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30 16:09:1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指导思想毕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应化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的问题
1.1本科毕业论文所需要的教育资源不足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7]:(1)经费不足。应化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经费有限,仅依赖学校下拨的毕业论文经费是难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2)实验条件欠缺。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场所无法满足毕业生每人有一套独立实验装置和一小块专用实验平台;(3)教师资源不足。学生人数猛增使本科毕业指导教师明显不足,平均每个指导教师要指导10个以上的学生,根本应付不过来,自然也无法保证其指导质量。
1.2毕业论文选题不科学、不严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题目脱离生产、科研实践,没有反映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和应用,某些选题只是教学实验的简单延伸和甚至重复,一题多年、一题多人现象并不罕见;二是简单地把科研任务分解为毕业设计题目,任务难度和工作量都不合理,造成最后毕业论文难以完成或者文不对题。
1.3指导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论文的过程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指导思想直接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成功与否[3]。指导教师水平和责任心不足、对毕业论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是造成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决定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就是走过场,做与不做都能够正常毕业,参与毕业论文的自觉性较差,甚至有少数学生采取实验数据造假、拼凑、抄袭等手段蒙混过关。
2毕业论文“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我校在具有油气特色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视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完成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毕业学生、指导教师和参与的企业都从中获益。经过几年来对“产学研”合作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摸索和实践,我们认为该模式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以下四个环节。
2.1提前启动和准备毕业论文工作我校应化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双选”工作主要在第七学期后半段完成,因此,采用“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毕业论文教学所需要的启动和准备工作也必须在这个时间段完成。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1)来自用人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通过沟通确定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完成方式;(2)指导教师与毕业生充分沟通,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兴趣,结合其签约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岗位要求,因材施教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及校外指导教师;(3)学生根据毕业论文任务开展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文献调研、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确定基本技术路线等。
2.2“产学研”紧密配合做好选题工作采用“产学研”模式进行毕业论文教学应建立由校内指导教师牵头、校外指导教师参加的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该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参加。由于校内指导教师更熟悉学生的专业基础、专业特点及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要求,因此处于主导地位;通过与校外指导教师沟通,结合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内容和毕业论文的专业要求确定合适的题目。选题必须兼顾本科毕业论文的专业性和工作量、技术难度的适宜性。应该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简单地将企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作为题目;二是把企业中较大或者较难的生产、科研课题直接作为题目。选题过程中还应该兼顾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特点,使毕业论文对于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有较大的帮助。比如在与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的“产学研”合作中,根据公司对学生未来工作性质的定位来确定题目,对于定位于研发岗位的学生安排合成及机理研究方面的题目,如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微乳液聚合研究、一种磺酸盐型缔合单体的合成等;对于定位于生产岗位的学生则安排与工艺相关的基础研究课题,如丙烯酰胺聚合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对于定位于现场服务和销售岗位的学生安排应用研究题目,如大港高温高盐油藏缔合聚合物驱油体系应用性能评价。这种兼顾专业特点和企业需求的选题安排对于调动企业和学生参与“产学研”合作教学的积极性是非常有利的。
2.3采用双向管理机制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选题确定后,毕业论文指导小组以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为原则合理安排实验的地点和时间,相当部分与生产、科研实际相结合的实验工作需要在企业的具体岗位完成。这种模式虽然对用人单位和学生都有利,但是也带来了管理工作的难度。我们采用的是双向管理机制,由校内、校外指导教师既分工负责又联合指导,由毕业论文指导小组负责教学过程管理,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正常毕业论文管理程序,还需要参加毕业论文指导小组所组织的开题预答辩、中期预汇报和毕业论文预答辩等环节,从而使管理工作贯穿学生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也使校内、校外指导教师能够及时相互沟通,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2.4延伸毕业论文的合作成果,促进“产学研”模式的进一步深化由于学生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限制,尤其是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特定的时效性特征,想要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合作时间内为企业解决很多重大技术问题是不切实际的。但是,高校教师与企业双方紧密合作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毕业论文所涉及的研究课题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甚至进行成果的转化,这也正是双方进一步进行科研合作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校企合作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学模式是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深化的有效桥梁和纽带。
