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05 05:44: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从明令禁止到默许,再到公开允许大学生结婚,大学校园的恋爱观经历了“动荡”的岁月,而大学生对性的态度也渐变。对此,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教授曹文彪表示,异性相吸本属社会性自然需求,无可厚非,但不应放纵,特别是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正确的引导应大于一味的“输”导。另外,他指出性教育不宜过早,也不应仅停留在生理学层面。
日租房成为大学生“消费”场所
除了餐饮店、超市、KTV,日租房已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的一个“消费”场所,其中,大学情侣是主要的消费群体。
“最便宜的日租房,有意者请致电”、“设施齐全,有独立卫生间,干净卫生”、“短租,精装修,超值”……短短百米路,记者看到在树上、电线杆上、商铺外墙等地铺天盖地的贴有“日租房”广告。同样多的还有围绕在大学周围的宾馆、学生旅社。
据悉,这些旅社定价在50~150元间不等,遇到圣诞、情人节等特殊节日价钱还会有所上调。
据调查,学校周围的旅社、日租房、月租房确实颇有市场。记者采访了一些学生后了解到,学生情侣为过“两人世界”营造浪漫气氛的占近五成,另外,还有同学聚会、考研复习等也占有相当比例,也有少数是情侣“脱离”宿舍长期同居。
从爱情禁锢到自由开放
然而五十年前,别说“同居”,就算是拉手走校园也是被视为违纪的。
据了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里没有任何关于爱情的浪漫记忆。按当时的规定,所有高校都严禁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甚至把“在校学生严禁谈恋爱,违者退学”的校规写进了学生守则。
“那时候,男女同学之间说话都很少,即使互有好感,也是‘地下鸳鸯’,活动高度保密。”毕业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化学系的黄老回忆道。
进入80年代,受到以琼瑶为代表的港台文艺作品的影响,校园恋情渐渐浮出水面。直到90年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开始有了重新的定位。如今,曾经为大学生们设置的爱情樊篱已在时光的岁月里不知不觉地倒塌,大学校园里的爱情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行。
“现在择偶的第一标准是健康、人品,而传统的已不是最重要因素。”中国红娘婚恋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在相亲中选择异性的重要因素中,仅有6%的人认为很重要。
大学恋爱:是晚宴还是快餐?
有大学生说,大学里谈恋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法,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有人说,大学生谈恋爱是一种体验,是现存为数不多的无忧美好时光。
那么,“被传说”的很美好的大学恋爱在当事人眼中又是怎样一番滋味。
据上海某高校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重恋爱过程高于重视结果”的认同率竟高达70%以上。“大学恋爱真正能走到最后的还是少数,但如果没能在大学期间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是有遗憾的。”
正是因为这种“即乐”的想法,也导致目前校园爱情存在过于“快餐”的情况。
根据《2010相亲现象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调查报告》显示,只有29%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应以结婚为最终目的,大多数人则只是抱着尝试的心理去恋爱,甚至有10%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恋爱只是一场游戏。
在采访中,也有大学生不无避讳的说,过去读书太压抑,想在大学谈场恋爱,来个彻底的放松。另外。也有不少人表示大学恋爱纯粹是因为空虚、寂寞想找人“陪”。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应用写作 应用 效果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103-02
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围绕特定的项目,设计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和掌握的目的。近年来,高职院校各种课程中不断引入项目教学法。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2011年开始,该院大学语文教研室成立了“项目教学法在应用写作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并在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有益尝试和探索。本文试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应用写作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及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一、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情况
(一)以社会活动的项目流程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以应用文写作教程作为教学内容显得过于程式化,教学效果也不太理想。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社会活动项目的具体流程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设计,而且尽可能把几种应用文结合在一个项目里,让学生在体验社会活动过程中完成各种应用文的理论学习和写作。如在学习“事务文书”这一内容时,以“完成一次社会调查”为项目,综合学习计划(方案)、调查问卷、调查报告、总结的写作,具体流程见图1。
