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专业认知实习个人总结

专业认知实习个人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1-29 17:50: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专业认知实习个人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专业认知实习个人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物流专业;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96-02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互为推进的两种教学形式。随着企业产能的提升,对学校如何开设专业课程、开展实践教学也提出更高要求。为加强物流专业的校企融合,真正了解本地区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某高职院校进行了相关调查。本次调查采用方便原则的抽样方法,随意抽取重庆市主城四区的相关物流企业发放220份问卷,实际收回200份问卷,有效率为92.5%。

一、调查结果

1.企业主要提供的物流岗位。由调查结果所得,在企业所需要的物流岗位中物流综合管理需求最多,占25%,仓储管理占20%,运输调度占16%,配送管理占15%,物流信息占13%,另外物流营销跟物流规划各自只占了9%。以此可见,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能适合物流相关岗位的综合性人才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2.企业对物流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重庆地区物流企业最需要物流专业学生具备的是很强的个人综合素质,需求高达29.62%;其他方面:18.52%的企业要求学生具有信息系统处理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物流营销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运输、仓储、配送的管理能力,14.82%的企业要求学生有运输、仓储、配送的基本操作能力,只有3.7%的企业要求有英语运用能力。总的来说,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生更应该根据企业的需求提高自我综合素质,这是以忠诚度和敬业精神的职业综合素质为基础的。

3.企业对专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调查中得知,企业希望物流专业学生能够取得相关证书。其中33%的企业要求考取物流员资格证书,22%的企业要求考取中级物流师,14%的企业要求考取助理物流师证书,13%的企业要求考取高级物流师。另外,各企业对员工的其他相关证书也有所要求,且高达18%。所以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物流专业学生有必要考取包括叉车证、仓库保管员在内的相关专业资格证书。

4.企业对学校的教学建议。①人才培养方面:能根据物流企业实际需求和要求进行定向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与工作的区别;要提供实习生的简历、体检情况、思想品德情况等;需要学生学会尊重领导,听从指挥。③合作与交流的建议:要加强沟通,社会实践要系统化;勇于面对,加强与企业要求的对接;要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1.学生专业兴趣的引导――认知实习。认知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参观使学生对物流企业有一个感性认识,使学生有针对性的了解物流综合管理、仓储管理、运输调度、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等重庆物流企业需求的岗位。学生通过亲临现场来感触工作环境,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对专业学习充满信心。认知实习若要达到好的效果,则需要指导教师作好事前功夫。在参观前,指导老师需提前了解企业,与相关负责人明确参观的时间和路线,设计好参观时要求学生解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企业。在参观后,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一起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和归纳总结。总结是提升认知实习质量的关键,若没有准确把控,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社会实践。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好坏由很多因素综合“集成”,包括人际交往、处世耐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与协调能力、工作责任感等。这些技能在学校中往往学不到,或学到的东西与社会大环境脱节。在前期调研中,我们也发现:重庆的物流企业排在第一位需求的,并非专业能力很强的学生而是个人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为此,应加强实践教学的体系设置,要求物流专业学生利用假期或空隙时间多参与“社会实践”,可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更好就业。为达到“社会实践”育人的目的,系部可为学生拟出“社会实践”方向,即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与生产劳动、“三下乡”、科技发明、挂职锻炼等,做好前期宣传和相关培训(实践安全知识、应急医疗救助、社会实践的选题、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等),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主动联系相关单位,完成“社会实践”目标。

3.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化――校内实训。要加强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在校外实践基地不够、师资又不充足的情况下,可通过建校内实训室的方法来强化学生实训,提升专业技能。为满足物流企业对物流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可在课程中融入相关内容,通过仿真、实际操作训练,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实训前,指导教师应当提前一周将实训项目通知学生,并布置预习任务;实训时,指导教师要讲解实训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进行相关的操作演示;实训中,指导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检查学生操作情况,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实训方法,帮助学生分析出现的各种现象。

4.基于校企对接的设想。考虑物流管理专业核心业务处理的特殊性,解决重庆市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问题的途径为:①通过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员工培训等互利互惠机制建设,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关系;②校企合作共同组建物流远程监控系统,通过网络和计算机管理软件,实时监控、采集物流运输信息;通过实时跟踪和信息分析,实现物流运输组织、运输业务筹划等企业物流运输业务的生产性实训。③在仓储配送业务实训室建设中,依托大型物流公司,按照企业仓储配送业务实际需要,共建“仓储配送实训室”、采用“业务托管式”为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训创造条件。仓储配送实训室的日常业务全部是企业的生产性任务,实训指导教师全部是企业人员,学生实训期间在师傅带领下完成生产性实训作业,达到岗位综合实训目的。

高职高专教育过程中的技能培养主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完成,这需要各高职院校以企业人才需求为方向,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为核心,以增强学生专业实践技能水平为重点,逐步摸索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实践教学体系。重庆市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不断改革创新,从物流实践教学定位、实习实训场所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探索一条既适应本地区物流业发展特点,又满足物流企业实际人才需求的实践教学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赵志文,陈安生,罗荣凤.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129-130.

[2]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教育研究,2005,(8):53-57.

第2篇

【关键词】金融产品营销实习 质量保障 高职院校

金融产品营销实习是投资理财专业、金融保险专业的一项重要的实训环节。该实习是在学生学完《证券基础》、《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保险基础》、《金融产品营销》、《社交礼仪》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开展的。通过实习加深学生对金融行业(证券、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方面的认知和了解,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和综合营销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学生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金融产品营销实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笔者根据投资理财专业的教学经验和多次指导实习的实践进行了一个初步总结,发现实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主要是学生对金融产品营销实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表现为少数学生对工作缺少热情、激情和动力,得过且过,存在“混日子”的消极思想;缺乏必要的毅力和耐心。有的学生在实习开始时积极性很高,但是当面对繁琐重复的日常工作时,往往缺乏毅力和耐力,出现焦躁不安、萎靡不振的现象;在保险公司实习的学生在展业遭拒时,由于工作经验不足,缺乏技巧,会在心理上造成恐惧、紧张、不安等影响;极少数学生由于纪律观念不强,自由散漫,在指导教师监管不严时,会擅自离岗。

(二)指导教师方面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没有做好实习生的监督管理工作。为了确保校外实习的质量,学校要求指导教师必须与实习单位负责人合作,齐抓共管,严格考勤制度,及时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没有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指导教师要做好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把双方的要求和想法及时进行传递和交流,提高双方对实习的认识,合理安排实习进度,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习任务。

(三)企业方面的问题

企业有自己特有的活动规律,受经济规律的影响比较明显。对于金融企业而言,企业经营往往受到经济、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淡季和旺季差别很大。例如:由于今年股市低迷,证券公司的经营业绩受到很大的影响,实习学生普遍反映去证券公司实习没活干,实习只是做一些开户之类的简易工作,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此外由于学生实习时间较短,而培训学生不仅成本高而且短期效益不明显,导致某些企业对实习工作消极怠慢,只安排学生做一些简单重复的日常业务工作,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培训,使学生感觉不受重视,反映实习工作枯燥无味。

