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雾霾的危害和预防

雾霾的危害和预防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8-16 02:45: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雾霾的危害和预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雾霾的危害和预防

第1篇

[关键词]雾霾天气 成因 危害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9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325-01

1.雾霾的成因

1.1.雾霾的概念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天气现象 weather phenomenon

天气现象就是发生在大气中、地面上的一些物理现象。它包括降水现象、地面凝结现象、视程障碍现象、雷电现象和其他现象等。 而雾霾天气在气象学上统称为视程障碍现象 visibility obstacle phenomenon,影响能见度且其强度与能见度直接相关的天气现象。

雾 fog

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高纬度地区出现冰晶雾也记为雾,并加记冰针。

轻雾 mist

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0km至小于10.0km。

霾 haze

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1]。

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给出了更为技术性的判识条件:当能见度小于10公里,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2]。

雾与霾的主要区别除了影响视程的程度外,体现在水分含量的大小上,雾的水分含量是饱和或者接近饱和的,达到90%以上,而霾的水分含量低于80%,水分含量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份是霾。

1.2 雾霾的分级

为了改善空气质量状况,防止生态破坏,保护人体健康,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这个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主要污染物项目和这些污染物各个级别下的浓度限值等,是评判空气优劣程度的科学依据。随后2012年我国在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现行)中了比API(已作废)的标准更严格,污染指数更多,频次更高,评价结果更客观的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简称AQI),计算AQI有五个主要污染标准:地面臭氧、颗粒物污染、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它是一种评价大气质量状况简单而直观的指标,将大气质量状况在原来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上增加一级,即按AQI将空气质量状况分为六级 。雾霾的形成与恶劣的空气质量息息相关,而空气质量状况一般根据空气污染指数AQI进行直观判断。

雾霾天气的分级按照能见度范围划分,当相对湿度小于80%时,排除降水、扬沙、浮尘、烟雾、吹雪、雪暴、沙尘暴等天气现象造成视程障碍,按能见度大小划分为四级,依次表示为轻微霾、轻度霾、中度霾、重度霾。

根据能见度雾分为三个等级:

――雾,能见度0.5km~小于1.0km;

――浓雾,能见度0.05km~小于0.5km;

――强浓雾,能见度小于0.05km。

1.3 雾霾天气的形成

雾霾天气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3.1、大气空气气压低。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1.3.2、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1.3.3、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因素。

1.3.4、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1.3.5、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2.雾霾天气的危害

雾霾天气对身体健康不利,这是一件众所周知的事情,雾霾天气中空气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灰尘、尾气、废气,其中包含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甚至空气中还可能含有病毒,从而引发人体的各种疾病及交通问题。

2.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有害健康的主要是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海盐、硫酸盐、硝酸盐、有机气溶胶粒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它能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尤其是亚微米粒子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雾霾天气可使病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2.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雾霾天气空气中污染物多,气压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比如雾大的时候,水汽含量非常的高,如果人们在户外活动和运动的话,人体的汗就不容易排出,造成人们胸闷、血压升高。

2.3、雾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

2.4、由于雾天日照减少,儿童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引起婴儿佝偻病、儿童生长减慢。

2.5、影响心理健康。阴沉的雾霾天气由于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容易让人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及悲观情绪。

2.6、影响交通安全。出现霾天气时,视野能见度低,空气质量差,容易引起交通阻塞,发生交通事故。

3.雾霾天气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3.1.关闭门窗;出现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消散,应紧闭门窗,避免诱发急性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2.注意饮食;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尤其老年人要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饮食清淡。

3.3.减少外出;身体欠佳的群众尽量少出门,必要外出时尽量戴好口罩再出门。

3.4.出行要小心;在中等和雾霾天气下,能见度较低,视线差,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3.5. 调节情绪、饮食清淡。由于雾天日照少、光线弱、气压低,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建议大家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注意饮食清淡。

3.6 采取预防措施。为预防雾霾的危害,增加身体抵抗力。

综上所述,雾霾天气是自然和人为污染环境所形成得,面对这种恶劣天气,我们只有采取各种措施尽量避免给人们正常生活和健康带来危害。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雾霾;防控;健康促进;对策

1雾霾的发生

地球大气是由干洁大气(即干空气)、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等三个部分组成的[1]。固液态杂质以微粒状态悬浮在大气中,包括气溶胶粒子和污染物质,其中污染物质主要集中在3千米以下的低层大气中,污染物质由自然过程和人为过程造成。雾霾是人类活动过程中大气污染物质和内部构成发生变化而出现的气象现象,能见度低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被称为雾霾天气[2]。雾霾发生范围与强度受气候、地理、大气污染物排放等多重因素影响。大气污染物排放是雾霾形成和发生的主要因素。雾霾天气的出现主要原因是PM2.5浓度上升,PM2.5又称“可入肺颗粒物”,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的总称[3]。烟(粉)尘是PM2.5的主要来源。2014年我国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456.1万吨,占全社会烟(尘)排放总量的83.6%[4]。在遭遇雾霾时,有害物质的垂直高度可从地面延升到空中几千米[5]。高怡等分析了重雾霾过程沙尘气溶胶传输变化[6],认为冬季华北地区出现的雾霾污染是高空西北气流传输的沙尘(较沙尘暴小很多)与较高背景浓度的人为污染物快速混合的结果,当遇到近地面的南向风或东向风传输的水汽后,重雾霾过程随之出现。另外,王咏梅等采用Kendall-tau和相关分析法研究山西雾霾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认为气候变暖对霾和烟幕天气的影响不容置疑[7]。

