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语文教师考核

小学语文教师考核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8-24 12:42: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语文教师考核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语文教师考核

第1篇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绩效考核 问题与对策

2009年1月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开始实施。我国中小学教师已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在教师享有绩效工资的同时,对中小学教师的绩效考核也随之提到学校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绩效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企业,现已移植到教育管理领域而广泛被采用。教师的绩效考核,即教师的绩效评价(评估)是指学校领导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获得足够的客观评价教师工作状况的资料,掌握了具有相当信度的信息后进行的评估活动。[1]绩效考核是整个学校管理的核心环节,它贯穿于学校管理的全过程。

绩效考核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师一定时期在工作中所表现出德、能、勤、绩等的综合评定,把握每一位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为职称、教育培训、岗位调整,以及提薪、晋升、奖励表彰等提供客观可靠的依据。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评价可促使教师有计划地改进工作,以保证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学校的绩效考核设计作为现代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促进学校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学校长远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有的学校绩效管理走在前列,绩效考核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已初步形成。而中小学教育发展处于强烈的变革之中,为了保持其长期稳定发展,更应该有与其发展程度相适应的绩效考核运行机制。学校由于工作自身特点――学校工作的复杂性、多因性、教育性、动态性等;教育主客体活动的多变性,这些给绩效考核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也给教师绩效考核设计带来了难题和困惑,难以把握考核的权重和可操作性。

一、中小学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当下中小学在管理领域存在一定的绩效考核,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学校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多因性和动态性决定着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不强,存在一些难题,下面将详细探讨中小学绩效考核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没有建构完善的体系。

绩效考核是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学校有一定的管理流程和运行机制。学校由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局限,不能准确把握教师绩效考核的特点,绩效考核框架难以定位,谈不上正确考核教师的绩效,但实际上不能真正发挥绩效管理的积极作用。绩效考核体系往往偏重低层次认知能力或单一类型智力的评估,不利于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2]在管理层宏观上高度重视建构教师绩效考核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用科学、规范、全面的绩效管理体系来考核,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绩效考核重结果而忽视过程。

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往往从认识和操作上只重视教师的终结评价,而忽视教师工作过程行为的考核即过程考核,这完全背离教育的特性和教师的职业特点。学校恰恰单纯地对结果进行一味考核导致教师又回到应试教育轨道上来。如,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一味陷入“题海大战”,这对于学生的身心成长是极端的扭曲。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代替对教师绩效的考核是不全面的,极其片面。这样教育工作只会陷于表面化,流于形式,忽视教育工作成效的提高。

(三)绩效考核与学校发展战略不匹配。

学校的一切教育行为和活动都应该服从于学校整体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绩效考核活动实质上就是通过绩效计划的制订,绩效考核一系列活动应使教师发展目标和学校的战略教育目标相一致,从而实现学校整体的战略目标。但是学校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的过程中,对于关键指标的选定不符合学校的战略发展要求和长远的利益。虽然一些指标能指导局部的利益和工作改进,但是没有考虑到学校处于动态发展程度较高的阶段,其绩效考核指标的选择要权衡利益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服务。

(四)绩效考核缺乏必要的公开和公正性。

学校年度考核教师,并建立了教师绩效考核档案,但由于绩效考核缺乏公开和公正性,使绩效考核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形式,没有一个规范化的运作流程。同时,学校的绩效考核指标的选定,大多出自学校领导的主见,教师参与绩效目标制定的机会很少,使得绩效目标的选定缺乏合理的基础。由于学校领导单方面制定绩效管理目标,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政策的透明度,使得教师本身对绩效考核活动缺乏热情,加上在绩效考核活动终结以后,管理者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不把考核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教师或公开。更谈不上学校和教师面对面地就教师考核的结果进行客观的探讨,因而教师不知道学校对他本人的评价是什么,更不知道应如何改进工作。教师的绩效考核工作应着眼于教师能力的提高及潜能的发挥。在考核执行过程中应该是透明公开的,切不可暗箱作业。

