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16 23:53:4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两学一做交流材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做一做,提一提”的教学方法,就是: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后,先不加任何说明,让学生进行思考,在草稿纸上划一划,试一试,起先只有很少部分程度好的学生能做到. 稍后老师第一次提一提,也就是初步提示一下,再让学生做一做,又有一部分学生能解答,接着,师再进一步提一提,这样将会有更多的学生能够做到. 最后老师再进行个别辅导或板书. 用这种方法可使学生跳一跳就能达到目标,也较好地解决了分层次教学问题.
二、利用“做一做,提一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他们求知欲
一直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学的苦,教师教的也苦,最终学生也只会依照老师讲的依样画葫芦,并没有充分理解,而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就不用说开动脑筋、发挥创造了. 传统的应试教育严重的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利用课本采用“做一做,提一提”的方法,再指导学生利用硬纸片、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基本模型,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学习解三元一次方程. 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三元方程求解问题,因前面讲解过二元方程的求解过程,解题思想是“消元”,这时师不加任何提示,让学生自由发挥在稿纸上试一试. 起先只有较少部分学生做到,稍后师提示:可用学过的加减或代入消元法,将三元方程组变形为二元方程来解,同学们再试一试,做一做. 这样又有部分学生能解出,再过后,师进一步提示:如果方程(1)已经是二元方程,能否利用方程(2)(3)消去一元,后与方程(1)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同学们再做一做. 经过两次提示,三次做一做,会有较大部分学生能解出此题,最后师再板书全过程,这种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又规范了学生的解题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高,有些学生在老师提示时提出:老师等一下提示,我快作出来了. 这种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在教学中广泛采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第二节内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通过两个三角形一个对应元素相等、两个对应元素相等"试一试",结果发现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从三个元素对应相等“做一做”,发现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即: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边边边三个定理,这样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能利用其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四、用“做一做,提一提”探索新知
一、课堂上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标》提出:教学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师应着眼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合作性、探究性;教师的一切教学措施都要从实际出发。如在教学测量物体高度时,可和学生一起用量角器、木杆、带有重物的线自己来制作测倾器。根据制作的原理,学生很容易熟练地利用制作出来的倾器来测量出倾斜角,而在要求完成活动二、活动三(测量学校旗杆高度)时学生能很好地完成活动,得到所要测量的结果。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成为教学中的主体,真正还课堂于学生。
二、在课堂上动手制作,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数学对初中生来说,枯燥无味,只有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就会以满腔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数学课堂就会变得开放、活跃,气氛热烈,教学效果就会更好如我教七年级数学的“几何体”时,让学生用硬纸做成长方体、正方体等盒子,同时让学生自带水杯、篮球等物体进入课堂,这样既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寻找和制作几何体,又使学生中获得知识。在寻找和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就开始对几何图象有了感性认识。当学生寻找、制作成的东西成为课堂上的教具时,学生学习兴趣异常高涨。
另外,利用课后的“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低,更谈不上创新。而在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单易懂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课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我在教学正多边形和圆时,同样通过让学生用一样长的铁丝分别弯制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圆,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判断:哪一种形状的面积最大?这样的“做一做”活动,既涉及到生产、生活实际中如何在材料一定的条件下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对实物与图形的认识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
“做一做”活动也可以为教师讲授新知识作准备和铺垫。如我在讲授“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先把一张硬纸对折,再用剪刀随意剪一个图形,然后打开硬纸,这时一个轴对称图形呈现在学生面前,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要求学生仿照教师的做法动手“做一做”,实践证明,尽管大家剪的图形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轴对称的特征。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同学们对抽象的概念、性质、自然印象就深刻了。
三、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科,又要关注学生。在教学太阳与影子时,可让学生走出课堂,分成小组,带上自己准备的木棒、皮尺、三角板,应用三角形相似知识、通过测量计算最后的结果。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比或测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间、师生间都得到探讨交流,特别是促进差生与老师、其他学生间的探讨交流,让差生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就感。通过这个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数学、数学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关注了教学的过程,又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注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提高,“过程与方法”的改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