2雾霾对健康的影响

2.1雾霾对生理健康的影响

英国在1925年发生了一次非常严重的雾霾,前后两个月共造成1.2万人死亡[8];20世纪50年代,洛杉矶多次发生光化学烟雾,很多居民因此罹患疾病[9]。吸附在PM2.5上的重金属元素和有毒有机物是PM2.5毒性的主要来源[10],也影响人体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乃至神经系统等,同时与肺癌的发生也有关系。近期研究结果[11]证实了大颗粒物质(PM)暴露可增加哮喘、慢阻肺和肺癌等呼吸道疾病的致病机理,同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证实细胞自噬行为与雾霾导致的气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颗粒物的浓度水平与人的呼吸系统和心肺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对易感人群、儿童和老人。PM2.5浓度水平每增加10微克/米3,引起缺血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率和肺炎死亡率分别增加2%、3%和4%[12]。PM2.5高浓度暴露对人群急性支气管和哮喘的患病率影响较大,高浓度颗粒物暴露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和支气管炎影响与内科门诊尤为严重[13]。邢麟等[14]通过分析冬季受雾霾天气影响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疾病老年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认为空气污染的长期刺激严重时可引起肺心病和心血管疾病,老年群体受雾霾污染的空气在含氧量、气压等均呈下降趋势,容易引起心肌细胞萎缩、心脏泵效率下降,进而导致血管痉挛、心肌负荷加重和心肌供血不足[15]。雾霾污染范围、程度、毒性物质化学成分构成等诸多因素是急慢性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发生和加重的主要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癌、大气污染是由慢性炎症牵连起来的一个疾病三角关系[16],而气溶胶中硫酸盐、黑炭等颗粒物本身就是致癌物质,同时在颗粒物的表面还能吸附大量的重金属,对健康危害很大[17]。PM暴露与机体免疫性疾病有关,影响免疫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改变细胞反应机制[18]。

2.2雾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源于人口增长、工业发展、资源能源过度消耗等引发的资源禀赋能力下降、环境承载力减弱等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气候变暖、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空气质量成为环境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雾霾污染在内的大气污染,影响着个体和群体的健康问题,包括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健康状态。环境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或者群体对空气污染的知觉主要由生理和心理因素决定,同时受压力、烦躁、焦虑等因素的影响;应激事件的回忆常常与污染知觉联系在一起,压力感越强的人,越可能因为污染而急躁,症状表现在情绪困扰与心理健康方面[19]。空气污染将造成脑的功能下降,自然会影响到人的心理活动、社会行为和对他人的感觉;流行病学研究也显示出空气污染等级与精神病院入院标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20]。空气污染还会增加人们的挫折感,会诱发抑郁、愤怒、焦虑等症状发生,甚至出现精神紊乱。按照中医理论的解释,人的情绪变化直接影响肝疏泄气机的功能,气机不通畅又会影响脾胃功能,所以导致人们出现胸部、肋部饱满胀痛,没有食欲,或者进食后总不消化等感觉[21]。雾霾可被视为一种持续性影响公众身心健康及工作、生活的应激源。人的心理应激反应表现为情绪、情感和行为困扰,如焦虑、忧郁、急躁、易怒、无价值感、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等。因此,雾霾应对既涉及生态环境的治理,又涉及公众心理行为的干预。

3雾霾污染防控策略

3.1经济社会发展领域干预策略

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案例表明,雾霾是影响生态环境、危及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根源。治理雾霾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将科学、技术、社会管理联合起来共同应对[22]。为应对雾霾等大气环境污染严峻形势,我国通过经济、行政、法律和生态建设等策略治理大气污染,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大气保护行动,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维护全球大气环境安全。

(1)经济社会领域,采取改革、调控、优化和引导等综合措施。

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同时,发挥经济领域维系生态环境安全屏障的基础作用和主体作用,以及社会责任和社会行为。积极促进工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2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规划,发展“互联网+”新业态,推动高新技术、服务业、环保等产业领域快速发展。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布局城镇化,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完善资源税制改革,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降低煤炭消费量、提高天然气等可再生能源、电力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改善城市能源清洁化率等[24]。全面推广居民用水、气、电阶梯价格等领域改革,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方式,推动全民节能减排。

(2)法制环境领域,完善法律、法规、质量和标准等环保法律体系。

2012年2月,国务院新修订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监测指标,首次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2013年9月,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已于2015年生效实施,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16年实施,以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为保障,依法依规打击大气污染等环境破坏的违法行为,遏制大气污染加剧的趋势。

(3)生态建设领域,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构建生态安全体系。

学者何爱平等通过“利益—行为—制度—激励”的理论框架分析提出在经济主体行为转变、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激励机制、协调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等四个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5]。2015年4月,国家印发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把保障人体健康作为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的核心,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逐渐消除重污染天气,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同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4)国际合作方面,采取行动共同维护全球大气生态安全。

我国积极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开展全球大气治理与保护行动,发挥重要角色促成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大会,2015)参会国达成了《巴黎协定》。稳步推进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CDM)合作项目,即由发达国家缔约方提供额外的资金和技术,在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实施项目,获得温室气体核证排减量(certificatedemissionreductions,简称CERS)来抵减量化减排指标的机制[26]。通过国际多边谈判与合作,旨在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实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控制等行动,保护大气生态安全,维护人们身体健康,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2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干预策略

雾霾污染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不可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从国外主要发达国家治理雾霾的成功经验和我国实施治理雾霾污染及大气保护行动策略看,治理雾霾必将收到预期效果。雾霾污染预期在未来十数年内仍会不同程度地在中国发生,因而如何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应对雾霾天气显得尤为重要[27]。在医疗卫生体系由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的时期,要在开展雾霾的“认知—行为”干预的同时,从疾病预防与控制、健康保险保障、健康保健产业等三方面同步开展雾霾污染等相关环境性疾病的健康促进工作。

