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学多媒体教学论文

数学多媒体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18 21:22: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学多媒体教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数学多媒体教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数学课堂策略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中

的几种课堂策略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多媒体教学直观、多变、省时的优势,可激发学习兴趣,加大课堂容量,有利于教师控制上课进程,非常适合小学阶段数学的教学。如何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改革进人一个崭新的阶段?通过几年多媒体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中教师主要精力应放在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思维上,适应个别化教学需要,采取不同的课堂策略,因材施教,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知识的心理状态,把课堂空间真正还给学生。

一、巧设导语,预伏诱因,激发求知欲

小学生年龄小,对学生的直接兴趣始终是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稳定组成部分。在开始正式教学内容前,通过多媒体课件设置一些场景导入教学内容,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如教学“100以内加减法的整理和复习”一课,上课伊始,我们设计屏幕上出现一些零乱散落的珍珠,教师问道:“为了便于珍藏这些珍珠,你有什么办法?”学生们各抒己见,当一位学生说用线把珍珠穿起来,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展示它的美丽时,电脑动态呈现用一根线穿珠的过程,一串晶莹剔透的珍珠出现在大屏幕上,教师顺势说:“我们所学的知识就像这些散落的珍珠,只有经过及时整理,应用起来才很方便。”这一导入不仅为本课先罗列知识点,再由点串线,最后形成知识网络的复习方法打下伏笔,而且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状态,诱发了学生感情行为上的参与意识,学生强烈的复习欲望油然而生。

二、围绕重点,展示过程,提高认识技能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学中的重点应放在围绕教学重点,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要在通过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构建。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对于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难以理解。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还剩下一个虚线圆)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化静为动的显示,步步引导,环环推进,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化圆为方”的深刻表象,有助于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鼓励求异,培养创新意识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要求,小学生成长尤为突出,当表现成功时,越发激起再表现的欲望。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要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把学生的自真正交给学生,打破常规思维束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例如,某小学的操场长70米,宽55米,为满足学生活动需要,操场的长增加50米,宽增加25米,求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学生在解题时容易出现这样错误解法:50×25=1250(平方米),如果我们按题意在屏幕上先出示长70米,宽55米长方形,再延长长方形的长和宽,成为扩大后的长方形,并把面积扩大的部分涂色。从图上直观地看出长50米、宽25米的长方形不是操场所增加的面积,再让学生看图思考:增加的面积应该怎样求?在可视图形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

第2篇

伴随计算机技术的切实发展,教师应按照既定教学目标及对象,应用新式教学设计,达到良好的的教学效果。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授课能够体现出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更能促使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提高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并通过鲜明的画面使他们意识到美术学科的重要性,最终使学生的组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实发展。

(一)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对于美术学科而言,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美术画面的静态劣势,通过动态化演示,进而更加生动、清晰地呈现出艺术作品,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完全不受时空的限制。小学生在这样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能够充分感受到美术所带来的精神享受,最终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升小学生艺术欣赏水平

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并理解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美,进而提升他们的欣赏水平。美术欣赏课能够通过网络手段找到丰富多彩的内容,并传递给学生,使他们欣赏到高质量的艺术图片,同时也可将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反复对比,促使学生的欣赏能力得到更大提升。

(三)拓展了小学生对于美术学科的视野

小学美术课堂所欣赏的内容具有一定广泛性,主要包含了世界各国以及古今中外的各种美术作品。这样庞大的信息量,通过应用多媒体资源能够使学生欣赏到传统美术教学方式所无法看到的图片以及视频,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美术视野。利用提供出的大量教学内容及课外知识,扩大了美术教学内容,也使学生们得以在有限的范围内接触到无限的艺术作品,在积累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深层的激发了他们的潜能,提高了实际教学质量。

(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信息手段,将其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当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心态的改善,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会得到提升。从小学美术教师的角度来看,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在备课阶段丰富教学内容,并且可以更加准确的展现出将要学习的课堂内容,教师得以从繁重的课堂板书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更多时间利用在学生的实际训练当中。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原本极为抽象的美术理论知识,因此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理解和记忆。

