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3-14 23:40: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风险管理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风险管理

第1篇

论文关键词:赊销信用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模型

 

一、概述

赊销[1]是在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以一定信用为基础,通过协议的形式,由卖方向买方提供一定期限内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

赊销在我国自古有之,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了大规模的商业赊销,发展至今,我国信用经济水平相比之下仍然十分薄弱,现阶段我国企业平均赊销比例只有20%,但企业平均坏账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赊销所带来的风险,我们应选择理性赊销,应该建立企业内部有效的信用管理与控制体系,企业防范信用交易风险不能只寄希望于客户,而更应该从自身管理环节着手,借鉴国外成功企业的实践经验,结合企业实际引入“信

二、现在我国赊销管

赊销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以企业为主体风险管理模型,其原因

外部因素:企业外部因素指的是企业以外的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状况以及行业总体状况的影响和客户自身的原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状况

内部因素:企业内部因素是赊销风险产生的基础因素,属于企业可以自身控制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固守传统

企业赊销信用管理研究的是如何科学地运转一个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正确执行企业信用政策,将该部门所担负的客户风险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商账迫收、辅助企业市场部门开拓市场等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另外.企业信用管

但是,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对于赊销管理的理解就是“清欠”,一旦大量应收账款逾期甚至造成现金流极度紧张的时候,就会成立一个清欠小组,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清收,同时全面停止赊销,这些并不是企业决策的主要内容,这只是一种战术手段,企业真正缺乏的是对赊销的理性管理,企业缺乏理性管理具

基于对以上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了对

1)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包括: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销售

2)对信用风险管理流程进行再造,改变

3)对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所要涉及到技术或方法进行收集和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

根据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的三个阶段,下面将重

三、赊销信用风

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图 1 赊销信用管

风险管理的前提是企业信用管理部门首先要掌握本行业的各种环境信息风险管理模型,制定信用管理政策,信用管理政策包括赊销管理政策和应收账款管理政策。赊销政策是将客户划分等级,不同的等

筛选客户是赊销前的客户管理,属于事前管理阶段,对于风险的防范具有很大影响。具体的操作包括:收集客户

收集客户信息:买方市场形成后,由于客户资源有限,企业销售已经转变为一种竞争性的销售,赊销方式普遍流行。在这样的情况下,了解客户、合作伙

评估客户的信用,决定给予客户怎么样的信用额度和结算方式,是企业控制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信用评估是建立在经验

客户的防范与维护是属于信用管理的事中管理阶段,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赊销风险的高低。具体的操作包括:监控客

应收账款管理是信用管理的事后管理操作,根据客户最新的信用状况,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包括账款催收,坏账处理等操作龙源期刊。只要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就有可能出现逾期应收账款。企

企业信用管理水平评估是信管部门对本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进行评

四、企业赊销信用风险

由上面提出的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流程,我们可以分析出,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主要

图2 风险管理模

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是风险评估,根据客户的信息对赊销客户进行信用评价,是我们从事风险管理的首要步骤。而我们事中和事后管理中

五、结论<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流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赊销风险管理应包括信用管理政策的制定风险管理模型,客户的筛选,客户的监控与维护,应收账款管理和信用管理水平评估等五个方面,并分析了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模型,认为风险评估模型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模型。

br> 都需要以客户的风险评价的指标来进行管理,所以风险评估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评估模型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模型。

型结构

由风险评估模型,风险预警模型,风险决策分析模型等组成。其关系如下图2所示:

管理模型结构

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对企业的信用管理政策进行调整。

业必须认真分析每笔应收账款逾期的原因,找到最佳处理对策,并马上实施追收。处理逾期应收账款最忌讳的就是拖延,很多本来能够收回的账款,随着时间的流逝变为坏账。

户还款信息及其它信息变化,根据变化的信息对客户信用风险重新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客户实施不同的处理措施。

基础上的,很难保证评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科学的信用评估应该建立在经验和对信用要素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伴和竞争对手的信用状况对于企业防范风险、扩大交易、提高利润、减少损失尤为重要。信息收集已经成为信用社会经济繁荣与稳定的重要基础。

信息,对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筛选客户,并且授予客户赊销额度等其它信用标准。

级授予不同的信用标准,包括客户赊销的最大金额,还款期限等方面;应收账款管理政策是根据客户还款情况,对于应收账款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风险管理模型,比如账款催收,坏账处理等。

理流程

图如下图1所示。

。包括:逾期账款追收、坏账处理以及客户信用重审。

对信用风险进行合理的转移。包括:应收账款监控和信用风险合理转移。

的分析和决策。包括:客户信用信息管理、客户资信状况评估和信用销售政策(授信)决策。

up>[7]:

险流程

点对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流程进行分析。

或方法体系,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为信用管理人员提供全面的支持龙源期刊。

企业赊销管理混乱的现状。

部门、财务部门和决策层),并且理清管理组织内各要素间关系。

于企业赊销信用风险管理的几点启示:

体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况:1) 缺乏对客户信息的统一管理;2) 仅以企业规模来判断企业信用好坏;3) 对客户信用额度没有限制;4) 不太注意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和分析;5) 对应收账款缺乏严格的跟踪管理;6) 对逾期应收账款的催讨力度不够;7) 忽视老客户的信用管理。

理人员还要参加销售合同的起草和评审订单。某些时候,企业信用管理也被人狭义地称为赊销管理。赊销信用管理主要是对企业自身可控的因素进行管理,通过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来规避企业可能会遇到的信用风险。

观念;缺少客户信息, 不能准确判断客户的信用状况;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企业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等。

的影响;社会缺乏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相关法律不完善,信用体系不健全;以及客户的偿还能力和偿还意愿等客户自身的因素。

可以概括为企业外部因素和企业内部因素两个方面;

理出现的问题

用管理”理念,从控制交易各个环节的信用风险出发,建立一个规范化、制度化的赊销程序,以增强企业风险防御能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减少企业呆坏账损失,在扩大销售与控制风险之间求得最佳平衡和实现盈利最大化。

率高及5%一10%,账款拖欠期平均是90多天,导致有人戏言到:不赊欠等死,赊欠了找死。这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企业界在对待赊销时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通过先交货后付款的方式,企业扩展了客户范围,从而增加了产品的有效需求和销售额,进而扩大了市场份额和利润。

参考文献

[1]林钧跃.企业信用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

[2]李宝庆,中小企业发展之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金融研究,2002.3,32-35.