(五)绩效考核标准随意性。

学校绩效考核一旦制定后,在具体的工作中就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有人的因素,有物的因素;还有外在的因素,内部的因素,等等。教育工作和教师职业的双重特殊性本身决定着学校的绩效考核内容要不断完善丰富,而不是学校管理者凭主观意志把绩效考核标准朝令夕改。即使当前不合时宜的,也只能进行微调,使其更趋于合理性,并及时公开透明。我们切不可大范围地进行调整,按人事画圈或彻底反转,这十分不利于绩效考核和今后管理工作的执行推进。

(六)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学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就是学期末或年终进行终结性的考核,而忽略了过程性的平时考核。有的甚至不执行绩效考核标准进行考核,而年终对教师互评打分,“以分定音”,这对许多教师有失公允,包含很大成分的主观情感分,这很大程度上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大地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还有些领导做老好人,采取今年评张三,明年评李四,后年评王五的做法,背离了绩效考核的实质精神,形成了“优秀轮流当,合格年年过”的现象。

二、中小学绩效考核的相关对策

针对上述中小学绩效考核制度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应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不断探索建立适合学校、教师自身特点的绩效考核制度,具体来看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教师绩效工资实行毕竟时间短,绩效考核机制还不完善,学校管理者的经验和能力有限,在学校发展成长过程中,如果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不能得到同步提升,就势必会成为学校发展的障碍。学校一方面可以聘请外部的管理专家进行指导,对学校的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发挥主动性,从基础的工作分析开始,制定出规范合理的工作任务说明书和工作描述作为学校绩效考核的依据,进而建立内容相对全面、规范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为绩效考核活动的全面进行打下基础。

(二)注重绩效考核的完整性即“过程+结果”。

目前,人们认为绩效考核就是给教师一个结论。然而这一结论来自对教师教育行为过程的整体评定。这要求管理者平时注意对教师行为、态度和能力表现,有留痕,日积月累做好记录,教师考核的科学的整体性发展的过程。千万不能以“终极性考试”来定教师的考核结果,这对教师非常不公。细节决定成败。学校管理者要求把教师行为、态度和能力作为全面考核,把教育过程作为对教师绩效考核的主体。

(三)加强教师的参与度,提高考核的公平性。

为了保证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其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就要保证效度和信度。绩效考核制度具有未来导向,它不仅要了解教师过去工作做得怎样,更重要的是通过绩效考核,促使教师以后把工作做得更好。学校应该在绩效考核制度过程中形成规范的反馈流程和相关的制度,使得绩效考核的结果让教师尽可能早知道,从而作为以后改进工作和提升业绩的依据。把绩效考核的结果与教师的薪酬和工作调动确实联系在一起可使教师感受到绩效考核制度和自己的切身利益是紧密相连的,从而提高教师参与绩效考核和绩效考核制度整个过程的积极性。促进公平的方法包括请管理者和员工参与设计系统、使用一致的标准对不同的员工绩效评估、要求反馈及时和完整、允许员工对评估质疑、就对绩效标准、评估和奖励的期望进行沟通[3]。学校管理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公平性体现教师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四)促进绩效考核和学校文化相互渗透。

所谓学校文化,是指学校主体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及其行为方式。[4]而学校文化力则是学校文化所产生的“能量”,是学校文化元素对学校及其成员的发展的作用力和对社会公众的影响程度,是基于学校文化的一种特定的、个性化的人本力量。我们要不断提高学校的文化魅力以辐射全员,提高教师的文化品位和高尚人格。根据教师工作的特点,而绩效考核有时是无法进行考量的,这只能靠学校文化的力量来改进教师的思想观念,实现自我价值。

(五)注重绩效考核指标实绩。

在实际操作中注重导向明确、标准科学、体系完善等一系列问题,积极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倾斜”的原则。教师绩效考核应注重实绩,切忌“一刀切”。绩效考核的指标主要有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和鼓励创新等方面进行量化。

(六)把握绩效考核可测评性。

教师的绩效必须是表现出来的,可以被观察或者通过某种工具、手段直接获得的可见结果。[5]这样的绩效才可以进行考核,否则就不具有操作性。如,教师的“德”方面考核,通过具体的工作表现和结果,才可判断其思想品质。

总之,中小学的绩效考核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管理过程。学校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的绩效考核系统,学校管理不断地认识和了解学校自身的特点和教育方式,积极探究绩效管理理论,加强绩效考核过程中的协调合作,以及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持续有效地沟通。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把绩效管理竞争机制广泛用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激发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挖掘教师的潜能,调动教师情绪,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有信心、有活力的状态,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催生强劲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申继亮.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4.

