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3 04:21: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监理课程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本人热爱祖国,热爱党,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学校、系部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能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能够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顾全大局,团结协作。
二、教学工作方面:
本年度我共计完成教学工作量670学时。担任的工作有理论课程教学、实践类课程教学、毕业设计辅导等。在教学中,通过认真的授课观摩、自学以及实践,在教学方面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和提高。备课能够做到深入细致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注意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并及时反馈讲解。
三、其他方面:
努力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积极做好实训室管理维护,督促监督学生遵守实训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平时,对学生进行严格考勤,杜绝迟到、旷课、早退现象。
摘要:目前,我国职教界将“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把“素质与能力并重”的全人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方向,把适应并满足社会需要与综合职业能力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着眼于学生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注重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培养,使之能因职业变化而适应不同的岗位需求,标志着多年来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尝试探索迈向成熟、走向正轨,也是对学生的全面尊重与全人终身教育的理性思维成果。
关键词 :职业教育:关键能力: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全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2-0055-03
作者简介:戚国华,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学评论、高职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级重点课题“我校综合素质课与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研究”(编号:XJZD201218)的阶段性成果。
在人的职业生涯中,专业能力是人职的必要条件,关键能力则是对从业者综合素质的检验。专业能力可能在几年内会被新技术超越,而关键能力却是从业者特有的价值与资本,是多种能力和技巧的整合体现,也是从业者寻求自身发展与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表现出深层潜隐性,难以模仿,只有在实际工作后才能显示出来,是用人单位判断从业者能力和办事效率的重要标准。因此,关键能力一旦具备,就会与从业者的整个职业生涯密切相随,是从业者对社会的适应性与融合度。 “关键能力”一经形成,就会成为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关注开发的热点。
但是,如何在本土开花结果,各高职院校在实践层面尚处于探索阶段。多数高职院校对专业能力的研究内容多、细、准,也有明确的考核与评价标准,而对关键能力的研究却存在以下现象:内容少、粗、模糊、宽泛,考核及评价缺乏深入研究, “重专业能力训练,轻关键能力培养”,相对应的显性课程较少,缺少相关指标的科学分析和评价,没有形成具体的培养策略,缺乏系统而有效的机制,至今没有具体、成型、成熟的课程设置体系与授课方式,忽视了其重要的“生产性”价值,培养空间常被挤压,仅在公共选修课中有所体现。本文结合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的实际情况,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新路径,为综合素质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做准备。
一、我院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开设情况的反思与调查反馈建议
1.成效分析。长期以来,我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紧跟人才市场需求,在突出以专业能力为主线的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以职业素养为主线的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通过校园与企业资源的整合、利用,开发课程并创设职场环境,为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提供可靠的载体和有效的实现途径,已取得一定的成果,在同类院校中较为领先。自2007年开始,我院将调研信息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分类整理后,形成了不同的综合素质培养课程,分为4大模块,涵盖面较宽。现已开设《创新能力》、《大学生就业指导》、《沟通与口才》等15门课程,各部门开展多种社团活动、举办知识与技能竞赛、专家讲座等。这些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但目前存在宏观调控不精细、与二级学院的课程内容安排重复、上课时间都排在周末、每门课的课时较少、任课教师自选内容、大班上课、课程的针对性与连贯性不强、设计随意性大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实际效果并不显著。
2.对调研结果的反思。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曾对我院展开调查,形成《2012年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结论如下:①从整体情况来看,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较好,但就业质量的个别指标有待提高:毕业生对母校的整体评价较好:毕业生的基本工作能力和核心知识基本满足工作要求;②从社团活动来看,学生的参与度较低。社团活动是提升学生能力和在校感受的重要途径,学校应给予更多支持与协助,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其中:③2011届毕业生在半年内的离职率为54%,比全国骨干校(46%)高8个百分点,离职率较高可能与毕业生初次就业质量不高有关。其中,99%的毕业生有过主动离职,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39%)、薪资福利偏低(32%)。被动离职反映了毕业生没有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主动离职会使用人单位认为本校毕业生缺乏忠诚度。建议学校引导学生理性对待未来职场,摆脱初人职场的盲目心态,更合理地选择工作;④2011届毕业生最需提升的基本工作能力是说服他人、电脑编程。从上述分析可看出,我院毕业生前3项问题是:忠诚度缺乏(离职率高),初次就业质量不高(初入职场心态盲目,自我价值判断不清),沟通能力差(社团活动少、不会说服他人)。这3项能力都不属于专业能力,而是属于关键能力的范畴,即做人方面的问题。
3.学生的反馈和建议。近三年来,我院商务秘书专业在对应届实习生、往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时发现,学生认为在企业中最需要的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对自己最有帮助的课程是《沟通与口才》。企业在职业道德、职业态度、沟通交流、学习能力等关键能力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与麦可思数据公司调查吻合。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反思在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不足,得出以下结论:①企业需要的良好品格与能力正好是关键能力包含的范畴。早在1998年的《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就已提出8项职业关键能力: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②关键能力是实现全人教育的核心,也是企业对学生能力的第一需求,比知识本位、能力本位更符合社会和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它不仅是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也是今后职业变化或升迁所必需的基础能力:③增强职业关键能力既需要有经验的形成式教育,又需要点睛提升的专题式教育。应通过邀请企业专家、教师分解开发8项关键能力课程的内容,深入理解和认识其内容和方法途径,逐一找出体现关键能力的课程载体。教师则应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选择相应的关键能力课程开展教学实践,使学生可选修几门课程,在训练过程中学会做事做人,学会学习,达到增强关键能力的目的。
