多个单位主办的一项全国性赛事。大赛包含机器人救火大赛、机器人足球比赛、机器人创新大赛、机器人搜救大赛、机器人擂台赛和机器人舞蹈戏剧大赛等6个主题项目。其中机器人救火大赛是国际赛制机器人灭火比赛(暨国际机器人灭火比赛中国赛区选拔赛)。“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由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竞赛分竞速赛与创意赛两类比赛。自2006年首次举办以来,“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

机器人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

机器人竞赛、创新实践是一项很好的科技创新活动,机器人的趣味性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同时将创新实践、竞赛引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研究。“机器人项目教学法”的一般教学结构如图1所示:“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本文以参加2012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的医疗与服务机器人组的项目为例,在比赛初期确定人员,将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一个竞赛小组,研究竞赛规则、制定项目方案、机器人结构设计、电路设计、程序调试,学生分工合作,过程中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团结协作。这种在探索中学习的过程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实现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非常重要。本文以一种医疗与服务机器人设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按照以下六个教学步骤进行:

1.项目的申请

本学院主要参加了医疗服务机器人、机器人游中国、擂台等机器人项目,学生可以针对感兴趣的比赛项目,或者根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申报项目,填写申请书。教师针对学生申报的项目,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建议选择项目规模和难度适中的项目。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在今后几年内老龄人口数量将会呈上升趋势,老龄化将更加严重。老龄化使社会的劳动力减少,一些老年人不仅不能参加劳动,而且有的甚至失去了自理能力,需要人照顾,这就增加了他们的子女以及社会的负担。年轻人为了工作日益繁忙,在目前服务行业工作者稀缺的背景下,在医院时不时会有行动不便的病人需要护士和家人的搀扶。而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行动不便的病人寸步难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摔倒受伤。所以笔者建议学生选择参加医疗与服务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制作赛项,设计一种医疗服务机器人更好的服务病人。

2.项目团队的建立

建立学生团队,营造互相竞争、互相帮助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做项目过程中携手合作,弥补相互间的不足,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让学生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做到共同进步。同时,团队的学生分工明确,每人负责项目的某一部分,使学生真正参与到项目中,整个项目的完成,离不开每一个学生,学生为使项目不会因为自己负责的部分没有完成而主动学习,主动查资料,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团队的建立,应考虑学生的专业,年纪,特长等因素。教师确定一名队长,根据项目的特点,队长可以自己招学生,实现学生管理学生。参加医疗与服务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制作赛项,笔者选择了5名学生,队长由09级的一名学生担任,该生组织能力比较强,专业能力也比较脱出,由他负责整个项目的进展,汇报工作。其他学生分别是1名2009级的,2名2010级的,1名2011级的,专业分别是自动化、测控、电气。

3.项目任务、计划的制定

团队负责人制定机器人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智能仪器。本次设计的医疗服务机器人由小组讨论决定,医疗服务机器人外形像轮椅,病人能够独自驾驶去化验室拿取报告,去门诊找医生复诊,降低护士工作量及病人家属的负担。为使医疗服务机器人更好的服务病人,该团队为机器人设置了两种模式:座椅模式和病床模式,免去了病人就诊、休息时需要被移动到病床上的麻烦。机器人将现场键盘控制和远程控制相结合,实现护士对病人的远程监护,机器人在前进过程中,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就会立刻停下,减少不必要的事故。同时机器人配备了机械手,可以帮助病人取物品,最大程度帮助病人。根据团队中学生的专业、特长等分配任务,负责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的学生需要画图纸、电焊等来完成机器人结构的设计、机械手的设计;电路设计的学生制作包括单片机电路、电源稳压电路、电机驱动电路、红外避障电路、键盘输入电路;测控专业的学生负责电路的测试、场地的制作等工作;程序编写的学生,完成程序的设计、调试;控制界面的设计由另外一个学生负责,主要是VB编写上位机、WIFI摄像头的调试、蓝牙通信的调试。根据机器人项目的特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适当地作一些调整。根据项目完成的时间确定工作步骤,进行时间分配。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才能执行。