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综合训练。因此,指导学生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结合科研和生产单位的需求。毕业论文选题的时间安排在四年级的生产教学之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地球物理各方法的理论、野外工作方法和资料解释。有了各自的专业兴趣和对各专业课教师的了解。因此选题是选择专业方向和专业教师,在选题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让学生自己选择毕业论文方向。我们将毕业论文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先了解学生的个人兴趣,以后从事工作的意向以及个人能力。②选题结合实际科研或生产项目。参加野外毕业实习的同学,根据在科研或勘查单位参加的科研和生产实际工作选题。这些结合实际的选题符合科研或勘查单位的需求,具有实用性。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科研、生产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并且能够在毕业后最短时间内达到工作单位所需的能力要求。这样学以致用的论文题目,相当于一次实际工作练习。③专业教师的选择。学生选择好论文方向后,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并得到良好的相关方面的锻炼,选择教师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比如有些教师擅长工程勘查、有些老师擅长资源勘探、有些教师擅长能源勘探、有些教师理论研究等。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选题方向,选择相应的教师,以便得到最佳指导。④教师在论文选题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学生选题只是选择了论文研究的方向,其中的细节需要教师进一步完善。确认学生适合的那种题目是应用型还是研究型。对于有明确目的的学生,例如毕业后从事地质找矿工作的学生、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的学生、对某种地球物理方法有特殊兴趣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特点的毕业论文题目。主要的选题原则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从科研项目中选题。对于今后继续深造,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编程水平和对地球物理方法有兴趣的学生,引导他们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到有关的科研单位参加研究工作,使他们尽快了解专业发展的新水平、新动向,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学习科学研究的系统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学生在科研工作中,会巩固专业知识,了解自身的能力。二是从工程项目中选题。对于已经确定了就业单位,准备进入地球物理勘查实践的同学,选题可以来自勘查单位的工程项目。通过这些联系实际勘查项目的题目,学生对勘查单位的设备、勘探领域、资料解释方法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勘查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做毕业论文可以有目的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上述论文选题的指导思想下,近几年,桂林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方向)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呈现多样化(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选择实践型题目的人数在近四年中是最多的,约占64.8%,选择结合型题目的人数约占18.1%,选择理论型题目的人数约占17.1%。这一比例符合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方向)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满足了一部分同学想要继续深入研究的愿望。
二、教师在论文编写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先进技术的人才,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要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应用英语、计算机编程和解释软件使用等能力。①查阅文献的指导。论文题目选定之后,学生需要了解相关地球物理方法的发展、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在查阅科技文献过程中,教师对相关方向的现状及学生存在的疑问进行讲解和指导。②计算机应用的指导。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教师要安排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和学习使用最新地球物理资料解释软件的工作量。将这部分内容和毕业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计算机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鼓励他们独立编程,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对于计算机能力弱的学生,则重点学习现有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广泛应用的办公软件对资料进行简单处理,比如运用Grapher、Surfer、Excel等的电子表格计算视电阻率等一些简单的处理。③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和绘图技术的指导。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资料解释和绘制成果图示是论文的核心内容。指导教师要对这部分进行重点指导。指导学生写出明确的解释依据、解释思路、解释结果,并绘制出规范、符合要求并美观的图件。规范的插图和附图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必要的专业绘图软件,能够熟练地掌握绘图技巧,做出能为毕业论文提供有效证据和支撑的图件。④论文写作的指导。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将资料解释部分作为论文的重点部分。不仅要有解释思路、解释依据,解释理论和解释结果的讨论,还要有规范的写作格式、规范用语、规范地引用图件,以明确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
三、毕业答辩
关键词:毕业实践;工学结合;高职教育;商务英语专业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是高职学生在校内的最后一次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理念正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流办学理念,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都在围绕着“能力本位”、“过程导向”等教学要求,最大程度地再现工作过程,从而实现“做中学”的目的。这其中也包括商务英语专业。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设计大部分还是采用与本科相同的毕业论文写作模式,存在着选题与所学内容和实践相脱节、选题重复现象过多、抄袭现象泛滥、学生教师对此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实践环节现状与归因
1.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实践环节现状
为了解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现状和质量状况,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本专业毕业论文,对其选题、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着重选取了天津职业大学商务英语专业2009届毕业论文文本进行研究,通过对各方面调查结果的分析汇总,发现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偏低,现状不容乐观。
