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采矿专业技术总结

采矿专业技术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1-30 06:08: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采矿专业技术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采矿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

本人2011年7月从事井下地质工作。多年来,本人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心矿山工作,能坚决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分配。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较好地完成上级领导交给的各项矿山生产地质任务。本人已从事矿山地质工作6年,现把几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矿山生产的原始地质资料准备、收集和整理工作。及时做好井下各个中段矿房及矿柱地质编录、地质钻孔及探明氧化带钻孔的编录、钻孔柱状图整理,做好矿房地质剖面图,为采矿设计和计算矿房矿量做准备。整理好的资料要及时存档,以便随时查阅。

二、做好矿石的储量计算、贫化、损失率计算和三级矿量的管理工作。及时掌握矿山各个矿房出矿量变动情况,按月做好各采场出矿的贫化、损失率计算,按季度做好对整个矿区的三级矿量的统计工作。及时向采矿负责人提供二次圈定的地质资料,确保该资料的真实可靠性。

三、深入现场,结合各个采场的原矿质量情况,由地质和采矿技术人员对施工方出矿进行配矿指导工作,避免出现出矿品位不稳定、过低的现象,从而达到减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四、负责收集并建立建全有关地质各种电子版数据图件及各类资料台帐(台帐、月报、季报、年报)的整理、统计、审核和管理工作,确保各类资料齐全准确。

五、参与生产探矿设计编制、矿山生产采掘技术计划的编制和每月生产掘进工程的验收工作。负责对地质取样工工作的指导,对取样样品进行正常内检和外检的工作,确保所取样品具有代表性。

第2篇

[关键词]煤矿采矿;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3-0043-01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煤矿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导致煤矿资源的储存量越来少,影响子孙后代的发展。因此,国家越来越重视煤矿采矿的技术应用,在采矿中力求以最大化得到煤矿,以下就分析了采矿技术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技术的措施。

1.采矿技术存在的问题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科学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煤矿采矿中的技术应用还有欠缺,根据大量的采矿案例研究与分析,发现 了采矿中技术的不足,下面就分析了采矿技术的存在的几点问题。

1.1 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

目前,很多的煤矿企业,特别是小城镇中的小型矿场,普遍存在着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矿工们素质不高的,采矿是一个暴力的行业,很多企业都注重企业的盈利,但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没有相关技术人员的指导,即使有钱买来了技术,也不会用,导致在采矿中技术应用不到位,煤矿的提取率低,影响了我国煤矿资源的合理利用效益,不仅技术人员在采矿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样,煤矿采矿的管理者虽然不一定会采矿,但在采矿中的过程中也占有一定位置。好的管理者能组织好采矿团队,合理分配工作,促进采矿的经济效益。但现在的很多管理者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没有合理的管理团队, 传统意义上,管理被分为计划、控制、指挥、监督,这仅是“管”,还不是“理”。“理”,就是指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需要构筑人与人互相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平台,通过良性的双向沟通,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协调,而作为管理者或是领导者,主要是提供服务和支持,激励和利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见,管理的对象关键是人,而非事。煤矿采矿业是一个高危险行业,很多管理者并没有重视,导致发生了很多采矿事故。管理者的管理措施,侧重点不正确,阻碍了采矿技术的合理实施。

1.2 管理制度的缺陷

我国大部分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处在于发展探索的道路中,在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上还不够完善,我们都知道制度是保证一个企业合理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好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保证企业的合理,稳定的运行,同理,在采矿中好的管理制度才能使采矿技术的完美应用。但由于我国的煤矿企业众多,且规模大小差异性较大,往往监督管理让其有漏洞可寻,管理上的缺陷导致执行力度不够发挥不了效用,煤矿企业违规操作等严重影响到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且煤矿技术得不到合理的运用。

1.3 技术创新落后

近些年,随着我国原煤开采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长臂采煤法已经日益臻熟,放顶煤采煤也在逐渐成熟。但在一些地理环境恶劣、地质结构复杂的地方,采煤还是难于实施,希望煤开采的技术和工艺还有待提高。

2.有效改善采矿过程的几点建议

完善煤矿的采矿的措施

2.1 提高员工的素质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今企业需要的是能掌握新型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优秀的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矿场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倡员工到采矿场地去学习,定期开总结会议,目的是不断提升提升其知识能力和业务素质,实施一定的奖惩制度,激励员工更好的工作,以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队伍,从而保证采矿技术的科学应用,

2.2 完善制度

根据我国的采煤业的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制度问题, 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煤矿行业的规章制度,为煤矿企业的发展和具体工作目标和内容设定系统的规则并加强对煤矿企业的监管力度,从而营造一个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保证了整个行业的有序性,保证了煤矿生产过程的规范性,技术的应用得到合理利用,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煤矿生产的质量、效率和安全。

2.3 促进采矿技术的创新

煤炭行业属于中国的第一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二十一世纪的新形式下,我国正处於信息技术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的煤矿采矿技术带来了很多的积极影响,比如说在采矿工程设计、生产调度、监控和灾害预报、救援服务等都开始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煤矿采煤的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计算机监测系统能24 h监控对井下情况进行掌握,一有异常及时处理,而人员定位系统能在出现事故时准确掌握救援情况,进行更好的科学调动和救援,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煤矿采矿技术的数字化进程,最终实现高度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生产自动化以及智能化采矿。 但是,煤矿开采还是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以开采深矿资源举例,矿藏埋藏较深,岩温增高、地压加大,面对的难题也不再相同,适用于浅部资源的煤矿开采技术就不再实用,这就要求我们的采矿工艺选择和设备使用要符合煤矿地质的变化才能对深矿资源进行开采,因此,我们在进行煤矿采矿技术应用选择和发展上,要从实际出发,追求的都是安全、高效和低耗,但工艺有所改变。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煤矿采矿的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向着高安全、高效率和可持续性的方向迈进。但无论技术如何进步与发展,最重要的仍是技术的科学有效应用。因此我们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以为煤矿采矿技术的应用建立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重视对高新技术的研发,为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并加强对矿场技术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业务素质。相信在政府、企业与矿工的共同努力下,存在的问题一定能有效解决,从而有效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煤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生存发展, 需要投入一定的财力, 物力和人力在研究和发展新的采矿技术上面,只有将科学技术作为煤炭领域的第一生产力,才能使其在全球煤炭竞争日夜激烈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政府能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鼓励并支持我国煤矿采矿技术的研究,对敢于创新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减少其纳税的税率以及实行相关的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对其进行补助, 鼓励企业敢于创新, 勇于创新,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我们只有继续坚持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研发,才能使我国的煤炭行业走向先进、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光明之路。

