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机械工程师论文

机械工程师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03 17:45: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机械工程师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机械工程师论文

第1篇

1.1合理配备和正确使用机械设备,提高机械效率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机械设备的选择。工程的施工内容发生变化,其所需要的机械设备类型和数量也将随之改变,因此所确定的机械设备应满足施工生产的要求,如果施工机械设备使用不当将可能对工程的施工造成影响,同时机械效率也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从而造成成本的浪费。在进行机械设备的选择时,不仅应满足经济原则,也应满足适用原则。机械设备选择完成之后,应做好工序、工种间机械施工的组织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为了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使用性能,不仅应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同时还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两方面同时兼顾。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人。将施工成果与操作人员的工资分配挂钩在一起,奖惩分明,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1.2加强机械的平衡调度,提高机械利用率

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调拨能够把机械及设备使用费有效降低。要控制好调拨机械设备的数量,调拨数量过多会使机械设备使用率降低,但是如果调拨数量比较少,又会导致不能满足施工需求,从而延误施工进度。同时,对于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应严格要求其操作技能,禁止操作人员在机械设备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不规范和不熟练的问题,从而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所以,工程机械设备调拨的同时,也要满足施工生产需求,科学合理的进行机械设备的组织调拨,从而降低机械设备使用费,达到降低施工成本的目的。由于工程中所购置的大型机械一般都比较昂贵,定额台班使用费也比较高,所以为有效降低使用费,应严格做好大型机械的调度,提高机械设备使用率。

1.3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提高机械的完好率

应加强机械设备平时的维修保养,确保机械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施工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除了花钱购置的设备,大部分机械设备为项目外部租赁的机械设备,因此在进行机械设备租赁时,在所签订的合同中应对完好率有详细约定。必须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专项负责工程项目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使机械设备一直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

2结语

第2篇

1.1根据地质和气候环境选配

尽管公路工程机械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满足经济性、适应性和安全性等三方面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机械设备选配的过程中,很难使所选的机械设备在这三个方面都具有突出的优势。因此,在公路工程机械选配的过程中,要切实考虑这些因素中对整个公路工程建设最重要的因素。对于一些在地质复杂和气候条件变化比较剧烈的地区,要优先考虑所选用的工程机械的适应性。因为许多机械设备在设计的过程中,其功能的发挥是依赖于一定的地质和气候条件的,并且不同的工程机械,地质和气候条件对其工作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寿命等的影响程度也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工程机械的选配过程中,要切实考虑当地地质情况和气候的变化趋势,适时的调整机械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倘若不能够及时地更换机械设备,则应根据当地的地质和气候情况和变化趋势,选配适用性最佳的机械设备,以保障公路工程的质量。

1.2根据施工内容进行选配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我国公路工程的铺设工作已经延生到了全国各地的各个角落。面对人们不断提升的对公路交通的要求,公路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施工机械在种类和数量上也变得越来越庞大。针对公路工程建设中出现的新的要求,各种新的工程机械被发明并运用到实际的作业当中。为了提升公路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及寿命,在选配工程施工机械时,要全面的考虑公路工程的施工内容。所选配的工程施工机械要在种类和数量上满足设计要求,以达到工程建设项目正常、稳步进行的目标。

2优化工程施工机械的配置

在公路工程施工机械的选配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所选择的工程施工机械的适应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同时还要着力优化这些施工机械的配置。使这些施工机械能够分配到合适的施工部门,以便其工作效能的充分发挥。同时,施工机械优化配置的实现,还能使施工机械在作业的过程中,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衔接更加迅速、流畅,从而提升了施工的效率。对一些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特定时间段才能完成的施工环节,施工效率的提升,保障了施工各个阶段的按期保质进行。另外,施工机械资源的优化配置,还会降低工程建设的运行成本。