[2]夏正江.我们的教育评价能促进学生发展吗?(上)[J].教育发展研究,2011(2):39.

[3]沈曙红.文化力: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概念[EB/OL].2010-02-24.

[4]雷蒙德・A・伊诺(RaymondA.Noe)等著,雷丽华译.人力资源管理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65.

[5]申继亮.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1.

第2篇

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与不断推进,是时候将过去与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入到小学语文的课堂。简而言之,针对落后传统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形成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可贵的创新精神,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接下来结合个人经验谈谈本人多年的从教经验。

一、师生共同努力,充分培养并发挥各自的主动意识和创新意识

作为新课改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评价方式都需要与时俱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往的课堂都是“填鸭式”教学,不注重培养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没有兴趣。因此,要通过交流互动,在师生间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理解、宽容和关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最大可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其自由讨论问题、自由发言、自由支配学习时间,让他们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只有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积极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全方位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要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让他们的行为彻底解放,在毫无压抑的环境中积极投入学习状态,勤于思考,踊跃提出自己的问题[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能急于否定,不论对与错教师都应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激励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例如在组织学生讨论“谁该为仲永的才能消失负责任?”时,一些学生认为该是仲永自己。他应该跟父亲提出想要学习的愿望,抓紧时间,勤奋学习,而不应该跟父亲四处吃喝;更不应该卖诗赚钱。教师对于这些同学的讨论,既要适当给予肯定,又要结合文章的学习目标,把同学们引导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上来;而不再强调仲永该不该负责。这样既既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讨论问题,又达到了教学的目。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因此,在教学实践,教师要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学方法有很多,例如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情境法、游戏法、观察学习法等。教师要掌握各种方法的特点、作用、使用条件和使用范围,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优化组合,使各种教学方法能够扬长避短,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综合效应。比如学习《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时,应该提前让同学们回家查阅相关资料,提前预习课文,把看不懂的地方勾画出来,待上课的时候给学生们时间自由讨论,引导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从这些问题入手,同学生们一起学习、总结。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也能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三、以学为主体一学生为主体,从而取代传统意义上的以教师为主体的陈旧模式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新课标下要求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的现代教育指导思想。新课标推广以后,小学语文教学大力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倡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又要让学生重视接受学习;既要扭转传统的、落后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又要倡导具有启发性的接受学习,把个人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结合起来;既要努力使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必须切实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能够得到健康发展,扭转以前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语言训练,忽略学生人格发展的片面的做法;要改变以前只关注几个语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造成大量差生的错误做法,要使每个学生每天都能得到进步,获得发展;要以人文精神为基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教师要认真学习人文主义的教育理论,要让人文精神充满自己的灵魂,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爱护学生。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探索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2]。”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教育技术的逐步推广,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被广泛引入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现在的孩子较早接触网络,他们能体会到网络带给他们的乐趣,所以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引人网络上的多媒体,更能让学生愉快的学习,也为教师减轻了一定的教学负担。以前的语文课堂,只是教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教师自己在“想象”,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的“想象力”,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构建和联想却是非常单调的。然而,多媒体手段能为课堂提供栩栩如生的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甚至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幻想空间,从而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但是网络上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学习的因素,因此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待多媒体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让他们能够通过快捷的网络获得对自己有帮助的资料。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个性化;教育模式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性

