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员工个人发展规划

员工个人发展规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2-03 07:40:2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员工个人发展规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员工个人发展规划

第1篇

作为主管,帮助成员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引导他围绕团队工作为核心,进行规划工作。另外,主管通过该规划和交流,发现该成员更多的闪光点,为团队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主管可以根据个人发展规划,为每个成员创造他需要的岗位和条件,以期每个人都能工作在离自己兴趣和特长相近和重合的地方。

另外,注意引导成员,当工作有时不能达到规划需要时,也应该努力工作,即工作永远比个人规划优先;而不应该以个人规划去否定当前工作的必要性。

个人发展规划包括的内容:

a) 近期的职业目标:近期希望达到一个什么样子的职业状况,如职位、工作内容描述、行业定位等,尽可能的明确,越清晰越好,可评估性要强。

b) 期望发展的方向: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近期期望向那些方面发展。

c) 从那些方面有待提高:为达到“近期职业目标”,根据自己的期望发展方向,在那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如技术、项目管理、交流沟通能力、文档写作等。

d) 合理化建议:主要列写对团队和项目的发展建议。

e) 自己当前主要工作:列写自己当前工作的主要内容,一看这份文档,就很明白目前做的事情,与他的期望契合度,以及有多大差距,(此内容根据需要,可舍掉)。

f) 注意:既然是规划,不要太冗长,2页纸即可,关键实现目标明确,也好评估即可。

这个规划是我自己根据自己经验总结的,实施了好几年,还是为团队成员的进步,起到不少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个人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一、自我分析

(一)自身优势

1、热衷教师职业、热爱学生,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进取心。

2、谦虚好学,不断进取,能够胜任初中阶段地理教学工作。

3、对不断完善、更新的教育理念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正确处理与同事、学生和家长的关系。

(二)自身不足:

1、教育、教学经验不足。

2、班级管理经验和教育学生的艺术有待提高。

二、成长计划

面对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我认识到在当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学习对于一名教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才能适应时代对于新教师的要求。因此,我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奋斗,做一名走在时代前列的学习型的教师。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课堂驾驭的能力,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制定如下计划:

1、不断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并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认真撰写教学札记,写好教学反思。

3、虚心向同行学习,向名师学习。

4、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

5、不断提高教育能力。包括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正确评价学生的能力、转化后进生的能力、指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等。

6、提高教科研能力。

三、目标的达成措施

1、养成及时反思和勤于积累的习惯。有意识、有计划地阅读一些名篇佳作。

2、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把教学能力的提高落实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认真参加每一次教研室组织的活动,认真思考并虚心学习。

3、进一步提高自己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的能力,力争每课都有自己亲自制作的高效实用的多媒体课件;

4、在班级管理方面多下功夫,经常到班,及时处理好班内的事务,组织好每一次班级活动。

5、通过和学生谈心、座谈、活动等形式增加对学生的了解,通过家访、开家长会等形式加深对学生家长及家庭的了解。

第2篇

【关键词】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管理体系建设 现状 举措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展开,对于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具有重大意义。企业对于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展开,不仅有利于成功实现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更有利于企业长远工作目标的实现。目前,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已经被具体运用到企业的员工管理任务当中,通过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的实施,有效解决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更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1]。

1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含义和背景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从参加职业工作开始到结束职业工作为止所经历的工作过程。从目前人力资源部门的调查研究来看,人们越来越希望自己能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制定一个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目标,并通过努力工作不断的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在实际的企业管理内容调查中,企业管理人员对这一管理目标的实施并不能满足员工的要求,在管理中,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造成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工作不能正常进行。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是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企业内部应指导、协助企业员工职业规划目标的完成,促进员工个人的不断成长,提高企业在国际大背景下的竞争力[2]。

2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现状

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各企业间将面临更为严重的竞争压力,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应成为竞争的源头,怎样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得到各个企业的重视。但企业在实际的员工职业规划过程中,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从而无法有效的帮助企业员工实现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3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构建中出现的问题

3.1 企业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在实际的员工管理过程中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重视度不够,这就严重影响企业的长远规划发展。大部分企业只注重员工在企业内部以及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并不能有效地了解员工生活质量和生活状态。甚至有一部分企业对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没有展开,是因为企业管理人员不知该如何构建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个人对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存在误解的问题,仅仅把职业规划管理认为是对个人的要求,造成职业规划管理的完善过程相当缓慢[3]。

