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语文重点难点总结

语文重点难点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2-08 17:31: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语文重点难点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语文重点难点总结

第1篇

从2007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全面走进新课程以来,为了凸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我试着把教学的基本顺序由讲授式教学的“先讲后学”变为“先学后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010年,我与学校语文教研组的同事们一起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运用学案导学进行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三案一体,四段八步”教学法。又经过近三年的改进,这一教学模式现已基本成熟,特整理如下。

一、三案一体――学案、导案、练案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整体

所谓“三案”是指每课必备的学案、导案和练案。“三案”均由备课组集体备课设计,由集体备课的主备人执笔撰写,再通过集体讨论定稿。

(1)学案:学生学习的方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以及学习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步骤。学案要在课堂正式授课之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学科自习课上进行独立自学,学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板块。

①学习目标――提出包括“识记”“理解”“运用”等不同层级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

②重点难点――告知学生本课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③知识链接――提供给学生研读文本所必须的背景和语文知识,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和语法、修辞、文章学、写作学、文学鉴赏知识等。

④文本研读――以富于梯度的提问形式,内容紧扣设定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从主题、结构、手法、语言等方面,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

⑤合作探究――设计1―3个契合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的问题,围绕学习目标,重在引领学生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和深入的鉴赏。

(2)导案: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导案以学案为基础,根据学情,预设导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在集体备课中形成的导案,在不同教师、不同教学班级的课堂教学实施之前,教师还要根据学案检查得到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备课,使得课堂导学既凝聚了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又具有教师个性特点和学情的针对性。导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板块。

①导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与学案要求大致相同,在收阅学案后的个性化备课过程中,可作调整。

②导学手段方法――支持教学的条件。导学手段方法包括设施、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等)、教学手段、教学的时空组合等。

③导学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学的内容和流程。内容包括:导学的主要问题及其先后顺序、参考答案、课堂预设、点拨策略等,用以调动学生生活体验、知识积累的创设情境用语,活动过程中的评价、过渡、激励用语,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等。

④教学反思――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由授课教师在课后填写。

(3)练案: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的方案,含达标练习和拓展练习两种。

①达标练习――所有学生的必做题,是“套餐”。从运用的层面,对当堂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测,旨在巩固知识和能力,理解过程和运用方法,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得到智慧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美感的享受。

②拓展练习――课外作业,是迁移、拓展延伸性质的练习,要求学生在学科自习课中限时完成,包括“基础知识”“类文阅读”和“类文仿写”等板块。分作“套餐”和“自助餐”两个部分:“套餐”是必做题,教师全批全改,并及时讲评;“自助餐”是选做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选做,并借助配发的参考答案自行评价,或者与同学交流、请求教师的个别辅导。

二、四段八步――四个教学阶段各有两个教学步骤,一共八个步骤

“四段八步”是从导学的流程角度说的,是合理处理教学过程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合理确定按照时间流程从逻辑上展开的各个教学步骤。

1.自主学习:学生课前的独立学习阶段,分作两步

①独学――学生个体自学的步骤。在课前的自习课上,根据学案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知识链接”的指引,学生只借助教材和工具书等资料,各自与文本对话,独立思考,完成学案上的“文本研读”题,初步掌握学习内容。

②质疑――学生就学习内容提出疑问,要求写在学案的指定位置。“疑”,主要是指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时遇到的困难,以及学案要求掌握的学习内容的疑点、难点;同时,鼓励学生提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独到发现、见解。这些疑难和发现将是课堂学习时合作探究的最主要内容。教师通过收阅学案,进一步了解学情,进行针对性更强的个性化备课。

2.合作探究:学生课堂学习中的合作学习阶段,分作两步

①对学――学生结对相互检查学案完成情况,进行思想交锋,并相互启发,解决独学时的部分疑难,并提出共同的和新的困惑。

②群学――首先,在学习小组内,组员各自提交问题,进行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然后,各小组将共同的和认为是较有价值的问题提交班级研讨,进行更大范围的交流,充分展示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的精彩。

