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新经济时代

新经济时代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7-18 07:46: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新经济时代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新经济时代

第1篇

一、旧经济目前仍保持其相对优势 

所谓旧经济是指传统产业经济;即食品加工工业、纺织服装工业、农林牧业、机械设备工业、汽车工业、冶金工业等。我国目前仍然是一个传统产业占主体地位的国家,传统产业部门对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是极为重要的。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是我国重要的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也只有在传统产业部门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同时,我国人口众多且教育素质低又是我们的一个沉重负担,这也决定了我们在考虑改革发展问题时应把保持稳定放在一个重要地位。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仅不相冲突,而且是最终走向高新技术产业的必经之路。当然,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本身要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也必须要有较大的科技含量,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当中的科技含量可能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科技,但是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还是“高新科技”。因此,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发展的本身也是科技水平提高的过程。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内需不足问题日益突出,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传统产业部门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技术含量低,产品档次低,成本高,从而导致了产品结构失衡相对过剩;另三方面由于店主开发创新能力弱,工业发展缺少新技术的支撑,高技术含量低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滞后,生产能力相对不足。为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我国都应当把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作为在点,以实现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素质的全面提高。 

传统产业部门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是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这是因为当前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都在经历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化。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变动,正通过国际分工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化。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变动,正通过国际分工影响到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信息化正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紧紧扭住以高新技术改造和优化传统产业这个关键,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基础,把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把微观与宏观结合起来,把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信息的时机,推动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这是在全球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障。 

二、新旧经济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新旧经济相互促进是大势所趋 

新经济潜力惊人,旧经济依然保持其优势。以信息网络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发达国家飞速发展。新经济与旧经济各有优势,而且新旧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断变化的。因为科技的进步和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会有更新的经济形式出现,新经济和旧经济之间的互动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模式,企业必须两者兼顾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新经济与旧经济不是对立的,新经济应该作为改造和整合传统产业的动力,传统产业应该成为新经济的市场。美林证券分析师约翰·罗伯茨说,新经济企业之间的购并是一种正常现来,身处新经济中的公司买下传统产业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已经是未来的趋势。这并不意味着传统产业也要向新经济靠拢,而是利用新经济当作自己继续立足传统产业的策略工具。网络已经从威胁旧经济的事物变成了具有几乎无限潜力的工具。信息技术说到底只是一种技术手段,网络企业可以使用。传统企业也可以使用,而且传统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空间还非常广阔。美国一家研究机构预测,名列标准--普尔500家企业中的高科技企业,今年的利润预计将会增长15.5%。相对于许多网络公司目前仍处于亏损阶段,获利还通无期的情况下,旧经济的体制依然相当健全。经济学家发现,许多高科技公司的产品,传统产业的公司反而是消费大户,这些传统产业之所以要向高科技产品靠拢,并非是想改弦更张变成“.com”公司,而是想继续留在传统产业,利用高科技公司的产品,来消化诸如油价上涨、利率提高的成本。这种新经济和旧经济之间的互动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模式。换句话说,未来“新经济”和“旧经济”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逐渐融合。对此,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鲁杰罗形象地说,现在的汽车工业已经不仅是传统制造业,更像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业,电子系统现在可以占到一辆高级车总成本的70%,普通轿车的1/3,这样的汽车可以称为“高技术产品”。 

有关专家指出,过去40年里,传统产业的成长壮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知识和信息的带动。美国经济之所以能够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带动,据统计信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5%,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从新经济角度来看,以网络为例,只做“网络”的公司、是无法在未来自下而上的。未来的人上网,要用网络购买商品,查阅信息等,绝不时为了上网而上网,所以“网络”是舞台,传统产业是“戏剧”,网络公司的出路是发掘自己如何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当然,网络技术自身的创新也是不可忽视的。 

三、旧经济的发展应立足于高新技术改造和转化 

新经济给传统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更大的发展希望,关键在于传统企业怎样在新经济大潮中扬长避短。新经济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它的背后仍然要有大规模、高效率伪传统经济支撑。我们一定要在发展高新科技的同时,重视高新技术改造和优化传统产业,而改造传统产业也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强调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并不是将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截然分开,实际上,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过程,就是不断采用新技术、使用新设备、增加产品技术含量的过程。发达国家的新经济首先是建立在发达的“旧经济”基础之上的,发达国家在发展“旧经济”的几百年中,还相应建立起了一套市场机制,包括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公司制度、银行服务和资本市场,而这些都是我们有待建立和完善的。我们的传统产业还处于发展中,许多基础的东西还不具备,作为有12亿人口、人均收入只有800美元的发展中大国,其经济发展之路必然是一个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具有中国特色的成长之路。 

在未来一、二十年内,我国仍需要继续推进传统工业化过程,传统产业的改造将是我国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尽管高新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有着部分替代作用;如光线设备替代电缆设备,但在大多数领域,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是相互储存的。然而,传统产业继续存在的必然性,并不等于我国传统产业可以继续维持当前技术水平和效益水平。我国作为钢铁生产大国,年产钢已突破1亿吨,且已出现产品严重积压和价格走低。但冷轧薄板、冷轧带钢、冷轧硅钢。不锈钢薄板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生产用材则严重短缺,自给率平均不足50%。另外,高档乙稀数控机床、轻纺机械等仍严重短缺。面对国内外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对传统产业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是十分必要的。为此,要积极采用高技术成果,着重发展那些需求弹性大。产业关联度高、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强且大量依靠进口的传统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不仅自身能够脱颖而出,而且具有广泛的渗透性,能够对传统产业产生脱胎换骨的改造作用。我国尚处于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发展面临着完成工业化与知识经济的双重挑战,为此,我们应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有重点、分步骤地实现在高新技术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技术跨越;另一方面则应更多地考虑传统产业如何利用知识和信息。包括管理知识乃至新的思维方式求得新的发展。在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同时,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四、旧经济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更新观念,培育创新环境。新经济在给我们带来新市场、新规则、新观念、新环境的同时,也对我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加入WTO之后,跨国经营必须对全国资源和全球市场进行整合,要求有坚实的管理基础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还不成熟,现货市场和有形市场还不完善。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弱小从表面上看起来是规模、资金等有形的东西,但实质上体现了观念特别是企业管理者观念的落后,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我们将无法应对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浪潮和经济全球化竞争。 