二、小学美术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有效途径

(一)确保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正确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多媒体技术手段拥有特殊的艺术魅力以及传统教学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小学美术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要科学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并以此实现美术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进而优化整个课堂教学结构,进一步完善实际教学过程。禁止在教学过程中将其形式化,而是要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切实改善传统美术教学方式中严重缺少教学情境的弊端,通过图像、视频、影像、声音等多媒体技术,使得美术教材更加生动、有趣味,将更多的艺术美展现在学生眼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能够深刻体会到教材深层包含的意境,进而使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被充分激发出来,与此同时也充分调动了审美主体的心态功能,使之变得更乐于学习,更热爱美术。

(二)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打破了传统授课方式,使小组教学以及网络讨论等多种方式逐渐代替了原来的大班授课形式,从而使授课范围得到扩大,其授课形式也更加多元化。所以,小学美术教师更应该针对学生不同个性较多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于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不同数量、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把更多学习机会以及练习机会交由学生,最终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各自完成学习目标。与此同时,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使每一阶段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培养。另外,美术教师也可以通过改变作业模式,使学生们有效利用计算机适时完成课堂作业,这将在切实提升学生美术能力以及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同时,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小学美术教师自身,应时刻重视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通过多媒体技术设计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多种有效的方法和意见。

(三)进一步强化师生交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美术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时,很多情况下都没有实物教具,这时教师只能通过口述的方式来讲解雕塑作品、建筑欣赏等原本具体化、形象化的知识,这样便浪费了大量课堂时间,而这时学生往往还很难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便还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它凭借自身连续性、动态化的特点使原本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时间、更多精力去思考深层次的美术教学问题,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空间将会变得更大,逐渐由传统被动式接受知识转化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也将机械学习有效转化成了意义学习,促进师生关系向着更加和谐、融洽的方向发展。值得提到的是,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可将其替代为教师来履行职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仍旧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时间应用在和学生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去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引导学生,使他们真正从课件当中摆脱出来,拥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进而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三、结语

第3篇

1.让学生有趣地学习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玩,不能很好地控制好自己的注意力,如果教学过程太枯燥无趣,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下降。在计算课中,单纯的讲答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枯燥,学生注意力会慢慢分散,继而导致练习效果不佳。传统教学的处理方式是通过高压政策,或是通过教师的语言组织和有限的活动素材使学生保持注意力,这对教师的工作强度和教育资源的创造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且教学效果一般。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加入或制作简单的PPT小游戏,则可以在降低教师工作强度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顺利完成趣味计算课程教学。以一年级“6的乘法口诀”一课为例,教师设计了3个小游戏。如图1所示,学生回答正确就可以让飞机击落飞碟;如图2所示,学生回答正确就能给火箭补充水晶能量,使火箭起飞;如图3所示,学生回答正确可以让蓝色的小球击倒保龄球,小球会沿右侧轨道滚动,还可培养学生“靠右走”的行为习惯。小游戏有趣又直观,可重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抽象想象能力也不够全面,对于知识点往往理解不透彻或无法弄清结论形成的过程,这就会导致出现死记硬背的低效率学习。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演示功能将知识点展现出来,让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就为学生的思考铺了一个台阶,帮助他们顺利地理解结论形成过程,从而牢固地记忆结论。例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在计算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出现了障碍,不能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提出“半圆周长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且印象深刻。

3.让学生观察和教师示范操作更准确、更清晰

小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生理发育不完全,理解能力和想象力也不强,很难凭借一句话准确地再现所描述的对象,无论是实物对象还是抽象对象。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难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知识架构,展示更多的生活经验,在可观察、可操作的教学情境中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也就是说,要多感观地学习,在语言讲解的基础上加入视觉上的观察和触觉上的操作。各种感观学习强度的配给要全面、均衡,不能只重讲而忽视观察和操作。因为实物大小和距离的限制,传统的实物展示、动作示范观察效果不佳。使用投影仪展示图像,则能让所有学生可以在大屏幕上观察,形象直观,步骤清晰。在进行教学习题反馈时也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投影展示,让全体学生都可以观察到习题内容,防止学生“开小差”而遗漏重要反馈信息。

4.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有效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想象机会,从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师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促进其思维发散。小学数学教学巧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向学生展开情境教学,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为例,为使学生牢固掌握圆的特征,教师先提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问题。在学生回答后,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自行车、摩托车等模型,再提出问题:如果将圆形的车轮换成椭圆形会出现什么情况?随着Flas的演示,学生很快就可以从观察的信息中得出结论: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车轮在行使过程中无法保持稳定甚至无法转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自己制作会动的模型进行展示,这不仅会占用教师很多时间,增加教师工作负担,且教学效率不高。而借助多媒体动画综合展示,将各种图形与圆形进行鲜明、生动的对比,让学生对圆的特征留下深刻的表象认识。