3.评价提升:通过教师的精讲来完善学生学习成果的阶段,分作两步

①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展示交流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对规律性、思想性等本质性的内容进行梳理,提升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程度。

②完善――学生整理学习笔记,形成知识网络。

4.达标拓展――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和知识的延伸拓展阶段,分作两步

①检测――学生完成学案“课堂反馈”板块的练习,检测课时教学效果,教师当堂作出反馈。课内完成。

②拓展――完成练案中的拓展练习,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并作程度不同的拓展延伸。包括必做题(“套餐”,全批)和选做题(“自助餐”,自评)两种。

第2篇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教学资源

一、微课概述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主要以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为载体,依托于互联网,围绕课堂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微课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精准、简洁,增强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可控性,适合各个水平的学生自主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主要以视频的形式呈现,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以内,相对于四十五分钟的整堂课来说,微课时间较短,时间控制也更为精准。以视频形式呈现教学,相较于传统的教学,画面更生动有趣,创作形式更多样,可以通过动画、模拟等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将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手段紧密地结合,使教学质量大大提高。微课的内容通常涵盖1~2个知识点,主题明确且通常是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课件、练习、测试等。与传统的一节课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量相比,微课的教学内容更精准简洁。微课资源容量小且播放形式多样,可在线播放,也可下载到终端设备,实现了移动学习,不受空间限制,并且可随时暂停、随时播放,也可反复播放,满足不同基础学生不同的学习要求。

二、微课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一)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教师按教学任务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氛围不够活跃,教师也不能准确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知识点,从而影响教学进度。初中生心理生理发育还不成熟,课上集中注意力时间在10~20分钟,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很难吸引全部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致课堂效果差[1]。微课的应用解决了这些不足。以多种形式设计的微课,在课堂教学中成为教师更有效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师更好地讲解文章,而且可以根据课堂反馈可以做出教学进度的调整,使得教学任务目标明确、张弛有度。并且在每堂课中插入10~20分钟的微课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不同的方式展开教学,使课堂氛围有趣活泼,还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使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二)加深知识点的理解

语文学科是学生的母语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对文章和知识点的理解要求较高。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来源手中的课本,纸质教材比较传统且形式单一。课文的节选都来自国内外大师的著作,作者人生阅历丰富,文章内容深刻。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较为简单,对文章主旨理解不够深刻,而微课的应用恰好可以对这方面加以补充,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作为授课的主导,在授课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并加以总结,学生的思路完全被教师主导,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较低。而在当今社会中无论是工作和生活,都要求人们要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就有,需要慢慢培养。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需要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微课,可以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行培养。微课通常是对一个或两个知识点讲解,而且是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课前预习、课上听讲、课后讨论都应用微课,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2]。

(四)有利于优质教学资源传承

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惠及无数学生,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普及人数只能以班级为单位,教师精彩的讲解,课堂结束后再无重听的可能,学生遇到听不懂的知识点也不能回顾重新听讲,而微课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点,优秀的课堂讲解以视频等形式保存下来,通过网络的传播,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接收到优质的教学资源,甚至可以惠及偏远地区或教育欠发达地区。学生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随时暂停,反复听讲。同时微课的录制更是节省了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三、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的制作

微课课题的选取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兴趣是学习的出发点,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接收到的各方面信息越来越多,兴趣也变得广泛。课堂教学和微课的应用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微课的制作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归纳重点难点。微课不需要涵盖课题中的所有知识点,只挑选一到两个重点难点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做到问题延伸、课后思考,这样也可以加深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思考和归纳,对教材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

