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晏子使楚教案

晏子使楚教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24 12:05: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晏子使楚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晏子使楚教案

第1篇

【关键词】自助式 导学 作文教学 应用 研究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进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作文写作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部分,听说读写四部分的教学内容缺一不可,只有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和规律,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写作教学的初衷。作为一名一线初中语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进行阐述,本文主要分析了自助式学案导学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自助式学案导学

自助式学案导学顾名思义强调的是血案导学中学生自的体现。和传统的“学案导学”相比,“自助式学案导学”的提法更为明确具体。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本,不但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但是,在“学案导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了“挂着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实质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主体。为了避免出现这些问题,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现了“自助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这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让学生全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和学习过程中去。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自助式学案导学的优势分析

首先,自助式学案导学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搜寻信息、整合信息的自学能力,设计的学案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语文的学习能力,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更加广阔的世界去寻找答案,贴近生活,感知内心的波动,让他们从多种渠道搜寻信息,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语文学习对于我们来说是母语学习,是我国文化的学习,因此,学生学习语文时具备一定的基础。自助式学案导学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合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同学在合作的过程中,共同进步,这样,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长期积累,语文素养必然有质的提升。

最后,语文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学习,语文学习真是永无止境的。自助式学案导学的优势正在于,它不仅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现阶段的学习任务,达到这个时期应有的水平;更给学生们开辟了一条道路,让他们沿着这条轨道继续自己走下去,并在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丰富着这个动态的学案。

三、初中语文作文自助式学案导学的实施过程

从纵向的时间顺序上看,初中语文作文自助式学案导学的实施过程一般包括学案编写,学案发放,学案落实,学案完善,学案反思五个环节。

1.学案编写

初中语文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相关要求,编写学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写作教学的内涵,设定作文教学的目标;然后以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培养为基础,编写难度适宜的教案;最后以教材为基础,整合资源,以某一种具体的作文题目为例,写出大致学案。

2.学案发放

教师写出学案之后,发放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6个学生,每组一份学案。

3.学案落实

学生根据学案,先进行审题,弄清楚作文题目的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提炼出作文题目的或者作文要求中的关键词,然后先这些关键词,补充在学案中。然后根据提炼出的关键词,学生根据自身的相关作文素材知识的储存,对学案中的关键词进行填充,比如,某段经历等、语言、感觉等。以话题作文“雨过天会晴”为例,在分析题目后,确定中心关键词就是“雨过天晴”。由“雨过天晴”这个词可以想到某件事儿、某个人、某一天、某个画面、某个苦难、某个选择等,提出作文的主旨,面对苦难,学会选择。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把挖掘到的立意角度写在学案上,制定的作文写作学案如下:

4.学案完善

制定学案的框架之后,根据作文的不同主题,挖掘更深层次的素材,对学案进行完善。确定作文中的每一个小的主题,安排写作材料。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确定写作方法和作文中的修辞手法,写完之后,学生之间相互检查,看是否存在病句和错别字。

第2篇

关键词:师生角色 教学手段 作业呈现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9-0047-02

作者简介:周旬月(1987―),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新课程改革注重素质教育, 提倡探究性学习, 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笔者针对教学中如何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与模式的问题, 就师生角色转变、教学手段、作业呈现的创新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师生角色的转变

新理念下,语文教师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其本质任务在于引导与启发学生在动态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新课改形势下,师生在教学中呈现出一种积极的互动状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新形势下必须充分认识、调整自己的角色状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新理念,让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技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一)教师与学生角色的互换

在课堂实践中,笔者尝试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在已学过相同类型的课文的基础上,尝试把握新课文的学习重点、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改预习作业为学生“备课”,写一份“我的教案”,并请优秀教案的准备者当一回“小老师”,条理分明地将自己的所得讲授给其他学生,而笔者全程充当学生,起引导课堂走向的作用,并对重点问题补充、释疑。

(二)教师“一专”向“多能”的转变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发展与创新,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也亟待完善、提升。传统意义上的“术业有专攻”正逐渐被“一专多能”所取代。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转变心态、转变理念的同时,不断汲取新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阐释语文问题,往往能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1.历史知识的运用。《晏子使楚》一课,晏子为什么要在假设偷盗者为齐国人的前提下反驳楚王,而且态度如此恭敬?这要讲到当时的楚国已经通过之战确立了霸主地位,齐、楚两国的地位已然发生了变化。

2.物理知识的运用。“这是人类思想的凝华”与“这是人类思想的升华”,到底用哪个更为确切呢?“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固态可见可感;“升华”由固态变为气态,气态不可见不可感。虽然两者都发生了物质形态的本质变化,可真正用来形容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还是“升华”更为贴切。

3.数学知识的运用。《凡尔赛宫》一课,学生不明白“南宫”“北宫”为什么是对称的,一讲到数学上的“中心对称”原理,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当然,除了这些知识以外,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电子白板的熟练制作等技能已经成了新时代、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知识与技能。“2l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警示,更是对新时代语文教师的鞭策。

二、教学手段的延展

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依赖于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画

图画是语言文字的生动转化。《一面》中鲁迅的外貌描写是教学的重点,借由鲁迅的外貌,作者凸显出鲁迅先生的身体状态和精神品质。在讲授这个知识点时,笔者上了一堂“素描”课,让学生按照作者阿累的描写顺序,由远及近地逐步绘制出鲁迅先生的外貌,绘制中笔者特别强调“竹枝似的手指”以及那标志性的“烟卷”,让学生学会抓住人物的特征展现人物的性格,从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演

