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3 10:05:1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营销策略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会展;会展营销;策略
展览会的举办,简单来说就是打造一个平台,让供需双方在一个平台上有效的沟通,达到行业内信息的共享,同时促进行业的发展,对于产业处于朝阳期的行业展览会来说,由于对未来产业发展形势的不明朗,需要动用各种营销策略来吸引买家和卖家共同支持展览会这个平台。 通过会展,企业可以展示自己的品牌,通过会展提供的信息渠道和网络宣传自己的商品。企业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与目标顾客直接沟通,可将产品的信息发送给特定的客户,并可产生来自顾客的即时反应。而专业性会展则是其所代表行业的缩影,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就是一个市场,企业可以在会展中建立并维持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建立在市场中的企业整体形象。通过展会期间的调查和观察,企业可以收集到有关竞争者、分销商和新老顾客的信息,企业能够迅速、准确地了解国内外最新产品和发明的现状与行业发展趋势等,从而为企业制定下一步的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1.会展营销的分析和评述
1.1会展的内涵
所谓会展,即会议展览的简称,是一种促进营销的活动。会展的形式可以是展示会、交易会、展览会或商业市场,其主要目的在于宣传竞争和互补卖方的有关信息并展示其产品和服务。它是以会展企业和会展场馆为核心,为与会者、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服务的,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产业。国内提出会展业的概念,主要是出于会议与展览活动的高度融合、并且都伴随着人员的大规模流动和消费,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拉动机制极为相似等原因。这个定义是以需求为取向的。
1.2会展营销的内涵
会展营销是为了提高展会品牌价值和影响力,通过价格、服务、宣传以及品牌塑造等手段所进行的市场推广活动。是展览会组织者寻找目标市场、研究目标客户需求、设计会展产品和服务、制定营销价格、选择营销渠道以及保持良好客户关系等一系列销售活动的总和。
1.3 会展营销的特点
1.3.1信息高度集中
会展营销之所以不断发展,主要在于它能够在短时间、小范围内聚集大量的信息,包括大量的供求信息和会展产品信息,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或者观众,都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会展营销中获得大量的重要信息。
1.3.2选择空间大
会展聚集了大量的买家和卖家,为买卖双方提供了广阔的交易空间。通过会展的营销,卖家可以面对大量的订购型买家,可以选择最优的对象进行合作。
1.3.3涉及行业最新前沿。会展营销不仅要提供新会展产品和服务,还要聚集最新的思维与理念以及行业的最新发展态势。因此,“新”成为了会展营销过程的主旋律.
2.会展营销策略方式新观念
知识经济条件下,会展营销观念的更新通过对新营销方式的认同体现出来,过去的竞争者们认识到了整合的力量,从而走到一起,成为合作者;过去品牌是成功营销的结果,现在品牌成为营销的手段;过去更多的是价格营销,现在更多的是特色营销,过去主要采用网下营销方式,现在采用网上营销会更便利,更有效。
2.1整合营销的观念
整合营销是通过把展览业发展的各种有利因素组合成一种综合优势向外界宣传,以充分发挥有限资金和人力的整体效用,是不同营销主体联合开发一个或几个营销机会,有水平整合、垂直整合、交叉整合等形式。
2.2品牌营销的观念
品牌营销会展组织者必须从所拥有的参展商、观众、媒介、政府或行业组织背景以及外协单位等资源着手,找出竞争对手不可复制或不可获取的优势,确定展会以贸易为主还是以展示为主,以最尖端科技展示为主还是以商品的上市预热展示为主,以政府形象公关为主还是以销售渠道开拓为主,在此基础上,确定展会品牌定位,并通过各种营销手段的整合运用,塑造品牌形象,不断地延伸和发展品牌,建立品牌忠诚度,最终达到品牌营销的目的。
3.会展营销策略的创新要素
会展营销策略通过前面对企业会展营销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出相应的会展营销创新策略。展览展示要出特色:
3.1 创意要新、定位要准、效果要好
创意要新、定位要准、效果要好。纵然顿顿鲍鱼,食之过五也会生厌,因此,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展位,让展位生辉,魅力四射。别的参展商做忙着做时尚,你就做复古;别人走复古路线,你就中西合璧;别人在地面做文章,你就在空中出新意…一定要形成差异营销,在差异营销中让企业脱颖而出。
3.2造型要奇、制作要精、花钱要省
企业展览展示的产品,一定要突破俗套,无论是采用概念嫁接还是经典挪用,造型一定要出新出奇,外观要雅致大气,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制作上,要用料讲究,做工精致,能够完美的体现企业自身的实力、地位,产品的档次。企业做展台、户外展示景点所用的材料,要从至少三套制作报价中选择、估算,使用时间短的能租则租,技术含量高的要有专业人员把关,能够不截开的材料最好保留原样,这样可以再利用,或在展览结束时让价卖出。对于企业来说,细处省钱最后算下来也不是个小数目。
3.3媒体传播要有策略
企业参加展会在做好展览展示“落地”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宣传的“飞天”工作。企业每年的宣传计划应该考虑自身的参展计划,把在参展地的宣传提前做起来在,其中,媒体应多电视、电台、报纸、路牌、公交广告中选择,根据各个媒体的特点进行组合,将宣传效果发挥到最好。企业也可以赞助展会,借展会宣传传播企业,或利用展会专用的参展证、纪念品等做宣传。对于会展期间的宣传,策略至关重要。企业宣传的越密集,设计的悬念、卖点越多,参展商和消费者关注的越多,取得的整合传播效果也就越好。
3.4展会促销不可少
促销也是会展营销中的一环,企业可以根据各类展会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展会促销多种多样,如赠品促销、活动促销、现场演示促销、抽奖促销、特价促销、联合促销等,选择何种形式,依实际条件,按投入最小、效果最大为上。
做赠品促销,赠品的设计要有吸引力、个性化,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高,并易于携带。更重要的是物美价廉,消费者很容量将赠品质量与产品质量联系起来,劣质的赠品是对品牌的一大伤害。做活动促销,满足的是人们的一种好奇心、好胜心,以表演活动为例,表演形式和制造气氛的手法一定要创新,要给经销商和消费者带来新意。
会展营销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只有灵活运用各种会展营销策略,特别是创新策略才能让会展营销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展览会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营销策略运用的好坏。任何一种产品需要有效地销售出去,必须运用合适的、有效的营销方法和策略,才能更好地宣传自身的产品,尤其是特殊的服务产品。而在会展营销这项特殊的服务产品中,营销策略应不断创新,以适应会展经济的发展.公司策略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要解决影响组织未来发展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它是会展营销企业策略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会展营销企业经营范围内的科学制定。同时,会展营销企业策略又是制定各种计划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巴利・西斯坎德.展览营销全攻略[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营销问题 营销因素 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b)-0222-02
汽车营销是众多的汽车厂家、众多的品牌和车型充斥市场最好的选择,卖方市场已经完全进化为买方市场,汽车行业正在加快优胜劣汰的进程。对于任何品牌的汽车和任何汽车经营者都有胜出的机会。其前提是:必须卖好车,必须做好营销。对厂家是如此,对经销商更是如此。如何快速有效地提升企业经营业绩,是取决于营销策略的科学与合理性,取决于企业营销人才与营销队伍的执行能力等等。
1 汽车营销概述
汽车营销就是汽车企业为了更好更大限度的满足市场需求为达到企业经营目标而进行的以汽车交换过程的一系列活动。
2 现在汽车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汽车营销和其他行业自然有很大的不同,买车的行为从产生购车动机,到最终实现把上了牌的车开回家,至少需要三个月甚至以上的时间,所以买什么类型、什么品牌、什么价位的车,对很多消费者而言,是一个大问题。也就是说,汽车不但是耐用消费品,汽车营销更是一个实现复杂购买行为的营销概念。这其实也对汽车厂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如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如何让自己的品牌和产品脱颖而出,让众多消费者能在这最后下定决心的过程中选择自己的汽车,就是一个大问题。?这些年来,各大汽车厂商对于汽车营销的重视和投入可谓与时俱增。汽车营销手段不断翻新,汽车营销理念也不断变革,已由简单的卖车手段,逐步演变成一种商战中的艺术。总体来看,整体汽车营销发展势头良好,同时也暴露出汽车市场营销的一些问题。
(1)4S店的渠道模式存在问题。
4S店模式由于投资规模较大,导致顾客付出的购买成本也较高。平均每个专卖店的建设和配套设备费用在2000万元左右,年维护费用也将在100万元左右,这些费用都将转嫁到最终用户的消费成本里。
