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措施钢筋

措施钢筋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3-15 19:36:0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措施钢筋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措施钢筋

第1篇

关键词: 住宅; 现浇楼板; 裂缝原因; 防治措施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的裂缝问题一直是基本建设中面临的比较难处理的问题之一, 因此给建设方、 设计和施工单位业主带来了诸多麻烦。 因此, 提高工程质量, 制定防裂措施, 已成为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及广大施工技术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文作者主要从设计阶段、 施工阶段入手对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1.设计阶段

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的是房屋四

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口房屋阳角处) 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 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 45 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 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砼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 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 从设计角度看, 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 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 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 限制了楼面板硅的自由变形, 因此在温差和砼收缩变化时, 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 产生 45 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 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 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根据上面的原因分析。本人以为应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 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 改为沿房间 (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 全长配置, 并且适当加密加粗 (即按照技术导则一的第 6 条中

的前半条文采用) 。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 凡采纳或按上述设计的房屋, 基本上不再发生 45 度斜角裂缝,已能较满意地解决好楼板裂缝中数量最多的主要矛盾,效果显著。对于外墙转角处的放射形钢筋, 根据实践检验, 认为作用较小。其原因是放射形钢筋的长度一般不大 (约 1 .2 米左右) , 当阳角处的房间在不按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而仍按分离式设置构造负弯矩短筋时, 45 度的斜向裂缝仍然会向内转移到放射筋的未端或外侧,而当采用了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后, 纵、 横二个方向的钢筋网的合力已能很好地抵抗和防止 45 度斜角裂缝的发生和转移.并且放射形钢筋往往只有上部一层,在绑扎时常搁置在纵横板面钢筋的上方,导致钢筋交叉重叠, 将板面的负弯

矩钢筋下压, 减少了板面负弯矩钢筋的有效高度, 同时浇筑时钢筋弯头 (即拐脚)容易翘起造成平仓困难, 所以建议重点加强加密双层双向钢筋即可。

2.施工阶段

楼面裂缝的发生除以阳角 45 度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

见的两类:一类是预理线管及线管集散处, 另一类为施工中周转材料临时较集中和较频繁的吊装卸料堆放区域。现从施工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并分类采取以下几项主要技术措施。

2.1 重点加强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措施。

钢筋在楼面砼板中的抗拉受力,起着抵抗外荷载所产生的弯矩

和防止砼收缩和温差裂缝发生的双重作用,而这一双重作用均需钢筋处在上下合理的保护层前提下才能确保有效。在实际施工中, 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砼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当垫块间距放大到 1.5 米时, 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障, 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 1 米左右。与此相反, 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 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较难问题。其原因为: 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 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 下坠; 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 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 各工种交叉作业, 造成施工人员众多、 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 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撑马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 (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在上述四个原因中, 前二条是客观存在,不可能也难于提出措施加以改进 (否则楼面负筋用钢量将大大增加, 造成浪费) 。但后二个原

因却在施工中必须大大加以改进, 对于最后一个原因, 根据大量的施工实践, 建议楼面双层双向钢筋 (包括分离式配置的负弯矩短筋) 必须设置钢筋小撑马,其纵横向间距不应大于 700 毫米 (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 2 只) ,特别是对于 φ8 一类细小钢筋, 小撑马的间距应控制在 600 毫米以内 (即每平方米不得少于 3 只) , 才能取得较良好的效果。对于第 3 条原因, 可采取下列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2.1.1 尽可能合理和科学地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板底

钢筋绑扎后,线管预埋和模板封镶收口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 以有效减少板面钢筋绑扎后的作业人员数量。

2.1.2 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 (或铺设) 临时的简易通道,以供必要的施工人员通行。

2.1.3 加强教育和管理, 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上层负筋的正确位置, 必须行走时, 应自觉沿钢筋小马撑支撑点通行,不得随意踩踏中间架空部位钢筋。

2.1.4 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 3 一 4 人或以上)在硅浇筑前及浇筑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容易发生处 (四周阳角处、 预埋线管处以及大跨度房间处) 应重点整修。

2.1.5 砼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

区域, 应铺设临时性活动挑板, 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 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

2.2 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防治

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使砼截面受到较多削弱, 从

而引起应力集中,是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 当预理线管的直径较小, 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 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重于(即垂直于) 砼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 开间宽度也较大, 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重合于 (即垂直于) 砼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 因此对于较粗的管线或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应按技术导则三的第 4 条要求增设垂直于线管的短钢筋网加强。 根据我公司的经验, 建议增设的抗裂短钢筋采用 φ6-φ8 、 间距≤150 , 两端的锚固长度应不小于

300 毫米。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 交叉布线处可按技术导则三的第 4条采用线盒, 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 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砼灌筑顺利和振捣密实。并且当线管数量众多, 使集散口的硷截面大量削弱时, 宜按预留孔洞构造要求在四周增设上下各 2φ12的井字形抗裂构造钢筋。

2.3 材料吊卸区域的楼面裂缝防治

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

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 5 一 7 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 5 天一层。 因此当楼层砼浇筑完毕后不足 24 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 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 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砼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 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 形成永久性裂缝, 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对这类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

2.3.1 主体结构的施工速度不能强求过快, 每层砼浇筑完后的必要进行养护 (一般不宜少于 24 小时、 必须获得保证。 主体结构阶段的楼层施工速度宜控制在 6 -7 天一层为宜,以确保楼面砼获得最起码的养护时间。

2.3.2 科学安排楼层施工作业计划,在楼层砼浇筑完毕的 24 小时内, 可限于做测量 、 定位、 弹墨线等准备工作, 最多只允许暗柱钢筋焊接工作,不允许吊卸大宗标材料, 避免冲击振动。24 小时以后,可先分批安排吊运小批量的暗柱和剪力墙钢筋进行绑扎活动,做到轻卸、 轻放,以控制和减小冲击振动力。第 3 天方可开始吊卸钢管等大宗材料以及从事楼层墙板和楼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

2.3.3 在模板安装时, 吊运 (或传递) 上来的材料应做到尽量分散就位,不得过多地集中堆放,以减少楼面荷重和振动。

2.3.4 对计划中的临时大开间面积材料吊卸堆放区域部位 (一般约 40 平方米左右) 的模板支撑架在搭设前, 应预先考虑采用加密立杆 (立杆的纵、 横向间距均不宜大于 800 毫米) 和增加模板支撑架刚度的加强措施,以增强刚度, 减少变形来加强该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并应在该区域的新筑砼表面上铺设旧木模板加以保护和扩散应力, 进一步防止裂缝的发生。

