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物理课件论文

物理课件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1-26 06:26: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物理课件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物理课件论文

第1篇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以二者结合为基础,辅之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为主线,在课外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是以“问题—答案—讨论—新问题—讨论—总结”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需要教师结合专业发展的特点,通过自身学习能力和理论基础去发现专业或者行业相关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摸索与专业相关的问题.以此为线索,学生可以在一个较轻松的氛围下自行查阅资料、文献,也可以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探讨如何解决问题.通过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一系列过程是在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教师将理论教学从课堂转移到课外,在实践中或者就业岗位上进行教学讲解,使问题解决于实践之中.这种模式的重大意义在于求解过程,在于学生围绕问题所付出的各种努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同时,作为90后甚至00后的大学生,缺乏的是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很多学生毕业之后进入岗位无法适应工作中的人际交往与合作,通过这种模式恰恰可以增强人际交往和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经过共同努力致力于问题的解决,为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在学生求知的过程中,教师慢慢退居幕后,仅在关键时刻对学生的问题起到点拨、支架、教练的作用,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而是知识构建的促进者、信息的咨询者.教师并不是游离于教学之外,相反,作为这种模式的主线,问题的设计和实践环境的选择都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还要具备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创造性问题的能力.显然,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提出新的要求,重新定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为培养时代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一种现实选择.

2物业管理专业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含义的了解,该模式正符合目前我国物业管理行业人才需求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

2.1物业管理行业现状的要求

任何专业的设置都是依托于社会和国家的需求而设立,服务于学科行业的发展要求.物业管理行业在众多行业中是较有潜力的行业,有潜力说明物业管理行业还存在诸多的改进空间,也就是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物业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可以简单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我国目前物业管理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小区物业收费难的问题、业主和物业公司以及开发商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物业从业者日常管理服务中包括物业法规中所存在的问题等等,需要物业从业人员去解决.这些最为新鲜、现实的问题正是物业管理专业课堂上最真实的案例和教学素材,教师可以直接将课堂转移到物业服务前线,在实践中去亲自体会问题的存在或者教师将问题进行归纳,通过问题将学生带入到岗位的实际操作,二者都可以让学生亲身体会物业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以此使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以及自身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此过程就是学生能力、知识水平提高的过程.第二种是在物业管理行业基本问题得到解决之后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也存在于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高级物业管理当中.由于物业已经达到基本服务水平或者业主要追求更高的服务质量和品质,需求决定市场供给,作为物业从业人员理应提供业主需要的服务.既然是高品质服务就应该突破原有的服务理念,将物业管理分为专业化管理和综合两部分,第一种问题可以归纳到专业化管理领域,理念创新问题则应属于综合领域.在传统服务内容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如家政服务、“小饭桌”服务、老年人服务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创新也是对物业服务的增值,而这些创新理念的源泉正适合在校园的物业管理专业学生中挖掘.年轻人思维活跃、天马行空、敢于突破,教师需要将这些想法、思维带入到课外实践教学课堂上,给予学生正确引导,使这些思维更加务实,甚至有可能还未走出校门就已经获得自己创新的专利.只要有成功的教学案例,就会使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与物业行业就业形成无缝隙接轨.

2.2物业管理专业的要求

物业管理行业发展尚且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其直接相关的高校物业管理专业更是如此,目前的形势是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输送与社会真正需求相脱节.所以,迫切需要从人才培养模式上予以改进,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正好与物业管理专业的要求相匹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说明.第一,物业管理专业特殊.目前设置物业管理专业的院校,大部分是大专类高职院校,本科层次的物业管理专业还较少,成立时间较晚,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成立.大专类的技术院校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能力强,其教学环节是按照企业要求所设计,也就是所谓的订单式教学,但是这种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进入企业大部分局限在基层发展,上升空间较小.随着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速度加快,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出现了本科、硕士教育,物业管理行业需要大量的中层或者高层次人才,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有实践能力,还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物业管理专业的本科教育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却在实践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众所周知,物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每个学校的培养方案都设置实习环节,但理论教学大部门还是在课堂之内,实习质量又跟不上,这样对比,培养实践类学生同大专院校有一定差距.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正好可以改变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大环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又可以发散其专业理论思维,更加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要求.步入岗位,既可以从基层做起,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以拓展其上升空间,这种人才正是企业所偏爱的类型.经过一段时间的基层锻炼以及企业文化熏陶,定会成为企业的可用之才,为学生就业以及进入岗位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第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特殊.本校物业专业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经过调剂的学生,入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上文提出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本专业学生恰巧缺乏这种能力,自身惰性较强.笔者并不建议学生欠缺某种能力就规避之,通过教师的日夜备课、详细讲解以弥补.相反,笔者认为应该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方面进行刻意培养,拉近与重点高校学生之间的差距.根据本校学生特点,教师应该提前归纳好问题,将学生带出课堂,通过外界的新鲜事物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专业相关问题探索之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积极讨论,共同将知识融解、消化,完成专业培养目标.

