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14 21:55: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法制教育与学科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幼儿园;学科教学;法制教育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虽然只有3-5岁,但也逐渐能辨别是非。从小培养幼儿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教育中实施法制教育的渠道有很多,有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课,如科学常识课、社会课,有以综合主题形式为主的法制教育活动,如安全主题班会、重阳节尊老爱幼联欢会,也有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整合型法制教育。然而实施渠道纵然有许多条,在教学活动中实施幼儿园法制教育却是非常重要的主渠道。因此,有必要在各科教学中都要增加法制含量,加大法制意识培养的力度,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实施法制教育的学科体系。教师在向幼儿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幼儿在日常教育中潜移默化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法制教育。
一、渗透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在幼儿园法制教育中形成学科渗透,它的教育优势是法制教育其它途经无可比拟的。在目前的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幼儿园学科课程总是居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学科课程及其教学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实施幼儿园法制教育同样不可能逾越学科课程和课堂教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是进行法制教育的一条主要途经,也是实施法制教育的必由之路。
二、渗透法制教育的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教学活动始终是一项带有明确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动,幼儿园法制教育在学科中渗透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目标之列,在备课和各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开发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并在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时作为研究项目之一。
(二)有机性原则。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凭借学科教材,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如:在一堂社会课上,老师教幼儿学习交通安全儿歌,幼儿学会儿歌后,老师因势利导,让幼儿发言,我们平时过马路时要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孩子们在接受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法制教育。
(三)情感性原则。
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富有情感性,必须讲究氛围,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动以真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要有知识的交流,还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这种交流对进行法制教育的渗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知理明情,达到“内化”的实效。如:故事教学《大树妈妈本领大》,可让幼儿在故事描绘的字里行间感受到动物们或有趣、或可爱、或美丽、或富有灵性。当幼儿在受到美的感情激发和熏陶后,适时把故事后半段中现实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丑恶现象(如白色污染、沙尘暴影响人民生活等)进行对比,自然而然就会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懂得了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动物与我们人类的和谐相处,大自然才会变得这般美丽,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保护动植物,让我们生活的地球更加美丽。
三、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实效。
(一)联系实际法。
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进行语言教学《猴子的家》后,大家都对猴子家一年四季的美景由衷的喜爱。再联系现实,看看现在我们周边的许多河流,发出怪味,这是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幼儿不约而同发出感叹“保护环境多么重要啊!”教师适时介绍《保护环境法》,使孩子们了解世界各国都很重视这个问题,这样联系实际渗透法制知识,使幼儿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自然认同。
(二)创设情境法。
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幼儿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气氛中,无疑是将幼儿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幼儿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如:在情景教学“我是小法官”时,先把活动室布置成一个小型法庭,创设法制教育氛围浓厚的环境,使幼儿步入教室就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学时先让幼儿听或观看黑猫警长动画,使幼儿产生学习小警官,当好小法官的愿望。
(三)实例分析。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例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幼儿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课时,可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后再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向幼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大街上看见老人摔倒你怎么做?看见小偷偷东西你怎么办?捡到了钱包你会怎么做呢?就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法律知识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渗透法制教育的注意点
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十分重要,但也要注意简单化、庸俗化的形式主义,这里说的是渗透,既不是强加附合,更不能喧宾夺主,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找准“渗透点”。
各学科教材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育人因素。因此,法制教育中的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点”。幼儿是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法制教育工作必须既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思想教育的规律,只有找准渗透点,思想教育才能直透心田。
(二)把握“渗透时机”。
〖HJ0.94mm〗教师从教材出发,觅到源头――渗透点后,引出源源流长的“活水”。显而易见,渗透点是客观存在的,它不可能由施教者任意安排,必须遵循其在教材中所处的特定位置、层次、地位来具体安排,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法制教育的特点是动情晓理,“情动”而“知书达理”,这就是说渗透的方法、形式、时机都应利于创造最佳的渗透氛围,即幼儿认知与接受渗透的最佳心理。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法制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三)掌握“渗透度”。
找准渗透点是为了解决育人从哪儿选择突破口,把握渗透时机是为解决什么时间、怎么突破的问题,教师要恰倒好处地处理二者的关系。而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这种渗透如果“透”得不够,不到位,则会功亏一篑,效果不佳;而过“度”则会改变学科性质,变成法制课,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做到既到位又不越位。