二、个案分析:在《沟通与口才》课程中增强关键能力(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能力)的实践探索
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职业关键能力之二。《沟通与口才》课程是增强这两种关键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在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中开设较早的课程,每学期24个课时。该课程以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或合作等实用能力训练为核心,以模拟真实生活情境为背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生活与工作任务为驱动,以“与人交流、与人合作”的关键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和多元化考核手段,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生的形象思维较为丰富,掌握知识必须与一定的环境、背景相联系。因此,应本着高职生的认知与职业成长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人手,选择与之相关的领域进行教学,使学生易于理解并获得互动交流的学习热情。因为专业学习强调对未来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工作经验的掌握,是功能性的:而社会生活学习领域则是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至关重要的社会责任、价值观念、良好品格的养成教育,是人本性的,强调升华与迁移。能力发展有自身的顺序,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回归学习,使学生逐渐看到人性的复杂多面、世界的丰富多彩,从而积累一定的经验,形成生成性思维,获得在专业、日常生活、社会、伦理等各个层面整合行动的能力,在未来持续变化的生活情境与职业情境中能独立得体、有智慧、有能力地采取负责任的行动。
课程内容包括沟通者必备的心理与表达素质要求、日常生活领域的沟通(家庭沟通、校园沟通、恋爱沟通)、职场沟通(面试,与上司、同事、下属、客户的沟通、跨文化沟通)等。教学方法则是实训与讲授比例各半,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分组的方式,易于学生讨论。实训内容根据课程进度,有故事讲述、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热点追踪、演讲比赛、角色扮演等,鼓励学生克服心理恐惧,敢于上台当众发言,逐步用流畅的普通话清晰地表达思想。讲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要求和反馈更改学习内容,通过讨论式、互动式、参与式及探究式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互相合作的习惯。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习,创设教学情境、强化人生过程体验、保持教学反思、进行发展性评价:教师则训练学生分析判断、交流表达、合作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变化,为更好地与人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教专家姜大源教授认为:由实践情境构成的以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一般指经验并可进一步发展为策略,即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效益的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经验是策略的基础,策略是经验的升华。策略的构建、迁移和内化是建立在经验的获得、保持和使用的基础之上的。
具体到《沟通与口才》这门课,即以学生实际生活经历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依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职业规律来安排教学内容,就是落实姜教授所说的内化经验、生成思维、迁移能力、构建策略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对生活与未来职业的整体观察、发现结构关联、获得学习经验、形成经验能力,继而引导学生通过对自身经验、具体情境和学习主题的深刻反思,获得启发式策略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例如,讲授“与自我沟通”时,让学生明白:只有勇敢地承认内心的有限与丑陋,正视人世的不完美和人生痛楚的必然性,才能经历心灵深处的更新,才会有品格和行为的改变。因为“学生作为未成熟的个体,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
教育不是规定学生的发展,而是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这就需要把学生的发展看作不断生成和创生的过程,从而关照学生的过去生活、当前生活和可能生活。这是从人性成熟到职业成熟的渐变过程,也是培养职业型人才的主要途径。正如职教学者徐国庆所言:“职业能力是无法从生活背景中割裂开来的,能力发展涉及到工作和生活世界两方面,是一个由个体自行规划的主动过程。学习和能力发展必然是个体对自身经验进行背景确定并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发展的积极活动。”本着这样的理念设计课程与实践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认识到口才在人生各阶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还可丰富生活内容、提升内在素质,真正实现“沟通伴一生,口才显素质”的课程目标要求,使学生具备生活、学习、职业生存与发展能力。通过这些措施,能促使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充分发展潜能,全面发展能力,真正实现“全人教育”。
如果推广至其他课程,则要细致地划分关键能力具体的内涵层面。按照麦可思数据公司的诊断结果设置相关课程, “缺什么补什么”。例如,针对我院毕业生离职率高的问题,应设置职业意识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课程。充分考虑课程内容与形式、课时总量、师资能力与教学方法、学习成效评价等因素,尝试完善基于我院特点、较稳定地凸显关键能力的课程体系。通过这些措施,使学生内外兼修,获得职业岗位应知应会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三、措施与对策
1.借鉴经验,自上而下,形成制度。最早提出关键能力且高度重视培养措施的是德国,它在职业教育领域有着完备的培养体系,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培养责任。校企双方合作,保证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质量,使社会和受教育者都认同高素质的人才标准。我国目前对关键能力开发的理论研究还不深入,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也没有较完善的培养机制,行业和个人的认识不到位,参与积极性不高,标准体系也很不完善。这种状况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对从业者职业素质的高要求及关键能力培养的需要。因此,政府应承担起推动职业教育关键能力开发的职责,不断完善《职业教育法》,出台相关政策和规章制度。此外,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成立关键能力培训考核机构、协调教育机构与行业企业间的关系,形成自上而下且有法律保障的制度。高职院校应继续呼吁政府、行业、企业三方更加关注高职人才培养机制,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加深校企合作制度化。
