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沟通实训总结

沟通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15 00:41: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沟通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沟通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校外实训;实训管理;跟踪管理

1问题的提出

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或毕业设计是提高其实践能力和社会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到校外完成毕业实训或毕业设计,特别是高职高专软件技术类的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已成为他们毕业实训的主要方式。

高职高专软件技术类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到与学校合作的IT公司实训基地;

到社会的软件技术培训机构;

学生自己联系的实训单位等。

学生到IT公司或软件培训机构等进行毕业实训,主要有以下优点:

通常是实际项目驱动,技术提高快;

实境训练,技术氛围好,学生进取心强,效果好;

接近社会环境,快速提高人际沟通和社会适应能力;

实训公司或培训机构推荐就业,就业效果好。

学生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有诸多好处,但对学校却出现了管理难的问题。虽然学生所在实训单位会对学生进行管理,但毕业实训作为教学过程中最后且最关键的一步,学校绝不能放任不管,而且还必须要严格管理。校外实训单位性质不一、实训地域分散、实训周期长短不齐等因素,大大增加了管理上的难度和工作量。因此,如何对在校外毕业实训的学生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关系到学生毕业实训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是近年来许多软件学院甚至院校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本文结合我院的具体做法,探讨了如何对校外毕业实训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为便于阐述,我们将校外毕业实训划按时间顺序划分为校外实训申请、实训过程和实训成绩评定等阶段,下面依次阐述。

2校外毕业实训申请的管理

为严格管理,我们要求学生到校外进行毕业实训必须事先申请,具体申请时间为毕业实训的前一学期末(两年制即第三学期末),这样学生在该学期结束后,就可以直接去校外实训,帮助学生提前就业。

基金项目:中原工学院2009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软件学院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工教(2009)27号)。

作者简介:韩玉民(1963-),男,教研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开发技术、多媒体技术、软件技术教育;车战斌(1964-),男,院长,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SOA、软件技术教育;买志玉(1976-),女,专业负责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测试。

具体操作流程要求学生申请校外毕业实训需要填写申请表、校外毕业实训任务书、校外毕业实训保证书等[1],内容如下。

校外毕业实训申请表:主要包括学生个人基本信息、校外实训单位、实训时间、课题名称及来源、个人申请理由、校外实训单位签章、学校审批意见等。

校外毕业实训任务书:主要包括校外实训课题的基本信息、学生承担的设计任务、工作进度安排、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基本信息、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意见和实训单位签会等。

校外毕业实训保证书:主要包括实训单位的联系方式、校外实训指导教师的详细信息和联系方式、学生家长签字和联系方式、学生保证条目和签字等。

上述申请资料主要为了确保学生是真正到实训单位进行实训或实习,且家长知情并同意。这样可有效防止学生离开学校到社会上闲逛而失控,是对学生负责。

通过学校审批的学生就可以按预定的时间到校外的实训单位进行实训。

3过程的管理

校外实训中最重要且最困难的是实训过程的管理,学生在校外实训时,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中途退出实训、与实训单位或培训机构发生矛盾、更换实训单位或中途就业等,甚至有的学生私自退出实训在社会上流荡。所以必须要全程跟踪学生的实训活动,才能及时掌握情况,及时与实训单位沟通并解决矛盾,防止学生出现意外情况。

我们对实训过程的跟踪管理,主要采取指定校内指导教师、对集中实训的学生指定临时负责人、学生要进行周报和月报、学校教师到实训单位探望学生等措施[1]。

3.1校外、校内共管机制

如上所述,我们要求学生在申请校外实训时要提供实训单位和实训指导教师的基本信息,这样可以与实训单位随时进行有效沟通。为了加强对学生的跟踪管理,我们还为每个学生都指定有校内的指导教师,他们主要负责与学生保持联系,如通报校内有关通知、收集学生汇报、了解学生实训问题、指导毕业实训报告撰写、批改实训报告等,并参与毕业实训成绩评定。这样就将校外实训学生的管理和指导责任到人,不会造成管理脱节。

3.2定期汇报制度,加强监管

为了及时详细地掌握学生实训情况和实训效果,我们要求校外实训的学生有周报和月报,即每周写周总结,每月写月总结,每一实训阶段要有阶段性的总结。总结的内容可以包括学习、生活、感想、心得、对实训单位和学校课程的意见、建议等方面。总结可以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校内对应的指导教师,也可以是纸质的。校内指导教师汇总后交学校实训管理部门。

通过学生的周报和月报,可以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实训情况,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同时学生会将实训机构一些好的做法反馈给学校,也会对学校课程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这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除周报和月报外,对学生比较集中的实训单位,我们要求实训单位要对学校有正式的周报、月报,或阶段性的学生学习情况汇报,内容主要包括实训进展情况、目前的实训课题、每个学生本阶段的表现等,同时还包括实训单位对学校教学方面的建议。

3.3实地走访学生,了解第一手资料

为了能详细掌握校外学生的实训情况,在实训期间,对学生比较集中的实训单位或城市,我们会派出教师到实训单位走访、看望学生。主要活动内容包括与学生座谈、听取学生实训情况汇报、与实训单位座谈等。

教师到实训单位看望学生,可以达到多方面的积极效果。一方面学校可以掌握学生实训情况的第一手材料;另一方面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关怀,学生对看望他们的老师非常欢迎,加深了教师与学生的感情,提升了学校影响力;另外还可以增进与实训单位的感情,有利于长期的实训合作和学生就业推荐。因此到实训单位走访学生,是增进学校、学生和实训单位多方感情的有效方式。

4毕业实训成绩评定

毕业实训作为学校教学计划的最后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实训结束后,需要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评价,并给予成绩[1]。

如何对在校外进行毕业实训的学生进行客观评价是一个难题。我们采取的是实训单位成绩鉴定与校内指导教师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实训单位成绩鉴定主要包括学生的技术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学习能力、小组协作与人际沟通能力、软件项目文档质量等方面,主要由实训单位的指导教师来考评。按百分制或等级制评定,需要指导教师和实训单位签章。

校内指导教师给学生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包括学生毕业实训报告(论文)质量、学生实训期间对学校的汇报和联系情况等。

由于学生实训期间的主要工作是在实训单位完成,所以校外实训单位评定的成绩比例占总成绩的80%。实训单位成绩鉴定与校内指导教师成绩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法,可以全面、客观、准确地对学生的实训效果进行评价。

5就业跟踪管理

在校外实训单位进行实训,实训单位通常会负责推荐学生就业,且通常是技术水平好的学生优先推荐,所以学生的就业时间跨度很大,管理难度增加。虽然有的学生已就业,但在真正毕业之前,都属于毕业实训阶段,学校必须负责管理。实际上,是由推荐工作的实训单位和学校共同管理,即就业跟踪管理。

就业跟踪主要为及时掌握学生的工作情况,如工作性质、薪酬、对学校培养方案的建议、用人单位的意见等。我们主要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必要时会到就业单位走访,学生也会不定期地进行工作汇报。