[3]Manuel Ammann著,杨玉明译.信用风险评估—方法·模型·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谭永智.企业信用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5]林均跃,谢旭.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上,下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8

[6]安贺新,信用管理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7]刘宏程,赊销与风险控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The Committee of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 way Commission, Enterprise RiskManagement Framework[M].Draft, July 2003.

第2篇

关键词:项目风险;融资风险;管理

中图书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8-0049-03

1930年,所罗门,许布纳在美国管理学会发起的一次保险会议上首次提出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的概念。尔后风险管理迅速成为一门涵盖面甚广的综合管理科学。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其几乎涉及到经济、工程和金融等各个领域。在美国项目管理学院的经典理论著作《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也将风险管理列为项目管理九大知识分支之一。可见其重要性。

一、项目风险和风险管理的内涵

英国皇家特许工料测量师学会(RICS)对风险的定义是:一种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该不确定性发生后将对项目的目标成果获得产生影响:一种风险可以按照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进行估量。风险管理具有以下特征:(1)风险是对事务发展未来状态的看法,时间是形成风险的基本因素之一;(2)风险的产生根源在于事物发展未来状态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也是形成风险的基本因素之一;(3)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经济主体对相关信息的掌握,信息是影响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4)风险使事物发展的未来状态必然包含不利状态的成分,如损失或低于期望值的回报,损失也是风险的基本因素之一。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风险分为不同种类:根据是否涉及决策者的主观感受,可以分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根据是否可能给风险承担者带来收益。可以分为纯粹风险和投机风险:根据风险的影响范围。可以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根据风险的诱发因素,可以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

一般认为,风险管理是指为了项目团队所有成员的利益,致力于控制和消除项目存在的不确定的结构性分析和控制过程。它包括一系列项目风险识别、分析、回应的系统过程。它要最大化对项目有利的不确定性和积极的效果,并且最小化对项目目标损害的不利条件和后果。

二、项目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

(一)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Risk identification)是指通过对大量来源可靠的信息资料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分析,对潜在的或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地归类和全面的分析研究,进而确定对交付目标的不确定性的性质。并把握其发展趋势的过程。风险识别是整个风险管理的基础,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应予以考虑的因素、引起风险的原因,风险类型、性质和后果。

(二)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是指对于项目的成功交付所识别风险的单独或联合效果的全面和有效的评估。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由风险识别获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关于损失发生的概率及其程度的有关信息,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后对经济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估计和衡量。风险分析为选择风险回应方法和进行正确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其要解决的问题是:风险究竟有多大,会带来何种程度的损失和概率。

(三)风险回应

风险回应(Risk Response)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风险管理的目标,寻找和选择各种避免和控制损失的措施,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工具。确定最佳的风险处理方案。风险回应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环节。

1、方法。选择适当的措施,这一原则是根据已知的信息来选择正确的回应手段。当更多的信息得知后,风险回应的措施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变化。通常,风险回应措施有如下几类:(1)风险避免;(2)风险转嫁;(3)风险减小;(4)风险控制。在此,要注意风险回应措施可能会带来副作用(次要风险的产生)。当提议一种风险回应措施后,必须对它的全面应用进行评估,确保是否由于使用这个风险回应措施而导致副作用(次要风险)的产生。如果次要风险与减少的原有风险的总和大于原有风险,则意味着没有找到正确的回应手段,应另找其他方法。

2、工具和技术。可用的技术通常是与项目管理流程相联系的,例如:合同采购规划、应急意外事件管理、项目控制等。通常这些可以得到的工具不是纯粹与风险管理相关的。这些工具包括:保险、保函、担保,应急备用金规划,合同类型的选择。意外降低模型,特殊的费用列项,挣值分析,资源平衡等。

(四)风险回应实施的事后评估

风险回应与事后评估是指根据所选风险对策的要求。制定具体计划;并在其后的执行过程中,对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反馈,并在必要时调险管理对策。对实施效果和差异进行评估。实质上,是在于协调和配合使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并进行总结归纳。

三、项目融资相关的风险管理

(一)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主要特点

项目融资作为一种金融活动,也必然包含“风险”这一基本属性。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失败的项目融资案例都是由于风险分析、评价与处理失当导致的。随着项目融资应用范围的推广、融资规模的扩大,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一,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是项目风险管理和金融风险管理的结合。项目融资活动实际上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项目经营和融资安排。从而,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实际上包括了项目风险管理和金融(融资)风险管理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据此。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可以定义为:通过对项目融资的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采用合理的经济与技术手段。对项目经营活动和融资活动所涉及的风险加以控制和处理,已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风险事件导致的项目实际效益和预期效益的偏差,从而保证项目投资人和参与者的预期收益,以及在发生风险损失的情况下项目贷款人的追索权得以顺利实现的一种管理活动。

第二,项目融资风险管理要求知识结构复杂、涉及范围广。项目融资风险涉及到项目东道国政策、金融、法律、工程、设计、产品营销等诸多方面。需要诸多方面专业领域人才参与。通常,对东道国政策要求的把握和对当地法律法规的遵守是融资风险管理的一大瓶颈。这是因为。在西方普遍认为合理合法的事情,在一些国家就变得不可行。其中也包括中国。另外,这样会导致项目融资结构设计出现更多的复杂性,需要变通处理。在工程设计阶段,也会因为项目要求的复杂性和工程设计规范标准的不同,从而导致工程成本估价的不准确和信息的不对称。造成融资成本估计失误,导致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失败。这在中东地区体现得非常明显。该地区的地域文化是“不愿付钱”,而这一地区却在建设世界上最多的项目,而且普遍采用英

