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01 05:27:0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应用写作课程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近几年关于探讨《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方法的文章有不少,大多是从批判“理论+例子+训练”的传统模式出发,提出了情景教学法、系列化写作、全部课程的写作、讲座式的教学等新的方法,颇有启发意义[1]。另外,应用文写作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也日益得到重视。据调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平台进行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感官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教学创造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空间。然而,在笔者十多年的教学改革尝试中,发现这些新的教学方法或模式虽然都对教学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都属于形式上的改革,系统性不强,对于职业教育要实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锻炼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并不能起到根本性的推进作用。
那么,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应用文写作》课程,究竟该怎样实施教学改革,真正促成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呢?
首先,认为任何一门课程的改革都应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创新、服务精神为根本目标。反思是为了创新,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培养真正的公民责任感。由此,笔者等教师提出运用服务性学习理论,来指导课程特别是基础课程的改革。
服务性学习最早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工作以培养社会责任感而提出的,后来受到很多人的推崇、思考,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种教学或学习的理论。美国国家实验教育协会(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NSEE)对服务性学习的定义如下: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在服务过程中对所学的东西进行积极反思的有组织的服务活动。服务性学习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现实社会的问题和需要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又促进了学生的公民参与[2]。
而《应用文写作》课程就是要求学生在了解日常应用文的文种、格式、要求等基础上,培养在现实社会中可实际应用的写作能力,为处理各种日常事务而服务。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学好这门课,可以提高为自己、为他人、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如果以“应用文有何用处?能为什么服务?”为问题,可以得到很多肯定的回答,诸如借钱要写借条,找工作要写求职信,举办活动要写计划、通知,开店经营要先作市场调查,经济合作要订协议,表彰先进要写通报等等。因此,基于服务性学习理论,在课程性质上就可以定义《应用文写作》为一门非常实用、非常具有参与性和服务性的课程。
其次,笔者也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中得到了启发,发现适合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典型任务分析法同样适合于《应用文写作》课程。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功能和作用。要求教师和行业专家一起通过社会调研、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出典型工作任务,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再根据学习领域进行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典型工作任务驱动的实质是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教学合一,近年来已经在制造、机械工业等领域的课程开发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笔者以为,高职院校中作为公共基础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同样可以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来进行教学改革,其最主要的原因为:
1.从课程性质上看,《应用文写作》体现的是经验及策略的过程性知识。姜大源认为很多课程按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事实、概念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一类是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事实与概念”解答“是什么”的问题,“理解与原理”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而“经验”指的是“怎么做”的问题,“策略”强调的则是“怎样做更好”的问题。他认为职业教育中的很多专业课程属于第二类课程,适合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进行开发[3]。而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为处理公私事务而常用的具有某种固定格式和直接应用价值的文体。应用文的写作更多地涉及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体写作的规律、经验和方法,它具有系统的理论性和极强的实践性,是属于涉及经验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课程,所以笔者以为是适合以典型任务分析为方法进行开发的。
2.应用文写作本身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强,带有文本程式性、工作流程性等特点,可以作为一项目标任务和评价标准都很明确的工作。如果把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项学生要完成的工作,完全具备任务准备行动评价四个典型的步骤。例:如果布置给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一项培训任务(模拟某酒店的人力资源部,承担员工的岗前培训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就会涉及到计划(培训计划制定)、会议纪要(开会商议如何进行员工岗前培训)、请示(经费等方面)、函(委托相关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合同(和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通知、总结、简报消息等文书的写作,这项典型的工作又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分解为子项目,即上述各项文书的写作。教师布置每一项写作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后都可以让学生自主准备、行动起来,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完成的工作进行评价。
另外,职业教育中作为公共基础课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应该为专业服务。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基于这一要求,笔者以为应用文写作课也应重点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实用为准绳,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教学改革。而本课程以典型任务分析为方法的改革正好体现了为学生专业领域实际工作服务的思路。
因此,基于服务性学习和典型任务分析这两个想法,笔者曾尝试对笔者所在学院的会展专业学生进行以服务学习为理论、以典型任务分析为方法对《应用文写作》进行了初步的课程改革。笔者于开学初拟订本课程的教学安排计划表,如下所示:
这样,本课程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在真实情景和模糊情景相结合的工作环境下完成两项大工作:即招聘求职工作(基础工作)和会议展览活动工作(专业工作)。一项是典型的基础工作,可以涉及各个专业,体现基础课程的特色;另一项是典型的专业工作,教师应结合学生专业以及社会行业对本专业领域的要求,设计专项典型工作任务,如会展专业的展览活动、人力资源专业的培训活动、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产品设计及推广活动等。典型工作任务和环境的设计可以回避传统情景式教学中情景不连贯、不典型的缺点,用现实工作中连贯、典型的任务情景带来更加生动、真实的教学效果。
而每一项典型写作任务又可以按照任务准备行动评价四个步骤来进行教学。这里以布置给会展专业学生的典型工作——旅游产品展览会为例,分析这项工作中调查报告写作任务的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
在本课程的工作评价这一项中,笔者采用自评、他评(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方式学生学业评价结果建议采取,理论考核与技能实操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构成如下:
结论:以服务学习为理论、以典型任务分析为方法的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开发充分体现了教、学、做的合一性、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合一性,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当然,在实施这样的开发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的。笔者以为主要有三方面:
1.是否每次课都应当有“服务性任务”,而不存在单纯的讲授课?笔者等教师知道,工作任务驱动并不能排除理论、知识(尽管它是隐含在任务之中的),也不排除讲授。那么,一定量的的讲授教学安排是围绕学生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来设计的,还是围绕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量来设计?
2.“典型任务”是否足够典型?能不能足以涵盖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点?虽然都知道不是每个知识点都在实际工作中能得到应用,而且知识是不断更新变化的,教师不可能在校期间教会学生所有知识和能力,但教师还是会产生一定的疑惑:按照上述典型工作任务的安排,行政公文的写作中只涉及到通知、请示、会议纪要、函,知识和能力点是否典型呢?应该给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怎样典型的工作任务?
3.服务性学习中的“服务”是否应该有一个实施的落脚点?比如说为学院的某个部门服务(写作通知、方案、海报等)、为学院附近的社区服务(作社会调查等)。这应该是可以尝试的,但需要建立真正合作的社会实践基地,需要相关保障措施,以确保服务工作的有效性、长期性。
这里笔者旨在抛砖引玉,期待专家的指正。
注释:
[1]沈成林.浅论如何加强高校高职教育的应用文写作教学[J]科技资讯,2006,(31):105.
