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环境管理制度

企业环境管理制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2-15 09:07: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环境管理制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环境管理制度

第1篇

关键词 企业 战略管理 制度环境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最高层次,与企业管理其他职能管理相比, 其最大特点是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如果基于西蒙的结构化决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的分类, 战略管理问题属于非结构化问题决策, 都是以前不曾出现、不具有确切性质的决策问题。对于企业,处理战略所固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知识最为缺少,战略意识淡薄。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企业战略处于不断的调整和动态变化之中。

一、战略管理概念辨析

战略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所采取的与企业发展相关的综合性决策。针对“战略”的定义,我国学者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但综合大多数学者的观点,认为战略是确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并指出实现长远目标的策略和途径,也是企业谋求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间平衡的一种规定,是关于企业经营方向和解决经营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所应遵循的全局性、长远性和指导性的原则。具体地讲,是围绕企业与环境这一核心问题,从企业内部不同层次上系统地提出的有关自身发展的方向和行动方案。它通常被用以指导企业整体经营活动,以达到企业资源运用效率和效益完美的统一。

战略态势是指企业面对环境变化出现的各种机会与威胁作出的战略应对措施。根据战略态势可以将企业战略分为三种类型:发展型战略、稳定型战略和紧缩型战略。发展型战略亦称增长型战略,是指企业在现有的战略基础水平上向更高一级发展。发展型战略一般包括集中化战略、一体化战略、多样化战略。

二、企业制度环境

企业的宏观环境是指会对企业战略产生重要影响的来自企业外部的力量。由于企业宏观环境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有着关键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企业宏观环境进行分析预测,归纳把握宏观环境的发展趋势。企业的宏观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四类,即PEST: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

根据战略管理理论中战略制定的步骤,企业首先需要分析外部环境因素,以此为基础进行战略的调整。企业战略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高度依存关系,企业战略与外部环境的匹配度将极大影响企业经营状况。对宏观环境的四大因素进行系统分析能够归纳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宏观环境分析,能够对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行业发展的潜在机会及威胁进行清晰识别,并制定出相应的战略或调整战略。

三、企业制度环境与战略管理的互动关系分析

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最高层次,与企业管理其他职能管理相比, 其最大特点是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如果基于西蒙的结构化决策、 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的分类, 战略管理问题属于非结构化问题决策, 都是以前不曾出现、不具有确切性质的决策问题。对于企业,处理战略所固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知识最为缺少,战略意识淡薄。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企业战略处于不断的调整和动态变化之中。

当制度环境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时,由于制度环境多样性水平已经较高,制度套利并不会因为组织制度环境多样性的提高而大幅提升。制度套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利用制度环境的差异发展出异质性的资源和能力。随着制度环境多样性提高,一个地区的分支机构发展来的资源和能力更难以适应其它分支机构所处的极为不同的制度环境,应用到其它分支机构的难度上升,导致制度套利的收益增长缓慢,甚至为负。另外,由于企业面临的制度环境多样性程度已经较高,制度环境多样性的微弱提升可能导致原来就已经捉襟见肘的企业管理能力难以应付企业面临的复杂环境,导致企业决策出现失误。因此,制度环境多样性上升会带来极高的边际成本。此时,制度环境多样性上升带来的边际成本会超过边际收益。因此,当制度环境多样性水平高时,企业绩效随着制度环境多样性的提高呈下降趋势。

四、建立具有互动性的企业制度环境与战略管理策略

制度环境多样性也使企业面临更高的外部交易成本和内部经营管理成本。外部交易成本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随着制度环境多样性提高,企业需要熟悉更多地区的制度环境,并且熟悉各地区制度环境的投入与制度环境多样性正相关。制度环境可以分为正式制度环境和非正式制度环境。

其次,制度环境多样性程度越高,企业越难以充分熟悉各地区的制度环境,越有可能违反分支机构所在地的制度规则,并承担由此带来的大量成本。例如,企业可能由于违反政府显性或隐性的规则而受到制裁,或由于违反当地商业非正式规则,导致与当地商业伙伴的关系恶化,甚至丧失大量的商业机会。另外,企业还可能由于违反当地的社会习俗而被民众抵制。

五、总结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战略管理对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的稳定、 高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充分认识战略管理对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意义,同时, 为了保证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要求企业在战略制定、 战略实施、 战略控制的各个环节, 建立有效的制度环境, 保证实施全面的战略管理,以期获取更大的收益。

(作者: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春季班,战略管理方向)

参考文献:

[1]邓荣霖.现代企业制度概论 [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

[2]王方华.企业战略管理 [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

[3]张元吉.W首饰制造有限公司企业发展实证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2.

第2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xxxx土领办【2022】17号关于印发《xx危险废物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进一步开展涉危险废物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确保我县环境的稳定,确保环境隐患排查到位、查处到位。根据xxx【2022】19号和xx环办字函【2022】285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及时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涉危险废物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现将涉危险废物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开展涉危险废物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为确保全县涉危险废物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我局各监察中队和稽查对各自辖区涉危险废物企业根据制定的《全县涉危险废物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企业按照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边查边改、立查立改。

二、《实施方案》检查的内容及情况

此次检查范围涉及全县危险废物、涉酸等高危产废风险企业。

检查内容包括:1、环保手续。是否已办理有关环评审批手续,是否落实环评审批文件中关于环境污染防治的要求,选址是否涉及环境敏感区,是否满足环评审批文件提出的防护距离要求;2、企业环境管理机构和人员设置。是否有环保组织机构,是否建立比较健全的环境管理责任体系,是否有专(兼)职环保管理人员;3、企业环境管理制度情况。是否有比较完善的内部环境管理制度,环境管理制度是否装柜上墙;4、环保设施情况。是否建有污染治理设施,治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污染物是否稳定达标排放,是否安装在线监测装置;5、危险废物。危险废物名称及主要成分,危险废物贮存设施情况,危险废物转移是否执行五联单制度;环境应急情况,是否设置环境应急机构,是否配备环境应急人员、物资,是否建设环境应急设施(事故应急池、围堰等);6、环境应急预案管理情况。是否有完善的环境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否备案;7、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台账。

