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02 18:35: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专临床毕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基层管理者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某三甲医院的62名基层护理管理者进行调查。结果:基层护理管理者的护理科研的态度与认知均分为4.12±0.48;科研能力均分为1.83±0.44,影响护理管理者从事护理科研工作的主要因素有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和精力(83.3%),单位不够重视(85.5%),缺乏统计学知识(80.6%)等。结论:基层护理管理者的护理科研的态度与认知偏高,科研能力中等偏低,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护理管理者科研水平。
关键词:基层护理管理者;科研能力;科研态度与认知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086-03
护理科研是推动护理学科发展、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护理科研能力是世界范围内护理专业所要面临的挑战。护士长是基层护理管理者,不仅要完成病区的护理质量管理、业务技术管理等工作,同时要参与护理科研工作,她们的科研能力的高低会对护理科研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护理基层管理者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等的调查,探讨其科研能力的现状与影响因素。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在职的基层护理管理者共62人。入选标准为从事护理管理工作1年以上,自愿参加本研究。
2.方法。①调查工具。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包括:1)一般资料:年龄、职称、学历,是否参与本科生毕业论文带教等;2)对科研工作的态度和认知情况调查,包括护理科研对护理学科、临床护理工作、护理质量的提高和对个人的作用等方面,有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非常重要=5、重要=4、一般=3、不重要=2、非常不重要=1);3)对科研能力调查,包括选题、科研设计、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统计分析、论文写作能力等12个条目,评分方法为完全掌握=3、基本掌握=2、没有掌握=1;4)制约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开展科研的因素,为多选题。②调查方法。说明本次调查的意义,取得被调查者同意,采用无记名形式发放问卷65份,回收65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份,实际有效问卷6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4%。③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分析采用χ±s表示,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以P
二、结果
1.基层护理管理者的基本情况见表1。
2.基层护理管理者的科研态度与认知和科研能力现状。对62名基层护理管理者调查,其对护理科研的态度与认知偏高,均分为4.12±0.48;科研能力偏低,均分为1.83±0.44,在科研能力项目中均值较高的为论文写作能力(2.05±0.59)、收集资料能力(1.90±0.62)、选题能力(1.89±0.60),较低的为科研设计能力(1.73±0.71)、统计分析能力(1.60±0.61)。①不同年龄、职称、学历、是否指导护生科研训练的基层护理管理者科研态度与认知情况的单因素分析见表2。
#:不同学历的基层护理管理者对护理科研态度与认知存在统计学差异,经过两两比较,本科与大专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
#:不同职称的基层护理管理者在科研能力存在统计学差异,经过两两比较,主管护师与副主任及以上护师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
3.制约基层护理管理者开展科研的主要因素见表4。
三、讨论
1.基层护理管理者的科研态度与认知情况现状。通过调查,护理管理者对护理科研在护理学科、临床护理工作、护理质量的提高和对个人的作用等方面都有较清晰的认识,均分在4分以上,与董旭婷[2]的调查结果相似,说明随着高等护理教育和护理学科的发展,以及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护理人员对护理科研的态度与认知均有很大的提高。
2.基层护理管理者的护理科研能力现状。科研能力是指掌握一些文献检索、科研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学方法及撰写论文的知识和技能。科研能力是衡量护理高级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护理科研水平的提高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基层护理管理者科研能力中等水平,均分在1.83,其中相对较好的能力为的为论文写作能力、收集资料能力、选题能力,较低的为科研设计能力、统计分析能力,这与王欣鹃[3]、赵梦遐[4]等的调查结果相似。
3.制约基层护理管理者从事护理科研的因素。通过调查发现,制约基层护理管理者从事护理科研最主要的原因为工作压力大,没有时间和精力(83.3%),单位不够重视(85.5%),缺乏统计学知识(80.6%)),学科国内外发展不了解(79.0%),缺乏科研知识和能力(74.2%),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持(72.6%),与于荣辉[1]对临床护士科研现状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反应出我国目前临床护理科研的实际情况。因此,如何保证护理管理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护理科研工作是医院管理者要想提高护理科研水平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护理管理者因为职务的因素,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促进科研工作的进行,因此加强护理管理人员护理科研能力的培训,重视护理人员科研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学习和申报课题的机会等,都有利于基础护理管理者投入更多的精力从事科研工作,推动护理科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荣辉,丁炎明,朱赛楠.761名临床护士科研现状调查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12,12(6):47-49.
