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14 18:09:0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学习经验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有效教学 实践
引言
化学是一门非常讲究实用性的科学,化学课程本身应该是比较有趣味性的,但是现阶段大部分初中化学课程都脱离化学本身的趣味性,更偏重理论和公式应用。严重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随之影响应有的课程学习效果。初中化学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也是今后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所以应用有效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1.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思维模式不断影响,老师应该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学思路,将课堂教学主体变成学生[1]。人都有一种固有思维,就是“我的事”和“别人要我做的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是“别人要我做的事”,那教学效果肯定不会好,因为学生在其中感受不到自己的主体作用。所以,在课程设置和规划上,老师应该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将课堂主动权和主体交给学生,使其拥有学习是“我的事”的意识。
2.正确的育人观念。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是一个传授者,还是一个反馈者。正确的育人观念不仅是简单地将知识点交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教导学生,以及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初中化学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讲都是新鲜的,本身学生带着一定兴趣和求知欲,所以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求知欲望,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方式,通过正确的育人观念达到同学生的教学共鸣[2]。正确的育人观念是老师较好执行自己教学理念的关键前提,死记硬背不是目的,真正理解并灵活运用才是最终目标。
3.重视教学过程的经验总结。很多好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都是经过充分教学实践逐渐总结归纳形成的,所以老师要转变只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本身的观念,而将一部分精力放在教学过程经验总结上。对学生每一阶段学习进程、近一阶段教学成果和学生家长教学反馈等及时总结,不仅是对教育学生的态度负责,还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不断经验总结中,老师同学生之间、老师同家长之间都达到一种有据可依的交流,对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1.通过联系生活培养兴趣。初中化学是一门同现实生活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可以用初中化学知识解答。化学知识的不断研究和拓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生活质量水平。如为什么全球气候会变暖、酸雨是怎样形成的、食盐为什么可以让菜变咸等问题,都是初中化学知识可以解释的化学现象。如果老师将生活中这些实例联系课本知识点,可以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3]。
2.通过设置悬念培养兴趣。化学现象是一种非常神奇的现象,很多是无法用肉眼观察的,这就给充满好奇心的学生留下了可以培养兴趣的空间。如无水硫酸铜本身是白色粉末,遇到水之后就会让水变成蓝色。这样的化学现象有很多,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化学作用引发的颜色变化。如果设置好恰当悬念,就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兴趣主动了解这一知识点,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印象。
3.通过适当激励培养兴趣。初中化学学习是系统性非常强的课程,从开始的元素周期表到后面各类复杂的化学反应式,都需要一个个知识点积累连接起来。开始学习阶段,老师应该用适当激励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学生课上讲的某一现象,老师用化学知识讲解的同时,可以对学生这种留心观察生活的行为进行鼓励,肯定学生努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其学习兴趣,对其他学生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
三、注重理论同实验的紧密结合
1.增加实验课程的比重。初中化学课程趣味性更多地体现在化学实验上,因此理论课程不应该在全部化学课时中占有太大比重,而且大部分理论知识都可以在实验课程上讲解。单纯的化学理论和知识点讲解是非常乏味的,学生对一些相似符号的不同组合很难产生深刻记忆。如果将这些枯燥的符号用有趣生动的实验表现出来,那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并掌握这些知识。而且化学反应的不同情景是学生区别不同化学方程式的最佳记忆方式。
2.增加实验的趣味性。虽然化学实验本身是比较有趣的,但是同课本知识一样的实验很难提起学生更多兴趣。如果老师在原有实验基础上增加更加具有趣味性的实验就会获得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很多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就是因为有十分具有趣味性的实验课程,如果所有实验都是书本上学生了解的内容,会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实验会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应用化学公式的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4]。
3.增加学生动手实验的时间。在老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学生更期待的不是实验结果,而是自己实验时会出现什么样的反应。所以老师简单快速地演示实验并讲解完知识点和要点后,要将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实验。学生只有经过动手实验后,才会深刻记住每一个实验环节的重点和知识点,并对后续知识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结语
在初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的教学效果。初中化学本身具有别的学科不具备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所以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利用化学教学这一优势,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初中化学教学起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聪.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有效教学[J].中学教学,2015(08).