又如,在上行政公文这一内容时,以模拟院学生会举行一次活动的方式展开项目活动,围绕这个项目完成过程,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写作任务:学生会向院团委拟写举行活动的请示、院团委下发的批复、学生会拟写开展活动的有关通知、向其他院校学生会或学生社团发出邀请函、活动结束后向院团委写报告。通过这个项目活动依次学习行政公文中重点公文请示、批复、通知、函、报告的写法。
(二)创设开放性的项目活动
应用文写作不等同于工艺流程,虽然其格式具有相对的固定性,但其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在进行一些项目的设计时,我们创设了一种开放性的项目,一是避免小组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互相抄袭,二是发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三是同一种应用文撰写不同的案例,便于同学们进一步拓宽思维,举一反三。如进行调查报告写作教学时,每个工作小组调查的项目都不相同,这些调查项目大都是由学生自行拟定。如: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环境卫生的调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调查、大学生课外活动情况调查、2010届动物科学技术系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XX班同学消费情况的调查、大学生网上购物情况调查、西乡塘种子(水果、蔬菜、猪肉)销售情况调查、广西绿悦食品有限公司(注: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办企业)糕点生产销售情况的调查、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兼职情况调查等。这些调查的项目或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或是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调查的原动力。又如在进行方案这一内容教学时,要求学生完成“制定班级一项活动方案”这一项目,有些小组制定“秋游活动方案”,有些小组制定“感恩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有些小组制定“慰问XX敬老院老人活动方案”,有些小组制定“圣诞节化妆晚会活动方案”,等等。
(三)多种形式完成项目
在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根据项目的内容及难易程度,采用多种形式来完成项目。其中多数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项目,如调查报告、计划、方案、行政公文等教学内容。但一些项目如求职信、应聘信等,因每位同学的情况不一样,写作内容无法统一,不便于小组合作开展完成项目,因此应个人完成。而合同则是由两人完成则比较好,两位同学分别担任甲方和乙方,协商拟定合同。
(四)修订完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在学期结束后进行一次书面测试。这种评价过分倚重教材,重视测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识记,忽视学生技能及应用能力的培养,显然不适应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在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我们也制定了新的评价机制,以期末考试(或考查)为主,以平时作业、小组作业、小组实训、课堂讨论、提问答疑为辅,综合考核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百分制中,每部分成绩分值如下:纪律成绩占10分,平时成绩(即上课的表现)占15分,技能成绩(即完成作业的情况)占35分,考试(考查)成绩占40分。
二、实施的成效及分析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于2012年8月及2013年1月对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的部分班级进行了教学情况及效果的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交流为辅。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样本296份,调查对象为食品加工专业及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经过调查表明,在高职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尝试实施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主要有以下:
(一)充分调动学生内在动力
调查结果显示,87.68%的同学喜欢项目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只有2.9%的同学喜欢传统的讲授法,9.4%的同学则选择“无所谓”;在“喜欢项目教学法”的原因中,有73.2%的同学认为“课堂比较活跃”,52.92%的同学认为“促使自己多动脑思考”;在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收获中有75.17%的同学认为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在参与工作小组完成项目时,36.23%的同学积极参与,55.8%的同学较积极参加。以上这些数据表明,在项目教学法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改变了以往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枯燥的授课方式,引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关键词] 妇产科教学;中医院校学生;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3(a)-0137-02