6结束语

完善的管理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以及保证制度严格执行的机制,为此,我们制定了专门的《校外实习、实训管理办法》,并由教研室、学生部和教学部等部门联合对校外实习、实训的学生进行管理。在过去四届毕业生的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校外实训的学生没有发生过大的问题,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的严格管理也非常赞赏,认为体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和管理到位。

由于校外实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实际工作中仍然会存在一些问题:

实训的岗位与所学专业不一致。虽然是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但有的学生喜欢行政管理、IT营销等,所以会进行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实训,使学校难以评定毕业实训成绩。

有的学生在实训阶段直接就业,无法完成完整的毕业实训项目开发,给毕业实训成绩评定带来困难。

个别自己联系实习实训单位的学生,可能利用个人关系开具虚假实训鉴定材料、随意拔高实训单位的实训鉴定成绩,扰乱了正常的实训成绩评定秩序。

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最根本的是要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外的实训情况。培养学生的最好结果是使学生都能顺利就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因此,对一些从事不对口专业实训和工作的学生,我们采取比较灵活的考评办法。

校外毕业实训管理是诸多高校面临的一个新的学生管理课题,随着校外毕业实训的社会化和管理制度化,校外毕业实训的管理将更加科学、完善,实训效果也会更好。

第2篇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及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其核心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我们以实践教学任务为载体,利用校内实训中心,实施生产型情境实践教学,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对实训基地进行设计。实训中心在岗位设置、生产方式、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方面完全按照现代企业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行,这样会增加企业生产一线的现场感,可以缩短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周期。2012年,实训中心引入了指纹考勤机来模拟企业对员工出勤的基本要求。每周的工程实训前,由参训班级的班长前来实训中心领取指纹考勤机,集中采集指纹,采集后,将指纹库下载到U盘上,再经U盘上传至考勤使用的考勤机。这样,每位参训的同学都经历一次采集过程,这不仅是企业文化的教育,同时也增加了模拟的真实感。经过几年的实践表明,其职业素质提升效果非常明显。

2优化实训项目

每周的职业素质训练由哪些实训项目构成?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实训项目?什么样的实训项目既能实现工程实训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又为参训学生喜闻乐见?在两次调研、学习淅江大学工程训练(金工)中心,同时借鉴其它高职实训中心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从以“金工”为核心的实训项目设置上,逐步过渡到兼顾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的实训项目设置。“金工”为核心的实训项目,以机加工为核心,设置车工,钳工,刨工,铣工,焊工,铸造,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电脑组装与组网共8个实训项目,机加工单独或协同制作一件产品,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组装一台调频/调幅收音机,电脑组装与组网进行电脑常用故障排除、各类即插即用设备安装及网线制作。2012年,我们医学系护理专业为试点,尝试了兼顾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的实训项目: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与人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的协作意识;耐心、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等职业素质。为此,一周的职业素质训练由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电脑组装与组网三部分组成。其中,护理礼仪与形体训练实训项目重在培养提高参训学生与人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后两个实训项目培养耐心、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以电子产品的组装与调试为例,实训的内容是把调频/调幅收音机散件按图纸的要求组装成一个电子产品,并具有相应的功能。整个装配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需要安装的电子元件较多,不少同学缺乏耐心,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而这些职业素质是护理专业必须具备的。有的同学焊接出来的电路版非常美观漂亮,调试的过程也非常顺利。在后期调试的过程中,实训指导教师对比学生的产品,总结原因,一个电子元件的极性装反了都可能会影响最后的结果。训练总结中,不少同学都写到通过实训体会到了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的重要性,职业素质得到了很好的培育。2014年,在总结医学系实训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建筑工程专业又开设了电渣压力焊及钢筋处理实项目,针对政文系,外语系非机电类学生又开设了速录实训。训后从参训学生及系部的反映来看,都较好地实现了职业素质的培育。

3充分利用实训前的动员教育

淮南联合大学实训中心自2007年就一直坚持在每周的职业素质训练开始前对参训学生进行动员教育。实训动员教育紧紧围绕着三个问题展开:为什么要开设职业素质训练?它主要由哪些实训项目组成?在实训过程中如何着力培育职业素质?我们首先强调,每位同学要完成在思想意识上的转变,即:从高职学生转变为现代企业的员工。每天“上、下”班应进行指纹考勤,应着工作服,女员工应扎头发戴帽子,注意每天“上、下”班的时间等等与职业相关的行为。参训学生进入现场后,要要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各实训项目涉及的各项操作的安全操作规程等。

4结语

第3篇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双路径”实训模式;职业能力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训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实训课程基本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实习。这三个层次构成的实训体系没有考虑企业对这一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单纯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没有考虑学生在企业中的工作业绩很大一部分与职业能力密切相关。这种缺乏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训模式,显然与市场需求脱节。

实训内容随意性较大,以理论课程而非市场需求为依据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实训基本上都是和理论课程配套的,这样导致了理论与实训之间、不同实训课程之间内容上有横向的交叉重叠现象,纵向环节也存在衔接不当问题。如市场营销学和营销策划的课程设计,如果指导教师缺乏经验就很容易将二者混为一谈;而对于各课程设计的先后次序如何安排,谁先谁后的问题,以及先行课程设计如何实现与后期课程设计的衔接问题,各高职院校更是自成一派。

实训教学形式单一,缺乏教材 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由于受资金、场地等因素限制,实训只能在校内进行,实训教学手段不外乎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目前市场上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训教材比较少。在教学实际中,教师多采用自编的指导书组织教学,这样导致同一学校的同一课程由不同指导教师指导时,实训内容、实训过程等的差异较大。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训

改革的“双路径”实训模式

笔者认为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应以典型工作过程为基础,以项目为驱动,以完成市场营销工作所需的各方面知识和能力为基本要素,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工学结合的“双路径”实训模式。

理论依据 市场营销“双路径”实训模式以市场营销岗位职业能力构成为基础理论依据,将营销岗位职业能力构成归纳为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营销工作所要求具备的专业能力,也就是“做事”的能力,如市场调查能力、产品推销能力等。职业能力则是做人的能力,也叫社会能力或一般能力,如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爱岗敬业、工作负责等职业素质。“双路径”实训模式认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训中应当加强针对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应将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作为相辅相成的两条路径并列,教学过程应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地位,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双路径”实训模式。

教学目标 “双路径”实训模式的教学目标强调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分析目前各学校开展的营销专业教学可以发现,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受到各学校的普遍关注,而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却非常缺乏。开展市场营销专业“双路径”实训教学应将营销职业能力培养纳入营销专业教学体系,将职业能力与专业能力并列为营销专业教学的两条路径,构建“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并重的实训课程体系。这一点是实践“双路径”实训模式的基础所在。针对目前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现状,市场营销专业“双路径”实训模式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保持现有专业能力教学的基础上,新增以培养营销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市场营销职业能力培养和拓展实训课程。

