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22 16:32:3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下沉工作经验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用水点水压偏高是高层建筑给水设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超压的出现,不但会给居住者的用水带来诸多不便,还不可能造成洁具配件的损坏,因此,需要注意减压设计,据笔者的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种减压设计方式。该减压方式保证了给水的可靠性,但由于需要水箱设备,需要一定的建筑空间,同时对建筑的荷载会产生一定影响。减压阀是减压设计中的常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式:其一,将减压阀装设在立管上。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节约投资,因为所需减压阀数量较少,只需要在立管分区处设一组减压阀即可。但由于减压阀装设在立管上,当减压阀维修时,会对诸多用户的正常供水产生影响,可靠性方面稍微较弱,且此种方式的进户支管在室内贯穿距离较长,面积较大,会给居住者的室内装饰带来诸多的不便。第二,将减压阀装设在用户分支管上。这种方式便于维修,且维修时不会对太多用户的给水产生影响,可靠性与减压阀装设在立管上相比较高,但由于分支管数量较多,从而也增加了减压阀的数量,同时也增加了建设成本。
传统的分户水表布置方式即将一个或多个水表装设在每个单元住宅的厨房或卫生间处,但此方式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如抄表会干扰居住者生活,也不利于住户居住的安全性,同时也给抄表人员增加了工作强度,不利于水表的集中管理,甚至有偷水现象出现。这一系列问题促使要不断创新水表设置方式,出户设置水表已经成为了新时期水表设置方式的必然发展趋势。目前,主要有两种出户水表设置方法,即管道井集中设置与地面集中设置,可根据建筑物的实情,在综合比较两种方式的特点基础上,选择经济、合理的水表设置方式。高层及坡地建筑可采用二次加压方式进行水表建设和管理,即供水公司以小区为单位建设总水表,建筑开发商通过蓄水池及水泵房的建设来实施二次加压,供水给住户。而收费和水表管理工作则由小区物业管理来实施。多层建筑可采用一户一表方式对水表进行建设和管理,即由供水公司以建筑为单位统一建设水表,当然收费和管理也由供水公司直接进行。为了更大程度的节约用水,方便水表管理,建议高层建筑采用一户一表的方式对水表进行建设和管理。
高层建筑排水系统设计
虽说《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卫生器具排水管不宜进入他户,但在实际的卫生间排水设计过程中,大部分住宅的卫生器具排水管还穿过和楼板进入到了他户,这就难免因为排水管理质量问题漏水而造成邻里关系的不合,甚至是产生矛盾纠纷,影响社区和谐。因此,笔者提出通过下沉式卫生间排水设计来解决这一问题,可作参考:卫生间为下沉地面楼板,而污水横管设于本层下沉板以上的户内。这给排水管理的施工带来了便利,但检修且有所不便。同时,为了避免由于管道漏水而影响下层居住者的生活,要提高卫生间的整体防水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在暗封卫生间所有管道之前必须按照相关规范实施严格的试压注水试验。在不违背《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又满足设计功能的前提下,建议卫生间下沉400mm为宜。
笔者认为常规的厨房地漏设置已无太大价值,完全可取消传统厨房的地漏设计。因为厨房少量的污渍直接用除污工具清洗即可,无需进行全部冲洗。而且地漏容易使水封内积存污渍,若长时间没有对厨房进行冲洗,水封内容易向厨房散发出臭气,影响厨房的卫生状况。同时,若设置地漏,建议将洗涤池排水支管直接接到排水立管,从而可以使地漏排水支管无需进入下层建筑。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规定专用通气立管的设置要根据最大排水能力来决定,同时也规定较高建筑标准的公共建筑、多层住宅,以及高层建筑的生活污水立管宜设置专用通气立管。综合这两条规定,通过以下计算及诸多工程实践,笔者认为,18层以下高层建筑无需设置专业用通气立管,只需设置伸顶通气管即可。以某18层高层建筑为例,卫生间为标准配置,即大便器、面盆、浴缸各一个,以下为DNl00UPVC管的排水能力计算:Qp=0.12αNp姨+Qmax=0.12×1.5姨18×(4.5+0.75+3.0)+1.5=3.7L/s﹤5.4L/s可见,18层高层建筑卫生间DNl00UPVC管的标准排水能力为3.7L/s,远小于设置伸顶通气管的DN100的DNl00UPVC管最大排水能力5.4L/s,因此从理论上而言,笔者的建议是正确的,而在诸多的工程实践中也证明了该提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7层以上住宅应在室内装设消火栓系统,但由于空间的限制,这一规定确有难处,使得诸多单元式住宅的消火栓明设于楼梯休息平台。笔者建议为了达到《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范要求,可只设置不带消火栓箱的DN65和干式消防竖管对室内消火,若按照常规方法安装消火栓,有一道梁正好处于消防箱安装高度,这样就只能明装,不仅不利于休息平台正常功能的发挥,还影响了休息平台的美观,因此,笔者建议可以把栓箱分离暗装于梁的上下部,位置方面要保证能够取到消防设备,或者消火栓只留栓口,不装消防箱、水枪水龙带。