4S店在城市内的布局受限。一般具备4位一体功能专卖店的占地面积都在5000平方米以上,要想在理想的销售服务范围内找到合适的建店场所是比较困难的。4S店并不是完整的“4S”。在市场上信息反馈中分析,目前的服务质量与理想的4S店的初衷还有很大差距。很多4S店并没有起到信息反馈的作用。信息反馈最关键的是产品需求量的信息,厂家依据商返回的信息进行生产。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汽车商都不能掌握潜在客户的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即使是将已售客户的资料记录准确、保存完整、反馈给生产企业,也是仅有一部份的销售店能够做到。有时厂家和渠道经销商之间存在着博弈现象,厂家认为经销商难管、不听话、胡要价,各自为自己的利益争执不休,营销方案和政策执行不下去,导致厂家和最终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对客户的把握能力下降。
(2)营销模式存在问题。
价格战是绝大多数行业发展初期的共同现象,是对市场、对消费者的需求把握不准确的一种市场过渡现象。众车行里人气高涨,消费者忙于看车,销售员忙于讲解车型或是与消费者签购车合同等。这样的销售情境,照理说,车行负责人应该开心才对,但事与愿违,虽然说店里人气高涨,车商却面临着库存高企,无利润可赚的局面。库存压力大了,汽车价格战也是愈来愈激烈。经销商不断降价,而且价格动辄就是数万元至十万元的降幅,让消费者目不暇接了。面对焦灼的价格战,汽车专业人士表示,这会导致更多的消费者持币观望。因为消费者看不到价格是否触底,而且也让他们怀疑自己所要购买的车型是否保值等。因此,价格战或对车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消费者最先选择的时候是从品牌入手,价格就被逼到了后一步的考虑因素中去。
(3)汽车服务意识存在问题。
汽车销售合同中暗藏猫腻是经销商存在的普遍问题。在不少经销店中,发现经销商与消费者签订的合同,文本不规范、违约责任不对等、交车时间不约定、乱收费现象严重等问题都较为集中。其中,随意扩大对“不可抗力”的解释、免除延迟交车的违约责任等更是比比皆是。
随着汽车生产厂家对服务要求的不断规范,经销商的硬件水平确有大幅提高,但软件“软助”问题依旧。如维修服务水平欠缺等问题仍很普遍。维修中相关证明材料五花八门,不少经销店的维修工只具备中级工资质,技师或高级技师人员严重欠缺,而且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基础性操作掌握不熟练,故障处理流程描述不规范的情况,虽然部分经销商对维修配件的使用制定有相关制度,但实际操作中漏洞不少,存在旧件充当新件的隐患。这些都会影响到汽车营销。
3 汽车营销应考虑的因素
通过对我国汽车目前营销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参考国外汽车营销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在制定汽车营销策略时应考虑下述因素。
3.1 国家政策因素
现在,国家政府纷纷运用政策和法令来调控本国的经济运行。典型的,如财政、税收、利率等方面的经济政策自不必说,甚至有些政治方面的政策、法令也影响着企业的市场营销策划。由此可见,了解和预测国家政策,对营销策划是非常重要。
3.2 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是人类长期社会生活的精神财富的结晶,体现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文明程度,每一个社会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亚文化群。社会文化从价值观念、、习俗传统等多个方面影响着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从而间接地影响着企业的营销策划。
3.3 竞争者因素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军事上一条致胜的准则。现代商战中的“知彼”目的在于“胜彼”,了解竞争对手的资金、技术、产品、渠道等方面的信息,才能充分发挥己方的长处,在营销策划中才能先行一步,早动一时,抢占制高点以挫败对手,占领市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早在石油危机到来之前,就了解到美国、欧洲的汽车公司着力开发豪华、大型、高耗油量的汽车。就实力而言,难以和它们抗衡。于是丰田公司避实就虚,研制小型节能汽车,在石油危机到来之际,迅速打入美国、欧洲市场,并制定完整、缜密的营销策略,以无可比拟的优势击败了竞争对手,出现了“有路必有丰田车”的繁荣景象。
3.4 消费者因素
营销策划的目的是成功地推出产品,得到消费者的货币选票。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模式已被顾客至上的营销观念所取代。消费者的价值观念、消费心理、态度左右着其消费行为,从而吸引着营销策划者的目光。成功的企业往往是从消费者的心理、行业变化趋势中找到营销策划的依据。美国的L·L·比恩公司认为:“在本公司中,顾客是最重要的人。”他们的营销策划以优质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而闻名。公司保证当场测试其产品,追踪并解决一切消费者投诉,从而赢得了97%的顾客的最高评价,为其他企业的营销策划提供了借鉴。
3.5 科技因素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现代企业生产带来了新材料、新工艺,第一生产力使得产品开发日新月异。更重要的是,科学技术已成为搜集、整理市场信息、辅助企业经营决策的新手段,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企业营销观念的变化,带来了营销领域的革命。给企业的营销策划造成了全方位的影响.
4 汽车营销策略的探讨
根据汽车营销要考虑的因素,我们的营销策略有如下几点。
首先,建立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营销模式。营销模式只有做到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才能体现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必须建立以符合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汽车营销模式。国内汽车生产企业、汽车销售企业,要以消费者的利益为中心,赢得消费者、市场及自己的发展。此外,在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我国汽车营销模式的建立还需从全局出发,构建一个合理均衡的集厂商、经销商和消费者利益为一体的三角平台,只有这三方的利益均衡发展,才能维系我国汽车营销模式的良性运作,并不断向前发展,为我国早日进入汽车强国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建立汽车营销的模块化战略发展模式。在汽车销售中,虽然有标准化的流程,但也有每个销售顾问一些灵活的方法。顾客也是各式各样的,不可能用一种方法对待所有的客户,因此我们需要在标准化的服务中,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灵活的处理。客户虽然各式各样,但是也是根据一些标准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消费人群划分不同的营销模块;通过举办车展和特定消费群体热爱的活动拉近和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和消费者的不断接触,零距离了解该类消费群体的需求来制定未来的销售策略;最后通过合理的促销活动,达到销售目标。将客户进行分类是必要的,但是要注意,不能轻易的通过外表来判断,而且无论是哪种客户,我们都不能表现出嫌贫爱富的特点,都要进行完善的服务。我们的销售顾问通常容易犯错误就是武断地判断客户,结果流失掉了很多客户。客户并非是到店看车的才是客户,每一个我们身边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潜在客户。
最后,环保型营销策略。国家2007年1月颁发了《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取消了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上路限制,并且降低小排量汽车的消费税税率,通过降低小排量乘用车的税率为中国市场的营销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在安全性、动力性和外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同时其燃油消耗少、尾气排放低、外形尺寸小、道路和车位占用面积少等优点也日益突出。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异常、国际能源趋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节能环保已成为很多行业发展的基本趋势。这一社会发展趋势,为与环保关联较强的汽车行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制定适宜的汽车营销策略已成为各国汽车行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在低碳经济条件下,汽车企业为贯彻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适应汽车制造标准不断提高的需要,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积极满足消费者的低碳消费的需求,汽车企业应以低碳观念为指导,积极开展绿色营销。
5 汽车营销策略的新发展趋势
那么随着时代的改变,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进步,我们又应用什么营销策略去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呢?