教学内容 为了有针对性地确定“双路径”实训教学内容,应根据营销岗位要求、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置课程内容。(1)应调查确定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岗位可以分为销售员、市场调查专员、策划专员、渠道专员、市场督导专员、理货员、客服人员等。(2)应针对不同岗位逐个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进一步分析确定这些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中的职业能力要求。以销售员岗位为例,销售员岗位可细化为推销员、殿堂营业员、电话销售员等,而推销员的典型工作任务是寻找顾客、约见顾客、推销洽谈、处理顾客异议、促使成交。可以发现其中最重要的职业能力是沟通能力,其次才是人际交往能力、承受挫折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等。在市场营销职业能力培养和拓展课程中,应包含沟通能力训练项目、人际交往能力训练项目等教学单元。(3)进行归纳总结,确定营销专业职业能力课程教学项目。通过对营销类专业就业岗位的分析,归纳出市场营销职业能力教学内容应当包括营销人员职业道德培养、团队建设与发展、自我认知与他知、倾听与表达能力训练、合作与沟通训练、人际关系开拓与交往能力训练、适应力与承受挫折能力训练、矛盾与危机协调能力训练、自信心与勇气训练、自我约束与管理能力训练、学习与开发能力训练等项目。

实施过程 在“双路径”实践教学中,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有的教学项目都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来完成具体的任务,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营销职业能力。以下介绍“双路径”实训模式下职业能力课程的一个教学项目,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也可考察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该项目的教学设计是在一个公开的竞争环境下进行销售和采购活动。教学过程如下:(1)准备阶段。实训项目开始时,学生每2人一组,每小组为一家公司。指定若干组为买家,若干组为卖家,设立市场督导小组。卖家要准备自己公司所销售的产品目录,买家要提供自己拟采购物品的清单,市场督导要准备一份公开采购清单和一份评分细则。(2)实施采购阶段。由市场督导组长主持,其他督导组员作为监督和评分员给出各小组的最终得分。采购过程:督导提议——卖方报价——买方提问——买卖双方订约。督导提议即督导根据公开采购清单选择某种商品并提议作为采购品,拟采购或销售该商品的小组则举牌示意;随即买方提出产品要求,卖方进行报价并初步阐述产品特性;接着由各买方依次向所有或指定卖方提出问题并要求卖方回答,在得到答复后各买家选择与某一卖家达成协议。(3)总结提升阶段。由指导教师进行分析评价,根据各组表现和得分做点评。教师可以对学生从营销职业道德、竞争主动性、表达及展现力、专业知识及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评估与总结 实施“双路径”实训模式还应当注重对实训效果进行总结评估,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双路径”实训教学体系。近年来,通过以培养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市场营销职业素质与技能训练课程实践,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实习和工作时,适应期明显缩短,用人单位反应毕业生自信心、心理素质、表达能力、团队意识、合作精神等方面都表现突出。

实训教学是目前各高职院校普遍重视的,实践教学效果关乎学生职业能力的顺利培养以及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工作岗位。加强和重视实训教学首先应明确实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在适当的教学模式前提下开展和组织教学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安鑫.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7下):25-26.

[2]高林,鲍洁.点击核心——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课程引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4篇

摘要: 本论文探讨了特定硬件条件下,影响实训教学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实训教学;领导层;实训管理人员;主责教师;实训设施

1 强化实训教学理念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根本的教育,既具有职业技术的属性,又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它以就业为导向[1],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职业定位是高职教育生存的基础,体现职业性是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特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2],其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强化实践教学。

将一名普通学生转变为具备某一专项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实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重视实训教学环节,把实践性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职业素质训导等手段,才能达到强化学生的安全、质量意识的目的,使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趋近于真实职业环境,在到企业顶岗实习前,在校内就已熟练掌握所学专业的关键技能,在“仿真”的职业氛围条件下,训练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培养出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2 实训教学质量相关因素

实训教学是一个多层次、多种类的复杂体系,是在学校能控制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要提高这个系统的整体效率,就要保证它的各个组成环节质量优良,相互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下协调运转。

对实训教学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两方面:其一是硬件环境方面的因素,这一因素主要包括:实训基地;实训室;工作场所;实训设备等硬件设施。当前,制约着硬件环境建设发展的因素很多,虽然这方面的总投资不断提高,但由于近年来的扩招及技术的发展更新,直接导致了实践教学硬件设施的相对不足;其二是软件环境因素,其主体是教学团队的构成、教学理念、教学方案、教学手段及教学对象的素质、学习态度等因素。这两方面的因素是相辅相成的,在相同的投入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取得更好的硬件环境建设效果,而好的硬件环境建设又更容易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硬件设施条件的改善是有限的,因为其牵涉面广,难度大。而软环境方面的情况就大为不同,其改善的潜力非常大,可操作性也比较强。软件环境方面的建设主要涉及下面几方面因素:领导层;包括实训场所管理员和实训主责教师在内的实训教学队伍及学生。

3 实训教学软环境建设方案

实训教学软环境建设主要从教学团队及教学对象这两方面着手,其中教学团队是个广义的定义,主要包括领导层、实训场所管理员和担负主要责任的教师等人员构成的团队,要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就要理顺这几方面的职责关系。

3.1 充分发挥领导层的主导作用 整个实训过程的实施,基本上是围绕着实训教学大纲来展开。在实训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以及实训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会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比如所涉及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教师间的沟通协调,时间安排,工作报酬上的分配等等,这就需要领导层思想上给予足够重视,以科学发展观的大智慧去作决策,以利于以后的团结协作。在这里面,对于难以均衡的问题,领导层主动去与当事人沟通,作必要的说明应是比较积极的方法。为了在实训过程中,处理问题能做到有章可循,在领导层的主导下,制定利于实训教学的各项政策是必要的。

对实训教学大纲以及实训教学计划达成共识后,在贯彻实施过程中,领导层要承担起沟通协调的桥梁作用,建立起实训教学所需的和谐关系和良好氛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就提出:“由于竞争为日常生活各个领域中一种无不在的现象,团结互助就显得尤为重要”,委员会通过论证告诉我们:当今竞争的社会更需要合作精神[3]。没有和谐关系和良好工作氛围,就不会有良好的团结协作与合作精神,就没有向心力,甚至会由于相互挚肘而使力量抵消为零或者产生负作用。严密有序的教学团队和高效的团结协作精神这一重要因素的建立有赖的领导层桥梁作用,这种桥梁作用利于相关人员有机结合起来,担当责任,和谐发展。

最后,在实训教学的贯彻实施过程中,在明确实训室管理人员及负主要责任的教师(以下称主责教师)的职责、权益、义务后,领导层的主要作用将转变为协助他们去解决实训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实训教学实施过程中调整完善实训教学大纲。

充分发挥领导层的主导作用,搞好内部团结,外求支持协作,内求分工合作;协调好内外关系,把工作的主动性与针对性、实效性统一起来,秉承“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共同进步”的宗旨,做到精诚团结,同舟共济,这是完成好实训教学任务,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