2.积极实践,自下而上,逐步推广。由于关键能力是职业综合能力结构最深层次的一种行为表现,其特殊的潜隐性决定了必须通过各门课程教学的整体力量来实现。关键能力的养成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行为的改变,这需要在学习或社会实践中长期而有意识地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关键能力难以通过某一门课程的教学实现,必须借助整个教学过程全方位、立体化地构建,如课程、项目、实习(实践)、活动等。因此,要解构关键能力指标,提供多样化、新颖的教学(实践)活动平台。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和学习进程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各模块之间要有针对性、有递进性、能组合,使学生能选择学习内容及载体,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一线教师要不断探索、研究增强关键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提高其关键能力,在显性课程设置与开发等方面努力,采用自下而上、小步快进、逐渐推广的方式,设计好所任教课程的内容与方式,并在班级内试验,继而探索适应当前高职院校关键能力培养的实践经验。另外.还要多渠道、多角度地将其渗透至所有课程,使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目前,我院正在努力开发增强关键能力的综合素质教育显性课程,力求使之不仅只在课程设置中起结构性作用,还要在教育实践中发挥功能性作用。
水利工程监理课程一直是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水土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水利工程监理是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监理,该课程在讲授水利工程监理基本理论的同时,还包括水利工程建设领域内相关法规,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有关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以及组织协调等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手段,以及水利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水利工程概预算及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监理工作开展的程序和方法,进一步加强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监督的基本技能,提高了专业素养,从而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工程的实际问题。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是黑龙江省省级重点专业,毕业生主要在中建、中铁、中水各施工公司、监理公司,从事施工、监理、咨询等工作。因此,水利工程监理课程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核心的课程。通过学生所显出来的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强弱,可以直接反映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即是把启发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最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2启发式教学
传统教学采取传统授课法,讲解以教师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更多地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相对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式教学,则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使学生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保持着主动性,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思考问题、主动去发现问题、主动去探索问题。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启”是对教师而言,“发”是就学生而论;“启”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表现,“发”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的体现。
3如何在“水利工程监理”课程中启发教学
3.1在课程开头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参与思考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课程开头的提出问题非常重要,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如果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来设计问题情境,无疑是一种有效方法。例如,讲授“口头合同是否有效”时,可在课程开始时,提出这样的问题,结合工程实际案例,如鲁布革水电站引水索道工程中,我方工程指挥部与日本大成公司之间的口头协议是否有效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记忆深刻,加强课程的教学效果。
3.2课中运用生成的问题,启发了学生积极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一样的观点
水利工程监理课程实施以来,自主思考、启发讨论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致使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落实。由于他们都有各自的生活背景和家庭环境,并处于高校这种特定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持有不同的方法观点。在师生交流中,师生互动、相互影响。在启发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说错、鼓励学生提出与他人不一样的观点。布鲁纳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生自己出现的错误,往往最贴近他们的现实情况。
3.3课程结束时紧扣问题,启发学生去巩固延伸知识,认真总结
一般在课程最后,多数教师常常用紧扣课程开始时提出的问题来启发学生,对本课内容作一个简明扼要的总结。这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还收获了问题所延伸的知识。这样既能让学生的思维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又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学生启而不发的原因与对策
4.1学生启而不发的原因
(1)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后遗症:①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以得高分作为评判教学质量的标准,教师的任务就是猜题目、找捷径,帮助学生得高分;②至于如何开发思路、引导想象、挖掘潜能,统统被排除在职责之外,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精神,由公式、定义、标准答案所代替。应试教育的累计结果,往往使学生对于教师新的教学方法感到无所适从。(2)教师方面的原因:①教师的课堂行为对学生的引而不发负有一定的责任,有些教师进入课堂就是一副惟我独尊、居高临下的样子,表现出对课堂的绝对权威;②不允许学生提出异议,随便打断学生的问题致使师生之间保持较大的心理距离,甚至有的教师把批评当做是课堂教学强化的主要手段;③授课时表情过于严肃,缺乏幽默感;④对于启发教学的经验不足。(3)学生方面的原因:①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障碍,学生习惯于教师主宰课堂,没有参与课堂的意识;②对教师的敬畏感;③没有自信,缺乏尝试的勇气。
4.2学生引而不发的对策