二、解决办法

加强校企双方协同合作,注重从事前安排、事中监管、事后总结三个环节加强监督和管理,同时完善考核与奖惩机制,这是解决实习中诸多问题,保证实习质量和效果的有效办法。

(一)加强过程控制

金融产品营销实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校外实训,涉及学校、企业、学生等诸多方面。要想达到实习满意的质量和效果,需要做好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的管理控制工作。

(1)事前控制。首先,要选择经营业绩较好、社会认可度较高、责任心强的企业作为实习的合作对象。指导教师应该提前与实习单位沟通联系,确定实习人数、实习内容、时间安排、监管方法等相关事宜。其次,指导教师应制定合理的实习计划,认真撰写实习任务书和指导书,明确实习目的、实习纪律、实习任务、考核方法和奖惩标准,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开展实习工作。再次,加强实习前的动员和教育,让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技能准备。帮助学生端正工作态度,树立完成实习任务的信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实习工作中。

(2)事中控制。首先,要指导学生认真撰写实习日志、实习周记,把每天的工作内容和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其次,指导教师应该每天到所负责的实习单位看望学生,检查学生的出勤和实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思想、技能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端正工作态度,掌握工作方法,完成实习任务。实习生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请病假或事假,应按照《金融产品营销实习任务书》中实习纪律的要求办理请假手续。再次,指导教师应加强与实习单位负责人的沟通和配合,争取企业的支持,建议企业为学生配备优秀的指导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制定合理的工作和培训计划,保证实习的质量和效果。

(3)事后控制。实习结束后,及时召开师生座谈会,特邀实习单位的负责人莅临会议,由指导教师、单位代表、学生代表三方共同对本次实习的完成情况作出总结和点评,查漏补缺,不断完善和创新实习的内容、形式和方式。要求实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金融产品营销实习的工作内容、实习心得、工作经验制作成PPT进行实习成果汇报展示,并认真撰写实结。实结的内容应包含实习期间完成的工作、接受的培训、参加的活动、实习心得、职业展望等几个部分,力求突出真情实感。实结和实习期间的表现是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内容。

(二)完善考核与奖惩制度

考核与奖惩既是保障实习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评定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

(1)考核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出勤、表现和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其中学生表现出的任务完成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忍耐力和意志力以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于金融产品的分析能力、营销能力都是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重要内容。

(2)考核采取指导教师和企业负责人共同评定的方法。企业负责人根据该生在实习中的实际表现,填写《金融产品营销实习检查与评定表》和《金融产品实习鉴定表》;指导教师根据实习过程中对该生的观察和了解,结合学生的实习日志和实结,综合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其中,实习单位评分和指导教师评分各占学生实习成绩的50%。

(3)严肃考勤和实习纪律。在实习过程中如需要请病假或事假,学生应提前电话通知指导教师和单位负责人,得到允许后方可请假。对于无故缺勤旷工的同学,提出严肃批评的同时,记入缺勤记录,两次缺勤的同学,本次实习成绩为不合格;对于拒不遵守实习纪律和实习单位规章制度,不服从指导教师安排和管理,组织意识淡薄,自由散漫的同学,经劝说无效后取消该生的实习资格。

(4)实习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次。实习成绩评定为不及格的学生需参加该实习的补考,交纳补考费。

三、结束语

通过加强校企双方的协同合作、齐抓共管,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平台,让学生通过金融产品营销实习的锻炼,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有效结合,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以及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营销技能,在实习中不断增强对金融行业的认知和理解,明确自身的工作方向,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顺利择业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辛树森.个人金融产品营销[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2]周建波,刘志梅.金融服务营销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第3篇

Abstract: The internship is an important link for higher vocational academies to combine the theory with practice. The existing internship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preparation is inadequate before the internship, the monitoring is not effective enough in the internship, and the improvement is not timely after the internship and so on. This paper takes the internship of hotel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in Nanjing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as the example, builds the process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cess management for the early, mid and late stages of internship to achieve the smooth internship.

关键词: 过程管理;高等职业学院;顶岗实习;管理

Key words: process management;higher vocational academy;internship;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4-0262-03

0 引言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学院培养高素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实践性强的专业实习,学生与社会近距离接触,在实践中将专业指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顶岗实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专业培养计划的完整性,同时也直接反映出高职教育质量的高低。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数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缺乏系统的管理制度,导致实际实习效果与预期的实习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偏差。如何在管理制度中形成有层次、多环节、相呼应的管理制度成为解决这一现象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就顶岗实习的前期、中期及后期管理框架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完善顶岗实习管理体系。

1 过程管理理论基本内涵及顶岗实习中的作用阐述

过程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企业管理中,过程管理对活动过程中具体的节点进行控制,对每个过程细节进行管理,最终实现全面化的质量管理。通过对过程进行策划,建立过程绩效测量指标和过程控制方法,并持续改进和创新。

教育部16号文中指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关于顶岗实习环节要求至少安排半年以上的实践时间。具备职业性与实践性的顶岗实习有利于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同时也将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与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安排学生进入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细化实习节点,有效监控实习环节,不仅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深化,也将不断完善高职院校教学理论体系与教学实践质量,帮助企业与学校建立紧密联系,实现人才储备与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双赢。

2 高等职业学院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中存在问题

2.1 实习前期缺乏充分准备

2.1.1 缺乏充分的思想与心理准备

学生对于集中的顶岗实习安排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认为顶岗实习中的企业以院系安排为主,学生思想被动、态度消极,对于校企合作单位薪酬、岗位、住宿等诸多挑剔;二是在校学生将顶岗实习认定为学校作业,对于顶岗实习所具备的社会适应性与承接性没有清楚的认知。另一方面,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之前对于自身角色的转变、学习方法的转变、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安全事项没有接受相应的辅导,学生在进入实习岗位后容易产生心理落差。

2.1.2 缺乏充分的信息准备

高职院校在顶岗实习准备前期如果缺乏充分与细致的安排,容易造成院方对于企业与学生双方信息的忽视,从而导致院方安排的各项实习单位宣讲会、交流会中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企业实习人员招聘不足或是实习人员与实习岗位匹配度不高的情况产生,影响顶岗实习的效果。

2.2 实习中期缺乏有效监控

2.2.1 缺乏有效管理

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容易形成监管真空状态,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的监督不力与实习单位的监管不力。首先,顶岗实习造成学生远离学校,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也由于不同的实习单位造成管理的疏离,不利于校方及时、有效解决诸多实习管理问题;其次,实习单位对于校企合作中自身的义务认识不清,体现在重视企业利益多过于对于实习学生的培养与技能提升,学生在实习单位被定位为待遇低、轻度大、无保障的零时工,校方无法进行有效监督,导致顶岗实习的实践意义无法获得保证。