3.2 加强实训管理人员的管理权限与责任 要进行实训,就必须要有必要的硬件设施,硬件设施的完好运转依赖于日常的维护管理工作,实训前的准备工作,实训后硬件设施的复原工作,所有这些都是实训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因此高效安全文明实训过程的实施,离不开实训管理人员。

管理员真正做好实训设施维护管理工作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实训设施具有可供训练的反复性原则,能给学生创造反复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在反复训练中不断提高技能熟练程度,帮助学生专业技能、技巧的形成,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设备是给学生训练用的,使用频率高,要求设备必须安全、方便、可靠、适用,这就需要管理员既要有强的责任心,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实训设施及时复原,为下次实训提供保障;同时,实训设施也应具有面向学生开放的开放性原则,所谓开放性原则是指实训教学设施从空间到时间都应向学生开放,并顾及到开展科研工作和科技开发工作的教师的需要。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接触本行业的新技术、新技能,又能让学生在这个“学习工厂”自主学习,完成实训项目,实现实训教学方式的“开放性”[4]。所以,在规定的时间里,各实训场所有专人管理,只要学生有学习的意愿,可有条件地随时到实训室进行训练。这两个原则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实训场所、实训设施开放度越高,维护成本、维护工作量及复原难度也将越大,两者必须据实训场所和管理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均衡。

3.3.2 课中示范与排疑解难 示范性教学法是教育活动中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活动,提供标准的动作、操作技能、制作规范等范例,以便学生进行模仿、学习[5]。教师事先将各种经过精心没计和严密组织的示范信息,在学生实训时示范给学生看,并在示范过程中把要点一项一项地指给学生看,往往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实训课更加顺利进行,这一过程对新开的实训项目或新接受实训的学生更为重要。示范过程的深度不但取决于学生的已有经验技术和动作技能,还取决于实训项目的难度与强度,当然也得权衡教学所需达到的目标要求。同时,课中示范可使学生对实训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大概的了解,使学生更快的熟悉实训设施和实训内容,顺利的完成实训任务,减少因错误操作所导致的设备损坏,这对预防实训设施损坏有着积极作用,可大大地减轻管理员的实训设施维护工作量。

由于学生接受知识过程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巡视指导、及时排疑解难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虽然说尝试与挫折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学习行动,但教师及时地为其排疑解难,或者适当的引导不仅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也可减少因学生盲目尝试而导致的硬软件故障的几率。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是必然的,当学生对实训过程产生疑问得不到解决时,不但不利于知识的提升,也降低了学习的自信心,造成恶性循环,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会增强其学习兴趣,使他们更主动地去学习。

3.3.3 实训总结 实训总结,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无论是对教的一方,还是学的一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都是获得经验的有效途径。

对教师而言,将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就可能上升为理论,并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教学过程,这即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又有利于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为此主责教师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实训项目的要点,深入研究实训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以创新的精神去总结,这样我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才能高屋建瓴、言之有据[6]。

对学生而言,教师的总结,对重点内容或易于忽略的问题的强调,实际上就是重点知识回忆的过程,即利于学生把握住实训项目的要点,又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总结可以帮他们找出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他们在遇到同样问题时,能更好的处理,也可达到加强正确方法的认识,避免类似错误再现的目的。在实训课中,每个同学都会出现一些问题,老师课后的总结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发现各自的问题,而且学生也可以从各自出现的问题中得到启示,拓宽对实训的了解,从而从实训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3.3.4 配合实训室管理人员实施管理 通常情况下,实训室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都是实训室管理人员来完成,教师上完课后如果无大的问题基本上就不用管实训室这一块,配合实训室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的深度完全取决于主责教师个人的责任心。就算做的不好也无需承担实质性的责任。而从实训室管理的角度而言,教师的配合是不可欠缺的。实训是否取得更好的效果,实训设施能否较好的复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配合,而目前又无这方面的硬性规定,其配合程度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如何做到具有可操作性的有章可循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3.5 受训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就业市场里技能型人才的经验技术和动作技能的层次决定了他的就业口径的宽度,刚从学校出来的应届毕业生其实际工作经历有限,其经验技术和动作技能主要源自于学校里接受的实训,学校里知识的累积是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根基,因此作为学生,要树立起主动学习知识技能的观念。

由于学校里的实训设施基本上都是工作于反复使用状态,用了一次后下次是否还能正常使用,不仅决定于实训室管理人员的管理,也决定于学生的使用过程,这是个相互影响的循环过程,良性循环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积累。所以作为学生,必须认真遵守实训管理守则及操作守则。其次,要在允许的条件下,主动地去做各方面的尝试,通过多方面的尝试比较,通过经验教训总结,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光看不练是难以真正掌握实践技能的,在这过程中,既要克服好奇心驱动的盲目操作心理,也要克服被动学习的惰性心理。

4 结论

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贯穿高职教育的一条主线,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与实训密不可分,在特定的硬件条件下,通过完善软件条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将能充分发挥硬件潜能,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04-04-02.[2010-6-08].tech.net.cn/page/N002/2009022700018.html.

[2]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职教论坛.2007/1(上).[2010-6-11].tech.net.cn/y-jyjs/cxhz/12999.shtml.

[3]海天一粟.团结协作,无往不胜(讲话稿).烟雨红尘.2008-2-25. [2010-6-16].cc222.com/article/452339.html.

[4]高职教育研究所.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初探.通辽职业学院.2009-9-9.[2010-06-23].gjs.tlzyxy.com/news_view.asp?id=94.

[5]朱红卫.多媒体课件在示范教学巾的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06(11):62.

[6]甲勇.谈谈课后总结的作用、形式及内容.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5(6):43.

此外,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员必须面对并妥善解决的首要矛盾将是:实训教学项目实施深度与实训设施始终处于可良好运行状态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在实训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不再只是实训教学过程的受体,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学习的主体,尝试与挫折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行动,渴望获取完整的过程知识,将会激发他们一步接着一步尝试下去的愿望,而实训操作的种种限制,对他们的束缚力在实训过程中往往被无意识的忽略,对他们而言,目标就是最底层的物理结构、原理的揭示,能否复原这一过程,往往不是他们所关心的,而这,对实训管理人员而言却是最难以接受的过程。为数相对很少的实训管理人员所进行的课后设备复原过程,相对于为数众多的学生的深入到最底层的探索过程,其设备复原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特别是不同以往的复原过程,往往极大地考验实训室管理人员的耐心与知识,可以说,课后实训设施的维护工作,在实训管理人员工作量中将占相当大的比例,在这一矛盾的形成过程中,新手、新项目所导致的实训设施的复原难度的增加更为突出。

