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07 20:06:5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生品德评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同样,没有爱就写不出有教育和激励作用的评语。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像光芒四射的太阳,把爱施与每一个学生,无论是聪明的还是愚笨的、勤奋的还是懒惰的、听话的还是调皮的,教师都要给予同样的爱,倾注同样的心血。近两年来,在对学生评价时,我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就将用“爱心”来评价学生的点滴体会整理如下。
一、关爱学生,重视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为了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使评价发挥激励作用,教师要在平时做大量细致的工作,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各种表现,把握学生的心理,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学生一个全面、贴切、期望值高的评语。这样,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增强自信心;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与潜能,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克服不足、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就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奋斗欲望。如:在我的班里有一名叫杨梅的同学,是班里的劳动委员,各个方面都表现很好,为班级做了大量的工作,只是在与同学相处方面不能宽厚待人,遇事和同学斤斤计较,因此,在评三好学生时落选了。事后,我给她写了这样的评语:“在你担任劳动委员期间,为班级做了大量的工作,同学们看在眼里,老师记在心里。这学期评三好学生时你却落选了,你的心里一定很难受,老师想帮你找一找原因,我觉得关键是你没有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你与同学相处要多看人家的长处,在有些小事上可,以做出一些让步,退一步海阔天空。请你记住:对同学,对朋友都要礼让三分,只要你做到这一点,你的工作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支持,同学们也一定会喜欢你,将来你干什么都会很出色。老师相信你会做得很好!”这种评语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为出发点,着眼于孩子一生的成长,面向学生未来的发展。
润物细无声,长此以往,如丝丝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在学生的心灵中产生共鸣,使教育的效果在学生心田里扎根、生长、发展,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尊重学生,突出个体,实现评价的多元化
过去的评语只围绕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都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因而教师不要只看到其中的“点”,而武断地给学生评价一个“好”或“坏”。教师要全面分析,善于打开学生的心扉.探索学生的心理,找到学生心中潜藏着的美好和善良。
当前,由于家长认识水平的提高,对学生分数和名次的关注已逐渐淡化,进而更关心特长的培养、心理素质的提高,注重身心全面的发展。然而,就独生子女来看,所缺乏的正是全面发展。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愿独立思考,而是依赖别人或抄袭他人作业,在生活上懒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学校的活动中怕苦、怕累。如我班上有的学生不愿参加社会实践和军训活动.问其原因是怕晒、怕累、怕苦。因此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吃苦精神的培养,成为我们所要进行的教育重点之一。恰当的评语,就是师生、家长之间交流的剂。
作为教师,应该特别重视评语、写好评语,利用评语这一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奋发向上,攀登高峰。如:我对一位学生的评语这样写到:“你聪明、诚实,集体的事,你时刻放在心上。班级的卫生区域脏了,你默默地打扫干净;放学后教室的门窗没有关好,你主动关好锁好。让我们高兴的是在冬季长跑中你得了第一名:更让我们赞叹的是你在平时的训练中,表现出顽强的毅力,风雨无阻,不怕吃苦,坚持锻炼。长跑比赛最后冲刺的一刹那,你奋力拼搏,超过前面的同学争得第一。这种顽强拼搏的精神,让老师和同学都很感动,老师相信,有了这种精神,将来干什么事,你都会成功的!”这样写,教师的着眼点不是停留在比赛的名次上,而是根据学生的个人特长,转移到拼搏精神、吃苦精神等良好品质的培养上。同时让学生们认识到:任何成功都要付出一定的辛劳。如古诗所说:“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段评语,学生感动,家长感动,其他见到的同学也被感动,影响超乎我的预想。
作为教师就是要看得长远,高瞻远瞩,用发展变化的眼光评价学生,引导学生。一段温馨的评语,胜过许多空洞的说教.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注重过程,写说结合,体现评价的及时性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评语只在学期末写,而新课程的评价观点是,对学生的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因此这种只在学期末给学生写评语的做法只重视了结果,没有注重过程,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就不能及时地反映出来,对学生品质的形成很不利。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抓住教育时机,及时评价,及时矫正,从而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不断进步。
1.及时评价学生平时的进步。学生一般都很重视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根据这一特点,我把评语用到了对学生平时学习进步情况的评价上。在学生的作业本和平时检测的适当位置上,用简短的语言,如:“好!继续努力!好极了!”等评语,肯定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受到全珊学生的欢迎。
2.注重平时的口头评价。口头评价的评价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因为它具有及时性和实效性.对教学发生的一切,教师能及时、准确地用几句生动而又爱意浓浓的评语表达出来,或激起学生的活动兴趣,或鼓起学生进步的风帆,或增强学生的自信与勇气.或矫正学生的过错且又不伤学生的自尊。
