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11 03:41:1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民族英雄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戚继光的婚姻十分耐人寻味,他13岁定亲,21岁娶妻“万户南溪王将军栋女”王氏。这位王氏可不是一般女子,她极其贤惠,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的丈夫。那时,戚继光还没出人头地,家里穷得很。每次,王氏晚饭烧鱼,把鱼肉最肥美的鱼身中段留给丈夫戚继光吃,她自己只吃鱼头和鱼尾,戚继光后来知道这个情况,抱着妻子,感动得热泪直流!
王氏不仅贤惠,而且有勇有谋,戚继光率部抗击日本倭寇,台州一战,王氏与“戚家军”的家眷亲属暂居新河城,城内守军很少。这时,突然大批倭寇远程突袭,包围了小小的新河城,城内人人万分惊恐,因为城外的倭寇实在太多了,情势危急之下,王氏说服守城官兵,动员城中女人孩子,统统穿上“戚家军”的军服,大大方方地列于城上。城外倭寇,抬头一看,见城墙之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中国军人。倭寇匪首以为城中有戚家军的主力部队,吓得立刻扭头后撤,王氏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的“空城计”,活生生地吓退了穷凶极恶的倭寇。
后来,戚继光千里回师,回到新河,见倭寇早已退去,这位身经百战的男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从此,王氏的声名大震,震撼全军,连北京也知道了王氏。戚继光也深深佩服自己有勇有谋的妻子。
王氏在生活中照顾丈夫,在事业上辅佐、帮助丈夫彻底打败倭寇,保卫了明代中国的东南国土。然后,戚继光被朝廷调到蓟北,镇守长城要塞,成为国家和万民依靠的大将军,当时,戚继光被人誉为“国家的万里长城”。
王氏的婚姻,随着戚继光成为民族英雄,也逐渐走向了死亡。王氏有一个问题:不育,无法为戚继光生养后代。于是,戚继光在36岁的时候,纳了一个小妾沈氏。王氏万分悲痛,但是,也接受了这个事实,毕竟自己没有孩子。谁知戚继光不知收敛,他纳了第一个妾不到一年,又纳了一个小妾陈氏,在48岁时,又贪恋美色,纳了第三个小妾杨氏,完全不顾王氏的感受,大大伤害了王氏。
女子太极剑比赛是全能决赛的第二个项目。比赛虽不见火花激溅,但从选手的脸上却能看出比赛的紧张与激烈,首先出场的中国运动员亓丽因一次明显的失误无缘奖牌。对此,中国队教练任刚解释说:“如今,我国最好的一批女子太极拳选手都已退役,年轻选手又一时无法接上班,这已是我们的最好水平了。中国队这次参加亚运会是着眼于锻炼年轻选手。”第七个出场的缅甸运动员林青玉将比赛带入了,她的动作尽显舒展流畅,将太极的柔美演绎得恰到好处,全套动作下来,场内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裁判也打出了9.46的高分。加上她在太极拳比赛中得到的9.50分,武术比赛的第一枚金牌已无人能与她争抢。
赛后,缅甸的啦啦队意犹未尽,又喊又叫,缅甸体育部长走到被记者围住的林青玉身旁,先是向林青玉表示祝贺,接着与林青玉合影,然后便是交给了林青玉一个装有美元的信封。
缅甸人在狂欢,中国武术界人士则尽显大度。中国武术协会主席李杰说:“武术运动在国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国、各地区选手之间的水平非常接近。这名缅甸运动员得到了中国选手的精心传授,她的条件和素质以及她所表现出的武术文化内涵都很出色;新加坡选手廖燕燕也非常有潜质。”
故事精神
清末年间的一个月黑风高夜,五个盗墓贼无意间打开了一个深埋地下的百年煤窑,为首的大疤脸贪心顿起,杀了同伙,包括当红翎子小生马玉郎的父亲马三跳。戏台子上的当红小生马玉郎为报父仇,他手执“鬼枪”来到枣庄。该剧以此为故事背景铺陈,讲述了一个煤矿创业的独特故事。剧中的创业马玉郎外表清秀,但骨子里有股子狠劲,桀骜不驯。他受到亦师亦友的张启之、白双凤的改革思想的启发,并有用先进的生产力来改变煤矿窑工工作现状的雄心壮志。面对清朝末年惊天动地的工业革命和波谲云诡的宫廷斗争,乱世中,马玉郎和自己的伙伴们踏上漫漫征程。该剧不是塑造,而是重塑了中国近代史上一群野性蓬勃的人物形象。在《独有英雄》中,首次用正面宏大的全方位的笔墨去书写中国民族煤矿资本家从起步至兴旺的整个历程,通过这段历史,不仅细细解读这群人的故事,还有那些你或许不知道的、惨烈的刑具“大红袍”。
