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专业技术培训总结

专业技术培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7-16 07:28:3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专业技术培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专业技术培训总结

第1篇

一、农民培训工作情况

今年,截止6月底,全面完成培训任务。其中,在县委党校集中培训20期,在镇、村就近集中培训26期,按照项目要求,每期培训3—4天,已总培训10380人,占总任务100%(不含市组织的创业培训500人)。其中培训阳光工程培训2000人,占任务的100%;农业专业技术培训6880人,占任务的100%;对参加农业专业技术和阳光工程培训的学员发放物化技术补贴人均50—150元,开展技术指导4次以上,按照任务要求已完成现场指导100%;农民科技示范培训项目已对100名技术指导员开展集中培训5天,对1400个示范户和辐射户培训指导4—6次,按照任务要求已完成100%,同时发放叶面肥示范户每人50袋、辐射户每人20袋。已累计支出资金近430余万元,已申请财政下拨到各培训基地补助资金435.76万元,应补资金全部到位,不含创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一般在乡镇。

二、农民培训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县农委成立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葛月光主任任组长,农委班子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农委工会主席、党组成员徐华具体分管并兼任办公室主任。培训基地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明确专人具体抓。同时明确办公室的主要职责:组织项目申报,组织招标确定培训基地并签订合同,制定实施方案,部署培训工作,对培训工作进行日常管理,开展项目检查、督导、验收,对培训基地进行考核,总结汇报有关数据、材料,每月组织召开例会等。培训基地的主要职责: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上报;签订并履行合同;选聘培训教师并保持相对稳定;公开遴选受训学员;规范培训和指导;开展跟踪回访服务;建立培训台账;填报各类报表;总结上报典型材料,留存培训过程文字记录及影像资料;提交实施情况总结和验收申请报告;按规定要求使用培训补助资金,建立资金使用明细账。

(二)公开招标,确定培训基地。通过招标公告,公开公平公正考核,确定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农广校、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县农机事业发展中心、县菜蓝子工作办公室、县水产管理站、县三义高级职业中学、县范集中学成教部、县禾兴蔬菜专业合作社等9个单位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培训基地;县农广校、县高级职业中学、县农机成人中专学校等3个单位为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基地;县农广校为农民科技示范项目培训基地;庄周职高为农民创业培训项目培训基地(市农委招标认定)。

(三)加强制度建设。除建立并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台账制度、公示制度、管培分离制度、月报告制、资金使用管理制度、检查验收制度以外。重点建立了三项制度:一是第一堂课制度。培训基地每期培训班开班,须提前1-2天向办公室报告,并提供开班计划等有关材料。办公室安排有关人员到培训班上第一堂课,宣讲相关政策,检查农民参训情况,听取学员意见和建议等。凡开班不上报者,其培训情况不予认可。二是百分之百电话回访制度。培训基地对已培训的学员必须进行100%电话回访,回访情况登记表每季度末上报办公室,办公室根据培训基地的月报台账和电话回访情况登记表进行再回访。同时,办公室采取随机抽查,暗访等方式不定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参训学员联络畅通,政策知晓,满意度增强,支持度提高。培训基地电话回访情况登记表经本单位负责人和具办人签字盖单位公章后,于每季度末上报县农委新型农民培训办公室。三是例会调度制度。每月20日为全县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例会日,原则上各培训基地分管领导和举办人参加,遇节假日不后延。主要议程为调度工作、交流意见、审核台账等上报资料,部署下步工作。没有特殊情况,20日上午9点按时开会,迟到者罚款100元,无辜缺席者罚款200元,并限时补会。

(四)强化培训质量。每期开班,都必须上报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指南,明确培训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授课教师、培训内容、作息时间。虽然培训时间较短,但却按照长训班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办班。每人发教材2-3本,水笔一支,笔记一本,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实行开班动员,结业总结,并检查学员笔记,进行全员考试。对参训学员登记造册,印发学员证,学员本人凭证进班,定位入座。坚持点名制、缺席补课或取消制,保障学时。坚持奖惩制,每期培训班都评出10%左右的优秀学员,由县新型农民培训办公室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对不守信用,无故缺席2次的学员,取消学习资格,并列入农委“黑名单”,两年内不安排其培训,不向其提供技术支持。保证了培训质量。为提高学员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在教学方式上采取“六个结合”。一是本地老师与省级专家授课相结合;二是严肃教学与快乐学习相结合。每期都利用1-2个小时,采取有奖答题式、师生互动式、讨论交流式,有时利用晚上穿插少量的文娱活动,引导学员学习,帮助学员消化领会,使学员在放松了身心的同时,又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三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现场观摩相结合。如,依托3月22日在党校开幕的皖北()第六届农资产品展交会这个平台,组织学员现场观摩、鉴别,进一步学习农药、化肥、种子方面的知识,增强识假辨劣能力。再如农机大户培训,每期都要安排半天,选择待建场地,现场展示、操作;四是口头讲解与物化激励相结合。如对参训的农资从业人员,每人免费发给电子磅秤一台,寓意要秤足数量、秤出质量、要秤出良心、公平交易、秤好经济和社会效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每人发了一台喷雾器;对农机大户每人发了一套维修工具等;五是集中大班培训与分散小班培训相形结合。对于学员分散范围广的专业,则在党校集中培训,每期培训都在300人以上。对于学员相对集中的专业则到乡进村就近培训,每期50-100人,同时利用村镇广播,现场直播,扩大了培训效果,如农机学校等。六是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教师包保到片,指导到人,通过进村入户、电话、短信等形式开展培训指导。已向受训学员发送农技短信3条,2万人次。

