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15 22:15:5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家乡发展变化调查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新增“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内容,这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小学语文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缺失,弥补教师非连续性文本的专业素养、提高其教学与教研能力将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非连续性文本;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在第三学段(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的首次引入,赋予语文课标新的时代气息,也丰富了学生的多元阅读体验。笔者曾对宜州市某城区小学39名小学语文教师就“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能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4%,不知阅读指导的教师占18%,不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师占28%。通过深入访谈,笔者了解到,大多数一线教师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课程实践价值及有效教学缺乏认识。弥补教师非连续性文本的专业素养,提高其教学与教研能力将成为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校本研修,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纵深推进,“教研修三位一体”成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与举措。作为学校,应扎根教师的内在需求,以课例为载体,开展实施非连续性文本的校本研修活动。
(一)结合案例分析,引导教师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及教学实践价值
“非连续性文本”是数据表格、说明书、地图、时刻表、公交站牌等类型的具有直观、简明、实用特点的阅读材料,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使用频率较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阅读能力之一。
(二)通过表格形式,引导教师梳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方式
如语文S版教材主要有两种呈现形式:一是纯非连续性文本,如三年级上册看漫画《父与子》后习作、五年级上册《七律・》的中国工农路线示意图等。二是含图表的非连续性文本,如四年级下册“我喜欢的动物寓言故事”的表格式读书卡、五年级上册“文明公民”调查表、六年级上册“今日家乡”表格式调查报告、六年级下册“小产品大推介”产品说明书、“旅游大使”中的游览路线示意图、“告别母校――我们的成长”中的请柬、海报等。通过梳理发现,这些非连续性文本多出现在语文大课堂(即综合性学习)、阅读与习作平台及课文中地图、指南针等板块内容中。教师也可从日常生活中收集非连续性文本,如药品说明书、超市小票、旅游导览图等。
(三)结合课例分析,引导教师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方法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多样,阅读的方法也因材料不同而异。比如阅读地图或绘制家乡景点旅游路线示意图,可指导学生按照“确定位置――找准路线――认清方向”的步骤完成;阅读产品说明书,可按照“抓关键词――图文对照――简单推论――读写结合”的教学流程进行;阅读图表,可采用“读标题、看图表、比数据、得结论”的阅读策略。通过案例解读与内化,提升教师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专业素养。
二、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实践,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
校本研修,教师的认识还停留在认识层面,教学中如何操作,还需要教师躬身实践,在实践中研磨,才能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推进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例如,在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故宫》第二课时的教学中,笔者运用非连续性文本――旅游示意图,有效推进课文的阅读。笔者先让小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故宫知识与图片,再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文中主要介绍的宫殿及介绍的顺序,画一画故宫示意图。分4人小组,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如太和殿,模拟设计导游词,再上台根据故宫示意图模拟导游,鼓励学生灵活运用课文的语句、数据。学生在形象的示意图和导游的模拟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和写作顺序的理解。在语文教材中,像移步换景的课文如《颐和园》《记金华的双龙洞》《长城》等,教师都可以恰当融入导览图,既帮助学生直观理清文章游览顺序,又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二)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推进习作教学的实践探索
例如,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小产品大推介”教学时,首先展示“清凉油说明书”,要求学生看懂说明书,提取有效信息,并了解厂家写药品名称、主要成分、药品性状、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贮藏、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时,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从中体会说明书语言简洁、实用的特点。其次,让学生学习药品说明书的表达方式,写《小产品××的说明书》,可以按照“品名、外观描述、特色、功能、作用、注意事项、广告词”等内容把自己制作的小产品(如笔筒、布娃娃、花篮、不倒翁、传声筒等)向同学进行推介。以非连续性文本为范例,在阅读中习得这类文本的语言风格、内容形式、写法迁移,尝试习作练习。通过读写练习,学生在熟悉、内化、运用中提升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素养。