由于受国情和教育的影响,中国学生的性教育一直处于落后、被忽视的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性开放越来越普及,不健康引起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年轻人必须有正确的性健康教育。笔者多年从事中、西医妇科教学,在工作中发现,因妇科学的很多知识都与性有关,如果能在课堂中对中医院校的学生进行性教育,这将是一条可行性强、容易接受且正规的途径。现将想法阐述如下:
1 性教育的不足
1.1 我国性教育现状
性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性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1]。在这过程中,老师和家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谈性色变”,对“性”采取回避、躲闪的态度,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有关性的所有问题。而很多学校,由于应试教育的压力,有关性的教育也无奈的被学校抛弃,诸多原因导致性教育未系统进入学校的正规课堂。而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4岁,此阶段的生殖系统发育逐渐成熟、性意识已健全、性意识活跃、性激素水平近达高峰、且外界的有关性信息的渠道很多,大学生强烈的性渴望和与异往的迫切性本能,使其大学期间恋爱普遍,“性”无疑也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改变,大学生对婚前的态度相对开放,出现了很多热恋中不理智的、不正确的处理意外怀孕、不健康的性态度等诸多社会问题。
1.2 当代大学生性开放是普遍现象
妇科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与临床中了解到,随着大学生婚前的日趋增多,未婚先孕现象及不安全流产数量不断上升,大学生中性传播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提高。在妇科门诊大量的人流患者中,大学生所占人数的比例也逐年上升。笔者在教学中也经常面对学生有关性问题的咨询电话、短信和邮件,其中就包括意外怀孕如何处理等。《重庆商报》报道,14岁的少女在同学陪同下悄悄做了人工流产,18岁的少女已经流产好几次。据资料显示,我国人工流产总数中青少年占1/4,并呈低龄化趋势。重庆地区少女怀孕的发生率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医院做人工流产的未婚青少年近34%,其中一部分就是大学生。这表明大学生性健康知识相对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薄弱。
2 当代性教育模式
科学的性知识是性教育的基础。然而,我国大学生的性知识相当有限[2],导致当代大学生的性问题愈来愈明显。现在中学教育多采取应试教育,教学内容仅仅围绕着高考,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抛开杂念,全心思高考,所以导致多数大学生在身体发育的中学到大学期间没有受到正规的、科学的性教育。资料显示:①大学生性知识的来源多数不是从主渠道取得的;②大多数大学生性观念开放和意识淡薄;③对性的保健知识了解很少等。所以说,一方面大学生在身体上发育完成,已做好有关性活动的一切准备,但另一方面,由于自身所掌握的性知识缺乏,导致了两者相互矛盾或冲突,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大学生健康的性教育必须提倡、加强和深化。
3 中医院校大学生性教育的情况
医学生由于学科的特殊性,在学校医学教育中,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群体更多地接触了性知识和性常识。据调查,医学院校学生发生的人数比普通大学要低。这也说明可能和学生学习的课程,接受的性教育有关[3]。但是,在性知识的认知方面,中医院校的医学生,受中医学科特殊性、抽象性的制约,仍然需要如男女生殖系统病理、生理、性生活卫生、避孕、性传播疾病、、性态度等多方面的知识。但由于某些原因,如授课老师没有强调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加上学生课程多、考试频、中医理论的抽象性等,导致中医院校的学生科学的性知识、健康的、正确的恋爱观和性道德观等方面仍有相当部分空白。如何弥补空白,让学生树立健康的性观念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4 国外性教育的主要模式
现今,性教育关注的焦点已从是否开展转向了如何开展。近年来,国际上通常的性教育模式主要有:①欧洲瑞典、荷兰早期的性教育。开始早,层层深化,讲究实用性,多元化。专家和学生一起参与,用问答、集体讨论、电视等多种形式进行普及。从小学开始,尽可能与其他科目相融合。②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家实行“同伴教育”,通过学生间搭建交流平台,学生之间彼此尊重、平等的参与,公开讨论性知识,传播生理知识,建设健康的性道德观,把性教育和人格教育相结合。③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倡导的“ABC性教育活动”。A指避免婚前的,B指对配偶或一个保持忠贞、不性乱;C指时正确使用[4]。
5 中医院校妇产科课程简介
中医院校的妇科教研室,一般都开设了《中医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妇产科学》、《中医妇科学研究新进展》及《妇产科基本操作》等多门课程。这些课程是医学类专业的必修主干课。而妇产科学的教学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妊娠生理、孕期监护及保健、正常分娩、正常产褥、妇产科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诊断概要、治法概要等,具体有异位妊娠、流产、女性生殖系统炎症、月经病、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不孕症、妇女保健、计划生育、妇科手术和产科手术等疾病内容。从妇产科概述、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西医治疗、辨证论治、其他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对妇产科病、症进行了系统介绍。
6 利用妇产科进行性教育的思考