关键词:学科教学;法制教育;渗透;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279-02
一、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
1.联系实际法。在运用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转变和创新教学思路,摈弃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模式,将实际生活引入到课堂之中,拉近学生与法制的距离。寓教于乐,寓法制于生活,通过联系实际法,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法制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增强法制教育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在课堂上提出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法制问题,开展小组形式的讨论,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生动具体的法制案例,带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将法制概念和法制知识传授给每个学生,运用法律武器更好地保护自己。因此,联系实际法给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2.创设情境法。对于学生来说,自身学习能力和约束能力不是很高,书本教育的方式很难起到效果,法制教育的意义将不能体现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意识到这个问题,努力构思教学情境,利用图片、声音等媒介,模拟法制现象,创设法制情境,借助多媒体教育,把学生引入到情境之中,提高学生参与法制教育的积极性,而这种生动逼真的情境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法律知识,培养法制意识。通过在法制教育中引入情境,课堂学习法制知识的过程将不再枯燥,这些情境也能让学生的天性得以释放,达到感情上的升华。
3.实例分析法。法制教育十分重要,但受到年龄小和社会经验少等方面的制约,学生对法制教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掌握和了解,这种模糊的概念让学生没有充分意识到触犯法律法规的后果。在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时,要注重引入实际案例,通过违法犯罪人员受到的处罚措施和悔恨话语,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建立起法律准绳的强制性和庄严性。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们讨论分析,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既完成教学目的,又开展了法制教育。实例分析法能在学生和案例之间建立联系,健全和完善学生的法制观念,保证学生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4.习作关注法。课堂只是法制教育的一个部分,教师还应加强课后的法制教育。通过写日记、周记、作文的形式,让学生结合身边或者电视上的法制事件,谈论自己的法制观点,教师在批阅过程中,能够掌握学生的法制认识水平,从中发现法制观念有待加强的学生,重点关注和教育,在班上阅读这些文章,让学生展开一系列的思考,案例的众多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习作关注法,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针对法制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绪,与此同时,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现象将有明显的改善。
5.讨论认知法。对于学生来说,课堂上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课堂表现不够积极,但课堂以外,学生往往打成一片,教育工作者应意识到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引入讨论的教学新模式,这也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谈论的过程中,课堂具有了灵活性,而学生也具有了积极性,在和同龄人的讨论过程中,观点更加容易接受,没有抵触的情绪。教师把法制知识和口语交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知法守法,通过讨论,学生的法制观念更加全面,从而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注意事项
1.找准渗透点。各个学科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学生从中都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而法制教育也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教师应找准渗透点,提高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课本,法制教育也应借助教材来开展教育工作,通过法律概念的挖掘,让学生能准确掌握法制知识,而课本也能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法制方面的学习。学生是法制教育的接受者,教育工作者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思考问题,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通过把握渗透点,学生才能真正意义上培养法律意识,法制教育工作的成效才能显现。
2.把握渗透时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见渠道对时间的影响和作用。教师在找准渗透点的基础上,还要把握渗透实际,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让学科之间和法制教育之间能完美融合。依据教材的结构分布,结合学生课堂上的实际表现,在适当的时机,把法制教育引入到课堂之中,这样,一方面不会影响教师的正常授课进度,另一方面,学生对法制教育能够接受,法制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证。渗透时机的确定很难把握,这客观上给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利用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成果。
3.掌握渗透度。除了渗透点和渗透时机以外,渗透度也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影响因素之一。渗透度过低,法制教育就成为了形式,预期效果和目标难以达到;渗透度过高,法制教育有了喧宾夺主的倾向,影响了学科的正常教育,这种顾此失彼的现象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应把握法制教育的渗透度,权衡学科和法制教育的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足够的学科知识,同时培养健全的法制意识,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三、结语
伴随着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法制教育也逐渐成为教师教学任务的一部分。针对青少年法制意识淡薄的现象,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教师应总结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把握渗透的适当、适时、适度,提高法制教育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构建遵纪守法的和谐社会,为国家的法制教育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30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不仅仅是要教好书,更要肩负起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的引路人。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认识