5.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丰富和扩展

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培养。一个人情感的产生,首先来自视觉、触觉、听觉信息的输入,再佐以教师的语言导向。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实现,但其视觉刺激效果是有限的,不能让学生准确、清晰、全面地感知,更无法要求学生加工这些信息从而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和共鸣。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在PPT展示中加入丰富的图像和视频资源,则能很好地突破限制。以二年级“平移和旋转”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天安门升旗、神舟飞船发射、奥运链球夺冠等视频,不仅从知识层面告诉学生平移和旋转现象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且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师备课数学教学

备课是教师了解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过程。所有教师都应先于教学过程设计准确地了解这几点。具有多媒体技术应用经验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轻松突破教学难点,提升备课效率。数学学科对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精心地备课,综合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这些能力。教师在备课时需全面考虑教学中的所有知识点,逻辑严密,确保课堂流程顺畅,还要设计恰当、清晰的操作示范,帮助学生将信息内化为抽象的知识,提升学习的层次。信息的获得需要多感观结合,而传统课堂的讲解模式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枯燥无味,学生注意力就会分散,学习效率变低。在没有技术支持的情况下,传统备课方式所产生的教学设计让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去理解,也会消耗教师很多精力和心思。长此以往,易造成备课倦怠,不利于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完善和提高。除此以外,有些教师还会应用卡片展示教学内容,而卡片的表述不够全面,也难以与课堂教学情况完全契合,因此对备课的思路限制较大。在备课过程中,以精心的教学设计为核心,恰当地加入多媒体技术可使教师的设计意图得到有效体现。

1.辅助教师设计并展示更生动的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的传统方式是谈话和教材主题卡片等,对学生的感知刺激单一,视觉上的低可观度使学生不能有效接受这些信息。而依托多媒体技术进行有趣、生动的投影展示,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全面感知到导入信息,从而有效地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例如,在进行“平移和旋转”的教学时,传统做法是利用学生都十分感兴趣的赛车在教室内实际运动引入“平移”这一概念,用电动小风扇介绍“旋转”。这样的做法虽然看上去不错,但从小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分析很容易导致学生行为无法控制,出现“下座位”、大喊大叫等混乱场面,后排的学生也可能因为距离讲台较远无法感知导入信息。这样的导入是流于形式且效率较低的。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在PPT课件中插入赛车和风扇视频,则可以在控制好课堂纪律的前提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借助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中的素材进行展示,使教学导入更生动、更有趣。

2.有效突破重难点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感知过程,将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调动,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加深其对重难点的理解,可以实现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授“相遇”类问题时,借助多媒体设备可以让学生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分析解题思路。先公布题目条件: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一系列操作。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用两个不断闪烁的太阳表示张华和李诚,两人在响声后同时从两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相遇,计算机再发出响声,张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李诚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为浅黄色,色彩区分明显。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有几个人在运动?两人的出发时间如何?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如何?结果怎样?这样一来,就可以抓住“相遇”类问题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等关键词的领会程度,形象深刻地提示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优势,可以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清除障碍。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质疑,并得出结论。利用多媒体设备逐步演示两人走的时间与路程变化情况,同时提问:(1)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2)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时两人所走路程之和就是两家的距离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适时启发学生,引导他们思维“上路”,为后面的例题提供丰富的信息与表象。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数学教学原则

1.多媒体技术是教学理念的体现

多媒体技术凭借其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正因为其在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印象更深刻,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对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把握不准确,教学过程设计不合理,忽视了教学的本质与原则,就极易产生错误的教学效果,后期纠正也会耗费大量时间,反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准确把握课堂教学核心,再利用多媒体技术完成教学设计。最根本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还要由教师依靠自身经验和能力准确把握,而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理念的体现,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支撑。

2.创新应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教师需掌握的技能,教师如没接受良好的培训,只能利用多媒体进行简单的教学设计,效果往往不够明显。为提升效果,需对教师进行强化培训,帮助教师巧妙地应用多媒体技术。以PPT课件制作为例,教师在讲授“数的认识”相关知识时,会进行书写演示,学生独立书写时通常无法准确记住示范动作。而利用多媒体设备,在PPT课件中插入数字图片,利用“动作路径”功能便能在屏幕上循环演示正确的书写顺序(如图4所示)。借助Flas演示效果更佳。