3.2 员工职业心理复杂,缺乏制度保障

在企业中,会存在多种类型的员工,第一种是属于稳定型的,这种员工对于自己的个人发展没有长远的打算,但能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想在公司安稳的待下去;第二种是属于上进型的,这种员工对于自己的个人发展具有长远的打算,并希望自己能在公司中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实现自己个人发展目标与公司发展目标的一致性;第三种是属于跳槽型的,这种员工对于自己的个人发展目标很明确,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并不注重公司的发展,只是将公司当作自己学习、发现的平台,一旦发现机会就辞职,寻求自己的理想目标。同时,由于企业内部缺乏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配套制度,导致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不能及时进行。

4 促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构建的措施

4.1 提高企业对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视程度

企业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逐步完善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为员工职业目标的实现奠定发展方向。

由于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企业特点,相应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建设也不能一成不变。各企业应该对企业内部的工作岗位进行详细的划分,针对各岗位的岗位特点制定详细的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方案。在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做好对公司即将入职人员的考核工作,实现企业和员工的相互选择,在选择过程中,有效的排除了职业风险,减少了企业的职业发展成本,为企业新入员工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制定做好前期准备[4]。

4.2 健全制度保障,端正员工心态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想逐步实现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必须要有相应的法规制度作为支撑。这就要求企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积极建立完善的奖罚措施,以员工的个人工作能力作为企业薪资发放的依据,企业应该注重员工工作能力的培养,只有工作能力高的员工才能胜任企业工作,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理应获得高薪回报。企业通过采取该种措施,充分挖掘员工的工作潜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员工的工作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即满足了员工对自身发展目标的要求,又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培养优秀工作团队提供了保障[5]。

5 结语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职业生涯管理是企业为在职员工所提供的促进其自身职业发展目标实现的一种方式,企业只有不断建立起一个科学、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系统,不断促进企业员工自身职业发展目标的完成,才能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发展水平,才能不断加快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李业.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3,07:79.

[2]张雷,晁阳.企业建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体系的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15:139-140.

[3]孟磊.电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的实践探析[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2,02:185-188.

第3篇

1.1人本主义理念

人本主义管理理念是现代管理研究在发展过程中,通过研究企业管理与员工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一种管理理论。人本主义管理理念将企业员工视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管理人,通过管理人而达成企业事务的管理,这与传统的企业管理是完全不同的。传统的企业管理将企业大小事务视为管理工作的要点,以制度的建立和工作章程的确定去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而人本主义管理则是通过一系列企业制度去促使员工充分发挥在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以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心、对工作的价值感实现来控制企业的运转,实现管理企业事务的目的。2.2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之一,同时,也因其强大的科学性而被应用在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可持续发展理念意味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行为既能满足目前企业工作的需要,又不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困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应该能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与企业规划共同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使人力资源管理行为必须既着眼于企业经营的现实条件,又顾及企业未来发展的可能,这就要求管理者既对目前企业发展需要具有明确的判断,又能根据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问题、特点等因素,去思考未来人力资源发展的可能,并以企业发展规划为基础,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

1.3成本管理理念

经济学对成本的经济性质进行了以下说明:“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每一个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表示为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产品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剩下来的,只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本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商品价值的这个部分,即补偿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这段话从字面意义上解释了成本的经济学意义,即企业产品价值的构成中有哪些是来自于企业本身的。经济学对成本的经济学意义的解释构成了现代企业发展中“成本”概念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在经济活动当中能够提供的不再是简单的、具有实物形态的产品,还包括产品附带的社会文化价值、企业为客户提供的服务等多个方面,甚至企业在营销活动当中能够带给客户的美好体验都被视为产品的价值之一。因此,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员工也被视作企业资本中的一部分,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花销被计入企业成本当中,根据人力资源管理成本花销采取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即是对成本管理理念的应用。

1.4精细化管理理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企业管理理念,指的是在企业管理中将岗位责任分工细化,以常规管理制度为基础,将岗位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做到定人、定岗、定责。精细化管理经常被用在企业生产流水线管理上,通过精确生产责任保证生产安全和效率,但是,精细化管理中对员工岗位责任的划分方式和管理方式同样对人力资源管理有效,而且,精细化管理的三个层次: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因此,这种管理理念也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之一。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员工的管理方法都发生了重要改变。

