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10 11:50: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地理课本知识点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地理 教学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 生活现象 开放式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39-01
对初中地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探究,可以一改传统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僵化死板的不利局面,能使学生重新焕发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明确地理课程的学习价值,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地理课堂耗时多、成效低的不良教学局面也能由此得到改善,从而促使地理教学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对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创新作几点个人观点和做法的描述。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认知难度由易到难,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感性认识
地理教材中有很多地理概念、现象、规律和事物等都是具有抽象复杂特征的,大大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感知范围,教师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用语言表达和讲解清楚,这些就形成了学生在地理课程中的学习难点和障碍点。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将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的电子媒体的教学优势,可以将地理教材中抽象、静态的事物以形象和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
例如,在学习《气温和降水》这一节中“降水”这部分知识点时,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台风雨这四种降水类型的示意图,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但是,由于这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这时,我们就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这四种降水类型形成的示意图以动态示意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此,学生就能以一目了然的方式了解这四种类型的降水过程,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促进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感性认识。
二、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构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模式,拉近学生对地理知识亲切感
地理新课改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地理课堂上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赋予地理教学以生活化气息,可以改变传统地理教学枯燥刻板、机械单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地理知识也能由此变得简单易懂和便于记忆,而且,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有着极强的促进意义和作用。
例如,以《我们身边的地理》这节内容为例,一上课,我对学生说道:“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一年里,为什么会有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是高山、有的地方是海洋?为什么在下雨后,空气会十分清新?为什么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房子构造会与我们所居住的不一样呢?为什么冬天的时候东北异常寒冷,海南还是温暖如夏呢?为什么黄河、长江里面的水是向东流去的?”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之后,继续对学生说道:“地理知识包罗万象,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学好地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上的各种现象有着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去地理世界中畅游一番。”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引出学生都十分熟悉的生活现象,并将其与地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了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以饱满、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探索中。
三、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一直以来,地理课堂都是比较僵化和封闭的,即教师常常在教学课堂上向学生死板灌输地理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导致地理课堂严重缺乏教学的活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缺乏新时代所要求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除了在地理课堂上向学生死板讲解和硬性灌输地理教材中的细小知识点,我们还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实践活动,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将学生培养成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例如,以《中国的水资源》这节内容为例,课堂上让学生对我国水资源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课下实践任务:自由结合成小组,对当地水资源状况进行了解,如附近水库、水资源污染情况、家庭每月用水量、水费价格等等,并将调查的数据及时记录下来。然后,开展“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的主题活动,要求学生就自己所了解的水污染现象提出合理的解决举措。这样,通过开展地理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大大增加,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且,通过对这些活动的经历和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美德,使学生树立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大背景下,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的地理教学模式,使高消耗、低效果的地理课堂教学现状得以及时改变,促使地理课堂获得最优化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都得以极大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好奇心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地理课作为中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实际教学中也应高度重视,它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和行为导向的发展,承担着具有学科特点的作用。