[2]王敏.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浅析[J].学术研究,2012(06).
在新世纪下,国家对初中教学进行逐渐的改革.对学生的有效练习得到了重视,本文分析国内依旧学生经验的初中化学练习的现状,依据此对初中化学的有效的练习进行展开分析,对初中化学有效练习的设计与应用的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
学生经验;初中化学;有效练习
初中的化学学习时间比较短,对于学生来说,在短时间内将学科知识系统化、能力化的规划,让学生通过探究、分析、思考、交流等学习过程自觉地进行学习的经验,自主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对学科知识进行系统化学习,而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应该根据学生经验对初中化学的有效练习进行研究,对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有效的培训,同时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化学练习现状
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同时,被动中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将学习当成自己的一份任务来完成,使得学习越来越枯燥无味,对于学习化学的被动性很大,在课堂上的思考的时间的和动力的下降,使得教学环节中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减少,使得教师误认为学生已经都会了.所以对于学习上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就会更加思维定式,很少关于学习的体验和感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当下教育模式的主流,随着国家课改的程度加大,对学习中练习的模式也有着很大的改动,同时依据学生的实际的经验准则,对学生的练习模式进行逐渐的改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比如,在练习的模式注重实际的情况,有意识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二、对学生经验的初中化学练习的分析
1.初中化学的有效练习的设计
对于初三化学的学习,首先应在对学习的方式上进行优化,不断的进行改进,有初三的复习时间短,复习任务重,所以教师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到练习的最大的实际的效果,同时应当激发学生的对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经验在练习的有效性上进行重视.老师需要根据学习的经验对练习进行更加一步的深化的.帮助初中学生有效地学习化学知识,对学习化学的基本技能进行重视,不仅要依旧学习化学的经验,更加应该重视对于化学学习的良好的基础.对于初三的化学的学习,不应该一味的寻找着题海的战术,应该练习应精选精练,根据国家对教学的改革的要求,应当发挥教学对学生最大的优势所在.依据学生的学习的经验,对课堂知识的把握,教师应当经过自我的仔细,认真的筛选,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有效的设计,并且习题也要每天学生的作业量不易过大,让学生的基本学习的经验准时有效的运用到练习中.对于学生生的学习的经验应当准确有效的给与利用,同时应当结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的规划,让学生在练习的设计过程中有所收获,注重学习应当掌握的是学习的方法,而不是对学习的死记硬背的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经验只有批判性地吸收,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初中化学的练习进行有效的设计.
2.初中化学的有效练习的应用
初中的化学的应当根据国家课改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学习的经验,实际有效的设计练习,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基本知识进行考核,提高学生的对化学的掌握能力,有意识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根据学生的经验对学生的知识积累,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体系,达到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的目的.要做到科学地选择习题,老师就必须与参照学生经验,根据学生的经验,对练习题的进行深度的把握,同时,根据对新课标的理解以及运用,认识到习题的对帮助学习的功能,才能准确把握习题的方向,做到试题内容、习题类型、相对困难度、习题题量等切实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才能使习题的效果上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化学习题的选择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课本中的重点知识相结合,根据经验总结出那些易暴露学生问题,能开阔学生视野与生活联系紧密,注重练习的实际应用.在平时的练习中,答案的表达不规范使学生出现错误的现象十分普遍,有些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条件状态未注明、或者不住反应条件等,但是这些学生明明能知道答案,就是有时候出现答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导致不必要的错误.但是在初中升高中的考试中对于一些基本的知识的掌握越来越重要,同时,越来越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所以在练习过程中应当更加注意学生们的学习经验,根据学习的经验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实际上的应用.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进行,本文分析了在学生经验下的初衷化学有效练习的设计与应用,根据初中化学的练习的现状进行探讨,对初中化学的有效练习的设计和初中化学的有效练习的应用两个方面对基于学生经验初中化学的有效练习进行分析.初中化学的有效练习的设计与应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多元化发展.