3结语

第3篇

加强训练实践课程体系与内容的设计机械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要求构建一个合理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并设计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内容。因此,随着工程材料和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冷热加工为主要内容的“金属工艺学”也必须做出重大调整。在进行核心内容精选、陈词或者陈旧的内容进行压缩的同时,增加了大幅度的特种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非金属材料和与制造过程彼此关联的管理知识和系统知识。并且将其中的大部分内容赋予实习期间进行讲授,将“金属工艺学”设置为各模块教学,将其调整为“:材料成型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等模块知识进行讲授,供学生们根据专业性质进行选修,从而强化学生机械工程训练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同时,机械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还应该开出《创造性思维方法》和《创造力的开发与训练》两门课程,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修,从而强化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加强金工实习教学在机械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中,金工实习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包括生产线模拟、机器人、激光加工、快速原型制造、电火花成型加工、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加工中心、数控铣、数控车等十多种实习内容。同时,随着各项硬件水平不断提高,各工种的内容都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并制定了许多新兴的实习方案,从而增加以焊接、铸为主要内容的热加工实践实习;以钳、车为主要内容的冷加工实践实习,以数控铣和数控车为主要内容的数控加工实践实习;以原型快速制造和数控线切割为主要内容的特种加工实践实习。其中,钳工实习将增加装配凸轮机构的内容;同时也将钣金工内容增加在其中;焊接实习也在之前的气焊、手工电弧焊基础上增加了激光焊接氩、电焊、弧焊等内容;铸造实习中也增加了激光快速原型造型和软模造型的内容;在数控线切割、数控铣、数控车、加工中心等加工方法中,增加了费斯托生产线的现场教学。这些实习内容的设置,将极大地增加了机械工程训练的实践性,提升机械工程教学的实效性。同时,在实习指导方面,将过去“师傅带徒弟”的训练模式改革为“老师监督指导,学生亲身操作和创新”的训练模式。除了老师指定的器件之外,学生还需自行制作自拟件,比如:铝飞机支座、手动压力机、简易小虎嵌等等,从而使学生们进行金工实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其个性得到有效的发展。加强机械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机械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在于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资料,引导学生们自主训练和学习,启发学生们的创新型思维,开展创造性思维等讲座,为学生创造情境环境,设置实践性内容供学生们联想和操作。学生所进行的分组选题、集体讨论、设计方案设置、机构运动分析简图制作、零件图和装配图制作、技术报告设计与答辩等等,老师都起着引导和调整作用。在机械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下,对老师的设计能力和知识结构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对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硬性指标,教师们不但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他们的科研方向也需涉及到典型机械设备设计、虚拟设计、CAD、康复工程、人机工程、传动设计、智能机械、性能设计、机构学与机器人、可靠性设计、机械运动学、机构动力学、机械设计方法学等等,教师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将可为学生的训练实践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机械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几年来的机械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金工实习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原来的“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转变思想作风”教学理念进行了加到转变,其转变为:第一,由被动单一的实习方式转变为学生主动、自拟制件的实习方式;第二,由以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转变为以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第三,由思想作风转变转变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几年机械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实践之后,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见表1)发现,学生们对实习内容、安排和效果的满意度都非常高。因此,机械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能有效扩充和保留实训规模,增加了实习工种,能极大地满足低年级学生实际动手训练。同时,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进行,帮助学生们顺利毕业,参加社会工作。工程训练实践模式制订了管理制度,以接待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现在,每年都有大批学生利用中心的教学资源解决后续课程和设计中所遇到的工程实际问题,并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机械设计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其效果明显。学生们大多感觉自己收获颇丰,都认为实践教学是其上大学以来印象最深、收获最大的环节,通过此环节,学生们的知识面得以拓展,创新意识得以加强。许多大学生都主动要求到实验室参加工作,踊跃报名参加大学生研究训练项目和设计大奖赛等课外科技活动。机械设计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有效促进了学生从科目分科学习向工程实际综合、从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转化,加强了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机械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主要就是在现代工程发展的背景下,开展系列的训练实践教学活动,让受教育者在工程技术创新意识、工程实践操作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等多方面能得到系统的全面的发展,从而为

第4篇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技术;路基路面;混凝土;沟槽回填

0 引言

在国家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城市陆路交通的基础建设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同时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保障。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各城市之间的经济、文化等交流水平,完善市政道路的建设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面对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的施工技术问题,为了不让其影响道路建成质量,所以必须对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问题整治。

1 市政道路工程中施工技术出现的一些问题

1.1 道路路基防护施工技术问题

在进行道路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环境的影响,各地区道路施工地质状况存在问题,有些地方的路基施工地质土壤较为疏松、密实度不足,在处理施工后,虽然得到了强化,不过受到当地环境温度、湿度变化以及特殊雨水气候条件的影响,路基路面极易被外力损伤,造成道路病害问题的发生,所以必须加强路基防护技术的使用。