社会生活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入手来创设地理教学情境,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工作,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生相对来说年龄都比较小,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且具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一名地理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的课堂情景。
例如,讲八年级上册地理“多种多样的地形”一课时,考虑到学生对各种地形基本因素的了解情况,可以通过中国地形分布图来找出自己老家所在的地理位置,并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归纳总结出高原、盆地、山地、平原、丘陵的一些基本特点。这样结合实际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采取严厉民主的教学方法
随着课改的实施,教学理念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环境都有了极大的变动,地理知识的获取并不一定是从地理课本中得到,还可以是网络、媒体和野外等其他渠道中获得。因此,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师角色”,改变过去教师单向讲授为主的习惯性教学方法,将师生关系微妙的调整,保留以往教师的威严和严厉,同时要对学生的见解合理的采纳,民主与学生交流、探讨。在必要时还可以采取师生互换角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能动性,这样既为课堂增添了活力与氛围,又让学生体会到了知识的结构性与整体性。
三、图文并茂与读图识图相结合
地理这门课程是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的学科,往大的方面说,我们研究学习的这个空间是整个宇宙,往小了说,我们可以研究自己生活的环境气候和温度变化。在实际教学中,光有课本是不行的,还要老师做一份精美直观的课件,这样图文结合才会事半功倍。地理课的学习,一定要读图、识图,地图对于同学们有很大都在帮助,因为地图可以容纳十分重要的地理知识,地图之中可以包含这块土地的气候类型,经度纬度以及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学会使用地图,会让同学们枯燥乏味的地理学习变得更加轻松,而且地理考试当中有大量的读图识图题,所以让同学们掌握好地图的使用是地理老师在教学中的一项艰巨任务。
四、引导学生善于归纳总结
课堂地理教学中有好多知识点,知识点一多,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容易混淆,容易出问题。所以不管是在教学当中还是课堂练习过程中都要注意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让知识形成系统的结构体系,要有举一反三的思维导向。例如在做选择题时,不只是要选出正确的答案,还要知道错误的答案是怎么来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有这样的答案,要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
五、懂得取舍,抓重难点做好应战的准备
【关键字】图像法;初中地理;地理教学
地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才能驾驭地理这门学科,但是如果在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图像,枯燥的课堂将会因此变得生动有趣了,即使能力一般的学生也能轻易拿下它。因为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加深地理知识的记忆,还对培养学生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一、借助图像运用导学法进行地理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图像的辅助,可以让教师的讲解更加生动形象,也可加深学生们的印象,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解“黄河的忧患”这一课的时候,我先利用ppt分别将过去的黄河的流域水系图与现在的进行对比,接着,让学生们找出之间的不同并加以分析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同时再让学生们分组讨论,交流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及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教师再自己讲解课本,告诉学生们可以通过哪几个方面来治理黄河,当然,如果学生们的答案足够合理,也可以在分析学生们答案的基础之上再进行补充与指导。
二、合理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
地图是世界地理知识的总括,曾有某位地理学家就说过,要想学好地理,就先把两张地图背熟———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可见,教师们合理利用一纸地图来辅助地理的教学实在必不可少。譬如,教师在对世界地理西亚部分的“五海三洲之地”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两段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这部分的知识相对来说较多且杂乱。因此,教师们就可以利用世界地图梳理这方面的地理知识点,让教学变得更加有目的也更加有计划。讲课之前,教师们需要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必备两张地图———世界以及中国地图,讲课伊始,可以先让在世界地图上找到大方位———西亚五海与三洲,接着的任务是让学生找一条关键的河流———苏伊士运河,以及找到它与西亚之间的联系,这样这些基础的地理位置也就一目了然,在确定这些之后,把范围锁定在西亚这一块地图之上,找到土耳其海峡,通过地势地形的分析,那么,学生们自然而然地也就会知道从黑海抵达地中海必定要路过土耳其海峡,因此可见土耳其海峡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最后,教师们就要引导学生们由五海三洲转变到丰富石油资源上,这时候,可以指导学生们从石油在西亚的分布图上发现这些地方分别是属于哪个国家的,那么学生们则会顺着教师的思路思考下去,最后找到丰富的石油资源的所在。如此巧妙地运用了地图来进行教学,让地理课变得有目的有计划,在学生们在自主探索理论知识的同时发现地理学的趣味所在,这充分展现出了图像法的优势。
三、将枯燥乏味的文字转化为图像学习地理
(一)将静态图变为动态图