3物业管理专业“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外实践

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物业管理专业在我校成立于2012年,各方面还在探索之中.实行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外实践教学模式单纯依靠专业或者学院内部无法完成目标,需要各方力量搭建平台以保障教学模式的应用,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3.1学校与行政部门共同支持

第一,学校应该提供全真的物业实训平台,例如将中央空调、消防警报、安全防范、家居智能化、电梯、门禁、停车场管理等设施设备移植到电子实训室,可以使物业基础课程在实训室进行,教师可以结合实训软件对课程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学校范围内理解中央空调系统、小区可视对讲及住户报警系统、电梯运行系统、消防报警及灭火喷洒系统、闭路监控及周界防越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小区停车场系统、保安巡检系统、公共设备管理服务系统的具体操作,可以用较少的投入使学生对物业管理基本流程有更深入直观的理解.第二,学校和行政部门联合为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一方面,可以通过行政部门与当地物业公司联系,提供教学环境.甚至可以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使物业公司参与培养方案、教学模式的设计.既为物业公司输送了人才,同时也能帮助物业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又可以为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提供最佳平台,甚至完全可能通过教学模式的改进帮助物业公司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可以提供一栋教学楼作为实践基地,外聘几位经验丰富的物业管理人员,其他物业人员可以选用本校物业专业学生,提前适应岗位要求.学生在自己管理的物业事务中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以实际管理服务能力作为就业的最好敲门砖.

3.2培养“双师型”教师以推动教学模式的改进

第2篇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 理论课程 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070-02

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虽然一些高校、高职校乃至中专校都先后开设了该专业,但该专业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与成熟,相关课程的设置及教材运用都不完备。尤其是理论基础课程,一些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不高,缺乏针对性较强、与专业紧密结合的教学用书。如中文工具书使用、应用化学等课程,市面上能够找到的教材,其编写内容都不太适用于五年制高职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依据这些普及性教材,一门课程学下来真正与专业相关的知识量很小,并且也无法把原本互有关联的课程内容穿插融合。而如中国书史、造纸史等课程甚至没有现成的教材,需要在其他书籍中辑录相关内容才能组织教学。

为了更好地发展五年制高职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更有效地实现培养古籍修复与保护专业人才的目标,迫切需要对该专业的文化基础课程进行整合研究,通过对教材的整理实现对课程的有效整合。

一 整合前的调查研究

在文献学习的同时,笔者还在该专业的教师(包括来自行业单位的外聘教师)和学生(包括实习生和近年毕业生)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听取他们对于课程现状的意见及建议。从“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调查表” 统计的调查数据来看,在被调查的近100位学生中,有68%的学生认为有些课程与专业的关联度不大,有59%的学生希望对专业理论课程进行整合,编制与专业培养要求相合的校本教材!近年毕业生和实习生针对岗位的知识能力要求,提出了相关建议,比如,加强对档案整理知识的教授,关注繁体字的认知和掌握等,反映了五年制高职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古籍修复方向)的某些实际培养要求。

被调查的专业教师也一致认为应用化学、中文工具书使用等课程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与专业契合度太低,当下教材市场也无法找到更加符合要求的教学用书,最好能把专业理论课程进行梳理,能用现成教材的继续沿用,现成教材使用效果不佳的,根据需要编制校本教材。

二 整合具体思路

1.梳理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会同专业组教师及有关专家讨论明确编制校本教材的具体思路

五年制高职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古籍修复方向)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美术展览馆、拍卖行、艺术品投资公司等,从事岗位有:文献的保护与修复、档案修复与整理、书画的修复复制与装裱、美术展览馆的布展等工作。现将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对应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求和目前所开设的相关课程列表,见附表。