三、工作安排

1、建立风险管控清单,逐个明确风险部位,隐患等级,防控措施。

2、增加执法检查频次,严格管控非法转移、非法处置等违法行为。

第3篇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思想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问题也成为了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就一个企业而言,立足长远就必须将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放在同等地位,忽视环境保护会为企业发展“拖后腿”,并且损坏企业形象,影响企业效益。例如:河北钢铁公司大气污染引发雾霾不断、中石油长庆油田排污入湖造成牲畜暴死[1]等企业违法排污现象屡见不鲜,有些企业为降低成本,白天休息,晚上厂房机器轰鸣,与检查部门打“游击战”,为一己之私,却依旧不顾周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因而对于企业环境保护机制的构建迫在眉睫。

一、强制性环境保护机制

强制性机制,主要是依据震慑作用对企业违法行为加以约束起到“敲山震虎”的效果,实现企业改善环境行为[2]。目前而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处于初级阶段,为此,应该做以下的改进:其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针对当地辖区面积、经济情况、人口数量等合理编制基层执法人员;其二,科学管理,环境执法人才进行严格考核,任人唯贤,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执法人员的综合素养,建立一支现代化高效、专业、能干的环境执法队伍。

因而应该完善相关法律,赋予环境执法部门更多的权利,能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减轻污染造成的损失,加大罚款力度,综合考虑违法后果加以重重处罚,让企业管理者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

要性。

二、自愿性环境保护机制

自愿性机制,是企业管理者在产品的各个环节都自觉重视环境保护,最终实现最大的盈利[3]。首先,企业内部对员工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对环境潜移默化中重视它、保护它,构建强大的凝聚力与环境观,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决不能盲目追究经济利益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应该综合考虑选择环境优先,经济效益可以赢回来,但是环境一旦破坏是无法挽回的,因而全体员工自愿的保护环境,企业的明天才会走得更远。

三、压力性环境保护机制

压力性机制,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明确企业相关联的方方面面:企业伙伴、公众、终端消费者、社会团体等都会对企业处理环境问题起到监督作用[4]。换而言之,就是社会上各个方面会对企业产生压力,促使企业改善环境。现阶段,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一种事后对事实加以陈述,有一定滞后性,信息公开的内容成为一种形式,难以满足利益关系人的需求。近年来企业环境报告在西方发达国家应用广泛,我国可以多借鉴这些宝贵经验,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环境报告的相关制度。

此外,就目前情况看我国环保民间组织仅仅在环境教育层面影响较大,需要不断完善立法,健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使得环保民间组织焕发出新的生机,真正代表公众对企业环境保护进行监督。可以对民事诉讼法中起诉资格的限制撤销,原告资格适度放宽,检察机关、公民、社会团体等都可以作为原告提起诉讼,最大限度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四、激励性环境保护机制

激励性机制,是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科学利用规律影响或调整市场主体已达到降低或消除污染现象的发生。在此主要是运用限制性、激励性手段,使得消费者与生产者在经济决策中考虑到外部环境污染的影响,最终实现环境改善的目的[5]。环境积极政策在激励性机制中占有重要一环,当企业出现污染环境的情况,政府或者环保部门就会依据经济规律,凭借经济杠杆(成本、价格)等,进而实现企业环境保护的外部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五、支持性环境保护机制

第4篇

【关键词】环境审计;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已经与科学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密切相关。所以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必须关注获取利润的方式,承担社会责任。

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这关乎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和根本利益,也关乎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长远利益。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是资源的利用者,也是污染物的产生者和排放者。切实保护环境和推行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政府承担的责任,更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

企业环境审计是促进企业承担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社会责任的有力手段,可以引导企业更好、更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环境审计既是评价、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要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必须引入环境审计;要全面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就必须引入环境审计。

一、企业环境审计的内涵

企业环境审计是通过对企业的环境报告以及经营管理情况的环境影响评价,监督其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的履行,并对其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的履行状况进行评价和鉴证,同时对其提出的有关环境管理问题提供咨询,从而实现对其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履行过程进行控制的一种特殊的控制活动。它的目标是“确保受托责任主体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全面有效地履行”,以“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共同维护人类与自然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理想环境”。

二、企业环境审计的内容

(一)审查企业环保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

主要审查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环保补助和造育林费等专项资金的筹集是否足额到位,是否用于环境治理项目和环保设备设施。比如是否用于建设矿场扬尘筒仓或防风抑尘网、污水处理厂以及设备改造,是否进行矿山植树造林等。

(二)审查遵守国家环保政策法规情况和企业内部环保管理制度情况

主要审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是否按照规定采取了环保措施,环保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标准,有关建设项目是否遵守了环保登记等制度。审查内部环保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是否设立环保组织机构,是否配备环保专业人员等。

(三)审查环境会计资料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

环境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环境活动,都会形成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必须对环境活动的会计处理进行审查,以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主要审查:环境活动会计估计的正确性及其会计估计变更所产生的影响,环境管理费用支出会计处理的正确性,环境税费计提缴纳的会计核算,违反环境法规支付罚金的会计核算,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

(四)审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真实性

环保法规要求,一些工程项目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向环境管理部门提交报告。审计环境报告主要是验证报告中有关内容的真实性。比如审查环境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有关规定,验证环保投入的资金是否足额到位,环境管理措施是否已实施,环保工作是否取得了预计的效果,环境报告中所列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是否真实等。

三、开展企业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一)企业环境审计是确定和解除企业环境责任的需要

首先是社会环境责任。企业的生产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由此对社会生活和生产环境产生了危害,应承担环境污染治理责任。其次是法律环境责任,企业在生产和其他活动中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法律要求企业应承担治理污染、恢复生产环境责任。再者是经济环境责任。企业在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下,对环境资源造成的破坏和居民造成的损害,应承担赔付、处罚以及治理花费方面的责任。

(二)企业环境审计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内在需要

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环境形象和环境业绩,并且在积极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否则任何一项或几项环境决策的失误,都可能给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危机,引起财务失败,严重地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和清算。重视环境并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和保护,才能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维护企业经营持续发展。因此,企业生存环境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管理当局关注自身生存的根本原因,也使企业环境审计有其内在的动因。