4.项目制作

学生自己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基于机器人项目的作品成果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实物模型、演讲稿、论文等。通过展示作品成果,可反映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所掌握的技能。本次设计的医疗服务机器人成果包括机器人模型一个、机器人设计与使用说明书一份、演讲稿一份。在本项目比赛结束后,指导学生按照他们设计的医疗服务机器人撰写论文、申请专利。

5.项目检查评估

整个项目检查评估采用答辩的形式向教师汇报,首先由队长对整个项目进行汇报总结,再由队员对自己负责的工作进行汇报和自我评估,并且对设计的医疗服务机器人进行展示,教师根据团队成员的表现、研究成果表述和作品的展示进行检查,为到现场比赛作准备。针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6.项目资料归档或应用

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项目结束后,教师监督学生将项目工作资料整理归档,材料包括项目申报书、进度表、机器人机械结构图、程序设计流程、机器人控制程序、项目结项书、项目报告讲义等。

机器人项目教学的成果

机器人创新实践是一个综合性、高难度的科技制作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提出有创意的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元件,设计、焊接电路,编程、测试程序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将学生的兴趣应用到教师的科研中,使学生们热爱科技,投身科技,在学校形成良好的科技学术气氛。本校参加机器人竞赛源于2010年,当时参赛的赛事为“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江苏省机器人大赛、“未来伙伴”杯机器人竞赛,并因此开设了机器人技术、机器人创新实践与竞赛等公共选修课;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室项目负责制实施办法》,针对项目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学生能在项目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能保证创新实验室项目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效果显著,本校代表队在2012年第七届“飞思卡尔”杯华东赛区比赛中,获得摄像头组第一名,晋级参加全国决赛的队伍,获得全国摄像头组特等奖。2012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获得3项季军,2010年“未来伙伴杯”获得灭火比赛冠军,受邀参加在美国举办的国际机器人灭火比赛。

第5篇

2007年12月27日,全省教育系统政风行风评议情况通报大会在广州召开。经省直行评团综合考评,省教育厅、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实验中学均被评为“满意”单位。

省人大副主任、省直行评团团长王宁生对全省教育系统的政风行风建设和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全省教育系统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政风行风评议活动每一阶段的工作,形成了鲜明的特点,主要有:加强组织领导,体现了一个“强”字;深入宣传发动,体现了一个“浓”字;全面查找问题,体现了一个“准”字;认真落实整改,体现了一个“实”字。在政风行风建设和开展评议工作中,全省教育系统注重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工作水平、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自觉改进存在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二是师德校风建设明显好转;三是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四是教育公信力明显提升;五是教育事业全面进步。

宋海副省长充分肯定了全省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所取得的成果。他指出,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政风行风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继续开展科学发展观和执政为民思想教育,为广东教育事业率先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继续坚持制度创新,从源头上优化政风行风建设环境;三是进一步提高教育系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探索新时期政风行风建设的新路子;四是继续落实整改,把政风行风建设引向深入。(赖红英)

“全国协作区中学新课改与尝试创新教育研讨会”在粤举行

2007年11月16至17日,“全国协作区中学新课改与尝试创新教育研讨会”在顺德乐从中学召开。

会上,乐从中学介绍了该校开展尝试教学实验的情况,并推出了《品读诗文》《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两节尝试教学研讨课。江苏省洋思中学、山东省杜朗口中学、山东省临清三中的老师分别运用尝试教学法执教三节公开课。尝试学习研究会理事长邱学华在会上作了《中学新课改与尝试创新教育》的报告。