(三)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推进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例如,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百花园二的语文大课堂,教材以表格形式呈现了调查报告,要求学生搜集反映家乡发展变化(交通工具、居民住宅、公共设施的建设与保护、特色推销等)的资料,把调查记录和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对比、汇总、分析与整理,完成“今日家乡的×××”表格式调查报告。教学时,教师先做示范,然后引导学生将收集的数据信息,用非连续性文本“条形统计图”或“数据表格”,简洁、直观地表达数据,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或数据表格做出简单的比较判断,得出结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或数据表格,就是重要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师可让学生将自己怎样“获取原始信息――整合有效信息――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与大家分享,不仅提升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素养,还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行动研究,提升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作为“语文课标”小学高段新增阅读内容,如何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策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使非连续性文本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发挥其课程价值,需要教师开展行动研究。例如,语文特级教师张祖庆以《给地球新生儿的一封信》为课例,对非连续性文本群(漫画、地球千疮百孔图文、保护地球节日清单、世界人口增长统计图等)的读写进行了有益探索,其成果值得教师学习和借鉴。教师也可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主题阅读策略”的探索。再如,说明文《鲸》《新型玻璃》《太阳》等,是否可借助非连续性文本(表格)推进说明文的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中使用和教学后使用所起的教学效果如何,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教师开展“非连续性文本推进说明文阅读策略”的微型课题研究。再如,非连续性文本读写结合课型研究,非连续性文本《旅游导览图》阅读指导策略,日常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有效利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学法指导,非连续性文本的命题与测试,非连续性文本的试题评析,等等,都需要一线教师付诸实践,在课例与案例的研磨中,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能力。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思品 真谛 课堂 魅力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要重视从学生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并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了适应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应让历来承担知识的传授和道德教化双重任务的思想品德教学不再机械、沉闷,而是彻底地开放,向生活回归,围绕生活、反思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思想品德课生活化,使之成为一个师生共同拥有的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并充满理想的活力四射的生活过程。
一、转换角色定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师道尊严”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显然已不再适应。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机械的叠加,而是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即教师式的学生和学生式的教师。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浓厚的人文底蕴,开放的心态和胸怀,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以学生为本,与学生共同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有可能主动进入“角色”,参与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才能激发求知欲望,也才能诚恳地邀请老师游览他内心世界秘密的花园,而坦诚的心灵之约才能让老师真正成为一个有效的启迪者、引导者,一个新的精神世界和独立人格的构建者、促进者。
二、关注学生实际,让生活成为课堂的主题
1.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引入“活水”。学生的成长需要自身的体验,教师决不能越俎代庖,凭自己的知识去充当教材的搬运工;决不能自作权威,高高在上,忽视了对学生社会生活的体验与锤炼,只有学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现阶段学生往往通过媒体、网络等大量吸收信息,他们的眼界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学生都开阔。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除了从报纸上、网络上找供讨论的问题,更要注重着眼于身边事,注重寻找学生身边的“热点”,使讨论的问题来源于学生可感知的社会活动及现实生活,鼓励学生多用辩证的眼光关注周围的生活,关注多彩的社会,从自己身边寻找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做一个善于观察社会的有心人。首先要求并指导学生定时观看《新闻联播》《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节目,并在课前利用3分钟进行播报、谈感想,通过这种方式引导他们了解和关心时事,让他们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有了这个基础,理论对于学生而言就不再是“天书”,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同时也使实现认识飞跃有了“起飞点”。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之后,再来看社会生活视野中的“起飞点”就更多了,有利于学生逐渐学会运用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我曾经给学生留了一份预习作业“从家乡的变化看开放”,要求学生深入调查实践,并提交一份调查报告。