(五)加大宣传力度。一是会议宣传,县召开了启动会、再动员会宣传培训政策、培训要求;二是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农业信息网公开培训项目、培训对象、培训补助、培训基地、培训时间、监督电话等信息;三是印发县新型农民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信》10万份、印发《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简报》9期;四是开班典礼上第一堂课,宣传政策,在培训现场悬挂会标、宣传横幅、制作宣传图板等。五是上报工作情况、典型经验并在农业网站、报纸等媒体上发表总计27篇。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畜牧业升级计划为重点,以专家体系为支撑,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农民满意为标准,以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推广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主要内容

,以扶企联系、结对帮扶为关键措施,加快构建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长效机制,为发展我市现代畜牧业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继续组织我市100名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省里总体要求,重点推广“三大集成八项技术”,帮扶500个规模养殖场(小区),带动3000个养殖户。通过畜牧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到场,良种良法直接

到圈,技术要领直接到人,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指导,培育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带动能力强的科技示范场和技术能人,并带动广大农户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构建政府多部门联合推动,

科技人员、示范场、饲养小区和农户多层互动的畜牧技术推广服务新机制。

三、主要内容

(一)推广“三大集成八项技术”。根据良种、良法、良料、良管、良防综合配套原则,重点推广生猪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奶牛快繁双增和种草养畜三大集成技术。主要包括:生猪人工授精技术、发

酵床生态养猪技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技术、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奶牛性控冻精应用技术、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青贮饲料制作技术和种草养畜技术。各地要根据本地畜牧业生产特点和市场需

求,选择主推技术,细化技术措施,发放技术培训资料,组织学习“三大集成八项技术”光盘。

(二)开展专家结对帮扶服务。在100名专业技术人员结对帮扶的基础上,根据示范效应和农民自愿的原则,微调帮扶对象,建立帮扶档案。活动中要注重发挥共青团员、妇女养殖能手的作用(帮扶档案

中要分别注明)。全市100名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每个人至少帮扶5个养殖场(户),全年累计入户帮扶时间不少于60天。要对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结对帮扶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建档,并上网公布,

接受农民咨询和社会监督。突出抓好规模养殖场、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以及各类养殖大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做到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入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

(三)开展技术培训与现场观摩服务。今年将邀请专家举办1-2期奶牛养殖技术培训,重点围绕奶牛快速繁育、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青贮饲料制作技术和种草养畜技术进行培训。受训对象为存栏50

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户)技术人员与牧场经营者,力争受训牧场达80个,受训人数达100人,提高我市广大奶农生产经营技术水平。同时,积极配合省里做好我市家畜繁育员培训与资格认证工作,做到

持证上岗,规范繁育工作。

2012年4月到11月,市县两级将举办2期科学养殖技术培训班,重点围绕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猪人工授精技术和种猪生产性能测定技术等。在开展培训的同时,安排现场观摩,实现以点带面,在较大范

围内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大力推广生猪人工授精覆盖面,快速推进我市生猪品种改良进程,力争受训猪场150个,受训人数达200人,提高我市生猪养殖业经济与生态效益。结合奶牛良种补贴项目

培训计划,开展奶牛人工授精、不孕症诊治技术培训,提高我市奶牛繁殖技术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四)深入开展科技宣传与咨询服务。充分利用农村有线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现代传媒手段,广泛开展畜牧养殖技术宣传与咨询服务。充分利用市畜牧水产局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开

辟“畜牧养殖技术专栏”,经常更新内容,就养殖户关心的热点技术问题进行宣传,便于广大养殖户学习;设立“专家在线”栏目,点对点地解答生产技术问题;各县畜牧部门可与农村广播、电视等部

门合作,举办畜牧科技讲座;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组织养殖户学习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掌握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知识。通过“三下乡”、庙会、科普赶集等活动制发技术明白纸、技术光盘和政策明

白纸,宣传扶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不断提高养殖户技术与政策水平。

(五)突出抓好示范点引导带动。组织各级专家,充分依托各类科技示范园、试验示范点、标准化示范牧场及畜牧产业技术体系,大力开展三大主推技术的试验与示范,采取组织现场观摩与培训的形式

,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

市畜牧水产局今年计划在全市建发酵床生态养猪示范点6个,面积5000㎡(肥东2个,2000㎡;长丰3个,2000㎡;肥西1个,1000㎡)。设立奶牛性控冻精推广与性控胚胎移植示范点7个(肥东2个,长丰4