5.1 “微”营销
在现今世界上,中国人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无疑是全世界最快的,因此什么事情都要短小精悍。微博、微视频(电影)等新的传播方式的出现,就很快地被一些勇于尝鲜的汽车厂商所拿来,运用为其主要的营销手段。比如东风雪铁龙(微博)2011款世嘉上市,就利用腾讯微博进行转播和收听,还很好地利用微博“上墙”,在车展等官方会上进行公众展示。而在其他厂商的诸多活动中,“微”营销也逐渐成为主流的传播工具,如雪佛兰赞助的“11度青春”系列微电影,由于贴近主力目标群体80后的生活形态,得到了为数巨大的网友支持。预计在2011年,“微”营销的力量会成为很多厂商的首选营销利器。
5.2 “炫”营销
2010年“凡客体”的一度流行,给人们印象深刻的同时,也说明了营销活动是不是够“炫”,成为诸多厂商的一个主要营销考核目标。比如上海大众斯柯达晶锐FABIA酷黑版上市的“嘿,顶一个!”活动就是这样,3D视觉效果的FABIA酷创新城,让传统的MINISITE成为一个好玩的受众新奇体验和资讯落脚点。简单的游戏机制,“嘿,顶一个”让网民可以有效及时分享,同时“酷黑DNA影像展”也利用IPHONE等够炫的手机进行差异化传播,这些都有效的体现了一个“炫”的价值,“炫”不仅是80后的主流生活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汽车品牌传播核心DNA。
5.3 “互动”营销
现在所有的汽车厂商都明白一个基本道理:不互动,不营销!所以,互动是一个在制订营销方案时的最基本的考虑,如果没有广泛的观众参与和互动机制的形成,那这个活动基本可以说是失败的。而互动的本身,并不在于为了互动而互动,更重要是一个能否让观众自发形成一个互动机制,这才是营销活动规划好坏的关键。比如奔驰SMART的团购活动,不但利用了时下最热门的“团”的概念,而且三个半小时就被“团”走将近半年的销量,也足以证明好的创意无须自己传播,让网友自发形成一个互动炒作热潮,才是新一代互动营销的特征。吉利熊猫的1元网络拍卖抢购活动,也达到了类似的传播效果。
5.4 “跨界”营销
“跨界”一词,如果探究本意,原指两个领域的不同合作。但在汽车业界,CROSSOVER车型的出现,已经让跨界一词的界限变得不那么清楚。在汽车营销领域,2010年的跨界合作自然也是一个风潮,其实如果细究起来,前面提到的微薄、团购等方面也算是跨界合作的一种方式。不过,做得更有规模、更有影响力的是要算是和音乐和电影跨界,这个做的比较好的是荣威550全时数字演唱会,“吴伍林”巡回演唱会本身就有卖点,再加上利用网络SNS社区的极速抢票赛游戏活动,来制造病毒传播效应,同时还有针对即时通讯工具的“THISIM”及时分享给好友参与和回复。最终不单达成了网络总参与人数的新高,更直接拉动了更多预约试驾的人去各地的4S店。
其实,还有不少营销方式,比如贴合大“事件”世界杯和世博的营销,比如有更多用户“体验”环节的各种路演和试驾活动等等。
6 结论
任何一种产品要想迅速的占领市场都离不开迎合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而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又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或衰落而更改的。所以任何一种营销模式都不可能是永恒有效的,只有根据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生活工作方式等快速的制定出新的营销模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刘飞.关于我国汽车营销模式发展的探讨[J].特区经济,2007(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直至目前还不存在发生经济危机的隐患,但是也要注意到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情况在某些地区和程度与经济危机存在某些相似之处:多数产品供大于求,通货紧缩,经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很多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某些群体(如: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日渐增多的城市下岗或普通工人)的经济收入很低等。因而,进行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行为变化以及企业营销策略调整的研究,对于我国的企业会有一定的意义。
一、经济危机时期的消费者行为
相对于经济繁荣时期,经济危机时期不但会对消费者造成诸如收入减少、失业等直接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影响了消费者的预期:比如收入会继续下降,就业机会将更少,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偏好,导致消费者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消费策略以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
1.消费者的产品偏好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的产品偏好主要有三个特征:第一,消费者会注重节约,减少奢侈品的消费数量。据统计,亚洲金融危机时期,80%的消费者减少了他们在休闲、购买衣服和请客的花费。在泰国,58%的泰国人不再购买时装,45%和46%的人不再购买whisky和杂志。除了有形的奢侈品的消费数量下降以外,消费者还会减少在诸如旅游、休闲等无形服务的花费。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在某些奢侈品消费可能并不是消失,而是转移到次等的奢侈品上。比如,经济危机时期,奔驰、宝马这些豪华车的销量会遭到严重冲击,而那些二线的产品比如现代、丰田等的销量反而会上升。或者,人们会从一些别的奢侈品中去寻找安慰,比如高档香烟和啤酒等。
相对于奢侈品而言,实用油、盐等必需品的消费并不会减少,甚至有可能因为产品的替代性,某些必需品的需求还会上升。另外,由于文化和传统的影响,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父母比较注重家庭和对孩子的培养,即使牺牲自己的一些需求也愿意去满足孩子的愿望。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需要的一些消费品,即使是奢侈品对父母来说也是必需品。同样,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在泰国进行过一次品牌忠诚度的调查发现,营养品和牛奶的品牌忠诚度最高,分别为89%和97%,而这两者都是儿童食品。这也就是说,即使在经济危机时期父母给孩子提供的食品也没有改变和降低。
第二,消费者会转换产品品牌。这有两种可能。(1)从外国品牌转向本土品牌。一方面,大部分消费者都会认为本土品牌比起国外品牌具有相当的质量,而价格却便宜很多;另一方面,经济危机会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消费者认为购买本国产品会挽救本国的经济,因而会倾向于购买本国的产品。(2)从相对高档的品牌转向普通品牌。这个过程一般会有两个阶段,首先转向竞争对手的品牌,然后才是购买相对低档的品牌。当然,对于某些产品转换品牌并不那么容易。比如,对于那些具有关键作用的产品,如果出现失误则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那么转换品牌的可能性就不会很大。
第三,消费者对产品的包装大小会有偏好。在1990~1991年的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的消费者都喜欢买大容积和大批量的产品,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比较省钱。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金融危机后的亚洲国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影响仅限于那些经济受影响不大的家庭,而那些受经济危机影响比较深的家庭却比较偏好小型包装的产品。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解析:一方面,消费者只买得起那些小型包装的产品,而大容积的产品对他们来说太贵了;另一方面,从心理学上来讲,人们认为买小型包装的产品能减少使用时的浪费。
2.消费者的价格偏好
一般来讲,金融危机时期消费者会变得更加理性和冷静,对产品的价格(包括购买价格和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的维护费用)会更加敏感。1973年美国石油危机期间,88.6%的消费者承认自己比以前更关注产品价格(Shama,1978).他们在做出消费决策前,会进行特别仔细的调查和比较,而在购买过程中还会有特别激烈和反复的讨价还价行为。同时,也会重点考虑到产品的功效、耐用性等,即产品的性价比。具体来说就是具有多种功能的产品会比单一功能的产品好卖。而那些耐用而且比较容易维修的产品更会受欢迎。比如,美国经济危机时期,有厂商推出一种新式口红,这种口红两头都可以用,可以涂两种不同颜色,结果很受欢迎。消费者对产品的性能和价格的感知和判断受经济危机影响程度的不同而不同。如果经济危机不是特别严重,消费者会比较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并且受自身的偏好影响比较大;如果经济危机特别严重,比如俄罗斯经济危机以后,人们极度贫困,因而消费者对产品的惟一判断标准就是价格,对于耐用性、功能可能根本不会去考虑,因而很多购买行为都是考虑性价比以后才实现的。