[2]马萱萱.服务性学习之于高校德育改革的价值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
论文摘 要:《应用写作》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高职院校现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现状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客观需要,导致该课程教学基本处于“教无效,学无用”的状态,笔者尝试将现代办公技术应用于《应用写作》教学。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现状,指出了现代办公技术引入课程教学的意义,阐述了运用现代办公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构建师生互动平台、优化作业评阅形式等方面的尝试。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应用写作》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门课的开设旨在使高职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应用写作相关知识,正确运用写作技能,为以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高职院校现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现状却严重滞后于社会的客观需要,导致该课程基本处于“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教无效,学无用”的状态。因此,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是适应现代社会和职教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在从事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应用写作》和《办公自动化》两门课程的教学中,尝试把现代办公技术应用于《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取得了一些实效,下面谈一谈个人从事该课程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基本是按“知识要点—例文评析—写作训练”的模式进行的。一些教师认为应用写作“重格式轻内容”,只要把写作的基本格式讲清楚,让学生记下来,就能取得良好效果。wWw.133229.cOm教师授课时一般强调“精讲多练”,提纲挈领地讲授文体理论、写作格式、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然后评析例文,再让学生模仿例文“依样画葫芦”进行实训,因此往往出现了学生“听课枯燥,看书不懂,写起来不会”的现象,整体教学效果不佳。
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所接受的写作训练注重主观性和形象思维,他们对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比较熟悉,而对应用文写作则相对陌生。应用写作具有特定的对象、内容和形式,在立意、程序、格式和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作者情感体验的自由展开,也限制了写作者创造个性的自由发挥,学习过程显得单调、枯燥、乏味。学生课堂表现沉闷,作业质量不高。为了应付考试,他们只能死记硬背文体理论,生搬硬套写作方法。还有一些文体,如招投标书、市场预测报告等,专业性很强,其专业内容超越了在校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他们无法体会专业要求,所以这些文种仅仅掌握写作格式是不够的,碰到写作训练,他们往往一筹莫展,只能参照例文,生搬硬套,应付了事。
二、现代办公技术引入《应用写作》课程的意义
现代办公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网络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使办公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主动学习、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来实现建构新知识的意义。当前企事业单位普遍采用办公自动化软硬件设备,对岗位工作人员的办公自动化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的。将现代办公技术引入《应用写作》教学,让学生体会真实的办公环境,在制作文本、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真正获得实战的体验和经验,在掌握常用应用文体的同时,能熟悉现代办公环境和现代办公技术,这样能有效缩短大学生跨入社会的适应期,更快适应目前企业内oa系统的普遍使用。
学生的学习活动,最重要的是学习环境的设置。利用现代办公技术,可以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协作与会话,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在互动中主动进行意义建构,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较好的信息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1]。学生运用现代办公技术学习、写作、处理文档,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熟练的电脑操作能力,熟悉常用办公设备和电脑应用软件,提高文字输入、编辑的能力,掌握网络技能,熟悉上网浏览、搜索和下载信息、制作文档和表格、发送电子邮件、利用网络创建和自己的文本等。现代办公技术为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提供了最为理想的条件,这种教学模式是符合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特点的。
三、现代办公技术在《应用写作》课程中的运用探索
(一) 运用现代办公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写作热情
运用现代办公技术,使教学信息可以以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形式呈现,新颖丰富。在学习中,采用图形交互界面、窗互操作等技术,充分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并强化其对教学内容的记忆。
例如在讲授“公文格式”时,可以引用word“公文向导”。公文法定格式要求严格,这是教学难点。如果让学生死记教材上的格式,学生觉得没有什么意义,即便教师一再强调格式要素,但学生在写作练习中仍然会错误百出。引用word“公文向导”,让学生在“公文向导”对话框的提示下设置公文样式、公文用纸、标题、内容、附件/注释、其他,直至提示“完成”——这样,一份格式规范、内容详尽的公文就出现了,使学生由衷体会到了成就感。好奇的学生会自觉尝试“公文向导”中的其他操作,了解和熟悉“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的不同样式和写作要求,自然进入写作状态,较好地完成写作任务。这种充满成就感的写作体验使他们摆脱了惧怕写作的心理,能重拾写作信心,自觉主动地巩固写作技能,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类似的应用还有word“实用文体向导”,这些向导模板体现了文体的规范格式和写作要求,通过对话框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自觉规范地进行文体写作练习,顺利完成写作任务。
(二) 运用现代办公技术,拓展学生思维
在工作环境中,应用文写作的思维启动一般是遵命写作、按需写作,写作者往往先按某种文体的格式去构思,重点考虑写作格式和语言运用问题,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文体规范的制约,导致思维僵化单一。运用现代办公技术,信息的接收和传递及时而快捷,人们能够更全面及时地搜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电脑在延伸人脑智能的同时提高了写作者的思维速度,拓展了思维空间,伴着键盘的击打和鼠标的移动,作者的思维同语言一起运动,人的感觉器官全方位开放。作者不仅要考虑格式和语言,还要思考从文字录人、编辑到文本的美化、储存、传送、打印输入等问题,使思维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学生可以通过键盘输入自己的文章,用“拼写和语法”功能自检错别字和语病;借助电脑的文字编辑功能,按照文体规范格式排版编辑和美化,形成合乎要求的电子文档;然后或打印或用电子邮件等形式发送给教师……这个过程会使学生感觉充实,需要思考很多问题,而且希望自己每一步都完成得非常出色。另外,对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文体,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影像支持,展现专业场景和操作细节,创设写作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并熟悉专业文体的写作要领和规范,让学生借助于网络搜索技术、图片图像处理技术、汉字识别技术、文档分类管理技术等,搜集、积累、丰富写作素材,帮助学生在深入了解相关专业业务的同时,写出合乎专业要求的文本。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解决文体写作的问题,还要及时给予学生现代办公技术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完善自己的学习任务。
(三) 运用现代办公技术,构建师生互动平台
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交流合作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帮助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传统的应用写作教学过程是:教师讲授,学生模仿写作、递交作业,教师课后批改,反馈成绩和讲评,学生订正。在这期间教师一般很少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兴趣,只知一味地灌输文体知识,用作业和考试的形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在教学活动中几乎没有交互活动,因此学生的主体参与不全面、不深刻,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不健全。
运用现代办公技术,构建师生互动平台。教师可以创设形式多样的讨论答疑区,如电子邮箱、bbs论坛、博客等[2],利用多种途径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建立师生多样化的交往形式,拓展交往时空,提高交往质量,打破师生只能在课堂上交流的局限,使师生在情感上和心理上形成认同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
(四)运用现代办公技术,优化课程评阅形式
评阅学生的习作可以改变过去传统的批改方法,引入现代办公技术,尝试多元化的评阅形式。例如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写作中的常见病例,通过扫描存入计算机,再由投影仪展示,让大家集中讨论、共同评阅,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分析、研究甚至争论,讨论修改方案,不只是教师一个人具有评阅权;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批改个别典型作业,将批改过程制作成课件动态呈现,帮助学生在比对中发现自己写作的正误;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示范文章通过qq“共享”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模拟写作并找出差距;对一些重点写作训练,可以利用校园网个别批改,学生由网上提交电子作业,教师利用办公软件中的“修订”、“批注”功能直接在电子文稿上批注修改,然后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可以接受“修订”或提出自己的意见,这样的形式使师生互动对话建立在一种两两相对的坏境中,更直接有效,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还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教师的教学信息化管理;学生之间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交流、相互修改,这有利于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如此形式多样的评阅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效果得到及时反映,还能帮助学生提高鉴别、交流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现代办公技术应用于高职《应用写作》教学是依托现代教育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化。它把封闭式教学变为开放式教学,拓宽了教学资源,营造了新颖的教学环境,推动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过渡,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符合《应用写作》课程和高职教学的特点,能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应用写作 教学探讨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写小说,但一定要能写工作与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