(三)企业环境审计是提供企业环境经济活动信息的客观需要

企业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而发生环境费用支出,治理产生的污染物而支付环境直接费用和环境教育宣传费用;或企业积极参与治理环境污染而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环境经济收益。这些环境经济活动势必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量。审计企业环境经济活动,对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可为企业环境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四)企业环境审计是企业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

管理审计是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影响企业管理效率和效果因素的分析和评价,借以提出加强内部管理控制和改善管理措施的审计意见和建议。环境审计是通过定期开展对企业环境管理活动的监督和评价,分析产生影响企业管理效益和效率的环境因素,健全环境管理控制系统,提高环境管理质量,促使企业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环境,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因此,开展企业环境审计就成为企业管理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企业环境审计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贡献

环境审计为保护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恢复和治理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企业进行环境审计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一方面生产产品,另一方面也消耗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染物,导致环境污染。这不利于人类的生存、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必须开展环境审计,促使企业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人民群众的利益、自然环境承受能力和社会的利益,促进企业及其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企业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开展企业环境审计可以监督企业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对企业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提供有效建议和改进措施,所以对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三)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环境的影响,资源的约束。特别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道路,越来越走不通。开展环境审计,尽早发现和揭示资源环境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重大隐患,防范资源环境风险,保障资源环境安全。推广企业环境审计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五、开展环境审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更有效地检查、监督和评价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开展企业环境审计必须关注五点:

(一)关注环保管理部门是否设立

环境管理部门统筹负责企业环境管理工作,负责组织本企业环保工作的管理、监察和监测任务。负责组织实施企业环保规划、参加项目环保设施的竣工验收,提出环保意见和要求。组织企业内部环境监测,掌握原始记录,建立环保设施运行台账,做好环保资料归档和统计工作。可见环保管理部门的职责特别重要,如果没有环保管理部门,企业的环保工作将无人问津,环保工作将无法开展,企业就没有环保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环境审计人员也获取不了有效的环保资料信息,环境审计将不能有效进行。

(二)关注资源开发设计的科学性、设备的先进性

开发设计的科学性、设备的先进性,是决定资源是否节约、是否合理利用的先决条件。科学的开发设计、先进的设备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浪费,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从而减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三)关注资源环保制度的健全性,制度执行的到位情况,各项措施实施情况及其效果

资源环保法规制度是企业履行环保责任的外部动力和法律保障,企业内部健全的环保制度是执行国家资源环保法规制度的保证,这样企业内部形成的环保制度化、长期化的体制,有利于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及其效果的实现。

(四)关注环境会计资料的健全性、真实性

环境会计资料是环境审计的重要对象。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必须向社会披露有关污染信息的规定,更没有对污染的记录、计量的具体标准,这给环境审计增加了难度。企业的环境会计资料提供越完整、越健全,审计结果就越可靠,越能有效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在环境审计时,应特别关注企业的内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和外部节能减排资金、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环保补助、造育林费等专项资金的会计信息是否健全、真实;这些专项资金是否用于污染治理项目和环保储备项目以及使用金额多少是否合理。

(五)关注周围相关环境实景

切身感受周围环境是获得环境审计的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手段,其作为直接证据最为可靠。因此要实地考察当地的空气质量如何,山林植被是否保持,是否适度合理地造育林,河水是否污染严重还是水质较好,地面是否塌陷,周围居民的房屋建筑是否受到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损毁等。

第5篇

【关键词】化学品;环境风险;管控

引言

十二五期间,广西加快以炼油和炼油后续产品为主的沿海石油化工基地和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的建设,炼油、石油化工、化肥工业、氯碱工业、橡胶工业、磷化工等行业得到重点发展,行业产能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也逐渐增长,对广西的化学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广西化学品管理总体处于起步阶段,环境管理基础能力薄弱,同时由于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够合理,环境污染防治和风险防控水平不高,化学品管理面临多重风险与压力。

1 化学品管理工作进展

1.1 严格危险化学品项目环境准入

突出加强化学品等化工类生产项目安全及环保审批管理,一是严禁批准建设国家明令淘汰的高毒、难降解、高环境危害的化学品项目;二是严格控制在环境敏感区新建化工石化项目;三是对新建的化工石化项目严格审查环境影响评价中风险评价环节,对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予批准建设;四是对安全隐患突出、布局不合理的现有化学品生产企业组织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督促企业实施整改,消除隐患;五是制定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方案,推动石油化工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2 深入开展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大排查整治工作

石油加工、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和医学制造三个重点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及化学品的状况开展了调查,完成了对317家沿江沿河沿海化工石化企业开展环境污染隐患排查整治工作。2012年龙江河镉污染事件发生后,全区开展了空前的环境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工作,共出动排查人数8830人次,排查企业1516家,涉及11个行业;此外,还由自治区环保厅、发展改革委、工信委、国土厅、交通厅、卫生厅、安监局等单位领导担任组长的七个督查组,对全区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进行督查,共抽查了151家企业,针对存在的问题,限期完成整改。通过一系列有力措施,有效遏制广西的环境污染隐患。

1.3 认真开展化学品环境管理专项执法检查

广西各级环保部门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废物专项执法检查工作。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意见,下发整改通知,责令企业按规定期限完成整改;对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或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进行立案查处,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通过专项检查和整治,进一步深化全区涉危险化学品行业企业综合整治,全面查清和消除环境污染隐患,保障环境安全。

2 存在的重点问题

2.1 化学品环境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化学品环境管理现有法规主要是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登记和新化学物质信息收集和风险识别与评估,而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和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释放与转移报告等制度等方面缺乏规定;对高毒、难降解、高环境危害化学品的限制生产和使用等缺乏措施;缺乏系统性、长效性的化学品环境管理法规、制度和政策[1]。

2.2 监管监测、应急预警和科技能力不足

各级环保部门缺乏化学品特征污染物监测能力,监管手段不足,特别是基层环保部门的化学品特征污染物监测能力,在化学品环境污染排放的监测与统计方面能力不足;全区化学品环境管理机构体系不健全,现有管理体系与化学品生产使用产生的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严重不相适应;管理能力严重不足,环保部门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工作质量不高;现有化学品环境风险预警系统、应急响应平台尚不完善;化学品危害特性、环境风险评估与科研技术支持能力不足,相关基础科研十分薄弱。