(1)学生对毕业实践不重视,态度不认真。随着高等教育的连年扩招,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大部分高职毕业生选择从大三上学期开始,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寻找理想工作上,而这一阶段恰恰又是毕业论文撰写的关键时期。由于现实中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对就业并无很大影响,所以许多学生采取了消极应付的态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而且大多数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也直接造成了毕业论文的质量低下。
(2)学生在毕业论文或工作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拼贴抄袭现象严重。由于学生对毕业论文的不重视,采取敷衍的态度,直接导致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过于依赖现有的文献资料,为了节省精力和时间,将别人的文章剪切拼贴或稍加改动,凑成自己的毕业论文。撰写工作报告的学生也不过是上网查阅企业的文字宣传材料拼贴论文,最后写出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想法。
(3)毕业论文选题不合理。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选题失当,主要包括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选题来源盲目。由于学生本专业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对所学专业缺少全方位的认识,所以学生根据手头现有资料确定选题,倾向于那些可参考书目或网上相关资料丰富的选题,对所占有的材料缺乏足够的了解,仅凭占有资料的多少轻易决定选题方向,这样在写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资料与选题存在偏差,现有材料无法使用,妨碍了写作的正常进行。二是选题范围过宽或过窄。许多学生并不知道哪些选题与自己现阶段的专业水平相符合,对选题范围没有把握,大多数选题过大,直接导致内容空泛、言之无物;有些选题也会存在过窄的问题,使得研究无法展开。三是选题缺乏新意。学生找不到自己可以研究的题目,只能人云亦云,选择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的老题目,如果能深化这些研究固然不错,但实际情况表明,大多数选题仍为老生常谈,并没有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新观点或新视角,选题雷同现象严重。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实践环节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学生重视程度不高。毕业设计不仅是高职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但有的学生对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实践环节在思想上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未认识到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形式,只需走过场就行。
(2)指导教师存在问题。目前高职毕业实践中的大多数指导教师同时还承担着大量教学和科研任务,而毕业设计时间又过于集中,势必会造成有些教师在毕业设计上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这也是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指导教师(含部分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本身缺乏科研和社会实践背景,缺乏指导毕业设计应有的条件,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毕业设计指导,致使这部分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
(3)毕业实践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虽然各高校均制定了毕业设计工作规程,规定了检查和评定标准,但职责不明、执行不严,要求不规范、不具体、不完整。如:学校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没有提出全面的要求和合理的成绩评定办法,对部分明显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采取宽容迁就态度,能过就过,造成学生本人对毕业设计质量不重视。院系没有制定对毕业设计工作具体的管理措施。即便院系在布置毕业设计工作时要求严格,如果没有认真检查,缺乏督促措施,缺少对教师指导情况、师生交流情况、答辩形式以及资格审查等机制,也会使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毕业生毕业设计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1]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国家示范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在认真分析行业、企业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依据岗位要求,确定相对应的核心课程进行开发建设,取得了诸如任务驱动型课程、项目课程改革等受到职业教育界认可的成绩。但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的改革却较为少见,导致目前的毕业设计(论文)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相协调。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工学结合顾名思义就是将工作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环境和资源,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将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以获取实践经验和职业能力为主的企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的岗位要求无缝对接。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要求,有着丰富的内涵。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科学性
该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道路,注重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有效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脱节的顽疾,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相吻合。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体的多元化
该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具有多元性,包括学校、企业、学生及政府。学生是工学结合行为主体,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学校与企业是一种合作关系,学校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增强对企业的理解,而企业应自觉担负社会责任,引导学校按照岗位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政府应加强对企业与学校协调管理。
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容的多样化
在该人才培养模式中,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有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任务驱动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4.“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性
该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战”,并通过阶段性实训、定岗实习及项目化课程改革等载体落实,强调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以及职业情境里的“教、学、做一体化”。
三、“岗学一体、校企联动”毕业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改革毕业设计选题模式
