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9 01:03: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学毕业生毕业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从7月2号离开大学校园,正式奔向工作岗位已经近400天了,我也应该总结一下毕业后这一年来的工作、生活,发现自己有哪些成长、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今后应该想那个方向努力。
蓦然回首,清闲而略带无聊的工作。7月2号离开校园,经过简单的入职培训后7月29号工业新区管委会党工部组织科暂时落脚,8月1号到党工部劳动保障科入职,10月中下旬调到经济发展局,经过3周的经发局综合科静坐,11月中旬到统计中心入职至今。每天8:30上班,下午5点下班,一复一日重复性的工作,周末由以前的单休变成现在的双休。长的空闲时间没有,零碎的空闲时间有一大把,除了工作就是漫无目的在网上闲逛。工作虽然有些无聊,但是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没用硬性工作任务,大部分靠自我约束工作,忙的时候偶尔加班,空闲的时候上班时间也可以整天网上闲逛,一半的时间处在边工作边玩的状态。一起来的十多个小伙伴相处非常融洽,新认识的同事也各有特点,诙谐幽默的晓庆“姐姐”、不时来个冷幽默的隋大记者,一心想赶紧找个相爱的人结婚的老黄同志等等,保留一个玩心的科长,工作认真负责体并且贴下属的几个局长,轻松地工作氛围,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
生活似乎让我过的有点糟。工作慢慢上手,业务慢慢练。空闲时间多了,每天晚上6点到11点、周末时间,除了在网上闲逛就是闲逛,看电视剧、看新闻,qq聊天、刷微信,整天抱怨自己过着不该属于自己这个年纪该有的生活,期盼着充实有、有激情的生活,但是至今还未找到应该如何才能过得有意义,也许人就是这样,清闲的时候就希望折腾,折腾的时候又期盼着清闲。
毕业一年多了,你们过得怎么样呢?有的抱怨着工作,待遇低、工作累,准备随时跳槽,有的在继续坚守着工作岗位;有的“我勒个去”一星期只上七天班,有的清闲的学学吉他,计划着向理想的工作迈进,有的干着充实而有意义的工作;有的过着宿舍-办公室-厕所三点一线的生活,生活工作范围可以用半径5公里的圆圈覆盖,有的天南海北,已经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有的还在象牙塔里攻读更高的学历,倘佯在知识的海洋,有的却在抱怨大学学的知识跟现在工作一点关系也没有;有的已经结婚生子,有的正处在热恋之中,有的尚且单身;有的月薪已经过万,有的月薪只有两千。
摘要:2011年全国毕业生将达到经达到660万,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经济危机刚刚过去,各个企业并不敢大批量的招聘,因此就业机会并没有随毕业人数的增加而增加。而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2011年也已经达到了140多万,面对这庞大的数字,不能不引起医学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的思考。
关键字:医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就业对策;就业思考
就业形势分析
(一)全国就业形势
随着各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的教育逐渐步入大众化时代,导致了现在大学生不再被称为“上帝的宠儿”,“高收入”,本科毕业生不再是“包分配”,而是由大学生自己应聘就业岗位。2009—2011年全国毕业人数: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611万 630万 660万
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毕业生人数在迅速增长,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因此竞争十分的激烈。即使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担任然解决不了就业难这个问题。
(二)医学专业就业形势
根据福瑞医生网统计(结合卫生部最新数据),2009年医学类毕业生(中专以上至研究生)大约108万人。就业形势将十分严峻。2010年医学毕业生大约120万人,同比增加了11%,2011年医学毕业生大约140万,同2010年相比增加了16%。而近年来我国各高校招生都持续扩招,促使医学毕业生人数继续增长。即使我国各医院专业人员还严重不足,但各大医学根据地区分布、队伍结构、用人机制等判断:医院人员数量趋于饱和,即使要招人,也要招高水平的,能够提高医院质量的人才。所以,全国各大医院一致抬高门槛,导致毕业大学生很难进入医院。据有关资料分析,2004年以来,各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医院对医学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是:减少对专科生的招聘,提高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的招聘数量。本科生基本上不变,但也有所下降。各大医院都希望招到有工作经验的,技术娴熟的医生,因此毕业大学生在经验方面无法达到医院的要求。由于人们对学历的越来越重视,以及各大医院要求越求越来越高,许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选择了考研,大家都认为本科学历在医学这行业无法立足,都想通过考研提高自身价值,并且暂时避开了就业高峰期。研究生越来越多更加促使本科生就业压力的增加。
二、毕业大学生方面
(一)就业倾向和薪资
每个毕业生在就业前在心里都有预期值,例如:我做了医生,医院每个月要给我5000元。结果在面试的时候,医院提出的工资和自己的预期值相差较大,毕业生就会犹豫要不要在这干,有的甚至会放弃,重新寻找新的工作机会。这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情况。另外,许多毕业生对自己的工作单位要求十分挑剔,比较小的单位,即使福利很好,他们也不会考虑,这就造成了有些工作岗位没人做,有的人没工作。健康报和丁香园共同推出的“医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有82%的医学毕业生期望能去大中型医院,而愿意去乡镇农村的小医院工作仅占两成。
(二)就业地区选择
许多毕业生就业地区都选择沿海城市、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医学毕业生很少有回家乡或者到农村医疗机构。我们也对周边医学院学生进行调查,72%的医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去农村”。 他们的理由是待遇没有城市里面的高而且业务发展前途受限。
(三)就业信息
医学毕业生求职信息主要是招聘单位和报纸等。为了能够找到满意的工作,将近一半的毕业生都投递十份以上的简历,其他的毕业生多次参加招聘会,但是参加招聘会的毕业生签约率也不是很高。由于就业信息传递的不及时和不到位,许多大学生都不知道哪些企业正在招聘,因而错过了许多机会。根据我们对周边医学生“找工作采取途径”的调查显示:
采取途径 自己主动寻找 依靠家人 依靠学校
人数所占比率 54.09% 34.2% 11.6%
数据充分显示大部分人都愿意自己主动寻找,也有部分人依靠家人,只有较少的人依靠学校。这些数据更加表明了就业形势的严峻,仅仅依靠个人去寻找一份较好的工作是十分的困难的,其实动员各方面力量解决就业是一种很理智的选择。
三、就业思考
面临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一个应届医学毕业生应该怎么去面对呢?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就业观念,我们可以吸取学长学姐的就业经验和教训,尽量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优势,积极进去,把握好每一次的就业机会。
1、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其实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是很重要的,这样我们可以思维敏捷、精神饱满的投入到新的求职准备过程中,即使经常受挫自己的生活也依然很开心。其实所有的大学生状况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不必自己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当别人在抱怨伤心时,你积极的去找工作,这样自己的工作机会就会别人大很多。