结束语:

在经济急速发展的时代下,能源供应不足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煤矿在能源资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煤矿资源做为不可再生的能源,为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合理利用煤矿,因此对煤矿的开采要提高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最主要的是要解决煤矿采矿的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采矿工程;现状;问题;对策

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各种资源,而矿产资源则是其中的一种重要自然资源。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并且种类繁多,矿产资源已成为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在采矿工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阻碍采矿行业的整体发展。作为采矿企业,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分析问题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自身出发,努力提高采矿工艺、技术水平,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促进采矿工程的顺利进行。开展这一研究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1 我国采矿工程的现状

我国的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并且在资源的种类上也十分丰富。然而,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相对较大,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不高。近年来,采矿行业获得了飞速发展,随着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量也日益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艺技术还是与之存在一定差距的,采矿工业起步较晚,在采矿工程中各类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并且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阻碍采矿行业的进步,对采矿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另外,在采矿的过程中,资源浪费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采矿技术、工艺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各种资源面临短缺,生态环境、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防止浪费,节约能源更是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因此,要做好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避免资源的浪费。

2 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是对我国采矿工程现状的总体认识,仅仅认识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新时代的采矿企业,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及时发现、勇于面对采矿工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认真分析、科学总结,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解决采矿工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促进采矿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1 安全性问题

采矿工程危险系数高,对于技术操作有很高的要求,内容复杂,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是采矿工程的两种主要方式。地下开采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作业环境较为恶劣,因此开发利用率也不高。相对来说,露天开采安全系数较高,作业条件便利,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率。

在地下开采的情况下,将受到较大的限制,需要搭建规范、专业的矿井。采矿企业应对所开矿产资源的地质构造,进行仔细的考察,从而选取合适的采矿工艺技术。然而在采矿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瓦斯爆炸、矿井渗水、矿井火灾等事故的发生,对于采矿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无疑是极大的威胁。因此在采矿工程中必须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2.2 技术性问题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采矿工艺水平较为落后,起步较晚。由于工艺技术水平的原因,导致了大量矿产资源被浪费的问题,矿场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近年来,我国的采矿工艺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采矿工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也有了显著提升。然而在采矿工程的相关理论方面,还较为落后,缺少科学的创新。

目前,我国的采矿工程仍采用传统的模式,手段较为单一。从宏观整体上来看,还处在粗放阶段。此外,我国矿产资源开采的范围较窄,对于地下的矿产资源开发较少,基本以地表的矿产资源开发为主。这是因榈鼻拔夜采矿工程的规模较小,很难开采深埋于地下的矿产资源。

3采矿工程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3.1 加强采矿工程安全生产措施

首先,注重安全生产,将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采矿工程的安全系数很高,施工条件复杂,本身就带有很大的危险性,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采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确保安全是第一要素,是采矿工程中的关键环节。针对一些采矿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较为薄弱的现象,应做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使安全生产的观念深入人心。

其次,矿井的安全系数是体现采矿作业是否安全的重要参数,作为采矿工程的管理人员,必须将安全系数的检查工作落到实处,仔细认真地进行检查,这些是采矿工程正式开始前,必须完成的工作。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还应严格要求采矿人员按照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进行作业。

最后,分析和总结以往事故的原因,针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因素,展开反复、多次的检查。做好安全预防工作,制定合理而有效的安全事故预防和应对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避免带来经济和人员的损失。

3.2 提高采矿工程的工艺技术水平

通过对我国采矿工程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更加清楚地意识到提高采矿工程的工艺技术水平十分重要。因此,应努力提高采矿人员的操作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为了不断革新和提升采矿工艺技术,还应加强相关技术研究人员的能力,提高知识水平,掌握新的采矿理论、方法和工艺。

为了更好的改变采矿工程现状和解决问题,还应不断加大对采矿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另外,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造成大量资源浪费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此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率。交通运输是否便利直接影响着采矿工程的运输成本与运营效益,因此,还应在采矿区域修建一些交通运输线路。

3.3 加强采矿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在现代采矿工程中,不管是应用的采矿设备还是采矿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在当前的采矿工程中,作为采矿企业必须加强对采矿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通过采取分阶段和循序渐进的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和强化采矿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其更加熟练地掌握各种新型设备与技术和材料的应用,从而更好地确保采矿工程顺利安全高效的运行。通过教育,强化采矿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加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加大对采矿人员的关心与爱护,从而培养其对企业的归属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采矿工作中来。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采矿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于经济建设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作为采矿企业,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来加以解决,推动我国采矿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虎.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3,08:181-182.

[2]李治学.浅谈采矿工程中绿色开采技术的相关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3,20:32-33.

[3]杜胜伟.采矿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办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6:11.