3.消费者的促销偏好经济危机时期由于严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消费者对于厂商的一些促销方法的反应会变得跟以前不一样。比如,对于广告,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非常努力、非常紧张地收集购买方面的信息,因而会更加看重广告所传递的产品性能方面的信息:用途、耐用性和方便性等等,而对于那些仅仅是为了提升产品形象方面的广告,消费者会认为那是一种浪费,进而怀疑其产品的性价比,甚至会由此激发一种逆反心理:认为企业缺乏对消费者的一种必要的同情,使得其产品形象大打折扣。
而对于企业的一些具体的促销措施消费者的偏好也会发生变化。此时的消费者特别理性,在购买某个产品的时候,总是会仔细地计算厂商可能从他那里获得的利益,如果厂商不能够让消费者很有信服地感受到产品的价值时,消费者就不会购买。比如,此时的消费者可能会宁愿用较低的价格买某个产品而不用较高的价格买一些能够获得赠品的产品(MarkPlusInternational,1998).在金融危机下的印尼消费者的这个比例是92%.而对于一些抽奖机会,消费者可能兴趣也会减弱,因为他们不喜欢这样的不确定性。
4.消费者的渠道偏好经济危机时期的消费者的渠道策略有两个明显改变。(1)消费者购物的频率明显增加。1973年美国石油危机期间,83%的消费者承认自己比以前更经常地购物(Shama,1978).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消费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关于产品的信息;另一方面,购物本身也是一种相对比较便宜的娱乐活动。(2)消费者购物的渠道发生了变化。因为此时的消费者相对偏好一些低价格的品牌,因而购物的地点一般来说也会由以前相对高档的商店转向比较大众化的商店,比如,大型超市、折扣店和直销店等。1973年美国石油危机期间,79.7%的消费者去批发商和折扣店购物的次数明显增加(Shama,1978),而那些位于市中心的高档购物中心就不会太受欢迎,即使有人去逛,但真正购物的人会变得越来越少。
二、经济危机时期的企业的营销策略
经济危机时期大部分产品的销量和利润都会迅速下降,竞争也会进一步加剧,因而企业必须根据消费者行为偏好的变化,转换营销策略,以适应经济环境,使企业能够继续生存并获得发展。
1.企业的产品策略经济危机时期市场疲软,产品(尤其是奢侈品)的需求量下降,大部分企业会出现利润下降,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那么这部分企业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调整自己的产品策略。(1)从薄弱的市场退出,缩减产品线的宽度,巩固和加强企业已有的强势市场。企业的强势市场指企业的产品拥有领先或强力挑战者地位的市场,对该市场来说,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最好的品质和最低的价格等。一般
说来,企业的强势市场获得的利润占了企业经营利润的大部分,而且相对稳定。经济危机时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会凸现,因而更加容易增加市场占有率,这对于企业渡过难关是相当重要的。因而此时企业应该从自己的弱势市场退出,把自身有限的资源(人力资源、资金和营销渠道等)集中用到维护和加强自己强势产品的推广上。而实际上1973年的石油危机使得76%的美国企业缩减了其产品线(Shama,1978).(2)管理好并保护好企业的核心品牌,适时地根据环境改变产品的定位,但必须要立于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Zipoc将其生产的食品袋的定位由经济危机前的“密封袋”转变为“保存剩余食物的密封袋”;Volvo在经济危机时期将其生产的汽车的定位由“安全”转变为“将你的资产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这些都是很成功的例子。(3)经济危机时期的消费者会逐渐转向比较便宜的品牌,因而企业会陷入提高市场份额和保持品牌形象的两难境地。解决办法就是企业推出一些跟一线品牌具有相当的质量,但价格要相对便宜的二线品牌,这样既保护了原有品牌的形象,又有助于打击一些边缘品牌,保持和增加市场份额,一举两得。1990年南斯拉夫经济危机期间,24%的企业推出了替代产品(Shama,1992).当然企业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偏好将产品的包装改小,这样也可以降低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更容易接受。1998~1999年俄罗斯经济危机期间,吉列公司为了适应消费者收入减少的实际,减少了每个包装袋的刀片数量。
经济危机给部分实力比较强大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扩大领先地位的机遇。一方面,经济危机时期市场上很多公司难以为继,由于严重贬值,此时企业可以用比较低的价格进行兼并和收购,以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扩大自身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这些公司可以根据企业的长远规划,继续推广新的产品。当然,企业需要给顾客提供更多的保证,以使顾客相信此时购买产品是划算的。比如,1998年新加坡的民众普遍认为地产价格将继续大幅度降价,而李嘉诚设在新加坡的地产发展集团因为给顾客许诺其地产在五年以后起码升值10%而提高了销量。
2.企业的价格策略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对价格相对更加敏感,更加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因而企业必须让消费者感觉到自己的产品是最划算的。此时,企业一般有三种价格策略可以选用。(1)以相同的价格提供质量更好的产品,比如提高耐用性,增加一些顾客需要的功能。这样做的结果是企业保留了那部分忠诚度和购买力都比较高的顾客,而另一部分顾客很可能会转向竞争对手或者低价格的品牌,因而短期内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都会下降。但是由于企业的产品保持了一种高质量的品牌形象,当危机结束,企业很容易通过扩展产品线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2)以较低的价格提供相同的产品,这种策略意味着企业的利润率会大幅下降,但同时却有可能使企业保持甚至增加市场份额,这种策略比较适合那些很难增加市场份额的行业。比如,某些工业产品,市场份额对于它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由于竞争非常激烈,企业一旦失去了其市场份额,想要重新占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企业往往不惜牺牲其利润,也要保持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这种策略的风险在于当经济复苏的时候企业却很难再提高产品的价格。因此,企业可以考虑以价格折扣、低利息贷款、免费维修等这些隐性降价策略代替纯粹的降价。(3)以较低的价格提供质量较差的产品。经济危机一般会导致了一个巨大的大众产品市场,这种策略在危机时期容易使企业获得成功:增加市场份额和利润。但是这种策略会给消费者造成一种次品的形象,长远看来,当经济复苏即使企业重新提高产品质量,也可能无法改变消费者已经形成的这种印象,因而对一些产品来说可能是灾难性的。
3.企业的促销策略广告是企业广泛应用的一种促销工具。经济危机时期人们的购买力下降,企业需要正确地调整其广告策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首先会想到的就是降低广告预算,因为在他们看来广告是一种成本而非投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缺乏远见的。根据美国的一项商业调查显示:那些在危机时期没有降低广告预算的企业在经济复苏以后,平均销售额翻倍,利润增加75%.相比之下,那些降低了广告预算的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要少30%~44%.可见,经济危机时期持续进行广告宣传,其效果是相当明显的。因为一方面危机时期广告价位会比以前更低,而艰难度日的媒体为了保住自己的客户,往往会给企业提供较以前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危机时期竞争对手的广告量减少,而且顾客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获取信息,因而会更加容易被顾客注意和接受。企业此时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应该注意适时地改变广告诉求的核心和方式,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更加看重广告所传递的产品性能方面的信息,那么企业的广告应该更加侧重于产品利益的传递和诉求上。而且因为此时的消费者关注的信息较以前不一样,企业必须找准其目标消费者所关注的内容、节目,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广告媒体,使广告效果最大化。比如,危机时期很多人关注工作方面的形势,因而适当地加大这类版面的广告投放会取得较好效果的。
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会问销售人员更多的关于产品的信息。因此企业应该加强销售人员的培训,使他们能够详细地回答顾客询问,并且善于分析和比较产品的性能,以鼓励消费者购买。因而企业应该授权销售人员使得他们有更多的决策权去完成交易。1973年石油危机期间,64.5%的美国企业扩大了销售人员的自(Shama,1987),而1990年南斯拉夫经济危机时期,这个比例是80%(Shama,1992).
