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3 17:34: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档案馆党建工作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中出现的问题
1.1档案工作缺乏制度化的管理程序
当前档案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收集不规范。在收集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档案收集考核不明确;二是档案整理不规范。近几年发展较快,新档案人员不断进入,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在立卷过程中有的没有按照卷内文件目录顺序进行排序组卷,卷内目录与实际整理文件不相符,卷内资料漏失现象比较普遍。三是档案利用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借阅内松外紧,借出的档案没有按期归还。
1.2档案工作缺乏长期性、连续性的发展规则
档案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进行了档案的达标升级工作。但达标工作作为一项运动,一次考试在进行,整个过程加班加点,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达标以后,就出现后力不足,没有长期性和连续性,再由于部分领导对档案综合管理的参与程度不够,对档案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不足,甚至有部分还认为档案室就是资料没有地方存放了就放的地方,档案室在某些人眼中成了废纸仓库,档案工作缺乏应有的长期性和连续性的发展规则。
1.3软件开发应用问题
目前我国各地档案部门已建立的计算机档案检索系统有限多相似之处,有很多是低水平的重复,是一种浪费。很多单位过分注重自己出成果而不愿采用别的单位研制的软件,同时封锁一技之长的技术经验。应当注重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重视通用软件开发应用和标准化工作,通用软件提供灵活扩充的功能和自编程软件接口。各单位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集众家所长,研制优化通用的各类应用软件。
1.4计算机应用两种知识的结合问题
在应用计算机的开发试验中,曾出现两种欠妥的做法。一是完全依赖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去研制,因为他们对档案管理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以致实用性差;二是主要由档案工作者去研制,以致功能低。只有对档案管理业务有着深刻的了解,对改进档案业务有着科学的创想,才能搞好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应用,既要重视计算机软件知识,又要重视档案管理业务知识,二者缺一不可。因此,特别是今后为扩大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范围,更需要两种知识的结合,更需要档案业务人员的主动进取精神。
1.5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准备不充分
虽然一些档案管理部门已经开始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普及工作,并且较多的基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开始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准备工作,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准备工作仍然显得不充分。在一些档案管理部门中,档案管理人员已经开始使用采购的计算机等档案管理现代化设备进行档案管理的工作,但是由于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有着高质量的数据输入才能很好地实现,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人员在短期内无法进行很好的计算机数据输入,也就决定了在进行实际的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工作中无法很好地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并且由于档案管理现代化工作所输入的数据量十分巨大,而且大多数是需要手工完成的,因此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工作显然效果不好。
2.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中的思考
2.1树立现代化档案管理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科学的档案管理理论的指导,整个档案管理的发展便会受到影响,也就谈不上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由于纸质载体的时空局限性阻碍了档案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资源共享,因此电子档案以其存贮方式的高密度、传输迅速、体质轻巧等优势受到人们的厚爱,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猛烈地冲击着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冲击着档案工作人员的传统理念和思维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档案工作人员应用先进的思想理念武装头脑,着眼科技发展的趋势,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档案管理积思考解决档案新新载体方面的问题,如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信息安全、成本收入、载体寿命等,站在时空的高度,总结档案载体从难到易,档案信息传播与转化从慢到快,档案信息利用的时限性逐渐减弱等规律,思考电子档案取代纸质档案时,档案管理工作应当怎样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时,为适应档案新载体的保护,思考档案馆库的建筑风格,档案库房的设计、室内设计的布置等,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思考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才能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促进档案事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2学会现代化管理技术
目前,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和角落,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档案信息,可以广泛的实现档案信息共享。而实现档案的信息共享就要求我们既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基础,又要掌握与信息技术相关的计算机应用与管理知识,这样才能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转化,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要学会用计算机和网络知识,通过技术处理,采取必要的手段加以鉴定、利用和保密控制等,以适应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各方面对档案利用的需要。
2.3建立现代档案管理体制
目前,档案管理体制滞后于形势的发展,仍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模式,关系不顺,相互封闭,各自为政,设施陈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浪费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必须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档案管理体制,档案馆与行政机会之间建立合理的关系,档案馆设施设备要达到现代化的要求,以利于档案事业的科学合理发展,最大限度的充分发挥其档案管理职责。
在具体工作中,现代档案管理体制应将传统的档案服务提升为信息和知识服务,在不同的类型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档案制度建设的试点与探索,进一步理顺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关系,使其朝着有利于档案工作的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强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以制度保障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制度来协调各方向关系,要将依法治档纳入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主旋律。宏观上,依照档案法检查督促档案行为实现宏观的间接指导,微观上依据健全的档案标准化体系,体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可操作性。
2.4建立现代化档案工作机制
好的工作机制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关健,档案部门必须运用体现档案工作特有的工作体制、工作方法进行管理,具体包括管理程序合理,管理秩序井然有序,管理措施得力等,使其更好的保证工作效率的提高,促进档案工作的顺利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档案工作作用于社会的范围越来越大。档案事业要适应新时期的变化,就必须建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在管理程序上,建立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分级负责的档案工作责任制,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在工作手段上,建立数字型档案馆,进行档案的全文输入和检索自动化,档案目录做到查则有目,看则有档。
会计电算化 档案管理
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即加快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适应新时期会计电算化提出的新要求,建好用好电子财务档案,提高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和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经济建设。那么,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呢?