第4篇

关键词:矿山工程 安全 设计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TD8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a)-0094-02

在进行矿山开采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矿山是处于岩体当中的,特别是一些矿山工程的巷道、矿柱、矿房、边坡等,它们的稳定性对于矿床的安全回采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如果这些矿山工程出现垮落或者受到外力破坏的现象,不仅对矿山的生产造成影响,对工作人员和设备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对国家的资源也是一种破坏。据国内外数据的不完全统计,因为矿山工程而引发的采矿作业和人员伤亡情况占总伤亡人数的65%以上。在当前的中国,采矿水平还比较低,采购设备和工艺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矿山的施工和设计方面没有创新的技术,还是对比以前的采矿施工和设计的成功案例,同时一些相关的实践经验也没有上升到理论的基础。采矿技术发展进度比较慢,不能跳出原有的技术障碍,没有实现质的发展,速度没有跟上去,现阶段采用的采矿技术大多是工程类比法。在大多数的情况下,采用类比法的技术方案被认为是安全的,但是发生事故的情况也是有的。在安全的前提下还能保证经济的增长是无法实现的。如果发生事故的话,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安全事故的发生不能完全杜绝,因此在采矿工业生产的过程中,科技水平低而造成的事故和经济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由于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给采矿业带来的任务是比较艰巨的。另外,随着开采深度的逐步加大,客观条件也逐渐复杂。大多数的采矿技术还是停留在实践经验解决问题的阶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随之而来的应该是安全设计与理论创新的与时俱进。

1 矿山工程的特点

复杂性和技术性是矿山工程的两个主要特点,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工程,一个是地面工程,一个是地下工程。其中地面工程有设施工程和设备工程;地下工程有硐室工程、井巷工程及安装工程等。在一般的情况下,矿山工程的施工难度比一般工程大,施工的环境比较恶劣、施工困难,特别是井下巷施工具有很高的危险性,例如爆破施工和破碎带施工等。此外,还可能受到人为因素、设备因素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导致矿山的施工危险性增大,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是个威胁。另外,还必须认识到矿山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施工的安全进行严格把控,保证施工安全。

2 矿山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

2.1 人员的因素

一项工程施工的主体是施工人员,矿山工程也不例外,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矿山工程施工安全与人员的素质是密切相关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施工人员文化水平;(2)专业技术;(3)安全意识;(4)法律意识及施工经验等多个方面。如果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的话,那么在矿山工程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安全问题,对整个矿山工程的施工带来的将是致命的影响,对施工进程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施工人员的水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专业技术水平,第二是思想道德素质。而专业技术水平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技术和经验等,而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指的是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法律意识。两者对保证矿山的安全都有重要的影响,二者缺一不可。

2.2 施工设备因素

科学的不断发展,促使了机械设备的出现,在一些工程建筑中,开始广泛使用机械设备,用机器取代人工劳动,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但是,在施工中必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如果设备出现老化和损坏的迹象必须进行更换,不能再继续使用,严重的话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在矿山工程中也要使用机械设备,同时根据矿山自身发展的特点,对机械设备的要求还比较高,一旦设备不合格,就可能引发火灾和漏等事故。另外,矿山工程的施工条件非常恶劣,如果不能保证机械的安全使用,会引发连续性的安全事故,如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等。这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而且对工程的环境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使之后的工作难以展开。因此,施工设备因素的控制对于矿山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材料因素

矿山工程比其他工程的施工条件要复杂,同时环境也较恶劣,十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就应该选择安全的防护材料才行。而且安全的防护材料对矿山的施工管理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严格控制材料的选购,只有购买合格的材料,提高施工的安全,才能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4 环境因素

矿山工程的环境比较恶劣,存在的安全隐患非常大,只有将这些安全隐患都排除掉,才能尽可能保证不发生安全事故,如果做不到这点,很可能出现安全隐患,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为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优化矿山工程施工环境,例如控制煤矿工程中矿井井下瓦斯。另外,气候环境也是影响矿山工程施工管理的环境因素之一,一旦出现恶劣天气,就不得不停止施工,不仅延长了工期,还容易产生一系列安全隐患。

3 强化矿山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3.1 重视安全管理

为加强矿山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首先应该在意识形态上高度重视才行。在矿山工程施工中,应正确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将安全施工放在首位,不过分追求经济效益。领导应该提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并且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带领全体施工人员共同开展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应该建立责任制度,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3.2 做好重点项目检查

矿山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危险性,因此,做好检查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一些重点项目更需要加大检查力度,例如井巷工程、爆破工程等。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就要了解安全检查的重点、精简安全管理人员、提高安全管理力度,确保相关安全管理的责任人员要充分了解自己所管理的施工环节,并且可以针对施工中存在的危险点进行有效的控制。

3.3 加强施工队伍的建设

第一,应该使管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参加一些学习和交流中去,或者单位在固定的时间组织开展一些交流会或者座谈会,将施工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在会上进行交流和探讨,并能够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在一项工程中,施工阶段是关键环节,对这部分的管理人员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施工管理人员应该主动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强对自身的建设,利用空余的时间阅读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和思想政治水平,特别要注意培养自身的安全意识,监督和引导自身的行为,这样才能在开展工作中体现高素质队伍的存在,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和提升社会的价值。

4 结语

现阶段中国矿山工程施工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就决定了加强矿山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根据矿山工程的特点,针对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提出相应对策,要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进而才能保证矿山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笔者认为只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矿山施工管理的建设中来,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研究并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为提高矿山工程质量贡献一份力量,为中国矿山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是每个矿山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责任。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矿产资源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保护和合理开发矿产资源、满足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为目的,以整合资源合理布局为主要内容,以市场配置为手段,对矿产资源重新规划、整合、配置,对矿山企业依法进行重组,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矿业经济运行质量,提升矿产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水平,为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保证。

(二)总体目标:一是矿山数量明显减少,矿山规模明显扩大,矿山布局基本合理,“多、小、散、乱”的局面得到扭转;二是矿产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三是解决国有大矿范围内的小矿山、矿区范围交叉重叠、超期证等历史遗留问题,矿业权纠纷和越层越界等各类违法案件明显减少;四是建立和完善全省采矿权设置规划和计划,实现由被动无计划授予采矿权向有计划出让采矿权的转变,对矿业经济发展的调控能力明显提升;五是建立和完善全省矿业权市场,创造市场主体平等竞争和公开、有序、健全、统一的市场环境;六是建立和完善规范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和维护矿产资源管理秩序的长效机制。