书面评语,教师有思考时间,容易做好。而口头评价面对的是随时随地众多孩子的各自表现,因此口头评价要求教师:第一.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极高的教育机智。在一切场合都应表现出聪慧、宽容和耐心,能及时给予正向引导、点拨和激励。第二,要时刻保持爱心。特别是在对待后进生上,要树立“天生其才必有用”的学生观,才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第三,要保持良好的心境。一个人的心境不同,对待学生问题采用的教学行为就不一样,说出的话当然也不一样,因此当你笑着看校园时,校园里就会充满阳光。
一、内容构成
操行评语的内容构成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优点、缺点、期望。优点一般来说是主要部分,往往写在前面。对优点要充分肯定,根据思想状况、课程学习、文体活动、校内外公益劳动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的表现去写,既要写得概括,又不能空洞,应结合具体事例。缺点一般来说是次要的,但也不能掩饰,要明确指出,也应注意用词造句的分寸感,过头话不要写,刺激、挖苦的词不能用,避免用“失望、差、蠢、坏”等较敏感的字眼。总之,教师的评语要出于对学生真诚的关怀和爱护。期望既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又是学生日后努力的方向,不可不写。它是教师在对学生的优缺点作综合分析评价后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切忌千人一词,要有具体的内容。期望是间接性的一种要求,用词上可以鼓励和激励为主。例如,体育积极分子的评语可以这样写:“你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姿|拼搏的精神|夺冠的斗志,感染着班级的每一位同学;劳动中,你忙碌的身影|专注的神情|十足的干劲,带动着班级的每一名同学。
可真正的男子汉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还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如果你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认真听讲,努力学习,你将迎来文化课这个赛场的胜利。”
二、评价形式
操行评语的形式可分为直接式与间接式。直接式,即直接概括陈述学生的优缺点和教师的期望。这是一种传统的写法,它采用评价方式,判断语气直截了当、简洁明快。直接式常用第三人称口吻陈述,故显得较为客观,如“思想品德好”、“尊师爱幼”、“成绩良好”……间接式,对学生的缺点往往采用暗示或激励的方式去启发。它能较多地照顾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努力用一种积极的眼光去评价学生,从正面去引导学生。如:“你的智力因素是一流的,开学不久你就成了全年级的数学尖子。你的自尊心很强,这本来会助你成功的,可往往事与愿违,恰恰因这而犯错。老师可不忍心看到走向社会的你处事还如此鲁莽!你要知道,非智力因素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并不亚于智力因素。 相信克服了这一缺点的你,将是社会不可多得的人才!清华、北大的门为你敞开着,为什么还不快快打点行装上路呢?老师和同学期望着你成功的那一天!” 当今信息时代的中小学生,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不曾经历风浪,却有着很高的信息交流量,评语形式用间接式的就比较合适。
三、评语要求
1.评价主体错位
“所谓德育评价,就是教师和学生等群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作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然而很长时间以来,中学德育实践往往忽略了道德学习的主体,将德育评价的权利全部交给教师,学生只能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在德育评价中,如果只有教师才具有道德评价的权利,片面强调教师的道德权威,将会加大教师工作压力,极大增长教师的主观随意性,从而可能会导致部分教师出现不负责任的态度;而学生一旦被当做客体来对待,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往往只会根据评价者发出的指令被动行事,而对评价结果则一听了之,没有申诉及辩驳意识,缺乏对自己言行反思的动力。
2.评价形式过于简单
目前中学德育评价形式十分匮乏,往往都是通过教师的评语或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考核,以成绩的好坏来决定思想品德。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实际上都是无法对学生的德育评价真正起到实效的。以教师的评语作为评价方式,是将教师作为德育评价的主体,依靠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观察所得印象来进行德育考核,赋予了教师极大的主观性,有可能导致德育评价缺乏公开性和公正性。而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考核,将德育评价与量化的理论题目画上等号,用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的道德等级,忽视了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引导教育,不仅偏离了德育评价的初衷,更会导致学生一味地注重死记硬背,出现“高分低能”的尴尬情况。
3.评价内容偏失,脱离学生实际
综观学生的操行评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评定的雷同现象十分严重。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一些所谓的评语大全,几乎从各个方面提供了评语,这在很大程度上的确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但也让德育评价成为了工业化的流水线。类似“该同学成绩优秀,学习态度端正”、“敬爱师长,团结同学”等一系列评语空洞而不切实际,内容模糊且多与学习成绩挂钩,不仅敷衍了事,而且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脱离了学生的行为实际,无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从而失去了德育评价应有的教育、激励功能。
4.评价目标缺乏科学性
德育评价受德育目标决定,德育评价的目标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因而如何树立起符合中学实际发展的德育目标对于德育评价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评价本质上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认知,激励学生全方面、多层次发展,然而现阶段条件下,中学德育评价目标出现了歪曲、难以操作等现象。学校所设定的德育目标过于功利化,认为既然要对德育作出评价,那么就必然要分出层次,评比出优秀的学生,而这将会导致学生一味追求成绩,忽视了道德与社会能力的养成。德育目标在确定时大多只考虑到教育者的意志,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得这种德育目标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显得大而空,德育工作者往往侧重于考虑自身的工作能否让领导、家长们满意,也以这种满意度来衡量德育成绩,使得德育评价形式化且功利化。同时,我国目前并没有具体的德育评价标准,现行的评价标准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亟待修正完善。