3.不能将简单问题复杂化

多媒体技术是为教学设计服务的,先有有效的教学设计才能寻求适当的技术支持,而后可根据技术支持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设计。不能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高难度“动作”,就颠倒教学顺序,使技术凌驾于理念和设计之上,使原本简单的动作变得十分复杂,更不利于教学展开。

4.避免多媒体技术“满堂灌”

多媒体电教技术是结合了所有能传递信息的感知刺激,而不是所有教学步骤都由此传达。全部由多媒体技术组织课堂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强度,也会使课堂逐渐丧失灵动性,变成没有组织的“死板课堂”。

5.提高教师教学修养以更好地驾驭多媒体技术

虽然多媒体手段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但仍有不少应用了多媒体技术的课堂教学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有限,没有钻研透彻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只是让多媒体技术流于形式。

四、结束语

第4篇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美术专业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能提高学生在美术作品上的创新能力,促进学校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高校美术教学在传统方式下,学生对于绘画技法的学习往往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由于难度大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能够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精力,让学生独立的进行思考和创新,发散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个人绘画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多媒体技术在高校美术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多媒体教学忽视美术教学中的内涵。高校美术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过分强调多媒体的应用会使得美术教学自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内涵容易被忽略,因此笔者认为对于高校美术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只能将多媒体作为工具使用,还要强化教师教学的主导,作为高校的美术教师要提高对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掌握能力和控制能力,要在丰富教学内容和展现方式的基础上对美术进行深层次的内涵的讲授和分析,真正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

(2)多媒体教学方式容易扰乱教学规律。高校美术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对于正常教学规律是存在一定的干扰作用的,多媒体教学集中在声像、图文的展示上,对于认知和情感之间的距离不能完好的连接和控制。在实践中,有的高校美术教学中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方面,过分强调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集中于丰富的多媒体声像,情感投入多,而真正关于美术教学的认知较少,这不但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还有可能带来相反的效果,影响学生的理性思维,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偏差。

3结语

第5篇

1.安全以及行政管理方面

借助于多媒体设备,行政人员利用电脑,管理学校的后勤情况,如档案等资料。

2.文字和表格

借助于电脑,将文字等打印出来,可以做墙面,或者是装饰环境。此外,学校需要处理的表格比较多,应用电脑,制作表格,提供极大的便利。

3.提供专家咨询的机会

网络世界资源比较丰富,动画故事比较有趣,教学方案制作精良,教育理念比较先进,网络资源可以对教师起到辅助的作用,教师能够获得一些信息,并可以和专家进行在线咨询。通过电子邮件,和其他人实行业务往来。

4.对教学发挥辅助的作用

多媒体设备,借助于现代的技术手段,处理信息,应用模拟技术、仿真等技术,直观表现图像。采用技术,多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比较广泛。多媒体技术传输信息方式出现变化,传统的传输是线性传输,现在是全方位的传输,具有生动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提升教育的质量。

5.选择并共享资源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是重复的,一线的教师,部分工作具有重复性,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资料存储以来,形成资料库,将资源共享,大家能够不断的学习。

二、多媒体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课程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环节比较重要。在开始上课时,需要将学生注意力快速的集中起来,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其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新课导入,学生思维被打开,引发学生联想,转变学生学习状态,改为主动学习,在一种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学生就可以将新的知识掌握。以数学课为例,在讲解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两个人相对行走场面,对两人行走方向进行演示,进入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运动方式。应用多媒体技术,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对此知识的学习抱有强烈的热情。进行视频播放,听录音,进而将课题引入,课堂气氛就会变得比较活跃,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以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教师一直在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教学的过程比较自然,有助于提升教学的质量。

2.重点突出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通常是将教学的重点逐步表现出来,在这个问题上,会占据很大的精力,并且花费时间,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愿意去学习知识。在学习重点方面,教师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比较生动,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发挥协同作用,将难以传达的内容以具体可感的形式表现出来,重点问题突出,难点问题得以解决。

3.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学生如果对某一项事物的学习产生兴趣,会产生很大的动力去学习,学生的学习欲望也比较强烈。多媒体技术采用的方法是音像结合,这样的教学过程比较有趣,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以语文看图课为例,应用多媒体设备,画面以动态的形式得以展现,情景比较生动。在这种环境下,学生比较容易集中注意力。

