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精神科检查报告

精神科检查报告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0-24 19:57:2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精神科检查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精神科检查报告

第1篇

【关键词】误诊;神经症;原因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113-01

神经症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1],由于种种原因,常造成误诊和漏诊,这不但给患者造成精神痛苦,而且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浪费了医疗资源。本文对74例被误诊为神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找出误诊的原因,减少误诊。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为我院2005年~2008年诊治的病人。男43例,女31例;年龄:14~50岁;职业:干部22人,教师16人,学生16人,工人9人,农民11人。

1.2 误诊情况:全部病例在本院就诊之前均接受过2家以上综合医院诊治,但均被误诊。误诊时间4个月~3年。以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血管症状为主要表现者误诊为心肌炎、冠心病、心律失常29例;以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症状为主要表现者误诊为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17例;其他误诊为:偏头痛7例,梅尼埃病6例,周期性麻痹3例,障碍2例,心境障碍(抑郁发作)10例。

1.3 诊断标准:按《中国精神障碍的诊断分类标准(第三版)》(CCMD-3)的诊断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与心境障碍等。

1.4 诊断结果:焦虑症19例,强迫症10例,恐惧症9例,疑病症15例,神经衰弱21例。

2 讨论

神经症原译为神经官能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包括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由于神经症的症状在精神症状异性最差,可出现类似多种躯体疾病的症状,因而常导致误诊。本组病例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2.1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诊疗观尚未建立。神经症的发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但一些医生的诊疗观念还没有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忽视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是造成误诊误治的重要原因。再者,神经症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加之文化背景和世俗偏见[1],绝大多数不愿去精神科或精神病医院就诊,而到综合医院非精神科看病,就更增加了误诊的可能性。

2.2 医生缺乏精神医学知识,对神经症症状的复杂多样性认识不足。神经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患者大多对自己的病情极为重视,唯恐医生不重视、不相信,因此,叙述病史时只谈躯体症状,忽视情绪问题,在描述躯体症状时情感丰富,描述详细,甚至带有夸大色彩,将医生注意力引向躯体疾病,给各科医生识别本病带来困难[2]。如果医生经验不足,缺乏足够的精神医学知识,对神经症状的复杂多样性认识不足,不能识别躯体化了的情绪障碍,过分注意某些躯体征状,就会草率地作出器质性疾病的诊断。

2.3 病史不完整或对病人迁就造成误诊。前者的原因一是医生不能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述。因为神经症患者主诉繁多,病史较长,部分医生认为患者“嗦”,不适当的打断病人的陈述。二是有些病史涉及“隐私”,患者不愿透露,尤其是某些患者与医生熟悉,有意隐瞒病史而致误诊。后者因为有的患者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或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这类患者一般不愿暴露和探讨自身心理问题,而坚持寻找躯体方面的原因。也有的出于某种目的夸大或隐瞒甚至编造病情,就诊时自我诊断或提出一些治疗检查要求。而医生不加分辨,迁就病人,被动诊治,导致误诊。本组资料中2名教师、3名干部的误诊均因接诊医生与病人熟悉而迁就病人,按患者意见反复进行多种仪器检查而导致。

2.4 过分依赖实验室及其它检查结果。某些医生忽视病史和体格检查,片面依赖辅助检查结果,只凭一纸实验室及其它检查报告就轻易否定神经症的存在而诊断为躯体疾病,这也是误诊的重要原因[3]。这是因为:①多种原因可能会导致辅助检查结果有这样或那样的误差;②某些神经症患者可能伴有轻微躯体疾病;③精神因素本身也会导致某些异常,如心律失常等。本组11例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或一过性心电图改变而在基层医院被误诊为心肌炎和冠心病。

2.5 过分相信既往诊断。本组全部病例均接受过2家以上综合医院的诊治,却一误再误,其原因之一是接诊医生对其他医院特别是上级医院的诊断过分相信,一味盲从,人云亦云,诊断思路受首诊医生的影响,不再详细询问病史,有时虽也看出一些诊断不符的地方却不敢大胆怀疑,结果导致以讹传讹,继续误诊。