3.2.1公众应对雾霾的“认知—行为”干预

环境应激理论认为,控制感是一个重要的应激调节变量。如果公众能够把握更多有关雾霾的信息,就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有效应对将要发生的情况,这种控制感能够减轻雾霾带给人们的应激反应。而应激评估与应对的过程包括初级评价与次级评价。对应激源的评价属于初级评价,对应对策略的评价属于次级评价,增强应对策略也是减轻应激反应的有效方法。因此,公众雾霾应对的策略为:获知更多的与雾霾有关的知识与信息,掌握雾霾应对的可行的策略,增强控制感及应对能力。人们是否会改变行为来避免污染的影响取决于他们对空气污染的性质及危险性的看法以及在健康方面的看法[28]。通过“认知—行为”干预,促进社会组织,以及个体、群体健康行为改善,弥补环境健康陷阱,即:不能因为雾霾污染而在认知与行为上被适应,而忽视或轻视环境性疾病的发生风险。环境教育,是使个体或群体、企业等知晓雾霾污染的实质问题是什么,造成的严重后果是什么,通过做出什么态度和行为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抵御雾霾污染伤害,以及遏制污染程度的加重趋势,因此需进行环境健康促进教育。提倡人们开展适度体育锻炼、保证充分睡眠、合理膳食、减少吸烟及酗酒等不良行为等,提高健康素质;通过心理素质教育,使得人们具备正确认知雾霾污染的态度,做出积极的社会行为响应。如:实施集中供暖、燃气供暖、机动车辆油改气、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垃圾回收利用等,除改善人们生活方式外,对大气环境的保护和消减雾霾污染也很有必要。提倡人们出行以步行、乘坐公共交通为首选,尽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频率,为雾霾污染治理和大气保护尽一份力。提倡人们节约利用生活物品,如使用环保购物袋、自带购物袋等,在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改变上,直接或者间接地为防控雾霾污染和大气保护做贡献,进而减少大气污染对健康危害的程度。在行为干预方面,还可以借鉴生态环境心理学中的先行策略与后继策略。先行策略如在公共场所做环保宣传、通过有说服力的消息来改变公众对环境的态度、通过提示牌、大众传媒等让公众明白如何做可以是支持环保的;后继策略如通过奖励支持有益行为,通过惩罚增加行为代价来减少有害行为、通过对能源消耗的反馈,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等。

3.2.2社会健康保健体系的构建

3.2.2.1重视疾病预防与控制能力建设

围绕“预防为主”的大卫生格局建设,发挥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在环境性疾病医疗卫生管理工作当中的基础。从加强人类活动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预防与控制能力考虑,适时修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27—2009),加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气污染病实验室建设和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的政府投入力度,增加环境疾病预防工作性经费预算支出,在硬件设施和经费保障上更好地开展环境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从重视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肺癌等疾病相关的生态学、环境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学科综合研究与技术运用考虑,加强与科研院所、医院等机构的合作,设置环境污染类相关检验检疫、疾病预防研究等技术岗位,增加人力资本投入,从技术力量和人员保障上有效地开展环境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水平。完善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综合人口健康管理,统筹疾病预防控制、综合监督等管理,实现人口健康信息数据挖掘和综合分析[29],为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提供基础性信息源、可靠性数据库和有效性载体,进而构建与雾霾污染相关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体系。

3.2.2.2完善健康保险保障政策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体系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三大基本医疗保障构成为主,且保障范围主要集中到疾病治疗领域,缺乏疾病预防、健康保健等方面的保险保障,应研究将雾霾等环境污染健康教育与促进、健康保健等纳入政策性保险目录的可行性与现实必要性。同时,加快发展商业性专业化健康保险业,尝试第三方购买服务,通过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互相竞争、监督,协同提升环境性疾病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研究制定环境污染对人造成的健康危害的经济与非经济补偿机制,例如:提高因环境污染而引起疾病的医疗报销比例,实行严重雾霾污染天休假或户外工作健康津贴等。

3.2.2.3积极发展健康保健产业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独资建设和经营雾霾污染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业务活动,引导“互联网+”雾霾污染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新业态的出现,引导市场化的健康服务业、产业集群出现,优先发展使得人们更健康、健美并延缓衰老或防患疾病于未然的保健产业[30]。在环境性疾病高端医疗服务领域,探索专业化商业健康保险公司同公共医疗卫生机构、私人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新机制,加快形成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为主导,市场化生理与心理服务多维度的健康保健产业发展格局。现阶段,我国从维系生态环境安全、维护人们身体健康出发,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包括雾霾污染在内的大气污染治理进程。今后,应继续完善疾病预防与控制能力建设、健康保健保险、健康保健产业发展等领域的政策机制,发挥公共卫生领域在应对环境性疾病方面的健康促进能力。

参考文献

[1]包云轩.气象学: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2.

[2]杨准.雾霾现象成因初步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4,34:21.

[3]李金岚.论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0:146.

[4]环境保护部.全国环境统计公报(2014年)[EB/OL].

[5]包振虎,刘涛,骆继花,等.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分析[J].地理信息世界,2014,21(6):17-21.

[6]高怡,张美根.2013年1月华北地区重雾霾过程及其成因的模拟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14,19(2):140-152.

[7]王咏梅,武捷,红瑞,等.1961-2012年山西雾霾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37(10):1-8.

[8]马国顺,赵倩.雾霾现象产生及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J].生态经济,2014,30(8):169-172.

[9]王腾飞,苏布达,姜彤.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雾霾变化趋势与对策[J].环境影响评价,2014,1:15-17.

[10]孙志豪,崔燕平.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概述[J].环境科学,2013,26(4):75-78.

[11]新华网.我国科学家发表雾霾致病机理研究成果[EB/OL].

