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30 09:46: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语文远程研修观课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感谢各位同事支持我、帮助我,各级领导扶助我、指导我,让我继续在教研管理工作的岗位上摸爬滚打,给了我锤炼、提升自己的舞台;也庆幸我自己有着教书育人的不倦的激情、有着持续读书学习的不竭的动力。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以思想者姿态施教”的工作准则,在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在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在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的个性化处理,总是在广泛占有资料课件下载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校花网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月,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的优秀代表,被推举在“市—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在雅礼中学主会场课件下载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教育学院评为“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校花网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课题研究方面,本人现担任《高中语文、化学学科信息化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学卫星远程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研究》、《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中小学教师良好气质修养研究》三项“十一•五”省级课题的课题组长。各课题有序开展,进行了课件下载阶段性督查,相关论文成果不断提交。本人所撰课题中期《〈中学卫星远程教育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的研究〉阶段性工作报告》获省级“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学卫星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总课题组论文评优一等奖。
一、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
农村教师缺乏学习机会,尤其是刚从院校里出来不久的青年教师,他们急需专业引领。学区积极向上级争取学习机会,尽可能地安排希望班学员外出学习(这几年,希望班教师学习的足迹踏遍了上海、杭州、舟山、绍兴、温州、瑞安、乐清、上塘等地),同时也让他们肩负起重要的任务,每次学习都要做好汇报辐射工作,以推进全体教师的发展,如拍摄活动现场的录像,上交评课稿,上好汇报课,开设专题讲座等。这样的观摩活动,人人深入思考,并利用各种渠道分享彼此的思考成果,形成学习共同体。
教师的成长需要专家的引领。学区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聘请市、县一大批知名专家、名师莅临指导,采用教学示范、研修指导,通过举办专题报告、案例分析、课堂研讨、行动研究等活动形式,与学员们形成研究共同体,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既有实践操作的指导,又有理论团队的引领。近几年,市、县教研部门的教研员,瓯北学区、县实验小学、外国语实验小学的名师等曾多次莅临指导。每学期,学区都利用"请进来"方式组织了五、六次学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大家有了与名师、专家面对面、零距离的接触,不仅领略了他们讲学的风采、高超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向他们学到了为师之道、为人之道。
二、沉下心磨炼,在“打磨”中成长
外出学习需要大量的经费,这对于山区学校而言是一笔沉重的负担,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味地依靠外出学习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沉下心内部磨炼”才是最佳的研修模式。那么,怎样磨炼呢?
1.学习理论:理论学习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支撑。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果缺乏理论引领,就往往停留在浅层次的行动研究之中。然而作为山区小学,如何邀请专家进行理论指引?阅读理论书籍成了最主要的渠道;其次是观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资源中的学科课程解读、教材分析等专家讲座光盘;另外,我们将学员外出取经拍摄的理论学习录像,刻录成光盘分发给各学员们组织各校教师进行观看。同时,希望班培训以个人研修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组织和引导学员同读书,共学习,促成长。培训期间要求学员选读有价值的书籍,撰写教育随笔,定期开展读书活动的学习交流会、理论答辩会,组织希望班学员积极参加县教师读书征文评比。
2.观摩录像:名师课堂教学录像,凝集着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的智慧,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利用这些录像资源进行教研,克服了农村教师学习由于时间、经费、名额等诸方面的局限,是农村教研的一条好路子。学区拍摄、征订的优秀教学录像,“农远”工程课堂教学光盘和网络课堂实录都是提升希望班培训活动层次的有效资源。希望班教师经常利用这些资源,组织观课、议课活动,经济、方便,又富有实效。学区利用王菘舟的《慈母情深》、盛新凤的《去年的树》、朱国荣的《乘法的初步认识》等经典录像课堂,组织希望班教师认真观看,撰写评课稿,大家受益匪浅。
3.集体备课:农村学校规模小,集体备课难以开展。希望班聚集了各个学校的年轻教师,大家带着对教学的高度热情而来,研究积极性高,使集体备课得以顺利开展。每学期,我们都会有计划地针对某册学习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学员们分别就某单元的内容深入思考,形成初步设计,然后集中交流,各抒己见,形成高质量的备课素材资源积累。针对部分集体备课,我们安排了课堂教学开课、听课、评课教学实践研究活动,共同深入探究教师备课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而提高学员们的备课水平与课堂教学实践能力。例如希望班老师负责主讲的《数星星的孩子》《一面五星红旗》《锐角与钝角》和《My favourite season》集体备课,县教研室教研员翻阅后赞叹不已。
4.公开教学:开课、观课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希望班活动中利用同一人多次上同一课、不同多人同上同一课的滚雪式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效果显著。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还开展视频微格教研,用摄像机拍下教师和学生的活动,然后利用其可以反复播放、选段观看、定格研讨的优势,学员们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教研活动。视频微格教研,灵活机动,克服了时空的限制,方便学员们全体参与进来。希望班谢书晓老师参加素质提升工程课堂技能展示评比,执教《清澈的湖水》,依托视频教研跟进,谢老师最终被评为省课堂教学能手。2006年县小学语文新课程优质课评比一等奖8名,希望班学员竟得2名。
5.主题研讨:各类教研形式中,主题研讨以其较强的针对性与集中性,在教研活动中,辐射着它独特的作用。学区相继举办了多次主题研讨活动,如语文课堂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文本细读与课堂教学;利用有效的资源进行数学教学等。暑期,我们组织教师赶赴舟山,参加了全国第三届小学语文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的学习,其中有全国名师王崧舟老师及闫学老师的有关“文本细读”的讲座,我们利用摄像将最前沿的信息拍录成盘带回来。针对这一资源开展了有关“文本细读”的主题研讨活动。在活动前,先布置学员们利用网络、教育杂志等途径学习“文本细读”的相关理念。在此之后,紧扣“文本细读”这一主旨,希望班林永芬、陈雷雷老师向大家展示了《搭石》《揠苗助长》的课堂教学。课后,学员们围绕着主题,在理论与课堂实践层面,进行了评课议课。而后组织教师们学习全国名师王崧舟老师及闫学老师的有关“文本细读”的讲座。在不断深入的学习后,我们又举办了一次关于“文本细读”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学员们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6.课题研究:2007年,学区申报了市级课题《“农远”工程背景下教师培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成员由希望班骨干教师组成。如今已经出色完成结题工作,成果被评为市一等奖。与此同时,这批优秀学员带领各校老师开展课题研究,如西源中心小学的谷仙媚老师负责了《小班化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课题研究,鹤盛中心小学的谢娇红老师开展了《农村书香班级的建设》实践探索,东皋中心小学的郑海平老师启动了《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的研究……各学校以课题研究为中心,激发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积极性,提高他们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的创新能力。