从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到,学生通过调查、采访、查资料、观察等方式从城市面貌、外贸外汇、旅游乃至精神面貌等方面比较全面地提供了家乡的发展变化情况,共同验证了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正确,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教育已经内化为一种情感的体验与升华。再次,要培养学生关注身边小事,并进行总结反思。这类事情的范围相当广泛,如炫耀名牌可以引发我们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问题”的讨论;迷恋网络可以引发我们对“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问题的思考;考场上帮助同学作弊可以引发“什么是友情”的问题的探讨——通过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并善于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才能从中认识和体验所学知识,进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
一、村发展前的困境
村位于官南部,东邻,西接马家坪村,南靠、,国道和省道里穿境内,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250户1090人口,有劳动力650人,全村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0亩,其中水田440亩,旱地580亩,茶园500亩,果园100亩。虽为官的第一大村,但村民中除了几个屠商外,再无人从事第二、三产业。大量的旱地抛荒,茶园只摘不垦,林地只伐不管;科技种养专业无人问津。村里负债5万多元,无任何企业,全村人均纯收入仅1400元,而村民们都满足温饱现状,如此困境,怎样带领村民们走上致富之路?是第一个摆在村委会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抢抓机遇谋发展
,新任村长同志上任了,按照"强工、重农、活商"的发展思路,经济长足发展,在被列为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后,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服机遇。第一,兴建。临国道,离常吉高速公路80米,由长冲、冬爪冲、桐皮冲三地组成。山庄以山、水、林为自然布景,以文体、休闲为经营特色,突出浓郁的农家乐色彩。目前,已投入资金80万元,完成了休闲钓鱼池,休闲廊坊(建筑面积350平方米)的基础建设;大型游泳池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的桃韵宾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创造利润几万元。步行道已开始有计划的绿化美化。第二,开发水果、药材综合林园,目前,村里已累计投入资金20万元,开垦栽培了英桃、水蜜桃8亩,金秋梨20亩,栽培了大叶茶50亩,黄柏、金银花50亩的混合林。在黄桃产量大,保鲜技术尚未完善的情下,建设林场酒厂(厂),出产。力争打入市场,酒槽用于桃树施肥。第三,建设桐皮冲茶园基地,规划建立面积达500亩以上的茶园基地,因资金短缺,只完成200亩茶园低改。第四,设立镇环卫工作组,村向镇请求建立了环卫工作队,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第五,规划实行镇内公交车,村已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官内公交车的开通,是便民利村的这一大举措。
三、值得借鉴成功之处
(一)地方发展靠机遇,但更要学会抓机遇
村之所以有的建设,主要基于两点考虑:①资金来源渠道增多。2004,常吉高速公路全线开工。村里会同新化房地产开发商开发原官庄手工业联社房地产,创收8万元。2005春,引资80万元,建成采石场,短短三间,村集体经济壮大到固定资产100万元,村民平均纯收入由的1400元上升到1800元。②官小城镇建设机遇。2006春,官小城镇建设全面启动,面对百不遇的市场良机,众多的人都把眼光盯在了抢占集镇商铺的热点上。实际上,作为一个规划为5万人口的小城镇,急需要公众休闲场所。因为两个文明的建设会极大地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如果开发出一个集休闲、旅游观光加特色产品的实体中心,它既可以为失地村民创造就业岗位,又为本镇人民提供了一个公众活动的消费场所。村村委敢这样想,才敢于这么做,他们抓住了机遇。
(二)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是发展本地经济首先考虑的问题,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发山、水、林;兴建山庄,培育果园、茶园建立酒厂,正是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初步尝试。
(三)新农村建设不忘精神文明建设。村里发展经济,不能忘了特困村民。近来,村委会积极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一方面创办企业、转移多余劳动力,一方面积极为特困村民办好事,2006,为一聋哑家庭新修近10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平房。
四、发展中的思考
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仍面临许多困境,它们严重地制约着本村发展。
(一)人才极其缺乏
企业创办,思路清晰了,但在具体实施中,村村委会深感人才缺乏。一是管理人才的缺乏,一个投资近百万元之多,没有现念管理人才,发展也只能是空谈。二是技术性人才的缺乏,如酒厂的技术工人,目前也是一土生土长的村里师傅,谈不上酿酒高手:黄桃的保鲜,目前也无技术人员,有时黄桃生产过多,烂的也多,着实让人心疼。
(二)是资金的短缺,目前,村里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其一是上级部门划拨资金约占十分之一;其二是村里资金投入约占三分之一;其三是村民集资,约占三分之一。村委会的几名成员,集资都已近十万元,再无更多的资金投入。而真正实行村的规划,资金远远不够,大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
应对策略"第一以政府为组织部门,联合农业、林业、园艺等行业的技术人员给予技术援助。
第二,引进人才,培训人才。一是将本村有文化的青农民送出去培训,二是有计划、针对性招聘人才。
第三,招商引资,利用官个体户较多优势,实行股份制企业发展模式。
官是门户,交通有着重要位置。村发展会带给们许多思考,怎样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做好循环经济发展?怎样结合当地有着历史品位的遗迹(如)开发旅游业?怎样解决好集镇建设与农民就业矛盾?仍是们值得深思的。们希望村人民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有效实际发展之路。
发展后的官庄
在近几的发展中们不仅是只顾发展乡镇的经济,同时也更加的注重了娱乐休闲设施的建设,其中就是们的建设成果之一,他有美好的环境,环山绕水,在桃花开放的季节们可以一边爬山锻炼身体而且还可以欣赏美丽的桃花,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和视觉的享受!到了炎热的夏天还可以在里面修建的游泳池里面尽情的游泳,还可以在山附近的阴凉处修建的小亭子中和朋友一起聊聊天!这里收集到了有关讨还山庄的图片,可以让大家来看看,大家如果还想看看它的其他美景可以去们那里玩玩哦,而且网上也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图片哦!