为避免教学中的枯燥、乏味问题,在教学中采用了情境式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专业监理人员的需求,把整个课程分解成为三个模块,每个模块下又分为几个教学情境,在每个教学情境中都插入实际的案例内容,这些实际案例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专业工程监理公司共同研究而确定。这样使学生学习起来就如同亲临其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之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如,更适应社会的需要。多年的教学实践,也验证了本方法是确实可行的。三个模块分别是:模块一: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基本概念;模块二:信息系统监理的主要内容;模块三:信息系统建立实战。
(一)信息系统监理基本概念。
1.主要内容。监理单位与人员的资质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监理工作三个主要指导文件编制。带领学生走近真实的网络工程项目工作环境,使学生对网络工程施工有初步了解、介绍招投标过程、提供网络工程招投标书样板,审阅与编辑投标文件、提供监理工作三个主要文件样板。
2.能力目标。一是能够理解和运用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施工规范和安全条例等。二是能够了解网络工程监理的职责与工作内容。三是能够看懂和分析网络工程的招投标书及技术资料。四是能够归纳招投标书的结构和要点。五是掌握招标和设计阶段监理工作的技术特点。六是监理大纲、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的编制。
3.主要教学情境。一是审阅教师提供的招投标文件。将同学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自己编写投标的标书。二是审阅教师提供的三个文件,同样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自己编写。
(二)信息系统监理内容。
1.主要内容。当一个监理公司取得了监理合同之后,将要进入实质的监理阶段。在这阶段里的主要内容即是所谓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变更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与组织协调“四控、三管、一协调”。在本部分提供实际的网络综合布线合同及与本合同相关的文件,使同学身临其境审阅学习这些文件。
2.能力目标。一是掌握工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点的设置、质量控制常用的方法手段。二是掌握进度控制常用的技术、影响进度的因素。三是掌握投资控制的过程及失控的原因、掌握变更控制的基本原则及信息系统工程变更的工作程序。四是掌握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的内容、合同违约管理、合同索赔程序与处理原则。五是熟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中产生的主要文档及管理方法。六是掌握信息系统安全的定义、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内容。
3.主要学习情境。一是根据实际案例拟定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合同。二是分组审阅教师提供的已经完成的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控制文件,尝试自己设置质量控制点。三是进度控制甘特图绘制。教师给出实际的综合布线工程和工期或其他项目,同学尝试用MicrosoftOfficeExcel绘制甘特图表。
(三)信息系统监理实战。
1.主要内容。因为现在的建设方通常是在工程招标之前就聘请了监理公司,因此监理的内容往往要提前到帮助建设方编写可行性分析报告、编制招标文件、根据投标标书选择优秀的承建方、可能还要起草工程合同等。因此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实战内容包括以上所述部分并称之为工程前期准备阶段的监理。当选定了承建方之后进入工程设计与实施阶段监理,以及系统验收阶段的监理。
2.能力目标。一是熟悉投标标书中实质性要求的评审。例如:注册资金、系统集成资质、安全资质、质量管理体系等内容。二是熟悉招投标文件中技术性要求的评审。三是熟悉综合布线六个子系统的设计要点、监理的主要内容。四是测试验收网络工程并能写出工程建设分析总结。五是验收的原则与组织,验收测试的条件和主要工作。六是验收的准则,验收报告的内容。
3.主要学习情境。一是按小组分配到校企合作的监理公司,实际参与工程前期准备阶段的工作。二是按小组分配到校企合作的监理公司,下工地实际参与施工阶段监理工作。三是按小组分配到校企合作的监理公司,实际参与工程的验收工作。
二、结语
关键词:创新 职业院校 创新教育 实践 创新灵感
随着建设监理制在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全面普及,公路施工监理作为一门主要专业课也在路桥工程专业中开设。然而,在校生还没有接触过工程实际,如果教师只照本宣科地讲解工程监理工作的机械程序、深奥的法规和条文,难免会使学生产生抗拒的心理和抵触的情绪,这十分不利于公路施工监理课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研究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抓住本课程核心思想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即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一、案例教学法的定义
公路施工监理课程案例教学就是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以实际工程监理案例为教学的中心,由此展开对工程监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内涵与外延的阐述、解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案例作为一条主线,将每节课所讲的全部概念和知识点串起来,先从案例引入到理论,再从理论解释到案例。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案例介绍中,对要讲授的内容先有了感性认识,使较为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点。在随后的理论知识讲授中,教师不断联系工程监理案例,让一个个知识点成为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实现了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案例教学全过程。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曾提出“从做中学”这样一种教育观,案例教学法实际上就是这种教育观的具体运用。
二、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特点与原则
1.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特点
案例教学法与一般的教学方法相比,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以实际案例为教学的中心和主线,教学的各个环节均围绕案例来展开和安排。
(2)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案例进行有机调整,不拘于课本所编排内容的先后顺序。
(3)以介绍案例的方式开始每次课程内容的讲解,然后再对案例进行总的点评。
2.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1)案例与教学相一致的原则。即所引用的工程案例内容必须要与本节课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协调一致,不应在内容上南辕北辙。
(2)工程案例简明、精要的原则。所举的工程案例应该简明扼要,切忌内容繁杂、冗长。在选择工程案例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时间和理解的程度,又要符合教学形式的要求,所以教师应精心挑选合适的工程案例。
(3)工程案例的开放性原则。所谓开放性,就是指工程案例可增减内容和修改表达方法,仍能保持其内容的完整。一般来说,实际工程案例内容均十分复杂,篇幅较为冗长,并不太适合直接作为学生的教学材料。因此,通常情况下,教师还要对所选择的符合开放性原则的工程案例进行再加工,对工程案例的文字、篇幅、语句和表达方式作适当的修改、润色,使之具备可读性和简明性,从而更能满足学生教学的需要。
(4)工程案例的先进性原则。在准备工程案例的时候,要注意选择最新的工程案例资料,使教学的信息能跟上最新工程项目的动态变化。
(5)工程案例生动具体的原则。一般的工程案例是面向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其叙述、表达较为笼统、概括,不适于教学使用。因此,工程案例的选择必须注意其是否生动具体。
(6)对工程案例的再创造原则。对所选择的工程案例进行再创造,就是指对工程案例从内容到形式进行适当的增减、调整和修饰,以满足学生阅读和理解的需要。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工程案例的再创造,这要求教师应更加深刻地理解课程的内容,使工程案例经过二次创造后能更好地贴近课程的内容。