2.6 思维定势造成误诊。①神经症患者多首先到综合性医院非精神科就诊,而接诊医生长期接触本专科疾病,会对躯体疾病的诊治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再遇到类似的病人或相似的情形,便不自觉地处于这种心理准备状态,按照过去的经验模式和思路去思考和判断,思路狭窄,多考虑专科疾病,很少考虑其他疾病而造成误诊。②有的患者出于对某医生的信任或别的原因,反复在同一位医生处就诊,而医生具有先入为主的思想,不愿改变依据最初病史和症状作出的初步诊断,尽管后来的临床资料不支持这个诊断。这也是一种思维定势,是导致误诊的一个因素。③诊断的思维原则之一优先考虑器质性病变,以免延误器质性病变的诊断,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亦不能走极端,把所有的躯体不适都按器质性疾病诊断,而忽视神经症。有的医生认为神经症误诊关系不大,器质性病变误诊不得,对躯体疾病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这种思想也是误诊原因之一。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既不能把神经症的诊断扩大化,亦不能把器质性病变的诊断扩大化,而应当实事求是,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杜鹃,孙悦吉,张新宇.综合医院内科门诊的精神障碍现状及对策[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1):111~112

[2] 陈玉民,王陶丽,杜宏群,等.综合医院抑郁性神经症68例误诊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病杂志.2002.28(4):293

[3] 王绍芙.44例小儿神经症误诊为心肌炎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2.20(9):519

[4] 穆稳,韩翠萍.神经症误诊为躯体疾病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5):708

第2篇

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案,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焦虑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同时口服阿普唑仑,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89%,对照组总有效率72.58%。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阿普唑仑广泛性焦虑症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57-01

广泛性焦虑症又称广泛焦虑障碍(GAD),是以没有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持续而显著的紧张不安,并伴有以自主神经功能兴奋和过分警觉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焦虑障碍。广泛性焦虑症的起病年龄多在18-40岁,平均约为25岁,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临床主要表现为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固定内容的过分紧张、担心和烦躁不安等,常同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症状或运动性紧张及过分警觉。笔者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试验从2011年2月-2012年10月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140例,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方案,利用pems 3.01统计软件包,根据样本量产生随机种子数及随机分组数,制备随机卡装信封备用,将140例病人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72例,其中男34例,女38例;年龄21―70岁,平均48.8岁;平均病程6.0±3.9个月;平均HAMA量表评分26.2±3.1分;根据焦虑严重程度分类:轻度14例,中度36例,重度22例。对照组68例,其中男30例,女38例;年龄21―70岁。平均49.6岁;平均病程6.0±3.5个月;平均HAMA量表评分26.6±3.3分,按焦虑严重程度分类:轻度12例,中度34例,重度22例。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HAMA量表评分、焦虑严重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有较好的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中医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郁病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按照《内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8―75岁,无家族精神病史,无心肺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并发症,知情同意者。

1.4治疗方法。对照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口服阿普唑仑1.2-2.4mg/d,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口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每日一剂,水煎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组成:柴胡24g,黄芩12g,法夏15g,党参10g,桂枝10g,茯苓30g,大枣20g,生龙骨30g(先),生牡蛎30g(先),大黄9g,生姜3片,磁石30g(先)。治疗期均为2W。

1.5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4项版本)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1.6疗效标准。按照《内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并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减分率标准进行评定。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HAMA总分7分并且减分率

1.7安全性评价。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采用治疗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

2.3不良反应检测。两组中均有少数患者诉服用阿普唑仑后比较疲倦,减量后均可耐受。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经统计学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美国广泛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4.1%-6.6%,我国1982年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包括广泛性焦虑症和惊恐症在内的焦虑性神经症的患病率为1.48‰。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的研究发现与遗传因素,神经生化,心理因素有关。广泛性焦虑症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个方面。苯二氮卓类(阿普唑仑)有显著缓解焦虑症状的作用。中医认为,郁病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治疗当以疏通气机为主。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正切中病机。方中柴胡、桂枝、黄芩和里解外,以治寒热往来、身重;龙骨、牡蛎重镇安神,以治烦躁惊狂;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大黄泻里热,和胃气;茯苓安心神,利小便;人参、大枣益气养营,扶正祛邪。共成和解清热,镇惊安神之功。有实验研究也表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给药后2-3小时可使服用中枢兴奋药(甲基苯丙酸)小鼠的自发活动减少,服用中枢抑制药(戊巴比妥钠)的小鼠自发活动增加。小鼠口服本方煎剂后发现小鼠大脑皮质、边缘系统、中缝核、间脑和小脑等部位的色氨酸含量增加,而色氨酸代谢产物5-羟色胺(5-HT)含量减少。临床发现抑郁症患者脑内中枢兴奋性物质色氨酸减少,而中枢抑制性物质5-HT含量增加。所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中枢神经的双向调节可能通过5-HT系统起作用。本次试验说明在常规应用抗焦虑药基础上合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焦虑症优于单用抗焦虑药,说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有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版.1993:32―34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

出版社.1998:121

[3]张有志,聂惠民,付延龄,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经方治疗抑郁症的动物行为学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7):30-32

[4]孟海彬,瞿融,马世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抗抑郁作用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2003,19(1)