微课属于“无生上课”的授课类型,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做到“精”,教师要对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精心分析、提取精华、归纳重难点。微课区别于课堂授课,大众式的口头语例如“同学们”“大家”尽量避免,与教学无关的标记、背景、工具等需要删除,以免对听众形成干扰。但涉及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步骤不可随意删减,要尽量做到控制节奏、快慢适当、逻辑思维缜密、容易理解,可加以字幕、注解、标记颜色等方式突出重点,做到以最精准的语言讲解最重要的知识,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微课的授课模式决定了它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也正是微课吸引师生的魅力所在[3]。第一类形式是讲解型,以教师为主导,类似课堂教学,以语言的形式向学生讲解知识点,主题明确、内容精准、语言简练,这种类型是中学微课常用类型。如选取一到两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录制视频,画面主要人物为教师,且尽可能减少干扰型因素,此作为讲解型微课。第二类为演示型,将课本的平面化知识转换为立体式教学,直观感更强,能迅速拉近学生和教材、学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让学生通过感官认知更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此类型微课适用于散文、诗歌等内容的教学。第三类是讨论型,与学生有较多的互动,由教师引出话题,学生分组或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话题讨论、集思广益、互相交流观点,达到对问题的多方面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不同的看问题方式。根据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以问答的形式进行讨论,在一问一答中巩固知识点,不局限于固定答案,多角度思考问题可以收货更多的知识。第四类为练习型,知识的传授离不开练习巩固,这一类型适用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通过练习反馈,教师可以准确判断课堂效果以调节教学进度,使学习效率更高。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学讲计划;成长成才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徐州市大力推广的“学讲计划”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探究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教改模式,为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提供了动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学讲计划”为指导,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将作简要论述。

一、以“学讲计划”方向为指导,有效转变教育理念

“学讲计划”的核心理念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学”的环节学得自主、生动,在“讲”的环节讲得透彻、全面,从而实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综合目标。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有的教师还停留在应试理念的思维中,教学缺乏深入研究,将目光局限于应试知识点的掌握这一层面,对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探究能力等方面培养不足,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笔者在教学中,坚持以“学讲计划”方向为指导,转变陈旧、滞后的应试教育理念。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重要抓手,全力打造素质化的高效语文教学,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扎实基础。首先,笔者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角,能够让学生进行探究与合作学习的内容,原则上教师不进行讲解,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开动脑筋,认真思考,相互研究,自主获得学习成果。其次,笔者注重在教学中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打造良好的平台。通过合作小组这样的模式组织学生分析研究、讨论交流,既能够提高“学”的生动性,同时也发挥了“讲”的有效性。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能够全身心投入,对于深刻理解学习内容以及提高学习成果的全面性与深刻性,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三,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坚持以“学讲计划”要求准确定位师生角色。在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教师则充分发挥引导、启发的作用。尤其是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之中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进度以及难点,及时采取个别点拨或是集体提示等方式,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效。

二、以“学讲计划”要求为抓手,有效促进综合能力提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深入贯彻“学讲计划”,一定要深刻、全面领悟其精髓,牢牢地把握住实施要点,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维,发挥好合作学习载体的作用。并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在课堂上及时检测,获得学习反馈信息,最终进行梳理总结,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任务。笔者在教学中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施要点,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高了语文教学成效。

首先,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预习,并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让学生将学习的环节前置。与许多语文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一样的是,笔者将课前预习环节作为重要的抓手,要求学生自主解决基础知识,熟悉教材内容,以及按照预习思考题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初步分析。这样的教学环节既能够解决基础性问题,节约课堂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能够帮助学生在预习环节明确学习的难点,“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这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具有积极作用。其次,笔者在课堂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明晰的思维引领,组织学生有效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为了配合“学讲计划”的顺利实施,笔者专门设置了合作学习小组,将优秀生与中等生、学困生均衡搭配起来。教学中,笔者将教学目标设置为思考题提供给学习小组进行分析研究,在牵头学生的引领下,小组每一位成员都进行了积极思考,在小组范围内进行讨论交流。这样的教学环节重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相互讨论进一步完善与提高,最终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集体研究形成的学习成果是在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补充与提高,更加准确。第三,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汇报以及质疑拓展,将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汇报的过程与辨析、补充的过程同步,其余小组可以针对相关的内容进行补充或者纠正。存在观点不一致的内容还要引导学生自主开展辩论,给予学生思维碰撞的平台,依靠他们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明晰答案。第四,进行检测反馈与总结梳理。针对一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书面作业纸检测或者提问检测(视课堂剩余时间长短而定),以此了解学生在本节课的实际学习效果,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参考。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回顾,提炼重点难点,总结学习技巧方法,以这样的总结梳理,实现学习成果的提升。