2.3 环境风险防控水平低

总体看,广西的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够合理,相关行业技术和工艺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企业技术落后,污染防治和风险防控设施不完善,清洁生产水平不高,物料浪费、有毒有害物质排入环境的现象较为普遍、环境污染风险防范体系构建不完善;化学品生产和使用种类、数量、行业、地域分布信息不清,化学品生产企业入化工园区比率较低,零散企业分布不均,多数化学物质环境危害性不清,受影响的生态物种和人群分布情况不清等问题。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制度建设

(1)建立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和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的释放、转移报告制度。研究确定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的具体要求,并组织开展重点防控企业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工作。涉及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的企业须委托有能力的第三方机构编制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使用、储存过程中的环境风险识别及其防控措施评估工作,制定企业环境风险防控计划,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不同监管等级企业实施差异化管理;建立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释放、转移报告制度及特征污染物年度监测制度。

(2)落实有毒化学品进出口和新化学物质生产使用管理制度。组织开展新化学物质生产使用企业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新化学物质登记审批后的管理,管理部门要督促企业落实各项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并持续提出管理意见和要求,做好有毒化学品进出口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

(3)建立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管理长效机制。开展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单位定期审核,并将其纳入排污申报、总量核查、排污许可证发放等日常管理与检查内容;完善危险化学品环境风险管理、台账管理、信息档案管理等制度;建立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年度报告、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及其特征污染物的释放与转移信息和监测结果等公开公示制度;将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制度执行情况作为环评审批、“三同时”验收、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和环保专项资金安排的重要参考内容,依法对不申报单位实施处罚;全面落实企业环境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对化学品环境污染事件实施责任终身追究制;建立自治区级专家队伍服务机制,鼓励各地逐步建立技术支撑单位服务机制。

3.2 提升化学品环境风险应急能力建设

逐步提升化学品环境风险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逐步建设化学品环境风险应急管理和风险防控信息数据与管理支持系统,建立化学品环境风险评估专家库,逐步建立综合性、专业化的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队伍;逐步建立化学品环境应急物资调配与储备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环境应急应对能力;持续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指导企业和园区开展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与落实,做好应急预案管理工作;完善危险化学品储运、处置过程的环境风险监管体系,实施环境应急与安全分级监管,力争达到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要求。

3.3 加强危险化学品和新化学物质的环境监察工作

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高发类重点防控化学品生产使用情况、特征污染物排放情况、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新化学物质登记审批后的管理,按规范要求落实监督管理检查工作。组织开展风险隐患排查,督促企业落实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与环境应急管理要求,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及设施建设,提高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防控管理水平,有效降低突发环境事件频次。

参考文献:

[1]毛岩.中国的化学品环境管理[J]. 毒理学杂志,2007(6).

作者简介:

第6篇

关键词:环境预算控制;体系构建;对策建议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全国上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都对环境敏感度较高的企业构成了较为刚性的环境目标约束。全面预算控制(也称预算管理)是企业使用的最基本的管理控制手段,如何使这个手段发挥更好的作用、更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直是企业管理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然而在传统战略目标的导向下,企业在开展预算控制工作时,只考虑力求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目标,导致企业出现以自然资源耗费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缺乏环保责任意识的局面,最终造成总体经济的低效率与畸形发展。企业环境管理成本的不断增加使其经济效益也受影响。因此加强环境管理成为当前企业的重要而迫切任务,而在理论和实践中,作为环境管理重要工具的企业环境管理会计(EMA)主要注重的是把环境影响因素纳入企业成本管控、经营和项目投融资决策、业绩考评,对能为企业强化环境管理提供价值引领与统筹规划的环境预算控制缺乏探究和应用,成为EMA研究和实践的明显薄弱环节,因此如何构建企业环境预算控制体系,并将其作为企业EMA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价值。本文将初步探讨企业环境预算控制体系框架的构建问题,并对企业如何更好实施环境预算控制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1企业环境预算控制体系及其构建动因

1.1企业环境预算控制相关概念

企业目前所采用的降碳环保方式通常从污染治理、清洁能源、节能设备及低碳技术使用等方面出发,但这些技术性方式投入成本较高,企业仅通过这些方式所能实现的环境管理效果存在限制,因此必须拓展其他有效途径。从管理角度看,通过运用管理制度和工具,如采用多种EMA手段控制环境成本、纳入环境因素优化生产经营和项目投资决策及实施业绩考评,特别是实施环境预算控制进行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从而实现提升环境管理绩效的目标。环境预算控制是通过编制和实施相关预算的方式科学确定和合理分配环境收入和相应成本费用、强化对环境资产负债等环境资源及其影响的管理、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企业管理行为。环境预算是企业规划和控制环境影响的工具和基础,也是企业整个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环境预算控制体系作为组织、规划、协调、执行和考评环境管理活动的体系框架,对企业环境战略目标的实现及执行效果的好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与环境管理有关的活动均须纳入环境预算控制中。

1.2企业环境预算控制体系构建动因

1.2.1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而这些又都与绿色发展紧密相连。绿色低碳发展是从速度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后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出现了诸如资源高耗、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为此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实践在制度创新的保障下开始试点。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宣布了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城市。2014-2019年七个试点城市碳交易市场配额成交量从约2000万吨增长到10282万吨二氧化碳,年均复合增长率约32%。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表1体现了2021年不同类型交易的市场表现。随着2020年9月“双碳”目标的提出,2022年成为中国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迈进极为重要的一年。降碳减排工作的系统化和制度化将进一步对企业产生深远影响,企业环境预算控制体系的构建成为加速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迫切需要。1.2.2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要求资本市场在注重公司经营状况的同时,越来越关注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资本市场相关政策法规演进如表2。世界企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出版的《可持续生产与消费:企业界的观点》也指出:企业应运用生命周期原则于产品设计及服务提供上;会计系统要能将个别产品可能出现的生态负担进行计算并纳入企业决策中;企业应透过EMA系统倡导无偏见的环境绩效评价体系,并将其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在我国,从2021年起《财经》杂志联合中创碳投每年都会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榜。综上,来自资本市场中的各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生态环境改善的外在压力将迫使企业更加重视环保降碳,构建起企业环境预算控制体系。1.2.3企业成本效益驱动企业发展经济同时促进环境效益并不矛盾。企业在环保与治理过程中会考虑环境管理的收益或损失,进而寻求效益提升与治污成本之间的平衡点。随着生态环保要求的趋严,企业会越来越重视环保及由此带来的社会责任问题,将环境预算纳入全面预算控制可以充分发挥预算控制的作用,不断优化环境管理工作,使企业树立绿色环保的社会形象。