利用纲要信号图进行地理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对地理知识一目了然,还可以让教学者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提高了教学效率。地理很多现象都是变化的,那么课本上的静态插图等就显示出了其局限性,因此,教学者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将课本中的静态图转变为动态图,让学生们在理解那些抽象事物变得更加容易,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将静态图变为动态图的方法很多,比如说,教师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书本上的静态图以动态图的形式播放给学生们看,在此过程中再附上讲解,这样抽象知识也会在学生们的脑海中形象生动起来,其次,教师们还可以利用边讲边画的方式来进行地理教学,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学生们能够跟上老师的步伐,一步一步将知识吸收进来。在此,笔者举一个案例:在讲“亚洲和欧洲的气候”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们可以把亚洲和欧洲的季节景物图片展示给大家,比如,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个主题系列图片。每个系列图片中包含亚欧不同地区在同一季节的图片。学生可以看到,在冬季,西伯利亚是冰天雪地,而亚洲的马来西亚却是一片热带风光。通过这种动态的图片展示可以让学生快速地记忆亚欧地区的气候特征。
(二)在原图的基础上加以辅助以化难为易
课本上已有文字与图像的讲解,那么,教师则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再加以辅助教学,以化解课本中的疑点难点问题。例如,在讲解中国的地形的时候,教师想要让学生理解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从西到东呈阶梯状下降。教材上也附有中国的地形图,然而学生对这种图形的印象并不深刻。所以,我就把中国地形图分为西、中、东三个部分,逐步展示。这样学生发现中部地区比西部地区低,东部地区又比中部地区低。这个图片所想展示的内容就很容易被学生记住了。
(三)紧扣教材,化简原图
教材中的插图、附图等其他各种图像可能会让学生们看不懂,因此也就无法更好地去掌握知识点。因此,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适当地变换原图,将复杂的原图加以化简,让知识点更加清晰明了。例如,在教学生们如何看等温线的时候,课本上的插图是直接画出各个地方以及各个样式的等温线,如果教师不加以梳理,同学们根本就看不明白,因此,教师们可以从等温线的数值、曲直以及凸进方向这三方面对知识点加以梳理归纳,让原图变得简单,学生们也更容易掌握和记忆知识点。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图像法的意义极大,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同时培养学生们在读图方面的能力,还能促进更加高效的地理课堂的形成。因此,教师们在地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合理利用图像来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图像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常合.中学地理课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关键词:活动教学法;初中地理课堂;游戏活动案例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壁上有这样一段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这段话强调了学生学习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应该让学生动用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对地理课程的要求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而活动教学就是体现这一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
那么什么是活动教学?活动教学怎样在初中地理学科中的运用?
一、活动教学的含义
活动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采用比较自由、不拘形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其重点是让学生自己活动和思索去获得知识。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多种器官参加学习,兴趣浓厚,情绪激昂,思维积极,感知丰富,乐学易懂。
二、活动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设计中的应用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给人印象深刻的是教材内容大胆取舍,锐意改革,始终贯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地理教育理念,突出能力,重在实践,在每一章节中,将大量知识点通过“活动”这一新栏目来完成。这就要求每位地理老师在教学中多采取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
1.巧用教材活动设计模块
灵活应用前文知识。此类活动以书面资料为主,运用实际所学进行判断和阐释,一方面巩固刚刚学到的知识,联系前面所学,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
案例一: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活动模块2有关马六甲海峡的阅读材料,本来教材中已经阐述了马六甲海峡咽喉要到的重要位置,但只是说出了欧洲、非洲到东亚最短距离的特征,学生们并不理解其真正的对世界的影响。但课后活动里的材料就有一个积极推动,让学生不仅掌握马六甲海峡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同时用实例说明重要到什么程度,让学生深刻领悟知识点,如果学生没有体会,教师还可以通过数据更深层次的展示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及交通作用的重要性,将知识点进行深入扩展。
培育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这种活动会融合课本知识,全班一起参与,一步一步地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地理技能。
案例二:经线和纬线的学习,会让学生在地球仪等教具的辅助下感知这两种概念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活动,让学生掌握经纬度以及相关的定位。
对热点问题参与解决。社会热点往往是街头巷议、重复率高的问题,可以融入所学知识并带入课堂进行探讨,引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推断的能力。
案例三: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北京时间20 11年3月 l1日13时46分。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9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O公 里。由于产生9. 0级地震进而引发海啸及核泄漏。福岛第一核电站6座反应堆不同程度被损坏,不仅给日本本国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而且给世界各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日本对处理此次核泄漏事故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日本留给世界的印象。通过案例的给出,学生们首先要讨论的是日本为何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其次分析我国是否多地震?知道那里发生过地震?再次,讨论有效的减灾措施?最后升华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2.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活动再创造
教学中的地理学习活动,着重强调“地理学习过程”,注重实践与运用的环境。包括阅读和绘制图表、地理实验、地理制作以及讨论和辩论、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