(7)学生积极参与的原则。与以往的理论教学不同,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案例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例的理解,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并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辩论。通过这样深刻的思考、理解,往往能让学生十分扎实地掌握所学的内容。
三、案例教学法应用实例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流程如下:本节课程内容介绍引入工程案例学生阅读工程案例学生进行案例辩论教师结合课本内容点评工程案例剖析课本内容课本知识点与工程案例内容的对应总结。
1.课程内容介绍
先介绍本节课程的内容为关于FIDIC合同条款的优先次序问题。FIDIC各个合同条款之间是彼此制约和互为说明的,但有时候难免会在个别地方出现歧义或含糊不清的情况,甚至各个合同条款之间可能发生相互抵触的情况。
2.引入工程案例
在某房建工程项目中,工程数量单中规定应使用白水泥实施洗手间的瓷砖勾缝,但在技术规范中写明这项工作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在施工过程中,业主与承包商就使用何种水泥进行勾缝的问题发生争执。业主认为使用白水泥勾缝满足美观的要求,因此承包商应该按合同工程数量单做这项工作;而承包商根据合同第5.2款(合同文件的次序),指明技术规范制约着工程数量单中的描述,因此应该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施工,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是属于正常履约。
3.案例辩论
在引入工程案例后,笔者先让学生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承包商坚持按照合同的条款来组织施工是正确的,业主的要求是没有道理的。另外一部分学生认为,承包商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尊重作为工程项目投资方的业主的意见,不能死板地照条文来办事。而还有一部分学生则认为,业主和承包商都不能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提出任何变更要求,一切均应该由监理工程师来决定。学生对案例展开激烈的辩论,各自发表对案例的不同意见。
4.教师结合课本内容点评工程案例
(1)工程案例的结论点评。在本工程案例中,业主与承包商发生争执,哪一方的要求合理呢?在实际工程实践中,监理工程师应裁决承包商的要求合理,即承包商可以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实施瓷砖勾缝。另外,如果业主坚持要求使用白水泥勾缝,则属于工程的变更,经由监理工程师按照规定的程序填写工程变更指令,承包商再按照监理工程师的变更指令进行施工及结算。
(2)课本相关内容连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关于FIDIC合同条款的优先次序问题,在课本中关于条款的优先次序为:合同协议书中标通知书投标时的标书合同特殊条款合同一般条款技术规范图纸工程数量单其他补充文件。
(3)用课本相关内容解释案例。案例中,业主与承包商发生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他们所依据条款的法律效力的优先次序上。在课本的相关内容中,明确规定了这样的法律效力优先次序:“技术规范图纸工程数量单”。因此,业主与承包商双方的争执事实上也就归结为“技术规范”与“工程数量单”的优先次序的争执。按照课本内容,“技术规范”要明显优于“工程数量单”,这就是裁决承包商的要求合理的原因。
5.课本知识点与工程案例内容的对应
课本的知识点与工程案例内容的对应情况详见下表。
6.总结
在经过上述各个教学流程之后,学生对FIDIC合同条款的优先次序以及改变优先次序的处理办法,有了明确而深刻的理解,再不需要死记硬背这些优先次序,并且能做到灵活使用和处理相关问题。
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的新型教学体系。在这个教学体系中,理论部分与实际部分是没有明确的分界线的。在形式上,理论部分与实际案例部分是一一对应的;内容上,理论解释实际案例,反过来,实际案例又验证了理论,两者相辅相承、互为表里。
在公路施工监理这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在应用以案例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后,学生对比较陌生的理论内容均能很快地理解、掌握;即使没有实践经历,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思辨,也能够较快地进入角色,以自己的观点来应用理论知识、判断案例,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进行深入的思考,避免了以往教师生硬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消极教学状况。案例教学法在公路施工监理课程教学中的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今后还有待于教师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以期取得更多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文不.公路工程施工监理基础[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田威.FIDIC合同条件实用技巧[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李景廉.举例技能[J].佛山大学学报,1997(6).
【关键词】中国监理;合同管理;国际项目;菲迪克
0.引言
自推出改革开放政策的二十年里,在发展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中国已表现出特有的能力,对外贸易数量的增长和外资资金的流入就是证明。自1993年以来,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一直是主要的外国直接投资国,同时,中国也在不断地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事实上,500个最富有的跨国公司中有近400个已在中国建立了公司。仅仅在2002年12月,就有3443个外商投资企业被批准设立1。在诸如世界银行和亚洲发展银行提供的资金的帮助下,许多大型建设项目得到实施,包括安徽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2,上海城市环境项目3,新疆公路建设项目4,小浪底水利枢纽5,鲁布革水电工程6等。
这些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工程对国内的建筑业及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尤其突出的是我们国内的工程管理人员缺少合同管理经验,更缺少有国际工程经验的合同管理者。在国际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得不聘请国外的咨询工程师对工程进行管理。相比之下,我国的监理工程师在合同管理方面的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
1.发展中的中国的合同管理
前面提到的所有项目都是按照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俗称菲迪克(FIDIC),所提供的合同文本进行实施的。国际投资机构通常要求必须由投资机构认可国家的咨询工程师对工程进行投资控制。目前,正如文献7所述,中国大部分的国际项目都是在菲迪克合同标准下进行的。这一改革开放带来的新事物,使中国传统的合同管理势必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需要。特别是作为合同管理者并起关键作用的监理工程师应该具备菲迪克合同中“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同,我们虽然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按照国际惯例,建立起了我国的监理工程师队伍,在建设领域中实行建设监理。建筑工程承包合同的模式也学习FIDIC合同的模式采用标准条件和专用条件,但是由于我国传统的建设管理程序模式决定了政府管理市场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因而我国的建设监理不仅是一种建立在市场行为下的管理方式,而且还带有政府管理留下的烙印。因此,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监理队伍使之既具有国际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又符合我国管理体制的要求,是我国建设监理制度健康发展所必需要解决的课题。