2、采用多种途径获取最大量的信息: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会怨天尤人,要么知道的就业机会晚了好的职位已经没了。最主要原因是自己获取信息途径有问题,作为毕业生应该积极获取就业信息,采取多种途径获取最大的信息量。例如学校、报纸、网络以及大的论坛,QQ群等这些都是获取信息途径。
3、调整观念,减少预期值的影响:由于许多大学生都倾向大城市、大医院去的,这样无疑就形成了激励的竞争局势。而乡镇、农村里就业就相当容易。在大城市多人争一个职位的现象屡见不鲜,所有我们建议要采取就业策略,先接受中小城市,或者大城市的小医院,积累工作经验,为进入大城市大医院打好基础。
总结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医学毕业生应该积极做好准备,多途径收集就业信息,调整好的心态,首先解决就业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更加重视,医疗服务的价值将更加显得突出,全科医生、社区服务、计划生育、家庭护理以及临终关怀等现代卫生服务形式将随之出现,为医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医学相关行业的飞速发展是医学毕业生就业的新天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许多与人的生命、健康、体育、康复有关的预防、保健、咨询、经营、推销、审核等单位将蓬勃兴起。事实上,在药品推销、医疗保险、医疗咨询、医疗器械推广等方面的成功人士,不乏大量的医学毕业生。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人文学科需要医学人才参与学科建设。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使医学与其它学科产生了交叉和融合。整个社会对医学社会学、医学法学、医学经济学、医学美学、医学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等学科的人才需求量将大大增加。这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懂得医学的高级人才,医学毕业生自然是首选对象。因此,医学生需要转变就业观念以适应新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周贵发.大学生就业指导方法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
(南医学院临床学院海南海口571101)
摘要:对毕业生开展自我评价调查,为学校调整学生培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156名毕业生进行自我评价调查。结果:医学毕业生自认管理能力、竞争意识不足,英语水平、创新能力、表达能力欠缺,学校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对个人职业存在影响。结论:通过完善课程设置体系、强化就业指导能力建设、增加人文医学培训等有助于全面提升医学生素质。
关键词 :医学毕业生;自我评价;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7.0034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发展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通过毕业生自我评价,探寻影响毕业生的关键因素,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实践中的“着陆点”。
1调查目的、方法和对象
1.1调查目的
为了学院更好的发展,完成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创新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理念,始终与社会的需要保持一致。
1.2调查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内容包括毕业生的工作现状、自我评价、业务能力、英语水平、自我发展的影响因素、课程设计对实际工作的影响等内容。
1.3调查对象
海南医学院临床学院2011-2013的毕业生,本次调查采取网络调查,共邀请到156位毕业生参与,有效问卷156份,回收率为100%。
1.4统计方法
对回收的问卷,采用双人双机录入,通过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
2调查结果
2.1毕业生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有156人参与,其中男生占46.15%(72/156)、女生占53.85%(84/156),调查对象涉及到临床医学专业138人,占总调查对象的88.46%(138/156);医学影像学占8.97%(14/156);康复医学占2.56%(4/156)。学生收入在2 000以下的有54人,占34.62%(54/156);2 000-4 000元的有76人,占48.72%(76/156);4 000元以上的有26人,占16.67%(26/156)。
2.2毕业生自我能力评价
毕业生自我评价主要反映个人能力在工作中的表现。调查显示,在工作中能完全胜任的人有122人,占78.21%,不能完全胜任工作的有34人,占21.79%,完全不能胜任的为0人。因此,选取了思想表现、敬业精神等9个指标对毕业生进行了全方位评价,统计结果如表1。
统计结果表明,毕业生在思想表现、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组织纪律、责任意识、协作精神等方面自我评价较高,均在90%以上;84.62%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工作能力较强。学生自认为在竞争意识和管理能力方面稍显不足,均在70%以下。因此,毕业生要加强管理能力的学习、竞争意识的培养,学校各级部门应重视学生在这二方面能力建设。
2.3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价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人职匹配”的能力。毕业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延续。因此,毕业生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两个层次,它是大学生成功获得工作、保持工作以及转换工作时所具有的能力,是一种与职业密切相关的综合能力(见表2)。
毕业生工作后,认为自己分析能力、专业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分别占调查对象的81.41%、80.64%、76.89%;而认为自己在英语水平欠缺的占54.49%,其次是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分别占到了45.51%、30.77%。
2.4影响毕业生发展的评价
毕业生走上工岗位后,突显自身能力不足,个人职业发展受限。通常来讲,影响学生职业发展的二大因素,一是在校期间能力的培养,二是工作环境的熏陶(见表3)。
通过调查,毕业生认为影响自我发展的因素中,个人继续学习的能力对自己职业影响最大,高达82.05%(128/156),其次是个人专业理论水平占所学专业对口情况,分别占80.77%(126/156)、75.64%(118/156)。毕业生认为学校的教学方法对自己工作后职业生涯的影响存在,但不是最重要的,仅占45.51%(71/156)。
2.5毕业生对在校期间课程设置的评价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受的教育,特别是专业知识、教育理念将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因此,大学课程设置(教育计划)对大学生毕业后影响深远(见图1)。
统计结果显示,大学期间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对自己工作影响最大,分别占到85.26%(133/156)、83.97%(131/156),英语和思想政治教育类对个人工作也有较大的影响,分别占61.54%(96/156)和44.23%(69/156)。计算机类课程和公选课对个人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3相应建议
3.1完善大学课程设置,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接轨