要强调的是,高职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主要是培养古籍修复人才,考虑学生将来可能到文博单位就业,自然要涉及一些基础的文博单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但这些内容都不是主干,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书史造纸史课程没有现成教材,需要在其他书籍中辑录相关内容,才能组织教学;应用化学课程也没有适用于本专业的现成教材,市面上能够买到的与专业要求基本风马牛不相及,并且很多相关化学知识在书史造纸史等课程中有出现。

第二,版本学、工具书使用虽有现成教材,但针对性不强、与专业结合不紧密,一本书中仅有少数内容适合于五年制高职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古籍修复方向)的需求,并且这两门课程的诸多内容交叉重叠。

第三,书法史、中国绘画史等课程的教材偏重偏深,不符合初中起点高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它们毕竟不是主干课程,学生只需掌握十几课时的理论知识即可,如此单独教学既显内容单薄,又因为跨时太长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文献保护与修复》和《档案保护与修复》教材中很多知识点重叠。

第五,图书馆类两门课程的教材《图书馆学基础》和《图书馆概论》教学内容偏重,教材中许多知识点重叠。

鉴于此,笔者会同专业组教师及有关外聘专家,结合本专业的岗位及工作任务需求讨论明确了课程整合思路:因书史造纸史、中国绘画史和应用化学三门课程的内容有穿插交融,可以把这三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有机融合,编制一部校本教材;版本学和中文工具书使用两门课程的内容也有许多关联交叉的部分,因此可以整合成一本校本教材《版本学及工具书使用》;而书法史可以与书法实践课程相融合,编制一本包含书法史的《书法》教材会比较实用;《文献保护与修复》和《档案保护与修复》两本教材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整合为一本教材《文献保护与修复基础》;《图书馆学基础》和《图书馆概论》教材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整合为一本《图书馆学》教材。

2. 依据编制校本教材的具体思路编订校本教材

第一步,收集相关资料,整理编写校本教材;第二步,请专家审核校本教材,并进行修订;第三步,将校本教材修订成册。

三 课程整合的意义

1.梳理了专业理论知识点,调整和融合了相关课程,优化了课程设置

在课程整合过程中,对五年制高职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古籍修复方向)的专业理论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整理,并在对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及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调整和融合了专业理论课程,使原先知识点分散、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与技能学习相分离等不足有望得到改进。

2.探讨了编制校本教材的具体思路,建立了新的教材体系,编写了部分校本教材

在课程整合过程中,笔者会同专业组教师及有关外聘专家,结合本专业的岗位及工作任务需求讨论明确了课程整合的思路,确定了校本教材编制内容为:《书史造纸史》(包含中国绘画史和应用化学的相关知识)、《版本学及工具书使用》、《书法》(包含书法史)、《文献保护与修复基础》和《图书馆学》。现已完成校本教材《书史造纸史简稿》,并且聘请了专家审核,修订成册。余下校本教材,将在后续时间里,合全组教师之力共同完成。

3.推动了专业建设与发展

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古籍修复方向)还处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许多方面需要不断完善,专业理论课程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专业的课程设置,精化了教学资源,既有助于学生的学,亦有助于教师的教,推动了专业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万德、孙鹏.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现状调研报告[J].图书馆论坛,2012.(2)

[2]许卫红、王阿陶.古籍修复工作中的知识管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2)

[3]陈红彦.国外古籍修复人才的科学培养对我们的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4)

[4]黄玉琰、葛怀东、曹千里、陈英、颜丽.传统文化与创新型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9(27)

第3篇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巨大的市场需求驱动,第三方物流的概念逐渐引入我国,但从服务的范围和功能来看,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以运输、仓储等基本物流服务项目为主,加工、配送、定制个性化物流服务等增值服务有待于拓展。同时,由于制度方面的一些障碍,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着许多问题。

1物流资源整合程度低

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综合行业的企业,需运筹水、陆、空等多种运输方式。而我国公路、铁路、航空分别是由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交通部、铁道部及民航总局这些部门各自为政,其发展目标、规划等尚未完全实现对接。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整合社会各方面物流资源时面临一定的难度,制约了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服务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面对的客户具有区域广、跨地域性强、辐射面积大的特点,而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国性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各地增设多个服务网点,朝着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2物流服务的个性化特征不明显

