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5 16:25: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三化学式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化合反应:
1.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4P + 5O2= 2P2O5
冒大量的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
2.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S + O2= SO2
明亮蓝紫色的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 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 + O2= CO2
燃烧更旺,白光,产生无色无味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2Mg + O2= 2MgO
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生成水:2H2 + O2= 2H2O
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有水雾生成
6. 铁在氧气中燃烧四氧化三铁:3Fe + 2O2 =Fe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分解反应:
7. 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2KMnO4= K2MnO4 + MnO2 + O2
8. 加热氯酸钾生成氯化钾和氧气:2KClO3= 2KCl + 3O2
9.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 2H2O+ O2
10.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 2H2+ O2
.置换反应:
11.锌和稀硫酸生成硫酸锌和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
12.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Fe+CuSO4==FeSO4+Cu
.复分解反应:
13.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白色粉末消失,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14.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CuSO4+2NaOH==Cu(OH)2 +Na2SO4
蓝色溶液变成蓝色沉淀
二.概念: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关键词:初三化学;化学方程式;教学;循序渐进
初三化学在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和学习化学方程式,是正式进入化学殿堂的敲门砖,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灵活运用化学方程式,合理、有效地推动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从而提高初三化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化学方程式应用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初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方程式的应用时间和深入程度都较浅,所以,在化学方程式的应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重视程度不足。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方程式,老师对于化学方程式的解释过多,可能会导致学生理解不掉,所以,在教学中对于化学方程式的解释就会故意减少,从而导致其重视程度不足;其次,教学方法不合理。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初三化学教学活动中,有大量的化学实验,而化学实验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对于化学用语的解释就相对较少,而这导致学生在真正面对这些复杂的化学元素符号和化学方程式时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最后,急于求成的心理严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化学用语不能准确分清主次顺序,在教学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导致学习、记忆、理解的难度较大,并且机械的记忆方法增加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二、初三化学教学中化学方程式的灵活运用方法
1.夯实学习基础――利用口诀法学习化学方程式
在初三化学学习时,由于在初二学习时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开始接触更为专业的化学知识,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工具,并且其学习的过程是个学习方法的过程。在方程式的灵活运用上,要着重加强抓要领,夯实学习基础。学习化学方程式时,最基础的运用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其要领主要是: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对化学式,系数来配平;中间等号连,条件要注;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标明。这是学习化学方程式基础的基础,所以,在学习运用时,要熟练地掌握口诀,从而为进一步的应用奠定基础。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还是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2.善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化学方程式是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科学方程式,所以,想灵活运用就应该善总结,通过学习、观察和思考,巩固学习成果,从而实现化学方程式的灵活运用。而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于同类型的问题和化学反应举一反三,提高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下面在教学的过程中,简单的举出几个化学方程式的例子,帮助大家积累总结经验。一氧化碳+金属氧化物金属+二氧化碳(2NaOH+CO(少量)=Na2CO3+H2O)像此类反应的生成物是盐和水,在写出盐的化学方程式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到盐的配平,但是由于学生在记忆时对于生成物的记忆停留在死记硬背上,所以,对于如何写出同类的生成物就显得非常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在配平时,要注意到盐里面碱金属离子和非金属氧化物等,再加上一个氧化原子形成了负二价的原子团,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化学方程式提供的引导去作出准确的配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学生化学知识,更应该去指导学生和教育学生如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探索知识,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这对于初三化学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对于化学方程式的应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3.善应用,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化学知识,教育学生如何去配平其实主要目的是为了运用,所以说教师的重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如何应用化学方程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虽然对于刚刚学习化学不久的初三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但是在学习和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是现代素质教育的目标。例如,在汽车上,都安装有汽车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内部装硝酸铵,当汽车受到严重的撞击时,硝酸铵就会分解产生大量的N2O,H2O,从而防止汽车内人员受伤,学生在学习时,可以对这个事件进行简单的描述,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4NO3=N2O+2H2O。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克服学习困难,防止机械记忆,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探索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考化学;高效复习