二、改革中学德育评价工作的对策建议
1.注重德育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以往的中学德育工作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德育评价的主体地位由教师胜任,而学生则处于从属地位。这种单向式德育评价模式具有极大的弊端,学生的品德评定往往是由教师凭经验、印象给出,如果教师缺乏应有的素质,评定的准确度将大大降低,甚至完全评错。因而,我们应当积极拓宽德育评价的主体,使之多元化。德育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一方面,中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过程也是其个人经历的体验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种种认知活动产生对道德的深刻认同,并逐步内化为个体的行为习惯,因而要加强中学德育教育,必须落实德育评价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评价过程中,采取学生自评以及互评等方式,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使德育评价切实发挥出功能,提高德育评价工作的民主性、参与性以及公平性。另一方面,我们当然也不能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样不能忽视教师评价的作用。长久以来,我国中学的德育评价都以教师为主体,这也并非毫无可取之处,教师毕竟经验丰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看得更远更高,对于学生个人的品德发展能够提出可行的建议,指导学生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总之,在德育评价实践中,教师必须要发挥引导作用,同时还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在德育评价中能够独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权利,真正参与到德育评价活动中。此外,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等都是德育评价的主体,要重视德育评价主体多元化。
2.推动德育评价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中学德育评价的内容包括德育管理及其效果评价、德育实施过程及其效果评价以及学生道德素质评价,而传统的中学德育评价往往过多地注重前两者而相对忽略了学生道德素质的评价。对此,首先应该提高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水平,对于教育者要提高准入门槛以及加强执教能力的考核,而对于受教育者则要加强道德批判能力的培养,具备评价素质;其次,要丰富德育评价内容,从单纯重视道德认知成绩的评定转向综合素质的考评,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日常表现以及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的水平,还要加强学生自主德育实践及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评价。而根据评价内容的丰富,在德育评价形式上面我们也要进行不断创新,采纳吸收国内国外优秀的实践成果。例如:(1)巧用亮点卡,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将评价细化到个人,由专人统计每天的个人德育情况,每周进行总结,根据加减分的情况,选出本周之星,通过颁发亮点卡的方式来激励学生。(2)引入家长评价。家长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鼓励家长参与德育评价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孩子的真实情况,及时纠正,也能加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3)勤用激励性评价语。激励性的评价语能够让学生的自尊心感觉受到尊重,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励性评价效果会远远好过与老师的批评,因而要抓住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鼓励,促进其奋发上进。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记录,建立德育档案,把学生基本情况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活动记载、教师评语、反馈意见等放入档案,为学生的品德评价提供依据。
3.制定发展型的德育评价目标
德育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看到,一路走来,我国的德育目标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其总体走向是“从社会本位走向人与社会的和谐,从依附个体走向独立人格,从模式化德育走向个性化德育”。同样地,我国中学的德育评价目标也在不断发展并将继续发展下去,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促进学生思想政治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提高。为了提高中学德育评价的科学性及可持续性,我们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适度的可持续的评价目标。一方面,作为德育评价工作主体之一的教师必须掌握德育评价的度,既要表扬学生,又要进行适度批评,过分频繁的表扬与批评也不利于学生的德育发展,真正有效的德育是顺应学生的天性,引导并纠正其道德行为,站在生命哲学的高度,去真正地把学生当作是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去唤醒他们的道德生命,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另一方面,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关注学生的纵向发展,例如,对低年级孩子的激励以精神鼓励为主,可以用微笑、点头或亲切的语言进行并且这种激励应该持续不断;对于中年级孩子则要给予其更多受激励的机会和舞台,让其从展示自己能力的过程中获得自信;而对于高年级学生的激励,真实诚挚的语言比什么都重要。因为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生长时期,他们的心理敏感程度相当大,因此我们更应该学会与其多多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
4.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