尝试教学法由邱学华于1980年开始实验,历经20余年。它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主体,通过主体的不断尝试,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潜力,并实现学习者自身发展需要的教学法。尝试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了尝试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尝试教学法操作简便,目前全国有98个县市在推广,运用教师约20万人,试用班级约90万个,受教学生3000多万人,实验基地1800多个,成立100多个研究分会。

尝试教学法多在小学与初中教学中运用,而顺德乐从中学是在高中学科教学中开展尝试理论指导下的尝试教学法实践研究的学校。(本刊记者 潘孟良)

IB国际教育在中国实施研讨会

2007年12月 9日,主题为“IB在中国――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的IB国际教育在中国实施研讨会暨“创建中国特色IB国际学校的实践与研究”开题会在佛山市顺德区广东碧桂园(IB国际)学校举行。来自IB项目亚太地区的官员和中国教育学会、顺德区教育局的领导出席了会议。与会嘉宾围绕国际文凭三个项目――小学项目(PYP)、中学项目(MYP)、大学预科项目(DP)展开研讨。

据了解,IB教育是公认的国际教育的领跑者,立足于培养会探究,会思考,会交流,敢冒险,有知识,有原则,有爱心,思想开放,均衡发展,善于反思的国际型成功人士。它包括3个国际课程项目:为16~19岁学生设计的大学预科项目(DP);为11~16岁学生设计的中学项目(MYP);为3~12岁学生设计的小学项目(PYP)。目前,国际文凭组织(IBO)在125个国家拥有2150所成员学校,在校学生超过57万人。IB教育于1988年进入中国,目前已拥有44所成员学校。广东碧桂园(IB国际)学校承担了“创建中国特色IB国际学校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

(郑蔼娴)

我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可获退费

最近,省教育厅举行新闻会,宣布广东省从2008年起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

按该政策规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被录用为公办在编教师后,每人每年退费6000元,任教一年退一年费用,本科毕业生退费以4年为限,专科毕业生退费以3年为限。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学校从教的服务年限为5年,5年服务期内可在农村学校间流动,但不得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不得报考脱产本科生和研究生。

适用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上岗退费政策的地区和学校为:除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7个市(不含恩平)以外的乡镇(不含县城所在镇)及乡镇以下的中小学校。

享受上岗退费政策的毕业生包括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及暂缓就业的本专科毕业生(其中外省生源毕业生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学士以上学位),省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及暂缓就业的广东生源本专科毕业生。

(本刊记者 潘孟良)

廉洁育英才

全国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交流会议于11月下旬在佛山市南海区举行。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途径,深入推进广大中小学青少年廉洁教育工作。会议认为,要完善社会体制和工作体制,为推进廉洁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要加强理论研究,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形成系统的理论成果;要充分考虑和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使廉洁教育更有针对性;要不断丰富教育载体和活动形式,注意网络载体的运用,促进廉洁教育更有实效性;要提供必要的经费和物质保障,加强师资培训;要抓好师德引领,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要积极探索,循序渐进,力戒浮躁空谈。

第6篇

论文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要求 问题 对策 实例

论文摘要:任务型教学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使用语言完成任务的方式来学习语言,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理论的提出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转变教学方法,提供了新视角、新思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们在面对新要求的同时,也遇到了新问题。该文从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出发,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和任务设计实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与实施现状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型语言教学源于1982年英国教育学家珀拉胡介绍英语教学时采纳的新教学方法,提倡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澳洲语言学家大卫·钮南(DavidNunan)认为:“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信息输入、活动方式、师生角色、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1]。任务型教学法主要关注外语教学的心理语言学过程和认知过程,力图为学习者提供机会,通过课堂上以围绕意义展开的活动,参与开放型的交际任务。其课堂操作程序表现为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学习者注重语言交际的意义,充分利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目的语资源,通过交流获取所需信息,完成任务,其学习过程沿着开放的途径行进,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任务型外语教学在我国逐步兴起。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国专家们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解也有所差异。程晓堂(2004)指出,任务型教学主张为学习者提供一系列交际任务,要求学习者使用目的语来完成这些任务,在完成任务中学习语言[2]。李万铁、李雁卿(2007)则提出任务型教学是以模拟真实交际为基础的教学方式[3]68-73。

