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5-29 02:41: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第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汽车制造;装配技术;课程体系

我国高速发展的汽车行业急需人才,使汽车类专业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一个热门专业。高职院校要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需以课程教学为依托,但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仅重视传授理论知识,相对弱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利于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一、国内汽车专业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如上文所述,国内高职院校汽车专业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一旦设置,改动量较小,且选修课程的比例相对较小,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空间受限。另外,国内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多在课程结束后才集中安排一到两个月的实习,收效并不显著。课程设置多以学生学习知识的完整性为基础,基础课程设置比例偏大,延续学术性课程设置的理念。

二、国内汽车专业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未能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总体上仍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理论课开设较多,而实践课程数量相对不足。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具备职业岗位及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等方面针对性不强。同时由于理论和实践的连接不紧密,即理论学习时缺乏实践支持,影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操作阶段,由于理论掌握不牢固,学生不能有效利用所学理论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2.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不同步

国内高职课程设置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教材知识体系、教学方法相对落后,人才技能培养与科技发展相对脱节等现象。首先,教学方法多参照学历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完整系统性多于实践训练;其次,课程设置不能重点突出对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再次,高职教材内容普遍存在内容过时的现象,不能及时跟上科技进步;此外,受资金条件、校企沟通交流较少及政策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实训场地不足、缺少实训指导教师的现象。

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1.课程设置理念

国内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课程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及院校的实际办学条件进行调整。总体指导思想应遵循突出能力,兼顾模块化多向选择,注重以人为本,强调校企密切合作四项原则。

突出能力。课程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出发点,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学生从入校到毕业,一般只有三年的学习时间。学校应更多的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一线岗位操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

兼顾模块化多向选择。“模块化”是指为适应职业群所设计的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而且以专业技术训练为主,以职业资格为导向设置课程结构,组织教学内容,着眼于能力的培养。在设置课程时,要涵盖汽车相关职业对应的模块,供学校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组合,学生根据自身性格和职业规划需求自由选择。

2.课程设置

汽车制造及装配技术专业基本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程两大部分构成,公共基础课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素养,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专业技能课程又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顶岗实习三个方面。基本学制采取“2+1”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三年到汽车制造现场,在真实的工作环境里顶岗实习。

在突出能力,兼顾模块化多向选择,注重以人为本,强调校企密切合作四项原则的指导下,制定适合当前国情和学校办学条件的课程体系,为汽车制造及装配技术专业的良好运行搭建了必须的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组建教学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专项教师团队,加强改进职业教育,丰富教学方法,理论教育和实践培训并重。以就业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课程设置的思路符合企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建湘.校企合作下高职汽车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导报,2012(29).

[2]郑玉英.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机电技术,2011(8).

[3]孟坤,潘蕾.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学,2011(13).

[4]谢锦平.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金华市教科规研究课题(JB2014

第2篇

关键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汽车总装线;应用分析

汽车制造业在我国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但是在传统的汽车总装线中,往往每一条总装线只能够对同一型号的汽车进行装配,这使得汽车装配的效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阻碍了我国汽车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RFID技术简析

(一)RFID技术概念界定

所谓的RFID技术,其实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通常人们又称其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或者标签识别技术,RFID技术之所以能够进行自动识别,主要就是通过射频标签的作用,利用特定的读写器将相应的信息写入到射频标签之中,并且将这些信息储存于射频标签之中,然后再将这些射频标签贴在对应的物体上,如果需要对这些物体加以识别,就可以再次通过专用的读写器发射出一定频率范围的频率信号,使得射频标签将储存于其中的信息发送到读写器之中,这些信息在到达读写器之后再经过一定的处理就可以被呈现出来,RFID技术与当前的条码扫描技术以及二维码扫描技术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二)RFID技术发展情况简析

RFID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由于其拥有着独特的优势,所以应用范围非常之广,当前相关的研究人员也在不断地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RFID技术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范围都较为广泛,它既需要利用到芯片技术和数据变换域编码技术,同时又需要利用到电磁传播和无线收发等专业方面的知识,所以说RFID技术的发展与这些技术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RFID技术实质上是一种复合性的技术,RFID技术的发展必将促进其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芯片技术、无线收发技术等的发展也会对RFID技术的发展造成积极的影响。

(三)RFID技术应用的现实意义

汽车制造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汽车制造水平的高低对于国家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汽车制造业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从总体水平上来看,我国的汽车制造水平还偏低,所以当前要想使得我国的汽车制造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必须要通过与其它高新技术的融合,只有促进汽车制技术与其它高科技技术的融合,才能够使得我国的汽车制造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当前将RFID技术应用在汽车总装线之中,就是提高我国汽车制造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RFID技术在汽车总装线中应用的现实意义就在于满足了汽车生产过程中对于资源等的管理要求,同时通过对RFID技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实现汽车制造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当前在许多的汽车制造车间中都引入了ERP系统,而再辅之以RFID技术,就可以有效的弥补在汽车制造过程中所存在的监控和控制信息采集缺陷问题,使得我国汽车制造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RFID技术在汽车总装线中的应用分析