2.4 加强对楼面砼的养护

砼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别

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但实际施工中, 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将影响弹墨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砼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较足够的浇水延续养护时间。为此, 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或草包进行一周左右的妥善保湿养护,并建议采用喷 HL 等品种和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 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

3.材料

目前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进行浇筑,但受剧烈的市场竞争,导

致各商品砼厂商以采用加大粉煤灰掺量,低价位、低性能的砼添加剂,以及含泥量较高的中细砂作为降低价格和成本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建议有关部门牵头, 尽快健全和统一对商品砼厂商的行业管理,城市建设并根据成本投入比例,相应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硷的市场价格 (特别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楼面工程的砼) , 促使商品砼厂商转变观念, 控制好原材料质量, 选用高效优质砼外掺剂, 改善和减小砼的收缩值, 建立好控制体系 (即按技术导则中第二条执行) , 是一项改善商品砼质量和性能的根本性工作。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订购商品砼时,应根据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质提出对砼质量的明确要求,不能片面压价和追求低价格、 低成本而忽视了砼的质量,导致砼性能下降和收缩裂缝增多。 同时现场应逐车次严格控制好商品砼的坍落度检查,以保证砼熟料的半成品质量。

4.对裂缝的弥补处理

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

的楼面裂缝发生。 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 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预先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 根据我公司的经验, 住宅楼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层较厚, 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 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 并且上部常被木地板等装饰层所遮盖, 问题相对较小。但板底则粉刷层较薄, 并且通常无吊顶遮盖,更易暴露裂缝, 影响美观并引起投诉, 所以板底更应妥善处理。板底袭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 (注: 当遇到裂缝较宽、 受力较大等特殊情次时, 建议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 。 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 350 一 400 毫米为宜.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 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

5.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钢筋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steel bars are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steel works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as a whole. This stage, due to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spects, reinforced construction, there are many hidden quality problems, we must its taken seriously enough,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such problem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uality defects of existing steel works, and targeted prevention measures.Key words: reinforce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quality common problem; 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引言:钢筋现已成为建设工程的主要建筑材料之一,钢筋施工在现代工程建设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多年来我们已经对于钢筋工程施工形成了一套施工经验。但是,在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着工程质量,本文就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就防治方法提出了几点粗浅认识。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材料质量不合格

钢筋材料不合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钢筋表面锈蚀,品种、等级混杂,影响使用;在运输过程中未采取合理措施导致发生严重曲折变形。在钢筋原料取样检验时,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针对钢筋材料的质量问题,必须要把好材料质量关。

首先,要对运至现场或在现场进行生产加工的钢筋进行严格检验。此外,还要加强储存管理,应将材料储存于仓库或料棚内分类堆放,并且要保持地面干燥,严禁将钢筋直接堆放在地面上,还应在场地四周设置相应的排水设施,减少因材料变质或误用造成质量问题。此外,还要合理调度,杜绝钢筋的大量积压问题。

如果钢筋材料已经发生锈蚀等质量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如果是淡黄色轻微浮锈则可不处理。如果是红褐色锈斑则要用手工钢刷予以清除。如果锈蚀较为严重,甚至发生锈皮剥落现象,则可以考虑降级使用或者是不用。

(二)柱子纵向钢筋偏位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基础插筋和楼层柱子纵筋外伸常发生偏位情况,严重者影响结构受力性能。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模板固定不牢,在施工过程中对柱模发生碰撞使柱子总筋与模板相对位置发生错动;箍筋制作误差比较大,内包尺寸不符合要求;人为破坏,施工人员随意摇动、踩踏成型的钢筋骨架,导致绑扎点发生松弛现象引发偏位;混凝土浇筑时,振动棒触动箍筋与纵筋;忽视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垫块强度低、厚度不一致或者是与纵筋绑扎不牢等。

预防这一问题的发生,笔者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

1.在进行设计时,要对梁、柱、墙间的尺寸关系进行合理的协调。一般情况下,柱墙要宽于梁边,避免出现上下等宽现象。

2.基础部分插筋应为短筋插接、逐层接筋,同时还要注意用定位箍筋点焊固定。

3.严格参照设计要求正确制作箍筋,并保证与柱子纵筋绑扎牢固,绑点不得遗漏;

4.柱墙钢筋骨架侧面与模板间必须用埋于混凝土垫块中铁丝与纵筋绑扎牢固,并要保证所有垫块厚度一致;

5.对于梁柱交接处,一般要用两个箍筋与柱纵向钢筋点焊固定,于此同时,还要绑扎上部钢筋。

(三)同截面接头过多

在钢筋配料时,由于疏忽大意导致原材料下料长度的搭配不合理,甚至忽视了某些构件不允许采用绑扎搭接的规定,或者是错误取用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数值,以及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等原因,都会导致在绑扎和安装钢筋骨架时,同一连接区段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

针对这一问题,在配料时要按下料单钢筋编号再划出几个分号,并且要注明哪个分号搭配,对于同一组搭配而安装方法不同的要用文字详细说明。另外,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杆件中的受力钢筋接头都要进行焊接,严禁采用绑扎。

在施工中,如果分不清钢筋位于受拉区还是受压区时,均应按受拉区的规定对接头位置进行处理。

(四)框架节点核心部位柱箍筋遗漏

由于设计单位缺乏对框架节点柱梁钢筋排列顺序、柱箍筋绑扎等的细部设计,节点钢筋拥挤情况普遍存在,导致核心部位绑扎钢筋困难,普遍存在遗漏柱箍筋的现象。

对于这一问题,在施工开始之前,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合理确定框架节点钢筋绑扎顺序。

此外,在框架纵横梁底模支撑完成之后,随即放置梁下部钢筋。如果纵梁高于横梁,则要将横梁下部钢筋套上箍筋置于横梁底模上,同时还要把纵梁下部的钢筋也套上箍筋,并且放在各自相应的梁的底模上,之后再把满足设计要求的柱箍筋一一套入节点部位的柱子纵向钢筋绑扎,先后将横纵梁上部纵筋分别穿入各自箍筋内。最后,把各梁箍筋按照设计间距拉开绑扎固定。如果纵梁断面高度大于横梁,则应“先纵后横”。

(五)梁箍筋弯钩与纵筋相碰一般从受力角度看,将梁箍筋弯钩放在受压区是合理的。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将箍筋弯位于下面,则有可能被钢筋压开,因此只好将箍筋弯钩放在受拉区,该做法虽不合理,但为了加强钢筋骨架的牢固程度,也只好如此。