三、以“学讲计划”反思为依托,有效改进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讲计划”的运用与实施应当注重灵活性与实效性,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格式。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还要经常开展教学反思,一课、一单元教学结束后,要对三个方面进行有效反思:一是要反思教学流程、环节设计是否科学有效,有没有紧扣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如果存在不够完善之处,要及时予以纠正和改进。二是要反思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是否得到了有效激发。这是“学讲计划”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影响因素,要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多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以及体现对学生学习要求的差异性,从而激励学生更加投入。三是要反思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的操控技巧。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是否完全放手,该体现教师引导作用的环节是否存在缺位等,不断提高对教学课堂的有效掌控能力。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体现“学讲计划”要求,紧扣实施要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翠红.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2013(5).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复习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20025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复习是极其重要的关键环节,复习成效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最终的发挥效果。在复习阶段强化技巧方法研究,可以实现授人以渔和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多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在如何提升复习教学成效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一、切实抓牢“课堂效率提升”这一重要阵地

在高中语文复习教学中,课堂始终是主阵地,千变万变不能离开主阵地。笔者在教学中重点发挥课堂复习教学的成效,对学生进行技巧方法的辅导,首先要求学生突出重点,将每一节复习课的重点要点摘记下来,勤动手发挥课堂笔记的作用。好脑袋不如勤笔头,每过一段时间都对这些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其次,笔者在复习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勇于表达不同的观点,这也是提高复习教学效率的重要抓手。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积累下一些掌握不够牢固或是存在疑惑的地方,在复习的最后环节鼓励学生讲出来,经过讨论研究能够实现拾遗补缺的效果。另外在复习教学中,学生之间还要发挥相互帮助的作用,通过讨论辨析等手段完善学习成果,提高复习的全面性、深入性,这对于提升语文复习教学成效具有极大的帮助。

二、切实推进“教学模式创新”这一重要措施

许多高中语文教师的复习教学方式呈现简单化的趋势,以知识点灌输和机械重复练习为主要模式,学生不仅学得费时费力,而且兴趣也难以得到提高。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创新,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设置学生提问、质疑和探究的内容,让学生自己来思考,由此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互动效果。另一方面还大胆地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一些系统化、条理化的复习内容,安排学生走上讲台带领大家一起学习。这是教学中非常少见的模式,笔者为了保证这一教学模式的效果,在课前对担任教学任务的学生进行了专门培训,保证他们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非常扎实,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也更加贴近学生思想特点、理解能力,同时渗透进自己的学习技巧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讨论研究。这一方法对于增强教学实际效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整个复习教学活动也充满了趣味性。

三、切实改进“学习方式变革”这一重要理念

语文复习教学要强化学生学习方式点拨,通过更加科学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首先,笔者鼓励学生结成对子进行学习,相互提问,共同分析研究,同时还鼓励学生以寝室、座位等便利条件为基础,组成相互帮助学习的对子,抽背语文知识点,共同分析学习难题等等,将个人枯燥的学习转变为集体的学习,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程度。其次,笔者要求学生将点滴时间都充分运用起来,平时将语文学习的重点难点罗列出来,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上,一有时间就抽出来看一看、读一读、背一背,以此促进学生语文复习成效的提升。

四、切实发挥“情感因素促进”这一重要作用

高中生学习紧张,压力大,如果缺乏积极的情感,学习将会举步维艰,尤其在相对枯燥的复习环节。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成功,受到快乐。首先,笔者在复习过程中关心、关注、关爱每一位学生,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困难,有哪些知识点尚未掌握,然后及时进行点拨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技巧方面的不足,拾遗补缺夯实基础,这是语文复习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内生动力。其次,笔者还要求学生之间相互结对,在班级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以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复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五、切实体现“逐层深入巩固”这一重要目标