毕业设计题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合适的题目使指导教师与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得到收益和提高,同时使学生的毕业论文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实际应用开发的可能性。因此,要在毕业设计模式上有所突破,必须首先优化选题设计,讲究科学选题。毕业设计选题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如下:(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真题真做;(2)毕业设计题目应与企业的生产科研相结合;(3)毕业设计要体现本专业的专业特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注意与专业知识结构的联系;(4)毕业设计要体现实际意义与经济效益。总之,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校方指导教师和一线技术开发人员共同来制定。
2.要提高对毕业设计管理的认识
针对存在的问题,学校要把毕业设计工作提高到与组织课堂教学并重的地位,使广大师生认识到毕业设计管理是整个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同时学校要建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机构,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并将它作为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1)加强监督管理,创新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在“强化管理、规范组织、精心指导、全面监控、科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下,从规范管理入手,以质量评价为突破口,把过程管理作为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结合毕业设计项目内容,明确阶段与目标,强调学生的能力、综合素质的训练。
(2)建立教学过程管理指标体系。对毕业设计题目论证、任务书、进度、答辩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保证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平时情况,保证教师时间与精力的投入,最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3)建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分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指导过程的评价;第二方面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过程的评价。这两项指标能够促使师生互相监督;第三方面是毕业设计阶段完成情况考核(要求指导教师及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始前填妥每阶段拟进行的内容);第四方面是管理部门对各单位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检查评价。
(4)建立健全指导教师管理体系。①确定指导教师的资格,严格执行标准。②明确教师职责,确保教学质量。③加强对参加毕业设计学生的资格认定。
3.改革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毕业设计课题经协商确定后,校内指导教师负责过程管理,制定设计进度计划,对设计过程进行监督,并负责对毕业设计撰写进行指导和审核;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则负责对学生具体内容指导,提供相关资料,以及学生与工作现场、设计单位关系的协调。学生要拿出1/3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和查找资料,2/3时间深入合作单位进行实地考察。
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要避免填鸭式教学,要引导学生熟悉问题的求解过程。要从创新教育的观点出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这也是指导教师重要任务之一。
4.改革考核制度,规范答辩程序
要改变毕业设计成绩主要由学生基本能力来衡量的传统评定方法,在毕业设计工作中要鼓励、强化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是人才水平和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 杨建芳.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为规范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进一步保证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一、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结构要求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文献综述:一般不少于1000字。
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同时有中、英文对照,中文摘要约300—400汉字;英文摘要约200—300个实词。
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6、正文:
(1)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2)毕业设计说明书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论:
①设计方案论证: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②计算部分:这部分在设计说明书中应占有相当的比例。要列出各零部件的工作条件、给定的参数、计算公式以及各主要参数计算的详细步骤和计算结果;根据此计算应选用什么原器件或零部件;对应采用计算机的设计还应包括各种软件设计。
③结构设计部分:包括机械结构设计、各种电气控制线路设计及功能电路设计、计算机控制的硬件装置设计等,以及以上各种设计所绘制的图纸。
④样机或试件的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包括实验方法、线路及数据处理等。
⑤方案的校验: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验算(即反推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上机运算等。
结论:概括说明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和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
7、谢辞: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设计)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末尾要列出在论文(设计)中参考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
9、注释:在论文(设计说明书)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
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要求
1、毕业论文一律打印,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上、下2.5cm,左3cm,右1.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封面采用教学管理部统一规定的封面。
2、字体要求
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3、字号
第一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二层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三层次及以下题序和标题与第二层次同;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4、页眉及页码
毕业论文各页均加页眉,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居中,打印“河北大学工商学院XXXX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页码从正文开始在页脚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
5、摘要及关键词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摘”与“要”之间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三字采用小四号字黑体,顶格书写,一般为3—5个。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字体为小四号TimesNewRoman。