作者:赵和兵 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毕华林.新理念新课程新挑战———国家化学课程标准与中学化学教学改革[J].山东教育.2002(08)
我国的教育是一种竞技性的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功利性,它对基础教育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教育工作者们把高升学率、高分数、各种竞赛中的奖项视作教育的目标,把升学率的高低、分数的高低、能否获奖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标准。竞技化的教育必然导致教学内容偏离基础教育的基本宗旨、偏离实际应用,由此造成学生精力的无谓浪费。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在单项能力上的不断挖潜,其代价是降低其它方面的要求,包括以牺牲人文保数理,以牺牲动手保动脑,以牺牲实验保理论。实际上,我国学生的高知识积累、高数理解题技能是以其它方面的低水平为代价换来的。中国孩子被公认为脑子灵活动手能力却差,则是教育的导向造成的必然结果。事实表明,这种竞技化的教学和训练方式,使孩子们从小就受到来自学科学的压力并意识到科学难学,从而失去学科学的兴趣。由此看来,如何使我国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如何激发我国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如何培养我国学生的创造力?是确实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在国内、省内,有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试图找到一种学生有浓厚兴趣参与、又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但都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包括现在的“课程改革”也还处于一种实验阶段,对农村初中学科的探究式教学的研究,还是一个相当薄弱环节,如果能使初中物理的探究有效,那么对农村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能起到引领作用,其它学科也有借鉴的价值。
二、研究目标
未来的工作环境以变化快、技术新、方式新、效率高、信息技术应用普遍为特点,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有相当的科学素养和高级的技能,因而要求人们得会学习,会推理,会创造性思维,会做决策,会解决问题。而了解科学、了解科学中的种种过程是培养科学素养和掌握这类高级技能的一种根本途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融进创新的灵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科学、用科学,适应未来社会对科学和技术的迫切需要。
我们对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正是为了①探索出一条学生乐于主动参与的探究方式;②探索出一条真正面向全体的教学;③探索出一条能培养学生协作能力的一种探究方式;④探索出一条能把科学的研究过程移植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科学、用科学,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的一种教学。
最后我们将撰写出《教育资源在初中物理有效探究策略的研究报告》、《教育资源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如何有效设计》、《教育资源在初中物理有效探究教学师生评价体系》等。
三、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1、社会价值: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改革教学的组织形式,创设教育教学的实践环境,引导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能动、创造和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上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动手、学会动脑,从而达到身心和谐发展,并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将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打好基础。
2、教育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内容、方法、手段等在内的教学整体改革,探索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形成适合学科教学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整体优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我们只有把创新性教学看作是启迪学生的智慧,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3、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去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索学习的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过程的心理感受。 科学的探究过程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四、研究方法和措施
课题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法:在常态教学的情况下,选取一定数量的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取得试验经验后,在扩大范围推广。成立课题研小组,围绕课题理论,设计,实践、评价等各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为实验操作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
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和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来对初中物理有效探究的教学进行研究。
3、行动研究法
利用行动研究法对初中物理有效探究策略进行课例研究和活动研究。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既面临升学压力,又处在青春期,心理状态可以说是处于人生中最为不稳定的阶段。数学这一学科在整个初中阶段、整个学生的学习生涯来说,是最为困难的阶段,很多学生在面对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题时,难免会产生惧怕心理,这种心理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心理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很可能这种惧怕心理会伴随他们一辈子。所以,要使初中的数学教育得以成功进行,在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那么,如何在初中的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已有的文献中查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而且已有的文献中大多只是从理论方面来讨论,很少从实践方面来总结。笔者根据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希望对同行有所帮助。