[12]周广强,陈敏,彭丽.雾霆科学监测及其健康影响[J].科学,2013,65(4):56-59.

[13]谢元博,陈娟,李巍.雾霾重污染期间北京居民对高浓度PM2.5持续暴露的健康风险及其损害价值评估[J].环境科学,2014,35(1):1-8.

[14]邢麟,王巍,余洋,等.雾霾天气对老年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疾病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4,300(16):2277-2279.

[15]洪新如,郑铃,孙庆华.大气污染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J].预防医学杂志,2008,12(6):459-462.

[16]王广发.大气污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2):1-2.

[17]杨福林,高菲.浅谈雾霾天气的环境毒理效应[J].安徽农学通报,203,19(16):98-99.

[18]赵璨,廖纪萍,王广发.免疫调节在颗粒物质诱导气道炎性反应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2):29-33.

[19](美)保罗•贝尔等.环境心理学[M].朱建军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31.

第3篇

去年,网络上的那首大雾版《北京 北京》一时唱爆——大雾弥漫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空气污染指数竟然不断爆表,除了仙境般的楼阁把你我围绕,我依稀看见了满街满眼的口罩……

雾霾天气是健康的无形杀手,其危害已经无须赘述。在这种空气质量极为恶劣的环境下,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注意。

健身:雾霾侵袭,减少户外运动

很多注重健身的人都讲究晨练,认为一日之晨,阳气始生,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锻炼,可以排出体内浊气,使气血流畅、体质增强,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养生之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晨练需要考虑环境和气象因素。雾霾天气时,早晨恰恰是一天中的“重灾时段”。雾霾笼罩时,气压较低,空气中的浮尘、杂质以及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的气溶胶粒子增多。如果这时进行户外运动,很容易导致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不仅达不到健身的目的,还会给身体带来危害。

雾霾天气应该尽量避免户外运动,可以选择适度的室内运动,采用一些低强度的锻炼方式,如打太极拳、做体操等。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去室内游泳馆,因为游泳馆湿度比较大,可以通过深呼吸将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有利于身体健康。

如果不得不出门,要注意戴口罩,尤其对于患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来说更为重要。同时,要选择中午阳光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开窗通风换气;否则,室内污浊的空气同样会危害健康。

饮食:清淡为佳,注意清肺、润肺和养肺

众所周知,人体的肺是专门负责吸入清气(即新鲜的空气)、呼出浊气,使体内外的气体不断得到交换而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生命活动的。如果人每次吸入的所谓清气中相当一部分是有害之气,那么,对肺造成的伤害便最大。因此,在雾霾天气时,尤其需要加强对肺的保养,从而提高肺的抵抗力和“清肃”功能(即自洁能力)。

肺脏的保养,除了尽量减少外部的不良影响以外,还要从饮食上多加关注,要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要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吃些梨、枇杷、橙子、橘子等清肺化痰食品。

临床医学研究显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人约有七成的血清中维生素A低于正常值。这是因为缺乏维生素A,会使呼吸道上皮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受损。所以,在冬季,尤其是雾霾天气时,要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D的食物。

很多家常菜,如银耳羹,莲子、百合、排骨汤,豆浆,鸭肉粥等,都有不错的清肺、润肺和养肺功能。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选择润肺饮食时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选择:痰多、咳嗽者可多吃白萝卜,内火旺盛的人可食用绿豆。此外,百合、荸荠等煮水食用效果都不错。

护肤三步骤:洁肤、润肤、隔离

雾霾中有很多有毒酸性物质,会对皮肤造成很大的刺激,可吸入颗粒物还会阻碍皮肤的正常呼吸和排毒。另外,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尘埃和有毒物质增多。这些物质有较强的吸附性,会吸附很多细菌、病菌。一旦皮肤沾染上这些细菌、病菌,就会对皮肤产生很大的危害,出现接触性皮炎、痤疮等。尤其是过敏性肌肤,更容易受到威胁。

第4篇

PM2.5的概念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的1/20。虽然PM2.5在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均有重要的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以往气象部门监测空气污染情况常以PM10为指标,但PM2.5可直接被人体吸入肺部,由于其穿透力强。因此危害较PM10更甚。PM2.5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它们是雾霾有害细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雾素来有“杀手”之称,加上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空气中的灰尘、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等污染物,附着在其上,这些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很容易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及肺炎、哮喘发作,诱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等。专家分析,PM2.5在吸附大气里面的毒性物质,进入到人体呼吸道以后,会被人体吸收,它对人体体内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雾是由我们看不见的水滴构成的,但是霾是由肉眼看不见的颗粒及飞扬的尘埃物等构成的,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很大。

近30年来,我国公众肺癌患病率上升了4倍多。目前,医学界普遍认为这可能与雾霾天气增加有一定的关系,很多人已经把雾霾天气比喻成大自然的“吸烟室”。雾霾天气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它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

专家支招抵御雾霾天

人体每天大约需要呼吸10立方米的空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空气过滤器”。该如何躲开PM2.5的危害呢?专家们为您支了几招:

1.少开车,堵车就熄火,避免汽车空转。原美国夏威夷大学环境专家董良杰表示,汽车尾气不仅危害长时间在道路周边的人,也危害司机本身,特别是长时间堵车、汽油得不到完全燃烧时。所以专家建议大家少开车,长时间堵车时最好熄火,尽量少开窗。

2.严禁近郊私自焚烧垃圾和枯草败叶。私自焚烧是很多农户和企业处理垃圾最便捷的方式。但私自焚烧所产生的二噁英、烟尘颗粒等有毒物质,会使周边的城市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毒雾”。