个,肥西1个),争取省里安排的性控冻精,推广奶牛快繁双增集成技术,实现性控冻精配种情期受胎率达到45%,性控成功率92%。设立种草养畜示范点5个(肥东2个,长丰2个,肥西1个),推广饲用玉

米、紫花苜蓿、菊苣、甜高粱、高丹草、黑麦草等各类牧草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改变多年传统的饲养习惯,实现种草养畜。大力推广玉米青贮技术,使全市存栏5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户全部使用青贮玉

米饲养奶牛。

四、时间安排

整个活动自3月开始至12月底结束,分3个阶段进行。

(一)发动阶段(3月份)。召开全市畜牧技术推广工作会议进行布署,广泛开展动员、宣传、培训等活动。各县认真制定好活动的实施方案,落实好专业技术人员和帮扶对象,对本地重点饲养场(小区

)、动物疫病易多发地区尽早下派专业技术人员结对帮扶。各县将本辖区内的专业技术人员名单和帮扶对象(场、小区、户)名单要登记造册并存档。

(二)全面帮扶阶段(4-11月份)。100名畜牧专业技术人员要深入到结对的饲养场(小区)和农户,主要帮助选择改良品种,传授和指导相关技术,帮助完善畜舍规划和经营管理。把建设规范、技术

成熟的养殖场(小区)作为培训农民、指导农民的科普大院。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民综合素质,探索不同地区科技入户的有效途径与模式。

(三)总结阶段(12月份)。被帮扶的场(小区)和农户,实事求是地填写“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绩效表”,并签字确认后,由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上报,12月15日前报市活动办公室,市级汇总后于

12月20前报省活动办,作为科技人员评奖的重要依据。

五、活动要求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各县养殖业主管部门要深刻认识科技服务在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切实把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作为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畜牧业升级计划”的重要工作和措施摆

上议程,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市局成立了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指导组。各县也要成立县级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指导组,指定专人负责,并将联络人电话、传真

和邮箱于4月10日前报市活动(电话:)。各县养殖业主管部门要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根据实际,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并在经费和时间上保障科技服务措施落实到位。

(二)整合资源,推进服务。为推进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深入开展,各县养殖业主管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加强协调,整合人力、资金、物资等资源,开展科技服务,技术随项目走,项目靠科技支撑。以

开展种猪生产性能中心测定、“优良种猪进站点”、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和生猪发酵床生态养殖技术成果转化等工作为抓手,推广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集成技术;以“奶牛性控冻精应用技术”为抓手,

推广奶牛快繁双增集成技术;以秸秆养牛和种草养畜项目为抓手,推广种草养畜集成技术。

(三)加强宣传,沟通信息。活动期间,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及时报道推广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总结活动开展的经验和成效,推进活动深入开展。要及时

上报“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季度统计表”,分别与3月底、6月底、9月底和12月底上报市活动办,加强活动信息沟通,及时反映本地活动开展情况。

第3篇

1.1为加强供电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技术监督工作,建立有效的技术监督机制,以保证本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并结合分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1.2技术监督工作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技术责任制,对电力建设和生产全过程实施技术监督。

1.3技术监督工作必须以科学事实为依据,以电力生产的有关规章、标准为准绳,遵循有错必纠,监督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版权所有

1.4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和推广成熟、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技术监督的专业水平。

1.5供电分公司从事技术管理和监督的所有工作人员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二章技术监督的范畴

2.1技术监督的范围包括:高电压、变压器、开关、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远动、电能质量及节能、直流、电能计量、热工仪表、通讯、变电运行、变电站土建、10kv配网、低压配网。

2.2技术监督主要内容包括:日常专业监督工作、事故分析、交流培训、大修技改指导、设计审查、方案审查、信息传递、新技术推广、设备选型、技术监督工作总结等。

第三章职责分工

3.1设立供电分公司技术监督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由总工程师负责,归口管理分公司技术监督工作。

3.1.1供电分公司技术监督领导小组对分公司的技术监督工作负技术领导责任。

3.1.2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制度等。

3.1.3组织制定分公司有关技术监督的规程、制度、标准、技术措施等。

3.1.4制定分公司技术监督规划与计划;定期听取汇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对策;对分公司的技术监督工作进行协调、督促、检查、指导和考核。

3.1.5对因技术监督不力而发生的重大事故组织调查分析与处理。

3.1.6定期组织召开技术监督会议,总结、交流和推广技术监督的工作经验和先进技术。

3.1.7组织有关单位搞好分公司新建、扩建、改建电力工程的设计审查、主要设备的监造验收以及安装、调试、试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监督和质量验收工作。

3.1.8组织落实分公司开展技术培训、交流、考核评比等活动所需的经费。

3.2生技部是分公司技术监督的主要职能部门,在技术监督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其职责如下:

3.2.1根据专业技术文件和上级领导的指示,结合分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3.2.2掌握分公司主要运行设备的技术状况,建立、健全主要设备的技术档案,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和措施。