二、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家庭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但在家的时间以及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特别是现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出现了“三多”现象:一是外出务工的家长多;二是文化水平低的家长多;三是对孩子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这三多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可以说是极为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同时,现在很多家长缺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经验,对子女过度照顾,特别是物质方面,而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特别是成绩方面。还有一种现象是现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越来越多,这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极易出现消极情感,并且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社会生活。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学校
近年来,虽然全国心理健康教育搞得轰轰烈烈,但其实,在很多地区,由于之前心理教育师资匮乏,并且,学校教育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生心理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再加上之前的研究资料的有限,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另外还有部分教师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粗暴、处理问题不公、偏爱现象,这也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三、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实践
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的心态,能够在面对挫折时有不畏惧的精神,能够与朋友同学和睦相处,能够积极面对环境带来的任何一项挑战。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心态,让学生在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中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
健康的心理应是与同学、朋友能够和谐相处,而这种健康的心理源于健康的心理课堂。教师的人格、教师一举一动、课堂的学习氛围都会影响到学生。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平时尽量淡化评价,而是进行实际指导,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指导,会给学生带来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二)发挥学生本身的力量
1.1激发学生兴趣兴趣
是学好任何东西的关键所在,只有对信息技术课程有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是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所在。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下面列举了几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1.1.1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毕竟是新兴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的开始时期都能保持一定的探奇心理,只要保证将这种心理转换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动手解决问题就是保持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比如给学生提出“共有几种方法删除文件“等问题。利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抓住重点。
1.1.2引导学生制作有趣的教学作品
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有趣的,并且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比如在春节期间展示精美的贺卡,让学生能从美丽的贺卡中找到自己学习制作的动力,然后将自己制作的贺卡作为礼品发给好朋友,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可以挑选部分以前学生制作的比较优秀的个人网页展示给学生看,当同学们看到或精美或生动活泼的网页时,都非常羡慕,迫切希望自己也能制作出类似的网页,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
1.2制定良好的教学流程教学流程
要具有衔接性。所谓衔接性就是各个教学步骤都要紧紧围绕已经制定好的教学目标,协调有序,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从而产生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因此,要求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目的,严密的逻辑,预期的效果,步骤中无重叠、无脱节。一下列举几个教学流程:
1.2.1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预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预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下节课的学习重点,这样在学习时能对知识做到更好的吸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完成预习任务,比如布置预习任务、课前预习效果的检查、课前学生对预习的内容进行讨论。
1.2.2课上教学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坚持“实用与能力提升并存”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并且任务能够有趣,还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比如在教学内容的开始时期,展示一些精美的作品,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然后根据他们的制作效果,针对性的进行补充完善。这样的教学过程更能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促进学生进行各种尝试,对于总结之后的不足能更快更好地吸收。
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与总结
2.1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估
在信息课程教学完成后,要及时的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教学评估,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后续的教学任务中对每个学生做到因人制宜,更好的带动整个班级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最后能将评估对每个学生进行告知,这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弥补不足。评估要客观和公正,在此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
2.2对教师本身进行教学评估
信息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不仅要对学生有准确的评估,更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精确的定位,为以后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提供基础。在对自身的教学评估的过程中,反思教学得失,一堂课即使上得不好,找到不好的原因,后面的改进也就有了依据;同时也要找到好的一面,将经验总结下来,并运用到接下来的课程中。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探索,才能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小结