三、坚持不懈,成效斐然
一、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为了搞好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工作,我县成立了师德师风教育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专题领导班子会,研究、制定、下发了《沾化县关于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全县及各校分别召开了师德师风教育专项活动动员大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水平,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学习了一是加强教育法律和规范的学习。各中小学分别组织全体教师重新学习了《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总书记20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校的能力,让纪律规范深入人心。二是组织学习了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以及给北京大学孟二冬同志女儿的回信。胡总书记给孟菲的深情回信中对孟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也是对全国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鞭策和鼓励,全体老师深受感动。“孟二冬教授一生不计名利,一心扑在教学一线,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使我县每一老师学习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少数教师追名逐利、欺世盗名的浮躁心情顿时平静了许多,让自己追求宁静致远的人生意境顿生。三是注意师德修养细节,渐进树立“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的观念,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和个人修养细节入手规范教师的行为,组织教师集中观看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我们领略到了一种智慧,一种对自己的得失缺憾正确对待的态度,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融入在现代社会中的理性道德。通过组织观看,教师们体察到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和信心。还组织教师们观看了《教师礼仪》专题片,引导广大教师规范言行。集中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让老师们有更多学习的条件,部分中小学从有限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为教师购买了大量的书籍和光碟,如《爱心与教育》、《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好心态好命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功之路》等。
二、中小学教师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根据全省课程师资培训计划,2008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工作7月27日在我县拉开帷幕。同时参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专题培训的教师(农村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共30名,也在山东省师范大学开始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师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科研与课题研究、学员论坛、学科知识的拓展与更新等模块。英语培训课程要适当开设英语口语课,培养英语教师的发音和听说能力。实施沾化县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提高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县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8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题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县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共15个学科。这次培训全县共有407名专任教师参加。
08年新课程骨干培训省级培训的工作6月份开设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4个学科。省级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第二期培训班报名我选拔了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参加了培训。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广大农村教师心里健康教育水平,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教师队伍和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我县选派了中小学2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并于12月份进行了二级培训,共培训县级骨干教师小学76人,中学38人。
为全面提高全县语文、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经与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洽商,沾化县教育局聘请华东师大知名教授、专家对我县初中语文、数学两科教师进行暑期培训。8月11日—13日,全县初中语文教师、数学教师暑期培训班分别在县实验中学、沾化一中老校区顺利举办。8月11日上午,平金明局长、杨金明委员及华东师大汪晓勤教授、李俊副教授出席数学班开班典礼,王立村副局长、杨福泉主任、郑桂华副教授、沈龙明副教授出席语文班开班典礼。培训班每天授课6小时。全县初中语文、数学各140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班,各初中语文班、数学班各派一名教育干部带队参加培训。
五位华东师大教育专家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讲授各具风格,见解深刻,且紧扣教育实际,表现出了深厚的学术功力和崇高的学术风范,有力地诠释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中国教师精神。参训教师听专家报告,恪守时间,状态投入,如沐春风,一致表示不能再只靠一根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必须凭借教育科研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
三、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开展专项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引导师范类待就业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近几年来共招聘师范类毕业生385人到学校任教)研究制定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充分运用现代化远程教育等手段,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质量。
四、教育创新人物。为激励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牢固树立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理念,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推动我县基础教育改革顺利实施,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滨州市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的通知》(滨教[2006]46号)精神,对全县中小学教师、校长开展了“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在自下而上,层层推选的基础上,对乡镇、县属中小学推荐的26名校长、教师进行了认真评审,共选出6名县级教育创新人物参加市级以上教育创新人物评选。
五、中小学校长培训。2008年新年伊始,按照县制定的“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落实了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对全县中小学中层干部分期、分批展开培训。对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尚未参加提高培训的校长,以及虽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但时间以满5年的中小学校长(含高中校长)进行提高培训,年内培训中小学校长116人。培养造就了一批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和学校管理的带头人和专家型校长。