图1和图2是中国传统的管理体制与实施建设监理后的基本管理体制。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中国的监理制度与传统的管理制度相比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只是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上增加了建设监理,这说明我国改革后的管理体制基本沿用了传统的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国际管理的惯例。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尚处在发展阶段,与菲迪克以市场为依托的管理环境有着明显不同的环境8,不可能完全照搬国外的合同管理模式。
2.中国目前工程监理队伍现状与国际工程需要的差距
2.1监理人员需求量的增长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建筑管理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面临着国际竞争的局面,这势必给传统的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在1989年,建设部开始推动新的管理体制,从开始试点到全面推广,经历了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监理单位的资质管理和监理工程师的资格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了监理制度的实施。截止到2013年,监理公司的数目已上升至6000多家,总计有50多万监理人员在从事监理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在50多万从业人员中,只有不到10万人获得了注册监理工程师的资格。2005年房屋建筑监理工程师注册人数为63225人,而2006年同类人员的数量为63109人,这说明每年监理工程师的数量很难满足国家建设规模不断增长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监理工作的开展,与建筑市场对高层次监理人员的需求极不相符。按照建设部对监理工程师获取资格的规定,建立从业人员要得到注册的资格首先必须通过国家监理工程师的考试并同时具备:
(1)拥有高级职称,或拥有中级职称3年以上。
(2)在监理单位从事监理工作。
由于许多参加考试的人员并不在监理单位工作,造成这些人即使通过考试也无法注册的结果。而从事监理工作的人员由于各种原因,能够通过监理工程师考试的人员数量有限。很明显我们一方面对合格的监理人员的数量需求量在增加,同时又要他们拥有必要的额外的技能和知识来满足业主和中国建筑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毋庸置疑的事实是我国的监理工程师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同时,我们现行的监理工程师资格管理办法又限制了监理工程师的增长。
2.2菲迪克、工程师、所要求的技能和知识
按照菲迪克合同模式,需要业主指定一个人――工程师来为业主进行合同管理,工程师则需利用自己所具有的技能和知识完成合同管理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使工程项目获得成功。虽然工程师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因人而异,但从根本上来说,根据菲迪克的模式,工程师是作为顾问受业主委任,在菲迪克标准下执行自己的职责 。
通过对菲迪克合同条款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作为工程师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知识9,这些技能和知识是作为工程师为完成合同管理工作所应该具备的。经分析研究,与FIDIC工程师的职责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基本可以概括为如表1所示的内容,进度、成本、质量三大控制是合同的目标管理内容,因此也是合同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实际上,中国的建筑监理人员有各种各样的来源和背景,这些不同背景体现在监理人员在从事监理工作之前可能从事的是设计、施工、,科研和教育等的不同的职业。他们所获得技能和知识来自工作经历和学校教育的经历,他们所具有的工作经验仅限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实践。因此,他们在开始进入监理领域时所具有的管理技能和知识是不同的或有限的。新的监理人员有责任获得有关其新的角色所要求的大部分的技能和知识,而相关技能和知识的获得既可以通过工程实践也可以通过继续教育的途径。
2.3调研:年龄,经验和教育
本文作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国监理工程师的知识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调查样本包括注册和未注册监理工程师,调查范围选择了两个直辖市和若干一般城市。 共310份问卷发给了受访者,收回了289份其中有效的为240份。问卷通过选择答题的方式获得了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在不同级别企业中的分布情况。
2.4 数据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42% 的监理人员是在20-30年龄段,这表明大部分担负合同管理任务的是青年人;大多数从业人员(60.8%)是大专毕业,仍有大约六分之一(17.5%)只受到高中(中学)教育,高学历、高层次的专业人员比较少。大专毕业生的学校教育可以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专业预备知识,但仅有高中学历的人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特别是专业教育的知识无法通过学校教育获得。从人员的知识结构上看,我国目前监理单位的人员层次不高。从年历结构上看,监理公司仍然是新兴的产业,年轻人占据了大半比例。
调查结果清楚地表明,对监理工程师要恰当地履行自己角色,现有人员进入前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提高监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一方面要加强学校教育的预备知识内容,另一方面就是通过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
2.5 学校教育的背景
鉴于监理人员的预备知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教育,因此,有必要对目前高等教育的教学大纲进行审视。
表4是典型的中国土木工程专业在高校的教学大纲。这些课程的总课时总计约为1309小时。不过,只有232小时课程(总数的17.71% 在表中突出了)的课程是与工程师所要求的知识相关。
3.结论
通过分析和总结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我国需要大量的监理工程师来承担合同管理(下转第284页)(上接第224页)的角色(特别是FIDIC中的工程师所体现的角色)。
(2)我国的监理工程师首先应满足中国建筑管理体制的需要。
(3)监理工程师的数量不能满足现实工程管理的需求,基本上是年轻人在现场从事监理工作,这些人通常经验不足,而且多数是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较少。
(4)中国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充分提供适合工程师角色的技能和知识。
(5)鉴于在工程管理经验和学校教育在技能和知识两方面的缺乏,目前我国建设监理人员的能力与国际惯例所需的能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高等学校毕业生需要更多的施工管理知识和技能才能在国际工程项目上履行真正监理工程师所应扮演的角色。
我国监理工程师所面临的问题在于工程合同管理的角色与自身知识的差距,他们既不熟悉所需FIDIC工程师在合同管理中应起的作用,同时也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去处理管理中出现问题。如何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缩小我国监理工程师与FIDIC工程师的差距是政策决策者需要认真考虑的。如何改革目前的管理制度和教育制度使之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建筑市场人才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途径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MOFTEC.(2003)Statistics of Foreign Investment,2002(1-12).