2.2.2 缺乏相应指导

院校与指导教师对于实习的参与度不足,考核制度注重形式性,缺乏实效性。指导教师与学生联系主要采取电话联系、网络沟通等非见面形式,无法获得真实与有效的在岗信息,因此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辅导以及具体的实习指导无法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

2.2.3 缺乏情感交流

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与学校联系较为疏远,院方指导教师与学生联系流于形式,情感交流也较为缺乏。学生一旦与实习单位在薪酬待遇、加班加点、安全保障问题上发生冲突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妥善的解决,容易给学生带来双重的打击,引感上的失落,造成的产生,不利于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开展。

2.3 实习后期缺乏及时改进

2.3.1 缺乏及时交流

顶岗实习后的及时交流对于新一轮的实习方案与管理方法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院校对于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的收尾工作浮于表面,多数以顶岗实习报告、实习手册作为存档材料,考核标准不明确,对于顶岗实习缺乏必要的反馈与交流,无法为新一轮顶岗实习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

2.3.2 缺乏及时总结

顶岗实习结束时间与学生毕业离校时间间隔较短,院系与学生对于顶岗实习情况的汇总与总结缺乏相应的重视。学生对于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无法获得陈述的渠道;而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需求与岗位要求也无法与校方进行有效沟通与总结。

3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作为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企业与学校共同协作、管理与配合,通过制定详细的实习方案、细致的管理规定对实习期间可能发生的各项行为与事件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与处理。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专业的顶岗实习过程中运用过程管理理论,全程监控实习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形成周密、规范与合理的工作构架,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

3.1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前期强化

细致而全面的准备工作是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重要基础,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前期工作的构架如图1所示。新一轮的实习方案的确定由去年实结所获得的修正意见结合当年实习新需求进行前期的信息收集,同时结合指导教师意见与行业专家意见最终确定。在方案的具体实践与操作过程中,依靠教研室、指导教师、校企合作单位以及学生个人得到细化。教研室通过企业恳谈会、专题研究会进一步明确企业需求、细化实习方案;指导教师通过专题培训与文件学习夯实自身知识体系,提高自身技能。同时指导教师与专业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与恳谈,帮助学生清晰自身优缺点,了解学生真实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与面试指导;校企合作单位与院方确定实习宣讲的具体安排与面试安排,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与交流,无障碍传达招聘信息与企业需求,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实习单位;学生在前期信息充分的基础上填写实习志愿表与确认表,增加实习活动的自主性。最终通过两次面试,最大化满足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需求,形成较高的匹配度。

3.2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中期监控

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中期的监控工作是实习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具体的管理工作构架如图2所示。进入实习单位后,在校学生将实现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蜕变,而在此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化、学习空间以及学习方法的变化,学生的情绪与状态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同时群体性的实习活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因此在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及时跟进实习情况、有效安抚波动情绪、妥善解决突发事件才能保障实习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实习学生定期汇报、指导教师定期家监督的双向工作机制,以定期座谈会为主要形式,以实习中期总结与检查为有效手段,以实习情况佐证材料为有效补充,实现监督与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与顶岗实习单位相关人员应对学生的实习档案、岗位定职、薪酬待遇、工作时间、安全保障等细节深入沟通,同时采取不定期寻访的方式把控实习过程与实习情况,最终与用人单位共同营造形成高效、规范、互赢的长期校企合作局面。

3.3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后期评价

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后期的评价工作通过对学生评价、对校企合作单位评价以及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评价三方面构成(图3所示),多层面、多角度形成立体的评价体系,从而对学生、专业以及校企合作单位的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反馈意见,保证实习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后期评价通过三方评价来实现,以自评与他评实现对实习学生的立体评价;以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以及院方评价形成对于顶岗实习单位的评价;学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三方的总结形成对于专业的评价,最终三方的评价应用校企合作与教学计划的修正与改进。

通过顶岗实习前期、中期与后期的工作架构,南京城市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工作不开拓新局面。由于管理框架合理、监督层次分明、管理环节明确,截止至2016年,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单位已增至11家五星级酒店,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实践平台。实习学生对于本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给予高度评价与满意,实习期内安全事故0次数,指导教师被投诉0次数。学生对于职业形成更为清晰的认知,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协调能力不断增强。学生从学校向社会实现较好过渡,学生通过实习了解社会、认知社会,不管开阔自身视野,从而提高职业素养与社会适应力,最终实现企业与就业之间的无缝对接,使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环节真正的成为学生步入职场、锻炼能力的平台。

4 结论

伴随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不断强化,通过实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平,不断满足行业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应用过程管理理论,在顶岗实习实习前期、中期、后期不同环节实现系统化的管理与控制,最终实现高等职业院校顶岗实习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梅爱冰,严军.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教育[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6.

[2]吴君,陈开考,谈黎虹,郑尧军.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有效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2):54-56.

[3]谢霖,杜祥军.浅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过程管理理论[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90-93.

[4]朱红兵,张静.大学生酒店实习质量提升研究―基于过程管理视角[J].劳动经济,2016(15):90-91.

[5]姚静娟.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3(1):164-166.

第4篇

关键词 园林专业 野外实习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Exploration of Landscape Professional

TANG Zheng[1], CHEN Xiaoxiang[2]

([1] Department of Metaplasia,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00;

[2] Library in Hezhou University, Hezhou, Guangxi 542800)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cape professional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take Hezho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garden professional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integrated field practice content, to regulate the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improve the assessment methods, provides help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Key words landscape professional;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野外实习是园林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能进一步梳理总结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还能够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应该成为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团结合作等思想意识和进行德育、美育、体育的重要途径,增强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野外生存和开展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许多相关高校对园林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在野外实习中盲目效仿或者照搬其他高校的生物学(主要是植物学和动物学)、生态学野外实习的内容和方式,而这些专业往往以单项专一的方式进行,并不适合于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与目前园林专业蓬勃发展的现状和人才培养的模式极不协调。因此,加强园林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建设已成为当前园林专业的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

1 园林专业野外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贺州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系的园林技术从2006年自2009年间的野外实习过程来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周期短、教学模式单一。受条件制约,野外实习教学大多以1周内的短期课程实习为主。教学模式相对比较单一,基本以参观学习辅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中好学者忙于笔记,无心者走马观花。实习过程中缺乏独立设计试验和动手实践的训练。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教学效果不理想。

(2)教学内容浅显、陈旧,不相符,缺乏创新性。园林专业野外实习内容大多只是针对生态学、植物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而设计,仅处于“认知”层次,不能和专业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园林专业课程中涉及到的树木学、花卉学等学科一般都采用农业类或理学类的教材,偏向栽培种植或科属分类、系统解剖等方面。与园林绿化、观赏等专业方面结合的教材不是太少,就是内容陈旧、浅显。由于没有合适的教材指导,而师范类的生物学、生态学野外实习又相对完善、系统,在野外实习中,很多方面都偏向植物学方面的实习,以动植物种类识别、分类检索等传统植物学内容为重点。除此之外,在实践性操作的内容上尤其欠缺,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究性的实习内容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无法实现不同课程、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和创新。