(一)RFID技术在汽车总装线中的具体应用技术

在汽车总装载线应用RFID技术的过程中,RFID标签往往都是被贴在承载车身的托盘之上的,这样就可以使得RFID标签随着托盘进行移动,RFID标签实质上就是一个移动的数据库,有了RFID标签的存在,就能够在进行汽车装配的过程中对相应的配件信息及装配工艺进行读取,使得装配工作能够顺利得以开展。其次,RFID标签也有着很强的规范性,所以在读写器对其所承载的信息进行读写的时候,往往十分迅速准确,标签的编码与读写器的编码与车间以及工位等信息都进行了有效的结合,这样就能够使得信息的读取更为准确。最后,当前的汽车车型越来越丰富,而且汽车也更加趋于个性化,但是这却给汽车的装配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装配线必须要对每一种车型的信息都加以收集,然后还必须要避免装配过程中出现任何错误,而要避免一些细节错误的出现,除了在关键工位上安装相应的读写器之外,还必须要在其它的地方安装一些辅助读写器,这样通过所有读写器的配合,才能够使得汽车的装配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得以开展。

(二)RFID技术在汽车总装线中的管理与控制

除了对于相应技术的合理应用之外,还必须要加强对于RFID技术在汽车总装线中的管理,因为只有加强管理工作,才能够确保标签的读取与汽车的装配不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扰。汽车装配工人在进行汽车装配工作的时候,必须要保证RFID标签不与其它的金属制品夹在一起,因为在识别标签的时候,如果有这些金属制品的存在,将会影响到读写器的读写,从而使得信息不能够被完全的识别,进而对汽车装配造成影响。除此之外,对于关键部件的工位,必须要保证相关的标签是处在读写器的工作范围之内的,因为如果标签超出了读写器的工作范围,读写器就不能够对车体标签进行读取,这样也会使得汽车装配工作受到严重的影响。最后,在汽车装配车间内,不能够存在其它的通讯设备,因为其它通讯设备的电磁波会对读写器造成干扰,使得读写器不能够正常地开展信息读写工作。

(三)RFID技术系统的安全管理分析

RFID技术在汽车总装线中的应用的确给汽车的装配生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同时该技术的应用也可能会导致其它的数据安全问题,所以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安全管理。在利用RFID技术进行生产的时候,必须要加强管理工作,通过有效的管理来避免RFID系统遭到黑客等的入侵,在使用RFID标签的时候,一定要对其芯片进行细致的检查,避免这些芯片被黑客所利用。除此之外,还因该通过法律法规来对信息安全进行有效的保护。

参考文献:

[1]王浩远,梁昌勇,俞家文,等.基于RFID技术的汽车总装MES系统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0,20(9):222-226.

第3篇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 螺栓连接; 控制

中图分类号:U46 文献标识码:A

一、影响汽车制造业螺栓连接的装配质量

在汽车制造业中,螺栓连接的装配质量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安全性和性能的稳定性。所以一般对螺栓连接的装配质量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1对于螺栓是否拧紧装配质量的考虑

对于汽车制造业来说,螺栓是否拧紧直接关系到汽车零部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一般都会采用模拟的动态设备对螺栓的拧紧程度进行检测和校准,同时可以输出测量值与标准数值进行对比,看螺栓是否到达了规定的拧紧度。但是在这种测量方式下,却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并不能精确的说明问题。所以这样的设备并不能满足汽车制造业的具体需求。从过去的实物检测到现在的工艺过程的检测,都是为了提高螺栓的拧紧度,从而保证汽车零部件的性能和功能。对于螺栓质量的检测,一般采用在线测量仪器,通过仪器获得实际数据,并且根据多个样本的测量分析出平均值和标准值。通过一些指数的对比来反映设备自身具有满足产品质量的能力。

2对于螺栓连接质量的考虑

对于汽车本身来说,螺栓连接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汽车内部零部件的相互配合和灵活工作的能力。所以在螺栓连接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零件与零件直接的吻合程度和螺杆与螺母的配合程度,保证螺栓连接的质量。但是,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和故障,影响螺栓的连接。当遇到螺母滑丝和螺杆的断裂都会影响螺栓的连接效果,还有零部件之间型号的不匹配也会导致螺栓在连接时出现问题。所以要在完全检查无误的基础上进行螺栓的连接工作,才能有效保证装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汽车制造业螺栓连接质量的评价标准