[2]WORLDBANK.(2003)Anhui Provincial Highway Project,(02).
[3]WORLDBANK.(2003)Shanghai Urban Environment Project.
[4]WORLDBANK.(2003)Xinjiang Highway Project(03).
[5]WORLDBANK.(1994)Xiaolangdi Multipurpose Project.
[6]WORLDBANK.(1984)Lubuge Hydroelectric Project.
[7]SHU,L.& GREENWOOD,D.(2004) RISKS FOR OVERSEAS SUPERVISING CONSULTANTS WORKING ON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CHINA. 4th International Postgraduate Research Conference in The Built and Human Environment. Solford University, Great Manchester,UK.
关键词:网络综合布线 教学设计 技术规范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45
《综合布线技术与施工》课程是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技能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以综合布线系统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为依据,从综合布线工程技术的基本概念出发,针对网络技术领域的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培养网络布线施工,工程监理和企事业网络维护人员。本课程布线施工测试要求动手能力强,培养现场施工应变能力,对施工工艺和工程监理等反映高职水平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设计能力。正是由于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高,工程技术执行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学习的信息需求量大,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于是进行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尝试,使用开放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本文以该课程的实训项目教学“PVC线槽的布线工程技术”为例,探讨高职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具体应用。
1 教学设计任务
1.1 课程概述
本次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单元是综合布线水平子系统工程技术的“PVC线槽的布线工程技术”项目实训课堂,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水平子系统的基本结构、水平子系统的设计原则、水平子系统的工程技术规范。本部分教学内容又通过水平子系统布线路径和距离的设计,熟练掌握水平子系统的设计;通过线槽的安装和穿线等,熟练掌握水平子系统的施工方法;通过核算、列表、领取材料和工具,训练规范施工的能力。
1.2 实训项目任务
本次教学设计提出的任务有:①设计一种全部使用线槽布线的水平子系统施工图;②列出实训材料规格、型号、数量清单表;③列出实训工具规格、型号、数量清单表;④安装弯头、阴角、阳角、三通等线槽配件的方法和经验;⑤水平子系统布线施工程序和要求;⑥使用工具的体会和技巧。
2 教学设计
本次教学设计计划课堂实训安排连续的4学时。教学所需材料、资源与环境包括:教材、教学用PPT课件、教学用动画素材、精品课程教学网站、Internet网络资源、理实一体化综合布线实训室等教学环境。
2.1 教学过程
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构建以网络工程布线项目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遵循认识实践、基本技能训练、网络工程项目的教学规律。实训教学流程分8个环节:需求交流、制定计划、图纸设计、器材准备、工程施工、工程测试、工程验收、点评反馈。
2.2 信息化应用于课堂设计
课前准备:①提前一周在课堂上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研读实训指导书,搜集、浏览课程教学网站。②实训指导教师在网络综合实训室模拟墙做出实训效果样板。③采取分组实训,3人一组,自由组合,指定组长扮演项目经理的角色。
本次教学设计的具体教学过程的安排如下。
3 总结
以上通过具体课堂结合课程教学网站等资源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分散理论、突出技术规范的学习,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围绕当前网络综合布线工程中的基本概念、规范,布线工程中传输介质和器材、工具的使用,布线子系统的施工工艺、施工图纸的绘制,布线系统的测试、验收等内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按照“网络工程师”岗位职业技能的要求,最终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会设计、会施工、会监理、会验收”的目标。
高职综合布线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应用,教师以信息化技术作为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将综合布线工程技术规范分解于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以实现学生为主体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娜.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车辆工程专业“热工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4).