(3)学生学习意识缺乏。学生的感性认识少,在实习过程中又处于被动地位,和实习基地、基地人员缺少交流与沟通,许多需要调查访问才能了解的内容知之甚少,因此,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联系不上,导致学生在野外实习中普遍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和求知欲望。有的学生由于课堂知识学的差,极易产生逆反情绪,把野外实习当成郊游,在老师讲解时急于知道结果而忽视对其他特征的观察、描述和理论联系。如教师在将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活环境、经济用途、搭配应用等作详细的描述,学生又会产生急躁情绪或注意力分散,直接导致了其他同学实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降低,影响极坏,造成野外实习教学实效不明显。失去了它在高校人才综合培养中的意义,形同虚设。

(4)仪器装备缺乏,影响了野外调查新方法、新技术的教学。在野外实习中,常规的仪器如GPS、望远镜、水平仪、经纬仪、绘图仪等器材极少,大大影响了在野外的调查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限制了实习效果。

2 园林专业野外实习的特点与改革思路

园林专业是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园林专业的野外实习应密切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与培养目标,以生态学、建筑美学、园艺美学为核心,不仅要重点考察植物在自然中的功能与作用、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等生态学方面的内容,还要重点考察人类合理的、有效地开发、利用动植物,使之与环境相统一的利用方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建设生态家园、绿色家园所必须遵循的生态学原理与规划的基本原则。除此之外,野外实习还应成为大学里最有效的德育、美学教育方式。通过各种方式去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也应该是实习的重点。

根据野外实习存在的问题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习特点的需要,首先确立野外实习的目标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和具有扎实动手能力的园林专业人才,要将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培养融入到实习中去。园林专业应以园林植物与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并重,既培养野外工作能力,又要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热爱自然,共建生态家园的意识,还要倡导在艰苦条件下吃苦耐劳的精神。然后在具体操作上,从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实习时间、实习手段以及实习基地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探索,改善实习效果,以达到培养高水平人才的目标。

3 改革中的措施与实践

为了不影响教学的连续性,在2009-2011年的野外实习中,采取一边实习一边总结,逐年改善的措施,在实践中对园林专业野外实习进行调整与完善,采取的措施有:

(1)广泛调研,深刻总结。对周边的高校,如华南农业大学、肇庆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的相关专业的实习情况进行了调研,交流和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探讨更好的实习模式和方式。

(2)寻找理想的实习点,建设固定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建设是完成好实习任务的基础,有了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效果才能得到保障。结合以往积累的经验和实地考察,我们与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姑婆山植被保存良好,物种丰富,地形复杂,山势挺拔,溪流众多;依据地形地势,建有多处客家风情的建筑景观,是著名的影视基地。另外,还有古老的姑婆庙,颇具南国庙宇神韵;茶林多处,瀑布若干。自然风光与园林建设融洽结合,是比较理想的实习地点。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与贺州学院相距不足40公里,交通便利,大大节省了交通费用。该基地的部分工作人员为本校毕业生,极易与实习生相处,能为实习工作的开展提供不少便利条件。

(3)确定和延长实习时间。经过数年野外实习的实践,我们认为实习时间为两周比较合适,时间安排在第二学年结束后的暑假期间,这时与生态学、植物学、园林规划理论、绘图等的课堂教学已经结束,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本知识,此时通过野外实习加以拓展和巩固,往往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全面的实习内容与专题实习内容相结合。野外实习前培训,也是野外实习的一部分。实习前培训的方式包括观看录像资料和多媒体课件、介绍实习方法和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让学生对实习地点和实习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自由组队,每个队设计一个或多个实习专题,通过实习老师集体商榷后确定其可行性,如果专题不可行,可由实习老师拟出10~20个与环境保护、资源调查与利用、模拟景区再规划、明确主题的植物选择与搭配、测量制图等有关的科研小题目供学生选择。提前布置任务能让学生带着各自感兴趣的课题和以更主动的方式投入到实习活动中。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数据资料,完成好实习报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5)改革考核方式,使德育和美育与专业实习相结合。在过去实习考核主要以实习报告为依据,为了避免学生为追求好成绩只而重视实习报告不重视实习过程,我们制定了综合性的考核方式,目的在于全面考核学生的参与意识、遵守纪律情况、吃苦耐劳与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获取知识能力等。考核主要包括四方面:遵守纪律情况与值日(约占15%);野外及室内工作表现(约占40%);实习报告(即专题研究)水平(约占25%);个人自由作品水平(约占20%)。遵守纪律情况与值日由小组成员自行评分取平均值,野外及室内工作表现由全体带队教师分别给分取平均值,实习报告根据内容由至少两位相关教师给分取平均值,个人自由作品水平由全体教师和学生评分取平均值。

个人自由作品是个人在实习结束前自由创作的作品,文章、诗歌、绘画、摄影、模型都可以,形式不论,只要是原创作品均可。个人自由作品在实习结束时与实习点举行作品展,在森林公园大门口公开展示,接受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检阅。回校后,在校内再进行一次作品的公开展。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开发学生的才艺潜力,使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丽,要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去更加深刻认识自然的美,自觉地去爱护自然,在大自然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4 结语

园林专业野外实习教学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系统工作,其教学改革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为了确保野外实习教学的顺利进行,更好地发挥它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应根据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改革和实践,不断从教学内容、管理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善和补充。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促进道德、审美水平,培养成为高素质综合创新人才。

本文为贺州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编号为(HZUBS201005)

参考文献

第5篇

2012年6月—7月,以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统计表为依据,获得非对口就业学生名单,并由学工老师提供其学业成就相关资料。对上述研究对象采用无框架开放式深度访谈,访谈现场安静,环境适宜,现场录音和笔录。访谈结束后即播放录音,将现场记录制作成书面文字资料,进行分类编码、推理,回忆访谈时的情形,反复听取录音,深入到资料中,通过对资料的细致分析、推理,探索各位学生选择非对口就业的原因。共访谈9位学生,访谈时长分布于22min~40min。1.3资料分析运用Claizzi分析程序分析:仔细阅读所有资料;析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观点汇集;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辨别出相似的观点;返回参与者处求证。通过对资料的细致分析、推理,探索护理本科毕业生非对口就业的原因,将其共性部分以研究者的语言归纳成本研究的主题和要素。