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更加注重的是促销活动带给他们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应该有选择地进行一些促销活动,如赠送优惠券、现金奖励或价格折扣等,使得消费者能够感觉到价格实惠,以刺激其购买欲望。日本的连锁零售商Ito2Yokado和Daiei曾进行过一次促销活动,他们给顾客提供5%的价格折扣,而这正好是顾客需要支付的税收。这项促销活动后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当然,企业不但要积极地给顾客提供经济刺激,也应该加大对经销商的鼓励,比如给他们提供更多的现金返还,使得他们能够在困难时期仍然保持积极性。总之,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一些其他促销策略的调整,尽可能地趋利避害,降低经济危机对企业的冲击。
4.企业的渠道策略经济危机时期,大部分消费者的购物渠道会转向那些低价格的商店。企业必须根据消费者的行为特点,对营销渠道做相应的调整。(1)转换营销渠道。将更多的产品通过仓储式超市、折扣店、直销商店销售以降低价格。但是必须处理好新的销售渠道与原有的销售渠道之间的关系。(2)寻找新的市场机会,扩展营销渠道的覆盖范围。一方面,企业应该从本国去寻找新的市场机会。经济危机时期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因而农村可能比城市蕴涵着更大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将眼光投到国际市场。一般说来经济危机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但这恰恰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而是企业扩大出口,消化过剩生产力的一个很好的时机。当然,企业在寻找新的市场机会的时候,应该牢记的一个前提就是:企业在这个市场机会会拥有核心竞争力。切忌不顾实际盲目扩张。
三、结论
本文综合论述了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偏好和行为的变化,以及企业应该采取的营销策略。虽然文中所得出的结论都是源自于其他国家发生的事实,但可对于我国企业有三个重要的启示。第一,我国的企业应该要勇敢而积极地进入国际化,开辟国际市场,这样才有可能更
好地规避市场风险;第二,企业应该围绕企业的核心能力和资源进行扩张,而不是盲目地多元化,否则危机到来之时,就可能是企业倒闭之日;第三,企业在进入国际化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使自己本土化,尤其是品牌的本土化,这样才能够提高当地消费者的忠诚度,减少经济危机可能带来的冲击。当然,经济危机的类型不同、地区不同和行业不同,使得企业在面对经济危机时所采取的措施不同。但正如老子所说“福祸相倚”,经济危机对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而企业应该以一种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并积极地采取恰当的措施趋利避害,化害为利。
[参考文献]
1.1序列分析法这种分析法与关联分析法的规则类似,但是它寻找的是某一事件中数据之间在时间上的关联性。这种分析法对于发现潜在用户具有明显作用,能够广泛应用到医疗、工程等领域的企业当中。1.2分类和预测分析法一般而言,分类与预测分析法是由两个过程实现的,首先是先确定一个模型描述,描述出指定的数据类型和概念集,进行分类划分,然后使用这个分类进行预测分析。这种分类预测分析法能够对特定消费习惯的用户进行有效分析,从而推断出消费习惯和下一步的消费行为。最后一种就是聚类分析法,这种分析法是专门针对缺乏数据描述的情况而采用的。例如,在聚类分析之前,数据特征等都是未知的,进行聚类分析时就能够将数据库内的信息进行相似性最大化处理,这样就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出哪些是较为典型性的用户,哪些是忠实用户,哪些是流失用户等,从而有助于企业根据不同用户的消费特征制定出不同的营销策略。
2数据挖掘的重要性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完成,大量的数据信息在企业随处可见,而完善的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挖掘条件,所以,如何利用好数据资源,成为企业获得市场地位,赢得市场份额的重要环节。但是,我国企业虽然信息化系统较为普及,但是对数据信息的利用仍有欠缺,对信息化以及数据信息的挖掘利用仍处在起步阶段,在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需要利用现代化数据信息来应对瞬息万变的挑战。因此,企业进行数据信息挖掘有助于增加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制定出正确的营销策略,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3良好数据挖掘对企业营销策略的影响
3.1有助于优化产品布局,为营销策略提供参考企业产品布局主要指的是产品种类和数量、产品生产组合等内容,对产品销售范围、销售数量以及组合销售情况进行数据挖掘有助于增加企业产品的销量。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产品是企业最真实的代表,因此,需要在产品生产以及销售的过程中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成本价格浮动数据。用最通俗的例子来表述,就是当某一个较为畅销的产品的成本价格上升时,仅仅靠提升产品价位,来巩固销售额不是最好的办法,而是需要考虑调整产品布局,对该畅销产品进行组合销售、范围销售、带动销售的情况下,来获得更好的利润。这些营销策略需要在严密、准确、全面的数据挖掘情况下进行,否则就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二是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的销量数据浮动。假如产品在某一区域的销量逐渐上升或逐渐下降,就需要对这类事件进行充分数据挖掘,在进行这类数据挖掘时可以采用聚类分析法和分类与预测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抓住企业的各类用户,并对忠实用户进行巩固。3.2有助于管理用户类别,为营销策略提供支撑根据真实有效的数据来进行分析挖掘是企业用户管理的基础,是企业营销策略落实的关键。首先,数据挖掘可以帮助企业将用户类别标准进行明晰,使企业能够根据不同用户群的需求来制定营销策略。其次,数据挖掘时可以通过分类预测分析法对潜在用户进行吸纳,使企业在维护好原有用户的基础上将潜在用户归纳到现有类别当中。同时还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用户资料,根据性别、年龄、区域以及洽谈手段进行归类分析,从而了解不同用户的合作趋向,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另外,在管理用户类别方面,还需要从用户满意度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与用户维持较为合理的交流氛围来把握产品的市场定位,有计划地进行差异化营销。在分析用户满意度的同时要注重为忠实用户实行个性化销售制度,制定良好的个性化产品组合,及时调整产品内容和产品组合结构,从而保证了营销策略的灵活性,为企业制定营销战略提供有效支撑。3.3有助于实现营销数据管理科学化,提高营销策略制定时效性通过对营销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加精准地市场分析,为摆正企业发展目标,准确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实际落实中则大大增加了营销策略制定的时效性。企业在进行数据挖掘时能够对用户对产品的使用情况进行及时掌握,快速做出反应,为企业调整、拟定营销策略提供可靠依据,大大提升了营销策略的制定速度,缩短了从制定到落实的时间差,为企业发展、产品销售赢得了宝贵时间。比如,制定交叉销售策略时,企业可以快速利用现有老用户的信息及其所在社会层次制订老客户带动新客户的营销方案,大大提升了寻找新用户、掌握新用户信息的速度,不仅能够有效开展富有个性化的交叉销售,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营销策略有效落实。
4结论
营销策略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商业界的期望值,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是针对一定的目标市场所采用的一系列可测量可控的旨在提高销售及厂商声誉为目的的活动。
影响市场营销策略的因素有宏观环境因素和微观环境因素。宏观环境因素是指企业运行的外部大环境,它对于企业来说,既不可控制,又不可影响,而它对企业营销的成功与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微观环境因素是指存在于企业周围并密切影响其营销活动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包括供应者、竞争者、公众以及企业自身等。
(来源:文章屋网 )
我省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名人众多,人文与自然风貌兼具,对于越来越重视旅游景观丰富性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台湾游客应当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近日合肥旅游局举办的台湾旅行社座谈会上,台湾国盛旅行社的总经理李士动说:“合肥不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且还有许多历史上的名人,这对台湾游客来讲,有很大吸引力。”然而由于旅游宣传不够深入以及地理位置、交通和旅游产品建设开发等方面的原因,我省的旅游资源在台湾民众中尚未形成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导致我省在吸引台湾游客方面成绩不明显。