1.2 混凝土道路施工裂缝问题

道路出现裂缝后会使道路的质量直线下滑,并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不过,有时因为裂缝过为细小,施工检测人员无法通过肉眼进行辨别,之后在通车后车辆载荷的负压下导致路面裂缝不断增大、增多,在受到雨水天气侵蚀后,道路内部被渗入大量积水,最终造成道路坍塌等危害发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的如混凝土浇筑完成硬化期间,因水泥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且外部因散热过快造成内外温差大,在表面引起拉应力。混凝土作为一种脆性材料,在使用中抗拉强度较低,如果施工时配合比与搅拌等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路面抗拉强度出现差异,从而使路面抗拉强度最弱的位置首先出现裂缝。

1.3 道路排水施工技术问题

道路在施工中出现的排水受阻、积水排放不顺也是重要施工技术问题,这主要是因为道路排水系统不合理或者出现问题造成的。一旦道路排水管道等设施出现堵塞等问题,就会影响排水的效果。造成这种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施工时管道铺设出现问题,局部管道使用后出现破损。还可能是管道质量不达标,在路面压力与水压的共同作用下出现损坏与破裂。

1.4 沟壑回填技术问题

在进行道路路基的处理中,需要开挖路基,进行施工。所以做好沟槽的回填对道路整体质量的影响十分重要。在进行沟槽回填的过程中要重视碾压工作,确保碾压到位,应避免碾压操作不合格造成的路面沉降问题的发生。不过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使用的回填土不是含水量过高便是用垃圾土、拆房土以及混凝土硬块等,使得沟槽内土质间隙过大,不能充分碾压密实,对于后续施工步骤影响很大。最终导致道路通车后,在长时间的载荷负重下沟槽两侧逐渐产生裂缝,最终引发路面整体坍塌病害发生。

2 市政道路工程中施工技术问题处理对策

2.1 强化道路施工路基防范技术的使用

保护好市政道路的路基,将有效的提高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避免相关道路病害问题的出现,减少路基受到温湿度变化的影响,降低雨水对路面冲刷造成的直接性损坏等。所以,在进行道路路面路基的防护中,可以采用植物防护技术与矿料防护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在土质边坡条件下最适宜使用的就是植物防护技术,而在石质边坡中最常使用的是矿料防护技术。所谓植物防护技术,主要是根据施工环境的土质特点,结合当地的气候变化规律,选择适宜的草本植物进行种植,在实现绿化道路的基础上,草本植物还可以固定沙土,起到雨水缓冲与调节道路周边温湿度的作用,从而达到对道路的保护目的。而矿料防护技术使用范围相对较少,需要采用因地制宜的策略,一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具体设计。所以植物防护技术推广的范围就相对较为广泛。

2.2 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在进行混凝土裂缝的治理、控制中需要从原材料入手。在配比时可以通过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的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来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的产生。混凝土拌合时可适当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浇筑温度。浇筑时如果天气较热,可减少浇筑的厚度或是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过冷水来降温。浇筑完成之后采用科学的养护措施,养护的目的主要在于保持适宜的混凝土表面湿度,从而防止冷缩和干缩裂缝。在养护的过程中,要严格保证养护时间达到要求,不可过早或者过晚的停止养护。在拆模的时候要在规定的时间使用规定的技术进行操作,从而有效避免混凝土表面短时间内发生温度梯度现象的发生,进而降低由温度梯度造成的路面裂缝发生的概率,若施工地域属于寒冷地区或者昼夜温差相差较大的地区,需要做夜间的路基防护工作。

2.3 强化道路施工排水系统防护技术

完善道路的排水系统建设,将有效的应对雨季雨水激增带来的问题,并有助于改善雨季人们出行的环境,确保交通的通常无阻。所以强化道路施工排水系统防护技术的运用对改善民生状况具有很大帮助。一般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排水系统的防护强化中可以采取以下相关措施:首先,在道路施工设计的时候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考察,确保各类信息都符合实际施工要求时在对其进行设计,以确保排水系统施工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其次,在进行排水系统建设时,如有遇见一些障碍物影响导致施工无法继续进行时,而施工设计图纸上又没有标出,这时方案的设计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调整,合理的避开障碍物对排水系统施工的影响;然后,在市政道路施工人员进行排水技术及工艺的运用中需要派遣专业的监督管理人员对整个施工操作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必须严格的遵照相关施工技术要求及规章进行排水施工,从而保证排水系统的质量不出现任何的差错。待道路排水系统建成后,应通知相关检验部门及管理人员通过水压测试等方式对排水系统的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若在检验中为发现排水系统不存在施工技术问题,则可以签字验收。