“独有英雄”释义
导演杨文军说:“这部作品的原名是‘我就是角儿’,虽然它是以戏子马玉郎的人生为叙述主线,但它传达的并不是一种个人的英雄主义,所以我们最后改了剧名,将这种英雄情怀群像化。”“独有英雄”出自诗词“独有英雄驱虎豹”。剧中以马玉郎为首的爱国志士,他们出身、地位、性格都不同,有的落草为寇,有的战死沙场,有的上书明志,有的振兴实业,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命运,可是无论男女、无论结局生死,每个人都在各自的舞台上成长为一个“角儿”,都是英雄。从名角到名节,一个字之差,剧中的主人公用了一辈子去修正。而同时,这样一群力求改变中国生产力现状的改革人士,他(她)们对生活充满希望,用生命捍卫着自己理想,他们传奇的人生、艰辛的奋斗和浪漫的爱情融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兴衰中。
爱情百转千回
《独有英雄》的立意决定了剧中的爱情是大气磅礴的美好与辛酸,而不是小儿女的情意缠绵。马玉郎的爱情轨迹始终沿着他的成长和奋斗、社会的变革发展而起伏消长。也许乱世中,在一个残酷的环境里爱情并没有那么重要,但在《独有英雄》中,命运的纠葛,始终贯穿全剧。马玉郎与风情万种的白双凤、美丽纯朴的大鹅、青梅竹马的粉蝶几个性情女子的感情纠葛,到底是喜抑或悲,最终都会有一个定数。在三个深爱的女人之间,爱情显得更加百转千回。
艰苦的拍摄
拍摄后期,横店连续二十几天的阴雨,给剧组增加了太多拍摄困难,于是比预期的提前到了枣庄,还拉回了一些大道具。记者到了枣庄前往拍摄地的途中,看到那两个已经被炸得一比一的蒸汽机车火车头,不由感慨,这么好的物件就被炸了。除了大清蒸汽机车、大型蒸汽锻压机,剧组还搭建了清代古煤窑。《独有英雄》投资5000万,很多资金用在打造特定时代和特殊场面的真实场景及道具上。见到周一围和张临时,周一围身穿清式浅灰色中款棉袄,戴着眼镜,拄着一根红木拐杖,张临一袭蓝色棉袍,长到脚踝。二人须发都已见白,时至老年,《独有英雄》的整部戏也近杀青。
现场:和煤有关的日子
探班这场戏是马玉郎、张启之商量怎样把煤运到正在作战的北洋水师。结果是张启之带着一些煤先去。另外一场戏是于明加饰演的白双凤从远处带了消息向两人跑来,于是三个人又开始一番商议。而这三人,正是剧中改革派。白双凤看起来是个“辣妹”,辣在她的思想。她的父亲是被大红袍赐死的,然后碰到马玉郎,与之“臭味相投”,中间陷入与马玉郎和张启之的感情纠结,但于明加说张启之似乎更可靠、踏实。
现场到处都是煤,记者在现场待了一小会儿,拿纸巾一擦,鼻孔里、脸上都是煤黑。虽然现场的道具――运煤的工具都让人新鲜,但这种情况确实让人心里发憷。“成天在煤堆里拍戏,尽管平时都戴着口罩,但时间一长,全组的人都咳嗽。” 导演杨文军说。
杨文军:渐入佳境
对于第一次执导清装戏的导演杨文军来说,《独有英雄》花费了他不少心力。见到他时,全剧已临近杀青,但回忆起拍摄的过程他说除了辛苦还有越来越上瘾的感觉。他说,之前在横店二十天的绵绵细雨让全组人很痛苦,这部戏拍得真累,但剧本语言和内在内容都很抓人,充满魅力。
“一开始接这个戏的时候,觉得后怕,但是拍的过程中,对每一个细节都会细细琢磨一番,对那个时代的很多东西越品越有味。接下来还要拍一个西北的戏,一块土地上的戏挺吸引我的。”
“置景上花了不少钱。这么一部历史感的大戏,近代的场景,加上特殊年代的道具,需要非常真实。搭出来了一个煤矿,地下煤矿的场景是棚内作业,3000平米的大棚很壮观,这个戏有很多特殊的、要求掌握真实的历史的东西。比如洋务派,比如大红袍。人一进大红袍就化成了一股烟,一接近那个铁衣,头发马上就飞起来了,非常惨烈。”
周一围(饰马玉郎):他就是角儿
“这个人物一开始是戏子,戏台子上的功夫私下也准备了,但出场还是会露怯。”周一围说,此时,杨文军导演补充:“周一围出场的一个动作练了1个小时,请的京剧老师人家有几十年的功底。”