4.借助多媒体设备,对知识进行巩固练习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

先是把知识变成能力的过程,再则将能力变成智力的过程。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可以实现多种练习方式,训练的方式比较丰富,可以一题变为多题,也可以一题具有多个解法,新知识得以巩固,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学生可以有机会表现自我,学生具有成就感。以《分数的意义》为例,练习是根据制定的分数,进行图形填色。在这种情况下,练习答案不具有唯一性,教师可以应用计算机,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机会,在将答案填出来以后,教师为学生加油,让学生继续想办法,如果学生填写的正确,系统会给反馈信息即肯定,如果学生出现错误,教师也要安慰学生,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对教师也提出了要求,教师自身需要不断的学习知识,学会运用现代化的科技,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地进行探索,教师自身的能力会不断提高。

三、结语

第6篇

目前,多媒体下的数学教学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多媒体技术正以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为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注入新的内涵,其直观性、生动性对于创设学习情境具有很多的优势。

首先,应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效来创造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能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能使学生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学生初次接触几何图形时,一开始学生有畏难情绪,这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有关,也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关。而教师适当运用多媒体,引进“图形运动”,对平行线、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中的一些比较直观的基础知识,运用平移、翻转和中心对称等一系列图形运动,使原来那些呆板、枯燥的图形变活。这些直观的图形运动,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初步有了运用动的观点来处理数学问题的意识,使以教师教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

其次,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问题情景,展示问题意义,能使学生了解问题的实际意义并能引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激发其主动参与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爱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课堂上一开始用电脑播放美军用炮弹轰炸伊拉克阵地的新闻画面,然后用Flas模拟炮弹从发射到落地的整个过程,让学生观察炮弹的运行轨迹(抛物线),炮弹飞行的最高点(顶点)、发射点到落地点的距离等。接着告诉同学,这是一个物理问题,这些问题都能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得以充分解决。

二、加大课堂容量

利用多媒体可以通过优化教学信息、增加教学容量来增强数学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传统教学中,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语言描述和板书等方面,语言陈述的内容过多,学生抓不住重点,前后内容联系困难。板书内容过多,不仅挤占时间太多,而且不利于老师的课堂组织,难以取得好的效果。而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例题、习题,使教与练的容量大大地增加。例如,在三角函数应用的习题课教学中,通过电脑预设《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和矩形,解三角函数应用题》的内容和多个例题的展示,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点,学生从中归纳出解题的重要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再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先让学生观看一组由三角形组成的各种图案,以此来揭示课题:认识最简单的多边形——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拿出他们准备好的三角形纸片,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进行观察、测量、比较,来揭示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组成元素。再让学生对现有的三角形图片和纸片进行分类,教师来归纳总结三角形的分类情况。最后,再出示一组课堂练习,强化知识点。这样融合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教学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使以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发展为小组讨论、个别指导和班级互动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也将逐步形成课堂讲授和网络运用并举的局面。审视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发现,学生往往感触不深,易疲劳,甚至有厌烦情绪。因此,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对有些内容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总之,充分利用多媒体必将为初中数学课堂增添无穷的魅力。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教学手段有其特点与优势,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长处,我们不能因为“喜新厌旧”而抛弃前人留下的宝贵经验,多媒体不等于独媒体,能把计算机跟其它传统媒体结合得好的课,才是真正好的多媒体课。

参考文献

1、季正义:《浅谈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电教》,2006年10期

2、徐建汉:《多媒体与数学在情境创设中的整合运用》,《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江苏省泰兴市大生镇中心初级初中冷明华224541

第7篇

通过近一段多媒体教学,我深刻的认识到:计算机多媒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发展联想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具体来说有下面几大优点:

(一)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创建生动的表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满堂灌”、“填鸭式”、“一言谈”。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就完成一堂课的教学。教师重视理论知识教学,不重视启发想象;重做题能力训练,不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惯用左脑少用右脑,学生“注意”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较弱,结果,教师上得口干舌燥、大汗淋漓,学生也听得筋疲力尽,索然无味。而利用多媒体形象、具体、生动的画面并配以一定的音乐来呈现新知识,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和谐的信号刺激,使大脑获得多种类、多层面的知识信息,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马上就调动了起来。例如:我在教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这一堂课时,借助几何画板,通过点M在y=2x和y=(1/2)X图象上的运动,并同时显示点M的坐标,使学生认识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又通过动画使学生感受到指数函数图象随着底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性及底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指数函数的图象的对称性。这样本来单调枯燥无味的点、曲线在数学课上跳起舞蹈,一改古板的数学教学模式,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非常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能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数学内容多,时间紧,这样既要求老师按时把课程上完,又要保证学生学得彻底,学得深刻,准备高考;这是对老师教学的极大考验。然而多媒体的使用,缩短了教师板书时间,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同时通过多媒体的使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问题化难为易,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例如:在球的体积和表面积一课中,不仅要推导球的体积和表面积,而且要加以应用。内容非常多,而且难度大,按常规教学需要用两个课时,有了多媒体的帮助,不仅一节课上完,而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样变难为易,提高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真是雪中送炭,应时而生啊!