二、结果

应届护理专业本科生放弃护理,选择非对口就业的原因大致包括如下3个主题。

1.主题一:自我价值观

应届本科毕业生作为一个成年人,个人世界观与价值观趋于成熟,在就业这样一个重大问题上,他们都经过了理性的思考,他们的选择基于自我价值观做出。如13号女生本已被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录用,但最终放弃体检,选择到某医药公司任培训专员,她回忆自己当时的矛盾心情说:“难以取舍时,我决定要顺从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声音,过自己最想要的生活。”从而放弃了从事护理工作。3号男生说:“我无法忍受我的一生在琐碎的护理工作中度过,作为一个男人,我想要更广阔的空间。”9号女生访谈时带着明显的防卫情绪,一开始就说了这样的话:“我只是选择了不同的路而已,我尊重那些做护士的同学的选择,他们很伟大,但我的选择也应该得到尊重。”访谈过程中,她一直强调“从事什么行业只是一种选择,每种选择都无可厚非”。

2.主题二:专业认知

护理专业学生在取舍之间进行理性思考时,他们必然形成了个人独特的护理专业认知,从而在这一认知的基础上,选择了其他行业。他们是如何看待护理专业的呢?研究总结出如下4个方面。

2.1护理工作内容认知

自护理专业创立以来,护理工作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与拓展,但“照顾”一直都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实习学生,他们能够承担的工作内容“生活护理”居多。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他们多为独生子女,自理能力本就欠缺,自身的生活照顾较多依赖父母,一旦要照顾别人,这让他们难以适应与认可。在他们看来,护理工作内容脏、累、缺乏技术含量、缺乏挑战感。1号女生说出了这样的话“实习下临床1个星期,我就死了那份做护士的心,工作太脏太累了,我受不了。”

2.2护理工作模式认知

护理工作模式需要“三班倒”且多无正常假期,他们对此也颇有看法。9号女生说“我本来就是生活规律的人,适应不了‘三班倒’的生活,刚下临床实习的前3个月,我一次月经都没来,后来吃药才调理好。”而3号男生则认为无周末的生活影响了他与女朋友的交往。

2.3护理管理氛围认知

对于护理管理氛围,基本上每个访谈对象都有涉及,且言辞激烈,甚至用上了“不把我们实习生当人,”“无人性”这样的字眼。其中8号男生说:“我奶奶病了,作为家里唯一的孙子,我要赶回去,可护士长不给假,我没理她照样回家了。”还有学生说:“有的带教老师,既不带也不教,只是指派我们干活,语气还极其恶劣,呼来喝去的。”尽管他们愤愤不平的事情在我们看来很多不值得一提,但他们确实为此无限苦恼,甚至担忧未来,有学生说“如果做了护士,就要天天和他们混在一起,久而久之,我怕也被他们同化”

2.4多重心理冲击

临床护理工作的性质要求护士直面医患矛盾、生老病死、人情冷暖等,而这些因素都使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期间遭受着多重的心理冲击。有学生说:“第一次面对病人死亡,我哭的比他家属还伤心呢,带教老师说,见多了就好了,可我一直无法适应,去世一个我哭一次,并且情绪也会跟着低落好多天。”另有学生说“看着她躺在病床上,再也无人来探视,这样的人情冷暖,让我对情感与人性丧失信心。”

3.主题三:社会影响

社会方面多种因素在护理专业学生非对口就业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包括如下4个方面。

3.1非自愿学习护理专业

国内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就读护理专业学生中,半数以上均非个人意愿,15位非对口就业学生均不是自愿学习护理专业的,如5号女生说“我当初就读只是为了拿本科文凭,从未想过自己要做护士。”

3.2护士社会地位偏低

社会对护理专业的不理解与偏见造成了护理专业社会地位偏低,这给护理专业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从而影响到了他们对护理专业的认可。如3号男生说“我就读危重症护理专业,放假回家,亲戚们问,你读什么专业?我就回答说读危重症专业而把护理2字忽略。”

3.3带教老师职业倦怠感

护士的职业倦怠感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研究领域,是造成护士离职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本研究结果表明,职业倦怠感不仅造成了在职护士的流失,还传染给了护理专业新生力量,在护理专业学生非对口就业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1号女生说:“实习时不止一个带教老师说过,毕业了干啥都不要干护理。一入了行,再想离开就难了。”

3.4行业间人才竞争

目前国内行业间人才流动性相对增强,这就造成了行业间的人才竞争,而护理专业在行业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从而流失了优秀人才。如13号女生是学生会主席,非常优秀的女孩子,选择医药公司就业,她说:“朝九晚五的办公室白领的形象显然比护士白衣天使的形象更吸引我。”3号男生也很棒,是男生中少有的能拿奖学金的人,他选择做医药营销专员,也就是“医药代表”,是因为收入问题:“以医药营销专员的工作收入,我3年内可在南京买房,要是做护士,10年都不要想。”1号女生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她说“我表姐在政府部门工作,他们平时很轻松,普通感冒都能请3d假,而护士只要你人不倒下就得来上班。”

三、讨论

1.护理专业学生基于自我价值观选择非对口就业,应当得到理解与尊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席卷世界的人本主义思潮强调尊重人的个性,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与权利。这一观点已成为共识深植于“80后”出生的学生心中,护理专业学生也不例外,他们不再崇尚整齐划一,而是追求张扬个性。时代的进步赋予了他们这样的自由,而护理教育拥有强调专业思想教育的传统,学生将这样的思想教育看成约束他们选择的自由,反会激起他们对护理行业的反感。因此研究建议,专业思想教育必须在尊重学生自我价值观的基础上开展。当然,护理专业学生的自我价值观仍有需改进之处。一方面,过低的自我评价使学业平平的学生缺乏从事护理专业的信心,如12号女生说,她在校期间成绩不好,多门课程补考或重修,从而认定自己无法做一个好护士。而同时呢,过高的自我期许使学业优秀者不满足于护理专业现状,从而选择非对口就业。因此基于这一研究结果,我们建议,专业思想教育应以促使护生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与合理的自我期许为切入点。

2.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失于偏颇,需要纠正

虽然学生对护理的专业认知反映了一定的客观现状,但其中也不乏偏见与局限。首先,应届护理毕业生他们的专业认知主要形成于1年的实习期内,是以实习护生的身份做出的,他们对于护理工作内容的评价偏于肤浅,缺乏对护理专业内涵的深刻理解,从而将护理工作简单归结为“脏累差”。而其过往“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理念使其难以适应临床上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他们往往将护士长、带教老师看成自己的对立面,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使他们对护理管理氛围的评价过于极端。而作为备受呵护长大的一代,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偏低,从而在临床护理工作带来的多重心理冲击面前选择了逃避。这一研究结果提示:首先,实习期应加强护理本科生的专业指导,以加深他们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其次,要建立起通畅的学生-带教老师的沟通途径,以利于减少他们与护理管理制度的冲突。最后,要强化实习期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及时处理各种心理问题,使其成功应对心理冲击。

