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09 00:43: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手工会计实训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含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就是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的实质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教学组织上一体化设置;讲授与操作等教学手段一体化实施;教室、实训室和岗位实习一体化配置;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能力要求一体化训练。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最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专业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是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特点,以专业职业能力及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实践环境的构建、工学结合的实践运作为重点,注重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加强学校、企业、政府紧密结合,创造真实(仿真)的学习环境,让学校教育与社会接轨、学校教育与企业接轨,使学生走出校门就具备岗位职业能力,真正实现“工学结合”“零距离”和“零适应期”的教学要求,从而实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发展型、创新型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特点,能否较好地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主要应关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过程的设计、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和一体化考评机制的构建等一系列问题。
(二)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通过行业调研和与行业专家研讨,社会对会计的需求主要为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会计、出纳、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等岗位,在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时要充分考虑市场环境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结合会计工作任务的特点,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具体包括:珠算技术与点钞技能实训;手工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出纳基本技能实训;电算化会计基本技能实训;手工会计单项岗位技能实训;手工会计混合岗位综合技能实训;会计电算化维护管理技能实训;电算化会计综合技能实训;校外实践培训;多证强化训练;顶岗实习。按照毕业生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标准,结合毕业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建立各门课程的质量标准。
(三)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环境与运作模式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是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情境式教学,传统的教室往往难以满足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要,因此,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最好场所就是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1.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学院实行开放式办学,让行业企业专家走上课堂,指导学生实训实习,投入资金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训室建设方案制订和建设过程指导,确保实训基地建成企业化、岗位化、模块化,使学生在学校就能体验企业工作氛围,强化职业素养。目前我们已建成“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手工会计实训室”“纳税申报实训室“”财务咨询公司”等实训基地。制定《会计电算化专业校内实训教师岗位职责》,建立《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校内实训管理细则》,建立满足实训用的资料库、编写会计模拟实训指导书等,开发了仿真度高、职场氛围浓的虚拟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成,让学生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为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创造了良好条件。2.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院始终把学生综合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养成放在企业、放在职场,同时不断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重庆市涪陵水利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有限公司、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财瑞财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正凯空调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场地的建成,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在校外实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为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顶岗实习奠定了企业平台,也为“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起到了推动作用。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与常规教学相比,顶岗实习教学学习场地在企业,学校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学生顶岗实习实行“双导师制”指导,明确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及学校指导教师的各自责任。针对顶岗实习学生,除保证每个实习学生有企业指导教师外,还安排足够的校内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管理。学校指导教师一方面要定期进行现场指导;另一方面要与企业指导教师进行沟通,使其加强对学生岗位技能的指导、答疑。学生实习期间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情况并定期写出顶岗实习报告。
(四)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技能,必须优化教学手段。我院教师从传统教学法中脱离出来,进行“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探索,初步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构建了“三层双轨六位一体”的开放式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即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岗位技能三个层次;手工做账和计算机做账双轨并行;单项岗位实训+混合岗位综合实训+技能竞赛+考证强化+校外培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六位一体”。同时,我们创新了“教、演、学、练、做”的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实现了“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定学、多证培养、教学做一体、理实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上方法,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课证融合,保证了学生顺利取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五)加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尤其重要。我院一是让教师“走出去”,即鼓励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会计师事务所或财务公司等机构兼职,为企业做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和税务咨询等;也让教师轮流到企业顶岗实践,开展产学研合作,为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提供支持;同时还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考试。通过这些措施,来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双师队伍素质。二是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即聘请校外行业企业专家为学生授课、指导实践教学。
(六)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考评机制检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效果,就是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以职业能力考核为要素,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与标准体系,主要包括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考核方式包括形成性考试与终结性考试两部分。形成性考试对于学生行动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考核,包括作业、实训过程、实训结果、实训报告、单元测验、学习态度、进步系数等。终结性考试分为笔试和实务考试。(1)笔试主要针对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固化在试题库中,理论知识的试题库全部采用客观题。试题库按照教学大纲组建,题库系统可以通过对考核范围、难度系数、分值分布等进行定制的方式自动组建试卷并评卷。学生随时可以申请在机房参加考试。(2)实务考试主要针对课程教学目标中职业技能进行考核,主要包括学生珠算技术与点钞能力;手工会计基本技能;出纳基本技能;电算化会计基本技能;手工会计单项岗位技能;手工会计混岗综合技能;电算化会计综合技能;顶岗实习报告;技能竞赛;多证强化等方面的考核。评价标准分为优、良、中、合格和不合格几个等级。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探索与实践的意义