2.管理理念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影响

2.1人本管理理念影响员工发展

人本管理理念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最明显影响体现在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契机实现的员工发展方面。企业以“人本管理”为中心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通过赋予员工一定的权利,给员工自主发展空间,使员工了解到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达成企业和员工发展目标的协同管理。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发展理念与员工个人发展理念相结合而形成的组织成员都接受且秉持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在人本管理理论下,企业管理应更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企业管理者可以使用拓展训练、企业文化交流、企业业余团体建设等方法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相对于传统的企业文化宣传方法,以企业员工个人兴趣为契机的企业文化活动更符合员工实际生活的需求,也使员工真正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人本管理理论下的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使员工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所期待,对企业的发展有所期待,在工作过程中收获除了劳动报酬之外的心理价值,如职业满足感、职业成就感等。通过企业文化建立,员工对组织的忠诚度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也会明显上升,员工对企业工作的热情和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将更加紧密,在这样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工作,不仅能使员工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也能使员工作为“资源”的优势发挥的更加明显。这一系列企业文化建立的方法,都能够使员工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趋同,这样的企业管理方式使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资源能够得到最大化利用,企业就有更大的可能性去创造更多的利润。

2.2可持续发展理念影响人力资源管理规划

人力资源管理并非单纯地将员工作为企业流动资产进行管理,更是将员工作为企业的分子进行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的挑战均由企业员工共同承担,着眼于一时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不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于员工个人发展也是不利的,员工发展不足必然会造成企业发展动力不足。因此,各企业开始从宏观的角度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效机制,例如以三年、五年、十年为期制定与企业规划协调一致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聘任专业的人力资源测评师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进行测评并预测发展趋势,发现人力资源发展的不足并进行改进,根据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分析制定人力资源风险规避制度和措施。这些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长效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固的组织结构,使组织实力稳步增长。企业要达到员工个人发展的可持续,就必须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以员工的发展作为组织发展的根本动力,除了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入职培训和岗位技术培训之外,企业还应该结合行业发展趋势促进员工主动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例如在企业设立职业技能发展专项奖励,用以鼓励那些能够在岗位工作中不断进取、敢于突破和创新的员工。这些管理行为都会影响企业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既包括员工的聘任制度,也包括员工的升职制度以及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制度等。

2.3成本理念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应用

在成本管理理念为主要管理理念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要实现全面的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就必须对以往的人工管理技术进行改善,以信息技术的使用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技术。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影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和管理效率,还影响了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这是信息技术被成本管理理念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广泛应用的最主要原因。传统的人力资源成本核算需要将人力资源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基本工作中所动用到的一切人员的资源进行统计,而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帮助下,人力资源成本中有一大部分人工和场地的费用被节省下来。以人力资源招聘为例,企业不再需要去高校或者人才市场租用招聘席位并且印制标准招聘广告,而是直接通过招聘网站,在网页上招聘信息,便可收取简历并进行简历筛选。网络招聘的环节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本身的投入降低,而且信息技术资源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计算周期也相对更长,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核算也更简单。诸如此类的信息技术应用,都可以使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这一环节少花心思,少投入资源,人力资源消耗的成本减少意味着企业日常运营的花销相对降低,而员工作为企业资本的升值空间会相对提高,这就是企业管理为企业经营目标的达成带来的收益效果。

2.4精细化管理理念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是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实现的最终途径,而精细化管理理念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使用,包括企业对员工福利的管理、对员工个人发展需要的管理、员工岗位责任说明书的制定以及企业员工管理规范的形成等多个方面。在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导下,企业通过与员工的沟通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将员工的发展需要进行多层级划分,针对每个层级的员工给予不同的福利待遇。如,年终奖的发放可以选择三种形式:发放13个月的工资、在年假之外提供15天的带薪休假、提供给员工职业发展课程。员工可以按照个人需要选择福利形式,企业也不需要进行大幅度的福利政策改革;其二,企业可以请各部门的员工将个人发展要求与愿景写入工作计划,提倡员工在工作中进行自我监督和检查,发现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行为,并将这些内容呈现在工作总结当中,企业管理者再结合企业实际状况,调动可用资源,按照员工工作总结的内容去调整管理行为,使企业管理与员工发展需要更加匹配。在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导下,企业应将企业发展规划细化成为每个部门的发展规划,再细化成每个员工的岗位责任。员工的岗位说明书包括员工在工作中所担负的责任、在一定时期的工作任务量、工作任务完成的标准。根据企业员工的岗位说明书编制绩效考评制度和企业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将各部门的精细化管理规范综合起来,形成企业管理制度并执行。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法,从根本上实现了员工自身发展到企业发展的科学管理,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力大幅度提升。

3.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建议

3.1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工作方法的确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制定等多种管理措施和方法的实施,是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工作体现出来的。例如,在员工福利发放的过程中,福利休假机票的订购工作完成得不好,也会使福利本身对员工的激励效果降低。因此,要使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职业素质的提升。