二是注重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我国传统产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方向:一是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的技术创新,因为只有产品升级换代。才能形成创新的需求。使传统产业部门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二是促进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创新,因为只有传统产业的产品深加工,才能拉长传统产业链,有利于增加产品的劳动密度,有利于在更大程度上推动传统产业的有效需求,从而有利于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并促进其发展。要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带动整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举措,重点支持发展产业关联度强,促进工农业现代化和带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加速我国工农业现代化和服务领域高技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国家应制定依靠科技进步上新台阶的发展计划。加快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进步,部分企业已开始借助互联网开始商务活动。新旧经济对接的经济指标是一个城市的生产总和中新经济占20%以上,按照这个指标需要3年才能在北京、上海等10个大城市完成这一转型,而推广到全国则需要5-10年。 

三是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网络激发了创新和新的企业家精神,使“知识管理”成为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的一部分,同时也使人才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今天,任何企业都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员工的创新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间的竞争,以及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优势最根本的是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人才的拥有比资金的投入和市场的占一有更为重要。因此,必须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任务,同时要积极利用WTO机遇,重视引进人才,促进国际合作。 

第2篇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现行以cims为主的企业集成运作系统在新经济时代存在的重技术轻管理、重系统内集成轻系统外整合、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高效性矛盾突出等问题,指出这些问题已成为影响企业参与新经济市场竞争,获得竞争优势的严重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集成运作系统的创新思路;建立以计划为核心的管集成系统(pcims),并提出该系统在我国的推广建议。

      一、现行企业集成运作系统在新经济时代存在的问题

    现行国际仁以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为主的企业集成运作系统在新经济时代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视技术集成和信息集成,忽视管理集成

    企业的集成运作系统是一个集技术、经营管理和人为一体的复杂系统,系统的运行要以计算机集成技术为支持,系统运行过程中各类信息的集成是实现功能协调的前提〔但是,技术集成和信息集成仅是系统运作的基础环节,系统的实质性集成还是管理集成,只有通过管理集成和技术集成、信息集成的协调互动才能实现系统的高效率运作。现行的集成运作系统重视技术集成和信自、集成而忽视管理集成,尽管企业运作的诸多方面都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但企业仍然存在着生产效率低、产品开发周期长、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差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它们的管理方式并未作重大改变,只是将原有的管理方式进行了自动化和信息化而已,

    (二)强调系统内部集成,忽视系统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整合

    新经济时代的竞争战略已超越了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竞争,而上升为一条供应链与另一条供应链的竞争。但是现行的集成运作系统强调面向系统内部集成而忽视系统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整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系统发展的广度。以cims为例,cims以mrp ii作为系统的计划与控制核心.即借助物料需求计划(mrp)将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转换为制造过程对加工工作和原材料的需求,然后利用计算机、通讯等信息技术把企业的全部资源进行全面规划和优化控制,使得企业的产、供、销、存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资金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种运作方式是企业内部各功能系统的高度集成,对于传统经济市场需求稳定、竞争不太激烈的情况下还可适应,在新经济时代的竞争战略下却显得无所适从。

    〔三)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高效性矛盾日益突出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运作系统要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从系统的最终产出到各种资源的投人与占用的灵活调整,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甚至是个性化的生产,灵活性是新经济时代企业运作系统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但是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运作系统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所以系统的运行仍然要以高效率为主,要实现批量经济,实施低成本战略,这需要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支持,但现行的集成运作系统却不能很好的实现,而且二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新经济时代企业集成运作系统的创新

    (一)以计划为核心的管理集成系统总体框架创新    针对现行企业的集成运作系统在新经济时代存在的问题,结合系统自身的发展规律,本文提出“以计划为核心的管理集成系统”(plan-centered  managementintegrated system,简称pcmis)。其总体框架模型如下:

 

 

    pcims是开放式的、以计划为核心的、面向管理集成的企业运作系统,它实现了如下的创新:

    i.建立了以internet/intranet为核心的信息集成平台,实现了系统的开放运作

    pcims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集成优势的基础上,如ooto (object-oriented technology),case(computeraided so(twewe  engineering),c/s(client/server)和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等,建立了以internet/intranet为核心的信息集成平台支持远程通讯、电子商务((e-com-mrrc日、某于}}’eb技术的电r-数据交换edi、多数据库集成等,从而保证了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信息集成与共享,使集成运作系统建立在更加开放的操作平台上,实现了系统的开放与高速运作。

    2建立了以计划为核心的管理集成框架,实现了系统的管理集成

    以计划为核心的管理集成框架是pcims的核心,它是对系统集成形式、结构化的描述,是建立在信息集成与共享基础上的更高层次上管理集成模式。该框架以erp(企业资源计划)为核心、以过程集成、组织集成和企业集成为支持、以产品开发、制造、质量保证、财务、营销等为具体的运作环节,实现了对开放系统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职能的集成以及开发、生产、财务,昔销等业务职能的集成。(框架模型见图2)

    3建立了信息集成与管理集成的互动机制,实现了系统的高速协调运作

    开放式的信.急集成平台为管理集成框架各功能结构提供了高效的链接手段、反过来,以计划为核心的管理集成框架又促进了信自、集成的协调统一,二者相互联系,互为推动,实现了整个系统的高效协调运作。

    (二)以计划为核心的管理集成框架(以下简称集成框架)结构创新

    1集成框架以erp为核心

    erp,即企业资源计划,是在mrp i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系统,erp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分厂、分销网络和顾客等),实施以顾客为中心的经营战略,把顾客的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完全按照顾客需求制造的结构模式。以erp作为集成框架的核心,从集成的广度来讲,可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生产运行和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要素的最佳组合;从运行的角度来讲,erp与其它分系统有密切的信息联系,通过信息接口将系统运行过程中具体的业务职能(如开发、生产、财务、营销等)有机的集成起来,可以有效计划和控制系统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制造资源和生产经营活动。

 

    2.集成枢架以过程集成、组织集成和企业集成为支持

    过程集成指的是抛开传统劳动分工的思想和理念,强调按照自然的工作过程去组织生产和管理,将原来因任务分工而被分割的过程重新整合为面向顾客的完整过程,其核心是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o组织集成就是要彻底改变传统的、由于等级链式的管理结构而带来的机构臃肿、部门分割、员工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精神的弊端,采用多变的动态组织结构,组织集成的核心是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  reengineering)。企业集成以敏捷制造(agilemanu(acturin助为代表,它的组织形式是针对某一特定产品的形成而组织或建立起的企业之间的动态联盟,即所谓的虚拟企业仪irtual enterprise)o  ve针对特定的市场机会在全球范围寻找合作伙伴,联合开发产品,共同占领市场,共享收益、共担风险,而当市场环境变化后,又重新组合。