学生从进入小学开始就要开始长达多年的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学生情感不断丰富,意志不断坚强,每个人的个性也越加彰显。在这个阶段语文教育应当突出个性化发展,强调语文教育个性化。这是针对每个学生个人禀赋不同给予不同教育的客观需求,由于统一标准的教学理念,必然要求学生给予同样的教育而忽略每个学生的禀赋。在语文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擅长阅读、一部分学生擅长写作、一部分学生擅长朗读等,若统一要求可能只有具备全部上述优点的学生才是一个好学生,但社会上所需要的并不一定是全才,而可能更需要的是专才。用统一标准磨灭学生禀赋,一味强调全面发展是不可取的。现阶段我们应试教育虽然得到一部分缓解,但这种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难以避免,标准化的教育必然导致学生往标准答案方向去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就表现为死记硬背,缺乏对素材的分析等。而创新性人才就要求学生具有个性化思想,去质疑一些标准,去证明标准的错误。每个人的思想不同,正是不同的思想创造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社会。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应当强调个性化教育,给予禀赋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教育,发挥学生的语文天赋。

二、非个性化教学背景下语文教育的困境

小学语文教育是开启一个学生人生大门的钥匙之一,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们国家已经看到了划一教育的弊端,开始强调个性化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在非个性化教育背景下,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多年采用统一标准来教学,对于不个性不用背景不同知识储量的学生采取统一标准进行考核,完全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个性化教育所需要的条件并非每个学校、每个教师能够完成的,这也是多年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呼吁多年而未能取得良好成效的原因之一。当前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存在以下几点困境:1、师资力量不足。个性化教学需要一个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强大的综合知识。但在现实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仅仅具备本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缺乏对综合实力的了解,未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2、教育设施落后。个性化教学必然需要个性化教育设施,就当前一般学校,教育设施主要是为了满足基本教育需求,未能够有专门的个性化教育所需要的教育设施,在小学语文教育之中,特别是缺少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教辅材料,如形象生动的小学阅读多媒体室等。3、考核标准难。统一考核标准已经得到了批判,但统一考核标准在教育之中却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育中考核标准主要以期末考形式来进行,但如果采用个性化教学,就需要个性化语文考核标准,每个学生的考核标准必然不一致,标准的制定必然影响个性化教学。

三、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困境的突破

1、培育新型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个性化教育的主体是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个性化教育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在语文个性化教学之中,需要敏锐的洞察能力,及时发现所带的班级之中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差异以及个性,是一个仅仅只有文学背景的师范类毕业生难以达到的。个性化更加偏向于心理学用于,但在师范类学生中,对心理学的教学课程量普遍偏少。对于小学阶段学生个性化心理的研究教学在师范类学生之中更加少,这必然要求加大小学语文教师对这个阶段心理学的学习。同时必须增强个性化教育之中所需要的各个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的学习,如可能涉及达到的美学、哲学、社会学等的学习。

2、加大学校资金投入

个性化教学所需要的教育设施是不同的,每一个年级、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所需要的学习用具也必然不同。以目前学校经费来源来看,主要来源教育局拨款,部分学校可能会有一些校友捐助、社会支持等。但这些经费只能够满足正常情况下非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所需要配置各种不同教育设施。不同学科的个性化教育所应用的教育设备也不相一致,体育教师可能需要多种体育器械、自然科学教师可能需要建立实验室,而语文教师可能需要特殊的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各种丰富的阅读材料等。加大资金投入是重点之一,学校应当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教育部门应当按照个性化教育的需要加大拨款力度,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学校教改之中。

3、为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任何一种教育都需要评定教育的成果,这样才能反思过去,发现过去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教育提供方向。个性化教育强调给予学生以个性化关怀,个性化教学,但这个个性化的度如何确定,如何拿捏,如何评价还没有个标准。如果仅仅依靠教师自我的标准评价,每个学校、每个年级、每个班级也必然不同。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制定一个指导性文件,但此文件应为原则性文件,让每个学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实践,给及教师最大的主动性,突出个性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之中,个性化教学必然打破先前的死记硬背模式,但语文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教学方案,对阅读、写作、朗诵等各个环节设置专题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第4篇

