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社区医保低保工作总结

社区医保低保工作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2-08 05:36: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社区医保低保工作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社区医保低保工作总结

第1篇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1、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和上学。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扶持贫特困残疾人生产发展,为15户贫特困残疾人提供低息小额信贷,每户5000元,补助7.5万元;为300人残疾人免费进行使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每人300元,已下达9万元;安排残疾人与企业之间的供需见面会2.4万元;盲人按摩培训补助元;为20名贫困残疾人或其子女上大学(大专)提供每人元补助和20名贫困残疾人或其子女上高中(职高、中专)提供每人1000元补助,共6万元。区级财政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了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政府助学提高残疾人的自身素质,增强残疾人就业和创业能力。

2、加大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为切实保障我区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根据《关于做好我市重度残疾人生活和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我区残联、民政局通过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城乡重度残疾人对象987人,并增发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金46万元;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的“安居工程”,为7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户或无房户实施翻建,每户2万元,为22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户实施修缮,每户6000元,共下达资金13.6万元,进一步解决贫困残疾人住房问题。

3、提高残疾人康复水平。建立残疾人康复站4个,每个站补助标准1.5万元,区级配套4万元;实施“光明行动”,免费为12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补助标准每例1500元,区级配套4.2万元。政府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提高了残疾人的健康水平。

4、建设残疾人“福乐家园”。建设3个残疾人“福乐家园”,每个家园补助标准5万元,共补助15万元,重点解决16-45周岁残疾人对生活照料、康复养护、技能培训、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的需求。

二、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到年人均15元的服务标准。

1、落实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经费保障政策。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莆政综[]33号)的要求,在核编定岗基础上,丙类卫生院编制内人员工资按事业单位的标准由区财政全额核拨;甲类和除山区外的乙类卫生院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和院领导的工资由财政全额核拨,其余人员实行差额补助。20__年初预算安排常太卫生院、华亭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和院领导工资及社保、医保等资金272.5万元,已下达130万元,保证了卫生院工作人员安心基层工作,解决卫生院人员工作的后顾之忧,保障了卫生院工作人员的生活稳定。

2、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为了给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连续的健康服务,加快社区卫生建设,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全面执行11.64万人,每人按15元/年筹资,174.6万元。其中:省级6元/人计69.84万元,市级2元/人计23.28万元, 区级7元/人计81.48万元,区级资金已补助到位。

3、实施乡村医生补助制度。以县市为单位,从年人均15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安排3元,作为乡村医生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补助经费。乡村医生津贴补助年不低于4000元,市级补助1200元,区级财政补助2800元/年,共计68.6万元。

4、强化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安排初级卫生经费及预防接种疫苗经费 23.5万元;接种乙肝疫苗工作经费5万元;传染病防治经费5万元;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工作经费10.4万元。财政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各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措施。

以上几项政策均为我区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项目,共需资金536.6万元,20__年省级补助专项328.5万元,区级预算安排208.1万元。

三、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1、提高卫生医疗设备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院的就医环境,扩展农村卫生院医疗保健服务范围,改善卫生院病房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提高我区医疗卫生条件。我区年初配套年完成一个卫生院设备更新项目50万元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备更新费50万元。20__年乡镇卫生院提升工程补助灵川卫生院改造提升经费8万元。

2、落实-20__年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农村改厕项目工作。-20__年度,我区共改建三格式卫生厕所1500座,补助标准600元/户,区级财政及时下拨省级农村改厕专项经费60万元,区级配套15万元,保障农村改厕项目所需的地面建设部分资金和项目启动、宣传培训、技术指导、健康 教育、督导检查等经费,并确保改厕资金足额到位,保障农村改厕项目工程按期保质完成。

3、加强卫生技术人员培养。财政出资委托学院定向委培全日制普通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继续完成千名医师帮扶基层医疗机构任务,安排20__年卫生人员培训费6万元,农村卫生院卫技人员补贴81.44万元。

4、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年4057人,政府补助每人400元/年,共补助159万元,其中:省级121、市级14、区级24。

四、落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优抚对象、城乡医疗保险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确保群众生活稳定

1、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城市低保1800人,其中边缘户166人,为保障全区城市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维护全区社会治安稳定,20__年全年需补助279.29万元,月享受城市低保人员717户共1658人。农村低保对象5449人(五保户549人),新增农村低保户451人, 20__年全年需补助460.92万元,已下达资金240万元,月享受低保人员1849户共4931人。为了切实保障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积极争取,加大财政的投入,确保我区农村低保工作正常开展,

2、农村困难医疗救助,20__年农村医疗救助筹集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130元:补助6045人共78.59万元,按50元的标准中省市区三级承担的比例测算:省级31.43万元、市级39.29万元、区级7.86万元。20__年城市医疗救助筹集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调整为每人每年130元,2835人共31万元,其中:省级5.17万元,市级20.67万元,区级5,17万元。20__年革命“五老”人员20人,年600元/人,年1.2万元,其中:省级0.7万元、市级0.4万元、区级0.1万元。20__年重点优抚对象932人,年600元/人,共55.92万元:省级39.1万元、市级11.2万元、区级5.6万元。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20__年省(含中央补助)、市、县级财政对各县(市、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居民的每年人均资助总额从80元提高到120元。今后随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缴费水平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长而提高。20__年农村居民个人缴费标准从每人每年20元提高到30元。年参合人数243616,各级财政补助:省(含中央)2290万元,市283万元,区350.8万元。

4、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参保人数19302人(困难2734人),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人年,筹资标准120元/人年:省级96元、市级12元、区级12元;区120元/人:省级72元、市级38元、区级12元。共计240万元:省级168、市级48、区级24。

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筹资标准每人160元/年:政府补助每人122元/年,个人缴费38元。医大分校、仙游示范学校参保3039人(困难大学生575人),省级补助年82元/人(困难大学生38人)共计39万元;市属院校学院参保人数10715共计131万元:省级96元/人计103万元,市级26元/人计28万元。

5、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我区20__年10月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我区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并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经测算10月-12月所需资金670.94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393.3万元,市级107.46万元,区级170.18万元。

6、解决自收自支单位医保社保历史欠费问题。20__年年初预算安排历年社保医保欠费资金200万元,用于解决差额及自收自支单位历年社保医保欠费问题。由欠费的自收自支单位向医保中心及社保中心补缴所欠单位部分的医保社保总额的50%之后,区财政补助50%,以鼓励自收自支单位积极补缴欠款,进一步解决自收自支单位历史欠款问题。目前,已补助区建筑工程投标招标办、水政监察大队偿还医保社保欠费共163744元。

五、加大财政投入,创建双拥模范城区

1、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关心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安排抚恤金总计337.42万元:烈属定补(35人)、一次性抚恤金、病故军人医嘱定补、因公牺牲遗嘱定补提高标准后共55万元;参战人员补助费169人、在乡复员军人定补165人、53年前入伍复员企业工作退休人员29人、失散人员定补1人141万元;在乡在职残废金提高标准,新增2人,年需140.42万元;护理费1万元。切实地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他们送去了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2、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军队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了我区两个文明健康发展。搞好双拥工作。大力开展春节、八一期间的走访慰问活动,安排双拥慰问费79.67万元。