(二)任务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1.正确定位教师角色。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所起到的作用不应该仅仅是课本内容的灌输者,更应该是中介者和设计者。而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任务型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就是把教师支配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实现一种课堂时间分配的简单排列组合。其实不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并不等于放任自流,也不等于把课堂时间全都还给学生,应该尊重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该“教学生如何学”,而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和学的关系,就是“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4]。教师事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任务计划,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对任务的选择;并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多和学生协商。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显得非常重要,既不能放手不管学生,也不能事必躬亲,甚至越俎代庖。

2.教师应不断提高技能。首先,教师应当具备的能力是任务设计的能力。教师应在遵循任务设计的真实性(authenticity)、功能性(functionality)、实用性(practicality)的原则下,明确任务目标(Goals)、主题(Topic),把握好活动类型(Activities);并设计好任务步骤(ProceduresorSteps)。其次,教师应当具备人际沟通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在任务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引导和促进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能力。最后,教师还应当具备综合的教育技能。任务是围绕意义展开的活动,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应当考虑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广大外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语言的三重功能,即“语言既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知识的载体,同时还是思维工具”[5]50,认识到学科系统思维训练的必要性。所以,任务型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现行的评价制度与任务型教学不相配。目前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基本上是“一试定终身”的终结性评价,而任务型教学要求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现行的考试考核制度及高考制度目前还不能与任务型教学的评价系统相配合。它不但不能刺激新的教学法的发展,反而起到潜在的妨碍作用,所以,教师们对使用任务型教学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其次,任务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很多教师认为实行任务型教学太难了。在使用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并不能真正理解该教学法,因此,也就不能正确实施任务型教学。是故,在使用该教学法的过程中,因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而放弃。再次,较为规范的任务大纲尚未形成,导致任务选择随意性的问题无法解决。现行的教学大纲虽然比以前的大纲重视任务型教学法,但真正系统的任务型大纲并未形成;加之学生和教师身上背着升学的压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执行的仍然是课改之前的传统产品式大纲,而产品式大纲忽视学习者的因素,不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四)对策建议

1.改变评价制度。这样就有可能尽快地、正确地确保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的顺利实施。无论是任务型教学大纲的制定还是执行归根结底要取决于我们对学生、教师的评价体系。如果我们仍然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评价师生标准的话,那么任务型教学法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小范围的“试验”,甚至还有可能沦为一纸空文或纸上谈兵。当然,形成多年的现有的评价体系,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就转变过来;摆在我们面前的道路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至少几代教育工作者付出艰辛的努力;但只要我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并不断为之奋斗,就能逐渐看到改变带来的良好成果。

2.进行任务型教学技术培训。坚守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由于主、客观原因,不少教师的教学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水平,利用节假日对他们进行培训,并定期、不定期地请教育专家到教学一线指导工作,有利于教师们将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也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该教学法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的教学信心。同时,鼓励学历不达标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运用任务型教学。为此,学校和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一些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激发这些教师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提升自己的动机。既要鼓励教师们自觉、主动地参加相应的教学培训,也要为他们的再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3.制定任务型大纲。任务型大纲存在三种形式,即程序大纲、过程大纲、任务大纲。程序大纲是由珀拉胡在印度实施的。珀拉胡创设了三种类型的任务,即信息差任务、观点差任务、推理差任务,并广泛运用于其教学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注的是语言的意义和学习过程,即任务的完成。目的语规则系统的形成是无意识的,是交际任务的“副产品”。在任务的选择上,任务是预先确定的,未经过对学生群体的需求分析;在难度分级上,只是停留在经验之谈上,表现出随意性。布瑞恩和坎德林于1984年提出了过程大纲,强调意义协商,把师生协商融入大纲设计。但未建立事先的任务需求识别,对任务的难度分级和排序提出了一系列可能的标准,却没有解答。朗和库鲁克斯于1992年提出了任务大纲。强调大纲提供的任务要经过需求分析,使任务能够做到学用一致,有利于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促进二语习得。任务大纲的改进并不能避免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任务的穷尽性和层次性一直困扰着任务大纲的实施,并且任务的难度分级和排序也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6]6。

