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20 07:39: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sts教育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美国、英国、日本是最早开始STWT研究的国家,他们在此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而且在过渡途径、存在的问题、应对措施方面各具特色。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相对薄弱,目前还处于引进和介绍国外研究资料、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方法的阶段,本文引用美国STWT教育改革中的一个实例,在介绍美国教育改革的同时促使人们对我国教育改革进行思考。美国STWT项目在指导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做出选择时首先从学生的自我认识教育开始,接着是职业探索和职业寻求。威斯康星州的麦迪逊都市学区实行的由九到十二年级的学生参加的“通向满意之路:青少年自我决定过渡方案”。该方案共分为与年龄相适应的四个活动阶段,四个活动阶段与年级相适应。具体如下:
(1)集中阶段:在九、十年级,通过课文学习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并开始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同时以小团队或个人的方式参加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主题的班级活动。
(2)信息综合阶段:学生们把从第一阶段中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
(3)探索阶段:学生和指导老师、父母一起参加各种社区活动,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这有助于学生对他们的未来做出选择。
(4)联系阶段:学生到社会各个部门参观、访问,到学校附近的劳动市场搜集就业信息确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2.STWT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我国学校职业教育在普通教育为主体的教育分流机制下,学校到工作的转型还没有真正形成纵向贯通,运作良好的内在体系。统一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在衔接存在制度障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试图提出几点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启示。
(1)将职业教育渗透到基础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技能的学习、意识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而需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因此,达到最终的职业教育目标需要按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在相应的教学活动中渗透职业理念、职业内容和职业指导,并在日常的生活与活动中给学生提供职业体验与实践的机会。
(2)承认学生的内在差别。不同的学生,由于先天因素,或后天影响,其学习能力、职业兴趣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应尊重学生的这些内在差别,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和实践内容,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3)加强学术课程和职业课程的整合。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工作过渡的核心是整合学习本位学习和工作本位学习,对职业学校而言,这就要求改革把职业课程教育与实际工作割裂开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重视生产实习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也要为他们将来就业从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词:课程改革;综合实践课程;工作项目开发
从世界范围看,从赫尔巴特的知识本位综合课程、受杜威教育思想影响的经验本位综合课程到20世纪50年代社会本位的核心课程,综合课程自19世纪末起就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进入60年代后,在心理学研究成果不断丰富、脑科学研究不断深入、革新主义课程观的逐步渗透下,综合课程在发达国家更是得到了迅猛的发
展,比如美国的STS课程、英国的交叉课程、日本的综合性学习……
目前,我国关于综合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大都还是着眼于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校的课程改革,而对于职业教育开设综合课程的研究,以及成功的职业教育综合课程的开发模式还是很少。我校自三年前开始启动综合课程建设工作,目前已经有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楼宇智能化、电子商务、建筑设备安装工程等多个五年制高职专业分别在四年级进行了综合课程改革,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
一、职业教育开发“综合实践课程”的必要性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对课程改革有着极大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是一个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人都应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对事物的整体做出反应。人本主义者提倡的综合课程就是要打破过去分科课程间过于孤立的现象,重视知识的广度和内容,促进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融合在一起。
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一种职业性和专业性很强的教育类型,所培养的对象主要在生产一线解决产品生产过程、工艺流程中的技术问题和组织管理问题,其任务的完成体现为“技术过程”和“工作过程”的结合。相对应地,这类人才的培养也应以整体化和综合化的方式来进行。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是知识、技能、能力、情感和态度等多方面素质的有机合成,是一种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因此,职业学校在课程建设上,需要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科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的“综合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不同于以往课程中的实验,不同于某一单项实训课程(如钳工、钢筋工、点钞等实训课程),也不同于学生进入企业的顶岗实习。它是以职业岗位所需要某方面的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教学任务,将职业技能和能力培养所涉及的学科知识、技术规范、劳动过程知识、操作技能有机结合,作为一个整体,按计划有步骤地分段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生产问
题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课程”的工作项目开发
1.工作项目