六、支持和重视老干部工作,确保老干部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政策

区级安排74名离休人员(含糖厂14人)春节慰问费、公务费和特需费16.87万元;处级退休老干部专项经费20.43万元;企业离休干部无工作遗属生活补助1.8万元。狠抓离退休干部四个待遇的落实,使全区老干部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为。

七、明年工作计划:

1、.做好20__年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工作,进一步规范基金支出;继续做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汇编工作。

2.以促进就业为重点,配合劳动部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一步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能力。

3.配合做好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配合做好妥善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保问题。

4、 积极配合民政和残联,保障与群众直接相关的民生投入,如城乡低保、城市医疗救助、五保供养、重度残疾人救助等,保证对低收入群体的救助资金及时发放到位,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 实保障干部、退役士兵等涉军群体的资金和待遇保障工作。及时发放灾后救助资金和灾后重建资金,完善各项资金的管理。

5、 配合卫生系统,以深化医改为重点,落实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新出现的资金管理制度。

第2篇

截止2015年10月31日,XX县五年刑满和三年解矫人员共达408人。2015年1-10月,刑释解矫人员共有123名,其中刑满释放54人,假释1人,解除社区矫正68人,省外释放人员9人,省内释43人。刑释解矫人员帮教率达到100%,就业安置率达到95%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以下。现将我县今年安置帮教工作总结如下:

一、安置帮教工作衔接机制稳健运行

1、信息网络畅通。在刑释解矫人员基本信息的沟通上,突出抓住迅捷、真实和畅通三个基本要素。11个乡镇全部成立了安置帮教工作接待站,90个村(居)委会也全部成立了安置帮教工作小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了刑释解矫人员基本信息互通有无。通过这套网络,XX县认真开展了服刑在教人员信息核查工作,对今年监狱、劳教所、看守所上传的新入监所人员信息核查率达到100%。对监所上传的服刑在教人员存量信息,按计划开展核查确保了服刑在教人员的信息核查及时、真实、准确。

2、无缝对接100%完成。XX县细化无缝对接工作的工作制度,完善了一套“放回有人接,接回有人管,无业有人帮,创业有人扶”无缝对接协作机制。并在完善刑释解矫人员的接送举措上,以司法所为基本框架,局机关兜底为补充的接送兜底包干机制,专门成立了“县无缝对接应急小组”,明确了工作任务,落实了工作责任,建立了工作流程,做到了环环相扣,确保完成“必接必送”的工作任务。今年省内释放人员43名全部接送到位,按照上级关于对省内监狱释放的刑释人员必接必送的要求,达到100%的接送率。

二、全面落实了刑释解矫人员帮教措施

1、广排查,细帮教。今年,先后在国庆中秋节和十八次五中全会召开之前对五年来的刑释人员和三年来的解矫人员进行了集中排查,全面摸清了刑释解矫人员底数,准确掌握了他们的现状。对有重新犯罪苗头人员的帮教工作突出“早”,做到了早介早控,及时提醒教育并落实帮教监督措施,使之始终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使之与违法分子断网断线,及时教育转化工作,确保不出问题。

2、成功安置一名患严重精神病的刑释人员。我2015年5月4日,省女子监狱一名服刑近20年,患严重精神疾病的女性罪犯刑满释放。接到释放通知后,XX县司法局积极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一方面由县司法局局长即刻向县分管领导请示报告,由县领导紧急调度水边镇政府、县司法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局等各部门力量,共同商议解决其户口、低保、救济、医疗、医保等生产生活问题,并积极与市精神病医院取得联系,商议医疗收治办理事宜;另一方面由县司法局和水边镇政府组织专职队伍亲赴监狱办理无缝对接,积极做好思想安抚工作,并将其直接送往市精神病医院办理收治手续。

目前,该名刑释人员已安心入院进行系统治疗,县公安部门为其办理了户口落户,县民政部门为其落实了医保之外的其他医疗费用,县司法局也将长期为其提供生活补助费,其他新农合医保和低保等相关事项也已办妥。

三、继续严格规范刑释解矫人员台账和专项经费管理

1、为有效规范刑释解矫人员的“两费”发放流程,确保专款专用,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统一制作了一份《刑释解矫人员档案》,包括:基本情况登记表、责任人名单、释放通知书、安置帮教协议书、安置帮教情况登记表、回访记录表、交接单、接送经费申请单、生活补助发放(回执)、生活补助发放表等多项内容,“两费”发放必须依据原件材料逐级申报,缺一不可。

2、严格管理经费,一卡通发放两项补助。XX县每年都要开展至少两次以上安置帮教经费专项自查和检查,严格审查各司法所在接送经费和生活补助经费发放中是否存在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等违规行为。今年我县在“两费”发放程序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在简化村(居)委会一级发放程序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一套符合我县实情的“一卡通”发放流程,补助款直接打入接送人员和刑释人员的个人帐户,既规范了经费使用又兼顾了效率,能够确保做到专款专用。

2015年1-10月,XX县“两费”发放共计71100元,其中接送经费发放19700元,生活补助费发放51400元。生活补助费按照上级发放标准和要求做到了应援尽援,补助到位。

四、存在不足

一是安置帮教工作经费缺口仍很大,影响整体工作深入开展。二是部分刑释解矫人员安置力度不够,社会对他们还存在偏见。三是安置帮教就业基地建设难以满足需求。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保证信息衔接和无缝对接的100%完成。

第3篇

一、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一)努力工作,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我市目前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8945人,州局下达我市的任务是18943人,完成率为100%;我市农民工参保人数为1166人,州上下达任务为1166人,完成率为100%;我市回收基本医疗保险历年欠费360万元,州局下达的任务是312万元,完成率115.4%,大大增强了我市医保基金的抗风险能力;我市社会保障卡发放率为100%,州局下达的任务是80%;各项工作任务均已超额完成,为今后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工作情况。

到2008年11月底止,我市医疗保险参保单位476户,参保人数18945人,在职14165人,退休4780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12396人,企业4718人,灵活就业人员1831人;新增参保人数509人。今年参保人数净增较慢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原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老企业基本已经应保尽保,而另一方面,私营企业、个体户等新生企业大部份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其原因除了不了解或不知道医保政策外,主要问题是好多用工属于农民工,参加了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上这些用人单位因考虑自身的利益,而不愿意为其雇工缴纳医疗保险费。