    过程集成、组织集成和企业集成是企业集成化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它们强调的是技术、人与组织之间的综合集成。集成框架以这三者的集成为支持,可以提高整个制造过程〔从设计、工艺,制造到服务)的质量,降低产品生命周期费用,缩短产品研究开发周期;可以实现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组织内部和不同组织之间价值观、利益的集成;可以使企业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机遇,提高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可以更好的支持供应链管理,使企业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

    3.集成框架的具体运作面向管理集成

    企业的具体运作包含许多环节,如产品开发、制造、质量保证、财务、营销等,集成框架支持这些环节,使它们的运作建立在开放系统上,以顾客为中心,面向管理集成。限于篇幅。这里仅就两个典型环节—产品开发和制造作以说明,其它环节论述见相关文献。

    (1)产品的开发环节采用以下三种模式:

    ①以ce为核心,面向x设计的开发模式

    该模式将产品形成过程的各个环节,即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装配过程并行的集成起来,设计的同时模拟产品的制造、装配和使用等环节,从而实现设计是面向制造的设计、设计是面向装配的设计,制造出的产品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②产品开发团队((product development team)模式

    该模式将与产品形成过程有关的,来自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不同学科领域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组织起来,组成一个产品开发团队,团队成员之间协同工作,保证产品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开发任务结束,工作团队即告解散。

    ③以动态联盟为核心的现代网络开发模式

    该模式以全球范围内“基于双赢原则组成的动态联盟”来实现新产品的开发任务。其涵义是:联盟各方基于internet联合,以它们拥有的硬件、软件和人力等优势开发资源加以联盟,形成一个产品开发的网络环境—虚拟的异地合作开发集合体,利用全球资源快速开发出高质量、低成本、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

    (2)制造环节采用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模式

    所谓大规模定制就是将定制产品的生产问题通过产品结构和制造过程的重组.全部或部分的转化为批量生产。采用这种模式,对于顾客而言,可以得到定制的、个性化的产品,对于企业而言,则可以通过批量生产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因此mc可以很好的解决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高效性之间的矛盾。mc的实现需要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支持,概括起来就是:设计的标准化,模块化;制造的专业化;组织与管理的扁平化、网络化;技术的自动化、信息化。在集成框架模型中,开发、组织与管理以及技术的支持可以通过其它环节得到有效保证,而制造过程可以借助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来进行。

    三、pcims在我国的推广建议

    pcims在我国推广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深企业对pcims的理解。要使企业充分认识到pcims的运作在新经济时代具有相当优势,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竞争力的有力武器,也是我国企业进行知识化、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的最佳选择。

第3篇

     关键词  网络经济 网络外部性 标准化 进入壁垒

    新经济下的产业以很大范围产出上的平均成本递减、相对于新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可以获得的融资而言不算太大的资本投入、非常高的创新率、迅速而频繁的进入和退出、消费的规模经济为特征的,满足这些特征,要求在标准设定方面实行垄断或者企业间的合作,纵向一体化在新经济中往往更为普遥。而这些特征都把新经济推向垄断,同时也推向竞争。

    一、新经济条件下垄断市场的形成 

    1.网络外部性、正反馈效应和需求方规模经济

    网络外部性作为新经济最基本特征,是指某一信息产品对一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者可兼容产品用户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因用户数目增加而增加效用是产品的直接外部性,而由于用户数目的增加导致更多互补产品供给而实现效用增加则是产品的间接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是网络规模扩大过程中的一种规模经济。产生于市场需求,是一种需求方规模经济。需求方规模经济的存在,导致某一特定网络产品用户越多,该产品具有的价值越大,从而吸引更多用户,由此形成网络扩张的正反馈效应。在此效应作用下,信息产品市场迅速扩张,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市场垄断性加强,可能形成独家垄断性市场结构。  

    而工业经济下亦存在的正反馈效应,也有规模经济效应。但是这种来自供应方规模经济导致的正反馈效应,在产品达到一定产量便进入”边际收益递减”阶段,负反馈将发挥支配作用。因此旧工业经济时代,厂商很难将规模扩大到垄断整个市场的地步,单个公司主宰市场的现象难以出现。    2.兼容性与标准化竞争  

    产品的兼容性指一个“系统”中两种组件结合并工作的能力。两种产品结合并共同提供服务但没有成本时,就说是兼容的。这种产品之间的兼容性程度直接影响网络规模大笑,从而影响产品的应用速度和市场地位。如果产品兼容,拥有的网络价值相同,以成本竞争优势地位。但是如果产品之间不兼容,而网络外部性较强,如果厂商采取先发优势进入市场并形成行业标准,在正反馈效应作用下,可以获取巨大的超额利和市场控制力,甚至垄断市场。由于标准选择中的锁定效应,使得信息市场中,消费者预期对产品的市场垄断地位具有重要影响。在信息市场上,新生产品想要进入时,除了自身技术优势,还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差异化竞争等手段来积极引导消费者,通过正反馈效应来形成和扩大市场垄断地位。

    3.产品或市场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导致市场垄断的重要因素。在信息市场上,先入者的技术标准构筑起后入者的市场进入壁垒,从而导致市场垄断。归根结底是因为信息产品的网络外部性。从网络外部性和消费者惰性产生的锁定效应来看,消费者是进入壁垒的设立者,虽然并非自己选择。但是,信息市场上,技术创新是动态过程,创新而带来竞争的持续不断,竞争可以打破垄断形成新的垄断,技术标准也会不断更新。这些竞争围绕技术标准化展开,先入方用作进入壁垒的技术标准成为后来者进入市场的障碍,竞争也就以此为关键,由此,信息技术不断被替代和升级,也出现了网络经济时代垄断的一方面特征:高竞争和高更替。

    4.知识产权和专利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为了鼓励知识产品生产而授予知识产品生产者的一定程度的垄断权,对促进技术持续创新十分必要。传统工业经济时代己经如此。企业是要从创新的利润中汲取创新动力的。而利润才通过发明专利加以保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的一种合理垄断。在新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和网络效应更使得企业在信息技术快速变化发展的情况下保持一定市场垄断性。比如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市场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本国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网络经济条件下垄断市场的特征 