激励性评价的形式也有很多种,但是教师最常用的是口头和书面的激励性评价。课堂上老师提问问题,学生都积极举手回答,老师很高兴地说“我最喜欢咱班学生了,特别爱回答问题”这种是口头激励。口头上的激励性评价最常见,见效最快但失效也最快,为了强化品德教育,教师需要发挥激励性评价的长效性,不能只在口头上激励。如果经常在口头上激励,学生会厌倦,也不能只是书面激励,这样的激励效果较小。那么如何口头和书面相结合强化品德教育呢?有些语言说出来比写下来效果好,有些语言写下来比说出来要好,有些可以写出来也可以说出来。教师可以在批改作业的时候给学生写激励性评语,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将自己的心事和想法写下来,反馈给教师与父母。例如,孩子有很多烦恼,他们很想告诉父母,告诉自己不想画画想唱歌,告诉他们不要拿我和别人孩子比较,告诉他们我也想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不想做书呆子,但是他们没办法以口语的形式表达,他们害怕父母看到后会生气会伤心,会无视自己,所以他们写下来,以书面形式倾诉心声,写下来自己对父母的不满和期望,以写信或者写卡片的形式,这种形式的激励性评价激励着学生勇于表达心声,拉近了子女和父母的距离。通过书面和口头结合的方式,学生写下自己的期待、愿望、心事等,便于老师和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都将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二、活动授课结合,激励品德教育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品德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在枯燥的学习中,实现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实践和活动显得尤为重要。给学生换一个学习环境,利用实物实事,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自己主动动脑筋去想,动手去做,动口去表达。这样的活动既能够拉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距离,唤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师的授课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够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利于师生和谐交流。课外活动对品德教育如此重要,如何利用课外活动呢?课外活动须以激励品德教育为主旨,不能独立于课堂授课之外,否则课外活动就失去了开办的意义,因此课外活动要和课堂授课相结合。例如,“交朋友”这件事情发生在生活中而非课堂,老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如何去做,怎么和他人交朋友,如小学生先要和同学交朋友,老师教学生用卡片交朋友或者拉拉手交朋友,但是有的学生不敢直接说出来,也不会用写卡片的方式交朋友,这时候课外活动就是交朋友的重要场所了,学生一起唱《找朋友》儿歌;一起玩捉迷藏被捉到的自我介绍,有了一个热闹而活跃的气氛,这样学生就不害怕介绍自己了;还可以按照兴趣分组的形式玩游戏,这样也可以交到好朋友。
三、总结
一、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评价多样化
学校正常的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可以测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教学和目标之间的差距。目的并不是单纯考查学生,而是调控教学,通过反馈信息及时调节工作方法,如我们学校每月进行的月考。总结性评价一般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是对教学全过程的检测,如我们学校进行正规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并要求各科教师及时写出试卷分析,反思教学工作。我们学校还积极推行使用《小学生综合素质手册》。此手册在每学期、学年末,由班主任负责,要求各科教师认真填写。从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实践技能、成功的足迹、师生心里话、家长回音,实事求是客观的评价每一个学生,全方面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评价方法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目的是淡化分数竞争意识,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客观反映学生整体素质水平,民主、科学、合理地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
二、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亲切化
教师积极的鼓励性语言是学生开启智慧的法宝,是树立学生自信心的基石,是与学生共鸣的载体。教师的语言要有艺术性,能充分引导、鼓励和启迪学生心智。今年,我们学校推行教师课堂上多使用鼓励性语言。为落到实处,学校印制了“教师用语和忌语汇编”。教导处倡导每周三教师粉笔字、钢笔字练习时,内容统一为教师鼓励性用语,并进行一次教师用语和忌语考试,涌现出很多鼓励性亲切化评语,如“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 “你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你一定行!老师相信你”“谢谢你,老师被你的精彩朗读感动了”等。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亲切化,就能呈现出“师生和谐,课堂活跃”的景象,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美妙过程。
三、作业评语人文化
评语是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定性的评价。学校提出,教师要树立全新的素质教育评价理念,要求教师用孩子的语言,朋友的口吻,长辈的来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鼓励进步;要求评价面要宽,针对性要强,内容要具体,评价要准确,以鼓励为主。如在成绩优异的学生作业上,教师可以写:“你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老师知道你会更棒!”在爱马虎的学生本上,教师可以写:“老师喜欢你认真写字的样子。”在有进步的学生本上,教师可以写:“老师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相信你会一直努力!”这样就在评语中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殷切的期盼。
四、日常评价多彩化