3.2建立学习型组织

建立学习型组织是目前大部分企业在谋求发展过程中都选择的路径,也是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发挥积极影响力的必要条件。企业整体的学习性不强,企业很容易故步自封,先进的管理理念对企业人力资源各方面的改变难以被企业全体所接受,管理效力提高的结果很难得到重视,也不容易被总结出来。一旦企业上下认为管理改革“没有用”,那么进一步的改善就无从谈起。因此,企业有必要使整个组织的成员都处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内省、创造、总结等方法,来巩固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4.结语

第4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对策

我国电力企业经过连续多年的的快速发展,电力短缺现象得到缓解,越来越严的环保要求将会加大电厂的发电成本,部分火电企业面临开发新型能源的压力,要求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发展战略。在这一背景下,人力资源已经超越了资本和资源,成为企业确立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尚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企业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潜能,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为企业长期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落后,员工积极性不高。由于电力企业长期处于垄断行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小,再加上生产和人事实行垂直管理,基层企业几乎没有用工自。企业员工收入横向比较比较高,低层次的物质需求已经满足,各岗位的差别也不大,企业员工的晋升基本上是只上不下的状态,退出机制不健全,加上职位有限,员工的晋升渠道不畅通,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激励不足,员工的危机意识不强,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不高。总之,主要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是“以工作为中心”的人事管理,不能与战略匹配。

2.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单一。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具有多种样性和层次性,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后,就会进一步追求较高层次的满足。但是,目前电力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与其对企业价值的贡献联系不密切,存在平均主义倾向;各种荣誉称号,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明星员工等精神激励,授予面过窄,激励效果不明显。

3.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脱节。目前,电力短缺现象得到缓解,供大于求的格局基本形成;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在不断加大电力企业的经营成本;部分火电企业面临开发新型能源的压力,要求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发展战略。在这一背景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已经超越了资本和资源,成为企业确立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我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尚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严惩滞后于电力产业发展,不注意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导致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存在比较大的潜在风险。

二、解决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对策

1.更新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与传统的以工作为中心的人事管理不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它强调人力资源与企业战略的契合,关注“人”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的一致性,强调通过“人”的发展实现企业的发展,并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确立了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这一理念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和过程的体现是:以精神激励为主、注重员工职业规划等。

2.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竞争策略,制定人才发展规划。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企业对战略的重视程度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只有使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组织的战略紧密联系,才能有效提高组织战略的精确性及其实施能力。成熟的公司必须能够时刻在识别外在市场机会和资源新组合基础上,通过创新和战略变革等手段来构建长期竞争优势。西奥多・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的特征决定了人力资源可以通过获取人力资本优势而成为组织战略资产:知识、技能、才干依附于人,因而具有不可完全让渡性,从而使“人”成为了一种稀缺资源;人力资本的形成依赖于个人和环境。个人作为人力资本的载体,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与一定的物质资本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才干和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只有投入相匹配的物质资本、营造良好的物质资本运营环境,才有利于人力资本价值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可以在三个不同组织层面上与组织战略相结合:第一是在企业层面(战略层面),该层面关注的是企业与外部环境界面,关注的是企业长远发展问题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如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业绩管理、员工培训与发展等,并要求随着组织运作环境的变化及战略目标的变化,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动态环境;第二是制度(政策)层面,这个层面的重点是在组织战略的指导下把人力资源的长远规划和方针细化为具体实施系统;第三是业务层面,是组织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企业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时候,还应注意不同的战略业务单位或核心岗位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要求。由于各部门对企业战略的贡献不同,也必然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相互差别的要求。为此,企业可以根据以下两个基本目标,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一是使企业能够准确预知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二是确定满足这些需求的人力资源政策措施或行动方案。

3.建立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强化激励强度。在企业各种激励因素中,精神激励属于较高层次的激励因素,它以“人”为中心,通过调整外因来调动人的内因,从而使被激励者的行为向提供激励者预期的方向发展。因而与物质激励相比,精神激励更能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绩效,而且其激励强度大,维持时间长。尽管精神激励因素可以独立存在,然而精神激励借助于物质激励则可以发挥更有效的激励作用。因此,企业应当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知识员工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主要源于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知识型员工自身具有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追求,会主动寻找满足其学习意愿并能更好发挥专长的职位。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的流动性的特征,再次印证了精神激励因素的重要性。为满足知识型员工的薪酬需求,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普遍推行全面薪酬战略,将雇员的薪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外在薪酬”,主要是可量化为货币的薪酬,包括工资、奖金、年薪等短期性激励薪酬以及股票期权、股票认购权等长期激励薪酬、退休金、医疗保险等货币利等;第二部分是“内在的薪酬”,主要是不量化为货币的薪酬,包括由公司向具有突出贡献的员工提供各种便利工具(如公车使用权)、培训的机会、提高个人名望的机会(到大公司工作)、荣誉称号等。