又扎实不可。”作为 以职业技能培养为重任的高职教育,将应用写作作为一项必备的基本技能来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既获得了一定的经验,也碰到许多问题。现将自己应用写作教学的意见陈述如下,以期共同探讨。
一、高质量的 应用写作教材是提高教学水平重要环节
目前,众多的应用写作教材为高职院校的选择提供了方便,但现行的应用写作教材重理论轻实践、针对性不强以及例文陈旧脱离实际等等,都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院校应用写作的需要,同时也拉远了学
生与应用写作的距离,增加了他们的厌学情绪。
高职院校的应用写作教材应该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编订一本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应用写作教材。概论部分不能简单套用普通写作的内容,既要考虑特殊,要从应用写作的实际出发,体现出应用写作的个性。在文种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到面的覆盖,使不同专业的教学具有选择的余地,同时又要针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保证并突出重要的且使用频率高的文种。如:简历、求职信、竞聘演讲稿、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在教材内容安排上,应加大对文种具体写作技巧的讲述,减少纯理论知识的阐述。
应用写作中有许多文体都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和程式化的特点,因此例文的对照使用对应用写作教学十分重要。没有合适的例文,讲应用写作就是空对空。应该编写《应用文写作例文选》作为配套教材,精选一些时代感强、体式规范、内容贴近生活的优秀范文供学生学习和讨论使用。教师由于自身工作性质和工作范围的限制,选择例文具有客观上的困难。如果有一套权威的理想的例文选,就会为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
此外,一定量的训练题,对于应用写作教学也十分重要,可组织编写与教材配套的《作业训练手册》。作业训练题既有知识性的,也有训练动手能力的;既有针对单一文种的,也有综合性的。特别要突出动手能力训练题型的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训练的过程中掌握相应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二、课堂教学要突出实践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应用写作
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满堂灌”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很多内容教材写得很清楚,学生也完全能够看得懂,教师还是按部就班地板书、讲解,学生就缺乏兴趣,滋生厌倦情绪,教学效果很差。应用写作教材的各个知识点有些需要讲、需要指点,但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不能简单重复教材。应用写作最具操作性、实践性。要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动脑筋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就会被激发起来,学习的气氛和效果就会大为改观。对于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也可以采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开展互评的办法,以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要鼓励学生质疑、创新、求异,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和发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笔者认为,老师的课堂讲授每节不得超过二分之一,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精心设计,把学生切实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去。这样做,不是降低了对老师的要求,相反老师必须吃透教材,熟悉教学对象,因材施教,具有居高临下和灵活变通的能力,才能使教学生动而不呆板、丰富而不单调、讲究实效而不流于形式,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三、开发课外实训基地,寻求多样化的教学途径
应用写作具有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传统的单一的教学途径必须改变,必须想方设法拓展教学空间。把应用写作教学局限于小课堂,效果是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生活阅历和写作经验不足是广大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弱点和不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实践中体会写作的全过程。为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拓展:
第一、吧应用写作教学与学生个人的生活、学习、社交活动密切结合起来。比如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特点,指导学生写实训报告、求职信、申请书、建议书、学习计划、个人总结、毕业论文等等。这些文体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实际结合比较紧密,针对性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学生比较欢迎,也容易得到锻炼。
第二、把应用写作活动班级化、学校化。具体说,就是把应用写作融入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之中。比如,在班级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黑板报设计比赛等活动中,指导学生创立青苹文学社,出版《儒商报》,指导学生写稿、改稿、编辑、制版,使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大大提高,不少学生在毕业求职时都发挥了其优势。
第三、应用写作教学要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应用写作的质量归根到底要接受社会的检验。为此,高职院校应改变观念,不再将实际接触社会的时间放在毕业实习,而是要与相关单位建立联系,开发长期的课外实训基地,使学生边学边用,真正体会到知识的价值。比如电子商务专业在讲授市场调查时,可以与相关企业联系,派学生为企业做市场调查,从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到写出调查报告都由学生分组完成。模具专业到企业实习后,结合实际写出实习报告。幼师专业到幼儿园实习,制定幼儿园授课计划,设计幼儿活动方案等活动,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应用写作的基本技能,并在工作中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只有把学校的小课堂与社会的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才会开拓一遍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洪威雷《应用写作在高校课程建设中的地位》【J】应用写作2007(1)
关键词:职业导向 应用写作教学 职业意识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实际写作技能为目的基础课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设起,已走过三十多年的历史。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应用文写作在传递信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方面都有广泛的实用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越是进步、发展,写作这种古老而又常新的人际交流手段就越发显得必要而且重要。”目前应用型和职业技术院校大多将《应用文写作》开设为通识课或选修课,其课程设置目标是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胜任岗位的知识和技能。
笔者所在的独立学院面向全院本、专科学生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作为一门公共通识课,意在使学生掌握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首先,学生重视不够。同为公共通识课,《应用文写作》不像《大学语文》有文学意蕴,不如《大学英语》《大学数学》为考研必备,也不比《大学体育》类的课程接人气,学生普遍将其列入边缘课程,学与不学一个样,未能充分认识到该课程对于今后职业生涯的重要性;其次,教学时间有限。应用文内容庞杂,种类有几十种,与学生学习生活、未来职场关系密切的有十多种,本科16学时的教学时间安排对于文种繁杂的应用文只能是走马观花、一扫而过;再次,教学方式我弧Sτ梦男醋骺纬唐重理论阐释,教师大多都采用讲授法,即按照文种的类别,依次讲授其文种特点、写作格式、例文分析、注意事项等。教法较为程式化,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也弱化了应用写作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实践证明,优秀的职场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尤其在现代社会职场中需要具备运用书面语言进行沟通关系、处理事务的能力。鉴于上述情况,当务之急是重新审视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及固定化的考核模式,需要积极探索应用文写作的课程教学改革,以就业和职业为导向,强调课程价值指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应用写作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养成,包括职业的适应能力和胜任职业的能力。
一.强化职业意识,明确课程目标
为用而作是应用文写作的源动力,实用性是应用文的基本使命。本质上,大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是为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服务的,应用文写作作为大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能力之一,集中体现个人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当前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明确要求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更不必说国家公务员选拔考试中的申论文体。基于此,应用文写作教学需要从实用、应用的角度出发,从职业、就业的目标设置课程。