3.2.3参加分公司重大设备事故的调查,对有关技术问题提出反事故措施及处理意见。

3.2.4审核基层单位主要申购设备的选型方案,参加重大技术措施与技术改造方案的审查。

3.2.5对分公司技术监督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3.2.6定期提出各专业的技术监督工作总结和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与要求。

3.3根据专业归口管理的原则,各基层单位也应相应履行各自的技术监督职责。

3.3.1调度中心负责远动和继电保护技术监督日常工作。

3.3.2计量部负责热工仪表和电能计量技术监督日常工作。

3.3.3变电巡维部负责变电运行和变电站土建技术监督日常工作。

3.3.4修试公司负责高压试验、设备检修的技术监督工作。

3.3.5通信公司负责信息传输的技术监督。

3.3.6各基层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设备和运行存在重大问题时,应及时上报生技部。

3.4建立健全总工程师领导下的技术监督网和各级监督岗位责任制,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应做好日常的技术监督工作,其职责如下:

3.4.1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公司有关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制度、条例等,并制定分公司或本单位的实施细则和有关技术措施。

3.4.2对本专业所辖设备按规定进行监测,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对所管辖的设备进行全过程质量监督(设计、设备选型、安装、调试、定检、维护与检修等各个环节),并建立健全本专业的技术档案。

3.4.2.1收集、积累设备运行数据和设备缺陷信息,掌握每种设备的故障率,对故障率较高的设备应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故障跟踪,并根据运行、试验得出的数据编写该类型设备的运行分析报告,如实上报。

3.4.2.2应提出设备故障的整改方案,内容应包括1)对现时带缺陷运行设备的处理方案;2)分期分批对过时的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方案。

3.4.2.3认真、严肃行使技术监督职权:对质量不合格产品、设备、材料进入电网有否决权;对制止违章操作及超标运行有建议权。及时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前景,结合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其挂网运行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供选型报告。

3.4.3协助人力资源部做好本专业技术培训工作。

3.4.4对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有清晰的思路,对本专业的技术改造应有3年规划。

3.4.5编写本专业年度技术总结,提交上级审核。总结应包括:本专业年度工作概况、本专业技术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设备和技术监督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情况、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明年的工作计划等。

3.4.6各专责应定期组织召开本专业的技术讨论会,统计本专业技术监督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分析设备运行情况,了解缺陷处理情况等。会议纪要应提交生技部,生技部根据会议纪要向各专业提出相关要求,并定期各专业技术监督动态。

第四章技术监督管理

4.1技术监督工作实行监督报告、签字验收和责任处理制度。

4.1.1技术监督项目及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应按规定格式和时间如实上报,重要问题应进行专题报告。

4.1.2建立和健全设备质量全过程监督的验收签字制度。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设备材料以及安装、检修、改造等工程,技术监督人员有权拒绝签字,并可越级上报。

4.1.3凡由于技术监督不当或自行减少监督项目、降低监督指标标准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当事者的责任。

4.2建立和健全电力生产建设全过程技术档案。

4.2.1设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技术改造等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技术资料应完整和连续,并与实际相符。

4.2.2电力生产建设全过程技术监督的全部原始档案资料,设备主管单位应妥善保管。

4.2.3努力实现技术档案的规范化、微机化。版权所有

4.3建立技术监督工作考核及奖励制度。

4.3.1对技术监督的指标及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企业利益以及称号评定等活动挂钩。

4.3.2对在技术监督工作中做出贡献的部门或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第五章技术监督年度会议

5.1每年由生技部组织召开供电分公司技术监督年度会议。

5.1.1与会人员:生产副总经理、副总工程师、各生产单位第一责任人、各专业技术负责人、班组技术骨干、特邀人员。

5.1.2会议主要内容包括:1)各专责介绍专业年度总结情况;2)对关键技术难题进行分组讨论,各专责汇总讨论意见;3)生产副总经理、副总工对技监工作提出要求和指示。

5.1.3会议资料:生技部汇总各专业年度技术总结制定技术监督工作会议资料。

5.1.4会议纪要:生技部根据会议内容制定会议纪要分派各生产班组学习。

第六章附则

第4篇

关键词:双阳区;农民培训;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为了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人才,增强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和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为此,我们针对双阳区目前农民培训现状、存在的问题,总结历年培训情况,初步形成了《关于双阳区农民培训现状的思考》。

1 双阳区农民知识结构现状

1.1 年龄结构

双阳区务农农民有16万人,其中45以上的占65%,45岁以下的占35%。在家务农的45岁以上的占农村劳动力80%,而25~45岁的农民,基本出外打工。

1.2 文化教育结构

45岁以上的农民文化程度基本介于小学和初中文化之间,45岁以下的农民平均受教育水平基本达到了初中水平或初中以上水平。

1.3 受训结构

近几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增多,农村劳动力培训人数逐年增加,各级政府培训力度也逐年加大。但由于参训的农民年龄结构偏大,知识水平偏低,虽然各个行业在农村都举办了各种培训,但是真正能够指导农业生产并发挥作用的数量有限,技术能够掌握全面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也还是很少。

2 农民培训现状

自阳光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开展以来,同时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标准良田建设项目、粮油高产创建项目等,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对农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类培训和技术指导。