案例四:经纬网定位知识点,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来完成。既生动有趣又深化知识点。游戏设计①每组派2个同学在前台站好,每人手里拿一张经纬度数的卡片。②教师发号口令,如120E,30 N,持这张卡片的同学迅速跑到课桌相应的位置上,找准位置者为胜,依次下去,一直到每个同学都找到为止。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活动情况和所学知识,探讨经纬网的作用和经纬线的分布规律。
这样的活动设置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
三、活动教学开展应注意的问题
1.注重提高教师的素养
在活动教学中,教师是活动方案的设计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促进者。课堂开放了,课堂活起来了,但如何做到“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活而有效”。这些问题都与教师素养有关,换言之 教师素养直接影响活动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要通过培训与不断学习,提高素养。
2.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
实践证明,运用地理活动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参与率,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加给学生的教师意志相对较少,教师的感情、思维定式、方式方法等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减弱,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学习、创造。按自己的意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自己的个性创造潜能得到最大的张扬和发挥。使自主学习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使每位学生都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愉快学习,学得轻松,学得开心,在“玩中学”、“ 做中学”、“思中学 ”,有了充分自主活动的时空,有了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在争论中活跃思维,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拓宽视野,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用勤奋和智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我们的学生动起来,让我们的教材活起来,让地理课堂大起来。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但是,课本插图、教学挂图或地图册,往往存在比例尺小、内容详细、复杂、字小、界线模糊、死板等不尽如人意之处。怎样才能让地图为教学服务,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呢?笔者认为,画图就是一个最好的方法。那怎样发挥画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师画图和学生画图两方面来分析。
一、教师画图
1.课前画图
地理教师要想上好地理课,地图是关键。要想地图符合教学的需要,几乎每一节地理课都要画图。但有些地图可以在课前准备好,一是可以节约时间;二是可以给学生有一个整体、直观的感觉。如:笔者在讲授《中国的地形》“中国的地势”这部分内容时,课前用小黑板把“沿北纬32°中国的地形剖面图”画好。到上课时,把地形剖面图一亮出来,指导学生看,学生对中国的地势特征就有了一个整体、直观的感觉,略加思考就可以归纳出中国的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
2.当堂作图,讲绘同步
虽然课本里、地图册中都有地图,但是如果教师上课时只要求学生看里面的图,学生印象不是很深刻,有时还会找不到教师要求找的地理事物。如果教师换一种方式,边讲边画,把讲与画有机结合起来,使死的“哑图”变成了“活图”,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随着教师的语言和笔触而转移,知识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提高学习兴趣。
3.复习课画图
复习课上,要复习的内容多,又不能像上课一样一点一点地讲。其实,很多时候都可以通过画图来解决,一幅图可以包括很多知识,可以把所要复习的内容放到一幅图中。如:在复习《中国的地形》时,笔者在中国轮廓图上首先把中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分界线画出来,其次把中国各种走向的山脉画上去,然后再填入各个地形区。这样,一幅图就包含了整节内容,把文字和图形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真正达到文图合一,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学生画图
1.课堂上跟着教师画图
在地理课堂学习中,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听教师讲课,看教师画图,在课堂上看似知识都理解、掌握了,但是,记得不是很深刻,课后对学过的知识很容易忘记。如果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一边听教师讲、看教师画图,一边跟着教师画图,效果会大不一样。因为,这样会把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等各种感觉都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而且对要识记的东西印象更深刻,记忆更持久,回忆起来更容易。
2.课堂上按要求画图
在课堂上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画图,以及时巩固学生所学。例如:学了气候资料(一个地方各月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表示方法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数据,让学生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教师可以在旁指导画图。通过画图,学生才会真正学会看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理解、掌握这个知识点。否则,有的学生学完初中地理还不会看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3.课后画图,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2―0064―01
一、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在新课改实施的推动下,课堂教学急需进行改变。当前的课堂现状表现是:首先费时多,效率低的现状明显,在课堂上老师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讲课,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欠缺;其次是机械的记忆,理解操作的少。初中地理有大量的地图需要记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进行机械的记忆,而且效率低下。另外,有些老师为了应付考试提高学生的成绩,运用划重点的教学模式,遗漏很多的教学知识点,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因此,在当前的形式下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在地理教学中开发单元主题情景剧的意义