“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青少年中加强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带有长远性、根本性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对学生来说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想品格熏陶的最直接、最实用、最基本的主要途径。毋庸置疑,作为教师,如果能从这一角度认识和思考这一问题,并统一思想,提高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认识,也才能真正开展好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联想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必须将教学内容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根据教材内容,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适度渗透, 既不能把数学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因此,有必要将现行各类学科的教学进行全面的开发,并把开发出来的法制因素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进行渗透,从而在各科教学中增加法制含量,加大法制意识培养的力度,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实施法制教育的学科体系。如:在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时,通过展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并配以图片形象的说明,指出他们的特征和防伪标志,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并有机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对他们教育不用假币购买物品等,主动的调动了少年儿童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使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对法制渗透的感知、理解、不断激发他们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三、实践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应充分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科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如果教师能把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时机掌握恰当,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此刻对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三年级学过简单的统计后,有一道题是:站在马路口,统计在一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在带领学生在现场统计时,实时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让学生观察行人和车辆的行走方式,设想假如在十字路口不按红绿灯的指示行驶,对会出现的后果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情景模拟后,它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时,就能主动进行学习。会意识到遵守交通法规不但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从而有机地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四、融入
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在六年级《认识百分数》教学时,教师可将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计算方法设计成作业题,融入到学生所学知识中,从而对学生进行税法教育。简明的让学生明白税收在国家财政中的重要意义,懂得了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在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实时渗透了相关的法制教育。充分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
另外,把握好法制渗透的有机性原则、选择性原则、贴近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有趣性原则。这就要求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既不可偏颇一方,又能抑扬有节,调度有方,处理好渗透的尺度。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法制教育的的气氛中,充分驾驭教材,探寻到知识教学与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浓郁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随着教学进度随机渗透,因材施教,并持之以恒,才能达到良好的法制教育效果。
总之,学校教育是一切教育之根本,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只有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在法制教育教学中处理好渗透的“点”、“时”、“度”,因此从小培养小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上接第301页)提问并不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性的目的。有些教师一堂课要提70―80个问题,这样学生怎能有时间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要选择重点加以讲解或引导学生探究,而不能一味按学生的提问组织教学。
中职种植专业课中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法治精神、人类优良思想品德等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渗透,使学生既学习种植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又受到法制教育。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开展好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仍然是课堂,有效开展好包含法制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是每一个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种植专业课教师更应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农业生物技术》是研究植物遗传、变异和植物育种、农业微生物、物组织培养、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发展趋势等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其知识可以说包罗万象,看似散乱无章,其实有内在联系和规律。在学习这门课时,种植专业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明白农业生物技术既需保护又要规制。可以列举植物新品种,尤其目前存在较大争议、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热点的转基因农作物的农业生物技术,让学生了解转基因农作物能获得一些格外的属性,如抗虫、增产、增加蛋白质含量、糖含量等,那么转基因食品以这些农作物作为原料,有利的一方面就是在全球人口迅猛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而粮食问题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时能提高食品供应量,降低成本等。但它却存在一些不可预知的风险,如在具有抗除剂基因的大豆中,异黄酮类激素等防癌的成分降低了;转基因玉米对人体肝脏和肾脏具有非常大的毒性;威胁我国粮食,转基因产品不能用打下的粮食作种子,只能使用转基因种子公司指定的农药、化肥、除草剂,但其关键技术却控制在美国人手里,我国没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消费者购买转基因产品时,经营者有义务、有责任向消费者说明情况;我们如果买到没有粘贴标识的转基因产品,可以向工商等职能部门举报,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第五十二条关于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的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可以没收非法销售的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可以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虽说如此,但在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问题上,我国立法和管理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在立法上层级低,缺乏一部全面、专门、完整的生物安全方面的法律,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评价体系滞后,管理法规运作机制薄弱,法律责任规定严重缺失。所以我们应该建立健全转基因产品法律法规体系及科学管理体制,强化对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以上这些让学生在事实中理解更具有说服力,比教师空洞的说教效果好。而学生在反思中既学到农业生物技术知识,又会对相关法律法规有进一步认识,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他们法律意识的教育目的。