美规范。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和创新设计。由于目前项目建筑设计(建筑、结构、设备、装饰等)技术日新月异,对业主和项目管理咨询公司和承包商而言,做出准确的建设费用估价和建设时间估计变得越来越难,会经常导致项目预算和时间超支,进而引发项目风险管理失败,也会导致融资风险管理失败。

(二)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风险管理的基础和首要环节是风险识别。正确识别风险,首先要清楚地认知其表现形式,这就需要一个较为有效的分类方法。从不同的视角。可以对项目融资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不同分类。项目风险是指项目本身存在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损失的可能性,而不管其是否运用项目融资的方式获取资金。项目融资风险是指项目融资过程对于项目融资各方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或不确定性。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首先,项目本身的风险是项目融资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项目融资风险分析和评估离不开对项目本身风险的分析和评估。因此,对项目融资风险的分析,不能脱离项目可行性研究这一基础,必须对其投资的可行性和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对项目本身风险的全面分析和评价以及全过程的监控,就成为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项目本身风险不是项目融资风险的全部,不能以对项目本身风险的分析和评估来替代对项目融资风险的评估。除了项目本身的风险外,项目融资中的风险还有一部分是融资行为引起的风险暴露(如利率、汇率等与资金成本密切相关的风险因素),因此,对项目融资风险因素的考量要充分考虑到传统项目以外的风险因素。

第三,还有一些是项目本身和项目融资行为共同面对的风险,其作用过程却不同。比如,两者都可能面临法律风险,但具体涉及来源不相一致。因此,对一些风险因素而言。必须清楚它们是项目本身可能导致的,还是融资过程可能导致的,以便更有效地处理风险。

有效的风险分担是项目融资可行的关键所在,有效地分配风险与减少风险对于项目融资的完成和推进、建设和经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风险由适合于管理它的一方承担时。才会有效的分配风险。违反此原则,虽然项目融资仍然有可能实现,但会导致更高的融资成本。风险分担的一般原则是按照政府与投资者各自控制风险的大小,承担相应的风险责任。由于风险分担直接涉及到私人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应当对风险进行分析和鉴别的基础上加强对风险的管理。

处理项目融资风险的经常性手段有3种:一是通过谈判,用协议和合同的方式,界定当事人各自在风险中的责任:二是用担保和保证等手段,将风险转移到承担风险的人身上:三是用保险方法,把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实践证明。解决风险的问题没有固定方法,每个国家的特定项目发起人要经过磋商才能够达到一致。影响风险分担的因素包括:当前的政治和经济环境、项目参与人的讨价还价能力、对外国发起人在东道国所担风险的认识等,很难决定哪一种风险管理方法最好。

为了降低和减少项目融资的各种风险因素,国际上参与项目融资的主要银行在实践中逐渐建立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其核心是通过各种类型的法律契约与合同,将项目参与各方的利益结合起来共同承担风险。下表列出了项目融资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和解决方案。

四、研究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第3篇

关键词:集团;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179-02

企业集团是一个以实力雄厚的企业为主体,以产权联结为主要纽带,辅之以产品、技术、经济、契约等多种纽带,把多个企业、单位联结在一起,形成的多层次和多法人的经济联合体。为保证企业集团健康有序的发展,加强企业集团风险的管理与控制尤为必要。

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通过对风险的确认和评估,采用合理的经济和技术手段对风险加以控制,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活动。风险管理学源于保险学,风险管理是通过控制对策来处理损失风险的,如果在实施控制对策后损失仍然可能发生,则可运用财务对策。财务对策是将损失转移给他人,或将损失留给组织或家庭内部。但在财务独立经营的资本财务时代,风险管理应当成为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能。

集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集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在风险管理上,集团公司面临着许多单体公司不存在的问题。例如,单元利益导致集团无法协同的风险,环节多、速度慢造成的信息风险和速度风险,风险在集团内部交叉传递和叠加放大带来的新风险管理要求,多部门、多子公司构成的利益团体相互博弈的风险,产业组合和外部环境导致风险复杂化、风险放大和资源摊薄的风险等。

大部分企业对集团风险管理的错误认识分为四种类型:

1.集团风险管理就是对所有的风险进行全面管控,不分主次、不分核心与非核心、不分重大与非重大。

2.风险管理是消极的“无奈之举”,只会消耗资源,不会创造风险价值。

3.认识到集团企业多层级协同风险,或者将多层级协同风险仅作为上下沟通问题。

4.将集团企业多层级协同风险作为集团企业的重大与核心问题来对待,认为信息系统能够解决多层级协同风险。

于是,产生了两种错误的风险管理状态:第一,规避风险。第二,冒风险,事后再进行危机管理。在笔者看来,企业既不要害怕风险,也不要盲目冒风险,而是建立一套风险管理体系,科学地去冒险,在冒险当中,把损失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集团企业提供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1.风险管理咨询。我们首先必须建立起风险意识,针对所有可能性的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然后,根据实际行动进行衡量和报告,最后,将数据汇总,进行风险再评估。

2.制定层级风险战略与建设规划。根据集团战略,结合集团治理体系、管控体系与管控能力,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并针对不同层面不同种类的核心风险,引入量化分析工具,确定风险偏好和承受度,保证集团战略整体目标实现的风险管理战略。

3.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设计。在集团内部职能管控的基础上,融合风险管理对岗位职责的要求,设计集团不同层面的风险管理组织职能方案和相应的职责要求、人员能力框架,补充和完善关键的考核内容和激励机制,构成风险管理有效运行的保障架构。风险管理中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见图1。