这同时也说明,在吸引台湾游客来皖旅游方面,我省旅游业仍大有可为,只要深刻研究台湾旅游市场需求、深入挖掘我省旅游资源潜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对外宣传和促销,赴我省旅游的台湾游客数量必将大有改观。而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扩大我省旅游资源在台湾入境旅游市场的知名度,使其成为台湾旅客团体旅游的首选之一。
二、台湾游客赴我省旅游情况概要
首先简要回顾我省近年来接待台湾游客的人次情况及变化趋势,选择1996年至2005年台湾游客来皖旅游的数据进行考察(数据来源:安徽省旅游局计财处)。
重点分析台湾游客来皖人次数、在海外游客中所占比例、平均停留时间及其趋势,主要结论如下:
1.96年~05年10年间,台湾游客来皖人次各年间起伏变化较大,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涨幅较小。
如上图所示,蓝线所示为各年来皖台湾游客人次数,最大值为2002年的近18万,最小值为1996的6万,2000年至2002年出现较集中的人次数增长,此后重又跌落至90年代水平。黄线所示为对各年数据进行线形回归后的趋势线,从趋势线可以看出,尽管游客人次数总体呈增长趋势,但是幅度很小,接近水平。
2.96年~05年10年间,来皖台湾游客占海外游客比例年度间起伏变化较小,整体呈下降趋势。
如上图所示,蓝线所示为各年来皖台湾游客占当年海外游客比例,最大值为1997年的48.6%,最小值为2005年的20%,平均值为33%。红线所示为对各年数据进行线形回归后的趋势线,显示台湾游客占海外游客比利总体呈下降趋势,且趋势较明显。
3.96年~05年10年间,来皖台湾游客平均逗留时间为1.37天,年度间变化不大。
为对我省接待台湾游客历年数据有更全景式的认识,对我国1988年至2005年台湾游客赴大陆旅游的人次历年变化作图如下(基础数据来源:国家旅游局网站)。
自1987年台湾民众可以赴大陆探亲至今近20年,台湾游客入境人数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由1988年的43.77万增加到2005年的410.92万。《调查》显示,台湾游客入境游的目的已从早期偕同父母赴大陆探亲,走向纯粹以观光为目的与朋友共同出游。同时,由于大陆旅游界对旅游线路的推广渐趋全面和成熟,旅游商品更加多样化,包装与价格也更具竞争力,加之近年来中国民航快速地发展、航线不断地拓展,台湾客源已成为大陆接待入境旅游的重要市场。
根据以上分析得知,我省1996年至2005年接待的台湾游客数量各年间没有大的突破,人次数在10万左右波动,而台湾游客在海外游客中所占比例却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随着我省旅游资源在海外市场知名度的整体提高,台湾所受影响却相对较小。另外,全国范围内台湾游客接待人次数近年来的大幅增长,以及台湾游客在我省平均停留时间值1.37天说明我省尚未被台湾游客作为重点旅游目的地。
对比浙江省近年来台湾游客人次数从每年20万提高到每年50万,停留时间由过去的一晚增加到了三晚以上,我省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宣传方面的工作相对滞后,同时也说明我省对台旅游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和提升空间。
三、台湾游客入境旅游特点与我省对台旅游潜力分析
结合台湾游客对大陆旅游需求的最新资料以及大陆方面对台湾入境游的统计和调查结果,综合分析台湾游客入境游的消费习性、旅游需求特点以及我省吸引台湾游客的潜力将为我省制定针对性强、深入有效的宣传策略提供依据。明确我省在吸引台湾入境游方面的资质则是发现我省旅游与其他热门线路的差距、衡量发展空间、制定发展目标的依据。
1.台湾游客入境游的需求特点与我省旅游资源特征
(1)旅游景观的丰富性
根据《调查》的结论,台湾民众之所以选择大陆旅游,最主要的原因是喜爱中华文化,同时旅游景观的丰富性是台湾游客最重视的旅游因素。而深圳的对台旅游经验也表明尽管台湾游客从最初的老年人居多逐渐向年轻化转变,但大陆的历史文化旅游却是大部分台湾游客的共同选择。深圳鹏城康辉旅行社部门经理罗海波表示:“台湾游客比较喜爱历史,所以基本每个行程都要有有关历史的一两个名胜古迹给他们看。”
我省的旅游资源大体来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山水风景如黄山、九华山、太平湖等,一类是人文景观如文化名城、名人故居等,且往往是文化和风景互相糅合,可以说我省人文与自然风貌兼具的旅游资源在满足台湾游客喜爱历史、仰慕神州山川的需求方面优势突出。
(2)交通的便利性
目前,合肥到香港的班机为每周一上午和每周五上午两班,即一般台湾游客到安徽旅游为5-8天最为合适。如本周五抵达,下周五离开。同时也可以从黄山转到杭州机场飞抵香港,这样班机班次多些。同时广州、深圳、珠海等靠近港澳的大城市均有飞往安徽的航班。
《调查》显示,若以地区让民众选择旅游地点,东北最受台湾民众青睐,30.43%的民众愿意赴东北地区旅游,其次为华南、华北、西部,我省所属的华东地区排名最低,仅有12.85%的民众有旅游意愿。尽管“交通便利性”并非台湾民众最重视的旅游元素,但由于我省与台湾之间没有直航飞机,且距离台湾入境的中转城市澳门、香港等地距离又较远,加之华东地区在地区选择中处于劣势,入省的交通便利性成为阻碍台湾游客将我省作为旅游目的地首选的主要障碍之一。
2.台湾游客入境游的消费特点
《调查》显示,台湾游客在大陆游中愿意消费的金额,约4成的受访者选择5000~6000元,选择4000~5000元和6000~7500元的各约占25%,选择7500元以上的占8%,可见4000-6000元左右为主流选择。
在大陆旅游最理想的天数,超过半数民众选择5~7天,原因在于配合周休2日,上班族可在影响工作进度最小的条件下出游。
我省的对台旅游产品目前主要有大合肥和两山一湖两条线路,时间均在5天左右,价格分别约为2000元和2600元。加上台湾-香港-合肥优惠票价约2500元,总花费在5000元左右,比较符合台湾游客花费预期。
从上述分析可知,我省的旅游资源在吸引台湾游客方面具备强大的潜力,但交通原因是不可回避的发展障碍,为解决这一难题,可以通过两岸业界的交流和共同努力,实现包机直航、或者与周边地区合作,共同规划对台旅游线路。比如超过半数以上的台湾民众把上海列为最想前往的都市,合肥、黄山到上海的航班只有45分钟,因此可以通过与上海业界的协作,吸引其到在上海站后来皖旅游,共同延长台湾游客入境游的停留时间。只要采用积极的产品开发和宣传策略及配套措施,我省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必将获得更多台湾游客的认知与认可。
四、我省发展对台旅游的营销策略
研究我省对台旅游营销策略的目的即根据台湾旅游市场的需求、设计使游客满意的产品,制定游客认可的价格,通过广告、人员推销、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等手段以树立良好形象和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来皖旅游的台湾游客数量以及安徽旅游产品在台湾入境旅游市场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杰瑞•麦卡锡提出的市场营销理论以产品(Product)、定价(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为核心,借用该理论为框架可以方便地分析梳理和设计我省在发展对台旅游的营销策略。
1.产品
我省的旅游产品已经非常有特色,软硬件设施建设也比较完备,在此基础上应当作到更精致化,有针对性开发适合台湾游客的旅游产品、规划两地旅游行程、研究产品包装,在旅游产品上进一步深化,形成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同时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旅游接待设施、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以及旅游队伍的素质。
(1)硬件产品整合
我省目前对台入境旅游市场主打的是以山水风光为主体的自然生态观光旅游产品,而安徽旅行社一般也只力推大合肥旅游线路和两山一湖旅游线路,产品相对贫乏、台湾游客选择面窄,而硬件产品整合通过对旅游产品重新分解并组合打包,则能更充分地发挥我省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更全面地满足台湾游客的旅游需求。
首先,在完善和提升现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开发侧重人文历史的新产品。
对于目前主推的两条线路,还需进行完善和提升。可以通过对台湾游客进行问卷和访谈调研,深入评估路线安排、游览内容,并针对游客意见对产品的设计重新规划来完成。除此之外,可以开发更多山水旅游产品,并针对台湾游客特别喜爱中华历史文化的特点,着重开发侧重人文历史风情的新产品,如桐城文化游、名人故里之旅、世界遗产探访之旅、淮北历史文化游等深度体验产品,通过合理规划路线和行程,给予游客更多选择和更深的体验。
其次,从提高收益的角度调整产品结构,添加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根据《2005年入境游客抽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下称《报告》)的分析结果,相对其它入境游客,台湾游客的行程较长,约两成游客一次游览4座城市以上,且停留时间较长,1/4强的游客在大陆停留时间在8天以上。而我省对台主打的自然生态观光旅游产品则具有游客停留时间短、回访率低、收入以门票等刚性收入为主,综合效益不高的缺点。
从提高收益的角度,可以通过添加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来丰富产品结构。浙江旅游届在此领域已经先行一步。浙江旅游以往都作为上海等华东线旅游的附属产品,所以一般台湾游客在浙江境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只有一天,不过随着近几年杭州休闲旅游的发展,游客停留时间已经延长到2-3天。我省可以借鉴和采用这种方式,如台湾有很多大的保险公司和直销公司,他们每年都组织员工进行业务交流和成果总结,组织协调台湾的这些大公司将年度总结和表彰会议地址选择在黄山召开,或举办台湾学生到合肥进行以人文历史为主题的夏令营旅游,通过此类形式推进以观光型为主的安徽对台旅游向文化观光、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于一体的复合型产品转变。