(三)医疗保险基金的核定征缴情况。

到11月底核定医疗保险基金单位缴费基数33884.83万元,月均单位缴费基数3080.45万元;核定医疗保险个人缴费基数28468.21万元,月均个人缴费基数2588.02万元。缴费基数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财政拨款的参保人员近年来工资增长以及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致使今年缴费基数有了较大增长。到11月底应缴基本医疗保险费3367.41万元,其中:单位应缴2710.78万元;个人应缴656.63万元。致11月底应缴大病医疗保险费189万元。到11月底预缴249万元,补缴360万元(其中财政补缴历年欠费312万元),实缴基本医疗保险费2994.7万元,本期收缴率88.9%,其中:单位缴纳2346.94万元,收缴率86.97%;个人缴纳647.78万元,收缴率98.65%。原因:个人收缴率大于单位收缴率主要是个人参保采取了一年一次全部征缴的办法,因此,个人参保的基本上已将全年的医疗保险费基本缴清。到11月底实缴大病医疗保险费171万元,大病预缴72.7万元,补缴7万元,收缴率90%。

(四)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情况。

到11月底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际支付医疗费用2227.84万元,其中:统筹基金支出1278.84万元;个人账户支出949万元;大病医疗保险支出240.2万元;工伤医疗费用收入14.7万元;支出14.2万元;生育医疗费用收入31.8万元;支出32.6万元。

(五)离休及特殊照顾人员管理情况。

今年离休人数94人;特殊照顾人员2人;建国前老工人4人。离休干部医疗费用收入165万元;支出169.3万元(其中兑现离休干部2007年医疗费用节约奖励11万元)。

(六)基金结余情况。

到11月底止,统筹基金结余1748万元;个人帐户基金结余1925万元;大病医疗保险基金结余19.4万元;离休医疗费用结余27.4万元;工伤医疗费用结余1万元;生育费用节余4.4万元

(七)“两定”机构的管理情况。

我市现有定点医疗机构30个,定点药店54个,其中:已经连网的定点医疗机构16个,定点药店41个,网点遍布##城区各街道、社区以及除景哈乡外的所有乡镇。2008年11月底州、县(市)联合检查组对(两定)机构进行了抽查和考核,两定)机构运行良好,考核均达到良好以上。基本满足了职工就近、就便就医、购药的要求。

(八)积极主动,认真调查,做好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准备工作。

为让我市广大城镇居民都能享受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和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认真做好城镇居民基础数据的调查,为学生、残疾人、低保户、老年人和其他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提供了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我州出台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实施)办法》。

二、医疗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扩面工作难度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原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老企业基本已经应保尽保,现有覆盖范围已经没有扩面的空间,而私企业、个休户雇主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对医疗保险认识不足,加上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以来进城务工人员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以及相关医疗保险政策缺乏强制性,因此,扩面工作难度大。

(二)根据我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实施)办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行州级统筹,属地管理,统一政策标准,统一信息管理,统一操作流程。遵循低标准、广覆盖、保大病,缴费与待遇水平一致,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坚持政府引导、部门配合、个人和家庭按规定缴费,政府给予补助,动员社会给予支持,建立健全多渠道筹资机制、实行只建立统筹基金,不设个人帐户,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

(三)工作场所、人员、经费、设备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中心现有11名职工,除年人均850元的人头经费外,只有2万元的业务经费,尚不够支付设备维护费用,只够上半年开支。加上我市拟在2009年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建立州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风险储备金制度,风险储备金规模为500万元,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解决经办机构必需的人员编制和按照参保人数每人每年8元安排经办业务工作经费、工作场所、设备等现已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金州、市财政补助的配套配套资金等各项经费。以上所需资金要在2009年初得到解决,才能在2009年正常启动我市城镇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三、2009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扩大覆盖面,进一步加强基金抗风险能力。我们要继续加大力度将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及其做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纳入医疗保险,为上述劳动者解决后顾之忧。同时也扩大了基金的来源渠道,增强基金抗风险能力。

(二)严格基金管理,确保基金安全。继续完善基金征缴工作制度,积极同财政、地税、银行等部门协调工作,争取各有关部门对医疗保险工作的支持,保证基金及时足额收缴。加强基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和社会的监督。加强医疗费用的审核工作,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制约医、患双方的不合理医疗行为。

第4篇

 2006年,财监系统各部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跻身全国县级两百强”目标,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发扬争先创优精神,全力干事,奋发进取,各项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积极推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发挥民政职能优势,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1、立足为民解困,开展了面对困难群体的各项社会救助。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机制健康运行。通过加强督查,科学指导,完善管理,发展副业,全市各敬老院管理规范有序,五保对象生活安稳幸福。目前,集中供养五保老人生活费已达3020元/年。全市19所敬老院共落实生产用地85.3亩,生产蔬菜13.5万多斤,饲养生猪180头,大部分敬老院蔬菜、猪肉实现基本能够自给,并吸引自费托养老人50名。城乡低保及春夏荒救济落实到位。认真执行动态低保制度,目前城镇居民低保对象停保30户100人,农村低保对象停保396户933人。全市城乡低保对象共4817户8167人,其中:城镇居民低保户362户776人,农村低保户4455户7391人。累计发放低保金441.8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低保金63.2万元,农村村民低保金378.6万元。审批减免1401名困难学生学费145.6万元。元旦、春节期间,拨出慰问金122万元;春夏荒期间,下拨救济款9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928户11000人,并及时做好了“5.4龙卷风”、“6.18”洪涝灾害救助工作。慈善救助有效实施。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募集慈善资金41.5万元。开展重病医疗、特困群众、特困学生救助活动,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36.8万元,受救助人员1100人次。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正式施行。制订并实施了《我市市医疗救助工作管理实施办法(暂行)》,发放救助金23.8万元,救助患病困难群众679人。接受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申请865人,实际救助729名,累计发放救助金3.6万元。

 2、立足基层稳定与发展,开展了村委换届选举和乡镇区划调整工作。在第七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注重发扬民主,规范操作,强化督查,选举工作顺利,成效较好。表现为选举成功率高,全市555个村,有552个已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另有3个村要实行缓选),其中538个村选成选足,成功率达97.5%,没有出现空白村;选民参选热情高,全市选民总数384413人,其中实际参选选民有367718人,参选率为95.7%;村委会成员素质良好,全市村委会成员数1392人,其中党员人数占总数62.4%。初中以文化程度占总数的93.10%。从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行政成本、推进城镇化和发展要素集聚出发,深入开展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调研,精心拟定调整方案,做好上下级的衔接沟通,稳妥推进方案的实施。全市27个乡镇,调整为21个乡镇,包括2个街道、13个镇、6个乡,调整率22.2%。