在进行钢筋绑扎之前,通常先要合理规划箍筋弯钩的位置,如果梁上部只有一层钢筋,箍筋弯钩均与纵向钢筋便不抵触,为了避免箍筋接头被压开口,弯钩可放在梁上部,但必须要绑扎牢固,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电焊点焊。此外,对于两层或多层纵向钢筋的的情况一般要把弯钩置于梁下部。

(六)露筋

第3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箱涵;裂缝;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混凝土输水箱涵是疏水工程或地下通道工程主要公共设施, 其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防水性能。从结构上看, 施工并不困难, 但要满足设计标准, 达到优良工程的质量要求, 并非易事。特别是对钢筋混凝土箱涵易出现裂缝的问题,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工程概况

箱涵设计为现浇双孔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标号为C30 ,单孔断面:净宽×净高= 3. 2 ×4. 0 (m) ,墙、底板、顶板厚度均为0. 5 m,全长943 m,每23 m 为一节,共41 节。节与节之间设3 cm宽的沉降缝,沉降缝处设橡胶止水带。工程地处西枝江一级阶地,地表为农田。地基顶面设计标高为6. 9 m,处冲积层粘土及砂层交接部位。冲积层粘土属中压缩性土。

2、施工方案

①基坑开挖深度约6m,采用2台挖掘机接力开挖, 自卸汽车运土。基坑边坡坡度为1∶1, 在边坡中部设1.5m 宽的操作平台, 便于施工作业。

②采用木模板钢支撑。模板经过设计后, 在加工场地制作好, 运至现场安装。两模板之间用对拉螺栓连接。对拉螺栓用Φ12 的钢筋制作( 中间设止水钢板) , 上下左右间距均为80cm 。

③箱涵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 分2 次浇注, 先浇注底板混凝土, 后浇注侧墙和顶板混凝土。施工缝设在底板以上70cm 处, 缝中安装镀锌钢板止水片。

④施工的重点是后浇部分, 而后浇部分的施工重点是侧墙混凝土浇注。后浇部分的侧墙深度为3.8m , 且顶板钢筋密布, 浇注振捣十分困难。混合料用串筒送入模板中, 每间隔1.5m 移动一次串筒。串筒处的顶板钢筋先不绑扎, 便于安放串筒。待侧墙混凝土浇注完毕后, 再绑扎钢筋。

⑤侧墙混凝土以50cm 的层厚逐层浇注。混合料从一端向另一端均匀地送入模板中, 定人定位用插式振动棒振捣。每层均按先边墙、后中墙、再另一边墙的顺序依次轮流浇注振捣。

⑥侧墙浇注完成后, 浇注顶板混凝土, 从一端向另一端一次浇注成形。

⑦在顶板最后一道收浆后, 用麻袋覆盖, 人工浇水养护14d。

⑧非承重模板3d 后拆除, 承重模板14d 后拆除。

3、试验段的裂缝分布情况

为保证箱涵施工质量, 先进行试验段施工, 以便总结经验,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选取第41 节为试验段, 使用材料如下。混凝土: 由某混凝土公司提供商品混凝土, 搅拌站距施工现场2km ; 52.5 级水泥: 烟台产, 质量检验合格; 粉煤灰: 珠海产, 质量检验合格; 外加剂: 深圳产, 质量检验合格; 钢筋: 韶钢产线材,质量检验合格。分2 次浇注箱涵混凝土, 在底板以上70cm 处设施工缝, 先浇注底板和70cm 高的侧墙, 相隔5d 后浇注侧墙和顶板混凝土, 养护3d 后, 拆除外模板。通过对箱涵表面进行检查, 发现箱涵侧墙在施工缝以上每隔3m ~7m 有一条竖向长3m左右的裂缝, 缝宽0.1m m ~0.3m m , 贯穿整个墙厚。裂缝位置的分布, 三侧墙均不相同, 每条裂缝的宽度也不一样, 但长度基本相同, 都是起于施工缝处, 止于侧墙与顶板相交处。施工缝处裂缝较宽, 向上逐渐变窄, 最后在与顶板相接处消失。

4、裂缝原因分析

( 1) 对商品混凝土进行调查、分析 通过对材料进行抽样检验, 没有发现质量问题。混凝土搅拌站距现场不到2 km, 混凝土运输与等候时间之和约为15 min~ 25 min, 现场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为10 cm~14 cm, 符合规范要求。又对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抗渗试验, 均符合质量要求, 混凝土不存在质量问题。

( 2) 检查地基承载力情况 基底土质为粘土, 开挖基坑后, 由质量监督站取三处土样进行试验, 允许承载力分别为0.253MPa, 0.276MPa, 0.297MPa, 都能满足设计要求。经计算, 箱体对土基的作用力为0.048MPa。试验段范围内没有软土地基。箱涵两侧按规定设有排水边沟和积水井, 用水泵及时抽出积水。因此, 人工浇水养护不会对地基产生影响。通过以上分析, 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不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对箱涵顶面四个角点的水平监测, 也没有发现有下沉现象。

( 3) 对支架进行检查 防止因支撑不牢, 混凝土在没有达到一定强度时, 箱体产生位移, 使混凝土产生过大的剪应力而开裂。模板内支架为门式钢支架,外斜撑为钢支撑。经检查, 没有发现损坏、滑移等现象。

( 4) 由输送泵运送混凝土 先浇注底板混凝土计115, 相隔5 d后, 再浇注侧墙及顶板混凝土计180。混凝土入模温度为30℃~ 35 ℃, 凝结过程中的最高温度为54℃。浇注速度35/h, 人工操作插式振动棒振捣。在顶板混凝土收浆后, 用麻袋覆盖, 人工浇水养护。根据以上资料, 排除了混凝土质量, 地基承载力, 支架水平移动因素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最有可能的是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箱涵混凝土分两次浇注, 底板浇注后, 对施工缝进行凿毛、清理, 再绑扎侧墙、顶板钢筋, 安装模板。5 d 后浇注侧墙及顶板混凝土。由于浇注混凝土是在中午进行, 气温高。由输送泵送入模板中振捣, 浇注速度快,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热量, 积聚在混凝土中, 使混凝土体内的温度最高达到了54℃, 而环境温度白天25 ℃左右,夜间16℃左右。最大温差达38℃, 导致混凝土体积收缩过大。而在收缩时, 遇到先期浇注的底板混凝土和结构钢筋的约束, 不能形成整体收缩, 在侧墙混凝土中产生巨大的拉应力, 从而导致箱涵侧墙被拉裂。

5、控制措施

①控制了混凝土搅拌时间, 规定搅拌时间2m in, 搅拌时间短, 混合料拌合不均匀; 时间过长, 会破坏材料的结构, 如砂石材料被磨损、混凝土配合比被改变等。

②根据现场气候情况和材料现状, 每天早中晚、雨后都要对砂石材料抽样检测。根据检测结果, 及时调整配合比。将粉煤灰用量增加到51kg, 在满足施工和易性的条件下, 将水灰比降至0.55。