2.4 做好路基回填的控制

在进行路基路面的沟槽回填质量控制中,施工技术人员必须端正自己的施工工作态度,重视路基沟槽回填对整体道路施工质量的影响作用。因此沟槽回填时:首先,应保证沟槽内无积水;其次,是回填的土质不能含水量过高,不能有大体积硬块等物质,更不能是垃圾土;最后,严格执行分层回填管理,每层回填厚度不超过30cm,在进行碾压的过程中应派遣专业技术监督人员对碾压环节进行监督,并对碾压的最终结果进行抽样检查,确保碾压密实度达到施工技术标准。由于市政道路施工除检查井四周采用人工夯实处理,所以对于其他所有回填的区域必须严格的按照标准进行压路机的碾压处理,从而提高路基路面的稳定性与承载性,避免沉降问题的发生。

3 结束语

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增加了城市对市政道路的使用需求。面对市政道路质量对人民生活、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作用,在进行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就必须重视施工时存在的技术问题,面对问题的存在应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及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等方法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市政道路施工技术效果、道路施工质量,满足城市发展的交通需求。

【参考文献】

[1]唐明龙.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质量控制研究[J].四川水泥,2014(07).

第5篇

【关键词】机械化衬砌施工;裂缝;蜂窝麻面;表面不平;厚度不均

中图分类号: [TV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渠道工程机械化衬砌施工是南水北调东线鲁北段小运河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一项比较新颖的施工工艺,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首次大规模推广使用,经过近几年来的工程实践,该项工艺已初步成熟。机械化衬砌工作流程主要为:渠床整理排水系统施工复合土工膜施工聚苯乙烯保温板施工混凝土衬砌施工伸缩缝施工。

机械化衬砌施工具有工作效率高,节约人力资源,混凝土振捣密实性好、外观美观等优点,但倘若施工过程控制不好,也会带来诸多问题。在此,本文就机械化衬砌施工中经常遇到的几点问题做一下讨论与总结。

1、混凝土衬砌板裂缝

裂缝可谓是机械化衬砌施工时最常遇到、也是最易发生的一类质量问题。由于混凝土衬砌板属于薄壁结构,外露面积大,抗压强度高但抗拉强度低,适应拉伸变形和不均匀变形的能力较差,受基础、温度、光照、风力等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容易产生裂缝。

(1)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是指混凝土未凝结硬化前,还处于塑性状态时表面因失水较快产生收缩,混凝土强度不能抵抗这种收缩应力而产生的裂缝。此类裂缝主要表现为龟裂,常出现在混凝土表面,形状长短不一,裂缝较浅,一般在混凝土浇筑后2~3h 左右出现,特别是当外界气温高,风速大,气候干燥时易出现。

预防塑性收缩裂缝的最好方法是加强洒水养护,遇大风或烈日天气应停止施工,对已完衬砌板用湿润草栅等材料覆盖,再用塑料薄膜包裹保湿,防止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另外,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选择级配良好的砂,减小空隙率,充分振捣密实,并及时对表层进行收光。

(2)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多出现在衬砌板养护结束后一段时间或浇筑完成两周后,此类裂缝出现在衬砌板表面,多沿短边方向分布,纵横交错,无规律。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收缩变形不同的结果,受天气条件影响,混凝土表面水分损失过快,胶体中水分蒸发引起毛细管引力,胶体空隙受到压缩而产生较大变形,而内部水分损失较小,变形较小,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拉应力而使衬砌板表面出现裂缝。

预防干缩裂缝的主要措施有:第一,选用干缩较小的水泥品种。如干缩值较小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用水量低的贫水混凝土和砂率低的干硬混凝土干缩率均相对较小。第二,合理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采用低水灰比,降低砂率,尽量采用粗砂,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的干缩率会随着用水量、水泥用量及砂率的减少而降低。第三,加强混凝土洒水养护。在达到一定强度之前让衬砌板表面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延迟干缩的发生,防止内外收缩应力差过大,保证内外同步收缩变形直至凝结硬化。