复习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记忆、加深理解,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不但要巩固过去所学的知识,而且要通过复习让学生加深、扩展知识,并进一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提高熟练程度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新的问题。有效的复习方法不应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所学知识,也决非把原来的教学活动再重现一次。如何在复习课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从而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科学高效的复习是关键,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就中考化学高效复习模式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复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是初三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是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是学习的主体,是教与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中考化学复习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的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成了提高化学中考复习效益的关键。复习中,要以学生的研读、归纳、质疑为主体,以教师的引导、辨析、点拨为主导,把复习的主动权切实交给学生。教学设计应以学生所求、学生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对学生复习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整个复习过程,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初三化学复习的知识面广量大,为了确保复习的有序性和高效性,我们要教会学生一定的复习方法,以学生为主角展开复习课的教学活动。如各章节的复习,学生先做专题练习,之后由学生讨论得出答案,然后请学生提出需要讲解的题目。将错误率较高的题拿出来,让学生来分析,再由其他学生作评价与纠正,我边质疑、边点拨,带着学生们共同去发现错误的根本原因,让学生理解性的习得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知道学生已掌握了些什么,掌握了多少,还存在什么不足,从而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最后依据学生的问题,教师有重点地复习某知识点,梳理整章节的知识,使知识再现和与整合更有合理性。这样的复习课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样的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仅释放疑惑,而且大胆质疑,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气氛热烈,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又如,我们要指导学生根据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繁杂、凌乱、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组成“面”,结成“网”,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2.以兴趣为本,增强学生化学复习的有效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化学的特点是知识点散碎,前后关联性不强。复习的目的是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再现、迁移和提高。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更需要发展他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尽管学生已经是初三毕业班的学生,但是他们仍然是孩子,对于游戏仍有极高的兴趣以及热情。因此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的书写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而且还枯燥无味。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突破难点,除了课堂上注意讲解记忆方法,反复练习以外,采取游戏法,可使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突破难点。比如,物质分类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在开始复习时我采用化学接龙游戏的方式,而不是采用让学生反复书写的方式,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而且效果很好:即给出游戏规则(1)任意写出一种符合方框内物质类别的化学式;(2)要求所填化学式至少含有与其相邻的前一种物质中的某种元素;示例:
H2--- 氧化物:H2O--- 盐:Na2CO3---- -碱:NaOH
然后在投影片上写出很多组别,让学生任选一种开始游戏。当然游戏方法很多,例如刚开始学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采取击鼓传纸片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方法,随着时快、时慢的鼓声,学生手中的纸片依次相传,鼓声骤停,接到纸片的学生打开纸片迅速阅读,在两分钟之内把所写的内容书写在黑板上全对为胜;写错了,表演一个与化学有关的小节目。初中学生对比赛游戏很感兴趣,课下积极准备,同学间互相提问。通过这种游戏竞赛的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不仅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根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更重要地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游戏,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同时能在课堂上涉及身边的事例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化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能让学生去解释实际生活中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提升其自信心,在自信的基础更加有兴趣的去复习。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们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从化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体会和感悟学习化学的价值,这样在提高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注社会、关心生活的情感和态度。在新课标下中考化学命题也趋向于以这些生活情景为素材,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收集、整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只要我们平时留意了、思考了,考试时就顺手多了,做起题来也就得心应手,我们的复习也起到了有效性。