3.减少外出。频现雾霾天气期间,网上出现了一日销售3万个口罩的“壮观”景象,那么口罩能否抵御雾霾天气对健康的侵袭呢?专家认为,抵御雾霾天气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外出。戴口罩可以防止一些灰尘进入鼻腔,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对于PM2.5,专家认为口罩的抵御能力有限。因为即便是专业的医用口罩,也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于PM2.5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抵御能力不强。

4.室内预防方法多。不吸烟,远离二手烟:雾霾天气少开窗,可以养点花花草草;使用空气净化器。市面上80%的空气净化器都以净化空气中的细微颗粒物为主,对PM2.5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人们在使用时要注意勤换过滤芯。

第5篇

调查显示,约95%的网友知道PM2.5是雾霾的成分,但近五成的网友不知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也是雾霾所含污染物以及雾霾污染源何在,教材知识缺位、大众科普不到位和自学习惯欠缺是造成认知较差的主要原因;六成网友不了解PM2.5能进入毛细血管和血液,网友对PM2.5等在人体淤积部位及沉积量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不足六成网友了解PM2.5能给成年人造成10余种危害,辣妈和宅女对PM2.5给孩子造成的危害认知最好,仅平均五成网友认为PM2.5会给老人造成严重危害;平均五成六网友注重日常防霾,防霾口罩和食疗最受欢迎;面对雾霾,七成六网友了解食疗是治本的理疗方法。

一、调查说明

1. 调查目的

客观了解“雾霾危害”认知现状,分析不同年龄人群雾霾知识储备情况,了解网友对“雾霾危害”的看法,提出防治的有效建议。

2.主要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内容包括雾霾有害成分及污染源、雾霾如何进入身体、雾霾对不同人群的危害、日常防霾措施等四部分。

3.调查组织过程

时间周期:2019年4月24日至2019年4月24日

执行机构:绿生活指南、问卷星

4.调查方法

采用网民自填网络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5.调查对象

新浪微博网友

6. 有效样本量

2726个

二、调查样本结构

1.六成多网友年龄在20-30岁,是参与在线调查最活跃人群

调查数据显示,34.81%参与调查的网友驾临“十面霾伏”的地球时间为26-30年,占比最大;驾临地球20-25年的人数排名第二,占到27.85%;这两部分人群超过了参与调查总人数的一半,高达62.66%。排列第三的是驾临地球31年以上的人群,占25.95%。此外,11.39%的网友驾临地球不到20年。

2.近七成半的参与网友是女性,她们更关注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

调查数据显示,参与在线自填网络问卷的网友74.68%是女性。一方面,在互联网中女性较男性更爱分享和互动、更有耐心;另一方面,女性更关心自身及家人健康,尤其是在空气污染严峻形势的当下。

3.宅女和辣妈更关心环境污染危害,占女性网友的三成多

在74.68%的女网友中,不同类型的妹纸对雾霾等环境污染造成的健康危害关心程度又是不同的。宅女、辣妈、萝莉和御姐依次分列前四位,分别占到19.49%、13.56%、11.86%和10.17%,占到女性网友的55.08%。而后四位依次是大妈、白富美、腐女和干物女,分别为0.85%、1.69%、3.39%和4.24%。丝女、女汉子和家庭主妇均为7.63%,女神有5.95%,森女有5.93%。

4.经济适用男最关心环境污染危害,占男性网友近五成

在25.32%的男性网友中,有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有44.44%的为经济适用男,“顾家”是他们关心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性格基因。跟女性网友基本一致,宅男、大叔和小鲜肉都挤进了前四,占比一次为15.56%、11.11%和10%。而男神占5.56%,高富帅占7.63%,丝男占8.89%。总体情况与女性网友人群分布吻合。

三、对雾霾成分及污染源的认知状况

1.九成五网友了解PM2.5是雾霾的有害成分,但对其他污染物的认知不足

雾霾物质构成,主要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PM2.5(即有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的可吸入颗粒物)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为气态污染物,它们与雾气结合,形成了灰蒙蒙的天气。

但是调查数据显示,网友对雾霾的组成或者说有害成分的认知还不够全面。94.94%的网友都知道PM2.5等是雾霾的污染物,但是知道二氧化硫是雾霾污染物的不足六成,而了解氮氧化物也是雾霾污染物的也刚六成多一点点。

在女网友中,仅有55.08%的了解氮氧化物是雾霾的成分,有60.17%的了解二氧化硫是雾霾的有害成分;奇怪的是,女网友中仅有78.81%的知道PM2.5是雾霾的有害成分。

而在男网友中,仅有55.56的了解氮氧化物是雾霾的成分,稍比女性网友高0.48个百分点;有60%的了解二氧化硫是雾霾的成分,比女性网友地0.17个百分点;有92.22%的知道PM2.5是雾霾的有害成分,较女网友高出13.41个百分点。

总体看来,网友们对雾霾所含污染物成分有较好的认知,但还非常不完善。雾霾是2019年底才被广泛知晓的事物,大家在学校接受的地理知识没有涉及、大众科普不到位和阅读习惯欠缺等,是网友们对雾霾认知不到位的主要原因。

2. 全民治霾须先告知公众污染源何在

一般认为,城市有毒颗粒物的来源有汽车尾气、烧煤供暖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可生长颗粒、装修粉尘、厨房油烟等。环保部数据中心监测的污染防治类别,则为污水处理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危险废物、重金属、废水和废气六大类。

调查数据显示,89.87%的网友认为废气是空气污染源,86.08%的认为粉尘是空气污染源,63.92%的认为重金属是空气污染源,53.80%的危险废物是空气污染源。此外,有51.27%、39.87%和29.75%的则分别认为,废水、污水处理厂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也是空气污染源。

在女网友中,89.83%的知道废气是空气污染源,83.9%的了解粉尘是空气污染源,59.32%、55.08%的则分别认为重金属、危险废物是空气污染源。

在男网友中,这一比列分别为52.22%、84.44%、67.78%和48.89%。与女网友相比,对废气的认知低了37.61个百分点,对粉尘的认知高0.54个百分点,对重金属的认知高出8.46个百分点,对危险废物的认知则低了6.19个百分点。

综合分析可以发现,网友们对空气污染源的认知总体较好,但也不全面。全民治霾,很重要的一点要让公众知道其身边的污染源何在!