六、语言文字工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进全县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县语委的领导下,在全县范围内继续开展创建“普通话示范学校”、“校本示范学校”和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2009年教师教育科工作计划
一、为适应新课程实验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推进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工作创新和校长发展,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我县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年初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计划,继续开展了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培训。
二、继续开展了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其中小学四个学科,中学三个学科;安排2009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和高中校长、教务主任及政教主任素质教育专题培训。
三、配合第十二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展示我县多年来推广普通话和素质教育的成果,组织“中小学生普通话大赛”。按照工作安排对部分教师进行了普通话测试和部分教师的普通话换证工作。
四、由单位申报县初审选出部分中小学校参加全市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普通话师范学校’和“校本示范学校”评选。
五、加强中小学名师和骨干队伍建设和新课程师资培训。
六、继续做好新任校长的任职资格培训,规范和加强我县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
七、继续组织参加“山东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
八、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研修手段,开展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
九、继续组织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中小学班主任培训。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江苏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苏职称〔2013〕4号)和《江苏省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苏职称〔2013〕5号)(以下简称《资格条件》)文件精神,规范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和评审工作,现结合泰州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作为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申报和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依据。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三条 申报对象要求
(一)申报对象须为我市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和教研室(教师研修中心)、教科所、少年宫、电化教育馆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取得国民教育学历并已获得相应教师资格的在职在岗教师。其中中小学、幼儿园自主聘用的教师,须实行人事并与单位签订正式聘用合同,经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申报。
(二)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相应学科教师资格,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
(三)35周岁(含)以下人员申报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1.申报人员本人或所带班集体获得市(区)以上教育主管部门或政府综合部门的表彰奖励。
2.四星级普通高中申报人员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学位。
第四条 继续教育要求
任现职以来,申报人员每年必须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并取得合格证。继续教育的内容包括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远程教育培训课程和教育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课程。
第五条 普通话要求
50周岁以下的人员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水平,其中语文教师、幼儿园教师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小学一二年级教师(除语文教师外)普通话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的,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
第六条 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
申报中小学、幼儿园一级及以下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中,凡男性55周岁以下、女性50周岁以下的,须取得全国或省职称计算机考核合格证。其他人员必须符合省《资格条件》规定要求。
第七条 教师交流(支教)要求
50周岁以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师,申报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原则上要有2年以上校际交流工作经历,其中城镇学校45周岁以下教师申报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必须有2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交流或任教的经历。普通高中教师申报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交流(任教)工作经历的优先推荐。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八条 教育工作要求
教育管理工作是指担任班主任或校团委(总支)书记、校少先队辅导员、课外活动小组指导教师(需提供活动方案、教案或讲座稿等原始证明材料)等工作。教师担任中层干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的工作年限可计算为教育管理工作年限。
第九条 循环教学和教学工作量要求
小学教师的循环教学主要指完成低、中、高年级教学;初、高中教师的循环教学主要指完成一至三年级的教学。循环教学的学科科目按照课程计划确定。因课程计划、学校性质、规模原因而课时偏少的学科,任课教师须有其他与教育教学工作有关的工作量作为补充,须提供相关佐证材料。
第十条 公开课教学要求
校级公开课教学是指在本校范围组织开设的各类教学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等教学活动,校际公开课教学指在两所学校以上范围组织开设的各类教学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等教学活动。申报时须提供活动通知、活动安排方案、公开课教案以及评课议课记录等详实的佐证材料原件,并经组织单位确认或市(区)以上教科研部门认可。
第十一条 教科研工作要求
1.教科研材料包括论文、专著、译著、教育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经验总结、教材、教参、课题研究报告和教改实验报告等材料,所有材料须提供原件。
2.获奖论文必须是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教研室、教科所、电教馆以及教育学会组织评奖并发文公布的。教科研课题要求为市(区)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审批立项的课题。
3.相同内容的论文、教科研课题不重复计算,以发表或获奖级别最高的计算一次。
第十二条 破格评审条件中的表彰奖励要求
在班主任、学生管理工作方面,获得教育主管部门或政府综合部门的表彰奖励,主要包括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在教书育人方面,教育主管部门综合表彰奖励或政府综合部门的表彰奖励,主要包括突贡专家、劳动模范、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名校长、名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模范、师德标兵、师德模范或十佳青年教师。
第十三条 申报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一致的,需参加所申报学科合格学历段学历教育2门主干课程的考试,并取得合格成绩。
申报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申报人非学前教育专业,必须接受过市(区)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专门性岗位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
第十四条 教育教学能力考核要求