4.重视员工职业生涯的设计和开发。企业的发展建立在个人发展的基础上,而个人发展也离不开企业发展这一平台。为此,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发展战略的要求,根据企业员工个人愿望及特长,帮助员工设计制定出符合个人发展需要又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个人职业发展计划,同时为职工训和岗位晋升机会,帮助员工逐步实施这一计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员工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历程,清楚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机会,因而可以有效地引导员工的个人学习,激发其工作热情,并且使员工的个人奋斗行动与企业总的目标和发展计划相结合,增强个人发展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一致性。

5.发挥工作本身的激励作用。在对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1999年度美国工作环境最佳的100家公司的调查中发现,有先进的技术、激动人心的工作、在同一公司变换职业的机会、执行有挑战性的海外任务、在公司内部提升的前景、工作时间灵活、非常优厚的福利等等,都成为吸引知识员工的因素。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员工由于受自己所从事的工种的限制,或者由于岗位工作内容单调和缺乏挑战性,常常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因而缺乏工作热情。因而,企业要设法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员工不断地挑战自己和自己的工作,使他们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同时,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以及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例如,企业可以有目的的开展工作轮换,增强工作的挑战性,并且积极为员工提供和创造能促进其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学习和培训机会。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2-0111-02

浙江是一个劳务输入大省,温州也是一个劳务输入比较集中的城市。2005年起温州市政府把到温州务工的农民工称为“新温州人”,充分体现了政府号召人们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认可和尊重,从思想观念上消除对农民工的歧视和偏见,切实让农民工享有平等待遇。据温州市公安局统计,2008年12月,温州市公安局对外公布全市登记在册的外地暂住人口为3 396 053,主要以湖南、湖北、贵州、江西、安徽、四川等省,暂住人口中务工的为3 135 307人,从事服务业的58 805人,务农的24 250人,温州已经成为创业的第二故乡。温州对农民工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温州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农民工。

一、职业生涯规划内容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朋友进入到城市里展开个人的城市生涯,每个人都要借助于谋求职业而实现自我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简称职业规划,就是对个人的职业历程乃至整个一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规划性的设计的过程。从个人角度和企业角度,职业生涯规划又划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1.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企业中的大多数员工,其中包括受过良好教育的员工,都有从自己现在和未来的工作中得到成长、发展和获得满足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为了实现这种愿望和要求,他们不断地追求实现职业的理想,能主动根据个人的特点、企业发展的现实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2.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在广大员工希望得到成长、发展的强烈要求推动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人事部)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在了解员工个人的特点,成长和发展的方向及兴趣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宣传、教育和咨询等活动,帮助员工制订有关个人成长、发展的计划以及与组织需求和发展相结合的计划,不断地增强他们的满意感,并使他们与企业组织的发展统一协调起来。可见,职业生涯规划既要体现员工发展的需要,又要体现企业发展的需要,是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一种协调与相融。

二、农民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对所有工作年龄的人来说都很重要,在人一生的历程中,需要靠职业来生存和发展。每个人都需要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主动去把握它、迎合它、顺应它才是生存之道。有些农民工朋友会说,职业生涯规划,那是大学生的事,我们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生活如无根的浮萍,天天生活在变化中,甚至工作有没有着落也不清楚,还需要做职业生涯规划吗?实际上这样的看法并不在少数,正是由于存在这样的观点,很多农民工朋友的城市生活才没有更多的长进。离开家乡进城工作,可不能像当年游击队一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合理的、长远的、多方面的规划,就无法进一步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那么怎样看待农民工做职业生涯规划这个问题呢?

1.从社会的角度看。每年一度的春节,大量的农民工返乡,春节过后又有大批农民工进城,在上亿的劳动力大军流动过程中,许多人完成了一年的职业劳作,来年又重归游离的状态,不能也无法重新回归从前的单位,也不能从事原先的职业。于是乎,大量的人力资源耗费在等待、煎熬、徘徊和痛苦之中。这中间有很多原因是由于农民工朋友在自己进入城市之后,没有对自己能做什么,个人想要什么,有什么基础,个人发展的方向是什么等问题,做深入、系统的分析和探讨而造成的。农民工朋友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建立科学的择业观,提高就业的成功率,还可以减少失业、被辞职的情况,从社会角度来看对降低就业压力是有较大帮助的。因此,农民工朋友做职业生涯规划是社会现实的需要。