村村民的住所和之前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改观,以前住的不是平方就是两层高的楼房,可是随着官庄的乡镇发展,许多的村名都住进了港开发的新楼房中,这些新楼房样式美观,人群集中,他就像城里面得一个个居委一样,没一期的住房工程都是在一块儿,这样一来做到了改变环境而不改变生活习惯的效果,居民仍然可以像以前一样随着自己的性子随意的串门儿,不必没事儿的时候整天封闭在家中!
官庄的发展也给官庄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改观,一些旅游休闲处所的建设,为官庄外资的引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官庄的发展,甚至吸引到了一些外国人的官庄,在村干发茶叶的销售点旁边外国人开起了属于他们的公司——西澳公司。它的开设,为官庄解决了一些村民的就业问题,减少了村民外出务工的人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给的家乡有待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这次的调查对的家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之前相比,他确实壮大美观了很多,这次只是对一个小小的村进行走访就受获了这么大。们家乡发展的很快,这个不是处于正镇上的村庄都发展的这么好,那么那条正街和现在着力建设的新街肯定就更加好了。家乡发展的这么好,为之感到骄傲。同时也感觉到们家乡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大的!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育;功能;定位;重点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0-0138-03
一、美术教育具有的功能
美术教育和美术一样在古今中外几千年的探索中被不断完善,随着不同时期的社会变化和教育思想的不断演变,美术教育曾被科学、政治、经济等多方面主导,对其本质的追求也逐步深入。在这个过程中,美术教育已经被注入各种元素,使其具备了多样化的功能,从萌芽时期培养工匠的纯技能传授,到19世纪后期开始探索的美术欣赏,再到20世纪初由科学和经济主导的实用主义潮流,直至较为成熟的罗恩菲德“工具论”和艾斯纳“本质论”两大流派的提出,美术教育已先后被赋予包括美育、智育、德育等多方面功能。之所以不同时期对美术教育功能有如此多不同的看法,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对教育目的思考的逻辑起点不同导致,从教育发生、发展的基本动力来看,从教育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来看,教育所面临的基本矛盾,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1]因而,从强调服务对象的不同,美术教育功能大致可被划分为这么两个方面:一是促进人自身成长的功能,包括培养创造力、想象力、观察力,审美意识的培养,陶冶情感,增强身体协调能力,开发右脑促进学科思维能力,心理治疗作用,充实人的业余生活、提高道德修养等;二是满足社会的需要,包括美术的商业价值、价值观的培养、帮助批评社会、改善人际关系、传递美术文化等。
二、初中美术教育应考虑的因素
教育必须具有针对性,而要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初中美术教育至少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教育对象的普遍特征,二是这个阶段在整个美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三是我们这个时代和社会的现实要求。首先,在教学管理上,从这个阶段的教学对象,即初中生来说,他们还处于从少年儿童向青年过渡的阶段,因此他们的特征便带有过渡性质,是一个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一般来说,他们具有以下普遍特征:他们的书面语言和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已发展到相当的水平,但具体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知识面日益开阔,个性、气质进一步显现,兴趣开始分化,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审美趣味已初步形成。这个时期的感知觉发展较快,他们的注意力比小学生更集中更稳定,但新奇有趣的事物对他们仍有很大的吸引力;认识和探究事物都带有强烈情绪色彩,对学习内容有无兴趣会直接影响其学习质量;他们的情感丰富而且易外露,对于别人的评价非常敏感。然而正由于上述特点,反而使少年的美术作品失去了儿时想入非非的构思、纯朴天真的造型、无所顾忌的表现力,而变得理智、冷静、谨慎,甚至因过于犹豫、顾虑而从此告别了美术。这是公认的美术教育的艰难时期。根据罗恩菲德、艾斯纳、常锐伦等人的研究,人在美术方面的成长要经过若干个阶段,具体参见下表:
根据对我国少年儿童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初中阶段的少年更接近于常锐伦的研究结论,即处于模仿成人的写实期,但他们的创作热情仍埋藏于心底深处,如何按照卢梭和杜威的自然主义教育原则、围绕初中生自身的天性、挖掘他们的创造力,是初中美术教育获得良好效果所必须研究的。
其次,作为基础美术教育中的中后期阶段和专业美术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美术教育有着承上启下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既不能给予过高的期望,期待通过少量的课时完成专业技能所要求的全部训练;也不能过于降低标准,使其沦落到可有可无的地步。显而易见的是,大部分的初中生并不会成为专业的美术家,因而我们的培养重点不应该放在专业技能上,而应该更多考虑那些基础性的教育目的。
再次,在制定我们的教学目标时,也应充分结合我国的国情,充分考虑时代的需要,而不能脱离现实去奢谈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由于我国仍是一个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在较长时期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条件仍未足够发达,接受现代文明洗礼的时间还很短,国民素质普遍不高,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短时间内要求达到他们那种教育水平既不现实也没必要,较为合理的做法是根据现有的条件先解决最为迫切的问题。
三、初中美术教育功能定位