关键词:体育游戏 课堂教学 初中生 健身 娱乐活动
玩是学生的天性,游戏是初中生进行体育活动的主要桥梁,所有游戏都是学生们的乐园,民间传统游戏,如棋类、电子、扑克等都得到了孩子们的迷恋,玩起来可以废寝忘食且乐此不疲。因为孩子们需要玩,玩即符合孩子的天性,也有益于青少年的身心成长。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育新课程改革强调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应该把游戏纳入课堂,用以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玩,提高教学效果。游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就起到在教育中添加“欢乐”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教育界也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育新课程改革强调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应该把游戏纳入课堂,用以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玩。提高教学效果。游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就起到在教育中添加“欢乐”的作用。
通过对近几年来的总结、感悟发现,教师们上课时都喜欢运用游戏的形式来解决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等问题。一堂体育课的成败取决于课中教师游戏的组织与运用是否成功。因此,我们通过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对《新课程标准》解读的理解进行分析讨论等得出一些见解供同行们参考。
1.体育游戏的概念及特征
1.1 体育游戏的概念。所谓游戏教学法,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在欢乐愉快的活动中.在激烈的竞赛中,甚至是在刺激和上瘾中,不知不觉就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学到了学生们必须掌握的课外科学知识。
1.2 初中体育游戏的特征。其基本特征是大众性、普及性和娱乐性。通常我们在体育课中运用的游戏都比较简单,它不需要专门的训练和较复杂的规则,参加游戏的人数没有限制,场地、器材以及比赛时间,也没有严格的规定,比较适合于青少年活动。
2.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中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游戏在体育教学中以它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因为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动作技术,既锻炼了身体,又提高了素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3.当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的体育课堂教学,无论是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体育课堂,体育游戏都成为其课堂教学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或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4.提高初中体育游戏课堂教学需明确的要素
4.1 明确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游戏的教学内涵体育课堂教学的初衷是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某项知识技能。而体育游戏则是达成让学生学会某项知识技能的手段或载体。
4.2 明确体育游戏的对象体育游戏的对象是初中生,教师在安排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时下的时代特征。当代的初中生个性与早期的初中生由于所处的年代不同,精神与物质条件的区别,使得他们出现了较大的个性变化。
5.提高初中体育游戏课堂教学的措施
5.1 结合时代特征,借助潮流音像在明确初中体育游戏课堂教学要素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结合时代特征,不仅使游戏的内容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和现实性,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游戏与现实紧密相连,有一种就在眼前的感受,学生会产生新奇和跃跃欲试的感觉,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游戏兴趣;借助潮流音像可以满足学生对于喜爱角色的表演欲,又可以利用学生急于展示自己所喜欢角色的能力,以此激发学生游戏的积极性。
5.2 结合年龄特征,遵循客观规律,加强安全教育编排的体育游戏必须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遵循客观的由易到难,由量小到量大的学习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顺序。
6.游戏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6.1.目的性教学原则宣传。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教学密切相关。游戏教学法也应当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设计游戏时,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的重难点和其它教学要求。
6.2.启发性教学原则。开展游戏是为了学习和巩同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但也应在游戏中注意学生的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游戏。
【关键词】主体性;学习策略;初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322.0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3-0096-01
教育质量高低,固然有“教法”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可能还在于“学法”。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会学习者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初中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的研究是时展的要求,它有利于中学英语教学理论的完善和学生素质的提高,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突破口。因此,初中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的研究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重要工作。
一、初中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的教学