1. 理论意义。初中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的开发与应用是基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情境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关于构建现代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义务教育阶段地理情境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潮流中的一个新视点。通过将单元主题情景剧的编演与地理课堂教学有效结合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可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并通过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和大量的课堂实证性活动,找到情景剧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 实践意义。对于教师而言,初中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的开发和应用,是课堂教学的革新之举。它促使教师要不断地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学习新课程理论,吃透新课标,挖掘教材,重视集体研讨教材,在动态教学实践中督促教师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促使教师不断地拓展和优化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从而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对于学生而言,初中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的编演过程,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个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他们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们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们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们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地理单元主题情景剧通过形象直观的表演,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课堂表现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地理课堂活力四射。
三、情景剧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1. 运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语言是在课堂中传授知识最为普遍却最主要、最基本的一个工具。教师讲授知识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课堂的氛围。因此,教师在讲授时应把课本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使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 进行视听感观。视听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视频、幻灯片、图片等形式刺激学生的眼睛和耳朵,使他们在脑中形成老师想要传达的情景和地理表象。例如,对于风化侵蚀的现象和赤潮的现象,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学生难以亲身看见这种自然现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来传输相关的信息,化抽象为形象。
3. 组织实验模拟。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相关的实验,就可以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程度,对学生理解知识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4. 回忆生活体验。部分地理现象就发生在生活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性引导学生回想生活中与本节课有关的地理自然现象,或者一些特点,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难点更容易理解,而且会留有深刻的印象。
5. 设问联想。设问是引导学生思考的一个有效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上,在课堂上利用情景设置问题,让他们处于“口欲言却未能”的状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和在得到知识的灌输后,在心理上得到双重的满足。
6. 设置矛盾场景。教师需要在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上多加留意,设置矛盾的情景,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其中的错误,继而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比较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主要问题;应对措施
一、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授课教师课程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现阶段高中生仍处于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因此在现如今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只注重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着重加强了对于高中课本理论知识的教授,而轻视了对学生收集、整理归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地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途径与手段,是连接前后两个“维度”的桥梁。但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一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测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从高一开始就向学生传授一些万能答题板,无形地钳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逐步僵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初高中之间知识链接存在脱节
长期以来,初高中教学脱节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受各地方教育政策的影响,甚至某些省市直接取消了对地理课程的考核,导致初中地理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再者由于高中地理课程知识理论难度大幅增加,初中地理水平的学生无法再―定的时间内进行高中地理知识理论的学习。高中阶段地理学习整体跨度增大,各原理及定律较抽象,知识点间纵横方向的迁移性强。但教材内容却相对精简,教师需在课堂上作大量的知识补充,部分学生却不以为然,对补充知识点抱有可学可不学的态度,课堂注意力涣散,学习效率较低。