2企业环境预算控制体系构建设想

目前来看,无论是企业的战略目标还是日常业务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等传统预算内容中,均未考虑环境管理活动及其影响。但面对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不少企业已感受到环保降碳的压力,产生了加强环境成本管理、将环境因素纳入决策和考核的内在需求。企业环境预算控制是企业全面预算控制体系中亟需重视的部分,必须在传统预算的基础上,将环境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融入到现有的预算控制体系,实现对原全面预算体系的改进和突破。

2.1企业环境预算体系的内容及编制

企业环境预算体系的设计首先应确立一个编制起点。环境预算控制体系应结合国家环保部门对能源使用和环污排放的政策要求及企业自身发展战略,故应采用战略目标作为环境预算编制起点,做好本期环境管理规划和确定环境目标收入和成本,然后把生产经营和资本预算中发生的与环境活动相关的收支等环境预算编入全面预算。企业决策层将环保等因素切实融入经营战略目标,是开展环境预算控制的前提和归宿。企业构建了完整的环境预算控制体系框架,并与其他预算进行数据和功能对接,不仅强化了全面预算控制的效能,而且增强了环境管理的力度。企业环境预算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2.2企业环境预算控制体系的组织构建

组织保证是企业环境预算控制体系运作和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企业应明确环境预算编制、执行、管理主体并设计相应的组织安排。为了更好地开展环境预算控制工作,其组织体系应采用以自上而下为主线的模式,提高预算控制的效率。具体组织框架如图2所示。企业在预算管理(编制、审定、监督、协调、信息反馈、考评)组织和执行组织(责任中心)中设立相对独立的环境预算组织有利于对环境因素及其影响做出更为客观有效的分析与判断,从而保证企业环境预算控制工作的合理性和效率性。构建相对专门的环境预算控制组织能保障企业环境预算编制的效率和执行效力。

3企业开展环境预算控制的难点

3.1制定的预算目标缺乏战略性

传统的企业全面预算通常以经济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目标,缺乏总体战略长远引导性,极易导致短期行为,执行下去会损害有些利益相关者(如社会)的利益。为了实现目标经济利润,企业可能会极力压缩对于履行社会责任及环保降碳等的必要支出,从而损害企业社会形象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3.2环境预算控制组织机构不健全

对污染行业的企业来说,由于严重的环境问题及社会的高度关注,环保治理等活动已成了经营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完整的预算控制体系及相对独立的控制组织成为实施环境预算控制的前提条件。而传统的预算组织体系中并未设置有关环境预算控制的相关组织,为达到责权利明确的效果,企业需要设立相对独立的环境预算管理组织和执行组织,至少应在现有预算组织体系中增加负责环境管理和执行的专人或功能来落实环境预算控制工作。

3.3环境预算考评奖惩机制不到位

在企业的环境管理工作中,环境预算控制是承接环境管理决策与环境管理绩效的关键管理机制。但当前不少企业在实施环境预算控制中,其绩效考评和奖惩机制又往往是其薄弱环节,这严重制约了实施环境预算控制的绩效。

4企业实施环境预算控制体系的对策建议

企业通过环境预算控制体系可以系统地规划和执行环境管理行为,发挥这一管理工具的环保效力,但在实施环境预算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工作,才能使其效果更好。

4.1匹配目标,健全组织,促进模式优化与创新

环境预算控制体系在应用初期可能会面临一定的阻力,这就需要企业提高认识,坚定可持续发展决心,制定具有与总体战略相匹配环境预算目标,并设立相应的预算管理组织和执行组织切实保证环境预算控制体系的顺利实施。同时应完善环境预算控制的运行体系,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模式优化与创新。企业高管层更应突破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传统理念,树立绿色环保低碳意识和社会责任,与各利益相关者达成有效合作机制,引导企业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环境预算控制体系的完善和执行,是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对环境管理会计领域革新的外在要求,也是企业增强自身竞争优势的内在需求。

4.2借力于国家政策扶持和市场激励作用

由于我国民众、企业的环保和社会责任意识起步相对较晚,所以仅靠企业自觉行为的环保效果还不能立竿见影,况且绿色环保生产经营意味着高技术、高成本、高投入和回收慢等问题加大了企业资金运转压力,因此在实施环境预算控制体系时应积极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引导作用,借力于国家出台的环境法规制度政策和奖惩机制,给企业以扶持,尤其要发挥好市场的激励约束作用,增加企业环保收益降低环保成本,如加大环保降碳的补贴力度,出台相关绿色产品认证标准,减轻企业环境管理成本压力,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为企业环境预算控制的实施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3抓住可持续发展机遇,提升品牌影响力

近年来,资本市场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视也凸显出各利益相关者日益增加的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需求及期望。企业通过实施环境预算控制体系,提升环境管理效果,从而把握战略主动,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增强核心竞争力,将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的应对生态环保和资源问题的挑战转化为市场开拓和业务发展的新机遇。此外,企业通过实施环境预算控制体系提高绿色环保发展水平,进而同国内外领先企业相对接,更好地参与到共同关注的可持续发展业务中,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

5结论

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自身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和全社会对环保的关注促使企业必须通过实施环境预算控制管理等制度工具提升环境管理绩效。企业应以环境战略目标为起点,把生产经营和资本性投资中发生的与环境活动相关的收支等纳入全面预算,并建立起相应的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构建起完整的环境预算控制体系框架。当前企业在实施环境预算控制体系中必然会遇到不少问题,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涂建明,李晓玉,郭章翠.低碳经济背景下嵌入全面预算体系的企业碳预算构想[J].中国工业经济,2014(03):147-160.