马玉郎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励志人物,人生几经波折,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大起大落,不管是戏台上的名角,还是风餐露宿在街头的流民,还是叱咤风云的大矿主,这一切都在他最终的炸窑毁矿时做了终结。风光过,也曾潦倒,但因为机缘巧遇和自己的努力,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从祥云班的“活吕布”到山东枣庄人人敬畏的“马五爷”,他只用了几年时间。但是从一个戏子到一个实业家再到一个以实业救国的有良心的中国人,他花了整整一辈子的时间。马玉郎身上有股桀骜不驯的傲气,周一围身上似乎也有。杨文军说马玉郎有一条狐狸尾巴、一根龙骨和一双狼眼。这样形容马玉郎这个角色很贴切,而周一围的表现让导演很赞赏,他说,这次他真的很不一样。
张临(饰张启之)依然亦正亦邪
剧中的张启之做了几件大事:将蒸汽机引进乾清宫、开办了枣庄矿局、建了第一个火车头和最长的运煤铁路。他把几个人汇聚在一起做了几件事,是这些事的脊梁。“这次是挺正的角色,我和周一围饰演的马玉郎亦师亦友,在女人关系上也有纠葛。
刘江:这是感动我最多的一部戏
刘江导演坦言,“《乱世三义》也许并不具有那种先声夺人的气势,但即使费力不讨好,我们哥几个也全都心甘情愿,在这部戏里我就想老老实实地讲一个经典的故事。拍着良心说,这是所有作品中,带给我感动最多的一部戏,无论人物的纠结度,情感浓度,还是情节设置,都让我有颇多感触。”
刘江说这是一部讲述民族尊严和骨气的戏,“编剧是创作过《康熙大帝》、《努尔哈赤》、《成吉思汗》、《走西口》等多部重磅级作品的泰斗级编剧俞智先老师,在其古稀之年历时三年锻造了此作,他将小人物的命运与波澜壮阔的民族命运完美结合,赋予了作品宏阔苍凉的独特气质。主人公唐子义这辈子都不甘心,不甘心落草为寇;当兵后不甘心被日本人欺负;‘’后不甘心当亡国奴……‘不甘心’牵引着他的命运,他其实求的就是尊严。整部戏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拧脾气的二愣子如何变成英雄的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和尊严。”
在众多实力导演中,刘江的风格最为多变。他所执导过的题材包括刑侦、军旅、家庭伦理、谍战、都市情感等多种类型,堪称“影视多面手”。其中,《媳妇的美好时代》以诙谐、温情的轻喜剧风格开创了“正能量”家庭剧的先河;《黎明之前》也缔造了《潜伏》之后谍战剧又一。
在看过《乱世三义》的剧本后,刘江立志将其拍成一部“超越自己以往所有作品的电视剧”。刘江介绍说,“这部戏有历史原型,有历史依据,绝没有胡编乱造。比如唐子义的清末部分就是以为原型的,人物性格、行为故事,都有确凿的历史依据。这部戏是我迄今为止拍摄时间最长,也是带给我感动最多的一部戏,这种感动不仅来源于故事本身,也来源于整个团队的投入。创作期间,我们九易其稿,整部戏从2011年7月5日开机,到2011年12月8日凌晨3:18关机,157天的超长作业,1000盘创作素材,后期剪辑用了将近10个月的时间,最后面对50多集的体量,我不得不痛下杀手……”
黄海波:演完这部戏,我长大了
在电视剧《乱世三义》中,实力男星黄海被去掉了自己最擅长的“黄氏幽默”,饰演一位沉默寡言、隐忍内敛的乱世英豪唐子义。黄海渡说:“从自己拍的第一部戏算起,所有戏都不及《乱世三义》在我和刘江导演心目中的分量。这部戏里,余味、李大本事的那些特点全都用不上了,唐子义是一个内敛含蓄,沉默寡言的人。以往的戏,演员都要说很多台词来展现人物的特点或推动剧情发展。以前演余味和李大本事的时候,能用一句话说明白的事儿我可能变着法儿地说上八句,但是这个角色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唐子义绝不说第二句。但演绎的难度也就在这儿,肚子里面一堆话说不出来,还得想办法让人知道。”
黄海波还透露,拍戏之前自己就跟父亲交流,什么样的军队最可怕,而父亲则告诉他,“沉默之师”最厉害,那种肃杀之气比喊着口号的军队更具有杀伤力。此番陈述也启发了黄海波,黄海波表示,这部戏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剧中“唐子义式”的沉默,“拍完《乱世三义》之后,我忽然敢说,黄海波长大了,学会沉默了。”
黄海波颇为动情地说:“2000年,我拍了自己的第一部戏《激情燃烧的岁月》,2010年拍了《永不磨灭的番号》,‘李大本事’可以看成我十年演艺生涯的一个总结,而《乱世三义》则把我十年来的积淀全用上去了,这是在‘余味’、‘李大本事’之后,我人生和事业的又一个节点。这是刘江导演送给我的一份礼物,通过唐子义和这部戏让我长大了,更有内涵,也史有变化了。”