工程应用分析
某商住综合楼,地上18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约19490m2。整个建筑下段裙房部分地下室为泵房、配电室、仓库,4~18层为住宅,-1~3层为地下车库和大型商场,文章根据上文所分析的相关设计方法提出以下该建筑的给排水设计方案,可为类似工程的给排水系统设计提供参考。4.1给水系统设计本建筑给水系统供水范围包括建筑内所有生活用水,通过计算,最高日用水量为480m3。竖向范围内将整个给水系统分为低、中、高三个区:低区为1~3层,供水方式选用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中区为4~13层,选用减压阀减压供水。高区为14~18层。中高区由楼顶的水箱供水,为2座30m3。而水箱进水由水泵房内2台(一用一备)生活水泵从生吸水加压供给。通过计算,建筑日排出生活污水为365m3。-1层污水通过潜水泵将汇集后的污水提升排出室外,操作间内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1~18层污水直接排出,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采用明排方式将喷淋系统管网末端的试水排水排入排水立管。
建筑自动喷洒系统按危险(Ⅱ级)设计,设计火灾延续时间为1h,设计水量为28L/s。根据建筑特点、用户类型、高度从竖向范围内将自动喷洒系统分为三个区,即-1~4层为低区,4~13层为中区,14~18层为高区,低、中区采用减压阀减压供水,阀后压力分别为0.40MPa和0.60MPa。为满足初期喷头灭火,屋顶设有调节容量为450L的气压罐和稳压泵,将增压管道与湿式报警阀前的供水管相连。为了保证喷淋水泵产生故障后,由消防车加压给室内喷淋管网供水,将2套消防水泵接合器设于室外。
消火栓系统火灾延续时间设计为3h,室内外消火栓消防水量为分别设计为40L/s和30L/s。室内消防水量由消防加压水泵和屋顶水箱(18m3消防水量)联合供应。为了保证消火栓系统管网压力,将2台稳压管道泵(一用一备)和1个气压水罐装设在屋顶水箱内部,竖向范围内把消防栓系统分为2个区,-1~10层为低区,设有2组减压阀减压,一用一备,阀后压力为0.25MPa,11~18层为高区。为了满足室内消火栓水泵和喷淋水泵吸水灭火,室外设有1座消防池,为550m3。当任一水泵进水管管道检修时,另一管仍能供应全部消防水量。为满足栓水泵故障时由消防车加压供水,室外上下两区各设3套防水泵接合器。
关键词:砖混结构;墙体裂缝;原因分析;工程对策
引 言
砌体结构在我国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自砖混结构出现以来,凭借其施工管理简便、取材容易、造价便宜等优势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工程中较为常见的墙体结构形式,且适用范围较广,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有80%左右房屋建筑均为砖混结构构件。但由于温度变化、地基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等原因导致砖混结构建筑物普遍存在墙体裂缝问题,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墙体裂缝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墙体裂缝问题轻则影响房屋建筑的美观或者渗漏水,严重的话会降低整个建筑结构的整体承载力、持久性与稳定性,甚至导致坍塌等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加强砖混结构墙体裂缝成因,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对于减少或避免裂缝危害,提高建筑结构使用性能及效益显得尤为重要。
1 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主要特点以及形成原因分析
1.1 由于温度变化所致裂缝
(1)裂缝特点。①顶层较严重,越往下层越轻。这类裂缝在长宽比较大的建筑物顶层女儿墙上或者两端内外纵墙上,一般外观为水平形态,“X”型、“八字型”,且大部分裂缝相互对称。一般在再建建筑物的两端会常见“X”型以及正“八”字裂缝,有的时候出现在一端,严重的话裂缝可能可能会发展延伸至房屋两端1/3纵向长度范围,逐渐向下层延伸、发展。这主要是由于顶层墙体对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控制约束较小所致,而下层的楼板在室内,一年四季的温度并不会出现较为显著的变化,且由于上部墙体的竖向荷载是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伸长变形摩擦力大大增加,因此下层出现温度裂缝较少。②端单元重中间单元轻。建筑屋面由于温度变化发生变形时,会以圈梁以及屋面板的中心点为基点逐渐向纵横向伸展,纵向产生的变形累加到端单元才可以释放,导致所承受的温度应力最大的是端单元墙体结构。