2.1 阳光工程

阳光工程培训特点是:围绕农业农村重大工程项目开展培训,如农机购置补贴、沼气工程等;围绕促进农民创业开展培训,着力培养创业型农民;围绕规范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开展培训,培养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能带领农民合作致富的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围绕农业服务体系发展开展培训,如农村经纪人、机防手等;围绕农产品加工开展培训。适应各地特色产业发展开展特色职业农民培训;围绕提高农民就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展引导性培训。

自2004年双阳区开展阳光工程培训以来,全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累计有62个,培训人数将近4万余人次。占全区劳动力的25%。经过培训后的农民种植业、养殖业、机械化操作水平大幅度提高,创业农民有所增加,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增加速度较快,农民的知识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2.2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主要是在全区建设一支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以此满足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为农业服务的能力,通过项目实施推广玉米、水稻、特色种植、绿色蔬菜和畜牧业等主导产业种养殖技术。全区选用100名技术指导员,覆盖全区134个行政村,指导1000个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10个普通户,最终实现“指导员带农户,农户带亲朋,辐射带动10000户,建设有代表性的示范基地”,这样的农技推广新方式。对新技术、新成果、新机具的传播方式主要言传身教,面对面的示范讲解,走以点带面,扩大影响的道路。

2.3 结合项目培训

结合项目培训的特点:培训组织单位以区乡两级政府部门为主,培训方式以集中办班为主,培训内容是围绕项目涉及的技术为主,培训对象为项目参与者及乡村干部。项目培训的另一个特点是宣传与技术培训相结合,以电视讲座等媒体为重要传播途径,技术培训、宣传和营造气氛3结合。根据项目需要有针对性的编写知识手册,供项目参与者需要。设立咨询电话,进行技术咨询和技术指导。举办现场会,在关键农时、关键技术环节现场培训。宣传横幅提出项目意义及技术口号。宣传图解及技术挂历,将主要技术通过图解和日历的形式送给项目参与者。

2.4 大农业小科目培训

农业系统包括农业、农机、农源、农经等几个方面科目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以涉及本站、办、校等服务权限范围内的技术、政策等内容为主,在培训中紧紧围绕本站、办、校等的服务权限,设定培训内容,培训路线主要是走政府部门组织、技术部门培训的路线,培训对象主要为乡村社干部及技术骨干,培训内容比较广泛,工作任务性比较强,培训对象存在抱着完成任务的思想去听等问题。

2.5 应邀培训

主要是基层农业合作组织,针对合作组织的生产项目、技术需求,有目的的量体裁衣式的培训。如平湖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在各个农时对其进行用物理方法防病、生物方法防虫、稻田养鸭除草等特种种植技术培训;奢岭文澜植保农民合作社,对其进行玉米、水稻病虫草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培训等。

3 培训经验

3.1 培训目的明确

基本转变了过去那种“一炮轰”、“大锅煮”等一刀切式培训,基本做到量体裁衣式培训,农民干什么,培训什么学习什么,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培训,培训效果更加突出和明显。

3.2 培训方法和方式多样化

改变过去说教式培训,培训方式更灵活,有常规课堂式培训,有现场实地操作演练、有奖知识问答、趣味知识竞赛等,增添了农民学习的热情和接受能力。

3.3 解决农民交通等问题

阳光工程培训是国家实施的惠农项目,解决了农民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农民参加培训的交通和误餐费用,受训农民更加积极参加,受训人数迅速增加,受训面更为广泛。

3.4 培训机构日渐规范,培训师资力量逐渐增强

根据项目需要培训机构经历了不完善到完善,稚嫩到成熟的过程。培训老师经历了从专业技术人才到专业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3.5 转变了教与学的传统观念

变过去死板的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为朋友、亲人关系,使培训对象更愿意和培训老师沟通和学习。

4 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

4.1 培训对象

年龄老化,观念陈腐,科技意识不强,自觉接受能力差;文化层次偏低,接受能力差。

4.2 培训主体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训主体受利益的驱使其培训目的、出发点不同,培训主体比较庞杂,良莠难辨,有的培训主动性差,有的培训经济目的更为明显。

4.3 培训内容

结合项目的培训,培训内容比较专一、固定,整体不够平衡,有的地方有死角。

4.4 培训路线

培训多项为政府部门组织,走区、乡、村、社的培训路线,各级政府存在只当政治任务来完成,并非真正提高农民素质,造成培训主动性差。

4.5 培训场所

培训基本无固定场所,区乡两级培训能够租借到会议室,基本能够利用多媒体进行培训,但村社级培训组织最好的也只是能够借到小学的课堂和村部,有的有座位有的站着听,培训条件极差。

5 几点建议

5.1 建立农民培训长效机制,长抓不懈

虽然阳光工程培训解决了农民参加学习的交通和误餐问题,激发了农民学习的热情,但随之而来的是没有政府补贴的其他培训增加了组织难度,阳光工程培训每年培训指标有限,每年受训人员仅占全区农民的2.5%,解决不了全区农民培训的需要。建议政府进一步增加农民培训资金投入,建立固定培训教室和阅览室,使农民培训以村为单位固定下来。