6、目录
“目录”二字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书写,“目”与“录”之间空两格,第一级层次采用小三号宋体字,其他级层次题目采用四号宋体字。
7、正文
正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字体表示。第一级为“一”、“二”、“三”、等,第二级为“1.1”、“1.2”、“1.3”等,第三级为“1.1.1”、“1.1.2”等,具体格式要求详见模板(模板从教务处主页下载专区下载)。
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要另起一页,一律放在正文后,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1],具体格式要求详见模板(模板从教务处主页下载专区下载)。
9、外文资料及译文
外文资料可用A4纸复印,如果打印,采用小四号TimesNewRoman字体;译文采用小四号宋体打印,格式参照毕业论文(设计)文本格式要求,译文一般不少于2000字。
10、图、表、公式
图:a.要精选、简明,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
b.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一致。
c.图序及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用五号字宋体。
表:a.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
b.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
c.表序、表名和表内内容采用五号宋体字。
公式:a.编号用括号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b.公式中的英文字母和数字可以采用默认的字体和字号。
图、表与正文之间要有一行的间距,公式与正文之间不需空行;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如:图2-5,表3-2,公式(5-1)(“公式”两个字不要写上)等。若图或表中有附注,采用英文小写字母顺序编号。
11、量和单位
要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具体要求请参阅《常用量和单位》,计量出版社,1996);物理量用斜体,单位用正体;
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要两种混用。
12、标点符号
注意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区别,不能混用。
三、毕业论文(设计)装订存档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应包括任务书、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文本、外文资料及译文、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等。
一、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坚持参加面授,按时完成各科作业
没有严明的纪律,就没有成功的保证。在三年的电大学习中,我坚持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面授学习,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细心地做好学习笔记,及时写出心得体会。在课下,我能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认真完成课任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做到认真、工整、正确。另外我还充分利用中央电大庞大完善的远程教育网络,参与在线学习,解决学业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二、坚持专业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做到教学相长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坚持将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指导教学工作,获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成果。例如在学习了《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之后,我了解到小学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既呈现出了发展的共同规律,又存在着明显的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这就为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工作和对学生的因材施教提供了理论的指导思想。通过对所任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分析、研究和总结,我撰写并成功地发表了教学论文《浅议如何转化后进生》。通过对《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我彻底地转变了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领会到新课程改革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针对性的专业课程设置给我们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极为平稳的成长平台。在三年的学习中,我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合格、素质过硬的人民教师。
三、深入调查,精心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对我们三年来所学专业知识学习效果的综合考查。在认真做好资料收集整理的同时,我加强了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结合性研究,针对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撰写了《浅谈小学语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一文,受到了指导老师的好评。在论文答辩时,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沉着应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论文观点和理论依据,顺利地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我轻松地跨过了专科学业考查的最后一道门槛。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数学与应用数学【Abstract】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is to promote the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also is our country higher education massification development need, is also the 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rove their own competitiveness needs. Article in 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realize mathematics and application mathematics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objective orientation as the center, i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applied talents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pointed out mathematics and Application Mathematics in the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problem of existence, put forward to adjus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layout, optimiza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scheme, innovating the mode of talent trai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for cultivating applied talents in the main practice.