学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阵地,社会的需要应该成为大学专业设置的导向。而专业课程(教育计划)设置同样也需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开设,学校应不断革新教学形式和内容,才能使高等学校更好地履行社会服务职能。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理念,践行“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就要真正地围绕学生的需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调整课程设计,以最大限度与社会接轨为目标,全方位提升学生能力。
3.2强化英语、计算机在教学中的教学效果
“英语、统计学、计算机”被视为现代大学生的三项基本技能。英语不止作为一门语言和交流工具,而是被提升到了必备技能的范畴,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查阅专业文献、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撰写高水平科研论文等都离不开英语。因此,学校应加强学生英文专业文献检索、英文论文撰写、英语口语等内容教学,突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英文水平。此外,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由信息化向智能化迈进,要求医生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因此,对医学生教育要增加医院大数据处理、HIS等内容的讲授。
3.3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增强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应包括大学生就业能力和毕业后就业能力。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就业指导要形成完整体系,有专门的师资队伍,培训不能流于形式。特别是对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大学生获得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构建就业指导“一次培训,终身受益”的就业指导观。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较为系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这不仅体现在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更应考虑着力提升学生毕业后职业规划理念的培养。
3.4夯实第二课堂,全面提升学生能力
专业课堂培养学生的“智商”,而第二课堂更多的则是提升学生的“情商”。针对学生“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欠缺问题,学校各级管理机构应鼓励学生加入各种社团,并有序引导社团开展工作,着重提升学生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表达能力、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此外,科研部门、教务部门为学生提供科研项目资助,鼓励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3.5加大医学人文教育,提升人文素养水平
医学人文是既重视科学研究方法,又看重人性的适应和发展。大多医学类专业学生拥有理工科底子,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对哲学社会科学类的学习“上心”不够。针对目前医院工作现状,结合学生管理能力不够、表达能力欠缺等问题,增加学生医患关系学、医院管理学、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等模块的培训与学习,增加医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医学生医院环境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利.面向行业和西部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J].中国高等教育,2007(6)
2卫魏.高校学生满意度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3)
3李学鸣,彭杰.论高等学校共青团工作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4董占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09(10)
关键词:地方医学院校 英语专业 课程设置
一、引言
近十几年来高校不断扩招,英语专业已经由八、九十年代的紧俏专业演变成为当前供需趋于饱和的专业。在搜狐教育频道列出的最难就业的12个热门专业中,英语专业排第三,与计算机和法学位列前三甲1。中国教育在线2007年公布的统计信息显示,全国有本科高校678所,开设10大类340多个专业,根据开设某一专业的学校数看,英语是开设最多的专业,共有554所学校开设,占所有高校的83%以上2。在江西,所有33所本科院校(包括民办院校和独立学院)均开设有英语专业。另一方面,医药卫生行业却面临医学英语翻译人才数量严重不足的困境,亟需具备深厚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扎实的语言功底的复合型人才3。在这样的情势下,医学院校要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医学英语的教学任务,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的特色优势,探索并完善 “英语+医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4。赣南医学院是江西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医学院,从2006年开始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一直坚持探索“英语+医学”的教学模式,至今已有四届毕业生。为了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深入开展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历届毕业生对课程的反馈信息,以期对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提供依据。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和内容
本课题以英语专业2006级-2009级四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为英语专业课程计划中除了两课和公共课外的28门专业课程的满意程度。28门专业课程按模块分列如下: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设计
课题组成员召集本专业在校生进行了多次座谈,在广泛参考同类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以及相关研究5-6的基础上,最终确定针对课程计划中的28门专业课程就课时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课时量用太多、适中、太少评价,其余三个指标均用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评价。问卷的最后设计一道开放问答题,旨在了解学生对英语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2.问卷调查
问卷经过多次试做和修订后放到“问卷星”调查网站,然后把链接发送到毕业生的QQ或邮箱,邀请他们积极参与,最终89人提交了有效问卷,其中2006级19人,2007级22人,2008级20人,2009级28人;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情况:外贸46人(50%),教学19(21%),管理4人(4%),翻译4人(4%),读研或正在考研的16人(18%)。
三、结果与讨论
我们将收集的问卷汇总分析后,发现毕业生对课时量的评价有较大分歧,有些课程课时量评价为“太多”或“太少”的比例都不低,应当引起注意;不过,毕业生对各门课程教学内容、方式和效果三项指标的评价高度一致,所以,我们取三项指标评价结果的加权平均值对各门课程教学满意度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和讨论如下:
(一)对专业课程课时量设置满意度
毕业生对所有课程课时量的总体评价较好,加权平均百分比为72.25%。四个模块的课程课时量的评价按照适中度降序排列如图表2所示。
从图表2可以看出,9门专业基础课中,对泛读的课时量评价最好;听力其次,但仍有14.41%的人认为课时太少;精读的课时略多,需要适当减少;其余课程的课时则需要适当增加,特别是口语、写作、笔译和口译等产出性课程的课时需要增加。
11门语言文化类课程的课时设置总体评价良好,特别是文体学和学术论文写作和英语教学法等三门课程的课时量设置受到毕业生的高度认可,其余只有第二外语(日语)和英语国家概况需要适当增加课时。
4门商务类课程中,国际贸易实务和外贸英语函电两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增加一定量的课时。对4门医学类课程课时的评价虽然总体不错,但认为课时太多或太少的比例不一,两厢加权来看,医学英语的课时需要增加,而对基础医学导论、临床医学概论和康复医学导论三门纯医学课程的学时评价出现分歧。
根据在校生访谈以及毕业生对问卷最后一道开放式问题的反馈意见,纯医学类课程不宜设置为必选课,应当设置为选修课,供有志于在医学相关行业就业或对医学感兴趣的学生选择,甚至有些毕业生认为英语专业应该在高年级设英语教学、商务英语、医学英语等分流方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是对“英语+医学”的教学模式的挑战。
(二)对专业课程教学满意度
毕业生对对所有课程教学三项指标的综合加权满意度不容乐观,平均百分比仅为48.6%,尽管不满意的平均值为10.17%,但一般满意的平均值高达41.23%,可见,我们需要大力加强课程建设力度,提高教学质量。毕业生满意度评价超过60%和不满意度超过10%的课程分别见图表3和图表4。
图表3所列课程满意度较高,除了任课教师的因素以外,还和学生的需求有着紧密的联系。满意度最高的两门课程均为商务类,这和半数毕业生从事外贸工作不无关系。紧随其后的是语音和听力,由于学校是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数学生来自省内或南方城乡,方言较重,听力水平较低,学生对矫正语音和提高听力的需求很强。接下来是两门翻译课程,满意度相当,也和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的实践需要密不可分。至于二外,可能归结为外语类学生对其他外语的好奇心,学生在开放问题的回应中普遍建议应增加二外的学时,尤其是是有志于考研或正在读研的学生。精读课是英语专业基础课中最为重要的综合性课程,涉及到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但从对课时的评价以及学生的意见看,还需要适当削减课时,并调整教学内容,学生对只关注语言能力的课程的动机普遍较低。
图表4中,3门纯医学类课程均榜上有名,结合毕业生对开放式问题的回应,我们可做两方面的总结:(1)“英语+医学”的培养模式落实不到位,课程脱离了学生的需求,因为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反应医学类课程都是纯粹的理论讲解,学生根本没有观摩和实践的机会,无法学以致用,并建议开设实践性更强、理论性较低的能够使他们获得医药卫生常识的课程;(2)“英语+医学”的培养模式不能强加于所有学生,相当比例的毕业生抱怨“被迫上医学类课程”,因为医学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是调剂进来的,他们升学时的第一志要么是医学院校的医学专业,要么是非医学院校的英语专业。
出现在图表4中的还有英语国家概况和英语写作两门课程。根据在校生座谈以及毕业生对开放问题的反馈,这两门课程一直由外教讲授,而外教把课程当做口语上,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置之不理,造成学生感觉不到学有所得。这说明我们需要加强对外教的教学管理,必须督促外教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
四、结语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和开放问题的回应以及在校生座谈记录的分析,我们发现毕业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评价比较满意,但我们仍需优化精读、笔译、口译、英语国家概况和第二外语等课程的课时安排,强化对外教的教学管理,加大力度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另外,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实施英语和多种专业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比如“英语+医学”、“英语+商务”和“英语+教学”等,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使他们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跟踪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不同时间段对所学各门课程的评价,没有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和目的以及教师的教学态度、风格等人的因素纳入评价指标,我们将在日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盘点高考最难就业的12个热门专业[EB/OL].(2011-05-16)[2013-12-11]http:///20110516/n307601068_2.shtml
[2]开设数量最多的10大专业介绍[EB/OL].(2007-05-13)[2013-12-11]http:///zyjs_2924/20070513/t20070513_232216.shtml
[3]梁婕. 论中国―东盟合作背景下广西医学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J]. 大学教育, 2012 (7): 74-75.
[4]李彤, 曹珏, 李红, 等. 关于开设 “医学英语专业” 的市场前景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 2004, 19: 015.
[5]马松梅.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 西北医学教育,2011,4(2):355-358.
[6]荣朋涛, 王兰英, 黄培芳, 等.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调查分析[J].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9, 2: 041.
基金项目:
江西省社科规划课题(13WX303);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12176)。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有效地实现必须以详实的教学计划和完整的课程设置体系为支撑[4]。因此,课程设置可以说是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手段和实施方式。然而,把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地转化为具体的课程设置体系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总结过去的经验,把握现在的实际,更需要考虑专业未来的发展;此外,它不仅要体现学生的实际需求,还要顺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更要反映学科的发展规律。因此,一套符合特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体系必定需要经历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探索与实践及无数次的改革与调整。总之,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该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2“基础-核心-特色”课程设置思路的具体实施
以五年制本科眼视光医学专业为典型例子,其课程设置的主要框架结构为人文和社会学及基础医学(基础课程)、临床医学(核心课程)和眼视光学等三大类。