恰恰妇科的很多疾病都与有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经常提及与有关的知识。阐述各种可能产生的疾病,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有关性教育的知识,如避孕方式,人工流产的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性传播疾病的发生原因等。如大学生从课堂中获得正确的避孕知识,正规途径获得而又保护隐私的避孕方法[5],使用安全套是最符合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意外妊娠的发生。
多年教学不断发现,咨询性知识的学生逐年增加,遇到问题时学生也积极向教师求助,很多女同学学习了人工流产后,认识到人工流产手术对身体产生的危害,下决心绝不犯错。因此,妇科教师如果能在妇科教学中适时对学生进行性教育,进行科学引导,则可使学生轻松掌握和正确接受性知识。以此,希望中医院校的医学生的性知识增加、性态度改善,降低的发生,推迟初次年龄,减少频率,固定和避免高危行为,并希望借助学生将性知识传播到大中专院校。由此,妇科教师在忠于教学大纲基础上,将性教育带进课堂,进行渗透,并计划以多种形式,如开设选修课、举办讲座、网络宣传等方式对中医院校大学生提供性教育[6],相信学生的性知识及行为必会有所改善,借此帮助中医院校学生树立科学的性知识观念、健康的观念、正确的恋爱观和性道德观。
[参考文献]
[1]曾细红.浅谈大学生课堂性教育[J].时代教育,2010,5:96.
[2]高过柱.青春期性心理的发展与教育对策[J].心理健康教育,2009,1:51-52.
[3]魏巍,刘思予,刘笑一,等.500医学生性知识需求调查报告[J].2007, 16(6):38.
[4]张俊洁.对我国大学生性教育现状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1(8):87.
[5]尤琪,张苑珑,杜梅,等.医学大学生性观念及调查及性教育方式探索[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0,44(2):165-167.
摘要:根据湖北工业大学学生调查数据,我们对大学生的政治观,思想道德,生活,学习,社会交际,心理健康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素质,素质教育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深入探讨在校学生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规律,以便营造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学校环境,我们对我校在校本科生进行了综合素质调查,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别发放给熟悉学生习性的老师和学生填写。根据当前本科生大部分为90后的现状,调查问卷分为政治观、心理健康、学习、生活、社交六个方面组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20份,有效回收率为82%,其中,男女生比例分别为48.4%和51.6%,文理科的比例为63.4%和36.6%,各学院以及各专业所占百分比与总体结构基本一致。此次数据收集采用的是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得出的结果如下: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基本状况及其分析
1.大学生的政治观:积极的政治态度夹杂模糊的政治认识。政治观是一个人政治素质的重要反映,是人们观察和分析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基本出发点。根据此次统计的数据分析,可以将大学生的政治观归分积极型、消极性和漠不关心型三种类型。
69.7%的学生表示经常关注热点政治形势及政治热点问题。82.8%的同学认为入党是为了自己可以更好的进步。67.1%的同学经常会主动和同学讨论当今的政治问题。对于当下的权力腐败问题,52.4%的同学都表示腐败问题虽然严重,但是相信党和政府一定可以根除。这是一种积极的政治观。
11.3%的同学认为,入党只是为了名誉或者随从大流。18.4%的同学表示,平时对热点政治形势及政治热点问题并没有任何兴趣。对于腐败问题,30.9%人对反腐败持悲观态观。这一类型的学生仍然存在,但是只是很少一部分,他们对政治前景不看好,认为现在存在的问题非一日之功可以解决。这是一种消极的政治观。
还有一些学生对政治持漠不关心的态度。有11.9%的学生认为“政治是肉食者谋之的大事,与自己没有关系”, 16.7%的同学认为,反腐是党和政府的事情,跟自己不相干。但是在此问题上,文理科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文科学生普遍比较关注,对政治漠不关心的学生中理科生居多。
由此看来,当代大学生与中国有关的政治问题比较关注,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取得的巨大成就认同度高,深知中国改革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希望得以化解,并对党和政府解决这些问题充满信心。但在具体的政治认识中,部分大学生又受到现实的困扰,对中国政府和政治问题存在不同程度的担忧。有的学生甚至只是活在现实世界中,不过问、不关注中国政治发展问题,自身也没有明确的政治追求。
2.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乐观的心理和片面的理解。学生心理健康是学校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石, 90后的学生,从中学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中,他们的身心发展正处于由动荡逐步趋向成熟、稳定的关键时期。
大部分同学对心理健康的标准都有自己的明确的定义,21.5%的同学认为其标准就是处事乐观,热情诚恳。61.7%的同学混淆了心理健康的概念,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心平气和与世无争,吃得下睡的香。在心理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上,大部分同学都是从平时浏览网站以及书籍期刊上获取。对于上课以及相关培训,相当一部分同学都没有这个认识。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认知并不全面,对其关注度也不高。(见表一)
