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工商研究生论文

工商研究生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19 19:14:0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工商研究生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工商研究生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差异;成因

作者简介:张发民(1978-),男,河南财经学院工商管理系助教,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资本运营。

中图分类号:F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5-0033-03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在数量迅猛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均衡地进入到我国各个地区,从东、中、西三大区域带来看,东部地区占据绝对优势;从各个具体省份来看,FDI的区域分布差异也是非常悬殊。外商直接投资在地理空间上的这种非均衡分布状况对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差异的现状

(一)绝对差异

从表1可以看出,河南明显落后于山东,在差距较大的2003年达到了20.1倍;和四川相比,差距也较明显。2004年,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为全国的1.4%,同是中部,却是江西省的42.7%,湖北省的50%,湖南省的61.6%。这表明,河南利用外资的规模相比于全省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发展需要而言还比较小,这种状况与其在中部地区的地位是不相称的,总体上来说还需要大力吸引外资。

(二)增长率差异

从变动速度看(见表2),三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率差异也是比较明显的,而且波动的幅度较大。2000~2005年,山东省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率基本上是一直增加的,2003年达到了最高点72.7%,但2004年却跌到了最低点-12.8%。而河南和四川的增长率都表现得不很稳定,特别是四川。总的来说,近两年河南出现引资增速较快的趋势,这对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有一定推动作用。

(三)相对规模差异

从相对规模来看,3个省份的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差异更为明显。如表3所示:

“相对规模”是衡量一个地区吸收FDI水平的重要指标,表示的是该地区FDI与当年GDP的比值。2000年,FDI/GDP的全国平均水平为2.41%,3个省份中只有山东超过了平均水平,河南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更大。此外,在全国来看,“相对规模”最低的省市,FDI/GDP比例均低于1%,河南就在其中,河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其国内生产总值相比,表现出更大的差距,明显的表现为引资不足。

(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业绩与潜力差异

FDI的业绩指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指一个统计年度),该地区FDI流入量占全国FDI流入量的比例除以该地区GDP占全国GDP总量的比例。根据这种方法,选取2000、2005年作为分析的样本,计算得出这两年河南省利用FDI的业绩指数分别为0.245和0.166。由于样本年的业绩指数值都小于1,可见河南省吸收的FDI与其GDP规模不相称,或者说,相对于其GDP规模而言,河南省吸引了较少的FDI。

FDI的潜力指数,是指该地区未来吸引FDI的国际竞争力和潜力。依据UNCTAD所采用的方法,选择7个主要变量作为评价各省市吸引FDI的潜力指标。7个变量分别是:(1)人均GDP;(2)过去10年实际GDP的增长;(3)出口占GDP的比例;(4)人均基础设施投入;(5)人均商业能源消耗;(6)R&D支出占GDP的比例;(7)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通过计算得出,在2000年和2005年,河南省都属于落后省份,表明这期间,河南省在利用FDI方面业绩变化不大,潜力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河南省利用FDI的潜力逐渐增强,而业绩却是趋于下降的。

以上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在3个省份的区域分布差异是显著的,不仅反映在外资规模的绝对差距上,同时更多地表现为增长速度、相对规模等方面。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地域分布上的差异,在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差异的形成有它的客观原因,是各种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性因素的差异

从全国各个区域来看,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简单地说,中央政府渐进性的对外开放政策导致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差异分布的格局。最早得到这种政策的地区一旦获得政策上的优势,对其发挥潜在的区位优势将是有很大推动作用的,并且还会形成一种非均衡发展模式下的自我强化力量,这些都使外资倾斜政策的影响更加重要而且持久。

在此方面,东部的山东省率先享受到了国家优先开放沿海城市的优惠政策,对其大量引进外资有很大的带动作用,这也是山东拉大和河南省等内陆省份差距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处于西部的四川省也在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享受到了一些优惠政策,对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目前,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对中部地区发展经济来说有一些政策方面的优惠,具体对于河南省来说,可以利用这一政策上的有利因素,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根据自身的特点,更大、更高质量地吸引外资,以弥补吸引外资方面的不足。

(二)区位因素的差异

宏观意义上的区位因素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差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就单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区位因素――自然地理位置的差异,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差异问题也和区位因素具有很高的关联性。比如:山东省的区位优势可以被具体化为接近港口和对外联系的便捷运输条件等。由于我国在吸引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初期,主要是发展外向型的直接投资,在这种政策的指引下,投资者的理性选择是在有利于对外经济贸易的地区进行投资。而地处中部地区的河南在这方面却不具有任何的优势。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大多是“两头在外”的出口加工型企业,正是这种区位因素的作用,使得外商直接投资在注重一般性规律的前提下,表现出自身集聚与扩散的规律,并因此也导致了我国在地区分布上吸引外资的差异状况。