在汽车制造的过程中,螺栓的连接时很重要的环节,很多企业都对螺栓连接质量有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规定。只有对螺栓的连接设定合理的规范才能保证螺栓连接的质量。比如说:螺栓的拧紧指数必须达到1.67,而这个数据是经过严格的设备验证的;而且在螺栓拧紧的角度方面也有严格的规定,角度应该尽量小,最大也不能超过十度。由于在螺栓的连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摩擦,所以会有一定的误差,这些都必须是经过精准计算得到的。在先进的汽车制造业过程中,对于那些比较重要的螺栓装配部位都采用转角控制法,如何精确的控制转角的跨度,一般采用设置监控窗口的方法实现对螺栓转角的测量。因为螺栓也是有其最大的限度的,超过该限度可能会造出无法进行螺栓的连接工作,所以在工作开始之前,要先确定螺栓的最大限度值,然后再连接的过程中设置的监测窗口会实时的监测螺栓在连接过程中所达到的限度值,而这个限度值应该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同时也不能超过螺栓自身的最大限度值,否则会造成连接出现问题或者无法正常连接。同时对于采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从而确定数据范围。在连接过程中,还应该合理的控制起始点的角度,在旋转的同时计算角度,直到顺利连接为止。所以在任何一个连接工序中都应该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定严格约束工作方法,保证汽车制造业中螺栓连接的质量。

三、汽车制造业螺栓连接存在的故障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汽车制造业螺栓连接存在故障的原因

1、在连接过程中拧力过大,用力不均匀,主要是因为在螺栓连接的过程中错误的认为螺栓越紧越好,而忽略了螺栓自身的承受能力。在使用一些设备的时候忘记了螺栓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在加上不均匀的力导致螺栓出现形变和断裂,最终无法让螺栓正常的连接。

2、在螺栓连接的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将螺栓连接部位的零件错装,乱装,没有严格的按照规定的型号和大小进行连接,使得由于型号和大小的不匹配导致连接的不紧密和松动。结构不紧凑不贴合,因为对于螺栓的连接来说,合理的接口和扭转角度是最重要的,角度和力度也要掌握的恰到好处,才能保证螺栓连接的高质量,并且提高汽车自身的性能和质量。

3、由于螺栓本身的材质劣质。螺栓制造材质的好坏决定了螺栓自身的的使用寿命和质量,好的材质不仅可以保证螺栓质量的稳定性还可以保证在连接过程中也能很好的和其他的零部件进行接合。而质量劣质的螺栓不能和其他的零部件进行很好的兼容,导致在连接的时候出现故障和问题,影响汽车的正常运行。

汽车制造业螺栓连接的预防措施

在选择螺栓时,尽可能的选择配套的零件。在汽车制造过程中,为了零部件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尽可能的选择同一厂家生产的配套零件,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由于零件之间的排斥性所造成在螺栓连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故障。还可以保证配件质量的稳定,同时也可以保证螺栓连接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对汽车螺栓的连接处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要定期的对螺栓进行检修和维护,对那些有质量问题的螺母和螺杆进行及时的更换。对那些有裂缝的螺栓进行维修。由于生锈等原因导致零件之间无法灵活扭转的部件进行保养。对于有可能出现严重问题的零部件可以让专业的维修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坚决避免出现问题,影响到螺栓的连接工作和汽车制造的质量。

结束语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在螺栓连接装配方面也有了新的突破和创新。良好的螺栓连接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利用率,也可以提高汽车自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保证汽车性能的稳定性。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汽车制造在螺栓连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故障,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螺栓连接工作的顺利进行,进一步完善了螺栓连接的配置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不断推动了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和管理模式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孙晋一.浅谈螺栓节点网架[A].2009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2009年.

[2]孙鹏.汽车制造业技术创新风险测度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9年.

[3]李春阳.我国汽车制造业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和绩效评价的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第4篇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的必要性1何谓“现代学徒制”

所谓“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方式的职业教育制度”。学校与企业在政策引导下通力合作,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工学结合、课程项目化的原则上实施“师父带徒弟”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形式。

2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的必要性

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及《关于印发山东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教职字〔2015〕22号)有关要求,进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适应性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瑞士等国职业教育中应用较为成功,这是由于国外职业技术教育起步早,国外学者围绕现代学徒制职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依据科学的实践方式开展了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西方许多国家的职业教育纷纷效仿德国的“双元制”,并以此为蓝本进行了“现代学徒制”研究与改革。1993年英国率先推行了“现代学徒制”,1996年澳大利亚在德国“双元制”和英国“现代学徒制”基础上推行了“新学徒制”。同时,美国及加拿大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也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上述各国实行的现代学徒制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国的就业压力,解决了高级技能型人才匮乏的问题。自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国际上流行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课题。

纵观国内学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尽管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开始重视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学校仍然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导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现代学徒制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和企业双方的积极性和潜力,学校和企业为人才培养的双主体,给予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新的内涵。目前许多学校和企业就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研究,但就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工作开展得较少,尤其是值得推广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条件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是山东交通职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根据“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需要,面向国家及山东省经济支柱产业――车辆制造业,培养掌握车辆制造基本知识,具有汽车等各类机动车的制造与技术管理能力,从事汽车零部件加工、车辆制造工艺设计与实施、相关设备制造及企业管理等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已完成了以汽车整车制造与装配为主体,以自动化生产线维护调试和汽车主要零部件加工为两翼的专业群体系构建。现已建成汽车故障诊断、汽车检测、车身车架焊接、汽车装配等实训室。此外,还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共建了性能完善的校内宝马、德国BOSCH、东风雪铁龙、东风日产、东风标致、德国巴斯夫等培训中心。本专业师资力量强,实验实训设备先进,教学资源丰富,校企合作紧密,具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条件。