    1.垄断市场的技术性  

    新经济时代的竞争主要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技术垄断是企业在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由于有知识产权和专利法的保护,技术的不断扩散和难以仿制的特点,创新企业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技术垄断,对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这和旧的工业经济时代不同,工业经济时代影响竞争的决定因素在于资本,企业只有拥有足够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因此,竞争的积累主要是资本积累的竞争,垄断的企业多是资本雄厚的大企业。而网络经济时代占有市场垄断地位并不一定开始都是大企业,垄断地位不能单凭市场份额来判断。

    2.垄断市场的易变性  

    在新经济时代,垄断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垄断,技术创新是形成市场垄断的关键性因素。由于创新技术的不易性和进入壁垒,以及知识产权和专利法的保护,再结合信息产品的网络外部性特征,垄断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较强的优势和稳定的市场垄断地位。一浪高过一浪的创新活动也使得信息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使得新经济下的垄断具有很强的世时期性和脆弱性,更是暂时性的垄断。新经济下的市场垄断稳定性和变动性并存,造成了整个市场的易变性。 

    3.垄断市场的竞争性  

    新经济下垄断与竞争的关系特征也发生了不同于旧工业经济时代的变化。不复是交替性关系态势,而一定程度上互为强化。伴随着技术创新速度加快,技术产品生命周期虽短,创新频率提高。另外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完善,减小创新的障碍,所以信息市场,垄断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比尔·盖茨就已在警告员工,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而竞争和垄断之间呈现了交替性,并互相激发。    4.垄断市场的合作性  

    旧工业经济时代也存在企业之间合作,但多以价格和产量的合谋形式存在,损害了消费者福利而为反垄断法所规制。但在新经济中,企业合作大大加强。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使得企业合作的价值更大。另外,消费者导向的市场之形成也成为企业合作的必须选择。此外,网络技术为企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条件。新经济时代因产品技术性和开发风险的提高,封闭式创新模式已不再适用。 

第4篇

关键词:  网络经济 网络外部性 标准化 进入壁垒

         新经济下的产业以很大范围产出上的平均成本递减、相对于新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可以获得的融资而言不算太大的资本投入、非常高的创新率、迅速而频繁的进入和退出、消费的规模经济为特征的,满足这些特征,要求在标准设定方面实行垄断或者企业间的合作,纵向一体化在新经济中往往更为普遥。而这些特征都把新经济推向垄断,同时也推向竞争。

        一、新经济条件下垄断市场的形成 

        1.网络外部性、正反馈效应和需求方规模经济

        网络外部性作为新经济最基本特征,是指某一信息产品对一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者可兼容产品用户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因用户数目增加而增加效用是产品的直接外部性,而由于用户数目的增加导致更多互补产品供给而实现效用增加则是产品的间接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是网络规模扩大过程中的一种规模经济。产生于市场需求,是一种需求方规模经济。需求方规模经济的存在,导致某一特定网络产品用户越多,该产品具有的价值越大,从而吸引更多用户,由此形成网络扩张的正反馈效应。在此效应作用下,信息产品市场迅速扩张,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市场垄断性加强,可能形成独家垄断性市场结构。     

        而工业经济下亦存在的正反馈效应,也有规模经济效应。但是这种来自供应方规模经济导致的正反馈效应,在产品达到一定产量便进入”边际收益递减”阶段,负反馈将发挥支配作用。因此旧工业经济时代,厂商很难将规模扩大到垄断整个市场的地步,单个公司主宰市场的现象难以出现。         2.兼容性与标准化竞争     

        产品的兼容性指一个“系统”中两种组件结合并工作的能力。两种产品结合并共同提供服务但没有成本时,就说是兼容的。这种产品之间的兼容性程度直接影响网络规模大笑,从而影响产品的应用速度和市场地位。如果产品兼容,拥有的网络价值相同,以成本竞争优势地位。但是如果产品之间不兼容,而网络外部性较强,如果厂商采取先发优势进入市场并形成行业标准,在正反馈效应作用下,可以获取巨大的超额利和市场控制力,甚至垄断市场。由于标准选择中的锁定效应,使得信息市场中,消费者预期对产品的市场垄断地位具有重要影响。在信息市场上,新生产品想要进入时,除了自身技术优势,还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差异化竞争等手段来积极引导消费者,通过正反馈效应来形成和扩大市场垄断地位。

         3.产品或市场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导致市场垄断的重要因素。在信息市场上,先入者的技术标准构筑起后入者的市场进入壁垒,从而导致市场垄断。归根结底是因为信息产品的网络外部性。从网络外部性和消费者惰性产生的锁定效应来看,消费者是进入壁垒的设立者,虽然并非自己选择。但是,信息市场上,技术创新是动态过程,创新而带来竞争的持续不断,竞争可以打破垄断形成新的垄断,技术标准也会不断更新。这些竞争围绕技术标准化展开,先入方用作进入壁垒的技术标准成为后来者进入市场的障碍,竞争也就以此为关键,由此,信息技术不断被替代和升级,也出现了网络经济时代垄断的一方面特征:高竞争和高更替。

  4.知识产权和专利权保护     

    &

nbsp;   知识产权是为了鼓励知识产品生产而授予知识产品生产者的一定程度的垄断权,对促进技术持续创新十分必要。传统工业经济时代己经如此。企业是要从创新的利润中汲取创新动力的。而利润才通过发明专利加以保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的一种合理垄断。在新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和网络效应更使得企业在信息技术快速变化发展的情况下保持一定市场垄断性。比如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市场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本国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网络经济条件下垄断市场的特征 

        1.垄断市场的技术性     

        新经济时代的竞争主要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技术垄断是企业在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由于有知识产权和专利法的保护,技术的不断扩散和难以仿制的特点,创新企业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技术垄断,对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这和旧的工业经济时代不同,工业经济时代影响竞争的决定因素在于资本,企业只有拥有足够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因此,竞争的积累主要是资本积累的竞争,垄断的企业多是资本雄厚的大企业。而网络经济时代占有市场垄断地位并不一定开始都是大企业,垄断地位不能单凭市场份额来判断。

         2.垄断市场的易变性     

        在新经济时代,垄断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垄断,技术创新是形成市场垄断的关键性因素。由于创新技术的不易性和进入壁垒,以及知识产权和专利法的保护,再结合信息产品的网络外部性特征,垄断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较强的优势和稳定的市场垄断地位。一浪高过一浪的创新活动也使得信息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使得新经济下的垄断具有很强的世时期性和脆弱性,更是暂时性的垄断。新经济下的市场垄断稳定性和变动性并存,造成了整个市场的易变性。 