四、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能激发学生思维,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让学生动手实践,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我在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先提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的课桌摇动时,怎样固定呢?然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教具:用三根长度适当的木条把它订成一个三角形,用四根木条订做成一个四边形。让学生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然后讨论上面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把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自去年8月份全县选派“第一书记”到村工作以来,***、****区通过从建章立制、加强管理、服务协调三方面入手,以“提升能力、提升标准、提升效率”为工作核心,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为根本要求,以“真心为民、实干惠民”为片区服务品牌,以明确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标准、规范作风行为、加强工作监管为主要内容,力促片区驻村“第一书记”发挥“第一”作用,切实履行驻村工作职责。
一年来,片区15名“第一书记”积极担当、勇于作为,真抓实干、克服困难,立足实际,从加强村级基层党建工作入手,积极推进各项重点工程及重点项目落实。重点实施“党建聚民、产业富民、文化乐民、村美宜民、培训强民”五大工程,充分发挥引导、协调、联络作用。截止2016年7月份,共走访群众2538户,接待处理群众咨询448起,参与化解邻里纠纷61起;派出单位计划帮扶资金144万元,已落实帮扶资金107.85万元,主要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公场所改造;组织召开党员会议230次,协调召集村级议事会议177次,议定事项136个;指导建立村级制度80个,片区15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总体成效显著。
一、抓纪律定目标,明确职责打基础
作为组织部门选派的“第一书记”,在工作生活上严以律己是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严格的工作纪律和行为规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用纪律规范日常行为。片区制定并下发《**、**区“第一书记”工作制度和纪律规定》,建立民情日记制度、周督查月汇报制度等、述职评议、交流学习等一系列制度,要求各“第一书记”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廉洁从政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工作日期间要确保在村里办公。严格请假报告制度,履行完善好相关请销假手续。增强工作执行力,对上级及片区安排的工作要积极抓好落实,不折不扣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二)讲职责明确工作目标。片区要求各“第一书记”结合驻村以来的工作情况,深入思考,理清思路,创新工作机制,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责明确努力方向。各“第一书记”采取深入走访调研,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填写《村情、民情记录簿》,撰写驻村调研报告,制定2016年工作计划和《第一书记两年任职规划》,真正做到“任职有规划,落实有措施,工作有目标”。
(三)严奖惩促进创先争优。制定《片区“第一书记”创先争优活动方案》,采取定期座谈交流,发挥广饶党建微信公众号作用,建立工作展示交流平台,对工作表现突出、群众认可的,评选为片区“优秀第一书记”,大力宣传其工作成效及事迹。对思想不够重视、工作不够得力、作用发挥不够的,片区将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营造讲奉献比业绩、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抓制度强管理,确保工作显实效
严格的制度和执行力是做好管理的前提,从畅通信息渠道、工作督查等方面立规矩强管理,切实掌握各村“第一书记”的工作业绩和思想动态,确保工作开展有的放矢。
(一)信息报送掌握工作动态。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每周上报周报,总结上周主要工作,做好下周工作计划;每月报送月报,总结本月工作,做好下月工作规划;及时上报工作动态,便于片区做好信息宣传工作;上报其他上级要求上报的材料,包括驻村季度工作情况调度表、驻村工作台账等材料。
(二)监督检查督促工作进展。建立工作督查制度,片区每月采取不定期集中检查和不定期随机抽查的方式,到李鹊镇和广饶街道“第一书记”任职村督察“第一书记”进行督导检查,一方面检查是否驻村在岗,履职尽责。另一方面督导各项工作进展,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将督查情况予以通报。
(三)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片区每两个月印发一期《广饶街道·李鹊镇片区“下派帮扶” 工作简报》,刊登片区“第一书记”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工作方法、工作动态及其他下派帮扶先进经验等。每两个月印发一期《“第一书记”工作专报》,记录每名“第一书记”两月来的工作实绩,便于大家学习学习交流。每一个月印发一期《 “第一书记”工作通报》,通报上月片区工作督查情况、信息报送情况、周报月报情况、工作存在问题及下阶段工作重点,为第一书记搭建起工作交流的平台,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搭平台抓载体,组织工作求创新
自开展工作以来,采取搭建工作平台,抓好活动载体的方式,积极探索管理好“第一书记”的方式方法。采取座谈交流、集体专题活动等方式,实现了“组织管理有活力,群众创业有动力,提升党建带动力”的新目标。
(一)多种会议方式搭建交流平台。片区每月召开一次工作月例会,总结上月驻村工作,安排部署下月工作任务。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恳谈会、工作交流会、工作培训会,促进彼此间加强工作交流,引导形成“帮学赶超”的工作氛围,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通过组织召开多种方式的会议,为“第一书记”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分享经验教训、查找缺点不足的机会和平台,为帮助各位“第一书记”更好地做好驻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日常物品变身记
妈妈:李蓓蓓
宝宝:张博鑫,男孩,3 岁9 个月
妈妈的话:
一次,我去幼儿园开家长会,发现窗台上摆放的全都是老师教孩子们制作的玩具,材料很简单,但都非常有趣。我很受启发,决定回家后试着做一做。第一次,我用小盒子做成了一串小火车,拿来和孩子玩,孩子非常高兴。这让我很受鼓舞。后来越做越觉得有趣,还让孩子跟着我一起做。我发现,其实生活中可以用来做玩具的东西真是多得数不清。孩子用自己参与制作的玩具来玩游戏,兴趣非常高,我也很有成就感,所以我打算一直做下去。
变身开始:
1、风车转转