3.社会多因素影响下,护理专业学生非对口就业存在一定盲从性

首先,社会对护理专业的偏见使得护理专业学生就读时并非自愿,就业时选择离开,说明护理专业学生非对口就业存在一定盲从性。其次,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独特的优势,也必然有其局限,非对口就业护生对其选择从事的专业存在放大优点,忽视不足的现象,这有可能造成其未来的职业挫折。因此择业期的学生工作应加强护生择业效能感的培养。再次,在职护士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这一职业倦怠感通过带教过程传染给了实习期护理专业学生,这种言传身教的影响使护理专业学生丧失了从事护理工作的勇气与信心。最后,研究结果展现了行业间人才竞争对护理人力资源的冲击,从薪酬、待遇、工作氛围等角度分析,护理专业在行业间人才竞争中不占优势。有理由相信,行业间人才竞争不仅是护理专业学生非对口就业的原因,也是在职护士离职的原因之一,而这一点现在还少为人们所认识到。因此护理管理者在研究护士离职现象时,不能仅局限于行业内分析,应充分考虑到行业间人才竞争的影响,并提出一定的干预手段。

四、不足与展望

第6篇

1“成就故事”肯定自我,恢复自信

学生考研失利以后出现的情绪低落、焦虑、沮丧等,是影响他们求职的最根本因素,因此要首先做好就业心理调适工作,引导他们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明白在求职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求职过程中产生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要学会自我调节。对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干预,可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中的“合理化”和“去绝对化”原理,肯定他们的成绩,纠正不恰当的就业心理。“合理情绪疗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A.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并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1]学生刚刚经历考研失利,心情相对沮丧,需要帮助他们合理宣泄情绪,并树立正确的认知,从而建立自信。许多同学会因为一次失败认为自己就一无是处,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认知、寻找自身优势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与他们的访谈挖掘每个人的优势和闪光点,如小A成绩特别好,专业功底扎实,学习能力强;小B做事细心,吃苦耐劳;小C有许多实习经历,具备优势;小D文笔好,文字作品多,在应聘文字类岗位时具备很大优势。同时,通过让他们撰写“成就故事”的方法,帮助他们恢复自信,这些成就故事不一定是学习或者学生工作方面的,可以是在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情。在撰写自己成功的经验中,逐渐树立起信心,并总结在这些成就故事中展现了自己哪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品质。

2SWOT协助认识自我,合理定位

“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是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的缩写,最早是由哈佛商学院的K.J.安德鲁斯教授于1971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提出的。SWOT分析从两个方面(内部&外部;优点&缺点)四个角度来分析自己。”[2]考研失利学生在求职道路上首先需要的是加强自我认知,通过SWOT方法总结自己的优势,学了什么(教育背景优势)、掌握了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哪些可转移技巧(如沟通、团队合作、领导能力等)、最成功的是什么、忍耐力如何等;分析自己的劣势和不足、性格弱点是什么、经验或经历中欠缺什么、最失败的是什么等;认识机遇,现在的就业形势如何、社会急需什么样的人才;分析威胁有哪些,比如专业对口程度、同学间的竞争等。通过SWOT学生盘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确定具体的求职方向。对于就业形势的认知,可以通过学校往年数据告知他们,春季学期依然会有很多机会。在做好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合理定位自己的求职目标,并预测可能有的困难。通过这些,让他们仔细分析就业形势和自己能力的匹配情况,树立合理的就业观。

3求职技能指导提升就业技能

“应聘简历是求职过程中的敲门砖,是应聘者的个人广告。内容充实而又富有个性的简历,将会在众多平庸而雷同的简历中脱颖而出,更早地吸引人事经理的眼球。”考研学生在简历制作上投入的时间相对有限,给予简历上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制作简历的要领包括:1)简短而完整的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联系方式,必须完整清楚。2)明确求职意向。求职意向是应聘简历的核心内容,应当尽可能明确和集中。3)经历叙述要顺序合理、衔接严谨。实习经历中可对实习单位增加适当的备注,做简短背景资料介绍。4)表述技能、实习经验和社会活动时,不要只用“很好”“一般”“熟练”表述,最好能在这些词语后面解释一下它们的含义。5)注意简历的篇幅、字体和字号以及“包装”等。简历正文篇幅尽量控制在1~2页,字体不宜过多,字号不宜过小。学生做好简历后,应针对不同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投递。面试方面,指导学生做好了解应试单位和职位、掌握面试官所要面试的问题类型、练习面试特有的语言、调适到最佳的心理、设计应试新形象等多方面的准备。譬如,学生一定要了解应聘单位的性质、主要功能、组织结构和规模,然后自我评估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心理特征个性等方面,最后对自我和所应聘职位之间的适配性进行确认,以对面试问题做好充分准备。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现场模拟群面、一对一面试,练习应对能力,提升面试技巧。

4“生涯人物访谈”积攒求职经验

第7篇

关键词 跟踪式调查 实习效果 实习模式优化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饭店实习模式

专业实习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本科生与社会对接、投身旅游业的最初体验渠道。饭店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实践环节。目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大多采取“理论学习 + 实践学习”的饭店实习模式。本科院校多采取“3.5+0.5”的模式,即在校学习3.5年,饭店实习0.5年;高职院校则采取“2+1”的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饭店实习1年。在实习过程中,学校多采用“放权式”、“半跟踪式辅助”以及“跟踪式辅助”的管理方式。“放权式”的管理模式是指学校将学生送到饭店后便不再干涉学生的选择,学生可以独自完成饭店实习,也可根据自身兴趣离开饭店选择其他岗位进行实习;“半跟踪式”和“跟踪式”实习更侧重强制性的实习体验,如无特殊情况,在校学生必须到饭店进行实习,在实习期内,学校会不同程度地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进行指导,通过上交实习周记、期中现场检查、完成实习报告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

以笔者所在的山东师范大学为例,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行的是“2+0.5+1+0.5”的半跟踪式饭店实习模式,学生在入学之初便开始结合理论教学进行相应的实训,第五学期的饭店企业集中实习,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环节。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后到饭店顶岗实习半年,再回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课程学习,大四下学期统一安排学生自主实习,使学生理论结合实践,逐步强化职业认同感。自2012年起,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系便开始了与全球最大的饭店管理集团、入选世界500强企业名录的万豪国际集团开展全面合作,着手建立分布于北京、上海、深圳、天津、杭州、成都、三亚、苏州等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教学实践基地,构建了布局合理的实习基地网络。实习饭店的选择包括万豪国际管理集团旗下的顶级豪华品牌丽思卡尔顿饭店、度假饭店,又有超豪华品牌JW万豪饭店、商务高端品牌万豪饭店和时尚品牌万丽饭店等。

二、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饭店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

2015年7月~2016年1月,在山东师范大学2013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饭店实习期间,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同学们实习前、实习中和实习后的心理状态及求职意愿进行了初步调查,问卷回收率在90%以上。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对饭店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

1.个人偏好影响,缺少行业热情。通过饭店实习期间对同学们的问卷调查发现,部分同学对于饭店实习的排斥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进入本专业之前或是在刚接触旅游管理专业没多久就形成了。从入学之初了解到要去饭店进行实习体验,到课程学习后了解了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再到深入饭店进行实习体验,同学们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越来越深,但是并没有相应增加对专业的喜爱度。这部分同学未来可能避开饭店、避开旅游行业而择业,基本是出于个人的偏好。