4.风险管理流程与制度设计。基于集团现有的集团管控机制,将全面风险指标按照流程的关键风险控制点分解到各层级各职能部门,纳入集团管控机制,形成风险管控贯彻与日益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并基于集团现有的内控流程,结合已评估出的风险,找出流程中的关键风险控制点,梳理并细化具体控制内容,修改制度,强化业务和管理流程中的内部风险控制。

5.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与文化建设。帮助企业设计、实施具有风险数据集中、风险影响统计分析、风险及时报告、风险控制跟踪等功能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统一集团各层面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语言,培养企业员工的风险责任感,建设与集团风险战略相符合的风险管控文化。

风险管理策略分为以下几种:(1)承担――不设防或是有计划的风险承担;(2)规避――无为、冒险或低风险都是风险规避手法;(3)转移――用保险或投资结构、合约来转移风险;(4)对冲――通过承担多个风险,使相关风险能够互相抵消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必须进行风险组合,而不是对单一风险进行规避,控制;(5)补偿――用风险补偿机制进行创新;(6)控制――控制风险因素或发生的频度和程度。

大集团的风险管理策略首先是基于风险的分散和对冲(图2),用风险补偿来发展集团的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风险管理对任何性质、类型和规模的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是企业在发展的任何阶段都必须考虑的。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措施,可以确保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将经营继续下去,减少损失,并努力降低企业的风险成本,提高股东价值。

除此之外,以下方法也较为常用。

1.预防。金融风险的预防是指在风险尚未导致损失之前,经济主体采用一定的防范性措施,以防止损失实际发生或将损失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风险的预防是一种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具有安全可靠、成本低廉、社会效果好的特点,可以实现防患于未然,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十分重要。因此,通常运用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中。

2.风险。金融风险的规避是指经济主体根据一定原则,采取一定措施避开金融风险,以减少或避免由于风险引起的损失。风险规避策略的实施成本主要在于风险分析和经济资本配置方面的支出。此外,风险规避策略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种消极的风险管理策略。规避与预防有类似之处,二者都可使经济主体事先减少或避免风险可能引起的损失。不过,预防较为主动,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争取预先控制风险,而规避则较为消极保守,在避开风险的同时,或许也就放弃了获取较多收益的可能性。例如,当经济主体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尽可能选择风险低的项目,放弃风险高的项目,而风险高的项目往往也可能有较高的预期投资收益。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倾向于发放短期的、以商品买卖为基础的自偿性流动资金贷款,而对固定资产贷款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规避可以应用于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管理。

3.风险自留。风险自留是指企业自我承担风险。假如由于某些金融因素的改变会产生损失,企业将以此时可获得的所有资金偿付,以使损失减小或消失。通常情况下,自留可以是有计划的,也可以是非计划的,且可以预先为可能发生的损失留存资金或不留存。计划自留是指有意识地对预计的风险的自我承担。采取计划自留策略一般是因为它比较便利,有时也是在比较了各种方法之后结合企业自身能力而作出的决策。非计划自留是人们没有预计到风险会产生而形成的。但有时即使预计风险会发生,而风险造成的最大可能损失被低估,也仍然发生非计划自留。

第4篇

关键词: 投行;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架构

资本市场中,作为中介性金融机构,投资银行以下简称“投行”)将资金融通服务提供给长期存在资金余、缺双方,其业务范围以几下几类为主:承销、交易、证券发行、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基金管理、公司理财、风险投资、项目融资、投资分析,等等。证券业中,投行处于核心高风险行业,风险管理应是经营重点。如今,金融产品及相关交易手段不再单一,新衍生品层出不穷,现代证券业务的复杂特征使投行纷纷认识到完善风险管理机制迫在眉睫。

1、投行风险的主要类型

1)信用风险违约风险)

即资本市场业务运作时,投行交易对手履约不及时带给其损失的可能性。主要的信用风险一是源于签订贷款协议时;二是来自于场外交易合同及授信时。国际化金融背景加大了金融危机发生率,也加大投行信用风险。当年,处于经济繁荣期的美国放贷机构大胆发放给低收入者住房抵押贷款,因不重其信用记录而埋下“次贷危机”隐患,导致房价大跌,多数业主被迫处置房产,而潜在购房者购房需求降低。2008年下半年,美国房地产市场恶化趋势更明显。

2)市场风险

即投行因市场波动而无法获取预期收益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经济周期风险。“利率风险”即源于波动的利率水平的收益损失可能性,分直接和间接两方面:前者即资金供求受利率调整的影响;后者即投行金融证券受利率调整的影响。“汇率风险”即投行因汇率波动而损失的风险。“经济周期风险”即一国经济变化时,投行损益受其市场变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直接影响即投行宏观调控因经济周期变化而发生变化对其损益的影响;间接影响即经济变化对证券发行主体、投资者的影响。

3)流动性风险变现能力风险)

即投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取资金,或无法以合理价对冲头寸而可能的损失。投行如无足够现金偿债,被迫出售资产是一定的;如它们流动性不佳,则其售价极可能低于市场价而使自身蒙受损失。

4)操作风险

即投行源于自身交易或管理系统问题的风险,包括三类:一是投行从业者处理业务或事务时,因多种操作因素导致的事务处理不当而使其信誉或收益受损的风险;二是投行从业者因违法犯罪活动而引发的非确定损失的风险;三是源于投行内部业务所依赖的高科技设备故障的危险。

2、我国投行业务现状

证券公司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八十年代中后期,市场开放后,大批证券公司成立,中介机构体系逐步建立,券商渐成投行业务主体。发展至今,我国投行业务多为“狭义”的证券承销保荐。但同样从事投行其他业务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相对宽泛,它们包括如下几类:金融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产权交易和经纪机构、财务咨询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等。1999年,我国成立“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华融、东方、信达、长城),其资产处置、运作手段丰富,国际投行业务都在其业务范围内。但我国投行资产及业务规模相对有限:到2012年底,四家资产公司资产总规模逾7600亿,相较于商业银行,其总资产不足其存款余额的1/80。当前,我国金融总资产额约120万亿,其中,属商业银行的110万亿,且国有银行垄断了60%。在我国仅有投行业务资金营销或资本运作于全球亿万实体企业中,而国债、金融债券则始终流转于国家商业银行间的资产负债表中。在我国,百姓零售存款40万亿、机构存款40万亿,既缺钱又没有贷款渠道,大量钱闲置于银行,而银行存款又因负利率而贬值。当前,支撑我国股票市场的仅是80%的散户,股票市场弱化。究其原因,应是缺乏大型投行机构。