根据得到的数据分析,当今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开始有意识的去了解和学习与心理健康有关系的知识。但并没有真正的引起重视,对于心理健康的理解也只是片面的理解。知识的获取途径虽然比较多,但缺少一个系统且专业的路径供学生来学习。
3.大学生的学习状况:积极学习与消极怠工之间游走。作为一个学生,其根本任务就是学习。大学期间学习时间充足,且主要靠自我学习,和以前中学时期的学习氛围有明显的不同。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等现象。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分为主动学习型、被动学习型和中间型三种类型。
主动学习型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够自觉,主动的完成课内课外的各种学习任务。在遇到学习困难时,52.3%的理科生表示会和同学互相讨论,解决困难,而文科生只有45.2%。在课外学习方面,超过三个小时用于学习上的,理科生占13.3%,文科生有6.9%。
被动学习型的学生人数并不多,22.9%的理科生在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一味等待老师讲解或搁置问题,文科生则有42.1%。课外学习方面,34.0%的理科生只会花一个小时以下的时间学习,文科生是22.7%。37.4%的同学表示从来没有主动和老师谈论自己的学习生活方面的事情。
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态介入主动学习型和被动学习型之间。这类学生能够在学习上投入精力和时间,但甘居中游,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调查结果显示,24.8%的理科生表示会自己独立解决学习困难,文科的只有12.7%;课外学习方面,33.3%的理科生会花1到2个小时用于学习,文科生有23.1%。而在与老师沟通方面,53.8%都表示跟老师只有一两次关于学习生活方面的沟通。
对于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上,大学生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易受周围同学的影响和对学习内容兴趣不浓。根据此次调查得出,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过程中容易知难而退,学习比较被动。
调查表明,大部分同学能够清醒的认识到大学的主要任务,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每个阶段的学习。相当数量的学生直到临近毕业才幡然醒悟,追悔莫及。在此之前,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大学生学习的含义和基本方法。大学开放式的学习模式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消极怠工。自主学习意识较差或从高考的压力下解脱后,觉得学习已经成为副业的同学,更容易在学业上产生懈怠心理。
4.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在自由的环境中自由地生活。随着大学生独立意识增强、自由支配的课余时间逐渐增多,大学生对课余生活的时间安排与利用方面呈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
在此次调查中,学生每个月消费的主要项目伙食,娱乐,交通、通讯,而用于学习费用的只有很小的一部分。35.3%的同学认为想象中的大学生活和现实的大学生活有很大的差距;约7.6%的同学表示对此很失望;24.8%的表示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在恋爱观上,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选择恋人时候,更看重的是对方的自身修养以及是否与自己志趣相投。而当恋爱和学习发生冲突时,35%的同学表示会尽量能游离其中,40%的同学表示不好说(见图1)。
时代的发展,学校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使得学生在课外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娱乐项目,再加上社会对校园爱情的称颂和美化,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校园爱情是大学四年不可缺少的必修课。而把课外时间用于与学业相关的也逐渐减少。学生社会化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现象。
5.大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参差态度迥异。大学生在校期间和毕业以后,都必须于社会发生联系,社交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当代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由于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等多方面的影响,大部分大学生在社会交际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可将学生的社交状况分为三种类型:开放型,稳定型,封闭型。
开放型。此类学生有较好的社会交际能力,23.3%的同学经常是活动的组织者34.6%交际圈也不仅仅限于寝室或者班级的同学。19.5%对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很自信
稳定型。此类学生学习和生活上遵循条理,有正常的社交范畴但不过于将心思和时间用于此处。46.9%的同学只偶尔组织学生活动。51.4%的同学承认自己的交际圈只有寝室和同班同学。63.8%认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很一般,没有很大的信心。
封闭型。这类学生缺乏与人交往的主动兴趣,习惯于独来独往,生性孤僻,不善言辞。29.8%的同学从未组织过任何活动,平时只是参加。14.0%的同学几乎很少有朋友,平时独来独往。16.7%的同学对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完全没有信心。