[2]董旭婷,赵梅,王维利等.安徽省护理管理者数量统计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护理管理,12,(1):34-37.
[3]王欣鹃,任蔚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科研能力的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12,27(20):19-21.
[4]赵梦遐,孔令磷,朱利敏.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科研能力的调查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15,15(4):283-284.
[关键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绪论;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改革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辽宁中医药大学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主干课。课程将多种学科(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和多种技术(生物、仪器操作等)进行了融合,是研究与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相关的生物化学标志物及其检测技术和方法的一门应用型学科[1]。近年来,随着检验医学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临床检验项目种类层出不穷,临床医生在诊治疾病和判断治疗效果时对检验科出具检验结果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因而对大专院校培养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对传统《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绪论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通常授课时间为2学时,需要介绍临床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临床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临床生物化学实验室的任务及临床生物化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课程内容较枯燥抽象,与实际联系较少,缺乏对全书知识框架和层次的梳理、重难点的强调及学习方法的传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多年教学,作者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学生学习生《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绪论的教学法。
1让学生学习前有法可依
以往的绪论教学,按照教材的编排开篇便直接提出“临床生物化学”的概念:临床生物化学是在人体正常的生物化学代谢基础上研究疾病状态下,生物化学病理性变化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改变,为疾病的临床实验诊断、治疗监测、药物疗效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的一门学科[2]。由于这段概念文字繁多,令学生一时不能完全理解,加之易与大学二年级学习的“生物化学”概念相混淆,学生反映掌握起来比较吃力。若能在绪论教学中借鉴已学相关课程的经验,让学生在学习正式课程之前有法可依,学生对于绪论乃至后续章节中概念、原理、方法等诸多内容的学习则会更加得心应手。例如,为引出“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概念,作者在绪论教学中首先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生物化学》课程脉络,对本课程的整体框架进行梳理(见表1)。《生物化学》主要讲授蛋白质、糖类、脂类、酶的基本元素组成、结构、性质及其代谢过程。与之对应,《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主要讲授人体内具有特殊意义的蛋白质、糖、脂和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行使的功能、水平变化、检测方法及其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两相比较,便于学生记忆。此外,由于学生还未进入临床实习阶段,难免在学习检测技术方法时觉得相关内容过于抽象。作者则指导学生结合已经学习过的《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课程,将其中某些仪器操作和实验技术的学习心得进行学习,两相比较,便于学生理解。在绪论教学中,传授给学生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信心。
2让学生在思想上有积极性
以往的绪论教学,教师在提出“临床生物化学”的概念后,即开始依次介绍临床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现状及临床生物化学在实验室的任务等内容。而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大都为理科生,对课程的发展历史不感兴趣,也觉得与自己关系不大。此外,由于尚未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大部分学生对于实验室任务理解并不到位,认为其过于抽象。还有某些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对化学学习就非常吃力,因而在课程学习伊始便产生了畏难情绪。这些不利条件不仅影响了绪论的学习效果,更会严重影响后续章节的学习效果。若要从思想上调动学生学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积极性,就要在绪论中阐明学习该门课程的必要性。首先,强调本门课程是同一学期另一门全英文专业课程《ASCPI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中文内容没能消化理解,那么英文题型的解答就会更加吃力。其次,强调本门课程所学内容也是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士)资格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此项考试是考察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考试,也是其取得资格证书和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最后,强调学好本门课程即可对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常见疾病(如感冒、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等)的检查结果(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心肌酶谱等)及体检报告内容进行自主分析,以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令其产生学习动力。