总之,从以上对任务型大纲三种形态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任务的分级和排序是语言学者一直追求的核心问题,更说明其在该教学法中的核心地位。而我们在未来任务型大纲的制定过程中应围绕任务的分级和排序,借鉴上述三位学者的理论并结合各地各层级学校的具体情况形成有针对性的任务型教学大纲。

4.英语任务型教学应基于对任务的分级和排序,构建以分级为基础、以围绕任务为中心开展阶梯式的教学活动。

在过程大纲中,布瑞恩(1984)提出了一个任务分级的设计模式,在四个层级上提供了多种选择,最终如何选择由使用者自己决定。参与者要在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中参与各个层次的教与学的活动。

二、任务设计的实例

现将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英语教材第一册第11单元——Popmusic的教学任务设计的实例介绍如下:

任务:进行一场小型的辩论会。

目的:通过辩论,让学生领悟国内外具有代表意义的流行歌星的成功历程,体味他们成长与奋斗的艰辛,达到励志教育的目的。

语言技能: Discussing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 success

Step 1:Pre-task

(The students are ask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two famous pop stars.)

1.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关于周杰伦(作为国内当下流行歌星的代表)和猫王(作为国外昔日流行歌星的代表)的各种资料(including photos\ personal information\song

s, etc.)。

2.学生在组内和组外进行信息分享,相互展示。(The students share their information in groups and then the group speaker gives a short report . )

3.为了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获取、记录信息要点,筛选有用信息,在课前把印有Jay Chou和 Elvis Presley ( The Hillbilly Cat) Birth time、Birth place、Schooling、Hobbies、Famous songs、Achievements栏目项的空白表格发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完成完善信息内容的任务。

Step 2:While-task

(Before the task begins, the teacher could tell some stories of ups and downs of life experience about the two famous stars.)

1.在教师介绍完两位pop stars鲜为人知的人生故事之后,可以在黑板上写出辩论比赛的双方观点。

甲方:Tal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 success.

乙方:Effor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 success.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后按照观点重新分组,并让学生推选出参加辩论的选手。

3.改变座位,先由甲、乙双方轮流陈述观点,然后采用对辩的形式强调各自立场,以在规定时间内有效陈述点多的一方获胜。

Step 3:Post-task

教师:对学生的辩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

学生:(The students will finish the task inpidually after the class.)

1.Write a composition about the feeling the students get after studying the unit and express what they have learned from the pop star they adore.

2.Present the writing in the next class.

在辩论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在选手发言结束后,针对其发言进行提问或反驳,这种有意识的打断,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形成一种师生间或生生间的互动,使得任务更加真实和深入,学生在提高口语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听力水平和应变能力、逻辑和辩证性思维能力。但教师对任务的干预要把握好度,不能影响辩手的思路,而应该在必要时启发他们的思维。教师应扮演好中介者和设计者的角色,引导辩论赛的进程,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表达本方观点的热情;而不能左右学生的观点。

参考文献:

[1]NunanD.DesigningTasksfortheCommunicativeClassroomOxford[M].Oxford:UniversityPress,1989.