③将木模板更换为钢模板, 以利散热。尽量缩短底板混凝土与侧墙混凝土浇注的间隔时间。在底板混凝土浇注完成后,3d 之内浇注侧墙混凝土, 要求钢筋、模板工序改进操作方法, 连续作业。

④现场振捣按部位责任到人, 防止漏振、少振现象。底板、顶板浇筑速度可适当加快, 而侧墙浇注速度不易过快, 一般控制在25m 3/h, 分层振捣, 每层厚30cm 。混凝土浇注时的倾落高度控制在2m 以内。均匀出料, 均匀放料, 不能堆积成堆, 以免发生离析现象。振捣完成, 通过检查后, 再浇注上一层混凝土。

⑤在温度比较低的早、晚时间浇注混凝土, 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确保入模温度控制在30℃以内。采用降温、缓凝等措施降低水化热引起的温度上升, 将混凝土内的温度控制在50℃以内, 内外温差控制在25℃以内。

⑥改变混凝土养护方法, 设置专用的自动喷水系统。在浇注混凝土时, 即开始向模板上连续不断地喷水。由于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很大的热量, 在浇注过程中向侧墙模板喷水散热, 以免混凝土由于温度过高, 体积膨胀过大, 在冷却后体积收缩过大。顶板在最后一道收浆后, 用麻袋覆盖后洒水。由于采取了有效措施, 加强了各个环节的控制与管理, 消除了箱体侧墙裂缝产生的原因, 施工进展顺利。竣工验收被评为优良工程。

6、结论

6.1 裂缝是钢筋混凝土箱涵致命的质量问题

特别是用做地下通道或疏水工程的箱涵,一旦裂缝,很难修复。虽然现在有各种补缝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如深圳某地下人行通道,由于裂缝漏水,无法使用。经过几次修补仍不尽人意。

6.2 影响钢筋混凝土箱涵裂缝的原因很多,其中温度应力为主要因素

在施工实践中,要根据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认真分析每一个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钢筋混凝土箱涵施工裂缝是可以控制的。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施工缝;露筋;蜂窝;麻面;缺棱掉角

质量问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通病,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质量问题进行认真研究,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的安全、稳定。

1 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

1.1 施工缝结合不好

施工缝结合不好表现为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好。施工缝结合不好的产生原因如下:

1) 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 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

3) 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

4) 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

1.2 麻面

麻面现象表现为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麻面的产生原因如下: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

2)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结模板;

3)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灌注混凝土时缝隙漏浆。

1.3 蜂窝

蜂窝现象表现为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蜂窝的产生原因如下:

1)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碎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碎石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浇注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碎石集中,造成混凝土离析;

4)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允分振捣又下料。

1.4 露筋

露筋现象表现为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在结构构件表面。露筋的产生原因如下:

1)混凝土浇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

2)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粒径大碎石卡在钢筋上,混凝土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因配合比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或模板严重漏浆;

4)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1.5 缺棱掉角

缺棱掉角现象表现为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棱角有缺陷。缺棱掉角的产生原因如下:

1)木模板在浇注混凝土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灌注后混凝土养护不好,棱角处混凝土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混凝土水化不好,强度降低;

2)施工时,过早拆除承重模板;

3)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2 钢筋混凝土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

2.1 施工缝结合不好的防治措施

1) 出现施工缝现象时,通常采取的处理方法是用清水将裂缝冲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抹水泥砂浆。对夹层的处理慎重。

2) 浇筑柱、梁、楼板、墙、斗仓及类似结构时,如间歇时间超过有关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1],才允许继续浇筑。

3) 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这样可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

4)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要进行处理,垂直施工缝处应补插钢筋,钢筋直径为12~16mm,长度为500~600mm,间距为50mm,在台阶或施工缝垂直面上亦应补插钢筋。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充分湿润,抹一层10~15mm厚的水泥砂浆,其强度等级及水泥品种与基础混凝土相同[1]。然后再继续浇筑混凝土。两个标高不同的水平施工缝,其高低接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大于1。

2.2 麻面的防治措施

1)模板面清理干净,无杂物,模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2)木模板在浇筑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拼缝严密,防止漏浆。

3)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混凝土均匀振至气泡排除为止。

2.3 蜂窝的防治措施

1)混凝土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可采用电子自动计量)混凝土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范规定。

2)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3)开始浇筑前,底部应先填50~100mm的与要浇筑混凝土相同品种的水泥砂浆[2]。浇注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发现模板走动,立即停止浇注,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休整完好。

2.4 露筋的防治措施

1)灌注混凝土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为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一般每隔1m左右在钢筋上绑一个水泥砂浆垫块。

2)钢筋密集时,应选择合适的石子粒径,石子最大粒径尺寸不超过结构截面尺寸小边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3]。

3)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

4)混凝土自由顺落高度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等进行下料。

5)拆模板时间要根据试块实验结果确定,防止过早拆模。

6)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的,及时调直,补扣绑好。

7)出现钢筋外露时,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3],如露筋较深,将薄弱混凝土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

2.5 缺棱掉角的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关注混凝土前充分湿润,混凝土浇注后认真浇水养护。

2)拆除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表面及棱角才不会受到损失。拆模板时不能用力过猛过急,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

3)加强成品保护,对于处在人多、运料等通道处的混凝土阳角,拆模后可用槽钢等将阳角保护好,以免碰损。

4)冬季混凝土浇注完毕,做好覆盖保温工作,加强测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受冻。

5)出现缺棱掉角现象时,若缺棱掉角较小,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充分湿润后,用1:2或1:2.5的水泥砂浆抹补奇正。若缺棱掉角较大,可将不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润,然后用比原混凝土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补好,认真养护。

3 总结

建筑物的施工不同于其他产品的形成,房屋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它与每个责任主体的配合、协作分不开的。通过本文分析,在施工中出现的施工缝结合不好、露筋、蜂窝、麻面和缺棱掉角等质量通病,通过对现场自然环境条件、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和施工作业环境的控制可有效的改善。因此,每个项目部必须在施工前做好质量控制和施工交底,针对具体的施工部位做好施工方案,搞清问题和弊端存在的薄弱环节所在之处,才能做好预控措施。

参考文献:

[1]陈业.《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及防治办法浅析》[J].山西建筑.2010(26).

[2]郑生和.《浅谈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J].科技资讯.2008(34).