 3、立足争先创优,开展了争创双拥模范城和老龄工作先进市活动。围绕争创双拥活动,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圆满完成退伍安置任务。共安置2007年冬季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299人,共发放安置保障金126.9万元。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及时发放义务兵家属和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220.9万元,制定出台《重点优抚对象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暂行办法》,确保重点优抚对象的优抚标准与我市生活水平同步增长。据测算,实施自然增长机制后,全市优待金支出增加120多万元。做好了争创的各项准备工作,整个争创工作得到盛市检查组的充分肯定。我市被授予全国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先进单位称号。围绕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活动,加快推进市、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三级老龄工作网络及活动场所建设,促进老龄工作深化发展。全面部署实施家庭协议养老工作,提高家庭赡养水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依托老年电大、老年大学,扎实开展老年人文化教育,丰富老年人业余生活。目前,正在接受老年电大教育老年人达1837人,在老年大学学习的老年人达600人。依托社区,广泛开展各类社区老人文体活动。全市10个社区,组建老年文艺团队11个。

 二、加强财税征收管理,促进收入持续增长

 1、大力组织收入。坚持“抓大不放斜的税收征管方针,开展漏征漏管户清理。进一步推进个体税收“三等九级”的征管办法。加强与金融系统的沟通,扩大网上申报和银行扣款范围,至9月底,90%的企业实现“网上申报”,“网上申报”企业和

共4页,当前第1页1 “双定”户实现了税款的银行扣缴。探索建立基金户的联网扣税模式,推进个体工商业户及自由职业者办卡扣缴养老、医保费扩面工作,真正实现纳税人从办理申报到缴纳税费全过程的电子化。推行稽查责任制,制订《案件处理、处罚集体审议及报批制度》、《税务检查时效管理办法》,提高稽查效率。完善国地税、工商、公安、金融等部门的协作机制,加强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严厉打击偷逃税行为,促进税收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努力做到应收尽收。1-9月,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4.5亿元,完成年计划79.3%,增长18.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亿元,完成年计划76.4%,增长23.5%。财政总支出完成42225万元,增长26.6%。预计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05亿元,增长18.6%,地方财政收入3.65亿元,增长17%。1-9月,地税部门完成各项收入30783万元,增长12.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2万元,增长7.9%。预计全年实现地方税收收入3亿元,增长14%。国税组织各项收入20084万元,增长17.3%。其中烟草公司分别上交国税691.7万元,地税969.3万元。

 2、优化收支结构。正确分析今年水泥等传统支柱产业税收大幅下降的严峻形势,调整收入结构,强化税源监控。及时调整房地产行业税收政策;完善土地增值税管理办法,扩大土地增值税的预征范围;出台《企业所得税分类管理办法》;扩大印花税预征范围,开展客运行业纳税评估,规范客运企业税收管理;调整木材行业税收政策,进一步规范木材行业税收征管,加强社保费收入征管。对年纳地税额在10万元以上的重点企业实施重点税源监控,强化税收动态管理,确保税收的及时入库。严格支出安排。制定《我市市部门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我市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和《我市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预算编制标准、程序;坚持“保吃饭”与“搞建设”相结合。按照“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不留缺口”的原则,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不编制赤字预算。集中财力保重点、保急需。财政支出向工业发展、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倾斜,其中企业贴息资金增长11.1%,农业支出增长67.5%,教育投入增长11.7%,公共卫生支出增长56%,医疗卫生支出预算增长28.2%,公检法司支出增长16.7%。

 3、积极培育财源。及时调整财税扶持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努力培植新兴财源。进一步加强了对企业技改项目财政贴息资金申报和管理,加大了技改贴息支持力度,安排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2600万元,推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担保中心的政府信用担保作用,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和其它各项盛市财税优惠政策,1-9月,地税对23户企业审批减免企业所得税金额4709万元,批准38户企业财产损失税前扣除1245万元,办理69户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认定;国税办理各类退税5509万元,其中出口退税1287万元,资源综合利用退税2684万元,民政福利企业退税1174万元,所得税汇算清缴多缴退税364万元,办理征前减免税收1104万元,为4100多户纳税人办理起征点见面手续。积极向上级争取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国债资金。1-9月,向上引资额超亿元。加强财政性资金的调度和管理,千方百计筹集资金,确保重点建设资金的需求。认真选择政府外债投向,积极主动与金融机构衔接,通过国有独资公司向金融机构贷款,2006年共融资1.1亿元。加强资产出租管理,努力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三、坚持发展稳健并重,促进金融地方共赢

 1、加强窗口指导,优化信贷结构。定期召开金融形势分析会和货币信贷政策执行情况专题座谈会,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拓展业务范围,促进信贷总量平稳增长;认真抓好各项货币政策的落实工作,跟踪各项货币政策措施的实施效应;按照国家宏观调控、产业政策的要求,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导金融机构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加强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协调,调整信贷结构,增加信贷有效投放。加强与市外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举办了首届投融资项目洽谈会,向市外20多家金融机构推介项目50个,现场签约19个,协议融资11亿元,已到位资金亿元。全市存贷总量实现稳健增长,9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73.2亿元,比年初增93468万元,增长14.65%,同比多增4546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6.3亿元,比年初增63345万元,增长12.67%,同比多增31849万元。余额存贷比77%,增量存贷比67.8%,超过XX市平均增幅24.3个百分点。引进市外信贷资金3.73亿元。

 2、加强信用建设,改善金融环境。出台了金

共4页,当前第2页2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把促进改善区域警容生态环境作为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组织开展“信贷守信企业评驯活动和重点支持企业的筛选活动,评选出信贷守信企业86家,2006年金融支持重点中小企业37家。深入开展信用村建设,共创建信用村214个,比年初增加39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9%;评出信用户82207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58%。9月末,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6795万元,余额23065万元。继续实施公务员信用证制度,完善出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信用证制度。

 3、加强调查研究,指导科学信贷。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情况调查,提出了改革和完善金融机制,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有关建议。开展水泥行业经营现状调查,提出了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提升和优化传统产业等有关建议。开展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外贸出口、金融支持春耕生产、对金融重点支持的中小企业贷款发放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及办理票据贴现、农信社不良贷款清收和成本费用控制等情况调查,密切关注和掌握日趋活跃的民间借贷情况,加强金融政策宣传和指导,引导民间资金合法借贷,为金融进一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防范金融风险和加强金融机构内控建设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四、强化市场秩序整顿,促进经济社会安全

 1、切实加强食品安全保障。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成立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文明确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分段监管职责,理顺部门之间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加快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出台实施《我市市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实施方案》。目前以“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村放心店”工程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流通网建设全面铺开,其中连锁超市在乡镇的覆盖面已达70%以上,年内有望达到100%,创建放心店的行政村也已达到40%以上。在监管责任网方面,各级相互间签订了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了责任机制;实施《我市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拟定《我市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在群众监管网方面,按照“多网合一、一网多用、资源共享、网络共用”的原则,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强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机构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目前全市30个乡镇、街道、开发区和教育系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站已挂牌运作,全市累计聘用各级食品安全监督员700多名。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制定实施了《我市市食品安全分段整治实施方案》、《2006年我市市食品安全工作要点暨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工作计划》。加强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治,建立了全市食品生产企业信息档案库,深入实施商品准入制度,加强了食品流通市场的整治。抓好农村医疗机构规范药房创建和零售药店GSP认证工作,加强了药械市场的专项整治。