我们学校积极倡导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开设了晨诵、午读、暮省儿童课程。在每一个清新的早晨,我们用优美的诗歌开启了新的生活。为丰富学生课外阅读,学校为每个班打造优雅的图书角,购买大量的正版图书,如《爱心树》《小猪唏哩呼噜》《女儿的故事》《小王子》《风到哪里去了》……午读课上,学生对每本书都爱不释手,读得津津有味。每个星期一国旗下的诵读,每月的“博腕”“优秀小”评比、展览,六一儿童节的诵读展示、绘本展示、课本剧、童话剧,定期的诗歌朗诵、读书比赛、家长开放日,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的美谈。每周三“捡起一片纸,净化我校园”活动,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劳动意识。“才艺之星”“春美杯”绘画比赛等,形式多彩多姿,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搭建平台。
1. 新课程对思想品德课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思想品德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与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比较,其体例、结构、表述与呈现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事实上,课程标准研究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既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又能够把党和国家的要求与学生的身心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使素质教育理念能够渗透在教学教育之中。
那么,应该如何贯穿这个重要的理念,首先要求我们政治课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重新审视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文化性、情境性和价值性,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师生共同学习、平等交流,一改以往思想品德课的枯燥与乏味,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所以我们必须牢记: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育对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实现教育中传承和培育文化传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过程功能为主要任务的。我们应该把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作为有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就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把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观念,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我们常会在集体备课时积极讨论在教学或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集体的智慧多关心学生的成长。
2. 积极把握好思想品德课课堂中的“以人为本” 新课改中要求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且对改善学习方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应该如何让教师真正“以学生为主”呢?本着每个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的思想品德课标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为学生是活跃的、单纯的、好学的,往往可以让教师在他们身上发现许多闪光点和灵感。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主动与学生谈论交流,寻找更好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学生提出的活动形式往往多姿多彩,活泼有趣,可以更贴近学生的心灵,这样可以事半功倍。同时,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教学设计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精神,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查阅资料、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虽然我们学校条件有限,但我们可以调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条件让学生去亲身参与。例如围绕“父母与子女沟通”这个知识点时,以小组为单位在家庭开支调查,而调查问题可由学生讨论决定,这样可以寻找到父母与子女的“贴心点”,达到不错的效果。
3. 教学模式应由封闭走向开放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新问题、新情况总会不断涌现,很多问题用过去的经验和理论来应付和解释是根本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虽然目前政治课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材料,教科书也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活动和作业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让教师去选择。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变成这些固有资源的简单“拥护者”,而是应该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比如积极运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优势,将最新的一些时事热点拿出来让学生了解与讨论,从中学到一些社会知识,为将来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准备。我们关注围绕近段时间的时事热点,将国际、国内、省、市和本校区文化生活,整理为调查卷,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知识,在此过程中,还接到来自学生各种意见,这些都让教师和学生获益不少。