第5篇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1-

随着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在房屋建设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在施工中混凝土现浇楼面的裂缝问题开始越来越多的困扰着广大工程建设人员。混凝土现浇楼面裂缝的危害极大,小则影响观感,大则引起楼板渗水,锈蚀钢筋,影响结构安全。笔者结合自己几年来在施工一线工作的一些经验,总结出混凝土现浇楼面裂缝的少许预防措施,供大家参考。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如温度变化、收缩、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原因引起的裂缝;有外荷载作用引起的裂缝:如赶工期时楼板过早加载产生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引起的裂缝等等。在工程施工中要区别对待,如何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是我们需解决的问题。

1.钢筋混凝土现浇楼面常见裂缝及原因

1.1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面常见裂缝

混凝土施工中为保证其和易性,混凝土中加入的水分往往是水泥水化作用所需水分的4~5倍。这部分游离水蒸发后,在混凝土内部留下许多毛细孔,混凝土就会产生体积收缩,这种变形称为游离水蒸发收缩。另外水泥水化作用也会引起混凝土的体积收缩,这种变形称为混凝土自收缩。混凝土的这种本身存在微细裂缝是它的一种特性。

根据试验测定,混凝土的最终收缩量约为0.002%~0.0045%,混凝土收缩值的大小和水泥品种、用量、拌和水量、骨料规格、振捣密实性和养护好坏有关。如潮湿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其收缩值比在干燥条件下的混凝土收缩量减少6%~8%。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收缩裂缝有塑性收缩裂缝、沉降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三种。

而在实际现场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现浇楼面常见裂缝有以下几种:

(1)位于楼板上表面跨中部位。裂缝走向主要是沿垂直于结构板受力方向发展,裂缝宽度在板面上基本变化不大,在沿板厚方向上,部分裂缝是贯穿的,且缝宽在板顶处宽,在板底窄,这种裂缝大部分发生在板顶负筋配置的范围以外。(2)现浇楼板产生斜裂缝。斜裂缝走向接近板的对角线方向,裂缝在板面上宽度均为中间大,两头小。(3)现浇楼板,靠近墙面(梁)处,即楼板支座边缘的板面裂缝,这种裂缝一般未贯穿板厚度。(4)预埋管处的裂缝。这种裂缝出现在预埋电线管方向的板底或板面。

1.2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面常见裂缝产生原因

(1)板面跨中部位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混凝土收缩变形受到框架梁,柱和上部墙体约束造成的,因为部分工程混凝土现浇板板面较大,而板面上又无相应的起约束作用的钢筋,再加上楼板又属于一种较薄而平面面积较大的混凝土构件,很容易失水,收缩变形相应较大,使板面上的在收缩应力的作用下开裂;二是由于相邻两横向框架产生不均匀沉降所造成的,至于为什么板的裂缝上宽下窄,我认为这是由于设计人员在房间中部楼板只配有承担正弯矩的底部正钢筋,而没有设置通长负钢筋,板底的正钢筋约束了板底的收缩开裂,使其宽度较窄而板顶没有配钢筋,其收缩变形没有受到约束,故裂缝在板顶处开裂较宽,使裂缝沿板后呈“上宽下窄”的现象。

(2)楼(屋)面板斜裂缝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房间角部楼板的负筋在施工中被踩踏下陷至板的中性轴处,没有放置在板的负弯矩受拉区中,在楼板自重及施工荷载作用下,板角部的板顶出现细小裂缝;二是在楼板产生收缩时受到纵横墙或屋顶圈梁的双向约束,板中产生双向拉应力,在与主拉应力垂直的方向产生斜裂缝。

(3)楼板面靠墙裂缝是因为板面负钢筋位置不正确而造成的,由于混凝土浇筑时工人未采取钢筋成品保护措施,乱踩已绑扎好的钢筋,使板面上层负筋与板底筋贴合在一起,上部混凝土保护层增大,板的有效高度减小,导致板在负弯矩的作用下开裂。

(4)沿预埋管线方向的楼面裂缝是由于混凝土收缩为主引起的,近几年来,预埋电线管已大部分采用PVC等塑料线管,且多数工地为施工方便,管线多集中扎堆走在一起,由于预埋塑料电线管与混凝土之间无粘结力,不利于混凝土楼板发挥整体受力作用,并使楼板的计算厚度减少,当混凝土收缩时,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在这种拉应力作用下,就会在楼板内预埋塑料管断面的薄弱部位产生裂缝。

2.钢筋混凝土现浇楼面裂缝的预防措施

鉴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开裂对建筑物耐久性的潜在威胁和所造成的社会影响,采用各种预防措施,有效控制和减少楼板开裂现象,这些可从材料、设计和构造以及施工措施加以控制。

(1)现浇楼板目前已广泛采用商品混凝土,特别在大中城市中,应用商品混凝土的比例几乎已达100%。通过与过去自拌混凝土开裂情况的对比,商品混凝土高的干燥收缩变形被认为是楼板开裂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材料抗裂措施主要是围绕控制和减少混凝土收缩展开的。依据混凝土材料组成对收缩影响的认识,这些材料抗裂措施包括:控制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减少单位用水量、减少水泥用量、控制砂率、控制砂的细度模数大于2.3、采用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降低砂石含泥量、改善级配等等。严格控制混凝土用砂的质量,控制水灰比;混凝土用砂应采用中粗砂,如果砂粒过细,砂的含泥量超过国家规范标准,不仅会降低强度,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因为泥的膨胀系数大于水泥膨胀系数。

(2)在设计过程中,就要提前考虑:一是钢筋除按计算配够外还要尽量采用带肋钢筋;二是板面四角设抗温度裂缝放射筋,板面负筋全部贯通(即双层双向配筋);三是预埋管线尽量不埋在现浇板内,采用二次装修处理。如须预埋,预埋管应采用带肋面的铁管,不用PVC等塑料管,在布管位置上下加设防裂缝钢筋网,且不论采用何种管材,管线应分散布置,避免楼板内局部管线集中铺设。