 2、积极开展流通市场和特种设备安全整治。坚持日常整治,重抓节日整治,加强联合整治,开展“打假保农业”、“打假保节日”、“打假保农业”、“打假保建设”等各项整治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消费安全。在整治中,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516个,涉案总金额达2698.5万元,罚没款总额达187.3万元。其中,查办各类大要案件137起。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查。专项整治学校锅炉和液化气超期钢瓶,开展可能造成群死群伤的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单位、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气体的生产经营单位等安全检查,及时排除了安全隐患。开展特种设备操作工岗位培训,提高了特种设备操作工的持证上岗率。

 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区域竞争力提升

 1、积极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质监部门专门制定了《我市市2006—2007年名牌培育发展规划》,共有34个企业被列为培育对象。完成了2006年度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标建议与推荐工作,上报上XX虎山集团水泥产品和江化股份公司的DMF产品评价目标建议材料,开展了2006年度国家免检产品、XX名牌产品、XX名牌产品的申报与复评相关工作。其中申报XX名牌产品企业13家,申报XX名牌产品企业5家的,分别为XX我市变压器有限公司的电力变压器、XX我市三友电子有限公司的节能灯管、恒亮蜂产品公司和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的蜂产品、我市猕猴桃产业化协会的猕猴桃。我市牌猕猴桃、恒丰园牌蜂产品已顺利通过复评,我市牌蜂产品新获2006年XX名牌产品称号,至此,我市市XX名牌产品已达8只。及时打击假冒名牌行为,在温州市鹿城区中山北路铁路桥底端掉一制售假冒窝点,当场查封涉嫌假冒国家免检、XX名牌的“虎球”牌水泥27吨,包装袋1000余只,制假工具3台。

 2、积极培育和发展品牌商标。工商部门制订了《我市市加快实施品牌战略规划》

共4页,当前第3页3,明确“四个一”目标,即:建立一个省级蜂产品商标品牌基地,帮助引导一批企业注册商标,规划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重点商标;培育一批盛XX市著名商标。力争三年内为我市培育出全国驰名商标1件,新培育省著名商标5件、XX市著名商标15件、商标品牌基地1个。围绕这一目标,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组织27件商标盛市著名商标在《XX日报》上展出,展示了我市实施商标品牌战和争创成果;为民营企业主举办了“我市市商标品牌战略专题报告会”,对全市400多家中小企业的负责人进行商标知识培训。支持企业争创省市著名商标,推荐恒亮蜂产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参加XX省著名商标评审,目前已全部通过了预审。进一步健全完善创牌激励机制,给予政策优惠和资金奖励。大力打击商标违法行为,查处各类商标违法案件43起,案值68万元,罚款金额12万元。

第5篇

根据《关于印发市扶贫专项2020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县2020年19个扶贫专项实施方案》和《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16个扶贫专项2020年工作总结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将我县扶贫专项2020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一)专题研究分析。继续坚持每月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每周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扶贫专项工作,听取工作推进情况汇报,确保各扶贫专项工作实现周周有成效、月月有变化、季季有突破。各牵头部门定期专题研究各专项相关工作,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二)持续深入指导。各扶贫专项牵头部门积极组织人员对农业产业、新村建设、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健康、交通、水利、电力、通信、财政、金融、司法等扶贫专项工作进行调研、指导、检查,确保工作落实落地,全年指导督导共计8132人次。

二、目标完成情况

(一)资金完成情况。各专项计划投入资金合计69743.57万元,实际投入(到位、拨付)资金82607.32万元,完成率118%,其中:中央资金16166.41万元、省级资金29434.04、市县资金21796.76、社会资金210.1万元、债券资金1.5亿元。

(二)项目完成情况。全年计划实施项目(到村项目)903个,已完成项目669个,完成率74%。

(三)开展培训情况。全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企业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林业工作培训、社会保障业务培训、住房建设、住房安全有保障核验、教育扶贫业务类培训、健康扶贫业务培训、交通项目管理培训、金融支持政策培训、对通讯公司指导督导班、供电质量排查培训、司法扶贫政策培训等各类培训共计9349人次。

三、取得工作成效

(一)抓实扶贫专项工作

1.抓实农业产业扶贫专项

新建和改造提灌站18座;粮油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面积5万亩;壮大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创建市级以上示范社6个,新增家庭农场8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10人;新建新型基层供销社6个、社有网点15个;开展农业技术扶贫,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50户;培训一村一名农技员370人次,培训指导贫困人口4695人次;发展特色小微产业园,组织全县29个乡镇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脱贫人口1292人发展特色种养业,建成特色产业园2158个,建设和提升扶贫产业园20个,通过公司(园区)+小农户发展模式计划带动贫困人口2427人。

2.抓实工业产业扶贫专项

一是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力度,扩大企业规模。二是积极向上为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取工业发展资金,今年以来争取工业发展资金2685万元。三是鼓励企业加大农产品收购力度并与农户建立联结机制。以雄健实业、年丰食品、万风粮油、等龙头企业为代表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本地收购力度进一步增强,大大的增加了农户的种植信心,为农户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通过项目实现土地流转增值。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项目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并聘用当地农户进行种植,使农户能够就近就业。

3.抓实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专项

一是摸清家底,精准识别。对贫困家庭及人员进行逐一摸排,准确掌握贫困家庭及人员的基本情况、流动去向以及就业创业情况,建立“一户一册”“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台账”。二是精准送岗、促进转移就业。通过“春风行动”“就业扶贫日”累计推送岗位7.3万余个。疫情期间“点对点、一站式”专车服务,引导组织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和本地转移就业。加快落实政策,鼓励企业及农合社开发适合贫困劳动力的岗位并积极吸纳就业。成功申报市级就业扶贫示范基地37个,累计吸纳就业954人;申报市级就业扶贫示范村45个。共计发放奖励资金454万元。三是支持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宣传创业政策,支持贫困户创业。提供“第一书记全程跟踪,专家结对线上指导”的帮扶服务,助力成功创业,截至目前,已有6人提交申报资料,5人完成审核并兑现4.5万元创业补贴。四是兜底就业、安置公益性岗位。对贫困人口提供精准就业援助,大力开发道路维护、乡村保洁、疫情防控、病毒消杀等公益岗位实现兜底就业8331人、兑现岗位补贴3025.51万元。五是务工奖补,鼓励外出就业。通过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帮扶干部、人社基层服务平台等多途径、多渠道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鼓励贫困劳动者通过转移就业实现增收。截至目前,已完成30个乡镇的务工奖补申报、审核、资金发放工作,共为22156名贫困劳动力发放1788.35万元。