一、目前会计电算化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会计档案载体的完整性不能体现。很多单位由于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工作内容理解不到位,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或虽保管但只保管一份,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软硬件设备不能完全到位,使得会计档案的载体质量难以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目前许多单位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纸质会计档案”,并对保存期限做了规定,但目前由于一些单位没有更新和升级输出打印设备,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或因为磁盘介质的质量问题,或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的损坏或丢失。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没有完善的、针对电子文件的制度规范,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归档时仍旧沿袭手工管理时的老做法,只归档纸质文件,将原来用手工记录的账簿、报表,改成了用计算机打印出来的账簿、报表。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1、提高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人员的素质。
要管理、保存和利用好电算化会计档案,必须有相应的档案管理人才。管理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人员比一般的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高,除了要具备传统的会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具备电算化基础知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网络工程和信息系统知识, 必须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要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教育 , 使我们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成为具备会计学、计算机科学、档案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 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潜在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加强企业财务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而其核心是档案信息网络。它是档案信息传输、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必要手段。在工程规划初期,应该由财务部门和档案部门人员共同协商,分别从财务管理角度和档案管理角度提出设计思路,考虑各方面的需要,从而避免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空缺或重叠,提高效率。在财务软件方面,应采用一定的安全保密措施,实行电子签单制度,建立和健全财务档案管理责任制、电子文件签入、签出制、安全日志制,从而保障财务档案不被篡改或便于追溯使用过文件的人员。此外,为便于财务软件升级,保证不同开发商提供的软件能够相互兼容,必须提高财务数据存贮形式的标准性、一致性和可续性。
3、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
所谓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收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如一个会计年度),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会计数据拷贝(备份)存储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形成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财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以防计算机硬件系统损坏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小的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除了备份之外,还应收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型号、存储空间的大小、外部设备的配套类型等;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以及汉字操作系统;财务软件的编程语言、数据库系统类型;财务软件的系统名称、版本号;财务软件的销售与维护公司的名称、地址、电话与联系人以及与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相配套的各种说明书及使用手册
4、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与保存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是存储在磁性介质或光盘上的,根据这些信息载体的物理特性,在形成这些档案时应准备双份即采用“AB备份法”进行数据的备份,并且每份上要注明形成档案的时间与操作员姓名,贴上保护字样,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以防止地震或火灾等意外情况引起的整个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毁灭与系统的不可恢复性。在保存这些档案时应远离磁场,注意防潮、防尘等。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的档案,还应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的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
5、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的整理和利用
电算化会计档案通过整理有着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整理可以利用历年的数据对本单位、本部门进行历史会计数据的比较与分析,从而为企业或部门的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另外还可以得出本单位、本部门,甚至某一地区过去、现在与将来的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使决策者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行为规范,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从2013年7月开始,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我党历史上一次非常重大而又重要的党员教育实践活动。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党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的履历,是党建工作的珍贵资料,对于今后工作查考、历史研究、经验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单位、各部门,尤其是档案行政部门、档案馆(室),要充分认识建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的意义和重要性,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档案。
一、建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建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上,有的单位未把其列入重大、重要活动档案的范围,仅当作一般性工作档案;有的单位没有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的重要性,没有把它当作党建工作的珍贵史料;有的单位责任感和历史感不强,更没有认识到它对今后工作查考、经验借鉴、党史研究的重要作用。
二是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建立得不完整、不系统。对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的单位没>!