(3)施工中,加强工程施工管理。严把质量关,加强过程控制,强化交接检查,不合格工序不接手,严格把关,上不清下不接。隐蔽验收时严格控制钢筋规格、型号、间距,并严禁隐蔽已被踩踏陷了的钢筋等不符合隐蔽验收要求的工序。钢筋绑扎过程中上下层钢筋采用有效马凳筋支撑分离,并绑扎牢固。混凝土浇筑时专门铺设作业通道,避免直接踩踏在钢筋骨架上,操作振动器时,以振动器刚接触板厚位置混凝土,能振捣密实为准,严禁踩在平板上振捣和长时间局部自由振捣,以免将负弯矩筋压踏陷。施工中混凝土水灰比及板面收面要掌握好,严格控制水灰比,严禁向商品混凝土中私自加水,收面工作均采用二次收面技术且均用抹光机收面,在混凝土初凝之后和终凝之前完成所有收面工作,还有养护时及时覆盖或洒水或喷涂养护液进行养护,确保不产生温度裂缝。加强模板湿润、养护管理,保证混凝土的养护质量。施工过程中,严禁负荷加载过早。特别是在工期紧张的情况下,不同部位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允许的范围后方可拆模,不可提前拆除或者整层统一拆除。楼面混凝土浇筑后支设下层架体前架体底部应加设垫板,材料不可直接吊运堆放在刚凝固的混凝土板面上。整个施工过程要做到全程监督,无遗漏无监控盲点,确保各道工序规范有序进展。

第6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筒仓;裂缝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37文献标识码: A

筒仓结构作为贮存散料的构筑物,分农业筒仓和工业筒仓两大类。农业筒仓用来贮存粮食、饲料等粒状和粉状物料;工业筒仓用以贮存焦炭、水泥、食盐、食糖等散装物料。筒仓具有占地面积小、易于机械化和自动化、吨储物造价低的特点。因此,筒仓常作为生产企业调节、运转和贮存物料的设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企业的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对煤炭的仓储量要求不断提高,筒仓容量也随之不断加大。大容量筒仓由于仓壁环向受力增大,更容易引起仓壁开裂现象。裂缝发展初期为微裂缝,微裂缝较为细小,不易发现,随着使用过程中反复荷载作用,裂缝会不断加大发展成宏观裂缝。宏观裂缝出现后,将产生渗流等现象,破坏仓体防水效果,影响工程的使用效果。此外,由于混凝土开裂,钢筋暴露出来而产生锈蚀,影响了结构设计强度的充分发挥,甚至威胁到结构的安全。因此,钢筋混凝土筒仓的裂缝控制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使用效果和可靠性。

1.筒仓裂缝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混凝土裂缝根据裂缝产生的时间划分裂缝,一般可分为两大类:施工期间出现的裂缝;使用期间出现的裂缝。根据引起裂缝的原因可分为:材料选配不当;施工控制不当;温差作用;荷载作用;钢筋锈蚀作用;地基不均匀沉降;冻胀作用;地震作用;火灾作用;碰撞及其它作用等。按照裂缝的产生规律、形态、容易发生的部位分布划分,一般有以下几种:塑性收缩裂缝;塑性沉降裂缝;收缩裂缝;温差裂缝;不规则龟裂;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剪切裂缝;扭转裂缝;斜向裂缝;X形交叉裂缝;八字和倒八字形裂缝;其它裂缝。

钢筋混凝土筒仓产生裂缝主要是由于筒仓存在压力不均匀现象。产生压力不均匀现象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筒仓仓顶卸料口的布置及仓体结构本身导致贮料在仓内分布不均;其次,外界温度、湿度变化以及高温贮料的入库温度对仓壁的影响;再次,贮料发生流动时作用在筒仓截面和侧壁上的压力沿高度的变化等均会使筒仓承受不均匀荷载;最后,为了贮料流泄通畅,防止起拱堵仓,工艺专业经常要求在仓底设置促流装置,将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成具有偏心泄料动能的筒仓,偏心泄料会对筒仓仓壁产生不均匀附加侧应力,而且这种不均匀压力的大小变化和分布范围错综复杂并具有随机性。

仓壁结构受力复杂,为同时承受不均匀拉力和轴向压力的拉压构件。目前为止,有关力学的各种理论都已被用作建立混凝土本构模型的理论依据。现有各类本构模型的理论基础、观点和方法迥异,使用范围和计算结果差别很大,很难确认一个通用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只能根据结构特点、应力范围和精度要求等加以适当选用。尽管钢筋混凝土筒仓裂缝的产生不可避免,且计算及分析情况复杂,但我们在结构设计中,可以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减小裂缝开裂的程度,使其更好的满足使用功能及规范的相关要求。

2.控制筒仓裂缝的技术措施

2.1 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筒仓仓壁在反复受热和不规则温差产生的温度应力作用下,仓壁外侧承受环向及纵向拉应力,内侧承受压应力。当拉应力达到一定限值时,便在仓壁外侧出现裂缝。当仓壁温度下降时,仓壁收缩,仓壁外侧受到环向拉应力,同时由于仓内贮料压缩是有限的,使得仓壁内侧受到压应力。另外,仓壁温度升高时,仓壁伸长,仓壁内侧、外侧也会产生纵向拉应力。仓壁纵向力矩引起环向裂缝,环向力矩引起纵向裂缝,由于仓壁自由端的影响,仓壁纵向约束程度小于环向约束,并有自重压力作用,所以,在仓壁上环向裂缝不多见,主要是垂直裂缝。

由于仓顶、仓底环梁及楼板对仓壁的约束作用,使得在仓壁顶部及底部的环向力增大,仓壁容易产生裂缝。为降低温度应力对仓壁裂缝的影响,在结构选型时,应优先选用易于变形、轻质高强的仓顶结构以及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仓壁的温度应力与壁厚成正比关系,因此应在结构设计时,对壁厚及仓壁钢筋配筋率合理选择,优化设计。

2.2 采用抗裂性能好的钢纤维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筒仓仓壁是同时承受环向拉力和轴向压力的拉压构件,按强度计算及构造要求配置的钢筋一般不能满足抗裂要求。通常情况下,仓壁的配筋率是由规范规定的混凝土最小裂缝控制的。但在为满足混凝土最小裂缝要求、提高配筋率的同时,工程造价也会提高很多,且仓壁内布筋密集会造成施工困难。

钢纤维混凝土的韧性比普通混凝土的大很多(一般可达40~200倍),可以有效减小裂缝宽度,控制裂缝的发展。当钢纤维的掺入量(体积配筋率)为1.5%时,构件的抗裂强度可以提高1.5~2倍,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可以提高1.5~1.8倍。因此,可在仓壁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钢纤维,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强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混凝土开裂时的内部应力集中。将钢纤维混凝土作为钢筋混凝土筒仓的改性材料,可以在筒仓结构的某一局部区段或者某一个节点采用,应用灵活,施工简便,造价低廉。

2.3 采用适合的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塑性收缩和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自生收缩和碳化收缩。

混凝土收缩是其自身的特性,在选用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时,应优先选用水化热比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粉煤灰,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用水量及水泥用量,减少混凝土的干缩变形;选择线膨胀系数小、岩石弹模较低、表面清洁无弱包裹层、级配良好的骨料,增加骨料间的内摩阻力,骨料颗粒与胶结料的粘结力;在混凝土中掺入适当的外加剂、减水剂、缓凝剂,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抗渗透能力、凝结时间,提高混凝土的表面抗裂性能。

2.4 采取适宜的施工措施

施工时,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严格养护并控制拆模时间,尽量将施工中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降到最低。

3 结语

裂缝是影响钢筋混凝土筒仓结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筒仓结构常常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导致裂缝出现,但其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因此在设计、施工、材料等环节,加强筒仓结构裂缝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筒仓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今后在筒仓设计及施工过程中为减小裂缝应注重的几个主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GB 50077-2003, 钢筋混凝土筒仓设计规范[S].