【摘 要】近些年孔子学院不断兴起,更加让人们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学校执行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革新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并研究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文章首先介绍基于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就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课改;小学语文;提高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113-01

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语言博大精深,中国的汉字寓意深刻,学习中国语言文化对于后代传承文化精髓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期间学生的记忆力较强,对于知识的记忆也较为深刻。但是基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其在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漏洞,这样将严重阻碍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因此,必须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基于新课改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随着文化的逐步发展,人们越来渐重视学校教育。中国的学校教育不同于国外的教育,尤其是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影响的大多数小学教育。目前我国有些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相对较为单一,语文教学内容单纯拘泥于课本内容,对于语文的教学只是简单阐述生字和阅读课文,忽略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过程的思维转换方式,难以掌握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尤其在写作方面,通常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都很少运用到已学习的语文知识。

2.小学语文的考核方式存在问题。现阶段大多数小学都是将测试的分数作为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测评的依据,只是单纯以测试的分数作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高低的鉴别方法,这样单纯从一张试卷中难以判断学生学习的能力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的目的是确认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考核体系应该具有能逐步体现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的职能。

3.教学方法存在不足。目前在小学学校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学主置与学生相互颠倒的现象,小学语文的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在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很少运用现代高科技设备进行教学,并且在相关的教学中缺少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教学方法枯燥、乏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案

1.要求教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新课改促进着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增加,新课改带来的是更加科技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案,要想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形成自我独特的教学方式,就需要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研究。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教研,抓住培训机会,将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和已储备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不断地反思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适时地进行自我调整,从而提高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

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蕴意深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仅仅是告诫学生在学习方式上要进行自我反思,也是在告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反思能力,学会自我反思既是增加知识量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新课改背景下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如此,教师可以通过对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进行反思,反思教学的目标是否达到教学要求,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否讲解到位,学生对于课程的重难点的理解效果如何,反思后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完善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讲解《两小儿辩日》一课中,不仅仅要教育学生如何理解文言文,还要教育学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还要在课后考察学生对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方式的掌握情况,最后教学生如何将这种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当中。经过以上的反思一般都能达到增加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小学语文学习能力的目的。

2.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背诵默写的能力。语文是学生学习的三大主课的学科之一,小学语文既是一门基础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新课改理念下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具有更高水平的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对专业语文知识的掌握、要求小学教师具备更高等级的职业道德修养,以及更加科学化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掌握精准的专业中国语言文化知识,不仅要依靠书本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还要不断将以往的教学经验和语言理论知识相结合。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较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注重考查学生背诵的情况,例如,在每次上课后选用3~5分钟要求学生默写学习过的古诗词,或者默写上节课学习的生字,以便于提高学生背诵和默写的能力。

3.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后还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不断地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目前由于部分家长存在溺爱孩子的现象,导致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会选择退缩,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心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及时进行辅导,运用语言的魅力感染学生,鼓励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以便于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知识的兴趣,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4.在新课改背景下改革教师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操控高科技教学的教学方式,通过运用高科技进行授课,选用微格、PPT教学等教学方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丑小鸭》课文时,可以将丑小鸭不同的成长阶段用图片的方式在PPT展现出来,用讲解故事的方式将丑小鸭的经历阐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身的引导作用,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开启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不定期地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突击式检查,以便于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还要求小学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学习的客观实际性,差异化地引导学生学习,并且不断地改变教学理念,不断地完善教学细节,为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而努力。

总之,改革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方式,是教育理念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方式上具有很多要求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促使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以便于逐渐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推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中国新课改教育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罗丽.新课改理念下提高小学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高效方法[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9):320.

[2]扎西拉姆.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浅析[J].才智,2014,(30):166.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问题;对策

21世纪是知识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社会。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给当前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理念,已经和社会的发展格格不入,素质教育成了时代教育的核心。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科目。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改变传统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语文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从根本上讲,素质教育不是口号,而是要在真正的教学活动中实施。那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该通过怎样的改革和创新,促进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和发展呢?