第3篇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 分级管理 心理健康 相关因素

慢性病人不良的心理状况影响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转归[1]。虽然慢性病【2.3】对心理影响方面或者大城市【4.5】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层出不穷,但是对特定人群(农村、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还未有详尽的报道,在借鉴以往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拟从小城镇慢性病(高血压)患者与全国常模的比较及社会人口学因素(年龄、文化程度、年龄、性别、家庭经济收入、婚姻状况等)对比的基础上,探讨从影响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因素入手,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慢性病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针对不同地域分城区1街道80人和东南西北方位4乡镇各50人,按照各自管理级别的大致比率抽取样本,其中街道按照一级:二级:三级=1:4:3,乡镇按照1:2:2的比率确定调查人数,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80名在册管理的高血压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经整理后剔除无效问卷23份,剩余有效问卷257份。

1.2方法

调查由卫生专业人员直接参与,以一对一的方法进行,调查人员经过专门统一的量表培训,被要求采用正确、统一的指导语进行说明。调查工具为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长短、病情分级、经济情况等)和SCL–90量表。调查采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法, 他评仅限于年老体衰、视力极差或文盲而无法完成调查的对象。资料收集后及时检查补漏,纠正差错,确认资料合格。

1.3 研究工具

1.3.1症状自评量表(SCL-90)【6】

SCL-90属于心理卫生综合评定量表,由Derogatis,L.R.编制于1975年。共有90个项目,分为五级评分(从1~5级),分别为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5级。

1.3.2分级标准

按照《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试行)》标准,综合血压值和9大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数量,把病人由轻到重分成三类管理级别。

1.4 资料处理

测查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借助SPSS1O.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一般资料 共发放量表280份,有效问卷257份,分别按照地域、年龄、性别(男性135人,女性122人)、管理级别、合并症情况、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8个方面进行分类比较。

2.2 SCL-90因子分统计分析比较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欠佳(见表1)。 经t检验结果表明,在敌对、恐怖及总症状指数方面各年龄段有差异,在敌对因子上,中年人高于老年人,在恐怖因子上,老年人则明显高于中年人,总症状指数(睡眠、饮食方面)老年人由于自身的作息规律影响,和中年人存在一定的差异(见表2)。随着病程的延长和年龄的增长,往往出现其他合并症和并发症,经F检验结果表明(表3),一级管理患者的临床症状较轻微,一般都能慢慢耐受,三级管理患者患者心理状况相对较差,躯体化因子得分高,抑郁、焦虑、恐怖等因子也出现一定变化。

3、讨论

高血压患者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欠佳,高血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257名高血压患者在SCL-90问卷调查中各因子均与全国成年人常模有显著的差异(P<0.01)。说明: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有明显偏差。

不同管理级别的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况差异明显。对于血压相对平稳(140-159/90-99mmhg)而且无危险因素的一级管理病人,年纪较轻病程短无并发症,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出现担心恐惧情绪的极少;而对于三级管理病人,血压波动大,或担心出现并发症,加之用药产生的经济问题等多因素影响,身心困扰双重恶性循环,可以产生较为严重的抑郁、焦虑状态。尤其是病友的死亡会成为一种恶性刺激, 引起患者情绪恶化。这与国内的某些较大规模的调查大体一致[ 7.8]

随年龄增长, 老年人敌对情绪减轻, 恐怖情绪增加。低龄高血压患者敌对情绪偏重, 高龄高血压患者的恐怖情绪偏重。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更倾向于对周围事物的包容, 敌对情绪减少; 而随着身体的衰老, 对死亡的恐惧感逐渐增加。

本次调查还发现不同性别和婚姻状况的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差异。女性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受负性情绪影响,有配偶的患者在心理健康上要显著好于无配偶者。

因此,在对高血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必要的心理干预,须提高社区责任医生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宣教,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同时建立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完善政府社区的管理网络,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命质量。【9】

参考文献:

[1] 王 微, 班 博, 杨秀英. 2 型糖尿病心理障碍关系的分析.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1, 10( 6) : 552.

[2] 阮鹏 ,24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SCL- 90测查报告, 中国康复,2007 ,21(4):276

[3] 郑玉山,慢性乙型肝炎心理干预的疗效观察,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2, 11 ( 5) :515

[4] 黄华磊,张水良等,江苏省昆山市离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医学与社会,2011,24(7):86-90.

[5] 刘春辉, 季建林等,上海市某社区老年人 SCL- 90评分结果分析.上海预防医学.2008,20(3):147-148

[6]张明圆.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 [ M ] .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5- 25 .

[7]占建华, 梁胜林. 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健康心理学, 2003, 11( 2 ) : 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