2.1基础课程:人文和社会学及基础医学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学专业的人文和社会学课程,在眼视光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占22.2%。人文和社会学课程主要包括社科、哲学、经济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外语等等,这些课程穿插在不同学年的医学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基础医学课程包括医用基础化学、医用有机化学、医用化学实验、医用细胞生物学、医用物理学、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局部解剖学、头面部解剖、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机能实验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实验诊断学、物理诊断学、医学影像学和卫生学等,主要安排在第1至第3学年开设。在使用教材、课程学时分配、教学要求和目标等方面,眼视光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的基础医学相关课程均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保持一致。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其学时分别占总学时的62.3%和37.7%。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课程成绩根据理论考试成绩、实验考试成绩以及平时分计算,具体比例不同课程略有差异。
2.2核心课程:临床医学毕业后经过规范培训,成为合格执业医师是眼视光医学专业毕业生基本目标之一,因此,临床医学核心课程同样成为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骨架”。临床医学课程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和耳鼻咽喉科学等。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课和临床见习,其学时分别占53.5%和46.5%,主要安排在第3、第4学年,毕业实习则安排在第4、第5学年。在“核心课程”运行过程中,各种类型的学习,如病例讨论、科室见习、模型练习和体验等,都与前期“基础课程”中的基础医学相融相济。理论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一致,课程学时和临床见习、实习轮转时间略少于临床医学专业。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和见习考核,课程成绩根据理论考试成绩和见习考核成绩以及平时分计算,具体比例不同课程略有不同。此外,在各个临床科室实习轮转完成前,学生必须通过相应的考核。
2.3特色课程:眼视光学通过借鉴和引进西方视光学教学体系,“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眼视光学系列课程无论是教材、授课方式还是教学要求和大纲设置等都在不断地完善和趋向成熟[3]。目前的眼视光学专业课程是由系列课程组成的,主要包括眼科光学基础、临床视光学基础、眼科学基础、眼科光学器械、验光学、眼镜学、视觉神经生理学、接触镜学、临床眼科学、斜视弱视学和双眼视学等课程。除了眼科光学基础在第2学年第1学期开课外,其他课程均从第3学年开始设置,毕业实习安排在第4、第5学年。授课方式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或临床见习),其学时分别占总学时的68.7%和31.3%。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或见习考核),课程成绩根据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或见习考核成绩)以及平时分计算,具体比例不同课程略有不同。此外,在各个临床科室实习轮转完成前,学生同样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眼视光学特色课程从基础到临床,从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且相当比例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使本专业学生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性和规范性的眼视光学知识构架和临床技能。
3“基础-核心-特色”课程设置思路的优势
“基础-核心-特色”这三大课程模块之间互相渗透,相辅相成。近年来,医学教育越来越多的呼声在注重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让医学生建立对人、社会、自然和自身的正确认识和正确态度,培养医学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因此,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人文和社会学知识的渗透是医学专业知识的必要前提和坚实基础。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学专业的特色就是具备临床医学的属性。由于眼球并非独立存在的器官,某些全身疾病会影响眼睛的生理,而眼睛的状况又可以反映某些全身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因此,眼视光医学教育必须以临床医学作为大背景,而临床医学又是以众多基础医学课程为基础的。基础医学课程在眼视光学专业课程设置中约占1/3,对这些课程内容的掌握能为将来的临床医学和眼视光学知识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临床医学课程在眼视光学专业课程设置中占1/4以上,其总学时数和总学分甚至多于眼视光学课程。除了必修课程之外,眼视光学专业还通过选修课或各类讲座的形式来丰富和巩固本专业学生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这样的课程设置,使眼视光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趋向全面和合理,有助于他们在日后的眼视光学临床工作中做到医理结合,多学科结合,使他们既适合于较高级、较专门化的临床、教学和研究单位,又适合各级基层单位,这符合我国国情和职业社会需要。
4“基础-核心-特色”课程设置思路的教学效果评价
一、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和改革方式
(一)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的现状
根据当前检验工作在医疗工作范围和地位的变化,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医学检验学科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革创新和调整,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和毕业生的专业质量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受传统检验教学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医学检验专业以外的知识不够重视,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和能力,掌握的只是理论,实用性不强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和检验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有直接的关系,课程体系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陈旧、设置不合理、缺少实践教学,以及综合性、边缘性、创新性学科课程少都有关系。
(二) 当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依据
医学检验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主要依据是(1)新课改对检验技术专业提出的新培养目标和时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医院发展对检验工作人才的要求。(2)国家确定的卫生专业人员资格证考试提纲对检验工作人员标准的要求(3)国家有关教育部门对学校教学关于思想、方针以及教学质量做出的要求。(4)国内外职业院校教学成功的经验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条件和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和运用。(5)很多医院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提出的要求和建议。