关键词:项目教学;工程监理;应用;实例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建筑类专业和其他专业一样,面临着理论与实际的脱节,社会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要求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严峻的问题。笔者带领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工程监理教研室的教师开展了为期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多个项目教学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它既是一种教法改革,也推动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的全面改革[1]。现选取砖砌体综合项目教学作介绍。
一、我国职业教育项目教学法理论的来源和定位
项目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2]。2001年4月,查德博士曾来中国北京讲授“项目教学法”。德国最早把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2003年7月制定了“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法规,该教学法陆续被欧洲、南美、大洋洲、日本、韩国引进。中国职教电子专业教师2004年10月前往德国进修,德方就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项目教学法是指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的学习是教育学的一种新范式[3]。
二、考察建筑类专业职业需求,确定项目研究内容
1.考察建筑类专业职业需求
在准备阶段,通过考察建筑类专业职业需求,确定教学计划安排的与建筑类专业职业需求相关的专业课程。考察发现,工程监理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监理、质检、施工和计价等工作,所以项目教学的课程确定为:房屋建筑学、工程计价、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投资控制、质量控制等,从这些课程中摘取社会需要的技能,设计出实践教学项目,确定研究专题,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出了几种项目教学法在建筑类专业课程中应用的方法。
2.精心确定项目研究内容
我国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教学还没有解决传统理论教学和当今职业需求的矛盾,本课题着眼于该领域展开实践探索。我们以工程监理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社会对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以社会职业技能需求为中心,精心选取理论教学内容,设计出实践项目教学,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提高建筑类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效果。
三、注重以学生操作为主实施项目,培养学生职业能力[4]
在实施阶段,由教研组开会研究,确立07工程监理专业用于教学的项目,让相关专业教师明确该项目内容并领会其精神,以后所有教学紧紧围绕该项目组织教学。
在确定项目法教学所采用项目时,我们不仅要考虑项目中包含哪些专业知识点,还要考虑该项目从开始发生到收尾需要涉及到多少门专业课,如何安排专业课的先后次序,涉及专业课的那些内容等等诸多方面。
围绕所确立项目内容,重新整理知识点的排序,恰当地应用到项目教学当中,本次教学改革尝试成功之后,下一步就开始大范围地整编教材,使所用教材更有针对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项目教学的教学计划进行,不得偏离计划,有时要根据工程进度调整教学计划,但需确保授课内容以项目为中心,在执行项目法教学过程中还要配齐有关图纸、规范、图集、检查工具以及教学模型等。
四、研究项目举例:砖砌体综合项目教学
对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看到(比如隐蔽工程)但又能做的项目比如砌砖工艺、钢筋制作、抹灰、模板等工程项目,我们采取以下方式进行项目教学。
1.确定项目
砌砖工艺、质检、计价综合项目教学。
2.分析所涉及专业课并排序
①《房屋建筑学》;②《施工技术》;③《质量控制》;④《工程计价》。
3.“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理论教学
①《房屋建筑学》: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学习§3.3砖墙构造,重点讲解砖墙的组砌方式,了解砖墙的组砌种类及尺寸。
②《施工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通过课堂播放教学录像,重点学习不同厚度砖墙的组砌方法。
③《质量控制》:重点学习砖砌体验收的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并介绍其验收标准。
④《工程计价》:重点学习砖砌体的工程量计算。
(2)实践操作
①三个项目小组: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分为监理组、施工组、计价组。
②现场实施
监理组:准备施工检验工具;制定施工检验方案,砖的浇湿,砂浆拌制,皮数杆的设置,放线的正确性,水平灰缝及砂浆饱满程度,组砌方法,质量允许偏差;了解计价检查项目并准备相关资料;设计使用的砌筑材料及其规格尺寸,使用部位,设计使用的砌筑砂浆种类,强度等级及使用部位;计价列项,定额的套用,工料分析的实际情况。
施工组:要求学生砌筑0.24m宽、1.2m高的砖墙,在90分钟内完成所有的任务;熟悉施工场地,准备相关工具;掌握砌砖找平、弹线,摆砖样,砌筑、勾缝的工艺要求;熟悉砌筑的质量要求,做到横平竖直、灰浆饱满、错缝搭砌、接槎可靠;拌制砂浆,模拟选用白灰和过筛后的河砂进行拌制,比例为白灰:河砂=1:2。组砌形式采用一顺一丁。
造价组:收集编制本工程施工图预算的基础资料;掌握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熟悉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的全部内容和项目划分,正确计算填写工程量清单计价相关表格,定额子目的工作内容、施工方法、材料规格、质量要求、计量单位、工程量计算方法,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调整换算定额的规定条件和方法。要求施工图预算书计算项目的内容完整,无漏项,计算方法简明、清晰,工料分析是否正确。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
1.通过实践研究,项目教学法在建筑类专业课程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1)项目教学法把建筑构造设计、工程计价、施工组织、施工技术、质量控制及建设法规等不同的专业课程连接成一体,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专业的特色。通过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可以看出,学生对本业的理解和对未来工作的信心得到了显著提高。
(2)通过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建筑类专业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明显提高,由以前的被动倒灌式学习,变成自觉查阅资料的主动式学习,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
(3)通过对项目中问题的共同探讨,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4)良好的教学互动效果同时也增强了教师对教学改革的信心,推动了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基础课与基础课之间、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项目教学应用于建筑类专业课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观念的转变
①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②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
③评价学习效果方式由期末考核评价转变为实践能力评价。
(2)项目的设计
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要选取身边的实际工程,该工程不一定很大,但要涉及面广。项目设计要既符合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又能保证绝大部分学生的参与和接受程度。这在班级学生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需认真考虑。项目设计既要考虑多门课程的综合,又要按照项目逐个实施,内容上的欠缺与重叠是项目设计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3)项目活动的教学考核
项目活动过程中,营造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体现出学生和团队的多种能力水平,对最终成绩评定的客观性,也成为项目活动教学的一个难点。
(4)项目活动的师资
项目活动的设计是综合性的活动,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求知识面广,而且要求组织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及对整个活动的驾驭能力强。同时,教师要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设计和指导是整个项目教学活动成功实施的关键[5]。
六、总结
本次在建筑类专业教育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工程任务为依托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以多样化解决任务的策略,展示出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在学校教育与实际职业岗位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让学生真正地可以学以致用,为下一阶段的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下一阶段研究中,我们将加强理论学习,结合心理学,完善项目教学法在建筑类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在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方面推出新成果。
参考文献:
[1] 仪玉莉,胡洋,刘景良.解析高职院校项目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2).
[2] 王玲,陈军.专业综合型项目教学法在实践中应用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