(3)沉陷裂缝

沉陷裂缝多属贯穿性裂缝,常见于渠床换填处,高填方渠道和工程地质不稳定区域,往往上下或左右有一定的错距。其产生原因是地基压实不均,局部有松软土基,渠道填方预沉降不够,堤基因失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当地质滑动拉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会发生拉裂现象。

防止沉陷裂缝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地基夯实均匀。此种方法是杜绝衬砌板产生沉陷裂缝的最有效方法,对松土、填土地基进行充分的夯实和加固,给回填基础留出一定预沉时间,对整个渠床整平并压实均匀,防止地基产生不均沉降。第二,及时切缝。衬砌完成后要及时进行切缝,将衬砌板分成适当大小的块,可以很好适应地基不均匀沉陷所产生的拉应力,从而防止混凝土衬砌板产生沉陷裂缝。及时切缝不但可以预防沉陷裂缝,其对预防塑性收缩裂缝和干缩裂缝以及诱导其沿切缝方向发展都起到很好的作用。

2、混凝土衬砌板蜂窝、麻面

由于机械化衬砌板结构较薄,受气温、地下水位及振捣设备工作状态影响较大,施工时衬砌机振捣设备工作倘若状态不佳,混凝土面板容易产生蜂窝、麻面,再逢气温低、地基含水量大时还容易发生冻胀,一旦不能控制,混凝土强度将停止增长,蜂窝麻面继续发展成空鼓,直至造成表层大片脱落,引发严重质量问题。

预防蜂窝麻面的主要措施有:第一,振捣密实。定时检查衬砌机振捣设备工作状态,确保所有振动棒正常工作,控制衬砌机行进速度,充分振捣,防止漏振。第二,降低地基含水量。首先,将地下水位降至施工作业面至少1m以下,禁止在水淹地基的环境下浇筑砼;其次,保证排水设施的排水通畅,及时将地基中水分排出,防止地基含水量过大。第三,做好冬季蓄水保温。对衬砌好的混凝土面板,主要是渠底衬砌板,在寒冷季节要做好蓄水保温措施,蓄水水深度一般在60~100cm。

3、混凝土衬砌板表面不平

衬砌板表面平整度是外观质量评定的重要指标,抹面工作一旦控制不好,经常造成衬砌板表面凹凸不平,不但形成质量问题而且影响美观,这主要是由于抹面机初期抹面整平不到位,人工二期找平磨光不达标所致。

解决此类问题的措施主要有:第一,渠床整理要平整。人工修坡要平整,复合土工膜铺设严禁出现较大褶皱,聚苯乙烯保温板铺设平整且衔接无缝隙。第二,控制抹面质量。抹面机抹面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抹面用抹盘进行初次整平,第二次抹面在第一次抹面15~20min后进行,仍采用抹盘进行找平,第三次抹面采用抹片进行,主要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光洁度。抹面机抹面之后立即进行人工抹面,进一步提高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

4、混凝土衬砌板厚度不均

衬砌板厚度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项目成本,其主要取决于渠床开挖时是否存在超、欠挖现象和衬砌机工作时的状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机械化衬砌施工中混凝土损耗量高达10~15%,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项目成本及影响了工程质量。

为保证衬砌面板厚度符合设计标准以及最大程度上减小混凝土损耗量,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两点:第一,渠床整理要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渠床开挖的高程及平整度,防止超挖或欠挖。第二,保证衬砌机正常工作状态。衬砌机上下行走系统对浇筑厚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经验可知,衬砌机行走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衬砌机在行走过程中会受到垂直于坡面的反向作用力,该作用力会使衬砌机产生位移,通常会造成衬砌板厚度加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测量人员必须全程跟踪,每衬砌12m要校核一次衬砌机轨道的方向和高程,保证衬砌面板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结语:

以上针对每条问题所列的预防措施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如及时做好渠床整理这一项工作对预防裂缝、保证衬砌板表面平整、厚度均匀等都起到一定积极性作用。为了确保机械化衬砌混凝土面板的内在和外观质量要求,达到内实外光的效果,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对每一个工序进行严格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建筑材料、机械设备及生产工艺越来越先进,只要从态度上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相信以上所列的问题会越来越少,机械化衬砌的质量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第6篇