每部戏拍完,黄海波的父亲都会给他的表现打分,“余味和李大本事得分都在89分,唐子义则在90分以上。”黄海波说要想让父亲给自己能打90分以上,还得努力20年。
监制《暴走吧,女人》未来想导自己的戏周星驰御用配音石班瑜 我这辈子是为声音而活 张琳(夯石)
日前,由麦丹影视出品的女性减压励志电影《暴走吧,女人》在北京举行首场会,导演董董、监制石班瑜携范文芳、李斯丹妮、王莎莎、范逸臣等主演悉数出席。片方透露,该片已受邀参加中美电影节,并在美国好莱坞举行了全球首映礼。本报记者在会后独家采访了素有周里驰御用配音之称的台湾音效权威石班瑜。
周星驰善于接受新事物
《暴走吧,女人》于三八妇女节在全国公映。据导演董董介绍,该片拍摄时曾前往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多个地区,将边界美景一网打尽,荒漠戈壁、崇山峻岭、原始森林、浩瀚草原应有尽有,片中瑰丽雄奇的壮美景色很快就让观众们沉醉其中。该片的监制石班瑜先生此前曾是周星驰的御用配音演员,对于该片的画面和3D声效,他表示:“这部戏帮我重新找回了对声音的热爱。我本身是做配音出身,了解好的画面和声效对一部电影来说有多重要,我们也努力呈献给大家最好的视听效果。我听说很企业都把此片作为给员工减压的福利。”
“喜剧之王”周星驰家喻户晓,而他的御用配音、幕后英雄石班瑜却鲜为人知。石班瑜表示,周里驰是个善于接受新事物、善于改变的人,“他不是那种墨守成规的人,不会觉得自己坚持的东西就一定是最好的。一起配音的时候,我有时会告诉他,国语不会用这句话来表达这个意思,他觉得有道理,就会把词全部改掉。只要是对的东西,他都会接受,这就是他成功的原因。很多大演员,比如周润发、刘德华,他们演得很棒,但他们20年前的电影里的台词,现在还有人当成流行语在用吗?没有。但星爷电影中很多经典台词20年过去了还是网络热门词汇,这就是周星驰电影的魅力。”
我一直是在用声音演戏
石班瑜1958年出生,当过军人,1978年开始从事广播方面的工作,“到现在已经做声音30多年了,从最初电台音控师,到后来学习配音,偶尔也会在《雪山飞狐》等影视作品中参与‘跑龙套’的配音。”
早期因声音过于尖细,石班瑜只能偶尔客串一些太监这样的角色,直到1990年,《赌侠》导演为了找一个能与刘德华的正派声音形成对比的嗓音,他才因此一鸣惊人,先后为30多部周星驰电影配音。除周星驰外,石班瑜还给陈小春、张卫健、张学友等明星配过音。
虽然早期经历不是很顺,但谦逊、感恩的石班瑜还是把自己的成功归于广播对于他的磨炼,“如果没有经过前面二十多年的经验累积,就不会有今天的我!如果没有先前的那些磨炼,我肯定无法胜任像为周星驰配音这样难度极高的工作,我的一生也不会因此而改变。现在做广播节目主持人比从前轻松许多,以前像控制音乐、分配节目内容、旋转盘带等等工作,都是一个人完成的,虽然很辛苦,但也很有成就感。”
说到配音的诀窍,石班瑜透露:“其实我一直是在用声音演戏,换句话说,就是要完全进入角色,我要塑造一个声音版的周星驰。此外还要有一些技术要领,比如对口型,不能等演员张口才对,否则会赶不上演员的唇形变化;同一个演员的不同角色要用不同的声音来诠释,再有,像换气、断句、转音、咬字、情绪等等,都是不可忽略的细节。”
曾因收入低兼职做导游
古今英雄的下场,一是被敌人打垮,二是被自己打垮。韩国的“民族英雄”黄禹锡似在例外,他是被“逼垮”的。
曾几何时,黄禹锡还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位利用克隆技术获得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科学家,被韩国舆论誉为“民族英雄”、“克隆之父”,被政府任命为“首席科学家”,事迹还被收入中小学教材,写成报告文学。可是,正当他大红大紫之际,突然被查出论文造假,一夜之间,便从“民族英雄”沦为“民族耻辱”。英雄黄禹锡,没有倒在敌人的攻击之下,而是在一片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在数千万韩国人高度期待的目光中,在肩负着他所无力支撑的国家荣誉的重负下,轰然倒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被大家“逼垮”的。