二、整合范围和主要任务

(一)整合资源调整布局的范围:国有重点大矿周边地区;矿权布局不合理、一矿多开、大矿小开、矿山布点过密、生产规模过小和个体矿山集中区,以及矿区范围平面或立体交叉重叠的地区;矿业秩序较为混乱和因矿权布局不合理而导致安全隐患较多的矿区。

(二)主要任务:依法取缔整合范围内的无证矿和其他违法开采的矿山;核查整合区域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地质情况和资源开采现状;按照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矿产资源的要求,科学编制区内矿产资源规划方案、采矿权设置方案;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平等有偿、择优扶强、依法组建的原则,组建新的矿山企业,依法设立采矿权,并办理有关登记手续。

三、原则和标准

(一)整合资源调整布局按下列原则进行:

1、宏观调控、集约利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审批设立采矿权,有效控制和最大限度减少矿山企业数量,提升办矿规模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2、合理布局、规模办矿。以市场经济规律为准则,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或联合,调整矿山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原则上一个矿体(一个井田)只能设置一个采矿权,一个采矿权只能设计一套开采生产系统,杜绝大矿小开、一矿多开,低水平重复建设。

3、提高标准、依法办矿。严把采矿权准入关,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法律法规,限定矿山企业准入条件和标准,矿山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或矿山设计进行开采,杜绝一证多矿现象。

4、保护环境,防治并举。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和开发与保护并重,严格执行矿山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规定,推进“绿色矿山”建设,防治环境污染,保护矿山生态环境,走资源集约型、经营规模型、生态保护型的“绿色矿业”发展道路。

5、科学办矿、科技兴矿。鼓励矿山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改造传统采选工艺和装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增强矿业开发科技含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效益优势。

6、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树立全面、协调、科学的发展观,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正确处理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维护矿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高。探索和实施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保证和满足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当前和长远的需要。

(二)整合后的矿区及矿山企业要达到以下标准:

1、矿区范围明确,矿权设置合理,开发利用方案符合规范,矿权之间留有合理的保护矿柱。矿山企业占用矿产资源储量、设计生产规模、矿山服务年限匹配合理,“三率”指标科学规范,符合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总体要求。

2、新建矿山建设规模不低于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要求的最低生产建设规模,生产装配水平高于全省矿山平均装配水平。

3、矿山企业具备相关的采矿资质条件,矿山企业组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产权明晰,责权分明,并有相应的采、选、地、测专业技术人员。

四、方法与步骤

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工作要坚持先重点、后一般,煤炭先行整合(*年底前完成),与冀政〔*〕20号文件接轨,采取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推动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工作深入开展,确保取得实效。全省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计划用两到三年时间完成。

第一阶段(*年)。全面部署和启动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工作。根据我省矿业开发实际,优先解决国有重点大矿周边地区整合问题,以铁、煤等大宗优势矿产为突破口,在矿业大市选择17个重点矿区进行整合试点,为全面推开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工作做好准备。

第二阶段(*年1月至12月)。确定整合区域,编制设区市和县(市、区)总体整合方案,逐级报批,并组织实施。总结和推广第一阶段整合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开,整体推进,集中精力扎实开展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工作,力争通过一年半的时间初步完成全省整合资源调整布局任务。

第三阶段(*年1月至6月)。巩固和扩大整合成果,查漏补缺,加强监督,严格管理,严防“明合暗不合”现象发生,全面完成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工作。同时要对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省政府将对设区市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工作进行验收。

五、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为加强对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工作的领导,省政府成立由副省长柳宝全为组长,省国土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省工商局、省安监局、河北煤监局、省环保局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省整合资源调整布局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国土资源厅,负责整合资源调整布局的日常工作。各设区市和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具体组织、协调、落实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工作。要充分认识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工作的重大意义,加强宣传,正确引导,真抓实干,狠抓落实;整合任务较重的地区,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把目标任务落实到部门,落实到矿,落实到人。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整合资源调整布局工作由省政府统一部署和调度,设区市、县(市、区)政府统一组织,以县级政府为主组织实施。省政府将组织督导组不定期地深入重点整合矿区进行督导检查和指导。

(三)强化措施,加大力度。整合工作要与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相结合,首先对无证采矿及其他违法开采的矿山依法进行清理和取缔;要查清整合区域内已探明的资源储量情况、基本地质情况、开采现状,在此基础上编制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和各拟设矿业权矿区的开发利用方案,并由市、县(市、区)政府逐级审核报省国土资源厅,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审查后报省政府批准。市、县(市、区)政府按照批准方案拟设置采矿权的数量,组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矿山企业。通过投资入股、企业兼并、企业收购、联合重组、股份制改造、采矿权转让等手段对矿山企业进行重新整合,组建新的符合规定条件和规模的矿山企业。对原有矿山企业予以终止和关闭,合理配置依法设立采矿权。拒不参加整合的矿山采矿许可证到期后,一律不得延续,并强制关闭。

(四)政策激励,促进整合。制定和出台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整合关闭的合法矿山要给予适度经济补偿,对整合后保留的矿山在采矿权申报过程中,优先审批,优先办理。

第6篇

为做好我市2007年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根据黑人发[2007]70号文件精神,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评审时间安排

(一)全市申报高级职称人员评审材料报市人事局审查时间为8月1日--8月17日(各高级评委会评审时间见附表1)。

(二)全市申报中级职称人员评审材料报市人事局审查时间为9月17日--10月24日,11月20日--30日进行评审(具体时间安排见附件2)。

申报中、高级职称人员报市人事局审查时需携带如下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高级一式三份、中级一式二份)。

2、人事档案和考绩档案(事业单位还需提供年度考核备卡)。

3、现任职资格证书。

4、有效的外语和计算机考试证书。

5、毕业证书、继续教育证书、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书。

6、评审标准规定的有效论文、论著、成果证书等。

7、同级改职人员、学历破格人员、流动人员需提交《审查表》一式一份。

8、申报享受研究员级待遇人员,须填报《申报享受研究员级待遇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资格审查表》(一式二份)。