3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虽然此次新课改强调改变原有的评价机制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大多数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然沿袭传统的评价方式。突出表现在重视单一的成绩评定,以考试分数作为终结性评价指标,轻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也忽视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即缺乏相应的形成性评价机制。
二、高中地理教学问题的应对措施
1明确地理课程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统筹全局。高屋建瓴地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温习相应的初中基础知识。由此及彼,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为其学习更高级别的地理知识做好铺垫,以区域地理教学为例,初中地理课程主要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及时复习对应的初中内容,并在此基础上作深入剖析,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程度。
2加强地理课程内容讲解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阶段,应改变传统仅仅教授教材地理知识理论的教学方式,加强对于学生课外地理知识的了解以及扩展。虽然目前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主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但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教材当作唯一的教学蓝本,而应当依据教材内容不断拓展与之相关联的地理知识。如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合理地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替代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即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持有创新价值取向,以便为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创造出更多的空间。
3建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2002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也明确提出,应该“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具体做法可以“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为此,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制定出一整套合理的评价机制。例如,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测试结果努力程度,学习动机强度,课外实践能力等相应指标。为每一位学生制定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综合测评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一、以试题为“引”,联想知识,回归教材
众所周知,高考试题的命制规律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已经做了很多题目,如果后期复习中仍埋头苦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低效的重复,对成绩的提高不会有太大帮助。这时,同学们应跳出题海,重点整理自己在质检、模拟考和周测时已做过的题目,尤其是注意自己以前做错了的题目,通过对已做题目的归纳与分析,掌握所考知识点,然后以“点”引“线”,最终汇成“面”,回忆相关知识。为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同学们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1.整卷与错题的关系。什么题目最有价值?自己做错的题目最有价值。原来会做的题目做对了,顶多称之为训练;原来不会做的题目现在会做了,才真正体现了自己的进步与成长。在后期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正确处理整卷与错题的关系,把错题从试卷中分离出来,建立错题集,把以前做错的试题转化成自己的学习资源。
2.看题与做题的关系。同学们应该适当减少做题目的数量,代之以看题,做到做题与看题相结合。对自己手头资料上的一些题目可采取看的策略,具体分为以下六个步骤:①想要点,即想答案的要点;②对答案,即把自己所想的要点与题目的答案进行对照;③找差距,即找自己所想的答案要点与参考答案之间的差距;④析原因,即分析两者存在差距的原因所在;⑤理思路,即综合自己的思考与题目给出的参考答案,对答题思路重新进行整理;⑥忆知识,即回忆相关知识,归纳出其可能的命题趋势。同学们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如果能学会看题,将会大大提高复习效率和效果。
3.练习与反思的关系。同学们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既要认真练习,又要自觉反思,做到思练结合。对于自己做过的练习题和老师讲评过的试题,一定要进行反思:自己的问题在哪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自己得到了哪些启示?我们应切记:老师讲过的知识并不一定是自己的,只有经过自己思考,加以消化、吸收,才会将其真正地变成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以目录为“线”,总分结合,回归教材
众所周知,在高中三年时间内,文科生需要学习5本高中地理教材(包括3本必修和2本选修)和4本初中地理教材,共9本地理教材所涵盖的知识。在后期复习时,内容之多、时间之短,若逐本细读很不现实,如果仓促地读效果也不佳。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进行回归呢?笔者认为,首先,同学们应认真研究高考考试大纲和近3至5年本省(市、区)高考真题,统计常考点、已考点和命题形式。其次,将高中地理课本划分成三大模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三大块。在进行理论梳理时,不应逐章逐节逐字从头到尾地读,而应翻开目录,先观察每册有哪几章、每章有哪几节。最后,采用回忆法对每节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据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和自己所统计的考点,先回忆每节有哪几个常考点、哪几个重要考点在近几年未考过,再回忆每个考点在课本上是如何分析和推理的。在进行每章节内容的回归时,同学们要尽量多去“想”,宜采用网络法对每章知识点进行书写归纳,而非翻书“找”每个知识点。如果回忆不起来,在哪里卡壳了,就说明在此处存在漏洞,此时就应该及时打开课本,把相关内容再看一看,直到能顺利回忆起来为止。这样,不仅能发现自己存在的知识漏洞,而且复习效率也很高。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必修2课本回归时,首先,同学们可先翻看目录,得出本册书有哪六章。其次,逐章观察有哪些节,并在小本子上将章标和节标绘制成关联图。最后,根据自己所统计的考点,回忆并书写每节中一个个小知识点,比如该册书的第一章所学知识是“人口的变化”,教材所包括的重点内容如下页图所示。接着对人口增长过程及地区差异的成因、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和特点、人口迁移类型和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回忆梳理。这样知识点的联系和细化能同时兼顾,复习效果较好。
三、以区域为“例”,初高中知识渗透,巩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