(2)裂缝成因。建筑材料在受到外界温度影响时,由于自身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会产生一定的温度效应,由于不同的材料,温度影响系数也会有一定差异,导致各种材料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温度应力,一旦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砌体结构的抗拉、抗剪强度,便会导致裂缝产生。同时建筑材料、屋顶保温隋况、施工质量以及室内外温差等因素都决定着温差裂缝形成的严重程度,比如如果砌体砂浆的标号过低,没有达到设计要求,则会形成严重的温差裂缝。
1.2 由于地基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所致墙体裂缝
(1)裂缝特点。这种裂缝主要分布于建筑物下部,并逐渐向上延伸发展,常常呈现水平裂缝、竖向裂缝、“八字型”或倒“八字型”。一般对于长宽较长的建筑物而言,两端沉降过大,极易导致两端下部开始逐渐向上延伸至上部时,会形成倒“八字型”字裂缝,当然也可以突破底层中部窗台,形成由上至下延伸的竖向裂缝。一旦建筑物中部出现较大沉降,也会导致由下部沿着房屋两端向上,形成正“八字型”裂缝,相反,若中间部位发生均匀沉降,但左右两边下沉过快,会导致整体出现沉降平衡失调,形成竖向裂缝。若窗台下角的纵横墙交点处发生过大沉降,大多数情况下会形成上部较宽、下部较窄的竖缝,少数情况也会沿窗台下角出现水平裂缝。
(2)裂缝成因。通常情况下,地基基础由于上部结构的承载荷载会发生一定沉降,出现变形,由于砖混结构的整体刚度性能较低,地基基础承载力相对不足,不能很好的调整这些地基沉降落差,会产生相应应拉力,尤其是在砌体结构强度比较薄弱部位,产生的剪应力以及拉应力也会有所不同,一旦砌体整体结构的抗剪强度以及抗拉强度小于变形应力时,即会导致墙体发生裂缝。经过笔者的工作经验总结,建筑物基础深度、地基基础的土质条件差异较大、建筑物平面形状恢复较为复杂、相连构件的刚度存在较大差异、未设置必要的沉降缝或设计不合理以及地基基础属于软基础等等原因都是可能引起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
1.3 结构性裂缝
裂缝成因。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由于未合理设计构造,遗漏了结构荷载计算,荷载较大的构件并未设计合理的构件截面,导致砌体的承载能力大大降低。同时若砌体结构施工存在质量问题,比如组砌不符合要求,砂浆以及砌筑用砖的等级较低,砌体结构整体有“通缝”,组砌砂浆以及砌筑不够饱满等原因都会降低砌体结构的承载力。其次由于施工需要在砌体内埋设各种管线,各种管线穿过墙体时对砌体结构的整体性会有很大的破坏力,使砌体截面积大大减少,导致砌体存在“通缝”,并不符合相应的施工要求。
2 裂缝预防及控制措施
2.1 温度裂缝控制措施
①屋面伸缩间距可适当减少。应预留存预制屋面板的墙体、板边圈梁以及板端的伸缩缝;屋面圈梁的伸缩缝间距应
2.2 地基不均匀沉降的预防措施
首先在设计结构前应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勘察报告应确保真实、详细、全面,严格按照相应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综合考虑施工的土质条件,若土质性质差异较大,或者房屋相邻部分的结构刚度、高度、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等存在较大差异时,应在相应的差异部位设置必要的沉降缝,并细化为长度、刚度较具体的几个小单元。根据相关规定要求,沉降缝应>5cm,最高可>12cm(屋面较高情况下)。应合理设计建筑体型,整个平面形状应尽量整齐、简单,而纵墙在拉通的过程中应注意不要出现凹凸复杂或转折多变的现象,尽可能避免整个建筑的荷载出现较大差异。同时应适当增加门窗洞口外的刚度性能,尽可能连接门窗洞口的钢筋混凝土过梁和内墙钢筋构成连续过梁结构,提高整个房屋结构的刚度。
2.3 结构性裂缝预防措施
若荷载较大,但是构件的截面尺寸有一定的限制,应该加强砌体的配筋,增强砌体的整体强度,同时也可以加强砂浆以及砖的强度等级,可以在屋架支座以及大梁等处加设钢筋混凝土垫块,通过对结构进行正确的设计和计算,可最大限度的提高砌体的刚度。
综上所述,砖混结构是我国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最为常见的建筑结构,但由于其自身的性质,极易产生各种裂缝,是导致建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砌体裂缝的预防和控制是一项繁杂的系统项目,涉及到方方面面,应积极引用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最大限度的避免墙体发生裂缝。
参考文献
[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年.