2.自我认知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每个人的自我认知是不相同的,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不同的。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饭店实习体验是一次走出校园的机会,是一次可以进入全球五百强历练的机会。经历了这样的环节,部分同学根据饭店实习体验的效果判断自己是否适合饭店,是否适合旅游业,从而改变自我认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会做出新的选择。

(二)学校因素

1.侧重角度不同,引发心理落差。校方对实习企业的评价源于考察,站在学校的角度评估企业,而学生对企业的评价来源于实践。校方从大局出发,对饭店的地理位置、知名度、口碑、饭店的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最终选择的实习点都是校方确定的最佳实习单位。学生由于是被动的选择而内心产生一定抵触情绪,部分学生在实习初期可能会产生心理落差。

2.准备工作不足,缺乏岗位了解。在实习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最关注的事情,一是面试,二是求职岗位,而学校对这两部分的培训与信息较少。在实习体验前,学生对饭店的了解、面试技巧的获得大部分是从实习归来的学长处获得的,都是经验性的总结,主观性强,学生不足以形成系统的认识。

(三)企业因素

1.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强度过大。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对学生的毅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饭店是24小时营业的服务型企业,在各个时间段都会有人员需求,因此,员工的上下班时间是多样的。在需要开早餐的西餐厅,上班时间就会较早;在需要上晚班的总机或者是行政走廊,夜班会比较多。另一方面,虽然酒店的人员轮班安排得很紧密,但加班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一线部门。“饭店实习满意度调查(实习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3%的实习生表示所在部门有不同程度的加班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饭店实习满意度。

2.强调顾客满意,心理压力过大。如今服务业的发展更加强调“以人为本”,在较为奢华的星级饭店更加注重顾客满意度。由于饭店的客源相对比较复杂,地域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需求不同的客人对大家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客人的行为、态度也会对在校实习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冲击。

三、旅游管理专业饭店实习模式优化的对策

(一)从学生自身角度

1.提高自身水平,提升实习效果。在饭店实习体验初期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会对饭店工作产生抵触情绪,除了工作强度、人际关系等原因,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自身能力不足导致的挫败感被转嫁到了实习岗位上。很多时候,没有办成事情的挫败感会被其转化为对这项工作的不满。因此,提高自身水平是使旅游管理专业同学提升实习效果的基础。

2.拓宽自身视野,关注就业时事。企业和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学生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了解企业信息,一是学校,二是网络在线渠道。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实习选择主要关注城市,反而对实习企业关注度不高,这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于实习需求的侧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饭店实习是学生与社会的首次短兵相接,在选择过程中对实习企业,实习工作的了解程度亦会影响其后期的实习体验。因此,同学们可以通过多渠道的方式了解就业信息,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选择。

3.做好心理准备,克服不当观点。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要认识到旅游行业的特殊性,旅游行业更重操作技能。作为本科毕业的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工作就走上管理岗位,要充分做好从基层做起和吃苦的心理准备,更要克服进入旅游服务业是“大材小用”的观点。

(二)从学校角度

1.加强学生教育,引导进入状态。实习前的教育要帮助学生们正确预见实习中的困难,如心理落差、人际关系紧张、劳动强度高、等级制度严格等等。适度的提醒学生们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和状况,使他们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有助于帮助学生实习过程中较快地度过心理难关,顺利完成学生到员工的过度。另外,学校可以在实习前给学生安排更多的实际操作课,使学生提前进入状态。

2.协商轮岗制度,加强学生历练。饭店属于服务性行业,而且大多数的岗位是直接面对和接触客人,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要求,学生能力的发挥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在饭店实习中,饭店往往以成本为出发点考虑问题,他们要考虑培训实习生的成本和收益,最担心的问题是实习生不稳定,还没有把培训成本收回来就已经实习期满;而实习生往往看重自己的职业发展,对于岗位的选择有着自己的要求。实习学生与企业彼此缺乏了解,学校作为中间的协调方,应该完成二者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实习前,学校要与企业充分的协商沟通好,推行岗位定制。

3.创建沟通渠道,提供职业咨询。学校应为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道路的准确信息、职业生涯咨询、潜力评估等。在实习进行过程中,要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将学生们反映的情况及时与饭店沟通,争取实习效果最优化。学校是连接实习饭店和实习学生之间的桥梁,因此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纽带作用,在两者之间建立起稳固的通道,及时的做好沟通指导及反馈工作,帮助学生渡过难关,顺利地完成实习。

(三)从企业角度

1.规范实习制度,开展绩效考核。由于实习时间的限制,山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部分实习点的实习生并未参与饭店的优秀实习生的评选。倘若饭店可以在同时期的实习生中开展绩效考核工作,以同样的标准对同时期的实习生进行考察,相信会取得更好地激励效果。在岗位的安排上,若存在掉岗问题,也应该由具体的考核决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会激发大家工作的热情,在工作疲倦时期,能成为激励员工的一剂强心针。

2.制定合理薪酬,实施激励手段。王斐斐(2013)在博弈论调查中提出,“实习学生与员工的薪酬相差较大,但是在犯错误上却是受到相同的惩罚。”这一现象很容易使学生心里不平衡,对饭店产生偏见。实际上,近年来,高收入人群对于服务的需求带动了低技术服务业人员的薪资水平,但饭店基层劳动者的工资仍处于较低水平,作为基础部门的饭店实习生,实习工资并不算高。对于在一线部门的员工而言,加班是经常的事情,但是由于各饭店节省成本的需求,经常以补休代替加班费。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来看,实习生有对于物质的最基本的需求,合理的薪酬、适当的激励制度会激发员工积极性,同样的,较低的薪酬、无效的激励会影响实习生未来就业择业的方向。

(四)从社会角度

目前,饭店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社会对饭店业存在一定的偏见。社会上广泛认为,饭店业是低技术性的服务行业,在饭店工作,尤其是在基层岗位工作与中国传统的“体面”工作相悖。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力而未选择饭店行业作为职业生涯的开端。

因此提高教育水平,增强社会教化,将职业平等的思想寓于中国文化教育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就业观念,对减小大学生职业选择的社会阻力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为山东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贺志燕.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与专业关联性的实证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学报,2007(4):98-102.

[2] 车慧.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实习效果评价研究[D].河北:燕山大学,2010.

[3] 闪媛媛,胡焱,俞益武,方躬勇.旅游专业学生酒店实习状况对其在酒店择业意向的分析[J].旅游论坛,2010(1):125-130.

第8篇

关键词 高职物流专业 顶岗实习 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8.013

Abstract Internship has been defined as an integral part of university logistics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teaching means, in the talents training plan in internship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The internship quality level is the school level, students learning quality and employment of the quality level of an important symbol, which should be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adjust from goal, post affirms; preparation fully guided; actual standard, reasonable evaluation and aspects to be improved,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logistics professional students internship.