3.以考纲为本,教师打造高效化学复习课堂
立足生本,化学中考复习教师应更致力于高效课堂。要实现中考化学复习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我觉得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初三化学中考复习教学要具有针对性才是最有效的。为此,教师一方面必须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摸清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和思维障碍;另一方面,要立足教材,分析、把握好《中考化学考试说明》的要点。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及时调整复习教学的计划、内容和方法。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和中考的重点、热点问题,精心挑选典型的例题和习题,并适当进行改题和编题。教师不应盲目采用套题,而应尽可能做到多中求少,少中求优。在单元复习、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等阶段,学生的练习应适时、适量、精干和灵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走出题海,不断深化巩固对知识点的掌握,并逐步由理解层次上升到熟练程度。讲评时,要抓要点、抓本质、抓联系,要讲思路、讲方法,坚持“轻结论、重分析过程”的原则,注重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和一题多变。力求“讲题归纳,评题授法,解一题晓一类,懂一类能贯通”的效果。另外,教师、学生都知道,中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它源于教材,最终的落脚也是教材。而反映命题趋向和要求的《中考考试说明》则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中考复习的依据和指挥棒。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对照《中考考试说明》,将知识点从整体上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梳理,以提高中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师要潜心研究历年中考试题,分析考试热点,探究中考规律,明确复习要求,把握复习方向,注重考点原理分析,注重示范、引导解题方法和技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整理哪些知识点必考,哪些得分率较低,哪些最近没考到,使学生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以提高他们决胜的信心。
4.注重反思性教学,及时总结。
一、重视课本,抓住要点
虽然中考试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对于化学知识、学习能力考查的出发点根本来源于课本。因此,通过教材复习使初中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宽和加深,绝不可扔掉课本而沉溺于“题海”之中。要认真阅读教科书,在总复习中阅读教材,可以从全册教材的高度来理解和审视所学过的内容,加深对这些内容的认识和掌握。阅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阅读跟思考问题相结合。第二,注意弄清各种概念的含义。第三,注意阅读实验描述、化学符号以及各种图、表和举例、注解、附录等。第四,阅读时要动手、动笔。重视课本绝不等于对课本知识的简单反复,而是要“会用”课本,特别提出要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加强化学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抓住知识的要点,要认真观察和探究一些身边常见的物质,培养自己应用化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与自救;城市“环保汽车”的兴起;“西气东输”工程;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与禁用含磷洗衣粉;药品、食品标签上有关成分的含量等等。
二、系统复习,突出重点
系统复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再认识、再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传统复习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点反复讲解、操练,复习过程枯燥乏味,学生越到最后学得越没兴趣。针对化学总复习的特点,同学们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这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是学习化学的金钥匙。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初中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必要依据。要用基本概念和原理来指导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还要重视它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初中化学计算,仅知道原理及一般解题方法是不行的,必须选做一定数量的、典型的习题。复习化学实验不仅可以使我们掌握已经学习过的实验,而且还可以学会应用实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例如:复习“物质的简单分类”这部分内容,先提出C02的属类概念有哪些?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有关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有哪些?归纳出C02属类的概念有:氧化物,无机化合物,化合物,纯净物。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纯净物包含化合物,化合物包含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包含氧化物。有关物质的简单分类的基本概念有纯净物,混合物,无机化合物,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金属,非金属等。再比如运用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探究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纯碱是一种碱;(2)实验室制氧气后的剩余物是纯净物;(3)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三、典题训练,突破难点
化学总复习中对于习题的选择十分重要,我认为简单练习各地的中考试题,不加分析地见题就做,很容易陷入盲目的重复练习。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到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做完练习题不是简单了结,而是要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强调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等,以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长期坚持,就能掌握化学知识的规律和联系,善于抓住关键,灵活地解决化学问题。
例1 A~J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且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生成物均已略去)。已知A、C、F均为单质,其中F为亮红色固体,其它为化合物,其中J是常用的建筑材料的主要成份,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H_____、C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C+E:________