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是可以加以训练的。教师的职责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包括培养学生形成他们自己的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由于刚接触英语学习,在这一初始阶段就有意识地培养其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主体性英语学习策略无疑将会对未来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初中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的教学途径。初中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的教学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引导学生把自己和同学的学习经验总结提炼出来,上升为具体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主体性学习策略。有许多学生虽然己经进入较高的学习阶段,但是仍不清楚自己偏爱何种学习方法。他们长时间地使用某种学习方法,但也许并不是最适合他们的有效学习方法。鉴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个体差异性和情景性都很强,因此在采用该途径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引导,即辅助、指引他们加工、提炼适合自己的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对此,本文不作过多探讨。
另一条途径是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学习策略的训练。一般来说是采用“渗透式”策略训练法,即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有关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而不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采用的教学形式也多种多样,有针对全班同学的集体讲授,也有小组讨论、个别指导等。有相关实验证明,“渗透式”策略训练法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2、初中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的教学原则。进行初中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训练,要注意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2.1 练习性原则。正如英语知识的掌握并不意味着英语技能的获得一样,懂得和了解一些英语学习策略并不意味着会实际运用这些策略,并非教给了学生各种英语学习策略,他们就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使用。学习策略的训练必须和情景练习结合起来,即在进行策略训练时必须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相应的情景让学生去选择和尝试刚获得的学习策略并取得成功的体验。这些学习策略实际应用的另一个潜在的副产品就是将使学生十分清楚自己偏爱在哪种学习条件下使用哪种学习策略最有利于获得最好的学习效率,从而形成和发展学生自身的主体性学习策略。
2.2 指导性原则。进行学习灸略训练,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试误”固然可能使学生最终获得适合自己的主体性学习策略,但过程相对漫长,从精力和时间上说都很不经济。若有富有经验的教师适时适当地给予个别指导则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渐进性原则。任何学习策略的训练都不是一缴而就的,能力的形成更非一日之功。特别是对初中学生来说,刚刚接触到系统的英语学习,不管是英语知识的掌握还是语言技能的获得都还处在起步阶段,更不用说英语学习策略的形成了。所以进行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训练时不可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切实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符合其年龄和学习特点的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
2.4 过程性原则。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学习者自身在不断发展变化,同一个学习主体,在初一、初二、初三时的学习状态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即便是在同一个学习阶段,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他可能采用的主体性学习策略也可能有很大差别。因此在进行策略训练时,不要以僵化的固定的模式进行主体性学习策略培习。
二、运用初中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对初中学生来说,在综合运用已获得的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两种原则。
1、差异性原则。学习情景是千变万化的,学习主体的情绪状态也是发展变化的,曾经有效的学习策略在变化了的情景下可能就不再适用,对别的学习者来说成功体验过的学习策略可能并不适用于自己。在学习中,我们应该要把握好差异性原则,适时地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作到主体性学习策略真正为我所用。
2、发展性原则。英语主体性学习策略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因此,在运用主体性学习策略解决实际的英语问题时要遵循发展性原则,要灵活机动地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地运用,不能死搬硬套。对于学生来说,随着学习活动的深入,会不断遇到一些用己经形成的主体性学习策略仍然难以解决的问题,这样,“旧策略”与“新问题”就会发生矛盾。正是在不断的矛盾解决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策略将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步向自动化水平靠近,最终达到“无策略”境界。
【关键词】学科骨干教师 培训模式 政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83-02
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指出,要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分类、分层、分岗组织全员培训,保证教师每5年接受一轮培训。为提高不同层次的教师素质,各级各地培训基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本文以初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班为例,力求对教师培训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培训实效性,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实际需求。
一、培训思路
教师学科培训一般分教师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及学科研修班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围绕学科教学开展研究学习,培训学员目标分别定位为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和名师。根据教育部对骨干教师的界定,骨干教师必须师德高尚、教育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是优秀教师的代表。因此,初中政治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必须具有一定教育经验,熟悉教材各知识点,能够驾驭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的磨砺中,对教学的各种问题进行过深刻的思考,对教学技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愿望;这部分教师至少完整带过一届学生,具有3~9年教龄。在培训中,如何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再提高,在教学上找到提升的技巧是根本任务。培训目标则是让学员通过培训具备一定的教学反思研究能力,提炼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参训学员从合格迈向骨干行列。