用一张方形的硬纸,两次对角折,折成三角形,沿折痕剪一下(不要剪到底)。用一根竹签,在纸的中间穿过去,再把每个三角形的一个角依次穿上,就做好了一个小风车。孩子可以拿着风车跑起来,让风车随风而转。
2、纸盘脸谱
在一次性纸盘上剪切、画画,也可以把撕坏的书页上的小动物剪下来,贴在纸盘上。在纸盘的两侧分别扎一个孔,穿上线,做成各种各样的脸谱,进行故事表演。
3、袜子小人
将不穿的袜子,塞进一些棉花,扎紧口,画上娃娃脸。可做几个不同的表情,如欢乐的、悲伤的、生气的、难受的,让孩子用不同的娃娃脸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进行亲子交流。
4、大鼓和沙锤
用过的奶粉筒封好口能当大鼓敲,易拉罐里装些小豆子可当沙锤摇。你和孩子就可以一起表演打击乐了。
5、鸡蛋灯笼
打鸡蛋时,只弄开鸡蛋壳的两头, 保留鸡蛋的整体形状, 洗净晾干后让孩子画画。多做几个串在一起, 可以做成漂亮的鸡蛋灯笼, 挂在屋子里做装饰。
6、红绿灯
把硬纸板剪成圆形,贴上红色和绿色的纸,做成红绿灯,玩过马路的游戏,学习交通规则。比如,孩子模仿开车在走,当妈妈出示“红灯”时,孩子赶快停下来; 当出示“绿灯”时,继续往前走。
7、月饼盒对对看
在月饼盒的每个格子里放上字、图、颜色等卡片,盒子上贴上相应的卡片,玩对对看的游戏。
妈妈的经验
1. 事先要知道孩子喜欢什么,这样做教具的时候会更有针对性。比如小火车、电话机等,都是孩子比较喜欢的。
2. 制作的过程,要让孩子参与进来,这会让孩子很有成就感。
关键词:“读一读” “写一写” “辩一辩” “做一做” “静一静”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科的教学必须更多地学习终身必备的科学知识,以顺应时代的要求;科学探究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但不是惟一的方式。教学中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把从探究中获得的知识与从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联系起来,奠定可广泛迁移的科学知识基础。如今我们的有效课堂教学对“科学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疼爱有加”,而忽视了一些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学之余,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通过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辩一辩”、“做一做”、“静一静”,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的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现就此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不妨让学生“读一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阅读对于理解掌握知识来说作用是明显的。可如今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上常见到一节课下来,学生的书始终没有打开。我不认为这种做法是合理的,我更认为科学课必要的翻书不仅不能淘汰,在某些时候还应该强化。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它是科学课程编制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质量、科学学科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的,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尤其是概念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配合合理的自学目标,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本。可是目前我们广大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教科书,教师上课就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地深入浅出地娓娓动听地讲解,讲完之后就让学生翻开作业本练习。这正是因为缺少阅读教科书的环节。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阅读,这样有助于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不妨让学生“写一写”
可能大部分老师都认为写作是语文学科的事,与科学这门学科无关,可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让学生写写“科学日记”、“科学小论文”将大有益处。首先,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现如今在中考中科学探究题的比例在逐年加大,观察能力、叙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小论文”可以促使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生活问题、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或对自己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科学小论文”可以促使学生勤于观察,学习做实验,做调查,提出自己的观点;学习“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学会“动手实验,自主探索”,逐步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手”的良好习惯。 转贴于
三、不妨让学生“做一做”
如在《体内物质运输》的教学法中,可以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做一做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种细胞的模型。在做的过程中,学生会从颜色、大小、有无细胞核等不同点去制作这三种细胞的模型,而后让学生把制作的模型展示给大家看。做出的模型可能和真正的细胞有差异,但我觉得学生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在做,在做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三种细胞的结构。至于“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这一教学难点,就可以用有磁性的围棋代替氧气分子,结合上面的模型让学生演示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做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对知识理解感悟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升华的过程。
四、不妨让学生“辩一辩”
一般说来,“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除了听老师讲、看老师做以外,要自己多做习题,而且要把自己的体会主动、大胆地讲给大家听,遇到问题要和同学、老师“辩一辩”,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例如在概念学习时,可以将模糊不清的概念一一列出,然后分成甲、乙两方进行辩论,直到弄清楚为止。而且进行辩论也正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种好形式、好方法。
五、不妨让学生“静一静”
一、注意丰富教学内容与提炼社会课观点