(三)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式
(1)高职高专院校可以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对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的要求,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设定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2)学校可以组织检验专业的教师和临床专业教师及医院检验科的行业专家,共同讨论制定课程体系的内容和范围。(3)对实习生和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发放问卷和向相关专家及有工作经验的检验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和反馈。
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内容和具体方式
(一)加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设置
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主要包括公共基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检验专业、文化社科五个课程群。
(1)前两个学期主要是以学习文化社科、基础医学和公共基础课程群为主,把涉及到检验专业的微生物学、免疫学和生物化学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初期的教学综合了医学检验专业相关的学科,进行综合性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在三到四学期之间主要是以学习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为主,临床医学概要主要学习医学的内外科、诊断学、儿科、妇产科以及传染病学,以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把医院中面临的心理学、伦理学以及新兴学科融入到这个阶段的学习中,满足当前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和改革的标准。
(3)最后将四至六学期设计为实习阶段,这个阶段的实习时间为四十八周,主要是在临床医院检验科实习的同时,进行临床检验、医学技能培训和做一些毕业论文,这一阶段要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加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教学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合理的时间分配和教学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学校对课程体系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做了调整。加大了实践教学在医学检验专业中的比例,一般达到一比一,甚至实践教学比例更高。同时对临床实习和基础实验也做了相应的调整。
(1) 加强了临床检验和实习的技能训练。
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中高职高专院校增加了临床见习课时的比例,增加了与临床医师交流和学习的时间,并多了参与临床检查、咨询、病情病例讨论的时间和机会,为将来就业时的临床经验奠定基础;高职高专院校还应整合检验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临床岗位和检验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从而根据在学习期间的基础和兴趣爱好来设计自己毕业论文;改革检验技能的训练内容,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体系可以将在各个专业零散的检验知识进行组合,制定相应检验技能的考核和评价体系如各种形态学检查,不断加深和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理论和专业技能;改革检验技能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实践教学都是基础的实验方法,学生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经过检验实验教学多年的探索,基本实现了实验教学的规范化和全程监督,以及训练、考核的标准化。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邀请各大医院检验科主任及行业专家参与修订和完善了实验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教学文件。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将科技创新成果融入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整合实践教学项目,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形成了专业基础能力训练、专业综合能力训练、专业拓展能力训练的“分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改革后的检验实验教学项目主要分为三类,包括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
(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取得的成果
在大学生尤其是医科大学生就业情况不乐观的今天,南方医科大学不仅取得优良的初次就业率,甚至一些2008届毕业生也早早就被用人单位“预订”。记者采访了南方医科大学校长郑木明,郑校长说,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主要得益于学校始终坚持中西医结合、理工医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
郑校长介绍说,学校的“三结合”办学模式始于20世纪70年代。根据广东中医药资源丰富、全军中医药人才缺乏的实际情况,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学校率先在军队医学院校中成立了中医系,并提出了建设中西医结合学科群的思路。随后,学校还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校办企业集团;随后学校又率先在军内成立了生物医学工程系。这“三个率先”,实际上是“三结合”办学模式的雏形。经过长达3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逐步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理工医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培养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研究应用型专门人才。
中西医结合拓宽学习视野
学校始终致力于创建中西医结合的学科环境。学校中医药学院有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及一批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重点专科。30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在附属医院开设中西医结合病房,目前正在建设800张床位的广东省首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医学科群及资源优势。