        3.垄断市场的竞争性     

        新经济下垄断与竞争的关系特征也发生了不同于旧工业经济时代的变化。不复是交替性关系态势,而一定程度上互为强化。伴随着技术创新速度加快,技术产品生命周期虽短,创新频率提高。另外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完善,减小创新的障碍,所以信息市场,垄断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比尔·盖茨就已在警告员工,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而竞争和垄断之间呈现了交替性,并互相激发。         4.垄断市场的合作性     

        旧工业经济时代也存在企业之间合作,但多以价格和产量的合谋形式存在,损害了消费者福利而为反垄断法所规制。但在新经济中,企业合作大大加强。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使得企业合作的价值更大。另外,消费者导向的市场之形成也成为企业合作的必须选择。此外,网络技术为企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条件。新经济时代因产品技术性和开发风险的提高,封闭式创新模式已不再适用。 

第5篇

21世纪是市场营销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代,新的营销理念、技术等不断涌现、不断发展,特别是Internet技术在市场营销领域的应用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新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消费者的行为跨越了多个渠道:他们把人类从古至今的需求和行为与新兴网络行为结合在一起,用新科技武装起来,混合了传统的和数字的,理性的和感性的,虚拟的和现实的因素。同时,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升级,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公司不一定能打败小公司,但信息传递快的公司很可能打败信息传递慢的公司。聪明的商家已认识到在市场营销领域悄然发生着一场巨大的变革,营销理念必须不断更新,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才能立足于这优胜劣汰的社会。下面我从以下五点谈谈我的观点。

一、从关注盈利易向关注顾客终身价值转变

近百年来,尽管企业市场营销理念经历了由生产导向观念向社会营销观念的演变,但大多数的公司通常关注的是从每笔交易中能获得多少利润,这种观念极易导致企业发生短期行为,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且顾客的忠诚度也不高,很容易丧失顾客。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不仅仅要关注的是所能获得的利润,同时也要关注每个顾客的终身价值,通过设计产品和价格以期在顾客的终身消费中获利。

顾客终身价值是基于顾客生命价值预期的由未来利润产生的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衡量营销成功与否的指标。一般用以下两个比率来衡量顾客的终身价值:(1)顾客保留率,顾客保留率越高,表明顾客对企业的评价越好。(2)顾客权益,它是企业用来吸引和服务顾客以及销售所花的预期成本。这个指标用来与营销策略及成本比较,可以预估对某一顾客群的营销是否会成功,因而这对营销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从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向以顾客满意为目标转变

尽管大多数企业已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但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不是通过满足顾客的需求达到顾客满意。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所寻求的应是尽可能使顾客满意,最终实现包括利润在内的企业目标。企业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不仅要考虑股东的利益,同时还必须保证顾客、员工、供应商、分销商的利益。企业必须遵循这样一个理念:在总资源一定的限度内,企业必须在保证其他利益方面至少能接受的满意水平下,尽力提供一个高水平的顾客满意。只有让顾客满意了才能够留住顾客,才能提高顾客的忠诚度。留住旧客户比开发新客户更重要。不能只重视产品本身的质量、价格、性能,而忽略产品的最终使用者与消费者的需求特性,这必然使得大部分企业陷入销售下降、库存积压的困境。

企业在营销过程中,要把完全满意的顾客和其他顾客严格区分开来。完全满意的顾客可以视为企业的忠实顾客,与他们保持活跃、长期的客户关系,可以通过他们的重购不断获得利润,要定期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给客户留下好的印象。但值得指出的是,不要盲目迎合顾客的需要,去调整自己的产品和改变营销方式,以致耗费资金和精力,最终产品会成为市场的附属品。

三、从传统的依靠单一营销向整合营销转变

激烈的市场竞争如大浪淘沙,迫使企业不断地审视自己的企业与所面临的市场营销环境,据此不断的调整企业的营销策略,或者确立新的营销理念,或者在原有的营销理念上有所改变。

整合营销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不同营销功能——销售、广告、产品管理、售后服务、市场调研等必须协调;二是营销部门和企业其他部门,如生产部门、研究开发部门等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整合营销实质是谋求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顾客的重要途径。可以把整合营销视为是对价值的整合,整合可以保证提品或服务的各个环节的质量,以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整合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各种相关资源,从而发挥高效的经济效益。所以整合营销有利于顾客,又有利于企业,可以实现双赢局面。

在这个新经济时代,创造市场也许比适应现存的市场来得更加重要,创造市场比细分市场和确定目标市场更为生动,成熟的市场竞争也是最为激烈的。而对于整个营销要求企业主动地迎接多变的市场挑战,更加清楚地认识市场与企业间的互动关系,不仅要分析现有的市场,更应了解消费者的新需求,发掘潜在的市场,从而开创新市场。在复杂动态的营销环境下,一个企业只有成为市场营销的开拓者,开创新的市场并不断地保持在同类企业中的领先地位,企业才有可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成长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从提供标准化服务向提供定制化服务转变

21世纪的今天,“每一个顾客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真理日益为营销界所重视。这些消费者并非同一人,某些市场消费者希望增加不包括在提供物以内的附加性能和利益,而另一些消费者却希望放弃他们不想要的那一部分内容。因此,市场定位不可能精确到每一个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不断向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定制营销卷土重来,它采用了“大规模定制”的新形式,并逐渐成为企业竞争的新前沿。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也已意识到提供定制代服务对扩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性,如青岛海尔集团实施的家电个性化生产战略,提出“您来设计,我来实现”的口号。由消费者提出自己对某种家电的个性化要求,海尔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定制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但是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大部分企业实行的仍然是规模生产、大众化营销、标准化服务,绝大多数的企业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定制化服务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益处,这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极易丧失顾客,最终失去市场。

定制营销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有着重要作用的。定制营销具有提供标准化服务所不具备的优势,无论对企业还是顾客都能带来巨大的利益。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定单;它使企业与顾客的联系更加紧密,不仅防止了大量标准化生产因不适销对路而造成产品库存积压,而且也有利于缩短流通环节、减少流通费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它还体现了社会营销的思想。

五、从营销人员从事营销向公司里人人关注营销转变

在新经济时代,在现代高科技背景下,企业竞争已不是孤立的产品竞争,而升级为企业整体形象的竞争,这就要求企业的营销工作不仅仅是营销人员进行营销,而是整体营销,人人参与营销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使顾客满意,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