摘要: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本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会计职业技能为核心构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优化,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会计人才。
关键词: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优化
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办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而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必须提高学生的职业化素养,实现知识、能力的协调统一发展。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并且有助于学生职业化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就成为了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育的核心问题,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应本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会计职业技能为核心构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不断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优化。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原则与基本思路
1.设计原则
根据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专业技能培养为目标,强化实践教学内容,并增加综合性实践,博士论文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多元化人才;(2)加强任务驱动式教学内容的设计,把企业会计工作各个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与经验进行整合,强化学生的会计实战能力;⑶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多门实践课程构成的一个整体,各门课程之间存在着由单项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校内到校外、由学生到员工的渐进过程,课程设置必须以学生能力的递进为依据。
2.基本思路
构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以实践环节和教学内容为重点。首先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由课程实训、手工会计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与社会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其次,实践教学内容必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三、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应体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特点。根据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应以实现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形成较强实践能力为目的,因此,应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入手。一方面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另一方面要形成校内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锻炼相辅助的格局,校内、校外实践层层递进。
基于此,我校设计并实施了如下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课程实训
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知识是被动的,老师课堂上讲的是要怎么做,是纸上谈兵,学生缺乏实际动手练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课程结束即使学生考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动手能力却几乎为零。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入模拟实训环节,可使学生在边学边练中主动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有很多同学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停留在手工做账方面,对数据前后之间的关联不理解,操作程序不清楚,如是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还是先计提所得税等,不能很好的利用会计软件的强大功能,通过实训,尽管过程不是很顺利,有的同学甚至要重做很多次,但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他们的会计软件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一方面会计工作的操作流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
2.综合实训
综合实训是学生在校期间最系统、最关键的实践教学环节,综合实训一般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根据某单位一个月的经济业务资料按会计业务分工的不同,确定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如出纳、主管会计、销售核算、往来核算等进行会计业务处理,从企业建账到最终编制出会计报表,使学生掌握一个完整的会计循环业务处理,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轮换工作岗位;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完成之后,安排会计毕业论文范文学生采用同一套案例资料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再次进行练习,使学生系统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人员配置和岗位分工、建账、凭证的处理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等操作,提高学生对会计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并把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的结果与利用会计软件操作的结果相印证,使学生从感性上再次领悟到会计电算化的优越性及其与手工会计处理的区别;另一方面,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都是根据会计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结合实际工作中各个会计工作岗位所涉及的工作内容来设计的,但对于培养具有综合思维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来说还远远不够,因为在前面两个实训阶段根本没有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决策和控制的能力培养,并且处理数据的方法是确定的,博士论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欠缺,至于如何与人进行沟通协调、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则基本上得不到锻炼,在这种情况之下,开展erp沙盘模拟实训可谓是行之有效。
erp沙盘模拟实训融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和教师评议于一体,学生的实训过程与企业实战相接近,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必须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与判断,充分体现了企业所有人员和部门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所作的努力和配合,
--> 在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他们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3.技能比赛
为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后通过各种技能竞赛对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高会计学专业人才质量将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提升各参赛队伍的团队竞争理念,培养集体凝聚力;另一方面能够辅助优秀会计人才脱颖而出和快速成长,造就熟悉会计技能、精通会计业务、适应时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4.社会实践
为了更好地促进校内实践教学,增加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我校开展了暑期社会调查、专题研究、企业顶岗实习等分层递进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暑期社会调查和专题研究一般安排在大三和大四进行,根据专业实践教学要求,采用导师制管理模式结合学生科研课题的立项内容进行社会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社会调查可以采取网上调查、实地调查等形式,通过调查,一方面收集资料,另一方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经管管理、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合理化建议,或对实际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加以总结,然后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写出专题调查报告。企业顶岗实习主要是采取学校利用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组织联系,以及学生自己联系的方式,让学生按手工账操作、电脑账操作等对会计工作进行一系列的岗位技能训练,使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能够真正参与实际账务处理,独立完成企业的一般会计工作,达到教学目标和就业要求的无缝对接。
总之,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必须遵循“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培养职业综合技能为核心,系统化实训项目为载体”的原则来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且要把创新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过程中,同时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刘青等.会计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财会月刊,2011(2下旬):100- 102.