平心而论,黄禹锡的造假,既不是为评职称,也不是为了出名,更不是为了谋利,可是“民族英雄”的荣誉、“首席科学家”的光环,把他推向“神坛”,接受万众顶礼膜拜。黄禹锡已别无选择,只能以更惊人的成果来证明自己无愧于这些荣誉,回报公众对他的热切期待。可是,科学研究是要付出大量精力和漫长时间的,不可能立竿见影,“捷报频传”,而公众的耐心却是有限的,他们相信自己的英雄无所不能,要求他“只争朝夕”,“直捣黄龙”,于是,一名本属优秀、假以时日即可拿出惊人成果的科学家,为了早出、快出成果而走入歧途,终于被“逼垮”。
英雄捐躯,名垂青史,可被自己人“逼垮”,则身败名裂。因为这不是哪个人、哪一组织的错,而是整个社会的合力所致:过高的期望值,过强的功利心,过大的责任感,逼着、推着、赶着、压着黄禹锡,以致一失足成千古恨。
其实,类似的事咱们这里也有。北大教授、博导王铭铭,才华横溢,声誉日隆,堪称社会学界的英雄,为了不辜负众人厚望,拿出与自己名气相对应的成果,竟不惜铤而走险,大面积剽窃他人作品;著名作家叶辛,著作等身,名扬四海,是小说界英雄,为了对得起自己的“盛名”,不断推出新作,也在自己的新著《商贾将军》里大量“借鉴”了别人的成果,被判侵权;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博士后茅广军,年轻有为,正是英雄出少年,但因研究方向发生转折,成果不可能出得太快,文章数量少,未能通过相关考核而被解聘,结果跳楼自杀,年仅36岁。在咱们的国度,被逼垮的“英雄”远不止这几位。当然,如果自己有足够的定力,实事求是,头脑清醒,意志坚定,那就不是这么容易被外力逼垮的。
王氏不仅贤惠,而且有勇有谋。戚继光率部抗击倭寇,台州一战,王氏与其他“戚家军”的家眷亲属居新河城,守军很少。这时,大批倭寇突然远程突袭,包围了小小的新河城,城内人人万分惊恐,因为城外的倭寇太多。情势危急之下,王氏说服守城官兵,动员城中女人孩子,统统穿上“戚家军”的军服,大大方方地列于城上。城外倭寇抬头一看,见城墙之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军人。倭寇匪首以为城中有戚家军的主力部队,立刻吓得扭头后撤,王氏上演了一部“空城计”,活生生地吓退了穷凶极恶的倭寇。
后来,戚继光千里回师,到达新河,见到倭寇早已退去,这位身经百战的男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从此,王氏的声名大震,震撼全军,连北京也知道了王氏――这位既贤惠温柔,又智勇双全的女人。戚继光也深深佩服自己有勇有谋的妻子。
王氏在事业上辅佐老公戚继光,帮助他彻底打败倭寇,保卫明朝的东南国土。后来,戚继光被朝廷调到蓟北,镇守长城要塞,成为国家和万民依靠的大将军,被当时人誉为国家的“万里长城”。
思想汇报(new2)
全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各有不同的特色。而最能表现民族精神的便是生死之间的决择了。
比如被敌人俘虏后,西方民族比较崇尚逃,凡是能够逃出来的便是英雄;而日本则不同,他们这个时候都选择自杀。
中国人的则更不同了,可死,死逃,甚至于可降。看起来似乎圆滑到没有原则的地步。其实不然,中国人有自己的精神原则。对待民族与生死问题,有以下两种。
一、忠于本民族而不事外来民族。这种人物的代表就是岳飞、文天祥之类。他们宁愿洒血沙场,也不愿事奉外族。
二、为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命脉而不计名利,委身事奉外族保存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不断绝以图日后东山再起的。这种人也不少,比如元朝太保刘秉忠。刘原是和尚,应忽必烈之召,以居士身而为帝王师,甘于淡泊,凡忽必烈每下一城,必赞以不杀为德,故全活无数。
这两种人虽然行为不同,但都是为中华民族着想,应该受到我们的尊敬和尊重。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缺一不可。
现在网上很流行推翻岳飞和文天祥民族英雄地位的文章,其实这是一种文化传略的手段。写这种文章的人目的很清楚,他要改变我们的民族价值观念。将我们的民族脊梁打断!让我们成为一个不会挺起腰杆做人的民族!一旦他们成功了,那便是中华民族灭亡的开始!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的民族脊梁被打断,就如同一条被抽了龙筋的龙,还会飞吗?