申报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须参加泰州市教育教学能力笔试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审的依据。笔试考核对象包括下列两类人员:
1.男55周岁以下、女50周岁以下人员;
2.破格晋升人员;
申报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由各市(区)负责。
第四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推荐程序要求
在个人申报的基础上,单位推荐环节要坚持“四公开”原则,即单位向教师公开上级核准的本单位的岗位指标数,申报者公开述职,公开展出教育教学、教科研等方面实绩材料,公开单位的评审推荐上报人选。对不按程序进行推荐的,将不予接受申报材料或取消评审结果,直至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六条 本细则中有效学历、任职年限、业绩成果和年龄等时间均截止到申报前一年年底。有“××以上”表述的,按含“××及以上”把握,有“××以下”表述的,按不含“××”把握。
一、强化培训,唤醒主体,实现理念学习常态化
1.实施“换脑工程”,与书籍对话。教师对课改理念的理解认识程度决定着课程改革深入的程度。学校制定了《课程理念学习制度》,细化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规划学习进度。一是加强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明政策、懂法规;举办“二小大讲堂”,组织学习杜郎口、洋思等学校的先进经验,让“先学后教”、“生本教育”的思想植根于心。二是强化读书。在校园网站开辟“读书沙龙”,建立“读书博客群”,将最前沿的理念文章及时上传。向教师发出“让读书写作成为生活的常态”的倡议,积极推进“每天阅读30分”,引导教师在读书一品书一教书一写作的过程中立德、立言、立行。系列活动使得教师深刻感受到课改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2.实行“外引内联”,与专家对话。教师的培训与提高仅仅局限在学校内部,效果很难保证。我们“请进来,走出去”,多层面、多角度利用校外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邀请特级教师支玉恒到校授课,现场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邀请市教育局领导到校进行教学指导;组织好省级远程研修活动,使教师深刻领悟课改的真谛;全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学习者回校必做一次报告,上好观摩课;充分利用网络点击名师讲座、观摩优质课;建立教育博客,与学者专家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实现了突破时间、空间界限的高层次交流。
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大批教师迅速成长,涌现出省级教学能手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9人,县级教学能手20余人,50余人次执教过市级以上优质课。仅2012年,教师所获奖项就有96项。
二、精细管理,科学实施,实现课程实施规范化
1.研究课程方案,实现科学有效。课程计划是实施课程的保障。开学初,学校组织领导班子专题研究课程实施工作,研究课程的设置与计划、组织与实施、管理与评价。我们对学校的课程建设工作进行了重新审视:校本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课程计划是否有效,课程组织与实施是否规范,课程管理与评价是否科学;课程方案中,办学理念是否得到体现,是否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是否发挥教师多样专业特长;拓展型课程是否满足学生个体的需求,探究型课程是否满足学生探究实践的欲望。组织教师开展广泛研讨,该摒弃的摒弃,该修订的修订,该提升的提升。
2.落实课程方案,实现规范有效。方案是保障,落实是关键。值班领导每天走遍33个教学班,教导处值班干事每天至少到教室检查四次,坚决杜绝随意占课、随意调课的现象发生。学校还通过学生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全面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此外,组织开展“一日督学”活动,每位领导每周安排一天时间走进班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教学常规、习惯养成等各方面进行监督与指导、评估与激励,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3.狠抓常规落实,实现减负增效。一是严格落实《教师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责任,大力倡导奖惩,修改完善《一周工作简报》机制,侧重于针对工作现状表扬或批评一种现象,发扬一种精神或矫正一种行为。二是注重常规工作检测。分管主任每天参与一个教研组的活动,对作业布置以及批改情况进行督查;每周走进课堂,进行听课评课,深入一个教研组,解决一个教学问题;每月进行一次学科教学质量分析。三是加强评价反馈整改。查后立即汇总情况,表扬优点,指出问题,违规情况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时整改。
三、聚焦课堂,着眼研究,实现课程实施科学化
1.课堂观察,诊断问题。将课堂观察引入课堂进行听评课。观察点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运用表达、合作状态等。还将课堂观察的重点放在“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体现上,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倡导合理灵活地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和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利用课堂观察对教师的无效教学行为进行大搜索,为教学效率的提升打下基础。
2.二轮研课,解决问题。为打造有效课堂,我们采用二轮研课的方式研究课堂,第一轮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由主备人执教上研讨课,随后组织研课回放。此环节中,教师集体研讨,寻问题、找方法、探捷径,然后组织修改,形成二稿;第二轮由该教师再次执教上展示课,再进行研课同放,最终形成终稿教案,进行精品课推广。
3.开发策略,提升效率。通过前期的课堂观察,我们发现教师的课堂教学存在许多小问题,往往就是这些小问题影响了课堂效率。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启动小课题研究计划,从小处着眼,从细处着手开展研究。如今,我们的“策略超市”初步构建。目前,我们已开发教学策略100余个,“策略超市”真正惠及每一位教师、学生,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四、立足校本,锐意创新,实现课程实施特色化
1.学科教学,让课程实施彰显特色,结合学科特点,我们尝试构建不同学科的教学特色。语文学科的“课内海量阅读”,唱响了诵读、积累、应用的教学三部曲;数学学科的小纸条分层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目标和任务,并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实现纵向提高;体育学科确立了不同年级的特色项目:一年级围棋、二年级乒乓球、三年级篮球、四年级跆拳道、五年级花样跳绳,让学生享尽阳光的沐浴,尽享健体的快乐。
乌鲁木齐市教育局按照教育部针对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每五年为一个培训周期”的要求,制定了乌鲁木齐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相关规定。目前,第四轮继续教育已经结束,第五轮继续教育即将展开。作为乌鲁木齐市教师培训机构的老师,有必要探索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以推动乌鲁木齐市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发展。
一、课程体系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构成课程体系。一门课程是具体的,就如一棵树一样,而课程体系犹如森林,课程体系是教学中头等重要的问题,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关系到怎样合理组成知识结构[1]。课程体系的改革似乎是目前教师职后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盲点。研究教师继续教育的课程体系是为了提高培训的质量,使在职教师在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不断提升,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2]。为了更好地提高乌鲁木齐市中学继续教育质量,我们进行了如下的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研究工具:课题组成员一起编制的乌鲁木齐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调查问卷,经试测,该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满足大范围团体测量的要求。
研究方法:在乌鲁木齐市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当中,采用按学科取样、实地发放、无记名的问卷形式,共发放调查问卷320份,回收311份,剔除填写不清楚或不全面的废卷,最终收集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93.2%。有效被调查者状况如下。
■