4.抓实文化扶贫专项

一是扎实推进广播电视脱贫攻坚,充分利用乡镇的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网点,为广播电视不达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时提供日常的维修维护服务。今年以来,已为21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维修维护服务,为2021户建档率贫困户安装了广播电视信号接收设备。二是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升级改造工程,确保广播“村村响”、“长期响”。完善升级全县30个乡镇436个村的应急广播“村村响”联网工程,为确保广播“村村响”、“长期响”,累计为全县各乡镇提供配送换修广播传输专用设备室内258台次,室外557台次,广播终端维护材料被覆线324公里、线圈变压器1271只、喇叭854支、音圈720支等。

5.抓实生态扶贫专项

一是集体公益林管护项目。全年完成管护集体公益林13.89万亩,兑付补偿资金218.74万元,惠及公益林农户67847户,其中贫困户6130户。二是退耕还林生态林管护项目。完成管护退耕还林生态林4.18671万亩,完成兑付补助资金83.74万元,惠及退耕还林农户35426户,其中贫困户2361户。三是林业产业扶贫项目。栽植优质经果林4498亩,惠及1000余户贫困户,完成拨付项目资金201万元。

6.抓实社会保障扶贫专项

一是疫情防控期间,对新申请农村低保的,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不再开展入户调查和民主评议;对已经纳入低保的困难家庭,暂停开展复查复核动态管理工作,新增农村低保5556户71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增3017户4493人)。现有农村低保对象34500户41233人,其中建档立卡对象16731户21858人,累计发放资金8964.57万元。二是贫困残疾人扶助。2020年按照100元每人每月的标准对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低保对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现有补贴对象13154人,发放资金1114.74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按照一级80元每人每月,二级50元每人每月的标准发放,现有补贴对象10275人,发放资金542.52万元。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按季度实行补差,为1180名补贴对象发放资金126.47万元。三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为1.96万名困难群众代缴基本养老保险。四是3157名建档立卡对象纳入特困人员供养,发放资金1563.5万元。

7.抓实新村建设扶贫专项

通过实施贫困户住房建设977户、聚居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32个及两建三改6258户,一是住房安全得到了保障,改善了贫困群众人居条件;二是农村面貌有所改善,危旧房实施拆旧建新,美化了农村环境,提高了农村生活水平;三是贫困群众能更好的享受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增强了贫困户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加快了脱贫奔康步伐。

8.抓实易地搬迁扶贫专项

一是促进搬迁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的实施,我县完成12090人的搬迁工作,新建搬迁户住房5924套,使搬迁户的住房和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解决了贫困户安全出行和安全饮用水。同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新建聚居点距离场镇较近或交通条件更好,方便搬迁户就医和上学。二是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对搬迁户的土地进行整理和集中流转,引进业主发展规模化生产,建设优质粮油、中药材、蚕桑、食用菌、水果、水产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为搬迁户稳定增收打下基础。三是促进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聚居点和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了一批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整洁、产业发展的新村,促进了搬迁群众从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从农民向市民转变。大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感恩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引导搬迁户逐步改变陈规陋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9.抓实教育扶贫专项

一是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学生就学信息摸底工作,通过学校、乡镇政府、县教育局和扶贫局多次比对核实,切实摸清我县建档立卡学生就学基本情况。二是扎实开展控辍保学,在校园内外多渠道、多形式的进行宣传、普及,使义务教育法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强化在校学生巩固。针对重点防控对象,精准施策,确保建档立卡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学业。对送教上门儿童,完善人头档案,并制定个别化送教教学方案,做到“一生一案”。三是根据国家、省、市学生资助政策,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梳理并制定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职)中教育、大学教育等学段的教育帮扶政策清单。根据贫困学生档案,对照“教育帮扶政策清单”,2020年,将贫困户家庭学生全部纳入相应的资助政策内进行资助,确保建档立卡学生应助尽助,精准资助。政策落实后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发放受助告知书,明确其享受政策并进行感恩励志教育。

10.抓实健康扶贫专项

一是全面推行财政代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和补充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出资2755万余元,确保贫困人口100%参保。二是实行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统筹使用各类医疗保障政策和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减轻医疗负担,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个人支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三是强化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保障,累计2.3万余人次通过慢性病鉴定,在县域内公立医院门诊维持治疗个人支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四是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应签尽签”。五是持续推进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免费体检,在册贫困人口实现“应检尽检”。

11.抓实交通扶贫专项

一是以推进村社联网路建设为主题,持续提升道路通行能力,促进了农村产业经济发展,让农村群众得到了实惠,为全县决战脱贫攻坚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二是持续深入推进村社道新(改)建工程,切实解决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问题,2020年分两批下达各乡镇新(改)建村社道项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5.76公里,目前已全面完工,其中包括扶贫专项建设任务新建村社道路20.63公里。三是通过实施村社道路建设,为全县150个美丽宜居乡村的创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2.水利建设扶贫专项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为乡村饮水安全提供了有力了保障,进一步解决和巩固饮水安全问题,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稳定提供条件。一是根据全县农村饮水安全达标复核情况,立足于饮水安全达标,6月底,已全面完成173户386人饮水安全问题整改工作;二是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饮水工程总投资7000余万元,新建集中供水3处,改扩建工程19处,管网延伸19处,分散打井81处。解决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贫困户0.64万人。

13.抓实社会扶贫专项

一是做好社会扶贫基金相关工作。2020年1-11月县社会扶贫基金收到捐赠资金共计2048万元。截止2020年6月,定向资金共计拨付5319115元,2018-2019年度非定向资金共计拨付1717700元。二是做好十二项重点工作,目前“三支一扶”计划、“童伴计划”项目、“阳光同行·温暖她心”、“让爱回家”关爱母婴大型公益活动、“助残日”系列活动、我要上大学—希望工程助困入学关爱行动计划、“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残疾人金秋助学资助、“科技助力精准扶贫”项目、“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雨露计划、“扶贫保”项目,均已完成。三是扶贫日系列活动,开展脱贫攻坚系列文艺活动,举办戏剧专场演出14场,积极组织社会各界开展自愿捐赠活动,开展脱贫攻坚奖评选表扬活动,在市民中心举办“流光溢彩的祖国·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公益晚会”等,营造良好的社会扶贫氛围。四是进一步推广社会扶贫网相关工作。

14.抓实财政扶贫专项

一是资金项目完成情况。2020年计划投入20535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资金9646万元、市级资金5949万元、县本级资金4940万元。实际完成投入资金32691万元,完成率159.19%,其中:中央省级资金20622万元、市级资金5949万元、县本级资金6120万元。目前资金实际支付31519.03万元,支付率达到96.42%。2020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计划实施项目14个,实际完成项目20个,完成率142.86%。

15.抓实信息通信建设扶贫专项

一是基站建设方面。电信公司今年累计完成投资1715万元,完成新建基站60个、优化基站43个。移动公司完成投资4078万元,完成建设开通FDD基站129个。联通公司完成投资260万元,完成通讯基站39个。提前完成年初目标。二是网络端口建设方面。电信公司投资400万,完成光纤互联网宽端口建设5104个,宽带宽口已达到26.8万个。移动公司完成投资1200万元,完成光纤互联网宽端口建设11456个,宽带端口已达到近30万个。提前完成14000个端口任务。