三、对PM2.5进入人体的认知状况

1.仅四成左右网友认为PM2.5能进入毛细血管和血液

临床经验表明,PM2.5依次可以进入鼻腔、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毛细血管和血液等人体部位。

调查数据显示,网友们认知较高的是PM2.5能进入人体的鼻腔、气管、肺泡和支气管,知道的人依次为89.87%、86.71%、79.75%和77.85%。认为PM2.5可以进入的有50.63%,而认为能进入毛细血管和血液的仅分别有37.97%和41.14%。

在女网友中,认为PM2.5能进入人体的鼻腔、气管、肺泡和支气管等部分的,分别占88.98%、84.75%、77.97%和77.12%。在男网友中,这一比例分别为88.89%、82.22%、76.67%和73.33%。男女网友的认知程度差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网友对PM2.5能进入人体部位的认知也相对较好,同时也存在认知不全面的现象。尤其是,大家对PM2.5可以进入毛细血管和血液没有太多概念。

2.对PM2.5危害认知不太乐观,三成五对其在肺泡淤积无概念

调查数据显示,70.89%的网友赞同“大部分直径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和42%的PM2.5在鼻腔中沉积下来”的说法,76.58%的网友选择了“咽喉的黏液会黏住一部分直径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和8%的PM2.5”的观点,59.49%的网友认同“气管黏液会黏住最后一部分直径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以及4%的PM2.5”的说法,51.27%的网友支持“11%的PM2.5会被支气管壁黏液阻隔下来”的观点,65.19%的网友选择了“最后35%左右的PM2.5进入肺泡,且无法被排除体外”的说法。

事实上,每个选项下直径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和PM2.5的淤积部分和沉积量,都是医学临床得出的数据。调查结果表明,网友们对雾霾进入人体的认知不太乐观。

四、对PM2.5所造成的健康危害的认知状况

1.PM2.5能给成年人造成10余种危害,网友平均认知不足六成

霾下生存,每个成年人每天都在当“吸尘器”。当干净空气成为奢侈品,您认为每天呼吸的PM2.5等脏空气会带来哪些疾病吗?

网友们给出的答案是:77.22%的认为PM2.5能给成年人引发过敏性鼻炎,72.15%的认为能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和慢阻肺,68.99%认为能导致咽炎,65.19%的认为能引起咳嗽,64.56%的认为能诱发哮喘,62.03%的认为能引患肺炎,56.33%的认为能造成肺癌,51.90%的认为能引起扁桃体炎,46.20%的认为能引发感冒,30.38%的认为能引患空鼻症,36.71%的认为能导致肺栓塞。

有关权威专家一再遮掩说,PM2.5等脏空气是否能诱发疾病目前国内尚未有数据支撑。其实,雾霾“有毒”是共识,国内外都有数据可以佐证。

据北京市卫生局统计,每次出现重度雾霾的天气,到市属各大医院的呼吸科就诊的患者就增加2-5成。

美国环保署2019年《关于空气颗粒物综合科学评估报告》指出,有足够的科学研究结果证明了大气细粒子能吸附大量有致癌物质和基因毒性诱变物质,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包括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改变肺功能及结构、影响生殖能力、改变人体的免疫结构等。

2019年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报告,更是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

因此,不论每个成年人对PM2.5究竟能给自己造成哪些疾病的认知有多少,重要的是不要迷信所谓国内某些权威专家持续忽悠的“雾霾致病没有结论”。

2.近九成网友认为PM2.5极易引发儿童呼吸道感染,辣妈和宅女最关心孩子

您家有孩子吗?孩子个子比,贴近地面,更容易吸入雾霾颗粒物;同时,孩子没有鼻毛,雾霾更容易入侵;PM2.5等空气污染物进入孩子身体后,产生的危害要比成人大得多。您认为雾霾天气对孩子造成的最大危害有哪些?

网友们的回答是这样的,89.87%的认为会引发呼吸道感染,60.13%的认为会造成肺气肿,53.8%的的认为会让孩子情绪不稳定,41.14%的认为会导致肺癌,22.15%的认为可能会带来小儿佝偻病。

而在女网友中,辣妈和宅女这个群体的认知很有意思。

辣妈占总调查女网友的13.56%,100%的辣妈都选择了PM2.5会引起孩子呼吸道感染,62.5%的辣妈支持PM2.5会让孩子情绪不稳定,50%的辣妈赞同PM2.5会诱发孩子肺气肿,43.75%的辣妈认为PM2.5会导致孩子患肺癌,只有18.75%的辣妈判断PM2.5会给孩子造成小儿佝偻病。

如果说辣妈的选择是基于经验等判断,那么占调查女网友19.49%的宅女的选择就有些不寻常,她们对孩子的爱从数据上看有齐平辣妈之势。73.91%的宅女支持PM2.5会引起孩子呼吸道感染,47.83%的宅女认为PM2.5会诱发孩子肺气肿,43.48%的宅女选择了PM2.5会导致孩子患肺癌,30.43%的宅女判断PM2.5会给孩子造成小儿佝偻病,52.17%的宅女赞同PM2.5会让孩子情绪不稳定。宅女对PM2.5会给孩子造成最大危害的认知比例,远远超出除辣妈外的其他女性人群。

3.平均五成网友认为PM2.5会给老人造成严重危害,认知待提高

您家有50-70岁的老人吗?医学专家分析认为,雾霾天气的增加,加剧损伤老人的肺功能,从而导致老年人肺癌患病率的高发。您认为PM2.5等空气污染物会给家里的老人带来了哪些风险?