据有关统计显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收益有85%来自基础性常规服务项目,例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而其提供的物流增值服务、信息服务等财产的总收益相对很少。从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看,虽能够形成较完整的物流供应链体系,但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导致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高度物流服务市场缺乏核心竞争力,所占市场份额较小。在高利润物流服务层次上,外资或合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占据了大部分市场空间。此外,由于物流低端市场进入或退出的门槛都很低,形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过度竞争的局面,也导致企业利润较少,缺乏个性化、有针对性的物流服务项目,服务质量不高。

3信息化服务水平有待于提高

从我国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及设备条件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较落后,尚不能满足物流企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信息管理系统、自动条码识别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导致了物流企业与客户不能充分共享物流信息资源,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调查数据显示,61%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缺乏较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导致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为客户提供准确、可靠的物流服务,也影响了物流信息及资源的共享,制约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第4篇

在教学之余,我也思考着教学与科研,尝试撰写教学论文。由本人撰写的论文《怎样说好一节物理课》荣获溧阳市职教论文二等奖。经过仔细修改后,论文《怎样说好一节物理课》又荣获20xx年常州市职教论文一等奖,之后本人陆续撰写了师德交流论文《红专并进、为人师表》和《浅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创新模式》等校级交流论文。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向有经验的老班主任学习,研究班主任工作方法,陆续担任0201班见习班主任和0116班见习班主任,两个班级都被评为校文明班级。在20xx年度本人被学校评为优秀见习班主任。从20xx年9月至今,本人担任0419电子商务专业综职班班主任,在2004学年上半学期,班级被评为“保护财产先进集体”“值周工作先进班级”在首届校运会上,班级荣获“精神文明风尚奖”

通过学习本人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制作技术,能够灵活的运用Flash、PPT和Authorware制作教学课件以及网页制作技术。由本人制作的课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荣获校课件评比三等奖。由本人设计的网站《走进电子商务》在20xx年溧阳市专题页评比中荣获三等奖。在20xx年3月开通个人主页《教学与课件资源交流》(校主页→七色彩虹→教师空间→曲长利个人主页)作为一个与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平台。

第5篇

参考文献

[1]董晓莉.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12):98-99.

[2]张海.高中物理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情况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潘顺康,刘战伟,姚青荣,等.大学物理教育中的几个误区及其对策[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102-103.

[4]俄燕,李少林,张春林.对制作大学物理多媒体课件的研究[J].甘肃科技,2004(1):145-146.

[5]李会章.大学物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开发[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2):61-63.

[6]李明.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物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探讨[J].大学物理,2005(12):48-50.

参考文献

[1]王晓霞.巧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2)

[2]陈荣高.多媒体教学: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7)

[3]黄建华.物理课堂上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的利弊[J].数理化学习,2013(3).

[4]孙杏珍.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1(11).

[5]张劲柏.新课改理论下初中物理教学实践[J].新课程导学,2014(4)

参考文献:

[1]黄建华.物理课堂上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的利弊[J].数理化学习,2013(3)

[2]顾斌驰.浅析多媒体技术在中专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

[3]《积件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电化教育》

[4]《运用多媒体手段优化课堂教学》.《中小学电教》

第6篇

[论文关键词]:自主互式集成信息效果反馈德育教育

[论文摘要]:新课程理念把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结合教学实践,笔者从(1)增强学生的自主性;(2)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3)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4)实现全员参与,适时效果反馈;(5)德育教育方面,谈谈初中物理课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因此,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而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需要学习的课程也很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初中物理也是初中基础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是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后续更深层次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初中物理内容较多、较为抽象而学时相对较少。不仅需要记忆大量概念、定义、原理、公式、实验操作,还要深刻理解物理基本原理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因此,许多学生感觉物理难学,甚至对物理课产生厌烦情绪。

新课程理念把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课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

一、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

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大量资源构成,有利于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向,自主进行意义建构的情景。使学生的“不得不学”变为主动地“积极去学”,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优化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学、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原来,一些实验由于当地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只能凭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来讲述。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学生听起来抽象,理解起来很吃力。还有些演示实验,如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大部分实验,由于器材的局限,只能使少数的同学看清楚,后面的同学就开小差了。如果轮流观察,又容易造成秩序混乱,老师顾此失彼,这种局面课堂效率可想而知。有时人为因素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课堂秩序不好控制。这些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有了多媒体的帮助,避免了这种“尴尬”。例如,在讲到小孔成像这个内容时,如果仅仅用文字叙述,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而采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小孔成像的过程,便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又如,光学、电磁实验,还有热机部分运用多媒体展示,老师更容易控制课堂秩序和教学进度,学生听的很认真,也不觉得枯燥了,效率自然提高了。