此题是一道推断题,同学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从物质的特征如颜色、特殊用途出发,展开联想,养成遇事多角度、多方面思考的习惯,激发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四、强化实验,注重操作
对近几年新出现的“实验探究题”,我们要认真分析此类题目的特点,总结这类题目的解题规律,熟悉“猜想假设―实验探究―验证结论”的探究型试题解题方式。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技能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也将是区分考生综合能力强弱的一个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复习:①实验目的是什么;②实验所需要的仪器有哪些及其作用和安装;③了解和掌握实验过程中的各个步骤;④实验过程中的现象与可能产生的故障及其故障的排除;⑤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目的达到没有;⑥全面分析课本实验,挖掘内涵,提高应试变通能力。总之,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原理要过关。还要关注课本实验的开放性探究以及创新实验方案的评价。
例2 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例如,在一定量的待测酸(或碱)溶液中逐滴加入已知质量分数的碱(或酸)溶液(标准溶液),直到酸、碱正好完全反应,根据消耗标准碱(或酸)溶液的多少即可求算出待测酸(或碱)溶液的质量分数。
右图为某次测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所滴加的某标准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
(1)根据右图曲线可以判断实验中是向______(填“酸”或“碱”,下同)溶液(待测液)中滴加_______溶液(标准液)。
(2)在这次测定中,为了指示中和反应刚好完全,用酚酞作指示剂,即在待测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若看到_______,则证明中和反应正好完成。
(3)如果实验中使用的酸是硫酸,碱是氢氧化钠,且待测液和标准液的密度均以1.0g/ml计。若测定中取用待测液25mL,标准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5%,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待测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此题代表了课程改革实施后,中考化学试题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典型性。本题属于实验操作、实验理解、图像观察的考查。这类题目的绝对难度并不大,只要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强化训练,针对性的培养分析问题情景、将题目材料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借助专题,解决弱点
专题复习是教师针对同学们平时感兴趣的知识点或者难点内容进行的专题探究。目的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学力。主要的专题如: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酸碱盐相联系的知识等。在专题复习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学生认知结构与新问题的差异,并能在适当的时候为学生架设解决疑点的桥梁。专题复习中要求同学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很好的合作意识,同时还要有获得成功的欲望。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还会借助同学们解题时的错误和考试的失败以刺激同学们的注意力,这样做的是强化同学们的认知,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特别是知识内容中易混知识、模糊知识、相似知识。同学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熟悉化学学科体系,要有一定的应变、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化学复习的效果。
化学式及化合价的知识这部分的内容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双基的重要部分,又是初三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分化点,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便于学生记忆,通常教师都会把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编成口诀,然后让学生背诵。但是学生往往把口诀背得很熟,真正应用化合价推导化学式,或者计算元素的可变化合价时,却一点都不知道使用,根本不理解那段口诀是什么意思;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是,标出元素化合价时,常把元素的化合价乘以化学式的角码后才把计算结果标在元素符号的上方,于是就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化合价数值。在该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而这个部分的学习效果又直接影响着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也影响着有关酸碱盐知识的学习。化学式和化合价是初中化学阶段必须掌握的化学用语,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解决此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不同的教学尝试,并具体分析比较了不同做法的教学效果,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
二、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1.创设情境,承上启下。
片段一:从复习前一节课中提到的钠和氯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过程,进一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分析离子化合物氯化镁和共价化合物水的生成。然后对比NaCl、HCl几个化学式,学生不难看出: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反应物原子的个数比总是一定的。如果不是这个数目比,就不能使构成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和构成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成为稳定结构,也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又由于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因此元素之间相互化合形成某种化合物时,其各元素原子数目之间必是一个一定的简单整数比,这“一定数目”正好反映了元素的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化合价。为了明白易懂,教材中把化合价定义为: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跟其它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化合的性质。
分析: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合价”概念涵义,粗略认识化合价就是用来确定化学式中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教材中未提出氧化数的概念,而笼统地叫做化合价,从科学性来讲是不够严格的,但也是受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所限而迫不得已。所以教材中强调:“元素的化合价是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因此,在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对这一句话所描述内容的理解,教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当然,对学生则不必引伸过多的内容。)