【Keywords】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lied talents;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thematics
【中图分类号】G629.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029-02
0 引言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1999年以来,通过合并、重组或者独立升格的普通本科高校。他们的办学定位特点主要表现在“地方性和应用型”,即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并将之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此类院校除自身办学经验不足,学科积淀较浅,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条件较差,专业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清晰外,还要面对一般的生源质量(二本末流)和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的困惑。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必须立足于本位,努力开拓适合地方经济、面向市场需求与自身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所谓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而言,是指掌握应用性知识、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面向一线的人才[1]。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大众化发展的日益普及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日益严重的新形势下,如何培养适合地方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成为众多新建本科院校的面临的严峻课题。本文结合新建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1 新建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专业的内涵及面临的挑战
数学与应用数学是一个理科专业,该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三明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定位是师范类专业,即主要培养具备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数学教学、教学研究及其他教育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其应用的广泛性和适用的普及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随着我国人口计划、退休年龄延长、地方经济发展限制以及教育自身“高投入、产效慢”的制约影响下,市场对师范类毕业生的需求处于相对饱和状态,使得数学就业困难,从而严重影响该专业的生源和发展。尤其是新建地方性本科高校,其实力名气、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等与老牌本科院校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面对严峻挑战,如何走出困境成为众多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思考问题。我校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领导及数学专业组同志们敢于面对现实,立足现状,顶着市场万变的具大压力,大胆走“提升师范发展力”,开拓“金融统计方向”新应用型培养计划。这样既保留了数学专业传统的师范角色,又尝试开办“金融统计”特色专业方向。两个数学专业方向协同并进,有力地促进我院数学与应用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 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型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2.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人才观念: 新建地方性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定位于社会发展、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基层岗位建设,高校自身的发展的需求。因此,转换传统的数学与应用数学教育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应仅限于理论型人才的培养,而应该更注重社会发展、市场需求所需的实践能力、技能操作的培养。因此转变其教育思想必须坚持“以生为本,质量取胜,突出应用,办出特色”的指导思想[2]。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面向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以市场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
注重理论知识“宽口径”(宽不深),突出专业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
加强教学实验改革、产学研结合以及校企合作模式培养贴近市场的应用型特色人才;
2.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构建: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仅是本科生四年学习的规划纲要,而且更是统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出发点。因此,在制定数学与应用数学培养方案时,应该在符合教育规律的前提下,突出高校的教学特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和为服务地方经济的适用特点出发,形成自己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3]。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按“师范类”和“金融统计”两个方向进行了重组与优化。
2.2.1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培养方案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方法的牢固掌握,因为这些课程是学生后续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基础,例如像《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其中,师范类课程中加强专门的教师教学理论和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如“三字一话”(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与普通话)、多媒体课件制作、学生数学文化修养、数学教育理论,驾驭课程教学的基本技能的培训等。
2.2.2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统计)专业的培养方案中,数学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一二年级完成,这些课程的目标是注重数学思想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淡化理论和技巧。相反,该培养方案主要注重金融统计学课程的设置,例如,开设了初级会计学、西方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抽样调查等课程,以增强专业自身教育的特色。
当然,上述培养方案的构建和制定还处于摸索和实践中,需要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过程,使之不断完善。
2.3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办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一个专业只有具备了合适的教师资源,教学仪器设备、实验条件等各种办学资源条件下,才能够切实的落实人才培养的各种设想和要求。此外,还要不断地争取加大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也是促进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上,积极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即一方面努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聘请企业资深人士进校讲学等手段,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进修、深造、访学,下企业等方式走出校门。
在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建设方面,经常聘请中学一线特级、高级教师来校讲学,并派青年教师到老本科院校或到中学一线进修培养。在2011年我院承办了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培训,力求不断将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专业向前跨越发展。
对于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统计)新专业方向,我院则是聘请经管学院金融统计方面的专家过来指导和授课,并有意识地派送青年数学教师赴知名对口高校进修学习金融数学的相关课程,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积极聘请银行、金融机构人士到校授课或开讲座。
当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院非常重视学科梯队建设,形成老、中、青相衔接;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师的整体和综合素质;注重专业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科研促进和推动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2.4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实践教学是大学生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但是,长期以来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对此重视不够。200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因此,如何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专业型人才,提高学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我就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以下2个方面的探讨。
2.4.1在课程教学中采取多样性的实践教学环节: 在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友谊赛、团队比赛的形式开展教学。例如,开展“说课”、“试讲”、“三字一话”、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比赛,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教学基本技能。