(三)要素禀赋的差异

地区要素禀赋主要包含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我国各地区自然资源呈现由东至西优势度递增的特点。如果对能源、矿产资源、耕地和气候资源进行综合比较和测算,3个地区自然资源综合优势度的排序应该是四川居于前列,其次是河南和山东。但是,从目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域状况来看,自然资源禀赋的影响作用不是很明显。

要素禀赋的另一个指标是劳动力资源。从效率工资的角度来看,全国最低的省区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若从劳动力的绝对数量来考察,基本来说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根据2006年数据,目前高于5000万人口以上的省区中河南位于第一位,其次是山东,四川居后;若从劳动力的教育水平而论,则山东居于全国的前列,河南和四川都较为落后。相对来说,劳动力资源是山东地区所具有的比较优势。

反映技术资源优势度的各地区综合科技水平居于前列的地区有四川、山东,河南较为落后,可见从这方面来说山东仍然占据优势。这说明要素禀赋差异和我国外资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四)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

要素禀赋反映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的差别,是反映各地区静态差异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如果从动态的经济运行效率角度来看,不同地区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的差异必定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形成产生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说,各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与外商直接投资也有着相关性。因为,从任何一个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总是希望投资于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地区。具体就资金这一资源来说,东部地区的山东由于其在吸引投资过程别注重引进产业链条长的资金,其吸引的投资企业基本包含有一个行业的上、中、下游企业,因此其投资效率相对较高;而河南省在这方面存在不足,据了解,其产业园区内吸引的投资企业关联性很小,产业链很短,在吸引投资之初,较少考虑投资企业之间的关联性。这也是造成地区之间引资差异的一个明显因素。

四、结论

通过分析三省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我们发现,不管是从绝对量、相对量上还是从增长率、业绩与潜力上来说,河南都落后于山东和四川。导致外资在3个省份区域分布差异的原因主要有政策方面的差异、区位差异、要素禀赋差异、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等等。

利用外资的差异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为FDI不仅仅表现为资本变量,它更多地体现为知识、技术以及经验的载体。因此,FDI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就不是单纯的某个方面,它可以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并发挥作用,其中既有直接效应也有间接效应。

当前,正值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之际,中部地区各省市纷纷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在中部六省市中,河南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市场优势和后发优势,基础条件较好,但是,河南还有人均占有量少、改革滞后、经济开放度低、高层次人才缺乏、就业压力大等许多薄弱环节,因此,积极有效地引进FDI对解决上述问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此,建议河南在今后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可以考虑从自身优势出发并为吸引外资构建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责任编辑:郭金宇)

参考文献:

[1] 杨特.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收入差距的影响[D].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8.

[2] 甄文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效应分析[D]. 沈阳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8.

第2篇

关键词:高校;女性;休闲体育;限制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47-02

一、前言

女性休闲研究是一个引人瞩目的新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此行列之中。近30年来,大量的研究主要针对西方国家女性中产阶级的休闲和休闲体育行为,作为人类社会的另一半,很多女性自我意识逐渐自强,对休闲体育也日渐重视。浙江省经济较为发达,而高校女性职工又属于女性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有暑假、寒假较长的两个假期,具有一定的闲暇时间。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特殊群体参与休闲体育限制因素的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为女性休闲这一研究领域贡献绵薄之力。

二、浙江省高校女性职工参与休闲体育的限制因素分析

Crawford和Godbey归纳了各类休闲限制研究,并将制约个人体休闲偏好于休闲参与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以下三类:自身限制、人际限制和结构限制。自身限制是指影响休闲偏好或参与的个人内在心理状态或态度的因素。人际限制是指个体因没有适当或足够的休闲伙伴而影响其休闲爱好或参与的因素。结构限制是指影响个体休闲偏好或参与的外在因素。Crawford,Jackson,Godbey进一步指出,这三类不同的限制因素是以一定的阶层关系进行运作并发挥制约作用的。因此,他们提出了一个解释休闲参与不能发生的全过程模型——休闲限制阶层模型。(见图1)

这个阶层模型认为休闲限制的层次是从最初的个人自身限制,到人际限制,再到最后的结构限制阶段。个人在形成休闲偏好过程中,必须先克服个人内在的限制,之后才能到达下一个阶段的人际间限制因素。个人只有了解了人际限制,并适当调节之后才能面对下一个结构限制。结构限制是干扰休闲选择的外在因素,包括金钱来源,能够获得的时间和机会等。个人限制因素是最基础、影响力最大的限制层级,而结构限制的层次最高,但是影响力最小。休闲限制的阶层模型也说明了对休闲限制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关注某些具体限制因素上,而更要去探究一些凌乱的限制因素背后的深层作用机制。本文据此为基础的休闲限制阶层模型构建了问卷,对浙江财经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湖州师范学院三所高校女性教职工发放了问卷。