三、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获得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它打破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了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形象的理解概念。激发了学习兴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集中精力,与教师形成互动。例如,讲内能的利用带来的不利影响时,我利用课件,展示了一些大工厂、交通中利用热机的情景,配有机器的噪声。不用过多的讲述,学生自然就理解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

四、实现全员参与,适时效果反馈

作为教师,都希望尽可能的多传授知识,希望每一位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传统教学中,由于形式单一,老师的关注面有限,出现“精英”教育的局面。运用多媒体教学使之大有改观。老师可以有更多精力关注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时地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这使所有学生受到老师关注,增强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增加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适当适时地让学生观看一些技术性、知识性、趣味性的片段,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社会公德的教育。如讲热机时,展示火箭的发射、神七飞天及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观看内能的利用来增强环保意识。自然而然地把知识融于其中,胜似滔滔不绝地说教。

多媒体教学是教育界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加快了教学节奏,适应了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当代教育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它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育。比如,有些突发事件,必须要老师亲自处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相互理解,等等。还有对一些公式的推导,其推导过程还是以教师边推导、边书写、边分析为宜,这样更有利于边讲解、边引导、边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公式推导的思路,更能弄懂公式的来龙去脉,真正把握好、应用好这些公式。我们要合理地选择好多媒体教学内容,真正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社会的一分子,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这是多媒体教学不能替代的。许多知识还需要他们亲自动手才能领会。在教学实践中,操作性较强的知识,我会带领学生去实验室,让他们亲自动手,从而获得直观的真实感受,如电学实验。

第7篇

论文关键词:物理 多媒体 课堂演示课件 功能要求 开发原则类型

论文摘要:为解决某一具体的物理问题而设计开发的多媒体课堂演示课件就是物理多媒体课堂演示课件.它可分文本演示类、现象再现类、过程模拟类、原理示意类、计算绘图类等.文章指出了物理多媒体课堂演示课件的基本任务和功能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的基本原则.

1物理多媒体课堂演示课件的概念及类型

1.1物理多媒体课堂演示课件的概念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Al)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课件3部分构成,其核心是课件的开发与应用.所谓课件,是指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表现特定教学内容,能反映教学过程、体现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通常称为教学软件,又称课件(Courseware).根据课件辅教、助学的方式和作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授课指导型、课堂演示型、操作练习型、问题求解型和教学游戏型等几种主要类形.不同类型的课件施教的过程、教学策略及开发要求均有所不同.

针对教学中的某个重点、难点而开发的,用于课堂演示、辅助课堂教学的课件,称为课堂演示课件(Classroom Courseware).由于它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某个具体问题而开发设计的,因此,软件规模一般不大,也不必体现CAI软件的多种特性,开发周期也比较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设计开发的,集文字、图表、图形、动画、视频图象和声音于一体,具有极强的信息表达能力和人机交互功能的课堂演示课件,称为多媒体课堂演示课件.为解决某一具体的物理问题而设计开发的多媒体课堂演示课件就是物理多媒体课堂演示课件(Physics Multimedia ClassroomCourseware),简称PMCC.

1.2 PMCC的常见类型

根据PMCC的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文本演示、现象再现、过程模拟、原理示意等几种常见类型,现分述如下.

1.2.1文本演示类

文本演示类是按照预定的顺序和特定的动作效果逐步呈现文字、公式、图表的.它的作用是以生动的显示方式代替传统的板书、板图,提高信息的传输效率和接受效果.

1.2.2现象再现类

根据操作指令,以录像片段或模拟仿真方式再现自然界中可以见到但又不便于演示的物理现象,如日食、彩虹、气旋、潮汐、磁暴、极光、波动、共振等,属于现象再现类.它的作用是代替传统的教学电影或某些演示实验,把物理现象搬进课堂.