为了增强职业意识,不同专业鲜明的行业特色要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有所体现,因而在教学内容就不能整齐划一、一刀切,除了通用的几种党政公文和常见的日常事务文书计划、总结外,不妨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处理,梳理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文种,罗列出教学重点。以本校为例,法学专业学生的教学重点是法律事务文书;酒店旅游专业学生的教学重点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礼仪文书,如演讲稿、欢迎辞、开幕词等;金融、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重点是经济事务文书;广告专业侧重讲授广告词、广告策划书等。虽说本校通识公共课教材统一,但教师可在教材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还可结合专业特点,自主补充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应用文种。如工程项目的专业在教学中开设招标书、投标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增加网络新闻、微博的写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学以致用,能够让教学内容与未来职场息息相连,激发学生学习、写作应用文的兴趣和热情,那么,职业意识的需要将成为学习应用文写作的直接驱动力。
二.模拟职场任务,整合教材内容
目前,应用写作教材的编写基本上都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框架,按照文种类别以章节编排,党政公文、事务文书、礼仪文书、经济文书、法律文书、信息文书、毕业论文等是编写的普遍体例,其中文种理论阐释的比重偏大,从概念、特点、种类、结构到要求,进行面面俱到的介绍分析。教师若参照该体例进行讲授,对学习者而言,应用文写作的理论性与实际情景脱节致使其积极性不高;对使用者而言,缺乏有效的实践训练致使学难以致用。如何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技能对接?如何让应用文写作教学内容实用又够用?这是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德国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兴起“职业行动导向”教学理论,其核心是“旨在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传授,以使学生有能力从容应对那些对职业、对生计以及对社会有意义的行动情境。”该教学理论即通过重新组合教学各要素,为学生设置与专业对应的职业情景,以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据此,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职场情景,模拟职场工作任务,从课程知识体系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职业为中心可为解决当前写作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
以笔者所在的法商学院为例,培养的学生其就业对象大多是企业,所以熟练掌握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各类应用文种的拟写和使用将是胜任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综合考虑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专业知识等维度,采取项目化的教学内容,突出写作任务和写作情景,有针对性的设置职场求职、职场策划、职场沟通、职场事务几个与职业密切相关的内容,在每一个项目中模拟职场任务,将学习应用写作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将学习内容与职场任务高度对接。如职场事务项目中虚拟一个“新产品会议”,工作任务中首先要召开新产品研发工作会议(会前的的计划、通知,会后的总结、简报、纪要等),然后新产品研究信息(市场调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产品说明书等)。通过职场任务的步步推进和典型工作场景的设置,重新整合了教材内容,兼顾了应用文写作所需的语言技能和胜任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
三.借力微课互联网,创设职场情景
学习写作理论,是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基本纲要。而应用文文种类繁多,课时偏少,如何理解、消化写作理论?如何准确驾驭文体写作技巧?如何实现理论到职场场景的能力转化?作为一门行文规范程度较高、强调应用和实践的课程,应用文写作不妨借力信息技术和微课程的高效优势,变革传统重讲授和例文式的教学模式。
微课程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即视频时长短、主题集中、内容精要、视听结合效果震撼,在短短几分钟内聚焦写作理论的重难点,缩短教学讲授时间,以可视化和生动化的方式呈现写作理论和写作案例情景。鉴于典型的写作案例是学生陌生的、具体的职场情景是学生未曾接触的,学生由于缺乏身临其境的职场体验,很难主动地将学习中的“知”转化为实践中的“行”。在具体的应用写作实践中,作者是谁?在整个事务关系中处于何种位置?文种写给谁看?他和作者关系如何?撰写的应用文要解决什么问题?写好之后在什么场合使用?一系列处理写作应用文类需要的组织、协调、应变、创造能力借助互联网资源和现实性的职场情景视频,可以加深学生对写作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际写作的技能,培养学生在职场工作中的对具体事务的判断能力、应变能力,与他人合作处理信息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
在微课教学模式下,集中高效的学习方式可以预留更多的实际写作训练时间,教师可以创设职场情景,把写作任务放在情景之中,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并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以职业人的身份实战演练。如总经理下达年度工作计划,要求超额完成任务,设计部电脑设备陈旧请示更换新电脑,销售部人员紧缺申请增加人手。在模拟整个职场事务中,加深学生对几类文书的理解和运用,纠正写作知识的偏差和疏漏,在一定意义上,微课为传统的写作教学课堂注入了活力。
四.评估职业角色,拓宽评价途径
应用文写作课程传统的评价方式基本由一张试卷来决定,一场考试和一两次作业的考核与测评容量有限、手段单一,致使学生临时突击、背诵写作知识要点来应付,但机械记忆写作理论知识并不能评价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下,毕竟生活和职场都是动态而真实的。因此,应用文写作的教学需要与时俱进,建立多元、动态、科学的评估体系,即考察写作主体在具体的生活情景和模拟的职场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行文过程中对人对事的情感态度、合作意识、进步程度等动态表现。这种评估体系重在全面评价学业成就,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的潜在能力。
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需要将职业意识、职业角色、职业能力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其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在对接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素养的基础上注重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效果,教师在模拟职场情景进行写作训练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学生在学习情景中的各种表现:比如学习、写作态度是否认真主动、积极探索;任务的完成是否进入职业角色,技巧运用如何;学习、写作的成果格式是否规范、表词达意是否妥当等。教师要及时指导和记录相关信息,确保评价过程的准确性。
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主场在课堂,检验学以致用的舞_在社会生活和职场。测评职业写作水平即是评估是否实现了职业角色的培养,是否在角色的体验中认知、承担了多种职业能力的锻炼。例如学生为校广播台的投稿,为院系活动提供的应用文稿,为实践基地完成的项目稿甚至撰写的中期论文,都可以纳入课程综合评价体系,因为只有重视写作实践,才能让应用文教学的“学”与“用”真正联姻,才能切实的为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助力。
结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变革和创新势在必行,为了学生能够适应和胜任未来的职业和岗位,教师应该从课程的目标设置、教材内容的整合完善、教学方式的变革、评价体系的多元科学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要素出发,以能力的培养为中心,不断强化职业角色意识,通过写作训练和实践最终将应用写作的技能转化到就业和职业应用的广阔天空。
参考文献
[1]张军.现代应用文书写作教程(第二版)第1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
[2]刘晓伟.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应用写作.2015(03)・
[3]谢复玉.基于微课程的“应用写作”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4(06).
[4]杨谨瑜.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应用写作教学改革刍议[J].当代职业教育.2013(05)
[5]曹洁萍.谈高职应用文教学职业角色的培养与实现[J].职业与教育.2007(09).
[6]赵春辉,孙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开发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10)
【关键词】职业教育 应用文写作 双师型教师 中高职贯通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079-02
一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面临的新形势
1.应用文越来越多地和其他学科相交叉,与各行各业结合度日益紧密
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历久弥新的学科,虽然学科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又与时俱进地出现了许多新的文种,而且应用文写作愈来愈与具体行业紧密结合,分类有不断细化的趋势。如陈纪宁主编的《新编现代应用文写作大全》已经按照适用范围将应用文划分为十类。虽然已经划分如此细致,但与我校所涉医技类专业相关的职业应用书写样本几乎没有,如我校已开设的《护理实用写作》等医护类文书还尚未涉及,与口腔、检验相关岗位对接的文书更加稀少。
2.新的培养模式不断涌现,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从理论走向实践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促使各级学校特别是职业院校要积极转变或创新教育培养模式来适应社会需求。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中高职教育贯通与衔接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从2010年至今,以上海为代表的沿海部分地区,已经先后有几十所职业院校开展了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并日益受到家长和学生的欢迎。面对中高职教育贯通这种全新的培养模式,传统的应用文教学模式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3.新的专业不断开设,应用文写作有边缘化的危险
首先,对于职业院校来说,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人文类课程相较于专业课程来说不是最重要的科目;而应用文写作作为人文类课程之一,又不是重中之重,其地位素来难以与语言类课程相抗衡,这一点从课时量的安排和学生的喜好程度上就可以反映出来。其次,当前就业导向,强化专业、岗位对接是职校办学的指导方针,对社会上出现的新的行业、新的社会需求,职校越来越灵活地设置新的专业与课程;与此同时,随着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要求的提升,人文类课程中的语言表达、语言交际类课程受到更多的重视和欢迎。再次,对于职校的学生来讲,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其日后安身立命之本。最后,对于职校教授应用文的教师来说,这门课程没有政策倾斜,学生不重视,理论上不宜讲得过深,实践上又缺乏机会锻炼,更不像专业课程背后有强大的行业支撑,导致学科发展速度受限。这些因素势必会影响应用文写作在职校的发展,因而有边缘化的危险。