[2]徐琨.碳预算设计及其绩效评价———以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9(07):24-27.

第7篇

(一)依法执行建设项目(包括新、改、扩建项目)环评审批和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制度情况

2013年上市以来,该公司认真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目前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建设项目包括新增5000吨/年电池级碳酸锂、新增200吨/年金属锂、新增5000吨/年电池级氢氧化锂技改项目等技改扩能及技术中心扩建项目,其中新增5000吨/年电池级碳酸锂、新增200吨/年金属锂等技改扩能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分别经原省环保局(川环建函〔2008〕566号)、(川环建函〔2008〕567号)、(川环建函〔2009〕286号)及省环境保护厅(川环审批〔2013〕369号)批复同意建设,新增5000吨/年电池级氢氧化锂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经市环保局(遂环评函〔2013〕64号)批复同意建设,技术中心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经射洪县环保局(射环建函〔2008〕22号)批复同意建设。目前,该公司新增5000吨/年电池级碳酸锂技改扩能项目已基本建成,已经省环保厅批复同意进行试生产;新增200吨/年金属锂技改扩能项目系分期建设,一期工程(年产金属锂50吨项目)已经建成,并通过了省环境保护厅竣工环保验收(川环验〔2012〕233号);技术中心扩建一期中试车间项目现处于停止试验阶段,技术中心扩建二期技术中心大楼项目已经射洪县环保局(射环建函〔2013〕173号)批复同意进行试生产;5000吨/年电池级氢氧化锂技改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二)污染物排放达到总量控制要求情况

经与射洪县环保局核实,该公司2013年以来污染物排放量未超过排污许可证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近年来实施的新改扩建项目各种污染物指标总和均未突破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增5000吨/年电池级碳酸锂技改扩能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川环审批〔2013〕369号)上对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三)主要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

核查时段内,该公司各类废水中各种污染物经处理后能够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各种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经处理后能够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厂界噪声达到相关标准要求。根据射洪县环境监测站出具的各类监测报告,核查时段内,该公司各监测项目严格按照环评报告和环保部门指定的指标进行了监测,监测报告包括完整的监测点位、监测因子和监测频次。

(四)排污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和排污费执行情况

该公司按照射洪县环保局的要求,按时进行了排污申报登记工作,领取了排污许可证,并按时足额缴纳了排污费。

(五)环保设施及自动在线监控设备稳定运行情况

该公司按照环评及“三同时”环保验收的要求,建成了各类污染物治理设施,通过近三年的运行监测表明,公司各类污染物处理工艺技术可行,处理设施齐备,运行维护记录齐全,且与主体生产设施同步运行。该公司按照有关要求安装了污染物在线监测设备,能够确保监测设备的稳定运行及监测数据的有效传输,并按期开展了在线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审核。

(六)无重大环境安全隐患且核查时段内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相关情况

经与射洪县环保局核实,该公司严格按照环评要求落实各种环保措施,核查时段内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环境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该公司核查时段内未受到环保部或省环境保护厅处罚,未受到环保部门10万元以上罚款。

(七)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评估验收情况

该公司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保部门要求,于2013年底开展了第一轮清洁生产审核,并于2012年11月经省环保厅《关于公布2012年度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结果(第一批)的通报》(川环发〔2012〕68号)予以公示,该公司多数指标能够达到清洁生产二级及以上水平,不达标指标已通过实施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予以整改,预计将于2013年10月底前完成验收。

(八)环境管理制度及环境风险预案落实情况

该公司有健全的企业环境管理机构,环保档案管理情况良好;制定了企业环境管理制度并有序运转;按规定制定了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应急设施、物资齐全,并定期培训和演练;企业定期开展内部环境风险排查、评估,并落实整改措施;企业从2013年起,购买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进一步防范环境风险。

(九)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

近三年,该公司未受过环保行政处罚,未发生过环境纠纷、无环保诉求上访记录和其他环保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十)环境信息披露情况

该公司建立了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在公司网站公开相关环保信息。

(十一)融资投向项目落实情况

公司拟实施再融资的预案是:拟向不超过10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70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募集不超过400000万元人民币。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拟用于收购公司控股股东成都天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持有的文菲尔德65%的权益和直接持有的天齐矿业100%的股权。

第8篇

关键词:审计模式 环境审计 SCP 系统—行为—绩效导向

1. 关于审计模式

1.1关于审计模式

审计模式是审计与实践中为实现一定的审计目标所采取的审计导向性(Oriented)的目标、范围、策略和等要素的总和。

审计模式属于审计理论范畴,反映人们的审计思想,即审计目标取向、审计目标对策等理论问题;同时审计模式又属于审计实践范畴,它约定了审计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包括审计目标的实现方式、审计工作全过程的设计、各项审计工作的具体等。

审计模式同时也属于一种管理和范畴,随着的变迁而不断地变化,在审计的历史长河中,审计模式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财务审计的发展历史上,审计模式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系统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等模式,这些审计模式在具体不同的审计项目中也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

1.2 关于管理审计模式

随着企业委托关系从原来的财务责任转向管理责任,企业的审计也由原来的审计逐步发展为管理审计,因此,管理审计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因此,其审计模式的发展也越来迅速,其以管理绩效为基础的审计模式是审计发展的必然归宿,也是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因所在。然而这种模式在不同具体内容的管理审计中体现出不同的具体模式来。由于管理审计的发展还不够深入,因此,对管理审计模式的较少,吕文基在“论企业效益审计模式”一文中提出了4种模式:制度导向审计模式、报表导向审计模式、问题导向审计模式和业务导向审计模式。

1.3 审计模式的选择

审计活动总是为完成一定的审计目标而设计的,审计模式的发展与审计目标的变化相适应。随着经济的发展,审计目的在不断变化,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在不断变化,因而审计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因此,审计活动中存在着不同的审计项目、不同的审计目标和不同的审计内容下的审计模式选择问题的研究问题。特别是针对管理审计这样有着丰富的审计内容的审计类别更是如此。很多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审计的需要进行审计模式的组合使用。