2.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拥有巨大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整个劳动力市场呈严重的供过于求的状态。大量进城务工人员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另一方面上到国家、下到企业都逐渐产生了员工流动和使用的依赖,中外企业招聘员工一般不用发愁。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对待农民工劳动力,都是重在使用而轻视培养,重视招聘新员工而轻视已有劳动力的再提高,更不用说对员工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和技能提升。实际上,企业员工缺乏职业安全感和职业发展需求的满足感,员工的安心工作就会出现波动,企业发展就会有隐患。如果农民工劳动力资源没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规划、开发与储蓄,大部分农民工很可能将永久性地退出劳动力市场。为了农民工的“再出发”与产业的“再发展”,就必须做好劳动力供给的“蓄水池”,进行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开发。

3.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农民工朋友绝大多数原来是在土地上从业的农民,由于寻求个人的发展等动力促进,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乡,来到全新的城市环境里,谋求有所发展,但是如果个人在进入城市职场之前,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没有规划和目标,那么会对个人的发展造成障碍的。特别对刚刚成长起来的步入城市的年轻打工者(新生代农民工),该用怎样的眼光来看待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将对其一生的成就产生重大影响。农民工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析自我,个人可以准确评价自身的职业能力、性格特点、价值追求、优势与劣势等,在职业竞争中发挥个人优势。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2)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重新安排自己的职业生涯,突破原有生活的局限,塑造全新、充实的自我。即使自己已经进城打工多年,还可以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提供前进的动力。(3)通过职业生涯规划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通过自我评估,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然后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使个人价值增值。还有助于全面了解自己,增强职业竞争力,发现新的职业机遇。(4)职业生涯规划通常建立在个体的人生规划上,因此,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将个人生活、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让生活充实而有条理。

三、农民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路径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农民工朋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评价自我。即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自我评估。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做全面分析,通过自我评估才能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生涯目标作出最佳抉择。因此,自我评估是职业规划的重要步骤之一。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思维方法、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内容。也许农民工朋友会说,我没有什么特长,其实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只是平时没有去挖掘发现而己,仔细分析自己,就会发现原来我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特长。

2.评估职业机会。主要分析内外因素对自己职业选择的影响,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离开了这个环境,便无法生存与成长。所以,在制定个人的职业规划时,要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环境对自己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等等。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职业规划具有实际意义。农民工要把自己作为一个职业人来了解周围的环境、你所在的地区、你将要就业的行业等,只有清晰掌握周围的环境,才能权衡利弊。

3.选择职业。通过自我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认识自己、分析环境,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作出选择。也就是在职业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即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兴趣,特别是个人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往往是限制一个人在劳动力市场选择合适岗位的因素。分析自我、了解自己、分析环境、了解职业世界,使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与职业相吻合。通过对自己以往的经历及经验的分析,找出自己的特长与兴趣点。选择职业重要的是能正确地分析自己,找到自己最适合做的专业,然后努力成为本行业的佼佼者。职业的选择决定以后的成长道路,所以每一位农民工朋友千万不要简单的认为找一份工份就是自己以后的职业,随意从这个工作跳到那个工作,这里不行就到那里。对待自己的工作选择要慎重。

4.制订职业计划。在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的时候,要考虑你所选择的工作,能否帮助你实现人生的最终目标?你是否有办法可以让你现有的职业与你的人生基本目标一致起来?简单的说,就是你希望在多少年之内达到什么目标,根据这个目标我又该怎么做?通常在制订职业计划时,先制定一个长期目标,然后把长期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短期和中期目标,这样对于每一个短期目标就会变得贴近生活、容易达到。

5.实施行动。开始行动,这是所有生涯设计中最艰难的一个步骤,因为行动就意味着你要停止梦想而切实地开始行动。如果想法不转换成行动,就是一纸空文,目标也只能停留在梦想阶段。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电工或家政人员,当你制定职业规划后就立即行动起来,你可以参加政府提供的免费技能培训,针对大量需要培训的农民工,政府每年都会提供大量的资源为农民工进行多种形式的免费培训的,那农民兄弟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提升自己的能力。立即行动,无论你是处于刚刚踏上职业路途的年轻人,还是40岁左右并且正陷在一份你不喜欢的工作之中的中年人,现在都是你进行职业规划的好时机。只要你还没有到安享晚年的地步,任何时候开始你的职业规划都不为晚。

参考文献:

[1]邹树新.中国城市农民工问题[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2]陆汉洲.聚焦中国民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沈立人.中国农民工[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

第6篇

在这每次担任基层业务人员的期间,我都结交了大量职务相近的朋友,并且维系的不错,不管我自己的变化如何,都与他们保持着较为连续的沟通,转眼十年时间飞逝而过,我所结识的这批都曾担任基层业务的朋友,也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有的获得了提升,当上了省级经理,区域经理,乃至营销总监,或者在行业也有一定名声,做了职业经理人,还有些自己成为了股东和老板,但也有些发展的比较糟糕,有的这么多年过去了还在原地踏步踏,有的则被开除或者是被转到工厂工作,还有朋友压根就找不着了,也不知道是去马克思那报道去了还是去格林思潘那报道去了,当然,更多的朋友是处在一个缓慢提升的状态,还在处在企业里面的中基层状况。