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困境与机遇
1.课堂所教与岗位所用衔接不紧密,动力不足
高职学生写作基础薄弱,能力不高,本应当努力补足短板才是,可事实上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热情并不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应用文写作对口的主要是文秘、宣传等岗位,而职校毕业生只有少部分人真正希望从事这类职业,再加上大多数单位或企业的专业技术岗位对应用写作能力要求不高,甚至有些专业技术岗位很少或几乎用不到应用写作,这给不少人造成了一种错觉:认为应用写作不重要甚至可有可无。虽然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都承认应用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但与有凭有据的专业技能与显而易见的口头表达能力相比,写作能力不显山不露水,更像是一种隐性能力,在就业压力下,职校生的当务之急当然是发展显性能力,因而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动力不足。
2.课堂讲多写少,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急需更新和改变
应用文写作本来是一门实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现在的教学情况是,教师理论讲得多,学生动笔写得少,学生实践锻炼更是少之又少。这种情况的产生是有原因的。首先,教师教学时间及条件有限。应用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不可一蹴而就,传统高职三年制的培养模式,往往只有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学习应用文写作,限制了应用写作能力长效培养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如一些实践性强的应用文(调查报告、实习报告等),由于教学时间及条件的限制,课堂上只能是“纸上谈兵”。其次,学生写作水平不高,写作意愿不强。有些应用文体,如请假条、通知等感觉太简单不愿写;有些难度高的,如论文、报告等又不会写,时间也不允许。这又进一步限制了教师布置学生写作训练的范围。最后,以校园生活为主的高职学生们实际使用应用文的机会较少,导致他们实践训练的机会太少,这是客观现实条件的制约,单凭任课教师的努力可能无法改变。
教材方面,虽然现在面向高职高专的应用文写作教材数量众多,其中虽不乏高质量的作品,但是面对中高职五年一贯制教育这种培养模式,应用文写作教材的跟进、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更新势在必行。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为应用文写作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及时针对五年一贯制培养学生的实际水平编订全新的、与其专业紧密结合的应用写作教材,在内容、教学模式上不断更新,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及专业实际,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3.乘职教改革之“东风”,推进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与专业相结合
2014年,对于中国职业教育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不仅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做出了重要指示,国务院还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这是21世纪以来第三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更让人振奋的是,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这些密集而重大的举动,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有人发出感叹:“职业教育迎来了春天”。国家对职教的重视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前景,必将为应用文写作课程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而应用文写作教学要想推陈出新,就必须紧跟时代脚步,把握社会发展脉搏。
纵观应用文发展历史,几乎是每加一门新学科、每诞生一个新行业,应用文往往就会像水和空气一样成为它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心理学的诞生,催生了各种心理学的测试量表,还有大量的调查问卷,基于这些应用文体,心理学家得以窥知人类内心的秘密。如现代医学检测技术的使用,催生了各种检测表单,催生了反映身体健康程度的体检报告。如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催生了各种报道、广告、海报等宣传性的应用文体。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密切关注行业信息,抓住行业发展与应用文之间的共生关系,积极推进应用文写作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或许是未来应用文写作教学发展的一大契机。
三 关于未来应用文教学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
1.教材内容上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衔接学生专业
应用文写作教学,学以致用是目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学生日后的生活与工作所需,是课程能否吸引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目前流行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很少有针对具体专业而设计的,绝大多数是一种通用教材,缺乏针对性,针对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的教材还是空白。如各种样式的公文写作,格式谨严,用语考究,对于应用文写作基础薄弱、而日后又很少会从事文案工作的职校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不高。又如科技论文的写作,明显超出了一般职校学生的能力,学生写起来困难重重,教师空讲格式又觉得浮光掠影,教学陷入两难。而那些毕业后找工作必须用到的简历、求职信等应用文体,学生有着强烈的需求。专业领域使用的各种实验报告、检验表单、标识等应用性文书,应该适当地加入应用文写作教学,以做到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2.教学模式上更加注重写作训练和实践锻炼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将理论和实践分开,先讲理论,再讲实践,最后点评。然而在职业学校,空讲理论并不是最好的策略,职校学生往往动手能力比较强,在实践中摸索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某些应用文种的教学,应该也可以引入职校学生熟悉的专业课授课模式,即一边动手“做”,一边学习的模式。如简历的写作,就可以把简历当作需要加工而成的“产品”,先用PPT打出“样品”,再分小组发放“原材料”(关于写简历的各种资料),引导学生按照“样品”要求“制造”出自己的“产品”,随时提出不明白之处,教师随时解答、纠偏,“产品”最后由教师验收评判。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教师全程参与指导,随时回答学生的疑问,适时适当点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用脑思考、用笔“制造”,个中经验体会,学生不言自明。
3.教学思想上更加注重学生写作思维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应用文写作思维要注意换位思考,要让毫不知情的读者准确无误地理解文意,这就要求应用文写作尽量平实、精炼、准确、全面,这才是应用文写作的目的。少了这种思维,应用文写作就容易陷入主观主义的误区,以自我为中心来写作,不考虑实际情况和读者水平,往往漏洞百出,效果很差。
4.师资培养上要引导并帮助教师了解行业信息,精通行业常用应用文书写作
应用文教师一方面应该积极搭乘职校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快车,积极到各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了解学生专业所学、日后所用,开阔视野,增长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自学或行业交流等途径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才干,提高应用文写作教学与学生专业的匹配度,精通学生专业内常用应用文书写作,才能切实地促进应用文写作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纪宁主编.新编现代应用文写作大全[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70
论文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模块化;情境化;人文化;网络化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写工作和生话中的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应用文在人们交流思想、互通情况、解决问题、处理事务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它不仅是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公务活动的工具,也是现代社会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联系社会生活的纽带。应用文写作不仅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一种工作思维能力。为此,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应用写作课,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办理事务的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说,写作能力代表着一个人的基本文化素质,写作能力也不单纯是写作本身的问题,它还体现着一个人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写作经验、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体现着一个人的智能结构。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现状
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高职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兴致不高,消极对待,甚至把应用文写作学习当作一种精神负担,不仅没有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而且还被当作苦差事,教师始终难以突破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学瓶颈。究其原因,恐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学生方面,高职学生总体上文化基础课不是太好,语言能力尤其是文字表达能力普遍较弱,学习主动性较差,再加上职业学校比较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对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同时应用文写作法规性政策性较强,而学生从学校到家庭,自身的阅历和社会实践缺乏,使得学生无从入手、无“话”可说,因而也无法组织应用文的语言。另外应用文写作与其它文学体式相比,内容相对单调枯燥,缺乏生动性、形象性甚至情节性,这使得较多接受形象思维训练的大脑要转变为用逻辑思维来写作,会因缺少写作素材,而一时无从下手。