本文就企业内部环境审计这一特别的审计项目进行审计模式的探讨。

2 企业环境审计是国家环境审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审计,也称为环境、健康和安全审计,是审计学科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下开拓的一个审计新领域,是国家环境管理系统(EMS)中的一部分。在我国,环境审计被定义为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民间审计组织,依法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环境责任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并且揭示环境和资源保护中存在的违法行为,促进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加强环境管理。

发达国家开展环境审计的实践经验表明,环境审计是控制和防范污染的有效管理措施之一。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的环境审计系统对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有重要意义。由于环境问题存在于社会、经济及人们生活的所有环节之中,对于环境的审计应该体系在各个审计层面上,所以环境审计系统包括政府环境审计、内部环境审计和民间环境审计三个部分。

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应该是对企业在执行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在生产经营过程的同时不破坏与社会环境方面的行为和成效的评价。是国家环境管理系统(EMS)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重要内容。正如美国环保局就环境审计作过的如下定义中所阐述的那样:“环境审计就是由事务所或其他法定机构对适用于环境要求的有关业务经营及活动进行系统的,有证据的,定期的,客观的检查。”

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是对企业履行受托环境保护责任的监督与评价过程。企业的环境责任,是指企业对于治理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看,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向社会提供物质性产品或服务来获得利润。由于企业活动的目标是追求最大的利润,至于生产什么样的产品以及生产多少主要取决于它能从市场上得到利润的多少。但是,无论企业的性质如何不同,在它们的生产过程中,都必须要向自然界索取自然资源,并将其作为原材料投入生产活动中,同时排放出一定数量的污染物。企业的生产活动,特别是企业的生产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极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了环境污染,企业就应该承担环境污染的治理责任。环境审计,对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情况进行客观的审计,以整体或金社会的利益为基础,监督和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确定以至解除企业的环境责任,使其贴近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健康稳定地发展。因此,评审企业的环境责任,既是一种社会的关注、政府的行为,也是企业寻求自勇发展壮大的客观要求。

由此可见,审计企业的环境审计、特别是以自律为出发点的内部环境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内部需要设计一种监督与评价措施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对环境保护项目进行相应的管理,这就是企业内部的环境审计,它既属于国家环境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属于企业管理审计的内容。

3 基于行为导向的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模式设计

审计模式是审计制度、审计出发点和审计方式的综合,由于环境审计系统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其模式的形成还没有定论,学者共提出了问题导向审计模式、制度导向审计等命题,这些命题各自有不同的出发点。而本文作者认为,企业的环境保护应该是在企业环境保护制度(系统)的指导下进行的工作,同时企业对环境的破坏更多的是人们行为及主观能动的产物,为此,本文特提出以系统S(System)——市场行为(Conduct)——绩效P(performance)导向的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模式。

3.1 “ S—C—P”模式

由哈佛学派创立的SCP范式是一种经典的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它把产业分解成特定的市场,按结构、行为、绩效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构造了一个既能深入具体环节,又具有系统逻辑体系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简称SCP范式。在这里,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3.2 基于SCP范式的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模式设计

本文中将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将该分析模式进行改进并运用于企业的内部环境审计之中,设计出新的企业内部环境审计以行为导向的SCP模式:“企业环境管理系统(System Audit)企业环境行为评价(Conduct Audit)企业环境绩效评价(Performance Audit)”的企业内部环境审计模式。该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突出了企业环境管理中的行为导向性,这条符合环境管理的特点。在环境管理实践中,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设计指导着人们的环境保护实践,同时只有人们随时有环保意识并付诸于具体的行动,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一定能达到,环境保护效果才能实现。4.基于S-C-P范式的内部环境审计

4.1 企业环境管理系统结构评价

4.1.1 环境管理系统(EMS)

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EMS)是指一个组织为了达到或使其行为保持与既定目标一致,控制环境风险,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而形成的组织结构和措施。设计环境管理系统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的性行为符合环境法规的要求;制定并公布达到企业的环境目标所需要的内部政策和程序;确定并控制企业面临的环境风险,使环境风险最小化。

环境管理系统包括以下的四个关键构成要素:

① 环境政策:环境管理系统的第一关键要素是确定企业的环境政策,它确定了企业所希望的环境表现水平,因此是企业环境管理的宗旨和核心。

② 组织机构:如果可能,企业最好是在公司层次中设立一个环境委员会或环境管理代表,负责将环境管理职责划分与监督,完成环境管理方案的任务向最高管理层汇报环境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为最高管理层评审、改进环境管理系统提供依据。

③ 环境管理计划:环境计划规定了企业所要达到的环境目标和所要运用的工作指令与控制,以实现环境政策的承诺。对具体项目的环境计划应包括:工作指令、检查程序、事故和紧急状况的处理程序、表现指标、奖惩标准以及员工的培训计划等。

④ 检查系统:检查系统是对以确保环境管理系统有效性的确保环节。其监控措施一般有:基层部门日常自查,环境管理委员会和内部审计部门的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等多种手段。

4.1.2环境管理系统审计(EMS Audit)

企业环境管理系统审计(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Audit)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系统的健全性;环境管理、手段和措施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判断和评价,借以确认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环境管理责任。

企业环境管理系统审计的基本主要表现在为提高环境管理工作绩效和环境质量所采取的系统、措施、步骤、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具体包括:

(1) 企业环境管理系统健全性审计

该项审计主要包括组织机构系统、环境管理政策系统、政策程序系统健全性的审计。

① 环境管理组织系统健全性审计

评价企业是否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组建了专门的环境管理组织机构——环境管理委员会或专设了环境管理代表,负责对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的政策的具体制定、监督,环境管理的上情下达等职能工作。

② 环境管理政策审计

主要是了解和评价企业管理当局对环境管理的政策导向、环境保护方针的制定、环境管理方针与企业整体战略的一致性、全体员工对企业环境管理方针的认知度、接受度和和执行度等内容。并对照IS014000的标准,从计划、实施与运用、监督与纠正措施、经理阶层的评估诸方面进行评估。