从表1可以看出,参与调查者覆盖面广,涉及各个年龄段、各个学科、学段。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以女教师居多,教龄偏长,职称以中教高级居多,学历大部分为本科学历。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动因调查;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需求调查;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需求调查;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建议研究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下。
(一)中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动因调查
统计结果表明,参加培训的教师主动学习意识不够,学习态度有待提高。在“培训动因”选项中,选择“听从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安排”来培训的占到19.7%。晋升职称需要来学习的占4.3%,这两项都选的占2.7%。也就是说,被动学习的培训者占了总比例的26.7%。能主动要求学习,选择“力争成为学科骨干或带头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技能”和“学习新知识增强竞争力”这三项中一项或多项的占6.2%。其余大部分为主动与被动相结合。
从选项中可以看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被动性和强迫性较为明显。在职教师主动要求来参加培训,提升自己专业能力,增强竞争力的意识不够。还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学员就是为了应付差事,根本不想认真参加培训的教师。
(二)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需求调查
目前,我国中小学培训模式有很多:有按培训主体分的:如高校模式、校本培训模式、专门机构培训模式、导师制培训模式、远程培训模式、研训一体培训模式。依据对象划分:新教师培训模式、晋级履职培训模式、骨干教师培训模式。依据培训手段分:微格教学培训模式、项目研究培训模式、案例教学培训模式、网络培训模式、电化教育培训模式。依据管理分:学分驱动培训模式、自学考试培训模式。
我们主要是专门机构培训、研训一体、按学科分班的培训模式。
研究结构显示:教师们认为我们的培养模式单一,不能根据教师的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及实际需求来培训,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在培训模式选项中,选择“远程教育培训模式”的排在第一位,达到19%,选择“集中面授模式”的占9.7%,选择“网络培训与集中面授培训相结合,以集中面授为主”的占9.7%。而选择“研训一体培训模式”的为3.3%。老师们更希望方便自由的远程自我学习方式,对集中面授给予肯定,也希望两者结合起来。而对较高要求的研训一体培训模式支持率则较低。一方面,反映了教师们对培训模式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教师们对自己培训的需求低,目标定位低的思想。因为,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是有差距的,教师工作段时间后,应该参与集体学习,发现不足,借鉴经验,共同成长。
在分班如何更合理的选项中,有61%的教师选择了按“学科”分科培训。10.7%的教师选择了按“学习需要”分班。说明我们一直采用的分学科培训受到了大部分教师的认可。而选择“按教龄、按职称”分班教学的需求并不是很多。
(三)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需求调查
这主要涉及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类型及考核形式四个方面的内容。
1.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课程各部分的配合和组织,它是课程体系的骨架,主要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等,体现出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
从设置上看,全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通识类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我们在具体的培训中,专业课与公共课的比例基本上是6.5:3.5。研究结构显示:参与调查的教师普遍希望加大“专业课”的比例,选择专业课与公共课比例为8:2的选项高达59.3%。反映出教师们更希望术业有专攻,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更好的钻研与发展。
2.课程内容
目前,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意见最多的是培训内容,受训教师普遍存在追求实用性与时效性的思想,而对于教育理念的提升、教育视野的开阔等理论层面上的内容不感兴趣。
如“您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缺啥补啥,现学现用’这一观点的态度是”这一选题中,选择“同意”的占39.7%;选择“不同意”占16.3%;选择“不完全同意”的占42%。调查结果显示出受训教师们的迷惑,因为,选择“不完全同意”占的比例最高,表明实用主义与理论教育之间的冲突,理论与时效性之间的矛盾。
有关课程内容具体设置的选题是多选题,教师的选项比较分散,但相对较多的是“教师心理健康培训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三类。大部分教师希望增加一些选修课,如果能进行“菜单式”培训,效果会更好。有报道说,教师的职业是心理疾病高发的职业,因此,教师的心理调适、心理健康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一直开设有教师心理及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和相应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受到了受训教师的肯定。其次,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方面也比较薄弱,这方面,我们开设的课程完全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最后,是学科专业知识,这一板块一直是我们的重点,相对来说,课程开得足,开设内容适应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至于“菜单式”培训,目前,也是我们致力于着手开发的,正在建设中。
在“您参加培训的主要收获”这一选题中,由于是多选题,选项比较分散,选择项“开阔了教育视野”“更新了知识结构”“更新了教育理念”这三项的比较多。培训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3.课程类型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继续教育形式的选择,尽管各年龄段的教师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但主要希望多种形式并存。关于课程类型的题为多选题,选项很分散,受训教师希望多种类型并存,如传统的“专题讲座、报告型,与专家研讨互动,交流对话型及观摩名师课堂教学型”;也有这两年来较为推广的“教育故事型,专题沙龙型”;还有共同发展的如“同行介绍经验、教学展示、共同研讨型”;还有在教科研方面想有所突破的,如“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型”等等。
■
我们的课程设置中约三分之一的课程是“校本研修”,因此,培训教师所在任职学校校本培训的实际开展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通过调查,发现我市中学96.7%的学校都开展有校本培训,而开展的频率比较高,经常开展的占到61.7%。这样,我们这一部分的课程就落到了实处。
(四)中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建议研究调查
这一部分主要是请受训教师就“培训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培训时间及课程资源开发”这几项提出宝贵意见。在培训教师的选项中,最受学员欢迎的培训教师是“一线教师”,依次的是“有专业背景的相关人员、区市的教研员、大学教师、科研人员”。对培训者教学水平要求较高,希望不断提高培训者的教学水平。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受训教师想通过学习,借鉴优秀的一线教师的一些经验及做法,从而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
在“您认为当前教师培训存在问题”有哪些?首先,受训教师对我们的教学硬件设施提出很多意见,如教学楼破旧、教学设备老化,既影响了授课教师的授课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训教师的心情,从而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另外,希望承办培训的院校,能组织专家经常深入基层,对教学实际予以切实有效的指导,使教师们能更快地成长。还有,就是希望按需开设课程内容,根据教育教学的需求培训,以期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时间:教师们大多希望培训时间放在平时工作日,这一选项占到52%,其次是平时网络学习占到27%。最不希望双休日培训。原因是教师们的工作负担都很重,带毕业班的教师们普遍双休日还要上班;其次,辛苦一周了,要有一点缓冲时间,自己调整、休息一下,照顾家人。
“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开发”选题中,选择“国家、地方、学校按比例开发”占43%,选择“地方和学校结合当地实际开设”占41.3%。说明根据实际需要,三级开发或二级开发更适合培训。