一、当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理念实施存在的问题

相比较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而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只有区区二十几年。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创新课堂教学的理念和内容,为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础。那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存在哪些问题呢?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往往是将知识的传授放在第一位。而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的培养,让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技能和能力的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知识的灌输和传授依然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以语文学科的学习为例,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全面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小学生缺乏“说”的能力,为何?因为语言表达能力不是考核的内容,所以教师不够重视。这就导致绝大部分的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尤其是对于乡镇地区的学校,很多小学生尚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敢问,这是素质教育么?学生的“素质”,都体现在什么地方?

(二)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形式化严重

中国本就是一个形式化严重的社会。各种形式主义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而在教育领域,素质教育的呼声已经持续了许多年,但教学的效果依然不明显。为啥?因为素质教育理念本就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是依然采用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而国家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依然是应试教育。但为何还把“素质教育”炒得如此的风生水起?因为形式主义。正是因为这种形式主义的影响,使得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呈现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教师的课堂教学依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革和创新。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对策

针对当前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21世纪,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是应试型人才,而是能力多元化的人才。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主体地位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改变过去过度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落实和践行新课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的内容应当充分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突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如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步提升等等。

(二)立足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手段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立足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激活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此外,远程教育资源、交互式电子白板等,都将成为教师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立足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促进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三)创新教学评价,落实素质教育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积极的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有利于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针对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形式化严重的现象,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认真思考自己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让素质教育理念得到真正的落实,彻底改变传统形式化严重的素质教育模式。

(四)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核心素养

当今社会,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何为核心素养?通俗易懂地讲,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所应当具备的品质和关键能力,是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语文教师要想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必须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学生职业竞争力以及关键能力的提升。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沟通表达能力等,都是提升其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落后的应试教育模式,和当今社会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严重不符。而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现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第6篇

因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效果不理想等,儿童文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要实现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必须从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堂教学、课程评价、师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儿童文学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从实践能力上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就业水平,最终实现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课文篇目70%都是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不仅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而且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的分析鉴赏和阅读指导,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儿童文学,作为师范院校教育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课程。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制约着学生教学品质和专业化发展水平,影响着他们今后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影响到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

一、儿童文学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儿童文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一直以来,师范类儿童文学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必修学科,起步较晚,即使开设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大多数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甚至是兼职教师,真正培养的儿童文学专业教师微乎其微。一些教师的儿童文学理论水平有限,专业素养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对于专业的稳定性较差,就很难形成高水平的儿童文学专业教学研究团队。师资力量薄弱,势必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2.儿童文学课程教学不够理想。由于缺少高水平专业教师及研究团队,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进展比较慢,导致教材建设不够规范,课程标准不够统一,课程内容体系不够完善,教师课堂教学理论知识“满堂灌”,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脱节,严重影响学生儿童文学学习的积极性。再加上师范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儿童文学表现出的儿童情趣有比较大的差异,很多学生轻视儿童文学课程,把它当做“小儿科”,学习态度不积极,这些都影响了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二、儿童文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要改变现状,培养合格的新型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从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课堂教学、课程评价、师资培养等多方面入手:

1.基于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构成的视角,合理制定课程内容。以往师范院校儿童文学课程内容都偏重理论知识,注重学术性,与学生的教师职业岗位需求脱节。儿童文学课程内容应从学生知识与能力构成的视角,确定课程内容板块,增加儿童文学文本解读教学原则和策略性知识,选取小学语文教材中典型的文学性作品为案例,整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重点解析,强化学生理论和实践运用相结合的能力,实现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2.基于课程所属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准确定位课程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拥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勤于反思,善于探究。学校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儿童文学的课程标准需要重新界定,除了培养学生儿童文学素养及分析鉴赏作品能力等原有目标之外,儿童文学课程还应该培养学生把儿童文学理论、文学作品分析鉴赏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即要具备文学教材的分析能力、运用儿童文学理论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和反思、研究语文实践教学的能力等。