3、我国投行存在的主要风险问题

1)就总资本来看,我国投行总体抗非系统性风险规模稍逊

我国证券机构平均注册资金3000万人民币,大多数注册资金不足1亿元,很多小投行受限于资金规模不能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而摩根斯坦利、美林公司资产总额分别为3175亿美元、2998亿美元,对比之下,我国130家证券公司资产总额相形见绌。此外,相较于国有银行,投行注册资本规模过小,致使其业务发展不畅。

2)业务操作随机性强

至今,我国并未颁布《中国投行法》,证券公司远非真正的投行,《股票发行和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中关于“金融机构不得为股票交易提供贷款”的规定本身就与国际投行相矛盾。国际上,投行从事上市公司并购活动时,提供给并购公司资金融通是被允许的。在我国,投行部分业务不允许在其以下的业务部门开展,具体包括:收取企业并购服务酬金、融资利息;以金融技术创新解决金融问题;收取咨询活动费用;操作养老基金、共同基金、机构投资者或个人管理资产、保险金投资创益时收取费用;以自有资金注资其他公司获取证券收益;先转移证券购买者款项至证券出售者再将其转回购买者,以获取清算费用;将辅助研究供给自身其他创益活动,且把研究成果出售给经纪交易商及客户。

3)业务范围偏窄

我国投行业务主要集中于证券承销和证券交易经纪,前者是投行从发行证券企业或政府手中买进证券再将其卖给投资者以赚取价差;后者是投行自己或客户买卖证券以获取投资收益。投行利润主要源于一级市场股票承销及股票发行,2008年,股票及其承销业务收入额1136亿人民币。其中,国内中资银行以三大传统业务为支撑:股票承销、股票自营业务、股票交易经纪收入,投行业务总收入九成被其占据,其中,五成属于经济业务,其他业务收入占比甚微,且并购业务仅略涉及。此外,国内并未积极拓展项目融资、基金发起、期货等新型投资业务,除个别大投行外,多数投行甚少涉足期权、资产证券化、掉期等金融创新型金融业务,即便是大投行,其实力、经验也有限,其业务仍处于摸索期。

4)精通国际投行业务人才稀缺

投行业属智慧密集型产业,需大量专业素质高、精通业务的精英,而我国此类人才稀缺。国内投行业务人才大多缺乏系统、专业的业务训练,且投行对人才培养储备并不强调,普遍秉承的观点是关系至上、客户至上,而疏于培养人才。此外,激励、约束机制不足导致很难留住或吸纳业务精英。

4、投行风险成因

1)内在脆弱性

首先,投行高负债经营。国内投行中,客户保证金是其资金主要来源,最高时达60%,最低为50%。此模式下利润丰厚,而一旦亏损,也是其无法承受的。倒于金融危机中的投行几乎都相关于高负债经营。其次,制度缺陷明显。“委托论”表明,管理者获得经营业绩奖励并不对称于违规处罚。管理者风险决策成功时,所获奖励丰厚;而失败时,暂时失去工作就是最严重的处罚。第三,竞争压力大。金融一体化及混业经营背景下,市场竞争更激烈。一方面,传统业务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利润越来越薄。

2)金融资产价格过度存在显著波动

首先,金融资产不易定价。“收入资本化定价理论”认为,所有金融资产的内在价值同其未来所有现金流的贴现值之和相等。将来收入总是无法预见,有时也不易准确选择市场贴现率,因此难确定金融资产价值。其次,市场信心对金融资产价格造成极大影响。市场看好时,信心加速膨胀,价格上涨;反之,价格急剧下滑,巨幅波动产生。第三,投机力量的推动作用。它的存在使金融市场更增添了一份“赌博”气氛,市场多偏离真实价值从而导致价格波动。

5、缓解投行风险的建议

第5篇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67-01

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陪护、探视者以及工作人员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并采取有效措施的行动过程[1]。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降低医疗风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已成为当前各级医疗机构关注的焦点。近2年来,根据我院护理工作实际情况,我院护理部重新识别和确认护理风险,科学地分析现存及潜在护理安全隐患,进一步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不断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收到良好的效果。

1 树立风险管理意识

1.1 查对意识:查对是每个护士应养成的良好工作习惯,不仅对病人负责,也是对护士工作的自我保护。如果未遵守查对制度,轻者引起医疗纠纷,重者导致医疗事故。养成良好的查对制度,将查对意识渗透于护士工作的潜意识中,将查对制度落实到每一项的护理工作中。

1.2 检查意识:由于护士素质层次不一,工作难免有不到位现象,护士长要养成随时随地检查的工作习惯。此外,要充分调动护士参与检查的积极性[2],成立科室安全管理小组,全员参与,从每个人做起,确保护理安全。

1.3 法律意识:护士工作的性质和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行为,具有重要法律意义,所以更要强化自身的法制观念,树立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

2 制定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2.1 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确立各组织的岗位职责:“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下设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明确制定各检查小组岗位职责及检查评分标准。如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照分析现存或潜在的风险,制定护理差错、护理风险应急预案等,制定护理质量关键流程,如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等操作流程及各项操作的告知程序等。

2.2 提高护理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在建立健全护理管理机制的同时,从提高法律意识全面培训护士,定期组织学习医疗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定期召开本院或其他医院有关医疗护理安全信息并进行分析,使护士充分认识到“依法从业,依法执业”的安全性与必要性,增强法制观念。对新上岗护士重点培训和考核各种护理制度,护理操作规程,护理紧急风险应急预案等。