当我问到这些发展不如意的朋友时,原因出在那里时,他们绝大多数的反映是抱怨。后悔,郁闷,甚至愤怒。但是,绝少朋友能清晰理性的做个原因分析,也讲不出来今后的具体发展计划,似乎个人发展所遭遇到的困难是问题都是命运的安排甚至是命运的不公。怨天尤人者比比皆是,却很少有去想从根本上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

其实,不仅仅我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存在这样的状态,在我后来大量接触的其他企业基层业务人员时,同样发现基层业务人员在个人发展的经历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总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到处都是郁闷,抱怨,牢骚满天飞。根本的原因出在那里呢?我想其实这并不复杂,主要是因为基层业务人员大多出于年龄的原因,缺少一定的阅人,经事和学习等方面的经历,缺乏对自己,对企业,对社会,对商业的到位理解和清醒认识,也没有为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或者展开主动性的针对性学习和行动。

第7篇

心理契约理论之所以得到组织与管理者的不断重视,正是因为心理契约违背现象的不断出现。心理契约的违背主要源于员工与医院管理者之间的认知差距,员工由于外部环境或者内部认知因素的影响,员工的期望或者目标落空,从而感受到不满意或者不满足,就会抛弃之前的心理契约,进而产生不满情绪。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同阶段,心理契约违背的表现及产生原因也不同,具体如下:

(一)招聘阶段

事业单位招聘制度改革为医院与员工提供了更多双向选择及双向了解的空间,招聘过程也成为医院与员工构建心理契约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双方对于对方的认知从零开始,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基本生存及安全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样重要,薪资待遇与工作环境是应聘人员的基本需求,同时医院明确的晋升渠道、专业发展的支撑环境等是应聘人员的主要关注点,此时医院良好的声誉、形象,人文价值及明确的发展目标对于员工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这个阶段,如果医院展示的实际发展环境,对应聘者诉求解释显得暧昧不明,同时对于应聘者的诉求予以粗暴拒绝等,都会使得应聘者产生违背心理契约的行为,造成潜在优秀应聘者的流失。

(二)新员工入职阶段

新员工入职后,通过岗前培训,了解岗位职责,同时在老员工的影响下和对医院的深入了解中,会因很多原因产生离职的想法,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分析,员工会因对医院“期望”落空产生一种不公平心理,进而故意违背心理契约,入院后对于医院招聘时的良好宣传与实际环境之间的落差产生失望情绪,薪资待遇低,培训不到位,没有落实到承诺的工作岗位,个人发展空间太小等。也有因个人原因产生一种消极怠工情绪,如人际环境不畅,工作压力太大等。

(三)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阶段

知识型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个性化,使其更加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发展定位明确,发展目标较高,因此员工更加关注职业发展规划及相应的支持环境。若医院学科发展目标与员工职业发展前景契合,同时医院学科建设能为员工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员工则会自主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积极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学习。但当医院无法实现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员工就会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对医院期望降低,进而产生离职行为。

二、基于心理契约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健全策略

(一)招聘阶段

医院应对应聘者进行正确的引导,详细告知医院概况、工作环境、报酬、岗位职责、工作范畴等相关内容,以及该岗位未来的发展方向。医院的优势学科及重点发展学科应及时介绍给应聘者,医院的薪酬管理模式、职称晋升的渠道及政策、医院的价值观及管理理念等都应在招聘阶段呈现给应聘者,并能获取应聘者的共鸣,达成心理认知上的共识。

(二)新员工入职阶段

在这一阶段,医院应首先为员工提供全面良好的岗前培训,通过岗前培训进一步强化医院价值观及发展目标,介绍医院文化历史,帮助员工熟悉医院环境,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及入职教育帮助新员工转换角色,为上岗做积极准备。通过岗前培训推荐出医院管理方面的优势及特色,如良好的科研申报平台,完善的培训资源,多样的继续教育机会,国内外优质医院及学校的培训机会等。同时通过医院相关行政职能科室进行详尽的绩效管理方案介绍,晋升政策介绍等,为员工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从物质与精神双方面进行激励。