2.主动建构,加强记忆。
分析:为了更熟练地记住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通常我们会给学生编好口诀,但在教学实践中,做法二更容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不是被动接受,学生主动参与这个口诀的编写活动,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更容易使其加深印象。有了明确的指引,枯燥的化学用语学习增添了乐趣。
3.善对比,把方法的选择权还给学生。
片段三:利用化合价推导化学式,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常用的方法是最小公倍数和十字交叉法,并利用计算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推导。我在两个程度相当的班中进行了不同尝试,第一个班先介绍十字交叉法,分析化合物中化合价与右下角原子数的关系:(如下图)
三、结语
化合价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化学用语的学习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应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规律,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并在反复的练习中熟悉各元素常见的化合价,学会自己总结归纳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总结;调整心态;明确目标;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267-01
复习的成功取决于个人的学习积极性、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缺一不可。为了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还需要不断总结,检查复习的效果,调整心态,明确目标,纠正失误。学生们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总结自己的复习。
1 把握复习的主攻方向
总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复习时要把握好主攻的方向——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适用)》所规定的教学要求。无纲或超纲的复习,对达到复习的目的都是不利的。在本附录的各部分的复习纲要中,列有对各知识点学习要求的四个层次: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望同学们复习时注意,并通过阅读“解题指导”和自己做练习题等来检查是否已达到要求。
2 克服学习的两种障碍
初中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初学者感到困难的是:知识庞杂,记忆内容多,条块分割明显,彼此联系不紧密,因此学习往往停留在现象的描述、概念的记忆以及不变的思维模式上,而缺少分析、对比、综合、推理等能力的训练。在初中化学总复习阶段,要注意克服两个障碍:一是分析、对比、综合、推理等能力的薄弱;二是由此引起的自卑心理。
3 遵循科学的复习方法
在复习时间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要过越过两个障碍,除了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增强学习积极性,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外,还需釆取科学的复习方法。
3.1 把精力放在疏通课本的内容上。做习题固然重要,但对课本没有节节清、章章明,想越过障碍,提高学习能力,是不可能的。“疏通”二字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把握基本规律、“工具性”知识、必备技能等。
基本规律:1-18号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化合价规则、置换反应规律、复分解反应规律等。
“工具性”知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元素和原子团)化合价、原子结构示意图、无机物相互关系图等。
必备技能:有关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技能、溶质质量分数计算技能、识图和绘图技能、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简单的实验设计技能等。
(2)加深对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分析。
所谓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对象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定义就是用简短的文字揭示出概念的内涵,其中的每一字、词都有其特定含义,不能随意省略变换。例如“化合物”与“混合物”、“浓溶液”与“饱和溶液”是有所区别的,“一种”、“全部”、“多数”、“任何”等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所谓概念的外延,简单地说就是概念的适用范围。不掌握概念的外延,就不能运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初中化学范围内,置换反应的外延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即金属与酸溶液(通常为稀硫酸或盐酸)、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前者金属应比氢活泼,后者只有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前面的金属,(除钾,钠,钙)才能将后面的金属从他们的溶液中置换出来:另一种是在非金属单质和金属氧化物之间进行的,主要指碳、氢气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这是内因),但反应必须在高温或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这是外因)。懂得了内涵和外延,才算真正掌握概念。
(3)要把已做过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与物质知识、概念等密切挂钩。例如,氧气的性质、氢气的可燃性和还原性、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酸和碱的性质等均有一定的实验操作和现象加以佐证,尤其是课本中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所占比重大,内容杂,不易掌握。如果把通过典型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具体对象等所获得的感性知识,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挂钩,一一对应,就能记得牢,且理解得深刻。所以说,疏通课本内容的重要环节是将化学实验与具体化学知识一一挂钩。
(4)在按章和按块复习完成以后,可用“网络是否形成”衡量学习效果。学习化学的最大障碍是难以“分析、对比、综合、推理”。难以形成知识体系。通过复习使知识“网络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5)应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有时用来思考的时间超过看书的时间,就像消化的时间往往超过吃饭的时间一样。“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多思、多问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切不可坠入茫茫题海中。把化学事实和原理从教师及课本那里学过来,再经过前段时间的整理,形成自己的见解,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就意味着已经真正掌握课本内容了。
3.2 进入深化提高阶段。 本阶段应在教师引导下,针对复习实际进行各种适应性训练和查漏补缺训练。每次训练应明确目的要求,主动把自己的复习信息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情况,做针对性讲解,再作矫正性训练。
此阶段,可按毕业水平和升学水平进行训练,教师和学生应携手共勉,用勤奋和智慧共同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 2012 新教材完全解读.
[2] 河北省2011中考题型训练.