在自我认知方面,普遍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是沟通协调能力、承压能力、相关工作或实习的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为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主要来自于校园活动,在此次调查中,部分同学能主动有意识的对自身的社交能力进行锻炼。
二、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对策建议
根据此次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但是仍有一定的不足,有一部分学生甘于现状,上进心不足,没有认识到学习以及道德培养的重要性。在对待社会问题上也缺乏一定的敏感度和关注度。为了培养政治信仰高尚、人格健全、素质发展全面的大学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校的教育是关键。充分利用课堂,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政治观的重要手段。其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带头示范作用。青年学生作充满理想、活力和激情的优秀群体,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价值目标和行规范容易理解和接受。
2、要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充分利用校报、橱窗栏、广播、校园论坛,学校微薄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大学生共有的心理问题,及时举办各种专题讲座,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3、学习是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结合,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业和目标,并持之以恒。同时要转变学习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务必要弄清楚学习是自己的事,是一件长远的事。在课外时间,学校也可以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关键词】婚育观念; 教育干预; 女大学生
Outlook on marriage and procreation and education intervention among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Fujian
JIANG Jianping1,FANG Hua2
1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2 Hwanan Women’s College, Fuzhou, 350007 China
【Abstract】
To understand outlook on marriage and procreation and effects of education intervention among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Fujian, and to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and avenue of sexual education in the university. Methods: Data were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The first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from March to April, 1997. Second investigations were completed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in March and June, 2004. Then the data of investigation were analyzed. Result: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ake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boyfriends’ personal diathesis and sentiments between them when they selected spouse, and the economic situation of men is becoming focus in the modern society. Majority female students select marry at a mature age or follow the law, but tend is change now. Sex equality is widely accepted, many of them want to have one child in the future, but the rate that wanted to procreate one boy and one girl is rising. They take a tolerant attitude toward divorce. After education intervention, their outlook on marriage and procreation is improved in a certain extent. Conclusion: Education intervention offered a positive effect to improve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outlook on marriage and procreation. Sexual education in whole orientation including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should be carried out at present.