(二)在教学方面,传统的应用写作教学模式基本是“理论+案例+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应用写作的格式,学生一学就懂,一放就忘,遇到实际问题根本不知该如何下笔。在施教时,应用文文种的选择基本凭着教师的想当然而进行,没有调研,也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到底哪些文种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是经常要用到,因而整个教学过程只能停留在“闭门造车”的层面上。这样使得应用文写作教学与实际应用缺乏紧密联系,学生觉得学习应用文没有多大的实际用处,于是消极应付。
(三)在教材建设方面,从整体上看近年来出版的《应用文写作》教材数量非常多,但始终没有突破传统的编写思路。首先是教材体系庞大、内容繁杂,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大多数教材基本按照“事务交往文书”、“个人交往文书”、“礼仪交往文书”、“经济交往文书”、“公务交往文书”、“法律交往文书”和“科技交往文书”等七大模块的内容编排,其中涉及的日常应用文极其有限。其次是重视理论、轻视训练,许多教材花费大量篇幅详细介绍理论知识,而对写作规范与技法的介绍则停留在简单的格式加例文层面,写作训练方面的内容极少。再次是例文陈旧、脱离实际,内容远离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使学生学起来有较大的心理距离,没有亲和力。
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思路
笔者认为,对《应用文写作》教学进行改革,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应重新审视本课程的设置目标。布鲁那说:“目标是预定的教学效果。”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一般安排一个学期,大约34课时,主要是使高职学生掌握必要的应用文写作技能,以适应今后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写作需要、并为毕业论文写作做好必要的知识和能力的准备。因此,没必要以培养专业秘书的标准来要求不同专业的学生。
其次,应重新审视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课、能力课,陈耀南教授在《应用文概说》中阐述:“应用文就是‘应’付生活、‘用’于务实的‘文’章,个人、团体、机关相互之间,公私往来,用约定俗成的体裁和术语写作,以资交际和信守的文字,都叫应用文。”陈教授一语中的,言简意赅地把应用文的根本特点表达出来了。因此,教学内容必须绕着应用、实用来选择。
再次,增加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趣味性。基于应用文写作的枯燥,学生缺少生活阅历无话可写的状况,必须设置一定的工作项目和活动情景,让学生能够动起来,通过具体的工作项目和活动情景,把教、学、做结合在一起。
三、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措施
基于上述改革思路,我们可以在模块化、情境化、人文化和网络化等四个方面对应用文写作课程进行改革。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
面对近千种的应用文文种和有限的教学课时,不必要也不可能让学生学几十种文种。可按照“实用、应用”的原则进行,也即选择学生今后学习与工作中将要遇到的文种进行施教。那么哪些文种是学生今后常用的呢?这就要求教学者去生活实际进行调研。调研得来的文种势必是零散的,与传统的应用文教材按“事务文书”、“私人文书”、“礼仪文书”、“经济文书”、“公务文书”、“法律文书”和“科技文书”等七大模块组织课程内容的固有模式不一致,为此,必须突破传统的应用文教材体例的类型化,打造“模块化”的应用文写作教材,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写作理论的教学与工作流程的熟悉一体化,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最大程度上体现应用写作的实用性。
同时,在高职院校,由于种种原因,基础课一直处于一种被边缘化的状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基础课无法直接为专业服务。理想的基础课应该是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能贴近专业、为专业学习提供直接的帮助。如果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得巧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不同专业都有各自适用的应用文文种,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决定了与其专业相关的应用文文种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而且这些专业文种对学生以后的工作也更有指导意义。因此,可以在应用文教学中设置一个专业文种模块,这一模块可象菜单一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文种学习。如设计类专业可设置“投标书”、“招标书”、“产品说明书”、“广告文案”等;旅游专业可设置“旅游指南”、“导游词写作”等;财经类专业可设置“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市场调查”、“市场预测报告”等;影视动漫类专业设置“剧本与分镜头”等,这样在教学内容上既突出了共性,又照顾了各专业的个性。
根据以上思路,按照既考虑所有学生都能使用的普适性,又照顾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性的原则,可设计四个具有普适性的日常工作模块加一个专业模块来串联一系列文种。
1.活动策划与开展文书写作。计划与策划书、合同与协议、邀请书、海报、条据、总结等;
2.召开专题会议文书写作。通知、请示、报告、会议指南、致辞与演讲、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简报、消息等。
3.毕业与找业文书写作。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应聘书(竟聘书)、个人简历、竞聘辞、劳动合同与就业协议书等。
4.创业文书写作。市场调查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则与公约、声明和启事、状与辩护词等。
5.各专业个性化文书写作。剧本与分镜头、说明书、招标书与投标书、广告文案、旅游指南、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等。
模块化设计使文种和工作任务达到有机结合,因而学生在掌握某些文种的写法的同时也熟识了一项具体工作的流程。由此在教学过程中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一方面从易到难落实活动所需应用文种的学习,另一方面,从简单到复杂锻炼学生组织和开展活动的能力。把教、学、做结合起来,在模拟、仿真、全真的职业环境中训练写作,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二)教学方法情境化
情境是指与某一事件相关的整个情景、背景或环境。情境化教学就是把现实生活、学习、工作中已然存在的材料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置于一定的背景中,引导学生追根溯源,探讨事实材料产生的成因,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针对应用文写作相对单调枯燥,缺乏生动性、形象性甚至情节性,以及因学生自身阅历及社会实践缺乏而无话可写的现状,创设近于职业环境的写作情境,进行角色扮演训练。使学生能迅速进入实际运用情境,通过情境来说明具体文种的用途和功效。这样使应用写作的学习不再停留在书本上,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表述,而是可知、可感、可想、可操作的现实环境,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宗旨。同时,情境的存在又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激起需要、引发动机、吸引注意,使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取得师生双向互动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情境的设置一定要贴近实际,符合现实生活逻辑。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真切、准确地认知社会,感受生活,让他们感觉新奇、有趣、实用,这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才会处于积极状态,进而增强感知创造的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策划的能力等。模拟情境教学能够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和思考,使课堂教学内涵得到延伸和扩展。由于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景相结合,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真实的情景接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全部感受力和经验。
(三)教学理念人文化
教学上的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在“以学生为本”上,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教师施教时,要掌握学以致用的原则,即选择那些学生今后生活工作中要用到的文种来讲解,这是最大的人文关怀;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掌握合格规范的文种的写法,又要讲授相关的工作流程。如讲授书,就应让学生知道如何打官司;学了劳动合同就应让学生知道劳动纠纷解决的途径。再如在学习简历、求职信的写法时,应让学生懂得决定一份求职材料的优劣不仅仅是写作技巧,更是是否为进入职场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是否给自己作了一个职业规划,同时提醒学生在求职时招工中的各种骗局,让学生能“见招拆招”。教学过程中就要链接这些实用的小知识,以增强学生认知社会的能力,这种认知社会的能力又会反过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手段网络化
[关键词] 任务驱动;应用写作能力;变革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基于职业需求的高职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危机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jyxm33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H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200-2
高等教育正在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写作危机”,小到学生的请假条、申请书,大到毕业简历和论文创作,文理不通、错字别字、词不达意、标点符号错误、文体格式紊乱、内容条理不清、表述含糊、不得体、逻辑混乱等现象比比皆是。更不用说学生毕业踏入社会,当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职场应用文书,学生将无从应对。作为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正在逐渐弱化和消退,成为新时代的“写作文盲”。然而,作为能力培养重要阵地的应用写作教学却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内容僵化、大而全,甚至搞“一刀切”,理论教学有余,实践实训教学匮乏,教学模式单一;二是忽视不同专业对应用文写作能力的需求,轻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角色定位,无视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发展需求,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学的“双输”局面,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俨然成为了一根有名无实的“鸡肋”培养。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主张以能力培养为价值取向,以任务驱动技能,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学习,实行“教-学-做”一体,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做中评”。这些理论对传统教学模式来说是一种革新与突破,符合应用写作能力培养要更多关注实践的理念趋势,有效地解决当前应用写作教学的实际困境,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兴趣,切实提高大学生整体应用写作能力水平。