关键词: 初中化学计算 教学策略 图标计算
随着很多地区中考化学分值下降,方方面面都认为化学地位降低了,有些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在化学计算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但中考对化学计算的难度要求并没有显著降低,反而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泰州地区的计算题与科学探究、实验结合一起考的趋势。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初三化学计算的教学与复习,谈谈看法。
一、简单计算,理清概念
化学式方面的计算,一般是简单计算,这些简单题的计算要让学生理清概念的基本意义。
1.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主要出现在选择题中,在计算中往往不是直接考计算的结果,而是要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克”,也就是答题时不需要浪费时间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只要抓好核心点单位的理解。教学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及相对分子质量之和时,让学生理清化学式中各种数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清几种容易混淆的数字,并且在计算的过程中注意化学式前面的数字与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是“相乘”不是“相加”。
2.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微观上每个化学式中各种原子的个数与其原子量的乘积之比。这是因为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任何纯净的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与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这是因为宏观上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微观上化合物的每个分子中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这些简单题较多地在选择题中出现,做题时往往不需要计算,但是一定要搞清楚不要把原子个数比误作质量分数比,二者是不同的概念。
二、图表计算,分类指导
图像计算题是将化学原理、物质的性质和量的变化规律巧妙地表现在图像的变化上,是质变、量变、图像三位一体,其本质是函数关系式与坐标系中的图像一一对应。教学时,让学生明白一定要看清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内容。初中最常见的图像计算题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关于金属和氢气之类的图像,横坐标表示时间,纵作标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计算混合金属中某金属的质量分数。这类题的重点要搞清楚哪些金属与酸反应,哪些不反应,也就是说要牢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特别告诫学生铜是不反应的,铝的方程式和其他有所不同。第二类是关于溶液方面的计算,要指导学生看清楚沉淀(气体)是一开始出现,还是一段时间后出现,为什么这样,挖清图像背后代表的意义。这类计算考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最常见形式。又以两种常见形式为主,常见形式一是A、B两种物质只有一种与第三种物质反应且生成的溶质之一和不参加反应的是同一种物质,因而在计算时千万不要忘记两部分相加,有时也有可能是A、B两种物质与第三种物质都反应,但反应有先后关系。
表格计算题是将化学知识与表格数据有机结合,它是从量的方面直观地反映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它着重考查学生分析数据的思维活动过程,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抽象思维,故对一部分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原因主要如下:表格给出的数据有时变动反应物中一个量,学生不会确定参照对象,对比分析找出正好反应的一组数据或确定其中一种反应物是否过量的问题;有时两个量同时改变,学生不会对比分析确定两种物质正好反应的质量比。其实这类题的焦点就是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质量成正比的关系确定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和哪种反应物过量的问题。老师讲了若干次,学生遇到了还是不会解,这时不妨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鲜明的实验现象不仅让学生感到兴奋,觉得信服,而且使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确我做了,故我记得了。
对图像计算题和表格计算题进一层次探究,可让二者进行转化。让学生找出表格与图像之间的相互联系,再把图像转化为表格形式,或把表格转化为图像。通过表格和图像相互转化的训练,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智力,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一种思维方法,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教学效果。以不变应万变,在考场上学生便能轻车熟路。
三、综合计算,抓住方法
任何综合计算可以说是由基础题构建和演变过来的,所以计算题要重视基础计算题。基本题侧重基本概念、规律的运用,注意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的规范性,特别提醒学生在设时要设质量为x,不要加克,下面关系式和比例式要加克。进行根据方程式的计算教学时,让学生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和外延,方程式的质的意义和量的意义,强调方程式中配平系数的作用,抓住系数乘以相对分子质量与物质质量之间的等效关系这个要点,弄清这些关系后,学生就可顺理成章地进行计算。
其次,综合计算时,重点不要只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应孤立地对双基进行训练,而应放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和知识的整体联系上,放在归纳总结解题规律、技巧上。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助于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最终正确解答计算题。
总之,通过应用上述策略,既加深了学生对化学计算题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营造了轻松高效的快乐课堂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项秀芳.九年级化学基本计算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中学教学参考,2013(08).