关键词:管道通病;预防措施
1 雨、污水管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1中线位移超标
现象:管节发生超过标准的位移,造成管道直顺度出现偏差。
危害:错口将会造成永久性缺陷,降低外观质量和量测质量。都会降低使用功能,错口较严重,还会影响管道的疏通维护。
防治措施:
①采用挂边线安管,管子半径高度要丈量准确,线要绷紧,安管过程中要随时检查。
②在调整每节管子的中心线和高程时,要用河光石或石块支垫,并要支垫牢固,不得松动,不得用土块、木块和砖块支垫。
1.2管道反坡
现象:整段反坡,测量错误,误把下游当上游.
危害:大大降低整个管线的使用功能,也会造成不合格工程.
防治措施:测量工作要坚持复核制度。
1.3检查井基础未浇成整体
危害:会发生不均匀下沉,造成井墙掰裂。
防治措施:检查井基础与平基混凝土同步施工。
砌筑检查井前必须检查混凝土基础的尺寸、强度达到12MPa以上时,方能砌砖。
2 沟槽回填施工要点及质量通病防治
沟槽回填土的质量直接影响道路的质量,沟槽回填是工程质量问题和通病的多发地,因此沟槽回填应作为城市道路施工中的关键工序予以重视。
2.1施工工序
2.1.1准备工作
1)报验:对已经铺设好的管线结构,经过自检合格,报监理工程师检验、签字认可。
2)备灰:集中消解石灰,消解好后放置三天以上方可使用,使石灰尽量消解透彻。
3)备土:沟槽开挖出的土方需符合路基土方要求,方可利用;否则要运走沟槽开挖土方,运进好土作为回填土方。
4)备机:准备好拌和用的中拖、平土和回填用的挖土机、夯实用的电夯和碾压用的压路机,以及自检用取样、实验设备。
5)备人:准备好布灰和平整的工人。
2.2平土:
将沟槽开挖出的可利用土方或运进的好土用挖土机适当平整,以变布灰和拌和用的车辆和机械能在土上通行。
2. 3布灰
根据比例用小型翻斗车运送石灰,倒在土上面,人工均匀摊开。
2.4拌和
用挖土机翻土拌和2~3遍、中拖配合粉碎并拌和,直到拌和均匀并达到粉细要求。
2.5闷灰
对拌和好的石灰土采取防雨淋措施,闷料24小时以上,使尚未消解的石灰颗粒消解透彻。但闷灰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降低石灰在灰土中的活性。
2.6分层回填
回填时,管道两侧胸腔应同时进行,其高差不得超过30cm。回填虚铺厚度每层要控制在30cm以内。
2.7夯实或压实
采用电夯操作。可以碾压的地方用压路机碾压。
2.8试验
回填时,应积极做好试验工作,按规范要求取样,测定压实度,如不符合立即返工处理,直到合格。
3 回填压实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3.1通病一:超厚回填
防治措施
1)加强技术培训,使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了解分层压实的意义。
2)要向施工作业者作好技术交底,保证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满足有关规定。
3)严格操作要求,严格质量管理,惩罚有意偷工者。
3.2通病二:倾斜碾压
防治措施
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填筑。路基地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作成台阶。回填沟槽分段填土时,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台阶高等于压实厚度,台阶宽不小于1m。
3.3通病三:挟带大块回填
防治措施
1)在回填土交底中要向施工作业者明确带硬质块状物回填的危害性,坚决杜绝回填土中带有硬质块状物。
2)要严格管理,对回填土中超过20cm的砖块、石块、混凝土块要取出,对大于10cm的硬土块要打碎处理。
3.4通明四:挟带有机土或过湿土回填
防治措施
1)路基填土施工前要清除地面杂草,淤泥等过湿土和含有有机质的土。属于沟槽回填,要将草帘、槽底木料等杂物清除干净,保证回填质量。
2)过湿土,要经过晾晒或掺加干石灰粉进行闷灰,水分降低至最佳含水量时才能进行摊铺压实。
3.5通病五:不按段落分层夯实
防治措施
1)要按规范要求,分段、水平、分层回填,段落的端头每层倒退台阶长度不小于1M,在接填下一段时碾轮要与上一段碾压过的端头重迭。
2)槽边弯边不齐的,应将槽边切齐,使碾轮靠边碾压;对于检查井周或其他构筑物附近的边角部位,应用动力夯或人力夯夯实。
4 质量保证措施
4.1预防为主,杜绝质量通病。
对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和施工班组负责人详细技术交底,明确质量通病的所在和发生原因,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并在工程施工中落实到位。
4.2加强检查,及时反馈实施情况。
组织技术人员对回填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并把信息及时全面地传达给项目工程师和项目经理。
4.3控制回填施工的关键技术指标,如含灰量、土含水量、土颗粒粒径、分层厚度、密实度等,确保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的要求。