丰富教学内容和提炼社会课观点是相辅相成的两方面。社会课教材与教学不是同一概念,由于教材内容有限,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补充现实生活中的新鲜材料、新鲜信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领受到社会和时代的脉搏及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对认识和参与社会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渴望。反对满足于课本上有限的篇幅和照本宣科。同时还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交流信息。课前就某一专题搜集图片、资料、见闻;课堂上互相交流、主动参与教学,发表各自的见解。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发展了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逐渐学会用因果关系的方法把握事物,学会越来越细致地观察外部世界的事物及现象。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提供这些材料的同时应注重把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即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知识中提炼社会课观点,始终把社会常识放到社会背景下去认识。抓住小学社会课特点,把握社会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及区别。如:同样讲“交通”,思想品德课侧重如何遵守交通秩序,注意交通安全;而社会课则侧重交通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小学生乘坐车船的能力;思想教育方面则从交通管理的角度来讲交通安全的问题,包括一些工程技术和法制手段。
二、注意运用课堂操作、社会实践和专题研究等多种教法
小学社会课与其他学科一样有许多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模拟游戏、角色扮演等,但因社会课具有社会性,所以应注意用课堂操作、社会实践和专题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以便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怎样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通过几年的亲身教学实践,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发挥课堂主人翁的优势
常言道“实践见真理”。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动脑。只有亲身参与课堂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才能真正把知识学会。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填鸭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让学生有施展潜力、积极创新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氛围
要想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
而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友善、民主与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体会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学者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如子,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更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应用到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读一读”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利用“想一想”,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把所学真正理解掉、消化好。
利用“问一问”增强学生的思维与交流的发展,真正发挥集思广益的作用。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所以,“问”也是一种学问。
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真正实现在“做中学”。
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作为施教者应积极改变“应试教育”严重束缚学生个性发展的现状,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教学目标】
1.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 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 渗透“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4. 通过对数学内在规律的探索,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得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导入新课
师:一年一度的森林运动会就要开始了。小动物们各自制作了小彩旗,准备为运动员们加油。你们瞧!(课件出示,长5 cm,宽3 cm,长7 cm,宽2 cm的长方形 ;边长4 cm的正方形)
(1)这三面彩旗是什么形状的?
(2)究竟谁制作的小彩旗面积大呢?有什么办法可以比出它们的大小?
学生可能汇报的几种方法:(1)将几个图形重叠起来比较。(2)估测几个图形的面积,再进行比较。(3)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直接测量出几个图形的面积再比较。引导学生对上述几种方法进行评价。
师: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能准确比出两个图形的大小,方法不错。但如果要测量操场的面积大小,用这个方法方便吗?如果我们能研究出一种方法直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该多方便啊!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将长方形与正方形一同呈现,意在使学生回想起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为后续正方形面积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通过思考“如何比较三面小彩旗面积的大小”,激活学生先前的数学经验(重叠、估测、用面积单位量等),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实践探究,形成猜想
1. 明确要求,先估后试。
(1)学生备好学具。每位学生有一张“面积计”,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块以及三面小彩旗。
(2)学生估测三面小彩旗的面积,全班交流。
(3)提出操作要求。
师:请同学们自己选择材料和工具,想办法求出其中一个图形的面积。先自己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2. 动手实践,小组讨论。
3.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采用的几种求出面积的方法:
(1)用“面积计”量。?摇?摇?摇 (2)用小正方形摆。
(3)另一种摆法。
引导学生对(2)、(3)两种摆法进行评价,凸显第(3)种方法的简便。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 比较小结,形成猜想。
师: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求出小彩旗面积的过程,再看看黑板上这些数据,请同学们大胆猜测,长方形面积可以怎么求呢?