第5篇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

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

动,发挥学生主动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人结合自

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转变学习方式要有方向性和目的性,确定重点,求真务实,有的放矢。

一、变他律的被动学习现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预习前给方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

说明方法的指导,在《新课标》中仍没有摈弃。学习母语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即听到的都是汉语,看到的

都是汉字。孩子一出生就处于汉语、汉字和民族文化的海洋之中。加之,小学生学习语文已经有了一定的

基础,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自觉拓展学习方法,进行预习指导,扫清生字词障碍,围

绕思考与练习自学,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来,真正成为语文学

习的主人。

2.课堂中给时间。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材也很精彩:或语言优美

,琅琅上口;或形象生动,扣人心弦;或哲理深刻,发人深思……所以语文学习应该让学生在富有韵味的

语言世界里去体验五彩斑斓的生活,去感悟善恶美丑的人性,去实现心灵的沟通。只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

学生学习,反复读书,在读中感悟,读中联想,读中圈划,读中品美,读中创造,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3.总结时给机会。

善于总结,才会有提高。学生的总结,既是前一个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综合,又是下一个学习过程的起

跑点。当语文的学习中学生、教师、读本之间的对话达到颠峰时,一些生成性资源得以充分挖掘,学生的

情感洋溢万分,教师给了机会,让学生自主总结,在情感声得以升华,在学法上得以概括,与读本对话将

会达到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自主学习才有保证。

二、变单一个体学习现状,培养合作交流能力。

1、告诉学生合作交流去学什么。

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作伙伴,以及合作交流的问题。在学生合作学

习交流之前,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关键出作教学预设,哪个阶段要解决哪些问题,选择哪种最佳

呈现方式,让学生明确这阶段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

2、告诉学生合作交流怎样做。

首先要明确小组角色、分工,做到全面参与,然后告诉学生要有自己的思考,并且交流意见,让个体在小

组中动起来,最后要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变机械的接受学习现状,培养探索实践能力。

1、探究自己的疑问。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问题,自主探究,自主实践,让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得到充分尊重,用自己的

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

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2、探究伙伴的疑问。

学生能积极主动探究实践,形成互动机制,训练竞争意识,促进团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建立合作规范,

培养合作技能,培养尊重他人意见的情感。

3、探究教师与文体的疑问。

教师在与学生、文体对话基础,将有一些预设,即有针对性,对于重点难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在探

第6篇

一、指导自主开展课前预习活动

预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离开了充分的预习,教学工作将会陷入两难境地,学生不熟悉教材内容、抓不住重点,教师也无法和学生开展互动。对此,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预习环节的作用,指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预习。首先明确预习的主要方向,要求学生自行解决生字词等内容,初步了解课文梗概,对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难点进行深入分析,特别是要对照课后思考题与习题进行预习成效检测,让预习活动成为学生提高学习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抓手。另一方面,教师要在预习方法技巧上下功夫,帮助学生运用一些好的方法,如五步预习法将预习活动细化为读思做练写五个环节,分别赋予相应的内涵和具体要求,让预习活动有效成为了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沿阵地。

二、指导自主开展课堂探究活动

课堂探究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既是目标实现的主要路径,又是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抛弃直接灌输的陈旧方法,使自主深入探究成为主旋律。在课堂探究环节,笔者重点抓住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不能总是等待教师被动给予知识,树立依靠自己认真思考以及和同学合作完成目标任务的理念,使自主学习成为自觉习惯。其次要重视发挥小组载体的作用,向学生提出思考题之后引导合作讨论,大家在小组内交流问题的答案,辨析不同的观点,以及针对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方法技巧相互探讨,达到借鉴吸收与提高的作用。另外,自主探究课堂建设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引导,教师必须始终体现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效驾驭。笔者认为,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教师必须进行巡视点拨,这样可以有效掌控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进度状况,同时也在点拨活动之中提高了学生思维突破的效果,解决了难题难点。