4.4及时试验检测,掌握第一手的资料,量化回填质量的各项指标,为进一步提高质量提供依据。
一、工程概况
某某工程位于城区主干道,全长6300米,其中约5200米快车道为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改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快车道宽22米,改造面积达114400平方米,设计为在对基层处理完毕后,喷洒乳化热沥青1.2KG/M2、铺设土工布、摊铺6厘米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及4厘米改性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施工中根据现场情况及工期要求,施工单位采用了半封闭交通的方式,即先封闭中间四个车道进行水泥混凝土基层施工直到摊铺完中粒式,再封闭两侧两个车道进行同样施工,最后利用2~3天时间全面封闭快车道,进行上面层改性细粒式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有效地解决了封闭施工与保证交通的矛盾,控制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
二、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变成路基的施工方法与要点
1.坏板的处理
水泥混凝土路面都是由伸缩缝分开的混凝土板组合而成(板的大小在3.5m×5m左右)。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经过长时间使用,就会出现一些混凝土板被车轮压烂、压碎、断裂、掉角等现象,在“白改黑”施工时,这些问题都必须解决。分别阐述如下:
如果个别混凝土板已被压烂、压碎,不能继续使用,则必须将旧板彻底砸除,将混凝土石渣挖出外运,然后重新浇注标号不低于原路面的水泥混凝土。将旧板破碎时,一要注意不要使用大油锤,可采用人工或小型号油锤破碎的方法,破碎后更不要采用装载机下去铲装,可采用人工将碎石搬出的方法,以严格避免施工挠动更深的底基础;二要注意破碎时不要损坏相邻混凝土板,同时石渣土清除后还要清除坑底浮土,注意相邻板的下面是否有空洞等,如有,也必须同样处理。重新浇注混凝土后,要严格照规范要求进行振捣、赶光、拉毛、养护等施工,最后尽早切割好与相邻板的伸缩缝,以防天气炎热造成混凝土板胀裂。
如果原水泥混凝土板破损不严重而且只有裂缝时,可以不破碎,采用割缝机沿裂缝割缝,清理干净,并在所割缝隙中灌沥青玛蹄脂(同伸缩缝处理方法,后面将详述)。
如果原水泥混凝土板破损不严重而且只有边角处轻微损坏的水泥混凝土板可以不破碎,施工时先用割缝机沿损坏范围割成正方形区域,再用人工将损坏处凿出12~15cm深并清走,再向其中重新浇筑水泥混凝土。
2.顺接段施工
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纵向顺接段,由于混凝土路面路面上要铺沥青混凝土从而造成新旧沥青混凝土路面高程不一致,因此要进行二者顺接段施工处理。处理方法是将接头处约长10~15米的混凝土板按处理坏板的方法砸除,重新按顺接高程要求浇注混凝土路面,为保证顺接处的施工质量,往往还要在新浇注混凝土路面布设钢筋网及传力杆,形成钢筋混凝土底基层。
横向顺接段因面积小、交通流量较小,可以采取在旧沥青混凝土路面上衬补中粒式沥青混凝土的方法使高程一致。
3.接缝处理
伸缩缝处理是基层处理施工中的重要内容。首先采用割缝机对缝隙进行割缝清理,然后用灌缝机向清理后的缝中灌注沥青玛蹄脂,割缝机清缝主要是将缝中的杂物彻底清除,清缝时要保证一定的锯深,即清出的缝要有足够的深度,一般最少也要8~10厘米,清除后要及时打扫附近卫生并尽快进行灌缝,以免杂物再次进入缝隙。
灌缝指向清出的伸缩缝中灌注沥青玛蹄脂,一般由专用的灌缝机来完成。灌缝前要调整好灌缝机,使之流出的沥青玛蹄脂油底细腻、均匀。灌缝要有专门的操作人员来完成,灌缝时速度要慢,要保证缝中的沥青玛蹄脂均匀密实,使之慢慢静化凝固。灌缝施工还要尽量选择在气温适宜的时段施工,天气炎热时,可采取夜间施工,以防止过高的气温使浇灌的沥青玛蹄脂表面出现小气泡,影响质量。
4.错台处理
常年的车流可能造成相邻旧混凝土板高低不平,形成错台现象。错台现象不但会对新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产生影响,而且完工后新铺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也会在此处形成裂缝,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必须进行处理。处理方法视相邻板的错台严重程度而定:
当错台较小(不高于5毫米时),可用人工将稍高板的高出部位按倒三角断面凿一部分,使二者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当错台较大(大于5毫米小于3厘米)时,不但要将稍高板凿一部分,还要在稍低板上洒1.2kg/m2的乳化沥青透层油,并铺上一层细细的沥青砂混合料,用衬平的方式使二者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当错台大于3厘米时,就要像处理坏板的方法那样将下沉板破除,重新浇注新混凝土板补强。