[2]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李万铁,李雁卿.任务教学法用于外语口语教学中的误区及建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7,(8).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第7篇

关键词:对抗赛;法学课程;教学改革

法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是成人高校教师,尤其是电大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和致力研究的课题,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抗赛教学法”也可以称为“比赛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让学生在游戏、对抗、娱乐的比赛氛围中学习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2]这种教学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了体育教学和经济管理教学中,成为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突破和补充[3][4]。但是,将这种教学法运用到法学课程教学的研究并不多见。

笔者所在的电大在行政管理专业专科班级开设了《法学概论》课程,这门课程属于法学知识的普及课,课程特点是内容多,容量大,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如此大量的法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在短短的几次课内完成教学任务并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基本的法学知识,成为这门课的难点之一。基于这门课的特点即法学知识本身没有难度,难的是信息量大,因此,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基于这个出发点,将“对抗赛教学法”运用到了这门课的教学中,选择组织了两个班级的法学知识对抗赛,让参加学习的两个班级学生之间有一个竞争,通过对抗赛提高大家的兴趣,掌握法学知识。下面就《法学概论》课程对抗赛教学的具体情况进行论述。

一、法学知识对抗赛的题目设置

对抗赛最基础的工作就是题目的设置,既要考虑对考试有帮助,又要考虑实用性,因此,对抗赛题目的构成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第一,作业题和往年试题。这部分题目大家非常熟悉,回答起来比较得心应手;第二,课堂上讲授的重点内容。这部分内容一般是难点或者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法律知识,掌握这部分内容不仅对考试有帮助,而其对于日常生活也极有用处。第三,网络资源的部分内容。为了补充竞赛题目,网上的一些知识成为竞赛的补充,这部分资源可以运用的很多,甚至包括一些司法考试的题目,但这些题目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对抗赛题目的范围确定后,需要注重各类法律知识的比重协调,例如对于考试比重大的民法、刑法、行政法以及诉讼法,竞赛题目中也占据大部分比重。竞赛试题尽量做到重点突出,各有兼顾,使大家通过此次对抗赛对各项法律知识都有所掌握。

基于电大学生的特点,工学矛盾突出,对抗赛的题目是在预先设置好的100道题目中选择50道作为正式对抗赛的题目,而且为了给大家充足的准备时间,对抗赛题目在设置好之后,提前一个月下发到各位参赛选手手中。

二、法学知识对抗赛的准备工作

准备法学知识的对抗赛,可以说导学教师和任课教师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之前的准备工作涉及到了方方面面,下面就主要的方面进行论述。

(一)选择参赛选手

法学知识对抗赛的主要参与人员就是两个班的选手,在选择参赛选手的时候,主要依靠导学教师来进行。导学教师一般都会选择本班出勤好、学习成绩也较好的学生,在选择参赛选手的时候,导学教师考虑的非常周全,每位导学教师在选择的时候都设有1-2名备选队员,万一哪位选手因为工作或其他特殊情况无法到场,备选选手可以替代。导学教师在确定参赛选手后,及时将纸质的题目发给学生进行准备。

(二)法学知识对抗赛规则的制定

对抗赛最为复杂的工作就是制定对抗赛的规则,通过网上查阅和积累的一些经验,将对抗赛的规则制定出来:第一,对抗赛的题型分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题目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案例分析题。第二,各类题型如何回答,例如必答题每组5名队员按从左到右顺序轮流独立回答,其他队员不得提示或补充;再如抢答需要在主持人读完题说开始后方可进行抢答;风险题需要两组在主持人宣布题目前押分,有10,20,30三个分值,然后由各队轮流回答。

在制定规则过程中,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最难的就是抢答题规则的设置,由于没有抢答器,不容易确定究竟哪组抢到,因此在设置规则的时候,也备选了一套方案。第一方案是以举牌为准,为此,导学教师还自己手工缝制了两种颜色的牌子。第二方案是通过拨打手机,以最早收到的手机号作为抢到的标志。

(三)主持人的选择

法学知识对抗赛不仅是让学生学到法学知识,另一方面,也想给大家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本着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自己管理的原则,任课教师不参与对抗赛的活动,因此,需要选择两位对抗赛的主持人,来主持完成整个竞赛过程。两位主持人的选择定位在口齿清晰、协调能力强这两方面,根据导学教师的推荐,选择了两位主持人,把握整个对抗赛的过程。两位承担主持任务的学生非常认真,提前将竞赛的串词准备好。