5.2 广泛拓展培训渠道,培训形式多样化

加强媒体传播途径,进一步发挥电视台的影音培训功效。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教学。

5.3 政策倾斜,实施激励机制

制定相应的培训激励政策,对参加培训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农民,颁发毕业证书,并在农业项目领办、创办、贷款、土地流转等方面给予政策性倾斜。对村级农技指导员给予资金补助,实行培训、考核、聘用、待遇相统一的政策,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主动接受培训的积极性,提高全区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5.4 以农村合作社为载体,开办农民田间学校

选择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的特点,开展多种内容的技术培训,开办专业农民田间学校,进行专业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专业技术职能水平。

5.5 成立师资团队,强化师资力量

第5篇

1加强宣传,形成良好氛围

加强对机插秧的宣传,切实搞好机插秧的推广工作。领导重视、干部掌握、农民认识是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关键。可通过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电台、宣传单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以争取领导对机插秧工作的重视程度,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增强广大农民对机插秧的认知度,让机插秧技术的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助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等优势和长处家喻户晓,从而形成发展水稻机插秧的良好氛围。通过典型示范,起到加快机插秧技术普及过程的目的。

2培育龙头企业,扩大机插影响

水稻机插秧作为一项新技术,要是农民完全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应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扩大机插技术的影响。一是召开多种形式的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示范演示现场会。通过现场观摩,增强广大农机手及农机人员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感性认识。二是加强在推广水稻机插秧过程中的典型示范户帮扶的力度,发挥其带动作用。对于每一位购机户,应加大对其的扶持及指导,确保其尽快掌握机插秧技术。三是与水稻插秧机生产企业进行合作,加大对示范演示方式的创新,以解决机插秧推广技术中的使用操作、演示作业、技术培训等问题,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鼓励和带动农民发展机插秧。以一定规模的种田大户、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等为依托,以“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对龙头企业进行扶持与培育,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在资金及技术上予以倾斜,以推进机插秧农业产业化进程。四是鼓励农机人员领办全程技术服务机构,兴办如机插秧中介机构、机插秧作业机械及推出跨区作业等服务组织。五是按照技术推广、培训先行、服务保障的原则,加强对技术的培训和指导,让农民学习和掌握水稻机插秧技术的要领。要重点围绕农机大户及专业公司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工作,在技术培训与服务指导方面严格规范,做到精益求精,通过农机与农艺、理论与实践、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让农民了解和掌握水稻机插技术。六是大力组织推广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培养一支懂业务、精技术、会推广的机插技术推广队伍。同时,积极组织机插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切实做好机具检修、技术指导、安全生产等服务工作;另外,应监督生产厂家和经销商提高插秧机械的售后服务水平,健全插秧机维修服务与零配件供应网络,以解决农民购机用机的担忧,保证农民放心购买插秧机。

3建立稳定的农机补贴激励机制

水稻机插秧技术在推广的起步阶段,应争取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其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加大推动力度,坚持优势技术集成整合及农机、农艺等技术协调发展,形成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以促进机械化插秧的推广。加大对水稻机插秧作业的补贴,制定具有连续性、长效性、稳定性的农机补贴政策,完善农机补贴激励机制,农机补贴政策应在秋种前进行制定、宣传,而补贴资金应在春季机械到户时兑现,总之要求做到政策早制定、早宣传、早兑现,以调动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另外,在对购买机械进行补贴的同时,还应适当地对推广单位的工作经费进行考虑,以及时落实补贴工作,增强机械化服务体系的发展后劲。

第6篇

为了全面实施科教兴乡,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为“三农”的办学方向,贯彻落实教育部等12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扫盲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为旧县乡经济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努力服务本乡经济建设。现结合我乡的具体实际,提出今年的扫盲和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目标与任务

(一)扫盲工作

全乡文盲人数104人,计划今年青壮年脱盲人数25人,使全乡文盲率由原来的1.01%下降为0.7%。

(二)技术培训

1、完成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200人(次),使90%以上的农村劳动者掌握1—2项实用科技。总结推广“文技+农户”致富典型个和“科技兴农”重点村2个。

2、建立完善办学基地。乡文技校按省定“八有”标准努力创建,争取申报县级示范文技校。

措施与要求

(一)扫盲工作

1、加强扫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2012年继续巩固“对县督导”成果,进一步做好“控流堵盲”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中小学生中途辍学,特别是未读完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辍学,杜绝新文盲的产生,把“控流堵盲”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各村、乡妇联、共青团组织应加强扫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建立建全扫盲责任制度,制定相关的“村规民约”,指定专人负责,具体落实到人。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消除滋生文盲的土壤。