二、渗透方式要多样化
如何让普法知识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我们应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使用不同教学方法。可以利用当前高科技信息时代不断完善的教学手段,收集各种信息,灵活机动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学习《植物生产与环境》这门课时,让学生了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农业发展和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这时可以让同学们各尽所能地整合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可以拍摄或从网络上搜集工厂废气、污水排放、生活垃圾等照片及图片,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几点:①工业“三废”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威胁。曾经的蓝天碧水如今已离我们远去。生态环境污染事故时时都在发生,既给农业经济造成严重损失,又直接威胁社会安定。②农业内源污染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越加严重。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其残留物导致农业生态环境(土、水、气等)质量逐年恶化,造成农产品污染,直接威胁我们的生命及健康。③生活垃圾不断造成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如今生活垃圾产生量越来越多,塑料制品满天飞、满河飘,暴露垃圾随处可见,造成河道堵塞,耕地被占,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这些环境污染主要是人为因素导致的,所以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加强监测和管理,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工作。借此呼吁同学们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加入保护环境的行列。只有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紧密联系实际
种植专业课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时,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常识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既将学科内容生活化,又能体现“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剖析教材,发掘种植专业课中的法制事例。如学习《农业经营与管理》这门课程中的《经济合同》这几章时,让学生了解签订经济合同本身就是一种法律行为,“必须遵循合法原则、平等互利原则、协商一致原则和等价有偿原则。因为经济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如果违反合同,要追究责任,赔偿损失,直至法律制裁”。学习《农业产业化经营》这几章时,让学生了解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推动我国农业企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加强农业企业绿色化经营的法制管理途径,使农业企业在原料、加工、运输、销售、售后等环节中做到低碳化和绿色化,做到依法经营、合法经营,并加强农药残留量的检验手段,以保证人身安全健康。最后进行总结,让学生正确认识依法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让自己在以后工作经营中依法行事,同时增强自我保护的法制观念。
四、联系教材,进行学科渗透
[关键词]思想政治学科;法制教育;公民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要的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上升趋势。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政治教师责无旁贷。政治教师应该发挥政治学科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利用学科渗透,加强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做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课堂教育很有必要也很重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该依托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优势,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
一、自觉提高法律素养是加强法制教育的前提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决定其教学活动和育人活动的成效。中学政治教师进行法制教育必须具备以下素质:一是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熟悉我国的宪法与多数法律法规,诸如《刑法》《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只有心中有法,才能讲解有法。二是必须具有良好的将法制渗透于教学的能力。中学政治教材融入了很多法律知识,要善于在教学中将政治知识与法律知识有机结合。三是要具有一定的法制人文情怀。一个优秀的政治教师,身上应该有民主精神与法制情怀。这应该成为政治教师身上的一种稳定恒久的气质与特点,并且让这种素质在法制教育中展示。
因此,政治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法律知识,利用空余时间多阅读法律方面的书籍,充实自己的头脑,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
二、抓好课堂渗透教育是法制教育的关键
政治教材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法制教育素材,教材涉及到了很多与青少年生活密切相连的法律知识,如公民的人身权利、民利、消费者权益保护、依法进行网络交往、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法律内容。
教师要认真钻研政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元素,对学生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教育渗透,使政治学科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利用“国体政体”这一内容,教育学生懂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并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通过法制渗透教学,学生们增强了宪法意识,树立了宪法观念,能够自觉地维护宪法的权威,懂得维护自身的各种权利。
此外,要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和渗透点,把法律知识自然融入政治教学之中。
三、创新法制教学方式是增强法制教育实效的有效手段
要讲好思想政治课,必须根据理论和实际的发展变化不断地补充新的内容,用鲜活的教学内容、现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要想使学生真正理解法律知识,牢固树立法律意识,仅有空洞的理论说教是不行的,必须通过大量的案例来讲解。因此,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十分注意了解和搜集一些典型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案例和材料。可以把这些案例、材料制成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科技成果、信息网络化优势,以精美的视频和富有感染力的音响效果,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开展课外主题活动是加强法制教育的有效延伸
1.领会《课标》精神,遵循英语教学规律,有目的地渗透法制教育
《课标》在前言中阐述了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和大调整的变革时期,呈现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学习和使用英语对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相互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在“课程性质”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指出英语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同时还能使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学习《课标》,领会精神后。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渗透呢?