5.检查井的起垫与加固
因路面抬高造成需要对原路面上的检查井进行起垫并加固。起垫加固的方法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固法。为不影响沥青面层施工,检查井起垫加固宜在最后一层沥青混凝土摊铺前进行。首先将原混凝凝土路面检查井盖四周30~40厘米的区域人工破除30厘米深左右,清除渣土,按设计部门提供的加固方案及图纸支好模板、放入钢筋笼,按设计高度垫好井盖座,并向四周拉长线使之能与周围高程顺接一致,随后向井盖四周浇注标号不低于原路面的水泥混凝土,按规范振捣、养护等,保证稳固质量。
6.卫生清扫及其他
洒热沥青、铺土工布之前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搞好混凝土基层表面的处理与卫生清扫工作。原旧混凝土路面上的点点滴滴的突出棱角都要清除。为保证平整度,原路面上的路面标线也都必须进行人工清除。“白改黑”施工很怕有柴油、汽油等油料污染底基层。施工中一定注意严格避免各种机械设备的油料对混凝土路基的污染。万一出现时,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彻底清理干净。为了保证旧混凝土路面与新铺沥青路面很好地结合,对混凝土路面上光滑的部分区域要采用专用的混凝土铣刨设备进行拉毛施工。
上述施工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渣土,都要及时进行清理,必要时采取鼓风机吹净浮土。一定做到喷透层油前表面干干净净,无任何浮尘与污染,同时要经过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质监站等多家联合验收才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三、土工布铺设与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
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变成路基的施工完毕后,即可进行热沥青喷洒、土工布铺设以及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摊铺施工。土工布遇水便失去其应有作用,所以施工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天气预报,详细掌握天气变化趋势,若有雨天可能出现时,坚决不能施工。
1.热沥青喷洒及土工布铺设
混凝土基层处理完毕并全部清扫干净后,利用专门大吨位沥青路面喷洒机将粘层油加热至150~170℃后进行仔细喷洒,喷洒时一定要喷均匀(严格掌握“喷薄了不行、喷厚了也不行、个别地方没喷到更不行”的原则),喷洒量控制在1.2kg/m2左右为宜。
在粘层油高温状态下利用专用设备迅速及时铺设土工布,铺时要求要平整无褶皱,局部不到位时采用人工辅助处理,接口处要相互搭接15厘米,铺完后及时采用胶轮压路机碾压,保证土工布与热沥青粘接密实。
喷热沥青、铺土工布及随后的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等工序要紧凑连贯、一气呵成。施工时要针对工程实际施工长度,适当分段施工,一般可每次可先喷油铺土工布400米左右长路段并施工完沥青混凝土后再进行下一个400米路段的喷油铺土工布的施工,这样可尽可能避免因天气变恶劣、面层施工中等候沥青混合料以及其他非正常情况发生时对施工的不利影响。每个工程初次施工时,最好先做一个实验段,及时总结技术经验,试验段一般200米左右为宜。
2.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摊铺施工
土工布铺设完成后,要马上转入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除按正常摊铺方法进行施工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摊铺速度不能过快,防止摊铺机履带碾坏土工布;
(2)分幅施工时,摊出的沥青混凝土不能将土工布全盖住,边部至少留出10cm左右便于以后搭接土工布;
(3)除即将卸料摊铺的运料车外,其余车辆都要在土工布以外区域等候。料车在土工布上倒车时要缓慢,严禁急刹车,严禁转弯、调头等,防止轮胎搓烂土工布。
四、其他相关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对基层处理中坏板挖出重新补强的区域,要严格做好登记,并在图纸上标出,以便完工后及时查找,万一出问题时便于分析原因。土工布遇水便失去应有效力,如果前期较早采购进场,要妥善进行保管。有条件时放入仓库,无条件不得不露天存放时,不但全部要用厚质塑料布包裹密实,而且其下部也要用木棍或其他垫高,保证所有土工布离地15~20厘米高,防止下雨时上部被雨淋、下部被水泡的现象发生。
关键词 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