学校还致力于培育中西医结合的骨干人才队伍,在中西医结合领域实施了长期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人才培育工程。学校确立了包括中西医结合消化病、肾病、风湿骨病脑病、心血管病及中医急症制剂、新药研究等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的6个科研方向,获多项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并获“补脾益肠丸”、“尿毒清”、“正天丸”等新药证书。
学校还致力于深化中西医结合的教学改革。中医专业按64的中西比例、中西医结合专业按46的中西比例开设教学课程。在现代医学相关专业中,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不同程度地开设了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方法论方面的课程。在教学中实现了传统方法和现代手段的综合运用。如教授诊断学,既用传统的望、问、闻、切来阐述,又用自行研究的脉搏图和微循环舌像图作深层次的剖析。
理工医结合复合知识与能力
学校建立理工医结合的学科群,优化理工医结合的师资队伍,促进了交叉型学科的发展。建立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教授领衔的医学生物力学研究室,以“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陈武凡教授领衔的医学图像研究室等理工医结合的研究室。医学生物力学研究室承担的载人航天工程返回舱非正常着落的冲击研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贡献;学校承担的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男性“数字人”项目为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项目。医学图像研究室承担的功能化PACC系统于2006年获教育部发明一等奖,已在全国13家大型医院使用;在国际上率先解决了“磁共振系统T1加权成像的伪影问题”,200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四个环节上,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在专业设置上,以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影像专业为支撑专业,近年又增加了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和生物信息学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分段开设理工医基础课程,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在实践教学上,通过机电实习、教学实验、工厂实习、医院实习、毕业设计等5个阶段,循序渐进。在师资队伍上,对理工科毕业的中青年教师,有重点地实施医学再教育,对医科毕业的中青年教师,有重点地实施工程技术教育。
据统计,学校按照理工医结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已培养本科毕业生569名,硕士、博士毕业生145名。近3年,这些本科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分别达97.8%、91.4%、100%;2008年毕业的本科生有298名,已有150人被用人单位提前“预订”。
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能力
学校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内容,公开出版教材10余种。如根据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头胸导联”编写出版了《临床心电信息学》,根据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核磁共振临床应用研究”编写出版了国内第一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学》等,使学生及时掌握相关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学校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鼓励和指导本科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或自行开展课外科研活动。近年来,本科生在教师的指导下120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40篇,有效地提高了本科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特别注重科研和科技产业相结合。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以自主研发的“三九胃泰”、“正天丸”、“尿毒清”、“无限极口服液”等产品为龙头,先后成功创办了南方制药厂(“三九集团”的前身)、南方李锦记、东方药林等校办企业。学校先后研制出了国际上第一个SARS抗原检测试剂盒、第一台国产X刀和国家Ⅰ类新药心脏超声造影剂。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本科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039-02
2013年12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15年,各省(区、市)须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到2020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全部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意见》根据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工作基础,将全省划分为3类地区(一类:昆明市,二类:玉溪市、曲靖市、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三类:其余11个州市),按照不同地区分年分类实施,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住院医师是临床医师提高实践能力的必要阶段,是医学鉴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5+3”是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主要模式,即完成5年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的毕业生,在培训基地接受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昆明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生是我省医学毕业生最主要组成部分,今年(2015年)起我校所有本科毕业生将逐步不再直接进入医疗单位工作,而是必须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种变化将对我校医学毕业生在思想、生活、工作计划、乃至人生目标等方面有巨大影响。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形势下,前期非正式调查显示目前我校即将毕业的医学本科生普遍存在对毕业去向的迷茫和无助,这种情境下也就普遍出现思想负担重,精神压力大等种种负面影响,急需对医学本科毕业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新形势下的思想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和了解。本文正是以医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医学生的思想状况。
一、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的是我校大一到大三各医学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在自行设计的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形势下医学本科生的思想状况调查》的调查问卷下,本论文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问卷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各年级300名学生。问卷包括20个单项选择,20个多项选择,1个开放性问答。回收问卷890份,有效问卷884份,符合统计学标准,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在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下,将医学本科生的思想状况分析和总结。