一、任务驱动有效突破课时壁垒,实现课内外学习联动
应用文书种类繁多,理论知识点丰富,传统培养模式面对日益缩减的课时,教学实际陷入被动。教学付出与教学效果日益反向,应用写作培养质量面临严峻考验。大多数教师总结的症结之一是教学课时匮乏,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传统培养模式对于课堂理论教学的过度依赖,本身就是教学理念上的陈旧保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植入,能够有效破解这种困境。它的优势是不再受课程计划学时的限制,更多的将目光关注于学生课堂外大量的空闲时间。大学生课业安排俨然没有中学紧凑,课外时间十分充裕,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只是用来进行基本知识的讲解以及任务设定和评价考核,大量具体的学习任务分解到课外时间中去,形成课外时间“课内化”,实现课堂内外学习联动。例如,我们在讲解“调查报告”写作模块时,教师只需要在讲解调查报告相关知识点之后,相关任务内容和细则要求,具体任务执行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资料查询和实地调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和总结,最后撰写调查报告。
实现课堂内外学习联动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查询资料和实际操作,进行有创造性的自主探究,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拓展了对目标知识点的认知空间。另一方面将教学重点放在课外,排遣了大学生无聊的空闲时间,实现了课内课外教学的连贯,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任务驱动的过程管控与新媒体平台教学无缝对接
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过程管控。鉴于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以及自我约束能力弱等因素,其中大部分人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都处于“等靠拖”状态。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到主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积极转变,完全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是不现实的。
过程管控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管”队伍。学生既是任务的执行者,也是任务的监管者。二是任务进度管控,制定详细的任务进度计划表,实行时间节点检查。例如我们在进行“调查报告”应用写作任务模块时,我们将设定实地调查完成、资料整理及汇总、资料分析和总结以及调查报告撰写完成等时间点,由教师主导,学生轮值,做好每一阶段的检查和记录工作,填写任务日志,及时通报未完成人员或者小组并督促限期完结。
网络普遍化的今天,为实现实时动态管理提供了便利。为了加强教学管理和沟通交流,应着力打造以博客为主的资料平台,以飞信为主的通讯平台,以QQ群为主的交流平台。依托三大平台,首先可以解决学生任务执行过程中的疑惑。针对一些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展开多方讨论,各抒己见。其次,实现过程化考核的课内外贯通,检查学生任务进度和成果质量,提出改进意见。最后,利用新媒体先进技术,开展对话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专题式教学,打破课堂内教学传统模式,实现跨越传统时间和空间的教学新模式。
三、任务驱动过程中的合作与竞争有效融合
任务驱动在注重激发学生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团队合作与竞争培养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安排几次较大的实训任务,学生个人是没有办法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一个团队来进行分工协作,通过任务分解,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务。教学之初,我们会对教学班级学生进行随机分组,每个小组既是一个团队,又是小组竞争过程中的个体。这些团队可以依据任务进行集体讨论和决策,制定任务完成计划,分配成员任务,汇总任务数据,品评任务结果。通过协同工作,一方面最大化发挥个人专向潜力,一方面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团队协作精神认同感。
学习的动力除了来自于学生自身,更来自于不同小组团体之间竞争。充分利用学生自我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心理,教师积极引导和开展小组任务进度评比和任务结果评价,鼓励小组之间互评,找问题,挑毛病。我们在完成“合同”写作教学项目后,要求所有小组公开展示各自的合同文本,小组之间互相交换评分,允许小组成员对挑出的毛病进行辩解,实行挑的毛病越多得分越多,辩解成功的越多得分越多。在整个过程,教师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任务竞争环节,有效地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习得和理解。
四、过程化考核模式与“三位一体”评价制度的构建
任务驱动教学理论下的课程考核不同于传统教学中“一考定终身”,关注的焦点在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学习态度和表现的综合评定。主要的考核范围是出勤、课堂纪律、任务完成量以及质量、阶段性测试、任务专题讨论、团队合作、实践实训等多个方面。制定公正透明的评分细则,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加分奖励,实时内部公布每次任务考核结果和评定理由。过程化考核有利于激发学生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尽管学生学习任务比以往更重了,但是学习效果却得到较大的提升。
传统教学中,大学生写作能力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单方面的评估,这种评价主体的唯一性,一方面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困境,极大挫伤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由于教师评价自身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未必能够真正反映一个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教师不在是唯一评价主体,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二元对立,学生拥有自我学习评判机会和能力,从而构建了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动评价和教师评价等三位一体的评价新模式,而整个任务实施过程则就形成“做――评――做”循环模式。
一是学生自评。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在做中学、学中做,逐渐养成自我挑战和评判意识。二是学生互评。任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知识学习的深入与拓展。三是教师评价。虽然教师不是课堂里的唯一主体,却承担任务设计、任务组织、任务指导和任务评价等多重角色。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主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区分评价,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定位,需要有针对性的评价,遵循普遍原则和特殊原则相结合。二是学生水平不均等,注重分层评价,对于优秀学生和落后学生,进步百分之十,对于两者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进行分层级评估,有利于调动好中差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班级整体写作水平。
五、任务驱动推进学习情境、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统一
传统培养关注的焦点在于学生的学习情境,通过理论灌输实现学生理论知识的习得,完全忽视应用能力培养对于实践性的迫切渴求,屏蔽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割裂与学生未来职场需要的联系,人为的在学习情境、生活情境和职业情境三者之间设置了障碍,恰恰忽略了应用写作为“用”而生、为“用”而学的根本基础。
摆脱单一学习情境的枯燥和效率低下任务驱动为这一困境提供了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对不同专业未来职场对于应用文体的不同需求,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制定高仿真的情境任务,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氛围,在任务实施中充分体验职业工作过程,将被动理论知识接受转换为主动用知识去解决遇到的现实写作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对于具体写作任务的真实体验,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任务实施的过程,学生在强烈学习欲望的驱使下,应用写作知识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
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能够有效促进应用写作能力培养机制改革,它革除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弊端,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养成,构建了“做中学、学中做、做中评”良好的教学循环过程,有助于切实提高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缪泉.任务驱动教学法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教学探究[J].文学教育,2014,(4).
[2]庞明秀.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写作课程任务驱动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1,(32).
[3]邢翠玲.试论应用写作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实施[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
[4]叶蓉.求真求近求趣_应用写作教学实施任务驱动法时任务的设计原则[J].应用写作,2013,(11).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做法
应用写作是现代社会交往中,实现知识信息传播与交流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高校各专业的学生都有掌握应用写作的知识与能力。然而,很多高校《应用写作》课程的状况是,教师不厌其烦地讲,学生无可奈何地听,耗时不少,效果却差强人意。通过深入研讨和对欧美国家高等教育导师制的考察学习,我们形成了以下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以精讲多练为原则,以实训教学为抓手,实现了教学相长。
1.分组指导实训。我们将以往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集课堂讲授、讨论交流、研究式、案例式教学方式于一体的一种全新教学形式。将学生分为5-6人不等的实训小组,利用课下时间面对面地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素材、参与小组交流、修改公文文稿。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整个小组的实训过程,还要兼顾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2.精选教学内容。应用写作涉及文种很多,而规定学时有限。为此,我们精选了在内容重点、能力要求、表达方式、语言规格、格式构成等方面富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文种,并分为规定性任务和选择性任务,按专题组织实训教学。精选后的教学内容,既适应课时规定,又有举一反三之功效。