建筑结构的转换层是建筑物中不同结构形式相连结的关节点,它既是下部结构的封顶,又是上部结构的“空中基础”,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结纽带作用。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是一个建筑物中不同结构形式相接的关键点,它既是下部结构的封顶,又是上部结构的“空中基础”,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接纽带作用,因此,如何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是关系到建筑物整体结构质量的重大问题。
1 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
1,1结构尺寸大,楼面支撑荷载重
带转换层体系内力的改向是通过引发截而内力来实现的,结构内力分布比较复杂,同时为保证上部结构水平剪力顺利传往下部,对转换层楼面水平刚度有严格要求规范一般要求楼板厚度不小于,故一般转换层的结构构件尺寸较大、楼面荷载较重。
1,2分层浇筑,利用先浇部分构件承载
转换层水平构件高跨比大,截而弯曲时水平纤维相对错动不可忽略,平截而假定不再适。采用一次叠浇法进行施工时应对叠和构件进行仔细分析,考虑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构件的影响,必要时应与设计中位配合,进行次设计,确保次叠浇构件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能力。
1,3结合下部结构,灵活布置支撑系统
为减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转换结构上下层发生刚度突变和剪力突变,设计不落地支撑系统时可以结合下部结构进行灵活合理的布置。
1,4通过下部竖向构件卸荷
根据转换层设计时“强化下部、弱化上部”的原则,结构设计加强转换层下部主体结构刚度、弱化上部结构刚度,转换层结构在由地震荷载参加组合的工况下,下部竖向构件轴压比限值有严格的控制,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这使转换层下部竖向构件在施工阶段比一般竖向构件具各更大的延性和承载力储备,可以利用下部承载力富余的竖向构件作为支撑的传力构件。
1,5利用钢骨架或预应力卸荷
在转换层结构中使用钢骨混凝土和预应力技术可以减轻自重、改善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设计模板支撑时可以利用己经成型的水平钢骨或预应力平衡部分或全部施工荷载,极大改善支撑受力性能,这种措施适用于转换层与上部结构没有形成整体工作的情况如上部采用的是小柱网框架或开口剪力墙、壁式框架等结构形式。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对高层建筑带梁厚板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做一探讨,供同行参考。
2 工程示例
某高层住宅楼地上25层,底下2层,顶标高94.6 m,总建筑面积62 321.6 m2。四层以下为非标准层,框剪结构;标准层为全现浇剪力墙结构。五层为转换层,设计为带梁厚板式转换层,其中梁高1900 mm,板厚1600 mm,顶标高为23,490m,梁底标高为20.590 m,板底标高为20,890 m(见图1),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O钢筋最大直径为32,梁的箍筋直径采用了西18。根据施工进度安排,转换层的施工正在炎热夏季,最高温度36℃,最低温度12℃,平均温度24℃,每日最高温差13℃,平均温差10℃。
在该转换层的施工中主要有两个难点需要重点解决:一是荷载传递问题。因板较厚,施工时加上施工荷载,合计荷载将达到50 k节/m2,下层楼盖(极四层楼盖)无法直接承受,须采取技术措施解决荷载的安全传递。二是混凝土裂缝控制。因转换层属大体积混凝土,易产生温度和收缩裂缝,须采取技术措施予以控制。
施工方案;将厚板两次浇筑迭合成型,第一次先浇筑梁900 mm高、板600 mm高,利用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形成的梁板支承第二二次浇筑的混凝土(厚度为1 000 mm)自重及施工荷载。梁、板下模板顶撑仅考虑支承第一次浇筑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顶撑负荷减小为原来的1/3可以全部由四层楼板承受,从而大量减少模板支撑材料。同时因混凝土两次浇筑,可以大大减小构件尺寸,有利于混凝土散热,减小了温度应力过大对控制裂缝的不利影响该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转换层施工的两个难点问题。
3 转换层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3,1施工程序
施工时的大致方案如下:转换层下部竖向结构混凝土浇筑至梁底――转换层厚板支承架的搭设――转换层底模的支设――转换层梁钢筋、第一层混凝土的上下部钢筋绑扎抗剪力键槽的模板支设第一层混凝土的浇筑第一层混凝上蓄水养护混凝土表面的处理板上层钢筋的绑扎侧模支设上部结构剪力墙插筋绑扎(第一层混凝土强度达到C35后)拆除底模及支架第一层混凝土的浇筑第二层混凝土的保湿保温养护。