四、研究结论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重新审视目前的继续教育培训,发现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教师的工作量普遍较重,虽然学校领导很重视,学校教务上也做了相应的时间调整,但受训教师培训期间,自己原有的工作量还是未变,繁重的工作压力使他们无法安心参加培训学习。与男教师相比,女教师的这种情况更加突出。因为,女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需要处理家务,教育子女。他们没有意识到,教育的知识更新非常快,教师是需要终生学习的。教师踏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利用多种继续教育方式进行的教材培训、听课、专家讲座等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了解教材,学习一些好的教学模式和崭新的教育理念,而不是停留在师范阶段的水平。如果不加强在职培训,以前在学校所学的许多知识必然会影响到教育教学,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没有丝毫的帮助。
(二)学科、年龄、职称差异显著
调查显示,即语文、数学、外语等大学科教师普遍师资水平较高,学习自觉性也强;而体音美等小学科教师普遍自觉性较差,自由散漫。在参加培训的次数上,语数外与体音美等学科教师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前者参加校外培训和校本培训的次数明显高于后者。年龄、职称也存在差异,调查发现,中老年教师,上进心不足,尤其是已经取得高级职称的教师,认为自己已经奋斗到头了,不需要再学习、再努力了。
(三)重实践、轻理论
从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相比较理论的提升,实践层面的内容更受他们欢迎。教师们大多数对课堂教学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对于能提高分数,速成式的内容很感兴趣。希望所学内容能为自己所用,追求实用性。而对于理论层面、科研层面提升类的知识,兴趣不大。这一方面,反映了教师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愿望;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教师们功利思想严重。从而会影响到他们全方位、多角度、高层次的发展,这样也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创造性劳动。他们在追求时效性,及于借鉴同行的方法时,没有深入思考借鉴知识是要与自己的教学风格、学情相匹配的。导致盲目的全盘吸收,而不是有选择、有创造的借鉴。其实,在培训中,我们最看重的就是教育理念的更新、视野的开阔,至于具体的如何提高教学能力、班主任工作等这些需要具体操作的内容,是有待于教师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实践、反思和积累经验的,在短期的培训期间是难以一蹴而就的。
(四)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培训模式单一
在目前的中学继续教育课程培训中,主要培训新的教学理念、专业课程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而对教科研、校本研修方法的指导类课程开设较少。在实际培训中,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缺少互动、交流。而有利于提高受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技能的培训方法,如观摩名师课堂教学、案例评析暨参与式培训、与专家研讨互动并交流对话、同行介绍经验暨教学展示并共同研讨等运用较少。培训模式比较单一,如受教师们欢迎的远程培训、菜单式培训等许多模式没有采用。
2010年湖北省孝感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学校装备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并连续两年将“完成200所义务教育学校装备标准化建设任务”作为政府“十件实事”之一;2012年又将“新增教育信息化‘班班通’教室1 000个”作为政府为民兴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孝感市经过3年的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建设,以计算机教室、班班通教室、校园网为骨干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网络覆盖全市90%的中小学校,教学资源共享初具规模,设施管理措施不断完善。站在新的起点,我们紧紧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核心理念,以机制创新为手段,以科学管理为主线,以应用服务为重点,实行制度化管理、全方位应用、城乡一体化共享,为促进孝感市教育均衡和谐发展,作出不懈努力。
1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2013年,孝感市制定了《孝感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体系,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针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技术人员适时开展培训。培训安排:①选优配强培训师资,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为主导、孝感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及学科骨干教师为辅的培训师资队伍;②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包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培训课程标准和能力测评标准;③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④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以评促学,激发教师持续学习动力;⑤实施分层教学,对校长、教务主任、年级主任进行先期预培训,对科任教师实施后期学科培训。
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所有参训教师都要经过考评认证,采用上机考试和学习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习过程评价包括考勤、教学设计、学习成果汇报;上机考试由参训教师在试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考试。考试内容涉及学习过程中的各类知识以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在网上学分、培训考核、上机综合考核中合格的教师,将获得孝感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合格证书。此证书将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教师聘用、特级教师评审、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教师定岗定级的必备条件。
通过培训学习,参训教师认识了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思考了如何克服教学困难的对应策略;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学会了如何把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掌握了各种电子白板软件的使用方法;了解了有效学习的5个原则;掌握了教育云平台的功能。每个参训人员通过学习,都能自己完成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下的学科教学设计,并自行上传至教育云平台的空间。开展培训的同时,电子白板应用优质课竞赛交叉举行。通过竞赛的方式,加强电子白板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切实提升各级各类教师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学科教学的能力,进一步提高“班班通”教室的使用效率。2013年已经完成专家团队、教务主任、初中语文等学科13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班,集中培训教师人数1 342名;举办11期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优质课竞赛,参赛教师达到513人。2014年计划完成校长和各校各学科骨干教师及当年晋升职称教师的培训任务。
2搭建教育服务平台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促进服务一体化
建设覆盖孝感市各级各类教育的学校、教师、学生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孝感市教育宏观管理提供监管和支撑。孝感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内容包括:基础数据管理、教育教学资源系统、网络备课授课系统、在线考试阅卷及教学质量分析系统、教师空间及名师工作室系统、网络学习评价系统、互动课堂系统、课程资源直播点播系统等。在平台内实现所有模块之间数据的连通,建成以孝感市教育为主体,覆盖全市中小学师生、教学教研机构的教学资源推送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应用云平台。不断完善市级数据中心,部署覆盖全市的数据采集、交换和应用体系。加强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对各类教育服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积极开展基于“电子书包”教学的互动课堂实验,通过使用平板电脑、课堂教学软件、教育平台客户端,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提高师生获取教学资源的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完善教育信息化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建成全面覆盖城乡的教育“资源、服务、管理”三位一体的信息化体系,重点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初步建成能为全体师生提供综合服务的数字化平台。