2、各村分管教育的干部对本地扫盲工作负主要责任,相应制定扫盲工作责任制,责任到人。负责制定本地扫盲工作的规划和年度计划,筹措和管理本地教育经费,组织力量开展扫盲。各村要组织动员本村的扫盲对象接受扫盲教育,为扫盲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3、各村要根据文盲人员的特点,开展灵活机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采取定点定人包教包学的教学方法,保证脱盲。扫盲领导小组组织人员每年不定期进行教案、教学进度、学员出勤、学员作业、学员测试等项目的检查,以保证学员的脱盲质量。

4、各村要根文件规定,依法保证成教经费到位,用于我乡的扫盲与成人教育工作和改善文技校的办学条件,扫盲经费实行专户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二)技术培训

1、要明确技术培训的责任性与紧迫性。分管领导与专、兼职教师应积极配合政府协调各站、办、所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培训规划,配好专业技术讲师;乡科技副乡长和科特派工作站具体实施培训计划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乡文技校档案管理负责人及时妥善做好管理和资料建档工作。

2、村级文技点应根据调查摸底项目制定当年的培训计划,根据项目培训计划积极组织培训工作,保证培训质量。

3、培训内容坚持“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课堂教学和现场结合为主,辅之以巡回讲座、科技影、像,科技专栏和科技咨询等形式,以农副业新科技、小企业生产经营为主要培训内容,在力开展各类技术培训,为农户排忧解难,让劳动者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以利脱贫致富。

4、培训以家长和回村初、高中毕业生为对象,按调查项目人数落实到户到人,每期培训保证人员齐全,师资到位,资料丰富,整体效益高。加强“归口”培训办学工作,协调各乡办站、所,无偿地为培训技术班提供师资,确保培训质量。

5、为保证“人才、技术、资金、资源”在“科技兴农工程”中发挥整体效益,乡文技校积极及时地聘请有关专家教授技术人员举办相应的专业培训班,尽力尽早帮助农户脱贫致富。各村要加强对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科技重点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重点联系,做好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工作,及时总结推广“文技+农户”致富典型。

(三)文技校工作

1、按省定“八有”标准建立完善乡文技校建设,并纳入乡政府年度考评。

2、加强文技校师资队伍建设,争取编制按国家要求比例配备,选拔素质好、高学历、懂管理、懂技术的有一定社会活动能力乐于从事成教工作的教师充实成教教师队伍。

第7篇

【关键词】机电;管理;问题;对策措施

1乡镇煤矿机电运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职能部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自对煤矿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后,我市各乡镇煤矿均按规定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或配备了机电技术人员,但因各煤矿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重效益、轻管理的错误认识,,对机电管理这一环节重要更重视不够,机构设置不全,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且把主要精力放在应付生产上导致职能管理作用淡化,部门规范管理作用没能充分发挥。

(2)对机电质量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煤矿机电职工标准化意识差,未能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对固定设备和流动设备的管理未能按《国有重点煤矿生产矿井机电专业质量标准化标准》进行,设备管理、机房硐室、机道、缆线吊挂、头面等达标率低。

(3)标准及规范管理不到位。标准把关不严,设备从选型、购置、验收、试验、安装、维护、修理直到报废的全过程管理在某些环节还不到位。有的矿设备验收、使用制度执行不严,不合格产品仍能入库和使用。在用设备缺少编号,设备、电缆标志牌项目标注不全,帐、卡、物不对应。设备检修质量不高,一些需定期测试的项目未做,一些设备超期使用,未能按规定进行淘汰报废处理。

(4)设备的隐患排查治理不及时。设备老、旧、杂、脏或带病运转,安全设施不齐全,保护装置不灵敏或失效,距《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差距较大。如:提升系统缺少缓冲装置和反跑车装置,电控系统、制动系统保护不全。一些固定设备的电压表、电流表、压力表、真空表、安全阀未按规定定期校验。井下电气设备没有按规定做电气定期试验,过流保护整定过大,有的甚至使用铜、铝、铁丝代替保险丝。漏电保护、煤电钻综保、照明信号综合保护、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甩掉不用,无进行试验或记录不规范。电气设备没有做到“四有”,失爆现象屡见不鲜。

(5)机电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手段落后。机电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甚至缺少机电技术人员,导致技术管理不到位,不能有效管理和指导生产。固定场所设备未能定期进行性能测试,井下供电三大保护未能按技术要求进行整定、测试、检查,一些仪器仪表老化而且不全,测试手段和方法落后。

(6)机电队伍整体素质较低。煤矿专兼职机电管理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且未系统学习设备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理论,机电管理凭经验进行。机电职工一般未接受机电专门技术培训,理论知识不足,实践经验缺乏,实操水平低,违章作业时有发生。

(7)机电培训走过场。机电培训针对性不强,实践操作方法讲授不具体或过于简略,造成职工学习积极性不高,机电培训走过场。

(8)资金不足。由于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资源有限,搬家挪面频繁,造成机电设备安装、检修、维护量增加,机电职工经常加班延点,工作量巨大,加上而待遇相对偏低,一些高水平的机电技术人员纷纷跳槽,机电安全生产处于被动状态。