3.基于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灵活选用教学方法。首先,要培养新型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师应将课程教学与小学语文教育紧密结合。从广义的角度来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文本都可划入儿童文学范畴。各类文体在各个阶段的选编、教学侧重点都有差异。这就对未来小学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儿童文学教师就应顺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改革教学方法,将儿童文学理论贯穿于各类文体教学中,紧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使学生不仅掌握精讲分析各类儿童文学体裁作品的技能,还有效完成各类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引导儿童阅读、体会作品,认识世界,感悟生活。其次,要培养新型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师应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从高中文科录取,学生的文学理论功底比较强,但实践能力比较欠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针对不同的文体,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学生欣赏、创编、表演儿童文学作品。课余时间,让学生自行组织儿歌与儿童诗的朗诵会;童话、寓言和儿童故事大赛;儿童课本剧、情景剧演出等。通过多个途径,锻炼他们的胆量,提高师范生的职业技能。最后,要培养新型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师还可利用校外教育实习基地等便利条件,将儿童文学课堂教学延伸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教育见习,让学生参与到真正的课堂教学中,实现对各类儿童文学文体教学的零距离接触;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的观摩、体验,让学生真切地了解儿童文学与小学教育的关系,从而找出自己的差距,发现存在的问题,学习就能有的放矢,教学会有一定的针对性。

4.基于课程考核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合理性,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一直以来,儿童文学课程考核多侧重理论知识,以笔试的形式进行。考核内容识记部分比较多,分析、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难以体现。要体现课程考核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合理性,就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除了理论部分笔试考核之外,实践运用考核也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除了课堂教学当中的平时考核外,还可根据学习目的、内容、教法、学生特点等,灵活变通,渗透于学生各类表演、竞赛和课外活动当中,实成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考核并不是课程学习的终极目的,对于学生而言,实现儿童文学课程在知识、能力、情感上的目标更重要。

5.基于专业教学研究团队的有效形成,开展行之有效的师资培训。目前,师范类院校多数教师的儿童文学理论水平有限,专业素养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够,对于专业的稳定性较差,就很难形成高水平的儿童文学专业教学研究团队。学校相关部门应加大培养力度,重视儿童文学师资的培养,让相关教师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如进修、访学、以老带新等。另外,教师应积极进取,坚持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的理念,勤于反思,勇于探究,开拓创新,提高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实现教学和科研的同步发展。总之,师范类院校儿童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要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基点,高度重视儿童文学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从实践能力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就业水平,最终实现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黄云姬.高师小教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改策略[J].集美大学学报,2013.07.

第7篇

关键词:激励式教育模式;小学语文教育;应用;反思

激励模式在企业和学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激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可以得到明显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激励教育模式进行合理应用,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语文知识学习,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因此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真实情感进行合理应用,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中感受到更多的趣味性,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氛围,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励教育模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一) 教师缺乏对激励教育的关注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其教学方法,同时也没有根据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激励教育模式进行合理制定。并且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成绩为教学成果考核内容,并没有明确要求激励教育的应用,这就导致许多教师并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激励教育,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并没有一些指导性的参考案例,这就使校园缺乏对激励教育模式的关注与重视,从而使激励教育模式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差( 二。 ) 小学语文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一些教师仍然存在固定的思维模式,并不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激励教育模式进行合理应用,其激励教育模式的应用过程中缺乏较高科学性,并且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励教育模式的应用策略

( 一) 对语言激励进行应用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他们在受到表扬时会特别的开心,他们渴望受到他人的肯定。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激励教育模式进行合理应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使学生获得更好地满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语言激励法属于最常用的一种激励方式。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如果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激励,就可以使其他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竞争意识,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教师在运用口头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时,要避免激励的盲目性,要使学生对激励的原因更加明确。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秦兵马俑》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回答。教师可以问学生:在课文中学习到了哪些知识? 你们有什么感受? 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秦兵马俑进行深入了解,在学生发表了精彩的回答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激励,可以对学生说:“你真的很棒,你的回答很精彩。”学生通过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学习,还可以为了获得教师的认可而越来越努力。