其次,对于课程的实训主责教师,一方面是实在应付不过来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基于实训教学深度的考虑,对学生实训过程中的种种尝试行为往往也是被动的默认。如电相关课程的实训过程,原则上需检查后才能通电运行,但基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耐心等待程度有限、要完成实训教学任务的考虑,往往也默认未经检查,就可通电运行并继续下一步实训过程的行为,而这种默认是否存在危及到设施及人身安全的隐患是无法预知的,因为,当前技术发展而带来的保护措施虽已日臻完善,但无法做到天衣无缝。再如机械设备的拆装过程,尤其是大型机械设备的拆装过程,实训深度与设施维护的矛盾的存在更是无法避免。因此,如何在这些矛盾中进行权衡,对实训管理人员将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至少须要求实训管理人员把相当多的精力放在实训设施的维护上。此外,为降低维护工作的强度,实训室管理人员去接受必要的针对性强的专业性培训必须的,因为有足够的知识与经验,才能提高实训设施维护的效率。

实训管理人员除了要管好实训室,对实训设备进行维护外,还应做好实训课的准备工作,其任务主要是为实训课的实施配置硬件设备。这一工作过程创造性的含量少,重复枯燥性的含量多,因这些工作没有创造性的成果,而无法让实训管理人员走向获得荣誉的前台,更没有职称升迁的资本。从更为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出发,为调动实训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履行好管理实训室,做好实训设施的维护工作,并主动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制度上应有所突破。

第5篇

一、交流表达能力实训教学设计背景

按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实训教学的能力体系主要体现为三级,第一级为基本能力,第二级为专业应用能力,第三级为综合职业能力。[1]随着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人们在职业环境中所摄取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加,纯个体的活动常常会被集体活动所替代,岗位的相互替代性、新型工作和管理机制的出现,增加了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而高职实训教学的能力体系中的第三级能力——综合职业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具有普适性,适用于所有行业的所有职业。因此,培养更高层次的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已经成为世界先进国家、地区的政府,行业组织或职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同时也成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交流表达能力则是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重大课题成果《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提出了八项核心技能中,交流表达能力位居核心技能之首。[2]在现代社会,一个社会组织或个人不可能离开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而取得事业成功。因为随着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精细,各行业、组织的专业性增强,隔阂也就越来越大,而社会化大生产则要求其间的协作性应更为加强。所以,社会组织或个人加强横向联系、疏通渠道和隔膜、解决分歧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沟通。因此,具有良好的交流表达能力已经成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特征,也是企业选人用人时越来越看重的能力。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成为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教学目标。此时,基于交流能力培养的实训模块教学设计研究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二、交流表达能力实训教学设计

(一)交流表达能力实训教学内容

从信息传播的方向而言,交流表达能力由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两部分构成。理解能力是信息输入的能力,表达能力即信息输出的能力。继而,根据信息传播的途径,理解能力分为口头的信息输入-倾听能力和书面的信息输入-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则同样则包括口头的信息输出-交谈讨论能力以及书面的信息输出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如图1所示:

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按照教学目标层次的由低到高,这四项能力的教学也可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等级的能力点,这些能力点是基本的教学单位,详细见图2所示:

倾听、阅读、交谈讨论、书面表达这四项能力从信息的输入输出和传播途径的角度阐述了交流表达能力的内涵,这其中可能涉及多个知识系统,但本文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描述,只选取了必需的能力点,以“够用为度”组织学习。也就是说,这些由浅到深、层层深入而又相对独立的能力点,将构成交流表达能力实训教学的内容。

(二)交流表达能力实训教学方法

交流能力的实训需要有科学的方法,由于倾听、阅读、交谈讨论、书面表达这四项能力各有其特点,因此在实训教学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种能力的实训过程都会采取不止一种的教学方法,而每种教学方法也都不局限于只在某一项能力的实训中使用。但本文为了更好地说明教学设计的特点,只集中阐述每项能力实训教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并且选取其中一个能力点,对其具体实训教学实例进行展示和分析。

1.倾听能力实训教学实例

说到交流表达能力,人们通常想到的是“能说会道”、“笔头硬”,往往忽视了倾听,因为在交流表达的听说读写诸项活动中,听似乎是最不费功夫的,竖起耳朵听就是了,其实情况远远不那么简单。据统计,听的比例占语言交流中百分之四十左右,而且我们在倾听的时候平均只用了倾听潜力的1/4。[3]由此说明,倾听能力非常重要而且我们的倾听能力急需得到训练培养。

由于倾听在交流表达能力中的重要性常常被忽略。同时,倾听能力的培养相对抽象和困难,因此适宜运用的是能够迅速引起学生兴趣的活动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法,也称活动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一般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情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设置,让学生凭自己的能力参与阅读、讨论、游戏、学具操作等去学习知识的课堂教学方法或过程。[4]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学生参与活动,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触角等在大脑指挥下协同活动而获取知识。

按照上文所说的教学设计安排,接下来,将选取倾听能力中的初级能力点—“认识倾听,把握倾听内容”作为实训教学主题,进行活动教学法的实例分析。

[实训主题]认识倾听,把握倾听内容

[活动目标]

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体会“倾听”在人际沟通时所产生的效果。

[活动程序]:

1、三人一组,未满三人者,则分派到他组成四人一组。

2、每组三人(或四人)轮流当说话者(一次一人),倾听者(一次一人)、与观察者(一至二人),每人皆须分别当过三种角色,体会每种角色的立场与感觉。

3、三种角色的任务如下:

说话者:在五分钟内主动引发各种话题。

倾听者:只扮演听与响应的角色,不主动引发任何话题。

观察者:不介入说话者与倾听者的对话,只负责观察两人的对话情形。

4、事后讨论:

每人皆当过三种角色后,小组成员作经验分享的活动,说话者与倾听者分享彼此的感觉,观察者则说出所观察到的情形。

5、活动时间:约需25-30分钟。

[活动总结]

在人际沟通中,并不只是把自己的意见、想法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也要用心听对方所传达的讯息,如此才能真正达到双向沟通的目的。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

2. 阅读能力实训教学实例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每个人都需要掌握获取、识别、整理所需书面资料的阅读基本功,以达到更好地与人交流。阅读能力的信息传播渠道是书面形式,因此其实训教学需要更为严谨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需要,组织学生对所要考察的实例进行研究讨论,锻炼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理解相关知识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活动需要在教师悉心指导下进行的,从案例的选编、布置、组织讨论到最后评价,都必须体现着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在研讨案例的过程中,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要听取他人的发言,在多项信息交流中,促进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和进步。

按照上文所说的教学设计安排,接下来,将选取阅读能力中的高级能力点—“分析资料内容,辨别是非真伪”作为实训教学主题,进行案例分析教学法的实例分析。

[实训主题] 分析资料内容,辨别是非真伪

[案例]

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张同学应聘某家广告公司,该公司的总经理与张同学交谈后表示满意,许诺他说公司将提供住房,月薪2500元以上,并拿出合同说可以当场签。张同学拿到劳动合同,薪资条款里写的是“月薪2500元以上”,住房是“由公司提供”,合同还规定“聘用期为3年”,他浏览过后觉得薪资条款看上去对自己很是有利,便当场签了。[5]