【Key words】 Outlook on marriage and procreation; Education interventio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人们的婚姻观念和生育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那种传统的家庭、生育评判体系,也给教育工作带来一些新的课题。作为跨世纪女大学生的家庭生育观,不仅折射出这个时代她们价值取向的基本特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民众的家庭状况和生育趋势。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了解女大学生家庭生育观念的变化态势;并通过性教育,探索端正大学生性观念的方法,为大学的素质教育积累经验。
1对象与方法
1.1对 象调查对象为福建某两高校女大学生。首批调查于1997年3~4月间进行,采用分层整群抽取方法调查两校未受过性健康教育的女生,共520人。第二批调查于2004年3~6月间进行,调查对象为报名参加《性健康教育学》公共选修课的女生,在性健康教育之前进行一次调查(基线调查),共180人;在开展性健康教育后再次进行调查(终期调查),由于教室容量限制,接受教育并参加第二次调查的学生为130人。
1.2 教育干预方法本次开展教育的时间为2004年3月至6月,共28学时。内容包括性解剖生理与性发育、性卫生保健、性心理与性心理异常、性道德与性法律、人口与计划生育和性审美等内容。教育干预主要采用课堂授课、观看录像、分组讨论、课外个别咨询和访谈等方式进行。
1.3 调查方法 问卷选用《全国大学生性健康状况调查表》[1]。该问卷的题项和因素的拟合情况经多位专家考察,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经相关分析也获得较好的结构效度。在预调查中,我们对福建师范大学一年级随机抽取100人作为初测对象,间隔一个月后再测,重复信度为0.93 (P
1.4数据统计分析所有调查数据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1.0软件对相关项目进行χ2检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三次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住地、民族、专业、父母亲职业等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范围为18~22岁,平均20.1±1.9岁。
2.2女大学生的择偶心理
女大学生选择丈夫的条件见表1。从表1可见,1997年,女大学生选择丈夫的主要条件是会关心体贴人、有事业心、有才干和正直、诚实、有正义感,选择有经济实力、单位好、身材高大、有风度的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到了2004年,她们的择偶标准基本没有太大变化,选择有事业心、有才干的比例还明显上升。以上说明,不同时期女大学生的择偶观念基本相同,即选择丈夫首先考虑的是人品,注重男性的内在素质和两人之间的感情,而对“家中有地位、有钱”则较不看重。说明女大学生择偶考虑长远发展,态度较为认真,显示出她们择偶的情感性、独立性倾向明显,择偶观念仍然具有中国传统本色。
但是两次调查也出现了一些变化,女大学生在注重未来配偶人品的同时,也开始越来越注意了对方的“经济实力”和“家中有地位、有钱”,显示出女性依赖性强的一面,体现出女大学生择偶观念上更趋于现实的新特点。开展性教育后,选择身材高大有风度和工作单位好的比例明显下降,显示出女生的择偶观有所改善。
2.3女大学生的结婚年龄选择
从表2可见,在对结婚年龄上,1997年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女生认为自己会晚婚、按婚姻法办或早晚无所谓;2004年的调查总体上与1997年相似,但也出现了一些变化,选择晚婚的比例显著下降,而选择早婚和早晚无所谓的比例明显上升,显示出当代女大学生在结婚年龄的选择上更趋于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女生认为应该随其自然。教育干预后,认为结婚“早晚无所谓”或“早婚”的比例明显下降,而选择“晚婚”的则明显回升,甚至高于1997年的水平,说明加强教育对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是有帮助的。
2.4女大学生对离婚的看法表3显示,在对离婚的态度上,七成以上的女大学生都认为离婚比凑合好,表明她们追求平等,以较宽容、理解的态度对待离婚。而2004年的调查发现,离婚是双方私事的比例明显高于1997年的结果,而认为离婚是不光彩的比例则有明显下降,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女大学生的自主性更强,能以更加理性、宽容和冷静的态度对待离婚。她们更注重两人间的情感,认为感情不合,离婚是可以理解的。此外,教育并不影响女大学生对离婚的态度。
2.5 女大学生的生育意愿
从表4可以看出,在生育意愿上,1997年调查发现,有66.8%的女生只想生育一个,约25%的女生愿意生育两个小孩;2004年的调查则显示,只想生育一个的比例明显下降,占53.7%;而想生育两个的比例却显著上升,达36%左右,与2003年庞淑兰等人的调查结果相近[2]。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二方面:一是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二十多年来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早期的计划生育更多的是注重结果,而较少注意人性化教育。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独生子女成长问题,有关他们的一些负面报道也较多,这可能会对一些女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冲击。她们主要顾虑一个孩子太孤单,担心对孩子的身心发育及素质教育不利,另有少部分人怕一个孩子不保险。二是可能与经济状况不断改善、负担轻及当地传统的风俗习惯有关。教育对女生的生育意愿没有明显的影响,这也提示我们计划生育任重道远,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教育应常抓不懈,改变人们的观念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更不能单纯强调发展经济而忽视了党的计划生育政策,应根据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及人们的心理状况,进行多方位教育,在改变人们的生育观上下功夫。