在私营企业、港澳台侨独资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以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和在市、县人才交流中心实行人事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基本条件

1、助理工程师(初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半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一年以上;中专、高中、初中毕业后担任员级职务三年以上。

2、工程师(中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三年以上;专科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四年以上;中专、高中毕业后担任助理级职务满五年上。

3、高级工程师(高级职称):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中级职务工作5年以上;参加工作后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大学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5年以上。

三、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5、《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力测试合格证》;

6、一寸免冠彩照5张、身份证复印件2份、最高学历证书复印件2份。

四、评审专业类别

第7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企业学习课程;轴承制造工艺与设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133-02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和学科知识爆炸性发展的背景下,产学研深度结合,创新“校企联合培养”办学模式,既是当前全球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潮流,更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和有效途径。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进入大众化且面临质量提升和内涵建设的关键阶段,按照教育部全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部署,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既需要形成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更需要学校专业特色与企业行业特点,重构课程体系,完善培养方案和建设教学资源。“卓越计划”班企业学习课程的资源建设和教学组织,既是深化“校企联合培养”办学模式改革的重要载体,更是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本文以《轴承制造工艺与设备》为例,阐述我校机械类“卓越计划”班企业学习课程开发过程中的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机械类“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的制订

作为面向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本科院校,基于校企联合培养“卓越机械工程师”的需要,我校机械类“卓越计划”专业确立和实施了特色鲜明的“3+1”人才培养模式。其办学思路是:依据“工程形成”的规律,以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吸收具有企业经验和行业背景的机械专家参与,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实施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所谓“3+1”模式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累计三年时间在校内重点学习基础理论和训练基本技能,累计一年时间深入相关企业强化工程能力和提高工程素养,并依据机械类专业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的构成及其形成规律,按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模块分别制订培养方案。

企业学习模块的设计和教学组织是“卓越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我校机械类卓越班按照“分阶段、递进式”培养的需要,探索和实践了简称为“三五八”的三阶段企业学习模式。安排在第三学期的企业学习Ⅰ:技能操作岗位学习(0.25年),旨在通过合作企业各个技能操作岗位的见习和实践,体验操作技能的应用和提升,熟悉机械装备的功能应用与结构组成,了解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与制造工艺等;安排在第五学期的企业学习Ⅱ:技术服务岗位学习(0.25年),旨在通过参与合作企业生产车间或生产线上的工艺编制、设备维护、质量控制等技术服务环节,进一步掌握产品的加工制造工艺,熟悉车间级生产的技术与流程管理,了解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等;安排在第八学期的企业学习Ⅲ:产品开发岗位学习(0.5年),旨在通过参与产品改进设计或新品开发项目的系统化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能力,并在企业和校内导师的联合指导下,拟定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并完成所有设计和撰写任务。

二、企业学习课程设置与建设的思考

根据教育部“卓越计划”实施的要求与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企业学习环节的教学任务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岗位见习和生产实习。除了要真正在操作岗位、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岗位上体验、训练和提升技能操作、技术应用的工程实践能力之外,还要系统地培养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在企业学习阶段,不仅要提供多种实践岗位和保证足够的实践时间,还要加强知识梳理、技术指导和总结提炼,以便帮助学生更多地体会理论是如何指导实践的,实践是如何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的交叉融合又是如何提升工程应用和技术创新能力的。

在累计一年的企业学习中,我校机械类专业“卓越计划”试点班培养方案在三个阶段均分别设置了相应的企业学习课程,这些企业学习课程成绩的获得将和企业学习成效共同构成企业学习阶段所必须修满的学分。在企业学习Ⅰ期间,开设《机械制造装备及应用》、《机械工程相关标准》;在企业学习Ⅱ期间,开设《先进制造技术及应用》、《机械工程项目管理》;在企业学习Ⅲ期间,除了结合产品开发岗位的企业学习做好毕业设计(论文)之外,将紧密结合“卓越计划”实施合作单位的不同特点,开设专业类必修或选修课程。