16.抓实电力建设扶贫专项

一是2020年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完成情况。2020年初安排资金4503.01万元,通过积极争取省电力公司计划资金目前已完已完成9658万元,完成率214%。二是完成2020年2829户预脱贫户安全用电入户检查工作,发现整改隐患87处,提前完成了贫困户安全用电检查工作,确保了贫困户安全用电。三是192个低电压台区治理完成情况。按照《台区低电压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年计划完成192个台区低电压整治工作,已完成192个配变台区低电压治理。四是土坯房改造涉电迁建完成情况。根据政府土坯房拆除进度,完成土坯房改造涉电迁建357户,移表1011只,撤除低压线路4.08公里,新建低压线路7.72公里,新建接户线4.95公里。五是积极落实兑现农村“低保、五保”贫困户免费用电基数(15度)的优惠政策,2020年1到10月已为“低保、五保”落实两保免费用电基数优惠金额优惠240.26万元。

17.抓实金融扶贫专项

一是持续规范推进扶贫小额信贷。持续挖掘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对有发展生产意愿又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继续实行应贷尽贷。二是积极采取措施对集中到期扶贫小额信贷分类进行处置措施。经多方努力,6月末收回全部“户贷企用”贷款,化解了存量“户贷企用”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已两次申请使用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处置不良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成功处置不良扶贫小额信贷金额15.52万元。三是金融精准扶贫贷款持续增长。9月末,全县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7.14亿元,同比增长8.18%,增幅位列全市第二。四是产业精准扶贫贷款快速增长。9月末,全县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余额9.74亿元,同比增长20.63%。五是个人精准扶贫贷款稳步增长。9月末,全县个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82亿元,同比增长4.82%。

18.抓实商务和消费扶贫专项

一是加强“扶贫”标识推广使用,增强扶贫产品的影响力。协助指导年丰、雄健、万凤、神龙等31家本地企业55个产品取得了“扶贫”集体商标标识,鼓励扶贫标识产品进商超。二是大力拓展产品销售市场,组织96家次企业参加了市消费扶贫暨“扶贫”产品迎春年货大集分会场等9场展销会,累计带动销售额达4300余万元。三是积极开展扶贫产品上平台,引导雄健、万凤、年丰等10家企业通过京东、淘宝、天猫、阿里巴巴等线上开店销售“扶贫”集体商标产品。四是持续开展消费扶贫,动员集中区办公区、县检察院、悦来镇等13家县乡机关食堂采购米面油菜等扶贫产品12.0574万元;洋洋百货、阳光盛源、四海制衣等14家企业在南华、凯江、富兴、兴隆等地采取“以购代扶”方式购买贫困村或贫困户产品共计350万元;全县218个行政(事业)单位参与“以购代扶”活动,先后采购种植类、养殖类农副产品20余种,累计购买总额达1282.3万元(包含“832扶贫采购网”购买扶贫产品489万元)。

19.抓实司法扶贫专项

一是宣传讲解建四德。将子女赡养到户项目奖补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依托基层司法所、村社法律顾问、帮扶干部等工作力量,全面拓展宣传阵地,围绕子女赡养到户项目奖补工作开展宣传讲解,明确了在脱贫攻坚期内只能享受一次的规范指南,在全县全面弘扬了爱老“爱德”、护老“仁德”、敬老“美德”、养老“孝德”。二是法律顾问夯法治。严格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机制,根据村级建制调整工作,在全县436个村、86个社区及时调整法律专业人才资源,统筹部署法律顾问共计79人到村开展法治宣传、化解纠纷等法律服务工作。目前法律顾问到村开展工作2200场次,举办法治宣传讲座201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6900余份,参与解决矛盾纠纷95件,修订村规民约5条,起草协议26份,办理诉讼案件4件。

(二)特色亮点

1.特色产业到户奖补项目

通过实施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产业到户奖补项目,摸清了各乡镇2020年建档立卡预脱贫户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特色产业到户奖补项目的实施情况,一方面锁定了2020年预脱贫户收入,为实现稳定脱贫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极大地激发了贫困户积极参与产业发展激情,并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消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产业奖补到户项目受益农户852户、1086人,发展蔬菜、水果、养殖等特色小微产业园1821个,兑付奖补资金66.44万元。

2.“百企帮百村”精准帮扶,企业培育带动就业

一是“百企帮百村”精准帮扶。大力组织、引导工业企业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医疗健康帮扶、助学帮扶、生活困难帮扶,德凯纤维、宏发电声、凯达门业、雄健实业、年丰粮油、万凤粮油等20余家企业通过现金收购农户农产品、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二是企业培育带动就业成效显著。引导和扶持工业企业面向贫困户招工,解决贫困户就业人数共计171人。涉农工业企业通过在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建立“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贫困群众就业,新增中小微企业79户。

3.开展“进企业、送政策、解难”活动

通过“进企业、送政策、解难”活动,走访县内147家企业,宣传各项政策,了解企业需求。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在宏发电声等企业开展线上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班3期共计培训310人。通过“送教下乡”模式,在龙台镇、白果乡等多个乡镇开展特色农旅“2+2”产业发展扶贫专班、“1+N”创业意识加农村实用技术专班,共计培训贫困劳动力2842人、兑现生活补贴118.69万元。

4.强化协调,为贫困户改造提供便利

组织镇、村主动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户提交申请材料和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照相等程序环节的难度,并明确不得向补助对象收取包括照相、挂牌等在内的任何管理费用。在建材大幅涨价的不利形势下,组织乡镇主动协调主要建材的采购与运输,以降低贫困户建房成本,同时组织乡镇、村出面,协调施工方或建筑工匠,采取垫资建设或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加固改造等方式,帮助无启动资金的贫困户改造危房,最大程度维护贫困群众的利益。

5.实施“两建三改”,改善贫困户人居环境

为加速全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步伐,积极组织乡镇大力实施两建三改,贫困户可在住房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根据人居环境现状,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确保不断改善贫困户人居环境,实现贫困户住房安全功能配套、环境卫生、出行方便。

6.开展文化惠民,助力攻坚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是组织了“送春联下乡”活动,覆盖了30个乡镇的45个场镇;二是组织了“文艺小分队到基层”文艺演出8场次、春节庙会系列活动10余场次、“科技之春”三下乡文艺演出1场次、庙会川剧演出50场次;三是组织流动图书车走进乡镇、学校50余次,送去图书6000余册;四是加快推进农村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向市体育局申请争取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10个,农村体育中心户17个,新建全民健身路径15条。