会计 工作过程 实践教学模式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这就为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不仅有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拥有一套规范的专业操作程序和方法,计算性和操作性很强。如何培养学生掌握过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实践相脱节的矛盾,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按工作过程教学是由工作实际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并为实现任务目标而按完整的工作程序进行的教学活动。其核心内容就是要营造一个模拟的职场环境,以情境性原则为主进行课程开发,设计模拟职业工作过程的项目模块来展开教学过程。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应包括建设完善的实训教材、建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等多项内容。
一、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建设完善的实训教材
实训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为了保证教材的职业性、实践性,教材建设应以应“工学结合”为原则,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邀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座谈,共同探讨实训教材的开发和编写。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了解每个岗位的操作规范和要求,对实际工作中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搜集整理编写实训教材,编写完成讨论定稿后请企业专家审定。这样就保证了教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避免闭门造车、照抄照搬等问题出现。编写的实训教材在使用中应进行跟踪以获取反馈信息,然后针对反馈信息,由教师与企业专家一起进行讨论分析修改实训教材 ,然后进入第二轮实施,如此循环,不断完善实训教材。
二、建设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多样化的实训教学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1.建设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改变目前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项目单一的现状,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基本技能训练(珠算、点钞、书写规范等)、专业单项技能训练(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审计、财务管理等模拟实训)、综合应用技能训练(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资格培训)和顶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这四个组成部分纵向上由浅入深,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全新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形式应该包括以下八个方面,即演示教学、案例教学、单元练习、模拟实习、校外生产实习、社会调查、项目设计、撰写论文等。
2.设计多样化的实训教学项目
学校应根据课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灵活多样的实训教学项目。在内容上既要以工业企业会计为主,也要兼顾其他行业会计,如流通企业会计、服务业会计及税收筹划等相关内容,使实训教学项目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的多样化相适应。在形式上要将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有机结合,这样计算机会计的实训结果可以和手工会计的实训结果相互验证,以检验会计实训结果的正确性。同时,学生也理解了手工会计和计算机会计各自的特点,对会计学科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达到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三、建设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加强实训环境建设
1.建立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内实训教学环境
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要在校内建立能够模拟企业财务运作过程的仿真的实训教学环境。一般情况下,该环境应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ERP沙盘模拟实训室等。各个实训室要配置必须的硬件、软件及实训材料,实训室布局要按财会部门的现实分工和安排来设计,体现财会部门的特点,使学生步入其中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
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除在校内实践环境中模拟实训外,还必须在校外建设完整的会计教学实习与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同参与研究会计领域的课题、为企业财会人员后续教育进行培训、帮助企业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等多方面措施加强校企合作,逐步与企业建立起互信、互助的良性关系,使企业相信成为实习实训基地对学校和企业都是双赢的。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允许学生到企业里进行实习实训。在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岗位、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企业的财务管理、生产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可以对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的设置情况,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等情况进行了解,并可以接触到企业的实际业务。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岗位、会计工作流程的感性认识,提高会计工作的实际动手能力。
四、完善实践性教学考评体系
为了使实践效果落到实处,无论是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训,既要注重过程考核又要注重结果考核,采用“过程+结果”的实践考核方法。过程包括账面内容考核和出勤考核两项内容。结果考核是教师将做账的内容整理成题目,采用抽签答辩的方式进行,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答辩,按其正确程度给予成绩。账面内容是对学生书写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进行的考核。出勤是对学生参加劳动态度的考核,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敬业精神,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答辩是对学生实践过程真实性的考核,避免只采用结果确定成绩可能带来的抄袭现象,同时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这种考核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孙素梅,张志平.建立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0).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高职会计;实践教学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9215
1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虽然,当下许多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会计核算实践能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总体上还是存在一些弊端,如:会计类课程的开展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原则,并且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之间间隔的时间过长,所以教学效果不好;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实施和应用不合理,教学效果不理想;实践教学流程单一,通常实践课程就是进行做账,而对于财务工作流程中的财务管控和纳税申报等工作却没有加入到实践课程的应用中;会计实践课程中以手工会计为主,而忽略了会计电算的实训,这与社会的实际要求已经明显脱轨等。因此,改变原有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新型的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2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
为了切实提高高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习惯。基于此,学校需要将实践教学首先向校外专业,而不应该局限于校园内部来进行;在开展会计类课程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教学的同时,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原则来对该模式的教学体系进行构建,一般学生的学习规律为:从基础技能到单项岗位操作技能,然后再到整体作业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从而实现从完成角色体验到职业人员的转变。目前,高职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主要采用的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的“3+2”实践教学体系,其中“3”是指3个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块,即基础、岗位专项和会计综合这三个技能实训内容;而“2”则代表2个阶段顶岗实习,即“职业素养训导”阶段和“预就业”阶段。