全面正确地理解企业学习课程的内涵,需要从课程类别、课程内容、开发主体、实施主体、教学组织等维度进行分析。从课程类别看,虽然在一般高校的课程建设项目分类中,它是属于校企合作课程,但又有别于一般在学校实施教学过程的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从开发主体上看,校企合作课程是吸收企业和行业专家参加研讨,但以校内教师主导为主;而企业学习课程的开发应是由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主持。从课程内容上看,企业学习课程的设置、课程名称的拟定、课程内容的选择等,一定要是在满足“卓越计划”机械类国家标准、学校标准的前提下,根据不同企业学习阶段的目标和要求,并紧密结合“卓越计划”实施合作单位的不同特点,进行知识点的遴选、课程体系的构造和课程资源的建设等。企业学习课程的建设及其教学进程的实施,亦需要校企双方指导教师共同商讨、共同协作完成,既发挥校内导师基础理论较为扎实和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优势,又要发挥企业导师在实际工作经验和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在教学模式上,与传统的在校内课堂上实施教学的校企课程不同,企业学习课程更多的是结合生产现场的实际进行讲解,围绕学生正在参与设计制造的零部件、产品对象的资料收集、内容组织、资源建设来教学分析。

三、《轴承制造工艺与设备》的开发实践

按照“卓越计划”的开放式校企合作培养理念及实施要求,我校专门针对“卓越计划”试点班对企业学习课程进行了立项建设,要求结合合作企业的工程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合作企业将成为共同的课程开发及教学实施单位。《轴承制造工艺与设备》就是根据我校机械类“卓越计划”试点班在企业学习阶段的教学安排,由校企双方的指导教师团队合作开发的企业学习课程。该课程共40学时(2.5学分),目前作为选修课特为在轴承生产类企业进行企业学习Ⅲ的机械类卓越班开发和开设。

为了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和加强校企合作课程教学的针对性,《轴承制造工艺与设备》的开发采用了“走出去”和“请进来”两方面的策略。“走出去”是指校内指导教师利用柔性进企业或参与卓越班企业学习指导等方式,到轴承制造类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技术服务和生产管理,丰富实际经验,增强工程素质,积累教学素材,提升创新能力。“请进来”是指吸收和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专家参与本课程的教育改革研究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并聘任工程实践经验丰富和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技术人员任兼职授课教师。通过校企双方专家的共同研究、共同开发和共同实施,取长补短,团结协作,为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

在课程体系构建与内容组织方面,该课程以滚动轴承的生产流程为主线,围绕轴承的结构设计与生产工艺、轴承加工设备的结构及其应用、轴承的使用及其寿命等进行展开。《轴承制造工艺与设备》的课程体系共分为8个专题,分别为轴承基础知识(3学时)、轴承材料及其选用(3学时)、滚动轴承的性能特点及结构设计(3学时)、滚动轴承的制造装备与生产线(3学时)、滚动轴承的典型生产工艺(6学时)、滚动轴承的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3学时)、滚动轴承的拆装、使用与维护(3学时)、滚动轴承的失效分析与故障诊断(3学时)、特殊轴承制造技术(3学时)。另外还设置了3个实训项目,分别为滚动轴承的拆装、清洗与防锈处理(3学时)、滚动轴承的精度检测与性能测试、滚动轴承的疲劳试验与失效分析(3学时)。

在课程素材积攒和课件制作方面,基于“工学结合”育人理念,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坚持以实践应用为主、兼顾基础理论知识的原则,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体系对本课程的教学素材进行了收集、梳理和提炼,并由双方导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分工协作,共同制作了一套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轴承制造工艺与设备》课程的教学实施也是根据专题讲演内容的不同,由校企双方的导师团队合作完成,其中,理论性偏强的专题教学由校内导师主讲、企业青年技术人员辅助,实践性偏强的专题教学由经验丰富的企业高工导师主讲、校方青年教师辅助,而3个实训项目则全部是由来自企业一线的负责组装、测试和质量控制的工程师及其助手完成,校方导师则协助组织和参与实训。

《轴承制造工艺与设备》的开发、开设与教学实施效果表明,依靠多媒体课件和真正的企业生产现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知识建构的载体空间。借助于真正用于工业化市场的零部件实物和设计图纸、工艺过程卡、质量控制书等文件资料,同时得益于特点鲜明、风格各异的校企双方导师的精彩讲演,进而为在企业学习的机械类卓越班学生全面营造一个极具现场情境感的体验式教学环境与培养氛围。