最后,联合其他地区的品牌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共同吸引台湾游客。
将地缘上临近、景观类型不同的景区联结成线,发展区域旅游合作,打造黄金旅游线路,已成为旅游景区规划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湘西、黔东南黄金旅游线、华东5市旅游圈、山东与江苏两省的“一山、两汉、三孔”、四川世界遗产之旅营销联合体等。在对台营销上也有成功范例,如浙江借用华东线,加强与江苏、福建和上海等周边省市的旅游线路交融,招揽这些线路的台湾游客赴浙旅游。我省与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市也有密切的旅游合作,在着重推广本省旅游产品的同时,也可以联合规划旅游线路,共谋共赢,对于希望能更多了解大陆山水和文化且行程较长的台湾游客将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2)软件产品升级
《调查》显示:饭店等级、餐食料理、交通便利性都是台湾民众大陆旅游中重视的元素,而《报告》的分析结果更具说服力,在对旅游宾馆/饭店设施、餐饮设施、交通设施、娱乐设施、购物场所设施、游览/参观点的接待设施和旅游区(点)厕所等七个部分的旅游设施评价中,入境游客满意率最低的仍然是旅游区(点)厕所,而台湾同胞对旅游区(点)厕所的满意程度最低,台湾旅行商在台推介合肥旅游资源的同时也表示希望合肥及周边景点在宾馆服务、饮食口味、景点设施等方面做得更细、更完善。
安徽的奇山美景,是天赐之赋,但要台湾入境旅游市场中的形成影响力、成为台湾游客入境旅游首选,离不开良好的软件设施和服务质量。因此我省各级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在软件设施如卫生、安全、旅游标识上以及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旅游队伍素质的提高方面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并根据游客的反馈和意见积极应对和调整,以到位的管理,保证服务质量。
2.价格
营销的第二要素是价格,在综合考虑台湾游客消费预期及我省盈利空间作为定价依据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尽量做到将景点自行包装,将包装后的产品价格直接报价给台湾的旅游商,以期更快捷地达成旅游合作。
3.渠道
渠道即是使安徽旅游产品到达和进入台湾入境旅游市场所进行的活动。扩大我省对台入境旅游市场,需要与台湾旅游市场进行多层面的合作。包括省旅游局及各市旅游局与台湾旅游机构建立合作的工作机制,如信息互通和市场共拓,以及我省骨干旅行社与台湾市场的客户之间的合作,尤其是利用出境游的合作砝码实现与台湾旅行社之间的客源互送。
(1)旅游产品说明会,
经验证明,旅游产品说明会具有使产品快速抵达目标市场的作用。成功的范例如:基于“四川入境旅游产品推介会”上的冬季旅游包机协议,两万台湾游客将从台湾经澳门飞抵成都,创下四川省有史以来冬季规模最大的包机游,又如2005年东北四城市促销团签订的互换游客协议实现了8万余名台湾游客赴沈阳旅游。
我省旅游局在此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每年都参加海峡两岸旅游同业联谊会、邀请台湾比较知名的旅游社、旅行商来安徽考察踩线以及2002年与台湾旅行业品质保障协会联手推出的“两山一湖、合肥绿色之旅”活动。为了更进一步扩大我省对台旅游市场,可以考虑再次将我省旅游企业组成一个访问团,带着安徽省的旅游产品在台湾举办安徽旅游产品说明会,以便直接就安徽省的旅游产品和台湾旅行商进行商谈,这样能更快地达成两地旅游客源互换的目的。
(2)网上订购线路自由行
目前台湾游客有很多是自由行,很多台湾的律师、医生以往都是通过在网上订购路线的方式到外地旅行,甚至有一些台湾的游客包括一些学者对于中国大陆各地的文化、历史有相对了解的,会将各种版本的资料组合起来,认真研究过以后,设计一个大概的行程。如果我省也能够在网上多开设一些可以直接订阅的旅游线路,进行旅游产品包装,通过网上直接查找选择订购安徽的旅游产品,这样就能更大限度地吸引台湾的散客。
4.宣传促销
营销的第四要素是推销,科学合理的推销能够把安徽富集的旅游产品集中展示和推介出去,为此必须树立竞争观念,加强信息工作,明确宣传内容和重点,不断探索安徽的对台旅游宣传道路。
(1)加强宣传声势、提高针对性
我省旅游目前的宣传工作存在宣传形式单调、不够深入的问题,而对台促销需要持续不断的进行。否则一个旅游热点刚出来时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但不久之后,人们又会被新的热点吸引过去。因此作为一种旅游品牌,光有一个热点是不够的,要有多个热点,形成热点群,但这个热点群要精心构筑,精心设计,应该是根据热点扩散效应,在合适的时间点上有计划地逐个推出,形成一个热点接着一个热点,最后在最漂亮的地方达到。
在设计宣传热点时,瞄准目标市场,是解决宣传针对性,提高宣传效率的关键。根据《调研》结果网络是台湾年轻人查找信息的首选媒介,高达33.66%的民众利用网络来获得相关的旅游信息;旅游杂志是民众接触旅游信息的第二大媒介,概因旅游杂志内容详尽丰富、规则又具主题性、加上附有大量的图片,信息完整且生动有趣,同时女性是制定和影响旅游决定的更关键性人物,综合以上特点,我省应在网络、旅游杂志和女性关注媒体上展开宣传,逐步塑造安徽形象,提高安徽旅游在台湾的美誉度。
(2)通过优惠奖励,鼓励台湾游客来皖旅游
通过优惠的价格政策可以吸引台湾游客来皖并延长其停留时间。业界的经验包括浙江旅游局和台湾旅行界联合制订的“过3晚”的优惠政策,对完成游客在浙停留3晚以上的旅行社给予奖励;江苏旅游局也对入住省内旅馆的台湾旅客或旅行团进行奖励,对旅行团提供实质奖助,游客则获赠礼物;海南旅游局则对台湾女性游客和18岁以下游客采取特别优惠,每人旅费便宜2000元台币,以促进台湾到海南的“家庭旅游”。汲取其经验,我省也可以采用类似的促销优惠价策略,吸引更多游客和旅行社。
总之,在对台宣传促销的过程中要提高针对性、注重实效性,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这样在对台旅游市场的竞争中才能有吸引力和竞争力。
五、结语
关键词:品牌营销;英特尔;要素品牌营销策略
一、研究背景
在过去,大部分的要素生产厂商不愿意也不敢直接针对终端消费者建立品牌或进行营销,这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要建立一个终端品牌必须投入很高的广告成本,而这样的投入风险很大,未必会有等值的回报;第二,当时大部分的终端消费者多仅关心终端产品,产品中使用了什么要素,消费者大多不清楚也不在乎;第三,要素厂商的直接客户是制造商,若是跳过制造商直接向制造商的客户-终端消费者进行营销,免不了会令制造商有所不满,进而因制造商订货量的调整而影响到公司的直接收益。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大多数的要素供应商都认为只要对直接客户进行营销即可,因为这个客群才是直接影响收益。
二、英特尔要素品牌营销策略
要素品牌或称成分品牌,是指为某些品牌产品中必不可缺的材料、元素和部件等构成要素所制定的品牌。著名的要素品牌有杜比降噪、Goretex防水尼龙、特富龙不沾底涂层等。要素品牌旨在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足够的认知及偏好,使得消费者不会去购买一个不含有该种要素的产品。
终端消费者所购买并使用的终端产品,虽是由制造商所制造,但其中的零件都是由要素供应商所提供,也就是说,虽然制造商看似创造出消费者可见的价值,但这些价值大部分都是由要素厂商所提供。即便要素厂商对终端产品投入的价值很高,但却没有消费者关注到背后重要的要素制造者。英特尔(Intel Inside)营销计划的促成就起自于这个简单的概念。英特尔(Intel Inside)是历史上第一个高科技零件供应商成功对消费者直接营销的案例。
要素品牌营销(ingredient branding)又称为成分品牌营销(component branding),若以对象区分,可以就两种角度来运用,以要素供应商的角度来进行要素品牌营销,是指透过要素品牌的营销来创造要素本身的品牌价值,进而使终端产品制造商选择此要素做为其商品的组成元件;以终端产品制造商的角度来进行的话,则是指一个终端商品采用其组成要素的优势品牌,来创造终端产品的品牌价值。
在要素营销理论中,Norris(1992)提出了要素品牌营销策略步骤,其共有六个步骤,分别为消费者行为研究、直接对消费者行销、与制造商进行营销合作、扩充制造商使用基础、与制造商进行非行销领域合作以及持续直接对消费者营销。
以下简单分析Norris(1992)所提出之要素品牌营销策略六步骤以及英特尔品牌要素营销策略是否符应该模型的分析:
1.消费者行为研究这是指在行销之前要先对消费者的行为做研究,例如调查消费者的口味、选择偏好、对相关产品之疑虑,才能拟定正确的营销策略。市场调查对英特尔非常重要,因为英特尔同时面临两个不同的市场:商用市场与个人市场。商用消费者是较敏感的购买者,对产品技术较了解,在乎产品的可靠性以及与未来将发展出之软件的兼容性;个人使用市场的买家大多对产品技术较不了解,在做选择时信息不对称,为了不做错误的选择,大多会购买较高价、有品牌的设备。
2.直接对消费者营销
任何新产品都必须要采取此步骤,才能带动终端消费者的消费。要素厂商必须对消费者行销其品牌名称,使消费者认识并注意此品牌、有兴趣想要获得更多与该品牌相关之信息,并鼓励消费者尝试使用进而决定采用包含本要素的产品。英特尔在1991年开始推出一系列广告,例如委托曾制作星际大战系列特效电影的卢卡斯旗下之光影魔幻工业特效公司制作的一系列广告即为一直接对消费者营销之广告。
3.与制造商进行营销合作
这个步骤应与供应商对消费者的直接营销同时进行,而进行方式诸如与制造商协议将元素品牌之商标印制于终端产品上等等。对英特尔的营销策略来说,本策略是关键,(Intel Inside)的贴标签运动就是利用这个步骤来达成营销效果。
4.扩充制造商使用基础
这个步骤是指致力于研发该元素可以使用的其他终端产品,如此乃企图藉元素的可应用产品增加,来提升制造商的订货意愿与数量。采用这个步骤有双重优势:首先,使用基础广泛可以使制造商与供应商之关系更紧密,增加制造商之忠诚度;第二,扩充使用基础相对也可以增加制造商的订货量。英特尔将这个步骤视为永久目标,例如研发可使用于掌上型电脑、全动作数位视频、快闪存储器的芯片,这些成品又可应用于设备、汽车电子产品或军用设备等。