上述提供的各种证件和相关材料均为原件。

二、评审范围及对象

凡在牡丹江地区所属的企事业单位(包括个体等各种经济实体)工作,与单位确立了人事、劳动关系的专业技术人员(含一年以上临时聘用人员以及中医学徒和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不论户籍、档案、身份和所有制性质,只要符合国家和省市规定的申报评审条件,均可自主申报相应职称评审。

三、部分专业申报评审方式和要求

(一)对卫生系列晋升正副高级职称人员(含正常晋升副高级职称人员)均采取水平能力测试和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水平能力测试的有关事宜另行通知。

(二)对统计系列晋升高级职称人员实行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已参加全省高级统计师资格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者可申报高级统计师职称评审。

(三)依据铁道部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深化改革铁路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意见》(职改[2005]2号)精神,受铁道部委托,从今年起,哈尔滨铁路局所属单位的会计、审计系列职称评审也实行属地化管理。

四、部分专业执行新的评审标准

为了不断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标准,省人事厅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对中小学校教师系列和卫生系列的《评审标准》进行了修订,凡今年申报这两个系列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都要按新的《评审标准》执行(具体见黑人发[2007]71、72号文件)。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按照两个系列新的《评审标准》做好推荐工作,其它系列(专业)《评审标准》也将陆续修订。

五、外语、计算机知识的具体要求

(一)自2007年起,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免于职称外语考试

1、公派出国学习、进修、讲学及从事科研工作一年以上的,或自费出国进行语言培训、攻读学位、做访问学者及正规学校进修一年以上的;

2、独立完成外文专著5万单词以上,或独立完成译著、译文累计6万汉字以上,并经出版和发表部门证明的(译著、译文含汉译外、外译汉);

3、在乡镇所属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4、在地市及以下所属单位,长期在野外从事农业、林业、水利、采矿、测绘、勘探、铁路施工、公路施工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5、从事具有中国特色、民族传统的中医药、民族医药、工艺美术、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等专业技术工作的;

6、经组织选派在援外、期间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

7、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国家承认的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的;

8、取得国家外国专家局组织的BFT考试合格证书的;

9、取得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卷面总分60%以上的(含四、六级合格证书);

10、截止申报当年8月31日,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

职称外语考试成绩使用办法

1、外语考试成绩达到全国通用标准的,在评聘正、副高级职称时,成绩一直有效;外语考试成绩达到省内通用标准的,在评聘正、副高级职称时,成绩两年有效。

2、凡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取得成绩人员,均可评聘中级职称。各评委会可根据本行业的特点,对外语的成绩标准自行掌握。考试成绩在晋升中级职称时一直有效。

(二)自2007年起,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免于计算机知识考试:

1、在乡镇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

2、经组织选派在援外、期间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

3、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或取得国家承认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含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科学教育、软件工程、计算机器件及设备、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

4、取得人事部组织的计算机软件考试合格证书的;

5、取得人事部组织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两科以上合格证书的;

6、截止申报当年8月31日,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的;

职称计算机考试成绩使用办法:

1、取得省人事厅组织的计算机知识考试合格成绩人员,在评聘正、副高级职称时,成绩两年有效。

2、凡参加省里统一组织的职称计算机考试取得成绩人员,均可评聘中级职称。各评委会可根据本行业的特点,对计算机的成绩标准自行掌握。考试成绩在晋升中级职称时一直有效。

六、关于市级学术(学会)论文的要求

为了保证各类协会、学会论文的严肃性,准确地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申报中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提供市级协会、学会组织的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或获奖论文证书的同时,需向市人事局提供相关文件和名册等佐证材料,否则所提供的论文不能作职称评定的依据。

七、任职时间的确定

计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年限截止到2007年8月31日,凡在这个时间前达到退休年龄(延聘人员除外)或任职资格时间达不到国家规定年限的,都不允许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批通过人员的任职资格时间从2007年9月1日算起。

八、几点要求

(一)要提高认识,增强大局观念。希望各有关单位本着全心全意为专业技术人员服务的宗旨,做好政策宣传和有关人员的申报工作,确保全市职称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各单位要层层把关,切实保证评审质量。申报人员向评委会提交的材料要规范、齐全、真实,评审表中的内容要填写清晰、准确、无漏项。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要认真审核把关,不得弄虚作假,不得违反省市有关规定。

(三)无主管部门的企事业单位,以专业技术人员人事(技术)档案管理单位为主,向市人事局职称科申报。自主择业的干部由用人单位推荐,自主择业管理部门审核后上报。

(四)符合免试条件的人员需填报《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免试人员审查表》(见附件3),由所在单位审查并公示一周,经各县(市)区人事局、市直各单位人事部门审核后,将该表连同各类原始证书和其单位出具的正式证明等材料一并报市人事局。

(五)各单位在上报申报人员有关材料时,同时上报申报人员推荐名册(附件4,需打印)及人员信息数据盘。

(六)未对本单位《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系统》数据库的人员进行更新和补充并上报数据盘的单位(含未建立数据库的单位),请于7月30日之前上报,逾期不报者,其涉及职称评审及日常管理等事宜不予受理。

各地、各单位和专业技术人员可登录牡丹江职称在线()查阅有关职称工作的政策规定、评审标准、时间安排等相关信息,进行政策咨询,下载相关表格。

附件:

1、全省高级评委会评审时间表

2、2007年全市职称评审工作日程表

第7篇

关键词:保证金制度;管理要求;编制水平;审查管理

1.保证金制度的形成及意义

自2000年以来,国务院及相关管理部门就以通知、规划等形式对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进行了明确要求,2005年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山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提出“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保证金制度等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2006年财政、国土、环保联合《关于逐步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责任机制的指导意见》;2008年国务院授权国土资源部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2009年5月国土资源部制定实施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确定了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向采矿权人收取的,旨在保证采矿权人在采矿过程中以及矿山停办、关闭或闭坑时,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义务的资金,属于押金性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作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重要内容,是矿山地质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责、权、利有机统一的重要体现,是治理恢复财政专项保障长效机制的有益补充,是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经费投入的重要保障。