参考文献:

第8篇

摘要:克服现有婴儿车大多不能多方位折叠且折叠结构十分复杂,造成婴儿车笨重和制造成本高等问题,设计出一款结构简单、便于折叠展开的能多方位折叠的婴儿车,满足消费者对婴儿车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婴儿车;多方位;折叠

0引言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对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越来越重视。婴儿车作为伴随婴幼儿快乐成长过程中的日用品,成为许多家庭必备的生活用品之一。随着婴儿车的普及以及人们对婴儿车的认识不断提高,人们对婴儿车的要求不再停留在婴儿车的推行婴儿的基本功能上,安全、实用、轻便、时尚已逐步成为用户购买婴儿车时关注的热点。本着对子女浓浓的爱意,家庭在购买婴儿车的时,更倾向于选择安全、舒适、轻便小巧的婴儿车,这就需要婴儿车很方便的折叠展开,但目前市面上的婴儿车大都不能方便折叠而且折叠结构十分复杂,造成婴儿车笨重,不仅使用不方便,而且制造成本高,急需设计师设计一种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的多方位折叠的婴儿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舒适需求。

1婴儿车的基本组件

一般的婴儿车 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座位组(包括顶蓬组、扶手组、靠背组、脚踏组、脚踏管)、手把组(包括收车组、手把上管、手把下管)、前脚组(包括前脚管、前轮座、前轮定位杆、前轮)、后脚组(包括后脚管、后轮座、后轮)。如图1所示。要实现婴儿车的多方位折叠关键是手把组的设计,收车绳缠在手把管里,要实现婴儿车的安全关键是座位组的重心稳定,这就要求前脚组和后脚组的设计要保证座位组的重心稳定。

2多方位折叠婴儿车的创新设计

为方便存储运输使用,使用方便,急需设计一款可上下前后左右三个方向折叠的婴儿车,目前市面上有一些类似的,但是这种婴儿车的座架杆没有连杆支撑(如图1所示),只依靠座布悬吊,不稳定容易摇摆,安全性能较差。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本设计要克服现有婴儿车大多不能多方位折叠且折叠结构十分复杂,造成婴儿车笨重和制造成本高等问题,设计出一款结构简单、便于折叠展开的能多方位折叠的婴儿车,同时在该婴儿车的座架杆与立支杆之间设有座架支撑杆,使得座架杆稳定不摇晃,支撑杆支撑座架杆更牢固耐用,确保婴儿车的安全性能。主要技术创新体现在以下两点:

1)多方位折叠方式设计。本设计的婴儿车能实现上下左右前后三方位的折叠,使得婴儿车折叠后体积小,易于用户使用和存储运输。采用新型的婴儿车结构设计,在婴儿车的左支撑横杆与左扶手架的铰接处设有绞轮,绞轮上缠有拉绳,拉绳的尾端与装在左扶手架下端的插块连接。

2)折叠控制装置设计。本设计打破传统的婴儿车折叠控制的复杂操作结构,采用一种简单的折叠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的实现通过铰接在左扶手架上的左支撑横杆和包括铰接在右扶手架上的右支撑横杆,以及它们之间铰接的中间横杆来完成,在铰接处设有控制左支撑横杆和右支撑横杆转动的控制按钮组,中间横杆两端铰接处设有凹槽,左支撑横杆右支撑横杆铰接部置于凹槽内。折叠过程中只需按压按钮和按压左支撑横杆和右支撑横杆就可以完成折叠操作,非常方便。

最终设计的婴儿车车架折叠示意图如图23所示,完善后的婴儿车整体效果图如图4所示。

3结束语

婴儿车是婴童产品中最为典型和普遍的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论文开发的婴儿车是一款结构简单、便于折叠展开的能多方位折叠的婴儿车,同时在该婴儿车的座架杆与立支杆之间设有座架支撑杆,使得座架杆稳定不摇晃,支撑杆支撑座架杆更牢固耐用,确保婴儿车的安全性能,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对提升婴儿车产业竞争力和企业品牌知名度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军艺.新型智能婴儿车的原理及设计[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1(06).

[2] 严广,张春红.婴儿伞车结构的优化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0(12).

[3] 刘艳霞,严广.婴儿手推车自动展开结构创新[J].机械工程师,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