东莞市大朗镇崇文小学六(2)班黄小岑
当第一缕阳光普照大地之时,我就蹦蹦跳跳地走向学校。天气真好,阳光明媚,万里无云,阵阵凉风扑面而来。一路上,小鸟在树上欢乐地歌唱;花儿在路边向我招手;蜜蜂和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它们好像知道我今天要外出参观,在为我送行。
“出发了!”同学们早已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在车上有说有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闹个不停,老师也没我们这群猴子法子,因为我们实在太开心了。
“到了!到了!”终于到了袁崇焕纪念园。同学们怀着好奇的心情,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园参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雄伟的牌楼,给人一种严肃的感觉。园内景点可多啦!有袁崇焕塑像,高大魁梧,昂首挺胸,精神抖擞地眺望远方,仿佛时刻注视着祖国的边疆,保卫祖国。在袁督师祠的长廊墙壁上,雕刻着十九幅大型浮雕,上面记载了民族英雄袁崇焕的一生,浮雕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十分逼真,就仿佛置身于实境中似的。
严冬的阳光静静地洒在灰墙青瓦的袁督师祠上,显得清静典雅而略带凉意。穿过幽静的院落,走进简单朴素的袁崇焕墓堂。从墓堂里的资料得知,袁崇焕是明末的民族英雄,因被奸人所害而被凌迟处死。佘家义士冒着满门抄斩的危险,把枉死的袁崇焕将军的首级从高高的旗杆上偷了下来,埋在自己的院子里。从此辞去官职,日夜守护,一守就是375年。
从墓堂出来,令我想起曾经在书上看过的一段话:“一个民族英雄的故事,往往会带出一连串值得人们思索的问题;一个忠诚义士的故事,始终会得到社会的表扬和尊敬;一个昏庸无道的皇帝,终究会得到上天的惩罚,人民的唾弃。”这段话不就是袁崇焕、佘义士、崇祯皇帝的真实写照吗?
低头沉思,心情变得十分沉重。脑海中不断浮现老师跟我们讲过的爱国英雄:宋代抗金英雄岳飞,一生精忠报国;明代爱国志士郑成功亲自率领战舰,一举收复被人侵占多年的台湾,保护祖国完整的领土;清代林则徐为维护国家尊严,不畏强权,销毁外国的私运鸦片,在虎门沙滩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现代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钱学森、李四光等,在祖国需要人才建设的时候,毅然放弃国外种种优厚待遇回国效力……所有的英雄无一不是时刻惦记着祖国,无一不是时刻牵挂着人民,他们心里藏着的是对祖国无私热爱,眼里看到的是人民的利益,我想这就是他们能成为受万人敬仰、名流千古的英雄的原因。
时间就在我的沉思中上悄悄流走,导游员的哨声响了起来,我们纷纷回到门口集中,我们乘上车,依依不舍地离开纪念园。在车上,刚才兴奋雀跃的高劲早已烟消云散,心头仿佛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头,像打翻了五味瓶,心乱如麻。
回想起班上某些同学无心向学,整天嘻嘻哈哈,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更有些同学丧志,整天沉迷于网吧、游戏机场所,以致不能自拔,荒废学业。不但浪费了父母辛苦挣来的血汗钱,更重要的是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难道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父母、老师的关心、教育吗?难道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吗?老师曾经跟我们讲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同时也为无心向学的同学敲响了警钟,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自己亲爱的祖国贡献力量。不要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殷切的期望,不要让英雄们鲜红的血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