(四)法学知识对抗赛其他准备工作

1.奖品设置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为每一位参赛的选手准备了小奖品,奖品主要是为了激励大家更好的准备和参与,学校和导学教师精心挑选,选择了非常实用的学习用品作为奖品。

2. 法学知识对抗赛题目的确定

由于事先已经把题目的范围给了大家,为了对抗赛更加公平,不漏题,需要再做一份对抗赛当天使用的题目。这份题目按照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的顺序分别装在信封中并封好,直到对抗赛开始时才交到主持人手上。

三、法学知识对抗赛的过程

在《法学概论》的最后一次课上,准备已久的法学知识对抗赛如期举行。在两位主持人“青春如歌,激情似火,知识做伴显蓬勃朝气;学法用法,自律自强,法律护航谱美丽人生”开场白中,法学知识对抗赛拉开帷幕。在必答题中,两队的比分交替上升,可见队员们准备充分。在抢答题中,大家你争我抢,对于抢到的题目基本回答正确,但这一轮次的题目虽然大家都会答,但有的组抢不到,因此比分逐渐拉开差距。在最后的风险题中,落后的一组都选择了风险最大即分值最多的题目,而领先的一组也不示弱,选择的是中间分值的题目,大家都回答正确,但由于前一环节的落后,没能够追赶上前一组。最后两位导学教师分别为参赛的学生颁奖。

在这次对抗赛的过程中,为了活跃现场的气氛,提高大家的参与度,为下面的学生也准备了一些法律知识的普及题,比如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大家都能够积极做答,现场气氛也活跃起来。

总体来说,法学对抗赛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学们经过精心的准备,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尤其在案例分析的题目中,大家都分析的有理有据,颇显风采。

四、法学知识对抗赛中存在的问题

法学知识对抗赛是《法学概论》这门课程的一次尝试,虽然形式不是很新鲜,但用在法学课堂教学中,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第一,参与程度有待提高。做这样的教学改革尝试,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其中,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对于参赛选手,大家都积极准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没有参赛的选手,本意是来当观众,给本班级同学加油,事先导学教师也反复强调参与的重要性,但正式比赛那天,参与的程度大概60%,没有预先设想的高,很多学生确实因为单位有事来不了,工学矛盾的突出,导致参与程度的下降。

第二,现场控制力有待加强。由于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因此现场的控制基本依赖两个主持人来协调,虽然在选择主持人的过程中,已经注重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但在现场真正碰到问题,学生的应变能力、现场控制力还有待加强。比如在抢答环节,采取举牌的规则很难分辨谁先谁后,场面一度有点混乱,这时候只能由老师出面协调。针对这个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对主持人要单独培训,预先演练。

五、法学知识对抗赛的收获

虽然法学知识对抗赛不是很完美,但通过此次法学知识对抗赛,无论是对活动还是课程,甚至是学生管理方面笔者都有一些心得体会,可以与大家共享,以改进法学课程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

第一,提高参与度需要和成绩挂钩。总体来说,这次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和工学矛盾突出有一定的联系,但由于这次活动没有和学生们最关心的考试成绩挂钩,是导致参与度不高的另一个原因。对抗赛那天天气不好,一些学生因为这个原因没来,试想如果能够和他的成绩挂钩,为了考试能及格,可能会督促大家前来参与。

第二,帮助学生提前复习环节。《法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内容相当的多,浓缩了法学十几门主干课程,因此,学生想在考试中通过,必须要提前复习。这次法学知识对抗赛的题目包含了很多考试的重难点,可以说将复习的环节提前了将近一个半月,应该说通过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第三,学生的潜力有待挖掘。通过比赛,更好地认识了学生,虽说是成人教育,虽然是专科学生,但学生的潜力还是很大的,有的学生沉稳大气、有的学生口才极佳,并不是想象中的差生。因此,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是需要挖掘的,电大也需要搭建展示学生风采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和锻炼的机会。