3“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31一个目标
“教学一体化”的高职会计类课程实践教学是以培养具有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具有双重操作能力(即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的高职会计人才为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根本目标,从而可以为社会众多企业提供所需的实用型会计人才。
32两个层面
层面一是校内实训,它是高职会计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在校内的实训室内(包括手工会计模拟、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一体化实训室等),利用真实的财务管理软件、财务软件或证账表,以及仿真的会计统计数据,如待处理的经济业务或业务的原始凭证等,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对会计工作的整个工作流程进行熟悉和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相应的会计技能。
层面二是校外实践。待校内实践结束后,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安排校内的学生到校外的实训场地进行会计专业入门教育、岗位见习、职业素养训练、专业课题调研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社会相关企业对于学生工作能力的要求,使学生提前熟悉自身以后的工作氛围。
33三个一体
三个一体主要包括一体化的实训室、一体化的教师和一体化的教材。首先,一体化的实训室。实训室是学校开展实践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教学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根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思路,该种教室需要按照社会企业中的财务部门的设置情况来进行模拟设计。
其次,一体化的教师。教师作为一体化实践课程的主体,必须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是集教师和会计师功能为一体的“双师型”教师。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会计专业中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必须要鼓励本校教师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等资质的考试;有计划地派遣一部分教师顶岗实践,增加其在本专业中的工作经验和阅历,从而为高职学校培养一批适应一体化实践教学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最后,一体化的教材。这同样是一体化实践课程开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传统的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过度分离,致使学习的效果不甚理想,在“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下,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必须要保持一致。在用文字来对会计的相关原理和方法进行阐述的时候,需要借助仿真企业的原始凭证来对经济业务进行表述,同时需要用会计载体(包括证、账、表等)来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
34四个结合
四个结合主要包括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手工账实训和电算化实训、分岗实训和综合实训、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真账实践这四个方面的结合。首先,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包括素质与能力的结合,以及教书与育人的结合。其次,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的结合是由于当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造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电算化的速率大大提升,部分学生可能忽略了手工账在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这样对于学生后续的工作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强二者之间的结合。再次,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结合是为了加强不同岗位工作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确保工作得到有效的分配,责任落实到位。最后,要实现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外真账实践相结合,这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
35五个实训方式
五个实训方式包括随堂单独实训、分课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者五个方面。首先,随堂单项实训就是在开展会计相关实践课程时,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各个单项会计技能来进行训练,如《出纳岗位实务》中的点钞、和翻打传票等。其次,分课综合实训主要是在对学生的单项实训完成后才开始进行的,通常是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两套仿真综合技能的训练题,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再次,专业综合实训是将多门会计方面的课程结合在一起来为学生们设置一些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综合实务》就是多门课程进行融合的综合实训。然后,顶岗实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而设置的实训。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学习,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变。最后,专业调查报告一般是在学生最后一个学期来开展。主要是由学校分配给学生一个课题,然后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来完成本次所选的课题,最后提交相关的完成成果。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教学做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是基于“教学做一体化”而设计的高职会计类课程教学模式,其可以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深化了学生对于会计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精神,一举多得。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模拟实验;综合实训
[作者简介]王萍,安康学院经济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实务,陕西 俺看,725000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8-0162-0002
会计综合模拟实验是在学生学完有关专业课以后,在学校会计实验室仿真模拟一个企业的财务部门,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岗位职责的制定,到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会计报表的编制及分析等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会计实验。目前各高校都开展了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安康学院也建立了会计实验室并作了大量的探索,采用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并存,之后采用综合实训的方法,取得较好的实效。
一、会计模拟实验产生的背景和现状
(一)会计模拟实验产生的背景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求会计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要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与校外学习相比,会计模拟实验有着较大的优势,校外实习中不能达到的实习目的,在校内模拟实训中较大程度上得以实现。使得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现实地位。
(二)会计模拟实验的现状
1.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目前,会计专业教学大纲对实践性教学的规定一般很笼统,实践性教学内容、时间、组织方式方法不够明确,更没有系统的实施方案,课时安排较少,教学中实践环节的随意性很大。在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中,常常是给学生一套企业经济资料及原始凭证,要求学生动手,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涉及的内容基本局限在会计核算上,只是培养学员的账务处理能力,没有培养学员决策应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财务分析能力。
2.会计模拟实验教材业务单一
现有的会计模拟实验教材大多是工业企业会计的实验项目,而对其他行业的经济业务涉及很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因此,会计模拟实验教材的项目还应进一步拓宽到其他类型的会计主体——房地产、施工企业、金融业、行政事业单位等。
3.指导实验的教师实践经验缺乏