1.浙江省高校女性职工参与休闲体育自身限制因素分析。通过问卷分析,仅10%的高校女性职工目前正在参与休闲体育运动,而仅30%的高校女性教职工正打算参与休闲体育运动,其余60%的被调查者目前没有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也没兴趣在往后时间参与休闲体育。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目前浙江省高校女性职工在参与休闲体育自身限制因素主要是性别、性格、兴趣和家庭等,社会早已给女性性别角色赋予了固定的含义。在所谓的标准约束下,女性基本以安静优雅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模式,而一些较为刺激的活动是比较受冷落的。而女性自身的兴趣爱好成为了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对外表和体重的关注也是女性参与限制的主要因素,对于一些需要展现自己身体的任何活动都不太愿意参加。

2.浙江省高校女性职工参与休闲体育人际限制因素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分析,70%的高校女性参加休闲体育原因是同事、同伴喜欢,有80%的被调查者认为如果没人同行便会放弃预定参与计划。女性在参与休闲体育过程中,都喜欢结伴而行,如本来想参加的某项活动,会因为没有同伴出席而取消。通过调查发现,人际限制对于女性休闲体育参与的影响还表现在女性在家庭中是否得到家庭成员的支持,如果家庭成员不赞同或者不支持,一般都会放弃参与该项目。作为女性这样一个较为特别的群体,她们往往把让家庭成员高兴作为目标而去参与自己不一定有兴趣的项目。而其中年轻人受人家限制影响就较少,而女性在较为成熟期的时候更多考虑家人、领导的休闲倾向。

3.浙江省高校女性职工参与休闲体育结构限制因素分析。通过调查发现70%的高校女性职工认为需要花较多时间在事业及家庭,并无其他时间来进行休闲体育活动。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女性将“事业和家庭两不误”的完美角色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在事业与家庭、社会与家庭面前,希望能两全其美,虽然高校女性职工有暑假、寒假两个长假,可是在长假之时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家庭和孩子,休闲时间和空间都较少。对有的女性来讲,要使她们参与休闲体育,首先要解决好照顾孩子、交通等问题,但是目前的一些休闲场所此类服务并不完善。浙江省高校女性职工虽处于收入中上群体,可是年龄基本处于家庭支柱时期。通过调查发现仅30%被调查者愿意支付一定费用去参与休闲活动,而且目前休闲场所收费较高也是限制的一个因素。

三、建议和对策

1.培养高校女性职工休闲体育参与兴趣。利用高校这样独特的环境,对于女性职工可进行一定的讲座宣传,首先在自身限制上克服一定的限制因素,积极宣传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有效作用,在理论上对高校女性职工进行一定的兴趣培养。转变高校女性职工的自我认识,消除社会强加给她们的某种不合理的角色认同,为女性参与休闲体育并且坚持参与带来一定的信心。

2.积极开展校内女性休闲体育活动。在校期间,可在妇女节或者其他节日专门针对女性职工开展休闲体育活动,比如健身走、定向运动等,使女性在工作的同时还能有一定时间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在体验过程中间接培养女性职工的兴趣爱好,为受家庭家务影响而没有闲暇时间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女性创造机会。学校还可以为女性职工开展午休时间或者其他业余时间的兴趣班,拓展女性教职工的视野,为业余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打下基础。

3.高校可开放体育场馆设施。目前各大高校体育场馆设施都较为完善,但是一般都为了维护而很少在教学之外使用,高校可以将部分适合高校女性职工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场所对其开放,积极鼓励女性利用业余时间来校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从而解决部分女性受经济、场所等原因的限制状况。

参考文献:

[1]邱亚君.休闲体育行为发展阶段冬季和限制因素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邱亚君.基于文化因素的中国女性休闲限制模型构建[J].中国体育科技,2007,(4):10-14.

[3]许丽.推动职业女性休闲运动之探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5,(12):10-12.