3,2模板支设的技术要求
在考虑支撑系统承载力时,由于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绝人部由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形成的半梁承担,所以,只考虑第一次浇筑部的荷载即可。但为安全起见应在满足第一次浇筑部的承载力的条件下加大承载能力,以1.5系数作为安全储备。四周外侧模采用组合钢模板,底模和内侧模采用木模。模板的次楞采用50mm×100mm木方立放,间距0.35m,主楞采用2.48X3.5钢管,间距0.7m。所有立杆上下均别加可调顶托和底座。主楞必须在顶托上,不得放于支架横杆上。模板支架采用48×3.5的钢管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大于0.7mX0.7m,横杆步距不大于1.8m,共三道。
3,3钢筋绑扎的技术措施
转换层钢筋量大,互相交叉多,特别是梁的箍筋为一级钢,箍筋直径最大有18,钢筋的绑扎相当困难。梁板纵向钢筋采用了钢筋镦粗直螺纹连接接头,钢筋绑扎前制定了严格周密的钢筋绑扎顺序:南北向框架梁下部第一排钢筋――东西向框架梁下部第一排钢筋――南北向框架梁下部第二排钢筋――东西向框架梁下部第二排钢筋――南北向框架梁上部第二排钢筋――东西向框架梁上部第二排钢筋――南北向框架梁上部第一排钢筋――东西向框架梁上部第一排钢筋――板下部东西向钢筋――板下部南北向钢筋――第一层混凝土面上的附加钢筋(因层浇筑而设置的负弯矩钢筋)--一大梁拉钩的绑扎第一层混凝土边浇筑边插抗剪钢筋(第一层混凝土养护)板上层东西向钢筋板上层南北向钢筋上部结构插筋浇筑第二层混凝土。采用这种绑扎顺序,保证了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3,4混凝土的浇注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应根据整体连续浇筑的要求,结合结构尺寸的大小、钢筋疏密、混凝土供应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以下二种方法:
全面分层。即将整个结构浇筑层分为数层浇筑,当已浇筑的下层混凝土尚未初凝时,即升始浇筑第一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物的平而尺寸不太大的工程,施工时宜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推进也可分为两段,从中间向两端,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
分段(块)分层。适用于厚度较薄而而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施工时从底层端开始浇筑混凝土,进行到一定距离后浇筑第一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
斜而分层。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二信的工程,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底层开始,逐渐上移,此时向前推荐的浇筑混凝土摊铺坡度应小于1:3,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质量。
分层的厚度决定于振捣器的棒长和振动力的大小,也要考虑混凝土的供应量大小和可能浇筑量的大小,一般为20-3℃m。插人式振捣器应伸入下层5℃m为宜。
分层浇筑时,上层钢筋的绑扎应在下层混凝土经定养护其强度达到1.2N/m m2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混凝土浇筑后达到稳定时的卒外温度之差在7.5℃以下时进行。为了加强分层浇筑层问的结合,可以采取在下层混凝土表面设置键槽的办法。键槽可用100mm 100mm的木方每隔1m左右留设。分层浇筑间隔的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温度降至大气平均温度为好,即水化热温升的峰值以后,一般为3―5d,因此间隔时间以大于5d为宜。
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棒的操作应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有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每点振捣时间以20-30s为宜,但还应视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分层振捣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振捣时要防止振动模板,并应尽量避免碰撞钢筋、肯逆、预埋件等。每振捣完段,应随即用铁锹摊平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