2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思路

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进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校企共育,技岗对接,素能并重”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文件(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质量监控标准等)和具体实施方案,共同开发基于现代汽车制造过程的专业课程和基于汽车生产典型工作内容和任务的专业课程体系。

3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1)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文件(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质量监控标准等)和具体实施方案。

(2)校企共同建设基于现代汽车制造过程的专业课程和基于汽车生产典型工作内容和任务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基于典型岗位工作内容和任务,融入企业标准、国家职业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材。

(3)按照能力递进规律和厚基础、强技能原则,落实五阶段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任务。

第一阶段(第一、第二学期):完成基本素养和专业基本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养要求,掌握与汽车制造与装配培养目标所对应的基本知识,为学生转入学徒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阶段(第三学期):工学交替,校企共同完成整车装配核心专业技能培养。整车装配基本技能学习与训练在学校完成,装配质量控制与管理校企共同组织,在合作企业完成。

第三阶段(第四学期):工学交替,校企共同完成车身焊合核心专业技能培养。车身焊合基本技能学习与训练在学校完成,焊合质量控制与管理校企共同组织,在合作企业完成。

第四阶段(第五学期):工学交替,校企共同完成整车性能测试核心专业技能培养。自动化生产线维护调试专业知识在学校学习,汽车自动化生产线维护调试及整车性能测试专业技能,在合作企业完成。

通过第二、第三、第四阶段的工学交替,完成培养方案所确定的学徒任务。

第五阶段(第六学期):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完成综合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与职业拓展训练。通过顶岗实习,进行核心岗位生产性专项实训、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岗位见习等,培养学生解决生产一线疑难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生产与技术管理能力,实现准员工向员工的身份转变。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学制;课程设置;实习;建议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255

1 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简介

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是我校重点专业之一,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如下:

(1)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汽车制造、维修领域,培养爱国爱党、遵纪守法、敬业爱岗、诚信友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牢固掌握本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能从事汽车制造、车辆改装、汽车维修、汽车零件加工与装配、汽车新能源技术应用等工作,能胜任第一线工艺、工装简单设计与实施,制造与调试,汽车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改装与修理、检验,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基层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2)职业范围包括汽车维修、汽车装配与调试和电动汽车制造与维修三个方向;我校培养模式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更新人才观念,树立“全面培养、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我专业在先进教育理念和人才观的引领下,构建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注重实效的“岗位对接,技能综合”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对接传统汽车维修、汽车装配与调试岗位为基础,发展电动汽车相关岗位;以掌握汽车装配技能为主,同时掌握焊接、钳工、机械加工等多种技能。即以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为主线,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平台,通过校内基本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和校外顶岗实习三个环节,将学校教育与企业文化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注重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会做人(德育层面),会做事(能力层面),会学习(发展层面),会生活(精神层面)”,实现学校企业全方位育人,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

因此,我专业构建了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核心,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实施了“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做中教、做中学、做中练、做中考为特点,以模拟仿真教学、项目教学等为手段”的教学模式。

(3)人才规格包括德育要求、基本知识要求、职业素质要求和核心技能要求。主要接续专业:高职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本科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等专业

(4)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体育、数学、英语、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就业指导七门课程。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拓展(选修)课、综合实训课四大类课程。其中,综合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2 课程教学实习时间安排

教学实施包括教学要求、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实训实习环境实习包括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时间各校不同,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顶岗实习三大类比例为1:1:1,现在实行3年制的2+1方式,即2年在校学习,1年下厂顶岗实习的培养方案。目前,顶岗实习学校控制的力量有限,基本处于放羊。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无法实施。

3 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由于学生基础太薄,很多初中都没读完,学习非常困难。所以只有减少纯理论教学,对于和专业贴近课程最好也在实训室上,理实一体,做中教、做种学、做中练、做中考。在实践教学中按需插入基础课,效果非常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职业学校是学习技能,汽车制造与检修有关的技术能力,为了扩大就业面,开发了3个学习方向,如天津长城汽车订单班,主要是制造装配调试等,就加大汽车装配实习力度,还有想在家附近汽车维修店工作,就加大维修技能的训练。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课时问题每学期只能安排2周实习,这就减少了动手能力的训练时间,加大了枯燥的纯理论课时,所以在实施中因地制宜加大实习课时,增加周数。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但是过不多久,实习时间太长,实习课时加大了,学生实习效果又有变化,体力跟不上,注意力开始下降;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后发现,实习太长体力消耗太大,出现视觉疲劳现象。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电子专业基本上全部在实训室里实训性上课,由于天天不变,引起体力和视觉疲劳,效果状态不佳都不如人意。所以在以后实习安排中每次最长2-4周,然后安排理论课,当然,理论课也要理实一体,只是实习与理论交替进行,有周期性变化,加上新的教学手段的融入。学生每次教学都有新的感觉,也充分达到的我们预想要达到的效果。真正做到做中教、做中学、做中练、做中考。使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都很满意。