惠普公司已故的戴维•帕卡德曾说过:“营销太重要了,以至于不能单单由营销部门承担。”营销理念必须让企业中的每一名员工都理解,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各项业务的开展。确切地说市场营销不只是一些专家的责任,企业里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承担起理解顾客需求的责任,并为发展和传递其创造的价值作出贡献。

市场营销应是每个人工作职责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应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以顾客为中心的组织文化,可以协调组织中的所有部门朝共同的任务和目标而努力。企业中的各个部门领导都给予顾客足够的重视,让顾客得到最大的满意,这样整个企业就能形成以顾客为中心,以顾客满意为最大标准的良好企业氛围,从而留住更多的老顾客,吸引更多的新顾客,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态势。

中国已加入WTO,我国的企业面临严峻的竞争环境,所以我国的企业一定要全方位地与国际接轨,要重视顾客,关注顾客,服务顾客,要在营销理念上有一个彻底的转变。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能使他们的营销理念,与他们的市场地点和市场空间同样迅速变化的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营销理念上结合实际进行相应的变革与创新,以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提高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人,需要不断地总结,人,需要不断地反思。职业营销人,尤其需要这样。我记得,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先生说过,人类文明的历史分为两大块,一是记载过去的历史,二是总结反思的历史。而我更喜欢总结反思的历史。文学大师傅雷先生曾言:没有肉体的静止,就不可能有思想的深刻。实际上说的就是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总结,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反思。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我认为,作为职业营销人,需要努力培养“三个良好、三个无限”。所谓“三个良好”就是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素质,良好的职业习惯。

良好的职业道德。德,才之帅也。没有德的人才,说不准就是一个定时炸弹,引爆了,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当然,良好的职业道德,涵盖了做人道德的一面,比方说“仁、义、礼、智、信”,但是,又不尽然,有很大的创新。中国入世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先生曾在一次《对话》节目中说:职业道德的人,既要懂得竞争意识的人;职业道德的人,又要懂得规则意识的人,也就是说要讲究游戏规则。

良好的职业素质,也就是一个营销人综合能力培养的问题。能力有大小,但一个人的能力是不断地发展,是不断地提高的。人都是学而知之的,而不是生而知之的。只要工作认真扎实,用心地听,用心地看,用心地思考,用心地做事,一个营销人的良好职业素质就能很快地上一个台阶。

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我认为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有很强的“悟性”,也就是说对市场的感悟能力、对市场的敏感度要高。需要培养一种跳跃性思维,一种发散性思维,一种逆向性思维。

从事市场营销策划的,“悟性”尤其重要。因为,任何创意策划,都是“老材料,新组合”,关键是如何组合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悟性从哪里来呢?我认为要靠相关知识的不断积累,知识的积累要靠不断地学习和总结。没有博学,就没有识见。没有总结和反思,也就没有非凡的洞察力和思辨力。

良好的职业习惯。海尔的管理有一条就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我看过它的新闻录像,案头文件、急办的、缓办的,一般性材料摆放,都是有条有理,井然有序;临下班的时候,椅子都放得整整齐齐的。海尔的管理,做起来很难。但是做为一位职业营销人,我认为,必须要有这种良好的职业习惯意识。管理在于细节,管理也在于要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在这方面,古井董事长王效金先生就是很好的楷模,比方说,王董事长临下班的时候,总是不忘关掉走廊上的路灯。

优秀是一种习惯,主动性是一种最大的习惯,作为一个职业营销人,尤其要深谙此道。

所谓“三个无限”就是激情无限,创造无限,潜力无限。

第6篇

1.新经济与成本会计环境

新经济,又称为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储存、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是以知识为主导的经济。新经济是一种无形经济,知识和智力所发明创造的无形资产构成了企业的重要部分;新经济又是一种创新经济,知识创新是它的本源;同时,新经济也是一种以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推动力的经济。

新经济对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它的来临使得成本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持以及企业的制造环境等方面。就成本会计的理论基础而言,这种变化表现为:新的管理理念、理论与方法不断涌现,不断创新。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

1.1.适时制(JustInTimeSystem,JIT)。JIT是一种严格的需求带动生产的制度,要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环节紧密协调配合,保质、保量并适时送到后一个加工(或销售)环节,实现‘零库存”(ZeronIventory),以降低存货的库存成本。JIT将会改变传统成本会计的存货成本核算方法。

1.2.全面质量管理(oTatlQualityManage—ment,TQM)。TQM同传统质量管理不同,它从事后的质量检验转向事先的预防为主,从只管理产品质量转向产品质量赖以形成的工作质量,从专职人员的检验转向广泛吸收全体人员参加,把重点放在操作工人自我质量监控上,以保证实现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零缺陷”(eZroDefect)。全面质量管理需要核算有关质量的成本与收益,而这些信息传统成本会计无法提供。因此,TQM将拓宽传统成本会计核算范围,丰富成本会计的核算内容。

1.3.成本回避(CostAvoidance)。传统的成本会计管理范围局限于生产领域,其内容局限于制造成本,其控制时效也局限于事中和事后。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一种全新的成本管理思想——“成本回避”应运而生。成本回避思想的核心是要求在产品的开发研制阶段就应充分考虑成本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强调预防性的成本节约,将降低成本的视野拓展到产品开发、采购,甚至销售使用阶段,不再局限于产品制造阶段。因而该思想将赋予成本会计全新的核算内容。

1.4.限制理论(Theoyr ofConstraints,TOC)。该理论认为企业发展是由一系列因素前后相连的链条组成,在这些因素中有的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限制因素,使企业发展存在薄弱之处,如果这些薄弱之处得不到加强,整个企业也不能得到加强。限制理论的现实意义在于它给了“成本一效益”原则另一种更科学的解释。

1.5.战略管理(StrategicManagement)。所谓战略管理,就是对企业发展有长期性、根本性影响的问题进行决策和制订对策的过程。战略管理需要更具前瞻陛、更系统、更全面的会计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已不再局限于本企业。对这种信息的需求,传统成本会计已无法满足,所以战略管理思想将为成本会计开辟一个新领域。

1.6.基准管理(Bench Marking Manage—ment)和持续改进(ContinuousImprovement)。基准管理是以企业内部或外部的最优业绩作为标准(即基准)来衡量自己的生产活动;持续改进意味着基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持续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企业管理的新趋势就是基准管理与持续改进相结合,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处于“永无终点”的比赛中。该管理理念将赋予会计人员以新的成本管理视角。