首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法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文化意识熏陶学习和交际能力培养中,对学生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包括热爱祖国、热爱国旗。在教学语言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案例片段一】在教授北京教育出版社(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Making New Friends Topic 2 Section B 2a”部分的教学时,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把祖国美丽风光的图片、体育明星邓亚萍等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师生问答,认识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和优秀人物。
T: Where are you from?
Ss: We are from China.
T: Do you know these places? Where are they?
S1:Yes,I do. Tiananmen Square, the Great Wall, West Lake…
T :Who is she?
S2:She is Deng Yaping.
T: Where is she from?
S3:She is from China. She is very good.
……
引导学生谈论邓亚萍在奥运会上取得冠军,升国旗,营造浓郁的爱国主义法制教育氛围。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三条 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者唱国歌。……
《课标》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英语课程能够为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素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的国际交流能力奠定基础。学习英语能帮助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性格,发展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就应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对自身和社会、国家未来发展的意义,英语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在渗透法制教育上很有代表性,课文内容本身就是介绍英语国家的文明礼仪。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学生传输法制文化知识,解释中外礼仪差异。可以通过英语教学让学生感知这点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Thank you”了。中国人到别人家里做客,明明肚子很饿,主人请他吃饭,他还一直客套:“不用,不用,我不饿。”其实我们完全可以说“Thank you”。当主人听了客人赞美自己烹饪手艺时,大可不必说:“哪里,哪里。”(直接翻译为where,where)完全可以真诚地说一声:“Thank you”。遇见别人的赞美或恭维,我们中国人第一反映就是谦虚的拒绝,而西方人却恰恰相反,他们会很高兴地接受并说声“Thank you”。这就是典型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学生只有理解了这些国家的礼仪习俗,才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运用自如,同时增强自己的世界意识,增强法律意识。
2.按《课标》要求,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丰富英语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内容
《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怎样按《课标》要求,挖掘教材内容,丰富法制教育内容呢?当前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人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保护和改善环境而积极努力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案例片段二】教师利用学生喜爱大自然和动物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目标,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非法捕捉野生动物是犯法的,让学生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北京教育出版社(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4 Having Fun Topic 3 Section A 1a部分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准备好要学习的动物图片:panda、 monkey、 lion、 tiger、 elephant等。
T: look at the animals. They are very cute. Do you like they?
S1:Yes, I like they. All the animals are our friends.
S2:The money is very clever.
S3:The elephant is very strong.
S4:The panda is very cute.
S5:The panda is less and less.