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将以往封闭的教学模式加以变通,可以以丰富的教学模式开展每个课时的内容。例如,当授课时内容进行到讲有关“人生价值”时,可以以“人生的价值体现在轰轰烈烈的大事当中”与“人生的价值体现在创造与奉献中”两个观点展开辩论赛,从而使学生在辩论当中更深刻体会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在于奉献,平凡的岗位上同样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又比如在进行到“消费者权利”时,可以以小品的形式并且与当前的“奶粉”事件结合起来,生动形象的演出,不但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乐趣,更重要的是对消费者的权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懂得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积极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这些丰富多彩的课堂模式使得学生“寓教于乐”,不但得到快乐的享受,更加是对知识点的有力把握,这比单纯的传授知识要生动活泼,也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特别是但教师也以平等的身份加入这多彩的活动中,使整个课堂也多了许多亮点。其实,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寻找更多贴近他们心灵和生活的教学模式和方式,特别是符合青少年好奇、好动等特征的方式,因为一旦当他们有机会参加学习活动时,会觉得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当他们在活动课中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哪怕是一点点知识时,会觉得学好思想品德课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当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在活动中分析、解决了某一具体实际问题时,自然会激发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从而真正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4. 对待学生的评价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作为教师,我们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会有所差别、还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不同的对待。要常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
在谈到对学生作业评价方式上的一些心得体会。传统批阅作业不外乎给一个年月日的批号,或者居高临下地给出一个优、中、差三六九等式的评语。这样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其自觉地、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呢?思想品德科目的作业不如语文、英语科目多,因此在批阅过程中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必须调整评价方式,把高高在上、以权威自居,化为民主、平等、和谐。批阅作业的方式更要充分渗透新课程理念,积极创新,大胆探索,真正体现学生的心理成长需要。
一、描述性评价的内涵
描述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观察、访谈、描述及解释等非量化的方式对学生在班级发生的情况进行解释和说明,旨在改进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学习氛围,不追求量化评价中的标准化与普及化。
描述性评价体现班主任与学生日常班级活动互动过程中的细节和行为,是班主任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用心观察、聆听、叙述和理解,进而更进一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状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有益的帮助。
二、描述性评价的意义
1.有助于从多个维度了解学生
班主任应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他们塑造为人格健康的、知识全面的、人生态度积极的、学习投入的学生。在描述性评价的视角下,学生不应该是单纯的考试机器,而是一个个有自己人生经历、鲜活个性和愿望的接地气的人。通过描述性评价,班主任致力于描述学生的成长、学生的作品和学生的故事,班主任重视的是学生的思维习惯、兴趣爱好、自我意识、与同伴的关系等。
我们相信旧事物是可以改变的,旧习惯和阻碍思想的条条框框是可以被破除的,并且发现自己可以以新的眼光去看待儿童、同事或环境[2]。通过关注学生个性和整体的描述性评价,学生能感受到自己也可以与众不同,自己的学习生活也可以日益丰富,自己的认知需求也可以得到逐渐满足,自己也可以得到来自他人的认同。
2.有助于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困惑和冲突,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对自己的班级管理行为作出判断,这实际上也是对个人教育理念和素养的反思和更新。描述性评价展示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在学生、自己、人性之间进行互动,这就要求班主任关注班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细节,采用投入、关注、倾听、理解、尊重的方式来关注班级出现的主题或事件。一些通常容易被忽略的、不可预测的因素就会浮出水面,例如“非正式团体、课桌校服文化、早恋视野”等。这些不容易被发现且不可测量的因素正是班主任工作的价值体现,班主任可以通过自己的关注和描述,以简明扼要的叙述方式,向大家展示一些包含有班主任和学生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德育故事。
3.有助于营造温暖的文化氛围
当前学校教育行为中所实施的评价更多的是关注结果的评价,而对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状态和发展则很少关注。描述性评价关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与收获。就像两个考了60分的学生,看分数结果是一样的,但是描述性评价关注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两个学生在情感、认知、心态等方面的收获,这些有意义的细节才是班主任的关注范围,学生的性情和困惑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消减和回避的重要话题。
描述性评价要求班主任对学生抱有耐心和信任,对学生的发展充满期待和从容,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迷茫、挫折和困惑,改变旧有评价方式的“急功近利”,在班级内培育出开放、自由和温暖的文化氛围,给学生留有挑战自己潜能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多重观点得以展示。
三、描述性评价指导下班主任评语的变更
1.参与人员
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以及若干个学生代表组成观察者团队,每个人选择五个相对比较关注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描述。描述过程不一定要非常详细,但一定要保证周期与次数,即每隔数周或一个月至少要对他们的行为表现进行一次描述。
2.素材收集
观察者要注意收集描述对象的作品与成绩,例如作文、小纸条、绘画、笔记等能够证明学生思想变化和学习过程的作品资料。
3.及时反馈