综合上述几个方面,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已经为我们指明了大体方向,如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2]。2001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2001年的美术课标也特别强调了美术教育的人文属性,说明了其在素质教育中占有的重要地位。所有这一切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即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第一要义,同时兼顾社会的需要。笔者认为,这其实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目的观相当接近,其核心便是培养社会个人自我实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本人认为,此次新课程改革的指向可谓切中要害。当今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无疑比之改革开放前有了巨大的进步,从受教育面的扩大、受教育人口的大大增加、普遍文化水平的大大提高均可说明我们教育的进步,但是,社会上愈演愈烈的诸如三聚氰胺事件、周老虎事件等各种丑恶现象,以及唯利是图、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让我们又无法感到乐观。社会上反映的种种弊端,其根源恐怕就在于普遍缺失的人文素质。根据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主持的《中国公民人文素质现状调查报告》披露的数据,在总分102分的问卷中,我国公民的平均得分只有70.827分,其中尤以人文精神方面得分为低,考虑到中国公民普遍对自己的评价过高,则实际水平更低,现状堪忧。而这种缺失很明显与我们先前的教育制度和理念有着密切的关联,文理分科制度从高中时代开始就剥夺了理工科学生接触人文教育的机会,致使很多人的人文素质严重缺失。另一方面,对于美术教育这种可以直接灌输人文精神的学科,我们也从来没有真正重视过,这直接导致了我们的教育产品——“人”无法全面发展,进而导致我们的社会产生严重缺陷。因而,从现在开始,我们务必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弥补这种缺失,为我们的下一代打下良好基础。考虑到初中阶段美术教育与高等美术教育和专业美术教育培养目的和面向人群的显著不同,考虑到它所具有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国民素质教育,因此,我们更应首先将初中美术教育的重点定位在我们最缺乏的素质,即人文素质的培养。具体而言,即通过美术教育传递给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和相互关爱的人文情怀,教给他们各种理想、信仰、价值取向的知识,培养他们具有完整的、高尚的人格。与此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情操,让他们具有基本的分辨美丑的能力。另一方面,初中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各方面快速成长的阶段,其可塑性很强,根据加德纳等人的多元智能理论,美术教育可对传统教育所忽略的六种智能进行开发和锻炼,因而可将这个阶段美术教育的另一个重点定位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观察力,使他们具备全面发展的条件。最后,鉴于美术教育自身所特有的造型能力训练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锻炼,以及其在当今社会中所具有的实用价值,我们也应适当地给予他们基本的造型能力训练,为他们将来可能面临的其他专业技能教育打下一定的基础。
四、调整初中美术课程设置,突出重点教育功能
明确了初中美术教育三个方面的重点功能定位后,我们必须对现有的初中课程设置适当加以调整,以凸显这些功能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讲,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加大美术欣赏和参观、外出等体验活动所占的课程比例。正如艾斯纳所说:“美术教育家们不仅日益有志于让孩子们提高鉴赏能力,以培养对美的感受,而且他们也关心通过伟大美术作品讲述的故事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3]事实上,一些伟大的美术作品所具有的强大艺术感染力比很多苍白的说教更有帮助,艺术家们通过刻画艺术形象,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社会的客观世界。当复杂的人生与纷繁的社会浓缩在艺术作品中的时候,便容易看出其是非曲直,进而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4]如:从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着人民》、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等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们对人类社会中美好事物与正义事业的热爱、对进步的信仰和对真理的渴求。而古希腊的雕塑《维纳斯》、罗中立的《父亲》、王式廓的《血衣》、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等作品更能唤起人们对生命的崇敬、对苦难的同情和对罪恶的仇恨。另外,可通过与校外的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结合,开发更多的课程资源,形成新的课程模式。如2001年上海美术馆与中小学合作,进行了“摩尔在中国——上海美术馆之旅系列活动”,这种新型的美术活动将更加吸引学生,也是美术课程发展的趋势。
2.课程内容应追求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实施人本管理。在设定具体课程内容时,应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大的自,以适应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和智能开发的需要。由于美术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性,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给出了一个指导性的大纲,但具体执行过程中仍有很多不确定性,况且新课程改革已经改变了教师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的传统观念,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这就赋予教师更多的自,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现阶段广大教师和学生基本都能满足生理、安全和社会等需要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激励教师和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成了每个学校管理者必须研究的问题。