指导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教师不仅要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熟悉会计与理财的政策,具备较高的发现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但是大部分会计学教师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大多有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但实践操作能力比较欠缺。导致即便有丰富的实训材料,但因对涉及股份公司的很多业务不熟悉,致使综合性的业务处理教学不能完成。
二、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现实意义
(一)会计模拟实验是实现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实习经费的普遍不足、实际工作单位财务部门工作环境的限制、单位商业机密的安全、会计工作的阶段性、时间性特点等因素,决定了校外实习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在模拟环境中,学生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自己动手,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编制会计报表到财务分析,仿佛置身于实际单位的财务部门一样。学生通过实验,对会计工作的全貌有了清晰直观的了解,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加深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实际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校外实习中不能达到的实习目的,在校内组织会计模拟实验就能在较大程度上得到实现。
(二)会计模拟实验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会计模拟实验是通过重塑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过程,再依据其生产活动自身的规律与特点,结合市场经济环境产生的财务关系,全面地设计该模拟单位的各类经济业务及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模拟实验,由学生主动地动脑筋思考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这种生动的教学形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素质教育开辟了新的路径。
三、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手工操作实验
手工操作实验应贯穿整个专业建设,灵活性很强,可随每门课程开设,也可单独开设,其优点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专业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可设置手工分步模拟实验和手工综合模拟实验。
1.分步模拟实验
分步模拟实验是以理论课程的每一章节为实验单元,按理论教学进度组织实验。采取单人全过程实验,即要求每个参加实验的学生,必须把经济业务按实际会计工作的要求,独立地操作一遍,最终把证、账资料装订成册,写出分析评价报告。实验时间的安排主要是随每门理论课开设同步,单项实验内容简单,无须分岗。
如在《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开展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现金和银行存款等一些简单的会计核算业务,初步了解和掌握会计账簿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
又如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可涉及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负债、收入、费用以及利润结算和分配等的经济业务,让学生全面掌握从最初原始凭证的取得、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有关总账、明细账登记及编制报表等一整套账务处理方法。
2.手工综合模拟实验。一般在学完《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后就可组织开设。手工操作实验主要是选用一家工业企业的12月份实际业务的原始凭证为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内容。其具体实验目的和内容如下:了解企业基本情况,正确建立总账、明细账,将各账户余额登记正确;核算发生日的经济业务,正确填制记账凭证,正确登记日记账及明细账;根据发生日的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并进行期末结账、装订凭证;根据总账及明细账、年度决算资料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目的是使学生巩固已经学习过的会计知识。通过各业务岗位的具体业务和岗位职责及各岗位之间的相互配合保证实验过程能够正常进行和达到掌握手工操作处理会计业务的目的。在实验过程中3人为1小组分别担任出纳、会计、主管角色,每个小组成员轮岗一次,既分工合作又互相监督,减少与实际工作的差距。
(二)与电算化相结合的综合模拟实训
在会计模拟实验中,选择通用的财务软件,采 用手工会计处理与电算化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行业除工业、商业外,还应设置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事业单位、饮食服务业等,开辟若干不同行业的会计工作环境,进行全套经济业务的核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财务分析、审计等实训,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从而适应毕业后工作的需要。具体由学生先手工操作取得会计资料然后进行电算化业务处理,并将结果相互印证。电算化会计以记账凭证作为基本处理依据,其主要内容有:输入记账凭证;开设并登记明细账和日记账;编制记账凭证汇总表;开设并登记总分类账户;编制会计报表。电算化会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流程,了解手工会计与电算会计的关系,注意与手工操作实验的衔接。在完成核算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该公司的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获利能力等财务情况作出分析,写出公司的财务报告。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换核算资料,开展互相审计,最后写出审计报告。这样通过核算、分析、审计等方面的模拟实训,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努力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全面地学习和掌握会计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职业素养,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对今后工作的适应能力,使培养的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适应不同的会计工作环境。最终达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会计专业人才的目的。
(三)加强实验教材建设,资料内容应能系统、完整地反映实验目的
《基础会计学》课程实践资料:
准备大量的原始凭证,特别是各种外来的普通发票,增值税发票,银行的各种传票、收据,按照财政部会计核算的规范,训练学生对各种凭证的填制,审核其真假,以及对这些原始凭证的保管及传递方法和程序,使学生走上出纳岗位时能马上适应工作。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资料:采用一套完整的会计模拟资料,重点放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方法,各要素的计量、记录和报告上。
《成本会计》课程实践资料:主要是典型企业成本核算的案例教学和成本核算的模拟练习及组织学生成本核算的实际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成本管理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财务管理》课程实践资料:案例教学和案例分析,掌握财务分析、预测、决策、审查及效益分析和电算化,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为综合实训打好基础。
实验教材的质量是制约和影响实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材建设上应注意:实验材料企业的选择应选择工业、商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事业单位、饮食服务业等会计机构健全、内部控制良好、业务处理规范、核算资料完整的单位为原型,还应适当增加企业历史资料、市场信息资料等,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会计实验教学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目前有实际会计工作经验的实验教师严重缺乏,要选择既有深厚会计理论功底、懂计算机应用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还要有高度敬业精神的教师,作为学生的实验指导教师。组织他们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挂职、调研和学习,充实提高,以适应实验工作的要求。鼓励中青年教师在业务上不断深造,以业余进修为主、脱产学习为辅,有条件的要定期到相关高校深造。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的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争取成为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以提高教师的阅历和实践知识。这样对提高业务能力有好处,而且也利于提高会计实践教学和理论研究水平。
(五)聘请各行业会计实践工作能手、注册会计师进入课堂
定期邀请专家作会计学科发展动态的学术报告,随时关注会计工作发展动态。选择一些经济业务全面、规模较大的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工作能手走进课堂,可直接教授学生,也可与学生互相交流,将他们的经验直接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程腊梅.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2]马文超,吴君民大学会计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J].财会通讯,2008,(1).