每隔一段固定的周期,观察者团队要集中起来就某个或某几个学生进行描述性评价。观察者先就自己对观察对象的描述记录向大家汇报,其他团队成员做补充,整个团队讨论过程中产生以及探讨的问题将是进一步对观察对象描述性研究的基础。
4.描述步骤
进行描述的起始阶段最好从行为习惯、兴趣爱好、交友能力、个性意识、性格倾向、言行举止等方面进行叙述,每个层面最好能够有比较直观浅白的说明,这个主要是为了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整体情况。到了后续阶段,可以将描述的重点和焦点集中在某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上,也可以将若干学生的情况整合在一起进行描述。
5.回避原则
在描述的过程中应注意回避学生内心深处的隐私,例如单亲、父母离婚、家暴这类学生家庭中敏感而又容易刺激神经的问题。在描述过程中不要轻易地得出结论,描述性评价一直都是描述性和暂时性的,而不是结论性和判断性的。学生是一个持续成长和发展的个体,教育事件也是随机渐进的过程。我们无法去赋予学生任何的个性,我们应该通过观察和描述来达到欣赏学生与推动学生的目的。
现实世界里的学生评价更接近于流水作业的工厂,以完成定量的指标和任务为目的,学生在考试分数的压迫下左顾右盼,而班主任也忍受着各种考核和升学压力的煎熬,拼命驱赶着学生往考试的终点奔跑。在这种大环境下,要求班主任对学生就道德素养、尊重生命、珍视友情等品德进行侃侃而谈无疑更像一个被夸大的笑话。此外,家长教育观念的偏颇,认为孩子送到学校了,所有学习和教育问题就是学校的事情,有的家长甚至要求班主任利用休息时间单独给孩子“开小灶”,这些问题也在影响着班主任的工作态度与热情。
描述性评价的目的并不是要颠覆应试教育的评价,也不是要取代现有的学业评价模式,而是对现有评价的缺失部分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充,以求对学生能够保持一种温和的人文关怀。我们应推广这种描述性评价的理念,让教育更加体现出诗意与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评价权利 尊重学生 激励性评语 成长档案袋
对学生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在评价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树立自信。
一、把评价权利交给学生,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
1.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库克认为,最有效的评价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其次为教师与同学间的评价。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应“能够评价和修正自己的初步知识”。在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我们应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增强评价的亲和力,促使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改进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自我评价的一般方法有:学习日志(学生用自己的词汇记录下学习经历的一种整理)、学生档案袋(学生用档案袋保存记录、作业等代表性作品。)等。通过这些形式,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并进行自身的纵向比较。例如我班有位学生对学习没信心,学习也很被动。通过与该生家长交流,发现该生家长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小孩比较,久而久之,他就觉得处处不如别人,没有自信心。了解情况后,我注意引导她和自己比较,如:“你今天的作业完成得比昨天的好多了,你今天上课更认真了”等。并引导该生用档案袋保存作业,学习写学习日志,使她经常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同时加强与该生家长的沟通,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校统一评价方向,避免横向比较,强化纵向比较,这一措施非常有效,慢慢地孩子的自信心逐渐得到增强,学习积极主动。
2.鼓励小组成员间互相评价
以学生小组为基本单位对学生的学习和表现进行价值判断,可以获取评价信息,而且鼓励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生生互评、师生共评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条重要渠道。现代心理学认为,多项信息交流较之单项信息交流有更加显著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相互作用。学生总是处于班集体之中,同伴之间平时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较多,了解较深,彼此之间在年龄、特点、思想观念等方面相似,便于清楚看到同伴的优点和缺点。通过组员间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而且尽可能地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即不仅能认识自身的优点和长处,而且能客观地认识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我经常在学期初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互评活动,让学生互相评一评上学期的好的表现、须努力的方面;期中、期末各组织一次学生小组互评活动,生生之间互相评一评半学期、一学期以来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采用学生小组的评价,更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平时点点滴滴的表现,让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为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提供更客观的、公正的参考材料。
二、尊重学生,让评价成为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
黑格尔曾说,教师是“儿童心目中最神圣的偶像”。学生常渴望从教师那里获得评价信息,并以之为“蓝本”给自己“画像”。由此可见,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巨大影响。教师要尊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学生,对学生有信心,相信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相信学生有能力发展自我,以此为前提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才有利于学生不断完善自身、不断全面发展的催化剂。
1.正确看待学生的学科考试成绩