1.2.3过程模拟类

过程模拟类是对超越人类视野的微观或者宇观世界的物理现象作合理而形象的模拟,或者是对人类视觉无法捕捉的高速、瞬间的过程进行延缓处理,以便于观察和分析,如布朗运动、微小形变、核外电子的轨道跃迁、碰撞、重核裂变等.其作用是化微观为宏观、化高速为低速、化瞬间为永恒、化抽象为具体,代替抽象的语言描述或者高难度的物理实验.

1.2.4原理示意类

将书本上静态的、不可变的原理图设计成可变化的动态原理图,可以根据讲解需要自由控制和调整,在课堂上进行灵活使用,属于原理示意类.例如,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图、波的叠加原理图、弯曲变形等.它的作用是代替传统的挂图、模型、示教板等,相当于“动态电子挂图”.

1.2.5计算绘图类

将物理计算的中间数据和计算的过程、结果都用生动直观的动态图象或者图形、图表等实时地显示出来,为计算绘图类.如质点振动图象的动态描绘、抛体运动轨迹的动态描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径迹的动态描绘等.它的作用是将计算的过程转化成动态可视的图象、图形,代替传统的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1.2.6综合类

既有文本演示,又有现象的再现或者过程的模拟等,是上述各类PMCC中两种或者多种类型的综合,称为综合类.

2.PMCC的基本任务和功能要求

2.1 PMCC的基本任务

概括地说,PMCC的基本任务就是在物理课堂上,或者是根据教学的即时需要和操作指令,按照特定的顺序和效果,逐步呈现文字、公式、图表、图形等教学板书内容,或者是依据输人的参数生动地再现可视的物理现象,形象地模拟不可视的物理过程,或者是用动态示意图分析物理现象,剖析物理原理,或者是用动态直观的可视图形显示物理计算的过程和结果,与此同时,结合教师的启发与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深化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过程、规律、原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新的物理知识,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从而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2.2 PMCC的功能要求

依据PMCC的基本任务,可对其提出如下功能要求:

2.2.1具有友好的操作界面

这对课堂演示来说十分重要.美观的界面,清楚明了的功能提示和便灵活的操作控制,便于教师的操作,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把精力集中于师生交流和教学本身,而不是分神于微机的操作.

2.2.2便于实现教学内容的跳转与切换

课堂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双向活动,教学的进程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随时可能需要调整方向、转换内容,因此在PMCC的运行当中应能够方便地实现内容的跳转与切换.同时,快捷的响应,也是课堂演示的必然要求.

2.2.3能以多种媒体呈现教学内容

以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呈现教学内容,输出相关的教学信息,这是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对课堂演示来说,这更为需要.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更为生动,使现象的模拟更加逼真,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思维.

2.2.4能实现物理过程模拟的参数控制

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模拟是PMCC的主要任务.但任何物理现象和过程都是在特定的物理条件下发生的,不同的条件决定了物理现象和过程的不同情形.为了得到不同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要求解决这类问题的PMCC能够方便地实现物理过程模拟的参数控制.

2.2.5能实现计算结果的动态显示

物理教学中常会遇到物理计算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演示课件必须能够实现数据的灵活输人和计算处理,并能将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即时动态地显示输出.

2.2.6具有便捷的操作帮助和软件使用说明这是一般的应用软件都应具备的常规要求.

3开发的基本原则

3.1与物理课程相关的原则

3.1.1开发题材的针对性

PMCC的开发的题材必须针对物理教学中的某个重点、难点内容,而且这一内容所涉及到的物理现象很难用实验来演示,或者物理过程、原理的分析用传统的板图、挂图或模型等信息传输效率受限,示教效果不够理想,而借助计算机的交互功能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成PMCC则可以生动地模拟该物理现象,或者用动态的原理图,方便灵活地展示物理过程,剖析物理原理,能有效提高信息传输效率和示教效果.必须说明的是,有些感性材料的呈现,如果用简单的实验就可以实现,而巨效果很好,就不宜强求使用微机来实现,如音叉发声、自由落体运动等.

3.1.2演示内容的科学性

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物理内容(包括文字、符号、公式、图表)必须正确、规范.二是物理现象的模拟必须符合物理真实,即不能为了追求动画的艺术性而脱离物理现象的真实性、合理性;更不能为了说明观点而背离物理实际拼凑数据制造出虚假的现象.