关键词:电算会计岗位;职业能力;分岗位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9月20日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算会计岗位与手工会计岗位相比,在工作任务、职责分工、内部控制要求上都有较大差别。如何使高等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能够具备电算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是一个值得会计教育工作者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主要岗位
实施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工作流程发生了变化,电算会计的岗位设置与分工必然与手工会计岗位有所区别。根据电算会计工作的流程和特点,企业的会计岗位分工应由传统的以账务报表岗位为中心转变为以系统管理员岗位为核心的岗位架构。具体地说,电算会计工作岗位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数据分析员。
系统管理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阶段,负责协调软件开发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根据软件评审要求,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运行阶段,负责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帮助系统操作员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检查督促系统操作员对数据的备份情况;检查各操作员操作的日志记载情况。
系统操作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将审核过的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及时、准确地录入计算机,同时通过计算机输入界面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初步核对。根据数据审核员核实过的会计数据进行凭证过账。完成账务处理系统的期末处理及结账工作,编制会计报表。负责出纳工作的人员要进行银行对账工作及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负责薪资核算、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等子系统的日常业务处理及期末处理工作。除此以外,系统操作员还要定期进行数据的备份并妥善保管备份数据。由于系统操作员工作内容较多,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操作员岗位并进行权限设置和分工。
数据审核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根据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审核反映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种原始凭证,及时将审核过的原始凭证交系统操作员输入计算机。根据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审核输入后、登账前的会计数据和输出的会计凭证、各种账表。
数据分析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会计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模型和分析时间为企业经营管理及时提供信息。根据单位管理者的需要对企业的各种报表、账簿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必要的信息,以满足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的重大项目实施前,应通过历史会计数据的分析,为决策提供详实、准确、有根有据的事前预测分析报告;企业的重大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通过对有关会计数据的分析,提供项目实施情况(如进度、成本、费用等)分析报告;企业的重大项目实施后,应通过对会计数据的分析,提供项目总结的分析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电算会计岗位和手工会计岗位并不是完全分离独立的,除了某些不相容职务必须分离(如出纳和数据审核员),由不同的人担任外,电算会计岗位和手工会计岗位可在保证会计数据安全前提下交叉设置。
二、会计电算化各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
根据电算会计工作流程及其主要工作岗位的职责,可以构建出会计电算化各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框架。(表1)
三、会计电算化分岗位实习的组织与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
1、编制会计电算化分岗位实习计划。包括编写实纲、确定参与实习的学生人数与确定场地等。
2、确定指导老师,并选定分岗位实习所用的教材、自编讲义及所需软件。我院选用用友ERP U8.72系统作为实习软件。
3、准备学生进行实习所用的财会用品及软件环境等。
(二)分岗位实习的实施要点
1、充分利用实习条件,采用“手工+电算化会计”并行的方式。“手工+电算化会计”并行方式是指利用一套数据,同时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手段,并将其紧密结合所进行的一种会计实习模式,从而实现一套数据(模拟企业某年某月的会计业务)、两种实习手段(手工会计+电算化实习)、双重效果(获得系统的手工及软件做账经验)。采用该方式的好处是:(1)在实习学生较多时可以将各个班级会计电算化实习时间错开,提高实习室的利用率,以满足多个班级同时进行校内实习;(2)通过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处理过程模拟操作,能使学生亲身体会并掌握手工做账、软件做账的流程及其异同点,认识到软件在会计工作中的优越性,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既能适应小单位手工操作全盘账的需求,又能迅速胜任大企业会计信息化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手工实习过渡到电算化实习,存在一个衔接点问题。电算化实习一般是从输入记账凭证数据开始,因而手工实习编制的记账凭证,就成为电算化实习的起始点,也是两种实习手段的衔接点。因此,老师必须向学生强调正确编制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的必要性,尽量避免把手工编制记账凭证的错误带到电算化实习中去,从而影响实习进度和效果的问题。
2、采用“模拟公司制”,设置银行、税务等外部相关部门。会计电算化各岗位的工作实践性很强,应用传统的教学与实践方式很难达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为了缩短实践和理论的距离,让学生理解在企业内部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全过程,我们可以应用“模拟公司制”实践方式。即假设成立一个模拟公司,学生可以进行系统管理员、出纳、总账、工资、成本费用、应收应付等各岗位的模拟实习,也可进行综合会计电算化岗位模拟实习等。“模拟公司制”实质上是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法,这个方式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行动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的岗位职业能力。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分析、想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工作责任心、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为了增强实习的仿真度,在会计分岗位实习中不能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企业内部业务的流转,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如何与银行、工商、税务等外部部门打交道。因此,在分岗位实习时除了设立模拟公司外,还要设立相关的外部部门,使学生知道企业开设初期如何到银行开设账户、如何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以及如何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证,使学生清楚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如何去银行、工商、税务部门办理相关业务、如何进行相关证件的年检等,实现学校实习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恰当设置电算会计岗位,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如前所述,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数据审核员、数据分析员,各岗位工作任务与所需的职业能力不同。其中,根据企业职能部门的不同,系统操作员又可细分为会计主管、制单会计、出纳、应收会计、应付会计、成本费用会计、采购主管、销售主管等岗位。在分岗位实习过程中,每个学生按照岗位分工在企业中担任一定角色,并定期进行岗位角色轮换,使学生了解不同岗位的全部操作流程,使实习仿真性更强。通过这种分岗综合实训,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企业岗位交接程序和内部控制岗位分工的相关知识。