在金融统计专业方向中,可以组织全班学生进行建模比赛,例如开展对金融数据或股票数进行分析,采集,抽样,估计,预测,建模等系列活动,这样既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学以致用”,又激发培养学生学会“用已知探求未知” 的能力。另外,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适时鼓励学生考取相关资格证书,例如银行从业资格证书,初、中、高级会计证等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导向。
2.4.2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开展“订单式”、“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我院根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自身的特点,经过多方相互努力促成了: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与省内多数中学达成了相对稳定的实习、见习基地,对学生的培养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统计)专业则与三明市几家银行建立了实习培训基地,为学生较快适应工作提供了坚定基础。为了巩固成果提升效益,我院也正努力与银行、金融行业机构洽谈协商开展“订单式”、“校企合作式”人才培养的探究。通过借助实习、实训教学实践,将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技能培训、业务流程实践过程等融合其中,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2.5 改革毕业论文(设计)模式: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生在系统完成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课程之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正确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工作其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
为更好促进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我校鼓励毕业论文(设计)应与实际实践相结合,选题可以与工程实践结合、教师科研结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题。我院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是采用了毕业论文(设计)系统平台管理。指导教师先在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上出好8个论文题目,学生可通过与教师联系确认选题。学生也可以在教师地指导下自行选题(题目可以是学年论文的深化或是调查研究等)。学生论文(设计)也可是与企业的工程实践相结合,这时学生可以到相关企业实习考察,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通过采用毕业论文系统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师生论文之间的实时互动,改善了因距离或时间的限制,从而更好的实现学生论文的实践性的要求,尤其是避免了工程实践性论文(设计)的无法现场指导的缺陷。
3结语
如何保证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所有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而切实培养好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则是关系到新建地方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4]。本文结合本校的实际,以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阐述了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其目的是为提高毕业生的核心工作能力和竞争力,培养信息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但如何科学构建该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些都需要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需要我们共同探索,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朱林生.顾永安等.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索:基于校地互动的视角[J].中国大学教学.2010.(9).25-27.
[2]卢昌荆.王红雨等.新建本科院校IT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9(4).
关键词:创新实验 教学实践 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国家创新工程的实施,经济科技和社会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防现代化对军事人才的要求,都对军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军队院校创新体系中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我们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1.加强创新教育,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教育要“三个面向”思想的指导下,切实转变观念,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完善管理机制,将创新教育的思想和措施转化为全体教员、学员的自觉行动,融会贯穿于教学和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努力使军校真正成为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
2.加强第一课堂作为创新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加快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和试验,建立教材更新的动态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知识的创造性传授,既及时反映学科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又要联系部队的实际。要重视学员创新思维、科学方法和创造能力的培育,逐步养成学员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在拓宽专业口径的基础上,构建新的专业平台,使课程设置体现专业理论比较扎实、专业知识宽而新的特点。
3.着力培养学员的实验能力、实践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科研能力
实验在培养学员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创造条件,推进各类实验室向学员开放,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野外实习、教育实(见)习、生产实(见)习、专业技能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员的实践能力。尽快完善并开放文献检索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充实图文资料,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学员的指导和培训,使学员尽早形成提取、编码、合成、加工信息的能力。加大学员科研训练力度,有计划地组织学员自二年级开始进行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设计)和调查报告的写作训练,严格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制度,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4.积极采取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大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确立以学员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因材施教,重视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员的质疑精神、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员的想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启发式”的教学原则,以开展课堂讨论为突破口,提倡民主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研究型和探索型教学、大思路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教员必须向学员介绍本学科的治学方法,开列、介绍学习参考书目,加强自学的指导和检查。加快教学手段的更新,积极推进教学场所现代化教育设施和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与使用,加强对教员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考核,推进教学软件开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5.努力营造开放的主体性学习的良好氛围和学术环境
探索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即以实验室(中心)和学员社团为主体,学校或院系提供课题(项目)和经费,以开放的形式接纳学员参加,通过有意识的创新活动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学员进行各种形式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设计、制作、策划等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学数学、大学物理以及程序设计、CAI课件制作等项目的学习竞赛活动,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6.努力提高教员队伍的创新意识、能力和素质
加强创新教育,教员是关键。广大教员应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牢固树立现代科学的教育观念,自觉将创新教育的思想和方法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要主动培育和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加快知识更新,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要牢固树立以学员为主体的思想,为学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造条件;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提高实施创新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总之,课程改革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优化教学措施,培养创新思维,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学员主体性发展,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燕.提高授课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2005.11:89.