5.与制造商进行非行销领域合作
这个步骤不为消费者所见,但对关系的建立是最关键的步骤。制造商已经对消费者建立了品牌权益使消费者认识他们的品牌,而供应商必须分享制造商既有之优势,因此建立关系非常重要,包括分享技术资源、市场信息以及其他资产来进行互利之交换都是必须的步骤。
英特尔除了经常快速回应降价之外,还与IBM形成策略联盟,进行研发合作,可说是充分实施本步骤。
6.持续直接对消费者营销
当供应商的品牌已经完整建立,必须要持续对消费者直接营销才能维持品牌权益。对照于英特尔的策略,即便现在英特尔的品牌已经为消费者所熟知,英特尔仍持续推出营销广告,并且也不曾停止赞助使用英特尔芯片之制造商的营销活动。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希望透过对英特尔案例来分析出要素品牌营销策略的必要要件与步骤,希望能提供其他想要运用类似计划的厂商一些建议与方法,也期待能为以高科技要素代工为主轴、正在对创立品牌进行摸索的中国,提供一些品牌创建与营销策略运用时的参考。
1.对厂商的建议
(1)持续投入足够的研发成本厂商若要使用内建策略来壮大企业的版图,必须储备足够的条件才能够采用。因此,本研究建议厂商持续投入足够的研发资本,先求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再建立产品的领先性,最后,必须持续发表或升级其具代表性的产品,这有助于建立厂商的企业形象。
(2)从建立企业的B2B与B2C品牌起步在尚未成为领导性厂商以及拥有足够的代表产品前,可以先从建立企业的B2B与B2C品牌开始,一步一步慢慢经营企业在直接客户与间接客户心中形象。直到各个要件都达成后再投入策略,才有成功的机会。
2.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1)针对厂商的研发与营销进行补助,要采本策略就必须持续投入足够的研发成本。而研发不仅是厂商的责任,也是政府应主动提供补助与协助的。另外,本研究认为政府在厂商自创国际品牌的营销活动上也应提供协助,让厂商对于高投资、报酬不明确的营销活动不会却步。
(2)成立国际品牌创建营销中心
ACER的创办人施振荣在传记中对此谈到,若国家想要实现ChinaInside必须要成立世界级的创意中心,以足够的创新与创意向世界塑造出中国设计、中国创新价值的大众形象,才能够使中国企业更容易在世界上建立国际品牌。而本问认为,除此之外政府也应成立协助中国厂商创建国际品牌的营销中心,广招国际上的营销人才,对中国厂商创建品牌的策略提供意见与协助,如此始能增加中国品牌成功跃上国际舞台的机会。
参考文献:
[1]Norris,Donald G.(1992),Ingredient Branding:A Strategy Option withMultiple Beneficiaries.The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2]Norris,Donald G.(1993),Intel Inside Branding a Component in a businessmarket,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
[3]周志民.品牌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4]张凌浩.基于品牌体验的设计思考[J].包装工程,2006(6):88-89.
[关键词]李宁 品牌营销 策略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品牌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各大企业逐渐转向探究品牌营销的道路。而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李宁毫无疑问是成功运用品牌营销策略的代表。
一、李宁简介
李宁公司成立于1990年,是由中国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先生创办的体育用品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李宁已经发展成代表中国的、国际领先的运动品牌公司。一直以来,李宁的品牌文化推崇――人有无限潜能,运动让人更加自信,敢于表现,不断发掘潜能、超越自我。然而,李宁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这与其独特的品牌营销策略是息息相关的。
二、李宁品牌营销策略
1.差异化营销策略
差异化营销就是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生产出在性能上、质量上优于市场上现有水平的产品,或是在销售方面,通过独特的推广活动、灵活多变的推销手段、周到贴心的售后服务,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不同一般的品牌形象。
李宁公司善于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及其兴奋点来与他们共鸣。例如,其在08年借助当时网络新生字“”的风行,抓住消费者追求时尚的心理,随后成功推出“”字鞋。“”字鞋一上市就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全国断货脱销。而2010年,李宁公司又更换新标识,提出新口号――Make The Change,着重于“Change”一词,更新品牌形象,进一步开拓年轻人市场。
2.准确给予品牌定位
品牌建设的过程是艰难的,即使是李宁这样的大品牌公司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90年代末,有研究表明,李宁牌的忠诚用户60%的 在24岁以上,更多的是属于生活中比较沉稳的人,这与李宁品牌“年轻的、时尚的”品牌个性有一定出入。为改变这一现象,李宁公司推出重塑李宁品牌形象工程,打造“ 亲和性、民族的、体育的、荣誉的”品牌内涵,树立李宁品牌亲和、时尚、魅力的品牌形象, 将重新核心消费人群定位为15岁~35岁之间、 喜爱运动、追求时尚的群体。利用这个品牌营销活动,李宁品牌实现了准确的市场定位,进而提升了品牌形象及市场占有率
3.网络营销
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逐渐进入千家万户,企业的营销手段也逐渐多样化。
简单的说,网络营销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进行的,为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营销活动。网络营销不仅具有成本低、速度快、受众广等优点,同时还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产品或服务的说明、营销、客户反馈等环节的整合营销。
李宁公司较早地建立了公司网站,并且不断完善网站建设,使消费者能及时、简便地获取公司相关信息,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客户信息的搜集、产品信息的反馈等。
2005年4月,李宁冠名网易体育频道。然而,紧接着先后构筑了李宁网易体育社区、新浪李宁体育社区、CCTV李宁运动天地等虚拟社区,将虚拟社区打造成消费者与品牌互动的平台,着力提升李宁在网络影响力。
另外,2007年,林砺加盟李宁,李宁正式开始电子商务的道路。2008年,1月,李宁电子商务部成立。而同年4月,淘宝商城李宁官网上线,6月李宁官网商城上线,标志李宁电子商务系统基本建立。
4.体育活动赞助营销
体育活动中所展现的运动之美和蕴含的精神力量最能激发观众的运动渴望,体育赛场也成为体育用品企业角逐最为激烈的地方。
李宁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1990年8月,“李宁”服装被指定为第十一届亚运会圣火传递服装,中国国家队领奖服装和中外记者服装,这使得“李宁”伴随着圣火传遍了全国。
1992年,李宁牌装备被选为巴塞罗那奥运会国家队指定领奖服装和领奖鞋,结束了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使用外国体育用品的历史。自此之后,李宁一直是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的服装赞助商,李宁也逐渐强大起来。
2001年李宁又相继成为了中国乒乓球、体操、跳水等体育代表队的赞助商。2001年1月李宁成功签约NBA,成为了NBA官方市场合作伙伴, 2006年4月李宁与国际男子职业网球联合会ATP成功签约,成为了ATP中国官方市场合作伙伴。2009年4月,李宁签约中国国家羽毛球队,同时为国家羽毛球队量身定制羽球装备正式,标志着李宁全面进入羽毛球领域。至此,李宁已成为中国乒乓球,体操队,射击队,跳水队,羽毛球队五支梦之队签约。
5.明星宣传营销
明星,作为一种公众人物群体,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也是各大媒体所关注的对象,明星效应不容小觑。因此,找明星代言是各大企业对外宣传的主要方式,在体育用品领域中就更为明显了。李宁在这方面自然不会落后,所签约的都是国际体育巨星。
2006年1月李宁与NBA球星达蒙•琼斯签约,达蒙•琼斯当时在NBA具有较高的人气,深受篮球爱好者的欢迎,李宁也成为了第一个出现在NBA赛场的中国品牌。2006年8月李宁又联合NBA具有超高人气、被评为NBA 五十大巨星之一的奥尼尔先生,双方合作推出“李宁”SHAQ系列专业篮球产品线,共同开拓中国篮球市场。
2010年,“标枪王子”安德烈亚斯―托希尔德森签约李宁,并为其打造顶尖的专业装备。
这一切都说明了在体育用品市场中,明星宣传营销会是企业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此外通过体育明星的代言,品牌专业化程度也得到了增强。
三、结语
虽然,李宁公司凭借其独特品牌营销策略,在国内体育用品市场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但仍需不断加强自主技术创新,缩小与国际知名品牌的技术差距。此外,在品牌营销环节上还要继续下功夫,加速国际化专业化进程,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知名运动品牌。
参考文献:
[1]王瑾. 浅谈差异化营销[J].商场现代化, 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