2.保证金管理的基本要求

保证金的缴存数额,根据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通过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在科学评估采矿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损失的基础上,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机构核算确定。保证金纳入同级财政监督管理体系,实行保证金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储存、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的缴存核算制度,保证采矿权人所缴存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不得低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所需费用。县级以上(含)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是采矿权人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义务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主体;拥有对恢复治理落实情况和环境监测情况进行检查、制止和查处的权利;采矿权人必须根据本行政区内保证金的缴存标准和缴存办法,足额缴存保证金。采矿权人未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义务,则由相应的地方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动用该保证金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并向该采矿权人追缴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资金的不足部分。

3.保证金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保证金的征收比例问题

根据查阅有关资料,各地保证金缴纳计算方式各不相同,有些是根据矿山开采的产量按每吨矿2~15元或者售价的2%~4%计算;有些就是简单的按照破坏面积×30元/m2计算;有的是按照年销售额利润的5%左右进行控制;有些是按照不同矿种0.001~7.2元/m2的收缴标准×开采的破坏面积×开采方式影响系数×年度来进行计算;笔者认为这些方法均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根本没有考虑恢复治理区植被的立地生存条件,恢复治理工程与矿区的矿种、开采方式、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征收方式与实际的治理成本不能建立固定的计算联系。还是应该建立一种以技术承担单位为主体,以恢复治理目标为导向,按照实际治理需要,动态管理征收和使用保证金,随采随治,年度考核的综合管理体系,以达到保证金征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2矿山企业的接受程度问题

①矿山建设前期经济分析论证不到位,矿山恢复治理保证金未纳入成本控制,对保证金征收没有心理准备,矿山企业有相当的抵触情绪;②采矿生产周期较长,矿区圈占范围较大,粗放式开采等前期遗留问题较多,导致恢复费用占比较大,受市场及经营影响,矿山企业对足额缴存保证金压力巨大;③对一些采区内的群采和历史遗留问题原则上由矿山企业承担恢复治理责任,矿山企业不理解;④习惯于粗放式开采,日常监管不力,不按照设计执行,不进行边开采边治理,不按绿色矿山要求建设等等都导致恢复治理的难度增大,所需投资更多,治理费用更高等一些列问题,矿山企业对此认识不足;⑤受保证金的返还、利用以及支付方式等管理体系不健全影响,导致征收后的大笔资金闲置,致使保证金的作用和效果不能完全到位和充分发挥,矿山企业对保证金政策理解不够,认为返还希望渺茫;缺乏对保证金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利用的充分认识。

3.3恢复治理方案编制水平问题

《规定》要求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单位应该具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或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资质和良好的相关工作业绩;编制人员必须具有经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业务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方可从事方案的编制工作。报国土资源部审查的“治理方案”,其经过培训的编制人员必须有5名以上,报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的“治理方案”,其经过培训的编制人员必须有3名以上。矿山开发利用的影响因素众多,是一个动态多变的立体空间变化过程,较难实现精准的预测,而且治理费用计取受时间推移影响,与劳动力价格、材料价格、管理成本等市场因素有关,不确定性因素较多,遵循不同的治理标准导致的治理效果和预算费用也不一样,目前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造成编制单位执行的参考标准五花八门,缺乏系统的管理和统一的认识,有些地方监管单位对从业人员管理不严,只看单位资质从而忽略了编制人员的资格要求,造成从业人员混杂,方案编制深度参差不齐,达不到预期治理效果,多数方案存在治理方案模式化,针对性不强,工作量计算简单化,施工组织省略化,方案编制随意化、配套方案不完整、评估工作精度不足等技术问题,比如预测评估时,有的编制单位不结合矿山开采设计,不将矿山设计的工业布局叠加到预测图件中,仅统计现状布局和预测期采场的变化情况,从而大大减少了预测评估的面积,造成恢复治理工程量的严重不足。另外,恢复治理方案包含矿山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因此在方案的编制人员中还应该有具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格的人员,比如河北省要求地灾评估的主编人员必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并且是取得省级以上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才可以;此外,受预算标准不完善的客观影响,很多编制单位对预算标准的执行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即使是一些出台了预算标准的省份,也存在标准粗糙和执行不力的问题,有些地方存在多个标准并存的现象,采用不同的预算标准计算出的治理估算费用差距是很大的。因此恢复治理项目的技术工程手段与费用定额还亟待规范,方案编制的预算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方案编制单位做为矿山企业的委托承担单位,存在直接利益关系,往往普遍站在能让企业承担得起的角度出发开展方案编制工作,有的方案甚至连可接受的最低水平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要求都达不到;当采矿权人逃避或其他原因导致难以落实矿山实质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时,收缴的保证金往往不足以进行基本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更谈不上高水平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3.4方案评审与审查的管理问题

①应该将评审承担单位的选取纳入政府采购中,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优选评审承担单位;一来增强公信力,二来也能杜绝评审带来的一些权钱交易的弊病。②由于专家评审时仅对资质提出要求,未对编制人员提出审查要求,这就造成了参编人员鱼目混杂,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方案的编制质量;所以建议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按照规定要求强化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审查;③管理部门审查的重点内容包括关于对评审意见是否已按要求进行修改一项,这对行政主管部门不好把握,建议增加专家组长复核的环节,由专家组长给出修改复核意见,以便增加行政主管部门审查的可操作性;

总结: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是政府监管部门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制度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矿山管理通用做法的接轨,该制度能够有效地促进矿山企业主动履行矿山环境保护义务和恢复治理责任的落实,这笔资金遵循“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的原则,使政府管理、监督矿山企业履行恢复治理责任和义务有措施和力度,也促使矿山企业自身重视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充分考虑治理费用和经济效益等问题,从而自我约束,加强保护、规范开采,主动降低环境恢复的成本。从而进入一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轨道。同时,应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技术规程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预算定额标准的建设,加强从业人员和资质单位的培训和监督管理,提高恢复治理方案的编制水平,从而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行业水平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条文释义国土资源部2009年9月