第6篇

[关键词]汽车制造 安全技术 自动化 测量 应用

中图分类号:TH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218-01

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速度以及发展质量均是非常可观的。虽然汽车制造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但从企业自身的角度上来说,利润总额却比较有限,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比较紧密。为了能够积极应对这一竞争关系,促进汽车制造企业的自身发展与完善,应当将技术工艺的完善作为重点关注对象,通过不断提高制造技术安全性的方式,确保汽车整体运行的稳定、长效,更好的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在汽车制造安全技术中,又以自动化以及测量技术的重要性是最为突出的。本文即就该问题展开详细分析。

1.基本思路

汽车制造行业具有技术密集以及资金密集的特点,各种机械化设备的应用非常广泛,且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当前,国际汽车巨头纷纷进入国内市场,通过与国内企业合资或其他方式,扩大生产规模,加大投入力度,由此使得整个汽车制造行业对于现代化技术的要求与应用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换句话来说,汽车制造行业的蓬勃发展也为本领域各种先进技术的应用、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支持。

从汽车整车生产线的角度上来说,主要操作工序包括冲压、焊接、总装(涂装)、以及发动机这几个方面。其中,在冲压生产线上,虽然当前已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生产,但对于部分特殊零件而言,仍然需要依靠人工方式进行冲压,或者是在故障影响下必须单机运行时,压力机进料口、出料口都需要通过设置安全光幕保护的方式提高其安全性,同时还需要双手操作台控制。而对于焊接环节而言,由于本环节生产线上大量使用机器人操作,因此需要做好安全光幕区域防护的处理工作。对于总装(涂装)作业线来说,需要将MUTING功能模块与安全光幕联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入口防护系统,通过引入装配线机器人的方式,确保生产线运行的安全性。除此以外,在发动机生产线上,针对其大量使用数控机床的这一特点,需要综合应用安全控制器、安全模块、安全光幕、以及急停按钮的方式,确保运行安全。

2.自动化及测量技术应用要点

根据以上对汽车制造中整车生产线工艺流程的分析认为:在自冲压开始至发动机的各个环节当中,除冲压车间基于机械手进行控制外,其他部分的控制都需要通过PLC方式实现。焊装车间中,PLC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传输控制,一般需要设置5~8个PLC中心(若期间涉及到汽车压装线,则需要采取分布式控制模式),将PLC控制与系统一一对应起来。而在总装过程中,PLC系统的应用价值则表现为对输送线的控制。

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安全PLC供应商不断发展,包括西门子、欧姆龙、以及罗克韦尔在内的PLC自动化巨头纷纷展开对汽车制造行业实际情况的分析,推出了大量具有其独特性能的安全PLC产品,并多得到了SIL3的等级认证资质,在汽车制造中有进一步应用的价值。在这一过程当中,研究的方向关注在对控制器功能以及通讯系统的集成化方面,这一思路下形成了集成一般控制功能以及安全控制功能的PLC,也支持对运动伺服控制功能与PLC的集成,同时配合引入以太网的方式,促进了技术产品的逐步丰富,对提高自动化应用价值意义显著。

而从测量技术的角度上来说,当前已经支持应用坐标测量技术的方式对各个制造环节中的产品质量进行动态控制,通过应用龙门式、桥门式、或悬臂式三坐标测量机,能够针对制造生产线上的车身尺寸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尺寸方面的缺陷并予以纠正。特别是对于支持移动功能的三坐标测量机而言,其能够在不影响生产线作业的前提下,对零件以及关键夹具进行检验,得出可靠性、合格性方面的结论,确保工序作业的稳定性。

3.结束语

汽车制造行业最大的特点是高度可靠,利用率高,且设备使用寿命长。以上特定决定了在汽车制造环节中对自动化产品以及测量技术的选择应用需要比较谨慎。为了能够满足自身在提高效率以及控制成本方面的实际需求,就需要将汽车制造厂商生产设备以及系统的完善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在这一背景之下,对自动化以及测量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为汽车制造提供技术上的安全保障。本文即围绕当前的汽车制造环节中,自动化及测量方面的安全技术应用展开探讨研究,希望能够促进汽车制造技术安全性水平的不断提高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韩飞,莫健华,黄树槐等.电磁成形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J].塑性工程学报,2006,13(5):100-105.

[2] 李红亮.柔性技术在汽车制造行业的应用[J].汽车工程师,2012,(3):50-52.