《法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本身并不难,难的是课程的容量太大,法学知识对抗赛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此次对抗赛,无论是参赛选手,还是坐在台下的同学,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对竞赛题目涵盖的法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印象,这对法学知识的普及和学生的考试都有帮助,可以说此次的法学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是成功的,但细节还有待探索。今后,笔者还将不断改进和完善对抗赛教学法在法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一步推动法学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法学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谭文辉.浅析比赛教学法对篮球班学习动机及效果的影响[J].成人教育,2010,7,88-89.

2.黄伯钢.九江学院排球选项课运用比赛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2.

第8篇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初中历史教学;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89-01

情境教学法指的是将某一教学环节或内容放在一个具体的、特定的模拟实践的情境中进行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实践与教学紧密结合,让教学更加活泼、生动,使学生学会学习,以便练习。

新课改的理念注重"以人为本",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为达到教学目标,授课教师需要从文本、生本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具体的氛围和场景,使学生通过授课教师的指导,用心体验,体验对生活的感悟。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依据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为主题,依据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为核心,以学生为主角,以教师为主导,综合运用情境创设、图像再现、实物展示、形象讲述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干瘪、枯燥的知识变成一幅幅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历史画卷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事实,减弱知识的难度,加快掌握知识的速度。

1.情境教学法具有的优势

1.1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学习以及活动活动的心理动力是兴趣,激发兴趣是在初中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角,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最佳堂课教学情境在历史教学中的创设,有益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而教师真情实感的投入与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充分的配合现代视听工具,增加学生对历史兴趣。

1.2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对语言进行设计,个人真情实感的投入,创造了历史教学的最佳情境氛围,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3有益于进行德育教育。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应用中,最佳情境氛围的创设,可以形象、具体地再现某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情景,使得学生通过情景受到感染,增强爱憎的情感;利用深入到人物内心的语言,激发学生内心的感受,从而与历史人物共命运,同悲欢,通过语言进行导拔,让学生能够明白其中道理。历史的教学内容、思想教育内容与教学知识的一致性,决定了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思想教育融入到历史知识传授当中,与此同时利用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内心高尚的情感。

2.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经过分析总结历史情境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几种有效的历史情境教学的方法:

2.1导课语。教师上课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常用故事、歌曲、诗词、影片、图示等切入主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时,可用电影《一八九四o甲午大海战》的主要片段导入,激起学生对的学习兴趣。

2.2适时、恰当的演示。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的演示实物、插图、地图等,以及播放相关的音像等直观的资料,以配合教师的解说,可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例如:在学习《》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演示一些历史图片、播放一些题材的影视资料,让历史更加真实的展现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2.3形象、生动的讲述。教师在精心准备上课资料,做备课时,要注意对语言进行加工、润色,使其具有幽默性、艺术性。艺术、幽默性的语言不仅能够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把学生带入到所讲的历史情境中去,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历史知识并深刻的理解。

2.4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为了加深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以弥补课堂教学内容的欠缺。例如定期举办古诗词朗诵比赛、校园历史手抄报评比;欣赏历史书画、编演历史短剧、撰写历史小论文、邀请革命前辈作报告;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遗址等等。这些活动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是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保证,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及对历史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情境不是课堂教学内容华丽的外衣,不应该盲目追求情境的新颖性,反而忽略了体验性和科学性。应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生活,激发学生的潜力,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习条件的不同,创造更加适合课堂的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出来,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当中。切合实际的创设一种生动、开放、新颖的历史情境课堂,在当今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操,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而且还可以为初中历史教学在今后的发展中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师道:教研,2012,(5):97-97.

[2]谢茂清.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青春岁月,2012,(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