③ 环境管理模式系统评价

该项评估主要是对企业的环境管理制度及模式的构建进行健全性评价。

(2)环境管理系统合规性审计

合规性环境审计是对被审计者的生产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环境问题迸行检查,这种检查既包括质的检查也包括量的检查。由于环境管理系统强调持续改进,因此,对环境管理系统的合规性审计也应该是定期或不定期地重复进行。

④ 环境管理系统有效性审计

EMS的有效性审计是保证持续控制一切不利于环境的活动和一贯支持公司的环境政策及程序的实现。此外,环境管理系统有效性的审计内容还应随环境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4.2 企业环境行为评价(Conduct Audit)

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的环境行为是环境的直接动作,而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是人们无意识不良行为的直接后果。这些影响行为主要表现在对环境管理系统的实施行动、企业与外界的经济交易活动、产品设计制造与销售活动以及在环境污染治理的应急系统行为等。因此,对于环境行为的评价与审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 企业产品设计与制造活动中的环境行为评价

企业应该根据地区环境的特点,从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开始,与环境为友,即要求对产品的设计采用绿色设计、制造环节实行清洁生产与零排放,尽可能节约资源和能源。因此,该阶段的审计主要是确认产品设计或制造过程是否符合法律和公司环境政策目标,保证对环境无害,并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化学限制等。

② 采购、贮存、处置和清理机构行为审计(TSD审计)

设备、原材料、能源等采购应保持“绿色采购”理念。因此,该项目审计应关注供应商的环境保护状况,不从对环境保护不利的供应商处购买原材料、能源,迫使供应商采取措施改变环保状况,以避免这些生产资料的污染。

原材料的储备环保审计则主要针对原材料的保管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审计,包括危险原材料的保管与处置等。

③ 交易与运输活动审计

交易活动审计即为财产转让审计,是指财产购买者和租赁机构在取得某项不动产之前对与该项财产转让交易有关的环境风险和负债进行的评估,同时要求在运输与销售环节打破环境壁垒,实行绿色营销。交易审计的第一步是进行实地观察和所有权名誉调查,确认是否存在一个可能污染环境的所有者拥有过该项财产,如果有,第二步便是彻底调查以确认污染的程度和治理成本。

④ 污染物防止审计

建立有效的回收渠道和措施,对报废的产品实施回收、再利用、再资源化或最终处置。该项审计旨在寻求减少废弃物的机会,挖掘降低或消除废弃物的潜在领域,由于制造业污染物大多可以污染土地、海洋和空气质量,从而导致大笔的罚金,所以制造业应对其特别关注。

4.3 企业环境绩效审计(Performance Audit)

对企业而言,环境保护的效益表现为两种形式:效益和经济效益,该项审计是指企业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与治理所取得的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因此,该项目的审计是企业环境管理的综合审计,其指标既有财务的、又有非财务的;既有综合的、又有具体的指标。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 环保投资审计:环保投资审计主要是对企业自己投入环保设施及重要资产上资金的真实性、投资行为的持续性的审查核实,以促使有关单位与部门保证环保资金的落实与到位。

② 环境成本费用审计:该项目审计主要评价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投入到环境管理中的成本与费用指标;

③ 环境损害费用审计

该项审计主要是评价和审查企业由于对环境产生了破坏而受到的惩罚支出,该项目的金额越大,表现出企业对环境管理的水平越低;

④ 环境管理经济收益审计

评价与审查企业由于产品的绿色化、产生的环保产品、“三废”再生品,资源代用品等带来的经济效益;或者企业因为加强了环境带来的环境损失的减少等内容。

⑤ 环境管理综合效益审计

对企业而言来讲,综合效益的评价、特别是社会效益的评价是该地区企业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这里包括了对治理污染使空清新、水质变好、减少环境的再污染程度等的评价。5

[1] 袁广达. 环境审计有关. 《》. 2002.1

[2] 张雪芬. 关于企业环境审计的几个问题. 《审计研究》. 2001.5

[3] 白英防等. 中国的企业环境审计及其运作模式. 《湖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4] 孟凡利. 环境:亟待开发的会计新领域. 《会计研究》. 1997.1

[5] 崔兆磊. 试论我国环境审计的与发展设想. 《师》. 2003.7

[6] 马瑜. 对建立我国环境审计系统的探讨.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3.4

[7] 徐泓等. 环境会计计量的基本与. 《财务与会计》. 1999.2

[8] 孟凡利. 环境会计的概念与本质. 《会计研究》. 1997.12

[9] 杨公扑. 产业经济学教程.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10] 陈思维 环境审计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8.3

[11] CICA (1994)“Reporting on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 Canadian Institute of Chartered Acctountants,Toronto

[12] Jasch, Christen(2000) “Enviro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Indicators ”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8P79--88

Research on System-Conduct- Performance oriented Mode of Interior Environment Audit of Enterprises

Abstract: Environment audit reviews and analyzes the connection and aftereffect of any commercial manufacture and management activity on their surroundings. Enterprises interior environment audit is the key point and found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udit system.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viewpoint that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is the result of the enterprises’activity. This paper also put forward the viewpoint of conduct-oriented mode of interior environment audit of enterprises based on SCP model.

Keywords:

Mode of Audit, environment audit, SCP, system-conduct- performance oriented mode

References:

[1] Guangda yuan. Study on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Auditing .China Development.2002.1

[2] Xuefen zhang . Some Problems on Enterprises Environmental Audit. Research on Audit.2001.5

[3] Yingfang bai .Environmental Audit in China’s Enterprise and Its Operating Mode Research. Journal of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2003.3

[4] Fanli meng . Environment Accounting: A New Field of Modern Accounting That Need Us Explore. Research on Accounting.1977.1

[5] zhaolei meng. Comment on Content and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Audit in Our Country. Jingjishin. 2003.7

[6] yu ma. Discuss on Establish Environment Audit in Our Country. Journal of Hunan Business College.2003.4

[7] hong xu .Basic Theory and Method on Measurement of Environment Audit . Finance and Accounting.1999.2

[9] fanli meng . Concept and Essence of Environment Audit . Research on Accounting.1997.12

[10] gongpu yang . Tutorial of Industry Economy . Publication Hous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in Shanghai.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