就技术层面而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使实时报告成为了可能,为成本会计方法,包括成本预测、决策、核算、分析和考核等方法的运用与创新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另外,随着高科技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在生产领域的运用,企业的内部制造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型的设计制造资源管理系统,如柔性制造系统(FMS)、电脑辅助设计(CAD)、电脑辅助工程(CAE)、电脑辅助制造(CAM)、电脑整合制造系统(CIM)等等。它们的出现不但彻底改变了企业的制造环境,也极大地改变了产品的成本结构,使产品总成本中人工成本所占比例大幅度下降,而制造费用所占比例剧增,且制造费用呈项目多样化、动因多样化趋势。因此,传统成本会计的制造费用核算方法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2.新经济时代的成本会计

传统的成本会计已不能适应新经济时代对成本管理的需要,它面临着挑战。我们应从实际出发,总结传统经验,运用新技术、新管理理论与方法,改进传统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使之适应新的成本会计环境。新经济时代的成本会计将呈现出以下特征: 2.1.成本管理思想将进一步更新

在新经济时代,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理论将在成本会计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将运用限制理论,从全局出发,全面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以及企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找出企业的薄弱环节,并将有限的资源用在该环节上,从而加强企业的薄弱环节,加强整个企业链,而不再是片面地强调降低成本。该支出所带来的效益将大大超过一味强调降低的成本,是“为了省钱而花钱”,更符合“成本一效益”原则。

其次,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将广泛运用基准管理和持续改进思想进行成本管理,以同行最优秀的企业为基准,以同质产品的最低成本为基准,找出差距,分析原因,进而实行企业再造工程,以增强竞争力。这一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永不停息的过程

第三,战略管理思想催生了战略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是运用成本数据和信息来开发和最终确认可 以提升公司竞争优势的最优战略。企业的管理者和成本会计人员将在战略管理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成本信息,开展诸如预警分析、股东价值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等,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服务。

2.2.成本会计的核算范围将进一步拓宽

为满足全面质量管理对员工业绩的计量与报告的需要,产生了质量会计。由于提高产品质量所产生的收益难以计量,因而质量会汁的重点将放在质量成本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上,成本会计的核算也就延伸到了质量成本领域一般认为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外部失败成本和外部保证成本等。新经济时代中,成本会计将提供更系统、更全面的质量成本信息,以满足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另外,成本回避思想进一步拓宽了成本管理的视野,赋予了成本会计全新的内容——“生命周期成本”的核算。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生产者成本和消费者成本。其中生产者成本又进一步细分为开发设计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和营销成本;消费者成本则由使用成本、维护成本和废弃处置成本组成。将成本概念从生产领域拓展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将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社会成本,也折射出一种科学的成本管理思想。

2.3.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将进一步丰富

第7篇

    1.1网络外部性、正反馈效应和需求方规模经济

    网络外部性作为新经济最基本特征,是指某一信息产品对一用户的价值随着采用相同产品或者可兼容产品用户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因用户数目增加而增加效用是产品的直接外部性,而由于用户数目的增加导致更多互补产品供给而实现效用增加则是产品的间接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是网络规模扩大过程中的一种规模经济。产生于市场需求,是一种需求方规模经济。需求方规模经济的存在,导致某一特定网络产品用户越多,该产品具有的价值越大,从而吸引更多用户,由此形成网络扩张的正反馈效应。在此效应作用下,信息产品市场迅速扩张,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市场垄断性加强,可能形成独家垄断性市场结构。

    而工业经济下亦存在的正反馈效应,也有规模经济效应。但是这种来自供应方规模经济导致的正反馈效应,在产品达到一定产量便进入”边际收益递减”阶段,负反馈将发挥支配作用。因此旧工业经济时代,厂商很难将规模扩大到垄断整个市场的地步,单个公司主宰市场的现象难以出现。

    1.2兼容性与标准化竞争

    产品的兼容性指一个“系统”中两种组件结合并工作的能力。两种产品结合并共同提供服务但没有成本时,就说是兼容的。这种产品之间的兼容性程度直接影响网络规模大笑,从而影响产品的应用速度和市场地位。如果产品兼容,拥有的网络价值相同,以成本竞争优势地位。但是如果产品之间不兼容,而网络外部性较强,如果厂商采取先发优势进入市场并形成行业标准,在正反馈效应作用下,可以获取巨大的超额利和市场控制力,甚至垄断市场。由于标准选择中的锁定效应,使得信息市场中,消费者预期对产品的市场垄断地位具有重要影响。在信息市场上,新生产品想要进入时,除了自身技术优势,还要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差异化竞争等手段来积极引导消费者,通过正反馈效应来形成和扩大市场垄断地位。

    1.3产品或市场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导致市场垄断的重要因素。在信息市场上,先入者的技术标准构筑起后入者的市场进入壁垒,从而导致市场垄断。归根结底是因为信息产品的网络外部性。从网络外部性和消费者惰性产生的锁定效应来看,消费者是进入壁垒的设立者,虽然并非自己选择。但是,信息市场上,技术创新是动态过程,创新而带来竞争的持续不断,竞争可以打破垄断形成新的垄断,技术标准也会不断更新。这些竞争围绕技术标准化展开,先入方用作进入壁垒的技术标准成为后来者进入市场的障碍,竞争也就以此为关键,由此,信息技术不断被替代和升级,也出现了网络经济时代垄断的一方面特征:高竞争和高更替。

    1.4知识产权和专利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为了鼓励知识产品生产而授予知识产品生产者的一定程度的垄断权,对促进技术持续创新十分必要。传统工业经济时代己经如此。企业是要从创新的利润中汲取创新动力的。而利润才通过发明专利加以保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知识产权是法律赋予的一种合理垄断。在新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和网络效应更使得企业在信息技术快速变化发展的情况下保持一定市场垄断性。比如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市场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本国的知识产权保护。

    2.网络经济条件下垄断市场的特征

    2.1垄断市场的技术性

    新经济时代的竞争主要是技术创新的竞争,技术垄断是企业在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和灵魂。由于有知识产权和专利法的保护,技术的不断扩散和难以仿制的特点,创新企业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技术垄断,对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这和旧的工业经济时代不同,工业经济时代影响竞争的决定因素在于资本,企业只有拥有足够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才能在竞争中胜出。因此,竞争的积累主要是资本积累的竞争,垄断的企业多是资本雄厚的大企业。而网络经济时代占有市场垄断地位并不一定开始都是大企业,垄断地位不能单凭市场份额来判断。