Key words logistics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rnship; quality evaluation

顶岗实习已被规定为高职物流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其在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在校外实习的质量高低是学校办学水平、学生学习质量以及就业素质高低的重要指标,应当加以足够重视。如何对顶岗实习环节加强管理,改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评估体系值得深入探讨。

1 目标要调整,岗位须确认

1.1 目标要调整

众所周知,目前对于学生在校外企业顶岗实习,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几方的期望值、目标理解很难达成一致,甚至有较大差异。这不奇怪,因为各自的地位不同,利益诉求不一致,导致对同一问题的立场不同。作为介乎学校、学生和企业几方之间的教师,可以对学生在校外企业定岗实习的目标进行适当调整,应取得学校支持。

比如,虽说大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时间都在半年以上,照理说应足以了解和熟悉各岗位流程,可能轮换岗位,掌握各个物流流程。但校外物流企业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并不如教科书介绍的那么系统全面,大都集中在基础操作层面,如仓储中的保管、装卸,配送中的收派、分拣等。带队教师就应果断放弃那些贪大求全的目标,让学生面对现实,在平凡、重复、简单的岗位上力求有所收获。又如,实习学生的轮岗、换岗,绝大多数校外合作企业难以做到。学校也应不做硬性要求,教师就能灵活指导,学生可以从一而终。

1.2 岗位须确认

据笔者数年带队实习的经验来看,每年都会有接近50%的实习生被分配到仓储岗位上。之所以要不厌其烦地对主要实习岗位进行认知,一是淡化学生好高骛远的心态,二是尽管如此强调,每年仍有少数学生在仓储等低级岗位上失分。

比如对最简单的仓储岗位,应作如下认知:在现代生产、流通过程中,由于订单前置和市场预测前置,必须长期或短期储备原料、商品和设备,这就是仓储。仓储看似简单,其实是物流、信息流、单证流的共同体。在仓储岗位最基本的入库环节上,实习生要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三部曲:第一是照单接货,各归其位;第二是照单复核,货单相符;第三是照单实录,建档入账。至于出库,基本上就是反方向的三部曲了。

又如运输与配送岗位,应作如下认知:按照物流规律以及客户要求,对商品进行分拣、包装、组合后,然后装上运输工具送达预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出于企业盈利原则、操作规程以及安全考虑,实习生基本没有可能接触和参与运输环节,只能在配送的分拣、收派工作中勉强占有一席之地,而且都是助手和跟班。

2 准备要充分,指导须得法

2.1 准备要充分

(1)心理准备。心理准备主要是针对实习生而言,目的是要让学生对顶岗实习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和心理定位。课堂理论教学往往显得脱离实际。借用一句时髦的话语,即“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论与实际的巨大差异,往往使学生措手不及。带队教师很有必要强化学生的心理准备。比如对于实习工作的设想,心理准备就可量化为三个层面:(a)独立操作,并能轮岗换岗的,占10%;(b)只能作跟班、助手的,在办公室负责接听电话、复印文件等工作,占60%;(c)沦为廉价劳动力的,占20%;(d)其他10%。最后不论落实到何种岗位,只要在法律和人格尊严限度之内,都必须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

(2)制度准备。不容置疑,每所院校对学生参加校外实习都有一整套完备的规章制度,从校级管理奖罚制度,到系部执行层面的实施细则等等。所有规章制度最后都是落实到带队教师和实习生身上。对于带队教师,强调的是责任。首先要求了解掌握情况,协助解决工作学习生活问题,其次才是专业指导。因为这时学生已经身在企业,成为了企业员工,其既是带着学习任务而来的学生,又是企业编外员工,肩负职责服从管理。

遗憾的是,虽然大家都在强调顶岗实习是何等重要,但是在制度导向、激励措施方面并没有明显体现。在目前的教师职称评定体系中,课题、论文、课时等仍占较大比重。所以,应当将带队指导顶岗实习纳入教师职称评定体系中,增加带队指导顶岗实习工作的重视程度,以调动带队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2 指导须得法

带队教师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指导不在于时间多频率高,而在于指导得法。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1)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如电话、微信、QQ、邮件等,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及遇到的困惑,适时提建议作指导。(2)选派学生组长。顶岗实习学生自律为主,互助为辅。但是绝对不鼓励告密。(3)现场走访。深入企业走访,慰问学生,了解情况,也利于同实习单位交流。(4)把实习成绩测评标准告诉学生,不管学生处于什么岗位,都要鼓励学生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积极主动锻炼自己的意志与能力。

3 标准要实际,评价须合理

3.1 标准要实际

一般说来,学生实习成绩是根据三方面情况综合评定出来的:学生撰写的实习报告、带队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表现的掌握、顶岗实习企业的鉴定。不管从哪一方面评价,其标准总是一致的,就是根据调整后的实习目标确定的标准,了解物流企业和相关岗位,提高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物流是跨区域行业,物流企业规模小,数量多,单个企业接受顶岗实习学生的数量有限。实习学生分布于各类物流公司、快递公司、物流园区之中。实习的评价标准从以就业为导向,落实到以实习为导向,甚至是以岗位为导向。

实习报告是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的真实总结,应该是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最主要依据。实习报告要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结合实习资料,做出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总结。实习报告内容要求实事求是,简明扼要,能反映出实习单位的情况及本人的实习情况,以及体会和感受。实习报告必须真实可靠,有独立的见解,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实习报告应当包含如下内容:(1)实习题目: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实习内容,这一点看似简单,往往最容易被忽略。(2)实习目的:要言简意赅点明主题。(3)实习概况:概要介绍实习的一般情况,这部分可写工作流程、典型实绩、统计数字,要求内容全面,文字简练。(4)体会和收获:这是实习报告的核心部分。对实习中的深切体会和收获进行阐述,也可以着重写实习的经验、成绩。最好能结合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适当的理论分析。这能反映出学生经历实习后,其业务素养和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5)不足之处和努力方向:从专业建设和个人这两方面进行论述。

通过实习发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以使自己不断进步。只要学生脚踏实地地完成实习任务,并且能独立认真地撰写实习报告,就应该予以优良的评价。

3.2 评价要合理

当前实习评价方式较为简单,往往就是带队实习老师撰写评语和给出分数,带有相当浓厚的主观色彩。这样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评价,应从教师、学生和企业三方面考虑,对顶岗实习环节做出相对独立的评价。通过三维度的综合评价,然后给出学生的实习成绩。三方结合的成绩评价设计也有利于客观地反映实习效果,查找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实习质量和学生岗位素质。但是从实践来看,学生在校外企业顶岗实习的实习报告体现出来的真实表现,收获与体会,切实可行的努力方向措施等,应该作为成绩评定体系中的最大权重。

只要学生在实习中专心投入,有所收获,体会深刻,认真撰写实习报告,就说明他们基本上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成效,就可以予以较好的评价。在顶岗实习中所收获的一切,都能让他们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