网友们是这样选择的,77.85%的赞同PM2.5会引发老人呼吸道感染,72.78%的认为会让哮喘发作,70.25%的认为会引起急性气管炎,64.56%的认为会引起支气管炎,51.27%的选择了会造成心力衰竭,32.28%的赞同会引患心肌梗塞,29.75%的认为会引起心绞痛,仅有1.27%的认为会导致肺癌。综合分析发现,平均五成网友支持PM2.5会给老人造成严重危害,这也不是一个很高的认知度。

4.平均五成三的网友对肺癌信号有所认知,防霾致癌即刻行动

《全球癌症报告2019》指出,肺癌仍是最普遍和最致命的癌症,2019年约新增180万患者并导致159万人死亡。其中中国约占此类病例的1/3以上。专家表示,吸烟、长期遭受空气污染和职业中接触致癌物,是增大中国人患肺癌风险的主要因素。每个人都是肺癌的潜在患者,您知道患肺癌有哪些信号吗?网友们的认知状况如下:

62.03%的网友选择了“久咳,特别是频繁不止地咳嗽,短期内检查不出原因”;

72.78%的网友选择了“咳血痰反复不愈,且有不固定的间歇性胸部疼痛”;

50%的网友选择了“发生感冒或支气管炎后,咳嗽久治不愈且症状逐渐加重”;

60.13%的网友选择了“突然出现渐进性气短、胸闷,胸透有胸腔积水,但身体却没有发热症状”;

44.3%的网友选择了“患有肺结核或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原有的咳嗽规律突然改变”;

41.14%的网友选择了“胸透显示肺部炎症,经治疗不能彻底控制,症状反复出现或加重”;

60.76%的网友选择了“有长期吸烟史,有肿瘤家族史,日常工作接触致癌物质如石棉、沥青、砷、铬、煤焦油的机会较多,且出现呼吸道症状者”;

36.71%的网友选择了“不明原因的关节、肌肉顽固性疼痛及皮肤麻木、灼痛,虽有发热,但全身症状不明显”。

肺癌,号称“癌症杀手”,是PM2.5给人体带来的健康危害中最严重的一种。调查网友们对肺癌信号的认知,目的在于督促大家从最严重的后果来防治雾霾危害。调查显示,平均53.48%的网友对患肺癌的信号有所了解。

五、对PM2.5所造成的健康危害的认知状况

1. 平均五成六网友注重日常防霾,防霾口罩和食疗最受欢迎

面对凶猛的雾霾危害,网友们都财局了哪些防霾措施?

77.22%的网友选择“使用防霾‘常规武器’口罩”防霾;61.39的网友选择“通过食疗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防霾;50.63%的网友选择“时常护肤洁面”防霾;48.1%的网友选择“使用呼吸‘神器’空气净化器或空气加湿器”防霾;44.94%的网友选择“择机健身”防霾。

调查数据显示,平均五成六的网友在日常生活中会采取防霾措施,而使用防霾口罩和通过食疗防霾的人最多,通过护肤洁面、健身和空气净化器防霾的人数大体相当。

2.面对雾霾,七成六网友了解食疗是治本的理疗方法

第6篇

雾霾加重心血管病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雾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前两者是气态污染物,而可吸入颗粒物则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颗粒物的英文名称为Particulate Matter,缩写为PM。目前,我国监测的是颗粒物治标有三个,分别为:PM2.5(细颗粒物,又称可入肺颗粒物),即能够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PM10(可吸入颗粒物),即直径大于2.5微米小于等于10微米,可以进入呼吸系统的颗粒物;PM100(总悬浮颗粒物),即直径小于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

一般地说,粒径在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部分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相当于人类头发的1/20,能够附载大量有害气体、重金属等物质,可以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直接进入肺部,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有害物质溶解在血液中,对血管内皮直接造成缓慢、持续的损伤,促使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以及斑块破裂和急性血栓形成,不仅会引起胸闷、气短、心慌、头晕等症状,还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血栓,使原有心血管疾病病情复发或恶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

雾霾来袭,“护心”10建议

当然,空气污染并不是疾病传播,只要心血管病患者能以正确心态面对,合理方式处理,就能安然度过雾霾季节。

1. 尽量不出门,尤应避免户外晨练

心血管病患者之所以受雾霾影响很大,是因为起雾时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有所下降,容易使人感到胸闷不适。早晨潮湿、寒冷的雾气还会造成冷刺激,容易导致血管痉挛、血压波动、心脏负荷加重等。因此,雾霾天气是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杀手”,尤其是同时患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人,雾天最好不出门,更不宜晨练,以免诱发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

2. 外出戴专业防尘口罩

由于细颗粒物太细小,市面上的棉纱口罩只具有防尘作用,无法阻挡PM2.5。经过国家批准的KN90、KN95、N95级别的防尘口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过滤细颗粒物,对大部分细菌、病菌等都能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这类口罩有三层结构,最外层的作用是防溅,中间层的作用是过滤,最内层的作用是防潮。

3. 外出归来即清洗

在雾霾天气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肌肤,换上干净的衣物,以免将细颗粒物带入室内,加重室内空气污染。

4. 饮食清淡多喝水

在雾霾季节,心血管病患者宜进食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少吃刺激性食物,适当多吃梨、橙、萝卜、枇杷、百合、莲子等清肺化痰的食物。