三是没有明确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的规定与要求。在收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中,有的单位没有明确归档范围、保存期限、归档时间和收集此项活动材料的方法、步骤,没有提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致使所属部门形成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不规范,甚至有的单位根本没有建档立档。
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建立的基本要求
一是加强对建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的领导。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都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工作的领导,依法履行对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职能,把建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纳入本单位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范围,指定专人负责建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各单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撤销后,要将整理好的档案向本单位档案室或当地国家档案馆移交。
二是加强对建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的指导。档案部门要抽调精干业务人员,深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指导建立档案,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的材料整理归档。要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设立单独全宗,实行“四同步”的管理方式,即同步归档、同步整理、同步著录、同步利用;纸质档案和电子文档并存,声像档案和照片档案并重,最大限度地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的齐全、完整、规范。要按《归档文件整理规则》进行整理,主要文件材料保管期限应定为长期。
三是加强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的服务与监管。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介入,主动提供服务。要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促进档案业务建设,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存史留档。教育实践活动期间,各单位要努力挖掘教育活动题材与内容,积极利用现有档案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作用。要进一步体现档案行政管理职能,认真研究制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成档案的管理办法,加大监督力度,做到事前有安排、事中有指导、事后有检查,切实将此次教育实践活动形成的材料规范建档。
四是明确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归档要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建立与归档总的原则是:按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时间、环节、方式方法、目的要求、成果等进行整理归档。要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按单位或部门进行分类整理,一些与其他类别有交叉或不可分的,要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并在备考表、分类说明等项目中注明。也可按照已经制定的分类方案,按问题类或机构类进行归档,但应在本年度的整理说明中加以说明。材料整理完毕后,连同电子文件及归档文件目录U盘向有关部门移交。
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
根据档案法规的相关规定,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归档范围:
一是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会议文件材料。二是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领导机构、工作职责、成员分工,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的材料以及制定的工作计划、安排、总结、整改措施以及向上级报送的相关文件材料。三是上级领导(含督导组)检查指导工作的讲话等材料。四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的情况反映、工作简报、学习材料、媒体宣传报道及表彰工作文件材料。五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各种照片、录音带、录像带、光盘、U盘等特殊载体材料。六是召开各类座谈会、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所形成的材料以及进行对党员队伍基本状况调查摸底形成的材料。七是举办骨干培训班和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形成的材料。八是党员干 部形成的自我剖析材料、领导班子谈心记录、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记录。九是整改和建章立制形成的材料。十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环节情况统计表及情况汇总材料、成果材料、经验交流材料和检查验收材料等。
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的保管期限
根据《国家档案局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结合实际工作,笔者认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的保管期限,按内容作以下划分:
(一)永久保存的内容。一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机构及工作计划、总结类:包括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文件、总体工作方案、各环节工作计划、总结等。二是会议记录类:包括党组会、领导小组会、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以及党课记录簿等。三是建章立制类:包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整改方案和措施等。四是基本情况类: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花名册及党员变动情况。五是领导讲话材料及党课讲稿类等(永久或长期)。
(二)长期保存的内容。一是考勤考核记录类:包括学习考勤考核记录、群众代表名单及监督记录。二是好人好事记录、教育实践活动记录、读书笔记类等。三是心得体会、班子和个人剖析材料、先进典型事迹、征求意见(问卷调查表)、查摆问题台账、问题公示类、简报信息、活动情况统计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要求和标准等。
(三)短期保存的内容。主要包括:上级单位下发的相关文件、材料,本单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般事务性材料,下级单位上报的相关文件材料,声像、实物等特种载体类等。
五、开发利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的几点建议
一是搞好档案编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的编研,要遵循“宁缺勿滥、去粗取精”的原则,以求达到 “专而精”的目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档案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多课题的研究层面进行编研。要对教育实践活动每个环节的重点内容进行横向剖析和纵向研究,挖掘和展示教育实践活动的脉络和实践历程。要利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多种载体的档案编研,如摄影、录像档案编研,照片档案编研以及党建研究等专题性档案编研。档案部门既可以单独编研,也可以与本单位机关党委等相关业务部门,以及外单位进行联合编研,最大限度地挖掘档案资源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