第7篇

关键词: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控制措施;钢筋施工

1关于钢筋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1.1有关工程中使用钢筋的统计

在建筑工程过程中,要根据施工结构图和事先设计好的钢筋图进行详细分析计算,来确定工程中使用的钢筋数量,并进行统计。这些统计有利于钢筋长短的配合,也能确定钢筋的重量,从而有利于建筑过程的预算报价。

1.2有关挡土墙的插筋作业技术

建筑过程中的插筋工作是在钢筋基础完工之后进行的(图1),通俗的讲就是挡土墙的钢筋立筋技术,它是以建筑工程施工的标准为准则的,一般分为一次性和分次性两种情况。(1)一次性施工:是根据施工时墙面的高度来选择一次性插筋,并且把钢筋插到顶。(2)分次性施工:按施工设计要求,有时需要把钢筋进行二次或多次插筋,这样根据现场情况在完成一次施工后要预留出高低不一样的钢筋。在进行分次性施工时,要按照设计的水平筋间距,先立长筋,再捆绑水平筋以及进行绑扎钢筋工作。

1.3有关工程中对钢筋箍筋施工的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会因箍筋工作不合理造成剪力墙有阴影部分产生(一般来说为了控制施工的质量),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不允许建筑过程中使用开口箍,这样可以提高钢筋在使用过程中的资源利用,从而降低成本。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使施工工期相对缩短,在对工程进行浇筑梁板和做剪力墙工作时要使用一样标号的档,还要进行有关设计的更改、对相关图纸进行会审以及现场签证等一系列的工作。

1.4有关主梁和次梁钢筋施工的技术问题

在建筑施工期间,对于主梁和次梁的施工一定要有次序,先把主梁安装到位,保证主梁上部齐平,一般来说主梁的高度各有不同,然后再将次梁放在主梁之上。这些钢筋施工技术都要求满足现场的间距要求还要考虑其保护层,参照施工设计的相关模式进行有秩序的施工,进而达到对主次梁施工的有效控制。对于钢筋主次梁横截面不一样时,一般会经过专门的施工部门进行检测,确定无误后再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关调整或重新安置。

1.5有关剪力墙的钢筋施工工作

在对剪力墙施工之前,要先考察它的钢筋等级和抗震能力,还应该了解锚固处混凝土的等级,这样才能有效选择施工中的锚固长度。在确定锚固长度之后,结合抗震锚固的相关要求,并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要素来进行施工,进而确定梁钢筋锚固位置混凝土的强度。在剪力墙钢筋工程施工之前,要避开因抗震能力差或外界的强烈冲击引起的构件破坏,因为这样会造成钢筋长度过短,从而导致节点处绑扎搭接的失败。为了提高构件的安全性,在进行钢筋的绑扎搭接过程中,对钢筋长度的计算要严格按照施工的相关要求进行。

1.6有关钢筋安装的整个过程

在钢筋安装之前,为了保证钢筋合格,使用的钢筋要经过相关厂家开具证明资料,用来证明钢筋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等级,并由相关企业进行取样检测,看是否具有抗拉抗弯等特性。为了使钢筋纵向受力强度得到更进一步的发挥,在检测钢筋的力学性能时,要看钢筋的框架结构是否具有抗震性能。除此之外,还要了解钢筋的化学组成成分,看钢筋的弯折情况和箍筋加工的合理性。在这些都检测通过之后,最后再进行钢筋的连接以及安装工作。在钢筋安装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根据有关工程的规章制度先确定钢筋的连接方式,再对钢筋机械接头和相关的焊接接头进行检测,这样才能掌握钢筋的力学的规格、级别以及品种等整体性能,有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

2对钢筋施工技术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2.1对原材料的控制

要控制原材料就先提高水泥的质量,在施工之前,要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检测水泥的质量,查看水泥的生产厂家、产品合格证以及生产批次,再进行抽样检查,以保证水泥的质量。检测结束后,把水泥按规定的要求摆放整齐待用。另外,搅拌混凝土的计量器在每次称量前都要清零,以保证计量的准确性。

2.2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

在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前,要严格根据实验要求控制水泥和水的配合比以及水胶比。在搅拌过程中,为了加强混凝土的和易性,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并且要采用二级配粗骨料,这样能达到降低温升的效果,并且有效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侵蚀性。在进行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最好使用中低强度的水泥,这样能有效提高混凝土在后期使用中的强度,减少了裂缝发生的几率。

2.3严格监视混凝土的浇筑过程

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要按照步骤进行一次性浇筑。为了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在浇筑时要严格控制振捣速度。

2.4控制好钢筋的间距

在控制钢筋间距之前,要先计算出箍筋的间距,统计箍筋的数量,然后在相应的纵筋上做标记线,最后按照先后顺序布置线距。在穿梁内钢筋时,先看其受拉区是几排钢筋,假如是两排以上的话,要事先确定好上下排钢筋的间距,在相邻两排钢筋之间垫上短钢筋,这样才能保证钢筋的稳固性。在穿纵筋的时候,要确定纵筋的分布,对齐两端,避免歪斜。无论是纵筋还是横筋都要先确定位置,事先画好穿筋的位置,尤其在上下两层之间一定要加支撑筋,最后再进行绑扎,这样才能既保证了间距,又确保了钢筋质量。

2.5加强对钢筋接头和锚固的防治

为了加强钢筋接头和锚固的防治,在施工进行之前要检查焊条的规格以及品种,看是否与钢筋相匹配,检查钢筋的端头角度。除此之外,还要看电焊工是否是持证上岗,有没有经过相关的专业技术培训。

2.6加强对节点处钢筋的合理布置

在布置钢筋的过程中,一般来说最上面的是板钢筋,考虑到双向板较小跨度的受力大的因素,所以把较大跨度方向的钢筋放在较小跨度之上。相邻梁钢筋之间会有支座,要保证支座的完整。还有,在框架结构中间的节点处,要考虑到节点处不能截断,要使钢筋贯穿整个支座和节点。这样才能合理布置节点处的钢筋。

2.7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素质培养

在整个钢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技术贯穿整个施工过程,所以要加强其技术培训。另外,还应该对其进行素质培养,工程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更离不开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

3结语

在我国,钢筋工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所以加大对钢筋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才能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这样有利于工程的质量保证,进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作者:何育波 单位: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肖艳立,于晓丽.钢筋施工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1(22).