三、指导自主开展写作方法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方法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善于课内外联动开展教学,注重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效融合起来。首先,教师要发挥好课内阅读的指导作用,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时设置一些问题,如把握文章的结构、分析写作的特色、提炼写作的特点等,这些方面的自主探究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熟悉教材,同时也增强了构思运用能力。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通过相互讨论总结课文写作特色,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增强了对教材写作方式方法的领悟借鉴能力。此外,笔者在教学中还将写作前指导与阅读教学融合起来,在写作前指导环节引导学生对下水作文进行认真分析,按照结构手法、表述特色、技巧处理等进行梳理总结,将阅读中积累的方法技巧融入到作文写作之中,以及在下水文分析中总结方法技巧,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明显的帮助。

四、指导自主开展复习活动安排

复习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重头戏,教师既要统筹安排复习活动,同时也要指导学生自主开展课外复习,使学生用好每一分每一秒,高效开展语文复习。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人脑记忆规律,有时候复习时机远比时间战、题海战效果好得多,重点要依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让学生少走弯路,尽量花最少的时间、做最科学的安排,达到巩固记忆与理解效果。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筛选出不同环节、不同章节、不同内容的难点和薄弱之处,使语文复习活动不再面面俱到,要针对性紧盯重点难点有效突破。在时间安排上讲究科学性高效性,在内容指向上体现重点与难点,可以帮助学生在自主开展复习时达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深化理解的目标。

五、指导自主开展拾遗补缺巩固

高中语文学习中的回顾反思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对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意义非常明显。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学习反思,及时拾遗补缺,巩固学习内容。首先要指导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每一节课的学习之后对照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进行反思,哪些内容已经掌握了,哪些能力已经达标了,还存在什么问题,筛选出这些问题之后进行及时的巩固弥补。通过每一课乃至每一节课的拾遗补缺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提高综合素养。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分门别类进行学习反思,在某一种类型的知识点掌握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要及时梳理总结出来,这样才能够保证复习活动始终能够环环紧扣、逐层深入。特别是在上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进行反思,及时弥补缺陷,将这些问题带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活动之中,做到边学习新授内容边巩固薄弱环节。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分析每一次的检测试卷,从发生错误的内容上寻找自己语文学习活动中存在的薄弱之处,只有养成认真反思、及时弥补的良好习惯,才能保证学得更加扎实、更加有效。

第7篇

笔者认为最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引人入胜的教学开端

这里所说的教学开端,就是教师用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更是强项。教学开端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好的教学开端,能吸引学生形成有意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奠定稳固坚实的基础,产生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用当前出现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导入课文,使课文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如在讲《向沙漠进军》一课时,便联系频频出现的沙尘暴天气设计了如下导语:“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我们常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来形容春天。但当风沙满天,让你不敢出门时,你还会赞美春天吗?春天是沙尘泛滥的季节,沙尘暴的来临已给人类敲响了警钟。所以我们必须向沙漠进军,以保护环境,造福人类。”这样就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相反,不好的教学开端,会使学生形成消极厌烦情绪而产生逆反心理,影响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所以,优化的语文课堂结构一定要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教学开端。

简洁生动的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信息的媒介。简洁生动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必有的教学基本功,它可以把抽象的知识信息解说的具体、形象、直观,它能使学生记清楚、听明白、且易于接受。如果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拖泥带水,重复累赘,空话废话一大堆,那不仅无端地耗费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会使学生越听越糊涂,以致丧失了听课的兴趣。有这样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语文教学都要求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感受美,还可以精心设计美的学习情境。

活跃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活动,它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统一起来,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恰如其分地激发,不失时机地点拨,或板书、或演示、或讲解、或讨论。有些学生读课文,只是留意文章的故事情节,缺少深层次的思考,教师要善于启发,并给予及时的指导。本人教《范进中举》的时候,就设计了二次小一次大。表演范进的“笑”,体验胡屠户的“手”,这是二次小;比赛画“范进中举图”就是一次大。有的学生把张绅士画得尖嘴猴腮,把胡屠户画得凶神恶煞,有的学生把范进画得滑稽可笑,把小市民画得趋炎附势。这就表明学生对于封建科举的腐朽本质以及给民众的思想毒害有了深刻的认识。更为可贵的是,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参与各项活动。对敢于质疑问难提出民议的学生,教师要多表扬、多鼓励、多导引;对理解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应少指责、少批评、不体罚、不歧视、不嘲讽。师生之间协调配合,形成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如果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张弛有度的教学节奏