在笔者看来,管理学上应对这一问题最合适的理论即人本管理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人能够自我有效地进行管理,而人之所以能自我管理,归根到底是由于他们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由于初中美术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造力等高层次的能力,教学内容存在很大的空间,因而非常适合采用灵活的人本管理方式,在遵循大纲基本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拓展、开放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形成适合自己的特色课程;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开放式研究学习。例如,美术教材第13册第三课的主题是:团结合作,通过设计一次郊外旅游路线图,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综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态度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是一节集综合性、探索性于一身的课程,我在课堂中的要求是:以设计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路线图、评选最具团结合作精神的小组为目标。学生以4人为单位展开讨论并开始创作本组的旅游路线图和旅游备忘录。虽然有的组出现了意见不统一的状况,有的组出现了会想不会画的状况,等等,但也有出乎意料的作品,其中第6组派出代表以旅游团“导游”的身份出现在讲台上,有声有色地向下面每个“游客”介绍自己组“公司”的旅游路线,并且还将各个旅游景点的人文特色描述得很精彩来吸引“游客”,这是本节课最具创意的一组。本来只是一个简单的旅游路线图,学生在短短的时间里却能够通过团队合作策划出属于他们的作品,并运用了他们自己掌握的其他学科知识,将本组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迎来其他各组的阵阵掌声。可见,通过这种开放式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知识的交流与增值,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思维活动的固定僵化的思维模式,产生出种种联想和灵感,这种教学上的互动的确能帮助学生创造一个可以自由发挥、产生创造欲望、保持良好心理的氛围,进而很好地培养他们的多方面能力。
3.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按照新课标的精神,在保证国家“指定动作”的前提下,也提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用更多“自选动作”,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发校本美术课程,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弊端和不足。通过校本课程建设,能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地方性,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更好地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也调动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为教师创设了展现自己才干和特长的舞台,增进了学校教育工作的人文性和灵活性。比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地处广州这个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充分挖掘一些富有艺术特色的人文景观来进行课程开发。典型的如广东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保存最完好的传统祠堂建筑——陈家祠,因集岭南地区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而闻名遐迩,堪称一座岭南建筑艺术和民间工艺的博物馆。其建筑装饰无处不在,岭南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建筑装饰工艺“三雕二塑一铸一画”——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彩绘壁画等不同风格的美术工艺,都在这里得到了和谐、巧妙的运用。通过组织学生到陈家祠参观、写生、记忆、描述这里的艺术作品,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和人文精神,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如,我们可以利用当地的一些民俗活动,开发“综合·探索”型校本课程。如家喻户晓的粤剧、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元宵节的闹花灯等活动,在民间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因此,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开发设计《粤剧人物脸谱》、《元宵花灯欣赏》、《龙舟竞渡》等校本美术综合实践课。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抓住同学们的兴趣点,鼓励他们步入社会,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了解活动方式,学习活动技能(如学唱粤剧、学做花灯等);同时收集资料,利用学过的相关美术知识技能开展探索活动;最后通过营造当地民俗活动的气氛,让学生在游戏中表现自我,超越自我,展示活动成果。这样的一些活动既可以让学生接受科学、文化、审美教育,体验学习活动的乐趣,又可以得到人文、历史、艺术、民俗等潜移默化的熏陶,实现多个层次的综合,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优势。
只有明确了初中美术教育功能的基本定位和重点,才能懂得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实施,就可以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样才能引领在基层学校的领导和一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和美术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1]马菁汝.罗恩菲德和艾斯纳美术教育思想与当代中国美术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4.
[2]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扈中平.教育目的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冯增俊.教育人类学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王学泰.人文素质与背诵《论语》《老子》[N].新京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