3.1.3呈现顺序的合理性

这也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按照物理课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呈现媒体信息一般应当先模拟物理现象,呈现感性材料,再呈现分析物理原理的动态示意图,通过启发、引导、分析、总结之后,再呈现概念、规律等文本内容.二是物理原理图的动态变化应与物理内容的教学思路一致.

3.2与多媒体特征相关的原则

3.2.1媒体运用的丰富性

要力求综合运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表现教学内容,使教学信息的呈现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3.2.2媒体设计的科学性

颜色、声音及动画的搭配与设计要符合心理学、美学原理,力求含义明确、自然得体.要注意发挥声音的调节(如背景音乐)、提醒、警示、渲染、过渡等功能;要注意运用色彩改善视觉效果、分层、归类、吸引、强调的功能.

3.2.3声色渲染的适度性

媒体的声色渲染要恰到好处,适可而止,不能追求花哨、贪多求全、滥用一气.否则,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结果是徒劳无益,适得其反.

3.3与课堂演示功能相关的原则

3.3.1明显直观原则

要求演示的文字、图形、图表大小适当,色彩、线条明晰,物理现象明显,过程演变快慢适中,清楚直观.这样便于学生观察,这是课堂演示最关键的一点.

3.3.2美观生动原则

不管是文字、图表,还是动画过程都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多媒体功能,尽量做到文图美观、色彩悦目、声音和谐.这样能够营造出轻松怡人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得到感官上的愉快体验,达到愉快教学的境界.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民族地区;物理教学;利弊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中小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近几年多媒体技术已逐步进入到了民族地区物理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不同,它迎合了信息时代对物理教学的要求,摒弃了传统的物理教学信息不足的弊端,可极大地提高民族地区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针对目前民族地区中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和对物理现象缺乏感性认识的实际,运用多媒体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另一方面增强了教学气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多媒体作为目前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许多民族地区物理教师的青睐。 

多媒体给民族地区物理教学改革提供了新平台和新方法,有助于物理教学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化。 

1.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创造情境,激趣 

民族地区学生由于经济、环境、地域的限制,普遍见识不广、想象力缺乏,在学习物理知识时无法体会、感悟。而在物理教学中对难以理解或想象的物理概念、模型,通过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十分直观形象的解释、演示出来,让学生很快的投入到物理教学之中。对一些难以理解、掌握的物理图景和规律、实验无法或很难看清楚的物理现象,可以利用多媒体做成逼真贴切的物理模拟帮助学生观察。如:利用多媒体模拟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声波、磁感线等使学生清晰的了解物理过程和微观物理的现象。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声皆备的形式,不仅可以使民族地区的学生很快入境,还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的使用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使物理现象更加直观 

物理教学中,我们会遇到一些抽象的事物,我们用语言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即使有时能表达出来,学生也不能一下子就清楚明白,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多媒体,使事物变得生动形象,可感直观。如在讲授《机械波》的传播时,质点的运动以及波形的变化情况,很多学生想象不出的。如果把它做成一个课件,那么波的传播过程就变得直观,动态变化过程也一目了然,同时也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多媒体的这个特点克服了传统教学抽象、枯燥、理解困难的弊端,用生动形象动态的方式使学生学得快、学得懂、学得透彻,达到“寓教于乐”的理想教学境界。 

3.多媒体丰富了物理教学内容,提高了物理课堂效率 

多媒体的使用,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各种信息更便利的进入民族地区物理教学领域。教师在上课时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或过程通过多媒体表现出来,胜过教师长时间空口无凭、反反复复的解释说明。另外讲课过程中如果需要插入某些资料时,原来要写在黑板上再讲解,而用多媒体只需点击一下就可完成,这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是无法想象和实现的。课堂上,学生得到的知识容量,教师掌握的反馈信息都大大增加。多媒体的使用,在一定角度上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丰富了教学内容,更大的充实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民族地区物理课堂效率。 

当民族地区的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活跃了,容量增大了,但教学效果并不一定明显。可见,多媒体运用不当就会对民族地区物理教学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这是因为: 

4.多媒体教学忽视了物理教学的特点 

物理学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它包含着抽象的概念和规律,需要运用大量的实验进行验证。但是现在许多民族地区老师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许多物理现象都是教师自己设计的有造作的成分,让许多学生产生疑问不相信。这里没有通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就得出了实验的结论,失去了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同时不能用物理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定律,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不利于全面培养民族地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物理多媒体教学不利于课堂师生情感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