(三)职业生涯管理过程中

第8篇

【关键词】公职人员;职业发展规划;理论

一、公职人员职业发展规划的界定

1.公职人员职业发展的概念

公职人员职业发展是指为达到职业发展规划要求所进行的各种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培训、教育等活动,也是个人逐步实现其职业发展目标,不断制定、实施新目标的过程。包括“外在职业发展”和“内在职业发展”。“外在职业发展”包括招聘、培训、晋升、解雇、退休等各个阶段在内的一种职业活动;而“内在职业发展”则更多地注重主观特征,涉及一个人的价值观、需要、动机、能力、发展取向等。职业发展同时也是一个时间的概念,起始于工作之前的专职学习和训练,终止于完成或退出职业工作,是发展和动态的概念。

2.公职人员职业发展规划的概念

公职人员职业发展规划,是指公职人员首先根据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源发展目标,同时,公职人员和行政组织把个人发展与行政组织发展结合起来,对决定公职人员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行政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订有关对公职人员一生中在行政职业发展上的战略计划与战术安排,及其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3.公职人员职业发展与政府组织规划的辩证统一性

政府组织职业发展的行政文化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它与公职人员职业生涯的规划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公职人员规划外环境表现为政府组织健康有序的发展。公职人员组织面对的是大大小小的各种系统,但必须从总体上进行审视,把握它的全局,这意味着行政组织受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绝不是某一环境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它受政治制度或政治体制决定、但是它必然还要受一个国家的性质、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多种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此决定,政府组织培养职业发展的文化为实现民主行政、提高行政效率起着巨大的作用。政府组织环境对公职人员职业发展的作用具有辩证统―性的特点。

二、国内外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理论

1.国外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理论

(1)格林豪斯、萨帕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格林蒙斯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主要研究人生不同年龄阶段职业发展的任务,并将职业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①职业准备,典型年龄段为0-18岁,主要任务是发展职业想象力,主要目的是建立起个人职业的最初方向。②进入组织,18―25岁为进入组织阶段.主要任务是在―个理想的组织中获得一份工作。③职业生涯初期.处于此阶段的典型年龄是25―40岁,适应和融入组织;为未来职业成功做好准备,是该期的主要任务。④职业生涯中期,40-50岁是职业生湃中期阶段。主要任务是对早期职业生涯予以重新评估,强化或转变自己的职业理想。⑤职业生涯后期,从55岁直至退休,保持已有的职业成就,维持自尊,准备隐退。

(2)施思的职业锚理论

其产生于在职业生涯规划领域具有“教父”级地位的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的职业指导专家埃德加“H”施思领导的专门研究小组,在20世纪90年代,施恩将职业锚归纳为8种类型,并推出了职业锚测试量表。①技术/职能型。②管理型。③9主/独立型。④安全/稳定型。⑤创造型。⑥服务型。⑦挑战型。⑧生活型。

职业锚理论在员工的工作生命周期中,在组织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作用:①使组织获得正确的反馈;②为员工设置有效的职业渠道;③增长员工工作经验;④为员工做好奠定中后期工作的基础。

(3)帕森斯、霍兰德的职业选择理论

①特质一因素理论。特质-因素理论是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中存在较长远的理论之一。随着19世纪官能心理学研究兴起,在美国,帕森斯提出职业选择的“三步范式”法,将其运用在职业指导、职业选择和职业设计方面。其要求在职业选择中做到:首先必须从你自身具备的条件进行考虑;其次对不同行业工作的需求要素、机会、自身优缺点有清醒的认识。

②人格类型理论。其是美国霍兰德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自身人格是影响职业选择的必要条件。他将研究型、社会型、现实型、企业家型以及传统型定为人格类型的六种基本类型。他强调每一种特定人格类型的人,便会对相应职业类型中的工作成学习感兴趣。因为职业代表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环境,而不仅仅是一些工作职能和技巧。

(4)克朗伯兹的社会学习理论

约锚・克朗伯兹是职业规划中社会学系理论的核心人物,他提出了对职业选择的四种影响:一是基因特征的影响,职业偏好和能力受其影响。二是环境条件的影响,如只能在某些地域找到某些工作,劳动法规和行业协会限定了任职要求等。三是过去学习经验的影响。四是个人处理新任务、新问题时所形成的技能、绩效标准和价值观的影响。

2.我国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的研究

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思想还是处于崭新的起步研究阶段。当前,没有系统化、综合化研究公职人员的职业生涯管理系统,但目前对职业发展相联系的活动很多。这活动起到为我国公职人员职业生涯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与国际接轨,职业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政府在参与公职人员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计划、组织、控制和带领的活动,对于培养和造就公职人员队伍、提高政府办事能力意义重大。

目前,我国公共人事行政总的发展趋势已转向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政府的职责是给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因此,对公职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也需要理论和方法的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