3让学生在学习时有侧重点
以往绪论教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2学时),只包含临床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应用领域及先进技术等内容。教师若能在学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之初的绪论部分就明确课程考核的标准,那么学生在入门时就有了切入点,也能更快进入学习状态。一方面,作者在绪论的讲解中,会对后续各章节“掌握”“熟悉”和“了解”这三方面内容在期末考试中的所占比例加以说明,以便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所侧重。同时,也要向学生明确本门课程的总成绩是由出勤、课堂提问、实验操作等多方面量化考核而来,而不仅仅是靠一张期末考卷结果,避免学生单纯背书应付考试。另一方面,还要跟学生交代一下各章节的计划学时数,使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安排有一个整体认识,了解到将要学习哪些主要内容,有哪些重难点内容,以便学生能够提前预习,做到心中有数。如此一来,虽然增加了任课教师的负担,但在课程之初自然而然地提出课程的总体要求,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令其在后续章节的学习中效率更高。
4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保持前沿性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3]的实施和完成,以大数据分析、生物信息学[4]为基础的医学研究,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方面,都对生物医学类课程的绪论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作为一门飞速发展的科学,随着检验医学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临床检验项目种类层出不穷,同样面临绪论部分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教学手段单一、需要及时更新的问题。以往绪论教学中,依据教材编排内容,在介绍“临床检验诊断方法和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研究”部分会从DNA、RNA和蛋白3个层面将基因芯片[5]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出生疾病干预工程、肿瘤的分子病理学、自身免疫疾病等,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然而,基于二代测序[6]比对全基因组范围的突变情况从而预测和诊断疾病的技术出现,以其高效性和准确性正逐渐替代基因芯片技术。全新的产前诊断技术,如产妇外周血中胎儿游离DNA无创性产前诊断[7]、耳聋基因检测[8]、羊水检查[9]等都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普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10]的飞速发展及日趋成熟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疗法)[11-12]也为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当今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求知欲和创造性,若能在绪论课中多举上述与课程和生活相关的前沿技术,学生学习起来将更有兴趣。此外,为了适应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新形势下教学发展的需要,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例如在绪论中嵌入教学微课、视频、音频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布置课后相关论文阅读等,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5及时与学生沟通进行反思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为本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大三上学期开设的一门重要主干课。其属于小班型授课,教师与学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并且通过上课时观察学生的表情即能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接受情况。课间休息时,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询问学生的听课感受,了解学生以往相关基础课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对课程所学知识未来的应用,包括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检验师资格考试、相关专业考研专业课复习等给学生进行铺垫讲解。这样既能增进师生感情,也方便教师进行绪论教学的反思和总结。
6小结
[关键词]校地教学共同体;体育师资;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0-0068-02
[作者简介]黄丽英(1970―),女,壮族,广西凤山人,大专,广西河池市凤山县中学教师,中教一级。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地方中小学输送合格的体育师资。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未经专业实习的见习阶段就到中学课堂上课,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参加全区历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均获得好成绩,这都得益于“校地教学共同体”的建设。学院聘请中小学一线优秀体育教师为校外指导教师,对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实施“双导师制”指导,构建了理论与实践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作为河池学院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校外指导教师,亦是校地教学共同体中的一名成员,现就如何构建校地教学共同体展开初步探讨。
一、课程群与校地教学共同体的意蕴
(一)构建校地教学共同体的理论依据
我们借鉴了美国教师教育模式――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PDS)和专业学习共同体(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PLC)的理念与理论。[1]1999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等16所高校成立了学院路地区高校“教学共同体”。其实,共同体理论的发展沿革是:实验学校(杜威)教师入门学校(谢佛)师范生临床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专业学习共同体教学共同体U-S共同体校地教学共同体。