第7篇

关键词:JIT、RFID、汽车制造、供应链管理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汽车需求量不断升高。国内的所有汽车制造业都面临相当大的经营压力。在市场需求扩张不易及竞争剧烈的情形下,为了求生存,企业只有在成本上严格控制,用更高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质量来增加竞争力。

一、JIT管理模式促进汽车制造业向精细化发展

JIT――Just?In?Time准时生产方式,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实行的一种生产方式,它指的是将必要的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并且只将所需要的零件、只以所需要的数量、只在正好需要的时间送到生产。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无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

目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正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准时制(JIT)管理在现代汽车制造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在20世纪后半期,整个汽车市场进入了一个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新阶段,而且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有效地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杜绝制造过剩的浪费、待工待料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加工本身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和制造不合格品的浪费,将影响到企业的竞争能力以至生存。

1.JIT运用“拉式”控制生产现场

JIT强调需求拉引,重视现场控制。在生产现场控制技术方面,JIT的基本原则是采用“拉式”生产,将传统生产过程中前道工序向后道工序送货,改为后道工序根据“看板”向前道工序取货,这种拉式系统使得库存降低到最小限度,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2.实现JIT的前提---物流设计合理化

物流设计合理化是实现降低成本目标的最终途径,具体指在生产线内外,所有的设备、人员和零部件都得到最合理的调配和分派,在最需要的时候以最及时的方式到位。

要更好的实施JIT,就必须对生产线的布局进行优化,即流水线化。为满足后工序频繁领取零部件制品的生产要求和“多品种、小批量”的均衡化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但是,这种颇繁领取制品的方式必然增加运输作业量和运输成本,特别是如果运输不便,将会影响准时化生产的顺利进行。

流水线的设计考虑为S型或U型,增加布局的灵活性,尽可能短,减少运输时间。合理布置设备,特别是U型单元连结而成的“组合U型生产线”,可以大大简化运输作业,使得单位时间内零件制品运输次数增加,但运输费用并不增加或增加很少,为小批量频繁运输和单件生产单件传送提供了基础。见图1。

3.看板控制生产流程

无定单生产环境需要生产需求和简化的业务处理流程。基于JIT的企业资源计划(ERP)自动产生生产计划来满足需求,最终装配计划通常用电子看板来拉动物料。看板式管理模式下信息的主要载体是看板,在看板上记录着零件号、要货时间、零件名称、零件的储存地点、零件数量、所用工位器具的型号等,以此作为各工序进货、出库、运输、生产、验收的凭证。在看板式管理模式下每一次物料的供应都是对实际消耗的合理补充,充分体现了准时制物流的原则。

ERP支持简单的生产业务流程,能简单的记录接受库存的物料或工序间完成的数量,此信息可以用于条形码来处理或其他数据采集系统。可以采用装配拉式倒冲材料(backflushing)物料资源,也可以工序拉式倒冲材料(又称同步倒冲)。倒冲可以指定库位、装配线、制造单元、车间库位,也可以倒冲替换物料。ERP还提供销售发货自动触发倒冲。

二、RFID在汽车制造业供应链中的应用

供应链运作包括采购、存储、生产制造、包装、装卸、运输、流通加工、配送、销售到服务。然而,由于实际物体的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是处于运动和松散的状态,信息和方向常常随着实际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变化,影响了信息的可获性和共享性。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能有效解决供应链上各项业务运作数据的输入/输出、业务过程的控制与跟踪,减少出错率。

目前,在许多汽车生产厂的焊接、喷漆和装配等生产线上,都采用了RFID技术来监控生产过程。在焊接生产线上,采用耐高温、防粉尘/金属、防磁场、可重复使用的有源封装RFID标签,通过自动识别作业件来监控焊接生产作业;在喷漆车间采用防水、防漆RFID标签,对汽车零部件和整车进行监控,根据排程安排完成喷漆作业,同时减少污染;在装配生产线上,根据供应链计划器编排出的生产计划、生产排程与排序,通过识别RFID标签中的信息,完成混流生产。

特别是在采用JIT准时制生产方式的流水线上,原材料与零部件必须准时送达到工位上。采用了RFID技术之后,就能通过识别电子标签来快速从品类繁多的库存中准确地找出工位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RFID技术还能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根据生产进度发出补货信息,实现流水线均衡、稳步生产,同时也加强了对质量的控制与追踪。

三、RFID为汽车制造供应链提升效率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基地,有几十万家制造企业,在企业内部,在各个环节中会出现信息的孤岛,由于采购、生产、库存、运输、销售过程中数据采集的不准确、不精确的甚至有一定延迟,对于企业的决策者来讲,对RFID的关注可能更多的是从应用层面。