几天后,他去公司上班却发现,所谓的“由公司提供”的住房是一间地下室,不到20平方米,却住着6个人,所谓“月薪2500元以上”更是与业务量直接挂钩。他找出劳动合同,仔细一看,冷汗直冒,“聘用期为3年”意味着应聘方如毁约,需按照毁约时间交纳违约金,每年3000元。他一算,如果他要求解除合同,还要向公司交纳近1万元的违约金。

[案例分析]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案例:

1、张同学在阅读合同资料的时候,忽视了什么重要问题。

2、辨别阅读资料中所涉及事实、观点及知识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实用价值,是阅读能力的哪个组成部分。

3、为了避免犯张同学这样的错误,我们必须对自己的能力做怎样的提高。

[案例总结]

1、阅读能力不仅仅包括识别信息、理解内容,在做好这两步后,我们还需要进行阅读的第三步-分析资料内容、辨别是非真伪。

2、对读物的内容、形式和观点进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阅读材料内容本质是阅读能力的重要能力点,不可忽视。

3. 交谈讨论能力实训教学实例

交谈讨论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言语进行互动,达到观念、信息、情感交流目的的行为。这是人际沟通最主要也是最普遍的方式,我们每天都在交谈讨论,与朋友或同事聊天,打电话,谈业务等等。交谈讨论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动态进行的人际沟通活动,因此,亲历式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法”是交谈讨论能力实训教学的最佳方法。

情境模拟法是指专业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创设实际情景并引导学生扮演角色,将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模拟或虚拟再现出来,让学生从中领悟教学内容,继而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一种实训教学方法[6]。情境模拟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业务能力,在文字、语言方面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在一定环境或条件下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与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情景的创设与角色的进入,能架起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桥梁,使学生充分感受专业岗位、理解社会实践,对学生最终成为合格的技能人才是极为有益的。

按照上文所说的教学设计安排,接下来,将选取交谈讨论能力中的中级能力点“运用谈判技巧,恰当调控对话”作为实训教学主题,进行案例分析教学法的实例分析。

[实训主题] 运用谈判技巧,恰当调控对话

[情境模拟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的商务洽谈和谈判能力

[情境模拟内容和步骤]

模拟加薪谈判

四人一组,一位扮演某公司职员,一位扮演老板,公司职员就“要求加薪的问题”与老板谈判。另两位作评判员,评估谈判双方的表现。

[情境模拟实施要求]:

1、双方对话要在10个回合以上。

2、谈判前做好法律、政策方面的资料准备,要有理有据,避免空谈。

3、运用语言技巧,注意双赢的原则运用。

4、两人一组轮流进行,互相评估。

[情境模拟教学总结]:

1、在实施前要充分准备。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实际操练或在头脑中的预演掌握模拟的各个环节,并预测模拟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及相应的处理策略,以便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2、实施中现场的引导和控制。控制好情景模拟时的各个环节,发现问题要及时硫导,并适时扩展相关教学内容。

3、实施教学后的反思。通过回顾总结,可以从中得到经验,受到启发,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得到不断的提离。

4. 书面表达能力实训教学实例

书面表达方式,古人称之为“笔法”,是运用语言介绍情况、陈述事实、阐述观点、总结经验、探索规律、表达情感的具体方法。相对于口语,书面的交流需要更为规范、清晰的表达。我们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经常要面对与文字写作相关的工作任务,并需要根据工作任务完成书面表达,因此在书面表达能力的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最为典型和实用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7]

按照上文所说的教学设计安排,接下来,将选取书面表达能力中的初级能力点“选择基本文体,撰写简单文稿”作为实训教学主题,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例分析。

[实训主题]

“选择基本文体,撰写简单文稿”

[任务内容]

根据招聘启事写求职简历

[任务实施内容和步骤]

长沙市公安局某分局因工作需要,公开招聘部分协警工作人员,具体要求、报名办法和报名须知如下(略)

请根据招聘启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运用简历写作基本技巧,写一份求职简历。

[任务实 施要求]

1、简历的格式要规范,基本内容如个人基本资料、联系方式、工作经历、个人特长等要齐备。

2、必须根据招聘启事的需求,有所选择的介绍自己,能够突出重点和亮点。

[任务实施评价]

1、学生相互交换简历,阅读后说说简历的内容是否完备,格式是否规范。

2、判断简历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语言是否通顺,表意是否清晰准确,相互给出“好”、“较好”、“一般”的等级评价。

三、交流表达能力实训教学设计小结

综上所述,对交流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视是社会分工精细化以及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需要。本文对交流表达能力的教学设计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学内容上,对交流表达能力的内涵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细分,以便于具体教学目标的实现。二是在教学方法上,对每个能力项集中阐述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并且选取其中一个能力点,对其具体实训教学实例进行展示和分析。作为《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实训课模块化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本文力图探究出一个科学的实训教学设计模式,以期提高交流表达能力教学效果,继而提高整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

[参考文献]

[1]李名梁,赵锦.我国实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0(12)

[2]3]童山东,钟华.与人交流能力训练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贾艳艳.浅议职业教育中实训课的教学方法[J].科教园地,2010(4)

[5]张峰.合同陷阱多种多样,预防上当受骗[D/OL].

http://66law.cn/laws/12369.aspx.2011-06-02

第6篇

目前,我国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实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学校组织一部分学生到施工工地开展实习工作;(2)学生自己去应聘或者联系而到相应的施工工地进行实习工作;(3)某些学习成绩优异,早已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则由该就业单位安排分配实习工作。高校在学生最后一年的实习阶段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就显得比较呆板,只是通过一些生硬的程序和格式进行管理,如让学生交实习任务书、实习周报、实训报告、实训总结等,经过对学生上交的这些报告和总结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这些报告和总结的内容大多大同小异,毫无新意可言。而高校对于学生在施工工地上的管理很明显不到位,只是通过学生上交的实训周报、月报、实训报告等方式来对学生的实习状况进行了解,高校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实训状况进行相应的指导,这就制约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发展。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探索

1.实施“多段式”教学模式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周期长、不可复制、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具有阶段性和随机性等特点,而学校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教学且还需要保证教学过程的稳定,这样就导致了学校和施工单位二者在目的上很难达到一致。因此,学校的教学模式必须更加有弹性,我国高校在保证学校基础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项目具有的特点和建筑工程施工的目的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

2.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作岗位具有露天作业多、工地流动性大、工作条件艰苦、环境差等工作特点。通过对毕业生的应聘情况调查可以发现,企业在聘任这些岗位的工作人员的时候,更加看重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然后再看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这就说明了现今社会中,企业更加看重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我国高校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1)高校可以通过校内理论实践课程和校外实习课程的开展来培养学生“安全至上、质量优先”的工作态度。

(2)重点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使学生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及时地请教,让学生形成善于沟通的工作协调能力。