2解决的对策与措施

(1)提高职工素质和业务能力。随着矿井用电设备的增多,对于人员素质的要求也日渐提高。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要有掌握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才能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故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要使受培训的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方式、方法也不要拘于一种形式,但不论采取哪种方式方法都必须做到学用一致,教材、教员、教室落实。教材的深度要与培训对象的文化业务素质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如评定技术职称,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人员的经济待遇。

(2)提高技术工人的创新能力。乡镇煤矿由于特定的地质条件,基本上无法实现机械化采煤,如采煤机,大型高效分离设备和破碎与磨矿设备,以及全断面联合掘进机等产品均无法使用。但近几年,矿井不断进行技术改革,设备更新,局部机械化进程发展较快,如采煤液压单体柱的普遍使用、新式绞车、电瓶车、螺杆式空压等设备的使用,以及井下安全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等系统的投入使用等,要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必须高度重视煤矿机电管理工作,积极开辟煤矿综合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鼓励职工参与安全技术革新、技术论文写作等,提高矿井安全技术保障能力。

(3)建立现代化矿井相适应的组织管理机构。要适应现代化的矿井管理,必须建立现代化的组织机构。由于矿井的规范化、装备的现代化、监控系统的数字化,矿井机电管理的复杂性、专业性大大增加,组织机构必须体现专业化管理和专家型结构。组织机构的设置和建立,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职能性建设和专业化培训,实现组织机构与矿井生产系统、技术系统、管理系统的相互融合。在组织机构建设的同时,职工队伍的建设必须提前进行。现代化矿井面对的不仅是先进的机械设备,而且是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职工队伍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和水平,而其管理队伍、技术管理队伍及采掘队伍应该是知识型、专业型的。

(4)认真落实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机电设备管理的准则,是做好机电管理工作的纪律保证,应建立健全并形成机制。从日常监管检查情况看,规章制度执行不利是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操作、维修、质量验收、现场管理等制度的执行方面尤为突出。矿井机电管理的主要工作对象是设备,落实规章制度也必须以管好、用好、修好设备为主要工作内容。目前急需重点落实的规章制度是:机电管理人员责任制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设备维护保养、检查、维修、质量验收制度;机电事故管理、设备现场管理、技术管理、综合平衡、班组经济核算等制度。

(5)实行技术人员责任制,强化技术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是技术管理工作的主体。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责任制,职责、职权和专业班组职责挂钩,是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强化技术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便于专业技术人员在生产活动中解决技术问题,做好技术管理工作。为了提高机电技术管理的工作质量,必须重视积累技术资料和科技情报的检索工作,做好图纸资料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设备的运转、检查、保养、检修、事故等记录都要做好资料分析整理,妥善保管,存档备查。设备技术性能测定报告,机电工作的检查、评比、总结、工作计划、报告、报表、定额指标也必须存档备用。

3结束语

综上,为提高乡镇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管理、装备、培训”为原则,以矿井机电质量标准化统揽工作全局,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扎扎实实地搞好机电管理工作,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目标任务

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培训农机管理人员100人次;加强对从事农机鉴定、推广、监理、质量监管、教育培训工作等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培训农机技术人员365人次;加强对农机操作、维修、营销等实用人才的培训,计划培训农机操作、服务人员1500人次,其中新购机农民500人次以上。

二、培训内容

(一)强化管理人才培训,提高政策执行能力。市局将对各县(区)农机管理站长、农机化重点产业示范县的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重点是中央“三农”工作方针政策、农机化法律法规政策、“十二五”农机化发展规划、农机购置补贴管理办法制度、农机化项目等。县(市)区以乡级以上农机管理人员为主实施培训,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履职能力。

(二)强化科技人才培训,提高技术支撑能力。一是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培训,重点内容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设施农业装备技术、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以及其他农机化新技术。二是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监管、安全监理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快知识更新,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三)强化农机实用人才培训,提高作业服务能力。各县(市)区农机管理部门要在春耕生产、“夏收夏种”、“秋收冬种”等重点季节举办培训活动,重点突出水稻、蔬菜、茶叶和水果四大重点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培训,组织开展专项技术和农机维修保养、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农机产品销售及三包服务知识等培训。组织新购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其操作使用水平和对农机化新技术的接受能力,促进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民增收致富。

(四)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实用技能水平。一是重点培训既掌握农机又懂得农艺的机插秧操作手,力争培训并鉴定10人以上水稻机插秧操作中级工,确保全年水稻机插任务的顺利完成。二是加大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能鉴定,为农机售后维修网点建设做好基础性支撑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优化农机化专业人才队伍,是各级农机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体现,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现实需求。各县(市)区农机管理部门要深刻认识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将农机化教育培训纳入重要日程,抓出成效,抓出亮点。

(二)加大资金投入,强化项目带动。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农机化发展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各级政资金支持,福清、长乐要利用开展水稻、蔬菜重点产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这一契机,强化项目带动,大力开展农机技术培训,以点带面,实现整村、整乡、整县推进。

(三)建立协作机制,创新培训方式。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充分利用好国家面向农民的培训政策和我市农业机械化重点产业推广示范项目,创造培训机会,提高培训效果。紧紧围绕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采取现场演示、举办专题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农民机手参加培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