2.3 提高护士的专业理论素养:有研究表明[3],培训是一种人力投资而不是成本投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护理人员对一些风险危机的识别和处理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专业素质较硬、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在面对风险危机事件时,能沉着冷静的处理,对危机的善后处理有十分有利的作用。但一些经验不足的护士面对危机是束手无策。由此提示我们护士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对规避护理风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院按照规范要求,对见习护士、新入院护士均进行岗前培训、操作考核,同时对全院各年限护士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定期培训及考核等。

2.4 提高护理风险危机的识别和应对能力:有效风险管理的关键就是在危机尚未失控时,迅速采取明确行动,阻止它的进一步发展[4]。危机发生之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信号,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迹象,护士能及时捕捉到这些危机信号,逐级上报,制定防范措施并组织落实,力争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而这种能力的基础则依赖于护士平时的实践能力积累和训练有素。

2.5 与患者树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护士与病人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关系,在建立和谐信任的人际关系中护士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护士要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针对不同的患者扮演不同的角色,充分发挥护士的角色和功能,建立具有教育性和治疗性的个体化护患关系。如正确执行各项操作,特殊检查时交代注意事项,对待患者有爱心、同情心、责任心、耐心、细心。换位思考,及时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

3 体会

3.1 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能力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我们通过实施护士风险教育和培训,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增强了护理人员自主学习和掌握风险处理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实践证明,只有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风险管理,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防患于未然。

3.2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是有效落实风险管理的保证:护理风险管理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各环节中,明确护理风险管理的对象、范围及重点环节,还要制定系统的护理风险方法措施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切实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3.3 加强风险管理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医院经营“生命”,风险最大,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而有效地风险管理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最佳体现。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主编.医学管理学:护士管理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2] 谢明薇.护士长管理思路[J].浙江临床医学,2007,9(2):281——282

第6篇

上世纪末,金融风险及不良资产问题引起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认真分析国内金融问题和汲取国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国有4大商业银行成立了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MC),集中管理和处置从商业银行收购的不良资产。资产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风险的管理,资产管理公司的重要任务就是根据金融资产的风险特性和风险程度,贯彻“合规为先,风险为本”的经营理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或化解风险,同时防范与经营风险相伴的道德风险。

(一)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经营性风险。不良资产从剥离、收购、管理到处置各个环节都面临着信用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业务衍生风险等。资产管理公司接收的不良资产本身就隐含着各类体制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化解既有风险与潜在风险,控制继发性风险是资产管理公司防范经营风险的难点所在。

2、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内部人员经营道德风险。由于资产处置真实价格难以准确衡量,少数AMC员工可能会低价处置手中的不良资产以换取个人利益,使得决策层建立的控制机制流于形式。(2)拖延处置道德风险。由于AMC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制约,导致最终不能实现最大限度地回收资产的目标,不得不增加国家损失和负担的一种潜在风险。

(二)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不一致。国家作为所有者希望AMC将不良资产变现价值最大化或资产损失最小化,而AMC经理层则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产生了所有者与经营者激励不相容的问题。

2、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由于不良资产真实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差较大,难以根据报表进行监控,如果国家以不良资产回收率和回收速度来考核,就容易使AMC片面追求回收率和回收速度,廉价出售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所有者与经营者对经营结果所负责任不对等。AMC经理人员对于公司经营不善的后果承担极其有限的责任,甚至因此可能诱使经营者冒风险与外界的不法人员合谋,牺牲国家利益谋取私利。

4、由于剥离的金融资产本身的特殊性和不良资产市场的不成熟性等多方面原因,使不良金融资产的剥离处置过程客观—上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二、内部审计监督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伴随AMC向商业化推进,提升资本效率,完善经营管理,防范道德风险和经营性风险将成为审计关注的焦点。因此,原有的以不良资产处置为中心,以制度合规性为主要内容的审计将势必向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推进。内部审计领域将更多地涉及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经营效益审计等,内部审计的地位也将随之更加突出。将通过预测、决策、控制、模拟、分析、评估等手段,从事前和事中的角度来测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找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弱点,提出加强资产管理公司经营管理的建设性建议,供管理层决策参考。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月,个方面。(1)识别和防范风险,从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人手,在接收,管理和处置的各个环节查找漏洞,测定风险点和风险度,进而帮助公司及时查错纠弊,并对既成损失提出应对策略等。(2)通过咨询服务的方式,积极协助公司风险管理过程的建立和健全。(3)在部门风险管理中发挥协调作用,协调各部门共同管理公司,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风险。

三、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设想

(一)树立全新的审计监督理念

树立全新的审计监督理念,就是要实现两个方面的转变。第一,要实现合规性审计监督向风险性审计监督的转变。目前,审计监督主要还是合规性审计,即对不良资产接收、管理、处置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审计。这种监督模式不利于有效地揭示风险,目标不够明确。第二,要实现事后监督向事中、事前监督的转变。目前AMC的内部审计更多地停留在对已经发生和完成事项的事后监督、检查,侧重于对已经形成的漏洞和突出的问题进行审查,并提出处理意见。这种监督方式明显滞后、被动,不符合风险控制与管理的要求。因此,内部审计应积极探索变被动为主动,进行事中和事前的监督,防患于未然,提高监督效能。

(二)引进管理审计理念

管理审计代表着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商业化转型后,AMC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激励和约束管理层积极有效地完成经营管理责任,以确保收益最大化。显然仅仅通过原来的以资产处置为中心的审计,难以全面了解管理层是否有效履行职责;而管理审计以AMC的管理活动为审计检查的内容,对组织机构、计朗、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效益性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合法性、完整性、合理性、协调性、有效性、经济性等进行审核检查,较为全面地提供所需要的有关经营管理活动方面的信息,大大遏制了“道德风险”的发生,增强了经营管理的透明度,从而达到监督和控制的目的。同时,通过管理审计可以有效地判断管理层的业绩和能力,评价其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促使管理层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三)理顺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AMC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应坚持两条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任何人员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干预,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一开始就强调:内部审计师“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核的活动”,“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证和评价,这对于正确的审计工作实施是必不可少的”。二是权威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实践表明,内部审计的组织地位和作用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作用的扩大为内部审计赢得较高的组织地位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组织地位的提高,独立性的增强,又为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另外,内部审计机构要有一定的处罚权,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第7篇