(三)分岗位实习的考核方式。与手工会计岗位相比,电算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实操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对会计人员的软件操作能力和会计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明显,只对理论知识考核而忽略对电算会计实践能力的考核,难以全面审核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我院根据表1的电算会计主要工作任务和岗位职业能力对学生是否具备完整的电算会计技能进行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可由老师自行命题考核,也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实习作品并结合口头答辩的方式,还可采用让学生在课后参加面向社会的一些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的方式。如,鼓励学生课外学习考取用友ERP财务管理专家认证、初中级会计电算化证以及参加各级会计职称考试等。
(四)分岗位实习取得的成果。一是制定了会计电算化分岗位实习计划和实纲,构建了该模式的基本框架;二是学生进行分岗位实习的作品,包括手工账和电算化账。学生手工账实习作品包括:总账、明细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已装订的会计凭证(含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会计报表等;电算化分岗位操作的相应电脑账,包括账套备份文件和电脑打印的总账、明细账、科目汇总表、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三是通过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表明该模式能使学生在参加工作或校外实习时尽快进入角色,积累处理会计业务实践经验,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四是收集和编写了多套实习数据,并撰写适合我院学生知识结构的实习讲义。
主要参考文献:
[1]蒋永根.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提高会计人员素质途径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
财政部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制订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即到2010年,力争80%以上的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实践技能是电算化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这一技能的重要源泉就是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
一、合理设置实训课程, 加大实训力度
1.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室的建设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即建设要尽可能贴近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模拟真实的执业环境,配备会计软件、技能考核软件以及其他辅助教学软件。在实践活动中,各实习活动小组之间可以采用按会计岗位情境实训,也可以按各子系统进行流动作业实训。对学生按照未来就业时专业岗位的基本执业要求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从而使其综合职业素质得到合理的培养。
2. 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程、课时和内容
1) 调整课程设置,加大电算化课时比例
目前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务,重手工操作、轻电算化实务, 手工实务教学与电算实务教学相脱离的状况。据不完全统计,在专业课程中,专业会计课一般占到50% ,计算机课程占到30% ,而会计电算化课程最多不超过15% ,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
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应该适当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它涉及到会计电算化原理、常用商品化软件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和开发等内容。因此,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
2)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 一方面,要让学生多进行上机实务操作,多接触一些不同的会计软件的使用,便于学生适应企业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财务会计软件操作的同时,还要学习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包括编程方面和计算机维护方面的知识), 以拓宽学生的会计电算化知识面,解决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一般性问题。同时利用顶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接触到企业的经济业务,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从而将课堂练习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3) 扩充实训内容,自编电算化教材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软件的不断更新,教材滞后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缺乏配套的实训模拟教材,往往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给学生上机和教师指导带来不便,影响教学效果。
为此,我们可以扩充会计电算化实训内容, 将以前手工模拟实训的内容实行电算化模拟实训,把手工会计实训与电算化会计实训有机联系起来。另外,调整教学内容,自编电算化教材。为了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有一个直观清晰地了解, 教材应按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系统化内容设计, 在各阶段实验目的、实验的侧重点及内容深度上有所区别。
二、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
目前来看,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绝大多数是理论教学的教师和直接分配到学校缺少实践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实践经验的短缺,直接造成教学师资不足,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1. 要定期搞好专业进修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不断发展, 会计软件的发展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为了使电算化的教学跟上时代的发展,应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深入软件生产或营销公司, 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
2.专业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实际应用情况
为提高教师实务操作能力和实践课的教学能力,教师应通过校外会计兼职或其他途经到企事业单位亲身体验一些会计实务操作, 及时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情况,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和编写、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
程的操作和指导。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社会调查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该将社会调查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调查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宏观上的安排, 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具体选择。课程考察方式可以撰写调查报告。不管是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方面,还是具体操作方面, 只要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就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既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又可以提供一些好的教学案例,充实教学资源。