(二)构建校地教学共同体的政策依据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要求高校要主动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地方中小学校合作培养师资,并要求从地方中小学校中聘请一线优秀师资作为高师教育的校外指导教师,其人数不少于高校教育类课程教学教师的20%,对师范生实行“双导师制”指导,为社会培养合格、优秀师资。[2]
(三)实现共同体理论的本土化
河池学院体育学院分别尝试与河池市教育局、河池学院附中和凤山县中学等单位,本着双方自愿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探索构建校地教学共同体。共同体成员主要由河池学院教育学、心理学、体育教学法教师和当地体育教研员、中小学校的优秀体育教师等人员组成。
二、课程群建设目标
基于校地教学共同体,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群建设实现了“经常性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3]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得以提升,教学智慧得以积淀,利于他们实现由师范生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美丽转身;为地方教育培养合格、优秀体育师资。
三、课程建设的行动解读
我们用实际行动来解读课程群建设目标――构建“实践取向”教学模式与理论和实践交融的人才培养模式:“五四三二一”实训模式和“2・2・4”实践教学模式。
“五四三二一”实训模式是指学生要过“五课”关,即要过备课、讲课、听课、说课和评课关;具备“四知”,即教师职业道德知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教师的专业知识;练好“三笔字”,即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有“二会”,即会画一手漂亮的简笔画和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掌握“一技”,即掌握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技能。
“2・2・4”实践教学模式,第一个“2”是指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从进校到毕业这4年里,每10人组成一个实训小组,安排具有校内和校外两种样态的指导教师,接受“双导师制”指导;第二个“2”是指“基于大学”的“理论之应用”的校内实践教学和“基于学校”的“理论之应用”的校外实践教学。常规性地开展经常性“三习”的中学真实现场教学技能训练,师范生获得即时诊断性指导与反思,利于其教学技能的生成与发展;其中的“4”是指在两种样态指导教师和两种实践教学范式的基础上,按照大学4年划分为相应的四个阶段,即从大一到大四,师范生在两种样态指导教师指导下,“传帮带”地进行分层次、交互的校内和校外两种范式实践教学的四个阶段。
具体做法:第一阶段(大一),在校内指导教师组织指导下,开展“三字一话”实训。第二阶段(大二),结合经常性见习,设计主题班会;实行实习班主任制度,把主题班会设计及实习班主任工作总结放到班级博客里的“个人教师技能”成长袋,开始感受程序性实践教学。第三阶段(大三),进行中小学体育教材分析与撰写导学案。以实训小组为单位开展由程序性到实践性的实践教学历练。开展校际师生教学“同课异构”和主题班会“同题异构”活动。第四阶段(大四),经过专业教育见习与实习的“双导师制”指导,接受和通过专业教育实习验收,进行专业教育实习的总结反思,同时完成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具体行动:行动解读一,练好“三字一话”。行动解读二,要过“五课”关。行动解读三,经常性“三习”(到桂宜高中见习听课、到民族中学见习听课、到宜州市第二小学见习听课)常态化。行动解读四,新课标研修。2012年5月14日到河池学院附中举行“《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研讨会”。行动解读五,“体育教学法”实践教学的同课异构。2012年10月27日和29日到河池学院附中举行“同课异构”实训活动。行动解读六,见习阶段基于新课标的同课异构。2013年4月9日和16日到河池学院附中举行“基于《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同课异构’研讨活动”。行动解读七,校内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耦合。行动解读八,尝试对师范生实行“双导师制”指导。“体育教学法”课堂实训中实行“双导师制”指导,双导师对师范生的教师技能进行诊断。行动解读九,采用“小先生制”开展技能实训,高年级带低年级,先进带后进,传帮带开展技能实训。
四、课程建设的初步成效
(一)学生成长
1.学生个体成长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参加全区历届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获得好成绩;在河池学院附中举行的新课程研讨活动中,体育教育专业2009级学生在见习阶段与河池学院附中体育教师同台竞技,上新课标研讨成果汇报课。在“体育教学法”实践教学活动中,2010级学生在见习阶段与河池学院附中体育教师开展“同课异构”真实课堂教学实训。在河池学院附中举行的基于新课标“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中,2010级学生在见习阶段与凤山县中学体育教师进行“同课异构”真实课堂教学实训。
2.学生集体成长
将技能训练、竞赛与课堂教学有效衔接,与校地教学共同体成员一起成功举办体育学院首届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使师范生在训练与竞赛中集体成长。2007级至2011级师范生圆满完成教育实习。基于《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同课异构”研讨活动,邀请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师给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做报告,使师范生更好更全面了解民族传统体育表演项目、广场民族健身操项目、民间吉庆体育项目和民间祭祀体育项目等知识。[5]
(二)教师成长
中小学校外指导教师也获得了专业成长,例如凤山县中学黄丽英老师参与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并发表了数篇论文。其中有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李晓兰副院长主持的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河池学院体育学院黄中峰书记主持的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黄丽英老师还与课题组成员韦丽春教授共同撰写并发表了论文。黄丽英老师希望继续推进校地教学共同体建设,探索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的途径。[6]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EB/OL].(2011-10-08).
[3]黄白,黄勇樽,邓琴,等.地方院校教师教育学科教学的传承与创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教基二〔2011〕9号)[EB/OL](2011-12-28)..