    2.2垄断市场的易变性

    在新经济时代,垄断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垄断,技术创新是形成市场垄断的关键性因素。由于创新技术的不易性和进入壁垒,以及知识产权和专利法的保护,再结合信息产品的网络外部性特征,垄断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较强的优势和稳定的市场垄断地位。一浪高过一浪的创新活动也使得信息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使得新经济下的垄断具有很强的世时期性和脆弱性,更是暂时性的垄断。熊彼特指出:任何一种垄断地位都不可以高枕无忧的,在公共事业领域以外,一个独家卖主的地位,一般只能在他行动的不像一个垄断者时,才能够争取到并在几十年内保持住。美国着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曾说过:高科技的竞争本来是也必然是一场接一场的“胜者通吃”游戏。通吃垄断只是暂时的,一旦有好的东西降临它就会消失。要获得垄断利润,垄断厂商必须靠不断创新,来维护竞争优势。

    由此可见,新经济下的市场垄断稳定性和变动性并存,造成了整个市场的易变性。

    2.3垄断市场的竞争性

    新经济下垄断与竞争的关系特征也发生了不同于旧工业经济时代的变化。不复是交替性关系态势,而一定程度上互为强化。伴随着技术创新速度加快,技术产品生命周期虽短,创新频率提高。另外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完善,减小创新的障碍,所以信息市场,垄断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比尔·盖茨就已在警告员工,微软离破产只有18个月。而竞争和垄断之间呈现了交替性,并互相激发。

    2.4垄断市场的合作性

    旧工业经济时代也存在企业之间合作,但多以价格和产量的合谋形式存在,损害了消费者福利而为反垄断法所规制。但在新经济中,企业合作大大加强。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使得企业合作的价值更大。另外,消费者导向的市场之形成也成为企业合作的必须选择。此外,网络技术为企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条件。新经济时代因产品技术性和开发风险的提高,封闭式创新模式已不再适用。

第8篇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会计观念

    一、会计摸式遇到新挑战

    (一)传统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以物质和货币的所有者为服务对象。以出资者和收益为中心。以保障业主债主的权益为出发点和宗旨;站在投资者和债权入的立场上。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管理和决策,从而保证出资者收益的最大化和债权人风险的最小化。强调物质和货币的所有者、债权人的核心地位。面对人才智力资源经济价值的认识、投入仅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一项费用成本或作为一项无形资产简单的予以列示,甚至在法律上往往限制无形资产的形成和作用。如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投入资本中。无形资产投资不得超过总投资的20%。这在人才智力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愈来愈重要的情况下,明显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二)既然信息技术革命导致信息活动价值在企业产品价值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那么。企业在这些信息活动上的耗费就理应计入产品的成本或者资本化,并要求损益表的内容和结构作相应的变更,而在现行会计模式下,企业所有信息活动的耗费一般都是作为费用来处理的,这样势必难以真实、恰当地反映出这些活动的性质和所发挥的作用。同时。现行的资产负债表反映的亦主要是有形的实物资产状况.而无形的信息技术资产在其中却难有一席之地。从理论上讲,既然信息技术正在成为企业财富的主创因素,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不仅应在资产负债表中予以反映,而且应该占据显要的地位,以完整地反映出企业的整体资源状况和生产力。在网络会计中。会计期间等同于交易期间,无跨期分摊收入和费用的问题,权责发生制失去了基础;在电子联机实时报告下,收付实现制更适用于网络会计;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公司产品的交易市场价格活跃.企业的成立、存亡、破产频繁,采用历史成本计价不能够公允的反映现金流量信息,反映滞后。如此这般,都对现行的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原则、稳健性原则、充分披露原则和资产、收益计量原则等产生冲击,然而这些并不能成为将信息技术资产排除在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之外的理由,反过来恰恰说明现行会计模式存在着严重缺陷,面临着根本性变革的必要。

    (三)会计职能发生了变化。网络会计对核算尤其对监督职能均有要求。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会计人员从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可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企业经营决策.通过在线空间及时得到会计信息。运用相关知识协助决策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实现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过渡。

(四)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会计信息处理和传递能力的提高以及组织机构的变革。会计提供信息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如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化,使会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子系统,除了提供历史的财务信息外,还能提供非财务信息、经营管理信息、分析和预测信息。会计空间大为拓宽。而现行会计模式却仅限于前者,使会计功能萎缩,发展受限。

    (五)在现行会计模式下不予确认人力资产以及研究和开发费用直接冲减当期收益的做法,导致企业在人力资源和研究与开发上投入越多,其资产和收益减少得就越快,从而抑制了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影响信息技术革命的进程。

    (六)在信息技术、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十分需要掌握资源及生产过程的动态信息、前瞻性信息、衍生金融工具信息及有关不确定信息,而现行会计模式下很难提供。如果不打破传统框架,企业的决策就难以定夺。

    二、面对挑战,更新现念

    经济时代是知识和经济的一体化。具体地说。知识经济在资源配置上是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充分利用富有的自然资源来创造新的财富.减少对稀缺资源的依赖,并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企业最具价值和最重要的资源已不再是物质资本而是知识和智力,即智力资本。社会由于追逐知识结构而回到人的本身,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人的脑力、心力、智力为核,从人出发开发人、服务人。人、人才在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将居于核心地位,人的智慧和创新将成为全社会的第一资本、第一资源、第一目的和第一财富。由于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如不及时进行会计创新,将会给经济长期稳定发展造成十分严重的不良后果。在一些发达的国家,会计学者已经开始反思和变革现行的、历史的、分期的、以成本为基础的会计模式,探索建立一套适应信息技术时代需要的新型会计模式,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种发展.运用全新的思维.创造出一系列新经济时代全新的会计观念,及早参与这一历史进程。

    (一)面向未来的时空观念和动态时点观念。会计是一门实效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随着人们时空观的变化,必须相应地将会计的时空观由回顾型转向展望型。第一,要彻底抛弃以过去为重心的理论体系和观念,构建一种紧跟时代的、面向未来的会计组织结构体系及方法体系.使会计系统与周围环境紧密地融为一体。第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时间的感受,使人们难以忍受以定期结算为基础的传统财务报告所带来的会计信息时滞。应利用网络世界的时空优势,构建会计的实时动态处理、在线管理,以把握过去与未来的结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