四、校企合作, 拓宽实训教学思路
1.和软件生产或经销公司合作
一方面,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生源除本校学生外, 还可以面向社会招生。另一方面,合作组织各种软件操作技能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成绩优异者合作企业可以优先录用。
2. 和企业合作
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 进行学科调研。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情况,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进行案例教学,或者以一个企业的电算化业务为实例,编写系统的实验教材。
3.聘请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兼职授课
学校可以定期聘请一些在企业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或者提供一些来自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以利于教学和学生日后的就业。
参考文献:
[1] 严俊梅.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J].职教论坛.2005,(1)
关键词:中专;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
一、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中职院校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专业和理论”能力较强的优秀人才,而这也决定了中职院校更加注重实践操作。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较强,且需要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专业。尤其随着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全面覆盖,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成为了当前中专院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兼顾职业素质教育
中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而高素质技术人才也是当前社会的迫切需求。为此,实践教学体系就应当将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中心,以岗位操作技能、职业素质等为主要方向。而我院在推动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建设上,按照“培养一线技术人才,强化专业实用性能力”为主要原则,通过实验教学场地以及实际训练操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专业训练的阵地,同时加大岗位实际操作力度,通过顶岗和综合训练,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一体化、混合型实践教学体系
要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全面构建,就必须结合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实际需要,明确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的主要目的,确保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均能够统一目标。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规划分类,形成模块课程,从传统的流程式教学逐渐过渡到混合型和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操作能力,选取最佳的模块课程,并逐渐推进教学深度,通过如此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成就感更强,同时也有利于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充分结合。
(三)构建特色实践教学体系
特色是吸引生源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基础动力,为此,中职院校在打造实践教学体系时,应当结合会计电算化的专业特点,结合中职院校的培养目的,按照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实践操作能力的主线,以产、学、研为基准,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特色,同时,不断对特色方案进行完善。
二、“内外结合、四级双轨”的实践教学体系模式
(一)“内外结合”实训实习基地
1.校内实训室。模拟真实的企业环境,按照企业财务科室环境,为学生提供仿真手工实训室,激发学生对岗位的认知。此外,在室内设置张贴栏,将会计电算化相关管理制度贴上墙,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到岗位角色,还可从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联合校外实训单位,获取真实的会计电算化资料,不仅如此,真实资料还同时涉及不同行业,使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接触到企业业务来往情况。同时邀请校外企业财务人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结合真实资料,为学生全面分析会计电算化处理方法及过程,促使学生逐渐从学生思想转变为职业思想,并逐渐培养其职业思维。
2.校外实习基地。联合各企业,为学生创造最佳的实习环境,帮助他们认识到即将面对的工作以及必须掌握的技能。通过各行各业的顶岗实习,学生能够接触到最真实的社会,最真实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在实习的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对实习过程进行总结上报,并对实习报告进行严格核实,将实习报告纳入学生档案中,以此来激发学生主动实习的积极性。学校可组织专业教师队伍进入实习基地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使教师能够真实感受到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要,进而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最佳的教学。同时实行“双导师”教师模式,分别为学生安排校内和校外两位教师,一位为专业技能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一位为校内专业辅导教师,确保学生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学习均能够得到很好的指导。
(二)“四级双轨”的实习实训内容
1.四级。(1)基本技能实训。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会计技能,掌握原始凭证的粘贴、记账和制单等基础技能,所有实训资料均从财务公司获取最真实的资料,通此种方法,确保学生的基础能力符合社会所需。(2)岗位业务实训。在掌握基础能力后,推进岗位业务实训,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点算操作以及出纳等技能。培训方式主要通过以旧带新和滚动实训等方式来完成,并实施“双导师”教师模式,强化学生专业技术能力。(3)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网上纳税申报以及记账等技能,联合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运用真实的账务来模拟真实操作,结合“轮换岗位和滚动式实训”的方式提高实训技能操作性。(4)企业顶岗实习。将学生安排至各行各业中进行顶岗实习,并通过轮换的方式,使每位学生均能够经过2个或3个不同行业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同时联合企业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真实的判断,并要求学生总结实习报告。
2.双轨。在进行四级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强化学生计算机和手工会计处理技能的双轨模式,促使学生的会计技能能够得到全面提高。
我们要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符合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社会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会计电算化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晖,《素质教育理念下会计实践教学研究》[J],《价值工程》,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