课堂教学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按时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而教学的节奏即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接受水平,又要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有所得。既不能为赶进度而过分加快教学节奏,使学生“吃不了兜着走”吊了学生的胃口,又不能老牛拉破车慢慢腾腾,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正如古人所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应有张有弛。教师对教材重点难点的讲授,节奏不能过快,要引导学生不分心走神,注意力高度集中。对那学生自己一看就懂得的简单知识,教师可略加提示,一言带过,加快教学的节奏。或者也可以干脆不讲,让学生自己去看,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芝麻西瓜不分家。例如本人讲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很多同学可以想到“于勒的命运令人同情”,但是问题却深入不下去了。于是我就让学生开展专题研讨:“于勒的哥哥的命运是谁造成的?”这个“专题”实际上隐含着一系列问题。经过讨论,学生得出了许多结论:1.于勒的哥哥(菲利普)一生也是贫困潦倒的;2.菲利普夫妇的自私是有原因的,也许是环境所迫;3.菲利普夫妇是自私的,也是可怜的;4.资本主义金钱关系不仅可以让人流离失所、一贫如洗,也可以让人自私自利、六亲不认……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教师正确地引导。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更要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提供学生“表演”的舞台,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会迭起、多彩多姿。

发人深思的教学结尾

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尾,包括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归纳总结和布置课外作业。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归纳总结、要精心设计、妥善安排、使之能产生言有尽意无穷的教学效果,给学生设置悬念,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从而激发其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与强烈的愿望。我在总结《孔乙己》一文时,这样讲:《孔乙己》一文中多次提到了一个“笑”字。如:“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他在笑声中走来,又在笑声中永远地离去,可见他命运的悲惨。但请思考一下:他是不是确有让人嘲笑的地方?人们嘲笑他什么?作者又是怎么看的?人们嘲笑他的迂腐无能、清高寒酸、四体不勤和孤芳自赏。从而进一步领会封建科举制度对旧社会知识分子的戕害。作者在“笑”中表达了深沉的感情,那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要能够启迪智慧、富有趣味,以期达到复习巩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之目的,决不能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挤掉他们的课外阅读的时间。

第8篇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古诗词

前言:

正如我们所感觉到的,高中语文中古诗词的鉴赏,一直是我们着重的重点难点内容,对于古诗词这种较为经典的语言艺术形式,它的鉴赏方面一直侧重于对于句和词的内涵的研究,尽管我们在教学中有教务常法、教务成法一说,但是一些教师在鉴赏中的立足点却是一直存在偏差,自古诗词教学在高中语文中发展以来,仿佛就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就是从表现技巧和表现手法两方面进行探究,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我们的古诗词的意境 和表达意义,以及作者想要抒发的情感,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这种模式是不适用的。目前,如何在作者的剪辑的表达手法中,提炼出更的内涵,是我们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一、从历届高考试题出发,寻找教学思路

我们需要进行全新的课程改革,我们研究发现,在开展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时,可以从历届高考试题出发,寻找教学思路,接下来笔者就结合实例,分析实际教学策略。

例如,《出塞》和《从军行》这类“边塞诗”,就是以“思乡怀人”为主要依据,像《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一个“送”字就可以充分表达出“送别”的意思,像这种古诗词,几乎都表现出了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而像《越中览古》这类的诗,就可以说是“怀古”诗,这种诗多半是借景抒情,借景永志,大多都是采用这样的表现手法,还有像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我们就要注意到题目中所提出的“忆”字,这首诗主要表达的就是作者的想念和回忆之情。除此之外,高中古诗词中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我们还可以总结很出多类型的诗,在每一个类型中,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都存在一定的相同性,只是有些许的差异,不会影响本类诗词整体的表现手法。除此之外,要想让学生做好诗词方面的品评,还需要让学生了解诗词在创作中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处境等等,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作者在诗词中索要表达的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赏鉴更加透彻,富有韵意。