第7篇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和首要条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体现“三化”“四个结合”。即能力培养的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的职业化。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为此,需要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进行研究,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借鉴。

1 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背景

“十三五”期间,围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主线,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以强化基础性、通用性技术技能实训为重点,加强基本教学型技能实训设施建设,增强职业学校基本实践教学能力;以强化岗位专业技能实训为重点,以校企合作模式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或兼具生产、教学功能的专业化实训基地;以职业和就业能力建设为重点,建设区域性、行业性公共实训中心,突出模块化实训特色,促进职业技能实训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向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全社会开放。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稳定和扩大培养培训规模。

贵州省商业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采用“课岗对接,理实交融”的培养模式,以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为契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开发,以行动导向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该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为导向,围绕学生在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以及岗位提升能力的需求,在真实的企业化环境中,依据观摩―体验―模拟―训练―实战五步递进的方式,通过对企业工作任务的实施,开展课程教学和实战训练。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的方式,培养学生营销单项操作技能及营销综合技能。进一步对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实训条件提出更大的需求。

2 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基本原则

2.1 导向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要发挥导向作用,考虑把优质教育资源与行业企业生产有效结合起来,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完善学校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实训基地真实的职业环境,按照与职业岗位群对接的要求,开展各种技能训练。

2.2 共享性原则实训基地建设目标定位要准确,要综合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辐射相关专业。各实训室的建设不仅满足本专业的实践教学需要,也要满足其他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训需要。

2.3 效益性原则实训室建设应与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和市场对技能型专门人才需求状况相匹配,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要创新管理理念,注重开辟新思路、实行新机制、采用新模式,提高实训基地的经济效益。

2.4 持续性原则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要坚持依靠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原则进行建设,在保证完成实践教学的前提下,创新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企业化服务管理,形成管理、运行、发展的长效机制,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实体,确保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3 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实训基地是集理论与实践的专业能力培训和职业素质训导为一体的职业教育的场所。实训是培养和提高人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受训者通过实地体验、实际操作、实战演练从而习得技术技能的过程。实训的目的是以提升实训者的技术技能为主;实训的内容是以实际操作技能为主;实训的手段是以实物操作和仿真模拟为主;实训的功能是以是否促进就业来体现。

通过校企合作的营销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实现企业、学校优质资源融合、教学科研协同、学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实验教学新模式,探索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改革方向,建立创新人才成长环境,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营销专业综合实训中心将承载以下功能。

3.1 实践教学基地

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建成后将作为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企业认知、专业技能训练、岗位能力培养、企业运营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

3.2 师资队伍培训基地

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建成后将服务于国内、省内市场营销专业师资队伍提供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法与教学信息化领域的研修与服务。

3.3 优质课程体系建设平台

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建成后,应加快市场营销专业优质课程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组织专业(学科)带头人、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市场营销重点教材。

3.4 贵州省精品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通过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专业实验与专业训练、专业技能培养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打造贴近实际的模拟、虚拟、仿真实验环境,实现专业实验与科学研究、社会实际、社会应用相结合。探索学校与产业、行业、企业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为用人单位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3.5 社会咨询服务、培训基地

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建成后将作为企业、营销就业人员、创业青年及相关单位提供营销能力提升培训和咨询服务。

3.6 示范基地

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着力打造实训环境仿真、平台仿真、业务仿真;开发及引进优质新型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加强实训中心管理及示范推广。建成后将作为校企合作优质营销人才培养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师资研修基地。打造特色卓越营销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

4 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路径规划分为认知、熟知、实战三个阶段。

认知阶段:即认知自我、认知企业。通过实训让学生认知自我,透析自我人格特质;认知企业,让学生体验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在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

熟知阶段:即进行专业基础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训。在实训中进行营销典型任务、掌握营销工具、认知营销对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

实战阶段:即进入搭建的虚拟商业社会环境,通过对现代制造业、流通业及其与现代服务业进行全方位的模拟经营及管理,使学生感知企业内外部组织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及各组织间的关系;学生根据组织岗位任务完成相应的工作;在此基础之上,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综合决策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人才培养路径中三阶段细分为认知实训、专业基础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校内综合仿真实习四个功能区。

(1)认知实训区,包括先天沙盘实训室、企业模拟经营实训室。主要面向学生开展认知类实训。通过实训让学生认知自我,透析自我人格特质;认知企业,让学生体验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在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

(2)专业基础实训区,包括信任沟通实训室、策略销售沙盘实训室、营销实战实训室。针对当今及未来社会人才需求,以营销岗位技能训练为目标。在实训中感知营销典型任务、掌握营销工具、认知营销对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

(3)专业综合实训区,包括B2C门店营销综合实训室、B2B大项目营销综合实训室。通过分层级模式,使学生掌握B2C门店营销能力和B2B大项目营销能力。

(4)校内综合仿真实习区,通过多专业协同实训为手段,以打造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为目标,通过对现代制造业、流通业及其与现代服务业进行全方位的模拟经营及管理,学生在多类社会组织中从事不同职业岗位工作。使学生感知企业内外部组织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及各组织间的关系;学生根据组织岗位任务完成相应的工作;在此基础之上,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综合决策能力。

5 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基地教学平台建设

5.1 认知实训区

5.1.1 认知实训区――先天特质沙盘实训室

先天特质测评是围绕心智结构,以人才测评基本内容为基础,将动物行为学和人类行为学融合,利用老虎、海豚、企鹅、蜜蜂、八爪鱼五种动物显性属性反映人类思维与行为特质,让学生了解到不同人群之间的思维差异,学会根据不同特质的人才采取不同的行为沟通模式。通过学习达成学生自我认知、职业规划、了解他人、高效沟通的课程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训练各项创业就业素质,使之成为一门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体验式演练课程。

互动式教学:通过现场举例问答互动、固定场景模拟演绎、观看教学视频回答问题,提高学习兴趣,轻松掌握课程内容;体验式教学:通过沙盘与教具卡片,让学员自主思考及亲身体验,动脑又动手完成基本行为特质在沟通的有效运用,提升学习成效;趣味式教学:通过科学测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自我和行为标准,以案例视频、卡牌桌游、情景表演等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设计,增强课程趣味度。

5.1.2 认知实训区――企业经营模拟实训室

企业经营管理沙盘系统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体验企业,体验企业经营管理流程、体验企业在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的过程以及为此过程而必须做出的关键决策。系统地体验制造业企业的完整运营流程,理解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协同过程;深刻理解企业战略的重要性,学会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企业的业务和经营,保证业务与战略的一致;掌握常用的营销方法和营销策略,学会分析市场、制定营销策略,进行竞争对手分析;了解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内容,感受生产与销售、采购的密切关系;理解“现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学会解读财务报表,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树立全局观念及共赢理念;体会信息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引起的变革。