关键词:肝胆;护理风险;护士

1肝胆外科护理风险存在的主要因素

(1)肝胆外科特有的高风险性

肝胆外科常涉及重大复杂的病例和手术,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重症胰腺炎、门脉高压症、消化道大出血、多发性腹部外伤,肝癌切除术等。这些病情都比较重、变化快,有些病情还会反复。而且,近年来,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常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基础危险因素。

(2)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

有些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缺乏责任心;再加上护理工作比较繁琐,工作环境差,易产生不良情绪,缺乏与病患知觉的沟通,不能理解病人的需求;在工作时存在侥幸心理,不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办事;护理文件的书写不及时、不全面、缺乏真实性,且存在添加和涂改文书现象,这些都会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容易引发病人和家属的反感,产生护理纠纷。

(3)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缺乏

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有些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扎实,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如肝胆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时需静脉穿刺,结果由于其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穿刺几次不能成功,延误了抢救时间。有的患者在肝胆手术后有多个引流管,由于护理人员在操作时不熟悉各个管道的作用,接错管道,这样会造成不安全的隐患。还有的护理人员缺乏药物知识,不了解药物服用时的注意事项,只是单纯的按医嘱给药,忽视病患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这样也会造成不安全的隐患。

(4)法律意识薄弱

护理人员不熟识国家对医疗卫生的有关法律、法规,在护理工作中不明确自己应遵守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在临床工作中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护理记录语法错误,没能做到及时、准确、客观、记我所做,或者不按病历书写规范书写,随意涂改病历,导致病历失去真实性。

(5)管理因素

规章制度不健全,工作人员职责界限不清;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力不足,护士对制度不熟悉,无法遵循,如新毕业护士未经岗前培训,护士调入新科室对专科护理不了解;护士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护士长管理不力、要求不严、督促检查不到位,对护理工作的各个不安全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实习护生安排与管理不善,使护生在无指导状态下工作;护士长对新护士业务培训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方面的训练未能及时跟上;没制定严格完善规范的技术操作流程、工作指引。

(6)病人及其家属方面

现在随着我国法律知识的普及,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行为,会要求院方给出合理的解释,如果两者沟通不好很容易造成医疗纠纷,这也会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另外由于患者和病人家属,缺乏医学常识,精神负担过重,担心自己和亲人能否治愈,担心不能得到满意的医疗护理,与护理人员的沟通不够,这些也会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

2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1)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护理工作是一份责任心很强的服务性工作,必须对护理人员加强医德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护理人员要与病人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在做好病人身体上护理的同时,还要对病人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还要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要把治疗过程中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药物不良反应等告知患者及家属。护理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必须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技能。护理人员还要学习一些影响肝胆相关疾病的知识,为临床护理过程中处理的突发事故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2)要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建立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防范意识。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应法律法规,学习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风险的各项防范措施。要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小组,对日常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进分析,找出其原因,以便让全院的护理人员吸取教训,防止此类护理事故的再次发生。在护理工作中要合理确定护理人员的劳动负荷,避免护理人员长期超负荷劳动,降低对病患的护理质量。

(3)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流程

将制度细化为工作指引,各室统一标识,重要的安全制度标识上墙警示,制定急危重症疾病抢救流程、专科护理风险应急预案,落实交接班制度,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双人核对制度,制定了双休日、节假日护理安全管理规范。根据手术患者和卧床患者多、基础护理量大的特点,加派人员协助早、晚班护士完成护理任务;抓重点环节,即重点患者、重点操作、特殊操作、高难度操作由护理骨干专人负责,防止出现意外。

(4)加强护士风险意识及业务综合素质培训

利用每周的护士会对护士、护生进行风险意识、法律知识条文培训,如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提高全员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组织护理管理人员参加风险管理培训班,接受风险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与目的。另外对新入科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后才上岗,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3 结语

总之,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作为护士,应从思想上重视,提高我们的责任心,规范各种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同病人和家属的交流,只有这样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才能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3:167

[2]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法律法规教育对减少护生 实习差错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2,37(3):171-173

第8篇

1.1缺乏专科护理知识针对骨科患者的护理,需要护士具有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技术和临床实践经验,如缺乏这些必备条件就会产生护理风险。尤其遇到多发伤、复合伤等严重创伤者,入院时因伤情复杂、严重、病情变化迅速,更需要护士具有较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果断采取相应措施。在实践中,有些护士不懂急诊创伤的抢救程序,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在护理中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往往会发生护理风险。同时,由于护士专科知识缺乏,病情观察能力欠佳,对损伤所存在的潜在并发症预见性不足,再加上评判性思维不够,容易延误病情,甚至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

1.2制度落实不够护士是医疗护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正确实施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质量保障的关键。护士若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流程,有章不循或“慎独”精神欠缺,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规章制度的建立不健全,约束力不强,都会造成护理风险。

1.3安全意识缺乏很多医护人员认为,安全问题与领导有关,缺乏责任心;在护理和治疗中缺乏安全意识,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有侥幸心理,致使风险因素不断增高。任何临床活动都存在风险,如果在医疗活动场所未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特别是实习、进修、轮转及新入科人员,本身对环境较陌生,再加上护理经验的缺乏,更容易发生差错事故。

1.4法律意识缺乏部分医护人员因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突出的问题是工作中存在严重的“重治疗,轻记录”的不良现象,还缺乏正确处理护理的方式。