(三)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在一定时间内,人们总是有选择的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它们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从而对它们做出清晰的反映。知觉的这种特性心理学上叫做知觉的选择性。要把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出来,依赖于对象背景的差别、对象各部分的组合和对象的活动性。将这一原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注意和记忆,巩固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先进技术,设置“伸缩”、“飞入”、“百叶窗”等动画效果以及“风铃”、“鼓掌”、“爆炸”等声音效果,同时把重点、难点设置成彩色文字。这样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寓学于乐,调动学习兴趣。

另外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还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间、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实践征明,计算机多媒体化教学具有的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而计算机多媒体是非常高级,划时代的一种教学工具。

然而,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和听课,我也发现利用多媒体教学还存在着主观或客观上的一些弊病,如今提出来与各同仁商榷。

(一)公开课现形,随堂课匿迹

在多媒体教学初步开展起来的学校,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为了一场公开课,多名教师费尽心机苦战多日,方才磨出一个课件,而在平时教学中则敬而远之了。多媒体成了上公开课进行表演的专用模具。

(二)众“体”皆罢黜,独尊多媒体

有的教师在尝到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对此奉若神明,于是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对其它常规媒体不屑一顾。在某些公开课上,我们甚至看到一些教师纯粹以多媒体替代小黑板与挂图之用,还自以为用了多媒体而颇为自得。这样的教师,其追求现代化的意识是好,但是还必须讲点辩证法。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总的来讲,多媒体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投影的静态展示功能、幻灯的实景放大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多媒体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配合,“和平共处”,而不要一味追赶时髦。

(三)“一键定乾坤,电脑为中心”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师中,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更有趣的是,笔者曾多次看到,由于教师在操作电脑时多按一次键,电脑便顿演“蒙太奇”手法,执教者尴尬不已。此类现象实在是多媒体教学的悲哀。究其根源,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

(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费时费力

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要求教师有非常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且要求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本来低级一些的课件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为了把课件做得漂亮,采取更高级的多媒体手段做课件,这样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上付出高倍的时间和精力,而取得的效果并不与其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成正比,相反忽略了对教学教法的研究,对教学模具的选择。

第8篇

关键字:优点、兴趣、效率、缺陷、策略、制作、切入点、素材共享。

思考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思维形式较具体形象,在他们眼里,数学无疑是一门抽象、枯燥、复杂的学科。如何都能使抽象、枯燥、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趣味化、简单化呢?通过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投影、幻灯等电教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进行课堂教学,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如在新授之前,教师运用电教媒体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趣,提出相关的问题设疑,从而在学生心理上设置一种悬念,可以强烈地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例如:教学《圆的知识》,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看电脑演示的动画片,小猴、小兔、小狗、小熊四个动物在进行自行车比赛,在比赛没结束时让学生猜一下,最后谁得第一?为什么?有的学生猜小狗得第一(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老师又问: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猜它得第一呢?聪明的学生会说: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这样引入新课,既利用了知识的迁移,又渗透了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不是学数学,而是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维就很容易激活,自然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探索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二、优化了学生认知过程。

按照杜威的观点,理解在本质上是与动作联系在一起的,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动作以及事物怎样做有密切关系,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1、突出重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可以通过“变色”、“闪烁”、“平移”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寻找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借助课件整理、摘录相对应的条件与问题,创设按题意制作的活动场景,绘制线段图,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启迪思维。如在教学“旋转与平移”时,用变色、闪烁等手段,使学生明确运动前的物体是哪一个,运动后的物体是哪一个?运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旋转点是不变的吗?运动后物体的大小,形状、方向有什么变化?帮助学生理解上述抽象概念。2、化解难点,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许多抽象的知识,往往难于直接感知,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将这种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和现象,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化解难点。在几何知识的教学中,这一点尤其明显。如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圆柱的表面积求法和体积公式的推导等,都可以用CAI课件中的图形剪拼、填色、旋转等,非常直观地展示过程,渗透、转化数学思想,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既知其所以然,又能使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三、节约上课时间 ,提高学习效率。