3探索教育资源建设应用机制开展网络学习促进教学方式变革
按照“标准、开放、协作、共建、共享”的基本要求和“平台+资源+服务”的模式,孝感市采取组织开发与征集评选相结合的方式汇聚优质教育资源,采用名师课堂、名校的网络课堂等形式推进资源共享,重点创新资源建设和配置方式,形成企业、学校、社会优势互补的格局,利用湖北省薄改项目配送资源库平台、与教育教学工作同步开展校本资源库建设,鼓励各学校形成具有优势和特色的校本资源库,有效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加大紧缺性小科目资源、特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力度,积极探索在教学、学习过程中实用、好用、管用的资源应用模式,基本建成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举办“班班通”交互课堂观摩评比活动,逐步提高多媒体课时覆盖率。深化培训和指导,实现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普遍应用。同时加强本地资源建设规模和深度,依靠中青年骨干教师,利用自动录播系统和教研活动,覆盖各学科学段,制作优质备课、课例、专家讲座、专题报告等教学数字资源,2013年建设教学资源库3TB,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覆盖40%以上的学校,并使已实现宽带接入学校的教师,具备利用网络应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能力。
依托“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及“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为56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中确需保留和恢复的教学点配备新的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配送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并以县域为单位,发挥中心校作用,组织教学点应用资源开展教学,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好地满足服务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
2014年,经过孝感市多方争取,华中师范大学关于职业教育资源平台国家项目将孝感市工业学校和安陆市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试点单位,建立了试点实施机构及职业课程推进安排,为全国职业教育学科资源信息化及课程管理现代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积极探索“政府规范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运营机制,加快部署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加大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师研修、资源共享、互动教学、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力度。开展数字化学习试点,通过孝感教育服务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和网络教学活动,积极开通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网络教研。培养了一批有影响的学科网络教研团队,建立网络教研平台,支持网络听课、互动评课和远程协作,为教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提供支撑服务。大力开展学生网上协同学习,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基于问题的远程协同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依托孝感教育服务平台,推动孝感市教师学生的网络学习,以达到“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推进多种模式的“一对一数字教学班”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师生沟通、家校互动的深度融合。2013年建设师生学习网络学习空间5 000余个。
4启动名师“1+X”同步课堂教学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立城乡学校网络共同体,探索名师“1+X”同步课堂教学的“名师课堂对接”和“班班对接”应用模式。通过“名师课堂对接”模式,利用空中网络资源,可以为两校搭建方便、灵活、个性化的信息通道,提供“办学理念对接、办学优势互补、管理经验探讨、教学经验交流、教师培训拓展”的平台,促进两校的“精细化、科学化、效率化”管理,提高办学水平。名师“1+X”同步课堂的应用给教师进行网络教研活动带来了便利,促进了网络教研的发展。打造区域网络教研共同体,促进校本研修,形成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网络教研体系,从而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并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2013年,“名师‘1+X’同步课堂”成功立项为全国教育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开展了课题研究实践,探索孝感市优质教育资源如何与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用、优势互补、合作共进”的问题,将市县两级优质资源同步传送至乡镇学校。
5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5.1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均衡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信息化发展差异明显,这其中虽然有当地经济社会背景等客观原因,但也与该地区、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有关系。以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为例,多地都很重视,能够广泛组织发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个别县区尽管经济状况和基础设施并不算差,但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活动参与率较低。
5.2网络设备维修情况混乱
在多年的教育信息化投入中,很多项目设备都已经过了保修期,不少学校都是自行联系公司或者个人维修及购买,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5.3运维经费匮乏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没有持续稳定的经费来源仍然是阻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大难题。由于资金短缺,老化、损坏的设备无法更新,即便当初费尽周折花大价钱买来的设备也可能因维护管理麻烦、电费负担太重而被束之高阁。这种现象在经济状况较差的县区尤其严重,特别是在“班班通”设备的使用尤为明显。
5.4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
很多学校都存在信息技术教师不足、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使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和校园网管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得不到认可、待遇不能与其他教师同工同酬,而只能列入教辅人员行列,造成专业人员改行担任学科教学工作,专业人员无法安心工作的现象。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积极性,队伍长期得不到稳定和发展,难以适应教育教学新的要求。
6对策与建议
6.1提高认识加强指导
教育信息化工作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物质保障,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深化认识,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真正纳入到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目标考核中,切实解决好认识不到位、缺乏科学规划、经费投入不足等突出问题。要加强科学发展规划管理指导,有效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整体协调快步发展,认真抓好每一所学校信息技术建、配、管、用工作。从组织领导、经费投入、物品采购、管理使用、队伍建设和检查考核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配套制订管理规范和评估细则,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使用效能的过程性管理和督查。定期召开一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听取各地工作汇报和建议,部署孝感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目标和任务。