此外,无论是1997年还是2004年,无论教育与否,女大学生对生育后代的性别已很不在意了。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已不复存在,甚至选择“生育一个女孩”的比例还高于“生育一个男孩”的比例,一些女大学生开始认同“生男孩是名气,生女孩是福气”的说法。选择不要后代的女大学生约占8%,这可能是因为大学女生文化素质较高,事业心和自我意识较强,不愿意将太多的时间精力投入生儿育女中去。
3 讨论
3.1 女大学生婚育观的变化趋势信息时代与经济时代的到来,必然会对人们的婚育观念带来深刻的影响和变革。本研究表明当代女大学生的婚育观存在着多维度,由传统保守的婚育观向开放的婚育观的发展趋势明显。具体地说,表现出如下特点:(1)在对婚姻对象的选择条件上,当代女大学生更注重个人良好的人品和素质、个体的发展潜力,而传统的重门第的观念已不再成为主流,表现出女大学生人格的独立性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种利己、实用、功利、金本位等不良思潮充斥社会的大背景下,她们的择偶观念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在注重对方人品和能力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对方的经济实力和家庭背景。(2)在结婚年龄上也呈多元化趋势,更多的人选择顺其自然,而不是一定要晚婚。(3)在婚姻上,女大学生更看重婚姻质量,看重双方的感情联系,认为不幸福的夫妻可以自由地逃离“家”的外壳。(4)在生育意愿上,想生育一胎的比例明显下降,而渴望生育一男一女的比例则明显上升。
3.2 教育干预探索大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态度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又是多元文化的交汇点,不同的文化氛围将对学生尚未定型的观念和态度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干预对于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当代女大学生婚育观念的变化给教育工作带来许多新课题。
性健康教育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依靠哪一个部门就能单独完成的,它应该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同步协调进行,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3]。学校是进行性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在性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学校教育的规范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是众所周知的。近年来,在性教育方面,学校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并开始显示出其巨大的效果,特别是在性基本知识的传播方面效果极为明显[4]。从我们的教育干预情况看,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具体体现在:在择偶方面,注重男性外貌和工作单位的比例明显下降;在结婚年龄上,更多的人理解并支持计划生育政策,愿意按章办事。但本研究也显示,在对改变学生性观念方面(如生育意愿),学校教育效果就没有那么明显了。说明学校性教育并不能代替一切,不能简单地认为学校性教育是解决一切性问题的灵丹妙药。因为大学生是处于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中,他们的态度观念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没有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支持,学校性教育只能是事倍功半。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健康文明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会起到积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当前父母对子女的性教育相当有限的。学校教育还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持。书籍、报刊、影视、网络等大量的传媒给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舞台,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许多以娱乐为目的的传播媒体几乎到了无性不成书,无爱不成戏的地步,尤其黄色录像、更是给人以直接的感官刺激,一些流行文化改变了中国青少年的观念[5]。当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矛盾时,无法收到良好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应加强对大众传媒的引导和治理,大众传媒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向不良的社会现象宣战,高扬主旋律,调控主流文化,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向上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只有这样,性教育方能收到理想效果[3,6]。
参考文献
1 高德伟主编.全国大学生性健康状况调查报告[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377-429.
2 庞淑兰,荣蓉,关维俊,等.唐山市某乡农民生育观念的现状调查[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6(2):169-170.
3 江剑平.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J].中国性科学,2003,12(4):20-22.
4 江剑平,方华.教育干预对女大学生性知识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05,14(10):3-5.
5 马忠丽,张玉堂.大学生恋爱观的偏离、成因及对策思考[J].甘肃高师学报,2002,7(4):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