在我们原有的教学中,老师的板书、教具的演示、教学挂图的张贴等等,往往占用了一节课中不少的时间。一不小心,还会出现图片和小黑板从黑板上滑下来的尴尬局面。因此学生在课堂中作业完成不了,老师上课拖堂的现象也经常可以看到。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可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在“超文本”状态下,只要操作小小的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眼看精美的教学图片,一边耳听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动静结合,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容易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的构建。譬如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老师教学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开大小有关而与角的长短无关时,是这样利用课件进行教学的(教学的每一步都是通过固定的键盘按钮进行控制):屏幕上出现一条直线;然后以一端为端点重叠的另一直线慢慢向上旋转成一个角;老师告诉这就是一个角并学习角的记法;直线再向上旋转,出现几个新的角,并与前一个角进行大小比较,想一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恢复到原来的角,角的边的长度延长,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我们发现通过课件的教学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并且教学的时间也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节省了许多。从而使课堂中更多的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思考二: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多媒体教学有其优越性,但由于手段本身的特点及限制,它也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追求形式,不求实效。

在数学教学中,由于多媒体的“热”,不少教师一哄而上,用起多媒体上课,全然不顾教学目的,而是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急于使用课件,直化语言,替代学生的感悟,造成学生在课上大饱眼福,课下脑代空空。如在一年级教学加减法时,本应由学生自主探索出来的多样化的计算方法,有些教学师在教学该内容时,为了使用“好”多媒体课件,不经学生思考便展示出所有的计算方法。这种强加于学生的做法无异于是另一种“填鸭”,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被动地学习,创新思维从何而来?试问这样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真的有利于我们的数学教学吗?

二、素材缺乏,不利制作。

这也是许多教师反映的问题,要制作一个课件时,最头痛的就是素材的寻找。本校位于一个小镇,这个问题尤其突出。想起当时制作《旋转与平移》时,光查找图片就用去了半个多月时间,找同事,问朋友,进商店,上网络,最终找到可怜的几张图片。幸亏当时有一位外校的同仁,到我校协助完成一项工作,他收集了大量的素材,于是从他那里复制了一些,这个课件才得以完成。而最后的制作及调试阶段不过一周左右,且这是本人第一次用flash制作课件,还不太熟练。可见素材这个问题不解决,高质量的课件也不可能出现。

三、制作困难,不利推广。

多媒体已不再是声、画、像的简单组合,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运用其中。一个好的课件,不仅仅是声音、画面、视频、文字等的简单组合,要制作一个优秀的课件,首先要对声音、图形、视频进行一些处理,这就要求制作者至少能够较熟悉地掌握五六种应用软件如超级解霸、豪杰大眼睛、Acd see、Photoshop、Premiere、Cool 3D、Xera3D4、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等等,这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并不是容易的事。纵观我校100多名教师,能制作出高质量课件的则是屈指可数。

而现有的一些课件,如市场上出售的,网络上下载的,教师们都是一句话:“不好用。”这原因很简单,专业的计算机人员对计算机软件很熟悉,但他们并不熟悉教材,不熟悉学生;其他教师制作的考虑了教材的因素,但由于水平的限制,制作又不精美。有一些计算机水平较高的教师制作的精美课件又不适应自己学生的情况。而一个好的课件则必须将教材、学生等因素综合考虑进去,缺一不可。这就出现这样一个矛盾:会做的不知道如何做才能符合需要,要用的不知道如何去制作。

有一回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课件《角的认识》,打开一看,不可否认这个课件非常精美,但学生往往被画面吸引,而没有在抽象出角上、认识角的特征上得到任何长进。

思考三:解决策略

切实搞好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通过多年来的多媒体教学实验和探索,本人切实感到搞好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选用是重要问题,本人觉得在制作数学课件应注意:

努力使教学课件符号数学学科和特点,将抽象的概念、法则、公式推导形象化。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以发展空间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将会适应数学学科的教学需要。

2、数学教学课件要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低年级学生中,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提高信息的形象性,使学生易于观察和理解。要经常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喜好,对课件制作及行进行改进。