一、重视基本概念
初中化学学科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概念多,对这些概念理解是否准确、掌握是否熟练是学好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基本概念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和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而我们初三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往往不够重视,认为掌握概念就是死记硬背。比如说,在初学物质分类时,有一部分同学认为五氧化二磷是氧和磷2种具体物质的简单混合,从而把化合物当成了混合物。他们将元素等同于具体的物质,混淆了“化合物”与“混合物”这样两个基本概念。所以,学习概念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抓住概念的关键,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一定的概念体系。例如,元素、原子、离子这几个概念就可以形成一个概念网络,它们既有“核电荷数相同”这一共同本质,又有各自的属性。
二、掌握化学用语
化学作为自成体系的一门学科,有其专门的一些表达符号与用语,如同数学中的代数式、英语中的单词、物理中的符号和公式一样。化学用语贯穿化学学习的始终,同学们必须重点记忆掌握。其中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就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我们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在学习中,要理解化学用语的涵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发生的现象结合起来,丰富联想的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这样才能减轻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对于化学用语首先要会写,要写得合乎规范;其次,要会读;最后要会用,在会读会写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巩固,才能达到正确使用的目的。
三、熟悉元素化合物知识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初三化学内容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几乎贯穿始终,灵活掌握了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无异于掌握了初三化学的精髓,而熟练掌握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正是以熟悉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前提的。为了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习中应注重紧密联系实际,注意观察实物及老师演示的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在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要重视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相关物质间性质、制法、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例如,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推导它的用途;根据盐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学结出酸的通性,但对不同的酸所具有的特性也要清楚,如浓H2SO4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等,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四、弄清实验过程
在化学发展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基础自然科学过程中,化学科学上的任何一项重大突破,无一例外地都要经过化学实验这个环节。人们完全有理由说,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中学化学实验内容相当广泛,大致分为以下几类:①化学基本操作实验,如过滤、蒸发等。②物质的性质和制备实验,如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等。③阐明化学概念和理论的实验,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电解水等。④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实验,如自制简易净水器、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等。⑤实验习题,这种实验无固定模式,一般要求学生按照实验习题所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确定仪器装置、所用试剂、操作方法以及如何得出结论等,方案交老师审阅后,有学生自己独立或分组完成。如利用水果蔬菜自制酸碱指示剂、验证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等。
通过实验,可以丰富感知,巩固和验证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态度和从事科学工作的能力。为了让每次实验都能达到目的,同学们应该在实验之前做好准备,熟记实验要点,不要临场手忙脚乱,“照方抓药”。做实验时,要注意观察,及时记录现象,并开动脑筋,发现和分析问题。对于实验操作,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实验工作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我们的后续学习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五、紧密联系实际
新课标指出:化学学习“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就最近几年全国各地的化学中考试卷来看,命题者都特别重视联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背景取材来自考生熟悉的生活,与考核内容、考生的生活和实践活动紧密联系。注重考查考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化学实验分析能力,关注化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如工业废液的处理,资源的循环再利用等等。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多关注身边经常发生的日常生活现象,如能源、食品、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等。从身边发现化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好坏,对于化学学习成绩影响甚大。科学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给学习带来高效率,使学生越学越聪明;而拙劣的学习方法,譬如死记硬背,就会妨碍学生才能的发挥,给学习带来低效率,使学生越学困难越多。那么,学好初中化学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简单讲,应该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几个环节。
1 预习。
预习的目的是获得对欲学知识的心理准备,能够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对知识性教材的预习,一般要求浏览一遍课文,大体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分析一下在这课题内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有待解决的问题,以便听课时能集中精力,不致因分心而漏听关键性内容。
对于实验教材的预习,要求有所不同。预习时应该搞清实验的目的要求、反应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并按要求准备好实验报告。
2 听讲和记笔记。
听老师讲授是中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听课效率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为了提高听课效率,除了做好预习、带着问题听课外,思维还要处于积极活动状态,紧紧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切忌只记结论,不认真听取老师论证、推理过程的毛病。
老师在讲课时经常要做一些演示实验,或让学生做一些随堂实验。不管实验有趣还是无趣,都应该认真看、认真做,不然,将会缺乏精确、丰富的感知,课上学的理论概念就成了无水之源,难以领会,印象淡薄,极易遗忘。
记课堂笔记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好方法。但对于多数初中生来说,他们处理不好听课与记笔记注意力分配的问题,往往顾上听就顾不上记,顾上记就漏听。因此,初中学生的课堂笔记一般只要求记下老师的板书,以及用简单的图示记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等,课上漏记的,课后要及时补上。
3 复习。
复习是巩固、加深和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方法。复致分为平时复习和阶段复习。
平时复习是最基本的复习。学生在复习时,首先要回忆课的内容,然后再阅读听课笔记和教材。此时要针对自己对新课掌握的情况,在有疑难的地方多下功夫,以达到理解、消化、巩固知识的目的。
阶段复习是总结性复习。其重点应放在知识的系统化上,例如,对于物质的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要以性质为中心互相联系;复习氧气时,可与二氧化碳联系起来,对比复习,弄清它们的异同点。这样纵横交叉着复习,有利于知识网络的形成,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4 完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