下面,以某汽车制造集团的JIT管理的实施过程为例,看生产物料的拉动过程。

(1)拉动流程

以销售定单为起点,拉动计划、物流、供应、生产。

(2)车间生产物料拉动

体积大的配套件:采用直送工位,优点:最大限度的减少库存,实现零库存。

标准件:采用看板拉动,生产工位使用物料箱,物料箱放在滑易式物料架,优点:减少劳动强度,提供工作效率。

选装件和非通用件:采用计划编组进行配量供货。

(3)拉动管理的实施

信息载体为含有条码的纸看板,看板管理人员负责在生产线巡视看板,并收集看板。当看板数量低于安全看板数量时,进行送料到工位。入库和出库信息由专人负责采集使用条码扫描器扫描,数据传递到ERP系统中。

从上面的实例中,可以看到,看板的识读是由人工来完成的,这对JIT管理理念的实施显然不是一个最优办法。在生产制造环节应用RFID技术,可以完成自动化生产线运作,实现在整个生产线上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产成品的识别与跟踪,减少人工识别成本和出错率,提高效率和效益。

RFID技术是自条码之后,在近年逐渐被制造、物流等产业所关注的。使用RFID技术可以降低生产流通人工成本,确保产品质量,加快处理速度,避免流通货物的品种、数量错误,以及被偷窃、损坏等。?RFID技术能够作为供应链管理、工厂生产线物流自动化监管、智能化仓库货物管理等过程的数据采集手段。利用射频标签实现无人自动识别,将能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能够为制造业、物流业、零售业提供具有战略意义的增值效果。

四、RFID在汽车制造业应用中的制约因素

RFID具有抗灰尘、油污等重污染环境;可重复使用,适用于多次循环物流环境;可不断添加信息,便于建立追踪档案;读取信息效率高;可实现远距离读取等优点。但是,从目前的RFID的发展情况来看,RFID在仓库、物流等行业应用远远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在制造业的应用更是寥寥无几。分析其原因,除了电子标签成本和RFID标准因素之外,主要是技术因素。

首先,由于RFID标签本身是一个微型无线信号收发装置,当标签贴在金属表面时,金属对天线周围的电磁环境构成影响,导致标签无法正常工作,这中现象严重影响了RFID在汽车制造行业的应用。其次,RFID目前采用的主流波长的电磁信号大多容易被水等液体所吸收,所以也限制了RFID在液体产品表面的使用。再者,当一个标签和另一个标签重叠或者位于另一个标签的“阴影”中时,所有读写器发射的信号基本被先遇到标签的天线所吸收,该标签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以支持芯片工作,造成漏读现象。

五、总结

我国汽车制造业大致有三种JIT物流管理形式,即计划管理、看板管理、同步管理。计划管理模式接近于传统的计划供应方式,其不足在于:当生产计划调整时,不能做出快速反应,易造成产品库存过多。看板式管理是一种需求拉动型的管理模式,它采用自动识别技术、网络技术进行生产物流管理,是一种反应速度较快、信息较为准确的新型管理模式。同步管理是JIT管理的高级方式,需要根据生产线运行情况进行同步供应,其在企业的应用,标志着准时制拉动式生产方式已经进入了较高级阶段。

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已将重点放在如何降低物流成本上,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也正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其中以汽车制造和电子技术产业为代表的准时制(JIT)管理在现代制造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用信息系统整合生产商、经销商、物流公司、供应商之间的管理,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

参考文献:

[1]汪楠.论企业在ERP的运用中实现JIT生产管理方法[J].理论界.2004.2: 224-225.

[2]条码和RFID技术推动制造业信息化 [J].微型机与应用. 2006.12?:105.

[3]贾永昱.RFID在车身储运线信息管理中的实践与应用[J].金卡工程. 2007.02:16-17.

[4]李娟.精益管理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应用[J].电气制造.2007.02:82-84.

[5]王平该,陈荣秋,纪雪洪, 张建林.汽车制造业准时采购方式实施策略[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5.04:259-263.

??

JIT Management Model Based RFID Application in Automotive Industry Supply Chain

Wang Nan Yang Kaining Yu Lujia

(Shenyang University)

第8篇

主要研究汽车制造企业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对汽车装配生产线的国内发展情况和柔性生产线在国内推广的弱势情况进行了阐述,并对柔性自动化生产线进行了一个简单介绍,最后对柔性汽车装配自动化生产线的主要构成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柔性生产线 汽车 装配

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主要负责完成大批量、多品种、多车型、多颜色混线的汽车装配。这套系统应用了自动化机器人,转接重读定位的精度在0.6mm以内,能够完成9种车型、20多种汽车产品的混线生产,并实现有效的生产管理。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有着极高的生产效率,每小时能够完成65辆以上车辆的装配,而目前国内现有装配线最大产能是每小时44辆车,产能提高了47.6%。这种产能已经和国际先进水平十分接近,可以不再依赖进口。

1 国内发展现状

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系统主要有车身存储、内饰装配、底盘装配、轮胎储运、座椅储运、分装车门、动力集成、整车装配和线间相互转挂机器人等设备,应用了包括自动识别、跟踪、在线监测、自动存储、工业现场等技术,系统不仅能够进行汽车装配操作,还能够实现对装配过程的生产调度、质量管理和柔性装配控制等功能,提高了汽车装配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