3、要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较好地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较快呈现教材以外的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习兴趣,扩大知识面,更好地给优秀生提供自主学习的选择余地。

4、数学课件要图文并茂,赏心悦目,具有审美价值,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5、数学课件应具有可调性,(如使用超级链接和导航图标等),以便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进行调节。可快可慢,可粗可细,可随时链接到需要的一页。

6、在同年级同学科中积极进行集体备课和教研,在课件制作上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实现资源共享;经常浏览网络,从网络上下载一些优秀教学课件。

二、抓住切入点,恰当运用多媒体

恰当运用多媒体的意义在于:可以大大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多样性、直观性和情境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可使学生从一个被动的“听课者”成为一个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使他们不仅学习了知识,也学会了怎样学习与怎样思考,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能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推动其形成解决新问题的方法。恰当运用多媒体,主要表现在对多媒体切入时机的把握上。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时切入

在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贴近的情境,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会使课堂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趣味化。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功能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要。

我曾观摩过教学“圆的认识”一节课,当这节课已近尾声,学生们普遍比较疲惫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明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吗?”在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片刻后,老师演示课件,屏幕上出现一片绿地,一只小猴子坐着一辆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的伴奏下前进。看到小猴子被车颠的一上一下,学生开怀哈哈大笑。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感觉颠簸?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老师再问:“难道坐在车轮没棱没角的车上就不会感到颠簸了吗?”教师继续演示课件,屏幕出现小猴子坐在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伴着音乐声向前进的画面,仍见小猴子随着车轮的转动上下颠簸。“这又是为什么?”教师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出了正确的回答。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再次引导学生看屏幕:一只小猴子端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中平稳前进。车轮向前滚动时,车轴“画”出一条与地面平行的“直线”,鲜明地揭示了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道理。教师抓住教学内部矛盾发展的主要方面,运用课件对学生认识心理具有定向聚集思维的优势,确立形成表象思维的强化点,通过三次演示,反复刺激,启迪思维,既加深了对圆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趋于降低的兴趣又被激发起来,学习欲望又被调动起来。

2、强化感知,突破疑难时切入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解决这一矛盾。如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出示学生感知过的红领巾、三角形小旗、三角板、交通标志等实物图,在学生说出它们的外形都是三角形后,这时利用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上三角形部分的形状,接着把实物的模样去掉,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

象显示出三角形形象,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接着,电脑动态演示三条没有围拢的线段逐渐围拢形成一个三角形。这样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逐层参与新知识的构建过程,最终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3、模拟操作,深化理解时切入

心理学研究认为,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时,直接利用教具割、拼,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圆柱进行切割、分解,合成一个近似长方体的图形,将圆柱体最大限度地多次划分,逐步渗透转化和极限的思想,让学生学会变通,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为创新思维的形成打下基础。

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的切入时机,切入量,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宜用则用,不宜用则不必勉强,要用在教材的关键处,教材的疑难处,教材的精华处,教材的深奥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电教媒体,充分挖掘内中的趣味因素,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激发兴趣,拓展思维,发展智能的目的。

三、素材共享,以利制作。

多媒体素材的准备工作量是很大的,一年多来,笔者感觉制作课件最难的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素材的问题,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注意积累各种素材,多准备些“米”。除此之外,还要实现素材的共享。否则,每次要制作课件都来临时找“米”,临渴掘井,那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只有平时“深挖洞,广积粮”,才能避免上述问题,提高制作课件的效率和质量。

四、加强培训,以利使用。

目前,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普遍停留在“初级阶段”,计算机水平不高,造成的问题一是不会制作符合自己需要的课件,即使制作出来了,也是面目可憎。这一点在上文已说过了。但更大的问题是别人制作好的课件交给你,也不会使用,有的教师甚至还要请一个操作员在一旁。笔者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教师在上面上课,突然遇到问题,将笔者叫上台去替他操作。好一些的,注意力用到了计算机上,就顾不了学生,注意力用到了学生身上,就顾不了计算机。这样都会大大地影响教学效果。目前对教师应该加强计算机水平的培训,不能让他们总停留在文字编辑排版这样的“初级阶段”,而应该鼓励他们更深入地学习计算机知识,熟悉多媒体教学系统设备的使用,操作多媒体设备能够熟练到“不经过大脑”的程度。这样才能保证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总之,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但教师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适时、适量、适度。要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常规教学手段的各自优势,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为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①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最佳作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