二、培训模式
学员在原有水平上找寻自己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专业知识结构,培训必须强调探讨、练习、总结、借鉴过程。培训模式分成理论引领、名师展示、集体备课、实战演练、培训反思五个环节,采取“总―分―总”的结构设计推进。
(一)理论引领――理念建构
学科教师培训第一讲一般具有两个作用:一是旗帜作用,指引本地学科教学前进的方向;二是航灯作用,能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本期培训理论引领环节由市政治教研员做专题讲座。市教研员是学科政策研究的领导者,是地方学科发展方向的引领者,是学科教学开展的指导者。讲座的内容包括2011版新课标解读,新课标下典型课例教学技巧分析,教学重点及难点。专题讲座中安排学员就政治学科教学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专家答疑解惑,力图让学员对学科的教学理念有系统的把握。
(二)名师展示――经验借鉴
本期学员均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从业第7~9年是他们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人找不到发展方向,职业倦怠情绪就会出现。这一时期如何突破自我,如何将本学年教学知识重新组合,形成有特色的教学风格,是他们是否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名师现场执教,帮助学员找寻自我发展方向。本期名师一课由首席政治学科教师蔡老师执教。整个环节包括课例展示、课例剖析、名师讲座三部分内容。
课例展示采取微型课的方式,授课时间控制在20分钟之内,教学内容为八年级下册《对外开放》。第一次授课的目的为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第二次授课的目的为创造性使用教材,提升学生能力。在第一次授课中,老师采取接受式学习与研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教学中频频提醒学生关注关键词,让学生正确认识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第二次授课中老师通过实践活动来传递教学知识,课前学生早已得到任务,收集改革开放前后生活、社会的变化。教学中学生在小组讨论、PPT解说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在正确认识和看待对外开放带来的各种现象基础上,提高观察、判断、合作等能力。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立足于对学科教学知识融汇贯通,立足于运用自如的教学方法。名师展示给学员带来精神洗礼,让学员在教学再认识基础上明确发展目标并找到学习的榜样。针对以这两节微型课为载体的专家小讲座再次让学员将自身散乱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在对比的基础上得以汇总,将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集体备课――智慧共享
教师培训的学员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学员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反思能力、判断能力。注入式的培训教学方法很难让他们认同,参与式的教学重视学员间彼此经验的交流分享及思维的碰撞,学员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主动、合作、探究的培训学习中,更能实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二是学员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际经验,他们教学有差异,方法有个性,他们不仅是学生的教师,也互为教师。培训强调学员互相学习,互相分享,培训实效就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本期培训设计了磨课研讨环节。班主任将学员们每6~8人分为一组,根据当时学校的教学进度,每组学员集体研究初二下册《社会主义本质》教学,并集合多人智慧共同备好一节微型课。
(四)实战演练――技能习得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教学技能得以展示的主渠道。深入、全面研究课堂将是本期培训重要环节。本期培训实战演练创新点有四个:一是课堂展示是全体小组成员共同智慧的结晶,它代表本组学员教学水平。二是学员既是表演者,也是评委。每组代表学员展示后,小组成员自评,再到全班学员点评。三是课堂观察由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由点汇成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体学员对每节展示课从教师讲解的有效性、学生活动、教师提问的指向性和层次性、学生侯答时间和回答问题形式、教师理答、问题设计与学习目标达成的关联度、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等七个不同的维度为观察点对展示课堂进行全面解剖。力争做到点评有数据,分析要全面。四是学员展示采取微型课教学,让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教学。学员们通过这种实战演练,互相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借鉴,提高了教学技能,也提高了听评课的水平。
(五)培训反思――知识完善
孔子的学生曾参在“日三省乎身”中,天天反思,及时改正不足,发扬长处,最终成为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圣人。反思才能自知己短 ,从而弥补短处,纠正过失。培训反思仍然采取小组交流式,要求每组成员探讨两个问题:一是培训中的最大收获及如何将之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二是教学工作中存在最大问题及其对策。讨论采取问题树―目标树分析进行,探讨结果在全班陈述。专家全程参与,就学员讨论及发言的情况进行总结,就学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
三、经验总结
实施上述培训模式后,可从以下方面作出经验总结:
第一,培训对参训学员有一定的要求,强调学员的主动性、参与性,强调学员本身资源共享。因此,学员必须熟悉教材,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第二,培训应有明确的目的。本期培训对象为具有3~9年教龄的教师。这教龄段学员相当一部分有教学反思但不善总结,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能把知识点讲透,但不能系统全面地设计教学;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但对不同层次班级和学生的教学技巧掌握有难度;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整个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教师的选择等紧紧围绕怎样让学员突破发展的瓶颈,为学员找到发展的方向及动力开展。
第三,名师展示是本次培训的亮点及难点。名师展示是为了给学员确立学习的榜样,是学员认清自身存在差距的有力证据,是学员发展的方向。名师水平有多高,培训学员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培训的档次就有多高。
第四,学生使用应适当。名师展示使用微课型进行一课两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2组,每组学生只接受一节微型课教学。一方面,动用学生数小,对学校、学生教学进展影响也最小;另一方面,学生为随机分组,学生学习程度较平均,教学对比明显。
第五,培训时间应控制在3天之内。政治教师普遍教学班级较多,部分教师还承担班主任工作,如果时间太长,参训教师的工作就难以安排,学员培训就会不尽心。
【参考文献】
[1]卢荷. 学科教师培训模式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2012(9)
[2]武和平,张维民.西部地区中学外语教师(英语)培训模式创新微探[J].继续教育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