( 二) 加强竞赛激励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相对较小,小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并不高,他们更加喜欢游戏等活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小组竞赛激励模式的合理应用,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得到明显提高,在竞赛游戏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斗志,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与表扬,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得到明显提高。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词属于一种比较新的知识,其与日常交流对话的方式存在很大不同,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问答竞赛的方式,对学生知识学习进行合理辅助,增强学生的记忆。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两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领导小组成员对其他小组进行轮流提问,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已经学习的古诗知识进行回答,其中问题内容要包括诗句和词语的翻译,还要对生字进行书写,对古诗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在问题回答过程中,答对加一分,答错减一分。学生在对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可以对古诗词以及其中的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对学生的记忆进行不断强化,还可以对相关古诗词知识进行不断的巩固和完善。在学生进行问答过程中,对于那些表现比较好的小学生要给予适当鼓励,对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进行激励。通过这种良性竞争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准备,这就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 三) 对物质激励有效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物质激励法进行合理应用,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可以逐渐意识到认真学习的益处,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意识到自身进行认真努力的学习,使学习成绩逐渐提高,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语文知识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努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文具、零食和玩具等作为学习的奖励。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像“明星榜”等活动,当学生答对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在对应的明星榜上粘贴相应奖励。在每个月中学生获得的粘贴数最多,就是这个月的小明星,可以在相应的礼品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作为奖励,这就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时间保持。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对激励教育模式的应用时,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关注,还要对自身教学素养不断提升,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鼓励,对多种激励方式进行合理应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祁鸿儒.激励模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考试周刊,2019(55):56-57.

[2]魏伟.激励教育模式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有效应用[J].中华少年,2018(4):297-298.

第8篇

摘 要:小学语文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采用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简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运用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善。

关键词:趣味教学;小学语文;存在问题;教学方法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逐渐推进和深入发展,中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教学方式方法方面,越来越多样化和富有创造性,通过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更加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其中,小学语文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采用更加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二、小学语文中趣味性教学的内涵

在小学语文中采用趣味教学法,也就是改变传统的、比较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发现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学习乐趣,帮助学生建立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更好地掌握新知识。通过在小学语文中采用趣味教学法,能够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情商,让学生的语文学习变成充分享受的过程,帮助他们发掘兴趣,c学科学习更好地进行融合。

三、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各学科中,语文属于人文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人文素养。因此,语文学科的学习就是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情感的表达。小学时期正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以往应试教育的观念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承受了过重的升学考试压力。这种应试教育下的教与学,导致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忽视趣味教学的重要性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把学生的成绩与教师的考核挂钩,小学语文教师更加关注的是学生成绩的高低,而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忽视了趣味教学法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授语文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以及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较多研究表明,在教师考核等方面压力过大之下,忽视趣味性教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和教师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和内容枯燥

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比较单一,课程形式比较单调,学生学习过程比较枯燥。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较大,因此,一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是单纯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讲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的培养,以及引导、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并不重视。

(三)学生压力过大影响童年成长

童年应当是充满快乐的美好记忆,然而,目前小学生面对的是繁重的作业以及各种课外辅导,完全没有时间和精力享受童年的美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表达情感和热爱生活,然而,孩子们正常的休息时间都被课业占据,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四、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应用分析

在基础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的作用十分重要。作为一门人文类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面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讨论趣味教学方法在课程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可从以下几方面尝试趣味教学法的应用:

(一)了解学生成长规律,发掘学生兴趣点

为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现趣味教学法的应用,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找到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特点。将趣味性教学与学生成长规律以及学习兴趣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同时也满足了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兴趣等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再结合学生成长规律,采用丰富多元的趣味教学方法,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学习心态。

(二)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的学习不应该仅限于教师课堂上,同样在课外活动中或者生活中,时时处处都会有需要学习之处。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应该对课堂内外的学习更加重视起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营造更加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趣味教学法的积极作用。

(三)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趣味性教学方法指导教师更加注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丰富和多样性,能够帮助教师拓宽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表达融入语文学习的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构建出趣味性教学的学习氛围,才能够体会到教育的真正意义,才能够让教师实现轻松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大钧,郭成.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