5. 适当饮用“清肺除尘”茶

桐桔梗茶、桐参茶、桐桔梗颗粒、桔梗汤等具有清火、滤肺尘功能,能增强肺泡细胞排出有毒细颗粒物的能力,有效协助人体排出体内积聚的PM2.5颗粒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6. 适当服药

紫外线能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还可杀灭大气中的微生物,如果经常出现雾霾天气,紫外线照射不足,会影响人体维生素D合成,心血管病患者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同时,患者应及时调节自身情绪,舒缓忧郁烦闷的情绪,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保护心血管的药物,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管痉挛,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预防心梗、中风发生,保护心脏健康免受浓雾侵害。

7. 雾霾天气少开窗

人每天约有70%~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PM2.5的健康效应更大。除杂雾霾天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外,还要重点做好室内环境污染的防控。雾霾天气紧闭门窗是错误的,因为室内空气需要流通。但不应在早晚开窗通风,因为此时污染最重,等太阳出来后(中午前后)开窗通风换气为好。

8. 少吸烟或不吸烟。

香烟烟雾中含有大量PM2.5,对人体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危害,应少吸烟或不吸烟。如果无法阻止周边的人吸烟,那就应该尽量远离烟雾环境。

9. 适当种植绿色植物。

绿萝、鱼尾葵、万年青、富贵竹等叶片面积比较大的绿色植物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PM2.5,可降低室内环境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

第7篇

雾霾被称为健康的“隐形杀手”,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以前的大气污染主要是降尘,而现在的雾霾实际上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假如雾霾中混杂着有害物质,就会对健康产生直接危害,包括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破坏。

雾霾伤肺伤心伤血管

伤肺。雾霾对呼吸系统影响最大,这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呼吸系统与外界环境接触最频繁,数百种大气颗粒物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存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而雾霾天气导致近地层紫外线减弱,容易使得空气中病菌的活性增强,细颗粒物会“带着”细菌、病毒来到呼吸系统的深处,造成感染。

伤心脏。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表明,雾霾天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

伤血管。雾霾天空气中污染物多,气压低,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

伤皮肤。皮肤也有呼吸功能,在干净的环境中,皮肤会很舒适、滋润,但是如果在一个很脏的环境中,皮肤会很不舒服。因此,在雾霾天勤洗脸也很有必要。

伤脑。雾霾不仅伤害器官,更存无形之中影响着神经系统。美国第65届老年医学会年会有个结论,空气中PX2.5每立方米增加10微克,人的脑功能就会衰老3年。

有些病最怕遇上雾霾天

感冒在雾霾天更易发作。PM2.5进入呼吸道会刺激并破坏气管黏膜,导致其抵抗病毒、细菌进入肺部组织的能力下降。因此,雾霾天感染呼吸道疾病的人会增多。

过敏遇上雾霾天更严重。PM2.5中大多含有毒物质,通过鼻腔吸入人体,会直接损伤鼻腔组织,引发并加重过敏性鼻炎。要预防过敏性鼻炎的侵扰,切记在雾霾天外出时戴上医用N95口罩,回家后及时清洁手脸,并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

通风换气最有效

第8篇

不饱和脂肪酸无法“抗霾”

不饱和脂肪酸,这种被认为有抗雾霾功能的物质成分,在中国人的膳食中并不缺乏,无论是炒菜油还是坚果、油籽,都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五花肉肯定不是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更不是推荐来源。尽管五花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约占总脂肪酸的45%,但这个数字并不算高,因为中国人常用的烹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达70%~90%,而经常炒菜、红烧、油炸的中国人只可能会吃得太多烹调油,哪有缺油的道理。

所谓不饱和脂肪酸有助排除肺部微细颗粒物以及重金属的说法,并没有可信的科学依据。本来在胃肠的不饱和脂肪酸怎么能跑到肺泡里?又是怎么和肺里可吸入颗粒物上附着的重金属发生结合的?如果肺泡里真有不饱和脂肪酸,又遇到了铅、镉等重金属,反而会有效催化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这实在不是什么好事情。

中医食疗方法可“抗霾”吗?

那么,中医所推荐的滋阴润肺、助肝排毒的食疗方法可“抗霾”吗?笔者认为,所谓“润肺”的食材未必对雾霾有特效。但适当吃点木耳、银耳,获得一些可溶性膳食纤维,对于减少胃肠道中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还是有所帮助的,并能延缓餐后血糖、血脂的上升。

不过,也有人认为,木耳和银耳等菌类食品污染大,会富集环境中的重金属。其实,按目前各地测定的结果,的确存在菌类重金属超标的问题,但比例还是很小的。菌类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的轻重,主要与它的生长环境有关。在土壤、水源已经被重金属污染的地区,野生菌类是最危险的,而人工栽培的菌类长在培养基上,不接触外界环境,反而相对安全。另外,菌类中的重金属并不是可溶状态,通常是与膳食纤维结合存在,即便是进了人体,吸收率也是较低的。所以,在少量食用的前提下,各种菌类的安全性无须担心。

吃青菜“抗霾”更靠谱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多吃青菜可以对抗雾霾”。这个说法倒是有点道理,但也只是“沾边”而已。这是因为菠菜、苋菜、小油菜、芥蓝等深绿色的叶菜中富含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叶绿素有利于减少人体内某些化学毒物的致突变作用,而胡萝卜素在身体内转变成维生素A,有利于提高上皮组织(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眼睛的黏膜和皮肤等)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其中的多种抗氧化物质也有利于降低炎症反应,这些作用对于预防雾霾造成的呼吸道黏膜损害可能有一定的益处。

如果你平日很少吃青菜,因为听说吃青菜能抗雾霾的说法而增加了绿叶菜的食用量,那真值得庆祝了。因为吃深绿色叶菜的好处实在太多了,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认知退化和骨质疏松都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