……
引导学生谈论熊猫的数量越来越少。教师因势利导引发学生关注一些动物数量减少或濒临灭绝的现状及根源,从而了解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八条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3.按《课标》要求,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课标》阐述,课程资源还包括人的资源,如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和家长资源。他们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知识结构都可以成为宝贵的课程资源。合理开发、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各种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利用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关键词】英语教学 渗透法制教育
对于平时的课堂教学,英语教师想到的往往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如何有效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如何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其实,英语教师同样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依据英语课程的特点,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使英语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统一,将法制教育的内容渗透其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受到教育。
1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贴近生活的法制内容。
"法制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的事,从青少年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新目标教材中有许多图文并茂的阐述,都在于强化学生遵循交通规则、学校规章制度、家庭秩序的意识。新目标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7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这附近有邮局吗?)Section B在介绍了问路的基本句型之后,紧接着学习了一些交通标志,如:Turn left(左转)Turn right (右转) Go straight(直走) ,告诉学生在公共场所应该遵循的交通规则,然后结合Unit 4 Don't eat in class.对school rules(校规)再次展开了讨论,如:Keep quiet in class.(上课保持安静)Do your homework after school. (放学后做功课)Don't be late for school.(不要上学迟到) Don't eat in the classroom。(不要在教室里吃东西)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增强了依律办事的意识,让他们为共建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图片、道路标志模具等,组织学生进行情景练习,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遵守交通法规的习惯和自觉性。无论是交通规则,还是校规,作为一名中学生都应该了解并且认真遵循它们。对他们来说,树立这些最基本的规则意识,也就是法制意识形成的基础。
2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
在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的教学中,我对学生进行了有关安全、 环境保护、文物保护、 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渗透。在八年级下册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的教学中,我教会学生在面临一些特别的、 异常的、 危险的情况时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正确处理和智慧应对也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通过对九年级Unit2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阅读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讨论对于问题青少年的看法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而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认识立法的必要性。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 酗酒、 流浪、 沉迷网络以及赌博 吸毒 等行为。
在九年级Unit9 What would you do?一课中,让学生观看一些因吸烟、酗酒引发身体健康状况危机的影像图片,提醒未成年人自己购买或向未成年人兜售烟酒均属违法行为。同时,让学生对照法律相关条文讨论青少年中常见的不良行为,促进学生提高意识,抵制诱惑,规范自身行为。在九年级Unit14 Have you packed yet?一文的教学中,在Section A的1b活动中涉及的外出旅行整理行李的话题,学生们大都会想到衣服、洗漱工具等等,是否有人想到要自备垃圾袋,就是一个问题了。环境污染,往往就是在人们不良的意识、习惯中发生的。从改变不良的习惯做起,帮助学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从七年级开始,就循序渐进地渗透着这样一种由浅入深的法制意识的形成过程:学校、家庭、社会,规则无处没有,人人都离不开规则,社会也必须在一定的约束下才能够正常运转。中学生在任何地方都必须遵守规则,遵纪守法,才能利己利民,才能够健康而茁壮地成长! 作为初中英语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观,现代学生观,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充满活力的教书育人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在充分体现学科特点的教学氛围中,渗透富于道德感彩的法制内容,充分拓展现有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使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英语学科的教学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增强法制意识,满足自己成长成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一、教师要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识,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加强师德修养,做好言传身教
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对自己严格要求,学习法律,了解法律,根据这一教学模式,遵纪守法,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用自身的榜样力量感染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心中想要学习的对象。这样,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可以通过环境及人物的影响,自然形成,潜移默化。新课改后,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涉及了很多法律知识方面的内容。这就为我们切实利用思想品德课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链接式的法制教育,让学生学习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宪法和有关部门法的基本精神和规定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法的教育不同于其他的学科教育,它既抽象又实际,所以要想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法律知识,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必须从两个方面去努力:一是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二是教师要把教材教“活”。教师要钻研教材,搜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整合教材资源,以案说法,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法律意识,而且也能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二、根据学科各阶段的内容特点、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把法制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于教材内容中
首先,教师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根据思想品德学科各阶段的特点,在教学中恰当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法制渗透。其次,要尽量避免抽象的法律条文讲解说教,要充分结合现实生活,特别是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以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以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再次,在方法上,教师要灵活运用讨论、辩论、角色扮演、观看法制节目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最后,根据学科内容,创设一些情境教学,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可以使学生触景生情,达到“内化”效果。
三、防微杜渐,在点滴中渗透法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