【2】王素萍推进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实施的若干思考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9年第五期118-121

第8篇

[关键词]地质找矿 勘查技术 原则 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 P62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97-2

1地质找矿勘查过程及技术要求

1.1勘探基地的确定

选择与确定为勘探基地的矿床应具备的条件包括两个方面,其一矿床地质及资源开发技术条件上,经过充分的详查评价与可行性论证,确定其具有较大的工业远景,所取得的矿产储量开发后至少能返还投资。其二在矿种上应是近期国家经济建设与矿产品市场上迫切需要的,并在地理上符合国家工业建设合理布局和要求。在对于具有经济地理和环境优越、储量大、品位富、埋藏浅、技术成熟、有可利用基础设施的矿床应优先投入勘探。

1.2勘探计划与设计的编制

勘探计划是勘探工作正式开展以前首先拟定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一般要经过以下工作阶段:首先要收集已有资料,在资料收集中要求全面收集,尤应重视详查评价报告及其审批意见;要以审慎的科学态度对待现存前人资料,善于利用,发现问题。其次要进行实地踏勘了解矿床地质特征及环境交通与自然地理条件,在此基础上要对已有资料的可靠性加以核实。接下来要进行室内综合分析与研究,室内综合分析与研究是勘探计划编制的基础和直接依据,要明确勘探工作范围、主要任务与要求、勘探工作具体内容与问题、勘探程度及有关勘探模式的设想或选择。接下来要制定具体勘探计划,基本上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专业技术及进度计划,由勘探工程师为主负责组织制定,通常称矿床勘探计划,一般包括地质的、工程的、物探的、测试分析等直接为完成诸项勘探任务负责的工作计划,属于勘探计划的主体,并由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负责。完成这部分计划的专业人员所具有经验和知识能力是关系勘探工作计划质量与成效的关键。其二是后勤行政管理业务计划――支持与保证系统。包括财务、物资设备供应、运输、建筑、生活等方面的计划工作。这部分管理业务计划及其相应工作机构的出发点主要是对前部分勘探专业技术及进度计划的如期完成起着服务、支持、保障和某种程度的监督作用。编制勘探计划任务说明书需要根据勘探矿区的地质情况分析,往往是预先选定了一种勘探模型,选择了适用的勘探工程技术手段、方法,并规定了其工作顺序、步骤和时间要求,预期达到的工作程度和其对完成勘探任务的贡献,以及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与相应对策等。这也是各具体勘探工程项目设计的依据。编制勘探设计书是指为完成勘探计划任务,在正式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具体的技术方案、方法和编制施工图件等的工作。它是完成勘探任务的具体“作战方案”、组织与管理勘探工程施工和落实勘探计划的具体安排。勘探设计是否正确与合理,是直接衡量勘探设计人员业务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关系到能否按计划高质量完成勘探任务的关键。

1.3勘探施工与管理

勘探施工与管理是在勘探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设计的任务与方案的要求,组织进行各项工作的具体技术活动。在多工种综合应用的情况下,必须加强组织和领导,使各工种之间有机地配合和衔接,实施项目管理,并注意工作效率与质量的统一,地质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作好日常的三边工作――(边施工、边观测编录、边整理研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或修改设计,并报负责部门批准,正确指导下一步的工程施工。勘探施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有:矿区大比例尺地形测量、地质测量、物化探工作、组织各项探矿工程的施工与管理、编录、取样、化验、鉴定与试验工作、开展对矿床、矿体地质的综合研究等。探矿工程是取得地下地质构造、矿产情况(取样)的直接手段和可靠依据。在施工中应加强质量检查与验收工作;要摆正手段与目的关系,要在有地质依据条件下,合理布置工程;在满足地质观察与取样研究要求的前提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探矿工程及其质量应按设计及规程要求进行,不得任意变更。地质编录(包括原始及综合地质编录)是施工过程中一项经常性工作,其好坏将直接影响勘探工作的进展和勘探成果质量。原始编录是搞好勘探工作的基础,综合编录是取得对矿床正确认识的关键。因此,凡在野外进行的地质、测量、物化探、各项工程及一切测试工作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与数据,都应及时进行编录。在原始编录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原始资料及时地进行综合研究,通过编制综合图件与资料,深化对矿床规律性的认识,指导各项工程的进一步施工。取样是研究矿产质量的重要方法,也是评价矿床经济价值、圈定矿体、划分矿石类型的基础工作。为此,在勘探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随着各项工程的进展,及时进行采样、化验、鉴定和测试工作。除上述一些工作之外,在勘探施工过程中还要进行阶段性的储量计算及有关矿体开采技术条件和矿石加工技术条件及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1.4勘探报告的编写

勘探报告的编写是矿床经过勘探之后,对地质矿产情况详细调查研究的总结。集中体现了勘探工作阶段所取得的全部地质研究成果。一般应按工作阶段的不同,分别提交。即每一个阶段工作结束后,一般都要提交相应的阶段勘探报告。报告是进行进一步勘探工作、可行性研究、矿区总体规划或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其质量好坏和能否按时提交,不仅是考核勘探人员完成勘探计划任务的主要指标,而且关系到矿山建设的安排。勘探报告编写前,要作好日常的地质成果资料的检查验收。在野外工作结束前,必须对其工作程度和主要工作成果进行全面检查或现场验收,并严格履行质量检查手续。只有经过检查合格的资料,才能作为编写地质勘探报告的基础资料。编写报告前要根据经过检验质量合格的原始资料,用一般工业指标或结合当时实际经方案对比择优选择的工业指标,圈定矿体,计算矿产储量,确定各类储量和各种矿石类型的空间分布。报告尽可能做到真实反映地质矿产的客观实际情况和工作阶段的全部地质成果,作出合乎实际的评价。在编写中,既要避免繁琐,又要防止简单草率;既要全面完整,又要层次清楚;章节安排要合理,文、图、表内容要对应相符。报告的具体编制按DZ/T0033-200X《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进行,并应由上一级主管单位检查验收。