学生交流,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演: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设计意图】在活动之前,先让学生对三个长方形的面积进行估测,重视对估测能力的培养。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放手让学生探索求出小彩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体现了开放性和实践性,活动过程更具思维价值。在画、拼、摆的实践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长方形面积与长、宽的关系,形成猜想,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三、探究验证,建构模型
1. 实践操作,验证猜想。
师:是不是所有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乘宽的积呢?光凭这三个例子说服力可不够。我们还需要……(验证)
(1)明确要求,实践验证。
同桌两人一组,借助每格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方格纸,在方格纸上画出几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要求取完整方格),边操作边填写活动记录表(记录表略)。四人小组内交流验证结果。
(2)汇报展示,交流成果。
指名若干小组上台展示方格纸上的长方形及活动记录表,交流各自的验证结果。
(3)引导观察,概括结论。
师:通过验证,我们的猜想成立吗?
【设计意图】以方格纸取代小纸块让学生进行验证活动,有以下两个优点。其一,“在方格纸画不同的长方形”与“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相比,操作难度降低,方便学生开展;其二,在猜想环节中,学生经历了用面积单位直接量出图形面积的过程,如果继续用小正方形拼摆验证,那只是低思维层面上的重复演练。从用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到在方格纸上画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是从具象到抽象的第一次提升。学生在画长方形及填表的过程中,既达到验证的目的,又在操作中进一步感悟了长方形的长与每行格数,宽与行数的关系。
2. 沟通联系,建构模型。
(1)尝试在空白纸上画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师: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老师也画了一个,我画的长方形面积是12平方厘米。你们猜猜老师画的长方形是怎样的?在脑海里想象一下。
师:我这个长方形可是画在了空白纸上,你们能不能将老师这个长方形在空白纸上画出来?动笔试试!如果觉得有困难,可以请方格纸帮忙。
(2)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上台展示,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画出1×12、2×6、3×4,三种长方形。画法可能有在空白纸上打格子画出长方形或直接画出长方形。
①师:上面两种画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画出长和宽是几厘米就能知道它的面积呢?
②在集体交流中使学生逐渐感悟:长几厘米就相当于一行有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宽几厘米就相当于有几行。
③揭晓教师所画的长方形,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④小结。师:通过刚才这些活动,我们不仅得出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还理解了其中的道理。
【设计意图】数学思维活动的基点,往往要借助于“数”与“形”两个维度。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从“数量”去想象“图形”,以“图形”去联系“数量”。本环节,让学生在空白纸上画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为了画出这个长方形,学生会调动先前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的经验,主动联想方格数与边的长度的关系。当学生能直接按长边、宽边的长度画出长方形并由此确定长方形的面积时,他们已经实现了经验链接,完成了模型建构。这个活动为从依靠方格求面积到测量边的长度计算面积搭建了认知上的支架。学生实现了从方格图到长方形的第二次抽象,实现了数学模型的建构。
3. 主动迁移,形成网络。
(1)学生完成课本78页上半页“做一做”。
(2)反馈后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求第三面小彩旗面积的操作中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入手进行迁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四、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师: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我们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呢?
学生交流。
1. 教学例3。
(1)学生审题,独立解答。指名回答,全班反馈。
(2)完成课本78页下半页“做一做”。
①学生独立估计课本封面的面积,小组内交流。
②指名汇报,全班交流估测方法和结果。
③学生测量、计算,并与估计结果进行比较。
2. 综合练习,巩固新知。
基础练习。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给定长宽算面积,单位:厘米)
(2)先估计课桌桌面的面积,再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
能力提升。
(1)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2)教室前面墙壁长8米,宽3米。墙上有一块面积为14平方米的黑板。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拓展天地。
有一块正方形菜地,一面靠墙。用长24米的篱笆围起来,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设计意图】在练习设计上,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关照了学生差异,兼顾了数学化与生活化,体现了实践性和拓展性,重视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题目所选素材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课堂总结,延伸拓展
1. 回顾全课,引导小结。
(1)梳理知识脉络。
学生回顾,指名发言,共同梳理本节课知识脉络。
(2)小结学习方法。
师生回顾推导计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演:观察操作—提出猜想—组织验证—概括结论—应用结论。
2. 拓展延伸,留有余意。
师:我们认识的各种平面图形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你们看。(播放课件,动态展示图形变换的过程)
三角形旋转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只是一个开始。在今后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学习中,今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还将发挥很大的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