(一)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认识
我校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医学生在校内仅仅是听说过“5+3”模式住院医师培训规范化培养制度,对其意义和作用还不太理解。同时作为此制度的主体对象,医学生对此制度的关注程度不太高。同时对该制度没有正确、深入的理解。部分医学生对该制度表示理解,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表示期待。
(二)对以后就业状况的了解
近年来,医院对于招聘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三甲医院甚至二甲医院都要求具有博士学位的医学生,有些还要求985、211高校的学生。对于普通高校的本科生来说,本来面临的就业选择就比较窄。一般招收医学本科毕业生的是县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同时,医学生相比其他专业付出的精力和时间相对较多。医学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严格把关,医疗技术和临床经验等综合素质也是用人单位考核的重点。因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对于医学生的就业形势来讲,无疑是雪上加霜。
在调查结果中显示,医学本科生的心里对于付出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有不平衡感,使得他们对于工作岗位和环境的期望较高。在对未来的就业情况比较迷茫,没有规划,在对未来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较消极。仅有小部分医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但是对职业规划也是比较迷茫。
(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形势下的医学生心态
在调查中,大部分本科生会考虑到“5+3”模式带来的家庭负担和学医时间成本,由此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学习心态,负面情绪现象。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状况:(1)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完成本科学业多用了1年的时间,所以基于这些原因,医学院校的很大一部分学生会对今后工作的回报会有较高的期望;(2)医学类学生的培养成本相对较高,根据一些相关数据调查,目前我国医学院校中学生的学费与住宿费等每年将近有8000元。因此,对来自于农村的学生来讲负担较重,所以会对毕业后工作上的物质回报期望较高,他们的择业心理也会从一入学开始就产生变化,对以后的学习持消极态度。
二、对医学生进行教育对策研究
(一)树立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正确的认识观
在对我校本科毕业生的思想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客观分析后,针对发现的问题,利用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有效疏导。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宣传下,帮助医学生正确看待现有的制度、认识对该制度设立的意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加强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关注和了解,对以后的医学生产生的负面情绪的疏导工作至关重要。
(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医学生就业本身就面临难境,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面启动,就业难的问题更加凸显。因此加强对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引导显得尤为重要。面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大部分医学生心里都会产生措手不及的感觉,面对自己的未来显得迷茫不知所措,甚至会产生忧虑。因此如何帮助他们解除疑虑,正确的面对问题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要及时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帮助他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其次,要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社会的需求、用人单位的要求,和自己的能力进行对比。从社会的需求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来说,确实大部分医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技能方面还无法达到要求,所以需要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获得足够的实践经验。我们对学生思想的启发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认识发生积极性的改变,学生的思想转变了才能够让自己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最后,为医学生进行专业、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困惑。
(三)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
负面的学习心态是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相关,该政策在时间和收入两方面的不平衡使得医学本科生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因此,在以后对其进行消极情绪的疏导和树立正确的学习心态的开导工作有重要的作用。对就业情况的了解和正确的职业规划,使医学本科生增强了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医学毕业生出现的诸多思想精神负担等负面的影响会相应减少。
在进行思想疏导后,我们可以进行相应的多种形式的考核体系。其形式可以是在教学课堂上,让医学生讲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加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也可以组织医学生自发的专题讲座,达到医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同时在交流过程对有消极心态的医学生进行开导,或反馈给老师,以保证学习质量。
三、结束语
我校应当加强对医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帮助,尽早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配备和培养;对医学生进行专业性的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避免医学生在生涯规划中处于被动状态,帮助医学生尽早规划职业生涯发展道路,提高医学生的培养质量。在指导和帮助过程中,疏导学生的消极思想,让医学生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着主动的关注度。探索新形势下适合我校医学毕业生实际的思想辅导、教育和疏导的工作方法,为今后我校学生管理和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同时希望通过疏导工作等可以不断完善医学生教育体系,提高我校医学生培养质量,培育出一批批专业素养高,视野开阔的年轻医师队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