要想让考试发挥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功能,很关键的一环是教师要正确对待考试结果,并引导学生和家长正确看待考试分数。“考试主要作为一种手段,用来比较出身不同的个人在各种不同的条件下所得到的技能,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学生创造一种环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考试不应是一个结论,而是一个起点的标准,他帮助每一个人估计他自己的学习方法的效率,评定的手续应像衡量一个人是否符合外在标准一样衡量他的进步”。因此,要让学生、家长知道考试的分数不是绝对的,要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看分数。当学生考不好时,教师不应该对学生生气责骂,因为每个孩子看到自己差的成绩,都会比老师更伤心,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影响考试成绩的主要原因,让学生从中吸取教训,鼓励学生争取下次的进步。
2.对学生的评价多元化
(1)对学生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及其他多方面潜能的全面发展;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关注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比如,我所任教的班上有位文化科的学习成绩中下但体育成绩优秀的学生,他的手工做得很好,在进行期末写评语评价时,我特别肯定他这方面的能力。受到鼓励以后,该生明显更为自信,对学习也更积极、更努力。
(2)学生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或家长参与,而不是教师说了算。通过多种渠道客观、公正地开展评价活动,可以减少或避免教师单方面评价的片面性。比如:在写学生期末评语前,我会让学生之间进行一次互评,提前分发家访卡,了解学生在家、在校更真实的表现,了解来自家长和学生的评价。综合以上各方面的评价,我再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样的评价就更客观、公正,更能对学生起到鼓励、促进作用。
3.尊重学生的差异
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成长,是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功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与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是实施发展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为前提,对学生的评价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评价内容、方法、标准等方面考虑学生的特点,因人施评,不能一刀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有在重视学生个性、人格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更客观、公正,才能为学生所接受,也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通过评价得到发展和提高。经常看到有的老师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对考试考砸的学生不分青红皂白地横加指责甚至破口大骂,让学生无地自容。老师希望这样能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结果学生刚开始低头认错了,但时间一久,学生更逆反,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学习当然也就越来越差。正如有些专家所说:对学生的评价就要像一个“泵”,不断给学生加油,而不要成为“筛子”,使一部分人成为失败者或淘汰者,而对学习终身厌烦。
三、巧用激励性的评语,激发学生积极向上。
评语是教师用书面语言描述的形式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做出评价,是小学教师评价学生品德时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得到肯定性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良言一句三冬暖”,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应当以表扬赞赏、鼓励鞭策为主,在平时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性,从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出发,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用赞赏的语言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进步进行肯定,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不足提出希望。充满激励和关怀的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鼓舞人心,老师充满激情和真情的语言赏识评价,将帮助学生树立起比金子更宝贵的自信,使每位学生看完评语后,不仅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且对自己满怀希望,信心十足。
四、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促进学生建立自信。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收集一定时期内表明学生学习和各方面发展的信息,这一评价方法既可以用于学生自评,又可用于教师评价学生。档案袋里可收集的材料,比如:学生满分的或有进步的试卷、正确的作业、参加各项竞赛所获得的奖状、老师奖励的红花、老师或同学的评语、学生日记等。将这些资料收集起来,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留下成长进步的足迹,让每一位学生都看到自己的每一点进步,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自信。而且帮助家长、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进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困难和需要,还让教师发现教育教学中的不足。
“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滋润;靠近评价,生命就会舞蹈”。我们惊喜地发现,对小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中,给每个学生以闪光的机会,会使学生在坦诚、关爱、相互尊重的评价氛围中,乐于接受评价,乐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由此获得快乐、自信、成功,并在这种快乐、自信、成功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胡光锑.新课程百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向葵.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