创设情境一直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安恩和奶牛》一课,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模拟了集市上的一幕,在表演中,学生各自体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对话时的心理,很好地把握住了文章的主旨。这样的表演,使得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升了学习动力,更拉近了学生与作者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完成一次次高质量的审美体验。

(三)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特性,将课堂引向社会、引向自然。

1.在自然中思考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引导学生在自然中寻找生命的感悟。史杰同学在一盆窗边的文竹中寻找到 “隐蔽却不会被会忽略的美好”,黄怿哲同学化作一株海棠,“养精蓄锐,静静等待下一个春天”,濮子豪同学在春雨中“快乐地吹响年轻的口哨”。

2.在社会中思考

社会是一所大学,你能在里面尝到人生百味。笔者在作文教学中常引导学生带着发现的眼光去寻找生活中的感悟。朱尘轩同学在一只即将被宰杀的鸡的绝望的眼神中读到了人们“一颗冰冷的心”,顾宇飞同学在一次无奈的等车煎熬中明白了“在等待与等待的缝隙间,最重要的莫过于谁能紧紧把握时间,把握生命”。

三、作业的多元呈现

语文的人文性及实践性特点,使得语文作业的布置应不同于其他学科。中学生完全可以在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在更广阔的空间里,通过现代媒体的多种手段,学语文、用语文,促进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办报纸

学生将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观察所得的成果用作文的形式呈现,但长期如此,难免会让学生“腻味”,写起来毫无“斗志”。笔者便采用办报纸的形式动员学生,让学生在审稿编辑中逐步学会精简语言、修改病句、美化语句、理顺文章思路。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在文字实践中拉近了与作文的距离,比单纯的作文讲评课更生动、更有效。

(二)开博客

开博客的方式让学生在闲暇之余,将平日里的所思所感付诸文字,再配上图片、音乐表达自己的一种心情,同时,学生间可以互相登录、浏览、评论,教师也可以随时登录、浏览、评论,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师生间、生生间的课外教学互动。在这种“不拘一格”的动态学习中,学生的成就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写作的欲望得到了激发,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

第3篇

关键词:活动单 活动 以学生为本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9-0020-02

作者简介:马苏明(1979―),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如皋市吴窑镇吴窑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

活动单导学是“以学生为本”理念的具体化,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习方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用于课堂操作的学生学习活动方案。语文活动单,顾名思义,就是用于语文课堂操作的学生学习活动方案。“活动单”不同于教案,教案的执行者是教师,而“活动单”的执行者是学生。学生拿到“活动单”,能在“活动单”的指导下有序、有步骤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语文课堂学习活动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亲身感知、感悟、感受学习,最大限度地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天性、发挥灵性、张扬个性。

一、“活动单导学”设定学习过程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学科性原则。就是说,我们设计的活动是“语文”活动,要有语文味道,体现语文的规律。活动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把握要力求准确深刻;通过活动,使学生真正学到一些语文知识,掌握一些语文学习技能 ,发展和提高语文的应用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二)目标性原则。就是活动设计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意图要明确,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展开。

(三)趣味性原则。活动要有趣味,要能吸引学生。我们都说,语文课应该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乐园,如果学生不能从活动中获得快乐,引起共鸣,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只能说这样的活动是低效的。当然,“趣味性”必须服从于“学科性”和“目标性”,结合得好,就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如在《晏子使楚》的活动单中,为了达成理解人物形象这一学习目标,笔者设计了表演课本剧的活动。小组要很好地完成此任务,必然会去研读文本,揣摩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这样一来,学生既感受到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又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文中人物的理解。当然,如果在活动设计中不顾“学科性”和“目标性”,而一味求趣,必然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四)自动性原则。学生看到活动单就知道做什么、怎样做,可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活动单不同于练习设计,它既要明确活动内容,更要为学生指明活动方式。活动方式的指点与提示要尽量具体可行,力求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更有效的课堂学习技能。如《木兰诗》的活动3:小组合作,概括这首叙事诗各段的主要内容,以“木兰

___”句式概括各段内容并写在小黑板上,横线上限填四个字(最后一段除外)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在每一段的概括文字后用小括号标注“详”或“略”字出示小黑板,观察本组板书与其他小组板书有没有不同之处,如有,小组讨论后或自我订正,或讲述理由并帮别的小组订正。

二、“活动单导学”激起孩子们无限的潜能

(一)“活动单导学”使教师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置身于“活动单导学”模式中的教师,好比正在蜕变的蝴蝶,只有破茧而出,才会有蜕变后的绚丽。在实践中,教师首先冲破观念、角色这张“茧”,把自己从“神坛”上请下来,不再成为绝对的权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最终用自己的行动打造优质高效的新课堂,实现“生命的狂欢”,教师也因此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感。

(二)“活动单导学”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始终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些教学思想融会贯通,有效运用,加强指导学生充分地预习,注重学生的展示、交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机制的建立,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在语文学习中搞活动,在语文活动中学语文。

(三)“活动单导学”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课堂学习活动单的活动设计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能力,体现了“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就让学生自己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就让学生自己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就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就让学生自己总结,推出结论”。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实践还给学生,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并成为一个探索者,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增长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四)“活动单导学”让学生学会了关爱、理解、宽容等美好品质,健全了学生的人格。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