6.2加大投入统筹配置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政策和文件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经费保障机制,为稳步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提供条件保障。孝感市要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教育信息化经费保障机制,在制定教育经费预算时,安排信息技术专项经费。各学校要从学生公用经费中拿出足够的经费用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设备维护、人员培训、资源购置、网络通讯、电费以及信息技术操作考核等。
6.3规范队伍增强素质
要注重信息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按国家要求和工作需要配齐人员,以适应信息技术工作的更新要求。各学校均应建立信息技术中心,由一位副校长分管信息技术,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育信息化人员队伍。实施中小学全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筹划实施好中小学全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理论和运用水平。要组织参加各类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研讨、探究活动,通过课题研究提升人员素质,推动应用水平。
6.4加强督查注重考核
2009年我市教师教育工作的思路是:以“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聚焦课堂”为原则,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校本研培和学科送教工作,巩固“三大计划”成果,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切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工作中充分依托市教科所、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加大学科送教、班主任培训、村小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教培机构培训者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历培训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现根据我市实际情况,提出2009年度教育教师工作意见,请各区县教育局、各直属学校、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一、主要工作
(一)全员培训
1、培训内容:以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新课程改革为主,围绕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新课程标准修订后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和推进中的新问题,课堂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管理、学习评价等新技能,与学科整合的教育新技术等方面开展行之有效的培训,全市中小学教师完成不少于50学时的规范性培训任务。
2、培训方式:以校本研培为主,采取集中培训、优质课、示范课送教、公开课、网络自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主动与高校和培训机构合作,在本校开展各类培训。
(二)学科送教
1、今年学科送教侧重于初中、普高的主要学科重点课例的课堂教学,小学段(含特幼教)原则上不组织全市性学科送教活动。
2、送教活动由市教科所牵头,采取送教到区县,以集中培训为主,送教地点在县城所在地学校,条件许可的,可在教师较集中的乡镇学校。
3、根据市教科所对区县教学水平的调研结果,并结合各区县的实际情况,确定送教学科。送教教师队伍由市教科所从教学第一线中筛选教育教学理论丰富且精通教学业务,能在全市起示范作用的中青年教师组成,按幼教、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层次、不同学科,各选拔1-3名报市教育局。
4、各区县教育局、各直属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原则上每个送教点听课教师人数在100人以上,学科教师人数相对少的可以跨区县联合组织,各区县教育局负责参培教师的组织管理及考勤记载。具体时间、地点待市上统一确定后再另行通知。
5、市教育局负责市上所派承担教学与指导人员的授课费、差旅费、住宿费。
(三)班主任培训
1、培训内容: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留守儿童教育、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等。通过培训,使受训者具有合符素质教育的工作理念、具备带班工作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促进教师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2、培训师资:市(区)共同选派优秀教师承担教学。
3、培训对象:2008年初以来新担任班主任工作,但未接受过班主任专题培训的教师。
4、培训形式:由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教师培训机构承办,市直属学校班主任培训由市教育局组织,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方式以专题讲座、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事迹报告等为主。分层次对中小学教师进行30学时专题培训,具体时间各区县自行安排。
5、培训经费:在各区县教师教育专项经费中列支或由培训机构按要求合理收取受培者所在单位培训费,市教育局承担市上所派教学与指导人员的授课费、差旅费、住宿费。
(四)村小教师市级培训
1、培训内容:村小管理、班队组织;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数学、艺体(科学、劳技)等学科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远程教育的运用;说课与评课的艺术;优秀村小教师经验交流,着力提高村小教师教育认知水平和综合实践能力。
2、培训对象:未参加过市县专题培训的村小教师。名额分配如下:
*
4、培训形式:市上集中培训,以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观摩活动为主。为期5天。
5、培训经费:培训费由市教育局承担,食宿、差旅费回原单位报销。
6、培训机构:村小教师共培训300人,培训机构在自愿申报后确定。
(五)教培机构培训者培训
选派80名培训者到北师大进行为期一至二周的培训。培训费由教育局承担,食宿、差旅回原单位报销。
(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
1、市级各培训机构和区县教师培训机构均可向市教育局申报,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择优确定培训机构承担市级骨干教师培训。
2、由承担培训的机构、市教科所、市教育局共同研究认可的内容。培训方式采取集中培训、专题讲座、互动交流等。
3、聘请市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担任培训者。
4、今年对市级骨干教师开展第二批培训,培训对象和人数详见下表。具体的培训通知由培训机构另行文。
*
5、培训费由市教育局承担,食宿、差旅回原单位报销。
(七)教师技术能力培训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进行,继续推进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培训和考试。今年全市教师技术能力培训计划完成6000名,个别没设置考点的区县要积极做好申报工作,为教师考试提供方便。
(八)校本研修培训
进一步推进校本研培,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常态课堂教育方法,德育工作等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以每个学校(中心校、初级中学、高完中)为单位,全面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要求每个教师年内必须在校内上2节以上“公开课”,“公开课”可采取随机抽取或预先告知两种形式,具体方案由各校制定,并纳入继续教育学时计算,每个教师上公开课时,原则上要求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教务(教导)主任参加,并做好听课、评课笔记,区县教育局或教培机构在学期末进行检查、指导。市上今年将评选一批校本研培先进学校,给予表彰奖励。
(九)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为帮助每所学校建立起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培养一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市教育局决定从09年起与西南大学合作,逐年培养一批心理咨询师。今年暑期,选派100名培训者到西南大学接受20天左右的心理咨询专题培训,在市内举办二至三期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短期培训。
(十)学历培训
按照学用一致的要求,各区县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通过函授、自考、电大、网络教育、教育硕士、班究生班等途径,提升学历学位。市教育局将适时组织部分教师参加硕士研究生班(含课程班)学习。
(十一)中学英语教师培训
暑期继续举办120名中学英语教师培训,具体方案由泸职院制定,另行文通知。市教育局适当给予经费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