一些部门对世界汽车工业的未来格局进行了预测,认为,在2025年以后,汽车工业的产销将逐渐转移到亚洲市场,中国汽车销量将占到世界总销量的30%。汽车装配生产线的柔性自动化技术是重要的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装备的本土化,为我国汽车生产工业提供了先进并且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设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有着重大的意义。该系统能够改变汽车制造生产线依赖进口的情况,基础技术等还能够出口和向相关领域扩散。

但是,即便柔性自动化汽车装配生产线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是在国内的汽车装配制造厂家中应用的仍然多为刚性生产线,应用柔性装配生产线仍然属于少数,年产在10-30万台的大型汽车总装厂的生产流水线基本上都是进口设备,目前我国的一些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如华远,开始研发柔性自动化汽车装配生产线成套设备,争取行业高端。

2 柔性自动化生产线

柔性生产线是联结多台能够调整的机床,配合自动化装置组成的生产线,有着很高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管理和操作,还能够结合多种生产模式同时进行,有效的节省了生产成本,并且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汽车装配柔性生产线的基本组成主要有自动加工、物流系统、信息系统、软件系统等几部分。柔性生产线技术复杂,自动化程度非常高,结合了微电子学、计算机和系统工程等技术,有着更高的设备利用率,编入柔性生产线的机床会比单机作业产量高出数倍。柔性生产的产能比较稳定,系统中往往存在几台机床同时工作,出现故障会调整降级运转,物料传送系统可以自行绕过故障机床。在柔性生产线中,零件结构过程装卸一次即可完成,加工精度高,并且形式稳定。

3 生产线组成

柔性生产线按照范围可划分为产品生产线和零部件生产线,按照生产节奏快慢能够划分为流水线和非流水线两种,按照自动化程度则有自动化和非自动化生产线两种。

汽车装配柔性生产线主要有车身存储、内饰、底盘装配、轮胎座椅、最终装配、整车检测、车门分装、发动机前桥分装、仪表等相互独立但相互关联的机床模块组成。

3.1 智能化控制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智能化控制。借助计算机、网络和PLC总线网络以及无线LAN网络和射频识别系统以及光电接近开关、机器视觉传感器和执行器等部分组成,对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按照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形式进行。

电控系统主要三层结构,分别为监控层、控制层、设备层,不同层次均由不同的网络结构和不同的软硬件层进行控制,实现诸如自动识别、跟踪、在线监测和柔性装配等智能化操作。

3.2 自动化执行

自动化执行是智能化控制的执行层面,由智能感知系统获得实时准确的现场信息,智能化管理以及控制系统,在网络环境中控制滑橇滚床系统、滑板系统、摩擦系统、自行单轨车系统和机器人执行指令,通过执行系统完成汽车的整个装配操作过程。

3.3 控制系统

集中管理方式需要有一个有力的管理核心。系统主要通过管理计算机、工业以太网和冗余光纤网连接现场分系统PLC,实现现场信息的采集,进而进行整个装配生产线的柔性管理。上位管理计算机借助工业以太网对现场控制器上传的有效信息进行接受,并建立管理数据库,用于系统的开发和更改,并建立交互界面,管理、监控、记录工件物流状态、质量信息和运行状态,打印报表。

3.4 螺纹柔性装配系统

螺纹联接装配方式经历了手动、半自动、全自动三个发展阶段,目前已经进入了柔性装配阶段。柔性螺纹装配系统能够进行整车螺纹联接的高精度自动化装配,这种技术中应用了伺驱动、机械传动、电力电子、智能控制、传感检测、网络通信等技术,有效的提高了螺纹联接的精度,实现了螺纹联接的自动化、集成化、网络化。

4 结束语

柔性自动化系统能够完成非常复杂的汽车装配操作流程,具有多品种、准时化和高产能的优势,能够同时完成大批量、多品种、多车型和多颜色同时进行的装配生产任务,可以作为各种车型的总装车间。这种生产线除了能够进行装配之外,还能够在适当的改造改建之后用做生产企业的涂装、焊装或者其他分类、储存的柔性系统。柔性装配生产线在汽车装配中的应用能够大程度的提高汽车装配车间的生产效率,提高了装配工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并且还能够节省能耗。汽车制造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融合了机器人、计算机、自动规划、软件、网络、机械等多个领域的诸多技术,在研发整合之后形成了这套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为我国“掌握核心科技”,从制造大国到技术大国的转变做出了微小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春华,朱林剑,孙守林等.基于工控机的多工位电动螺栓拧紧机控制系统的研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3(02):58-59.

[2]蒋锐权,吴机育,蔡建国.数控机床神经元自适应位置控制算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35(7):1088-1092.

[3]范云生,郭晨,周守民.基于模型预估的汽车主动锥齿轮总成锁紧螺母拧紧机[J].仪器仪表学报,2011,32(6):1433-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