我校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形成了统一的认识:综合课程不仅仅指教学内容,而是包含了教学系统中的诸多要素;从其构成的方式来说,不只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有机联系成为一个整体;从学生角度来说,不只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是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综合性培养;不是一种单一的课程,而是一组课程的总称。因此,课程涵盖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应该是完整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所要求的全部内容,突出的是职业劳动过程的系统性,而不只是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可以说,“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核心点就是基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开发的工作项目的
开发,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这个工作项目进行的。工作项目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工作项目应是工作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综合性和一定难度
的一项具体工作任务。(2)项目应有明确的、清晰的工作任务说明。(3)工作项目应具备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的特点。(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有自主学习和操作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处理在
学习中出现的问题。(5)通过工作项目的学习和训练,学生的学习成果应有具体的成果展示。
2.我校综合实践课程项目举例:电子商务专业网络营销综合实践课程
我校电子商务教学团队负责人李燕老师任教的网络商务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授课平台选择的是淘宝网,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以往学过的图文图像处理、摄影技术、网页制作技术、中英文录入、市场调研、网络营销、物流管理、人际沟通等多学科知识。该综合课程依据淘宝网店的经营流程,通过淘宝店的开张、商品拍摄与处理、店铺装修与管理、店铺营销推广、撰写店铺经营总结报告、真实商业项目植入6个子项目的实施,通过两学期的学习,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下表列举了其中项目3的教学实施方案。
网络营销综合实践课程项目3教学实施方案
三、几点思考
1.工作项目是核心
从目前我校的综合课程项目来看,项目开发确实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现有项目已经体现出了较强的综合性,但代表性还需进一步商榷。此外,项目与工作任务的完全对接、职业规范与教学内容的完全融合往往会受到现有教学条件和学生学习能力的限制。需要提出的一点是,承载着“综合实践课程”重任的工作项目要区别于一般项目课程中的“项目”。项目课程中的项目,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产品化的一个个项目,将专业知识、技能、职业规范等传授给学生,“以学为主”;而“综合实践课程”有点类似于我们通常所提的“毕业设计”,是一个对所学全部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过程,“以用为主”。
2.教师素质是关键
“综合实践课程”自身的性质要求担当开发和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熟知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能够准确分析出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并将其中的学科知识、技术规范、劳动过程知识、操作技能有机融合于课程的教学项目中,对现有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符合要求的教师紧缺是目前“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最大困难。我校电气系创造条件,将专业老师送到综合课程教学经验丰富的高职院校进行定期培训和学习,让老师们既亲身经历综合课程
实施的过程,也能够在与高职院校老师的交流中取到真经、少走弯路,这对于综合课程的启动是很有帮助的。企业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参与、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是综合实践课程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不过,这一必要条件在转化为现实保障条件的过程中却是困难重重,且不说有工作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进入学校的政策壁垒始
终难以攻破,就是教师到企业实践也因为教师编制始终跟不上学
校规模发展的脚步而难以保质保量。
3.学生是主体
如前所述,综合实践课程的课堂主角应该是也必须是学生,但从笔者所观察到的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兴趣虽有较大提升,但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体现得还不够,大部分课堂中“教师的讲”所占比例过大。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自身学习基础不牢、学习习惯不好、学习能力不强。另外,也可能是我们的老师还不习惯于放手。教学设施硬件条件的限制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同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体现不足,不全面。既然是综合课程,培养的是综合能力,那么对学生的评价也必须是全面和综合的。
4.教学管理是保障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由于其贴近真实工作过程的要求,在课时安排、场地安排等方面都不同于常规教学。课堂教学的连续性、实验场地的专属性要求必定会对学校的常规教学管理带来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学管理部门能够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及时转变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为专业教学提供好保障。例如,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四年级时一学期有三门综合课程,每门课程连续6周授
课,以保证一个项目的顺利完成,学生每6周变换一个学习项目。教学管理部门在课务安排上就要紧跟专业要求,首先将师资、实训场所分配到位;其次要针对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变更教学常规检查要求;改变学生学业成绩考核方法和要求,以服务为宗旨,确保专业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5.丰富成果是推力
课程改革是永恒的课题,教学改革是教师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综合实践课程在我校的多点开花,笔者认为应该可以进入第一个收获季了。特别是已经经过三年探索的部分课程,任课教师需要从项目开发、教学实施、过程评价形式、学生管理、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效果对比等各方面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一方面,这是后续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这也是教师立足课堂进行教学改革、以课堂为主阵地进行教学研究的需要。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论文、课题、校本教材、教学资源库等形式丰富的成果性材料,不仅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大量可信的第一手资料,也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璇.20世纪60年代后世界综合课程发展概述:以美、英、日三国为例.当代教育论坛,2011(11).
[2]汤百智,徐岩,杜皓.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综合课程建设的思考.职教通讯,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