1.5护士缺编严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观念、职责范围、作用与功能发生了相应变化。另外,许多新诊疗技术、方法大量的应用,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护士配置人数与护理工作量、床位的增加不相适应,导致护士相对数量减少。据国家卫生部医政司、人事司1995年对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10所医院的调查显示,护士缺编的医院占被调查医院的93.93%。

1.6环境管理不善加强护理环境建设是预防护理风险的重要举措,如何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是摆在护理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病房的基础建设过于陈旧,未添置基础急救设备或未及时检查、维修仪器,是造成护理风险的危险因素。

1.7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缺乏护士都将面临信息化越来越多的工作环境,护理信息处理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由于大部分护士对专业信息主动求知意识不强、专业信息获取途径狭窄、专业信息查找能力不高、现有信息资源利用不足等因素,导致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能满足护理专业需求。我科室90%护士学历为中专,未完整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文献检索课等必修课,所以在信息的获取、评价、整合及利用方面能力较差。

1.8缺乏聆听和沟通的技巧在执行医疗护理活动中,有些护士缺乏聆听、交谈的技巧,不善于沟通。还有些护士甚至不能及时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有些急危重症患者家属不知道有的患者必须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才能手术,此时如护士缺乏耐心的解释和必要的告知,就易引发纠纷。由于目前医疗器械费用、药费、检查费的不断增长,如果相关费用未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到位,也容易发生医疗费用方面的矛盾,为发生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2护理防范对策

2.1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等再教育学习,选送护理骨干人员参加各类学习班和进修班,不断增长理论水平,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每周利用晨会进行专科知识和综合护理急救技术模拟训练,利用晨间交接班针对现有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和讨论,剖析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充分利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找出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使人人都有防风险意识,班班都有护理防范重点,使患者微小的病情变化都在护士的监控和预料之中。

2.2培养骨科护士预见性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是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和预见性护理思维的基础。及时总结抢救不同类型患者的经验,综合分析、判断具体病情,运用护理程序和专科知识找出现存的、潜在的护理问题,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提高预见性护理思维的能力。对身边发生的事物都应问个为什么,摒弃按部就班的做事习惯。

2.3建立骨科护理风险管理应急预案制定骨科护理风险管理应急预案,如猝死、摔倒、坠床、失血性休克抢救、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应急预案处理流程,组织全科护士学习,重视风险的防范,坚持严格事先控制、严肃事后处理的原则。教育各级人员认真执行工作原则和各项规章制度,每月考核护士各类制度,严格执行床边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安全管理制度。

2.4构建质控团队,加强风险监控医院成立以护理部、科护士长、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领导小组,定期检查、召开会议,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并纠正处理。认真做到每周各科室自查,每月重点抽查,每季度护理部综合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对在检查中发现护士违规违纪现象,应视其情节轻重做出相应处罚。尤其对重点对象(新护士、责任心较差或业务能力薄弱的护士)、重点患者(新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重点时段(交接班、节假日、单独值班时)、重点环节(患者管道管理、药品管理、护理并发症的管理)的质量控制。分析和讨论临床发生的护理差错及护理缺陷,提出整改对策并落实具体措施,将以往发生案例资料整理成册,作为每个新成员的入科教育。加强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核心功能。

2.5加强安全意识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全体护士的安全意识。通过安全教育,使护士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安全,使科室中每位医护人员都来参与安全管理,使护理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在医护工作场所放置各类安全警示标志,让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一目了然。当班护士应加强巡视频次,随时向患者讲解有关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如何预防,及时将风险告知患者及家属。夜间护士要特别关注患者心理问题和动态去向,以防患者擅离医院或自杀。医院、科室成立安全管理小组,随机抽查安全警示标志是否落实到位,对于使用不规范或未及时使用安全警示标志的问题迅速反馈、及时纠正,确保病区医疗工作安全开展。

2.6增强法律意识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五个风险管理意识,即查对意识、检查意识、岗位意识、素质意识、法律意识。在护理工作中,护士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及患者的合法权益。护理文书应及时、详实记录,描述应做到客观性、连续性、动态性。科室内开展护理记录的书写培训,设置各种护理记录的标准样板,描述病情要客观、准确、连续,出院病历必须经护士长或专人把关检查。

2.7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护士应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在日常工作中要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弥补工作中的缺陷,防止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杜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2.8增加护士的编制界定护士工作范畴,明确护理岗位职责,纠正岗位混乱现象。根据各级综合医院的功能、任务、规模、服务对象、数量、层次及专科设置对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重视和提高护士的地位,改变“重医轻护”的观念,提高护士的待遇。采取弹性排班制,充分利用有限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充分体现护理人员的劳动价值。加强、完善后勤保障系统,尽可能把护士从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护士还给患者,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2.9营造安全的护理环境维护安全的护理环境,加强病房的基础建设,病室内安有紧急呼叫系统,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避免火灾。对于危重、大手术后等患者,尽量调至易于观察的病室;对于神志不清、小儿、老年人及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加护床栏,并将暖瓶、锐器械等危险物品远离患者,以防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发生;对于行动不便者,物品要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志,以防摔倒。强化设备管理,定期检查器械设备是否完好状态,如部分护理用具破损应及时更换和维修。

2.10加强护士护理信息能力护理信息能力能促进护士在护理工作程序中技术的使用,增强护理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促进护理标准化语言的发展,改进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数据的自动化收集和重复使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工作中的误差。为提高护士的护理信息能力,首先应提高自身的信息意识、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利用等能力,合理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如院内网络和图书馆各类资料的查询。

2.11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很多护理纠纷是由于护士在服务过程中服务态度欠佳,或患者对护士的要求高,没有达到患者期望值所致;同时,因患者的生活背景、生活环境、经历及治疗程序的复杂性,不同年资护士的素质、年龄、阅历、社会经验、知识程度及临床经验等不同,致使护患之间不能有效沟通,使患者产生强烈不满。因此,随着服务理念的不断更新,护士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学会倾听和交谈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沟通能力。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