5.2 专业基础实训区

5.2.1 专业基础实训区――信任沟通沙盘实训室

信任沟通沙盘是以销售拜访过程为主线,精品视频、情境演练为主要辅助教学工具和方法,通过对销售拜访流程的逐步展开和真实、贴切、深刻、对照鲜明的视频嵌入式教学,配合连续、阶段性案例设计,模拟客户真实情景进行销售拜访与推进,让学生能够在视听、互动和现场演练中体会到销售拜访的全流程与沟通技巧。了解客户决策思维过程;认知基于客户认知的销售沟通流程,并制订拜访计划;了解关注客户感受的思维方式;熟悉双赢拜访沟通技巧;感知专业化销售能力;了解销售内部共同语言、提升沟通效率。

销售的成功,是由销售和客户一次次面对面的有效拜访构成的,每次客户拜访决定了销售策略的执行、项目推进效果和质量。只有见面,彼此才会建立信任,只有建立信任,客户才会购买。

5.2.2 专业基础实训区――策略销售沙盘实训室

策略营销沙盘模拟训练课程借助直观的沙盘教具,在公开透明的市场上进行经营竞争模拟,学生分别担当制造商、总和零售终端的角色,共同协作实现整条供应链的高效运作。通过项目的生动案例进行沙盘实战演练,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复杂销售的精髓,掌握销售中识局、拆局和布局的策略制定。同时,以量化的工具对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将战略营销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融于整个模拟训练之中,使学生感悟知己知彼、谋定而动、行动前计划的重要性,在团队中建立对于销售策略的共同认知,统一销售语言,从而获得解决销售困境的能力。

5.2.3 专业基础实训区――营销实战实训室

营销实战沙盘模拟一家公司公开招聘组建营销团队,经过共同进行目标市场分析、客户价值定位、营销规划、专卖店、加盟店设计与建设、市场品牌传播与活动策划等准备工作,进行交易会集中竞单,并完成订货、交货及客户服务的营销完整过程,并做出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分析,对各个岗位和关键任务进行绩效评价。体验营销组织营销规划和营销业务全貌,以全局视角纵观营销;通过角色分工,体验各主要岗位角色典型任务、关键工作、分析决策事项;团队协作,跨部门分析制定策略和业务规划,体验各角色协调合作重要性;通过制订业务计划、收入费用预算等,体验业绩与营销费用管理的重要性;体验规划、渠道、市场、销售、交付、客服、销售管理、财务等全业务流程;培养团队协同合作意识、控制营销风险,强化按计划规范有序经营的意识。

5.3 专业综合实训区

5.3.1 专业综合实训区――B2C门店营销综合实训

以门店营销岗位技能训练为目标,通过营销门店的实训,使学生熟悉门店营销业务、流程与工具;了解并体验职业形象、基本礼仪、销售沟通、商品导购、陈列、收银等几大核心技能,并能有效应用;了解门店管理及运营流程、关键业务及营销技能,认知门店管理及销售典型任务。在真实环境中,针对不同的顾客,门店销售会用一定的方法来根据不同顾客的购买需求,通过接近、需求探寻、有效引导、有效推介、销售沟通,为顾客提供愉悦的体验和专业建议,以满足顾客真正的需求及获得价值。通过小组讨论、方案确定、角色扮演、总结分析等方式,充分调用之前所学,锻炼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能力。

5.3.2 专业综合实训区――B2B营销综合实训

营销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是以实际营销业务、营销案例为背景,让每个学生置身于门店营销实战的场景中,以各自代表的角色和岗位,通过业务模拟的方式进行营销实战的实践教学。采用开放式教学设计,基于任务,面向问题,在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寻找方案、行动体验、总结反思等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习,学以致用。教师作为实习内容的设计者和指导者,给予一定辅导。整个教学过程按企业销售流程划分为职业认知中心、知识中心、顾客认知中心、形象礼仪中心、销售中心、陈列中心、商品管理中心、顾客服务中心、销售管理中心等九大中心,构建了完整的全真销售环境。以任务为导向,以流程为主线,每个典型任务都有相应的知识点在线学习、典型任务工作流程指引、相应工具使用说明,以学生任务开放自主、社会协调的设计理念帮助学生学习,并配套了多种辅助教学资源。

第8篇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221人,其中女生208人,男生13人;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36±2.87)岁,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时数、学习成绩、实践指导教师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根据实践教学大纲,结合实训项目、学时、场地、实训物品等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授课内容。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法:(1)教师讲解、示教操作步骤;(2)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3)教师巡回指导、纠错;(4)随机抽学生回示,教师点评、总结。观察组实施“传帮带”教学法:(1)课前安排:从本年级筛选20~30名操作技能扎实且表达、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传帮带”组成员。每次实训前,该组成员按教师要求预习操作流程,熟悉操作步骤,以便在实训课堂中尽快掌握操作内容。教师也可根据实训内容的难易程度安排合适的项目给不同能力的学生,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传帮带”实践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实训分组及时间:为方便练习,将班级学生每20人分为一小组,每班2~3组,每组授课时间为40分钟。平行班相同实训项目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学习,可调整至每日7、8节及课外活动时进行,根据班级数目及学时,每项操作安排1~2周完成。(3)实训项目:先以单项操作为主,如打结训练、穿脱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等,学生的基础操作过关后可进行综合实训教学。(4)课堂实施:首先,教师讲解、示教新项目操作,“传帮带”组成员听讲后进行常规练习,教师在该组成员学习过程中强调要点、纠正错误,要求动作准确、规范。其次,“传帮带”组学生练习结束后由教师点评、纠错,并对其进行考核,直至达标;再次,“传帮带”组学生按教师要求对其余各组实施“手把手、一对一”的讲解、演示、指导,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予以解决,并及时向“传帮带”组成员反馈。(5)练习结束,教师点评、总结。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学生对实践课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实践技能考核成绩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价

学期末,通过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授课班级学生随机抽样调查。统计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学生期末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优秀率(≥80分)83.6%,较对照组高(P<0.05)。

3讨论

3.1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高等学校教育不同于小学和中学教育,大学生具有成人学习的特点,倾向于自我导向的学习方式。“传帮带”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单向授课模式,一方面,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有自由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不再是传统课堂上的旁观者、接受者,而是讲授者、考核者。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不仅应知道自己“做什么”、“怎么做”,还要弄清楚“为什么这么做”,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尤其是对后进生可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在相互“教”与“学”的过程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接受性学习变为创造性地参与教学过程,更容易获取学习心得、总结学习经验,从而把自身学到的知识消化、吸收,最终形成自己特有的学习成果。

3.2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传帮带”教学模式将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转化为问题交给学生,淡化或消除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学生通过在摸索中边教边学习,学习潜力被挖掘,也促使学生思考深层次问题,并学会对问题进行系统化归纳。在教学中,学生自行控制教学节奏,确定带教方式、时间安排,如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在多长时间内必须完成哪项步骤的学习、讲解重点是什么、难点如何讲等,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自学能力、文字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逐步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3增进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