7.从点到面,从户到片,全面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一是着手困难村—老牛坡。把双河口水厂作为水源,在老牛坡村修建供水站并进行管网延伸。项目总投资150万元,于2019年11月25日开工,通过各方努力,历经5个月的建设,目前,老百姓都喝上了“幸福水”,有效解决了老牛坡村贫困户30户、52人饮水问题。二是巩固困难乡—白果乡。白果乡实施的响滩子水厂管网延伸工程计划总投资7046万元,该项目已向白果4个村700余用水户全面供水,项目完工后,沿途将提升白果、继光、广福4万余名老百姓的用水标准。三是解决困难片—仓山片。仓山片区季节性缺水、地下水位下沉、苦咸水等问题尤为突出,为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提升饮水质量,对仓山水厂进行改扩建。工程计划投资1.7亿,2020年底进行试水,2021年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完成后能有效提升仓山片近8万人群众(贫困户3022户、8011人)用水标准。

8.积极开展“阳光同行·温暖她心”活动

结合“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活动契机,县妇联积极组织动员爱心企业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切实加强对贫困妇女健康的关心和关怀,进一步提升贫困妇女健康知识,防治大病返贫现象产生。3月,积极争取到中国人寿保险支行对“关爱女性健康保障金”2000万元(保额)用于对2000名贫困妇女的安康关爱。4月,积极对接市妇联,争取到市“情系健康送保障·关爱女性助脱贫”活动,为我县1755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捐赠“关爱女性健康保障金”3510万元,为县市级贫困村120名驻村工作队女干部捐赠“关爱女性健康保障金”240万元。

9.切实强化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

一是采取金融机构“分片包干、整村推进”责任制,对辖区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评级授信,截至9月末,评级比例100%,授信比例100%。二是全部收回“户贷企用”贷款,化解了存量“户贷企用”扶贫小额信贷风险。三是按月监测,发挥协调机制和部门合力,切实防范化解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已两次申请使用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处置不良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成功处置不良扶贫小额信贷金额15.52万元。

(三)创新工作

1.农业产业扶贫专班

农业农村局成立了了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任成员的产业扶贫专班工作机构,其职责是推进我县农业产业扶贫,规范高效使用产业扶持基金、易地搬迁扶贫结余资金、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其它渠道产业扶贫资金,发展扶贫产业项目,构建扶贫产业项目(园区)与贫困人口的利益联结机制,使全县贫困人口受益率达到60%以上,从而稳定增加我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收入。专班每周二召开例会,反映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实行任务清单制管理,专班会上形成的意见决议、下达的任务、要求等由专班综合协调组当天以任务清单的方式向相关小组或站股反馈,相关小组或站股抓好落实,并及时反馈回专班,以便及时销号。其他重要工作会议随时召开。

2.以涉农项目助推脱贫攻坚

重点实施雄健实业有限公司“挂面产业示范工程”和市年丰食品有限公司“有机植物油加工博览产业园建设”两个涉农项目,项目竣工投产后能够全面带动农户对小麦、油菜种植的积极性,畅通了销售渠道,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3.聚居点规划布点科学,强化引导统规自建

结合乡村振兴,以“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方式,鼓励引导贫困户在聚居点进行建房,并注重聚居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供排水体系、道路、路灯、绿化和文体休闲等公共配套设施,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听得见鸟鸣、留得住乡愁”的美丽幸福家园。

4.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绿色通道”

实行“一站式服务”。为加快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报账单位只需要将报账资料交到县财政局农业农村股,县财政即安排专人负责资料审核、信息录入、请示领导审批、打印支票到银行拨付资金等工作,报账单位只需要通知收款单位或个人核实收款信息。实行“一站式服务”后,极大地提高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效率。

5.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护正义

开通绿色通道,对申请法律援助的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落实“能源则援、应援尽援”机制,免于经济困难审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做到当天受理、专人专办,有效预防和降低因重大合法权益受损导致贫困和返贫风险。截至目前,为贫困户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件,提供法律咨询300余人次;为贫困户办理公证15件,免收公证费3200余元。

四、存在问题

(一)农业产业分散,利益联结尚未全覆盖

产业基地布局零星分散,没有形成区域发展、规模发展,产业集中度不高,对扶贫开发、农民增收贡献度低。利益联结没有全覆盖,很多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还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或者有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并没有真正与农民实现合作共赢,带动贫困户发展能力较弱。

(二)工业产业基础薄弱,发展制约因素多

虽然我县工业产业扶贫取得一定进展,但依然存在一定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薄弱,产业规模小,带动力明显不足;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缺乏,两个扶贫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三是扶贫对象在产业发展中存在较多制约因素,比如:地方工资收入水平低、就业技能技术欠缺、产业发展基础不均衡等。为持续推进工业产业扶贫专项,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以下举措:一是加快推进工业扶贫项目。加快推进两个涉农扶贫项目,鼓励企业加大对本地农产品的收购力度,增强农户的种植信心。二是继续强化工业企业吸纳贫困人员就业能力。重点抓好以凯洲新城、高新区为核心的园区建设,为园区承载产业搭好平台,利用承接成都产业转移契机,加大项目推介和招引力度,把园区建成为促进就业、脱贫致富、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林业产业整合资金难,带动增收效益不明显

一是林业产业脱贫资金整合困难。在我县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示范园的建设、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方面,政府投入不足,力度不大,林业部门资金整合困难,是制约我县林业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因素。我局计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产业,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致富。由于缺乏资金,致使林业产业难于做大做强。二是在带动农户增产增收方面效益不明显。我县竹产业和经果林产业等特色林业产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生产规模较小,尚未实现产业规模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科技培训及推广方面发展滞后,致使我县林业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

五、意见建议

(一)加强项目整合,建设现代农业体系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园区,加强项目整合,建设现代农业体系。整合项目和资金,集中投向产业带、现代农业园区和扶贫产业园区,推动扶贫产业发展。以县政府“2+2”+N产业导向为引领,建设各类农业园区和扶贫产业园区,实现贫困人口流转土地收租金、入股分红获股金和务工就业挣薪金,促进村集体和贫困人口增收。建议政府投入扶贫资金的项目,应该明确业主和村集体按一定的比例签订分红协议,分配时重点向贫困人口倾斜。

(二)加大对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业企业的政策支持和宣传表彰

一是建议对积极参与扶贫的工业企业在项目安排和产业扶持上给予支持。为支持企业发展,鼓励其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在企业(项目)符合县级工业发展基金支持方向和条件的前提下,予以重点支持。二是给予参与工业产业扶贫的企业宣传表彰。宣传部门组织有关新闻媒体,对参与扶贫开发做出成绩的工业企业进行跟踪报道,宣传他们的经验和先进事迹,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和社会知名度;为表彰企业参与农村扶贫开发所作出的贡献,建议每年评选扶贫开发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由县上给予表彰,在电视台上向社会公告;对积极参与扶贫优秀工业企业及其个人颁发荣誉证书或奖牌。

(三)科学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加快推进农村供水“十四五”发展规划,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减轻财政压力。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提升自来水普及率,实现农村群众享受与城市居民“同质、同网、同服务”的供水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