3.构建实训流程。经过反复酝酿与实践,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构建了相对稳定、衔接有序的实训教学流程:统一下达任务——教师集中辅导——个人起草文稿——小组研讨修改——集中汇报交流——现场打分考核——教师集中点评,这既保证了实训过程规范统一,也避免了教师分散指导时的各自为政现象。
4.注重规范管理。我们制定了《应用写作实训教学方案》、《应用写作实训指导教师基本职责》;在过程控制方面,制定了《应用写作实训辅导日志》;在成绩考核方面,制定了《应用写作课程成绩考核办法》、《应用写作实训小组汇报评分表》等,为保证实训教学规范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5.加强师生互动。课余实训教学为师生互动提供了方便。一方面,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当场答疑解惑,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学生在课上课下的积极交流可以相互启发思维,活跃学习气氛,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经过师生交流研讨,学生们解决了个人学习中受眼界和经验局限而存在的问题,为充分消化《应用写作》知识与掌握写作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课程建设特色与创新点
1.契合学院特色,紧贴用人单位需要。我院毕业生大都到党政机关办公厅(室)和信息安全部门工作,公文写作不仅是他们的基本功,也是办公岗位常规业务的重要内容。开展《应用写作》实训教学,完全契合学院特色,紧贴用人单位需要。
2.教学活动新颖,激活学生求知欲望。教学过程既有理论授课、又有实际训练,既有课上学习、又有课下答疑,既有团队讨论、又有独立作业。新颖多样的教学活动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各小组间的评比竞争,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合作能力,绝大多数学生肯学、乐学,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3.师资优势互补,服务学生成长需求。实训指导教师中,既有执教多年,具有秘书学、应用写作丰富教学经验、在公文写作领域较有影响的团队带头人,又有在教学管理、新闻宣传、学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岗位工作多年,熟悉管理工作、经常起草公文、实战能力很强的中年教师。优势互补的实训指导团队,勤奋敬业、乐于奉献、勇于担当、教书育人,解决了一般院校教学过程中难以实现的对学生面对面、全覆盖、零距离指导的问题。我们在指导工作中,以公务员应当具有的高度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学习意识教育感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在求知储能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实训过程,我们把学生当成一个有个性、有思想的“人”来对待,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实训教学,积极营造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良性氛围,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4.实行规范管理,全力保证过程质量。实训教学与考核工作实行规范管理,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做好考核工作,不仅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督促学生积极参加实训,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成立《应用写作》考核小组、学生代表与指导教师现场打分的做法,保证了成绩考核的公正合理;每个专题实训结束后及时考核,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学生平时学习效果;规范的管理和不同以往的考核方式,对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提供了重要支撑。
5.学院倾力支持,充分肯定教改效果。实训教学得以顺利推进,依赖学院及系部领导的倾力支持。院领导安排我们在全院系部主任会议上汇报“公文写作能力提升与公务员素质培养”专题调研成果;高度认可并在很多场合赞扬实训教学方法,在精神与物质层面对团队成员予以鼓励和支持;亲自参加《应用写作》实训教学工作会议,并指导解决实训教学组织实施问题;多次深入课堂听取实训教学总结汇报会,并发表很有针对性的指导性讲话,充分肯定《应用写作》实训教学成果。
三、课程建设的主要成果
1.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经过实训教学,学生们对公文写作规则、方法和规律有了比较深刻系统的理解。学生起草的公文文稿,内容安排比较贴近实际,语言表达基本符合规范,格式构成减少了明显失误,总体水平符合规定的教学目标。值得重视的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在《申论》考试中占有较大优势,大多数毕业生《申论》考试成绩大多数达到A级标准。在座谈《应用写作》教学对《申论》考试的影响时,有学生说:“《申论》写作的魂是公文语言”,“应用写作实训对同学们在《申论》考试中迅速进入角色,完成自我定位具有积极影响”,“对同学们建立公务员应具备的语言规范具有积极的作用”。实验班同学在谈到学习《应用写作》体会时写道:“通过《应用写作》的学习,我在思想意识上发生了根本转变,从一知半解到深刻领会,从简单了解到真心认同,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正是这种转变,让我体会到:一个能说擅写的公务员,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能够更准确地上传下达各项事宜,并在工作岗位上脱颖而出。”
文字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提高了学生们向院报投稿的勇气。多名学生先后在院报发表了畅谈参加《应用写作》实训教学的体会和暑期社会调查感想的文字作品。
2.增强了课程教学效果。形式多样的实训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课下实训环节学生踊跃交流、主动收集材料、请教老师、反复修改文稿、力争拿出最好的成果展示交流;为了解用人部门的业务情况,很多学生请教家长亲友,询问毕业学长,甚至抓住家乡党政机关干部来学院参加培训的机会虚心请教,寻求指导。《应用写作》课程在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中,连续几年学生评分均在95分以上。同学们在信息反馈表中评价本课程:教学启发思维,通俗易懂,学生参与积极,实训过程气氛活跃,学生能够很好地与老师交流,理解和掌握所授内容。有的同学指出:学习这门课程,切实感受到教学互动的益处。老师对于实训小组文稿的精细讲解、对写作方法的悉心指导以及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的言传身教,令我们受益匪浅。有的同学在信息反馈表中写道:教学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专题,实训内容有的放矢,切合实际需要;理论与实训相结合,循循善诱,将案例与课堂内容有机联系,极具启发性;专题实训汇报成为该学科的特色精品活动,极大地的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与协作能力,展示了表达能力与团队成果。通过小组学习分别联系不同的辅导老师,并交流实训,共同进步,使同学们的公文写作能力迅速提升。
3.形成了新颖的教学模式。在深入研讨和总结经验基础上,形成了“贯彻一个理念、建立两个体系、实现三个结合”的教学模式。
贯彻一个理念,是指教学过程始终贯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动起来”的理念。考虑学生主体感受,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获取新知,提升能力。
建立两个体系,是指教学体系和考核体系。在教学体系中,围绕培养党政机关欢迎的具有较强写作能力的应用人才的核心目标;将教学过程划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个阶段,前者用四分之一学时精讲公文写作基本规范,后者用更多学时组织学生尝试公文写作的具体业务和实际流程,培养公文写作动手能力。在考核体系中,明确规定考核内容与考核标准;将写作能力考核,分为核心能力与衍生能力两个部分;以实训专题为单位分阶段考核;平时考核为主,期末考查为辅;实训现场评分环节由教师与学生代表共同完成。
实现三个结合,是指课内教学与课下教学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相结合;理论知识阐述与实践能力训练相结合。
新颖适用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热情,也是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运行,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因而赢得多方面的良好评价。
4.培养了一支师资队伍。老师们在实训教学中潜心研究,相互交流,逐步积累经验,实现积极配合,增强了责任意识,锻炼了指导能力,实现了教学相长。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这支师资队伍,已经成为开展实训教学的主要依靠力量。大家对实训教学中如何扮演好教师角色感受颇深。有的老师在正式发表的教学法研究论文中写到:运用实训教学方式,的确有助于让学生动起来。但这不意味着以学生自学取代教师课堂讲授,更不意味着教师放弃对学生的指导,而是要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实训教学是师生合演的一台戏,应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才能演好。教与学双方形成合力,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就没有矛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当导演,指导学生学习;又要当演员,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还要当服务员,做学生求学途中的铺路工、引导员和助推器;当然,还要经常当学生,从学生那里收获新知,得到启发,这就是教学相长之理。
5.教学效果赢得了多方面的高度评价。有关院领导在肯定《应用写作》实训教学效果时指出:实训教学的做法,尊重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心理发展和实际要求,创设了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满足了学生成长需要,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关专家考察实训教学过程后评价到:《应用写作》实训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成长的环境和氛围,教学场所不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场地,更是学生悦纳自我,提高自我,分享快乐,提高综合素质的基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做到“教学相长,知行合一”,发挥并挖掘学生的潜能。
有的同学谈到《应用写作》对于养成严谨作风的重要影响时,在院报发表的文章中写道:“一个字的误差,一个标点的错误,可能导致截然不同的解读,甚至酿成重大过错……老师反复地强调细节的重要性,细至一个词语、一个标点。正是这份较真、这份执着,不知不觉中感染着我,让我意识到:著文者是代机关立言,下笔必负责。责任是公务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我们必须培养的意识。”这些责任意识的养成,对于大多数将要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我院毕业生而言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课程建设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总结积累的过程,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研究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终极目标是要培养素质高、能力强、适应用人单位需要的优秀人才。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决摒弃教师“一言堂”、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做法,向实践环节要成效,这才是《应用写作》教学的“源头活水”。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