[2]齐永钦.创新教育与高校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21(3):9-13.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实验室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3-0070-02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产物。
应用型本科要求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一、实验室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一)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是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基础实验(包括基础物理实验、基础化学实验和基础电子实验)是高等院校理工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别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基础实验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能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课程教学,从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选择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体现指导与自主、规定与开放、统一与多样、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的教育指导思想。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获取知识的多种渠道,并为学生提供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室的有利条件,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结合学校团委实施的素质拓展计划,引导学生申报研究性学习项目,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必要的实验器材、仪器设备、实验场所和技术指导。1.改进、研制实验教学仪器。学生结合所做的实验,对实验方法、实验设备等提出改进,找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教师鼓励学生针对存在的缺陷,自己查阅资料,自主探究,自己设计解决方案,并在必要时给予指导。2.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对某一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可能很多,这要求学生要熟知实验原理,掌握每种方法的优缺点。3.参与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是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提倡学生尽早介入教师的科研,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在接近于实际科研的实验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为日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验技能大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途径
在高素质人才培养中,要更多地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其增长智慧、发展个性、提高创造力的环境,鼓励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参加设计性实验,在相互竞争的气氛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基础实验中心负责的竞赛主要有以下两类。
1.校级竞赛。包括大学物理实验竞赛、基础化学实验竞赛和电子电工技能竞赛。这项比赛由学生处、校团委主办,基础实验中心承办。大学生应用物理协会、应用化学协会、电子工程协会等负责宣传组织学生参赛;基础实验中心的教师组成评委负责竞赛的试题、技术准备和成绩评定等部分。各分中心对大赛都进行了精心准备。竞赛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注重趣味性,学生参与热情高涨,竞赛取得了较好效果。
2.省级和国家级的电子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是面向高校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组织的学科竞赛,对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的培养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进作用。学校对此非常重视,在人力和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电子实验中心负责学生的指导培训,多次获得国家二等奖和省一等奖的好成绩。
(四)毕业论文(设计)是加强实践、提高综合能力的一次重要过程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为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可以检验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
实验场地及设备是毕业论文(设计)开展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实验室非常重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过程,利用教师研究课题的子课题或选择一些有地方特色、应用型和与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课题作为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安排实验教师在实验室指导,密切关注学生毕业论文的进程。
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一)改变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实验教学全面改革的需要,提高实验教学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学校领导研究决定,将隶属不同系部的基础物理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和基础电子实验室调整合并,组建了“基础实验中心”,下设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电子电工实验中心三个分中心。中心组建后,统一安排实验课程,统一调配人力,统一进行课程整合,统一领导和规划教学改革。
1.改革课程体系,更新实验教学方法。我们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进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原课程实验按照通识基础性、综合应用型、设计与研究的层次进行分级规划实验项目。采用“自主、开放、阶梯式、TA教学”实验教学方式,实现了“演示、基本实验训练、仿真模拟、设计研究提高、创新培养”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2. 教材建设。实验教材是学生进行实验的教学指导,但教材中对实验步骤详细的描述会制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因此要科学规划实验教材内容。同时也要考虑实验室仪器设备情况,开设的实验项目内容应是在实验室内能够完成的。
3.资源库建设。教学手段对实验教学效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资源库建设。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关键在于有高素质的教师。实验室一方面要引进高层次的人才充实实验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安排和鼓励实验教师参加培训和深造。同时人事处在合理设岗、定编、职称评定等方面应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吸引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到实验室工作,参与实验室的建设,充分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
(三)进行产学研合作尝试
产学研结合是应用型本科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好办法,能够达到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和要求。由于传统的原因、市场意识不强以及基础实验条件较差等因素,实验室在产学研结合方面相对薄弱,应积极探索实验室产学研合作的方法,如和厂家合作开发电子电工实验箱,申报产学研横向课题等。
(四)开设综合性实践课程
综合应用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重要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仅仅依靠课内实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开设基于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综合性课程。如电子电工实验中心为理工科学生开设了“电子制作训练”和“电子创新设计与实践”等选修课程。
应用型本科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生产物,应用性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本质属性。实验室及实验教学对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 参 考 文 献 ]
[1] 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10-11.
[2] 姜艳萍.实验教学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1,20(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