又例如,像在2006年广东卷中《越秀峰晚望黄石诸子二首(其一)》中,在分析“晚”和“望”两字的解析时,我们的高中生就应该从观景诗这一类型的规律,寻找到代表景的“归艏”、“钟声”、“江”等表景的词语,教师在。

再例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我们不能结合题目来理解诗的含义,我们就很难掌握古诗词主要表达的情感,这首诗的情感,主要是观书,以及观书之后的感觉,所以有一些类型的诗,我们的教师应该从诗的题目着手,这样就能更好更快的了解本诗的表达情感和整首诗大致的内容,为学生们对于古诗词的学习提供帮助。

对于古诗词的鉴赏,一直以来是我们的心腹大患,学生不易理解古代的诗词文化,所以,我们更加应该寻找一种简单地方法,来使我们的教学水平达到最大化,给我们的古诗词进行“分帮分派”,在不影响教学水平的情况下,做出相应的课程改革,来使我们的学生更好的理解我们古诗词的魅力所在,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二、实行新课改的意义

2.1传统古诗词的局限

我们在以前传统的古诗词鉴赏时,我们古代文论家对此总是有很多的论述,有大量的诗论。而高中学生本来就对古诗词的含义很不了解,在加上他们比较深层次的言论之后,我们会对该诗的意义理解更加含糊,不得不说,我们的学者的言论是正确且全面的,但是面对一群高中生来说,就是对牛弹琴,学生参与不进来,对于我们的教学,没有很大的帮助,由于我们新课改的提出,指引我们加强对于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展开了重要的探讨,现如今,让我们的鉴赏者积极的参与到诗词中来,对于我们古诗词的教学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2.2对于鉴赏古诗词意义的研究

引用当代美学家王朝的一段话来讲:“读者只有接触艺术才能引起对艺术的猜想”,只是片面的接触艺术,是谈不上欣赏的,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只有真正的欣赏到古诗词,才能更好的发扬我中国文化,鉴赏的过程中不仅是阅读的过程,而是体会、裂解、品味的过程,我们的鉴赏过程如下所示:

首先,应该完成对词和句的欣赏,古诗是由词和句所体现的,最开始的诗是合乐有韵的文字,要求诗词在正确的基础上到流利、到情感,贯穿整首诗,我们从每字,每句了解是的表达情感。

其次,是由我们对于整首诗的感受让我们自然引发的整体情感,作为鉴赏阶段,本首诗能全面的贯彻了解到整首是的表现内涵,体会到作者像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进入到诗中的境界,那么就可称的上是一位合格的鉴赏者了。

最后就是超越和升华的阶段,我们不能只是在表面上理解内涵,我们要跨出作者设立的那个“框框”,结合现今的社会,从我们的古人那里寻找经验,找到那个对应点,正所谓“前人之鉴,后人之师”,虽然社会在发展凡是我们的传统思想还是可以借鉴的,我们的待人处事和对现状的理解,在原著的基础上形成升华。

结束语:

高中语文中古诗词的鉴赏,一直是我们着重的重点难点内容,对于古诗词这种较为经典的语言艺术形式,它的鉴赏方面一直侧重于对于句和词的内涵的研究,我们古诗词的鉴赏,最重要的还是培养我们学生的理解和品位,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句子,正如《月夜忆舍弟》的表达意境,就是要从这句“月是故乡明”出发,才能在总体上理解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等等,我们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出发,帮助学生整体理解古诗词。笔者认为,在我们高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只有我们教师发挥作用,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学生也应当适时的进行主动扩展,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掌握诗词的切入点,在实际阅读中能融入到诗词当中。

参考文献:

[1] 黄霞.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之我见[J]. 魅力中国. 2010(10)

[2] 陆敏. 浅析古诗词诵读教学法[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