[2]吴磊.浅议钢筋工程中的一些问题[J].科技风,2009(3).

[3]刘坚平.建筑工程钢筋施工技术及实践[J].技术与市场,2012(8).

[4]彭书文.论建筑工程钢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现代装饰(理论),2012(10).

第8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优化

前言

简言之,和其他材料相比,钢筋混凝土具有较强的优势,所以在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钢筋混凝土的优势不仅体现原材料上,还体现在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制各工艺等方面。综合其优势分析,使得钢筋混凝土在结构建筑材料领域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一、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的现状

20世纪后期以后,在建筑工程行业,由于钢材料的不断提高,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得到了发展,建筑造型和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都在结构设计中遇到乐各种难题。因此作为一个结构设计人员需要在遵循各种规范的条件下大胆灵活的解决这些问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对于各结构设计人员经常遇到的这些问题,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就可能对整个设计带来相当大的区别。因此在规范条文中没有具体规定,往往容易被忽视,给工程质量留下巨大的隐患。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优化是在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和总体效果的前提下,通过结构体系的合理选择、结构布置的科学优化、结构受力的详细计算分析等,使整个钢筋混凝土结构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优化设计后的建筑结构,既满足结构设计规范要求,又使结构各构件之间达到最佳比例关系,以提高结构整体的抗震、抗风、防火等性能。根据笔者的总结归纳,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优化可从五个方面来开展。

1.结构计算方法的优化

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分析方法是结构设计优化的关键。首先是对结构体系选择的优化,主要是确定经济合理的结构型式、柱网尺寸和剪力墙布置等;其次是对结构构件进行优化,在已确定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的前提下,确定经济合理的构件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强度等级和配筋量。在传统设计中,结构体系的确定和构件截面尺寸是凭经验假定的,然后进行分析计算,校核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是一种被动的设计方法。优化设计也需要先进行假设,但假设目的不一样,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也不同,优化设计在初始假设后,需按一定的方法通过多次分析和调整,从而获得最优的设计方案。在传统设计中,构件尺寸一般先按经验确定,然后进行强度验算。在优化设计时,应对不同构件布置方式和不同截面尺寸进行配筋计算,并作经济比较,以确定最优构件布置方式和截面尺寸。如抗震等级为三级的较大跨度的梁,支座配筋较大且采用大直径钢筋时,梁面通长钢筋可采用小直径通长钢筋如2根12,与支座钢筋搭接或焊接,以减少钢筋量节约成本。

2.结构设计规范的理解

钢筋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须深入地掌握相关结构设计规范,理解规范实质,并注意规范的适用范围和规范使用的配套性。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进行桩基设计时,必须注意所采用规范与参数取值的匹配性。在计算桩数时,荷载效应采用标准组合,对应的抗力采用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在确定承台高度及配筋,验算材料强度时,荷载效应取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对应的抗力计算采用材料强度设计值。抗震墙分加强部位和非加强部位,边缘构件分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这两种边缘构件的配筋相差很大,应分别按不同的构造要求进行配筋。设计优化前必须透彻地理解概念,勿盲目提高标准,以免造成设计浪费。

3.设计参数取值的优化

为取得良好的优化效果,在设计参数取值上要进行优化。对毛坯房,要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和房屋设计标准,合理考虑各功能空间的二次装修荷载。在计算墙体荷载时,应考虑实际墙体高度、长度和开洞影响,墙体高度的取值应扣除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高度,墙体长度的取值应扣除钢筋混凝土墙柱的长度,并应扣除洞口面积。消防车等荷载宜按等效荷载取值。楼面活荷载按实际使用功能合理取值,并按规范规定考虑楼面活荷载的折减。正确取用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合理确定风荷载标准值和风载体型系数,必要时可根据风洞试验确定风载体型系数。根据不同荷载组合和不同计算内容选用荷载分项系数。在进行基础设计时,当上部结构传给基础的荷载为设计值时,应将设计值转换成标准值。

4.高性价比材料的选用

钢筋的选用。在选用钢筋强度等级时,应尽可能采用性价比高的高强度钢筋。对于配筋按强度控制的构件,应优先选用HRB400钢筋。对于按最小配筋率控制配筋的受弯构件,在现版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出台前大家的认知是,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30时,采用 HRB400比HPB235 可降低20%用钢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等于C30时,采用HRB400比HPB235可降低7.5%用钢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30时,采用HRB400与HPB235的用钢量相同。故对于按最小配筋率控制配筋的受弯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30时,应优先采用HRB400钢筋,而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30时,宜采用价格较低的 HRB335或HPB235钢筋。现版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第8.5.1条注解的第二条明确:板内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当采用强度等级400MPa、500MPa的钢筋时,其最小配筋百分率允许采用0.15和 45ft/f y中的较大值,比起原规范的0.20和45ft/f y中的较大值,采用HRB400钢筋在采用C30混凝土时的最小配筋率约为0.18,在采用C25混凝土时的最小配筋率约为0.16,远小于采用 HRB235的0.2和45ft/f y中的较大值。由新规范的条文可以看出国家开始提倡采用高强度的钢筋,推广HRB400、HRB500作为主导钢筋。

混凝土的选用。常用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强度每提高一级,单价提高5%-18%;混凝土强度对柱及剪力墙轴压比的影响很明显,应优先使用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对梁来说,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梁的承载力变化不大,应使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对板来说,虽然提高强度等级对承载力有提高,但强度等级提高后最小配筋率相应增大,楼板开裂的几率也增大,所以板应使用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目前设计机构中对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有一种认识:墙柱与梁板强度等级相差在两级以内;关于这一条在旧版规范中有,新版规范中已经去掉了,所以当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很高时,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可以不跟随墙柱变化;但是在施工中要采取严格措施:控制梁柱节点区为高强度等级,保证高低强度等级交界区的混凝土密实性。

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择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普通的结构梁板一般宜选用C251C30;②剪力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按轴压比控制,宜选用较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并使轴压比尽量接近规定上限,同时又要使绝大部分竖向构件为构造配筋;③高层建筑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分段选用不同强度等级。

结语

综上可知,建筑工程的结构优化是一个复杂切急需解决的的难题,结构优化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巨大的,因此,上文主要研究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