第3篇

【关键词】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曲线估计

一、江西省城乡收入差距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收入差距,尤其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拉大。在过去很长的时期里,从全国来看,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速均要高于农村收入,尽管2010、2011年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速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从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城乡收入差距的未来任务还很艰巨。本文以中部城市江西省为例进行研究。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江西省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随之出现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出现了扩大的趋势。尽管一定程度的收入差距扩大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进而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如果任由这种差距不断扩大,就不可避免会影响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和质量,带来很多不利影响。目前能够较好反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主要指标分别是城镇居民每年现金总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故本文也将采用这两个指标进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研究。由表1可以看出。

表1 1978年~2011年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对比

数据来源:根据《江西统计年鉴》(1979~2012年)整理所得。

尽管江西省自2004年开始,对农业实施“两取消,三改革”,即从2004起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推进减征、免征农业税试点,用5年时间全面取消农业税;改革乡镇机构,精简人员,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改革农村教育体制,有效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改革县乡财政体制,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增加对农村的公共财政投入。同时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地增强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从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环比增长率上来看,近些年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也很快,特别是近两年来,这就使得江西省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较快地提高,但是从城乡人均年现金收入的逐期增长差额上来看,城镇居民的增长量远远高于农村居民,2011年城镇居民平均每年现金总收入的逐期增长量都几乎相当于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的水平。因此,由见图1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江西省近些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图1 城乡人均年收入变化趋势图

二、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一)预测模型的选择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关于时间变化下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由图1可以看出,时间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未能表现出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为了能够较为准确地对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将选取曲线估计的方法对其进行预测分析,并通过假设检验来说明预测曲线估计方程的拟合度。spss软件中的曲线估计模型有以下几种:线性模型、二次项模型、复合模型、生长模型、对数模型、三次项模型、指数模型等。本文通过初步的筛选,选取了二次模型(quadratic)、复合模型(compound)和三次模型(cubic)来对城乡收入以及两者之间差距进行分析研究,从中确定出适合不同指标的模型。

(二)建立趋势预测模型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预测模型

本文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城作为因变量,时间t作为自变量建立预测模型。通过spss得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趋势预测的曲线估计结果,见表2。

表2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曲线估计分析结果

从表2可以得到,复合曲线的拟合优度r=0.990,较其他曲线的拟合程度来说要高。这似乎决定应选择复合曲线,但仅从spss运行的结果还不好对做出最终判断,需要对各模型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以此确定采纳那个模型。

运用spss对二次曲线、三次曲线和复合曲线回归曲线的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这三种模型均是可以采纳的。但从拟合程度上来说,复

合曲线模型拟合程度值是最大的,其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是显著的,采用此模型相对是最优的。因此,得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复合曲线预测方程为:

图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各模型拟合回归曲线

图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各模型拟合回归曲线

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预测模型

该模型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y农作为因变量,时间t作为自变量建立预测模型。通过spss得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趋势预测的曲线估计结果,见表3。

表3 农村居民纯收入曲线估计分析结果

同样运用spss对二次曲线、三次曲线和复合曲线回归曲线的回归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这三种模型均是可以采纳的。但从拟合程度上来说,复合曲线模型拟合程度值r0.984是最大的,其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是显著的,故采用此模型相对是最优的。因此,得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三次曲线预测方程为:

(三)城乡居民收入趋势预测分析

通过spss,对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进行的复合曲线方程拟合,得到江西省城乡收入绝对差距结果预测如表4所示。

表4 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预测表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通过对18个国家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得出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分配差距会出现“先恶化,后改进”的发展轨迹。即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收入差距现象比较严重,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收入分配会逐步趋于平等。但是由于发展初期收入差距拉大的余温还存在,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收入差距还是会出现不断拉大的趋势。这样的倒u型曲线模型,同样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得以体现。我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济进入持续增长的阶段,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也进入了一个持续的扩大时期,而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增长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性来看,与倒u型曲线基本一致。因此,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即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部分,即收入差距的上升时期,目前并没有达到驻点。这样的趋势作为江西省也不例外。

从表4中可以查出,在接下来的这十年左右时间中,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还是居高不下,但是要正确对待这种差距。不是盲目的采取各种措施缩小此种差距,要正确对待收入差距的存在性,同时要更好的解决经济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以及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一致性问题。在不影响农业、农村发展的同时,需要正确处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思考如何做好城乡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的同时又可以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使其逐步趋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常江,郭立宏.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7(2):61.

[2]闵建利.江西省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1990-2004)[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6(10) .

[3]白辰艳.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6(11):56-57.

[4]陈薇娜,曲莉萍.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发展趋势预测及分析[j].吉林农业,2011(2):19-20.

[5]肖坚.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居民收入差距状况分析[j].价格月刊,2011(7):19-20.

[6]陈光普.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动态计量分析[j].经济师,2013(3):36-38.

[7]江西统计年鉴(1979~2012年).

[8]库兹涅兹曲线[ol].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