2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的意义

加强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和方法创新是决定于矿床勘探工作是矿产开发的先行步骤与基础性工作;它的最终产品是包括矿产储量及矿产开发所必须的各种地质资料信息的勘探总结报告,将矿产资源转变为具有实际工业开发利用价值的劳动对象。并减少了人们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中的风险。采取适当的勘探方法与技术手段,揭示矿床产出与分布的客观规律,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概念的升华,并获得具有一定精度和可靠程度的满足矿床开发设计必须的资料和信息,其间仍存在着较大的探索性。

3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研究

3.1矿区环境地质条件研究

矿区环境地质条件研究的目的在于查明矿区内崩坍、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地质作用的分布、活动性及其对矿床开采的影响;调查矿区的历史地震活动强度等,结合采矿方案,对矿床开采可能引起的地面变形破坏(地面沉降、开裂、塌陷、崩塌、泥石流等)范围,采选矿废水排放对附近水体的污染进行预测和评价,对采矿废石的堆放与处置、利用提出建议。

3.2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机枪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是矿山给水和防排水设计的依据。在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中,我们需要搜集评价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所需要的水文、气象资料等,加强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了解邻近矿区的水力联系,根据矿床开拓方案,预计矿坑涌水量,对构造破碎带、断裂带、溶洞发育带及其含水性、导水性对矿床充水影响进行评价,矿区地表水体的分布及其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和对矿床开采的影响,研究矿区的含水层和隔水层,特别注意对矿体底板承压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勘探和研究,查明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径流和排泄条件,查明矿区充水因素。

3.3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是指决定或影响开采方法和技术措施的各种地质及技术因素。包括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层)顶底板围岩的稳固性,矿石的块结性、松散性、自燃性,矿石及围岩的抗压强度、湿度、块度等方面。加强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是确定开拓方式、采矿方法、井巷支护、露采边坡角等的主要依据;是确保矿山安全、正常生产的重要因素。在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研究中,我们在地震区,应对矿区和的地质构造活动性进行研究,了解对矿山建设可能有严重影响的断层、滑坡、岩溶塌陷等,研究矿体及近矿围岩坚固性及露采边坡稳定性;测定岩(矿)石力学性质和开采时对人有害的物质成分;研究岩矿石性质及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岩溶、风化带、泥化带、流砂层的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

3.4矿石的物质成分和选冶性能研究

研究矿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矿物嵌布关系和粒度及其变化情况,对于了解和确定矿石选冶性能和综合利用可能性有直接影响。在矿石的物质成分和选冶性能研究中于某些非金属矿产,要试验研究其物理技术性能,对有害组分的含量及变化规律应予以查明,并研究其赋存状态和脱除的可能性,应对试验过程中的各伴生组分的富集产品进行研究并对其工业利用的可能性进行评,对于选冶性能难易程度不同的矿石将采用从初步可选性试验、实验室扩大流程试验、半工厂规模试验到实验室冶炼试验等不同试验;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对主要组分和伴生组分进行实验室规模的选冶试验,以便对矿石工业利用可能性作出评价,要求对于选冶性能不同的各类矿石的矿物数量比例、共生关系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

3.5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

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是指在勘探和评价主要矿种的同时,相应查明邻近部位的一切具工业价值的共生矿产和矿石中的伴生有益组分,为综合开发和利用矿产资源提供储量和地质资料。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要对经济价值较大的共生矿产,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勘探工程,单独圈定矿体和计算储量,对有综合利用价值的组分应分别计算其储量,对伴生有益组分和共生矿产进行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研究其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

3.6矿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研究

研究矿体的内部结构是指矿体内部结构是指矿体边界范围内各种矿石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级和非矿夹石的种类、形态、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矿体的内部结构的意义在于评价矿床工业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确定矿山产品方案和矿石选冶工艺流程的主要依据。研究矿体的外部形态指矿体在三维空间上的延展情况、赋存位置、构形特征及其形状、厚度、产状变化等要素构成的总和。研究矿体的外部形态影响矿床勘探难易程度的主要因素;确定矿山开采、开拓方案和选择采矿方法的重要依据。在研究矿体的外部形态过程中主矿体总的形态和空间位置要进行详细的勘探和研究;矿体外部形态的变化规律;矿体尖灭、转折和构造破坏等处要进行加密工程勘探。

3.7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山建设范围内矿体分布情况

矿山建设范围内矿体分布情况的查明的重要意义是正确进行矿区总体设计、划分井区、确定开采境界、开拓范围和井筒位置等的重要依据。矿山建设范围内矿体分布情况的研究应该包括露天矿要系统控制矿体四周的边界及露天采场的底部;坑采矿要控制主矿体的两端、上下界线及延深情况;地表矿体要用槽井或浅钻圈定; 在研究矿床地质规律的基础上,适当布置少量控制深部含矿带(层)工程;注意查明具有工业意义的小矿体。矿床地质特征的查明是查明和研究矿体变化规律、预测矿体变化性以及矿床的储量、质量、形态等的地质依据;指导勘探施工的重要因素;影响矿山建设和生产的重要因素。研究内容包括矿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及围岩蚀变;影响较大的断层、破碎带要用工程控制;对较小的断层和破碎带研究要查明其分布范围。

4小结

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与方法创新关系到矿产资源开发的各个环节,我国在地质找矿技术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创新,促进我国地质找矿勘查技术原则和方法的创新性。

参考文献

[1]蔡毅,张仲辉,齐占良.浅议地质勘查技术的原则与方法[J];科技资讯,2013年;第02期:41.

[2]胡一多.云南易门凤山铜矿床刺穿构造控矿规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